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4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五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目錄

 竹魚部彙考

  圖缺

  嶺表錄異記竹魚

  本草綱目集解 肉氣味 主治

  直省志書肇慶府

 勒魚部彙考

  勒魚圖

  雅俗稽言勒魚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鰓主治

 鰻鱺魚部彙考

  鰻鱺魚圖

  埤雅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正誤 肉氣味 主治 發明 附方 海鰻鱺集解

  氣味主治

  直省志書山陰縣 餘姚縣 烏程縣

 鰻鱺魚部紀事

 章魚部彙考

  章魚圖

  嶺表錄異記章舉

  本草綱目集解 氣味 主治

  閩書別名望潮魚 石距

  直省志書福州府 漳州府

 章魚部藝文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章魚部雜錄

 金魚部彙考

  金魚圖

  考槃餘事金魚品

  本草綱目集解 附丹魚 肉氣味 主治 附方

  直省志書仁和縣

 金魚部藝文一

  金魚賦         明王世貞

 金魚部藝文二

  金魚          明朱之蕃

 金魚部紀事

 金魚部雜錄

 河豚魚部彙考

  河豚魚圖

  山海經北山經

  爾雅翼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肝及子氣味 主治

  直省志書江寧府 瑞安縣

  正字通釋䲅

 河豚魚部藝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鯸鮧魚賦          張詠

 河豚魚部藝文二

  河豚魚詩        宋梅堯臣

 河豚魚部紀事

 河豚魚部雜錄

 河豚魚部外編

 海豚魚部彙考

  江豚圖

  爾雅釋魚

  魏武四時食制䱐䰽魚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肪主治

  直省志書定海縣

 海豚魚部藝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海豚魚部藝文二

  江豚詩         宋孔武仲

 海豚魚部紀事

 海豚魚部雜錄

禽蟲典第一百四十五卷

竹魚部彙考[编辑]

圖缺

《嶺表錄異記》:

竹魚[编辑]

竹魚,出溪間,形如鱧魚,大而少骨,青黑色,鱗下間以 朱,點鬣可翫。或烹以為羹,臛,肥而美。

《本草綱目》
[编辑]

===
《集解》
===李時珍曰:「出桂林、湘、灕諸江中。狀如青魚,大而少骨

刺。色如竹色,青翠可愛。味如鱖魚肉,為廣南珍品。」

肉氣味[编辑]

甘平無毒。

肉主治[编辑]

李時珍曰:「和中益氣。除濕氣。」

《直省志書》
[编辑]

肇慶府[编辑]

竹魚,出封川,形似魿,色似竹,葉身有青綠點。

勒魚部彙考[编辑]

釋名

《雪映魚》,雅俗稽言

勒魚圖

勒魚圖

《雅俗稽言》
[编辑]

勒魚[编辑]

勒魚:似鰣而小,身薄骨細。冬天出者名雪映魚,味佳。 至夏則味減,率以夏至前後以巨艘入海捕之。

《本草綱目》
[编辑]

《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魚腹有硬刺勒人,故名。」

《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勒魚出東南海中,以四月至,漁人設網候 之,聽水中有聲,則魚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狀 如鰣魚,小者細鱗,腹下有硬刺,如鰣腹之刺。頭上有 骨,合之如鶴喙形。乾者謂之勒鯗,吳人嗜之。甜瓜生 者,用魚骨插蔕上,一夜便熟。石首鯗骨亦然。」

肉氣味[编辑]

甘平無毒。

肉主治[编辑]

李時珍曰:「開胃暖中,作鯗尤良。」

鰓主治[编辑]

李時珍曰:「瘧疾以一寸入七寶,飲酒、水各半煎,露一 夜服。」摘元方

鰻鱺魚部彙考[编辑]

釋名

蛇魚。本草綱目    白鱓:本草綱目 《金絲鰻鱺》:本草綱目  狗魚。本草綱目

箭鰻:山陰縣志    《風鰻》:山陰縣志

鰻鱺魚圖

鰻鱺魚圖

《埤雅》
[编辑]

[编辑]

鰻無鱗甲,白腹,似鱔而大,青色,焚其煙氣,辟蠹,有雄 無雌,以影漫鱧而生子。趙辟公《雜說》云:「凡聒抱者,鵂 鶹鸛雀也。影抱者,龜鱉黿也。有鰻鱺者,以影漫於鱧 魚,則其子皆附鱧之鬐鬣而生,故謂之鰻鱺也。」一曰 鯰,亦產鰻,蓋其乳子三分之二為鯰,其一鰻也。

《本草綱目》
[编辑]

===
《釋名》
===李時珍曰:鰻鱺,舊注音漫𥟖。按許慎《說文》,「鱺與鱧同。」

趙辟公《雜錄》亦云:此魚有雄無雌,以影漫於鱧魚,則 其子皆附於鱧鬐而生,故謂之鰻鱺。與許說合,當以 鱧音為正。曰蛇魚,曰白鱓,象形也。

《集解》
[编辑]

蘇頌曰:「所在有之。似鱓而腹大,青黃色,云是蛟蜃之 屬,善攻江岸,人酷畏之。」孟詵曰:「歙州溪潭中出一種, 背有五色文者,頭似蝮蛇,入藥最勝。江河中難得五 色者。」李時珍曰:「鰻鱺其狀如蛇,背有肉鬣,連尾無鱗, 有舌腹白,大者長數尺,脂膏最多,背有黃脈者,名金 絲鰻鱺。」此魚善穿深穴,非若蛟蜃之攻岸也。或云鯰 亦產鰻。或云鰻與蛇通。

正誤[编辑]

