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東文選/卷九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十五 東文選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编辑]

鏡說

[编辑]

李奎報

居士有鏡一枚。塵埃侵蝕。掩掩如月之翳雲。然朝夕覽觀。似若飾容貌者。客見而問曰。鏡所以鑒形。不則君子對之以取其淸。今吾子之鏡。濛如霧如。旣不可鑑其形。又無所取其淸。然吾子尙炤不已。豈有理乎。居士曰。鏡之明也。姸者喜之。醜者忌之。然姸者少。醜者多。若一見必破碎後已。不若爲塵所昏。塵之昏寧蝕其外。未喪其淸。萬一遇姸者而後磨拭之。亦未晚也。噫。古之對鏡。所以取其淸。吾之對鏡。所以取其昏。子何恠哉。客無以對。

舟賂說

[编辑]

李子南渡一江。有與方舟而濟者。兩舟之大小同。榜人之多少均。人馬之衆寡幾相類。而俄見其舟離去如飛。已泊彼岸。予舟猶邅迴不進。問其所以。則舟中人曰。彼有酒以飮榜人。榜人極力蕩槳故爾。予不能無愧色。因歎息曰。嗟乎。此區區一葦所如之間。猶以賂之之有無。其進也有疾徐先後。况宦海競渡中。顧吾手無金。宜乎至今未霑一命也。書以爲異日觀。

忌名說

[编辑]

李子問吳德全曰。三韓自古。以文鳴於世者。多矣。鮮有牛童走卒之及知其名者。獨先生之名。雖至婦女兒童。無有不知者。何哉。先生笑曰。吾甞作老書生。餬口四方。無所不至。故人多知者。而連擧春官不捷。則人皆指以爲今年某又不第矣。以此熟人之耳目耳。非必以才也。且無實而享虛名。猶無功而食千鍾之祿。吾以是窮困若此。平生所忌者名也。其貶損如此。或以公爲恃才傲物。此其不知先生者也。

虱犬說

[编辑]

客有謂予曰。昨晚見一不逞男子。以大棒子椎遊犬而殺者。勢甚可哀。不能無痛心。自是誓不貪犬豕之肉矣。予應之曰。昨見有人擁熾爐捫虱而烘者。予不能無痛心。自誓不復捫虱矣。客憮然曰。虱微物也。吾見厖然大物之死。有可哀者故言之。子以此爲對。豈欺我耶。予曰。凡有血氣者。自黔首至于牛馬猪羊昆蟲螻蟻。其貪生惡死之心。未始不同。豈大者獨惡死。而小則不爾耶。然則犬與虱之死一也。故擧以爲的對。豈故相欺耶。子不信之。盍齧爾之十指乎。獨拇指痛而餘則否乎。在一體之中。無大小支節。均有血肉。故其痛則同。况各受氣息者。安有彼之惡死而此之樂乎。子退焉。冥心靜慮。視蝸角如牛角。齊斥鷃爲大鵬。然後吾方與之語道矣。

壞土室說

[编辑]

十月初吉。李子自外還。兒子輩鑿土作廬。其形如墳。李子佯愚曰。何故作墳於家。兒子輩曰。此不是墳。乃土室也。曰。奚爲是耶。曰。冬月宜藏花草瓜蓏。又宜婦女紡績者。雖盛寒之月。溫然若春氣。手不凍裂。是可快也。李子益怒曰。夏熱冬寒。四時之常數也。苟反是則爲恠異。古聖人所制。寒而裘。暑而葛。其備亦足矣。又更營土室。反寒爲燠。是謂逆天令也。人非蛇蟾。冬伏窟穴。不祥莫大焉。紡績自有時。何必於冬歟。又春榮冬悴。草木之常性。苟反是亦乖物也。養乖物爲不時之翫。是奪天權也。此皆非予之志。汝不速壞。吾笞汝不赦也。兒子等𢥠懼。亟撤之。以其材備炊薪。然後心方安也。

理屋說

[编辑]

家有頹廡不堪支者。凡三間。予不得已悉繕理之。先是其二間爲霖雨所漏。寢久予知之。因循莫理。一間爲一雨所潤。亟令換瓦。及是繕理也。其漏寢久者。榱桷棟樑皆腐朽不可用。故其費煩。其經一雨者。屋材皆完固可復用。故其費省。予於是謂之曰。其在人身亦爾。知非而不遽改。則其敗己。不啻若木之朽腐不用。過勿憚改。則未害復爲善人。不啻若屋材可復用。非特此耳。國政亦如此。凡事有蠹民之甚者。姑息不革。而及民敗國危而後急欲變更。則其於扶起也難哉。可不愼耶。

雷說

[编辑]

天鼓震時。人心同畏。故曰雷同。予之聞雷。始焉喪膽。及反覆省非。未覓所嫌。然後稍肆體矣。但一事有略嫌者。予甞讀左傳。見華父目逆事。未甞不非之。故於行路中遇美色。則意不欲相目。迺低頭背面而走。然其所以低頭背面。是迺不能無心者。此獨自疑者耳。又有一事未免人情者。人有譽己。則不得不喜。有毁之則不能無變色。此雖非雷時所懼。亦不可不戒也。古人有暗室不欺者。予何足以及之。

