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
◀上一卷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六 治地品第二十一 問出衍品第二十二 嘆衍品第二十三 下一卷▶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六

治地品第二十一[编辑]

  佛告須菩提:「如汝所問菩薩摩訶薩、摩訶僧那僧涅、摩訶衍三跋致者。菩薩行六波羅蜜,過從一地至一地。云何菩薩過從一地至一地?以諸法無所過法,無來者亦無去者,亦無有過亦無不過,諸法亦無有壞,亦不貢高亦不念,但治住地事亦不見地。何等菩薩為治地事?

  「始從第一地住當行十事。何等為十?一者、先當淨於三垢亦無所倚;二者、所作施與不自為身所念無倚,為一切眾生淨於四等心亦不有眾生;三者、為佈施不有所與不有受者;四者、當與善知識從事亦不貢高;五者、欲得為法不有一切法;六者、欲為出家不有愛慾;七者、欲為佛身不有相好;八者、欲為分流法教終不壞法;九者、常欲滅於虜扈自用不有法財;十者、欲為諦說不有言教故。須菩提,是治地菩薩當為是十事。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二地中常當念八法亦當成之。何等為八?一者、當淨其戒;二者、常念報恩;三者、住於忍辱;四者、得歡喜意;五者、不捨一切;六者、大慈為始;七者、恭於師尊敬事篤信;八者、於諸波羅蜜如奉世尊常欲崇習。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二地中當具足是八法。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三地中當住於五法。何等為五?一者、多學問無厭足;二者、不入字法分佈法施亦不貢高;三者、淨佛國土;四者、施於善本而不貢高;五者、住於羞恥慚愧之地。須菩提,是為菩薩於三地中住於五法。

  「須菩提,菩薩於四地中當不捨奉行十事法:一者、不捨宴坐;二者、少欲;三者、知足;四者、不捨沙門十二法行;五者、不捨於戒;六者、見欲污穢;七者、於起意如泥洹;八者、不惜身所有;九者、無有懈慢;十者、不慕所有。須菩提,是為菩薩於四地中當奉行十事而不捨離。

  「須菩提,菩薩於五地中當離八法。何等為八?一者、當遠離家業;二者、當遠離比丘尼;三者、善於功德遠離嫉妒;四者、遠離世會;五者、遠離忿諍;六者、遠離斗訟;七者、遠離高住;八者、遠離蔑人。須菩提,是為菩薩住五地中遠離八事。

  「須菩提,菩薩於六住地當具足六法。何等為六?所謂六波羅蜜。復有六事所不應為。何等為六?一者、不為聲聞意;二者、不為辟支佛意;三者、不為小意;四者、見有所索者遠離有厭足意;五者、所有好物施與之後遠離悔意;六者、遠離吾我想。須菩提,是為菩薩於六住中當具足六事,遠離六事。

  「須菩提,菩薩於七住地有二十事所不當為。何等二十?有吾我,有眾生,有壽,有命想,有斷,有常,有念想,有種想,入陰,入性,入衰,欲生三界,不入依佛見,不入依法見,不入依僧見,不入依戒,不入空,不入無相,不入無願,不入道。是為二十事所不當為。當復具足二十事。何等為二十?覺空,無相,證不願慧,淨身口意,慈哀一切眾生,亦不念有眾生,等視諸法,雖爾無所入,欲為導御,亦不貢高,無所生忍,一道教化,斷諸分別,轉於想,轉於見,轉於滅垢見,慧地自調,意慧無所礙,不染於欲事。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七住行地當具足是二十法。

  「複次,須菩提,菩薩當復於八住地具足四法。何等為四?以神通為遊觀入於眾生之意;到諸佛國觀其奇特;當自莊嚴其佛國土;往見禮敬供養諸佛如其實觀佛身。當具足是四法。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八住地當復具足四法。何等四法?以智具足諸根;淨佛國土;常坐如幻三昧知其眾生本所作功德;所應得者各隨其所而成就之。須菩提,菩薩於八住地具足四法。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九住地當具足十二法。何等為十二?持無限處廣大之願隨所應各授其證;天、龍、閱叉、揵陀羅悉皆具足;知其音聲以辯才教授所因;胞胎成就;居家成就;父母成就;種姓成就;宗親成就;得生成就;出家成就;莊嚴佛樹成就;諸善功德成就。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九住地當成就十二法。

