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集 (四部丛刊本)/谥议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緫目 栾城集 谥议
宋 苏辙 撰 宋 郎晔 注 景乌程张氏南海潘氏合藏宋刊本
目录上

苏文定公谥议

淳熙三年七月十三日

敕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吏部状准礼部关准都

省批下故门下侍郎苏辙定谥事今具下项一准礼

部关承淳熙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敕试礼部尚书

兼侍读兼给事中兼吏部尚书赵雄札子奏臣窃详

国朝故实名臣既殁而不乞谥者徉往因臣寮建请

特赐徽称故杨徽之之谥文庄宋绶寔请之宋祁之

谥景文张方平寔请之张方平之谥文定苏辙寔请

之凡以尚贤报功昭示无极

圣王之所以宠绥臣子者于是至矣臣伏见故门下

侍郞苏辙𥘉以制举对策受知

仁宗乍起草菜而鲠亮切直之声固已震耀天下晚

乃历践台省遂跻政途其绝学长才嘉言谠论与夫

进退终始大节天下公论可考不诬而寥寥数十年

易名之恩未加在于  盛明之朝緫覆之政诚为

阙典况自顷岁

陛下加惠⿱⺾⿰𩵋禾 -- 苏轼 赐谥文忠 德音流行天下传诵

辙之平生梗㮣与轼略同而宦逹过之臣愚欲望

圣明依轼近例特与苏辙赐谥以示褒劝臣谬司拜

礼职所当言况有宋绶张方平建请故事则区区僣

越之罪或可望于 裁赦也取 进止三省同奉

圣旨依令礼部太常寺拟定申尚书省续准淳熙三

年四月十五日 敕三省同奉

圣旨今后王公及职事三品以上法应得谥并勲德

节义声实彰著不以官品特命谥者并先经有司议

定申中书门下省具奏取 旨依旧制更不命词止

备坐所议给告吏部牒本家照会礼部太常寺今拟

定谥曰文定道德博闻曰文安民大虑曰定并承议

郎行太常博士章谦撰到谥议一本头连在前伏乞

朝廷详酌指挥施行申都省后批礼部太常寺申拟

⿱⺾⿰𩵋禾 -- 苏辙赐谥五月二十三日送礼吏部照应淳熙三

年四月十五日巳降指挥施行一检准淳熙三年

月十五日  敕三省同奉

圣旨今后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法应得谥并勲

德节义声实彰著不以官品特命谥者并先经有司

议定申中书门下省具奏取 旨依旧制更不命词

止备坐所议给告吏部牒本家照会一㝷行下太常

寺拟谥去后据太常寺申⿰纟𨈡到承议郞行太常博

章谦撰议曰门下⿱⺾⿰𩵋禾 -- 苏公殁逾六十年矣

天子始从其乡人大宗伯之请 诏礼部奉常同议

命谥谨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安民大虑曰定请以

是易公名惟公挺生西蜀毓秀山川大材最高资禀

实厚而又有父文安先生为之师有兄文忠公为之

师友盖其所学所行皆本原乎家传而文章事业卓

乎可敬而仰也呜呼公为元祐名臣行事在国史声

名在天下人其谁不知之冝不待历数以合文定之

谥者请粗陈其略观公少年擢两科与其父兄俱以

文名世而公之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文

忠尝称之以为实胜巳其所为诗骚铭颂书记论撰

与夫代言之作率大过人盖流传于人间散落于夷

狄者不知其㡬而所谓爱重其文则一也尝传诗春

秋训释先儒之未逹又注老子深穷道德之旨而发

明佛老之相𩔗其后作古史所论益广以删𥙷子长

杂乱残阙之失书成抚之而叹自谓得圣资处身临

事之微意末复论著历代大抵以考古今成败得失

为要不务空言此其道德博闻之渊源者如是可不

谓文乎 本朝至

仁皇世可谓极盛公对制策方切切然以海内穷困

