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仁·鲍狄埃(为纪念他逝世25周年而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欧仁·鲍狄埃 (为纪念他逝世二十五周年而作)
作者:列宁
1913年1月3日
譯者: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RU: 1918. ZH: 列宁选集 /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去年,1912年11月,是法国的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即著名的无产阶级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的作者逝世的二十五周年。

这首歌已经译成欧洲各种文字,而且不仅仅是欧洲文字。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世界各国的工人相继歌唱自己的先进战士、无产者诗人的这首歌,并且使这首歌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世界各国的工人现在都在纪念欧仁·鲍狄埃。他的妻子和女儿还活着,并且都过着贫困的生活,就象“国际歌”的作者一生所过的一样。他在1816年10月4日生于巴黎。他创作他的第一首歌的时候才十四岁,这首歌的名字叫作“自由万岁!”。1848年,他作为一个街垒斗士参加了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伟大战斗。

鲍狄埃出身于贫穷的家庭,在整个一生中他一直是一个穷人、一个无产者,他起先靠包装箱子,后来靠绘制印花布图样维持生活。

从1840年起,他就用自己的战斗歌曲来反应法国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巨大事件,唤醒落后的人们的觉悟,号召工人团结一致,鞭笞法国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府。 在伟大的巴黎公社(1871年)时期,鲍狄埃被选为公社的委员。在3600张选票中,有3352票是选他的。他参与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公社的一切措施。

公社失败后,鲍狄埃被迫逃到了英国和美国。著名的“国际歌”就是他在1871年6月,也可以说,是在5月的流血失败之后的第二天写成的……

公社被镇压了……但是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在今天这首歌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

1876年,在流亡中,鲍狄埃写了一首长诗“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在这首长诗中,他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工人生活,描绘了他们的贫困,他们的苦役劳动,他们遭受的剥削,以及他们对于自己的事业的未来的胜利所抱的坚强信念。

公社失败以后过了九年鲍狄埃才回到法国,回来后立即参加了“工人党”。1884年他的第一卷诗集出版了。1887年第二卷出版了,题名为“革命歌集”。

这位工人诗人的其他一些歌,是在他死后才出版的。 1887年11月8日,巴黎的工人把欧仁·鲍狄埃的骨灰送到拉雪兹神父墓地(Père Lachaise),在那里埋葬着被枪杀了的公社社员。警察夺取红旗,组织殴打。无数的人群参加了这次没有宗教仪式的葬礼。四面八方都在高呼:“鲍狄埃万岁!”

鲍狄埃是在贫困中死去的。但是,他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一个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真正的纪念碑。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当他创作他的第一首歌的时候,工人中社会主义者的人数最多不过是以十来计算的。而现在知道欧仁·鲍狄埃这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的,却是千百万无产者……

 本译文与其原文有分别的版权许可。译文版权状况仅适用于本版本。

原文

这部作品在公元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4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99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译文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5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