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9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九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九十一卷目錄
佛像部藝文二
釋迦牟尼如來像讚 唐梁肅
三如來畫像讚〈并序〉 前人
壁畫三像讚〈并序〉 前人
繡西方像讚〈并序〉 前人
藥師琉璃光如來畫像讚〈并序〉 前人
又
藥師琉璃光如來繡像讚〈并序〉 前人
繡觀世音菩薩像讚〈并序〉 前人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讚〈并序〉 前人
地藏菩薩讚〈并序〉 前人
畫元始天尊釋迦牟尼佛讚〈并序〉 穆員
畫釋迦牟尼佛讚〈并序〉 前人
繡西方阿彌陀佛讚〈并序〉 前人
繡藥師琉璃光佛讚〈并序〉 前人
繡藥師佛觀世音菩薩讚〈并序〉 前人
繡救苦觀世音菩薩讚〈并序〉 前人
繡地藏菩薩讚〈并序〉 前人
繡西方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記 前人
畫救苦觀世音菩薩讚〈并序〉 僧皎然
西方變畫讚〈并序〉 任華
畫釋迦如來讚〈并序〉 權德輿
藥師如來繡像讚〈并序〉 呂溫
再修成都府大聖慈寺金銅普賢菩薩記
韋皋
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讚〈并序〉劉禹錫
滄州弓高縣實性寺釋迦像碑 張文成
繡阿彌陀佛讚〈并序〉 白居易
繡觀世音菩薩像讚〈并序〉 前人
畫彌勒上生�讚〈并序〉 前人
畫西方幀記 前人
彭城公寫經畫西方像記 盧子駿
易州抱陽山定惠寺新造文殊師利菩薩記
邵真
興唐寺毗沙門天王記 盧弘正
神異典第九十一卷
佛像部藝文二[编辑]
《釋迦牟尼如來像讚》梁·肅[编辑]
讚曰:「法王崩于竺乾,露寢二千歲矣。有像設糟粕,留 示後世。上士得之,超詣實際。其次奉之,為祐為道,為 津為梁。應之遲速,視感之深淺。觀其所感,聖人之情 可見矣。杜陵吏鮑君游,信道之士也。建中興元際,君 游丁先大夫憂,孝純誠至,哀感亦至。謂至道杳冥,在 擬議之外;聖人形容,居瞻仰之內。有慈力可以追孝, 有弘願可以祐神。」我儀圖之,或讚休福。于是合用綵 繡,煥焉發輝,天光照臨,睟容肅穆。有二元聖為翼。以 夫人母德,昭聞君游,孝思不怠,雖欲無利。功德能仁, 其肯捨諸?於戲,孝子之志,聞一毫之福可以及親者, 則竭力而奉之。矧夫教行于夷夏,理貫于幽明,而無 良之徒,坐生異論。以蕞爾愚管之所不及,齪然世籍 之所不書,乃死其先,人謂作福無益,抑犬豕之類,爾 何人倫足稱?予既羙君游之孝,因而志之,俾不肖者 企及云爾。
《三如來畫像讚》〈并序〉前人[编辑]
「法王之身有三:曰報、曰應、曰法。報身從無邊功德生,應身依無邊眾生生,法身從如如無有生。」 分別說三,其極一貫。原夫人道之體,離一切相,視其本也。積大德,施大慧,合大道,成大身,是其報也;出入十界,隨所利見,如水月鏡,是其應也。自因至果,故不得不有其報;病一切病,故不得不行其應。應亦名也,報亦名也。名乎哉,其實相之賓乎?《經》云:「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嘗試思之,以為眾生蓋反佛者也。是三相在佛為三德,在凡為三障:一者生死即空寂,空寂即法身也;二者煩惱即智慧,智慧即報身也;三者結業即解脫,解脫即應身也。三德成于悟,三障成于迷。迷而不服也,遂自絕于佛乘,哀哉!予嘗齋心命工,裂素作繪,聖德之形容,可舉目而見。見而後知思,思而後知至,知至之路,蓋由是矣。瞻仰之不足,遂為之讚,庶觀者有以知三如來不在心外,不可以有無心取云。
讚毗盧遮那佛
大哉法體!體如虛空,不始不終,不垢不淨,不邊不中,是謂涅槃,是謂法身,諸佛性海,是無上正真。
讚盧舍那佛
妙哉《報體》,體法而大,由清淨功,德色無礙,德色無礙, 成實智慧,範圍法界,盡未來際。
讚釋迦牟尼佛
神哉化功。其化無方。休有烈光。以百億色身。播百億 國土。啟權顯實。或默或語。示我寂滅。雙林之下。
總讚
三聖一身,本無有異。恆沙諸佛,其道一致。眾生唯妄, 覺妄斯至。懸像著明,用鑒心地。
《壁畫三像讚》〈并序〉前人[编辑]
貞元元年冬十月,會稽龍興寺釋法忍與門弟子道俗衣冠之眾,以五綵色寫釋迦如來像于所居之宇,吉祥天女像在左,多聞天王像在右。德容威神,煥赫熙怡,為佛股肱,作人依歸。至矣哉!聖人無形,以萬利見為形。形生功,功生名。是像元德,存乎前經。二上人以予嘗探微言之所緣起,資為之讚,以示昧者云:
上聖有作,體神立德,天人遵兮。示我妙法,清我濁劫, 示存存兮。日歸月依,是準是儀,破群昏兮。巍乎北王, 休有烈光,護下土兮,俾爾含識,躋彼樂域,萬物睹兮。 金甲雄姿,示威宣慈,我何怒兮?唯聖所起,吉祥止止, 天德至兮。粵惟首冠,佐佑于佛,成大事兮。高明婉柔, 願與道遊,滋景福兮。息達本二。沙門有德有則,知聖 知神。圖此妙相,示後昆兮。實以善利,與《元元》兮。
