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巻一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卷二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巻三

京都下[编辑]

文職公署[编辑]

宗親府[编辑]

北部觀光坊。宗室諸君之府。其屬,典籖司附焉。

○宗親無定數。典籖一人,正四品;典簿一人,正五品。

議政府[编辑]

光化門南之左,一在昌德宮仁政殿西。其任總百官、平庶政、理陰陽、經邦國。其屬,舍人檢詳二司附焉。

○領議政左右議政各一人,正一品;左右賛成各一人,從一品;左右參賛各一人,正二品;舍人二人,正四品;檢詳一人,正五品;司錄二人,正八品。

李克堪舍人司題名記:萬幾之煩,一人所不能獨理,於是乎有宰相焉;相亦不能獨理,於是乎有僚佐焉。夫以一國委之相,而相之所日與圖議國政者,僚佐耳。有宰士,有丞相、長史,是其職也。高麗評議司,總治國事,置經歷都事,皆以他官兼之。我朝建議政府倣成三師、三少之職,以正宰相之位號。又置舍人二員以佐之,令相臣自薦辟,所以重其選也。

司舊有題名記,歲久紙渝墨弊。盧公叔仝,自舍人不數年,觀察湖南,爲具題名册一本送之,緘横皆具,遂謄寫于新本,幷藏舊本,所以不忘舊也。居是選者。不以獻可替否爲心,徒以唯諾承禀爲任,則不過一吏員耳,豈國家設置之意乎?深有望於後之諸君子云。

○前人檢詳司題名記:政府總治百司,設舍人檢詳二司爲僚佐,分掌庶事,其選重矣。甲午,罷政府署事,只置舍人司,歸檢詳職事于禮曹。丙辰,署事以後,始復置此司。司中舊有題名記,自甲午以前,皆不可考,只記丙辰以後任人名氏。觀者恨其不周,暇日搜檢文書,得崔相國府以下數公,因新作題名册,書于卷首,以補前日之未備云。

忠勳府[编辑]

北部廣化坊。諸功臣之府。其屬,經歷所附焉。

○正一品、親功臣、王妃父則稱府院君,其餘至從二品,倶稱君,無定數。經歷一人,從四品;都事一人,從五品。經歷、都事官品,他司同。

權擧記:人臣之有功於國者,旣以金帛賞之,爵祿酬之,記功於太常,銘動於鼎鍾矣。猶以爲未也,而慮有闕典。則又爲之置官府,以掌其事。我太祖秉籙膺圖,化家為國。文武才智之臣,際會風雲,奮功立事,共集大動者,其元功偉績,輝暎簡策。旣丹書鐵劵,藏之盟府,設忠勳司以主之者,盖重之也。太宗誅剪擊臣,再定內難,其左右前後不避夷險,弘濟艱難者,論其定社佐命之功,則亦無讓於前人焉。我殿下遭王室之中,微憤乾綱之解紐,奮赤手除姦兇,復正皇極,寔英謀之獨運。而其忘身徇國,騁智効力,有尺寸之勞者,咸錄而不遺焉。

及乎龍飛九五,萬彙一新,固不假人爲,而其攀鱗附翼,密裨鴻圖,與有微勞者,亦不遺焉。大哉!天地之德,不可名言矣。於是又特陞忠勳司爲府。班視兩府,置經歷、都事,加賜田數百結。奴婢以口計者五百,以舊廨隘陋不稱。賜北部廣化坊宗簿寺公廨一區,又命因其基而重新之。功旣告成,咸以不可無文,徵予爲記。予曰:「功役之顚巔末,不必詳也,願爲諸公一言焉。願自今母挾勢母怙恩,母以小隙棄大好。以母負聖明,以此酬大恩,不亦美乎?人稱光武能保全功臣,而於高帝則責之不能焉,予以爲不然。使韓彭寇鄧高帝亦必能全之矣。使寇鄧韓彭光武之保全,亦未可知也。其保全與否,不是人臣之自取歟?諸公皆隕越以聽,用書以爲戒。」

新增在中部寬仁坊。燕山甲子,撤舊府。今上初,移設于此。

儀賓府[编辑]

中部貞善坊。尙公主、翁主者之府。其屬,經歷所附焉。

○從二品以上稱尉;正三品堂上官則稱副尉;堂下官則稱僉尉;從三品亦稱僉尉,倶無定數。經歷、都事各一人。

新增燕山甲子撤移他所。今上十一年創于北部廣化坊

敦寧府[编辑]

中部貞善坊。王親外戚之府。

○領事一人,正一品;判事一人,從一品;知事一人,正二品;同知事一人,從二品;都正一人、正一人,皆正三品;副正一人,從三品;僉正二人,從四品;判官二人,從五品;主簿二人,從六品;直長二人,從七品;奉事二人,從八品;參奉二人,從九品。

○領事至參奉官品,他司同。

新增燕山乙丑[1]革僉正、判官、主簿、直長、奉事、參奉各一人。今上初復置。

義禁府[编辑]

中部堅平坊。掌奉敎推鞫之事。其屬,經歷所附焉。有當直廳郞廳一員,更日遞直,掌士庶申訴告牒等事。

○判事、知事、同知事,凡四人,皆以他官兼。經歷、都事,凡十人,皆以前資帶。

柳誠源題名記:官府題名,盖本於《遷史》之年表,所以著姓氏,遷除日月,使後之覽者,尙論其世而有以知其人也。國朝掌獄之官,曰刑曹也,曰義禁府也。刑曹,主治寇賊、刑暴亂。禁府,則古之詔獄也。朝廷大獄及中外久滯難斷之事,皆於是焉,歸任尤重矣。在高麗時曰巡軍萬戶府,置都萬戶、上萬戶、副萬戶、鎭撫千戶提控。恭愍十八年,改爲司平巡衛府置提調、判事、參詳官、巡衞官、評事官,辛禍時復改爲巡軍萬戶府。國朝因之,太宗二年,改爲巡衛府。三年,又改爲義勇巡禁司。十四年,改今號,置提調、鎭撫、知事、都事,此建置沿革之大略也。

自國初迄于今,題名尙未有記,府中恨之。一日,提調權公蹲屬鎭撫安君位,蒐羅故牘,得故議政朴平度公以下若干人。其稱巡禁以上文籍逸失,而所得者亦間有闕焉。姑取其可考者,聯書于册,庶來者有考焉。夫題名尙矣,以來,雖偏州下邑,莫不有記。矧伊桌事之重官而闕之,可乎哉?此今日諸公倦倦之意也。覽者因其人而尙論之,則不但取姓氏、歲月之可見而已。

吏曹[编辑]

議政府南。掌文選、勳封、考課之政。其屬,有文選考勳考功三司,忠翊府内侍府尙瑞院宗簿寺司饔院內需司掖庭署隷焉。

○判書一人,正二品;參判一人,從二品;參議一人,正三品;正郞三人,正五品;佐郞三人,正六品,他曹同。唯兵曹加參知一人,正郞佐郞各一人。刑曹加正郞、佐郞各一人。

戶曹[编辑]

漢城府之南。掌戶口、貢賦、田粮、食貨之政。其屬,有版籍會計經費三司,內資寺內膽寺司導寺司膽寺軍資監濟用監司宰監豐儲倉廣興倉典艦司平市署司醞署義盈庫長興庫司圃署養賢庫、五部隷焉。

禮曹[编辑]

光化門南之右。掌禮樂、祭祀、宴享、朝聘、學校、科擧之政。其屬,有稽制典享典客三司,弘文舘藝文舘成均舘春秋舘承文院通禮院奉常寺校書館內醫院禮賓寺掌樂院觀象監典醫監司譯院世子侍講院宗學昭格署宗廟署社稷署氷庫典牲署司畜署惠民署圖畵署活人署歸厚署、四學[2]隷焉。

兵曹[编辑]

司憲府之南,一在昌德宮金虎門外。掌武選、軍務、儀衛、郵驛、兵甲、器仗、門戶、管鑰之政。其屬,有武選乘輿武備三司,五衞訓鍊院司僕寺軍器寺典設寺世子翊衞司隷焉。

刑曹[编辑]

兵曹之南。掌法律、詳識、詞訟、奴隷之政。其屬,有詳覆考律掌禁掌隷四司,掌隷院典獄署隷焉。

工曹[编辑]

刑曹之南。掌山澤、工匠、營繕、陶治之政。其屬,有營造攻治山澤三司,尙衣院繕工監修城禁火司典消司掌苑署造紙署瓦署隷焉。

徐居正題名記:按《書·周官》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卽六卿之一,而冬官之長也。曰民曹、曰左民、晋宋曰起部、曰工部,仍之。我國家置六曹,工居其一,卽古之冬官。曹之長曰判書,卽周之司空,歷代之尙書也。次有參判、參議各一人,皆貳乎判書者也。郞屬有六:正郎三人,秩正五品;佐郎三人,秩正六品,此歷代之郞中員外郞也。其掌有三:曰營造司、曰攻治司、曰山澤司,厭選甚重,選必用幹局、藝能倶優者授之。自國初迄今,六十餘年之間,歷是任者,不知賢幾人、能幾人,爲時名相者幾人。前後来者,喜因循不錄姓名,使沒沒無傳,豈不深可惜哉?今正郞曹公變隆金公良璥愼公先庚;佐郞姜公尤範成公慄李公永敷;前正郞申公允甫、佐郞林公守謙[3],慨然追求往牒,得正郞曹公尙治而下若干人題名,爲先生案。繼此來者,雖千百人,亦可續書,傳之不朽也。

居正甞觀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皆有年表,以記人物之姓名。後世官府廳壁,皆有題名記,盖亦祖其意也。今中外庶司,往往有之,况工爲劇曹,郞爲一時之高選。佐六卿若百工,其任不旣重乎?而可無題名也哉?宜諸公之拳拳也,抑因此以考人物之盛衰、功績之勤怠、遷次之日月,有所取舍於其間,則其所補,豈亦小哉?是以書。

司寭府[编辑]

中樞府南。掌論執時政、糾察百官、正風俗、伸寃抑、禁濫僞等事。其屬,監察房附焉。

○大司憲一人,從二品;執義一人,從三品;掌令二人,正四品;持平二人,正五品;監察二十四人,正六品。

徐居正題名記:《周禮》記御史之名。置御史大夫,位亞丞相,副曰中丞,屬有御史。稱臺曰御史,或曰蘭臺,又與尙書、謁者爲三臺。御史臺[4],或曰肅政臺沿制,稱御史臺[5],其屬有三院:曰臺院、曰殿院、曰察院亦有御史臺。皇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都副御史、左右僉都御史、諸路監察御史。高麗初稱司憲臺,又曰御史臺。後復司憲臺,置大夫、中丞、雜端、侍御、殿中、監察。文宗增置判事、知事。忠烈朝改稱監察司,有提憲、侍丞、侍史、監察史。忠宣朝始稱司憲府,以大夫爲大司憲、中丞爲執義、侍御史爲掌令、殿中御史爲持平、監察御史爲糾正。其後臺名官制亦不一。本朝因舊曰司憲府,置大司憲一人、執義一人、掌令二人、持平二人,專掌諫諍論劾[6]。其屬有監察二十五人,以他官兼之,世祖朝皆帶本職,減一員爲二十四。

嗚呼!御史之職,歷代重之。其任重,其責大,其憂亦深。何者?御史得人,則君有過擧,批龍鱗、抗雷霆、屬鈇鉞而不辭;將相大臣有愆違,得以繩糾之;宗戚貴近有驕悍,得以彈擊之;小人在朝,必欲去之;貪墨在官,必欲逬之。擧直錯枉,激濁揚淸,正色立朝,百僚震懾,其責豈不重且大乎?如或御史失人,則君有過擧,將相非人,朝廷有闕政,國家有遺事,若不見不聞,如有物塞其耳,有手掩其目,有鉗緘其口,默默苟容,則雖全身遠害,於職分何?於物議何?其憂也豈不深矣乎哉?祖宗以來,重臺憲耳目之選,養慷慨敢告之氣。應是選者,孰不欲砥礪名節,思副德意乎?

