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梅山先生文集 (洪直弼)/卷五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二 梅山先生文集
卷之五十三
作者:洪直弼
1866年

附錄[编辑]

年譜[编辑]

先生諱直弼。字伯應。姓洪氏。系出唐城。

丙申皇明毅宗皇帝崇禎紀元後一百三十八年。國朝正宗大王御極初年

六月壬子十三日申時。先生生于漢城之鑄字洞第。

皇妣朴夫人懷妊。夢神龜入懷。○先生生有異質。不妄啼笑。儀形魁偉。闊顙長面。聲如洪鐘。自幼不好嬉戲。屹然有巨人度。先輩長德。撫頂稱賞。無不以人傑期之。

丁酉先生二歲。

先生自孩提多就養于外王母鄭夫人。鄭夫人嘗言先生數歲。已知愛敬父母。纔行步。便隨長者行晨謁禮。禁之而不止。

戊戌先生三歲。

皇考判書公手書類會字以敎之。不煩誨責。而自能曉解。

己亥先生四歲。

受千字文於季舅紫閣朴公。諱聲漢

朴公嘗謂先生曰吾斅爾千字。未一月而畢。後能了然無碍塞處云。

冬經痘。

庚子先生五歲。

受十九史略於季舅。

辛丑先生六歲。

壬寅先生七歲。

先生幼時。人予錢則不受。長者令予人錢則承之以器而不以手。○外氏家奉光海君祀。先生以光海斁敗倫常。不食其餕餘。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癸卯先生八歲。

自外氏第始歸家。

先生自幼疾惡過人。嘗見廊下有磨碑役。知其爲順朋墓所竪。告判書公曰小人之碑。胡爲乎吾家之廊。請逐之。判書公雖責其過峻。心益奇之。又有權倖家在比隣。先生往後園高處。呼其名而數罪。其人大恚。誣告以判書公指使。禍幾不測。賴正廟聖明。得以無事云。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有詠日詩。

詩云羿射落九烏。一烏獨颺彩。人皆稱有遠到氣象。自是課業益專。書籍不暫離手。○先生幼時。有時標揭先聖先賢位號而祭之云。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甲辰先生九歲。

受史於王考參判公。

時參判公以貞陵令出直。先生每陪往讀書。兼賞泉石之勝。

乙巳先生十歲。

受史於判書公。

丙午先生十一歲。

五月經紅疹。

時文孝世子疹候平復。後數日薨逝。藥院醫官不愼試劑。競至於此。先生痛惡之。草疏數百言。

七月遭伯舅毅窩朴公諱鳴漢喪。

受書於金公。履重

時祖妣李夫人在參判公宜寧任所。病患沉重。判書公聞報發行。書托先生於金公。金公卽密庵砥行之姪也。先生逐日往學。後又受學於立庵朴公。俊欽朴公屛溪高弟。而於先生爲外戚也。先生嘗言吾一簣之初。開發於二公者爲多云。

九月遭祖妣李夫人喪。

先生承訃號泣。悲不自勝。

十一月。葬李夫人于漣川玄溪。

丁未先生十二歲。

戊申先生十三歲。

祇受內賜錦囊子。

孝懿王后於先生曾祖考贊成公爲外孫女。嘗愛重先生。故有是賜。先生祇受訖。詩以識之。有丹心一片貯玆囊之句。

己酉先生十四歲。

讀書傳。

庚戌先生十五歲。

三月辛巳癸未冠。

辛亥先生十六歲。

五月乙亥丙子聘全州李氏。

判書溎女。○先生雜錄曰余年十三。岳翁李尙書來見余于日涉亭中。撫愛甚重。期以明年己酉行親事矣。公遽以己酉正月二日下世。人之來見者。皆謂重侍之下。不可待年。時亦有請昏者。而余固請待年。家大人許遂其志。

聞三山齋金公履安訃。

先生雜錄曰余髫齔時。欲進拜三山齋。以爲請益之地。乾沒擧業莫之遂。庚戌春。與族祖晩圃公約爲束脩之行。又以世故多端不能焉。辛亥五月委禽後。方欲圖進。忽承訃。因不得遂計。竟爲沒世之恨。參判公亦嘗詔先生曰金贊善若不下世。則當送汝受學。而今焉已矣。

壬子先生十七歲。

九月往拜近齋朴先生于貞洞。

先生自成童。文辭大進。而已有求仁爲己之志。讀書必要體究。發言動稱聖賢。至是以書爲贄。往拜近齋先生。近齋先生一見心許。謂吾道有托。○先生嘗曰余年十七。始志于學。○先生自是刻苦下工。冬不處溫室。飢則餐松葉。危坐一榻。學業日修。聲聞日達。正廟聞而嘉尙。屢詢於先生所知曰洪某近日猶着道袍。終日危坐讀書乎。

冬往拜近齋先生。

時近齋先生拜監役。朝野皆欲其出。先生獨擧栗谷語牛溪事。勸其不出。近齋先生從之。○先生初諱兢弼字伯臨。近齋先生爲改今諱與字。遂引尙書其弼直惟動丕應徯志之文。朱子天地生萬物。聖人應萬事。直而已之語。作字說以期勉焉。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癸丑先生十八歲。

二月往長谷。拜立菴朴公。

時朴公來留紫閣朴公家。先生往拜。受大學中庸序文。

六月聞掌令閔公彜顯訃。

先生不勝嗟惜。書送殄瘁詩於淸修金城甫宗善。南山下訪味道尹有成。

尹有成中人也。出入陶庵,櫟泉之門。有學行。故先生往見之。

七月壬辰己亥。丁朴夫人憂。

先生哀毁過度。幾至失明。

八月葬朴夫人于高陽省湖。

先生旣葬亦啜粥。久而羸憊。家人以肉汁進。牢拒不飮。參判公勸之亦不從。乃走人於判書公任所。使歸而譬之。判書公還家大責曰汝知母而不知父祖。仍命出之。先生惶恐泣謝。略食少許。

奉几筵往留判書公任實任所。

哭泣之暇。讀大學中庸。○時邑隷有摘柿而墜死者。其婦痛冤。卽日自裁。先生聞之心惻。爲之立傳。終歲屛柿。

甲寅先生十九歲。

二月己未丙戌。遷朴夫人墓于同山。

九月行禫事。

乙卯先生二十歲。

冬隨往判書公大邱任所。

歷拜達川忠烈祠。○先生在衙中。有一少妓入先生寢房。先生命之退。妓愈益近。先生命衙奴曳出之。自此處聲色之塲數十年。而謹嚴如一日。

丙辰先生二十一歲。

二月遊達城。

三月遊八公山。

五月自大邱還京第。

歷拜檜淵書院。遊海印寺。訪商山拜雲湖任公。靖周轉至懷德。性潭宋公煥箕有患候。不得拜。

六月與文山李汝弘載毅。遊道峯拜書院。

歷訪淸節祠。從弟龍弼從往。

聞立庵朴公訃。爲位而哭。

後有祭文。又撰墓誌。

八月往玄溪修歲事。

歷拜臨漳書院。○玄溪卽先生八世先塋也。後建墳菴。取詩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之義。名之曰敬止齋。○歲事之行。煩不一一盡錄。

