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090
卷八十九 ◄ | 新元史 卷九十·志第五十七 |
► 卷九十一 |
第五十七 禮十 |
○禮十
△冊立皇后 冊立皇太子 品官以下婚禮 禡牙祭旗鼓 大喪 品官丁憂品官以下喪禮 品官以下墓田之制
冊立皇后之禮。前期二日,儀鸞司設發冊寶案於大明殿御座葡稍西,設發寶案稍東,掌謁設香案於皇后殿前。設冊案於殿內座榻前稍西,寶案稍東,設受冊案於座榻上稍西,設受寶案於稍東。侍儀司設板位,冊使副位於廷中,北面,冊官位於右,寶官位於左,禮儀使位於冊案前,主節位於太尉左。皇后殿廷亦如之。
至期大昕,引贊敘太尉以下於闕廷,各公服。侍儀使、禮儀使、引冊使、引冊、奉冊、舉冊、讀冊、捧冊官,由月華門入。侍儀使、禮儀使、引冊副,引寶、奉寶、舉寶、讀寶、捧寶官,由日精門人。至露階下,依板位立。侍儀使捧牙牌入至寢殿前。跪報外辦。內持入奏,出傳制曰:「可」,侍儀使俯伏興。皇帝出閣升輦,鳴鞭三。侍儀使引導從導皇帝入大明殿、升御座。鳴鞭三。
司晨報時雞唱畢,尚引引殿前班入起居位,起居、贊拜、舞蹈、山呼,如儀。宣贊唱曰:「各恭事」。引贊引冊使以下入就位,掌儀舍人引承奉班都知、侍儀使、禮儀使、主節、捧冊、捧寶官,升自左階,由南東門入,至御座前,分左右相向立。掌儀贊曰:「禮儀使稍前跪」,曰:「大尉以下皆跪」。禮儀使跪奏請進發皇后冊寶。掌儀贊曰:「就拜」,曰:「興」,曰:「平身」,曰:「太尉以下皆興」,曰:「復位」。掌儀贊:「內謁者稍前」,曰:「搢笏」,曰:「捧冊寶跪進皇帝,。」曰:「以冊寶授捧冊寶官,。」捧冊寶官跪受,興。掌儀贊曰:「主節官搢笏持節」,禮儀使引節導冊寶由正門出,至露階,南向立。禮儀使稱有制,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皆再拜」,通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禮儀使宣制曰:「命太尉某等持節授皇后冊寶」,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平身」。降至露階下,依次就位。掌儀唱曰:「以冊寶置於案」,曰:「出笏」,曰:「復位」。方輿舁以行,樂作。侍儀使、禮儀使引大尉及冊寶官。奉隨至皇后宮庭奠案,樂止。掌儀唱曰:「俸冊寶官稍前,搢笏」。捧冊寶使、太尉以下奉隨由正階隮,至案前。掌儀贊曰:「以冊寶置於案」,曰:「出笏」,曰:「復位」。侍儀使秸前跪報外辦,內侍入啓,出傳旨曰:「可」,侍儀使俯伏興。
皇后出閣,詣褥位,太尉稱制遣臣某等恭授皇后冊寶。內侍贊禮曰:「跪」,掌儀贊曰:「太尉以下皆跪」。內侍贊皇后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拜」,曰:「拜」,曰:「興」。掌儀贊曰:「大尉以下皆興。」皇后升殿,立於座榻前。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進冊寶」,掌儀唱曰:「捧冊寶官稍前,搢笏」。捧冊寶由正門至殿內。掌儀贊曰:「以冊寶跪至於案」,曰:「捧冊寶官出笏,興,復位」,曰:「太尉以下皆跪」,曰:「舉冊官興,至案前跪」,曰:「搢笏,取冊於匣,置於盤,封舉」,曰:「讀冊官興。至案前跪」,曰:「讀冊」。讀冊官稱臣某謹讀冊,讀畢,納冊於匣。掌儀贊曰:「出笏,舉寶官興,至案前跪,搢笏,取寶於盝,對舉」,曰:「讀寶官興,至案前跪,。」曰:「讀寶」。讀寶官稱臣某謹讀寶。讀畢,納寶於盝。掌儀贊曰:「出笏」,曰:「太尉以下皆就拜」,曰:「興」,曰:「平身」。捧冊寶官以冊寶授太尉,太尉以授掌謁,掌謁以冊寶置於受冊寶案。掌儀唱曰:「太尉以下跪」,曰:「衆官皆跪」,太尉致祝辭曰:「冊寶禮畢,伏願皇后與天同算」。司徒應曰:「如所祝」。就拜,興,平身。太尉進酒,樂作。皇后飲畢,樂止。禮儀使引節引主節由正門以出。侍儀使引太尉以下,由左門至階下,北面立。承奉班都知唱日、太尉以下皆再拜」,通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立」。侍儀使引太尉以下還詣皇帝御座前。跪奏曰:「奉制授皇后冊寶,謹以禮畢」。就拜,興,由左門出,降詣旁折位。
