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松巖先生文集 (李魯)/卷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 松巖先生文集
卷五
作者:李魯
1852年
卷六

附錄

[编辑]

松巖先生世系圖

[编辑]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田枝 國軒 永年
及第密直府使封鐵嶺君漢帝時文景公諱槃二十四世孫云 門下侍郞 兵部尙書謚景安 禮部尙書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嚴冲 俊明 松茂 應卿
正議大夫僉校門下左侍中 奉翊大夫判典農寺事 匡靖大夫檢校樞密院使大將軍 奉常大夫民部議郞配承化郡夫人柳氏參知政事猗女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允柱 乙賢 山命
正獻大夫判中軍都摠制神虎衛上將軍配岐城郡夫人曹氏鷹揚衛大將軍世基女 奉祤大夫判右軍摠制備巡衛精勇將軍麗末見時事日非棄官南來隱居宜寧世干村號隱庵配宜桑郡夫人徐氏淸河監務永祖女尉衛少卿順天朴允升外孫 號採薇叟朝奉大夫軍器寺少監我太祖開國二年特授是職謝病不就只稱高麗進士配令人密陽卞氏訓鍊參軍致溫之女倉使黃應中外孫 折衝將軍訓鍊院都正我世宗元年己亥五月從征對馬島有功贈兵曹判書配淑人咸陽朴氏判官立紀女直長同正豐山洪師舟外孫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克仁 文昌 翰贈 孝範
彰信校尉世子翊衛司左翊贊配宜人善山金氏生員從智女校理丹溪李審言外孫 禦侮將軍忠武衛副護軍配令人興陽李氏訓諫僉正仁元女門下詳理草溪鄭光繼外孫 朝散大夫濟用監僉正配淑人昌寧成氏敎授玉崑女生員春川朴繼新外孫 字百源宣務郞通禮院引儀配宜人南平文氏判官垠女忠肅公克議玄孫訓導安岳李石柱外孫有三子長卽先生次普號畜庵次旨判官號栢庵皆遊南冥寺愚兩先生之門各有行蹟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魯字 曼勝 錫龜 亨潤
汝唯號松巖贈吏曹判書 尙衣院別提以栢庵公之一子爲二父後 果毅校尉 承議郞有子挺漢達漢壽漢龍漢
庶女郭再祐 英潤无後
副室右尹贈兵曹判書諡忠翼
二十一世 二十二世 二十三世 二十四世
挺漢 光彥 垕晩 恒祿有子賢楫
增祿系垕春後
熙祿有子賢杓賢坤賢泌賢民
垕時 重祿有子觀基觀榮
敬祿有子賢林
垕陽 昌祿系垕德後
宅祿有子觀彩賢成
膺祿有子賢奎
垕春 增祿有子賢禎
垕星 正祿有子賢俊
弘祿有子賢德賢宇
永祿系垕日後
養祿有子賢甲賢碩
垕日 永祿嗣子賢甲
達漢 震彥 垕昌 範祿有子賢寶賢玉賢應
一藎 垕昌系震彥後
垕赫 邦祿嗣子賢玉
瓛祿有子賢基賢相
賓祿有子賢佑賢柱
範祿系垕昌後
垕喆 基祿有子賢魏賢幹賢琇
一莢 是祿有子賢鶴
垕璧 億祿
壽漢 一莟 垕孟 守祿有子賢國
一苾 垕孟系一莟後 守祿
垕中 宛祿
龍漢 一莞 垕相 春祿有子賢舜
一芳
二十五世 二十六世 二十七世 二十八世
賢楫 雲綺 裕模
初名觀華進士
賢杓
賢坤 雲鐘
𤧊
賢泌 雲浩
賢民
觀基 雲栽
觀榮系宜祿後
賢林
觀彩 雲松
賢成 雲松系觀彩後
雲栢系賢奎後
賢奎 雲栢
賢禎
賢俊 雲翼
賢德
賢宇 雲翮
賢碩 雲翔
賢甲
賢寶 雲泰
賢應 雲繪
賢玉 雲海
雲采
賢基 雲夏
賢相
賢佑 雲曄
賢柱 雲奎
賢魏 雲吉
賢幹
賢琇
賢鶴
賢國
賢舜

年譜

[编辑]