陶弘景曰:「鰻鱺能緣樹食藤花。」蘇恭曰:「鯢魚能上樹, 鰻無足,安能上樹耶。」謬說也。

肉氣味[编辑]

甘平有毒。

孫思邈曰:「大溫。」陳士良曰:寒。寇宗奭曰:「動風。」吳瑞曰: 「腹下有黑斑者,毒甚。與銀杏同食,患軟風。」汪機曰:「小 者可食。重四、五斤及水行昂頭者,不可食。嘗見舟人 食之,七口皆死。」李時珍曰:「按《夷堅續志》云:四目者殺 人。背有白點無鰓者,不可食。妊娠食之,令胎有疾。」

《主治》
[编辑]

五痔瘡瘻殺諸蟲 《孟詵》曰:「痔瘻熏之,蟲即死。殺諸蟲,燒炙為末,空腹食, 三五度即差。」

《日華》曰:「治惡瘡,女人陰瘡蟲痒,治傳尸,疰氣勞損,暖 腰膝,起陽。」

《孟詵》曰:「療濕腳氣,腰腎間濕風痹,常如水洗。以五味 煮食,甚補益。患諸瘡瘻𤻤瘍風人,宜長食之。」 李時珍曰:「治小兒疳勞,及蟲心痛。」

張鼎曰:「婦人帶下,療一切風瘙如蟲行。又壓諸草石 藥毒,不能為害。」

《發明》
[编辑]

蘇頌曰:「魚雖有毒,以五味煮羹,能補虛損及久病勞 瘵。」李時珍曰:「鰻鱺所主諸病,其功專在殺蟲去風耳。 與蛇同類,故主治近之。」《稽神錄》云:「有人病瘵,相傳死 者數人,取病者置棺中,棄於江,以絕害流。至金山,漁 人引起開視,乃一女子,猶活,取置漁舍,每以鰻鱺食 之遂愈。」因為漁人之妻張鼎云:「燒煙熏蚊,令化為水」, 熏氈及屋舍竹木,斷蛀蟲。置骨於衣箱,斷諸蠹。觀此, 則《別錄》所謂「能殺諸蟲」之說,益可證矣。

《附方》
[编辑]

諸蟲心痛,多吐清水:鰻鱺淡煮飽食,三五度即差。外臺 骨蒸勞瘦:用鰻鱺二斤治淨,酒二盞煮熟,入鹽醋食 之。聖惠

腸風下蟲。同上。

一切惡瘡:用蛇魚骨炙為末,入諸色膏藥中貼之,外 以紙護之。經驗

海鰻鱺集解[编辑]

《日華》曰:「生東海中,類鰻鱺而大,功用相同。」

氣味主治[编辑]

同《鰻鱺》。

《日華》曰:治皮膚惡瘡疥,疳𧏾痔瘻。 李時珍曰:按:「李九華云:『狗魚暖而不補,即此』。」

《直省志書》
[编辑]

山陰縣[编辑]

鰻:大者為箭鰻,八月最肥,俗呼為「風鰻。」

《鰻線》:鰻之初生者數寸,瑩白如線。產三江。惟清明後 十日有之,味美鮮。

餘姚縣[编辑]

箭鰻:產海壖。其大如箭,味甘美。

烏程縣[编辑]

鰻寄生,烏鱧鬣上,春深有細花,即鰻。稍能遊泳,即脫 去。

鰻鱺魚部紀事[编辑]

《入越記》:「飛來山巔有塔,采絢甚華。塔下有鰻井,乃小 石竅。自唐以來神之,謂鰻能時出祅祥。」近世不復見 矣。

《夢溪筆談》:越州應天寺有鰻井,在一大磐石上,其高 數丈,井纔方數寸,乃一石竅也,其深不可知。唐徐浩 詩云:「深泉鰻井開。」即此也,其來亦遠矣。鰻時出遊,人 取之置懷袖間,了無驚猜。如鰻而有鱗,兩耳甚大,尾 有刃跡,相傳云黃巢曾以劍刜之。凡鰻出遊,越中必有水旱疫癘之災,鄉人常以此候之。

《稽神錄》:瓜村有漁人妻,得勞瘦疾,轉相傳染,死者數 人。或云:取病者生釘棺中棄之,其病可絕。頃之,其女 病,即生釘棺中,流之於江,至金山,有漁人見而異之, 引之至岸,開視之,見女子猶活,因取置漁舍中,多得 鰻魚以食之。久之病愈,遂為漁人之妻,至今尚無恙。 《清異錄》:江南紫微郎熙載酷好鰻鱺,庖人私語曰:「韓 中書一命二鰻鱺。」

《續明道雜志》:沈存中為客話越州鰻井事,曰:「初視見 鰻上井時,如常鰻鱺耳,俄頃稍大,已而緣柱而上,大 與柱等。」客曰:「啟內翰好麤鰻,世謂無理,誑人為粗謾。 余亦數問人說鰻井,亦信神異。」

《金臺紀聞》:袁凱為御史,太祖嘗欲戮一人,皇太子懇 釋之,召凱問之,凱持兩端,下之獄。凱詭得風疾,放歸 田里。太祖每念之曰:「東海走卻大鰻鱺,何處尋得?」 《一統志》:奉化縣靈濟泉,深不盈尺,中有九節鰻鱺,禱 雨獲之即應。

章魚部彙考石距附[编辑]

釋名

章「舉。」嶺表錄異記   《望潮魚》:閩書

章魚圖

章魚圖

《嶺表錄異記》
[编辑]

章舉[编辑]

章舉,形如烏賊,閩越間多采。鮮者煜如水母,以姜醋 食之。

石距乃《章舉》之類也。身小而足長。入鹽乾燒食,極美。

《本草綱目》
[编辑]

