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05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五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五十八卷目錄
蘇部彙考
紫蘇圖
水蘇圖
假蘇圖
荏子圖
爾雅〈釋草〉
揚雄方言〈蘇雜釋〉
賈思勰齊民要術〈荏蓼〉
羅願爾雅翼〈蘇 荏〉
鄭樵通志〈昆蟲草木略〉
王圻三才圖會〈蘇 水蘇 假蘇〉
徐光啟農政全書〈紫蘇考 水蘇子考 荊芥考 紫蘇苗考 荏丁考〉
高濂遵生八牋〈紫蘇粥 蘇麻粥 紫蘇熟水〉
本草綱目〈蘇 水蘇 臭蘇 假蘇〉
蘇部藝文一
謝司徒賜北蘇啟 梁沈約
蘇部藝文二〈詩〉
採紫蘇 宋劉敞
蘇部紀事
蓼部彙考
大蓼圖
白水葒苗圖
詩經〈鄭風山有扶蘇 周頌小毖 良耜〉
禮記〈內則〉
爾雅〈釋草〉
大戴禮記〈夏小正〉
賈思勰齊民要術〈荏蓼〉
毛詩陸疏廣要〈隰有游龍〉
陸佃埤雅〈虞蓼 蘢〉
羅願爾雅翼〈龍 蓼〉
謝翱楚辭芳草譜〈蓼〉
王圻三才圖會〈葒草〉
徐光啟農政全書〈白水葒苗考〉
本草綱目〈蓼 木蓼 馬蓼 葒草 天蓼 毛蓼〉
蓼部藝文一
蓼蟲賦 漢孔臧
紅蓼賦 明鄧雲霄
蓼部藝文二〈詩詞〉
蓼花 唐鄭谷
蓼花 宋宋祁
水葒 梅堯臣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水葒 前人
蓼花 文同
和文與可蓼嶼 蘇軾
和文與可蓼嶼 蘇轍
道見蓼花 范成大
蓼花 陸游
水葒 劉克莊
甲子歲後園野蓼 元郝經
蓼灘〈以上詩〉 明袁凱
行香子 宋王詵
水龍吟 元張翥
南歌子〈蓼花以上詞〉 明劉基
蓼部選句
蓼部紀事
蓼部雜錄
草木典第五十八卷
蘇部彙考
[编辑]釋名
蘇。〈爾雅〉 桂荏。〈爾雅〉
《公蕢》。〈方言〉 〈方言〉 《䖆,葇》。〈方言〉 紫蘇。〈食療本草〉 赤蘇。〈肘後方〉 《花紫蘇》。〈丹房鏡源〉
《回回蘇》。〈丹房鏡源〉 水蘇。〈爾雅翼〉
《雞蘇》。〈吳普〉 香蘇。〈肘後方〉
龍腦、薄荷。〈日用本草〉芥,蒩。〈別錄〉
芥,苴。〈別錄〉 薺薴。〈拾遺〉
臭蘇。〈日華本草〉 青白蘇。〈日華本草〉
《假蘇》:〈本經〉 薑、芥〈別錄〉
荊芥。〈吳普〉 《鼠蓂》。〈本經〉
胡荊芥。〈圖經〉 《新羅》荊芥。〈圖經〉
石荊芥。〈圖經〉
荏子圖
水蘇圖
假蘇圖
{{{2}}}
《爾雅》
[编辑]釋草
[编辑]蘇,桂荏。
〈注〉蘇荏類,故名「桂荏。」〈疏〉蘇,荏類之草也。以其味辛似荏,一名桂荏。陶注《本草》云:「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其無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蘇;生池中者名水蘇,一名雞蘇。」皆荏類也。
《揚雄方言》
[编辑]蘇雜釋
[编辑]《蘇》亦荏也。
荏屬也。《爾雅》曰:「蘇,桂荏也。」
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周鄭之間謂之《公蕢》。 〈公蕢音翡翠〉
今江東人呼「荏」為。〈音魚〉
沅湘之南或謂之。〈音轄〉
今長沙人呼《野蘇》為。
其小者,謂之《䖆葇》。
葇也。亦蘇之種類,因名云。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荏蓼
[编辑]紫蘇薑芥薰葉與荏同時,宜畦種。蘇桂荏蘇生類,故名「桂荏」 也。
三月可種荏蓼。
《荏子》白者良,黃者不美。