皇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中宗大王三十九年甲辰三月二日。先生生于宜寧縣之孚谷里第。先生之先。固城人也。七世祖諱伯。見麗衰。棄官南下。卜居于宜寧之世干村。六世祖諱乙賢。又移居于孚谷村。

二十四年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二歲

二十五年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三歲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四歲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五歲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六歲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七歲始入學。先生自幼。穎異秀拔。頭角嶄然。至是就學。卽曉大義。綴句。多驚人語。見者知其爲遠大之器。

三十年辛亥先生八歲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九歲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十歲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十一歲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十二歲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十三歲○博通經史。藻思發越。慷慨有志節。擧止不苟。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十四歲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十五歲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十六歲聘夫人草溪鄭氏。外舅參議公渭。甚敬重之。見必寇帶曰。此子雖年少。乃巨人也。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十七歲奉先府君引儀公命。謁遊軒丁先生於巨濟。多所講質

四十年辛酉先生十八歲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十九歲與仲弟畜庵公。季弟栢庵公旨。遊守愚堂崔先生之門。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二十歲與二弟。謁南冥曺先生於晉州。仍留受業。曺先生一見心許。敎誨諄至。先生與同門諸賢。德義相摩。講究所聞。濂洛關閩之書。靡不該貫。兼通於易象,兵術。大爲諸賢推服。秋中鄕解進士試。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二十一歲七月。中進士會試三等。與金鶴峯誠一,柳西厓成龍,李栗谷珥,李梧里元翼,金栢巖玏,金省庵孝元諸賢同榜。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二十二歲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二十三歲

穆宗隆慶元年丁卯先生二十四歲

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二十五歲春。訪金東岡宇顒,鄭寒岡於星州。先生入則與二弟聯床征邁。刻厲不懈。出則與二先生遊。契誼甚密。

三年己巳先生二十六歲夏。遊太學。上疏請伸乙巳忠賢之寃。疏見本集

四年庚午先生二十七歲

五年辛未先生二十八歲夏。撰龜村柳公景深神道碑。時先生文章德望。已爲先進所推重。柳西厓爲之請銘。十月。哭孫氏妹。是年春。妹壻孫公遇辰歿。夫人哀毁成疾。未幾而終。先生慟割悲慘。踰時不已。

六年壬申先生二十九歲二月。遭南冥先生喪。○四月。會葬南冥先生。有祭文

神宗萬曆元年癸酉先生三十歲春。往拜德溪吳先生。○六月。哭仲弟畜庵公。畜庵公天資近道。篤志力行。而遽爾夭歿。先生傷痛。如不自保。

二年甲戌先生三十一歲

三年乙亥先生三十二歲

四年丙子先生三十三歲

五年丁丑先生三十四歲八月。丁先府君憂。先生哀毁盡禮。至朞。始進蔬食。而猶不食稻。九月。祔葬先府君於所山先塋。每月朔望。上墓哀省。不以風雨而或廢。

六年戊寅先生三十五歲

七年己卯先生三十六歲八月。又丁先夫人文氏憂。先生連遭巨創。守制尢苦。三年之內。一如袒括。鄕里爲之感泣。九月。合祔先夫人于先府君墓。

八年庚辰先生三十七歲

九年辛巳先生三十八歲十月。服闋。

十年壬午先生三十九歲

十一年癸未。先生四十歲寓居于丹城之松巖村。同門權公愉。莅官于丹。愛松巖山水。爲先生置一庄而邀居焉。

十二年甲申。先生四十一歲除奉先殿參奉。○中別科初試。先生居魁。栢庵公居第三。東溪權公。來學于門。

十三年乙酉先生四十二歲

十四年丙戌先生四十三歲

十五年丁亥先生四十四歲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十五歲

十七年己丑先生四十六歲

十八年庚寅先生四十七歲十月。中增廣甲科第三人。與李月沙廷龜,金仙源尙容諸公同榜。一時稱龍虎榜。上疏請伸守愚先生寃。疏見本集

十九年辛卯。先生四十八歲除直長。○三月。上封事。論答倭書事。庚寅。朝廷通使日本。是年春。使回。其答書中有悖逆之語。先生上封事。備陳應對辭命講武守邊之策。辭嚴義正。條綱井井。朝野皆傳誦之。○封事見本集四姓綱目成。序見本集秋入京。先生內舅縣監文公德粹。目覩時事。不勝憂憤。上書于監司金睟。極言邊將守令嚴刑剝割。先拔邦本云云。睟大怒。以豪强狀聞。移囚三嘉。禍將不測。先生欲告寃于朝。有是行。