《集解》
[编辑]

蘇頌曰:章魚、石距二物,似烏賊而差大,更珍好,食品 所重,不入藥用。李時珍曰:章魚生南海,形如烏賊而 大,八足,身上有肉。閩、粵人多採鮮者。韓退之所謂「章 舉馬甲柱鬥,以怪自呈」者也。

《氣味》
[编辑]

甘鹹寒無毒。

李時珍曰:按:李九華云:「章魚冷而不泄。」

《主治》
[编辑]

李時珍曰:「養血益氣。」

《閩書》
[编辑]

別名望潮魚[编辑]

鱆魚一名「望潮魚」,紫色腹圓,有腹無頭,頭在腹下,多 足而長,皆環口,上有圓文,星聯凸起。腹內有黃褐色, 質如卵黃。有黑如烏鰂墨,有白,粒如大麥,味皆美。

石距[编辑]

石距似章魚,一名「八帶」,大者至能食豬,居石穴中,人 或取之,能以足黏石拒人。章舉,一名「紅舉」,味更珍好。 又有《塗婆章舉》別名,似石距而帶短。

《直省志書》
[编辑]

福州府[编辑]

《黃蠟鱆》亦鯧也,鱗金點差厚。

漳州府[编辑]

章魚,即韓昌黎所謂「章舉。」其身圓,其首,八腳攢聚,當 中有口,腳上有窩如臼,歷歷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黃 膏,或結子如柑瓤,俗呼為飯。行則手足向下,身向上, 高舉而疾逝,謂章舉者以此。石距朝鮮,人謂之「八帶 魚」,以此修貢。腳長四、五尺,往往緣石拒人。不知者,空 手探取,則八腳夤緣而上,纏身塞鼻,不可解脫。近海 以竹梃探之。俟眾腳皆緣眾梃。然後總執而出。其肉 柔韌。不如《章舉》為脆

章魚部藝文[编辑]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编辑]

滄浪頭章舉也

《令章丘》大都督,忠美侯,滄浪頭隱浪。色奇入甌稱最 可,靈淵國上相無比公。

章魚部雜錄[编辑]

《酉陽雜俎》:「章舉每月三八則多。」

《泉南雜志》:「章魚清脆頗踰諸肴,然其形酷似病痘,小 兒臂指所切,不堪寓目。」

《閩部疏》:莆人於海味最重鱆魚,即浙之望潮也。形雖 不雅,而味美於烏賊。

金魚部彙考[编辑]

釋名

《金鯽》:本草綱目    丹魚。附 本草綱目

金魚圖

金魚圖

《考槃餘事》
[编辑]

金魚品[编辑]

嘗怪金魚之色相變幻,遍考魚部,即《山海經》《異物志》 亦不載。讀《子虛賦》有曰:「網玳瑁,釣紫貝,及魚藻,洞置 五色文魚。」因知其色相自來本異,而金魚特摠名也。 顧品有妍媸,而謂巧在配育者,又不可盡非之也。惟 人好尚,與時變遷,初尚純紅、純白,繼尚金盔、金鞍錦 被,及印紅頭、裹頭紅、連鰓紅、首尾紅、鶴頂紅。若八卦, 若《骰色》,又出贗偽,繼尚黑眼、雪眼、硃眼、紫眼、瑪瑙眼、 琥珀眼、四紅至十二紅、二六紅,甚有所謂十二白,及 堆金砌玉、落花流水、隔斷紅塵、蓮臺八瓣,種種不一, 摠之隨意命名,從無定顏者也。至花魚,俗子目為癩, 不知神品都出自花魚,將來變幻,可勝記哉?而紅頭 種類,竟屬庸板矣。第眼雖貴於紅凸,然必泥此無全 魚矣。乃紅忌黃,白忌蠟,又不可不鑑。如水晶魚,自是 陂塘中物,知魚者所不道也。若「三尾」、「四尾」、「品尾」,原係 一種,體材近滯,而色都鮮艷,可當具足。第「金管」、「銀管」、 廣陵、新都、姑蘇競珍之。

《本草綱目》
[编辑]

《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金魚有鯉、鯽、鰍。」數種鰍:尤難得,獨金 鯽耐久,前古罕知,惟《博物志》云:「出功婆塞江,腦中有 金」,蓋亦訛傳。《述異記》載:晉桓沖遊廬山,見湖中有赤 鱗魚,即此也。自宋始有蓄者,今則處處人家養玩矣。 春末生子於草上,好自吞啗,亦易化生。初出黑色,久 乃變紅,又或變白者,名銀魚。亦有紅白黑斑相間無 常者,其肉味短而韌。《物類相感志》云:「金魚食橄欖渣、 肥皂水即死。得白楊皮不生蝨。」又有丹魚,不審即此 類否?今附於下。

丹魚[编辑]

按《抱朴子》云:「丹水出京兆上洛縣冢嶺山,入於汋。水。 中出丹魚,先夏至十夜伺之,魚浮水側,必有赤光上 照若火,割血塗足,可以履水。」

肉氣味[编辑]

甘鹹平無毒。

《主治》
[编辑]

李時珍曰:「久痢。」

《附方》
[编辑]

久痢禁口,病勢欲死:用金絲鯉魚一尾,重一二斤者, 如常治凈,用鹽醬、蔥心入胡椒末三四錢煮熟,置病 人前嗅之,欲喫隨意,連湯食一飽,病即除根,屢治有 效。楊拱醫方摘要

《直省志書》
[编辑]

仁和縣[编辑]