天順癸未秋,居正以不才承乏大司憲,未嘗拾遺補闕以裨聖德。十一年于今,復叨重寄,淺技劣能,衰憊尤甚,徒積危懼。一日與執義玄君碩圭、掌令許君迪金君自貞,持平金君潤宗安君瑚論臺中故事,舊未有題名記,近有臺長有志者,得黃翼成喜以下二百二十餘人題名。然除授、遷轉歲月,未盡詳悉,諸君稍修整之,囑余記。夫官府題名,古也,至於憲府,其所關尤重。繼自今,峨豸冠、簪白筆、讀是記者曰「某賢某忠,某佞某詐」,善爲法而惡爲戒,使牽裾、碎首之忠不獨專美於前,而在位皆澄淸慷慨之儔,則題名之補,豈曰小哉?吾又聞古者工執藝事以諫,蚳䵷以士師諫。孟子曰:「立乎朝,道不行,恥也。」工與士師非諫職尙然,況職乎諫者乎?職乎諫而道不行者乎?吾爲是懼,謹書此以爲同列箴警之詞,且詔後來云。

新增燕山乙丑革持平。丙寅加設掌令二員。今上初幷復舊。

忠翊府[编辑]

陽德坊。原從功臣之府。

○都事二人。

承政院[编辑]

月華門外,一在昌德宮仁政殿東,一在昌慶宮金馬門南。掌出納王命。

○都承旨、左右承旨、左右副承旨、同副承旨各一人,正三品。注書二人,正七品。

柳義孫題名記:題名有記古也。其在前朝之季,凡經淸要職者,莫不記名以示于後,代言房先生案者,蓋其一也。然累經兵燹,殆爲遺失。洪武十七年甲子冬,右代言金公永珍,迺卽掇拾而改錄,蓋傳久也。二十五年壬申秋,我太祖康獻大王[7],自是除是職者,別錄于左,蓋更始也。我太宗恭定大王潛邸時,亦在是選,聖諱昭昭,炳如日星,尤不可不敬重也。自始至今,殆將六十餘年,藏之旣久,多所毁汚。於是都承旨永川李公承孫、右承旨晉山姜公碩德、左副承旨長水黃公守身、右副承旨商山朴公以昌、同副承旨完山李公思哲等,慨然興嘆,具辭以啓。凡諸所需皆出特賜。遂新其紙、改其字,裝潢其冊,縢緘其樻以傳永世,正統甲子夏五月也。始改於甲子,而又改於甲子,實斯案之再初也。竊念昔帝之命曰:「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商宗之命說曰:「朝夕納誨,以輔台德。啓乃心,沃朕心。」其於出納啓沃之間,臣心之忠佞、君德之修否係焉,可不懼哉?可不戒哉?

趙瑞康新堂記:院之舊宇,旁屋四塞,無以宣暢鬱堙,導迎淸曠。集賢殿北,報漏閣南,厥地閑曠。一日,上命繕工監,構春秋館尙瑞司于東西。以藏實錄與寶璽,又於西南周以廊廡三十餘間。工役旣完,臣等請賜廊東二楹,乃以爲廳。不侈不陋,前虛後敞,淸風自來,明月時至。朝參之後,敷奏之暇,北對華山,南望冠嶽。綵雲舒卷,層巒隱見。朝暉夕陰,奇態萬千,一擧目之,頃心廣神。怡超然有,出塵之趣,皆我聖上之賜也。然是堂夫豈遊翫之所?百司之職,萬民之命,萃于一官,出納之機,得失係焉,可不愼歟?方今聖神御極,登崇俊良,政簡刑淸,道隆仁洽,夷戎賓服,萬物阜康。於是日覲天顔,以承寵渥,幸同魚水之歡,其樂不已極乎?苟或政煩賦重,民咨於野,吏困於官,雖有是堂,豈足爲樂哉?姑書之以示後之君子云。

新增燕山甲子加設注書二人。今上初還革。

成俔詩幷序:成化五年春二月,上出白磁鍾一事幷法醞一樽,賜承政院,曰:「其以此觴之。」臣等伏睹是鍾,藝精埏値,制合規度,表裏[8]瑩,無纖瑕纇,實希世之寶也。顧惟臣等待罪納言,夙夜兢惶,恒懼尸素之譏。而聖上特加恩憐,日傾晉接。又賜內帑之珍,以示寵異之私,非臣譾薄所能上報。唯當十襲以傳,侈上賜於來今,使後之居是職者必曰「斯鍾也,在某之時而上之所賜也」,則聖上推赤心以待群臣之盛美,當永傳於罔極,而臣等亦依日月之末光,與有榮焉。顧不韙歟!

相與慶幸,共祝叡算之餘,謹述鄙懷,仰頌聖德。詞曰:海東初日升[9]蒼穹,風雲[10]冉冉隨飛[11]鳳沼地近蓬萊宮[12],彤墀咫尺瞻重瞳。一朝中使降九重[13]剗地衣被恩光[14]。初傳天語開黃封,副以一箇玻瓈鍾。荷心巧帀黃金鎔,[15]色韜瑕如白虹。形無苦窳天爲工,犧樽玉瓚將無同。黃流瀲灩搖其中,中藏不老春光濃。承歡恰得心神[16]身世怳惚超鴻濛[17]旣醉[18]稽首爭呼嵩[19]載賡天保[20]酬天功。願[21]寶此須始終,千載萬歲垂無窮。

掌隷院[编辑]

工曹之南。掌奴隷簿籍及决訟之事。

○判决事一人,正三品;司議三人正五品;司評四人,正六品。

新增今上十一年置兼判决事一人。十五年還革。

司諫院[编辑]

北部觀光坊。掌諫諍、論駁之事。

○大司諫一人,正三品;司諫一人,從三品;獻納一人,正五品;正言二人,正六品。

徐居正記:經曰:「古者天子有諍臣七人」,《春秋傳》:「齊桓公有諫臣五人,擧過者三十人」。雖不名官,意亦尙矣。漢武帝始設諫大夫,秩百石[22]光武置諫議大夫,秩六百石[23];厥後或置或不,制諫大夫,而上有散騎常侍,下有補闕拾遺,分左右:左屬門下省,右屬中書省,其選始重。興,大抵仍之舊,增損廢置,間或不同。建炎以後,始別諫大夫,不隷兩省,時與兩省相見論議,此後世名官之大致也。

我朝開國之初,仍高麗之舊,諫官皆屬門下府,謂之郞舍。其員有左右散騎、左右諫議、直門下、起居注、內史舍人、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妙選一時才望、門地俱優者任之。我太宗二年辛巳,始置別局,以左右司諫爲之長,秩正三品;次知司諫,從三品;次左右獻納,正五品;次左右正言,正六品。俾專言責,不兼他務。恭惟列聖相承,任賢從諫,養慷慨敢言之氣。應是選者,孰不欲竭忠盡節,益勵謇諤,以無負委任之義?居正承乏爲右大夫,夙夜懼不稱報。先是壁上有題名記,備錄先生遷次日月,第因歲久殘缺,不可傳久。謀諸同僚左大夫金公從舜、知院事宋公處儉、左獻納李公永垠、右獻納崔公泥老、左正言趙公孝仝、右正言李公淑瑊,小加修整。自國初迄今,題名者,安散騎景儉而下總七百六十八人,噫盛哉!居正嘗讀司馬公記,後之人將歷指其名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回」,可不[24]哉?先生之言盡之,復何言?庶以此爲同列相戒之辭。

新增燕山乙丑[25]革正言一人,加設獻納一人。丙寅革本院。今上初幷復舊。}}

弘文舘[编辑]

承政院西。卽古之集賢殿,有藏書閣。一在昌德宮都摠府之南,卽古舍人司;一在昌慶宮承政院之東。掌內府經籍及經筵、文翰之任。

○領事一人、大提學一人,正二品;提學一人,從二品,皆以他官兼。副提學、直提學各一人,皆正三品;典翰一人,從三品;應敎一人,正四品;副應敎一人,從四品;校理二人,正五品;副校理二人,從五品;修撰二人,正六品;副修撰二人,從六品;博士一人,正七品;著作一人,正八品;正字二人,正九品。大提學、提學、直提學、應敎、博士、著作、正字官品,他司同。

世祖朝,梁誠之建言:「臣竊觀歷代書籍,或藏於名山,或藏於秘閣,所以備遺失而傳永久也。前朝肅宗始藏經籍,其圖書之文,一曰『高麗國十四葉辛巳歲御藏書、大宋建中靖國元年、大遼乾統九年』,一曰『高麗國御藏書』。自肅宗朝至今三百六十三年,印文如昨,文獻可考。[26]內藏萬卷書,多其時所藏而傳之者。乞令藏書後面圖書稱『朝鮮國第六代癸未歲御藏書[27]大明天順七年』,以眞字書之;前面圖書稱『朝鮮國御藏書』,以篆字書之,遍着諸冊,昭示萬世。又諸書所藏內閣名曰弘文舘[28],置大提學、直[29]提學等官,藝文舘兼差[30],俾掌出納。」從之,命藏秘書于舊東宮之東偏小室,號弘文舘,以藝文奉敎以下帶兼博士、著作、正字以掌之。我殿下元年,命於藝文舘依集賢殿置官僚,凡文翰、經筵、記注等事,一如集賢故例。於是弘文秘書,亦移于藝文之藏書閣。十年,又因大臣建白,本舘改稱弘文舘,而別置藝文舘於古書筵廳,止掌辭命之事。

新增燕山甲子改號本舘爲進讀廳,仍革官員,以藝文舘官員兼之。今上初復舊。

成均舘[编辑]

東部崇敎坊。掌儒[31]敎誨之任。明倫堂文廟北,尊經閣在堂之東,享官廳在堂之北。堂之北,萬松森鬱,號碧松亭。其屬,正錄廳附焉,中學東學南學西學隷焉。

○知事一人、同知事二人,皆以他官兼。大司成一人,正三品;司成二人,從三品;司藝三人,正四品;直講四人,正五品;典籍十三人,正六品;博士三人,正七品;學正三人,正八品;學錄三人,正九品;學諭三人,從九品。