十一月往拜石室書院。

陪季舅紫閣朴公往楊根道谷。省外祖知足堂公墓。

十二月聞雲湖任公訃。爲位而哭。

後撰墓誌。

哭殤弟。

往拜近齋先生。

時近齋先生有患候。爲先生力疾論學問。性理及出處之義。

丁巳先生二十二歲。

正月往拜近齋先生。

陪判書公發大邱行。

三月還京第。

歷入懷德。拜性潭宋公。又歷弔雲湖任公。

四月往銅雀江頭。祇迎尤庵宋先生祠版。又往貞洞宋咸陽煥章家。拜祠版及影幀。

時尤庵先生祠版。將奉往於其嗣孫欽書載寧任所。

閏六月訪叉溪泉石。

十一月丙寅冬至日己巳。作自警文。

往拜近齋先生。

時淸修先來。與之終日侍話。

讀書傳。

十二月丙申往省湖省墓。

是日卽朴夫人晬辰也。○展省之行。煩不一一盡錄。

往楊州拜外姑貞夫人南氏墓。

戊午先生二十三歲。

判書公以官眚就理。

時日甚寒。先生夜處廳事以達曙。朝夕視饌。以匙箸多寡爲憂喜。

三月往玄溪省墓。

轉往寶盖山。訪石臺諸勝。從弟翼弼從往。

往東村。拜中洲李公。直輔

四月往省湖省墓。

轉向杏湖。拜南塘韓公,庸齋金公影堂。

陪仲父縣監公,諱鼎簡季父通德郞公,諱濟簡季舅朴公。賞蓮于盤松池。

撰朴夫人家狀。

往拜近齋先生。謁朴夫人墓誌。

七月遭參判公喪。

九月葬參判公于玄溪。

十一月往留楊州冰巖讀中庸。

從弟翼弼從往。

己未先生二十四歲。

正月庚申丙子。哭近齋先生。

承訃奔哭。仍看襲斂參成服。心喪三月。

三月往省湖省墓。

手種橡實。歸路歷尋大德山竹下金公墓。

往慕華館。祇迎尤庵先生祠版。仍陪到銅雀江頭。拜辭而還。

時尤翁嗣孫欽書以載寧郡守。避虜使支接差員。海伯曺允大以是置中考。欽書圖遞。奉祠版將向蘇堤本第。

往哭近齋先生靈筵。

有祭文。後撰行狀墓誌。

五月往果川雲滿山。觀近齋先生葬。

葬畢。與李文階升淵,朴惠吉和喆。聯轡而還。

與文山李公。遊華陽洞及仙遊洞。

歷拜靑川尤菴先生墓。

遷參判公墓于同縣仁聖洞。

庚申先生二十五歲。

五月著菴兪公漢雋來訪。

兪公見先生詡與綦重。仍要一訪。後十餘日。先生往長洞拜之。應待尤款款。陪話竟日而還。○時一隊長老。無不期待先生。李公宜耆嘗語參判公曰此子兄家之顔子。對石李公宰鎭亦謂參判公曰伯應今之瑞物云。

往華城。拜性潭宋公於店次。

時性潭承召上來。先生往拜。仍先到果川邑店。又乘夜入見。

二月往崇禮門外。拜性潭宋公。

四月遭季父通德郞公喪。

後撰墓誌。

六月壬子己卯。正宗大王昇遐。進敦化門外擧哀。

八月往楊州陶山。拜渼湖,三山齋兩先生墓。

十月往壺洞。拜中洲李公。

訪襟溪李子岡鳳秀。

先生與襟溪。自弱冠結爲神交。擬以生同志死同傳。平生往還最多。而煩不一一盡錄。

十一月進洞門外。哭送廞衛。

又進宣仁門外。參下玄宮哭班。又進鷺江。哭迎返虞。

往拜著菴兪公。

潁西任公來訪。

辛酉純祖大王元年先生二十六歲。

正月往哭近齋先生靈筵。

有祭文。

二月中進士初試。

及屈會圍。遂廢擧業。○先生雜錄曰余自童子時。斷念進取。三赴司馬試。亦黽勉承親命也。至若大科。未嘗一赴也。

六月丙午辛未。進敦化門外。參正宗大王小祥哭班。

十一月往拜潁西任公。

此後源源往還。而煩不一一盡錄。

壬戌先生二十七歲。

正月校近齋先生遺稿。

三月遷朴夫人墓于永平金柱山。

四月往觀外舅李公葬。

有祭文。

七月己巳甲申。與文山李公舟遊冰湖。

八月遊金剛山。

轉訪海金剛,三日浦,叢右亭諸勝而還。

讀孟子。

癸亥先生二十八歲。

往拜性潭宋公。

秋往拜玉屛書院。

往拜石室書院。

十二月第四女生。

先是先生生三女皆不育。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甲子先生二十九歲。

四月舟遊鷺湖。

與李子田龍秀,李子岡,李子埜驥秀,李元裕寀,宋日章文絅同遊。仍拜六臣,定齋,四忠三書院。從弟翼弼從往。○又與李舜卿民祜。講近思錄于四忠祠。

八月會潁上講小學。

與疇巖李公義秉及襟溪李公同會。

九月往長洞著菴兪公家參文會。

與潁西任公及徐公簡修申公在仁兪公星柱同會。

乙丑先生三十歲。

正月往覲判書公安城任所。

陪祠宇率內行而往。

貞淑王后昇遐擧哀。

六月遭第二妹尹氏婦喪。

前後四爲文祭之。又撰墓誌。

八月往拜花谷書院。

白沙李文忠公主享之所。先生於公爲彌甥。

十月往拜道基書院。仍登詠歸亭。

時從弟龍弼。以司馬新恩。到安城衙中。從往。

丙寅先生三十一歲。

四月自安衙往永春。

時先生仲父縣監公宰是邑。

遊順興浮石寺。

遊丹陽。

至舍人巖。尋禹祭酒李處士胤永遺躅。仍遊上仙巖。巖卽遂庵先生藏修之所也。

六月自安衙還京第。

九月遊瑞雲山。

山在安城。先是先生來覲留衙。

十一月自安衙還京第。

十二月往覲安衙。

丁卯先生三十二歲。

正月往永春。

未久返安衙。仍還京第。

八月遷朴夫人墓于陽城天德山。

自是自稱天德山人。○是歲判書公自安城移全州府判官。先生往覲。未詳的在何月。姑附于此。

十月第四女夭。

撰壙誌。

十一月遭仲父縣監公喪。

後撰墓誌。

戊辰先生三十三歲。

往懷德哭酹性潭宋公靈筵。

後又再祭幷有文。

五月子一漢生。

八月往天德山修歲事。

每年春秋。往修歲事。煩不一一盡錄。

九月遊淸漪亭。

訪石室書院。

與邱隅金正宅基敍期會。

己巳先生三十四歲。

正月一漢夭。

後撰壙誌。

五月舟遊龍湖。

九月遷參判公墓于玄溪。

十月第五女閔氏婦生。

庚午先生三十五歲。

七月埋朴夫人墓誌。

戊午近齋先生撰誌。至是先生述追記幷埋之。

遊叉溪泉雨閣。

從弟翼弼從往。

九月往覲判書公密陽任所。

遊嶺南樓。

有記商。

往拜禮林書院。

十二月辛巳丁未。除敦寧參奉不就。

辛未先生三十六歲。

正月還京第。

是月三日。爲觀淸修葬。自密陽發行。至淸道始承新除之命。

往哭淸修金公靈筵。

有祭文。仍往淸修洞。觀葬禮而歸。後又撰墓誌。

二月庚辰丙戌往覲密府。

前月晦日。自京發向陽城省親山。仍作密行。

閏三月陪判書公上嶺南樓。

舟遊三浪。

七月遊月淵。

八月發觀海行。

歷賞通道寺,梵魚寺,東萊府溫井,釜山萬公壇。轉尋永嘉墓沒雲臺而還。

九月聞中洲李公訃。

後撰墓誌。

十二月訪潁西任公於新寧任所。

共遊環碧亭銀海寺。

壬申先生三十七歲。

正月乙亥壬子。承外王母鄭夫人訃。

時先生在密府。望哭于將廳。

四月陪判書公還京第。

七月辛未往哭外王母鄭夫人靈筵。

有祭文。十月遷窆時。又有祭文。後撰墓誌。

癸酉先生三十八歲。

隨判書公移居于尙洞。

往樓院。拜淸修金公墓。

撰外祖父母墓碣追記。

九月往覲判書公慶州任所。

陪祠宇而往。○將行操文哭辭于外王母鄭夫人靈筵。

遊佛國寺。

往拜玉山書院。

甲戌先生三十九歲。

二月除翊衛司洗馬。

閏二月上京肅謝。

歷登金角干庾信墓。○時東宮書筵日開。宮官皆極一代之選。先生感激恩命。遂出肅。八日持被。五度登筵而呈遞。○登筵時。賓僚仰請桂坊文義。指先生云有學識。先生以學識之目。非所敢當。且以不能宿齋預戒。卒乍取辦於口吻之間。亦欠誠敬。不爲仰對。

