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0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二卷目錄
佛經部藝文一
為亮法師製涅槃經疏序 梁武帝
謝敕賚制旨大涅槃經講疏啟 蕭統
謝敕賚看講啟 前人
謝敕參解講啟 前人
謝敕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 前人
請武帝御講啟 簡文帝
重請御講啟 同前
又請御講啟 同前
奉請上開講啟 同前
謝上降為開講啟 同前
重謝上降為開講啟 同前
謝開講般若經啟 同前
上皇太子元圃園講頌啟 同前
與廣信侯述聽講事書 同前
與廣信侯重述內典書 同前
簡文帝法寶聯璧序 元帝
內典碑銘集林序 同前
內典序 沈約
北齊三部一切經願文 北齊魏收
陜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 北周庾信
周經藏願文 王褒
寶臺經藏願文 隋煬帝
金剛經報應述 唐獨孤及
四分律宗記序 王勃
為太平公主請住山陵轉一切經表
李嶠
虎丘西寺經藏碑 顧况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石幢讚〈并序〉梁肅
大唐金剛般若石經記 釋真言
東林寺經藏碑 李肇
法華院石壁經碑 白居易
華嚴經社石記 前人
香山寺新修經藏記 前人
蘇州南禪院千佛堂轉輪經藏石記
前人
廬州明教寺轉關經藏記 譚銖
上河東公啟 李商隱
神異典第一百二卷
佛經部藝文一
[编辑]《為亮法師製涅槃經疏序》梁·武帝
[编辑]曰:「非言無以寄言,言即無言之累,累言則可以息言, 言息則諸見競起。」所以如來乘本願以託生,現慈力 以應化,離文字以設教,忘心相以通道,欲使珉玉異 價,涇渭分流,制六師而正四倒,反八邪而歸一味,折 世智之角,杜異人之口,導求珠之心,開觀象之目,救 燒灼於火宅,振沈溺於浪海,故法雨降而燋種更榮, 慧日升而長夜蒙曉。發迦葉之悱憤,吐真實之誠言。 雖復二施等於前,五大陳於後,三十四問,參差異辯, 方便勸引,各隨意答。舉要論經,不出兩塗。佛性開其 本有之源,涅槃明其歸極之宗。非因非果,不起不作, 義高萬善,事絕百非。空空不能測其真際,元元不能 窮其妙門。自非德均平等,心答無生,金牆玉室。豈易 入哉。
《謝敕賚制旨大涅槃經講疏啟》蕭統
[编辑]臣統啟後,閤應敕木佛子奉宣敕旨,垂賚制旨《大般 涅槃經》講疏一部,十袠合目百一卷。寒鄉睹日,未足 稱奇;採藥逢仙,曾何譬喜?臣伏以六爻所明,至邃窮 於幾象;四書所總,施命止於域中。豈有牢籠因果,辨 斯寶城之教,網羅真俗,開茲月滿之文。方當道洽大 千,化均百億,雲彌識種,雨遍身田。豈復論唐帝龜書, 「周王《策府》,何待刊寢孟津,屏黜丘索,甘露妙典,先降 殊恩,揣己循愚,不勝慶荷。不任頂戴之至。」謹奉啟。
《謝敕賚看講啟》前人
[编辑]臣統啟:主書管萬安奉宣敕旨,以臣今講竟,曲垂勞 問。伏以正言深奧,總一群經,均斗杓以命四時,等太 陽而照萬國。臣不涯庸淺,輕敢奉宣,莫測天文,徒觀 玉府,慚悚交集,寢興無寘。仰降中使,俯賚光臨,榮荷 殊慈,靡知啟處,不任下情,謹附啟事謝聞。謹啟。
《謝敕參解講啟》前人
[编辑]臣統啟,「主書周昂奉宣敕旨垂參,臣今解講。」伏以至 理希夷,微言淵奧,非所能鑽仰,遂以無庸,叨茲宣釋。 將應讓齒,反降教胄之恩;允宜尚學,翻荷說經之詔。 竊以挾八威之策,則神物莫于;服九丹之華,則仙徒可役。臣仰承皇威,訓茲學侶,奉揚聖旨,洞曉群儒,鼓 冶異師,陶鈞久滯。方使惠施恧其短長,公孫罷其堅 白。王生挫辯,既盡神氣,法開受屈,永隱東峰。中使曲 臨,彌光函席。仰戴殊慈,不知啟處。不任下情。謹奉啟 事謝聞。謹啟。
《謝敕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前人
[编辑]臣統啟:宣詔王慧寶奉宣敕旨,垂賚制旨,《大集經講 疏》二袠十六卷,甘麗入頂,慧水灌心,似闇遇明,如饑 獲飽。伏以非色非欲,二界同坊;匪文匪理,三詮雲集。 四辯言而未極,八聲闡而莫窮。俯應天機,垂茲聖作, 同真如而無盡,與日月而俱懸。但觀寶舂山,獲珠大 海,臣寔何能,𢘆蒙誘被?張奏谷筆,豈足陳心?抗袖長 言,未伸歌舞。不任喜荷之至。謹奉啟謝聞。謹啟。
《請武帝御講啟》簡文帝
[编辑]臣綱、臣綸、臣紀言:臣聞紫官麗天,著明元象;軒臺在 嶽,逖聽良書。是以道彌隆而禮愈縟,德彌溥而事愈 泰。此蓋彰至治之尊,牧生民之本也。伏以大光嚴殿, 侔神垂則;沖天開宇,功深大壯,事協文明。儀辰建極, 切靈啟構。照燭三光,含超百堵。咸謂心華所表,復非 良匠之力;神通所現,不藉子來而成。寔惟淨國,固絕 「董落之禮;高邁釋宮,理無鹿鳴之宴。竊惟妙勝之堂, 本師於茲佛吼;摩尼之殿,如來亦闡法音。伏希躬降 睟容,施灑甘露,油然慧雲,沛然慈雨,光斯盛業,導彼 蒼生。」履天居而說無相,同真也;建佛事而被率土,化 俗也。同真化俗,至矣哉!一舉而三美顯,豈不大乎!與 彼陘山之上,仙巖之下,西都鳳凰,負陽鸑鷟,安足同 日而語哉?敢露丹愚,伏待矜遂。輕干聽覽,流汗戰懾。 謹啟。
《重請御講啟》同前
[编辑]臣綱、臣綸、臣紀言,一日輕最上聞,願垂法雨,天鍳凝 遠,未蒙降遂,預均藥木,誠同器水,徒美春華,還憐秋 藿。伏惟陛下德冠受圖,道隆言契,四三六五不能喻, 十堯九舜無以方。而秋風動條,尚興未息之念;一物 失所,猶起納隍之仁。方留衢室之情,未議石渠之講。 竊以神通所現,一念萬機;大權所行,應時三密。猶處 禪寂,影現十方,一起道場,已為八會。豈與吹律之后, 均熊湘之勞;鑄鼎之君,切風雨之務。伏願以平等慧, 行如來慈,為度蒼生,降希有事。使朝滿一乘,情皆十 善,智珠法炬,人人並持;四忍五明,家家可望。謹冒天 威,重以聞啟,翹誠注仰,伏希允。遂使比冀無山,豈自 高於曩日;南陽迴景,不獨隔於當今。謹啟。
《又請御講啟》同前