埦擊貪臣說

[编辑]

崔員外洪烈。志尙剛正。甞掌記南京也。縛殺權臣義文所遣蒼頭之怙主勢橫恣害人者。由是著名矣。爲微官時。廣會中有一文士理邑不廉者。崔君擧飮器甆埦將擊之。先以口銜指大嘯。以激其氣。敢言曰。坐有貪者。吾欲擊之。昔者段秀實。笏擊姧臣。今崔子將埦擊貪臣矣。雖不斥言其名。其人自省己之不廉。潛出而遁之。後有以此爲戲者。崔君輒怒。唯李郞中元老笑之。則雖以銜指大嘯狀示之。崔君不得怒。但低頭自笑而已。以與李君相好故也。

論詩說

[编辑]

予自讀梅聖兪詩。私心竊薄之。未識古人所以號詩翁者。及今閱之。外若薾弱。中含骨鯁。眞詩中之精雋也。知梅詩然後可謂知詩者也。但古人以謝公詩。池塘生春草。爲警策。予未識佳處。徐凝瀑布詩。一條界破靑山色。則予擬其佳句。然東坡以爲惡詩。由此觀之。予輩之爲詩。其不及古人遠矣。又陶潛詩恬淡和靜。如淸廟之瑟。朱絃踈越。一唱三嘆。予欲効其體。終不得其髣髴。尤可笑已。

七賢說

[编辑]

先輩有以文名世者某某等七人。自以爲一時豪俊。遂相與爲七賢。盖慕晉之七賢也。每相會。飮酒賦詩。旁若無人。世多譏之。然後稍沮。時予年方十九。吳德全許爲忘年友。每攜詣其會。其後德全遊東都。予復詣其會。李淸卿目予曰。子之德全。東遊不返。子可補耶。予立應曰。七賢豈朝廷官爵而補其闕耶。未聞嵇阮之後。有承乏者。闔座皆大笑。又使之賦詩占春,人二字。予立成口號曰。榮參竹下會。快倒甕中春。未識七賢內。誰爲鑽核人。一座頗有慍色。卽傲然大醉而出。予少狂如此。世人皆目以爲狂客也。

天人相勝說

[编辑]

劉子曰。人衆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予早服斯言久矣。今益信之也。何者。予當掌記完山。爲同寮者所讒見罷。及到京師。其人亦常在要會。簧其舌而鼓之。故凡九年莫見調。此乃人勝天也。豈天哉。及其人已斃。然後卽其年入補翰林。因累涉淸要。遄登高位。則此乃天勝人也。人豈可終妨哉。或難之曰。太公八十遇文王。朱買臣五十而貴。此寧有人讒之而晚遇耶。實命數使然也。予曰。二公之晚遇者。如子所言命數也。筭予命。雖於其時。不至大蹇。有凶人乘之。而鍛成其大故也。或又曰。命未大屯。而凶人乘而助之亦命也。何謂是哉。予曰。我於其時。若小忍之而不與之爲隙。則必無是也。以予所自召而致之也。則何關乎命哉。或者服之曰。子之悔過也如此。宜乎遠到也。

夢說

[编辑]

予自四三品時。常夢坐一大樓上。其下皆大海也。水到樓上。霑濕寢席。予臥其中。如是者六七年。每寤輒恠之。或以周公夢書驗之。心以爲瑞夢也。及庚寅歲。以非罪流于猬島。請寄一老司戶之家。則大高樓正臨大海。翼翼翬飛。水亦將拍于軒䆫。眞若夢所見者。予然後方驗前夢矣。然則人之行藏榮辱。豈徒然哉。皆預定於冥然者歟。當時擬必死於其地。未幾復京師。至登相位。是亦非天命歟。甲午月日書。

杯羹說

[编辑]

李穀

天命不可以智求。民心不可以力得。三代之革命也。皆積功累德。天命之。民心之。故有不戰。戰必一擧而得之。至若匹夫起氓隷之中。遽有天下。難矣。秦之天下。亦三代之天下。天命民心。豈有古今之異。劉氏之與項羽爭者。以智力乎。功德乎。古謂劉氏有寬仁大度。余觀杯羹之言。不能無疑也。秦之虐也。塗炭日甚。民見起兵而圖秦者。響應而雲合。惟恐拯之不亟也。顧將望拯之民。戕賊於百戰之塲。劉氏之爲。爲爲民乎。及其羽欲烹太公。則曰幸分我一杯羹。所爲爭之者民也。今乃戕之。所以爲人者親也。今乃置之虎口。略無顧慮。惟以勝負爲計。設若項伯膠口。而羽憤不勝。則安知俎上之肉。不爲杯中之羹乎。縱不能竊負而逃。杯羹之言。不可出諸人子之口。劉氏猶假禮義。以羽殺義帝爲賊。縞素而請諸侯。其視羹父。不有間邪。故曰劉氏非寬仁者也。或曰漢高奮一布。提尺劒。五載而得天下。賢孰過焉。若爲親屈己。一失機會。其能化家爲國乎。抑以高祖之大度。必料其不能害父也。此大不然。當其時。以羽之強暴。不殺太公者幸也。况劉氏自無兄弟之義。而以若翁望羽乎。向旣脫身於鴻門。歸王漢中。宜修政敎養士卒。結仁固義。以培其根本。聽其天命民心之歸。則秦之天下。捨劉氏而誰適哉。以百里而創八百年宗周。文王可企也。漢道之盛。豈止幾於成康乎。三代之後。稱漢唐。而漢唐賢主。未免慚德於父子間。良由專務智力歟。吁。