成侃《明倫堂記》:我太祖卽位之某年,設國學於東北隅,凡經營指計,規模制度,咸底厥宜,無一不完。大略南爲廟,廟左右有廡,廟主祀先聖,而廡祀先師,國之故典焉。東爲正錄所,其南爲廚,又其南爲食堂廟。北兩旁引長廊,廊之北高其基,左右夾室而中爲堂,以爲師生講勸之所,是謂明倫也。

攻斲純,締構堅,隆然其高也,奐然其新也。學官大司成以下凡幾人,大昕鼓徵,諸生列于庭下。一揖之後,升是堂,執經論難,講之爲君臣焉、父子焉、長幼焉、朋友[32]之道焉。揉之熟之,箴之翼之,時其動息而弛張之,日漸月漬,磨礪變化,他日將爲忠臣爲孝子於國於家者,必將林林焉而出,吁其盛矣!自我東國以來之所未有也。

或曰:「聖人之敎亦多端矣,名是堂獨以明倫,何也?」曰:「父子也、君臣也、夫婦也、長幼也、朋友之交也,本諸天理之固然。窮天地而始終,夫人之道,豈有大於此乎?曰、曰、曰之校序庠學,無非所以明此倫也。人倫明於上,庶民親於下矣。夫子大聖也,數仞之墻得其門而入者,其亦寡矣,然求其所以聖人,不過能盡之而已。故曰:『聖人,人倫之至也。』是猶規矩之盡方圓,斸不可毫末加也。

以來,正學不傳,以毁之,以淫之,而倫始不明;訓誥之拘拘,詞章之嘐嘐,而倫全不明,其異於物者幾希。嗚呼!可不惜哉?今之遊於斯、陟降於斯者,睹其名而知其義,非徒知其義,抑亦允蹈其實,以無負聖朝長育之意,斯可矣。若其功夫節目,雖未可以一言盡,觸類而長之,亦不出是堂之內。上宇下棟,尊臨卑也;背幽向明,別內外也;自門而堂,自堂而奧,循循乎等威之不可躐,燭燭乎東西之不可迷。如是求之,庶乎其得矣。」

辛碩祖《受賜鍾樽記》:成均[33],卽古之大學也,與藝文校書爲三舘,實斯文表則之地也。我太宗恭定大王之潛邸也,舊學于此而筮仕焉,廟諱在今壁上題名記。由是縉紳之榮望、國家之待遇,非他館比。舊有靑畫鍾一事,品頗奇絶,舘中寶之。及太宗卽位,追念舊物,命有司匣而藏之,屢賜酒果,自是益寶之。歲久殘缺,儒林共惜之。

丁卯秋八月,兼大司成、吏曹判書鄭公麟趾從容具辭以啓,上卽賜白樽二雙,白鍾、畫鍾各一雙。白磁靑華,鮮明炳煥,匣皆具。鍾亦釦以白金,精緻微密。幷賜酒肉甚厚,逮于四部學堂,誠曠世之異恩也。學官率諸生,詣闕上箋,稽首拜嘉,歡欣蹈舞。越數日重陽,政府、六曹大臣會明倫堂課諸生。三館之士咸集,設賜器、酌黃封,唱先生以勸,擧白相慶。酒半,議政河公演賦詩以頌之,卿士繼以和之,乃所以榮君賜而歌聖德也。於是學官欲圖不朽,請余爲記以示後來。

余惟學校,風化之源,王政所先粤。自唐虞司徒之職、典樂之官,以至曰校、曰庠、曰序三代之學,皆所以明人倫也。後世學校之政,或修或廢,而民俗之汚隆,國祚之脩短,莫不由此,顧不重歟!惟我太祖挺上聖之資,當麗運之衰,慨然有扶綱常、回世道之志,每引名儒,樂觀經史,動必師古。及其應運開國,庶事草創,日不暇給,首建廟學,規模宏遠。太宗繼述以精一之學,任君師之責,躬行表率,文治蔚興,每拳拳於庠序之事,迺於萬機之繁,不忘平昔一器之微,尙且如此,其餘無所不用其極者可知也。

今我主上殿下,聰明叡智,聖學天縱,尊師重道,樂育英才,治敎之隆比擬三代。今又聿追先志,特頒內府之器,又霈需雲之澤,豈特焜燿一時而已哉?吾道增重,文風益振,光榮倍於曩昔,美談播於無窮,自斯文以來,罕遇之盛事也。縫掖之徒拭目聳觀,共被陶甄之化,均霑雨露之恩,成德達材,皆爲有用之器。擧一世之人煕煕皡皡,相與鼓舞於鳶魚之間矣。《菁莪》、《豐芑》雅頌之作,其可已乎?余雖不才,幸忝侍從,且兼史局,歌詠撰述,乃其職也。不敢揆鄙拙,而樂爲記以弁諸什之首云。

徐居正《尊經閣記》:恭惟太祖康獻大王受天景命,建邦設都,立廟學,亟治文敎;太宗恭定大王誕承丕緖,重新學宮,增修大成殿,躋二公於配位,陞子張於十哲,命詞臣撰碑豎之,賁飾文治;世宗莊憲大王右文興化,敎育作成之功,有光前烈。三聖相承,纘而成之。今我殿下崇儒重道,高出百王之上。

卽位之三年辛卯春二月乙酉,用大牢冕服圭璋,親祀先聖。因御明倫堂,引舘官及儒雅老成之臣,橫經問難。講畢,上親執帛跪授[34],饋諸生酒饌,又命開科取士。冬十有一月,上語左右曰:「今布列朝著者,皆紈綺子弟,不學無術。學生必有通經史,識治體,才堪任用者。」令本館薦擧,本館薦進士安良生,上優秩用之。又每月朔望,引舘官、諸生于內殿,講論經義,優加褒奬。

四年壬辰,上命左議政臣崔恒、判中樞府事臣李石亨、左贊成臣盧思愼吏曹判書臣成任南原君梁誠之吏曹參判臣李芮咸從君魚世謙等輪日仕本舘,大司成臣權綸曁臣居正時相聚會,講經史,訓誨諸生,屢遣近臣賜酒饌。六年甲午,命修泮宮,築石以環。七年乙未春甲寅,上備禮儀謁聖,遂坐明倫堂,親策取士。是年,左議政臣韓明澮獻議請建藏書閣,上允之,命立閣于明倫堂北。閣旣成,賜內藏《五經》、《四書》各百件,又諭典校署及八道,隨書板所在,打印裝潢以送。於是經史、百家、諸子、雜書幷前本舘所儲,無慮數萬卷,令司藝、學正各一員掌出納。舘官諸生,咸蹈舞相慶,欲侈聖賜於無窮,囑居正記。居正竊念本朝自祖宗以來,建極作則,設學立師,仁涵義育,殆將百年。殿下嗣位之初,祗承成憲,再幸泮宮,嚴祀宣聖,凡所以崇化勵賢、興學養士者,無所不用其極矣。而猶慮經籍[35],觀覽不博,特命建閣,名曰尊經。其曰尊經[36]者,尊敬奉持之謂。

嗚呼!大哉,聖人之言乎!臣聞天地至神,非雨露風霆,罔以成功;斯道至大,非聖君明主,罔以興化;人性至善,非讀書窮理,罔以就器。況大學,賢士之關而斯文根本之地。經者,載道之器,而道者,聖人之心。可不尊是經以[37]聖人之心,達是經以行聖人之道乎?師儒而體此,則書無不[38]擇無不精[39],而訓迪明矣;賢士而體此,則窮理盡性,明體適用,而將大有施設。聖人培養人才、扶持世道之機,孰有大於此者乎?《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蓋言作人之盛。以臣觀之,我殿下作人之盛,夫豈多讓於文王哉?臣居正章句劣能,忝長本舘,目睹盛美,不可闇無撰述,謹書以爲記。

大明倪謙詩:曉向成均謁廟堂,杏壇弘敞碧山陽。八條敎典懷箕子,萬世儒宗仰素王。濟濟衣冠欣在坐,靑靑襟佩喜成行。文風豈特覃東海?聖化于今遍八荒。

大明陳鑑詩:凌晨齋潔拜彤墀,數仞墻高未易窺。近向此時追上古,直從中國到邊夷。開來繼往初何自?振玉聲金更有誰?況是我朝文敎遠,也應無地不宗師。

○謁罷先師集講堂,英英襟佩喜成行。詩書總被文明化,尊酒相酬翰墨場。雲護庭松陰正綠,果傳壇杏味偏香。一時良會誠難得,千載斯文有耿光。

大明高閏詩敍曰:惟我皇上聖神文武,受天明命,克謹初服,乃詔天下臣民咸與維新之治。以朝鮮國衣冠文物世篤忠誠,簡命翰林修撰臣鑑、太常博士臣奉使來玆。旣頒詔,越三日丁酉,余偕修撰陳先生齋戒沐浴,謁先師孔子成均。退坐講堂,司成金末,鳴鼓揖諸生於階下。王遣議政府左贊成申叔舟携殽酒,來款觴數行,又遣承旨曺錫文饋脩脯,請勵諸生。遂不復却,爲命題課諸生,奬賚有差,盡醉而散。是日,雲開日朗,風景勝常,修撰先賦二律,在席者七人皆和,總如干篇,爛若編貝。惟拙作不可與諸君均茵憑,汗然自愧。

嗟夫!孔子之道,如天之無不覆,如地之無不載,自華夏以及蠻貊莫,莫不尊信其道,則自三綱五常之大以至一事一物之微,無所不該,用之修身,用之齊家,用之治國,用之平天下。上而之聖,非此無以明;下而之賢,非此無以發。然其敎有倫,其進有漸,不可徒騖高遠而忽乎近小,亦不可安於近小而不至於遠大也。是必有大有爲之君作興於上,然後學者知慕於下。欽惟我太祖高皇帝再造區宇,治本於道,王祀孔子於國都,以及郡縣學校。聖子神孫嗣大歷服,皆臨視大學,以天子之亦有師,所以能甄陶斯世,鼓舞人才,破觚爲圜,斲琱爲樸,以繼三代之盛。而非百王所彷彿,雖太宗知尊孔子,而無躬行之實,此其止於小康,而士大夫抱無涯之嘆也。況其他乎?

朝鮮國,其先王恪盡忠心,蒙太祖高皇帝冊封胙土、分茅,以委東藩之重。其他制度雖未必盡合於中華,觀其建學立師,開科取士,皆詩書六藝之文,而無怪誕不經之說,固民彝物則之不可泯滅。非其國王資稟過人,知尊孔子,勞來匡直,充廣潤色,則衣冠文物未能如此而益彰。故能保忠誠之舊業,流聲實於天朝,丹書累錫,厚賚特加,而爲諸藩之最也歟!余何人獲目睹其美?爲師弟子者,尙當體其敎育之意,愼厥身修,使父子親、君臣義、夫婦別、長幼序、朋友信,自暗室屋漏之中無愧於靑天白日之下,以弘治道,以應斯民。則無拂乎進修之序,功業以成,爵祿自至,而孔子之道,亦幾幾矣。尙勉之,毋徒事於浮文!

