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本庵集/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庵集

作者:沈煥之
1798年
卷一

林下修道之士。以明五倫正三綱。本諸身徵諸世。而我聖朝四百餘年。經國之謨。範俗之政。有賴於是者亦大矣。自夫近世學廢而道不明。巨室名門紈袴少年。皆以科宦爲承家立身之程。閭巷而不講詩書。朝廷而不崇名義。於是士氣衰而戚畹勢長。密地布黨。權且傾國。執笏而官于巖廊。抱經而儒于山野者。盖多爲威怵利疚。靡然相從如巨浪之所懷襄。如烈熖之所銷泐。而時則有一个臣。學聖賢之道。而退守東岡。扶樹名義。嶄然獨立爲士流之標準者。曰惟故徵士號本庵金公諱鍾厚伯高氏是已。公禀姿高明。求道篤實。格致則本末俱到。踐履則尺寸不爽。尤精察于義利。嚴辨乎邪正。身修於家而志不忘乎宗國之安危。則以㫌招之野賢而秉春秋之大義。甞於亂賊之當討者。雖在親戚之近。不少假焉。洪惟我聖上。德如舜文。功擬禹湯。道有全軆則包乎理義而大本以立。禮爲大用則制以節文而一毫不差。公之弟定夫氏。遂以遇巷之大臣。贊聖志而奉聖謨。將建諸天地。質諸鬼神。而嗚呼。公之所講論於家庭弟兄之間者。是可以見其精義已矣。又推其餘及於門徒諸生。則凡今之世以扶倫綱討亂賊。爲立志事君之本者。皆聞公之緖論者歟。公雖沒于丘壑。公之道在乎世。興士氣而裨世敎。以衛我宗社億萬年之基者。有足述矣夫。不佞在童年。盛聞公名。慕其賢者殆數十年。先朝癸巳。以海謫宥歸也。歷謁公於沙川之廬。其後公寓處于江上夙夢之亭。又往叩焉。公眉宇古雅。氣度端凝。望之可知爲學問君子矣。至若文以闡理氣。詩以寫性情。亦皆兼得作者之法。而又邃于禮學。前賢之所疑。多所發明云。公沒之十七年。今奉朝賀金公鍾秀氏字定夫。以公之所著詩文幾卷。授于不佞曰。此吾伯氏本庵先生之遺稿也。門人錦城宰任君焴方謀剞劂。盍爲一言弁諸首乎。不佞曰。本庵之文。出於六經之中。詩本乎貞元以前。然豈但以詩文評其遺卷。而其學問造詣。則苟不固知道者。孰能窺其閫域而發揮之哉。屢辭以匪其人。則固强之曰。君毋辭。今之世。序吾伯氏遺稿者。捨君而奚之哉。不佞竊有感於斯。乃以僭妄之言。塞其請焉。噫。百世之下。誦公之詩讀公之文者。庶幾知夫道學文章之兼該于是集有妙契而深悟者云爾。

崇禎三丁巳之臘朝。靑松沈煥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