  「須菩提,十住菩薩摩訶薩當名之為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為菩薩淨其所有?」

  佛言:「所作眾善應薩云若意,是為菩薩淨其所有。」

  「何等為菩薩等於眾生?」

  佛言:「淨於四等心等於眾生。」

  「何等為菩薩施於所有?」

  佛言:「施與眾生而不分別。」

  「何等為菩薩當與善知識從事?」

  佛言:「教人入薩云若勤修勸助,當與是人共從事恭敬師受,是為菩薩善知識。」

  「何等為欲得為法?」

  佛言:「所行法但求薩云若法,不墮羅漢、辟支佛地是。」

  「何等為菩薩常欲出家為道?」

  佛言:「在所生處常欲作沙門,無能中道為作礙者,初不忘失出家之事。」

  「何等為意願佛身相?」

  佛言:「若見佛形像意常在佛,至得薩云若未曾有離時。」

  「何等為分流法化?」

  佛言:「若佛在世,若般泥洹後,菩薩持十二部經教授,上教亦真,中教亦真,竟教亦真,本末義解具足清淨。」

  「何等為菩薩不虜扈自用?」

  佛言:「從滅恚怒以來,初不復墮下賤之處。」

  「何等為菩薩所說如諦?」

  佛言:「如口所說言行相應,是為菩薩十法事行。」

  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為菩薩淨戒?」

  佛言:「不念羅漢、辟支佛意及余惡戒誹謗道者,是為淨戒。」

  「云何菩薩報恩念恩?」

  佛言:「行菩薩道者小恩尚不忘,何況於大者!是為念恩。」

  「云何菩薩立忍辱力?」

  佛言:「於諸眾生無侵無恚是為忍力。」

  「云何菩薩得歡喜樂?」

  佛言:「教授眾生以是為樂。」

  「云何菩薩不捨眾生?」

  佛言:「欲救一切故。」

  「云何菩薩而有大悲?」

  佛言:「菩薩心念:『我當為一一眾生故在地獄中恆邊沙劫代受勤苦,一一眾生皆得佛道令般泥洹。』以是勸樂是為大悲。」

  「云何菩薩順尊師父於信恭敬?」

  佛言:「事於師父如世尊想。」

  「云何菩薩欲習諸波羅蜜?」

  佛言:「遠離餘事但求諸波羅蜜。」

  「何謂菩薩多學無厭?」

  佛言:「諸十方佛世尊所說盡當受持是為無厭。」

  「何謂菩薩持無所希望法施分佈?」

  佛言:「持所法施不希望道,何況其餘?」

  「何謂菩薩淨佛國土?」

  佛言:「為諸善本種種功德,持是功德淨佛國土。」

  「何謂菩薩生死無量阿僧祇劫不以為限?」

  佛言:「以諸功德備具,持是育養眾生淨佛國土,至具足薩云若不厭不懈。」

  「何謂菩薩立於慚愧?」

  佛言:「恥於羅漢、辟支佛意。」

  「何等為菩薩不捨宴坐?」

  佛言:「諸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是為菩薩不捨宴坐。」

  「何謂菩薩少於所欲?」

  佛言:「菩薩道尚不欲,何況余欲?」

  「何謂菩薩而自知足?」

  佛言:「得薩云若是為知足。」

  「何謂菩薩不捨沙門頭陀德行?」

  佛言:「入深法忍者是。」

  「何謂菩薩不捨於戒?」

  佛言:「菩薩不復用戒,是為不捨於戒。」

  「何謂菩薩污穢色慾?」

  佛言:「於淫妒無所生。」

  「何謂菩薩意與泥洹等?」

  佛言:「菩薩不有一切諸法。」

  「何謂菩薩棄捨所有?」

  佛言:「不受內外所有是為棄捨。」

  「何謂菩薩不厭不懈?」

  佛言:「不生二識之處是為不厭。」

  「何謂菩薩於諸所有無所戀慕?」

  佛言:「於諸物無念故。」

  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為菩薩遠離居業?」

  佛言:「游諸佛國轉所生處,常下鬚髮被著袈裟,是為遠離家業。」

  「何謂菩薩遠離比丘尼眾?」