侍儀使引導從導皇后詣大明殿前謝恩,掌謾贊曰:「拜」,曰:「興」,曰:「拜」,曰:「興」。侍儀使分退,掌謁導皇后升御座。典引引丞相以下入起居位,起居贊拜如儀。侍儀使詣右丞相前請雙酒,雙引升殿,至宇下褥位立。侍儀使分左右北向立,俟前行色曲將半,舞旋列定,通贊唱曰:「分班」。樂作。侍儀使引右丞相由南東門入,宣徽使奉隨至御榻前,右丞相跪,宣徽使立於東南。曲終,右丞相祝讚曰:「冊寶禮畢,臣等不勝慶抃,同上皇帝、皇后萬萬歲壽」。宣徽使應曰:「如所祝」。右丞相俯伏興,退詣進酒位。進酒。進表章禮物、贊拜、僧道賀獻、大宴殿上,並如元正儀。宴畢。鳴鞭三。侍儀使導駕,引進使導後。還寢殿,如來儀。凡后妃妊身將及月辰,則移居於外氈帳。若誕皇子,則賜百官以金銀採段,謂之撒答海。
冊立皇太子之禮。前期三日,右丞相率百僚至金玉局冊寶案前,舍人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曰:「班首稍前」,曰:「跪」,曰:「在位官皆跪」,曰:「搢笏」,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侍儀使、舍人分引羣臣。儀衛音樂導至中書省,正位安置。
前期二日,儀鸞司設發冊案於大明殿御座西,發寶案於東。典寶官設香案於太子殿前階上,設冊案於西,寶案於東;又設受冊案於殿內座榻之西,受寶案於東。侍儀司設板位,太尉、冊使副位於大明殿廷,太尉位居中,冊官位於右,寶官位於左,禮儀使位於前。主節官位於太尉之左。太子殿廷亦如之,樂位佈置亦如之。右丞相率百傣朝服,至中書省冊寶案前,敘立定。舍人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曰:「班首稍前」,曰:「跪」,曰:「搢」,曰:「在位官皆跪」。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舍人分引羣臣,儀衛導從,音樂傘扇,導至闕前。控鶴奠案。方舁官舁之,由中道入崇天門,冊使以下奉隨至露階下。方輿官盟冊案於西,寶案於東,分退立於兩廡。冊使副北面,引冊官、舉冊官、讀冊官、捧冊官位於冊案西,東向。引寶官、舉寶官、讀寶官、捧寶官位於寶案東,西向。掌儀舍入贊曰:「捧冊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冊」。又贊曰:「捧寶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寶」。侍儀使、引進使、引冊官、引寶官前導。捧冊寶官次之,冊使副以下奉隨升大明殿午階,由正門入,至進發冊寶案前,冊使副北面立。引冊寶、引寶官、舉冊官、舉寶官以下,分左右夾冊寶案立。掌儀贊曰:「以冊寶置於案」,曰:「出笏」,曰:「復位」,侍儀使引奉冊使以下由左門出,百辟趨退。