詩曰:泰山數千仞,上與浮雲齊。我曾此登眺,俯瞰眇群黎。昊天無階級,欲上將何爲?巍巍孔夫子,其道與之俱。日月臨下土,雨露涵無私。游、夏雖云美,豈能贊一辭?猗蘭生路傍,萬古帝王師。中國旣敦化,海外亦被玆。濟濟衣冠俗,日夕惟書詩。適承聖君命,夙駕飄然來。豺獺祭魚獸,此心安可欺?昔者愧不學,今日徒追思。杏壇敎尙存,木鐸聲未希。焚香再三拜,矯首風凄其。

○奎璧雲開聚五星,主人好禮似東平。不緣杯酒添佳興,自是斯文有舊情。松柏森森經雨潤,峯巒矗矗帶嵐晴。日斜分手瞻夫子,數仞墻高藹頌聲。

大明金湜詩:千年至聖百王師,不到眞儒未足知。一德恢弘天地準,六經昭鑑日星垂。生前轍跡環諸國,沒後威靈遍四夷。此日東封瞻拜處,正逢吾道大亨時。

○自昔賢才重縉紳,由來模範在成均。儀庭已見鳴岡鳳,瑞世還看在囿麟。弦誦煕煕三舍曉,衣冠濟濟九齋春。等閑文字何須論?道德吾將合至醇。

大明祁順《謁文廟詩序》:余仕中朝聞外國有文獻者,以朝鮮爲稱首。其人業儒通經,尊崇聖之道,匪直守箕子遺敎而已。玆余奉天子命,偕行人司副張君廷玉來使其國。恩詔旣宣,謁廟於成均之館。舘在國城東北隅,地最高爽,其廟五間,扁曰「大成殿」,祀典與中華同。殿後有明倫堂,堂後有藏書閣。諸生肄業者三百餘員,索其所習詞賦、策問觀之,亦中華體製也。

宴坐明倫堂中,値雨良久。廷玉賦《謁廟》詩一絶,余亦作七言二律,其一則爲諸生勉焉。藩臣在席者凡八人,咸依韻賦之,且願一言序作之之意。竊惟孔子之道,徧於四方,行於萬世。而朝鮮能宗斯道以雄于東,亦爲知所重也已。《宋史》稱:「其俗喜讀書。庶賤之家,各於衢路置局堂,以相講習。」而國人金行成崔罕王彬相繼就學於國子監,擢進士第而歸,則詩書薰陶,已非一日。我皇明文敎誕敷,東漸尤近,朝鮮人士歲覲京國,耳聞目睹,所得尤深,宜其文物典章不異中華而遠超他邦也。今諸生學聖賢之學,尙思蘊爲道德,發爲功業,以求高明遠大之歸,而不安於苟且卑陋之習,斯爲善學者矣。若徒屑屑於詞章末技而弗究其本焉,則非中國所聞也。余之相勉以詩者,意蓋如此,諸生擇乎哉!

詩曰:朝鮮詩禮獨稱雄,廟規模上國同。數仞門墻無路入,千年絲竹有神通。斯文自與天長久,吾道常如日正中。四海車書今一統,典章何處不尊崇?

○靑袍濟濟列生徒,千里驊騮汗血駒。論秀遠規周俊士,慕同事眞儒。功名自古非難事,道德由來是坦途。莫學昧根本,只將詞賦費功夫。

大明張瑾詩:尼父綱常萬代師,式車來拜起遐思。當時尙有乘桴意,廟貌何妨徧九夷?

大明董越《明倫堂》詩:子佩靑靑綠樹陰,百年王化被來深。文章已變西崑體,絃管應遺太古音。碧藻春風隨杖屨,扶桑初日映璆琳。東藩久說衣冠盛,聲實相符見自今。

徐居正《唱和詩序》:殿下卽位之十年戊戌四月甲午昧爽,衮冕謁宣聖,酌獻禮訖,以遠遊冠、絳紗袍御明倫堂,行養老禮。群老在東,侍講官在西,侍臣於階上,學官、諸生於階下。酒行五爵而止,上命群老群臣而前之,講論治道。上首問遇災修省之道,群臣各陳其意。上又曰:「人君治天下之大經大法[40],具載於《書》,蔡沈之序盡之。卿等宜各論難。」上又曰:「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墻。若此四失,予所自警,群臣各進陳戒之辭。」上又曰:「當體卿等之意,終始惟一。」群臣再拜稽首,曰:「大哉之言!一哉之心!誠千古罕有之聖主也。」河東府院君鄭麟趾作近體詩一首稱揚盛美,搢紳士大夫相與賡載,俾臣居正序。

臣竊念願治好文之主,世不常出。恭惟殿下天縱叡智,聖學緝煕,崇儒重道,高出百王之上。卽位之三年辛卯二月乙卯,用大牢、祀宣聖,仍御明倫堂,引文臣二品以上及館官,橫經問難,賜酒帛。六年甲午,命有司修泮宮,築石以環。七年乙未三月丙寅,備禮儀釋奠,御明倫堂,親策取士。秋命建尊經閣明倫堂北。九年秋八月丁酉親釋奠,遂御射壇,宴群臣,行大射禮,又開科取士。今則養老乞言,講論治道,擧累朝之曠典,猗歟盛哉!

臣竊念斯道也斯文也,貫天地、亘古今而如一。然其興廢係於人主之一身,三代以上,道統之傳在人主,之精一,之中極是已;三代而後,人主之傳道統者,闃焉無聞,能知斯道斯文之重而尊崇者,亦不過數君。修起大學,崇尙[41]儒雅,始於光武。尊養老更,橫經問難,其禮尤盛於明帝。唐太宗親行釋奠,增廣學舍。玆數君之一擧。猶足以增光簡策,今殿下兼數君之盛事而皆擧之,況帝王之道之文皆本於心。光武之好圖讖、明帝之尊象敎、唐宗之假仁義,徒有好文之名,無好文之實。我殿下講論治[42],先以遇災修省之道,繼以古今帝王治天下之大經大法,終以四訓爲誡,其心卽之心,其道卽精一、中極之道,群臣之進戒者,亦引二帝三王之道,不迂引三代以下之事。一堂之上,都兪吁咈,有盛世之風,嗚呼盛哉!

先儒胡寅嘗論:「帝儀不及物,徒事章句,不知修、齊、治、平之道,使其君德業止此。」今我聖上好文以實而不以儀,群臣引君當道而不以名,上以是而傳二帝三王之道,下以是而擧明主於二帝三王之上。人主之高致,帝王之盛節,至於極矣,何之足論哉?居正不才,獲參盛儀,歌詠讚述,又其所職。諸公之詩卽《雍》、《泮》之什,居正子夏之意,作序弁其首。

鄭麟趾詩:天佑明君景命新,大平盛事應昌辰。臨雍只爲尊先聖,養老方知體至仁。祖述遠宗道,評論不取人。特書史策餘光發,照映來今幾萬春。

新增燕山甲子撤移他所。乙丑[43],革博士以下官。今上初幷復舊。

尙瑞院[编辑]

報漏閣南。掌守璽寶、符牌、節鉞。

○正一人,都承旨兼。判官、直長各一人。副直長二人,正八品。副直長官品,他司同。

春秋舘[编辑]

尙瑞院西。掌記時政。

○領事一人。監事、知事、同知事各二人。修撰官,正三品;編脩官,從四品以上;記注官,從五品以上;記事官,正九品以上,皆以他官兼。

新增燕山乙丑改記事官爲錄考官。今上初復舊。}}

藝文舘[编辑]

景福宮承政院西。掌制撰、辭命。

○領事、大提學、提學各一人,皆以他官兼;直提學一人,都承旨兼;應敎一人,弘文舘直提學以下、校理以上兼。奉敎二人,正七品;待敎二人,正八品;檢閱四人,正九品。

崔恒《賜宴序》:上卽位之六年夏,命政府及銓曹妙選文學之士十五人,令帶藝文館本司,務間輒就本舘,相與講劘追琢,經筵所藏奧編、僻簡,亦許隨意考閱以資博洽。每月上下澣,主文大臣曁本館大提學會坐,講所讀書,[44]命題製述,第之以聞。如是者月二次,比歲季通考優劣而陞黜其尤者,祿官亦同。

仲秋壬子,始課試[45],臣與大提學臣某同試。上[46]臣若曰:「文武不可偏廢。予素重儒術[47],比緣邊務,未得數與講論。然曷嘗頃刻而忘于懷?作興儒術,卿等亦宜盡心。今賜酒及樂,其諭予意于諸儒,且可盡歡。」諸儒聞命,不勝感激。少選右副承旨柳子煥齎宣醞而至,於是綺筵盛張,御羞羅絡,諸儒以次俯伏飮賜爵,仙樂迭奏,如聞《鈞天》於紫霄之上。乃令賦謝賜酒樂一絶,侈寵恩也。諸儒各援筆立就。旣而令嚴酬酢,亦無敢訴巡。旣醉旣飽,懽呼抃躍,揚揚融融,舞者蹈者,歌者吟者,睡奇壁者,臥復起吟者,態自不一,無非醉聖恩也。極歡竟夕乃罷,明早詣闕謝恩,進所製詩。上覽而嘉之,遂命畫師作圖以示永久,吁眞儒林盛事也!

臣竊念人材者,國家之利器。而文經武緯,異體同用,猶車輪、鳥翼,初無彼此輕重之分。弛張覿匿,人主詎可偏也?然其本末先後,又不可不知也。何則?道學,爲治之本;文章,經世之具。禮樂敎化,何[48]莫非文之著見也?政事號令,亦莫非道之流行也。所貴乎眞儒事業者如此,獨其呫畢雕篆云乎哉?文士之興,雖關乎氣化,然其振起作成之機,未嘗不賴乎君師。苟好之以誠,養之有素,奬掖勸勵之得其道,則他日收效,詎可量耶?

恭惟我主上殿下,天縱聖神,受命溥將,武功旣成,文治益闡,經緯天地,開闔古今。猶且廣延儒雅,培養邦基,澤深《菁莪》,化洽《棫樸》,細氈廣廈,時賜講論,洽聞遐觀,日被寵遇。其鼓舞一代之神化、陶鎔萬品之宏規,可謂盛矣。而作成之術,尙軫宸慮,又立課試之法,益勵群英。將使激銳氣、勵詞鋒,翺翔技藝之場,騁騖圖書之囿,日知其所未知,月毋忘其所能,負抱益以富,造詣益以精。非唯升之堂,踵之轍,綱維國體,丹靑聖化者,于于林林,蔚乎輩出,然後已焉。其謀猷之遠、期望之重若此,爲士者得不感勵而奮興乎?