盆魚:有金玉、玳瑁、水晶藍。其異品者,若「梅花點」、「鶴頂紅」、「天地分」之類,名色甚眾,不能盡識。說者謂魚本傳 沫而生,即紅白二色,雌雄相感,而生花斑之魚。以溪 花魚與白魚相感,而生翠色之魚。又取蝦與魚感,則 魚尾酷類蝦。至有三尾五尾者。皆近時好事者所為 也。明弘治以前蓋無之。

金魚部藝文一[编辑]

《金魚賦》
明·王世貞
[编辑]

何水族之微淼,承金儀之熠艴。形表端乎帝符,色徵 緣於灼日。冠蹙浪之瓊丙,抱含書之丹乙。鱗奕奕而 垂錦,沫霏霏而布瑟。容與如泰,彷徨如隘,駢集如殢, 倏散如避。乍遠乍近,疑訢疑畏。縱橫兮微颸之蕩朝 霞,浮湛兮鉤月之澹煙蘿。衡穿兮,綽約曳篲而渡銀 河。順流兮芙蓉折苞而委素。波欲躍兮四觸鬣而皆 隅。將潛兮小罣尾而就游。唼喋兮指《萍苴》充旦餔。委 翳兮藉荇藻託宵居。甘霖霈霂兮似有蠲白日。 「兮竟焉舒。從龍邁兮乘風好,中獺忌兮幾不保。江湖 邈兮故鄉,風雨淹兮中道。念比目之傷折,若刳腸而 就槁。幸脫身於鼎鼐,敢辭羈乎盆沼。鰍鱔迫兮自言 親,蚌臝狎兮忘匪倫。交喣沬兮匹儔,寄食息兮他人。 君不見兮南溟之巨鱗,穢天津兮戛崑崙。粻餘皇兮 噏洪淪。揚鬐甲兮恣膏肉,龍伯逝兮緡不屬,嗟生命 兮在天,汝何為兮惆悵,涸轍兮見憐。清泠兮蒙,放,決 兮蕩溔兮朗。攜負滉瀁,縱心調暢。何莊惠之足論,竟 相忘于波浪。」《辭》曰:「款女麗罶,芳其餌兮。委身受紲,中 怖痗兮。咫尺𣽂連,隔千里兮。凶吉樛伏,曷終始兮。譬 彼吞舟,制螻螘兮。優哉游哉,聊卒歲兮。」

金魚部藝文二[编辑]

《金魚》
明·朱之蕃
[编辑]

誰染銀鱗琥珀濃。光搖鬐鬣映芙蓉。清池躍處桃生 浪。綠藻分開金在鎔。丙穴靈源隨地湧,離宮正色自 天鍾。群魚漫爾同游泳,佇見飛空化「赤龍。」

金魚部紀事[编辑]

《述異記》:「關中有金魚神,云:周平二年,十旬不雨,遣祭 天神。俄而生涌泉,金魚躍出而雨降。」

《錢塘縣志》:日月眼魚與他魚種不同,尤異者有「梅花 點」、「鶴頂紅」、「天地分」之類,宋以來始有蓄者。蘇子瞻嘗 讀蘇子美《六和塔》詩,有「沿橋待金鯽,竟日獨遲留」,不 喻此意。後倅錢塘,從塔後觀金魚,投餌出之,不食而 沒,始悟竟日遲留之意,因曰:「金鯽之美,四十年而潛 泳如故,可謂壽矣。」又詩:「我愛南屏金鯽魚,重來拊檻」 散齋餘,《今園亭遍養玩矣》。

《癸辛雜識》:趙節齋之父國公祖墓在括蒼青田,以地 本一蜀人所定,約三年復來。已而見者皆言其中有 水,當謀改厝,啟之未畢,而前人至,見之曰:「水自有之, 無害也。」既啟穴,水綠色,以盞勺飲極甘。撓之數四,一 金魚躍出,擊殺之。又撓之有二魚,復擊其尾縱之曰: 「當出三天子,今只作一半。」遂復掩之,後乃生景獻太 子。

《畿輔通志》:「魚藻池在順天府正陽門東南。金故有魚 藻池,今曰金魚池。池上有殿,榜以瑤池。殿之址今不 可尋,池泓然也。居人界而塘之,柳垂覆之,歲種金魚 以為業。」魚之種,深赤曰金,瑩白曰銀,雪質墨章,赤質 黃章曰瑇瑁。其魚金貴乎,其銀周之,其魚銀貴乎,其 金周之,而別以管若箍。管者,鬣下而尾上周其身者 也。「箍」者,不及鬣周其尾者也。魚有異種者,有蝦種者, 種故善變,飼以渠小蟲,魚則白,白則黃,黃則赤,無生 而赤者。天將雨,魚拍拍出水面,水底蒸如熱湯也。歲 糓雨後,魚則市,大者歸他池若沼,小者歸盆若盎,若 琉璃瓶,可得旦夕遊活耳。歲盛夏,遊人攜罍飲此,投 餅餌,唼呷有聲,其大者銜餌竟去。

《江山縣志》:「弘治初,城南徐氏得金魚於煙蘿泉,畜之 沼。數年黑雲俄起,池水盡裂,見一物蒼鱗赤鬣,若麒

麟然,騰空冉冉而去
考證

金魚部雜錄[编辑]