借馬說

[编辑]

余家貧無馬。或借而乘之。得駑且瘦者。事雖急不敢加策。兢兢然若將蹶躓。値溝塹則下。故鮮有悔。得蹄高耳銳駿且駃者。陽陽然肆志着鞭縱靶。平視陵谷。甚可快也。然或未免危墜之患。噫人情之移易。一至此邪。借物以備一朝之用。尙猶如此。况其眞有者乎。然人之所有。孰爲不借者。君借力於民以尊富。臣借勢於君以寵貴。子之於父。婦之於夫。婢僕之於主。其所借亦深且多。率以爲己有而終莫之省。豈非惑也。苟或須臾之頃。還其所借。則萬邦之君爲獨夫。百乘之家爲孤臣。况微者邪。孟子曰。久假而不歸。烏知其非有也。余於此有感焉。作借馬說。以廣其意云。

敬父說

[编辑]

牛峯李君。自名養直。其友人馬邑李云白。字之曰不曲。或難之曰。直而曰不曲。理則然矣。直之爲義。豈止於是乎。夫事物之理。一直一曲。不可以執一論也。天地之大也。或動或靜。故孔子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蓋屈而不伸。則無以持其靜。伸而不屈。則無以存其動。是以直而不曲。則不能養其直。此一直一曲之謂也。如舜大聖人也。其存心立身之要。豈非直而不曲乎。然不告而取者。其理必有時而曲。然後能保其直也。曲直之理。可以類知。苟滯於一端。其爲直也。不流於父攘子證之陋乎。然則如之何。曰天地之道。或動或靜而不差者。誠而已矣。事物之理。一曲一直而不過者。敬而已矣。誠敬之名雖殊。而其理則一。易曰。敬以直內。盖直者。理之當然。而敬者。養直之具也。以此推之於明德新民之用。則何適而非天理耶。於是改不曲爲敬父云。

深父說

[编辑]

鷄林崔君。更其名。請字於予曰。東方之士。名子與自名者。皆以仁,義,禮,智,龍,鳳,龜,麟,公,卿,輔,弼,邦,國,柱,石。不出此數十字而已。故十人之會。相似者七八人矣。或因事相犯。未免忿爭。始吾名潪。謂與衆異。近有凶人。與吾姓名。其聲相近。故更以江。蓋擇其人所不取者也。吾子其敎之。曰。名旣如此。字之何有。山高故可仰。水深故不可測。夫江之爲物。水之大者也。其源遠矣。其流長矣。又能納百川而東之。故能成其大。大故能致其深。深故不可測。不可測故不可犯也。黿鼉蛟龍魚鼈生焉。于以見其不測也。天之所以限南北。于以見其不可犯也。凡物之理。深不可測。然後不可犯。處心行事。莫不皆然。敢以彦深父塞責。

師說贈田正夫別

[编辑]

師之說多矣。然其道不一。而其位不同者。亦不可不知也。以道而言。有聖人,賢人,愚人之師焉。以位而言。有天子,諸侯,卿士,庶人之師焉。其事則德義也。術藝也。句讀也。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資其師而成其名者也。天子,諸侯,卿士,庶人。其位雖不同。聖人,賢人,愚人。其道雖不一。而所以磨礲其事業。變化其氣質者。未甞不係其師。而德義,術藝,句讀之敎則一也。訓之句讀。以習其文。傳之術藝。以適其用。傅之德義。以正其心。師之爲師。亦勤矣哉。姑以庶人之師言之。必將喩以孝,悌,忠,信。使之親其親死其長。至於巫,毉,樂師,百工之技。其數雖小。亦不專心致志則不能矣。爲之師者。威之可也。扑之可也。委而去之可也。如不得敎之之道。則強者必梗。弱者必怠。遷業而廢事。辱父母惡鄕黨。姦究竊發而獄訟繁興。等而上之。卿,大夫,士。其爲害也。必倍於是矣。又等而上之。諸侯以至于天子。其道愈大而其任愈重。其位愈高而其責愈深矣。夫天子,諸侯。生于富貴。長于逸豫。志滿而勢尊。奴視士夫。而其外傅之嚴。未若左右之狎。或效聲,色,狗,馬。或獻珍奇異味。盲聾其耳目。淫蠱其心志。而戕賊其德義者。輻湊而不已。應接之不暇。其褒衣博帶難進易退之士。而與佞倖便嬖搖尾乞憐之人。較親䟽爭得失。戛戛乎其難矣。古之爲敎者。雖天子,諸侯之子。必使之入學。日與端人正士。游居息食。薰陶德性。知上齒貴德之義。而無溺冠鍼氈之事。故師道可行也。雖然凡爲人師。必先正己。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也。潭陽田正夫。同年士也。今王之入宿衛也。實從之。時王爲世子。而正夫以句讀進。今旣正王位。而猶春秋甚富。實古之就外傅之時。其句讀之訓,術藝之敎,德義之傅。尤不可偏廢也。比之庶人。比之卿,大夫,士。尤不可不重也。期至于聖若賢。尤不可不勉也。上有天子。下有卿,士,庶人。尤不可不愼也。爲之師不亦勤矣哉。正夫其必先正其己而正王心。毋爲聲,色,狗,馬,珍奇,異味之所先。毋爲佞倖便嬖之所奪。斯可已。是其道大故任重。德高故責深。豈若庶人之師而威之,扑之,委而去之乎。豈直卿,士之師而其害倍於庶人而已乎。孟子曰。惟大人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國定矣。大人者。蓋師嚴道尊之謂也。正夫之從王而之國也。責予贈言。予爲師說。而終之以孟子之言。正夫以爲如何。

