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
◀上一卷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七 衍與空等品第二十四 合聚品第二十五 不可得三際品第二十六 下一卷▶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七

衍與空等品第二十四[编辑]

  佛告須菩提:「如汝所言,衍與空等。如是,如是,實與空等。

  「譬如虛空,亦不可知東,亦不知西,亦不知南,亦不知北,亦不知四維、上下。須菩提,如來衍者,亦無有東西南北,亦無四維、上下。

  「須菩提,譬如虛空,無長無短,無方無圓,如來衍者亦如是。譬如虛空,亦不青黃,亦不赤白,亦不紅縹,如來衍者亦如是。是故,須菩提,衍與空等,是故名為衍。譬如虛空,不過去,不當來,亦不現在,如來衍者亦如是,衍與空等。譬如虛空,不長亦不大,不增亦不減,如來衍者亦如是,是故衍與空等。

  「須菩提,譬如虛空亦不著亦不斷,如來衍者亦如是。譬如虛空不生亦不滅,亦不住亦無異,是故名為衍,衍與空等。譬如虛空,亦不善亦不不善,亦不言亦不語,衍亦如是不語亦不善惡,是故衍與空等。

  「須菩提,譬如虛空,亦不見亦不聞,亦不有亦不識;衍者,亦不聞亦不見,亦不有亦不識,是故衍與空等。

  「須菩提,譬如虛空,不思亦不覺亦不作證,亦不棄亦不念,衍亦如是。譬如虛空,亦不淫法亦不無淫,摩訶衍亦如是。

  「須菩提,譬如虛空,亦不屬欲界,亦不屬形界,亦不屬無形界,衍亦如是亦不屬三界,是故衍與空等。譬如虛空,亦不初發意,亦不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亦不十住意,衍亦如是亦無十住意,是故衍與空等。譬如虛空,亦無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衍亦如是,是故衍與空等。

  「須菩提,譬如虛空,亦非弟子地,亦非辟支佛地,亦非阿惟三佛地,衍亦如是,是故衍與空等。譬如虛空,亦非形色亦不非形色,亦非礙亦不非礙,亦非應亦不非應,衍亦如是,是故衍與空等。

  「須菩提,譬如虛空,亦不有常亦不無常,亦非苦亦非樂,亦非我亦不非我,衍亦如是,是故衍與空等。譬如虛空,亦非空亦不非空,亦不相亦非不相,亦不願亦非不願,衍亦如是,是故衍與空等。

  「須菩提,譬如虛空,亦不滅淨亦不不滅淨,亦非寂亦不非寂,衍亦如是,是故衍與空等。譬如虛空,亦不明亦不冥,衍亦如是。

  「須菩提,譬如虛空,亦不可見亦非不見,衍亦如是,是故衍與空等。譬如虛空,亦無行亦無不行,衍亦如是,是故衍與空等。以是故,須菩提,摩訶衍與空等。

  「如須菩提言,虛空覆護不可計阿僧祇人,摩訶衍亦如是。須菩提,眾生無有緒,虛空亦無有緒;虛空無有緒,摩訶衍亦無有緒,當作是念,當作是知。須菩提,是故不可計阿僧祇人仰摩訶衍。何以故?須菩提,眾生、摩訶衍、虛空俱無所有故。眾生無有限量,虛空亦無有限量,摩訶衍亦不可限量。是故,須菩提,無量阿僧祇眾生望摩訶衍。

  「須菩提,虛空、摩訶衍、眾生俱不可得見。須菩提,如眾生無有限,虛空無有限,當作是知,摩訶衍亦無有限。眾生無有緒,法性亦無有緒;如法性無有緒,虛空亦無有緒;如虛空無有緒,摩訶衍亦無有緒;如摩訶衍無有緒,無量無限亦無有緒;如無限無有緒,不可計亦無有緒。以是須菩提,不可計眾生望摩訶衍。何以故?眾生及法性、虛空、摩訶衍、阿僧祇、無有量、不可計皆不可得見。

  「須菩提,如眾生無緒,當知如來亦無緒;如佛無有緒,虛空亦無有緒;如虛空無有緒,當知摩訶衍亦無緒;如衍無緒,阿僧祇無有緒;如阿僧祇無緒,當知無量無限亦無緒;如無限無有緒,當知一切眾生亦無有緒。如是,須菩提,不可計阿僧祇人皆仰摩訶衍。何以故?眾生及佛、虛空、摩訶衍、阿僧祇、無量無限、一切諸法皆不可見。

