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書亭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七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七十二 曝書亭集 卷第七十三
清 朱彜尊 撰 清 子朱昆田 撰附錄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卷第七十四

曝書亭集卷第七十三

            秀水朱彞尊 錫鬯

 墓表

   靖南王墓表

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靖南王旣薨三十年

天子命反葬遼東於是王孫多羅額駙太子太保鎭平將軍

昭忠自福州護遺骸以北葬有日矣和碩額駙太子太保聚

忠請爲文表其墓按王自登州航海攜軍民械器歸

太宗文皇帝功在草昧多不勝書具載實録今以聚忠所能

記憶者述其大略表墓道焉王諱仲明字雲臺先丗山東人

徙蓋州衞生而面深黒手掌潔白如玉軀體偉長倜儻有大

志疎于財多智謀以登州參將來降

太宗嘉恱給緫兵官勅印崇德元年四月冊封懷順王從攻

旅順口克之止勿屠戮從攻朝鮮擊破援師拔其城朝鮮平

還治戰艦從攻皮島取之是歲大饑斗秫白金一兩王轉粟

以賑全活島民無算從攻松山杏山塔山中後所前屯衞王

令將士屯田次第克之順治元年

丗祖章皇帝治師討賊入山海𨵿方是時賊鋒甚銳聚黨十

萬迎戰𨵿門王率所部兵奮擊大破之乗勝追逐至慶都縣

又破之賊軍委金帛于路以緩追者王號令夙嚴將士無利

心追奔益疾躡至潼𨵿復大破之李自成走死旋徇河南諸

府悉下遂渡淮拔揚州下江南所至功居最四年進兵湖南

抵武岡擒梟將劉肇基收湖南六年五月

丗祖以金冊金印封爲靖南王俾定廣東統軍作鎭南海王

盡散其貲給軍士運以車牛軍士咸樂附是年師次吉安府

王薨于軍

丗祖念王開國勲旋冊王長子繼茂襲封靖南王王性純孝

友愛二弟宗䣊貧不能㛰葬輒傾囊以助人有小德雖一飯

未嘗忘報軍所至以招徠爲先務圍城破軍令當屠必力爭

于親王之統軍者松山之戰明緫兵官王廷臣死焉王與有舊

贖其尸焚而瘞之或以訐王

太宗嘉王之義勿罪也自王薨後子忠敏王函王骨載之行

間始厝于廣州繼移厝福州蠻煙瘴雨之交烽燧矢石相向

而遺骸得以無墜不可謂非厚幸惟

天子仁聖始終念王之功王之精爽亦有以荅之存著其號

亡顯其名卒歸葬于郷井釣游羽獵之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弓冶之地距

太宗寢園密邇魂氣徜徉在

帝左右王之靈庶無憾于泉下矣王生于某年月日其葬于

蓋州馬蘭峪也在某年月日厥配贈太妃郭氏李氏祔焉竊

嘗覽觀載記曩代功臣封爵之典逺及苗裔盟以白馬信以

丹書俄而獲罪至酎金小過奪其侯封毎致慨報功之薄若

王則紹封奕丗其次尚主爲近臣或專閫于外迨王孫精忠

逆命

天子猶加恩于王曁王諸孫如故嗚呼本朝所以待開國勲

臣者厚矣凡此皆宜表諸石以昭垂無窮者也

   德州田君墓表

德州田君者其爲學以躬行爲本雖燕居必危坐置曆頭案