[编辑]臣綱、臣綸、臣紀言,敢藉寵靈,頻干聽覽,再降神旨,未 垂臨燭。伏以皇政廣覃,天覆悠遠,海河夷晏,日月貞 明。洛水有稱藩之胡,槁街有歸命之虜。春戈已戢,秋 塵不飛,槐棘均《多士》之詩,貂璫有得賢之頌。聖德沖 謙,劬勞日昃,猶以時多禹歎,物未堯心,百辟慚惶,群 司聳蕩。臣等或三善靡聞,或一官不效,嗜鮑逢宰相 之請,學儉得參軍之譏,而自以結根天苑,竊高前載, 是以匪懼塵黷,復敢上聞。伏願樂說大慈,特垂矜許。 放光動地,不以法妨俗;隨機逗藥,不以人廢言。俾茲 含生,凡厥率土。心花成樹,共轉六塵;鏡裏得珠,俱開 三障。於其誠願,孰不幸甚!累冒宸嚴,倍增戰息。謹啟。
《奉請上開講啟》同前
[编辑]臣綱言:「竊以真如無說,非筌不悟;極果不應,注仰斯 通。故器有水緣,方見圓曦之影;藥含長性,得墜慧雲 之慈。伏惟陛下玉鏡宸居,金輪馭世,應跡有為,俯存 利物,不違本誓,開導愚蒙,驅十方於大乘,運萬國於 仁壽,豈止冶斤田粟,功侔造化,疏江決河,削成天下, 智高九舜,明出十堯,頻徙鑾蹕,降甘露雨,天人舞蹈」, 含生利益。是以背流知反,迷岸識歸。臣自叨預趨聞, 渴仰無厭,一日冒陳丹款,伏希復轉法輪,未迴聽卑 之恩,尚絕愚臣之願,慺慺寸志,重敢披祈。伏願將降 一音,曲矜三請,被微言於王舍,集妙義於寶坊,聖心 等視蒼生,猶如一子,遂臣之請,即是普被無邊,如蒙 允許,眾望亦足,兩肩荷負,豈敢為喻,不任下願,謹啟 事以聞。
《謝上降為開講啟》同前
[编辑]臣綱啟:舍人徐儼奉宣敕旨,無礙大慈,不違本誓。來 歲正月,開說《三慧經》。伏奉中詔,身心喜躍。饑蒙玉膳, 比此未踰,貧獲寶珠,方斯非譬。伏以元正慶流,大裘 禮畢,慧雲續潤,法雨仍垂。出世洪恩,與陽春而布澤; 俾茲含生,隨藥木而增長。懽同萬國,福浹九圍,豈直 愚臣,得未曾有。謹宣今敕,馳報綸紀,具爾相趣,無辭 上謝。謹啟。
《重謝上降為開講啟》同前
[编辑]臣綱啟。丹願懇誠,屢冒宸扆。寔希降甘露雨,普被三 千,天聽孔邈,未垂鑒遂,早苗傾潤,豈比自憐;暍鳥思 林,寧方渴仰?近因大僧正慧令,伏敢重祈降逮,敕旨 垂許來歲二月開金字波若經題,殊特之恩,曲應愚
請。稽拜恭聞,不勝喜躍。身心悅樂,如觸慈光;手足舞蹈,義非餘習。伏以香城妙說,寔仰神文,潤方雲雨,明踰日月,能使迷途識正,大夢均朝。梵志懼來,天魔遙 禮。提桓所聽,而今得聞;波崙所求,希世復出。其為利 益,深廣無邊,九圍獲悟,十方蒙曉。雖復識起初流,心 窮後念,方當共捐五蓋,俱照一空,巍巍蕩蕩,難得為 喻。臣仍屈慧令,續宣此典。大乘普導,寔繇聖慈,伏筆 罄言,寧宣戴荷,無任下情,謹啟事謝聞。
《謝開講般若經啟》同前
[编辑]臣綱言:伏承輿駕臨同泰寺,開《金字般若波羅蜜經》 題,照迷生之慧日,導出世之長源,百華同陰,萬流歸 海,幽顯讚揚,率土含潤。臣身礙以來,望舒盈闕,甘露 普被,人天俱萃。波若魔事,獨在微躬,馳係法輪,私深 刻責,不任下情,謹奉啟奉承。
《上皇太子元圃園講頌啟》同前
[编辑]竊以《舜韶》始唱,靈儀自舞,陳律纔暄,風心競萼。輕禽 短葉,尚識音光,沐善歡心,寧忘撫抃?伏惟殿下體高 元賾,養道春禁,牢籠文圃,漁獵義河,注意龍宮,研心 寶印,雲聚生什之材,並命應王之疋,探機析理,怡然 不倦,朱華景月,詎此忘罷。屬素藏晚節,元英初氣,霜 竹浮陰,風梧散葉,從容雅論,寔會神衷。綱經生多幸, 屬此休世,躊躕奉渥,得備磐藩。而黏蠅未拔,迷象不 羈,寶沒醉衣,珠沈勇額,得聞勝善,寧忘歌詠?謹上《元 圃園講頌》一首,文慚綺發,思闕彫英,徒懷舞蹈之心, 終愧清風之藻。冒昧呈聞,追深赧汗。謹啟。
《與廣信侯述聽講事書》同前
[编辑]王白:仰承比往開善,聽講《涅槃》,縱賞山中,游心人外, 青松白露,處處可悅,奇峰怪石,極目忘歸。加以法水 晨流,天華夜落,往而忘反,有會昔言。王牽物從務,無 繇獨往,仰此高縱,寸心如結。謹白。
《與廣信侯重述內典書》同前
[编辑]「王白,闊絕音旨,每用延結,風嚴寒勁,願比怡和。伏承 淨名法席,親承金口,辭珍鹿苑,理愜鷲山。微密祕藏, 於斯既隆,莊嚴道場,自茲彌闡。豈止心燈夜炳,亦乃 意蕊晨飛。況兄慧思弘明,本長內教。今陪十善之車, 開八正之路,流般若之水,洗意識之塵,以此春翹,方 為秋實。」王每憶《華林》勝集,亦叨末位,終朝竟夜,沐浴 「妙言,至於席罷日餘,退休傍省,攜手登臨,兼展談笑, 仰望九層,俯窺百尺,金池動月,玉樹含風,當於此時, 足稱法樂。今卷帷之部,乘傳一隅,聞慧雨滂流,喜躍 充遍,徒挹懸河,無伸承稟。空無所有,不瑩情靈,緣癡 有愛,自嗟難拔。兼下車已來,義言蓋少,舊憶已盡,新 解未餐,既慚口誦,復非心辨,永謝瀉」瓶,終慚染㲲,是 則慈雲既擁,智海亦深,影末波餘,希時灑拂。但暌違 轉積,興言盈臉,願加敬納,言不宣意。謹白。
《簡文帝法寶聯璧序》元·帝
[编辑]竊以觀乎天文,日月所以貞麗;觀乎人文,藻火所以 昭發。況復玉毫朗照,出天人之表;金牒空解,生文章 之外。雖境智冥焉,言語斯絕,詠歌作焉,可略談矣。粵 乃《書》稱《湯誥》,篇陳夢說,昔則王畿居亳,今則帝業維 揚,功施天下,我之自出,豈與姚墟石紐,譙城溫縣,御 龍居夏,唐杜入周而已哉?皇帝垂衣負扆,辨方正位, 車書之所會同;南暨交趾,風雲之所沾被。西漸流沙。 武寔止戈,秉宜生之劍;樂彰治定,減庖犧之瑟。相兼 二八,知微知彰,將稱四七,如貔如虎,寧俟容成翠屋 之遊,廣成石室之會。故以宗心者忘相,歸憑者常樂。 昔轉輪護法,南宮有金龍之瑞;梵天請道,東朝開寶 蓋之祥。盡善盡美,獨高皇代。古者所以出師入保,冬 羽秋籥。寔以周頌幼沖,用資端士,漢盈末學,取憑通 議。大傅之論孟侯,《小戴》之談司業。山川珍異,俟郊迎 而可知;帷幄後言,籍墾田而求驗。以金方昔,事則不 然,我副君業邁宣尼,道高啟筮之作,聲超姬發,寧假 卞蘭之頌,譬衡華之峻極,如渤澥之波瀾,顯忠立孝, 行修言道,博施尚仁,動微成務,智察舞雞,爻分封蟻。 爰初登仕,明試以功,德加三輔,威行九流,董師虎據 操鈹,蟬冕津鄉沈濟,物仰平分之恩;沂岱卭岷,民思 後來之政。