《繡西方像讚》〈并序〉前人[编辑]
道無方,所以法不垢不淨。聖人有以見群生大迷也。乃方以聚之,淨以極之,應形主之,列聖輔之,俾夫感而通,通而應,應而不窮,其慈善之功乎!皇朝故中書舍人贈華州刺史吳郡朱君夫人扶風馬氏,以淑行為宗姻之表,明識通出世之道。洎居華州之喪,晝哭哀慕,慟為律呂。既而曰:「予聞妙覺之用,無幽不燭,宜勤上善,以福吾夫。」 乃用五綵,章施五色,發揮德容,及二聖輔,煥乎有見。聖人之妙相,與夫人之至誠,希夷之中,協用休福,于是乎在矣。肅嘗以文墨從華州之遊,爰美成功,或感斯慟。讚曰:
《兌》方有國兮至聖居之,乃示淨妙兮拯此群疑。羙蓮 月兮煥金色,色相永思兮不可得。夫人洞此幽贊力, 祐我往哲福無極。人既往,道斯存。掌王綸,沒州尊。體 有美德貽後昆。誕躋妙域參聖神,誰謂至道默昏昏。
《藥師琉璃光如來畫像讚》〈并序〉前人[编辑]
於戲!至人不可得而見之矣。所可見者,像設而已。藥師者,大醫之號;琉璃者,大明之道。所以洗蕩八苦,振燭六幽,巍乎其有功,復歸于無物,蓋其賾也。皇帝德女唐安公主委化歸真之辰,先是命國工繢佛像,爰設妙色,載揚耿光,以追福祥,以迪幽贊,祐我貴主,達于真乘。至哉聖人之慈也!小臣某拜手稽首,而作偈言:
《藥師妙法王》,光被于十方。惟皇大聖主,文命敷下土。 二聖合元德,廣運慈悲力。莊嚴成儀形,延福于女英。 女英受茲福,亦以流萬族。
又[编辑]
「聖之道,無形無名,形以感著,名以功立。」 蓋物有病于妄,我則喻其醫;物有滯于闇,我則照其光。其行無方,有感必應。神哉仁哉!惟唐代宗孝武皇帝之甥某邑長公主之子曰蘭陵蕭位,稟靈天潢,承訓家範,其性孝,其氣醇。大曆中,丁先人銀青光祿大夫光祿卿贈汝州刺史府君之憂,自反哭至于大祥,哀敬之禮,動無違者。長公主戒之曰:「欲報之德,豈止于斯乎?歸誠上仁,可以徼福,爾其志之。」 位于是泣遵德命,爰用作繪。八十之初,十二之願,赫然如見其全身,肅然如聞其音聲。自外入者,或疑亂怖,投體膜拜而不知其粉繪也。嘻!昔人有一至之性,或通于神祇,以致福慶。矧夫孝子之哀思,大聖之元運,幽讚之「力。可思量哉。」 安定梁肅悅聞其風。乃為讚曰。
披聖籍兮覽元功,赫神光兮被無窮。勿藥用兮醫之 王,感斯應兮萬福彰。棄于梁兮出于唐,畜純孝兮思 不忘。《綽大象》兮景焜煌,洞冥冥兮福穰穰。
《藥師琉璃光如來繡像讚》〈并序〉前人[编辑]
「得妙道者聖之大,感罔極者孝之至。孝有欲報之志,聖有善應之功。神其願,運其力,故悲智行焉;發乎心,彰乎事,故像設作焉。」 誰其為之?有齊孝婦。孝婦姓某氏,前新城令柳誠之室也。先是居皇姑豆盧氏夫人憂,自卒哭及期,呼天之聲不絕;自期至于大祥,追福之功不息。乃誦金偈,乃瞻粹容。爰用五綵,以成大像。「莊嚴相好,昭焯煥爛,凜乎若披毫光而演善願,啟清真而屏濁亂,至矣夫!」 乃為《讚》曰:
光彼千界,赫瑠璃兮。勿藥之師,號大醫兮。不形之形妙相具兮。窈冥希夷,元功著兮。孝婦之烈,心不渝兮。章施五彩,福皇姑兮。
《繡觀世音菩薩像讚》〈并序〉前人[编辑]
《蓮華經·普門品》載菩薩盛德大業詳矣。蓋變動不測之謂神,窮神盡性之謂聖,慈悲廣運之謂力。三者一貫,是謂妙覺。功不並化,尊無二上。故佛為法王,我為素臣。或擬諸形容,稱其名號,資不匱之力,報罔極之恩。誰其為之?有齊孝女,初尚書吏部郎趙郡李公第六女,歸于博陵崔綽。大曆初,居公憂,泣血無聲,至于大祥。既而思求冥祐,徼福上聖,針縷之間,成就莊嚴,其用心也至矣乎!公之立行立言,天下所推焉。存為人範,沒無鬼責,前際之勝因,不可度已。此功德也,蓋以展《蓼莪》者,蒸蒸之心。崔氏之子以肅,嘗獲升公堂,以讚述見託。痛梁木之壞,慟懷恩之烈。故像設之所,敢著乎辭。讚曰:
菩薩之德,相炳而茲,憑身以儀之。女也孝思,不可方 思,冀冥福于斯,欲報之德,斯焉取斯。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讚》〈并序〉前人[编辑]
「不形之形,無形神人之形也。」 當法王御世,有元聖曰觀音,以感通之妙用,運溥博之宏應,協讚無上,弼成元功,神行無方,形亦丕變。故此像設,施于群生,此其至矣。夫彼聾盲者,方駭其手目之多,以致恢詭,隨諸毀墮,無升濟期,可不為大哀乎!故壽王府士曹參軍韋侯,修身以仁,處順而化。夫人京兆杜氏,既孀始虞,哀且顧禮,追惟冥衽,為素為繢,相近而理遠,誠著而感深。《易》稱「神而明之。」 《詩》云:「聿懷多福。」 盡在是矣。讚曰:
良人下「世,杳冥冥兮。配德追遠,心不寧兮。裂素表聖, 為丹青兮。昭赫綵繪,光儀形兮。祐彼君子,歸福庭兮。」
《地藏菩薩讚》〈并序〉前人[编辑]