上日較行事得失以朱墨別之其治家有法度庭以内不聞

婦人語居父母喪盡哀葬祭以禮遇其弟友愛親懿有爭必

爲解紛挫銳然未嘗詣公門也恒以經義敎授鄉黨從之游

者多取功名而君終不遇以順治五年二月卒後七年君之

子緒宗成進士知處州麗水縣事旣而亦卒久之君之孫雯

與其弟需皆中進士雯歷仕爲湖廣布政使司參議入爲卿

寺需官翰林院編修於是伐石而礱焉屬其友秀水朱彞尊

爲文表君之墓表曰

君之先常山國上丗畹徙安德祖三戒承德郎廉吏稱著考

堂厥父髙母下族子四人君也叔𥙿所字實栗名州儒學補

諸生其睂疎其顙廣履方舄曳郷杖行有穀詒子孫井吉壤

髙墓門表吾文永無泐後之人庶不惑

   吏部驗封清吏司員外郎卜君墓表

康熙二十八年冬十有一月辛亥奉直大夫吏部驗封淸吏

司員外郎秀水卜君以疾卒于官年六十有二鄉人交𡘜于

牖下慮無以斂啓其篋無銖兩金錢視其盎無升斗粟發其

笥惟朝衣一襲餘皆以付質庫其空乏如是嗚呼斯可謂亷

也已君諱陳彞初名之儀字聲垓別字簡菴曽祖知雲南尋

甸府事大有祖知福建淸流縣事曰謀考贈承德郎兆龍妣

伍太安人以苦節

詔建坊表閭君少孤奮志于學未冠補秀水縣儒學生員時

東南士子各結文社歃血盟誓以攻不附已者雖懿戚密親

至互相詬詈君獨集里中善詩者共酬和不樹黨也順治十

七年舉省試康熙三年會試中式賜進士出身十二年除陜

西洛川知縣洛川李自成鄉里人多習爲寇君至練郷民勇

者砦各有長使之守望明年春聞吳三桂反行之益力是年

冬王輔臣叛寧𦍑殺經略莫洛延安震驚又明年春柳溝帥

李師膺殺韓城知縣以叛定邊副將朱龍亦叛洛川民愈恐

君匹馬詣宜君營乞師于參將楊某僅得兵三百人賊軍猝

至君登陴固守賊以計誘洛川民使縛長吏以降衆皆曰我

父母也不可城以是獨全未幾丁母憂歸服除補武昌知縣

凡八年以卓異舉入爲禮部儀制司主事調吏部稽勲司主

事遷今官娶陳氏先卒贈安人子二彭年彭頤孫男女六人

君卒踰旬而彭年適至哀毁盡禮扶君之柩以歸葬于某阡

陳安人祔焉噫今之號爲廉吏者布衣藿食所識窮乏者力

拒之又或訐發人贈遺以爲自進之計以寡則不取以多則

取之惡在其能廉也君口未嘗以廉自矜而能處膏脂不潤

或疑其才有所短夫豈然哉是嘗率敝攰之民却方張之寇

保彈丸之城而報最于盤錯之地者也蓋其取與之介正其

義而有所不屑焉吾故特書之表于其墓

   封文林郎韓君墓表

彞尊謫官居京師之灝村晨出僕言有客登吾堂載拜以其

先人之墓表爲請問其姓名則主事山西韓象起僕吿于主

人未之許也讀其狀作而曰安得此長者乎是宜表其墓文

君諱某字某先丗自相州遷于洪洞六丗祖文歷官太子太

保戸部尚書以劾劉瑾削籍瑾誅復官卒贈太傅諡忠定曽

祖某祖某皆不仕父某官濟南府通判母亢安人嫁時裝匳

所直累萬父沒君悉以讓其兄嘗爲學官弟子有忌者潛賂

當道遺書學使俾黜君其僕誤以書送君所君覽書色不爲

動仍封完與僕聽其投學使家人疑君過矯君曰人將甘心

于我一發不中將更計矣不如遂之竟被黜徙居天津用鹽

筴起冨然不事纖嗇有負者輒焚其劵不責償也象起知福

山縣事迎其親養于官舍會

覃恩勅封君文林郎君卒時年七十有六配洪氏中書舍人

丗臣之女封太孺人卒年七十有八子一人象起也於戲今

之葬令自一品至七品以下皆得𤥨石爲表至于其辭不繁

不溢斯爲可信昔昌𥠖韓子未嘗妄譽人者顧劉义訕之謂