臣說送李府令歸國

[编辑]

傳曰。爲臣不易。可不愼之哉。雖得之君。不得之民。爵祿之豐則有之。不能不取怨於民矣。雖譽於今。不譽於後。功業之多則有之。不能不取譏於後矣。古之爲臣者。寧不得於君。不敢取怨於民。爵祿非所急也。寧不譽於今。不敢取譏於後。功業非所計也。其取怨取譏。而惟爵祿功業是急。是計已非爲臣之道。况其所謂爵祿未可必豐。功業未可必多者乎。大凡言臣之目。有重臣,權臣者。有忠臣,直臣,姦臣,邪臣者焉。其重臣者。予知之。如主少國危。衆志未定。或變生倉卒。事涉虞疑。而能魁然確然。持一節主大義。不以死,生,禍,福。爲一身慮。人賴以安。事得以濟。古之人有行之者。伊,周,平,勃。是也。若權臣則倚勢以成其私。挾主以市其恩。陰倒其柄而脅制之。人雖怨憤而不敢言。亦能鎭一時之安危。其與重臣。迹似而心不同。然其利害之間。霄壤不侔矣。是以先儒嘗論之。且其爲忠臣。國耳忘家。公耳忘私。主憂身辱。主辱身死。奮不自顧。惟義之從。古之人有爲之者。漢之紀信,晉之嵇紹。是也。姦臣反是。巧言令色。陰謀詭計。欺慢其君。愚弄其民。利入於己。怨歸於上。卒有緩急。君先身後。從而擠之。又下石焉。其不手刃者。才一間耳。必不脫董狐之筆矣。何謂直臣。君有過則強諫之。事有闕則昌言之。惟恐其君陷於不義。惟慮其民死於無辜。謇謇諤諤。斃而後已。龍逢,比干。當爲稱首。邪臣則不然。不遵大道。不由正路。千蹊萬徑。曲邀橫結。吮癰䑛痔。無所不爲。禍亂作而危亡隨之。其佞倖貪淫者。皆姦邪之流也。苟非人君明聽廣納。愛而知惡。憎而知美。則未必不以忠直爲姦邪。姦邪爲忠直者矣。昔唐德宗曰。人言盧杞姦邪。朕但覺其嫵媚耳。故曰此其所以爲姦邪也。古今國家治亂。民生休慼。察於斯而已矣。嗟乎。人才如此其不齊也。一否,一泰,一進,一退。如此其不一也。亦係其人君所尙爲如何耳。故管仲覇齊。鄭公興唐。勃鞮之功。可贖其罪。裴矩之佞。卒化爲忠。玆非所尙之然歟。予每讀書。未甞不慨然於此也。永州李君。予友也。質樸無華。夷險不易。雖不敢自比重臣之目。亦自許不在忠臣之下。其視姦邪之所爲。不啻若狗彘。然惟其不遇。是以歷仕三王。而不得展其所蘊也。今新嗣王將之國。旣戒其行矣。上選於從臣。命李君先驅。諭國人所以更張之意。而慰來蘇之望。凡與君游者。皆賦詩。請予題其端。予作臣說以勖之。且問之曰。吾民引領新君。拭目新政。若飢渴之待食飮。其吾子將務豊其爵祿歟。務多其功業歟。所望吾子者。不在此而在彼。可不愼之哉。

乃翁說送裴君允堅東歸

[编辑]

