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元文靜先生倪公墓碑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有元文靜先生倪公墓碑銘(代歐陽先生作)
作者:楊維楨 元末明初
本作品收錄於《楊維楨集/24

玄聞房山高公克恭在南端時,薦天下士五人,曰敖公繼翁、鄧公文原、陳公康祖、倪公淵、姚公戎,天下謂之五俊。鄧公官至法從,敖與姚卒官文學,倪公晚始以縣大夫引年,然皆以文行相高。論五雋者,不以位之崇卑優劣焉。玄慕五俊,如慕古人。而倪公之孫璨奉公之門生鄭汝原所狀行來謁銘其墓,玄忝論選之職,銘公何慊,亦何幸哉!

公諱淵,字仲深,其先浚儀人,出漢御史寬裔。五世祖南金以武弁仕宋,從其君南遷,因家錢塘。四世祖某,又徙家烏程,故今為湖州人。曾祖俊民,弗仕。祖椿年,路分兵馬監押。父守貞,自號愛山處士,以公貴,贈承務郎、松江府判官。母濮氏,贈恭人。

公生而卓異,精敏絕人,讀書過目輟成誦,嘗則前人之勤以自課,命其書舍曰經鋤。長遂通《五經》,尤精於《易》《三禮》。初用薦者言,為本郡學錄。及高公以五俊並薦於朝,未報而行省調公杭州儒學正。江浙孛憐吉平遣子從公受學,且移文中書,舉公可教國子,而中書已擬台章所薦五俊,各補郡文學,乃升公為杭教授。在杭學,復田之曾沒於勢家者若干畝,新學舍,造祭器,撤上丁俗樂,訪得宋太常樂工兩人,俾以雅樂教諸生。胄監聞之,因招致兩樂工為國子樂師。今諸郡學皆作登歌樂者,實自公倡之。

中書左丞高公昉又舉公編修官,以親老辭,乃授本郡教授,以便養。未上,丁外艱。服除,在湖學,仿安定舊規,列經義治事齋,以惠來學者。人為立生祠,公移文止之不得,躬往撤之。

用累考入流,得當塗縣主簿。時長官皆以故免去,獨公理縣事。縣版籍不明,公手為分劃編次,了若指掌,二稅始如期而集。歲旱,民告災,縣長斥去所上狀,公曰:「錢穀國計民生,國本理末,而撥其本可乎?」語不合,投劾去,闔府駭然,遣吏遮留之,一以檢核委公,民賴以蘇。縣前汊沮格久之,公捃得舊田,立復田為塘。和州民有田在縣境,猾民與交易,券成而負其直,訟則執券折之官,莫能下。至是,越江來訴,公探得猾者情,始懼,卒以直歸之。民立異姓為後者,所後父母歿且十年,有同姓而非族者依倚前官,牟其產,至給帖者左驗。民直於公,公曰:「按摘其誣者數事,盡反所奪。」部使者元公永貞至郡,廉公德政,曰:「吾按太平、池州,得良吏僅當塗主簿而已。」遂薦公可上縣令,而公已無復仕進意,告老而歸,受加思,承務郎、杭州路富陽縣尹致仕。

既老於家,杜門罕與人士接,益潛心於《易》,著《易集說》二十八卷,《圖說》《敘例》各一卷。病革之夕,猶置《易》於几案,諷誦之,語其子曰:「死期至矣,夫復何言!」須臾修逝,至正二年夏六月二十九日也,年七十有八。

娶鄭氏,先十八年卒,贈恭人。子男三人,長驤,已卒;次駿,松江府儒學教授;次。女二,長適楊福孫,亦已卒;次適陸元瑾。孫男六,長璨,用公蔭,為紹興路錢清務副使;次肅、琰、璋、瑛、瓚;女三。曾孫,男二,女二。公昆弟四人,伯、叔、季,俱早世。叔有遺孤甫四歲,撫而教之,逾於己子。伯、季皆無嗣,則以駿、為之後。駿等遵治命,以其年冬十月某日,奉柩烏程縣德政鄉毗山先墓之次,學者私諡曰文靚先生。

韓子曰位不稱德者有後,公盛年以俊稱於時,而官僅佐下邑,非位不稱德者歟?知其後之必大無疑也。銘曰:先生之氏,自漢御史。經鋤有堂,探易諏禮。

吁嗟先生!蚤有令聞。五俊同稱,爭翔競奮。宜位館閣,歌唐頌虞。大道甚夷,先生徐徐。白首窮經,覺我後覺。晚佐一縣,亦展所學。鄭公注《禮》,注律益精。焦氏治《易》,治盜有聲。位不德滿,時人所惜。君子處之,惟謙故益。益不在身,在其子孫。史氏有撰,貽厥後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