爲諛墓蓋多貨則傷于德幣美則沒禮君子之所不居也惟

夫無所利而言之者庶幾不失其實則予表君之墓其可白

于僚友而信于後丗者夫

   翰林院侍讀喬君墓表

翰林院侍讀寶應喬君以疾卒于京師其子崇烈扶其柩歸

葬于縣治東南箕山之陽乞檢討吳江潘君耒銘其藏又請

彞尊爲文伐石以表君墓君萊諱子靜字別字石林丗爲寶

應人曽祖邦從祖份不仕父可聘明天啓二年進士掌河南

道御史以廉直聞母王氏有壼行君中康熙二年鄉試六年

賜進士出身除内閣中書舍人十一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

𨵿節不到以父老請歸終養尋丁憂居喪盡禮服除補原官

十七年有 詔舉博學宏詞備顧問君被薦明年

召試體仁閣下賦詩居一等改授翰林院編修纂修明史史

館初設在東安門内肩輿不得進君體肥窘于步趨騎驘一

頭晨入申出考稽典籍念崇禎朝乏實録與同館四人先𢰅

長編以資討論會廣西平補行鄉試君奉

命主考稱得士還充

太祖髙皇帝實録纂修官實録以國書譯漢文文義後先恒

齟齬君能曲暢本指一濡削語簡而事加詳經進

天子稱善時

上再試詞臣恱君作曰喬萊學問優長文章古雅爰

命君充日講官知起居注尋遷左春坊左中允纂修三朝典

訓進翰林侍講再進侍讀

皇朝漕運沿明舊制自淮入河以達會通河旣失故道從安

東入海淸口日淤淮泗泛濫由洪澤以南諸河下注治河使

者又開減水垻洩之淮揚州縣七蕩析離居穡事俱廢

天子覽臺臣奏濬海口以瀉積水遣使者相視還報可乃出

帑金命安徽按察使于公成龍董其役緫督河務都御史靳

公輔上言海口髙于雲梯𨵿五尺疏海口則引潮内侵大不

便因請築堤束水使髙置二牐于邵伯鎭南髙郵州城外泄

洪澤盱眙天長之水俾入隄自車邏鎭築横堤一道抵髙郵

自州城東築大堤二歷興化白駒場至海口束𠩄洩之水入

海計需銀二百七十八万有奇請先給帑而徐取償于田畝

子粒綱鹽又請設官二百七十餘員擇才能者任之疏入

天子下廷臣議多是河臣言適君入視直

上御乾淸宫西煖閣閣臣奏事畢

上顧問君濬海口事宜君直前奏河臣疏非是

上恱曰此爾一人意見邪君對淮揚人所見皆與臣同翼日

合戸科給事中劉國黻等十人持議河臣之言有四不可行

海口原有故道第令塞者通之淺者濬之俾渟蓄之水悉趨

于海斯已耳河臣議開大河築長堤堤在内地者髙丈六尺

河寛百五十丈近海者堤髙一丈河寛百八十丈勢必壞隴

𠭇毁村落掘墟墓慘有不忍言者不可行一河臣之議先築

圍埂用水車踏去埂内之水取土築堤不知臣鄉地卑原無

乾土況積潦已久一旦取土積水中投諸深淵工安得成成

亦易壞不可行二河臣欲以丈六之堤束水一丈是堤髙于

民間廬舍多矣伏秋風雨驟至勢必潰潰而南則邵伯以南

皆爲魚鼈潰而北則髙郵以北靡有孑遺即當未潰之時瀦

水于屋廬之上豈有安枕而臥者乎不可行三至于七州縣

之田向沒于水今束河使髙田中之水豈能倒流入河不能

入于河即不能歸于海淹沒之田何曰復出不可行四

上是君言河臣之議乃寢未幾君中蜚語罷歸歸治廢圃曰

縱棹園壘石疏池刺小船往來讀易其中著易俟二十卷縣

志二十卷詩文集若干卷君之建議也于公頗德之及出領

河務值君歸恒以地方利𡚁諮君君必直言無隱然終不干

以私三十三年春有

旨召君入京師居住人疑

上意且不測旣至初不督過君鍵戸不接見賔客讀易著書