予知乃翁久。予曩第國試。例出爲司錄參軍。旣任而還。乃翁猶爲諸生。諸生中乃翁年差長而才又優。故諸生咸推服。性又喜飮。一日不得酒。若有所喪。諸生故樂從之遊。予亦時與往還。知其無它膓也。其後予忝鄕擧。因官中國。久不得相見。至元丁丑。出佐征東幕。乃翁已中國科。聲價益高。其爲人與諸生時無小異。予益知其眞率也。今予又在都下。而本國遣陪臣。賀天壽節。乃翁選於文翰。奉表赴闕。時車駕時廵已踰關矣。乃翁與其使輔。間關北上。用賓于帳殿。遂從至灤京。居數月。旣還燕都。又居數月。予又與之遊。其爲乃翁。固自若也。其使輔皆已歸。乃翁獨留。若有所爲者。又數月矣。昨過予曰。疇昔之夜。夢親倚門。吾之來。又不告久游意。吾其歸。聽親之命。其再來。未可知。子盍一言以贈。且以吾生傴而長身。人以爲乃翁。吾因而稱焉。乃者語助。人之不知以爲無謂。子宜有說也。予固知乃翁久。卽應之曰諾。凡有號名。或人稱或自稱。人之稱固以美。若自稱則謙之。謙之故不愚則魯。不拙則迂。然名由實生。苟其實。雖被之惡名。烏可辭已。此所謂欲盖而軫者也。昔齊父老畜牛。牛生犢。以子買駒。少年謂牛不生駒。遂持而去。旁隣以爲愚公。此父老者。非不能自白也。而所以受之名而不辭。其意有在矣。抑其初制字者爲如何也。如謂一大爲天。土也爲地。人言曰信。奴心曰怒者。可以類推。而其初誠有所未知焉者也。蓋字因物而作。非其物因字而有。故物之似字者甚鮮。物生而後者。或無其字矣。况人物之形體而比之字之點畫。不亦踈乎。雖然水之似字者。謂之巴江。人之似字者。稱之乃翁。庸何傷乎。且其爲語助不爲無謂。故不爲無用。夫文無助辭。不可以爲文。猶經無其緯。不可以爲黼黻也。又其訓爲難辭爲爾汝。知辭之難而不輕發。人爾汝己而能受之。斯亦自謙者之事也。至如吳蜀之使。以國相呰。謝石之家。以姓相詆。此以字滑稽耳。予於乃翁。不敢云。

市肆說

[编辑]

商賈所聚貿易有無。謂之市肆。始予來都入委巷。見冶容誨淫者。隨其姸媸。高下其直。公然爲之。不小羞恥。是曰女肆。知風俗之不美也。又入官府。見舞文弄法者。隨其重輕。高下其直。公然受之。不小疑懼。是曰吏肆。知刑政之不理也。于今又見人肆焉。自去年水旱民無食。強者爲盜賊。弱者皆流離。無所於餬口。父母鬻兒。夫鬻其婦。主鬻其奴。列於市賤其估。曾犬豕之不如。然而有司不之問。嗚呼。前二肆。其情可憎。不可不痛懲之也。後一肆。其情可矜。亦不可不早去之也。苟三肆之不罷。予知其不美不理者。將不止於此也。

栗亭說

[编辑]

白文寶

尹相君初卜宅於坤岡之陽。宅東西栗林稠密。因構屋曰栗亭。今又少西而新購宅。栗林愈蕃焉。城居罕植栗。尹公購宅則惟栗是取。甞謂予曰。春則枝踈。相映於花卉。夏則葉密。可憩乎其陰。秋則實美。足充於吾口。冬則房墜。通燒乎吾堗。吾是用取栗焉。余曰。火就燥水流濕。同氣相求。理固必然。盖其所尙則物我之無間。有不得不然者。何也。天地之間。草木之生。均是一氣。然其根苗花實。有難易先後之不一。獨是栗最後於萬物之生。栽甚難長。而長則易壯。葉甚遲發。而發則易蔭。花甚晚開。而開則易盛。實甚後結。而結則易收。盖其爲物而有虧盈謙益之理矣。尹公與予同年登科。年已三十有餘。而踰四十。始霑一命。人皆以爲晚。而公就仕尤謹。及知遇於先君之大用。一日九遷。登顯位作司命。不待矯楺而蔚乎其達矣。其所立者先難。而其所就者後易。盖有同於是栗之花實。余請以理喩。夫草木之勾土。其萌深而其拆遲。拆則芽芽而枝。必成乎幹矣。水泉之盈科。其出漸而其流止。止則匯。匯而淵。必達乎海矣。故其遲必將以速也。其止必將以達也。則虧可以盈。謙可以益者。亦何異哉。可格其一物而質焉。亦足以觀人之所尙。則火燥水濕。物我之無間者。不得不然矣。然則公之榮達則栗之生長。而栗之收藏則公之卷舒。其長也有輔世之道焉。其藏也有養生之用焉。余於是亭。故表其理而爲之說。

惕若齋說

[编辑]