至期大昕,引贊引冊使以下,皆公服,敘位於闕廷。侍儀使導從皇帝出閣,鳴鞭三,升大明殿,登御座。尚引引段前班入起居位,起居贊拜如儀,宣贊唱曰:「各恭事」。引贊引冊使以下入就位,掌儀舍人引承奉班都知,侍儀使,禮儀使,主節郎、捧冊揍寶官,升自左階,由左門入,至御座前,分左右立,掌儀贊曰:「禮儀使稍前」,曰:「跪」,曰:「衆官皆跪」。禮儀使奉請發皇太子冊寶,掌儀唱曰:「就拜」,曰:「興」,曰:「平身」,曰:「衆官皆興」,曰:「復位」。曰:「內誨者稍前」,曰:「搢笏」,曰:「捧冊寶跪進皇帝」,曰:「以冊寶授捧冊寶官」,捧冊寶官跪受,興。掌儀贊曰:「主節郎晉笏持節」,禮儀使引節導冊寶由正門以出,至露階南向立。禮儀使稱有制,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皆再拜」,掌儀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禮儀使宣制曰:「上命太尉等持節授皇太子冊寶」,贊儀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禮儀使引節導冊寶,降至露階下,依次就位。掌儀贊曰:「以冊寶貿於案」,曰:「出笏」,曰:「復位」。方與舁以行,樂作。侍儀使、禮儀使、主節前導,冊使以下奉隨由正門出。至闕前,方舁奠案,控鶴舁以行。至皇太子殿廷,控鶴莫案,方輿以行。入至露階下奠案,方輿退,樂止。冊使以下以次立,掌儀贊曰:「捧冊寶官稍前,搢笏。捧冊寶。」侍儀使引節,主節導冊寶以行,冊使以下由正階臍,節立於香案之西。拳儀贊曰:「捧冊寶官跪,以冊寶置於案」,曰:「出笏」,曰:「興」,曰:「就位」。右庶子跪報外備,內侍入啓,出傳旨曰:「可」,右庶子俯伏興。
皇太子出閣,立於香案前,掌儀贊曰:「皇太子跪」,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拜」,曰:「興」,曰:「拜」,曰:「興」。太尉前稱制遣臣某等恭授皇太子冊寶,復位。掌儀贊曰:「皇太子拜」,曰:「興」,曰:「拜」,曰:「興」。請皇太子詣褥位,南向立。曰:「皇太子跪」,曰:「諸執事官皆跪」,曰:「舉冊官興,至案前」,曰:「跪」,曰:「讀冊」。讀寶,曰:「納冊於匣」,曰:「出笏」。掌儀唱曰:「舉寶官興,至案前」,曰:「跪」,曰:「讀寶」。讀畢,曰:「納寶於盎」,曰:「出笏」,曰:「舉冊寶官、讀冊寶官皆興,復位」。掌儀贊曰:「太尉進授冊寶」,侍儀使引太尉、司徒至冊寶案肋,搢笏,以冊寶跪進。皇太子恭受,以授左右庶子,左右庶子搢笏跪受。掌儀贊曰:「皇太子興,冊使以下皆興。」,右庶子捧冊,左庶子捧寶,導皇太子入殿。右庶子奠冊於授冊案,左庶子奠寶於受寶案。引節引主節立於殿西北,引贊引太尉以下降階復位,北向立。承奉班都知唱曰:「太尉以下皆再拜」,掌儀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樂作。侍儀使詣太尉前請進酒,太尉入至殿內,進酒畢,降復位。樂止。
侍儀使、禮儀使、主節導太尉以下還詣大明殿御座前,跪奏曰:「奉制授皇太子冊寶,謹以禮畢」。俯伏興,降詣位。侍儀使、左右庶子導皇太子詣大明殿御座前謝恩,右庶子贊曰:「拜」,曰:「興」,曰:「拜」。曰:「興。」進酒。又贊曰:「拜」,曰:「興」,曰:「拜」,曰:「興」。降殿,還府。
侍儀使詣右丞相前請進酒,雙引升殿,至宇下褥位立,侍儀使分左右,北向立。俟前行色曲將半,舞旋列定。通贊唱曰:「分班」。樂作。侍儀使、右丞相由南東門入,宣徽使奉隨至御榻前。右丞相跪,宣徽使立於東南。曲終。右丞相祝讚曰:「皇太子冊寶禮畢,臣等不勝慶抃,同上皇帝、皇后萬萬歲壽」。宣徽使應曰:「如所祝」。右丞相俯伏興,退詣進酒位。進酒、進表章禮物、贊拜,如元正儀。駕興,鳴鞭三。侍儀使導駕還寢殿,如來儀。