陳倉留反裘之化,淮海高墨幘之聲,威漸 黃支,化行赤谷,南通舜玉,北平堯柳,朝鮮航海,夜郎 款塞。然後體道方震,雨施雲行,漢用戊申,晉維庚午, 增暉「前曜,獨擅元貞,恩若春風,惠如冬日,履道為輿, 策賢成駟,降意韋編,留神緗帙」,許商筭術,王圍射譜, 南龜異說,東馳雜賦,任良奕棋,羨門式法,箴興琴劍, 銘自盤盂,無不若指諸掌,尋涇辯渭。重以鳳艷風飛, 鸞文颷豎,纖者入無倫,大者含元氣,韻調律呂,藻震 元黃,豈俟取讚彥先,詢聞雅主。至於鹿苑深義,龍宮 奧說,遠命學徒,親登講肆,詞為憲章,言成楷式。往復 王粲,事軼魏儲;酬荅蔡謨,道高晉兩。似懸鐘之應響, 猶衢尊之待酌。率邇者踵武,逖聽者風聲。是使金堅 閉法寶,冥夕夢;無懷;不滅,華胥夜感。自非建慧橋,明 智劍,薰戒香,沐定水,何以空積忽微,塵賢劫而終現; 黍累迴幹,蘊珠藏而方傳。加以大秦之籍,非符八體; 康居之篆,有異六爻。二乘始闢,譬馬傳兔,一體同歸棄犀崇象。潤業滋多,見思平積,本有凝邈,了正相因, 雖談假績,不躡單影。即此後心,還蹤初焰,俱宗出倒 蓮華,起乎淤泥。並會集藏明珠,曜於貧女。性相常空, 般若無五時之說;不生煩惱,涅槃為萬德之宗。無不 酌其菁華,撮其旨要,採彼玳鱗,拾茲翠羽,潤珠隋水, 抵玉崑山。每至鶴關旦啟,黃綺之儔朝集;魚燈夕爛, 陳吳之徒晚侍。皆仰稟神規,躬承睿旨,爰錫嘉名,謂 之「聯璧」,聯含珠而可擬,璧與日而俱升。以今歲次攝 提,星在監德,百法明門,於茲總備,千金不刊,獨高斯 典,合二百二十卷,號曰《法寶聯璧》。雖玉杯繁露,若傍 蒹葭;金臺鑿楹,似吞雲夢。繹自伏櫪西河,攝官南國, 十迴鳳琯,一奉龍光。筆削未勤,徒榮卜商之序;稽古 盛則,文慚安國之製。謹抄纂爵位,陳諸左右。
《內典碑銘集林序》同前
[编辑]夫法性空寂,心行處斷,感而遂通,隨方引接。故鵲園 善誘,馬苑弘宣,白林將謝,青樹已列,是宣金牒,方寄 銀身。自象教東流,化行南國,「吳主至誠,歷七霄而光 曜;晉王畫像,經五帝而彌新。」次道孝伯,嘉賓元度,斯 數子者,亦一代名人。或修理止於伽藍,或歸心盡於 談論,銘頌所稱,興公而已。夫披文相質,博約溫潤,吾 「聞斯語,未見其人。」班固碩學,尚云讚頌相似;陸機鉤 深,猶聞碑賦如一。唯伯喈作銘,林宗無媿,德祖能誦, 元常善書。一時之盛,莫得係踵。況般若元淵,真如妙 密,觸言成累,係境非真。金石何書,銘頌誰闡?然建塔 紀功,招提立寺。或興造有由,或誓願所記,故鐫之立 石,傳諸不朽。亦有息心應供,是曰桑門。或謂「智囊」,或 稱印手。高座擅名,預伊師之席;道林見重,陪飛龍之 座。峨眉廬阜之賢,鄴中宛鄧之哲,昭哉史冊,可得而 詳。故碑文之興,斯焉尚矣。夫世代亟改,論文之理非 一;時事推移,屬詞之體或異。但繁則傷弱,率則恨省, 存華則失體,從寔則無味;或引事雖博,其意猶同;或 新意雖奇,無所倚約;或首尾倫帖,事似牽課。或〈闕〉復 博涉,體製不工,能使艷而不華,質而不野,博而不繁, 省而不率,文而有質,約而能潤,事隨意轉,理逐言深。 所謂菁華無以間也。予幼好雕蟲,長而彌篤。遊心釋 典,寓目詞林。頃常搜聚,有懷著述。譬諸法海,無讓波 瀾;亦等須彌,同歸一色。故不擇高卑,唯能是與。倘未 詳悉,隨而足之,名為《內典碑銘集林》,合三十卷。庶將 來君子或裨觀見焉。
《內典序》沈約
[编辑]「尚矣哉!群生之始也,義隱《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窺。 自並識同奔,隨緣受業,人天異軌,翾動殊貫,苦樂翻 回,愚智相襲。莫不宅火輪騖,擬燄颷遷,以寸陰之短 晷,馳永劫之延路,精靈起伏,萬緒千名。如來發源恆 品,蓋亦含生之一,並首爭馳,斯固未或異也。至於覆 簣無始之初,成功斷籌之末,塗遙業遠,妙軫遐長,累 明積慧,靈覺獨曉。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 包籠乎無外。六度之業既深,十力之功自遠。濟物以 權,降魔匪力,妙法輪轉,甘露啟霏,舟輿六趣,津梁五 道,登四衢之長陌,遊一乘之廣路。」斯既已事盈方等, 義滿神宣。逮於大權協化,對揚宗極,徇物兆於慈悲, 亡身著乎非己。行符四等,道昇十地。若乃靈性特達, 得自懷抱,神功妙力,無待學成。孤策獨騖,莫知所限, 結習紛綸,一隨理悟。又有捐情屏慮,身心靡欲,厭生 死之長勤,眷寂滅而投軫,遙然自得,漏累煙銷。且津 心適道,功非一業。雖會理共源,而萌情或異。是故高 心邈行,分路同趨;忘懷屏欲,殊塗一致。或草礫身體, 投骸林澤。內亡形相,「外馴兕虎。或坐臥行立,跡不違 眾,禪業定門,造次無爽。安忍與金石同固,戒行與寶 珠等色。雖秋禽年至,春鮪時登,而耿介長蔬,忡怛在 念。妙跡匪遐,神塗密邇,有悟必通,由之斯至。故能藉 智探虛,乘心照理。區區懷抱,融然靡執。俱處三界,獨 與神遊,包括四天,卷舒萬劫。聞片議而陟道場,受一 言而」升彼岸。長夜未開,心關自曉,淹迴聖跡,寢息神 光。既負橐以從師,亦棲林以綜業,足蹈慧門,學通龍 藏,妙吼遐徹,鸞音自遠。若夫乂跪運心,期誠匪跡而 導達。神功,照啟未悟,唱說之美,義兼在斯。暨九土殊 風,八方舛俗,遊化所包,事出弘獎。皆足以遷光淨域, 登儀寶地。並黜華剪飾,破愛辭親,鼓枻無生之流,方 軌俗表之路,固已千佛摩頂,七住齊功。至夫清信士 女,植緣曠劫,雖復容服未改,而戒德內弘。瞻毗耶而 聳轡,望波斯而迴軫。駕四禪之眇眇,汎八解之悠悠。 若乃十號尊崇,三達靡礙,雖法身非有,而常住在躬。 能仁權跡四門,既非悟道之始,假滅雙樹,寧有薪盡 之窮?而天人瞻慕,髣髴興「情,雕金範玉,圖容寫狀,靈 儀炫日,寶剎臨雲。或役鬼神之功,或資髓腦之力,製 非人匠,寶以合成,莫不龍章八彩,瓊華九色。至乃齒 髮傳靈,衣履遺證。聖跡彪炳,日煥於閻浮;神光陸離, 星繁於淨剎。若乃乘此直心,推誠闇往,則半息可追, 一念斯至。感降參差,雲霏霧委。此又昭被象譯,輝映