成均直講金君伯誾。取易乾九三爻惕若二字。扁其齋而屬予說。何足發易之微意。合乎君之名齋者也。凡居齋。或以遊息。或以嗜樂。以至乎物色之尙。皆是也。君獨以惕若爲戒者。豈無謂歟。予嘗居乎世也。見人之憂如己之憂。聞人之懼如己之懼。憂懼之戒。心焉未安。此念纔發。吾之氣便慊然餒矣。吾欲擧而忘此。平其心易其氣。然後吾之氣浩然無是餒矣。孟子之所以養而無害者。不動心也。今觀惕若之意。又不旣動其心焉。夫人心之偏。常不得其正。之其所畏敬傲惰而僻焉。吾知夫君之心無是也。吾何動焉。君旣官直講國學。而諸生必就正於有道。欲有道者。業必修德必進。修之未至必惕若。進之未至必惕若。終日乾乾以至夕。夕惕若以至厲。此與恐懼乎心。而不得其正者。異矣。思之向者動吾心者。反不動矣。夫惕者。從心從易。蓋心常忽於常。居常而心必易。戒謹敬畏之事也。戒謹敬畏者如何。猶恐業之不修。德之不進。以至乎修之必廣。進之必崇。崇則可大。廣則可久。始焉惕若。知至而至于久大。終焉無咎。知終而處之泰然。以此措之天下國家。則無難矣。以乾之九三爲重剛。賢德已著而人歸之。此處之未安。進退動息。必以其道。日以惕厲曰。爲人謀而不忠乎。與人交而不信乎。忠信所以進德也。忠信主於心而無一念之不實。所以居業也。此未始不爲惕若者有終也。有始有終。其惟君子乎。予於惕若齋。爲說如此。君其勉旃。

忠原判官李君及字說

[编辑]

李崇仁

忠原州判李君及。嘗爲成均生。以春秋義著名儕輩閒。余屢得其支而讀之。則論事析理。警策精當。善於治經者矣。相遇於忠原。政譽藹然。每公務之暇。必來存問。久之。語余曰。先生字我。朋友字之。盖禮也。余其敢辭。聖人修春秋。一字謹嚴。其書及何子。公羊子曰。及猶汲汲也。夫君子之汲汲於義。猶小人之汲汲於利也。義利者。舜蹠之所由分。而天下國家之治亂,存亡繫焉。孟子首發明之。以折梁罃利國之問。所以遏人欲存天理也。南軒張氏之學。尤嚴於義利之辨。以爲義者。無所爲而爲者也。此一言。發前賢所未發。晦菴先生。深有取焉。余請以公義爲字何如。君治春秋。故用公羊子之說。以塞命。尙勖之哉。

直說三篇

[编辑]

李穡

天可問乎。楚詞是已。歷漢至唐。柳子厚氏。出死力以對焉。仲舒氏曰。道之大原。出於天。於是乎寐若寤焉。醉若醒焉。然猶曰。蒼蒼者天也。而不知民彝物則之出於此。而全體是天也。於是乃曰。天則理也。然後人始知人事之無非天矣。夫性也在人物。指人物而名之曰。人也物也。是跡也。求其所以然而辯之。則在人者性也。在物者亦性也。同一性也。則同一天也。奚疑焉。臣所事謂之君。君所使謂之臣。生于楚而用于晉。是不可以國分也。佞於隋而忠於唐。是不可以人別也。相得者魚川泳而鳥雲飛矣。相違者瑟雖工而齊不好也。君臣之離會其有以哉。甚者如仇讎焉。如羊牛焉。其勢也不相持也。其情也不相通也。嗚呼。其危哉。奸雄一奮其間。而大事去矣。嗚呼。其危哉。心之用大矣。經綸天地而有餘力。無絲毫之或漏於其外也。是天地亦不能包其量矣。善用者。二帝三王是已。善保者。孔顔思孟是已。行之以政事。述之以文章。於是乎其用也費矣。其隱而不可見者。又非窈冥昏默之地也。昭乎日月也。盛乎鬼神也。其亦求之方寸間而已矣。聞善言見善行。油然而生者。心之端也。持其端而不失焉者。敬義而已。其拳拳焉。其拳拳焉。

茂珍金氏三子名字說

[编辑]

通憲金景先。請予名其三子。予以病未果久矣。長子成均學官。又來曰。父命也。願先生有以敎焉。予不獲已。迺言曰。伯氏名爾瞻。字爾子具。瞻之言。視也。字以子具。十目所視之謂也。語曰。尊其瞻視。動作威儀之見於外者。可以見其內故也。夫令聞廣譽之施於身。豈可以聲音咲貌爲哉。必也積於中者和順。然後發於外者爲英華。人之仰之。不啻如師尹之赫赫矣。瞻乎其以具銘諸心乎。詩曰。民具爾瞻。仲氏名爾盱。字爾子何。盱之言。亦視也。字以子何。望道未見之謂也。語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吾之德如之何則進。吾之業如之何則修。夙夜以孜孜。則其至於道也必矣。一日至焉。前日之所望畢矣。盱乎。其以何銘諸心乎。詩曰。云何其盱。季氏名爾盼。字爾子美。盼之言。目之黑白均也。字以子美。謂其生質之美也。孟子自道善知言。其言曰。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而以瞭眊判人心術。若鑑照物。姸媸無遁形。曰眸子者心之著也。盼乎。其以美銘諸心乎。詩曰。美目盼兮。孟子七篇。述詩書仲尼之意而作者也。而於詩斷章取意爲多。故學孟子。作金氏三子名字說。