二十年壬辰先生四十九歲四月。在京。聞倭寇犯境。與大笑軒趙公宗道。約歸鄕倡義。間道南還。時趙公亦戾京未還。邊報日急。先生與趙公。進別西厓柳先生。約還鄕倡義討賊。卽日同歸。五月初四日。會招諭使鶴峯金先生于咸陽。先生與趙公。同行至咸陽。金先生邂逅相愚。喜曰。是天贊我也。先生製通諭列邑文。所至莫不感泣思效。○通文見本集初十日。從金先生至山陰。差召募官。金先生發向晉州。建招諭旗。二公爲之先後。至山陰留二日。差趙公爲宜寧假守。差先生爲丹城,三嘉召募官。俾往收兵。先生曰。起兵。大事也。宜先有律。須令多造招諭使傳令木牌。分送列邑。有首應者。然後可以施號令。於是。一行皆佩。往三嘉,丹城。倡起義兵。時列邑士民。奔竄山谷。遠近人烟斷絶。先生至誠招諭。開說義理。莫不感奮。於是。金汚起兵於居昌。鄭仁弘起兵於陜川。郭再祐已起兵於宜寧。其餘團結鄕兵。以討賊爲名者亦多。遠近響應。漸有恢復之勢。自三嘉歷丹城。會金先生于晉州矗石。時牧使奔竄。軍民不集。城中寥寥。江水沄沄。徘徊瞻眺。滿目悽慘。先生與趙公握手謂金先生曰。前頭事勢。更無下手。不如同沈于江。金先生笑曰。一死非難。徒死何爲。如其不幸。張巡之死未晩。遂擧杯作詩曰。矗石樓中三壯士。一杯笑指長江水。長江之水流滔滔。波不渴兮魂不死。相與揮淚大慟而罷。○金先生謂先生曰。晉乃湖南保障。爲賊所必爭。修城壕。繕器械。計垜分隊。爲死守計。觀兵于列邑。時諸義兵。各守軍堡。遮截賊衝。軍勢漸振。郭公再祐自初禁斬曰。獻首要功。於義不可。且貪賞喜斬。必多妄殺。先生曰。君之本意甚善。然人孰無功名之心。若禁斬無賞。則軍士必懈意。何以戰爲乎。郭公從其言。歧山之捷。斬首六十餘級。自後賊不敢逼。六月。往赴居昌牛峴陣。先生自陜川還。言諸義士奮義力戰之狀。金先生曰。盍往觀乎。將巡宜寧,草溪,陜川。以至居昌。遂與先生同行。至愁離院。聞開寧,金山,知禮三邑賊合力。將踰牛峴。金公沔方留陣嶺上。勢不能制。直馳赴之。鄰邑義兵皆來會。從後督戰。軍皆殊死戰。賊退去。差列邑私儲官。先生巡到列邑。曉諭士民。得宜寧米六百八十碩。咸安米一百五十碩。山陰米百餘碩。付山陰倅金洛。送于金義將軍。以助軍饗。觀察使金睟誣啓郭再祐。賺及先生。金先生馳啓伸救。先生自訟文公德粹之寃。大爲金睟所怨嫌。至是。金睟行文列邑。軍兵隷義將者。多所移奪。義兵潰裂。羣情大怫。再祐傳檄數罪。欲斬之。睟陳兵自衛。誣啓行在。盛言再祐聽李魯指嗾。謀爲不軌云云。金先生深爲先生憂之。具由馳啓。遂以無事。七月。賊寇晉州。從金先生進督諸軍。賊潛師夜遁。金先生與先生。久住居昌。賊覘知晉陽無備。大擧寇掠。遂相與星馳入城。諸將益用命。賊宵遁。泗川,鎭海,固城三邑遂復。除成均館典籍。金先生狀聞褒功。儒生朴而文等又上疏。言金沔,李魯,朴惺,鄭仁弘四人誓心洒恥。倡率同志。收復根基。因此可立。上下敎除是職。八月。金先生換授左道觀察使。先生追餞于草溪。翌日。還入智異山。金先生左臬之命至。右道人士。