縑圖。」夫秉牘書事,其流已遠。蓋所以彪著往跡,煥述遐聲。雖篆籀異文,胡華舛則。至于葉暢心靈,抑揚訓義,固亦內外同規,人神一揆。墳《典》丘索,域中之史策; 本起下生,方外之紀傳。統而為言,未始或異也。而經 記繁廣,條流舛散,一事始末,袠理卷分。或詞義離斷, 或文字互出,甫涉後條,已昧前覽,尋源討流,未「知攸 適。雖精理瑩心,止乎句偈,而初悟始學,致惑者多。且 中外群聖,咸載訓典,雖教有殊門,而理無異趣。故真 俗兩書,遞相扶獎,孔發其端,釋窮其致。撒網去綱,仁 惠斯在。變民遷俗,宜以漸至。精粗抑引,各有由然。是 故曲辨情靈,棲心妙典,伏膺空有之說,博綜兼忘之 書,該括群流,集成茲典。事以例」分,義隨理合,功約悟 廣,莫尚於斯。可以理求,證成妙果。若乃載司南之車, 猶稱靡惑;服四照之草,得用不迷。況乎六馬同鑣,萬 流共貫,日月經天,方斯未已。河海帶地,夫豈足云?蓋 人道之筌蹄,群生有悟於此也。
《北齊三部一切經願文》魏·收
[编辑]三有分區,四生稟性,共遊火宅,俱淪欲海。所以法王 當洲渚之運,覺者應車乘之期,導彼沈迷,歸茲勝地。 自寶雲西映,法河東瀉,甘露橫流,隨風感授。皇家統 天,尊道崇法,拔群品于有待,驅眾生于不二。所以刻 檀作繢,搆石彫金,遍于萬國,塵沙數等。復詔司存,有 事緇素,精誠踰于皮骨,句偈盡于龍宮。金口所宣,總 勒繕寫,各有三部,合若干卷。用此功德,心若虛空,以 平等施,無思不洽,藉我願力,同登上果。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北周·庾信
[编辑]蓋聞如來說法,萬萬恆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豈直 優波提舍,祗夜修多而已哉!是以熙連禪河,質多羅 樹,七處八會,三清四說,皮紙骨筆,木葉山花,象負之 所未勝,龍藏之所不盡。雖復銀函東度,金㲲南翻,秦 景遙傳,竺蘭私記。譬猶海水之一珠,不下崑山之片 玉。若夫法雲深藏,師子雷音,梵志往生,聲聞說戒,雪 山羅漢之輪,鷲嶺菩提之法,本無極際,何可勝言。弘 農五張寺者,南陽張元高寓居于此地。昔者千金之 族,見徙五陵,大姓之民,移家六郡,蓋其流也。元高五 子,負荷遺訓,離經辨志,並是成名,入室生光,咸能顯 德。加以尊承慧業,敬受法門,兄弟同居,共捨為寺。伽 藍肇建,即以「五張」為名。是知城居趙信,仍名趙信之 城;殿入蕭何,即號蕭何之殿。加以象馬無恡,衣裘是 捨,春園柳路,變入禪林;蠶月霜津,迴成定水。平輿雖 盛,豈可獨擅二龍;扶風最良,不得專稱五馬。寺主三 藏大法師法映、邑主洛州刺史張隆等,財行法檀,身 心罄竭,兼化鄉邑,道俗數千,敬造一功德輪,見成三 百餘部,《琅笈》雲書,金「繩玉檢,削蒸栗之簡,裝酸棗之 珠,並入香城,咸封禪閣。坐堂伏檻,羌非湘水之神;綠 房紫的,足擬恭王之殿。高掌西望,長河北臨,鼎氣常 浮,爐煙咸起。戶牖寥廓,吹萬龍門之風;梁棟崢嶸,落 寔河源之樹。僧徒雲集,不遠燉煌之城;學侶相奔,更 合華陰之市。兩陝昔分,寔基王化;二陵今阻,翻馳羽 檄。虞」公屈產,交亂風塵;召伯甘棠,彫零霜露。雖復兼 能共治,未遣渡河之獸;烽柝是警,實擾移關之民。是 以法王御世,天人論道,汲引四流,周圓五怖。故能調 伏怨憎,消除結縛。法水津梁,得無砥柱之難;香山轍 跡,非復終南之險。天子命我,試守此邦。墨竈未黔,孔 席無暖。纔臨都尉之境,即有樓船之役。既而南風不 競,北道言旋,幕府既開,邦君且止,鄉俗耆老,依然此 別,屬茲法事,須余制文,聊以課虛,為銘云爾。舍衛之 國,祇洹之園,三明極地,八會窮源,連河競說,勝辨爭 論,波提東渡,祗夜南翻,非空即色,離有無言,達人止 是,獨悟重昏,身雖繫馬,心避騰猿,禪樓卻月,義殿翔 鶤,迴風香蓋,反露珠幡,西臨砥柱,東背轘轅。河鳴陽 硤,山嚮蘇門。翔禽歌囀,流澗絃喧。度河餘獸,移關舊 村。昔為畿服,今成塞垣。城疑廣武,地似樓煩。爟烽並 照,象馬單奔。無鍾襲莒,有雨圍原。不資十方,誰識三 怨。風傾地柱,火及天元。銀鉤永固,金牒長存。封君馬 首,方事《南蕃》。言從陽僕,請謝劉昆。
《周經藏願文》王褒
[编辑]「蓋聞九河疏跡,策蘊靈丘;四徹中繩,書藏群玉。亦有 青丘紫府,三皇刻石之文;綠檢黃繩,六甲靈飛之字。 豈若如來祕藏,譬彼明珠,諸佛所師,同夫淨鏡。鹿苑 四諦之法,尼園八犍之文,香山巨力,豈云能負?」以歲 在昭陽,龍集天井,奉為云云,奉造一切經藏。始乎生 滅之教,訖于泥洹之說。論議希有,短偈長行,青首銀 「函,元文玉匣。陵陽餌藥,止觀仙字。關尹望氣,裁受元 言。未有龍樹利根,看題不遍。斯陀淺行,同座未聞。盡 天竺之音,窮貝多之葉。灰分八國,文徙罽賓。石盡六 銖,書還大海。仰願過去神靈,乘茲道力,得無生忍,具 足威儀。又願國祚遐長,臣民休慶。四方內附,萬福現 前。六趣怨親,同登正覺。」
《寶臺經藏願文》隋·煬帝
[编辑]《菩薩戒弟子楊廣和南》,仰惟如來應世,聲教被物,慇 懃微密,結集法藏。帝釋輪王既被付囑,菩薩聲聞得揚大化,度脫無量,以迄于今。至尊拯溺百王,混一四 海,平陳之日,道俗無虧。而東南愚民,餘熸相煽,爰受 廟略,重清海濱,役不勞師,以時寧復?深慮靈像尊經, 多同煨燼,結鬘繩墨,湮滅溝渠。是以遠命眾軍,隨方 收聚。未及期月,輕舟總至,乃命學司,依名次錄,并延 道場。義府覃思,澄明所由,用意推比,多得本類,莊嚴 修葺。其舊維新寶臺四藏將十萬軸,因發弘誓,永事 流通,仍書願文,悉連卷後。頻屬朝覲,著功始畢。今止 寶臺正藏,親躬受持。其次藏己下,則慧日法靈道場, 日嚴弘善靈剎。此外京都寺塔,諸方「精舍,而梵宮互 有小大,僧徒亦各眾寡,並隨經部多少,斟酌分付。授 者既其懇至,受者亦宜殷重,長存法本,遠布達摩。必 欲傳文,來入寺寫,勿使零落,兩失無作。前佛後佛,諒 同金口;即教當教,寧殊玉牒。須彌山上,眾聖共持;金 剛海底,天龍盡護。散在閻浮,亦復如是。」追念繕寫之 者,厥誠至隆,心手勤「到,何量功德?捨撤淨財,豈可稱 計?所資甘雨,用沃焦芽。能生是佛,本是般若;人能弘 法,非道弘人。恕己深恩,即是自為。今陳此意,乃似執 著。若不開警,則不深固。