菩薩,以大慈,運大願,弘大道,濟大苦,俾三界之間,利見大人,如大地之無不持載,故號曰地藏。有祕書少監兼侍御史李公之甥太原王氏之第某女,頃遭先夫人棄,敬養拊擗,以暨于小祥。或曰:「此孝也,匪報也。以報為功,則惟地藏乎!」 乃手針縷之事,黼而黻之,則而像之,煥乎有成,毫相畢觀者,然後知聖善之內訓,「淑女之孝思,至矣哉!是可以錫爾類也。」 《祕書》向予道之,且命《讚》曰:
皇矣上仁,乃聖乃神,厥功備兮。有女伊棘,孝思罔極, 厥成至兮。聖儀彰之,景福將之,無有既兮。
《畫元始天尊釋迦牟尼佛讚》〈并序〉穆員[编辑]
聖人之教有三儒之先師曰:「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又曰:「立身揚名,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若乃崇樹景福,追護既往,有無上無邊之力,非智智識識之功,則道釋二宗,其用一致。《記》曰:「君子有終身之憂」 ,忌日之謂也。歲孟秋晦,我王母太原郡夫人棄養之辰,我公霜露永懷,發是上願,謂夙夜種德,以無忝為念。裕蠱「垂範,立家開國,不足以為顯;鼎鼐之豐,蘋蘩之潔,不足以為饗;《蓼莪》罔極,石窌啟封,不足以為報。」 且曰:「元始天尊,大道之原也;釋迦牟尼佛,萬聖之祖也。以五綵繪圖二睟容,及,此辰而就。眷命小子,贊揚聖功。」 其詞曰:
嚴哉煥乎,觀者迴向。有類夫朝日初昇,圓月始望。又 若二聖現于空中,髣髴乎不知其像。我公孝思,福應 如響。於乎聖力,巍巍蕩蕩。
《畫釋迦牟尼佛讚》〈并序〉前人[编辑]
「貞元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員傷神之慟。」 至是期,外姑故河南令裴君夫人鄭氏,雅有天性之愛,加人一等。而疾視之勤,喪慼之甚,則又加焉。至哉母之於子也,想其方娠,想其既育,想其乳抱,想其雅戲,想其習教,想其有行,生十九年而夭,歲一周矣,無一日不同。其《十九年》之見其遺跡,見其同類,見其所從,見其所嗜,則哀與之新。訴于神明而不聞,禱之寤寐而莫睹,索于太虛而無像,追之往事而日遠。乃求大聖之旨,裂表點絢,丹青睟容,願以己之深慈,託于佛之巨力。且曰:「吾子之生也,以至仁為性,積善為行,二者之報,同期于福。今也夭,而不深慈託福施,不在于生,不在于後,宜在于既往。矧聖者以巍巍赫赫」 ,從而振之。然則是像也。金蓮之品。安知非爾往生乎。讚曰。
生如花兮夭如花,先笑後號鍾我家。喪有殺兮悼無 涯,哀慈母兮晝夜哭。歲一期兮聲相續,《懇元聖》兮降 冥福。
《繡西方阿彌陀佛讚》〈并序〉前人[编辑]
唐故監察御史河東裴府君,捐館舍二十五月而祥。貞元乙亥歲仲秋再旬有七日,其孀員季妹也。號曰:「吾觀天道,日昃月虧,幾何而追?吾觀四時,寒來暑往,往來如奔;吾觀萬物,秋落春榮,榮落相續;吾觀人事,禍福倚伏,則維其常。何天道人事,四時萬物,同歸于復?其運如環,而逝者棄于,川流日遠?未亡之酷,終于此生。恭聞西方之教有三塗報應。」
之事,「大聖拯護之功,是用發念髣髴有無之間,躬現是像。嗚呼!若聖功則亦無幽冥之苦,蓋魂氣無不之也,其返于太初乎。苟有三塗,則聖者之力,唯誠是據,宜乎罪稍一念,福積萬指,可思量耶。」 讚曰:
嚴哉有赫自爾誠,睟容巨力于是并,能使往生生彼 國,餘及未亡無終極。
《繡藥師琉璃光佛讚》〈并序〉前人[编辑]
東方藥師琉璃光佛,事具《本經》。今我季妹裴氏,嚴是像也。誠而禱之,其嚴之何!裂素點絢,攢針緝縷,以五采章,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意。夫十二上願從之,其祝之何?況我太夫人,福如上願,而壽如縷數。夫以大聖之力,加于積善,而赴于精誠。宜乎其至也如歸,其答也如響,其久大無極而不可思量也。如東方虛空,抑經之有偈。所以啟迪誓願發揚聖德者也。苟以至誠為用。員敢讓于文乎。讚曰。
上天報應,為福為極。有赫大聖,與天同力。而我景行, 與聖同德。存存如山,念念如川。大聖拯護,同符自然。 十二願我之事,億萬縷我之年。
《繡藥師佛觀世音菩薩讚》〈并序〉前人[编辑]
「萬聖本願,同歸乎慈,一致乎至。有若東方藥師琉璃光佛,洎大悲觀世音菩薩,其威神德力,最著于群生,卓然于人間者也。我季妹是用圖厥睟容,永以成功。」 其發念也,淚逐聲盡,福隨響至。其成功也,靈以指集,慶將縷延。如其《經》文,則曰:「火不焚,水不溺,鬼不災,妖不厲。」 矧乃無妄之疾,有生之害,何從而來哉?且聖功元化。陰騭潛護。宜于自然。動亨元吉。彼解災拯溺。攘災祓厲之功。又安得而施之。《讚》曰:
伊聖力,溥如天。吾何願,壽百年。
《繡救苦觀世音菩薩讚》〈并序〉前人[编辑]
惟元精之和,惟元聖之功,惟善之報,惟人之心。順之則宜,感之斯契。蓋善積而福會,心至而靈應。類夫有開必先之義,存乎恍惚杳冥之間。天不言,神無像,發于寤寐者,其昭昭歟!我裴氏弱妹,疇昔之夜夢老僧,意夫聖者祈太夫人之福懇懇焉。聖者復之曰:「當繡若繪《救苦觀世音菩薩》。」 且視其形則如是。覺而念之,「誠矣未果。越旬朔,嗣夢如初。是用心宜聖功,指集睟容,圓光具發,朝日曈曨。歲八旬有六日,我慈親生之辰也。願于是畢,功于是終,聖于是興,福于是始。同氣不類,神明我遺,禎夢靡臻,斯文敢闕?」 《讚》曰:
