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3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三十七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三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三十七卷目錄

 魚部雜錄

 魚部外編

禽蟲典第一百三十七卷

魚部雜錄[编辑]

《易經剝》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本義「魚」陰物。宮。人。 陰之美。而受制於陽者也。五為眾陰之長。當率其類 受制於陽。故有此象。

《姤》: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程傳包者,苴裹也。魚,陰物 之美者。陽之於陰,其所悅美,故取《魚》象。本義二與初遇, 為「包有魚」之象。然制之在己,故猶可以「無咎。」若不制 而使遇於眾、則其為害廣矣。故其象占如此。

九四:「包無魚」,起凶。本義初六正應己遇於二而不及於 己,故其象占如此。

《中孚》,「豚魚吉。」程傳「豚躁,魚冥」,物之難感者也。孚信能感 於豚魚,則無不至矣,所以「吉」也。

《詩經齊風敝笱》章:「敝笱在梁,其魚唯唯。」「唯唯」,行出 入之貌。

《陳風衡門章》:「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食魚,必河之 鯉。」大全陸氏曰:《里語》云:「洛鯉、河魴,貴於牛羊。」則魴、鯉乃 魚之美者。

《檜風匪風章》。「誰能烹魚,溉之釜鬵。」

《小雅魚麗章》:「魚麗于罶鱨,鯊魚麗于罶魴,鱧魚麗于 罶鰋鯉。」大全《埤雅》云:「鱨鯊之美,不若魴鱧;魴鱧之美,不 若鰋鯉。」故其序如此。鱨魚黃,魴魚青,鱧魚元,鰋魚白, 鯉魚赤,則五色之魚皆備。

《鶴鳴章》「魚潛在淵,或在于渚。」「魚在于渚,或潛在淵。」 言理之無定在也。

《無羊章》「牧人乃夢,眾維魚矣。」大人占之,「眾維魚矣,實 維豐年。」人不如魚之多,故夢人乃是魚,則為豐年。 《正月》篇:「魚在于沼,亦匪克樂。潛雖伏矣,亦孔之炤。」 「魚在于沼」,其為生已蹙矣;其潛雖深,然亦炤然而易 見。言禍亂之及,無所逃也。

《魚藻章》「魚在在藻,有頒其首。」《頒》,大首貌。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莘,長也。

魚在在藻,依于其蒲。

《大雅旱麓章》:「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靈臺章》:「王在靈沼,於牣魚躍。」牣,滿也。魚滿而躍,言 多而得其所也。

《韓奕章》:「其殽維何,炰鱉鮮魚。」鮮魚中膾者也。正義新 殺謂之鮮魚,餒則不任為膾,故云。

《禮記·曲禮》:「毋反魚肉。」

水潦降,不獻魚鱉。水涸,魚鱉易得,故「不獻。」

《王制》:「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於市。」

《禮器》居山,以魚鱉為禮,君子謂之「不知禮。」

《樂記》:「大饗之禮,尚元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 者矣。」

《樂記》:「水煩則魚鱉不大。」

《儀禮:公食大夫禮》,「祭飲酒於上豆之間,魚、腊、醬、湆不 祭。」《不祭》者,非食物之盛者。《少儀》云:「祭膴膴。」詁為 大魚肉之臠,是亦祭之也。

賓出,有司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魚腊不與。

《特牲饋食禮》:魚十有五。魚,水物,以頭枚數,陰中之 物,取數於月,十有五日而盈。

逸《詩》:「魚在在藻,厥志在餌。」

「魚水不務」,陸將何及。

《古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井》水無大魚,新林無長木。

林中不賣薪,湖上不鬻魚。

事歷終古,以魚為「魯。」

《道德經微明章》「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 人。」

《文子·上德》篇:「川廣者魚大。」

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

欲致魚者先通谷,欲求鳥者先樹木。水積而魚聚,木 茂而鳥集。

為魚得者,非挈而入淵也;為猿得者,非《負而上木》也, 縱之所利而已。

「因下為淵」,即深而魚鱉歸焉。

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結網。

《上仁》篇:「先王之法,魚不長尺,不得取。」

《列子·楊朱》篇:「吞舟之魚,不游枝流。」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 《大宗師》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 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 忘乎道術。」

《胠篋》篇:「鉤餌網罟,罾笱之知多,則魚亂於水矣。」 《至樂》篇:「《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魚聞之而下 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 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

《外物篇》:「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魚不畏網,而畏鵜鶘。

《荀子王制》篇:「聖王之制也,黿鼉魚鱉鰌鱣孕別之時, 網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

《法行篇》:「魚鱉黿鼉,猶以淵為淺而堀其中,及其得也 必以餌。」

《韓子外儲》說:「臨淵而搖木,鳥驚而高,魚恐而下。善張 網者引其綱,若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則是勞而難引 其綱,而魚已囊矣。」

《呂氏春秋功名篇》:「善釣者出魚乎十仞之下,餌,香也。」 《察今》篇:「魚鱉之藏,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 調。」