  佛言:「彈指之頃不與共止,彈指之頃不得生意,是為菩薩離比丘尼。」

  「何謂菩薩離於妒嫉?」

  佛言:「菩薩當作是念:『我當安隱眾生,不宜生嫉。』」

  「何謂菩薩離於聚會?」

  佛言:「菩薩所住聚會,若有羅漢、辟支佛意者常遠離之。」

  「何謂菩薩遠離瞋恚?」

  佛言:「不令恚害斗諍得其便。」

  「云何菩薩遠離自舉?」

  佛言:「內法不可得見故。」

  「云何菩薩遠離訾蔑他人?」

  佛言:「亦不見外法故。」

  「何謂菩薩遠離十惡?」

  佛言:「此十惡事常欲壞於賢聖之道,何況佛道而不遠離?是故當遠離十惡。」

  「何謂菩薩遠離[怡-台+龍]戾?」

  佛言:「不見有法可貢高者,是為離於[怡-台+龍]戾。」

  「何謂菩薩遠離自用?」

  佛言:「尚不見有形,當於何所而行自用?」

  「何等為菩薩遠離顛倒?」

  佛言:「以形不可得見故。」

  「云何菩薩離淫怒痴?」

  佛言:「不復見淫怒痴形故。」

  「云何菩薩在於六住具足六波羅蜜?」

  佛言:「住於六波羅蜜,諸佛世尊及聲聞、辟支佛所可度彼岸,是為菩薩具足六波羅蜜。」

  「云何菩薩不為聲聞意?」

  佛言:「以聲聞事非平等道故不為小意。何以故?亦非平等道故。」

  「云何不厭?」

  「厭者亦非平等道故棄捨不悔,悔者非平等道,初發意者便當施與亦不當惜。」

  「云何菩薩不當作吾我想?」

  「從本際以來不可見故,乃至眾生有壽命想,從本以來亦不可見故。」

  「云何菩薩不斷所生見?」

  「以諸法無有斷截,從有本以來無所生故。」

  「云何菩薩不為常見?」

  「見法所不生者,亦無有常故。」

  「云何菩薩不作念想?」

  「以無有垢故。」

  「云何菩薩不作種相?」

  「以諸見不可得見故。」

  「云何菩薩不入名色?」

  「不見有形故。」

  「云何菩薩不入五陰,亦不入性,亦不入衰?」

  「其實不可得見故。」

  「云何菩薩不入三界?」

  「以三界亦無真故。」

  「云何菩薩不作住處?」

  「亦不與虛空作期無所依怙。何以故?無有形像故。」

  「云何菩薩不入佛見?」

  「不從所依得見佛故。」

  「云何菩薩不與空諍?」

  「一切法空,空不與空諍故。」

  「云何菩薩具足於空?」

  「其欲具足相者,是為具足空。」

  「云何菩薩得無相證?」

  「不念於諸相故。」

  「云何菩薩得無願智?」

  「不著三界故。」

  「云何菩薩淨於三事?」

  「具足十善故。」

  「云何菩薩以慧具足哀念眾生?」

  「以大悲利之故。」

  「云何菩薩無眾生念?」

  「欲淨佛國故。」

  「云何菩薩等觀諸法?」

  「以不高下諸法故。」

  「云何菩薩得於道覺?」

  「隨諸法所覺而度脫之故。」

  「云何菩薩得無所生忍?」

  「得諸法所有無生無滅無所忍故。」

  「云何菩薩得無所生慧?」

  「知名色無所起故。」

  「云何菩薩得一道之教?」

  「無有二教故。」

  「云何菩薩滅諸分別?」

  「於諸法無所分部故。」

  「云何菩薩不修轉見?」

  「以不轉求羅漢、辟支佛意故。」

  「云何菩薩轉於垢濁?」

  「滅諸所習漏故。」

  「云何菩薩得滅諸垢而得清淨?」

  「所謂薩云若慧是。」

  「云何菩薩而自調意?」

  「不厭三界故。」

  「云何菩薩而得滅意?」

  「制六根故。」

  「云何菩薩慧無有礙?」

  「謂得佛眼故。」

  「云何菩薩知情慾不堅固?」

  「觀六衰故。」

  「云何菩薩能入眾生意?」

  「持一意悉知眾生所念故。」

  「云何菩薩游於神通?」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初無有佛國想故。」

  「云何菩薩得佛國觀?」

  「於是國住遍見諸佛國,亦無佛國想故。」