韓氏四子名字說

[编辑]

韓簽書公。旣名其四子。且字之。以古者易子而敎。俾友人韓山李穡說其義。穡不敢辭曰。尙桓。書云。尙桓桓。勉其知所勇也。人於學也。勇莫先焉。中庸雖以知,仁,勇爲三達德。而勇居其末。然所以致知仁之極。以成天地位育之功者勇也。知非勇不能擇。仁非勇不能守。故以強哉矯贊美之。尙桓之字以伯桓。可不思其義乎。曰尙質。勉其知所本也。語云。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質者文之本也。文勝久矣。愷悌之美。忠信之篤。泯而不彰。雖有美質。淪胥而莫能自拔於流俗。文之弊極矣。於是而惟文之是尙。則或失其本而趨乎末。故救之之術。雖若偏焉。莫如重質之爲愈也。尙質之字以仲質。可不思其義乎。曰尙敬。勉其中有主也。禮曰。毋不敬。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冠之以敬。卽堯典先書欽之義也。學道者由敬以誠正。出治者由敬以治平。夫婦之相敬。史又書之。田野間亦不可無敬也。况於朝廷乎。况於鄕黨乎。况於屋漏乎。事天享帝。以致四靈。皆不外此。尙敬之字以叔敬。可不思其義乎。曰尙德。勉中不失也。書曰。克明德。人之得乎天。而具衆理。應萬事。本然之善也。氣質或拘之。物欲或蔽之。於是乎失之矣。得之於天。失之於己。故曰虛位。然其本然之體。未甞亡焉。發見於俄頃之間。守之固擴之充。則在我者。非自外至也。生而具之者德也。失而復之者德也。尙德之字以季德。可不思其義乎。夫勇以一其志。質以爲之本。敬以爲之主。德以守其天。韓氏兄弟。斯無忝乎尒祖矣。尙勉旃。尙勉旃。

伯共說

[编辑]

慶順注簿孔伯共。來語穡曰。今天下孔氏皆有譜。獨吾先世入東韓。居陜之减陰縣。中國士大夫無從而至也。我先世仕本國。有位鷹揚上將者。其後子孫。不絶如綫。俯也游學成均。進瞻肖貌。益有感焉。子思述中庸。稱仲尼親之也。親之也則存之心。存之心則見乎四體。故自名曰俯而字以伯共。盖有慕於正考父三命而俯玆益共之語也。夫仲尼天地也。天地之所從出大極也。正考父之俯也共也。仲尼盛德光輝之根柢也。此俯之所以立名字。願先生演其義。予曰。伯共。聖人之後也。讀聖人之書。旣如聞禮聞詩於立庭之際矣。四支之不敢怠於身。一毫之不敢肆於心。凡接物應事之容。宛然與鄕黨篇中所載相合乎。否也。恭之發見於佋佋者。門人之所共知也。故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見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性與天道。夫豈聲於仲尼之口。而後聞之哉。夫子之申申,夭夭,侃侃,誾誾。無非性與天道之流行者也。而門人猶曰。不可得而聞。豈不惜哉。或曰。此子貢旣得聞而自歎之辭耳。以今觀之。夫子之道如日月焉。凡有志於聖人之道者。如游夫子之門庭。如奉夫子之杖屨。接乎詞氣而親其光輝也。况其在子孫之列者乎。宜其有所仰而私之于其身也。夫子之道不行于世。刪定贊修。垂敎萬世。其書具在。堯典首欽。其意可見。則恭之一字。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之本也。尙何贅一言於其間哉。仲尼祖述堯舜。而仲尼之子孫。又當祖述仲尼也。仲尼曰。君子篤恭而天下平。篤恭。當自謹獨始。伯共其致力焉。

子復說

[编辑]

驪興閔子復來曰。安仁之選補成均生也。先生爲大司成。字之曰子復。安仁事先生有年矣。而未得蒙子復之訓。安仁實有慊焉。願先生終惠焉。予曰。吾病也久。易之不玩而幾於忘陽之復也。而在五陰之下。以人性言則善之萌也。以人事言則吉之兆也。以學言則返乎其初者也。故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其問仁也。夫子曰。克己復禮爲仁。勿於非禮。復之之功也。愚於不違。復之之効也。私欲淨矣。何待於克之。天理行矣。何待於復之。此天下之所以歸其仁也。今稱顔子曰復聖公。其知顔子也不淺矣。子復以篤實之資高明之學。踐履之是先。而不專於聞見。沉潛之是急。而不務於涉獵。出試塲屋。卓冠百人之列。則其文章之發見。又可見矣。拜翰林遷閣門。方以知禮名于時。其自負必不輕矣。猶以爲不足。問於予。嗚呼。子復眞好學矣。易之彖曰。復其見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卽人之心也。求仁心。觀乎易。觀乎語。斯足矣。予以一說告焉。子復其可之乎。仁子之舍也。子出游數千里外。不仕于舍者。子之身也。其在于舍者。子之心也。身雖在遠。心猶不忘其舍。而必復歸焉。仁則子之舍。豈可輒忘之而不謀所以居之之術乎。有門以出入。有室以寢處。則前日崎嶇道路。迷於所趨。顚倒之狀。悉變而申申夭夭於燕居矣。而况承祭見賓之頃乎。有朋亦必自遠方來矣。如其不然。雖閑戶亦可也。勉之哉。