《桯史》:今中都有豢魚者,能變魚,以金色鯽為上,鯉次 之。貴游多鑿石為池,寘之簷牖間以供玩。問其術,祕 不肯言。或云以闤市洿渠之小紅蟲飼,凡魚百日皆 然。初白如銀,次漸黃,久則金矣,未暇驗其信否也。又 別有雪質而黑章,的皪若漆,曰玳瑁魚,文采尤可觀。 逆曦之歸蜀,汲湖水浮載,凡三巨艘以從,詭狀瑰麗, 不止二種,惟杭人能餌,蓄之亦挾以自隨。余考蘇子 美詩曰:「沿橋待金鯽,竟日獨遲留。」東坡詩曰:「我識南 屏金鯽魚。」則承平時蓋已有之,特不若今之盛多耳。 《游宦紀聞》:三山溪中產小魚,斑紋赤黑相間,里中兒 豢之,角勝負為博戲。昔有鬥禽,未見有鬥魚,亦可觀 也。聞永嘉亦有之。

河豚魚部彙考[编辑]

釋名

鮭:山海經      《䰽》。山海經 《䲅》。爾雅翼      鯸,鮧魚。爾雅翼 鰗,鮧魚。爾雅翼    吹肚魚。本草綱目 《氣包》魚。本草綱目

河豚魚圖

河豚魚圖

《山海經》
[编辑]

《北山經》
[编辑]

《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出於崑 崙之東北隅,實為河源,其中多赤鮭。

少咸之山,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鴈門之水,其中多䰽 䰽之魚,食之殺人。

《爾雅翼》
[编辑]

[编辑]

䲅今之河豚,狀如科斗,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文眼, 能開能閉,觸物輒嗔,腹張如鞠,浮於水上,一名「嗔魚。」 今人取之者,亦多作鐵須如理絮鈀,至水中,觸而浮, 則取之。或云以橄欖木為棹撥,著魚皆浮出,此其性 之所畏也。味至美,然有毒,獺及大魚不敢啖也。烹者 必覆蓋蒙密忌。煤落其中,雜以橄欖、荻牙煮之,令 過熟。其腹無膽,頭無腮,故肝最毒。舊言:心肝及頭毒 於野葛。又云:肝及子入口爛舌,入腹爛腸。今浙人習 之者,亦不甚忌,正爾啖之耳。大抵海中有大毒,江中 者次之。其出有時,率以冬至後來,每三頭相從,號為 一部。諺云:「得一部,典一褲。」言烹和所用多也。今江陰 得之最早,率以冬至日輒有之,故說者解《易》信及豚 魚,或以為即此物。蓋《中孚》十一月冬至之卦,此魚應 之而來,是信之著者也。䲅又作鮭,鮭音如鞋,浙人所 常御,故有「鮭菜鮭珍」之語。又一名鯸鮐,《吳都賦》所謂 「王鮪鯸鮐」者,其音如胎,《魯頌》所謂「黃耇台背」,未必不 謂老人背。若此魚色,亦猶𥟖老之如凍梨耳。然昔或 謂此魚為鯸鮧魚,又謂之鶘夷魚,則與今之鰋魚所 謂鮧者相亂。蓋鰋魚之鮧,亦有題、夷二音故也。是以 《漢書貨殖傳》「鮐鮆千斤」,說者讀鮐為夷,顏監以為非。 唯失於訓物,亦不知音矣。但解為海魚,則顏之意當 謂此河豚不欲音夷,與彼鰋相類耳。《鹽鐵論》「萊黃之 鮐。」

《本草綱目》
[编辑]

《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豚,言其味美也。鯸,鮧狀其形醜也。䲅,謂其 體圓也。吹肚氣包,象其嗔脹也。《北山經》云:「名䰽魚。音 沛。」

《集解》
[编辑]

《馬志》曰:河豚,江淮河海皆有之。陳藏器曰:「腹白,背有 赤道如印,目能開闔,觸物即嗔怒,腹脹如氣毬浮起, 故人以物撩而取之。」李時珍曰:「今吳、越最多。狀如蝌 斗,大者尺餘。背色青白,有黃縷。又無鱗、無腮、無膽,腹 下白而不光,率以三頭相從為一部。彼人春月甚珍 貴之,尢重其腹腴,呼為西施乳。」按《雷公炮炙論》云:「鮭 魚插樹,立便乾枯;狗膽塗之,復當榮盛。」《陶覽》云:「河豚 魚雖小,而獺及大魚不敢啖之,則不惟毒人,又能毒物也。」王充《論衡》云:「萬物含太陽火氣而生者,皆有毒。 在魚則鮭與」故《鮭肝》死人。螫人。

《氣味》
[编辑]

甘溫無毒。

寇宗奭曰:河豚有大毒,而云無毒,何也?味雖珍美,修 治失法,食之殺人,厚生者宜遠之。陳藏器曰:「海中者 大毒,江中者次之。煮之不可近鍋,當以物懸之。」李時 珍曰:「煮忌煤。」「落中,與荊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烏 頭相反,宜荻筍、蔞蒿、禿菜,畏橄欖、甘蔗、蘆根、糞汁。」陶 九成《輟耕錄》:凡食河豚,一日內不可服湯藥,恐犯荊 芥。二物大相反,亦惡烏頭、附子之屬。予在江陰親見 一儒者因此喪命,河豚子必不可食,曾以水浸之,一 夜大如芡實也。世傳中其毒者,以至寶丹或橄欖及 龍腦浸水,皆可解。復得一方。惟以槐花微炒與乾胭 脂等分同搗粉水調灌之大妙。又按《物類相感志》言 凡煮河豚用荊芥同煮五七沸換水則無毒。二說似 相反。得非河豚之毒入於荊芥耶。寧從陶說。庶不致 悔也。

《主治》
[编辑]

《開寶》曰:「補虛,去濕氣,理腰腳,去痔疾,殺蟲。」

《王宿本草》曰:「伏硇砂。」

肝及子氣味[编辑]