追思古昔,周文之作人,漢明之崇儒,殆與之同符,而敦奬之方,寵眷之隆,則又有加焉者。唐太宗建業之初,亦置舘宮西[49],迎四方文藝之士,若竝以本舘帶學士,分番入直,每分御[50]之珍。視事之暇,討論經籍,或夜分不休。令閻立本圖形,後世傳觀,以爲美談。視今日殆庶幾焉,第未知當時力行仁義之化,孰與我朝?抑其右文興儒,果出於至誠猶我聖上乎?不也。如其外施而强作,則其爲繪事,適貽畫工之嗤耳,又奚足觀哉?臣以庸才謬荷知遇,忝主文盟,親紆寵命,榮幸無比,不可無一語,以稱揚聖上重道崇儒之盛美。姑敍顚末,以詔後來於無窮云。

新增燕山乙丑革弘文舘,以本舘兼之,加設奉敎二人,待敎、檢閱各一人。丙寅仍革本舘,以奉敎以下分授他司職兼,帶錄考官號。今上卽位復舊。

承文院[编辑]

弘禮門外。掌事大、交隣文書。

○判校一人,正三品;參校一人,從三品;校勘一人,從四品;校理二人,從五品;校檢二人,正六品;博士、著作、正字各二人。副正字二人,從九品。

李淑瑊題名記:院爲事大設也,而欽降詔勅之是藏。其職掌有吏文、寫字,而又有書契,爲交隣也。在麗朝文書監進色,置別監。後改稱文書應奉司,置使、副使、判官,而皆以他官帶,無定額。我太宗恭定大王九年庚寅,改置知事、僉知事、檢討官、校理官、修撰官、書記,而於每位皆有權知。越明年辛卯,改院之今名,置判事、知事、僉知事各一員,校理、副校理、正字、副正字各二員。越十五年丁酉,加置博士、著作各二員。

世宗莊憲大王十五年癸亥,改僉知爲副知,且以院在北部陽德坊,里混閭巷,殊非藏欽降詔勅敬重之意。遂移入禁內,別建閣于北隅以藏之。世祖惠莊大王十二年丙戌,例改官制,爲判校、爲參校、爲校勘,後改副校理爲校檢。此院之名號、廨閣、吏數沿革之大槪也云云。

新增燕山丙寅革博士以下。今上初復置。

通禮院[编辑]

西部積善坊。掌朝賀、祭祀、贊謁等事。左右通禮各一人,正三品;相禮一人,從三品;奉禮一人,正四品;贊儀一人,正五品;引儀八人,從六品。

奉常寺[编辑]

西部餘慶坊。掌祭祀及議諡等事。東籍田西籍田屬焉。

○正、副正各一人;僉正、判官、主簿各二人;直長、奉事各一人。副奉事一人,正九品。參奉一人。副奉事官品,他司同。

尹子濚題名記:奉常,卽古之太常也。職掌祭祀,委任之重,非他有司比也。本國置官尙矣,而及我太祖定官制,判事正三品;卿從三品;少卿正四品;丞從五品;博士正六品;協律郞正七品;大祝正八品;錄事正九品。太宗元年,改博士爲注簿,又以卿爲令,少卿爲副令,丞爲判官。九年改爲典祀寺。十四年改令爲尹,副令爲少尹。世宗三年,復稱爲奉常寺。後又少尹以下,俱以文官除之,上至判事皆爲久任,考滿當遷者,判事除堂上官,餘悉改品,迄今遵爲永制,蓋重其任也。歷是官而致位卿相者,前後相望,誠欲使後世想見其人而知所慕焉,則題名可但已乎?以來,雖偏州下邑,莫不記諸廳壁者,良以此也。況太常儀禮之所乎?

崔淑精《洗心堂記》:僚友茂松尹先生再入太常也,名其所處廨宇曰「洗心」,昌寧成先生重卿書大字以扁之,晉山姜先生景醇、達城徐先生剛中相與詩之,鸞章鳳彩,輝映壁上。而茂松治事之暇,翛然宴坐,乃謂予曰:「凡處于是堂者,須先洗其心,心苟有累,是辱吾堂也。然心實無形,則同職者、後來繼今者,無亦迷其名之之義、洗之之方歟?子其爲文以記之。」余惟心者,神明之舍而一身之主也。其未感物也,鑑空衡平於寂然中者,眞淨明妙,雖鬼神莫得而窺也。及乎酬酢之際,善惡隨幾,而氣稟之拘,物欲之蔽,有不能免焉,則其昏且汚而自不知者滔滔皆是。而古之善治其心者曰「日新」、曰「寡欲」,蓋其洗濯涵養之功,有以復其天理之正。故雖聖賢未嘗不從事於斯,而猶恐有間,則銘於盤盂,志諸齋舍。內之所養者,雖至惺惺,而外之寓警者,亦且汲汲焉。

是知因物有遷者,易以磷緇,而一有沾汚,則譬如寶珠淪於濁水,明鏡蝕於氛埃,固無回光返照之期。而五關一啓,百骸遂弛,本體之明,日以昏霧,外物之來,莫之能禦,以至慢天地、褻鬼神,害于而身,凶于而官然後已。此古之君子所以洗滌澡雪之不能自已,而吾茂松先生所以扁其堂而與朋寮相警省者也。同職者、後來繼今者,苟能循其名、究其旨,克己復禮,日新又新,而聲之悅於耳者翳於心則洗之;色之悅於目者翳於心則洗之;芻豢之悅於口者翳於心則洗之;馨香之悅於鼻者翳於心則洗之。凡外物之誘吾心、害吾眞者,洗之無不盡。然則方寸之間,瑩澈光明,人欲淨盡,天理流行,自修之功,直與盤銘日新、江漢濯之者同其潔矣。推此心以往,則可以明明德於天下矣,況區區一官守哉?然則是堂也,豈特爲一時箴警之地哉?其所以淑後來之心者爲無窮也,覽者其致意焉。

先生名子濚,字淡叟,時爲副正云。

新增燕山乙丑加設直長、奉事各[51]。今上初還革。

宗簿寺[编辑]

中部貞善坊。掌撰錄璿源譜牒、糾察宗室愆違之任。

○正、僉正、主簿、直長各一人。

尹子濚題名記:本寺卽古之宗正寺也。其職掌王族以糾愆違,纂璿源以正譜牒,設官之嚴,與柏府、薇垣相爲經緯。初居是職者摠四員:曰判事、曰副令、曰判官、曰直長,後改副令爲少尹。正統己未,增置主簿一員、兼主簿一員,蓋重其任也。天順四年庚辰,革判官、兼主簿。成化二年丙戌,改判事爲正,少尹爲僉正。此沿革之大略。

新增北部鎭長坊。今上朝廢孝思廟爲本寺。

校書舘[编辑]

景福宮司饔院。南者稱內館,在南部薰陶坊者稱外館。掌印頒經籍及香祝、印篆之任,文武樓書籍亦主出納。世祖時,以從五品衙門例爲典校署成宗甲辰年,復舊名,陞正三品。

○判校一人,以他官兼。校理一人。博士、著作、正字、副正字各二人。校理、博士以下,官品與承文院同,又有別坐、別提凡四人,皆以前資帶。

李承召記:署名古稱秘書監,或稱校書舘。稱號雖不同,所職則專以雕印典籍,以廣布于中外。國初創于薰陶坊,厥地面東,建大廳三間于中,以爲聽事之所,其西構板堂五間,又其下構四間,北構七間,以藏《四書》、《五經》與諸史、子、集板刻。我世宗朝,大明皇帝欽賜新撰《四書》《五經大全》及《性理大全》等書,上命慶尙全羅兩道鑱諸梓,輸于本舘。於是新舊板子,委積如雲,每當印書,搜閱出納爲難[52],至相撑探拶磨、漫滅破碎者甚多,人皆病焉。於是北板堂之東構四間[53],然猶不足。歲甲午,都提調、上黨府院君韓公明澮西平君韓公繼禧南原君梁公誠之欲廣印書籍,遂議條畫以啓。上特賜全羅道羅州靈光兩邑鹽稅以補其費,不數歲,所收賨布,幾數百匹。一日,府院君謂西平南原兩公曰:「板堂尙隘,無以容板子。須增構分藏,以便出納。」卽具由取旨,亦得蒙允。於是計其印書經費外,贏餘若干,就西板堂之南,建閣六間,自丁酉六月始役,至其年十月訖功。與西板堂甍連廡接,礎砌鞏密,棟宇宏敞。向之委積者,今則分類別置,累歲之弊,一朝而袪,悉由兩三公之規畫也。後之官於斯、提調於斯者,當思美趾而務廣其傳云。

新增燕山丙寅,革博士以下,分授他司,兼帶本職。今上初,復舊。

司饔院[编辑]

承政院南,一在昌德宮承政院東,一在昌慶宮明政殿北。掌供御膳及闕內供饋等事。

○正、僉正、判官、主簿各一人,直長人,奉事、參奉各三人,又有提擧、提檢,凡四人,皆以前資帶。

内醫院[编辑]

觀象監南。掌和劑御藥。

○正、僉正、判官、主簿各一人,直長三人、奉事二人、副奉事二人、參奉一人。

尙衣院[编辑]

迎秋門內。掌供御衣襨及內府財貨、金寶等物。

○正、僉正、判官各一人,別坐、別提凡二人,主簿一人、直長二人。

新增燕山乙丑,加設判官、主簿、直長各一人,別坐[54]。今上初,還革。

司僕寺[编辑]

中部壽進坊,內司僕在迎秋門內,一在昌慶宮弘文舘南。掌輿馬、廏牧之政。

○正、副正、僉正、判官各一人。主簿二人,兼司僕五十人。內乘三人,其一正兼。

李淑瑊內乘題名記:國制掌輿馬、廏牧者曰司僕寺,有祿官。其在禁中掌路馬、輦轂者曰內乘,例帶以他官,必擇儀表端嚴、才望俱優者補之,以極一時之選。其遷去也,皆授高官,或鎭雄藩,世以此歆之。舊無題名圖,僉知沈公貞源始作之。予謹按《周書》,穆王爲太僕正之辭曰:「愼簡乃僚,無以巧言令色、偏僻側媚,其惟吉士。」又曰:「僕臣正,厥后克正;僕臣諛,厥后自聖。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先儒論之曰:「人主朝夕與居,移養氣體。」以今考之,內乘卽其所謂僕臣也。其擇端嚴才望者,亦周家愼簡之遺意也。食天廚,輪直宿,步武螭頭之側,從容豹尾之間,職親而地密,則雖謂之與居可也,謂之移養可也。其職任之重,爲何如哉?後之人將按圖而指之,曰:「某也媚,某也吉,某也諛,某也正。」其公議又有重於衮鉞者矣,是不亦可畏也哉?