三月往覲慶府。

十月訪金䱯山梅月祠。

乙亥先生四十歲。

二月作覽德齋記。

時先生處慶州子舍。舍在鳳凰臺之傍。先生取賈生賦語扁之曰覽德。仍爲記。以戒處子舍而貽累父兄于國之紀者云。

三月遊臥龍庵。

五月尋風詠亭。

慶州司馬所也。

八月還京第。

時判書公棄官歸。先生隨還。歷大邱。操文哭仁村禹公載岳靈筵。

哭內弟朴稺五來五靈筵。

有祭文。

丙子先生四十一歲。

二月哭疇巖李公靈筵。

有祭文。

三月哭朴元得宗輿靈筵。

有祭文。

八月與襟溪李公遊木覓山。

遊洗劒亭。

九月上南漢西將臺。仍拜顯節祠。

丁丑先生四十二歲。

四月舟遊涬湖。

歷賞伏波亭。金弟鏽,從弟翼弼,允弼從往。

往貞山觀水。

潁西及老洲吳公煕常不期而會。

八月往酹淸修金公墓。

有祭文。

往見山酹守愚李在邦承達墓。

有祭文。

九月與竹里金公基豐,沈公能定,老洲,邱隅,潁西諸公。共遊貞陵山寺。仍尋淸修洞之在澗亭。

陪季舅紫閣朴公潁西任公。共上木覓山。

戊寅先生四十三歲。

三月老洲吳公來訪。偕登南麓賞花。

六月往貞陵。訪閔寧仲致文。

時閔公以寢郞出直。

取族弟禹弼第二子一純爲後。

一純年十五。

撰尤庵先生畫像贊。

先是先生得尤庵先生畫像。竹泉金公所草。畫師李命基所傳寫者。櫃奉精舍。每月朔望及晬諱兩辰。揭于中堂。行再拜禮。用寓羹墻之慕。後又請得近齋先生宅所藏孔朱兩夫子小像。同奉焉。

己卯先生四十四歲。

四月往鐘巖拜老洲吳公。

先生於老洲。眞誠愛慕。嘗曰造道之深。見理之精。可與栗谷農巖相上下。前後遊從。不啻源源。而煩不一一盡錄。

作續寫照銘。

朱子年四十四。作寫照銘。先生是歲亦四十四。故續之。

九月與老洲吳公遊道峯。

是年卽靜菴先生殉道之歲也。感甲子之復回。爲是行。夜登藏書閣。先生誦伊川易傳序。老洲誦孟子牛山熊魚章。翌日轉訪水落山淸節祠而還。

並有記。

庚辰先生四十五歲。

三月往覲判書公寧越任所。

陪祠宇而往。

陪判書公遊賞於羅淵,玉筍屛,紫煙巖,錦江亭諸勝。

羅淵。先生改名爲月羅。

四月與潁西任公,老洲吳公。遊賞丹陽,淸風,寧越諸勝。

時潁西爲忠原倅。先生自寧衙發向忠原。留待老洲。訪黃江拜尤菴,遂菴影幀于寒水齋中。仍往丹陽。舟遊島潭龜潭降仙臺船潭。尋風穴水穴。下舟復與老洲上錦江亭。訪紫煙巖。審彰節祠及莊寢。又尋立石,淸泠浦,彰烈巖。送別老洲。○淸泠彰烈特有記。

陪判書公遊錦江亭。

莊寢郞沈仲賢獻永來會。

往原州萬宗。拜十一世祖考妣墓。

六月乙酉辛卯。行子一純冠禮。

時一純亦隨來寧越衙中。

七月聞妹金氏婦訃。

八月往哭亡妹靈筵。

有祭文。

十一月往拜老洲吳公。共遊鳳川。

十二月行子一純昏禮。

一純爲沈公獻永女婿。

往廣州廣峴。拜先祖莊襄公墓。

辛巳先生四十六歲。

二月隨判書公還京第。

時判書公賦歸。先生隨還。

三月辛亥己未。孝懿王后昇遐。進弘化門外擧哀。

五月往小波亭。拜老洲吳公。仍共舟㴑流。尋黎湖朴先生遺墟。

九月進弘化門外。參健陵出玄宮哭班。

進崇禮門外。哭送孝懿王后廞衛。

進弘化門外。參下玄宮哭班。

十月往拜老洲吳公。共訪紫霞洞水石。

十一月哭內從妹尹氏婦靈筵。

有祭文。

壬午先生四十七歲。

正月隨往季舅紫閣朴公靷行于閒谷。

哭庶從母任氏婦靈筵。

有祭文。

行第五女閔氏婦昏禮。

參判致文第二子。

閏三月丙子甲辰。除長興庫奉事不就。

秋餞潁西任公謫行。

與老洲相會于石隅。轉至冰湖。送別潁西。

九月與老洲吳公,竹里金公,襟溪李公。會於鐘巖水閣。

時竹里書請期會于金判書基厚別業。先生以爲吾輩一步不可枉。何必會於戚宰之墅乎。遂會于鍾巖。○先生雖久要。在通顯則絶無往還。雅言吾平生不枉一步。庶無愧古人云。

十月與老洲吳公。會于狎鷗亭。

入夜賞月。仍宿亭中。翌日歷選古心夙夢亭諸勝。

讀中庸。

時與一純共讀。一純讀論語。

癸未先生四十八歲。

三月庚午戊寅。進弘化門外。參孝懿王后大祥哭班。遊奉恩寺。

時先生往拜潁西。少焉老洲至。因與之同遊。

四月往閒谷。祭季舅紫閣朴公墓。

與潁西任公老洲吳公。講大學于鷺江祠。

六月與襟溪李公。賞蓮于壯勇營之感恩堂。

與老洲吳公襟溪李公,竹里金公。遊挹淸樓。

八月哭庶從兄營將奭弼墓。

有祭文。後撰墓誌。

陪判書公登南麓賞秋。

潁西,老洲,竹里,襟溪諸公亦來會。

九月與潁西任公,襟溪李公遊道峯。

夜登霽月樓誦書。潁西誦禹貢。先生誦東西銘。襟溪誦太極圖說。

甲申先生四十九歲。

正月致書剛齋宋公。稺圭論華陽院儒事。

時院儒憑藉廟院。侵漁下民。故先生禁之。

上元夜。與潁西任公襟溪李公。賞月于第一第二橋。

二月赴吳弘善冠筵。

弘善。老洲之孫也。戒先生爲賓。先生作字說。

三月往東郭。拜潁西任公。仍與之瞻旄。

時上行幸徽慶園。小朝陪扈。

陪判書公上南麓。

潁西竹里襟溪諸公亦來會。竟夕而還。

作毅宗皇帝遺詔跋。

是月十九日。卽毅宗皇帝殉社之三周甲也。先生不堪於戲之思。作是文。

四月與老洲吳公遊松京。

歷登花石亭。拜聽松,牛溪墓。入松京登南門樓,慶德宮。仍設講會于崧陽書院。訪滿月臺,善竹橋,掛冠峴,花谷書院。宿靈通寺。歷賞朴淵登逝斯亭。宿大興寺。入彩霞洞。拜豐溪祠。○善竹,掛冠特有記。

六月陪判書公登挹淸樓。

老洲,潁西,竹里,襟溪諸公亦來會。㴑江到露梁。下舟而還。

率子一純往拜老洲吳公。留一純受學。

先生於一純。有父子間知己之樂。嘗告于老洲曰兒子精約詳密。非愚所及。但欠淸弱。老洲笑曰剛大之餘。繼以淸弱亦理也。何害爲法門佳子。他日謂門人曰洪友如刱業。其胤如守成。洪氏之福。盖未艾矣。