有大毒。

陳藏器曰:「入口爛舌,入腹爛腸,無藥可解。惟橄欖、木 魚、茗、木蘆根、烏蓲草根,煮汁可解。」李時珍曰:「吳人言: 其血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脹,眼令目花,有『油麻子 脹,眼睛花』之語。而江陰人鹽其子糟,其白埋過治食, 此俚言所謂捨命喫河豚者耶。」

《主治》
[编辑]

李時《珍》曰:「疥癬虫瘡,用子同蜈蚣燒研,香油調搽之。」

《直省志書》
[编辑]

江寧府[编辑]

魚之美者,其次為河㹠,形醜而性易怒,顧獨愛五色 綵縷。漁者繫綵縷,以鉤沉數十丈之下,㹠見綵縷,群 趨之,鉤纔著皮,輒勃然怒,腹膨脝,反白上浮水面矣。 捕者手拾而擲船中。燕尾者、獨眼者,胹而不熟,與其 子未經鹽淹者若血滌除未淨,屋上塵墮者,食之能 殺人。解之用蘆筍,或橄欖、甘蔗,或曰鴨卵,生啗之,良。

瑞安縣[编辑]

《黃駒》俗名「烏郎」,吳人呼為「河豚。」

《正字通》
[编辑]

釋䲅[编辑]

䲅:河豚別名。《通雅》曰:「鯸𦚟、䲅鮐鮭」,皆今之河豚,亦曰 烏郎,亦曰探魚。

河豚魚部藝文一[编辑]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编辑]

河豚名黃薦可

令黃薦可澤,嫩可貴,然失於經治,敗傷厥毒,故世以 醇疵隱士為爾之目。特授三德尉,兼春榮小供奉。

《鯸鮧魚賦》有序
張詠
[编辑]

太平甲申歲,余知邑罷歸,浮江而北,有若覆甌者,漾於中流,移晷不藏。舟人曰:「此嗔魚也,觸物即怒,多為䲭鳥所食。」 遂索書驗名,古謂之《鯸鮧魚》耳。因而賦此,亦欲刺世人之褊薄者。

鴻濛積氣,化生品類。順天者自得美名,逆天者謂之 凶器。天亦不問,任性而已。鯸鮧微物,《江漢》有諸。性本 多怒,俗號「嗔魚。」其或天晴日暖,風微氣和,鱗者介者, 潛泳江波。被大君之惠,化共委委而佗佗。鯸鮧憤悱, 迎流獨逝。偶物一觸,厥怒四起,膨欲裂腹,不顧天地, 浮於水上,半日未已。物或薦觸,怒亦復始。意謂天昊 「曠越,不與我遣大江之西流;神龍俛默,不與我禁水 族之勿游。何巨魚之矯首,何靈龍之縮頭?何稱義於 比目,何為祥之躍舟?此類可怒其甚眾,使我卒歲之 沈憂。」有若世之小人兮,才荒性卑,謂道德不可以稱 據,謂仁義不可以取資,咸呼志狂而識昧,獨謂量絕 乎天維。含妒泄憤,冥眸自欺,觸藩增咎,至死莫知尤。 恐鯸鮧之遷怒憎此善譬之非宜。嗚呼!造化不能移 爾之性,萬類不能與爾之競,雖海有納,亦物之病。乃 為辭曰:「鯸鮧褊僻,常蘊怒色。性不我移,仁者爾惜。殊 不知老,飛鳶伺隙,翩翱鼓翼,啄腹為食,其怒方息。鳶 非爾賊,自貽伊戚」者也。

河豚魚部藝文二[编辑]

《河豚魚詩》
宋·梅堯臣
[编辑]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 炮煎苟失所,入喉為鏌鋣。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 持問南方人,黨護復矜誇。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 吾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河豚魚部紀事[编辑]

雲溪友議平,曾遊蜀川,謁少師李固言,相公在成都, 賓館則李珪郎中、郭圓員外,陳會端公、袁不約侍郎, 采擇書記薛重評事皆遠從公,可謂蓮幕之盛矣。曾 每與諸公評論,則言笑彌日;侍於相公,則輕佻無所 畏怵。遂獻《雪山賦》一首,言「雪山雖茲潔白之狀,疊嶂 攢峰,夏日清寒而無草,水華茂為人採掇。」以李公罕 作文章,廢其庠序也。相公讀賦,命推出曾。曾不踰旬, 又獻《鯸鮧魚賦》,言此魚觸物而怒,翻身上波,為鷂鳶 所獲,奈魴鱮之笑何?相公覽賦笑曰:「昔趙元叔之狂 簡,袁伯彥之機捷,無以過焉。然愛其文采,投贄者無 出於曾。曾有過忤,不至深罪。」乃知相公之用心也。 《錄異記》:鯸鮧魚,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之必死。」 相傳以為常矣。饒州有吳生者,家甚豐足,妻家亦富, 夫婦和睦,曾無虧間。一旦吳生醉歸,投身床上,妻為 整衣解履,扶舁其足。醉者運動,誤中妻之心胸,其妻 蹶然而死。醉者不知也,遽為妻族所陵,云毆擊致斃, 獄訟經年,州郡不能理,以事聞,縶繫狴牢,以俟王命。 吳生親族,懼敕命到,必「有明刑,為舉族之辱。」因餉獄 生鱠《鯸鮧》魚以啗之,冀其獄中自斃。吳生食之無苦, 如此數四,竟不能害,益加充悅。俄而會赦獲免。還家 之後,子嗣繁盛,年洎八十,竟以壽終。且烹之不熟,尚 能殺人,生啗數四,不能為害。此其命歟?