如常時居數月病作遂不起君居家孝悌謹事師友疎于財

恒周人急後進有一善爲人誦其文不去口性不飲酒好觀

人飲竟席不倦嘗闢一峯草堂于宣武門斜街之南暇與布

衣紃履之士詩篇酬和退朝輒考證史事同館有持異說

審其夲末而匡正之不與之爭也河議初出大學士梁公淸

標時爲戸部尚書歎曰江淮之間可謂有人君卒時年五十

有三娶丘氏封宜人子四人崇烈康熙丁卯舉人崇讓貢生

卒崇修貢生崇禧女五人國黻其長女壻也次丘璋次任宸

次朱經次黃之鈞孫五人嗚呼古之進言者不必皆言官也

工執藝事亦可以諫諫而不入則罪浮于有言責者自唐宋

元明以來詞臣之以言獲罪者多矣或死于戍𠩄或斃于獄

或殞于杖下論丗者衋傷焉君遭遇盛時片言動

聖主之聽鄉黨之患旣釋返初服而退可不謂榮焉方其再

召留之京安知非別有任使特不幸而君死爾表諸墓後之

以詞臣進言者勿援君以爲戒而不善乎

   通奉大夫福建布政司使内陞汪公墓表

公諱楫字舟次丗居徽州休寧縣至曽祖考某遷江都公㓜

補學官弟子旣而屢試有司不遇以貢署贑榆儒學訓導㑹

天子特開博學宏詞科徵文學之士備顧問著作之𨕖於是

巡撫江南靜寧慕公天顔以公名應 詔康熙十有八年三

月朔

召試體仁閣下大官具酒𩜹授几坐讌罷公賦就纚纚千餘

言詩獨用險韻

天子拔置一等授翰林院檢討充明史纂修官開局東安門

内公請監修緫裁官仿宋李燾先𢰅長編然後作史乃取崇

禎十七年事凡詔諭奏議文集邸報家傳輯爲長編由是十

六朝史材皆備二十一年春琉球國王表請封爵舊典用給

事中行人各一員往

天子重其𨕖 特命廷臣會推可使者以聞入 朝人多俛

首畏縮公鶴立班中大臣遂以公對充正使 賜一品服臨

發公詣 闕上言七事其一謂本朝文敎誕敷

皇上方頒御書于封疆大吏宜并及海外屬國禮部以無故

事持不可

天子特允四條給鑾仗之半縹囊鈿函齎 宸翰以徃旣達

螺江釃酒梅花洋百神衞護帆開風便七日抵彭湖島中山

王率所部郊迎公諭以

天子威德王及臣民小大稽首陳 天書殿中吿諸宗廟琉

球自隋始通道明初析而爲三其後山北山南復合于中山

爲一分合之故史不能詳公思采入明史乃入廟觀所立主

一一黙識之𢰅中山沿革志二卷又述其山川風俗禮儀爲

琉球使録■卷國王之讌公也酒半手自彈琴以恱公公故

善樂律與譚長淸短側之辨王大恱服及請公書殿牓公縱

筆爲擘窠書王大驚以爲神國雖有孔子廟庫陋將圮公俾

修治旣成爲文刊諸石上頌

天子神聖聲敎洋溢海外繇是國人知學使還國王例有餽

王重公有加禮却不受 朝命受之乃受因奏琉球子弟願

入國學

天子允之以公奉使盡職從優議敘俾宫坊官缺出用適聞

本生祖考訃乞歸治喪里居三年始就 京師補原官是冬

天子加意民牧思得良二千石以爲表率乃以公出知河南

府事治績爲中州最擢福建按察使司後三年轉布政司使

莅官五載民戴其德 誥授通奉大夫

召入京師將擢卿寺公以疾吿 屬車南巡猶强起迎于宿

遷 駕至揚州衣朝衣伏道左

天子熟視曰汝老邪朕幾不識卿矣 宣賜御書未幾卒年

六十有四公少與三原孫枝蔚泰州吳嘉紀齊負詩名所作

務去陳言盤硬語又不墮澀體見者比之斬新花蕊書法以

骨勝得楊凝式米芾之神自守郡後躬親判牘吟咏漸寡然

海内稱詩者數當代大小雅材必爲公屈一指焉所著有悔

齋集公之通籍也同日入翰林者五十人予亦與焉久之睢