與襟溪李公。賞蓮于東營之湛雲堂。

七月與襟溪李公。遊在澗亭。仍賞貞山泉石。

拜芝谷李公敏朝墓。

次李白紫極宮詩。

冬讀易。

乙酉先生五十歲。

正月往東郭。與潁西任公,邱隅金公,襟溪李公。賞月于第一第二橋。

三月迎候判書公於弘濟院。

先是判書公爲賞朴淵作松京行。至是返次。

四月與老洲吳公。率諸生講會于鷺江祠。

陪判書公往賞洗劒亭。

八月隨往從弟翼弼靷行于楊州。

有祭文。後撰墓誌。

十月與潁西任公,襟溪李公。訪東關王廟。轉遊淸涼寺。

竟夜討論而還。

丙戌先生五十一歲。

五月與潁西任公襟溪李公。舟遊鷺梁觀漲。

歷拜老洲于敦艮齋。仍登龍驤鳳翥亭。

與邱隅金公登紫閣峯。

六月與襟溪李公賞蓮于湛雲堂。

九月與老洲吳公遊介石亭。

往雞山。祭仲父縣監公墓。

丁亥先生五十二歲。

正月十五日夜往東郭。與潁西任公襟溪李公。賞月于第一第二橋。

二月丁未庚戌。丁判書公憂。

先生事判書公至孝。及判書公年彌高。先生往往不解衣而寢。寢必首判書公居室。戶有開閉聲。輒蹶起往探。知無恙始退寢。丁憂哀不欲生。羸瘁成疾。左眼受病。竟失明。盖先生時已老矣。而持制愈嚴。雖極熱不脫絰帶。三年不入中門。非謁廟省墓。一步不下堂。○時有邦慶。洛下士大夫有喪之家多廢哭而行饋奠。先生以爲以邦慶禁私哭。三代以後所未聞。獨哭行如禮。

四月丙午壬申。葬判書公于天德山。與朴夫人同穴。

戊子先生五十三歲。

八月戊辰庚辰。遷判書公朴夫人墓。合窆于始興梅山。

自是自稱梅山老夫。

聞潁西任公訃。

潁西臨沒。要先生以生前面訣。先生以禮防有拘不敢往。

己丑先生五十四歲。

四月行禫事。

自初終至禫吉。少有疑晦。無一不書質于老洲吳公。

五月往漣川。埋安五代祖考妣祧主。

六月癸亥乙亥。往梅山省墓。

先生每於生朝。往留墳菴。不許設酌。而煩不一一盡錄。

遊淸修洞。

林象鉉及外弟金,從弟允弼,庶弟若弼從往。

哭竹里金公靈筵。

有祭文。後撰墓誌。

庚寅先生五十五歲。

五月丁巳壬戌。孝明世子翼宗大王薨。進弘化門外擧哀。

六月哭潁西任公靈筵。

有祭文。

八月丙戌戊子。往鐘巖洞口。哭迎孝明世子廞衛。

前一日會老洲,襟溪於鍾巖止宿。曉往洞口。哭迎廞衛。夕至延慶墓洞口。參下玄室哭班于內作門外。又會于鐘巖。哭迎返虞。○先是魂殿有火變。先生欲依新宮火。三日哭之例。進哭闕門。而終以獨往有涉突兀。不克自遂。

十月承伯姑母金公載象夫人訃。

十一月哭伯姑母靈筵。

有祭文。

隨往伯姑母靷行于高陽。

十二月訪花田陶菴別業。拜影堂。

辛卯先生五十六歲。

四月遊寶盖山。

移居于會賢坊。

五月壬子丁巳。進宣仁門外。參孝明世子小祥哭班。

六月辛巳戊子。遊賞淸修洞及貞陵水石。

門人趙秉悳從往。

九月哭從弟允弼靈筵。

後又再祭並有文。又撰墓誌。

壬辰先生五十七歲。

三月登琵琶亭賞春。

任翼常從往。

五月丁未壬子。進弘化門外。參孝明世子大祥哭班。

與申寧世常顯。遊賞淸修洞及貞陵水石。

七月進弘化門外。參孝明世子禫祭哭班。

九月遷贊成公墓于漣川。

撰判書公家狀。

謁判書公墓碣於老洲吳公。

閏九月往大隱亭。謁判書公墓誌於襟溪李公。

十月與諸生講中庸首章玉山講義。

癸巳先生五十八歲。

二月遭季母鄭夫人喪。

四月隨往季母鄭夫人靷行于楊州松山。

五月祭季母鄭夫人靈筵。

有祭文。

八月哭外弟金鏽靈筵。

後又再祭並有文。

與文山李公尋冠岳水石。

午炊紫雲菴。夕宿三藐寺。朝發歷賞望月佛惺兩菴。登暎炷臺。翌日舟下露梁。登龍驤鳳翥亭。轉拜老洲。歷尋金幼善述鉉于潤雨堂而還。

十月往哭老洲吳公喪。

時先生聞老洲病報急往。中路聞訃。趨哭。留子一純而還。及成服又往參。加麻三月。

十二月哭老洲吳公靈筵。

有祭文。後撰行狀墓誌追記。

往廣州梨湖。觀老洲吳公葬。

子一純亦往。

甲午先生五十九歲。

四月託人酹朴季立命壁墓。

有祭文。後撰墓誌。

十月壬辰庚子。作後重陽會于岳麓之七松亭。

任翼常門人趙秉悳從往。

十一月壬戌甲戌。純祖大王昇遐擧哀。

乙未憲宗大王元年先生六十歲。

四月哭李子善在慶靈筵。

有祭文。

五月移居于玄江小東樓。

樓南臨梅山。先生日夕瞻望。扁以望雲樓。襟溪李公記之。

丙申先生六十一歲。

六月癸丑乙丑。往梅山省墓。

先生以回甲。彌不堪孺慕。有詩曰歲月無端又丙申。惟吾以降在斯辰。風吹宰樹仍明發。厚夜冥冥不復晨。

八月與襟溪李公,吳瑞五致成。遊冠岳山三藐寺。

丁酉先生六十二歲。

二月哭舅母鄭氏靈筵。

有祭文。後撰墓誌。

四月與吳瑞五同舟。賞濯纓亭。仍登蠶嶺。

吳弘善,吳敬善,子一純從往。

九月會襟溪李公于水落山內院山房。

任翼常亦來。

十月往哭次妹尹氏婦改葬。

有祭文。

戊戌先生六十三歲。

三月與襟溪李公遊淨土寺。

任翼常從往。

四月舟遊玄湖。

門人韓運聖,沈宜德,權翌,女婿閔述鏞從往。

閏四月與襟溪李公遊道峯。

任翼常門人蘇輝冕從往。

八月哭外從妹鄭氏靈筵。

有祭文。後撰墓誌。

操文祭高麗忠臣徐先生甄之墓。

墓在果川。

登臥牛山。

門人李庚周,沈宜德從往。

十二月往梅山省墓。仍守歲于丙舍。

庶弟若弼從往。

是歲被吏曹才學薦。

時大臣白上選士。令銓府方岳各擧所知。吏曹薦先生。大臣筵請六品職調用。後又以不卽備擬。請推銓官。令隨窠擬望。

己亥先生六十四歲。

與文山李公成四老會。

除掌樂院主簿不就。

除黃海都事不就。

三月丁酉己亥。會襟溪李公于石室書院。

四月哭文山李公靈筵。

有祭文。後撰墓誌。

五月會襟溪李公于道峯書院。

九月與襟溪李公遊涬州賞月。仍訪南塘庸齋影堂。

庚子先生六十五歲。

二月託李遠重致酹于剛齋宋公靈筵。

有祭文。後撰墓誌。

三月除軍資監正不就。

臺山金公邁淳來訪。

七月與襟溪李公。訪沈宜德于涵碧亭。

十月乘舟溯往石室。會襟溪李公于書院。

辛丑先生六十六歲。

四月會襟溪李公于淸涼寺。

七月癸丑丁卯被選經筵官。

十五日賓對。時領相趙寅永筵奏。當日單付經筵官。

八月壬午丁亥。除司憲府持平。下別諭敦召。上疏辭。

先生祇受敦諭後。不敢備例附奏。略將惶悚之情。錄授史官。俾納喉院詮達。繼陳疏辭。○諭曰士之讀聖人書學聖人道者。豈但爲高尙其志。獨善其身而已哉。盖將以所讀所學。致君澤民。兼濟斯世。而亦吾儒家不易之法門也。爾以宿儒碩學。萉德丘園。師友之講劘。士林之依歸。厥惟久矣。今玆筵官之選。實循輿論。况予學未通方。治不徯志。側席求賢。如渴如飢。爾豈不以平日所蘊抱者。幡然而起。丕贊我緝煕之工隆平之化乎。玆遣近侍。敷示至意。爾勿固辭。用副延佇。○批曰省䟽具悉爾懇。向者近臣敦諭之後。幷與按例之附奏而不爲之。心竊訝惑。今此辭巽。去益邁邁。凝佇之餘。尤覺悵歎。予之選爾以啓沃之列。縻爾以風憲之任。豈止爲賁飾儀文而然哉。盖欲致之筵席。輔我不逮也。如爾宿學。不爲之幡然。則予將何賴。更勿固讓。以慰渴想。