生民愁苦为忧虽贾𧨏痛哭流涕之书不过也青苗

八使扰民之事其施行甚明公与王介甫陈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叔辩

争之尤力及元祐新政公居言路首陈

神宗变法本欲利民为社稷长久之计而民力顾因

之以凋弊者其原皆起于大臣蔽塞聦明之所为由

是蔡吕之徒竟皆贬窜然新政既孚事𫝑一定大臣

乃有微引用熙丰旧臣为自全计者公手䟽千馀言

极论君子小人之不可并处而争小人必胜非 朝

廷安静之福盖是时公之所争议大者唯黄河西边

二事次则差顾役法也深知党臣之撼摇在位者幸

四弊之不去以借口而已故又为之论奏愿诏大臣

正巳平心无生事要功之意因弊修法为安民静国

之术民心既得异议自消至论诗赋经义之兼行未

⿺辶处合祭天地之礼所当复三司利权之不可分皆

反复精详未尝不以谋国体便人情为虑也此其安

民大虑之深远者如是可不谓定乎自后世去古既

邈好文之士侈辞相高连篇累牍不出风云月露之

状而体益以靡文则文矣非所谓道德博闻之文也

清谈之士高论性命视天下利害恝然不屑以动心

殆若木偶人者定则定矣非所谓安民大虑之定也

而公则异于是信其有功于治道而有德于生民文

定之懿今合以谥公议者又何辞焉谨议一请本部

郎中覆谥去后承承议郎行秘书省著作佐郞兼权

考功郎官何万覆谥议曰是非待谥而后定谥于往

者重也数十年之后是非既定命谥以𠖥之谥之美

恶以助劝沮谥于来者亦重也夫位足以经世要有

其学才足以救时要有其心无其学未发而所到可

知巳无其心祸福利害皆足以移之杰然异于是盖

寡也思其人可无以示劝哉故门下侍郞⿱⺾⿰𩵋禾 -- 苏公辙阙

不作谥迩臣以为请有 诏礼部太常其同定之重

是议也按谥法文之义十有八道德博闻莫如公优

定之义有九安民大虑莫如公称乃请谥文定上其

议考功岂非谓其有经世之学有救时之心于公无

愧欤公索深综微得之于天哜真茹醇无待乎外上

穷䆳古下至其时废兴治乱得失成败之所以然皆

贯穿出入如身历目睹少而对䇿有爱君之言巳乃

上书陈治安之说晚年黜不用于是传诗春秋老子

作古史载之空辞平生之所欲为与老而不得卒其

所为者可以槩见要其归在于治国平天下溯其学

本末可考也𥘉王荆公之以执政领三司条例也公

为其属不为屈历䟽其不便谢去元祐𥘉既为谏官

取前日所为弊与其人悉奏论之然司马温公为相

欲尽变顾役法文潞公继之又欲回河流于东二公

清德重望最知公者公亦不以为便盖进退得䘮好

恶怨德一不以𭻍𮌎中而视百姓有繇此以重困失

职则惄焉若无以安也为侍从不粗辨一职以塞责

而止以为

天子所使以论思天下事当无不言凡冬温大旱水

潦阴雪必建言某政有阙失某事当罢行有罪而不

诛㡬人无功而受赏又有㡬赏责巳当求言以开广

上意及在政府日至

上前与宰相争用人邪正边议曲直与行事当否退

而批语有不如奏对吏辩诘虽休谒出而见所举或

未善必追论之未尝曰事不出于我非吾咎不顾也

𫝑移事异犹貇貇论治道至謪逐不悔此其心岂择

所趋避委时于危不救者是以九年之间朝廷尊公

路辟忠贤相望贵幸敛迹边陲绥靖百姓休息君子

谓公之力居多焉信也自公之贬绍圣以权臣用事

崇观以奸臣执柄皆公昔所累䟽数言不足倚以事

者使公不去其言用宁有后日之祸公之去天也然

公身虽屑道愈高籍虽锢于党人天下愈推为正臣

钜德渡江之后旌录有 诏今距公死又六十有五

年矣犹 诏易名以褒之俾尔士大夫违实饰虚贪

近忘远知茍荣于一日不顾遗臭于后世者观公邅

回困踬顾不(⿱艹石)乡世好以为身图者之安然而此等

泯泯就尽馀累汗逮孙子而公休泽显闻乃垂懿无

穷是则名节茍全爵禄不足骄公议终在邪说不能

胜其亦庶㡬知劝也夫文定二名丰约惟𠃔请如博

士议谨议今来本官合出告伏候 指挥七月十三

日三省同奉

圣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