噫!後之視今,猶今之視古也。使居是職者每自觀省,知其任之至重,公議之可畏,而思願爲吉,不願爲媚;願爲正,不願爲諛罔,俾之僕臣專美於前,則沈公作圖永傳者,亦一助也。

新增燕山乙丑,加設內乘[55],僉正、判官、主簿各一人,直長、副直長各三人,奉事四人、副奉事五人、參奉七人。今上初,還革。

軍器寺[编辑]

西部皇華坊。掌造兵器。火藥庫在昭格署洞,紫門監在闕內。

○正、副正各一人,僉正、判官、別坐、別提、主簿各二人,直長、奉事、副奉事、參奉各一人。

鄭以吾《火藥庫記》:軍器副正崔君海山語余曰:「吾先君嘗患倭寇之陸梁難制,思水戰火攻之策,求焰硝煎用之術。李元,焰硝匠也。公遇之甚厚,竊問其術,使家僮數人私習,試其效,然後建白于朝。越洪武十年丁巳十月,始設火㷁都監,煎取焰硝,且募人之來寓而打造戰艦,公又監督,然皆以公危是擧也。倭寇自全羅忠淸道大至,時方洶懼,使三元帥沈德符及我先君將樓船八十艘,備火㷁、火炮,逆擊於鎭浦,燒其船三十艘,殺其魁孫時剌,洪武十三年庚申八月是也。賞其勳勞,賜之金帛,加純誠翊贊功臣、匡靖大夫、門下府事,尋拜重大匡永城君。我本朝太祖卽位之明年癸酉,改正憲大夫、檢校參贊、門下府事,兼判軍器寺,蓋所以起公也。乙亥春三月,年旣七十而卒。今上殿下建文三年十一月追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右政丞、判兵曹事、永城府院君。海山蒙其餘烈,筮仕周歲之間,獲拜軍器主簿,陞監丞,今爲副正。上以念殿下委任之隆,下以述先臣遺秘之事,夙夜猶懼不稱矣。遷國之初,本監隘陋,更不營繕。歲己丑與別監李韜復于兼判事沔城君韓公珪,轉聞于上,首建武庫於紫門內。各道所獻戎器,隨獻隨藏,次及本監營繕,至丁酉歲,火藥監造廳事,始克成焉。宜錄火藥始末以誌廳壁,彰先君所以區區之意於無窮,亦惟子是托耳,幸筆之。」今按本監所構,曰大廳、曰冶爐所、曰造甲所、曰臺庫、曰提調庫、曰諸匠所居廊廡,總八十二間也。君以爲本監之成庶幾矣,惟火藥監造廳未備耳。乃於今年丁酉春,又告提調李公從茂,具聞于上。乃命工曹撤舊京禮賓寺,輸其材瓦。公暇監督不已,塗墍丹雘,閱數月而告畢,用其餘材以爲弓箭所凡十五楹,皆君之指畫也。君仕監之初,火藥之數纔六觔四兩,角弓二百許張,中小火㷁如角弓之數耳。旣仕以來,火藥至六千九百八十觔九兩,角弓至一千四百二十張,中小火㷁加一萬三千五百柄,他物稱是,此其大略也。初破船火器一物,自忠淸道議政府,問名於軍器判事郭海龍,則對曰:「火器者,中國秘術也。吾雖久於彼,亦未知也。」及君之在職也,目擊其器,乃曰:「此碗口也,蓋平日從先君,熟聞其名與其制度也。」殿下爰命海山鑄其器,退而鑄大中小凡二十以進,出解慍亭,試其放火,石炮則能及於百有五十許步,故賜以內乘。

嗚呼!上不負委任之隆,下不墜遺秘之訓,父倡於前,子和於後,君可謂能臣矣,亦可謂能子矣。府院君諱茂宣,性通敏,博考方書,且曉華語,爲國立心,故能得李元之術,其慮深遠矣。今夫倭寇,與我舟師不敢較勝負舟楫之間者,前有鎭浦之役,後則南海之捷爲之張本也。馴至于今,革心納款,雖殿下文敎之敷之所致,初非火㷁、火炮之擊,如疾雷轟霆之奮,奪彼之魂,寒彼之心,未易消融其頑獷也。則火藥者,五兵之羽翼,而王者用以壯國威、芟暴亂、仁元元,至於功成治定,維持大平之宏綱大物也。當三十年寇攘之際,有見於維持大平者,在此而不在他。

嗚呼!其知所務哉?古者有功於國則祀之,功之不細不磨有如此,而不之祀可乎?祀不祀無與於公也,豈非明時之闕典乎?予之誦此久矣,故於此幷論之,登斯廳者亦宜思焉。

内資寺[编辑]

西部仁達坊。掌內供米麪、酒醬、油蜜、蔬果、內宴、織造等事。

○正、副正、僉正、判官、主簿、直長、奉事各一人。

内贍寺[编辑]

北部俊秀坊。掌諸宮殿供進酒及倭、野人供饋、織造等事。

○正、副正、僉正、判官、主簿、直長、奉事各一人。

司導寺[编辑]

舊在內醫院南,今移于昌德宮金虎門外。掌御廩米穀、芥醬等物。

○正、副正、僉正、主簿、直長各一人。

禮賓寺[编辑]

議政府南。掌賓客宴享、宗宰供饋等事。

○正、副正、僉正各一人。提檢、別坐、別提,凡六人。判官、主簿、直長、奉事、參奉各一人。

司贍寺[编辑]

東部崇敎坊。掌造楮貨及諸道[56]奴婢、貢布等事。

○正、副正、僉正、主簿、直長各一人。

軍資監[编辑]

西部餘慶坊,分監在崇禮門內,江監龍山江北。掌軍需儲積。

○正、副正各一人,僉正二人,判官、主簿各三人,直長、奉事、副奉事、參奉各一人。

濟用監[编辑]

中部壽進坊。掌進獻苧麻布、皮物、人參、賜與衣服及紗羅綾段、布帛、綵染、織造等事。

○正、副正、僉正、判官、主簿、直長、奉事、副奉事、參奉各一人。

繕工監[编辑]

北部義通坊,在龍山江江監,在昌德宮金虎門外曰紫門監。掌土木、營繕。

○正、副正、僉正、判官、主簿、直長、奉事、副奉事、參奉各一人。

司宰監[编辑]

北部義通坊。掌[57]鹽、燒木、杽炬等事。

○正、副正、僉正、主簿、直長、參奉各一人。

掌樂院[编辑]

西部餘慶坊。掌雅、俗樂敎閱。

○正、僉正、主簿、直長各一人。

新增燕山乙丑,改稱聯芳院,加設正、副正、僉正、判官、主簿各二人,直長一人。今上初,還革。

成俔記:人不可不知樂也,不知樂,則湮鬱閉塞,而無以宣其氣;國不可一日無樂也,無樂則惉懘鄙俚语而無以致其和。是故先王立樂之方、設樂之官,因人心之所同而有所感發懲創焉。於是謳謠歌詠以發之、鍾鼓管籥以寓之、聲曲音律以正之、疾舒綴兆以節之。用之朝廷,則上下豫;用之郊廟,則鬼神感;用之閨門,用之鄕黨,悉皆姁婾[58]奮揚,鼓舞文明而轉移風俗矣。昔后夔典樂,以興之治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敎國子,又以六律、五聲、八音大合樂,致鬼神,諧萬民,安賓客,悅遠人。之間,樂官不一,有太樂署鼓吹署,其事則令、丞、協律郞主之。以後,官制大備,然儀文繁縟而斲,喪大古之元氣矣。新羅高麗代各有樂,所傳者皆民間男女相悅之詞,或流蕩而哇嗌,或哀怨而悲咤,與無以異,卒至叔季,君臣荒淫而喪其國也。

世宗大王憤前代之委靡,思復古樂,以雅樂屬太常寺,設慣習都監,敎鄕、唐之樂。以孟思誠朴堧等相繼爲提調,以委制作之任。所謂雅樂者,祭祀正樂之歌;唐者,朝會明廷之樂;鄕者,本朝國俗之音也。樂雖不同,而其五音、六律旋相爲宮,下上損益之制則無不同,豈有笙、竽、壎、篪獨便於雅,而不便於鄕、唐?苟或因聲以合之,因曲以成之,則三樂無不通焉。世祖大王知其然,故以三樂合于一司,名曰掌樂署,置掌樂一人、別提一人。然事鉅而員少,未孚其制,其後改爲掌樂院,置正一人,其下副正、僉正、判官、主簿、直長隨時而只置三人,總四員焉。爲提調者非一,其終始專業者,中樞鄭公沈也。官無定處,初寓太寺,後居太常之樂學,湫隘不能容。今上特命移於太常之東數十步,徹民家數落,大開官府。於是堂上、郞廳上下截然,雅俗師生、伶妓數千人各有攸處,建廨宇以藏樂器,又敞東西大庭以爲正。至朝賀百官隷儀之所,加置兼官。於是兼官隷其業,實官治其事。余以不材亦與其選,以鑾[59]近侍出入梨園者,幾十年矣。顧念學術鹵莽,所習者土苴、糟粕,不能知樂之本原,其敢贊大聖人制作之盛?今又喉舌銀臺所掌,亦禮樂之事。想當時舊遊之地,見當時僚寀吏工,能不拳拳乎?諸君以余院中舊物,屬余以作文,略敍首尾而歸之。

觀象監[编辑]

尙衣院南,一在北部廣化坊。掌天文、地理、曆數、占算、測候、刻漏等事。

○領事一人,正、副正、僉正各一人,判官、主簿各二人,天文、地理敎授各一人,從六品。直長、奉事各二人,副奉事三人,天文、地理學訓導各一人,九品[60]命課學訓導二人、參奉三人。敎授、訓導官品,他司同。

新增燕山丙寅改稱司曆署,置令一人,主簿、直長、奉事各二人,參奉三人。今上初幷復舊。

司譯院[编辑]

中部積善坊。掌譯諸方言語。

○正、副正、僉正各一人,判官二人、主簿一人、學敎授四人、直長二人、奉事三人、副奉事二人、學訓導四人,學、學、女真學訓導各二人,參奉二人。

世子待講院[编辑]

掌侍講經史、規諷道義。

○師一人,傅一人,正一品;貳師一人,從一品;左右賓客各一人,正二品;左右副賓客各一人,從二品,皆以他官兼。輔德一人,從三品;弼善一人,正四品;文學一人,正五品;司書一人,正六品;說書一人,正七品。

宗學[编辑]

北部觀光坊。掌宗室敎誨之任。

○導善一人,正四品;典訓一人,正五品;司誨二人,正六品,皆以成均館兼。

新增燕山甲子[61]革廢。今上初復設。

修城禁火司[编辑]

鐘樓東。掌宮城、都城修築、修城及關內、公廨、坊里救火等事。

○提檢四人,三以他官兼;別坐六人,四以他官兼;別提三人,一以他官兼。

典設司[编辑]

弘禮門東。掌供帳幕。

○守一人,正四品。提檢、別坐、別提,凡五人,守官品,他司同。

豐儲倉[编辑]

北部義通坊。掌米豆、草芚、紙地等物。

○守、主簿、直長、奉事、副奉事各一人。

廣興倉[编辑]

西江北。掌百官俸禄。

○守、主簿、奉事、副奉事各一人。

典艦司[编辑]

中部澄淸坊外司西江。掌京外舟艦。其屬,京畿左右道水站。

○提檢、別坐、別提凡五人。

新增南衮記:典艦司掌舟船之事。厥初無衙門,但謂之典船色,假宇於街廊,使錄事權主文簿而已。成化紀元之初年,始改今名,設局置員,又用宰相二人以總領之,略倣轉運司遺制,蓋不如是,則任不專而事不辦也。正德庚辰,余承乏爲都提調,與光山金公子誠同領司事。時爲寮佐者,提檢李君潔,別坐洪君嗣愼金君璿,別提韓君弘澤張君世綱,皆士之選也。凡該管之事,靡不斬斬稱治,吾輩主畫諾而已。

一日,諸君相與議曰:「有官司則必有題名錄,古也。而吾司獨無,豈非欠事耶?」於是蒐考前任人名氏,得若干員,購紙爲冊而書之,間以謁余題其首簡。余惟國家都之陽,漕東南粟以給京師,其有賴於舟艦之利大矣。況漕有江運、海運之別,舟有兵船、漕船之異,而莫不摠之于一司,其爲任顧不重哉?按司中故事,提檢爲四品官,坐必專席,海運、水運判官,雖官尊皆下座,莫敢抗禮;沿海鎭將將之任者必詣司,行參謁禮。惟謹凡應造船及督察海戍等事,必遣司官于諸道,稱敬差官。國家之所以待本司者隆矣。而其遣使督察,一節近廢不行,抑未知何故耶?無奈奉使者不自重而有以致之耶?士君子遭明時立亨途,將欲奮庸於朝廷,而於此爲發軔之初程。雖委吏、乘田之微且賤焉者,亦宜不矌其職,況非彼之可擬者乎?名登于錄,垂諸久遠,後之指名而訾議者未必無人焉,可不懼哉?可不愼哉?