《精論》篇:「求魚者濡,非樂之也。」

《黃石公安禮章》,「水淺者,大魚不遊。」

《韓詩外傳》:「吞舟之魚,不居潛澤。度量之士,不居汙世。」 吞舟之魚大矣,蕩而失水,則為螻蟻所制,失其輔也。 枯魚銜索,幾何不蠹。

魚之侈,口垂腴者,魚畏之。

《易林》「灼火泉源,釣魚山巔。魚不可得,火不肯燃。 探巢捕魚,費日無功。」

《淮南子天文訓》:「火上蕁,水下流,故鳥飛而高,魚動而 下,月虛而魚腦減。」

《原道訓》:「井魚不可與語,大拘於隘也。」

《主術訓》:「魚得水而遊焉則樂,塘決水涸,則為螻蟻所 食。有掌修其隄防,補其缺漏,則魚得而利之。」

水濁則魚噞。

《繆稱訓》:「尋常之溝,無吞舟之魚。」

《齊俗訓》曾子曰:「擊舟水中,鳥聞之而高翔,魚聞之而 淵藏。故所趨各異,而皆得其便。」

水積則生相食之魚,土積則生自穴之獸。

《詮言訓》「俎之先生魚,豆之先泰羹,此皆不快於耳目, 不適於口腹,而先王貴之,先本後末也。」

《兵略訓》:「魚鱉不動,不擐脣喙,物未有不以動而制者 也。」

《說山訓》:「釣魚者務在芳其餌。芳其餌者,所以誘而利 之也。」

《好魚》者先具罟與罘,未有無其具而得其利。

上求魚,臣乾谷。

《說林》訓:「魚無耳而聽,有然之者也。」

使水濁者,魚撓之。

《釣魚》者,泛杭。《泛釣浮杭》,動動則得魚。

《泰族訓》:「天之且雨也,陰曀未集而魚已噞矣。」

《說苑政理》篇:「吞舟之魚不遊淵,何則?其志極遠也。」 《尊賢》篇:「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雖舜禹亦困。」 《指武》篇:「鮑魚蘭芷,不同篋而藏。」

《雜言》篇:「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與 之化矣。」

《後漢書劉陶傳》:「養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水木 本魚鳥之所生也,用之不時,必至燋爛。」

《論衡龍虛》篇:「魚食於濁游於清。」

《答佞》篇:「魚鱉匿淵,捕魚者知其源。」

《效力篇》:「淵中之魚,遞相吞食,度口所能容,然後嚥之, 口不能受,哽咽不能下。」

《亂龍篇》:「釣者以木為魚,丹漆其身,近之水流而擊之, 起水動作,魚以為真,並來聚會。」夫丹木非真魚也,魚 含血而有知,猶為象至。

《潛夫論卜列篇》:「呼鳥為魚,可內之水乎?呼魚為鳥,可 棲之木耶?」

《外史時勢》篇:「三寸之魚,畜乎方渚,憑依乎茂藻之間, 蕩漾回瀾之際,以為是魚之所逝而息也。不知苑囿 潰於淫雨,而方渚之波通於川瀆,而魚皆掉尾而去, 遐逝乎江湖,旁泛乎藪澤,而東躍乎滄海,若鯤之變 化而飛翔焉。雲行雨施,周流八埏,而鼓宇內之萬物。 是其在渚也,安於渚而不知海;其在海也,又安於海」 而忘渚也,亦其勢然也;

《抱朴子博喻》篇:「芳藻春耀,不能離柯以久鮮;吞舟之 魚,不能舍水而攝生。」

《廣譬篇》:「懸魚惑於芳餌。」

《喻蔽》篇:「牛跡之中,無吞舟之鱗。」

《登涉篇》: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辰日稱河伯 者,魚也。但知其物名,則不能為害。

虞喜《志林》:「東海之魚墜一鱗,崑崙之木落一葉」,聖人 皆能知人也。

《新論愛民》篇:「水濁無掉尾之魚《辯施》篇:「江湖非為魚鑿潭,潭深而魚自歸之。非其所 招,勢使然也。」

《殊好》篇:「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而人不愛者,非性輕財 所豐故也。」

《顏氏家訓》:「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 木大如魚。」

元真子《真修篇》:「夫鳥飛於空,魚遊於淵,非術也,自然 而然也。故為鳥為魚者,亦不自知其能飛能遊。苟知 之,立心以為之,則必墮必溺矣。」

《酉陽雜俎》:「分鱗生蛟龍,蛟龍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 邪生庶魚。」

魚有睫及目合,腹中自連珠。

「二目不同」連鱗白。腹下丹字並殺人。 秀才顧非熊言釣魚當釣其旋繞者,失其所主,眾鱗 不復去,頃刻可盡。

《續博物志》:「魚子合豬肝食之,殺人。」

《觀魚制帆》。

《譚子化書》:「海魚有吐黑水上庇其身而游者,人因黑 而漁之。」

有愛鮑魚若鳳膏者。

《歸田錄》:「今世俗言語之訛,而舉世君子小人皆同其 謬者,惟『打』字爾。造舟車者曰打船、打車」,網魚曰打魚, 汲水曰「打水。」

東坡《志林》:僧謂酒為「般若湯」,謂魚為「水梭花」,雞謂「鑽 籬菜」,竟無所益,但欺而已。世常有之,有為不義而文 之以美名者,與此何異哉!