  「云何菩薩隨其所見?」

  「諸佛國土自成其國,住於遮迦越羅地,游諸三千大千國土故。」

  「云何菩薩奉見諸佛?」

  「以見法故是為見佛。」

  「云何菩薩真見佛身?」

  「達法性故是為真見。」

  「云何菩薩以智具足力?」

  「已住世尊十力之地,便能具足眾生力故。」

  「云何菩薩能淨佛國?」

  「能淨眾生故。」

  「云何菩薩如幻三昧?」

  「所作隨所應無有動轉故。」

  「云何菩薩常住三昧?」

  「已得報應故。」

  「云何菩薩入諸功德?」

  「隨其道法而度脫之故。」

  「云何菩薩不復思議?」

  「能自成立教授一切故。」

  「云何菩薩所願諧偶?」

  「具足行六波羅蜜,是故諧偶。」

  「云何菩薩知諸天、龍、鬼、神所知所言?」

  「以辯才慧無所不了故。」

  「云何菩薩得胞胎成就?」

  「在所生常化生故。」

  「云何菩薩居家成就?」

  「生於豪貴家故。」

  「云何菩薩父母成就?」

  「得生剎利、婆羅門家故。」

  「云何菩薩種姓成就?」

  「得繼過去諸菩薩種故。」

  「云何菩薩宗親成就?」

  「以眾菩薩為眷屬故。」

  「云何菩薩得生成就?」

  「生時光明普遍無量國土,震動無量國土故。」

  「云何菩薩出家成就?」

  「菩薩出家時安諸無央數百千眾生,滿具足是三乘之願故。」

  「云何菩薩莊嚴佛樹?」

  「以黃金為樹,七寶為枝葉,其枝葉光明悉遍照十方無央數剎土,是為佛樹成就。」

  「云何菩薩諸善功德成就?」

  「菩薩摩訶薩淨佛土淨眾生,是為成就淨諸功德也。」

  「云何十住菩薩名為如來?」

  「用具足六波羅蜜,諸習緒盡得佛十八法,具足薩云若慧。須菩提,是故菩薩摩訶薩已得十住名為如來。」

  「云何菩薩已住十地?」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漚和拘舍羅,行六波羅蜜乃至三十七品,行十八法,過滅淨地、種性地、八地、見地、薄地、滅淫怒痴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薩地。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過是九地便住佛地。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住之地,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三跋致。」

問出衍品第二十二[编辑]

  佛告須菩提:「汝所問菩薩摩訶薩,從何所出衍中?當住何所者?今當說之。」

  佛言:「當出三界隨薩云若住而無所倚。何以故?摩訶衍與薩云若是法共等,亦不別,亦不同,亦無形,亦非見,亦非礙一相,一相者謂無相。何以故?須菩提,無相之法亦不出亦非不出。

  「須菩提,若無相法出者,法性亦當復出生;假令無相法出生者,如亦當復出生;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真際;若欲出生無相法者,為復欲出生不可思議性;欲出生無相法者,為復欲出生安隱之性;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滅盡;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滅盡之體;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色空、痛想行識空。何以故?色空者,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薩云若,痛、想、行、識空亦爾。何以故?須菩提,色、色自空,痛想行識、識自空。