自行化他,備在經律。顧循菲 識,誠媿通方;因果相推,何殊眼見?豈不知獨善?且最 勝無為第一樂。內典法奧,自關眾僧,何事區區,橫相 負荷?」但慶憑宿植,生長王宮,謁陛趨庭,勗存遠大,出 受藩寄,每用祗兢。非惟禮樂政刑,一遵成旨,而舟航 運出,彌奉弗墜。無容棄稷卨而同園綺,變菩薩而作 聲聞,越用乖方,既其不可,篤信受付,竊敢當仁?然五 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而如說修行,涅槃最近。徒守 經律,不依佛戒,口便說空,心滯於有無。上醫王隨病 逗藥,開乳含酥,為方既異,甜冷苦熱,取療亦殊。譬前 後教門,別赴機性,根莖枝葉,受潤終齊,總會津梁,無 不入道。猶如問孝問仁,孔酬難別,治身治國,老意無 乖,殊途同歸,一致百慮,內外相融,義同泯合。何處有 學毘曇而不成聖,執黎耶即能悟真?師子嚴鎧,反貽 毀於蠃目;象足至底,翻取誚於蜂房,心同劍戟,諍踰 水火。經意論意,都不如斯。通經通論,何因若此?恐施 甘露,更成毒藥,儻均味海,則致醍醐。聖御紺寶天飛, 金輪雲動,納萬善於仁壽,總一乘於普會,開發含識, 濟度群生。今所傳經,遍于宇內,眾聖潛力,必運他方, 共登菩提,早證常樂。則是弟子之伸順弘誓于無窮, 平等坦然,通遣唱白達識體之念隨喜也。
《金剛經報應述》唐·獨孤及
[编辑]洪州牧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魏公,身挂元冕,心冥 真如昔,常奉般若法,以弘正見。雖顛沛造次,心與《經》 俱,十有若干年矣。皇帝中元年冬十月,車駕有避狄 之師,百僚倉皇,南馳商於,公為盜所攘,而亡其經。其 往也,匪家之念,唯經是悼。「行與其獲七寶也,寧見經; 生與其亡」四句也,寧捨身。明年王正月,大駕返正。公 為京兆尹,痛弘誓之未從也,則惟書籍是圖,求經於 元法寺之藏。藏人以送,公發函披卷,乃商於所亡之 本也。問守藏,亦曰:「不知其所自而能得。」公瞻禮悲喜, 捧持而泣,然後知精專感達,故隨心而至。昭報肸蠁, 其疾若答。顧謂《孟子》太常博士友順志之,或曰:「得與 喪偶然爾,何必謂誠感乎?」及對曰:「誠于此者形于彼, 故出其言善千里之外應之。此以仁義忠信感於物 者也。況第一義諦,超貫仁義,自在慧力,不啻忠信,則 因發而果,從心誠而經,還是法味幽贊,非思議所及。 不然何心境元合,若律呂相召。」歲在乙酉,公以異見 告。及跪而述之曰:上士勤道,精應若馳,願形於心,報 亦隨之,至感無礙,經斯來歸。護公身田,俾公斷疑。公 之善根,疇可度思。
《四分律宗記序》王勃
[编辑]「昔在調御,利見迦維,光宅淨都,撫臨法界。仰揚垢路 之業,以疆理情田;闡導毗尼之藏,以隄防性海。二邊 雲徹,方知寔相之尊;十剎風行,乃識真如之貴。將使 龍象緇服,維明克允;鶖鷺元明,有恥且格。五篇垂範, 豈同訓夏之科;七聚分宗,寧比歌虞之制?功存離欲, 道在降魔。仙苑創基,因善果以調物;提河滅跡,憑淨 戒以為師,誠拯溺之舟航,而禦黠之銜策者矣。」故能 莊嚴百福,粉繪三身,推憍慢山,拔生死樹,覆簣菩薩 之道,濫觴正覺之源,除惑箭而斷愛枝,銷恚刀而解 疑網。自銀棺揜耀,金杖殊珍,五師煙騰,四分雲譎,波 離睿旨,明而更明,飲光妙跡盛而愈盛。其後卑摩覃 思,猶沉赤水之輝;惠遠研精,尚玷元「巖之彩。遂使瓊 編浩汗,利涉迷於要津;瑤軸紛綸,登高暗於飛陛。熟 習者博而寡用,志學者勞而少功。七眾所以遲迴,八 部由其大息。丕應冥發,睿感潛融,爰挺異才,式扶象 訓。」有西京太原寺索律師,俗姓范氏,其先南陽人也。 殷霸洪裔,周藩茂族,八鸞與四牡競馳,紫繪與青蝸 疊照。六軍卿胄,績著於鐘彝;三傳儒門,業流於訓詁。 律師沖襟霞映,峻局霜凄,筠抱顯於髫齡,蘭芬凝於 丱齒。由是糠秕禮樂,錙銖名教,以堯舜為塵勞,以周
孔為桎梏。爰依白法,遂托元徒,探鷲嶺之微言,得龍宮之祕藏。咸亨之祀,椒房諒陰,捨槐里而構。關,因金穴而開銀地。伽藍肇建,號曰「太原」,明陽所及,咸收 時望。自價隆康會,譽重摩騰,竺法猷之苦節,支道林 之遠致,將何以發明禪宇,光應綸言?律師乃以道眾 羽儀,釋門棟幹,粵自弘濟,來遊太原,經行德人,於斯 為盛。既而懼六和之紊緒,悼三聚之乖宗,稽法令之 遺文,討惠猷之舊業。網羅近護,吞含覺明,原始要終, 探賾索隱,芟夷龐贅,剪截駢枝,收絕代之精微,詰往 聖之紕繆。葭灰屢變,槐燧驟遷,開遮持犯之異同,廢 立止作之輕重。故以該象牙之扇,窮貝葉之圖,鑽研 刊削,五載而就,名曰《開四分律宗記》,凡十卷,三十七 萬六百三十言。律師又以為仲尼述《易》,申妙典於繫 辭;元凱談經,託餘文於釋例。爰因多暇,更輯舊章,牢 籠祕密之宗,發揮沉鬱之旨,名曰《開四分律宗拾遺 鈔》,凡十卷,四十萬餘言。所以裨助三明,抑揚四謗,弘 八正之道,成一家之言,庶使眾善雷奔,群疑霧斂,照 歡戚之兩鏡,蕩欣憂之二瓶。憑此戒田,方躋定境,豈 直功周沙甸,道制鐵圍而已哉?弟子才非元度,識劣 真長,本乏凌雲之詞,虛荷彌天之眷。揄揚盛烈,顧孫 綽而多慚;歸依勝侶,仰郄愔而自勵。輒牽庸陋,輕序 德音。豈比夫公理昌言,資繆實之引;太沖作賦,假士 安之談。蓋所謂觀博而識班,聞樂而竊抃者矣。故曰 《四分律宗記序》。
《為太平公主請住山陵轉一切經表》
[编辑]李嶠
妾某言:「妾生涯有緣,仰繫皇極,孝行無感,上傾乾蔭。 號天罔極,扣地不追,集蓼崩心,茹荼泣血。自攢開東 洛紼,下西秦氣朔遄移,光靈寖遠。怨晨昏之易隔,悲 節序之難留。舉目摧傷,觸途殞裂。今橋山已祔,灤水 還封,二曜停臨,九天絕仰。慟遺弓于此日,思稅駕其 何年?追想平居,永惟曩載。粵自襁褓,迄于成立,鍾慈 結愛,殆欲蒙攜于掌中;候色承顏,何嘗暫離于膝下? 方倚南山之固,長承北極之尊,豈圖就養之歡,遽乖 于扇枕;問安之地,翻類于過隙。念凶妨而自咎,思顧 復以何酬?所冀扶杖墳塋,結廬山隧,瞻奉觴奠,依憑 園寢。終三年之禮,企及通喪;轉一切之經,庶邀冥福。 上以資未來之果,下以攄罔極之心。」伏惟陛下孝通 神明,仁洎草木,乞體荒疾,特垂憐許。使烏鳥微志,獲 與耘禽致哀;犬馬孤誠,得從耕象申慕。則窮喘無恨, 餘生知幸。無任哀切之至,謹附使具官某奉表陳請 以聞。