猗經文兮頌聖德,非知知兮焉識識。我夢願兮永符 巨力,如四維虛空兮夫何有極。
《繡地藏菩薩讚》〈并序〉前人[编辑]
「今年,天之不祐我也甚矣。」 春三月,謫我以次妹安國寺律師之喪。夏四月,繼以伯姊楊氏夫人之酷。季妹前監察御史裴氏妻泣曰:「人皆有姊妹,而我獨亡。所以發于骨髓者深,宜格于神明之聽。」 先是,太夫人嘗為安國繡《地藏菩薩》,逮卒哭而就。是夜,季妹夢伯姊謂之曰:「嘗知是像,追護于我。」 是用鬻衣,克直緘淚僝工,亦逮卒哭而就。嗚呼!萬聖一致乎,慈悲莫大于救苦。苦有生死之異,聖者亦隨之而殊。如周之六官,分天地四時之職,蓋同歸于理,而各有典司。若乃拔三塗,證六道,紓有生追往之慟,則菩薩超群聖焉。時貞元六年孟秋初七日也。將以謹功之始,既月而日之,且系之以讚:
惟我《素履》景福崇,嗟爾《至聖》元感通。有赫大士願力 同,五綵萬縷相好備。一心十指聖靈萃,振幽冥兮如 髣髴。
《繡西方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記》前人[编辑]
儒之執喪也,極其哀,止于毀,其于既往也,則無及焉。 西方聖人以大慈大悲為功,追護往生為誓,凡爾銜 卹靡至,克窮罔極。如有求而不獲者,何永由斯而洩 之?貞元八年百一旬有六日,我伯姊前烏程令弘農 楊萃故夫人之喪再周。先是哀子泰、衡、嵩、復觀洎女 子相與號曰:「我之生也,自親之生。今我報親,幾何而 既?何先王制禮,不即人心?何羲和迅節,不恤余慕?于 是合哀僝聖,誠而禱之,男冥其心,女集其指,迨茲日 而阿彌陀佛現。」嗚呼!西方之教,念焉斯至。矧是像也, 一縷一哀,一哀一聖,凡億萬縷,為億萬聖億萬,大慈 大悲,一之乎爾願,其為追護也,可訾量哉!泰等毀傷 見者之神,號墮鄰人之淚,是月之慕,有逾其初。舅氏 員撫而廣之曰:「親之於子也,生三年而免於懷;子之 於親氏,喪三年而免於服。」是則服之終也,豈哀之終 乎?《記》所謂「君子有終身之憂」,蓋哀之終也。此又哀之 終也,豈孝之終也?《經》曰:「立身揚名,以顯於後世。夙興 夜寐,無忝爾所生。」此孝之終也。若然者,爾之孝,爾之 哀,偕爾身,齊爾性,於「是始,孝何痛夫終焉?」員悲不能 文,強為之記。
《畫救苦觀世音菩薩讚》〈并序〉僧皎然[编辑]
繪工匠意通幽,若菩薩出現。湛兮凝心,於內怡然。
示相於表,非法王妙用何哉?誰其主之?即湖州刺史諫議大夫樊公夫人范陽縣君盧氏所造也。初,夫人有恤嗣之兆,嘗念觀音,夢雲初懷育月方誕,命曰是女,且不正名,蓋取宜子之意也。公以積德樹仁,膺其錫羨,雖菩薩大慈不昧,亦江漢間氣所以鍾。《詩》云:「維嶽降神,生甫及申。」 斯蓋申甫之儔乎?於戲!至誠既敷,上願思答,乃於寶勝殿內,按經圖變,祗於壁上,觀世之門,不捨毫端,禮分身之國。詞曰:
聖人之體兮有而無跡,至人之心兮用而常寂。公之 小君兮惠性造微,我之大士兮慈心莫違。保幼子兮 永貞無悔,覿真儀兮常明不昧。慈為雨兮惠為風,灑 芳襟兮襲輕珮。
《西方變畫讚》〈并序〉任華[编辑]
「離一切相,修諸善法。」夫如是,乃得菩薩心。心所感者為應;夫如是,乃膺多福。道無上者歸極,感罔極者報親。親在心,佛在相,唯心與相,脣齒相依。二事同源,百行宗孝。蔣氏兄弟,惟孝也哉!前殿中侍御史蔣鍊,鍊弟前右拾遺鎮,鎮弟前無錫尉鏑,鏑弟前千牛鋒,鋒弟前協律郎錡等,泣血三年,哀過乎《禮》。願西方上聖,「永福先人。」故尚書左丞、贈太常卿汝南侯大祥敬畫《妙法蓮華變》一鋪,惟此經開佛知見,授聲聞記,如來祕藏,菩薩上緣,始發乎鍊也,伯仲之心,見乎法如來大事之相,終成乎太常無餘之度。孝矣哉!太常盛德公才,師訓天下,朝廷遂謙沖之德,後生興祿士之嘆。邦國殄瘁,元元安仰。華,太常故吏也,侍御以「華情之拳拳,見示經變,泣對靈相,祗感遺仁。」侍御女弟潤州長史京兆王宙妻次前信州刺史高陽齊。�《妻季,前拾遺》東海徐閟妻,哀禮兼極。此道也,古所難,況衰俗乎?敬為讚曰:
「大孝尊親,其次用勞,其次用力。」蔣氏之子,三者備極, 誠哉孝德,匱竭,精素哀空。上慈乃繢靈相,光儀既備, 景福隨之,並無衡量。
《畫釋迦如來讚》〈并序〉權德輿[编辑]
釋迦大聖,以無礙應身演一切法,後之人跡文字以為像設,誠明以在中,而福祉隨之。伯舅武進縣丞府君,守儒門言行之訓,安貞下位,其道未光。貞元三年捐館舍太夫人從子于鍾陵,承訃發哀,茹終鮮之痛。且痛不得當哭泣之位,躬即遠之事,期喪之禮有加等。又曰:「悲哀鍾于情,而不足以為冥助也。」 乃稽諸釋氏說,以為幽贊,交感之際,不相遠也。是用徼福以作繪事,煥以金碧,穆然尊嚴,瞻仰之際,如至佛剎。況孝悌通于神明,聖功演乎無方。小子德輿,謹繫以贊。
五色相宣兮,聖質昭明。福祥下照兮,保佑冥冥。
《藥師如來繡像讚》〈并序〉呂溫[编辑]