《物類相感志》,薄荷去魚腥。

枳實煮魚則骨軟,或用鳳仙花子。

煮魚羹臨煮熟,入川椒,多則去腥。

《後山談叢》:「魚行隨陽,春夏浮而愬流,秋冬沒而順流, 漁者隨其出沒上下而取之。」

《潁諺》云:「子過母,當暑而涼,水退而魚潛」,皆為大水之 候。潁人謂前水為母,後水為子,後水大於前水,為子 勝母。水終,魚當大出。河濱之人厭於食鮮,水退而魚 不出,為潛云。

《夢溪筆談》:宋明帝好食蜜漬鱁鮧,一食數升。鱁鮧乃 今之烏。腸也,如何以蜜漬食之?大抵南人嗜鹹,北 人嗜甘。魚加糖蜜,蓋便于北俗也。

《補筆談》:孫思邈《千金方》:「人參湯須用流水煮,用止水 則不驗。」人多疑流水無異。予嘗見丞相荊公喜放生, 每日就市買活魚,縱之江中,莫不洋然,惟鰌䱉入江 水輒死。乃知鰌䱉但可居止水,則流水與止水異,不 可不信。夫魚生流水中則背鱗白,生止水中則背鱗 黑而味惡,此亦一驗矣。謂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蓋流 水之魚,品流自異,

《西溪叢語》:魚皆逆水上。近有詞云:「江水東流郎又西, 問尺素何由到。」似非也。古樂府《緩聲歌》云:「思東流之 水,必有西上之魚。」

《談苑》:「小池中魚,至九月、十月間,宜取投大水中,不爾, 冬間俱凍死。」鯇魚惟食草,人刈草以飼之。至八月則 不食,至三月復食如初。

《魚躍龍門》,化龍時必須雷電為燒其尾乃化。

《避暑錄話》:浙東溪水峻急,多灘石,魚隨水觸石皆死, 故有溪無魚。土人率以陂塘養魚,乘春魚初生時,取 種於江外,長不過半寸,以木桶置水中,細切草為食, 如食蠶,謂之「魚苗」,一夫可致數千枚,投於陂塘,不三 年長可盈尺。但水不廣,魚勞而瘠,不能如江湖間美 也。《大業雜記》載吳郡送太湖白魚種子,置苑內海中 「水邊,十餘日即生。」其法「取魚產子著菰蔣上者,刈之 曝乾」,亦此之類。但不知既曝乾,安得復生,必別有術。 今吳中此法不傳,而太湖白魚實冠天下也。

《青箱雜記》:「海有魚,虯尾似鴟,用以噴浪則降雨。漢柏 梁臺災,越王上厭勝之法,乃大起建章宮,遂設鴟魚 於屋脊,以厭火災。」即今世之鴟吻是也。

《筆記》:「金鼎之貴,魚不求烹也。」

《清波雜志》:張無盡嘗作一表云:「魯酒薄而邯鄲圍,城 門火而池魚禍。」上句出《莊子》,下句不知所出。以意推 之,當是城門失火,以池水救之,池竭而魚死也。《廣韻》 池字韻注云:「池,水沼也。」古有姓池名仲魚者,城門失 火燒死。諺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白樂天詩有「火發 城頭魚水裏,救火竭池魚失水。」初不主姓名之說。然 《廣韻》所載,當有所據。

《芥隱筆記》:《前漢貨殖傳》:「水居千石魚波」,言養魚一歲 收千石。唐皮日休《釣侶詩》:「一斗霜鱗換濁醪。」注云:「吳 中賣魚,論斗酒乃論斤。」

《墨莊漫錄》:山谷詩云:「爭名朝市魚千里。」予問諸學士 「魚千里」,多云此《齊民要術》載范蠡種魚事,法池中作 九墩。然初無千里字,心頗疑之。後因讀《關尹子》云:「以 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游之,不知幾千萬里不窮也。」 乃知前輩用事如此該博,字皆有來處。

《感應類從志》:「木瓜翻魚」:以木瓜灰和麥飯、糠及米,投水中,魚乃食之,魚皆翻目矣。

《雞肋編》:越州在鑑湖之中,繞以秦望等山,而魚薪難 得,故諺云:「有山無木,有水無魚,有人無義。」里俗頗以 為諱,言及無魚,則怒而欲爭矣。

釣絲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視其沒,則知魚之中 鉤。韓退之《釣魚詩》云:「羽沉知食駛。」則唐世蓋浮以羽 也。

《蠡海集》:「水族乃陰中之陽。」何以知其然歟?蓋羽禽卵 生者,陽也,水族亦多卵生,剛在外之物皆陽者,螺、蚌、 龜、鱉。蟹皆殼在外,陽之氣輕而虛。鳥得陽氣多,故 羽翎皆空管,是以能高飛;魚乃陰物,而得陰氣多,故 腹內生脬,是以能浮躍。魚目晝夜不瞑,因知其為陰 物而得陽多者也。