《虎丘西寺經藏碑》顧况
[编辑]闔閭之葬海浦也,水銀為溟渤,黃金為鳧鴈,精氣為 白虎,是名虎丘。東晉王珣、王珉捨山造寺,生公忍死, 待西國經來之所也。山中塔廟,叔父有功。叔諱七覺, 字惟舊,容相端靜,神龍初八歲剃度,萬言一覽,無際。 天人嘗以唵部林萬法之母,法從數起,乃讀外書小 餘大餘以為證據,惟摩所謂通達善道,《法華》所謂「通 達大智,況受經于叔父,根鈍智短,曾不得乎少分。至 德三年,示終本山,付囑門人澹交曰:『此山法事,莫不 圓對,而經藏猶闕』。」澹交僧瑤,俗姓何,廬江次宗,其胄 奉佛,不敢廢師之命。自至德貞元龍在戊寅紹建方 畢。瞿曇教跡,不捨有表,示住無表。般若用中壇攝其 六,頂攝其六。譬如無根,安得有華?故覺華長者得定 光如來授記,鹿仙長者得釋迦如來授記,寶手菩薩 者得空王如來授記,皆因造藏而得作佛。從虛空藏 流出一切藏,一切藏流出四大藏,四大藏、一億大藏、 四億小藏圍繞湧出,狀如蓮花,灌于四藏,流出十二 藏。從十二藏分為三藏:一、聲聞藏,二、菩薩藏;三、真如 性海藏。海水可量,虛「空不可量;虛空可量,菩薩摩訶 薩成就眾生變化隨感不可量。菩薩摩訶薩修行地 位有分劑故故可量,諸佛真如性海無分劑故故不 可量。」又于三藏流出八萬四千藏,修多羅藏、摩訶藏 為上首。于是有法藏寶藏、甚深微密藏、妙花光雲等 藏,無盡在色究竟天,眾生眾生福薄不得瞻睹謨呼 羅摩「海鹹首羅大自在神、天樹雲音日輪速疾執金 剛神、淨光香雲最上光嚴身眾神、清淨華髻栴檀樹 元足行神、雷音幢相雨花妙眼道場神、淨花普照無 等光燄主空神、永斷迷惑普遊淨空主方神、示現宮 殿樂勝莊嚴主晝神、普得淨光諸根嘗喜平等護音 寂靜海音主夜神。其摩竭提國有金剛藏」,中有摩尼 瑤王,變現自在,兩無盡瑤嚴好花,是諸菩薩演說如 來廣大境界,慈目瑤髻發生喜樂,可愛樂正念天王, 十方海中一切瑤王,吐雲彌覆,流出教綱,其佛號法 水覺空如來,嚴持器仗,夜叉王、力懷高山夜叉王、毘 樓博叉、燄口海光龍王等,甚可怖畏;鳩槃茶王,美目 端嚴;鳩槃茶王、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星宿王天子、威 德光明天子,各各恆沙眷屬相與掌護。其南海楞伽 山下娑竭羅龍宮,其光明藏大地劫淨,諸方等諸經, 納于龍宮。其善部州,大藏六萬卷,中六千卷,《小藏》四 千卷,《大悉地》有空有不空,廣略平等,譬如萬法出一塵中,千論百疏,又于一塵流出如帝釋宮殿。因陀羅 網,一珠映「八十億珠。法界義中,法身法性,百佛世界, 細一毛端,扸一毛端,成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法身, 演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法藏。是身為陀羅尼藏、湧法 海藏、眾法瑤藏、舍乘敷藏、花頂眾藏、密耶護藏」,言頓 顯也。此皆奢摩他、毗缽舍那定慧之力,觀見如來等 藏。藏依識攝,有舍藏,理發于心而形于藏,內外俱朗, 不其然乎?斯文純一,非敢戲論。《光佛相好,贊佛功德, 從佛知見中來》。頌曰:「雪山紺宮,等虛空耶?叔父付囑, 澹交續耶?妙華光雲,香普薰耶?娑碣所措,摩醢護耶? 喝剌呼嚧,歸命護耶?」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石幢讚》〈并序〉梁·肅
[编辑]「二十五有之內,根塵相磨,生滅相蕩,斡流旋轉,往復無際。如來憫之,於是開智慧門,示諸法如義,俾夫即動而寂,即寂而照,假文字以筌意,一色空而觀妙。然後離一切相,得無住心。二乘遠而不見,十住見而不辨。」 如是信解乎?難哉!隴西李氏先夫人,常州刺史獨孤公之姊,聖善之德,自天而植。不捨母訓,受持是經。內涵道機,外順物化。十一年八月,即世于晉陵郡舍。公茹尚右之痛,追無作之福,纘微言于金石,庶幽贊乎妙報。嘻!傾沙界以施,而施有窮,等山王之大而大有終。唯金剛空印,永不壞滅。蓋夫人福慧之所以臻也,於是乎讚。
脫三解軛,入一相地。資慧力兮,追琢道妙。為祐與道。 實懿德兮。石可轉而字有磷。福不極兮。
《大唐金剛般若石經記》釋真言
[编辑]有唐相國寺大德曰景融,建《金剛般若石經》於大梁。 當唐氏帝天下百六十有八祀。貞元元年龍集乙丑, 皇帝拜南郊之來月,壬戌立於寺,奉國報慈,從昔願 也。夫先佛者法,法空則境證;後佛者教,教離則言亡。 雖至德而無形,亦假名而有後。由是脫靈之源流,重 華於漢土;慧命之懸解,載頌于魯文。融公宣之,與慧 命俟。〈疑〉矣。公性惟明敏,量秉淳固,生而好學,幼則老 成,孝傳鄉黨,名冠緇宿。心堅不玷之玉,行滿上弦之 月。為儒之龜鏡,則在三之義全;紹佛之弓冶,則第一 之道立。加以才高利用,跡著通方,掌僧有火光之烈, 待客有泉水之稱。不求虛飾,外以浮榮,異世同流,聯 芳並美。公以出塵而不為宗之嗣,毀服而不為邦之 吏,常追昊天之報,每蓄《維桑》之敬。遭逢世故,蕩溺兵 間。定亂之術,非孫吳不可;問安之禮,非荀趙不大。君 親之效,我復何有?遂乃恭己懇志,建言有謀,以為至 聖無私,會感必通;正智無情,在幾必兆。因疇遺訓,歷 考故實,願欲寫誦章句,潛融觀照,持三輪空,成萬象 印。禍不卻而自抑,福不招而自剋,本無為以「寧家,體 淳化以建國。」則知刑賞之內,權衡制之;刑賞之外,我 法綏之。事無績而有忠,功不伐而多義。斷其今古,度 以優劣。苟折骨刺血於皮紙,則節苦而難就;欲垂露 懸針於竹素,則工費而易朽。所以徵藍田之美璞,擬 繁昌之麗刻,庶暫勞而永固,與天長以地久。於是月 殿西次,雕楹南嚮,四序光景,「六時香煙,模可以廣千 萬經,觀可以更億兆眾,公與《真言》十年之長,三紀之 故」,假詞抒意,難讓課虛,謝命含毫,感事題記者也。
《東林寺經藏碑》李肇