  「複次,須菩提,吾我緒乃至知見緒、真際緒、如真際緒,當如是知諸法緒。是故,須菩提,無央數阿僧祇人皆仰摩訶衍。何以故?眾生及諸法皆不可見。

  「須菩提,吾我眾生緒及知見不可思議體,如不可思議當知五陰緒、諸法緒。須菩提,不可計阿僧祇人望摩訶衍。何以故?所謂吾我及諸法皆不可見故。

  「須菩提,如吾我緒、知見緒,眼、耳、鼻、舌、身、意亦無有緒;如六情無有緒,當知諸法亦無有緒。如是,須菩提,不可計阿僧祇人皆仰摩訶衍。何以故?所謂吾我及諸法皆不可見故。

  「須菩提,如吾我無緒,及知見亦無有緒,當作是知,六波羅蜜亦無有緒;如般若波羅蜜無緒,當知諸法亦無有緒。須菩提,是故無央數阿僧祇人皆仰摩訶衍。何以故?吾我及諸法皆不可見。

  「須菩提,以吾我無緒,內外空無緒,及有無空亦復無緒;如有無空無端緒,諸法亦無端緒。以是故,不可計阿僧祇眾生皆望摩訶衍。何以故?吾我及諸法皆不可見故。

  「須菩提,吾我眾生及知見無端緒,及三十七品、十八法亦無端緒,如十八法無端緒。須菩提,是故不可計阿僧祇人望摩訶衍。何以故?吾我諸法皆不可見故。

  「須菩提,吾我無端緒,種性已辦及諸法無有緒,是故不可計眾生望摩訶衍。何以故?吾我及諸法皆不可見。

  「須菩提,須陀洹無有緒,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上至佛薩云若及諸法無有緒,以是故一切眾生望摩訶衍。何以故?吾我及諸法皆不可見。譬如泥洹性為一切眾生而作覆護,是故摩訶衍為一切眾生而作覆護。

  「如須菩提,所言摩訶衍,亦不見來時,亦不見去時,亦不見住處。何以故?諸法不動搖故。諸法亦不去,亦不來,亦無有住處。何以故?五陰性、五陰相、五陰事、五陰如,亦不來,亦不去,亦不住處;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細滑、識法性如事相,亦不來,亦不去,亦無住處;四大性如事相、識性空如事相,亦不來,亦不去,亦無住處;如、真際、不可思議性,亦不來,亦不去,亦無住處;六波羅蜜性如事相,亦不來,亦不去,亦無住處;三十七品、十八法性如事相,亦不來,亦不去,亦無住處;道及佛性如事相,亦不來,亦不去,亦無住處;有為無為性如事相,亦不來,亦不去,亦無住處。

  「須菩提,如汝所言,摩訶衍亦不見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者,名與三世等,是故為摩訶衍。須菩提,如汝所言審諦無異。何以故?過去世非世空,當來世非世空,現在世非世空,三世等等者空,摩訶衍、衍自空,菩薩、菩薩自空。

  「須菩提,空者亦非數,亦非多,亦非少,是故菩薩摩訶薩、摩訶衍與三世等,無偶無只,無淫怒痴亦不離淫怒痴,亦不恚亦不可見,善惡亦不可見,有常無常及與吾我亦不可見,苦樂我非我亦不可見,三界亦不可見,度三界亦不可見。何以故?其形事不可見故。過去色以過去色自空,當來色以當來色自空,今現在色以現在色自空,痛、想、行、識亦爾。過去色空不可見,過去空空不可見,現在五陰色空尚不可見,何況當來過去五陰空而可見者?空亦不見五陰,五陰亦不見空。假令空能見五陰者,五陰亦當見空。

  「須菩提,過去六波羅蜜亦不見,當來六波羅蜜亦不見,現在六波羅蜜亦不見,三世等六波羅蜜亦不見,等亦不見,三世等亦復不見等,等不見等故三世不見,過去、當來、今現在三十七品、十八法亦不見,三世等亦不見。

  「須菩提,等亦不見,三十七品及十八法、過去、當來、今現在等亦不於三世不可見,於三世中亦不見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何況於三世等而可見者?