涕洟遑遑。如魚失水。先生與郭公。請罷兵從行。金先生曰。君亦投江左。則江右將柰何。先生亦知其不可從。而金睟狺然欲快前憾。遂退入智異山。○初。鄭仁弘無參佐。朴公惺言于金先生。勸送先生于鄭義將。金先生曰。吾得汝唯。天所助也。君欲奪此與彼。何也。先生曰。吾與金令公。誓共終始。豈可捨而之他乎。朴公謝之。其見重於金先生如此。而公之守信不渝又如此。九月。往迎金先生于山陰。朝廷知右道人心渙散。還授金先生以右觀察。於是。先生與吳公長。自智異山出。趙公自咸陽來。士林相慶。十月。賊又寇晉州。從金先生馳至宜寧。督戰大捷。昌原賊與釜山,金海賊合勢。衆且數萬。將欲報晉州之敗。金先生遂與先生馳至宜寧。督諸將協力控制。人皆感奮效死。賊環攻七晝夜。不得志。焚屯幕。燒積尸遁去。榜諭列邑。蕫合義穀。以補軍需。時晉陽世族。藏穀山中。無以調給軍糧。金先生將用重律。先生曰。莫如以義曉之。使自輸納。金先生曰。君言良是。又使草榜諭文。不閱月。得穀數萬餘碩。官義兵糧餉。賴而不乏。○榜諭文見本集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五十歲正月。上書于金先生。論軍營機務。時先生以病入山。乃抵書于金先生。其略曰。觀此賊勢。七八年之間。未有埽淸之期。而諸鎭將不思遠盧。用米如土。公之軍中。亦多虛文。軍官數十可减也。營吏十餘亦可汰也。金先生答曰。滿紙縷縷。無非警責之言。朋友道喪久矣。不料今日復見古人事。非但書紳。卽當施行。二月。馳往湖南站候天兵。仍請穀種於體察使西厓柳先生。時咸陽文報至。有曰。天兵討平壤賊。乘勝追擊。朝夕長驅南下。適旁邑守令多來會。拍手相賀曰。宜急遣都事於列邑。督辦軍糧及供給之物。先生曰。平壤雖拔。漢陽尙有强寇。天兵無緣速來。孑遺之民。不宜侵擾。姑觀變善處可也。滿座大駭。斥以狂生怪說。獨金先生深然之。謂曰。君其往候西路。師老糧盡。天兵又至。農時已迫。種子亦急。具書及牒。送于柳先生。先生行至礪山。天兵寂無動靜。急送一卒。還報金先生。時都事金穎男。方巡行各邑。大肆威虐。金先生見書。卽令止之。先生聞柳先生駐節臨津。將向臨津。至水原。逢副體察軍官。言天兵姑無消息。而龍仁,竹山,沙平屯賊。出沒剽掠。路塞不可往。先生不得已因便順付書牒。轉輾還至公州。見副體察金瓚。力請種子。金只題全羅都事所掌五百碩。遂下全州。搬運而來。到公州。金仙源尙容,鄭愚伏經世來訪。論國事之艱難揮涕相別○三月。朝廷特許湖南穀二萬碩。先生遂馳往輸運。頒賜列邑。柳先生見金先生書牒。有慜于懷。卽啓請給湖南穀二萬碩。於是。朴公而章往南原。令咸陽,山陰,三嘉,陜川等官遞輸。頒給知禮,金山,開寧,星州,高靈之民先生往順天令晉州,河東,昆陽,南海,泗川,固城巨濟等官。裝船海運。頒給泗川,巨濟,固城,咸安,丹城,晉州之民。使之及時耕種。四月。哭金先生于軍中。金先生遘癘。證甚危劇。先生與朴公惺晝夜在傍。竭誠救療。及歿。同主哭殮。