《聞見後錄》:「魚枕骨作器皿,人知愛其色瑩徹耳,不知 遇蠱毒必爆裂,尤可貴也。」

《溪蠻叢笑》:癆魚山猺無魚,具上下,斷其水,揉蓼葉困 魚,魚以出名「癆魚。」 《岳陽風土記》:「江上漁人取巨魚,以兩舟夾江,以一人 持綸鉤其一綸繫其兩端,度江所宜用,餘皆軸之。中 至十鉤,有大如秤,鉤皆相連,每鉤相去一二尺,鉤盡 處,各置黑鉛一斤,形如錘,以候水勢深淺。」錘上以 五寸許正鉤,使攲側絕江,往來牽挽,以待魚行,亟取 之,謂之「擺鉤。」數舟聯比而下,每中魚則候其緩急,急 則縱,緩則收,隨之上下,待其力困,然後引而取之。至 有相逐數日者,雖數百斤之魚,皆可鉤綸,用一百二 十絲成魚,至大者力不能勝,即以環循綸,投副鉤助 之,亦須漁人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也。

「《貴耳集》魚聚北道」,此物之靈也。

山家清供河樞粥。《禮記》:魚乾曰菀。古詩有「酌醴火枯 魚」之句,南人謂之鯗,多煨食,早有造粥者。比游天台 山,取乾魚浸洗細截,同米煮入醬料,加胡椒,言能愈 頭風,適放陳琳之檄。亦有雜豆腐為之者。《雞跖集》云: 「武夷君食河樞脯,乾魚也。」因名之。

五色線。《風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按《百家書》曰:「宋 城門失火,因汲池水以沃之。池水空竭,魚悉露死。」喻 惡人之滋井中,傷良善也。

《雜俎》:曹植說庾冰曰:「鹹水之魚,不游於江;淡水之魚, 不入於海。寧去累世宅,不去䱥魚額。」 《癸辛雜識》:江州等處,水濱產魚苗地主至於夏,皆取 之出售,以此為利。販子輳集,多至建昌,次至福建、衢、 婺。其法作竹器似桶,以竹絲為之,內糊以漆紙,貯魚 種於中,細若針芒,戢戢莫知其數,著水不多,但陸路 而行,每遇陂塘,必汲新水,日換數度。別有小籃,製度 如前,加其上以盛養魚之具。又有口圓底尖,如罩籬 之狀,覆之以布,納器中,去其水之盈者。以小碗又擇 其稍大而黑鱗者則去之,不去則傷其眾,故去之。終 日奔馳,夜亦不得息。或欲少憇,則專以一人時加動 搖。蓋水不定則魚洋洋然,無異江湖。反是則水定魚 死,不可謂勤矣。至家,用大布兜於廣水中,以竹掛其 四角,布之四邊,出水面尺餘,盡縱苗魚於布兜中。其 魚苗時見風波微動,則為陣,順水旋轉而游戲焉。養 之一月半月,不覺漸大而貨之。或曰:「初養之際,以油 炒糠飼之,後並不育子。」

《輟耕錄》:《江鄰幾雜志》云:「丁正臣賫玉腴來館中。」沈休 文云:「福州人謂之佩羹,即今魚脬是也。」

《輟畊錄》。「藏魚」說文鮓藏魚也 《空同子》:橄欖為楫,撥魚則浮,亦磁石引針,琥珀起草 之類歟。

《偶談》:遊魚不解五音,鼓琴出聽,偶然而不必盡然。 《玉笑零音》:「潮汐之盛縮,因月之盈虛。古語如是,誰則 驗之?吾於魚腦之光減而信之矣。蓋魚蝦水畜也,水 者月之液,月者水之精,陰氣之以類相感者也。」 《蜩笑偶書》:「食祿宜卻饋遺也,而有時乎受饋遺,故子 產受生魚,不為傷廉。」

《海槎餘錄》:「江魚狀如松江之鱸,身赤色,亦間有白色 者,產於鹹淡水交會之中,士人家以其肉細膩,初為 膾烹之,及有味,皮厚如錢。此品不但絕勝海鄉,雖江 左時魚鱸鱖之味亦無以尚也。」按石首亦名江魚未審是條專指石首或 另有一種姑附錄魚部以備考

《豫章漫抄》:「今人家池塘所蓄魚,其種皆出九河,謂之 魚苗,或曰魚秧,南至閩廣,北越淮泗,東至於海,無別 種也。蓋江湖交會之間,氣候所鍾,每歲於三月初旬 挹取於水,其細如髮,養之舟中,漸次長成,亦有贏縮, 其利頗廣,九江設廠以課之。洪武十四年,欽差總旗 王道兒等至府編僉,漁人謂之撈戶。」

《廣莊》「江魚入海,則惑失其所常。」

《書傳正誤》。燕窩、海粉二物,俗以為海味之素食,誤也。 燕窩係銀魚之初生者,海燕㘅以結窩,故曰燕窩。海 粉是海魚口吐之物,以其形似粉,故曰海粉,魚去而 海粉浮上,人即收之,其色綠,若日曬過收之,其色黃。

是二物者,一本魚質,一為魚吐,非素物也
考證
《讀史訂疑》岑嘉州詩:「魚龍川北蟠溪雨,鳥鼠山西洮

水雲。」以魚龍對鳥鼠絕工。然讀《水經註》,方知魚龍乃 龍魚也。水出五色魚,俗以為靈,故稱龍魚水,又曰「龍 魚川。」

《夷白齋詩話》:古詩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 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魚腹中安得有書?古人以喻隱 密也,魚沉潛之物故云。