遣子一純。致酹于沈稺彥能容靈筵。

有祭文。

十二月遣子一純。致酹于朴景龍雲壽靈筵。

有祭文。

除司憲府執義。

壬寅先生六十七歲。

正月聞女閔氏婦訃。

二月哭亡女靈筵。

有祭文。

三月往砥平觀亡女葬。隨返虞至于驪州三田。

八月遣子一純。致酹于亡女柩前。

時閔氏婦之柩啓自砥平。永窆于茂谷。有祭文。後撰墓誌。

九月移居于鷺湖。

名所居屋曰蘆漪精舍。室曰博厚。樓曰高明。又設一書齋于高明樓之東。名之曰悅樂。使來學者肄業其中。○先生常有遺世獨往之志。至是猶以市囂不遠。擬卜林壑一區。爲晩年藏修之所。而未及就。

癸卯先生六十八歲。

正月甲辰丁卯。特下別諭敦召。上疏辭。

諭曰夫士之讀書竆理。不惟高尙其志。康濟一身而已。將以贊治道而賁斯世也。向來經筵之選。予意有在。謂當幡然而起。無孤凝佇之望。豈料歲已再周。而一向邁邁哉。賁園之玉帛靡擧。在郊之干旄愈邈。顧予誠淺禮薄。內省慚恧。然而惟爾宿德邃學。牢着脚跟。蘊抱經術。洞見性命之源。深究禮義之奧。自少至老。造詣精微。蔚然爲士林之宗匠。朝野倚望。爭欲先覩。粤予冲人。方當進學修業。待賢弘功之日。捨爾劬經成德之士。而更何望其開發啓沃之益哉。見今三陽回泰。萬化方升。正宜晝日頻接。孜孜靡懈之時也。講對之席方虛。嚮德之誠冞切。斷斷苦心。惟在必致。玆將十行。庸敷心腹。亟回遐心。無矢薖軸之詠。夾贊治猷。寔闡杞瓜之章。勿復以固守東岡爲高致。庸副予渴望焉。○批曰省疏具悉爾懇。爾之又爲辭巽。良由寡昧之誠淺禮薄。無以招徠賢德。而爾以林下讀書之士。亦豈無君民之願乎。爾疏中堯舜自期之說。可謂要而不煩。而愧不能得其要耳。矧今春晷漸和。郊坰無遠。如得爾幡然起造。出入經席。則豈不有資於朝夕啓沃。而感服民心。亶在於是。是予所望於爾也。承宣事。纔因堂䟽而聞之。爲之驚駭。已有處分。而爾何有所引乎。○先是䟽入政院。承旨李公翼,徐元淳以爲不書僞號還出給。先生引朱子貼黃故事。幷論前輩已例。仍舊無改而上之。疏未及徹。副應敎金穰根上疏。略曰伏聞日前經筵官洪直弼封章到院。而政院諉以不書年號。卽爲退却云。設令儒賢䟽本。或違格例。其在朝家禮待之義。固當微稟呈徹。而况此事自是儒家故規。原不可以違格言者乎。揆以事體。疎忽莫甚。臣謂伊日在院承旨。並施譴罷之典。仍以此意下別諭。期於敦召事。批曰政院事極爲驚駭。請罷輕矣。施以譴削。敦召事亦好矣。

三月甲辰丁巳。史官來宣召見之意。上書啓辭。

時上將爲健陵幸行。傳曰從前敦召屢矣。聞其家在於鷺梁云。龍驤鳳翥亭少駐時。欲爲召見。遣史官先諭此意。

戊午閣臣來宣別諭。上書啓辭。

諭曰昨下傳諭。意謂幡然。及見附奏。大失所圖。君臣之間。尙阻一面。常所悒悒。想望適値輦路之過門。欲遂願見之誠。卽亦夙宵側席者。則雖以東岡固守之志。豈不息踰垣閉門之非儒者中道乎。玆遣近臣偕來。卽爲隨詣登對。

承旨又來傳諭。上書啓。

諭曰爾之如是邁邁。誠意慮之外也。雖以列聖朝故事言之。前後儒賢之行宮入對亦多矣。况爾所居。與駐蹕之處不過百步之間。則如是牢執。亦豈義分乎。予方立竢。卽爲登對。以副予切至之願。爾若不入。予當不發。爾須諒之。爾須諒之。○先生迫於屢度促召。因書啓言。進詣行宮門外請罪之意。且請先收偕來之命。

登對于龍驤鳳翥亭。

先生詣行宮門外。史官引接晉對。未及就座。上命進前曰聞盛名久矣。無由相見。今始見之。喜幸何諭。先生對曰臣空踈滅裂。萬不猶人。靡足以備顧問而資啓沃。且犬馬之齒。已迫七旬。疲癃殘疾。待盡朝暮。殿下何所取於臣。而過加恩禮。至於斯極乎。臣萬萬不敢冒當。而迫於嚴命。冒沒進身矣。上曰年數幾何。對曰臣今年爲六十八矣。上曰學問之道。願聞其要。對曰臣素無學術。專昧學問之要。無可仰對。而竊嘗聞往哲緖論。學問之要。秖是居敬以立其本。竆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三者而已。朱子亦云學問之道。莫先乎讀書竆理。讀書窮理。莫貴乎循序而致精。致精之本。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是爲爲學之節度也。臣跧伏𤱶畝。竊聞殿下頻開經筵。則喜而不寐。閱月停講。則憂歎忘食。不惟臣心乃爾。羣黎百姓。莫不皆然。蓋目下悠悠萬事。莫急於典學。聖德之成就。國家之安危。咸係於典學之勤慢也。殿下一身。上有五百年宗社付托之重。下有億萬世子孫垂裕之艱。固宜夙夜兢兢。惟恐荒墜厥緖。而其所以承先啓後之道。專在於勉强學問。必須慥慥孜孜。如飢欲食。如渴欲飮。方可以緝煕光明。若悠悠泛泛。遷延玩愒。則何望其日月就將乎。閭巷匹庶勉學自修者。猶當惜取分陰。况帝王之學乎。一日萬幾之餘。若不及時進修。彌勉誠勤。則將何以成就允德哉。卽今國勢岌嶪。有累卵之危。生民困悴。有倒懸之急。天怒於上而灾異荐疊。人怨於下而騷訛胥興。然殿下誠能恐懼修省。則人力可以斡造化。其轉移之幾。惟在殿下之方寸也。凡灾異不生於將亡之國。而必生於有爲之世。故宋景公一言。熒惑退舍。近日上天示警。乃所以仁愛我殿下。殿下信能應天以實。則是可以回灾爲祥。回灾爲祥。其要只在愼獨。愼獨只在敬天畏天。以故唐虞三代聖主賢臣。交相勉戒者。動必稱天。朝夕只見。天長在眼前。以至動靜語默。常若有赫然下臨。非僻之心。自不敢萌。敬畏之心。自不敢息。書所云顧諟天之明命。詩所云天維顯思。皆此意也。夫人君天也。殿下東方之天也。法天行之健。自強不息。亶在於講學明理。惟殿下懋哉懋哉。程子陳戒於時君曰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宦官宮妾之時少。則可以變化氣質。薰陶德性。賢士大夫易疎。宦官宮妾易親。寡不能勝衆。正不能勝邪。是爲古今之所通患也。殿下終始典學。專心致志。不廢三晝之講雙日之對。則自不遑於親昵近習。豈非朱子所謂遠耳目之細娛。親國家之大計者乎。維持此心。莫如學問。學問之功。貴不間斷。間斷則幷與前功而棄之。豈不可惜哉。此所以聖人之心。純亦不已也。昔召公進誥於成王。以諴小民爲祈天永命之本。以疾敬德爲諴小民之本。而臣謂勉聖學當爲疾敬德之本。伏願留神體認焉。且列聖。我東之堯舜也。欲法堯舜。當法祖宗。祖宗朝謨訓。尤爲親切。講筵之暇。燕閒之中。時取國朝寶鑑羹墻錄二書。常常閱覽。則必多警發。盖觀法近則收功易。非歷代史乘之比也。卽所云詳文祖者。耳目之所逮也。傳授祖宗心法。亦允在玆。不可以不先講明也。上曰祖宗謨訓之云。尤好當服膺矣。先生曰必有服膺之實。千萬仰祝。伏願殿下實心實行。實德實政。懋厥終始焉。上曰今玆引見太忩卒。當待還宮。更爲敦召。必出入講筵可也。對曰癃病垂死。不能蠢動。前後附奏。卽是實狀。靡敢矯飾。以若危喘。無計呈身。聖敎雖極鄭重。萬無承命之望矣。命就座。先生曰強策盲瞽。扶曳跛躄。冒昧登筵。固已爲盛世之羞恥。而一覲耿光。粗伸義分。雖卽日退塡溝壑。更無餘恨矣。臣退伏竆廬。若聞聖學日隆。聖德日新。卓然爲千古帝王之標準。則當與鄕里父老。贊頌太平萬歲。皷舞於田野之間矣。乘輿已駕。日晷向晩。臣請退去。命司謁扶腋下階。