州湯公斌由内閣學士巡撫江南風俗移易民之頌德不衰

公繼爲㢘吏明刑敷政而又奉使絶徼擅言語之科可不謂

難焉表諸墓庶後之尚論者以制科爲可行匪獨文學之𨕖

已爾

   贈中憲大夫知灤州事李公墓表

墓有表古也蓋自漢元初五年謁者景君始其崇四尺其制

圭首方趺其文由左而右誌石納諸壙中而表立于旣葬之

後所以表封陌限樵牧述功美禮不可以廢也兩淮都轉運

使掌鹽法道事長山李君斯佺請表厥考灤州府君之墓表

曰公諱漑之字岱源丗居濟南之長山曽祖迓春以孫貴

誥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祖

夢鳳以子貴贈如其父官考化熙累官光禄大夫太子太保

刑部尚書妣一品夫人沈氏公少習春秋年十五補學官弟

子尋以廕入國子監尚書公方仕于 朝祖母宋里居公婉

容柔色晨昬定省問何食飲慈以旨甘奉養者三載深得宋

太夫人歡心忘其子之在 朝也尚書公旣予吿公亦不謁

𨕖人起芝煙閣于堂之左置經傳子史法書名画枕籍其中

與合志同方之友日事捜討旁及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二氏

說靡不審其是非正其紕繆旣而尚書公病劇公晝夜沉

憂疽發于項繼以疾疴沉緜不離衾枕已無意牽絲奉檄矣

吏部按籍除知灤州灤故畿輔地俗悍難治公至鉏強抑暴

御胥吏以嚴愛民若家人父子節用以示儉鹽豉蒜果堂㕑

無大烹會

天子時巡幸灤公力除官道峙糗粻羊豕禾秅悉出自𪠘舍

錙釐圭黍不擾民間公故多䰅畿輔稱㢘吏者必曰髯知州

云及朞以盜案罷公之官于灤也尚書公在堂去州治幾二

千里每三五日輕郵密驛輒候起居一聞去官視同脫屣抵

家五月而尚書公卒公於送終之禮參酌古今情文兼摯又

繼厥考之志養祖母宋者四年孝子之後復有孝子可謂能

子也矣公生于眀天啓七年月日卒于康熙十一年月日年

四十有六娶于氏江南提刑按察司使重華女子男一人斯

佺也女二人一嫁章丘焦舜同一嫁新城王啓深孫男■人

女■人

   錢孺人墓表

嘉興李鏡明逺之妻桐鄉錢氏者歲貢生諱某之子廣西布

政司右參議諱某之孫贈兵科給事中諱某之曽孫而李君

諱某之子婦兩淮都轉運使諱某之冢孫婦也其生以某年

月日其卒以某年月日其年四十有九其葬也以某原有子

四人曰某某某某女一人嫁海鹽王某明逺予友也力學而

貧其祖運使公好結納天下名士卒之日家無餘蓄明逺少

孤所受産有宅半區有田三十𠭇力不能接賔客恒閉戸不

出自予之外相往還里中者六七人而巳予交明逺二十年

入其宅四壁蕭然而未嘗有戚戚之色則以孺人能安其貧

無摧讁之言入其聽也孺人詳于禮謹于婦德事王舅如舅

鞠視幼叔小姑如子卑尊外内悉稱其賢所衣布裳澣濯至

補紉百結饎㸑之供或雜以糠籺鄰婦驟見之不知其生長

冨貴家也自其始嫁遭舅喪繼喪王舅當大事者再娶娣婦

二人嫡婦一人嫁女妹一人女子一人集其貲費不爲少矣

然不吿急于婣族不稱貸于鄰里而三十𠭇之田半區之宅

卒保如故由孺人之勤斯能相夫子以不匱噫亦異矣孺人

旣沒明逺踰朞而哀值予歸自濟南請爲文鑱諸墓予謂女

子之德不外勤與儉耳亦惟貧窶乃見若夫身處冨貴不侈

以蕩者有焉其何儉勤之足述而見諸學士大夫之表者往

往揚詡過實諛墓之文覽者莫之信也惟窶且貧者不與儉

期而儉至儉矣未有不趨乎勤者也然或慕人之有餘或怨