《宋史張根傳》:「根字知常,以朝散大夫終於家。性至孝, 母嗜河豚及蟹,母終,根不復食。」

《聞見後錄》:經筵官會食資善堂,東坡盛稱河豚之美。 呂元明問其味,曰:「直那一死!」

《楓窗小牘》:東坡謂食河豚值得一死。余過平江姻家, 張諫院言「南來無他快事,秖學得手煮河豚耳。」須臾, 烹煮對余,方且共食,忽有客見顧,俱起延款,為貓翻 盆,犬復佐食,頃之貓犬皆死,幸矣哉,奪兩人於貓犬 之口也。乃汴中食店以假河豚餉人,以今念之,亦足 半死。

河豚魚部雜錄[编辑]

《酉陽雜俎》:「鯸鮧魚,肝與子俱毒,食此魚必食艾,艾能 已其毒,江淮人食此魚必和艾。」

《六一詩話》:梅聖俞嘗於范希文席上賦河豚魚詩云: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河豚嘗出於春暮,群遊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 芽為羹,云最美,故知詩者謂祇破題兩句,已道盡河 豚好處。聖俞平生苦於吟詠,以閑遠古淡為意,故其 構思極艱。此詩作於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刻而成, 遂為絕唱。

《石林詩話》:歐陽文忠公記梅聖俞河豚詩:「『春洲生荻 芽,春岸飛楊花』。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謂河豚 出於暮春,食柳絮而肥。」殆不然。今浙人食河豚,始於 上元前,常州、江陰最先得。方出時,一尾至直千錢,然 不多得,非冨人大家預以金噉漁人未易致。二月後, 日益多,一尾纔百錢耳。柳絮時人已不食,謂之斑子, 或言其腹中生蟲,故惡之,而江西人始得食。蓋河豚 出於海,初與潮俱上,至春深,其數稍流入於江。公,吉 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

《談苑》:「河豚瞑目切齒,其狀可惡,不中度多死,棄其腸 與子,飛鳥不食,誤食必死。登州瀕海人取其白肉為 脯,先以海水淨洗,換海水浸之,暴於日中,以重物壓 其上,須候四日,乃去所壓之物,傅之以鹽,再暴乃成。 如不及四日,則肉猶活也。」太守李嘗以三日去所壓 之物,俄頃肉自盆中躍出,乃知瀹之不熟,真能殺人 也。

《明道雜志》:「河豚魚,水族之奇味也。而世傳以為有毒, 能殺人,中毒則覺脹,亟取不潔食乃可解,不爾必死。 余時守丹陽及宣城,見土人戶食之,其烹煮亦無法, 但用蔞蒿、荻筍、菘菜三物,云最相宜,用菘以滲其膏 耳,而未嘗見死者。或云土人習之故不傷。」是大不然。 蘇子瞻是蜀人,守揚州。晁無咎濟州人,作倅河豚,出 時,每日食之,二人了無所覺,但愛其珍美而已。南人 言魚無頰無鱗,與目能開闔及作聲者有毒,而河豚 備此五者,故人畏之。而此魚自有二種,色淡黑,有文 點,謂之斑子,云能毒人,而土人亦不甚以捕也。蘇子 瞻在資善堂,與數人談河豚之美,諸人極口譬喻稱 贊。子瞻但云:「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人服以為精要。 余在真州會上,食假河豚,是用江鮰作之,味極珍。有 一官妓謂余曰:「河豚肉味頗類鮰而過之,又鮰無脂。」 也。晁無咎謂「味似鰻鱺,而肉差緊,多食不令人逆。」 此魚出時必成群,一網取數十,初出時,雖其鄉亦甚 貴重,在仲春間,吳人會客,無此魚,則非盛會。其美尤 宜再溫,吳人多晨烹之,羹成候客至,率再溫以進。或 云「其子不可食,其子如一大粟,浸之經宿,大如彈丸或云:中其毒者亦不必食不潔,水調炒槐花末及龍 腦水皆可解。余見人有說中此毒,急服至寶丹亦解。 橄欖最解魚毒,其羹中多用之,而吳人悉不論此,直 云用不潔,解河豚,是戲語耳。惡烏頭、附子之屬。丁騭, 吳人因食河豚而死,或云丁自是中風,非因食魚。 《補筆談》:吳人嗜河豚,魚有遇毒者,往往殺人,可為深 戒。據《本草》,「河豚味甘溫,無毒,補虛,去濕氣」,理腳腰。因 《本草》有此說,人遂信以為無毒,食之不疑,此甚誤也。 《本草》所載河豚,乃今之魚亦謂之鮠魚,非人所嗜 者,江浙間謂之鮰魚者是也。吳人所食河豚有毒,本 名鯸鮧魚。《本草注》引《日華子》云:「河豚有毒,以蘆根及 橄欖等解之。肝有大毒,又為鮠魚、吹肚魚。」此乃是鯸 鮧魚,或曰胡鮧魚,非《本草》所載河豚也。引以為註,大 誤矣。《日華子》稱「又名。」魚,此卻非也,蓋差互解之耳。 䲅魚浙東人所呼。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䲅。 吹肚魚南人通言之,以其腹脹如吹也。南人捕河豚 法,截流為柵,待群魚大下之時,小拔去柵,使隨流而 下,至自相排蹙,或觸柵則怒而腹鼓,浮於水上,漁人 乃接取之。

《輟耕錄》:水之鹹淡相交處,產河豚。河豚,魚類也。無鱗 頰,常怒氣滿腹,形殊弗雅,然味極佳,煮治不精,則能 殺人。所以東坡先生在資善堂與人談河豚之美云: 「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浙西惟江陰人尤珍之,每春 首初出時,必用羞祭品畢,然後作羹。而鄰里間互相 餽送以為禮,腹中之膟,曰「西施乳。」夫西施,一美婦也, 豈乳亦異於人耶?顧千載而下,乃使人道之不置如 此,則夫差之亡國,非偶然矣。若鱭魚子名螳螂子,及 松江之上海、杭州之海寧,人皆喜食蟛蜞螯,名曰「鸚 哥嘴」,以有極紅者似之故也。二物象形而云,又非西 施乳之比矣。按《類編魚部》引《博雅》云:鯸。魨也。背青 腹白。觸物即怒。其肝殺人。正今人名為河豚者也。然 則豚當為魨。