  「複次,須菩提,過去凡人、當來凡人、現在凡人亦不可見,三世等凡人亦不可見。何以故?眾生本不可見故。過去、當來、今現在弟子、緣覺、菩薩、如來亦不可見,三世等弟子、緣覺、菩薩、如來眾生本不可見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當了三世事,當具足薩云若,是為菩薩摩訶薩三世等學摩訶衍。菩薩摩訶薩已住其中者,便過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上,出薩云若。」

  須菩提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菩薩摩訶薩從摩訶衍中學,自致具足薩云若慧。過去十方諸菩薩,皆從是摩訶衍得成逮薩云若慧;當來十方諸菩薩,亦當從是摩訶衍中學得成逮薩云若;今現在十方無央數不可計諸菩薩摩訶薩,亦皆從是摩訶衍得成具足薩云若。是故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須菩提,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皆當從是衍中學成薩云若;已逮者、未逮者、甫當逮者,皆當從是摩訶衍中學具足薩云若慧。」

合聚品第二十五[编辑]

  於是,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唯,世尊,世尊使須菩提說般若波羅蜜,乃說摩訶衍教為?」

  須菩提白佛言:「唯,世尊,須菩提說摩訶衍教,將無離般若波羅蜜耶?」

  佛言:「不也,須菩提,汝所說摩訶衍教者,順從無違,不失般若波羅蜜教也。何以故?須菩提,諸所可有一切善法,及諸聲聞、辟支佛法上至佛法,皆共合聚於般若波羅蜜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善法及聲聞、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皆共合在般若波羅蜜中?」

  佛告須菩提:「所謂六波羅蜜、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品道、三脫門、四無礙慧、大慈大悲、十種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無所望法、常等行,須菩提,是為善法、三十七品、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是為合聚般若波羅蜜中。須菩提,所謂摩訶衍、六波羅蜜、五陰、十二衰、十八性、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三脫門、善法、漏法、有為法、無為法、苦集盡道法、欲界、形界、無形界、內空、外空、所有空、無所有空、諸三昧門、陀鄰尼門、佛十八法,如是如來所說法、教、律,法性及如、真際、不可思議性、泥洹,一切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無有形亦不可見,亦無有對一相,一相者所謂無有相。以是故,須菩提,汝所說摩訶衍教與般若波羅蜜,其義順從不相違錯。所以者何?摩訶衍與般若波羅蜜無別無異,摩訶衍與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復不別。摩訶衍則佛法,佛法則摩訶衍,是事一,無有二,亦不相違背。須菩提,以是故說摩訶衍教者,則為說般若波羅蜜。」

不可得三際品第二十六[编辑]

  於是,須菩提白佛言:「菩薩摩訶薩,無有端緒,無有邊際,亦無有底;色、痛、想、行、識,亦無有端緒,亦無有邊際。當知菩薩亦復如是。欲言色是菩薩乎?非也。痛、想、行、識是菩薩耶?非也。」

  須菩提言:「世尊,我都盧不見有菩薩,當為阿誰說般若波羅蜜?當教阿誰?」

  須菩提言:「所謂菩薩,菩薩但字耳。世尊,譬如自言『我有無之法不生』,云何色、痛、想、行、識不生?世尊,不生者,為非色亦非痛、想、行、識,尚無所生,當為誰說般若波羅蜜?亦不離於生處。見菩薩行道作是說者,菩薩聞是不恐、不怖、不悔、不卻,是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問須菩提:「若使菩薩前後邊際、中央際不可得,何以故色與菩薩俱無有邊?云何色、痛、想、行、識為非菩薩?云何言都盧不見有菩薩?當為誰說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言菩薩但有字耳?何以故言我有無之法不生,五陰何以生?何以故言不生者為非五陰?云何言無生當教誰說般若波羅蜜?云何言不見有離生行菩薩道者?何以故言菩薩聞是不恐不怖為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語舍利弗言:「用眾生始終端緒不可得故,菩薩前後中央際不可得見。舍利弗,以眾生空故,菩薩端緒亦不可得見;用眾生寂故,菩薩端緒不可得見;用五陰無有邊際,用五陰空,用五陰寂,用五陰不真故,是故菩薩端緒不可得見,以六波羅蜜無有底、無有邊際故。何以故?舍利弗,空及五陰、菩薩等無異,是三事一無有二。是故,舍利弗,菩薩端緒不可得見。以六波羅蜜空寂不真,是故菩薩端緒不可得見。何以故?舍利弗,空本際亦不可見,末際亦不可得見,中際亦不可得見,空與菩薩俱亦不可得見。舍利弗,空、菩薩、端緒一無有二,是故菩薩端緒不可見;內空、外空及有無空邊際不可得見,是故菩薩端緒不可得見。