藥師如來像者,余妻蘭陵蕭氏之所繡也。貞元二十年,余奉德宗皇帝之命,西使吐蕃。辭高堂而出萬死,介單車而馳不測。國故遽至,戎情猜閉,坎險一遇,星霜再周。夫人盥饋之餘,膏鉛不御,日亂蓬首,坐銷蕣華。異域無期,良時自晚。始怨冬缸之久,而紅芳已闌;方苦夏景之長,而碧樹將落。書委塵篋,跡淪苔階,漸昧音容,孰知存沒?黷龜不告,因夢難徵,觸慮成端,沿情多緒。黃昏望絕,見偶語而生疑;清旭意新,聞疾行而誤喜。循環何極,刻舟靡尋,浩隔理求,窅非計得。如聞西方有金界極樂,藥師大雄,散琉璃之寶光,照河沙之國土,能度群品,出諸幽厄,一念必應,萬感皆通。是用濬發慧根,妙求真相,斷鳴機躬織之素,染懿筐手績之絲,盡瘁莊嚴,彰施綵繡,𦆑苦心于香縷,注精意于針鋒,指下而露洗青蓮,思盡而雲開白日。然後練時潔室,華設珍供,夕炬傳照,晨爐續煙,齋獻至誠,泣敷懇願。遂得慈舟密濟,覺路潛引。當道場發念之日,是荒裔來歸之辰,幽贊冥符,一何昭焯。乃知織迴文之錦,無補離憂;登望歸之臺,空為廢日。與夫心諧妙理,手結勝因,進則有濟渡之功,退不離清淨為本。從長擇善,豈同日而言哉?余感其志效,爰用贊敘。雖在妻子,亦無媿詞。藏諸閨門,永以傳信。讚曰:
地萬里兮天一極,往無由兮來不得。解脫願兮慈悲 力,五色繡兮黃金飾。澄氛昏兮圓相開,湛水月兮蓮 花臺。慈眼睠兮獷心迴,死別離兮生歸來。海為田兮 劫為灰,身念念兮無窮哉。
《再修成都府大聖慈寺金銅普賢菩薩記》[编辑]
韋皋
真如常寂,色相假名,法本無緣,誠感必應。大慈寺普 賢像,蓋大照和尚傳教沙門體源之所造也。儀合天 表,制侔神工,蓮開慈顏,月滿毫相。昔普賢以弘誓願, 于南贍部洲贊釋迦文,拔群生苦,而塵俗昏智,莫睹。 真相雖同諸法,究竟寂靜,而隨所應,為現其身。即色 即空,皆菩薩行。自昔鎔于寺之東,象成功巨,莫能締構。危棟洩雨,頹墉生榛,狐狸梟鷙,號嘯昏晝。於戲!明 可以照幽晦,教可以達群迷,何廢興之變,陰騭于冥 數?昔大曆初,有高行僧,不知何許人,曰:「斯像後十年 而廢,二十年而復興。」我今皇帝神聖纂圖,詔四方藍 宇,修舊起廢,斯其明效也。皋因降誕慶辰,肅群寮,戒 武旅,上崇景福,齋于斯寺。觀像王雄「傑,天眼慈矚,禮 足諦視,怳如有神,而廢故湫漏,殆無人跡。將何以昭 誘沉淪,發揮誠敬?」遂南遷百餘步,度宏規,開正殿,因 詔旨,諭群心,千夫唱,萬夫和。奮贔屭,負岑穹,崇橫緪, 運巨力,始雷殷而地轉,欻雲旋以山迴,面西方而聖 教攸歸,鎮坤維而蠢類知向。于是平坎窞,剪蒙籠,橫 空準繩,審曲面勢,連廊,靄以雲屬,三橋揭其虹指。廊 廣庭之漫漫,增重門之巘巘。是知至道默存于濁劫, 元功必啟于康時。不然,何神像巍巍,冠諸有相,久而 弛廢,將有待而興乎?觀其左壓華陽之勝,中據雄都 之盛。岷江灌其前趾,玉壘秀其西偏,足以彰會昌之 福地,弘一方之善誘。安得不大其棟宇,規正神居哉? 夫像「未陵夷,去聖彌遠,言教者必滯于物,遺物者亦 住于空,將求乎中,弘我至教」,乃擇釋子達真源之所 歸者,于以居之。皋受命方鎮,十有七年,求所以贊皇 猷,裨大化,嘗以萬人之心,不俟懲誡,靡然歸善者,釋 氏之教弘矣。況冥祐照報,大彰于時,崇而守之,亦同 歸于理也。是用上承聖意,虔奉天心,存像「存教,以勸 其善。貞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劍南西川節度、觀 察、處置,并雲南安撫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中 書令成都尹南康郡王韋皋《記》并書。」
《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讚》〈并序〉劉禹錫[编辑]
「佛說《華嚴經》,真入沙覺,不由諸乘,非大圓智不能信解。」 德宗朝,有龍象觀公,能于是經了第一義,居上都雲華寺,名聞十方。沙門嗣肇是其上足,以經中九會纂成《華藏圖》,俾人瞻禮,即色生敬。因請余讚之。即說讚曰:
《清淨不染花中蓮》,捧持世界百億千,踴出香海浩無 邊,風輪負之晝夜旋。《大雄》九會化諸天,釋梵八部來 森然。從昏至覺不依緣,初初極極性自圓。寫之綃素 色相全,是色非色言非言。
《滄州弓高縣實性寺釋迦像碑》張文成[编辑]
「詳夫元天北列,運斗極于璇樞;大地東傾,鎮江河于 屺玉。晝夜則晦明無定,曦舒為朝夕之資;動靜則虧 缺有時,乾坤非久長之器。豈湛然常住,大雄包混沌 之源;寂爾無生,正覺出氤氳之表。故能使九十六道, 紀菩提之一門;三十三天,貫須彌之四頂。振嵐颷而 吹大塊,運僧祇于埏埴之前,揚智炬而爍洪鑪,置賢 劫于陶鈞之上。其去也後天而滅,故現滅而歸無;其 來也先地而生,故因生而示有。」青霄帝座,降靈氣于 中胎;白淨王宮,孕神姿于右脅。連乘七步,樹下六年, 薦玉象于祥符,啟金人之瑞夢;影流中國,大地由其 震動;光入太微,恆星為之不見。法王之應跡也。妙覺 常身,本無顏色;至人垂教,遂有型儀。開滿月之奇姿, 韞中天之異相。髻銜龍髮,頂秀螺文。萬印生于瑞手, 千花發于神足。