河豚魚部外編[编辑]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繼無民,任姓,無骨子,食氣魚。」

海豚魚部彙考[编辑]

釋名

爾雅       是鱁。爾雅 䱐,䰽魚。魏武四時食制 海豨。本草綱目 江豚:本草綱目    水豬:本草綱目

饞魚。本草綱目    江豬。本草綱目

江豚圖

江豚圖

《爾雅》
[编辑]

《釋魚》
[编辑]

鱀,是鱁。

鱀,䱜屬也,體似鱏,尾如。魚大腹喙小,銳而長齒羅生,上下相銜,鼻在額上,能作聲,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細魚,大者長丈餘,江中多有之。鱀,一名。是鱁,䱜之屬也。云「體似鱏」者,《字林》云:「鱏,長鼻魚也,重千斤。」傳曰:「伯牙鼓琴,鱏魚出聽」是也。鱀魚之體似之也。云「尾如」魚者,《說文》云。魚名,出《樂浪瀋國》。一曰。魚,江東有兩乳,今鱀魚之尾如。魚之尾,故云「尾如。」魚也。云「大腹」以下者,《時驗》而言也。

《魏武四時食制》
[编辑]

䱐䰽魚[编辑]

䱐䰽魚:黑色,大如百斤豬,黃肥,不可食。數枚相隨,一 浮一沉,一名《敷常》。

《本草綱目》
[编辑]

《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海豚、江豚,皆因形命名。郭璞賦「海豨江豚是也。魏武《食制》謂之䱐䰽,《南方異物志》謂之水豬,又 名饞魚,謂其多涎也。

《集解》
[编辑]

陳藏器曰:「海豚生海中,候風潮出沒。形如豚,鼻在腦 上作聲,噴水直上,百數為群。其子如蠡魚子,數萬隨 母而行。人取子繫水中,其母自來,就而取之。江豚生 江中,狀如海豚而小,出沒水上,舟人候之占風。其中 有曲脂,點燈照樗,蒱即明,照讀書工作即暗。俗言懶 婦所化也。」李時珍曰:「其狀大如數百斤豬形,色青黑」, 如鯰魚,有兩乳,有雌雄,類人。數枚同行,一浮一沒,謂 之「拜風。」其骨硬,其肉肥,不中食,其膏最多。和石灰、艌 船良。

肉氣味[编辑]

鹹腥味如《水牛肉》。無毒。

《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飛尸蠱毒、瘴瘧,作脯食之。」

肪主治[编辑]

陳藏器曰:「摩惡瘡疥癬,痔瘻,犬馬瘑疥,殺蟲。」

《直省志書》
[编辑]

定海縣[编辑]

江豚形似豬,一名「大白。」

海豚魚部藝文一[编辑]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编辑]

屯江小尉江㹠也

《令》惟爾,屯江小尉,漁工得雋,亦號「甘肥。宜授追風試 湯波太守。」

海豚魚部藝文二[编辑]

《江豚詩》
宋·孔武仲
[编辑]

黑者江豚,白者白鱀。狀異名殊,同宅大水。淵有群魚, 掠以肥已。是謂小害,顧有可喜。大川夷平,縞素不起。 兩兩出沒,矜其頰觜。若俛若仰,若躍若跪。舟人相語, 驚瀾將作。亟入灣浦,踣檣布筰。俄頃風至,簸山搖岳。 浪如車輪,氛霧相薄。舟人燕安,如在城郭。先事而告, 昭哉爾功。鱷啗牛馬,頭鼉象龍。暴殄天物,安得爾同? 於人無害,所欲易充。暴露形體,告人以忠。又多膏油, 以助汝工。江湖下貧,機杼以農。烏鵲知風,商羊識雨。 大廈之下,風雨何苦。豈知舟航,方在積險。以爾占天, 蓍蔡之驗。古之報祭,不遺微蟲。孰揚爾烈,登薦蜡宮。 世不爾好,復惟爾惡。我作此歌,為昭其故。

海豚魚部紀事[编辑]

《述異記》:「在南有懶婦魚。俗云,昔楊氏家婦為姑所溺 而死,化為魚焉。其脂膏可燃燈燭。」

《開元天寶遺事》:南中有魚,肉少而脂多。彼中人取魚 脂煉為油,或將照紡織機杼,則暗而不明;或使照筵 宴,造飲食,則分外光明。時人號為「饞魚燈。」

《中山詩話》:王元之與執政不相能,作《江豚詩》以譏之 曰:「江雲漠漠江雨來,天意為霖不干汝。」俗云豚出則有風雨又 曰:「飧啗蝦魚,頗肥腯。」

《丹徒縣志》:「江豚生江中,狀如豚。其脂能逆風延熾。明 萬曆間,兵部檄取以為火攻具,而黠甚,竟不可餌也。」

海豚魚部雜錄[编辑]

《岳陽風土記》:「江上漁人取江豚,冬深水落,視其絕沒 處,布網圍而取之,無不獲。或用鉤釣,若鉤中喉吻,雖 巨綸亦掣斷。或挂牙齒間,則隨上下,惟人所制,略不 頓掣,然至腥臭不可近。惟取脂油以供點照,土人間 有能食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