《元亭涉筆》,水畜魚也。又川禽亦魚也。

長松茹退《憨憨子》曰:「海有大魚,背負萬山;山有大獸, 尾占千里。眾人聞而不信,茲請實之。萬物一體,物我 同根。以此而言,則焦螟可以負太山,螻蟻可以抗雷 雨。魚大而背負萬山,獸大而尾拖千里,夫復何疑?」 古今諺:「魚兒秤水面,水來渰高岸。」

《田家雜占》:魚躍離水面,謂之「秤水」,主水漲高多少,增 水多少。

《偃曝談餘》:「諸魚目中瞳人,眵淚所覆,故水見陸不見 珍珠船。漁人以猢猻毛置網四角,則多得魚,云魚見 之如人見錦繡也。有人見垂釣布網,但志心默禱,揭 諦咒七遍,可使終日無獲。」

有漁者得魚甚易,云「取燕肉和麵為餌。」

《鑰必以魚》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

唐田澄《蜀城》詩:「地富魚為米,山芳桂是樵。」俗名沃土, 為魚米之地。

《日知錄》:東魏杜弼檄梁文曰:「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 門失火,殃及池魚。」後人每用此事。《清波雜志》云:「不知 所出。」以意推之,當是城門失火,以池水救之,池竭而 魚死也。《廣韻》有池仲魚者,城門失火,仲魚燒死,故諺 云:「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據此,則池魚是人姓名。按《淮 南子》云:「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君亡其珠,池 中魚為之殫,則失火」與「池魚」自是兩事,後人誤合為 一耳。

考池魚事,本於《呂氏春秋。必己篇》曰:「宋桓司馬有寶 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 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此後 人用池魚事之祖。

《平陽府志》:「平屬瀕河州縣,俱產魚,然黃河急湍,漁人 又無網罟之具,水漲時則持木棒伺河岸而擊之,中 者百或得一焉。此何異馬上健兒彎弓矢以射河伯 也。汾河產亦不多,味肥美。惟臨晉五姓湖魚甚廣,漁 人畜鸕鶿取之,味差減黃河矣。」

魚部外編[编辑]

《山海經。海外南經》:「結胸國在其西,南山在其東南。自 此山來,蟲為蛇,蛇號為魚。」

《長臂》國,在其東,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海外東經》:「元股之國在其北,其為人衣魚。」以魚皮 為衣也。

《海內南經》:「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 「盡胸以上人」胸以下魚也。

《大荒南經》有人名曰張弘,在海上捕魚。海中有張弘 之國,食魚,使四鳥。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於海。 大荒西經互人之國。人面魚身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 死即復蘇,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淮南子》曰:后稷 龍在建木西,其人死復蘇,其半為魚。」蓋謂此也。 《大荒北經》有人方食魚,名曰「深目民之國,昐姓食魚。」 《拾遺記》:堯命夏鯀治水,九載無績。鯀自沉於羽淵,化 為元魚,時揚鬚振鱗,橫修波之上,見者謂為河精。羽 淵與河海通源也。海民於羽山之中,修立鯀廟,四時 以致祭祀,常見元魚與蛟龍跳躍而出,觀者驚而畏 矣。至舜命禹,疏川奠岳,濟巨海則黿鼉而為梁,踰翠 岑則神龍而為馭,行遍日月之墟,惟不踐羽山之地。 皆聖德感鯀之靈化。其事牙說,神變猶一,而色狀不 同。元「魚」「黃」「熊」,四音相亂,傳寫流文,「鯀」字或「《魚邊》元也。 群疑眾說,並略記焉。

冀州之西二萬里,有「孝養之國。」舜受堯禪,其國執玉 帛來朝,特加賓禮,爰及鳥獸昆蟲,以應陰陽。至億萬 之年,山一輪,海一竭,魚蛟陸居。有赤鳥如鵬,以翼覆 蛟魚之上,蛟以尾叩天求雨,魚吸日之光,冥然則暗 如薄蝕矣。

《尚書中候》天乙在亳都,鄰國襁負歸德。東觀於洛,習 禮堯壇,降三分沉璧,退立榮光不起,黃魚雙躍,出濟 於壇,黑烏以雄,隨魚亦止,化為黑玉,赤勒曰:「元精天 乙受神福,伐桀克」,三年天下悉合。