  「複次,舍利弗,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皆無有端緒,佛法空,佛法寂,佛法不真,是故菩薩端緒不可得見。從六波羅蜜至佛十八法皆無有端緒,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薩端緒不可得、不可見。

  「複次,舍利弗,諸三昧門、陀鄰尼門皆無有端緒,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薩端緒不可得見。

  「複次,舍利弗,法性及如、真際、不可思議性皆無有端緒,空寂不真,是故菩薩端緒不可得見。

  「複次,舍利弗,聲聞、辟支佛、如來皆無有端緒,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薩端緒不可得見。道、薩云若皆無有端緒,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薩端緒不可得見。何以故?舍利弗,空始終端緒中邊皆不可得見,故菩薩亦不可得見。舍利弗,空、五陰、菩薩是三事皆一,無有二法,是故菩薩端緒不可見。如舍利弗所問,五陰無有底故,當知菩薩亦無有底。」

  須菩提言:「五陰如虛空,虛空亦無邊、亦無際、亦不可量、亦無有底,但以名字為虛空耳。舍利弗,色空無有邊際,痛想行識、識空無有邊際亦不可得見。是故,舍利弗,虛空底、五陰底、菩薩底亦不可得見。十二衰、十二因緣、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諸法端緒、菩薩端緒皆不可得見,皆無有邊際故。」

  須菩提言:「舍利弗,所問五陰是菩薩耶?不可得見亦無邊、亦無際、亦不可量、亦無有底,但以名字為虛空耳。舍利弗,色空無有邊際,痛想行識、識空無有邊際亦不可得見。是故,舍利弗,虛空底、五陰底、菩薩底亦不可得見。十二衰、十二因緣、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諸法端緒、菩薩端緒,皆不可得見,皆無有邊際故。」

  須菩提言:「舍利弗所問五陰是菩薩耶?不可得見,是故五陰與菩薩皆不可得見。舍利弗,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空,內外空、內外空自空,乃至有無空、有無空自空,三十七品、三十七品自空,乃至佛十八法、十八法自空,如及真際、不思議性、陀鄰尼三昧門、薩云若、道事、聲聞、緣覺、佛、佛義各各自空。舍利弗,如來五陰空,亦不有亦不可見。以是故,舍利弗,是故菩薩五陰不可得見。舍利弗所問,何以故菩薩不可見、不可得?當為阿誰說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語舍利弗:「色不見色,色亦不見痛,痛亦不見色,痛亦不見行,行亦不見痛,痛亦不見想,想亦不見痛,想亦不見識,識亦不見想,色、痛、想、行、識亦如是。眼眼亦不有亦不可見,至意意亦不有亦不可見,眼識、意識亦不有亦不可見,眼栽至意意栽至因緣法亦不有亦不可見,至六波羅蜜亦不有亦不可見,內空、外空至所有空、無所有空、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不有亦不可見,諸三昧門、陀鄰尼門亦不有亦不可得見,從須陀洹法至羅漢法亦不有亦不可見,十住亦不有亦不可見,道法、薩云若法亦不有亦不可見,須陀洹至羅漢、辟支佛及佛亦不有亦不可見,至教法亦不有亦不可見。舍利弗,以諸法無所有不可見,菩薩不可見,以是故無所教。」

  須菩提語舍利弗:「如所問,何以故但以字為菩薩者?字法但以名字假號為菩薩耳,以是故但字為菩薩也。色、痛、想、行、識亦復假號有字耳,諸有名者亦無色、痛、想、行、識。何以故?空無有真名故。若使空者非是菩薩,是故言但以字為菩薩耳。

