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欒城集 (四部叢刊本)/謚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緫目 欒城集 謚議
宋 蘇轍 撰 宋 郎曄 注 景烏程張氏南海潘氏合藏宋刊本
目録上

蘇文定公謚議

淳熈三年七月十三日

勅中書門下省尚書省送到吏部狀准禮部關准都

省批下故門下侍郎蘇轍定謚事今具下項一准禮

部關承淳熈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勅試禮部尚書

兼侍讀兼給事中兼吏部尚書趙雄劄子奏臣竊詳

國朝故實名臣旣殁而不乞謚者徉徃因臣寮建請

特賜徽稱故楊徽之之謚文莊宋綬寔請之宋祁之

謚景文張方平寔請之張方平之謚文定蘇轍寔請

之凡以尚賢報功昭示無極

聖王之所以寵綏臣子者於是至矣臣伏見故門下

侍郞蘇轍𥘉以制舉對策受知

仁宗乍起草菜而鯁亮切直之聲固已震耀天下晚

乃歷踐臺省遂躋政途其絶學長才嘉言讜論與夫

進退終始大節天下公論可考不誣而寥寥數十年

易名之恩未加在於  盛明之朝緫覆之政誠爲

闕典况自頃𡻕

陛下加惠⿱⺾⿰𩵋禾 -- 蘇軾 賜謚文忠 德音流行天下傳誦

轍之平生梗㮣與軾畧同而宦逹過之臣愚欲望

聖明依軾近例特與蘇轍賜謚以示褒勸臣謬司拜

禮職所當言況有宋綬張方平建請故事則區區僣

越之罪或可望於 裁赦也取 進止三省同奉

聖㫖依令禮部太常寺擬定申尚書省續准淳熈三

年四月十五日 勅三省同奉

聖㫖今後王公及職事三品以上法應得謚并勲德

節義聲實彰著不以官品特命謚者並先經有司議

定申中書門下省具奏取 㫖依舊制更不命詞止

備坐所議給告吏部牒本家照㑹禮部太常寺今擬

定謚曰文定道德愽聞曰文安民大慮曰定并承議

郎行太常愽士章謙撰到謚議一本頭連在前伏乞

朝廷詳酌指揮施行申都省後批禮部太常寺申擬

⿱⺾⿰𩵋禾 -- 蘇轍賜謚五月二十三日送禮吏部照應淳熈三

年四月十五日巳降指揮施行一檢准淳熈三年

月十五日  勑三省同奉

聖㫖今後王公及職事官三品以上法應得謚并勲

德節義聲實彰著不以官品特命謚者並先經有司

議定申中書門下省具奏取 㫖依舊制更不命詞

止備坐所議給告吏部牒本家照㑹一㝷行下太常

寺擬謚去後㨿太常寺申⿰糹𨈡到承議郞行太常愽

章謙撰議曰門下⿱⺾⿰𩵋禾 -- 蘇公殁逾六十年矣

天子始從其鄕人大宗伯之請 詔禮部奉常同議

命謚謹按謚法道德愽聞曰文安民大慮曰定請以

是易公名惟公挺生西蜀毓秀山川大材最髙資禀

實厚而又有父文安先生爲之師有兄文忠公爲之

師友盖其所學所行皆本原乎家傳而文章事業卓

乎可敬而仰也嗚呼公爲元祐名臣行事在國史聲

名在天下人其誰不知之冝不待歴數以合文定之

謚者請粗陳其畧觀公少年擢兩科與其父兄俱以

文名世而公之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爲人文

忠嘗稱之以爲實勝巳其所爲詩騷銘頌書記論譔

與夫代言之作率大過人盖流傳於人間散落於夷

狄者不知其㡬而所謂愛重其文則一也嘗傳詩春

秋訓釋先儒之未逹又注老子深窮道德之㫖而發

明佛老之相𩔗其後作古史所論益廣以刪𥙷子長

雜亂殘闕之失書成撫之而歎自謂得聖資處身臨

事之㣲意末復論著歴代大抵以考古今成敗得失

爲要不務空言此其道德愽聞之淵源者如是可不

謂文乎 本朝至

仁皇世可謂極盛公對制策方切切然以海內窮困

生民愁苦爲憂雖賈𧨏痛哭流涕之書不過也青苗

八使擾民之事其施行甚明公與王介甫陳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叔辯