蓮開青目,毫光照于四天;花艷丹脣, 頂彩周于十地。法王之實相也。具一切智,號「悉達多; 通萬物,名希有。」往來不窮之謂聖,陰陽不測之謂神。 不化而行,不言而信。持惠燈而耀長夜,揚法舸而救 迷津。為塵品之醫生,作群生之慈父,法王之至仁也。 法忍智忍,率難忍以皆空;無心即心,總群心而俱攝。 珊瑚江海,一指測于波瀾;瑠璃日月,二手分其晝夜。 目連持線,天地為之。�綱;舍利投針,山石由其絕紐, 法王之神力也。儒童毓秀,闕里生歎鳳之君;摩訶降 跡,苦縣誕猶龍之彥。仲尼禮樂之標首,抑至聖于迦 維;伯陽道德之真宗,訪右皇于天竺。故知一乘妙旨, 超然居十翼之先;二諦微言,邈矣出千童之表,法王 之威德也。率陀天上,飛閤神宮;舍衛城中,香臺造化。 百千妙界,生于鳥趐之「間;十二音聲,出于象牙之表。 金繩百丈,下照月宮;珠網七重,傍臨月殿。萍流地上, 化為池沼之形;花散空中,變作樓臺之影:法王之壯 觀也。」佛中佛日,天上天人,金口振于西方,銀函洎乎 東夏。無能間細,寫鼇滶于波流;有外談空,運迦維于 宇宙。合掌腹內,思聞十善之音聲;舒翼殼中,遙相四 天之說法,法王之仁化也。高梯直上,包括太虛;抽針 旁投,區分小有。貫花之句,光如水上之蓮花;說偈之 音,皎若星中之明月。非有相而非無相,凡聖莫測其 幽微;空是色而色是空,聖愚不知其要妙。法王之教 化也。法身無像,故因像以宣功;道本無言,亦因言而 示教。塵俗不可以久處,故厭世而歸空;真如「不可以 道摽,故凝神而降跡。吾之去也,因其辯無常;吾之來 也,因來談緣起。」情有所至,河海為之編龍;神有所歸, 叢林為之變鶴。從滅至滅,能通寂滅之因;無生示生, 永入長生之地。法王之變化也。由是八方迴向,萬國 歸依,惠日被于三千,法雨流于百億。周穆王之代,聖 教方融;漢明帝之時,慈風漸「扇。年移晉宋,運屬周隋蒼鵝出而天地屯,赤龍發而干戈起。秦川涌血,羅什 不歸;趙郡僵屍,圖澄永去。西域馱經之路,荊棘參天; 東郡畫像之郊,風塵撲地。我高祖神堯皇帝傍迴地 軸,蹴崑崙以傾西天;太宗文武聖皇帝仰握乾符,掃 欃槍而滅南越。削平嶽瀆,舒卷風雲。芟毒樹而建祇 園,拔邪山而」開福地。《實性寺》則貞觀三年奉敕之所 建也。平原控趙,渤海臨齊,上衝畢昴之星,下瞰衡漳 之地。浦稱駿瀆,馬頰太史之遺蹤;地號弓高,龍額將 軍之舊業。爰於此地,迴構乾堂,興八會之香臺,闢三 休之妙觀。龔遂解繩之邑,寶線爭長;曹丕沉李之郊, 天花競落。螺宮映水,枕藕關于黃河;魚梵吟風,接蜃 樓于滄海。實栖神之祕宅,毓善慶之神區者哉!寺主 久依定水,早庇禪林,功濟有緣,業優無學。意花不染, 弘上善于慈心;勝果爭攀,察中乘于惠眼。非色非相, 凝神究竟之端;無我無人,高蹈苦空之外。上座都維 那等,並尋鷲嶺,訪道雞園,歸誠甘露之門,自得醍醐 之性。鵝珠護戒,摽苦節于堅林;龍「鏡澄空,照真歸于 靜域。以為修身者福,福遂則殃銷;堅善者功,功施則 緣發。」旁求大匠,廣召山虞。粵以儀鳳二年,移寶堂于 寺內,去舊處三百餘步。設奇功於地道,神妙無方;窮 逸思於天關,靈機不測。魚鱗翠瓦,逐層閣而舟移;鴈 齒青階,帶崇基而轂轉。虹梁曜日,煥若神行;鯨棟凝 煙,故非人力。寶階星動,似忉利之飛來;紺殿雲浮,同 化城之涌出。豈非威神自在,不可思議者哉!於寶堂 內敬畫《釋迦尊像》一鋪,鎔金範素,寫艧圖青。斲象浦 之靈珠,瑑龍泉之羽璧。鮫人水織,競送霜縑;蛾容抽 絲,爭投雪線。七重交映,百寶莊嚴;實相端凝,粹容圓 備。蜂王獻蜜,紛飛紫紺之樓;龍女持花,出入珊瑚之 殿。諸天獻果,芙蓉生寶座之前;居士焚香,柏葉起金 爐之上。千驅聖像,據六地而揚音;八部龍神,下三天 而奏樂。斯乃元功幽贊,故無德而稱焉。調露之初,邊 烽屢警,七重黑暈,萬里黃沙,旄頭干太白之精,素髮 拒中台之翠。鄉人等九州令族,四海良家,提龍劍而 星馳,撮犀渠而電激。為鵬為鶚,輕飛鴈塞之前;如虎 如貔,迴嘯狼居之表。陰山霧廓,澣海波清。憑慧力而 服魔軍,持廟算而摧孺子。共申弘願,植此豐碑,記歷 代而長存,惟令名之不朽。奉為高宗大帝,星珠斂耀, 斗電潛輝,御鸞鳳於金轝,邃攀龍於鼎嶠。媧皇誕裔, 姬姒降禎,斷鼇立極之神功,乘龍御天之大業。凝情 三昧,早慧六通。坐蘭若「而虔誠,仰次山而展慶。」使持 節滄州諸軍事滄州刺史李公,挺堅林之雅操,列鳥 啄之殊姿,漢太尉之名家,履龜文之異相。賈琮出刺, 下車而肅百城;韓壽閑居,閉閣而綏千里。龐士元之 展足,終非百里之材;王休徵之佩刀,實有三台之望。 朝散大夫行弓高縣令晉君,嘉禾獻瑞,門傳翠葉之 風;鬯草襲勳業,踐彤弓之錫。橫綺琴於膝上,翠翟朝 馴;攬明鏡於懷中,青鸞曉集。縣丞太原王愿、主簿隴 西李灌尉、河東衛神暹、常山張行昇等,並周靈王之 藏史,仙人白鶴之苗裔,帝顓頊之儒宗,柱史青牛之 華冑。羊車映玉,煥昇氣於脽川;鵲印輝金,鬱靈符於 寶軸。驥從東道,方申逐日之功;鵬舉北溟,皆「戢摩霄 之翼。」鄉望某等,並地鄰鄒魯,境接燕齊,俗富詩書,家 豐禮樂。