權厝于智異山麓。相與失聲長慟。而散入德山。秋。除刑曹佐郞兼春秋館記注官尋差居昌假守。○唐人呂參軍。來訪郡齋。先生自哭金先生喪。忽忽無意於世。呂參軍素艶慕先生。知有歸田之意。贈詩曰。村入居昌絶午烟。故人談笑柳溪邊。方將賴爾勤經國。且莫回鄕急治田。其勉留責功之意如此。移檄于倭將淸正。先生數秀吉射天之罪。令回戈取頭而來。聞者壯之。○檄文見本集上啓于天將李提督如松。論和議非便。其略曰。秀吉之驕猾鷙悍。與天爲仇者。天下古今之大變也。犯順干紀。天方厭穢。君子曰。苟信不繼。盟無益也。夷性孔姦。詐黠難憑。何信之有。伏願天將大人。勿以謾語爲信。勿以一去爲快。益張皇嚴。母逋大憝。永鞏我藩翰。永存我宗社云云。明年。賊果再動。人服其先見之明。○啓見本集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五十一歲三月。哭季弟栢庵公。栢庵公早被師門推重。又出入金先生幕府。裨補籌策甚多。先生以軍糧匱乏。送公于湖南。不幸爲叛奴所害。先生傷痛不自堪。事聞。贈軍資監判官。除比安縣監。時兵燹未已。民生離散。先生撫摩安集。不憚勞苦。闔境頌惠。有去思碑。往哭金先生几筵。有祭文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五十二歲正月。題立春帖。詩曰。正氣隨陽壯。陰邪共雪消。明明瞻在上。穆穆仰當朝。寇退烟塵淨。年豊倉廩饒。老慵遲一死。將擬採民謠。夏。訪劉摠兵於陜川客舍。摠兵詩以見志曰。髠醜海邊憑桀驁。使君天下筭英雄。先生次曰。秪恨龍韜猶未試。擬看干舞悔前非。葢恐爲和議所誤也。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五十三歲春。解官歸。○體察使李相公元翼。辟爲從事官。先生年衰患瘧。不能効力驅馳。而多畵籌略。切中機宜。相公雅重先生。皆聽納焉。上書于李相公。論軍營機務。大略言守令割剝將士驕蹇之弊。兼及守城之法免役之非累千言。○書見本集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五十四歲除司諫院正言。尋遞。時有忌之者。先生有詩曰。有石在路傍。行者見謂奇。將移花砌上。或言磊不宜。石本無心者。休勞歌是非。葢自况也。三月。龍蛇日記成。先生自晉陽歸後。常栖息文殊山。戄金先生壬癸之蹟湮沒不傳。手記當日履難本末。纖悉無遺。先生周旋裨益之烈。因亦可見。卽龍蛇日記也。又節約日記。名曰文殊志。以遺金先生本家。○文殊志見本集八月。聞大笑軒趙公。殉節於黃石山城。爲位哭之。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五十五歲正月。復拜正言赴召。○二月二十九日。終于金山之客舘。先生常以鞠躬盡瘁自誓。至是赴召登道。瘧患猝革。捐世於旅次。士林莫不相吊。四月。葬于所山坤坐之原。