丙寅下別諭敦召。上書啓辭。

諭曰詩不云乎。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旣見君子。我心則降。行殿暫接。亦可慰也。但百官軍兵。無以許久停駐。草草酬酢。尤用悵然。而多少陳勉之辭。于予心實有感發。歷屢日不能忘也。筵退時亦有申申諭告。而見今春序已晏。講筵當開。此時緬懷之切。實有倍於前日未見者。爾須强起。頻入經席。以補寡躬之不逮。

四月甲戌壬午。又上疏辭。兼陳前席未畢之懷。

批曰省䟽具悉爾懇。所陳諸條。無非先聖先賢格言至論。而至於灾咎修省之說。尤爲痛切著明。予用感歎。當作箴戒。所可愧者不能致爾於經席之上。日聞啓沃耳。

六月會襟溪李公于廣州之松石亭。

亭卽淵泉洪相公奭周故宅也。不勝江山文藻之感。有詩。

八月辛丑乙丑。孝顯王后昇遐。進行宮門外擧哀。

九月差輓章製述官。上疏辭。兼陳慰。

批曰省疏具悉爾懇。國運不幸。坤殿禮陟。兩慈殿止慈之衷。無以慰譬。而爾疏適至。備陳此時講筵之尤急。良庸嘉嘆。當爲之留念。至如輓章製述。在昔儒賢。皆無必辭之擧。則爾何爲如是爲辭乎。

十一月乙巳辛巳。禮官以孝顯王后卒哭後大殿燕居服笠制。黑白當否來詢。獻議。

甲辰先生六十九歲。

正月戊辰丁酉。特下別諭敦召。上書啓辭。

諭曰予自嗣服以來。寤寐宿德。必欲咸致左右者。豈曰徒循三徵之故事。以要一時之觀美而已哉。誠以艱大擔躬。學問昧方。朝象漸靡。士趨日下。政須硏經懷道之士。以培端本出治之基也。前春行殿。爾乃賁然登對。予之得覯宿儒之容儀。親訪典學之要務者。盖權輿于是矣。不我遐棄。尤切旣見之幸。勉爾遁思。庶有相孚之效。第其誠意之未積。而遽以敦迫爲事。則竊恐有慊於待賢之義。故未敢後車之載。而空谷翹想。居然歲一周矣。爾反邁邁然不一更簉於前席。則予於是實有所慨恨焉。爾之前後章奏。輒以講學爲勉。今日急務。誠莫先於此也。若其講學之方。則不爲資益於如爾之邃學碩儒。而能有所進就者乎。予於數月頤攝之餘。値玆新春漸鬯之候。日講將開。時敏是期。此時啓沃之責。尤不能無厚望焉。雖以爾之高蹈遐想。亦豈無戀戀欲見之情耶。方以此意。遍告林樊之諸賢。想多幡然而起者矣。德旣老成。居又莽蒼。爾不待予言之畢。必倡諸賢而簉朝。以副側席凝竚之誠也。

八月乙未己酉。特陞通政大夫。翌日拜工曹參議。上䟽辭。

八月戊申。領相趙寅永筵白曰臣竊以爲今番諸逆之敢生凶計者非他也。卽有以攄得我殿下厭倦聖學也。苟非然者。此輩雖極凶獰。安敢萌此心發此計乎。爲今之道。蔽一言曰勤聖學而已。勤聖學之要。莫如招延儒賢。左右啓沃。經筵官洪某年今七十。經學純茂。已爲殿下所延接矣。特加通政階品。幷與他儒贒一體招徠。俾有輔導之益幸甚。上曰依爲之。○批曰省疏具悉爾懇。自爾登對之後。于今不忘。一資陞授。亦云晩矣。方有別諭之特降者。爾其勿辭。從速簉朝。以副予延佇之想。

戊午特下別諭敦召。上書啓辭。

諭曰尊德禮賢。有國之盛事。予惟寡昧。亦何嘗不寤寐於此。前春蹕路。爾旣惠然。充粹之儀。懇款之悃。尙有所未諼于中者。誠禮未盡。遐遯莫回。東岡一葦之地。邈若川原之夐。此予反躬慙恧之不暇。而爾試思之。顧今上天示警。星祲告異。倫彝將斁。逆變滋興。靜言思之。咎實在予。以言乎學問則寒𣌑無常。以言乎政令則悠泛是事。以至於國計民生。無一可恃而可賴者。此政上下交修。惕然奮勵之時。而啓沃輔導之任。苟非如爾宿德之士。則將何以致典學之工。成從欲之治乎。夫緇衣白駒之詠。豈亶爲好賢而已。嘉客而已。其有待乎執業之問矣。爾以劬經績學之篤。抱德蘊道於衡泌林樊之下者。決知其非爲獨善而嘐嘐。則古所云君臣莫逃之義。寧不耿耿於心乎。一資陞授。無足輕重於爾身。而顧予嚮往之切則尙可諒之矣。玆敷心腹之諭。顒待羽儀之賁。爾須剋日幡然。出入經帷。朝夕予左右予。思所以挽回匡輔。是予如渴之望也。

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以在外旋遞。

九月乙丑己巳。吏郞以故執義未能相復逸當否來詢。獻議。

祭仲母李夫人靈筵。

有祭文。

乙巳先生七十歲。

正月往江頭。哭送吳瑞五靷行。

有祭文。後撰墓碣。

三月會襟溪李公于沙湖。

七月特拜成均館祭酒。上疏辭。因陳戒。

批曰省疏具悉爾懇。成均之任。非爾伊誰。方擬因此而稍俟京生。以爲敦召之地。爾不宜辭巽。至如滿幅陳勉。字字切實。一則感嘆。一則愧恧。予雖否德。亦豈無好學好賢之願。而只緣志不固誠不篤。以致悠泛如此。當益加勉。而爾以先王宮僚。養德林樊。亦多年所。則此時幡然。輔予不逮。實予日夜所想望者也。爾其諒之。