海隅鷗狎,猶存射雉之規;河朔鷹揚,仍帶爽 鳩之氣。雋不疑之故里,氣調魁梧;石神容之舊墟,英 靈俊傑。德由名顯,功以頌宣。非筆無以申其功,非言 無以敘其德。旁求翠琰,遠播鴻徽。刻龍首于銀鉤,鑿 龜文於玉版。蓬萊之水,三尺「孤標碣館之前;扶桑之 日再中獨立金臺之上。」俾夫天銷劫石,瓊文寫而無 窮;地入微塵,寶字書而不滅。重宣此意,而為頌曰:太 虛混沌,寂寥沉默;二儀既判,三才允植。地闕東南,天 傾西北,陵遷谷轉,山開水塞,月滿則虧,日盈則昃。大 哉正覺,竟元不測。先地而極,後天而益。不滅不生,無 聲無色。曜魄指掌,乾坤胸臆。聖人立教,用形表則。實 相端嚴,粹容岐嶷。銷滅五苦,削平六賊。水號連河,山 名擅特。六度斯闡,三明左即。牛口西來,馬明東陟。玉 偈光啟,金言允克。碣石燕郊,平原趙國。雀臺西指,蜃 樓東逼。建此神區,爰崇凈域。龍圖合兆,龜書應墨。綺 綴星浮,金鋪電絕。地神獻果,天廚送食。八會雲平,三 門箭直。寶堂移轉,神通智力。飛簷振羽,虹梁重翼。閣 似雲行,樓如鶴息。日逐階旋,天橋縱匿。野外塵黃,星 間暈黑。爰憑凈居,剪除荊棘。鴈塞消氛,龍樓受職。銀 書玉版,鑴名記德。臨鴈塔之階基,對峰臺之閫域。窮 逸思於圖篆,放神功於剪刻。孤標九流之間,獨立金 臺之側。惟令名之不朽,或馳芳於百億。
《繡阿彌陀佛讚》〈并序〉白居易[编辑]
繡西方阿彌陀佛一軀。女弟子京兆杜氏奉為皇妣范「陽縣太君盧夫人八月十一日忌辰所造也。五綵莊嚴一心恭敬。願追冥福誓報慈恩。」 讚曰。
《善始》一念,千念相屬。《繡始》一縷,萬縷相續。功績成就, 相好具足。金身螺髻,玉毫紺目。報罔極恩,薦無量福。
===故尚書膳部郎中太原白府君諱行簡妻京兆杜氏,奉為府君祥齋,敬繡「《救苦觀世音》菩薩」 一軀,長五尺二寸,闊一尺八寸。紉針縷綵,絡金綴珠,眾色彰施,諸相具足。發大願於哀懇,薦景福於幽靈。稽首焚香,跪而讚曰:
集萬縷兮積千針,勒十指兮虔一心。嗚呼!鑒悲誠兮 介冥福,實有望於《觀世音》。
《畫彌勒上生�讚》〈并序〉前人[编辑]
南贍部洲大唐國東都城長壽寺大苾芻道嵩存一惠恭等六十人,與優婆塞士良惟儉等八十一人,以太和八年夏,受八戒,修十善,設法供,捨淨財,畫兜率陀天宮彌勒菩薩上生內眾一鋪,眷屬圍遶,相好莊嚴。於是嵩等曲躬合掌,焚香作禮,發大誓願,願生內宮,劫劫生生親近供養。按《本經》云:「可以除九十九億」 劫生死之罪也。有彌勒弟子樂天。同是願遇是緣。爾時稽首當來下生慈氏世尊足下。致敬無量。而說讚曰。
《百四十心》,合為一誠。百四十口,同發一聲。「仰慈氏形, 稱慈氏名。願我來世,一時上生。」
《畫西方幀記》前人[编辑]
「我本師釋迦如來說言:『從是西方,過一十萬億佛土, 有世界號極樂,以無八苦四惡道故也;其國號淨土, 以無三毒五濁業故也;其佛號阿彌陀,以壽無量、願 無量、功德相好光明無量故也』。」諦觀北娑婆世界微 塵眾生無賢愚,無貴賤,無幼艾,有起心歸佛者,舉手 合掌,必先嚮西方;有怖厄苦惱者,開口發聲,必先念 「阿彌陀佛」,又範金合土,刻石織文,乃至印本聚沙,童 子戲者,莫不率以阿彌陀佛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 由是而觀,是彼如來有大誓願於此眾生,眾生有大 因緣於彼國土明矣。不然者,南北東方遇見未來佛 多矣。何獨如是哉?唐中大夫、太子少傅、上柱國、馮翊 縣開國侯賜紫金魚袋白居易,當衰暮之歲,中風痺 之疾,乃捨俸錢三萬,命工人杜宗敬,按《阿彌陀》《無量 壽》二經,畫西方世界一部,高九尺,廣丈有三尺,彌勒 尊佛坐中央,觀音、勢至二大士侍左右,天人瞻仰,眷 屬圍繞,樓臺伎樂,水樹花鳥,七寶嚴飾,五綵彰施,爛 爛煌煌,功德成就。弟子居易,焚香稽首,跪於佛前,起 慈悲心,發弘誓願,願此功德,迴施一切眾生。一切眾 生有如我老者,如我病者,皆願離苦得樂,斷惡修善, 不越南部。便睹西方白毫大光,應合來感,青蓮上品, 隨願往生。從見在身,盡未來際,常得親近而供養也。 欲重宣明此願,而偈讚云:「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惡 道及眾苦,願如老身病苦者,同生無量壽佛所。」開成 五年三月十五日記。
《彭城公寫經畫西方像記》盧子駿[编辑]