爭之尤力及元祐新政公居言路首陳

神宗變法本欲利民爲社稷長乆之計而民力顧因

之以凋𡚁者其原皆起於大臣蔽塞聦明之所爲由

是蔡吕之徒竟皆貶竄然新政旣孚事𫝑一定大臣

乃有㣲引用熈豐舊臣爲自全計者公手䟽千餘言

極論君子小人之不可並處而争小人必勝非 朝

廷安静之福盖是時公之所争議大者唯黃河西邉

二事次則差顧役法也深知黨臣之撼摇在位者幸

四弊之不去以藉口而已故又爲之論奏願詔大臣

正巳平心無生事要功之意因弊脩法爲安民静國

之術民心旣得異議自消至論詩賦經義之兼行未

⿺辶䖏合祭天地之禮所當復三司利權之不可分皆

反覆精詳未嘗不以謀國體便人情爲慮也此其安

民大慮之深逺者如是可不謂定乎自後世去古旣

邈好文之士侈辭相髙連篇累牘不出風雲月露之

狀而體益以靡文則文矣非所謂道德愽聞之文也

清談之士髙論性命視天下利害恝然不屑以動心

殆若木偶人者定則定矣非所謂安民大慮之定也

而公則異於是信其有功於治道而有德於生民文

定之懿今合以謚公議者又何辭焉謹議一請本部

郎中覆謚去後承承議郎行祕書省著作佐郞兼權

考功郎官何萬覆謚議曰是非待謚而後定謚於徃

者重也數十年之後是非旣定命謚以𠖥之謚之羙

惡以助勸沮謚於來者亦重也夫位足以經世要有

其學才足以救時要有其心無其學未發而所到可

知巳無其心禍福利害皆足以移之傑然異於是蓋

寡也思其人可無以示勸哉故門下侍郞⿱⺾⿰𩵋禾 -- 蘇公轍闕

不作謚邇臣以爲請有 詔禮部太常其同定之重

是議也按謚法文之義十有八道德愽聞莫如公優

定之義有九安民大慮莫如公稱乃請謚文定上其

議考功豈非謂其有經世之學有救時之心於公無

愧歟公索深綜㣲得之於天嚌眞茹醇無待乎外上

窮䆳古下至其時廢興治亂得失成敗之所以然皆

貫穿出入如身歴目睹少而對䇿有愛君之言巳乃

上書陳治安之說晚年黜不用於是傳詩春秋老子

作古史載之空辭平生之所欲爲與老而不得卒其

所爲者可以槩見要其歸在於治國平天下遡其學

本末可考也𥘉王荆公之以執政領三司條例也公

爲其屬不爲屈歴䟽其不便謝去元祐𥘉旣爲諫官

取前日所爲𡚁與其人悉奏論之然司馬温公爲相

欲盡變顧役法文潞公繼之又欲回河流於東二公

淸德重望最知公者公亦不以爲便盖進退得䘮好

惡怨德一不以𭻍𮌎中而視百姓有繇此以重困失

職則惄焉若無以安也爲侍從不粗辨一職以塞責

而止以爲

天子所使以論思天下事當無不言凡冬温大旱水

潦隂雪必建言某政有闕失某事當罷行有罪而不

誅㡬人無功而受賞又有㡬賞責巳當求言以開廣

上意及在政府日至

上前與宰相爭用人邪正邉議曲直與行事當否退

而批語有不如奏對吏辯詰雖休謁出而見所舉或

未善必追論之未嘗曰事不出于我非吾咎不顧也

𫝑移事異猶貇貇論治道至謪逐不悔此其心豈擇

所趨避委時於危不救者是以九年之間朝廷尊公

路闢忠賢相望貴倖歛跡邉陲綏靖百姓休息君子

謂公之力居多焉信也自公之貶紹聖以權臣用事

崇觀以姦臣執柄皆公昔所累䟽數言不足倚以事

者使公不去其言用寧有後日之禍公之去天也然

公身雖屑道愈髙籍雖錮於黨人天下愈推爲正臣

鉅德渡江之後旌録有 詔今距公死又六十有五

年矣猶 詔易名以褒之俾爾士大夫違實飾虛貪

近忘遠知茍榮於一日不顧遺臭於後世者觀公邅

廻困躓顧不(⿱艹石)鄕世好以爲身圖者之安然而此等

泯泯就盡餘累汗逮孫子而公休澤顯聞乃垂懿無

窮是則名節茍全爵禄不足驕公議終在邪說不能

勝其亦庻㡬知勸也夫文定二名豐約惟𠃔請如愽

士議謹議今來本官合出告伏候 指揮七月十三

日三省同奉

聖㫖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