[编辑]「釋迦者流,有十二部經,猶儒之《詩》《書》《易》《禮》《樂》《春秋》」,皆 立言垂教之本。儒無文字則天下大壞,三藏之說不 行,西方聖人之教幾乎息矣。若聲聞乘之四諦門,緣 覺乘之十二因緣門,菩薩乘之六波羅蜜門,以至佛 乘之一切種智,生而知之則已,學而知之者向微斯 文,是必懵然不自知其術也。人主擅萬乘之權,富有 「四海。至於生死報應之際,常必瞿然。有生之徒,奔走 之不暇」,實由斯言之恆赫而致化。夫塔廟莊嚴之為 像教,其用大矣。佛有天龍大會,未嘗不以《契經》為事。 佛滅後,大迦葉召千羅漢,結集《法藏》,阿難傳焉。西土 以胡文紀之,謂之「梵書」,蝌蚪文字之類也;著于貝葉, 謂之「梵夾」,殺青為簡之類也。後漢天竺人摩騰始至 中國,出其文四十二章,翻為隸書,其後稍稍不絕。至 晉沙門法護,遍遊西國,達言語之不通者,究三十六 書之體,而還梵書之詁訓音義,然後大備。雖為道滋 廣,而難能亦甚。蓋以事生六合之外,教出五常之後, 時人無能知者,小則誤于文句,大則失其宗旨。道安 嘗嘆「釋經有五失本」、三不易,故信奉之代,亦以名臣 佐而成之。自漢永平至唐開元,祖述之士凡一百七 十六人。有桑門之重譯,有居士之覃思,有長老之辨 論,有才人之撰集。校其經、律、論、傳、記、文集,刪改之㹅 五千四十八卷,號為實錄。其中貞觀法師元奘作居 多,五分其數有其一。其為該博,首出前輩。而歷代精 舍能「者藏之,方之蘭臺祕閣,而不繫之官府也。五都 之市,十室之邑,必設書寫之肆,惟王公達於眾庶,靡 不求之。以至徼福祐,防患難,嚴之堂室,載之舟車,此 其所以浩瀚於九流也。」廬山山嶽之神秀,而東西林 為海內名剎,有惠遠、道安之遺風。四百餘年,鐘磬之音不絕,然而《三藏》經論,闕而無補。元和四年,雲門僧 靈澈,流竄而歸,棲泊此山。將去,言於廉問武陽韋公, 公應之如響。往年公夫人蘭陵蕭氏,終有釵梳珮服 之資,而於荊州買良田數頃,收其租入,以奉檀施。至 是取之,增以清白之俸,而經營焉。爰即洪州諸寺,雜 理其事,琱函飾軸,漬蘗磨墨,僧謀而吏書,暑兆而寒 就。先命度地之宜,以圖建置,默設規制,懸成剞劂,乃 結構而浮於江,以至於東林,施為殿堂,用尊祕藏。得 浮槎大德義彤為之主,受持灑掃者七人,以備名山 之闕,而資學者,公之素志爾。初彤公受具于廬山浮 槎寺,常討《大藏》,惡其部帙繁亂,將理之不可,遂發弘 誓,四十餘夏,果得至焉。于是搜遠近之遺函墜卷,目 在辭亡者得之,互文合部者兼之,斷品獨行者類之, 本同名異者存之,以偽亂真者標之。又病前賢編次, 不以註疏入藏,非尊師之意。并開元庚午之後,洎德 宗神武孝文皇帝之季年,相繼新譯,大凡七萬四千 九百餘卷,立為別藏。著《雜錄》七卷,以條貫之,合《開元 崇福》舊錄,㹅一萬卷,舉藏以志函,隨函以命軸。微塵 句偈,如在常中,然後金石之說,流于娑婆者,盡在於 茲山也。五年,韋公薨。七年,博陵崔公以仁和政成,憫 沒舊績,由是東林以遺公,得請篆刻之,盛其成公故 家,府從事李肇為之文曰:「多羅之教,神道不測。迦葉 承之,布西域兮。毗尼之用,其法翼翼。優波受之,垂作 則兮。阿曇之文,演暢宗極。苾芻龍象甚奇特兮。三者 之藏,傾如轥墨。王公大人,為之飾兮。韋公之績,崔公 之德。及茲寶藏,何崱屴兮。崇崇二公,合發願力,傳之 歷劫,千百億兮。鑪峰之北,靈壇之側,系之《迦陁》,金石 刻兮。」
《法華院石壁經碑》白居易
[编辑]碑在石壁東,次石壁在廣德法華院西南隅,院在重 元寺西若干步,寺在蘇州城北若干里,以華言、唐文 譯刻釋氏經典,自經品眾佛號以降,字加金焉。夫開 上悟入諸佛知見,以了義度無邊,以圓教垂無窮,莫 尊於《妙法蓮華經》。凡六萬九千五百五言;證無生忍, 造不二門,住不可思議解脫,莫極於《維摩詰經》,凡二 萬七千九十二言,攝四生九類,入無餘涅槃。實無得 度者,莫先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凡五千二百八十 七言,壞罪集福,淨一切惡道,莫急於《佛頂尊勝陀羅 尼經》。凡三千二十言,應念順願,願生極樂土,莫疾於 《阿彌陀經》。凡一千八百言,用正見觀真相,莫出於《觀 音普賢菩薩法行經》。凡六千九百九十言。詮自性,認 本覺,莫深於《寔相法蜜經》,凡三千一百五言。空法塵, 依佛智,莫過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凡二百五十八 言。」是八種經,具十二部,合一十一萬六千八百五十 七言,三乘之要旨,萬佛之祕藏盡矣。是石壁積四重, 高三尋,長十有五丈,厚尺有咫,有石蓮敷覆其上,下 有石神固護其前,後,火水不能燒漂,風日不能搖消, 所謂施無上法,盡未來際者也。唐長慶二年冬作,太 和三年春成。律德沙門清晃矢厥謀,清海繼厥志,門 弟子南容成之,道則終之。寺僧契元捨藝而書之,郡 守居易施詞而讚之。讚曰:「佛涅槃後,世界空虛,惟是 經典,與眾生俱。設有人書貝葉上,藏檀龕中。非堅非 久,如」蠟印空。假使人刺血為墨,剝膚為紙,即壞即滅, 如筆畫水噫,畫水不若文石,印蠟不若字金。其功不 朽,其義甚深,故吾謂「《石經》功德,契如來付囑之心。」
《華嚴經社石記》前人
[编辑]有杭州龍興寺僧南操,當長慶二年,請靈隱寺僧道 峰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至《華嚴世界品》,聞廣博嚴淨 事,操大喜,發願于白黑眾中勸十萬人轉《華嚴經》一 部,十萬人中又勸千人諷《華嚴經》一卷。每歲四季月, 其眾大聚會,于是攝之以社,齊之以齋。自二年夏至 今年秋,凡十有四齋。每齋,操捧香跪啟于佛曰:「願我 來世生華嚴藏世界大香水海上寶蓮金輪中毗盧 遮那如來前,與十萬人俱,斯足矣。」又于眾中募財置 良田十頃,歲取其利,永給齋用。予前牧杭州時,見操 發是願。今牧蘇州時,見操成是功。操自杭詣蘇,凡三 請于予曰:「操八十二矣,朝夕待盡,恐社與齋來者,不 能繼其志,乞為記誡,俾無廢墜。」予即「十萬人中一人 也,宜乎志而贊之。」噫吾聞一毛之施,一飯之供,終不 壞滅,況田千畝,齋四時,用不竭之征,備無窮之供乎? 噫吾聞一願之力,一偈之功,終不壞滅,況十二部經, 常出于百千人口乎?況十萬部經,常入于百千人耳 乎?吾知操徒,必果是願,若經之句義,若經之功神,則 存乎本傳,若社人之「姓字,若財施之名數,則列于別 碑。」斯石之文,但敘見願即「來緣」而已。寶曆二年九月 二十五日,前蘇州刺史白居易記。