滁州長史盧子駿,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自南譙 抵鍾離,謁太守彭城劉公。公以鯫生文苑之舊,常無 疵瑕,歡好同昔年,宴游無虛日。因及開元佛寺,指《大 乘經藏》曰:「我召傭書人書寫也。西墉有西方像焉,我 俾畫工圖形也。鑿戶牖以為廟,我命梓人庀事也。」厥 功暨秋,七月而畢。先時,公由廷尉評事佐中書令田 公於鎮州。田令公將朝天子,藉公上請,事未訖而田 令公遇害。從事者皆死白刃,毒流於妻孥。亂兵相約 曰:「評事,國士也,議師前未嘗不忠,遇吾儕未嘗不信, 安可負評事耶?」駭評事家者,眾誅之,由是良賤獨無 橫禍。未幾,天子震怒,命將討賊。鎮州阻絕,公莫得知 其家。公曰:「吾孀姊依我,少妻從我,姊之子,吾之子皆 齒稚得脫虎口者,非大聖相祐,其可保全乎哉?」遂血 淚橫下,歸誠虔禱曰:「吾姊、吾妻、吾甥、吾兒無恙。而出 寇境者,畫丹青《極樂世界》一鋪,寫《金剛般若波羅蜜 經》一千卷以酬焉。不則,吾終身不祿仕也。」明年,公之 長幼高下,咸自賊中至。君子曰:「劉公起諸生,擅名文 場,為聖朝博士,損益」禮樂,簪白筆,瞻我衣,寇者不犯。 居粉署大彌綸之績,收濠梁著來蘇之謠。履道坦夷, 濟物平施。加以為弟之悌,為夫之義,為舅之惠,為父 之慈,其在《詩》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公宜延洪我國 家,康濟我兆庶,有皇天之福祐,靈祇之相助,化危為 安,弭禍為福,信修身飭行之報矣,非祈佛之效也。且 徵之亂日,公之同僚無一免者,而公不在亂邦。祈佛 之辰,公之同僚黨屬盡夷滅,而公之家恬然無事,可 以明矣。于公獄吏耳,守法能平尚,慶流後嗣。矧!公之 於家也,友愛如此,於國也賢明如是,鎮之狂寇,其如 公何?而今公捐清俸,鳩眾工,毫相嚴備,心法闡揚。緘 之以寶龕,邃之以紺殿,煌煌焉,言言焉,斯亦公不欺 夙誠,而欲復言也。子駿辱公之遊,于茲二紀,熟公之 懿範,仰公之嘉猷,因喜幽顯有答,故刊石以祗命云。 太和六年十二月五日,濠州刺史彭城劉茂復建。
《易州抱陽山定惠寺新造文殊師利菩薩記》[编辑]
邵真
恆北山之鎮也,易朔門之衝也。山形東下,萬嶺相屬, 得抱陽之一峰。岌然孤標,對引雙翼。前面豁向,陽光抱中,故以「抱陽」名山。山有定惠寺,建于隋開皇,成於 今大曆。左有精舍,上有寶坊。憑巖架壑,崛起堂殿。甃 石為趾,飛空構梁,迴廊盤蹬,層閣鬱峙。陽崖森疏以 木秀,陰壁沮洳以泉灑,可以資廕庥,可以備飲濯。朝 「日上海,千巖下平,晴雲捲霄,百里前盡。萬靈之所孕 育,眾聖之所栖憩。賓延真至,驅伏魔怪,振聾俗於覺 路,化空山為金界,羌難得而畢載也。皇帝御天下之 十三年,至化汪濊,被於無垠。紹興像法,荷護釋種。我 成德節度使太子太傅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隴 西郡王李公寶臣,光膺朝寄,主東之」諸侯,保和師旅, 康靖方夏。民既咸理,法亦隨建,遺功墜跡,悉命修復。 有若新羅真子曰談藏,浮海而至,止於山間,迴向懇 到,發其言願,乃於寺內建文殊師利菩薩堂焉。又於 堂內立我隴西王洎夫人邠國夫人谷氏真形於其 次,所以存相展敬,荷恩昭報也。規心匠智,庀徒蕆事, 徵工攻木陶瓴,窮沙凝鑠,人隨悅來,事與念就,乃畢 土木,乃備丹,素綵錯翬飛,霞張電烻,儼八部以營衛, 列四天以護持,如登化城,如入空境,作禮端肅,則文 殊垂教之跡可歸也;潔誠趨奉,則隴西護法之恩可 報也。夫大雄現世,乘化演教,陰濟群動,泯而歸無,大 賢佐世,康物毗政,協宣元氣,退而不有,以性相示,不 以文「字成,元純冥符其理宗一則。歸向者不必入毗 耶之會,方受真如之旨;虔敬者不必趨丞相之府,方 承文告之令。」心念目睹,隨而應祉於此堂也,息真子 之心,迴是顯績,樹為介福,固我皇極,不騫不崩,登我 明祚,如岡如陵,俾我隴西公位尊而壽,功業長久;俾 我邠國既熾而昌,福履穰穰轉輔公朝以作鎮,配茲 山以等,固宜之哉。真實掌中軍之記,敢拜嘉命,書於 貞石。時大曆甲寅歲孟冬既望。
《興唐寺毗沙門天王記》盧弘正[编辑]
「毗沙門天王者,佛之臂指也。右扼吳鉤,左持寶塔,其 旨將以摧群魔,護佛事,善善惡惡,保綏斯人。在開元 則元宗圖像於旗章;在元和則憲皇交神於夢寐。佑 人濟難,皆有陰功。自時厥後,雖百夫之長,必資以指 揮,十室之邑,亦嚴其廟宇。戢齊強暴,無煩狴牢。敏以 為政者,必因而證樹之。」興唐寺僧道契者,慧智之人 「也。眄隙地得勝概,肇基厥事,始唱而求其和焉。前刺 史范陽盧公周仁薪骨塗肉以立之;後刺史河南渾 公鋒施丹凝素以完之。終而司勳京兆韋公磻揮金 致繢以美之。」窺三君子同心構物之道,顧斯人之肥 瘠,豈一朝一夕一手一足之功哉?弘正惴惴兢兢,大 懼三賢相因之績,由我或隳而已。余「視斯像且未有 增一毫之力。視斯人其獲有所施為耶。」撫事及政。為 之記云。時開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6年1月1日之前出版。 |
![]() |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并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CC-by-sa-3.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复制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