取族姪一胤第二子㝡秀爲孫。

㝡秀時年十一歲。

十月往江頭。迎哭吳稺輔致翼返虞。

有祭文。

會襟溪李公于沙湖。

門人任憲晦,子一純從往。

丙午先生七十一歲。

二月丁亥丙午。健陵幸行時。至鷺梁遣史官存問。上書啓。

五月乙卯壬戌。禮郞以綏陵遷奉時大王大妃殿服緦當否來詢。獻議。

差遷陵輓章製述官。上疏辭。兼辭本兼諸職。因陳所懷。

批曰省疏具悉爾懇。綏寢遷奉。諏吉載邇。愴慟之私。無以爲喩。輓辭製述。曾無儒賢必辭之例。今何如是爲辭乎。至於此時。講對之請。認出勤摯。極庸感歎。當體念矣。

進行宮門外受緬服。

閏五月乙酉丁未。綏陵出玄宮時。進行宮門外擧哀。

甲辰往新陵洞口外。參下玄宮哭班。

門人崔敬休,李㶐,李烋,金正洙從往。

六月有患候。

患證以小便不利。跨朔危重。襟溪李公冒熱跋涉來問曰。某病吾豈安坐云。

丁未先生七十二歲。

正月辛巳有告祠堂文。

以老傳告廟。屬子一純攝祀。而告祝不用攝祀孫屬稱。只用使子某之文。

近齋先生諱辰十七日有詩。

先生每於近齋忌日食素。至是以癃病不克食素。誦松江湛老栗翁同日逝。從前食素老難能之詩。仍作詩曰一哭山頹四紀餘。諱辰不肉若喪初。八旬垂死無餘氣。却自今年未食疏。

二月聞襟溪李公訃。爲位而哭。

先生大慟曰吾身喪矣。

遣子一純致酹于襟溪李公靈筵。

有祭文。後撰墓誌。○先生曰吾不以身親酹者。非但病不可强。若將一慟遂絶。故不爲也。

四月遣人致酹于老洲吳公改葬。

有祭文。

戊申先生七十三歲。

正月作敬敍文。

是月四日。卽皇明太祖高皇帝開國八回甲日也。先生不勝風泉之感。作此文。

秋率子一純往梅山省墓告榮。

時自上爲榮養先生。特除一純果川縣監。

己酉先生七十四歲。

二月遣子一純。致酹于襟溪李公靈筵。

有祭文。

遣庶從姪一誠。致酹于沈宜德靈筵。

有祭文。

三月行孫㝡秀冠禮。

趙秉悳爲賓。

閏四月行㝡秀昏禮。

㝡秀爲李果川麟秀孫女壻。

六月丁卯壬申。憲宗大壬昇遐擧哀。

甲戌禮郞以當宁嗣位後東朝位號加上當否來詢。獻議。

辛卯禮郞以孝定殿徽定殿祝式來詢。獻議。

八月丙寅壬申。禮郞以全溪大院君墓所改封築告文中屬稱來詢。獻議。

差輓章製述官。上疏辭。兼辭本兼諸職。因陳所懷。

批曰省䟽具悉爾懇。輓章製述。曾無儒賢必辭之例。今何爲言乎。陳勉之辭。良用欽佩。從當一諭矣。爾其勉回遐心。出入講席。以副予承敎之願。

丁亥特下別諭敦召。上書啓辭。

諭曰日前疏批。已略示予意。側席之念。曷嘗少弛。而姑徐敦迫之音者。蓋亦有待焉耳。嗚呼。求賢如渴。何時不然。而在嗣服之初爲尤甚。予小子叨承丕基。煢然在疚。雖仰承慈聖之指敎。俯賴宰輔之協贊。而慄慄危懼。若涉無津。况幼而失學。謏陋寡聞。若殷宗之舊勞于外。而初無甘盤之舊學。其於典學之工。尙昧方向。苟得山林宿德之士。朝夕左右。啓沃予薰陶予。嘉謨嘉猷。以引以翼。則予雖不足有爲。尙庶幾多賴裨益。漸至成就。以鞏我祖宗洪業。耿耿一念。寔在於此。惟爾以世祿之家。膺旌招之禮。養德林樊。劬經服禮。器量之宏偉。踐履之篤實。蔚爲諸大夫國人所想望。而矜式。厥惟久矣。今於亮陰恭默之中。方日開講對。誠以學問不可失時。思有以奉承慈聖誨勉之至意。居喪廢業。有不可以常禮論故也。邇列橫經。非曰無人。而嘉邸勸學。願得天下之名儒。崇政進講。必須河南之宿德。當今之世。捨爾伊誰。玆布十行之諭。庸寓三徵之義。爾須幡然。卽起造朝。以副予懇款之誠。

庚戌哲宗大王元年先生七十五歲。

三月遣子一純。致酹于朴稺升宗塾靈筵。

有祭文。

六月辛酉丙寅。憲宗大王小祥。進行宮門外擧哀。

十月己未庚申。筵臣以經筵繼講冊子來詢。獻議。

十一月己丑乙卯。筵臣以經筵繼講冊子來詢。獻議。

辛亥先生七十六歲。

正月戊子辛卯。遣史官存問。賜衣資食物。上書啓辭。

昨年十二月賓對時。右相權敦仁奏曰祭酒臣洪某。來年當回巹云。若自朝家有示意之擧。則似好。故敢此仰達矣。上曰山林年歲今幾何。權曰明年當爲七十六歲。禮待之地。不可無示意之擧矣。臣不敢以某事仰請。而旣有聞知。故玆敢提稟矣。上曰於前亦有可據之例乎。權曰年前故重臣金箕殷回巹時。有其子外任甄復。衣資食物及宴需。自戶曹輸送之處分矣。大王大妃殿曰回巹在於何時乎。權曰臣未及詳聞。而近來人家回巹。皆以正月爲之。大王大妃殿曰誠稀貴之事矣。正月庚寅。以司謁口傳下敎曰。向來大臣奏以洪山林回巹在邇云。其日子知入。同日戶曹書吏奉聖敎來問回巹日子。以國恤中不敢循俗設宴之意仰對矣。同日傳曰頃因右相所奏聞洪祭酒回巹在邇云。事甚稀貴。朝家禮遇之地。且有從前已施之典。衣資食物。從優輸送事。分付戶曹。遣史官存問以來。

壬辰遣史官宣諭。上書啓辭。

諭曰回巹之義。古無所稱。然入鄕循俗。古人攸訓。菲薄之物。非直爲今日飾喜之資。而寄與也。以表予耿念之意耳。何必牢辭。安心領受。

同日特拜司憲府大司憲。上疏辭。兼陳所懷。

批曰省疏具悉卿懇。都憲特簡。予意有在。砥行立名。需用當世。惟士爲能。况卿之經術風範。世所推詡。而昌言又若是惓惓。不覺聳然莊誦矣。方今歲籥載新。三晝之講將開。夤緣晉接。得聞大道之要。以資爲治之方。則豈不休哉。卿其勿辭。亟回遐心。犂然膺命。

四月丁巳癸酉。特下別諭敦召。上書啓辭。

諭曰予自嗣服以來。欲見卿德儀者久矣。以諭以批。屢勤側席之念。而卿之一向邁邁。不思賁然者。必以予誠意淺薄。未能挽回遐心也。常切愧歎于中。予小子叨承丕基。慄慄危懼。義方之敎。仰成於簾帷。辰告之謨。實賴於宰輔。而惟其自治之道。講學爲急。旣無殷宗之舊學。何論漢宣之通經。日月云邁。政務人一己百之工。而雖有志學之誠。實昧爲學之方。惟思左右宿德。朝夕啓沃。竊庶幾補旣往之謏陋。立方來之根基。耿耿一念。只在於此。惟卿養德山林。劬躬讀書。踐履之誠篤。學術之淵博。素爲三朝之所禮遇。一世之所矜式。况年益卲德益崇。而又値予小子憤悱自強。虛心求助之時。豈不欲展其所蘊。以引以翼。俾予得聞學問之要。克底成就之地乎。卿每以老病爲辭。而志氣不衰。頤養有素。見今日候暄暢。榮衛益當康復。庸敷十行之諭。以蘄三接之幸。惟卿亟圖幡然。指日簉朝。出入筵席。以副予凝佇之望。

五月丁亥甲辰。禮郞以憲宗大王祔廟後眞宗大王祧遷當否來詢。獻議。

六月丙辰辛酉。憲宗大王大祥。進行宮門外擧哀。

戊寅上疏陳慰。兼辭本兼諸職。仍陳所懷。

批曰省疏具悉卿懇。此是莫重莫大之典禮也。奉以行之。旣閱三載。今此釐正。實涉悚然。而卿言若是纖悉。更當博議而裁處之矣。至於當初議定之過自爲引。誠過矣過矣。禮論之多歧。非特此事。則以若其時之倉皇。設或有未及援證處。此豈卿之所失耶。卿其安心。勿復以此煩提。

閏八月往梅山省墓。

先生有詩曰梅谷寒泉自古名。晦翁於此占親塋。吾鄕亦自同雙號。惟願先靈永世寧。先生自註曰朱子葬韋齋于上梅谷。葬祝夫人于寒泉。吾家親墓亦有梅山閑川之名云。

九月復拜大司憲。上疏辭。兼陳所懷。

批曰省疏具悉卿懇。由予誠淺禮薄。尙不得致卿於朝端。滿心愧恧。常所耿耿。今接來章。所以憂愛而期勉之者如此。予雖寡昧。可不服膺。至於祈永諴小敬德之要與夫造端出治之會。卿言卽經訓遺旨也。非敢不惟日慥慥。而提撕警發。全在於講究討論。則雙隻之筵。數數之儀。捨卿伊誰。雖以君臣之義言之。以卿惓惓之念。宜體予必欲致卿之苦心矣。適因奉復。有此敷告。卿其諒之焉。都憲之任。纔已勉遞矣。