可明說

[编辑]

甲寅科及第李百之。字以可明。求予說。予曰。本然之善固在也。而人有賢不肖智愚之相去也。何哉。氣質蔽之於前。物欲拘之於後。日趨於晦昧之地。否塞沉痼。不可救藥矣。嗚呼。人而至此。可不悲哉。一日克己復禮。則如淸風興而群陰之消也。方寸之間。粲爛光明。察乎天地。通于神明矣。泝而求之。則堯之克明峻德。光被四表者也。嗚呼。在天曰明命。在人曰明德。非二物也。而天與人。判而離也。久矣。仲尼盖悲之。道統之傳。不絶如綫。幸而再傳。有聖孫焉。著爲一書。所以望後人者至矣。生知鮮矣。困學之士。惟力行一言。實入道之門也。力行之道。孜孜矻矻。不舍晝夜。始也吾心也。昭昭之明也。終也吾心也。與日月合其明。則堯之放勳光被。亦不能遠過於此。其克明之大驗歟。可明其思所以踐名與字也乎。無也。將欲踐之。必自三達德。將踐三達德。必自一。一者何。誠而已。誠之道。在天地則洋洋乎鬼神之德也。在聖人則優優大哉。峻極于天者也。天之體本於大極。散於萬物。脉絡整齊。其明大矣。然人之虛靈不昧。雖在方寸之間。然與天也。斷然無毫髮之異。謂天與人不相屬者。非知斯道者也。予亦非知斯道者也。然與可明言之。如眞知。豈不可愧哉。然億則屢中。賜之所以多言也。予何敢避多言之責哉。孟子曰。予豈好辯哉。穡也蓋傷焉。

子因說

[编辑]

東萊鄭子因來謂予曰。先生之在韓山也。甞造門受論孟。請字說。先生曰。生旣名可宗。所當愼者。不失其可親之人而已。於是字之曰子因。今升有六年矣。奉以周旋。不敢墜也。然其義之所在。其時未甞請。迄今歉然。願先生畢其說。予曰。未晚也。抑戒不旣明甚矣乎。矧子因年未知命。好問不已。庸何傷乎。雖然予耗矣。何能言哉。天地大矣廣矣。猶相依附。况人倫之懿。綱常風化之所係者乎。故君臣之相資。朋友之相責。所以維持。帝王之治之美。未有不相因而能致乎其極者也。唐虞之都兪。後世之會合。皆可見已。惟其不相値也。則接浙而去。踰垣而避。其所以逃遁也如是。必其中確乎其不可拔矣。必其勢判乎其不可屬矣。嗚呼。悲哉。若夫聖人作而萬物覩。如雲從龍風從虎。氣機之相合。膠漆之相投。無有齟齬。言聽計從。功成理定。所以相因之效。不曰美歟。子因少而讀書。决科入仕。名聞于時。謂之無因不可也。退于田里如隱士然。謂之有因亦不可也。今以官召則至。替則去。悠然若無意於其間者。子因之學。可謂有所守矣。古之能知出處之分者。不過於此。子因其無變焉。於是作子因說以勖之。

仲至說

[编辑]

大姨夫全氏。旌善望姓。仲子曰五倫。請予字說曰。人之倫也有五。其名曰五典。天所敍也。而人之所以爲人者也。故吾名曰五倫。聖人人倫之至也。故吾字曰仲至。夫至者吾所望也。而道之云遠。將竭吾力而吾未敢必。將畫吾進而吾未之忍。然由之而鮮知。習矣而不察。吾儕之謂也。願先生明以敎我。倫將書紳焉。予曰。至有二義。以道言所至之地也。以人言能至之功也。夫道之大原。出於天。而淪於民生日用之間。著於聖賢功化之表。詩,書,禮,樂之秩然。典章,文物之粲然。則所謂倫理者。豈不如揭日月而行哉。然氣禀之異。物欲之拘。罕有得其髣髴於形影之末者。况其精微之蘊奧也哉。嗚呼。能至於其間者。何可多得哉。虞夏書所載格言甚衆。十六字傳心之語。可見危微之辨精一之功。所以至夫道之準的也。孔氏弟子月至日至。獨顔氏曾子得其宗。求其所以能至。則喟然之嘆。一貫之唯。如在目前。雖曰不至。吾不信也。然則所至之地。能至之功。果可二乎哉。仲至氣質淸明。蒙養有素。游學成均。問難折衷。諸生皆服其識之高也。宰相知其才。授以臨民之政。晉陜已受其賜矣。他日所就。其可量乎。予喜其有志於道也。作字說以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