已之不足雖士君子或不免焉若孺人之賢蓋匪直女子之

所難幾矣表諸墓庶幾予言之不失其實而明逺門内之化

若此亦以見予取友之端焉

   節婦陳孺人墓表

節婦陳氏候官人縣學生張泰元之妻解元逺之母歲貢生

兆奎之子封太僕寺卿朝斌之孫太子少保工部尚書某曽

孫也年十九而嫁二十有一而寡是歲福州大饑人相食孺

人奉孀姑菽水盡歡逺生甫兩月又善病退治藥裹釵鈿悉

斥蒿簪布帬罷肉食敎其子無惰容稍長授以經書每至夜

分必成誦乃寢家旣貧勸逺游學𠩄至以詩古文辭見重朝

士許爲絶倫孺人以康熙十六年卒時年五十一越二十二

年秋逺舉福建鄉試第一又三年請于有司旌其門葬孺人

于府治東𨵿外登雲路是日送葬者數百人自布政司以下

長吏咸來吿祭逺乃詣常熟王翬繪爲圖請予文表孺人墓

焉予考漢制墓碑阡表之外又有石闕殆即今之墓門也鄱

陽洪适載漢碑式往往刻鏤車馬人物于碑旁蓋古尚會葬

多者至千人其子孫及門生故吏畫象以紀其盛固其宜爾

降及元初循宋掌故凡表門者必有㕔事步櫩前列屏樹烏

頭正門閥閱一丈二尺烏頭二柱端冒以瓦桷築雙闕一丈

在烏頭之南三丈七尺夾樹槐柳十有五步其後唯髙其外

門二安綽楔左右建臺崇一丈一尺以白赤汚其四角而已

逺今就試禮部取甲第他日追逺之典可以仿諸曩代匪直

祭吿之具其儀也且試鑱予之文摹翬畫于左右以爲天下

後丗式可哉

   節孝温孺人墓表

節孝温孺人旣卒其子沈琬狀其母壼行吿諸鄉黨朋友縉

紳之士爲作傳者九人序四人誄一人賦詩及贊者不悉數

也於是秀水朱彞尊因琬之請爲文以表諸墓温氏門望爲

烏程最孺人者某之曽孫某之孫生員楧之子也生于順治

二年十有二月甫三齡許配沈君文然文然爲舉人某之子

南京刑部尚書演之孫工部左侍郎贈右都御史節甫之曽

孫家丗豐于財大獄起人多利其有而文然兄始然坐與考

官通𨵿節被逮文然以同産弟當徙邊時年十六猶未㛰楧

謀于妻韋韋曰女嫁而壻夭常也今壻不獲留譬之夭可矣

旣字之宜生死從之楧曰吾意亦爾於是請之按察使錢公

朝鼎公許脫桎梏就㛰婦家時沈氏遺産盡沒入官有司勾

稽隱漏不已又爲惡少年吿訐訟不解文然雖贅温氏嘗羈

司獄中以康熙二年四月北行八月赴刑部獄明年出𨵿抵

尚陽堡又明年五月卒于徙𠩄文然之未行也孺人慮夫遭

患難將逺徙生死不可料而翁姑皆未葬夫去誰主之者不

稽于卜不諏于葬師井椁而封其藏文然以是獲拜先人丘

隴而別孺人方有娠及去乃生子琬恒泣涕敎之其事文然

繼母生母皆以禮沈氏東阡大宅旣入官簿先丗木主或投

之水中孺人亟迎歸奉祀薦食毋缺當是時訐沈氏者延及

于楧家亦破孺人愈窘歲饑潛屑大豆當飯而別治兩姑及

先生之𩜹如豐稔時文然有兄某亦旅死𨵿外其僕負兩人

遺骨以歸兄弟不能別孺人祝曰天乎妾聞父子精血相聚

夫婦何獨不然乃嚙指血滴于骨其半淹漬深入拭之不去

則取而掩之孺人沒時年五十有二琬受孺人敎好學有文

得孺人遺詩于笥刊行之初娶于吳再娶于凌皆孺人主之

有女孫三人其葬也在某原嗚呼憂患之來士大夫或喪其

所守而孺人一女子極人生至不堪之境乃力持門戸拮据

于覆巢毁室之餘養生送死無憾此誠當丗所難能宜鑱之

石以待異日國史之采擇者也


曝書亭集卷第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