英宗大王三十二年乙酉。贈通政大夫禮曹參議。慶尙道觀察使鄭存謙壯啓。略曰。故正言李魯。學問精深。文章博達。奧在龍蛇之變。與趙宗道。約與倡義討賊。還到咸陽。則招諭使金誠一大喜曰。是天贊我也。相與經劃保障。而揮涕詠詩曰云云。葢所謂三壯士。卽金,趙,李也。若其觀兵列邑。奘癘頓甲。募粟諸方。支撥資餉。百罹間關。一節險夷。終始成敗。三賢同事。其精忠大義。莫不一辭同稱。則朝家之褒奬。宜無異同云云。批曰。三壯士中二人。旣旌表。一何漏也。無乃其時不聞而然耶。予未曉也。令該曹勿循常例。卽爲褒贈。以示追故事樹風聲之意。

純宗大王二年壬戌。士林建景德祠于宜寧景山。奉安位版。號曰洛山書院。

九年己巳。士林上疏。請加贈諡。不允。嶺南儒生姜𫘂等疏。略曰。李魯少遊文貞公曹植之門。得聞爲學大方。而若文穆公鄭逑,文貞公金宇顒。相推許爲道義之交。弱寇入太學。則上疏訟乙巳諸臣之寃。而罪當時羣少之奸。此其學問之正。已驗於諸生之時也。及夫登第。而値辛卯倭書之至。則上先事之疏。請修築山城。以省民力。請委任邊帥。以責成功。進團兵之策而曰。務精不務多。進選將之計而曰。不師古賢。難爲司命。獻答倭之書則有曰。爲文奇崛。則以爲侮也而不喜。精深則以爲微也而難曉。他如所爲宿衛之不可單弱。武庫之不可輕發。累累數千餘言。無非謀國之至計。迨夫狂氛越海。列郡瓦解。則倡起義旅。飛檄一路。以鼓忠臣義士之氣。其文至今勃勃。猶有生氣。可想其下馬草檄。上馬擊賊之狀。當晉陽會兵之日。與文忠公金誠一忠穀公趙宗道。同坐矗石樓。見空城無人。賊壘四逼。擧目山河。執手慷慨。於是。金誠一爲之歌曰云云。遂協力共守。斬賊鼎津。卒完保障之地。其外戰守之功。臣等不敢一一枚擧。而至其移書天將。陳大義而獻勦賊之策。馳檄倭軍。數秀吉而聲繤逆之罪。其言多奇偉磊落。足以聳動中國之士。震慴絶域之人。及其在文忠公李元翼之墓規畫兵機。多所裨益。至如湖南列郡。辦種勸農。尊民業於荷擔之際。江右諸城。浚壕完堞。備戎務於伏莽之中。其指揮方略。亦可見經綸之一端。畢竟功未究而身歿於道途之間云云。批曰。此人學問忠節。宜有褒美之政。而加贈易名。國之重典。令該曹商確稟處。吏曹判書金羲淳啓金,趙兩人。往在肅廟英廟。已爲加贈賜諡。而至於李魯。則以同功之人。而獨未蒙恩。今因多士之呼龥。可見公議之稱屈。而加贈賜諡。臣曹不敢擅便。上曰。大臣之意何如。左議政金載瓚,右議政金思穆曰。前旣有贈職。則今又加贈。實合難愼。上曰。加贈體重。今姑置之可也。

十二年壬申。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經筵,義禁府事,弘文館提學,同知春秋館,成均館事,世子左副賓客,五衛都摠府副摠管。金晶燦等疏。略曰。李魯少遊曺植之門。經術文章。艶服一世。鄭逑,金宇顒。相許爲道義之交。入太學。則抗疏請卞乙巳忠奸。値倭書之來。則陳疏斥和與夫備禦防患之策。無非先事謀國之至計。及夫漆齒長驅。列郡瓦解。則首先倡義。灑淚草檄。字字忠義。言言肝膈。畢竟斬賊鼎津。保障東南。移種勸農。以奠流民。浚濠完堞。以備不虞。竭力於列邑攻守之備。殫誠於七年矢石之間。功業未究而身死道路。跡其措置方略。盡從學問中流出。眞可謂識務之俊傑。應時之全才云云。批曰。令廟堂稟處。領議政金載瓚啓。壬辰晉州之戰。受禍旣酷立僅最多。壹似乎天寶之雎陽。時則有若贈判書金誠一,趙宗道。贈參議李魯。卽世所稱矗石三壯士也。以一片垂亡之城。當百萬莫强之寇。蔽遮湖嶺。沮遏其勢。巡遠後初有之功。但金,趙兩臣。崇報己極。哀榮無憾。惟李魯。贈旣後時。秩未稱功。尙在下大夫之列。其在聖朝表忠奬節之政。不宜屢靳。李魯特許加贈。至於節惠之典。有難遽議。今姑置之如何。上曰。依爲之。

十年七丁丑。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經筵義禁府,春秋館,成均館事,五衛都摠府都摠管。至是士林又上言。請加贈諡。禮曹判書金羲淳回啓。李魯往在壬申因多士疏籲。特加亞卿之秩。章甫之論。尙以節惠之未加。深爲齎鬱。有此陳籲。易名之典。必待爵爲正二品。然後始可擬議加贈一款令吏曹稟處何如傳曰。依回啓施行。吏曹判書李好敏回啓。贈參判李魯。卽三壯士之一也。魯以同功一體之人。只贈亞卿而未蒙一視之恩。宜有衿紳齎鬱之論。依金,趙兩人例。加贈正卿。恐合事宜。傳曰。依回啓施行。禮曹判書金羲淳覆啓。李魯因該曹回啓加贈。竊念魯之忠節。旣與金誠一,趙宗道。並美匹輝。則朝家崇報之典。宜亦無異。吏曹今旣加贈正卿。則節惠之典。自是應行之例。依公議許施。恐合事宜。係于恩典。臣曹不敢擅便。上裁何如。傳曰。依回啓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