《瑯嬛記》:湯既伐桀,讓於務光,務光笑曰:「以九尺之夫 而讓天下於我,是形吾短也。」羞而沉於水,有只尺之 魚,負之而去。

《酉陽雜俎》:南人相傳秦漢前有洞主吳氏,土人呼為「吳洞。」娶兩妻,一妻卒,有女名葉限,少慧善陶金,父愛 之。末歲父卒,為後母所苦,常令樵險汲深。時嘗得一 鱗二寸餘,赬鬐金目,遂潛養於盆水,日日長易數器, 大不能受,乃投於後池中。女所得餘食,輒沉以食之, 女至池,魚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復出。其母知之,每 伺之,魚未嘗見也。因詐女曰:「爾無勞乎?吾為爾新其 襦。」乃易其弊衣,後令汲於他泉,計里數百也。母徐衣 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魚即出首,因斫殺之,魚 已長丈餘,膳其肉,味倍常魚。藏其骨於鬱棲之下,逾 日女至向池,不復見魚矣。乃哭於野。忽有人被髮麄 衣,自天而降,慰女曰:「爾無哭,爾母殺爾魚矣,骨在糞 下,爾歸可取魚骨藏於室所,須第祈之,當隨爾也。」女 用其言,金璣衣食隨欲而具。及洞節母往,令女守庭。 果女伺母行遠,亦往,衣翠紡上衣,躡金履母所生。女 認之,謂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覺遽反,遂遺 一隻履,為洞人所得。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 慮。其洞鄰海島,島中有國名「陀汗」,兵強,王數十島,水 界數千里。洞人遂貨其履於陀汗國。國主得之,命其 左右履之,足小者履減一寸,乃令一國婦人履之,竟 無一稱者,其輕如毛,履石無聲。陀汗王意其洞人以 非道得之,遂禁錮而拷掠之,竟不知所從來,乃以是 履棄之於道旁,即遍。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 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人室,得《葉限》,令履之而信。葉 限因衣翠紡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始具事於王, 載魚骨與《葉限》俱還國。其母及女即為飛石擊死。洞 人哀之,埋於石坑,命曰「懊女塚。」洞人以為禖祀,求女 必應。陀汗王至國,以葉限為上婦。一年,王貪求,祈於 魚骨寶玉無限,逾年不復應。王乃葬魚骨於海岸,用 珠百斛藏之,以金為際。至徵卒叛時,將發以贍軍,一 夕,為海潮所淪。

《神仙傳》:「蘇仙公者,桂陽人也,漢文帝時得道,常與母 共食。母曰:『食無鮓,他日可往市買也』。先生於是攜錢 而去,斯須即以鮓至。母食畢曰:『何處買來』?對曰:『便縣 市也』。母曰:『便縣去此百二十里,道途徑險,往來遽至, 汝欺我也』。欲杖之,先生跪曰:『買鮓之時,見舅在市,與 我語云:『明日來此,請待舅至,以驗虛實』。母遂寬之。明』」 曉舅果到。云「昨見先生。便縣市買鮓。」母即驚駭。方知 其神異。

《西京雜記》:「昆明池刻玉石為魚,每至雷雨,魚嘗鳴吼, 鬐尾皆動。」漢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驗。

《抱朴子·論僊篇》:「甘始以藥含生魚而煮之於沸脂中, 無藥者,熟而可食。其㘅藥者,遊戲終日,如在水中也。」 《神仙傳》:葛元字孝先,元手拍床,燕雀魚鱉之屬使之 舞,皆應絃,節如人見賣魚者在水邊,元謂魚主曰:「欲 煩此魚至河伯處,可乎?」漁人曰:「魚已死矣,何能為。」元 曰:「無苦也。」乃以魚與元,元以丹書紙置魚腹,擲魚水 中,俄頃,魚還躍上岸,吐墨書青色如大葉而飛去。吳 大帝請元相見,欲加榮位,元不聽,求去不得,以客待 之,常共游宴坐上,見道間人民請雨,帝曰:「百姓請雨, 安可得乎?」元曰:「易得耳。」即便書符著竈中。一時之間, 天地晦冥,大雨流注中庭,平地水尺餘。帝曰:「水寧可 使有魚乎?」元曰:「可復書符水中。」須臾有大魚百許頭, 亦各長一二尺,走水中。帝曰:「可食乎?」元曰:「可。」遂使取 治之,乃真魚也。

《搜神記》:「彭蠡湖側有鄉人李進勍者,以販彭蠡湖魚 為業,常以大船滿載其魚於金陵及維揚肆中,積有 年矣。一旦復販魚於金陵,夜泊三山之浦,其夕風靜 波澄,月色如晝。進勍乃步於岸側,聞船內有千萬人 誦經聲,進勍驚而異之,伺聽於岸,其音清亮非常。勍 即登舟察之,乃船內魚耳。進勍曰:『由我鄙見,販易眾 生,輪迴之身,不可測也』。」因悉放魚於江中。臨放魚時, 言曰:「諸魚既各通靈,他日某若困苦,敢希方便垂恩 矣。」由是改業,販鬻荻薪。數年之間,大作簰筏,載薪於 金陵貨之。未到間,值大風吹溺,簰筏一時沉沒,惟進 勍墮於江中不溺,足下如有所履。俄而被風颭竹數 竿,至於進勍身側。進勍扶此竹而獲濟?乃見大魚數 百頭,於《進勍》足下乘之,及有竹頭,共拽竹而行。于時 到於洲,乃得登岸。回顧諸魚,各已散去。至夜不得渡 江,即栖於洲上,將更深矣。進勍即獨坐愁苦,兩淚迸 灑,嗟身之蹇躓,一至於茲。忽見荻叢碎罅中光芒然, 進勍即以手摸之,獲金二斤。乃袖於懷中,愁悶頗息。 俄見一人著白衣,向波心湧立,謂進勍曰:「朝來得存 性命,及獲金,乃汝前者所放諸魚,今各報子恩也。」言 訖不見。待旦即有魚數十頭,又拽一葉舟來,橈棹俱 備,進勍因得及岸而歸矣。余常覽佛書,見論十千,天 子報恩,何異於是乎?