十月癸未丙午。特下別諭敦召。上書啓辭。

諭曰予必欲致卿乃已之苦心。已悉於前者奉復。而况時相懇懇之奏。亶出於得賢共理之至意乎。間緣國家事會之多端。尙未有敷心之諭。此亦予誠意淺薄之致也。卿以六十年守道讀書之人。其於經傳稽古之力。卿雖欲退而不居。不可誣者。闇然日章之理也。顧今國勢之岌嶪何如。民憂之澒洞何如。雖以目下事言之。亂逆層生。鞫訊方張。此豈有他而然哉。只是國勢不尊。民生莫支而然耳。民憂之莫支。固不難知。國勢之不尊。抑又何故。當此時如卿衛國向上之人。竟欲固守初志。不揆所以被髮纓冠。則是豈天地莫逃之義也哉。予言之至此。卿宜有惕然而自厲者。望卿卽日幡然簉朝。思所以講底平之道。而究弭亂之方。則此豈非一生服勤聖訓之功歟。復音之來。予方側席而俟之。

十一月壬子庚辰。筵臣以經筵繼講冊子來詢。獻議。

壬子先生七十七歲。

正月陞拜資憲大夫知敦寧府事。上疏辭。仍陳所懷。

批曰省疏具悉卿懇。予自嗣服之初。願一承敎於經席間。嘗再三敦召。遐心莫回。予雖誠淺禮薄。日夕企待。不翅如渴。今予親總庶務。夙夜祇栗。切欲致卿之心。尤倍前日矣。以卿追先報今之誠。致君澤民之志。其必惓惓於輔導寡躳。成就典學之方。而日昨晉擢。寔副望實。何用辭巽。招賢求助。今其時也。則卿非其人乎。尾附事。敢不書紳而服膺。當孜孜銘念矣。卿須剋日簉朝。朝夕啓沃。俾予有緝煕之功。是所望也。

龍仁儒生請忠烈祠院長許之。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前後各處請院長者多。或許或辭。不能一一盡錄。

二月壬午有告祠堂文。

先生以名位亢極。晩節易虧爲懼。有告。

丙午健陵幸行時。駐蹕于鷺梁行宮。遣史官存問。上書啓。

六月庚辰庚寅。史官以山林抄選來詢。上書啓辭。

辛卯又遣史官宣諭問疾。仍詢抄選事。回啓。

諭曰覽卿附奏。知有愼節。可勝慮念。然神明所相。當有勿藥之效。卿其安心調理。以副朝野之望焉。至於抄選事。有國之大政也。此事之詢及儒賢。旣有列聖朝故事。故予所以遵而行之者也。卿之以年前邦禮事爲引。豈非萬萬過當之擧乎。以卿宿德。思所以壽吾國脈者。薦賢擧賢以外。更有他何事乎。卿欲酬報先朝禮遇之盛。則予小子今日所詢。豈忍無一言可否乎。卿其厚諒。有以復之。

有痢患。

先生自辛丑冬。進食稍減。厥後屢經重患。榮衛已竭。是年春疾益篤。戒子以喪祭必從薄略。至是月晦間。又添痢患。日以危㞃。藥物且不能進。而門人進見則隨其氣質。諄諄警策如平時。

七月己酉癸丑。拜刑曹判書。

以曹中有事旋遞。

乙丑酉時。考終于蘆漪精舍之博厚室。

是日屛婦女。不許請見。謂子一純曰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命侍者撤去氈褥。鋪置床席。整頓書籍。手自正冠而卧。語音已低微矣。時趙秉悳之從子龍煕,女壻閔述鏞來謁。先生謂龍煕曰歸語君仲父。益勉德業。問述鏞曰嶺南賊就捕否。盖嶺人有告變者。方事譏捕故也。自是子孫面目。亦不能辨。而喉間諄諄。惟是憂念國事也。自先生病㞃。遠近士子。鄕里親知。盈門問候。及喪哀痛。如哭親戚。門人加麻心喪者一百餘人。○先是子一純欲探吉凶。拈得王字。準于謝石解字訣。其文有汪漾其波。黃生何去。灑落荷珠。朱子已隱。玉色金聲。終閟影響之語。又有屋樑振響之異。哲人之萎。豈小變哉。

丙寅訃聞。

上敎曰卽聞丈席之長逝。曷勝愴衋。此儒賢以先朝旌招之人。逮予寡躳。年彌高而德彌卲。予所以特擢正卿。屢宣敦召。期欲一致經席。獲覩典型。今焉已矣。卒洪祭酒家。助喪葬之節。令該曹照例擧行。造墓軍亦令本道題給。

八月己卯癸卯。館學儒生爲文致祭。

九月戊申遣禮官致祭。

祭文曰列聖崇道。鴻儒世作。潭華眞正。農淵精博。訖于渼近。津筏後先。卿得其傳。間氣百年。洪河之量。喬嶽之儀。臯鶴早聞。正廟曰咨。遵晦彌堅。俛焉孜孜。博約互進。明健爲質。心衡今古。詞華黼黻。紹述徽言。提挈宏綱。擔夯至重。硬着脊梁。一登离筵。旋賦遂初。若顔巷處。如邵洛居。誰其同德。有吳文元。樂在育英。衿佩塡門。春秋尊攘。形氣神理。發爲宗旨。叮嚀擧似。玉韞輝溢。晩膺旌招。志介于石。匪潔身逃。棲遲郊坰。麟藪鳳梧。行殿幄對。侃侃訏謨。敬天法祖。克己裕民。憲考嘉乃。利見大人。逮予嗣服。冀或來賁。十行綸綍。屢宣郵置。我蓍我龜。有叩斯應。弘博條鬯。羣疑喚醒。八座崇秩。三達具備。執爵乞言。耿耿寤寐。天胡不憗。凶音遽徹。蕙帳風凄。瑤琴絃絶。邦國殄瘁。士林銜痛。側席之餘。震悼予衷。伻官致侑。用寓尊賢。靈如不昧。歆此儐籩。

甲寅葬于廣州九壽洞壬坐之原。

門人來會者五十餘人。

甲寅夏家狀成。

子一純撰。其總論曰府君以間世英豪之姿。早師有道。淵源端的。謂聖人必可學。謂斯道必可聞。精思力踐。不知年數之不足。孝悌通乎神明。而猶恐分有未盡。名理貫乎天人。而猶恐見有未至。有華國之藻。而不以自多。蘊經世之才。而不要槩見。竆作陋巷之韋布。而不見其戚。位躋煕朝之賓師。而不見其泰。勇於衛道。嚴於闢邪。必欲擧一世。偕底大道。使天理明中國尊斯民淑。此其一生苦血所存也。嗚呼。當府君之時。四方人士。莫不宗仰。以至異趣者。亦無異辭。聞風而悅服。覿德而心醉。而其至誠惻怛底本領。尙有未盡知者。况乎百世之後耶。然讀其書而求其心。庶或知範圍之大。規模之密。有以紹前而牖來者耶。老洲先生一世之宗師。而嘗云有大心衆生意思者。吾見此友一人而已。又嘗許之以儒宗。命及門學者。卒業于府君門下。襟翁平生之知己。而嘗稱之爲當世第一流。又或曰百年間氣。或曰爛用天理。卽此數言而求之。亦可得其彷彿也耶。

丙辰价川諸生。幷享于景賢祠。

與屛溪尹先生,三山李公,常窩李公幷享。

辛酉冬年譜成。

癸亥十一月賜諡文敬。

道德博聞曰文。夙夜儆戒曰敬。

乙丑夏有嗣孫錄用之命。

左相金炳學筵奏。

丙寅夏文集印行。

年譜跋[编辑]

嗚呼。我梅山老先生年譜成於山頹後十年。而先生胤子鰲谷公已歿。不無杞氏之病。以先生盛德大業。事實之疎略乃爾。可恨也已。至若奏議及言理言學文字。盡在原集。故不復採錄。第附此于原集之末。其於察言攷迹。庶幾互相發云。

崇禎四甲子仲冬。門人西河任憲晦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