皇太子還府,升殿。典引引羣臣入就起居位,通班自班西行至中道,唱曰:「具官某以下起居」,典引贊曰:「鞠躬」,曰:「平身」。進就拜位,宣贊唱曰:「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侍儀使詣班首前請進酒,雙引由左階至殿宇下褥位立,侍儀分左右,北向立。俊初行色曲將半,舞旋列定,通贊唱曰:「分班」。班首入自左門,右庶子隨至座前。班首跪,右庶子立於東甫。俟曲終,班首致祝詞曰:「冊寶禮畢,願上殿下千秋之壽」。右庶子應曰:「如所祝」。班首俯伏興,退至進酒位,搢笏,捧觴,北向立,右庶子退復位。俟舞旋至露階,樂舞至第四拍,班首進酒。宣贊唱曰:「文武百僚皆再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班首自東門出,復位。樂止。通贊唱曰:「合班」。中書押進箋及禮物案至橫階下,進請箋官由左階臍,進讀禮物官至階下。俟進讀箋官至宇下,先讀箋目,次讀箋。讀畢,俯伏興,降至階下。進讀禮物官升階,至宇下,跪讀禮物狀畢,俯伏興,退,同讀箋官至橫階,隨箋案西行,至右廡下,禮物案東行,至左廡下,各付所司。宣贊唱曰:「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立」。右庶子導皇太子還閣。
品官以下婚姻之禮。至元八年,禮部議準,條件凡七:一曰議婚,身及主婚者無期以上喪服,及可成婚。先使媒氏通言,女氏許之,然後納采。二曰納采,系今之下定也。主人具書夙興奉以告祠堂。人之大倫,於禮爲重,宜告廟而後行,示不忘祖也。使子弟爲使者,如女氏主人出見,使者奉書以告於伺堂,出以復書授使者,遂禮之。使者覆命,婚主告於祠堂,或婚主親往納采者昕。三曰納幣,系今之下財也。具書遣使如女氏授書,女氏復書,禮賓使者覆命如納采儀。已定筵會,以男家爲主,會請女氏諸親爲客,先入坐。男家至門外陳列幣物,令媒氏通報女氏主人,出門迎接相揖。俟女氏先人男家,以次隨幣而入,舉酒請納幣。飲酒受幣訖,女氏主人回禮。婚家飲酒畢,主人待客如常禮,許婚氏女子出見。四曰親迎。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張陳婚室、質明,婿家設位於室中,女家設次於外,主人告於祠堂,遂醮其子,而命之親迎。婿出乘馬至女家,俟於次。女家主人告於祠堂,遂醮其女,而命之。主人出迎婿入納雁,姻家奉女登車,婿乘馬先行,歸車至,導婦以入。婿、婦交拜,就飲食畢,婿出復入脫服,獨出主人禮讚。五曰婦見舅姑。明日夙興,婦見舅姑,次見諸尊長者。若婦家,則饋於舅姑,舅姑享之。六曰廟見。三日,主人以婦見於祠堂。七曰,婿見婦之父母,受婿拜禮。次見婦黨,諸婦親家禮婿如常儀。若召贅之家,仍依時俗現行之禮。
蒙古軍禮之僅見者。憲宗二年七月,命皇弟忽必烈徵大理,諸王禡牙西行。七年六月,謁太祖行宮,祭旗鼓。八年十一月,令皇弟忽必烈禡牙於開平西北。其禡牙之禮與扶旗鼓之禮,均末聞。遼景宗將伐宋,命巫者祠兵神及祭旗鼓。益遼金舊嗣,蒙古襲而用之。
凡帝后有疾度危殆,不可愈,則移居於外氈帳房。有不諱,則就濱礆其中。葬後,每日用羊二次燒飯以爲祭,至四十九日而後已。其帳房則以頒賜近臣雲。
宮車晏駕,棺用香楠木,中分爲二,刳肖人形,其廣狹長短,僅至容身而巳。殮用貉皮襖、皮帽,其靴襪、繫腰、盒鉢,俱用白粉皮爲之。殉以金壺瓶二,盞一,碗碟匙箸各一。殮訖,用黃金爲箍四條以束之。乘輿用白氈青緣納失失爲簾,覆棺亦以納失失爲之。前行,用蒙古巫媼一人,衣新衣,騎馬,牽馬一匹,以黃金飾鞍轡,籠以納失失,謂之金靈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寢,取開穴時所起之土成塊,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復依次掩覆之。有餘土,則遠置他所,送葬官三員,居五里外,日一次,澆飯祭之,三年然後返。