  「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眼空,為欲出意空;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六衰及十二因緣空。何以故?六衰空者,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薩云若。

  「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夢、幻、炎、響、光、影;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如來之所作化。何以故?夢、幻、炎、響、光、影及如來所化,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薩云若。何以故?夢以夢事空,炎事、幻事、響光事、影事乃至如來所化事皆自空。

  「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檀波羅蜜;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屍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般若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六波羅蜜事,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薩云若。何以故?六波羅蜜、六波羅蜜空故。

  「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內外空;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有空無空。何以故?須菩提,內外空事至有無空事自空,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薩云若。何以故?內外空空乃至有無空空。

  「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正行;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十八法;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羅漢、辟支佛上至如來等正覺也。何以故?羅漢、辟支佛事上至佛,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薩云若。何以故?羅漢、羅漢事空,辟支佛、辟支佛事空,佛、佛事空。

  「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佛果;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薩云若;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名相,欲出生行者,為欲出生設法教數。何以故?須菩提,名空及設教法行空空。何以故?名空空故。

  「欲出生無相法者,為欲出生無所生、無所滅、無所著、無所斷、無所有。

  「以是故,須菩提,摩訶衍從三界出,住薩云若不動處。

  「須菩提,汝所問衍住何所?」

  佛言:「衍無所住。何以故?如諸法亦無所住,衍所住如無所住。譬如法性亦不住亦不不住,衍者不住亦不不住。無所生亦不住亦不不住,不生不滅,不著不斷,無所有亦不住亦不不住,衍亦如是。何以故?法性事亦不住亦不不住,法性事自空故,乃至無所有,無所有亦自空。須菩提,衍無所住。何以故?諸法無所住而住而不動。

  「如須菩提所問,誰當出衍者?

  「無有從衍中出者。何以故?須菩提,所可出者及衍甫當出者,亦無所有,是亦不可見,諸法亦不可見當從何法出。何以故?吾我不可見故。乃至壽命知見之事從本至竟淨,從我人至知見及法性,不可見如亦不可見,真際亦不可見至竟淨,不可思議性、陰、衰不可見,六波羅蜜亦不可見至竟淨,內外空至有無空亦不可見至竟淨,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可見至竟淨,從須陀洹至羅漢、辟支佛上至佛亦不可見至竟淨,從須陀洹道至羅漢、辟支佛道上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亦不可見至竟淨,不生不滅、不著不斷、無所有、不可見至竟淨,過去、當來、今現在亦無所有至竟淨,去住從此至彼亦無所有至竟淨,增減亦不可見至竟淨。阿誰不生而不可見?法性不生不可見。何以故?法性亦不可見亦不不可見,如不可見無所見,空真際至般若波羅蜜無所有不可見,內外空至有無空無所見亦不可見,三十七品及十八法無所有不可見,從須陀洹至佛無所有不可見,從須陀洹道至佛道、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無所有不可見,無所生不可見至無所有,從無所有無所有不可見。何以故?須菩提,無所有不可見,初住地亦不可見,至十住地無所有不可見,無所有不可見至竟常淨。何等為初住地、滅淨地、種性地、第八地、見地、薄地、除垢地、所作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於內外空亦不見,初地不可見至內外空、有無空無所有,第二住地、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乃至第十,從內外空、有無空至第十住亦不可見。何以故?須菩提,從一住至十住亦無所有亦不可見至竟淨,內外空至有無空、眾生淨無所有至竟淨,內外空至有無空、佛國淨無所有至竟淨,內外空、有無空、五眼無所有至竟淨。

  「須菩提,如是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倚事,令諸法以摩訶衍出薩云若。」

嘆衍品第二十三[编辑]