典涓司[编辑]

弘禮門西。掌涓治宮闘之任。

○提檢、別坐、別提,凡五人。直長、奉事,各二人。參奉六人。

内需司[编辑]

西部仁達坊。掌内用米布雜物及奴婢。

○典需一人,正五品。別坐、別提,凡二人。副典需一人,從六品;典會一人,從七品;典糓一人,從八品;典貨二人,從九品。

昭格署[编辑]

北部鎭長坊。有三淸殿,掌三淸星辰醮祭。

○令一人,從五品。別提、參奉各二人。令官品,他司同。

李稷詩:靑靑松栢擁瓊宮,羽蓋霓旌駐此中。十遍說經邀道侶,四時行醮磬宸衷。夜聞鳴鶴月華白,晨拜驂鸞雲影紅。怊悵無因留玉境,茫然獨立仰玄穹。

權近詩:地湧靈泉静,山藏道境幽。經營開寳殿,咫尺隔塵區。霄漢仙居逈,雲霞鶴馭留。度人多妙訣,降福永千敎。

崔淑精詩:四面連巖壑,三淸迥絶塵。山中微雨足,階上落花新。髣髴逢毛女,依俙見羽人。道流多事在,半夜又朝眞。

姜希孟詩:峨峨瓊闕碧山顚,壇畔松梢不記年。裏已能傳秘訣,夢中猶或見仙。金章紫綬非吾分,白葛烏紗卽宿緣。從此十分輕世慮,共君騎鶴上芝田。

○晩歲人皆笑我顚,我顚將欲制頹年。久知世上夸毗子,未及林間自在仙。白日有時常導引,碧山無處不攀緣。終然宻盻成竒妙,一似農家力服田。

社稷署[编辑]

社稷壇外。掌洒掃壇壝。

○令一人、參奉二人。

宗廟署[编辑]

宗廟垣内東。掌守衛寢廟。

○守、主簿、直長、奉事、副奉事各一人。

平市署[编辑]

中部堅平坊。掌勾檢、市廛、平斗、斛丈尺、低昂、物貨等事。

○令、直長、奉事各一人。

司醖署[编辑]

西部積善坊。掌供酒體。

○令、主簿、直長、奉事各一人。

義盈庫[编辑]

西部積善坊。掌油蜜、黃蠟、素物、胡椒等物。

○令、主簿、直長、奉事各一人。

長興庫[编辑]

南部好賢坊。掌席子、油芚、紙地等物。

○守、主簿、直長、奉事各一人。

氷庫[编辑]

掌藏氷、發氷[62]。西庫在屯智山,供御厨頒百官;東庫在豆毛浦,供祭祀。

○別坐、別提、別檢,凡四人。

掌苑署[编辑]

鎭長坊。掌苑囿花果。

○掌苑一人,正六品。別提三人。

新增燕山丙寅,革掌苑。上初,復置。

司圃署[编辑]

北部俊秀坊。掌園圃蔬菜。

○司圃一人,正六品。別坐、別檢,凡七人。

養賢庫[编辑]

成均舘北。掌供成均舘儒生米豆等物。

○主簿、直長、奉事各一人,皆以成均舘兼。

典牲署[编辑]

木覔山南。掌養犧牲。

○主簿、直長、奉事、參奉各一人。

司畜署[编辑]

母岳南。掌飼雜畜。

○司畜一人,从六品。別提二人。

造紙署[编辑]

在彰義門外。掌造表、箋咨、文紙及諸般紙地。

○司紙一人,從六品。別提四人。

新增燕山丙寅革司紙,加設別提一人。今上初幷復舊。

惠民署[编辑]

南部太平坊。掌醫療、民庶疾病及敎習醫女[63]

○主簿一人、醫學敎授二人,直長、奉事、醫學訓導各一人,參奉四人。

圖書署[编辑]

中部堅平坊。掌繪畵之事。

○別提二人。

典獄署[编辑]

中部瑞麟坊。掌獄囚。

○主簿、奉事、參奉各一人。

活人署[编辑]

掌救活人疾病。一在東部燕喜坊,一在龍山。城中患疫者,皆就治療。

○別提四人,參奉二人。

瓦署[编辑]

龍山東。掌造磚瓦。

○別提三人。又有別署,掌燔瓦和賣。別提一人。

歸厚署[编辑]

龍山江,掌造棺[64]。分署在南部好賢坊,掌禮葬諸事。

○別提六人。

鄭以吾記:永樂四年秋七月,京畿觀察使禹公希烈告於左政丞浩亭河公曰:「古者人漸老,則送終之備,必豫圖之,以不可易成也。今也人不能豫成,況當急遽之時乎?請建官敦匠,輕其價以賣於衆,何如?」左政丞義之,遂議諸都堂,轉聞于上。上深嘉之,命有司出米三十苫、五綜布百匹,使設棺槨所于龍山之滸,以慈恩宗都僧統臣宗林主其事,大小臣僚各出米布而從者頗多,蓋良心之發不可遏也。樂於趨命,買材而板之,輕價而賣之,使送終者無憾。及林之歿,其徒海宣繼志,凡敦匠之事,尤盡其心。殿下且給臧獲六十口,所以優使令也;土田五十結,所以支供億也。其命歸厚所者,蓋取諸民德歸厚之意也。

嗚呼!棺槨之作自黃帝始,而記禮者有歲制、月制、時制日修之急,孟子亦曰:「無使土親膚,於人心獨無恔乎?」然則興王道、厚民德者,獨可緩而不豫乎?我殿下恤民之心,無所不至矣,輔相之臣,同心同德,推廣仁術,而使人人無憾於送終,風俗豈不歸厚哉?

中學[编辑]

北部觀光坊。掌訓誨小學之士。

○敎授、訓導各二人,皆以成均舘兼。常養儒生一百人,他學同。

南學[编辑]

南部誠明坊

西[编辑]

西部餘慶坊

東學[编辑]

東部彰善坊

中部[编辑]

澄淸坊。掌管內檢察非法、橋梁道路、頒火禁火、里門警守、家址打量、人屍檢驗等事。

○主簿一人,參奉二人,他部同。

○所管八坊:曰澄淸、曰瑞麟、曰夀進、曰堅平、曰寬仁、曰慶幸、曰貞善、曰長通

東部[编辑]

蓮花坊。所管十二坊:曰崇信、曰蓮花、曰瑞雲、曰德成、曰崇敎、曰燕喜、曰觀德、曰泉達、曰興盛、曰彰善、曰達德、曰仁昌

南部[编辑]

明禮坊。所管十一坊:曰廣通、曰好賢、曰明禮、曰太平、曰薰陶、曰誠明、曰樂善、曰貞心、曰明哲、曰誠身、曰成禮

西部[编辑]

中部瑞麟坊。所管八坊:曰仁達、曰積善、曰皇華、曰養生、曰神化、曰盤松、曰盤石

北部[编辑]

中部澄淸坊。所管十坊:曰廣化、曰陽德、曰嘉會、曰安國、曰觀光、曰鎭長、曰明通、曰俊秀、曰順化、曰義通

內侍府[编辑]

北部俊秀坊。宦寺之府。掌大內、監膳、傳命、守門、掃除之任,共一百四十人。

新增內班院[编辑]

慶會南門西,一在昌德宮宣政門內東。

金宗直記:宮臣之有局,其來尙矣,蓋取象於天文,而傍侍乎宸極。于以掌閨闥之禁,通內外之言,調劑膳羞,掃除庭戶,其爲任雖褻,而其所關,不旣重矣乎?宮正、宮伯始於;黃門、常侍昉於;內侍、給事見於;內班、殿頭稱於,雖官號之因革不一,然其居之密而職之專,則歷代皆同。《書》曰:「僕臣正,罔敢不正。」[65]其在暬御之臣猶然,況中官乎?自昔忠謹自持者,未嘗不獲福;驕傲怙寵者,未嘗不罹禍,國亦隨之以隆替焉,深可畏也已。

本朝自建都以來,置內侍府于迎秋門外,又於掖庭、永巷之側,闢內小房爲承侍給事者夙夜趨蹌之所。逮我聖上肇錫名以內班院,所以復宋氏之舊也,所以別外庭之班也。外庭之班,則三公六卿下至百執事皆在焉。公卿百執事廷見有時,奏事有日,自非賜對陳謨,則伏靑規而望淸光,爲日不多矣。非如內班朝夕讌閑,環侍於前後左右,君上之一動一靜,罔不親慣焉。夫以側微之資處深嚴之地,其秉心持身,宜何如也?忠佞邪正,代各有人,擇其善者而體之,其不善者而戒之可矣。然則勤心納忠,多所裨益者,史游也;淸儉退厚,不擧武猛者,良賀也;固辭茅土,慷慨直諫者,呂强也。稟性忠强,排去佞邪者,非具文珍乎?天資端畏,不尸大勞者,非馬存亮乎?累請退休,乞毁三司之券,張茂則其人也;出入禁闥六十年,而循謹無過,馮世寧其人也。玆數人者,身保寵祿,而芳烈垂於後世。

嗚呼!《伐柯》之則,其不在玆乎?至若讒諂媚主,佞邪徼寵,援引黨類,妬害忠良,聲色技巧,辜榷財利,凡所以中人主之欲者,無所不至。人主不幸而一爲所中,則假貂璫之飾,握樞機之重,放溢偃蹇,莫能禁禦;睚眥之嫌,必期報復;螟蛉之族,亦圖華貴。於是黜陟、刑賞之柄潛移於下,卒之國家危亂而身伏歐刀,自齊之豎貂以至于之諸宦皆一律也。

嗚呼!覆轍之鑑,其不在玆乎?厥今日月中天,靡幽不燭,中外之臣臧否必聞,況內班之近且習者乎?居雖禁密,實十手十目所指視之地,苟一毫有怠忽之心,鮮不及矣,雨露之澤,烏可以苟冀?而雷霆之威,烏可以苟免矣?夫如是,則今之居是院者,孰有違《伐柯》之福,而貪覆轍之患者哉?然而古人座右之銘,誠非虛設,故謹承綸旨而爲之記云。

耆老所[编辑]

中部澄淸坊。二品以上年七十相會之所。

武職公署[编辑]

中樞府[编辑]

禮曹南。待文武堂上官之無所任者。其屬,經歷所附焉。

○領事一人、判事二人、知事六人、同知事七人、僉知事八人,正三品。經歷、都事各一人。

五衛都摠府[编辑]

光化門內東,一在昌德宮仁政殿西,一在昌慶宮弘化門內南。掌治五衛軍務。其屬,經歷所附焉。

○都摠管,正二品;副總管,從二品,共十人,以他官兼。經歷、都事各四人。

徐居正題名記:國初置義興三軍府,以總兵政,後改爲三軍鎭撫所,隷於兵曹。都鎭撫五人,僚佐有鎭撫十人、或十五人、或三十人,因時增損,皆以他官任之,掌率禁旅,輪番宿衛,選一時聞望者以授。又改三軍爲五衛:曰龍驤、曰虎賁、曰義興、曰忠佐、曰忠武世祖大王,留意軍政,尤重是任,改鎭撫所五衛都摠府,專委軍務,不隷兵曹。都摠管十人,秩正二品。或從二品帶者,則稱副總管,僚佐十二人。鎭撫二,秩從三品;經歷三,秩從四品;都事七,秩從五品。都摠管則雖宗戚、三公之重,亦兼之,所以高其選而寵其任也。於是兵曹總兵政,府總軍務,體統相維,而軍政益明矣。噫!任愈重,則責愈大;責愈大,則憂愈決。統戎兵衛殿陛,其任不旣重乎?