品官丁憂。蒙古及色目人不行三年之喪,漢人南人則行之,大德八年,詔:「三年之喪,古今通制,除應當怯薛人員、征戍軍官外,其餘官吏,父母喪亡,丁憂終制,方許敘仕,奪情起復者不拘此例。」九年,中書省奏,聽從官吏丁優。至大四年,詔:「官吏並許終制,以厚風俗。朝廷奪情起復,蒙古、色目人、管軍官不拘此例。」延祐五年,監察御史許有壬言:「聖朝以孝治天下,考稽典禮、除蒙古、色目各從本俗,其餘居官著爲丁憂之制,將以美教化、厚人倫,爲治之要道也。所謂奪情起復者,蓋有道德可以範世,謀猷可以經國,天心簡畀,人望素服,又邊臣、宿將可任重寄,似此必用之人,謂之起復,誰曰不然,其或碌碌凡庸如馮翼霄,才無過於常人,行每乖於清議,徒以諛佞檢邪,亦覆冒膺起父,實砧風教,宜明白奏聞。除上所知識必用之人,取自聖裁,其餘人員,並遵舊制。」時不肖者多假借起復,以圖榮進,故有壬育之。寧國萬戶府言:「本府知事孫顯,父母俱沒,系遷轉之員,與軍官不同,理合丁憂。」監察御史言:「切恐其餘管軍衙門首領官,亦有似此託爲軍職,不得丁憂者,傷風敗俗,深爲不便。宜遍行照會,如有違犯,斷罪降敘。」刑部議從之。至正初,監察御史烏古孫良幀,以國俗父母死無憂制,又父死則妻從母,兄弟死則收其妻,上言:「綱常皆出於天,而不可變。議法之吏乃言國人不拘此例,諸國人各從本俗。是漢人、南人當守綱常,國人、諸國人不必守綱常也。名曰優之,實則陷之。外若尊之,內實侮之。推其本心,所以待國人者,不若漢人、南人之厚也。請下禮官、有司,及右科進士在朝者會議。自天子至於庶人,皆從禮制,以成列聖未遑之典,明萬世不易之道。」奏上,不報。
品官以下喪禮。至元七年,中書省議:「民間殯葬,除紙錢外,紙糊房子、金錢、人馬並彩帛、衣服、帳幕等物,應截日盡行禁斷。」從之。二十一年,定品官遇有婚喪,止依品秩,合得儀從送迎外,禁斷。無官百姓人等,不得僭越。至大三年,皇太子令旨,禁教坊司樂人送殯。
延祐元年,江南行臺御史王奉訓言:「伏以父母之喪三年,天下之通喪也。死斂葬祭,笑不有禮。禮日:『披髮徒跣,居於倚廬,寢苫枕塊,哭泣於時。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又曰:『始死如有窮,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塑而弗至。』經曰:『食旨不甘,聞樂不樂齒。』此孝子哀感之情。『既斂既葬,祭以其時。期而小祥,又期大祥,三年禪祭,霜露既降,春雨既濡,悽愴怵惕,如將見之。』此孝子終身所不忘,豈拘於三年哉。去古日遠,風俗日薄。近年以來,江甫尤甚。父母之喪,小斂未畢,茹葷飲酒,略無顧忌。至於送殯,管絃歌舞,導引靈柩,焚葬之際,張筵排晏,不醉不已。泣血未乾,享樂如此。昊天之報,其安在哉!興言及此。誠可哀憫。請今後除蒙古、色目合從本俗,其餘人等居喪送殯,不得飲食動樂。違者諸人首告得實,示衆斷罪,所在官司申禁不禁者,罪亦如之。不惟人子有所懲勸,抑亦風俗少復淳古。「中書省議從之。
延祐二年,定喪服各從本俗。禮部議,方今喪服未有定制,除蒙古、色目人各從本俗,其餘依鄉俗,以麻布爲之。江淮習俗,有戴布襆頭、布袍爲禮者,禁之。
喪禮圖
品官以下墓田之制。一品,地九十步。二品,八十步。三品,七十步。四品,六十步。五品,五十步。六品,四十步,七品以下,二十步,庶人,九步。庶人墓田,四面距心各九步,四圍相距共十八步。至元八年,禁墓上不得造房舍。至大元年,袁州路錄事司照略案牘塗全周呈:「江南流俗以侈靡爲孝。凡有喪葬,大其棺槨,厚其農衾,廣其宅兆,備存珍寶之器物,亦有將寶鈔藉屍斂利,習以成風,非惟顯失古制,於法似亦未合。每見厚葬之家,不發掘於不肖子孫,則開鑿於強防盜賊。令死者暴露骸骨,良可痛憫。擬請嚴爲禁治,今後喪家,除衣衾棺槨依禮舉葬外,不許輒用金銀、寶玉、器玩裝殮。違者,以不孝論。」中書省議從之,泰定二年,山東追廉訪使許師敬,請頒族葬制,禁用陰陽相地邪說。時同知密州事揚仲益撰《周制國民族葬昭穆圖》,師敬韙其言,奏請頒行天下焉。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3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