  須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摩訶衍、摩訶衍者,出諸天、世間人、阿須倫之上。衍與空等如虛空,與無量無央數眾生而作救護,以此是世尊為摩訶衍。菩薩摩訶薩亦不見來時,亦不見去時,亦不見住處,摩訶衍如是,亦不見前後,亦不見中央。世尊,是故摩訶衍名為無有與等者,而無有雙,是故名曰摩訶衍。」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須菩提,摩訶衍者,六波羅蜜是。復有摩訶衍,所謂諸陀鄰尼門,諸三昧門、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解脫無所著三昧,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須菩提,復有摩訶衍,內外空乃至有無空,是為摩訶衍。復有摩訶衍,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如須菩提所言,摩訶衍者,出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之上。

  「須菩提,假令欲界其中所有實有,不異諦,不顛倒,有常堅強,亦不變易,非為空法,若當爾者,摩訶衍亦不能出過諸天、龍、阿須倫、世間人民上。

  「須菩提,當知欲界劫盡燒時所有皆盡,無常、無強亦無堅固用,是故摩訶衍出過世間人民、諸天、阿須倫之上。若使色界亦當有常,常堅固者,摩訶衍亦不能出其上;用色界空無常,堅固亦當壞盡亦不久住,是故摩訶衍出過其上,至於無色界皆當滅盡亦如是。

  「須菩提,若色湛然堅固,有常諦不顛倒為是堅固法者,摩訶衍亦復不能過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用色無常、無強、堅固不諦顛倒故,摩訶衍出過其上。痛、想、行、識皆悉無常亦如是。若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細滑、法及十二因緣,湛然有常,堅強牢固,諦不顛倒常久安者,摩訶衍亦復不能出過其上;用諸法及十二因緣,無常、無堅、無強、無牢、無固、不諦、顛倒,皆如劫燒非安法故,摩訶衍德出過諸天、龍、鬼、神、世間人民上。

  「須菩提,若法性中有所有者不為摩訶衍,以法性無所有故為摩訶衍;假令如、真際、不可思議體有所有者亦不為摩訶衍,以如、真際、不可思議體無所有故為摩訶衍。

  「須菩提,若六波羅蜜有所有者不為摩訶衍,以六波羅蜜無所有故為摩訶衍,出過諸天、龍、阿須倫、世間人民上。若內外空及有無空有所有者不為摩訶衍,以內外空及有無空無所有故為摩訶衍,出過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若三十七品及十八法有所有者不為摩訶衍,用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無所有故為摩訶衍,出過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

  「須菩提,若八輩地法、須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羅漢法、辟支佛法、阿惟三佛法、佛法有所有者不為摩訶衍,用八輩法從須陀洹至佛法無所有故為摩訶衍,出過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

  「須菩提,若八輩從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阿惟三佛佛有所有者不為摩訶衍,用種性從須陀洹上至佛無所有故為摩訶衍,出過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

  「須菩提,若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有所有者不為摩訶衍,用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無所有故為摩訶衍,出過其上。

  「須菩提,若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乃至佛坐,中間諸可所作,發意以來有所有者不為摩訶衍;用菩薩摩訶薩初發意以來乃至佛坐無所有故為摩訶衍,出過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金剛慧有所有者,菩薩不覺諸習緒,不成薩云若;用金剛慧無所有故,菩薩覺諸習緒成薩云若,以是故出過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

  「須菩提,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三十二大士之相有所有者,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能出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無此威德神曜光明巍巍之事;用三十二相無所有故,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威德神曜光明巍巍,出過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

  「須菩提,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光明有所有者,如來光明不能遍至十方恆邊沙國土。須菩提,用光明無所有故,能遍照恆沙國土。

  「須菩提,若八種聲有所有者,如來音聲不能周遍十方恆邊沙無量國土。若佛法輪有所有者,如來不能轉法輪——諸沙門、婆羅門、世間人民、諸天鬼神龍、諸魔、諸梵所不能轉者。

  「須菩提,若眾生有所有者,如來不能為眾生轉法輪,令諸眾生於無餘泥洹界而般泥洹;以眾生非物無所有故,是以如來為轉法輪令得泥洹,當來者亦當復般泥洹。」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