《香山寺新修經藏記》前人
[编辑]先是,樂天發願,修香山寺,既就迨今七八年。寺有佛 像,有僧徒,而無經典,寂寥精舍,不聞法音。「三寶闕一, 我願未滿。」乃于諸寺藏外雜散經中,得遺編墜軸者 數百卷,帙以《開元經緣》,按而校之,于是絕者續之,亡者補之。稽諸藏目,名數乃足,合新舊大小乘經、律論 集,凡五千二百七十卷,乃作《六藏》,分而護焉。寺西北 隅有隙屋三間,土木將壞,乃增修改飾,為經藏堂。堂 東西間闢四窗,置六藏藏二門,啟閉有時,出納有籍。 堂中間置高廣佛座一座,上列金色像五百,像後畫 《西方極樂世界圖》一、菩薩影二,環座懸文旛二十有 四,榻、席、巾、几洎、供養之器咸具焉。各為道場,簡儉嚴 淨。開成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堂成、藏成、道場成。以香 火釁之以飲食,樂之以管磬歌舞供養之。與閑、振、源、 濟、釗、操、洲、暢八長老,及比丘眾百二十人,圍繞讚歎 之。又別募清淨七人,日日供齋粥,給香燭,十二部經 次第諷讀。俾夫經梵之音,晝夜相續,洋洋乎盈耳哉! 忻忻乎滿目哉!爾時道場主佛弟子香山居士白樂 天,欲使浮屠之徒,游「者歸依,居者護持」,故刻石以記 之。
《蘇州南禪院千佛堂轉輪經藏石記》
[编辑]前人
《千佛堂轉輪經藏》者,先是郡守居易發心,蜀沙門清 閑、挾謨,吳僧常敬、弘正、神益等僝功,檀主鄧子成、梁 華等施財,院僧法弘、惠滿、契元、惠雅等蕆事。太和二 年秋,作開成元年春,成堂之費,計緡萬藏,與經之費, 計緡三千六百。堂之中,上蓋下藏。「藏蓋之間,轉九層 佛千龕,綵繪金碧以為飾。環藏蓋懸鏡六十有二,藏」 八面,面二門,丹漆銅鍇以為固,環藏敷座六十有四, 藏之內轉以輪,止以柅,經函二百五十有六,經卷五 千五十有八,藏成經具之。明年,蘇之緇徒聚謀曰:「今 之功德如是,誰其尸之?宜請有福智僧越之妙喜寺 長老遂禪師為之主,宜初發心人前本郡守白少傅 為之記。」僉曰:「然。」遂既來,教行如流。僧「至如歸。供施達 䞋,隨日而集。堂有羨食,路無饑僧。遊者學者得以安 給,惠利饒益,不可思量。」既而遂隨緣西去,又請本郡 乾元寺禪僧德暉大師嗣之。暉既至,師又日與苾芻 徒升堂,焚香合十,指禮于佛,然後啟藏發函,鳴犍椎, 唱伽陁,受持諷誦十二部經。經聲洋洋,充滿虛空,上 下遠近有情識者,法「音所及,無不蒙福;法力所攝,鮮 不歸心。佻然吳風,一變至道,所得功德,不自覺知。繇 是而言,是堂是藏,是經之用,信有以表旌覺路也,脂 轄法輪也,示火宅長者之便門也,開毛道凡夫之大 竇也。亶其然乎!亶其然乎!」又明年,院之僧徒三詣洛 都,請予為記。夫《記》者,不唯紀年月,述作為,亦在乎辨 興廢、示勸誡也。我釋迦如來有言:「一切佛及一切經, 皆從何出。」然則法依於經,經依於藏,藏依於堂。若堂 壞則藏廢,藏廢則經墜,經墜則法隱,法隱則無上之 道幾乎息矣。嗚呼!凡我國土宰官、支提上首,暨摩揭 帝輩,得不虔奉而護念之乎?得不保持而增修之乎? 經有缺必補,藏有隙必葺,堂有壞必支。若然者,真佛 弟子,得福無量;反是者,非佛弟子,得罪如律。開成四 年二月二日記。
《廬州明教寺轉關經藏記》譚銖
[编辑]大唐咸通庚寅歲,廬之佛寺曰明教。有禪那僧文珦 創《轉關經藏》成,命銖記其事。銖常學釋氏,因錄其義 以喻之曰:「《經》曰:佛滅度後,像法存焉。」夫像,似也。俾迷 者觀其像,得其意。乃曰:經,心也;藏,藏也,如心之含藏 萬法者也。故曰:「一心生萬法,萬法由一心。」其動靜弛 張,在我而寧窮其義,略舉其大。斯藏也,本於一心,靈 通無礙,功用自在,靜則萬法空寂,動則三界彌綸,虛 偽唯心所造作,其在斯乎?《周迴八角》,角,覺也。佛以眼 為八邪,耳為八患,鼻為八苦,舌為八難,迴八邪為八 覺,迴八患為八解脫,迴八苦為八安樂,迴八難為八 王子,指四八為三十二相。由此八關,返邪歸正,成佛 之境矣。止則寂然無用,引則轉而不「窮。動雖有聲,靜 乃無跡。以此現相,俾人歸依。知佛之心,體道之要。使 迷徒瞻禮,自識根源;移於身心,可見微密。迷者若悟, 知三乘妙旨,永脫輪迴;一法正宗,不離真性。性而非 性,真何所真?乃知三界本空,十方一相。相而無相,知 何所知?語言道斷,心行起滅。」其藏貯《修多羅教》千軸, 募金數長者禪那,弟子蘄州長史殿中侍御史上柱 國王師貞,特力營構,果獲成就。噫己丑歲,屬徐方兵 亂,援軍屯集,雖存根本,幾失護持。今則色相端嚴,典 教漸備,所表法輪常轉,心不動搖,略諭因緣,以示道 俗云耳。讚曰:「修多羅教,函于藏輪。周迴八角,正道斯 陳。動用一心,為萬法因。忘因無法,得本歸真。鑴于金 石,用導迷人。」
《上河東公啟》李商隱
[编辑]《商隱啟》:「某聞周朝貝葉,列妙隱于王褒;梁日枳園,洒 芳詞於沈約。必資乎鴻筆藻麗,刻乎真金翠珉,然後 可以充足人天,發揮龍象。苟其曖昧,即匪莊嚴。爰託 亨塗,夙聞妙喻。雖從幕府,常在道場。猶恨出俗情微, 破邪工少。二百日斷酒,有謝蕭綱;十一年長齋,多慚 王奐。仰戀東閣,未歸西林。近者財俸有餘,津梁是念。」 適依勝絕,微復經營。伏以《妙法蓮華經》者,諸經中王最尊最勝,始自童幼,常所護持。或公幹漳濱,有時疾 疹;或謝安海上,此日風波。恍惚之間,感驗非少。今年 于此州長平山慧義精舍經藏院,特刱石壁五間金 字勒上件經七卷,既成勝果,思託洪音。伏惟尚書有 夫子之文章,備如來之行願。不逢惠遠,已飛廬岳之 書;未見簡栖,便制頭陀之頌。是敢右繞三匝,仰希一 言。庶使䲭殿增輝,龍宮發色,流傳沙界,震動風輪。報 恩於蓮目果脣,奪美於江毫蔡絹。伏希道念,得降神 鋒。瞻望旌幢,㩦持碪斧。曝身布髮,以俟還辭。無任懇 迫之至,謹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