鎭撫所舊有題名記,始於戊戌而終於乙酉。丙戌以下,別而續之,以傳諸後爲是任者,可不思聖上委任之重、寵遇之隆,勵效忠義,以報聖恩,以無忝爾[66]於後世也哉?

新增燕山乙丑革堂上五人、郎廳四人。今上初復置。

義興衞[编辑]

中衛。甲士補充隊屬焉。

龍驤衞[编辑]

左衛。別侍衛隊卒屬焉。

虎賁衞[编辑]

右衛。族親衛親軍衞彭排屬焉。

忠佐衞[编辑]

前衞。忠義衞忠賛衞破敵衞屬焉。

忠武衞[编辑]

後衞。忠順衞正兵壯勇衞屬焉。

○衞將十二人,從二品,以他官兼。部將二十五人,從六品。

宣傳官[编辑]

凡八人,輪直禁内。

内禁衞[编辑]

凡一百九十人,宿衞正殿南廊,將三人,以他官兼,兼司僕將同。

新增燕山乙丑,改號衝鐵衞,預差號掃狄衞。今上初,復舊,號預差定爲二百五十人。

訓鍊院[编辑]

南部明哲坊。掌科試武才、習讀武經之事。

○知事一人,以他官兼。都正二人,一人以他官兼。正一人。副正、僉正、判官、主簿各二人。參軍二人,正七品。奉事二人。

成侃《射廳記》:廳以射名[67],爲肄武設也。肄武之具,非獨射也,獨以射名者何?射爲五兵之首也,其立名之義弘矣。夫肄之無事之時,可以鎭衛百姓,維持大平,以爲他日有事之用。用之於有事,則可以除暴亂而威天下,以其肄之有素也。此訓鍊射廳之所由設也。

恭惟聖上繼述祖宗,恢宏盛業,揭揚文風,以賁飾一代之治。猶且安不忘危,留心戎事,謂斯廳祖宗所設,遂命臣記其始末以傳諸後。臣竊惟天下之勢,治於方亂易,治於未亂難。蓋天下繹騷,群雄角逐,人主之心,前慮後顧,鮮不如敵國之在旁。及夫天下旣定,方內安,率皆狃於昇平,偸惰怠逸,口不言兵。至以無賴白徒、市井浮浪之軰典爪牙而備宿衛,甚者銷鋒鏑以示不用。一朝變起所忽,匹夫奮臂於草莽之間,則崩騰四潰,縻爛不收,轉鬪四五十年然後止。此其理亦宜也,故曰:「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先王知其然,故雖隆仁義禮樂以化天下,然弧矢立武,亦不敢廢,此官大司馬之職所以設,大射、鄕射所以講也。

政衰、六藝缺,掇拾火之餘,宏綱大略,世莫之講,日底耗亡,則由世之苟簡者勝也,可不惜哉?我太祖身屬櫜鞬,經營草創,大功旣定,天命攸歸,謂兵雖不用,武備不可忘,首發揮訓鍊之事。太宗大王,駿惠前烈,遹追先志,乃闢館於都之東,宏敞其南爲大廳,所謂射廳者是也。乃命兵曹統鎭撫所曁本觀之員,大會軍士,較射于此。其法大略有四:曰武選、曰都試、曰取才、曰鍊才,皆所以程其能否而勸沮之也;審其勞逸而賞罰之也;甄其勇怯而策礪之也。於是張貍設虎,抉拾相旅,以奮以勵,以康以樂。至於戈、矛、旗、鼓、鉦、鐲之用,靡不畢陳,則其肄之之具,非獨在於射之一事,而作治之功,備豫之義,曲防周慮,至深遠矣。今殿下又能遵其法而勿失,戰兢自持,御廣廈細氈之上,常思祖宗櫛風沐雨之苦,思所以不失舊物,底安生靈。故其於軍事,日鍊而月訓之,歲習而時講之。於是智者無餘技,勇者無餘力,兵精卒强,自可以騰天地而徹海嶽矣。視彼之君以講武之事充角牴戲玩之用,其爲規模,固萬萬不同。然則斯廳之設,不可不記。

世子翊衞司[编辑]

掌陪衞東宮

○左右翊衞各一人,正五品;左右司禦各一人,從五品;左右翊賛各一人,正六品;左右衞率各一人,從六品;左右副率各一人,正七品;左右侍直各一人,正八品;左右洗馬各一人,正九品。

新增定虜衞[编辑]

今上七年始設,屬兼司僕將一千五百[68]

附录[编辑]

  1. 《燕山君日記》中為「丙寅」。
  2. 《經國大典ㆍ禮典》续有「文昭殿、延恩殿參奉、畿內諸陵殿參奉」之句。
  3. 「前正郞申公允甫、佐郞林公守謙」一句,不见于《四佳集ㆍ工曹郞廳題名記》。
  4. 《四佳集ㆍ司憲府題名記》续有「或曰憲臺」之句。
  5. 「稱御史臺」一句不见于《四佳集ㆍ司憲府題名記》。
  6. 《四佳集ㆍ司憲府題名記》「諫諍論劾」原作「糾劾言事」。
  7. 「王」原作「玉」,據《東國輿地勝覽》改。
  8.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淸」原作「精」。
  9.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初日升」原作「日角騰」。
  10.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風雲」原作「上下」。
  11.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隨飛龍」原作「雲從龍」。
  12.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鳳沼地近蓬萊宮」原作「銀臺深邃近九重」。
  13.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九重」原作「法宮」。
  14.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剗地衣被恩光隆」原作「寸草昭被天恩隆」。
  15.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玉」原作「雪」。
  16.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瀜」原作「通」。
  17.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身世怳惚超鴻濛」原作「一洗磊磈平生胸」。
  18.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旣醉」原作「興酣」。
  19.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续有「身世付與三春風」之句。
  20.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載賡天保」原作「詩成魚藻」。
  21. 《虛白堂集ㆍ承政院謝賜酒器詩序》「言」原作「焉」。
  22. 《四佳集ㆍ司諫院題名記》、《漢書ㆍ百官公卿表上》「八百石」原作「六百石」。
  23. 《四佳集ㆍ司諫院題名記》、《漢書ㆍ百官公卿表上》「六百石」原作「八百石」。
  24. 《四佳集ㆍ司諫院題名記》、《漢書ㆍ百官公卿表上》「懼」原作「慎」。
  25. 《燕山君日記》记载为甲子。
  26. 《世祖實錄》「令」原作「今」。
  27. 《世祖實錄》续有「本朝九年」之句。
  28. 《世祖實錄》「弘文舘」原作「秘書閣」。
  29. 「直」不见于《世祖實錄》。
  30. 《世祖實錄》「以藝文舘兼差」原作「堂上以他官帶之,郞廳以藝文祿官兼差」。
  31. 《經國大典ㆍ吏典ㆍ京官職》「生」原作「學」。
  32. 《東文選ㆍ成均館記》、《眞逸遺稿ㆍ成均館記》「朋友」原作「夫婦」。
  33. 《東文選ㆍ成均館受賜鍾樽記》「成均」原作「成舘」。
  34. 《四佳集ㆍ成均館尊經閣記》「講畢,上親執帛跪授」原作「且賜酒帛」。
  35. 《四佳集ㆍ成均館尊經閣記》「少」原作「鮮」。
  36. 「經」不见于《四佳集ㆍ成均館尊經閣記》。
  37. 《四佳集ㆍ成均館尊經閣記》「求」原作「究」。
  38. 《四佳集ㆍ成均館尊經閣記》「通」原作「讀」。
  39. 《四佳集ㆍ成均館尊經閣記》「擇無不精」原作「理無不通」。
  40. 《四佳集ㆍ成均館唱和詩序》「法」原作「業」。
  41. 《四佳集ㆍ成均館唱和詩序》「尙」原作「重」。
  42. 《四佳集ㆍ成均館唱和詩序》「道」原作「體」。
  43. 《燕山君日記》中记载为「丙寅」。
  44. 《東文選ㆍ謝賜宴藝文館序》「又」原作「必」。
  45. 《東文選ㆍ謝賜宴藝文館序》续有「餘適有故」之句。
  46. 《東文選ㆍ謝賜宴藝文館序》「命」原作「召」。
  47. 「術」不见于《太虛亭集ㆍ謝賜宴藝文館序》。
  48. 「何」不见于《太虛亭集ㆍ謝賜宴藝文館序》。
  49. 《東文選ㆍ謝賜宴藝文館序》「西」原作「迺」。
  50. 《東文選ㆍ謝賜宴藝文館序》「廚」原作「府」。
  51. 《燕山君日記》中记载为「二人」。
  52. 《三灘集ㆍ典校署板堂記》「爲難」原作「之際」。
  53. 《三灘集ㆍ典校署板堂記》「於是北板堂之東構四間」原作「又於其東構四間」。
  54. 《燕山君日記》记载为「二人」。
  55. 《燕山君日記》记载为「十人」。
  56. 《經國大典ㆍ吏典ㆍ京官職》「諸道」原作「外居」。
  57. 《大典ㆍ吏典ㆍ京官職》「魚」原作「肉」。
  58. 《虛白堂集ㆍ掌樂院題名記》「姁婾」原作「欨歙」。
  59. 《虛白堂集ㆍ掌樂院題名記》「坡」原作「披」。
  60. 《經國大典ㆍ吏典ㆍ京官職》记载为「正九品」。
  61. 《燕山君日記》记载为「乙丑」。
  62. 「發氷」不见于《經國大典ㆍ吏典ㆍ京官職》。
  63. 《經國大典ㆍ吏典ㆍ京官職》「民庶疾病及敎習醫女」原作「救活民庶」。
  64. 《經國大典ㆍ吏典ㆍ京官職》「槨」原作「和賣」。
  65. 《書經ㆍ冏命》「僕臣正,罔敢不正。」原作「僕臣正,厥后克正。」
  66. 《四佳集ㆍ五衛都摠府題名記》「名」原作「職」。
  67. 《東文選ㆍ訓鍊院射廳記》「者」原作「何」。
  68. 《中宗實錄》记载为「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