《古巢》一日,江水暴漲,尋復故道。港有巨魚,重萬斤,三 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獨不食。忽有老叟曰:「此 吾子也,不幸罹此禍,汝獨不食,吾厚報汝。若東門石 龜目赤,城當陷。」姥日往視,有稚子訝之,姥以實告。稚 子欺之,以朱傅龜目。姥見,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龍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為湖。

《異苑》:晉吳隸為魚塞於雲湖,有大魚化為人,語隸云: 「晚有大魚攻塞,切勿殺。」隸許之。須臾有大魚至,群魚 從之。隸同侶誤殺大魚。是夕風雨晦冥,魚悉飛上木 間,因號為飛魚徑。

《廣古今五行記》:晉安郡民斷溪取魚,忽有一人著白 帢黃練單衣來詣之,即同飲饌,饌畢,語之曰:「明日取 魚,當有大魚甚異,最在前,慎勿殺。」明日果有大魚,長 七八丈,逕來衝網,其人即捕殺之,破腹見所食飯悉 在其人家,死亡略盡。

《元中記》:「東方之大者,東海魚焉。行海者一日逢魚頭, 七日逢魚尾。魚產則百里水為血。」

《搜神後記》:錢塘杜子恭有祕術,嘗就人借瓜刀,其主 求之,子恭曰:「當即相還耳。」既而刀主行至嘉興,有魚 躍入船中,破魚腹得瓜刀。

《南康記》:「南康有狂人周可大,見魚必置數十頭,食餘 棄於几上,人謂隨即臭腐,可大以手摩之,皆為石魚。 後年餘,友人訪之,見其紙裹石魚,煨以啖客,新香不 異常魚。」

《古今五行記》:「安城民尹兒,宋元嘉中,父暫出,令守舍, 忽一人年可二十,騎馬張斗繖,從者四人,衣並黃色, 從東方來,於門呼尹兒求暫寄息,因入舍中,庭下坐 胡床,一人捉繖覆之,尹兒看其衣,悉無縫,五色斑斕, 似鱗甲而非也。有頃雨將至,此人上馬去,顧語尹兒 曰:『明當更來』。乃西行躡虛而昇,須臾雲氣四合,白晝」 為之晦冥。明日大水暴至,川谷沸湧,丘壑淼漫,將淹 尹舍。忽見大魚,長三丈餘,盤屈當水,衝尹族乃免漂 蕩之患。

《江表異同錄》:宋後廢帝元徽三年,京口戍將劉萬年 夜巡於北固山西,見二男子容止端麗,潔白如玉,遙 呼萬年謂曰:「君與今帝姓族近遠?」萬年曰:「望異姓同。」 一人曰:「汝雖族異,恐禍來及。」萬年曰:「吾有何過?」答曰: 「去位禍即不及。」萬年見二人所言,益異之。萬年謂二 人深謝預聞,用何見酬?萬年欲請歸鎮,二人曰:「吾非 世人,不食世物。」萬年與語之次,化為魚,飛入江去。萬 年翌日託疾,遂罷其位。後果如魚所言。

《宣城縣志》:宣城郡民劉成、李暉,鬻魚蟹吳越間,天寶 十三年,自新安往丹陽郡,至下查浦,去宣城四十里, 天暮泊舟,時暉往浦岸村舍,獨成在江上,忽聞舫中 有聲,見一大魚振鬚搖首,呼「阿彌陀佛。成懼,匿身蘆 中。俄聞群魚俱躍,呼佛聲動地,登舫投魚江中。有頃 暉至,成具以告,暉怒曰:『豎子安得妖妄乎』?」成用衣資 酬其直,餘百錢易荻草十餘束於岸。明日,遷入舫中, 重不可舉,視之,得緡十五千,題云:「償汝魚直。」

《酉陽雜俎》:虢州五城縣黑魚谷,貞元中,百姓王用業 炭於谷中,中有水,方數步,常見二黑魚長尺餘,游於 水上。用伐木飢困,遂食一魚。其弟驚曰:「此魚或谷中 靈物,兄奈何殺此?」有頃,其妻餉之,用運斤不已,久乃 轉面。妻覺狀貌有異,呼其弟視之,忽褫衣號躍,變為 虎焉。徑入山,時時殺麞鹿,夜擲庭中,如此二年。一日 日昏叩門,自名曰:「我,用也。」弟應曰:「我兄變為虎二年 矣,何鬼假吾兄姓名?」又曰:「我往年殺黑魚,冥謫為虎, 比因殺人,冥官笞余一百,今免放,杖傷遍體,汝第視 予無疑也。」弟喜,遽開門,見一人頭猶是虎,因怖死。舉 家叫呼奔避,竟為村人格殺之。驗其身,有黑子,信王 用也,但首未變。元和中,處士趙齊約常至谷中,見村 人說