  「複次,舍利弗,六波羅蜜者但字耳,六波羅蜜亦非字,字亦非六波羅蜜。何以故?字、菩薩、諸波羅蜜俱等不可見故,是以菩薩但以假號為字耳。舍利弗,內外空、有無空亦但以字著耳,字亦非空,空亦非字。何以故?字空、內外空乃至有無空俱不可見故。舍利弗,是故但以字為菩薩耳。舍利弗,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假名與字耳,諸三昧門、陀鄰尼門亦復如是,乃至薩云若普皆如是。

  「如舍利弗所問,何以故名為吾我至本無所生?從本已來至於吾我,亦不可得見,當那得生?從有生、有命至於知見,常不可見,當那得生?從有名以來五陰不可見知,當那得生?從六情至十二因緣起亦不可見,何況有生?六波羅蜜亦不可見,何況有生?從內外空及有無空常不可見,何況有生?從有名以來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亦不可見,當從何生?從有名以來諸三昧門、陀鄰尼門亦不可見,當從何生?從有名以來聲聞、辟支佛及佛亦不可見,當從何生?舍利弗,是故名為吾我,諸法皆不生故。

  「複次,舍利弗,如所問諸法有無之事,無有作者。」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等所有無有作者?」

  須菩提言:「五陰所有無有作者,六情內外至於十二緣起所有亦無作者,六波羅蜜所有亦無作者。以是因緣,舍利弗,諸法亦不有亦不無。複次,舍利弗,一切諸法皆悉無常無能壞者。」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等諸法無有常無能壞者?」

  答言:「五陰無有常無能壞者。何以故?無常無所有消盡,是故諸法無常無能壞者。乃至有為法、無為法、有漏法、無漏法、已記法、未記法無常無能壞者。舍利弗,無常無所有消盡,以是故諸法無常無能壞者。舍利弗,諸法亦不聚亦不散。」

  舍利弗言:「何等不聚?何等不散?」

  須菩提言:「五陰不聚不散。何以故?性自爾。乃至善法、惡法、有為法、無為法、有漏法、無漏法亦不聚亦不散。何以故?性自爾。以是故,諸法亦不有亦不無。舍利弗,所問五陰無所生者,用五陰六衰無有作者,不見有作者故。諸法皆無有作者,以是故無所生。

  「舍利弗,所問無所生非五陰者,以五陰性自空故,亦不生亦不滅亦不住,乃至有為性性空故。性自空者,亦不起亦不滅亦不住,是故無所生非五陰。

  「舍利弗,所問無所生為誰說般若波羅蜜者,若無所生為非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非無所生,無所生、般若波羅蜜一法無有二,是故言當為誰說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所問亦不離五陰生行菩薩道者,無所生則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則是無所生,無所生則是五陰,五陰則是無所生,而不別是法亦不二。舍利弗,是故亦不離生行菩薩道也。

  「舍利弗,所問云何聞是不恐不怖為行般若波羅蜜者,菩薩摩訶薩見諸法皆空如夢、如幻、如炎、如響、如影、如化,以是故菩薩聞是教不恐不怖。」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作是觀,是時亦不見色,亦不入色,亦不生色,亦不住色,亦不言是色;痛、想、行、識亦不見識,亦不入識,亦不生識,亦不住識,亦不言是識;眼、耳、鼻、舌、身、意亦不見,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六波羅蜜亦不見,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內外空至有無空亦不見,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

  「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至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見,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諸三昧門、陀鄰尼門,亦不見,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何以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色,乃至薩云若亦無所見。

  「世尊,不生色者為非色,亦不生痛、想、行、識者為非識,不生六衰者為非六衰,不生六波羅蜜者為非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至無所生一法無二。不生內外空為非空,不生有無空為非空,有無空及無所生一法耳無二。

  「世尊,三十七品不生為非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不生為非十八法,無所生及佛十八法一法無二。

  「世尊,無所生一法耳,亦非二,亦非三,亦非四,亦非五,亦不若干數,是故佛法、無所生法一法無二。

  「世尊,如及不思議性不生者,為非如,為非不思議性,不生道者為非道,不生薩云若者為非薩云若,無所生、薩云若一法無二。

  「世尊,無所生亦不一無有若干數,是故不生。薩云若者為非薩云若,滅色者為非色,滅色者是一法無有二。

  「世尊,滅者一無有二,是故滅色者為非色,滅痛、想、行、識者為非識,是故生識者為非識,內空、外空至有無空及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如是。

  「世尊,是為滅非若干也,從識至薩云若亦如是,是為行般若波羅蜜。」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