《宣室志》「有石旻者,不知何許人也。浪跡江湖之間,有 年數矣。道術元妙,殆不可測。長慶中,客於宛陵郡。有 雷氏子,常為宣城部將。一日與友人數輩會飲於郡 南別墅,旻亦在坐。其家童網得一魚,長數尺,致於舍。 是日雷生與客俱深醉,諸客盡去,獨旻宿雷氏別墅。 時夏暑方甚,及明日,其魚已敗爛不可食矣。家童將」 棄之,旻謂之曰:「此魚雖敗,吾有良藥,尚可活之,安可 棄耶?」雷生笑曰:「先生妄矣。誠有良劑,安能活此魚耶?」 曰:「吾子幸觀之。」於是衣中出一小囊,囊有藥數粒,投 於敗魚之上。僅食頃,其魚鮮潤如初,俄而搖鬣振鱗, 若在洪流中。雷生驚異,再拜謝曰:「先生之術可謂神 矣。某輩塵俗聾瞽,望先生高蹤,若井鮒之與雲禽,焉 得而為伍乎?」

《錄異記》:前進士崔道紀及第後,遊江淮間,遇酒醉甚, 臥於客館中,其僕使井中汲水,有一魚隨桶而上,僕 者得之,以告道紀,道紀喜曰:「『魚羹甚能醒酒,可速烹 之』。既食良久,有黃衣使者自天而下,立於庭中,連呼 道紀,使人執梃宣敕曰:『崔道紀下土小民,敢殺龍子, 官合至宰相,壽合至七十,並宜削除』。」言訖,升天而去。 是夜「《道紀》暴卒,年三十五。」

《瑯嬛記》:昔宗羨思桑娣不見,候月徘徊於川上,見一 大魚浮於水面,戲囑曰:「汝能為某通一問於桑氏乎?」 魚遂仰首奮鱗,開口作人語曰:「諾。」宗羨出袖中詩一 首納其口中,魚若吞狀,即躍去。是夜桑娣聞叩闥聲從門隙視之,見一小龍據其戶,驚而入,不寢達旦。開 戶視之,惟見地上彤霞箋一幅,詩曰:「飄飄雲中鶴,遙 遙慕其儔。蕭蕭獨處客,惙惙思好逑。愁心何當已,愁 病何當瘳?誰謂數武地,化作萬里修?誰謂長河水,化 作瀸瀸流。誰謂比翼鳥,化作各飛鷗。悲傷出門望,川 廣無方舟。無由竭余款,馳想託雲浮。」由此觀之,則魚 能寄書,實有是事,紈素製魚盛書,更是一事。

沈世坦《謝美人製魚書》甚旨,一時傳誦。中有云:「製楚 江之鯉,裁越國之綾。造化杳冥,出茲針線。鱗甲彷彿, 成彼丹青。雖辜彈鋏之心,聊作傳書之使。素手得蒙 一水,寧辭鮫室㘅珠。綵毫儻點雙睛,尚冀龍門燒尾。」 註曰:昔楊隱之女有仙術,與父爭衡。隱之以土撚作 小丸,散土中,即生梧桐數株,枝葉青蔥。女以素綾剪 小魚,一沾水即躍去,共為笑樂,忘其貧約。顧士思少 時,見鄰家捕魚,恆買放之。一日有美男子叩門,贈以 明珠,曰:「此鮫室上珠,報君活我。」士思後為吏部郎沈 明遠畫一魚,不點雙睛,嘗戲詑人曰:「若點當化龍去。」 有一童子拈筆試點,沈叱之,魚已躍去矣。欲詰童子, 失其所在。

李思訓畫一魚,甫完,未施藻荇之類。有客叩門出看, 尋入,失去畫魚。使童子覓之,乃風吹入池水內,拾視 之,惟空紙耳。後思訓臨池,往往見一魚如所畫者。嘗 戲畫數魚投池內,經日夜終不去。

《稽神錄》:洛陽處士劉某,頗有奇術,恆為河南尹張全 義所禮。會與梁太祖食思魚膾,全義曰:「吾有客,能立 致之。」即召劉,劉使掘小坎,汲水滿之,垂釣良久,即獲 魚數頭。梁祖大怒曰:「妖妄之甚者也。」即杖背二十,械 繫於獄。翌日將殺之,其夕亡去。劉友人為登封令,其 日至縣,謂令曰:「吾有難,從此逝矣。」遂去,不知所之。 《九國志》:「廖光圖與伊岳道士尹用昌為林泉之交。母 病思鱠。值江暴漲不可得。用昌探懷得一木獺。長三 寸許。再三祝之。投於江中。須臾波浪騰沸。遂擒一巨 鱗出。因取作鱠。母食而愈。」

《十國春秋?南唐許堅傳》:「堅失其家世,或云晉長史穆 之裔也。形怪而陋,嘗往來雲泉寺。所居地重巒喬山, 人號小蔣山。堅喜作詩,夢中多吟詠詩句,旦則負一 布囊,遊廬阜白鹿洞、茅山、九華間。性嗜魚,輒炙之火 上,不去鱗而食。堅有異術,太虛觀有池,堅放所炙魚 於池中,頃之化生魚逝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