荏性甚易生,蓼尤宜水畦種也。荏則隨宜,園畔漫擲, 便歲歲自生矣。荏子秋末成,可收,蓬於醬中藏之。
蓬,荏角也,實成則惡。
其多種者,如《種穀》法,收子壓取油,可以煮餅。
荏油色綠可愛,其氣香美,煮餅亞胡麻油而勝麻子脂膏。麻子脂膏並有腥氣。然荏油不可為澤焦人髮,研為羹臛,美於麻子遠矣。又可以為燭。良地十石,多種博谷則倍收,於諸田不同也。
為帛。煎油彌佳。
荏油性淳,塗帛勝麻油。
羅願爾雅翼
[编辑]蘇
[编辑]蘇,桂荏。郭氏曰:「蘇,荏類,故名桂荏。」說者曰:「以其味辛, 而形類荏,故名之。葉下紫色,而氣甚香,今俗呼為紫 蘇,煮飲尤勝。取子研汁,煮粥良。長服令人肥白身香。 亦可生食,與魚肉作羹。」《沙州記》曰:「乞佛鹵,不識五穀, 唯食蘇子。」《南都賦》曰:「蘇蔱紫薑,拂徹羶腥。」今蘇有數 種,皆是荏類白蘇,方莖圓葉,不紫,亦甚香,實亦入藥。 《魚蘇》似茵蔯,大葉而香,吳人以煮魚者,一名魚。其 生山石間者,名山魚蘇。又有水蘇,一名雞蘇。或言雞 蘇、水蘇是兩種。又有假蘇者,亦以香氣似蘇,故名蘇說者云:「假蘇即荊芥也。」或曰:「假蘇葉銳而圓,非荊芥 也。」
荏
[编辑]荏:陶隱居云:「荏狀似蘇而高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 之,雜米作糜,甚肥美,下氣補益,江東人呼為。」以其 似「蘇」字,但除禾邊也。笮其子作油煎之,即今油帛及 和漆所用者。服食斷穀亦用之,名為重油。蓋江東以 荏子為油,北土以大麻為油,又其言名為似是蘇 中魚蘇耳。蕭炳云:「有大荏,形似野荏,高大,葉大於小 荏一倍,不堪食。人收其子,以充油綃帛。其小荏,子欲 熟,人採其角食之,甚香美。蘇荏之屬,宜近人種,以小 鳥好食之。」《禽經》曰:〈原缺二字〉「者不上桑櫻,活者不下荏。」言 鳥之食含桃者,乃不下顧荏耳。
《鄭樵通志》
[编辑]昆蟲草木略
[编辑]蘇《爾雅》曰:「蘇,桂荏。」此紫蘇也,葉實俱長。
水蘇,曰雞蘇,曰勞祖,曰芥蒩,曰芥苴,曰臭蘇,曰青白 蘇。今人皆呼「雞蘇」,亦呼「水蘇」,不可食。
王圻三才圖會
[编辑]蘇
[编辑]蘇,紫蘇也,處處有之。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夏採莖葉, 秋採實。其莖并葉,通心經,益脾胃,煮飲尤勝。實主止 氣欬逆,其子尤良。
水蘇
[编辑]水蘇生九真池澤,今處處有之,多生水岸傍。苗似旋 復,兩葉相當大,香馥,味辛、微溫,無毒。主下氣,殺穀,除 飲食,辟口臭,去毒。又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雞蘇」,一 名勞租,一名芥蒩。
假蘇
[编辑]假蘇,荊芥也。生漢中川澤,今處處有之。初生香辛可 噉,人取作生菜。味辛,溫,無毒。主寒熱鼠瘻,瘰𤻤生瘡, 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並取花實成穗者,暴乾入 藥。一名「鼠蓂」,一名「薑芥。」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紫蘇考
[编辑]一名桂荏。又有數種,有勺蘇、魚蘇、山蘇,出簡州及無 為軍,今處處有之。苗高二尺許,莖方,葉似蘇子葉微 小,莖葉背面皆紫色,而氣甚香。開粉紅花,結小蒴。其 子狀如黍顆,味辛,性溫。又云:味微辛、甘。子,無毒。 王禎曰:「蘇,六畜所不犯,類能全身遠害者,於五穀有 外護之功,於人有燈油之用。」
東人呼為。以其似「蘇」字,但除禾旁故也。莖方葉圓 而有尖,四圍有齒。肥地者背面皆紫,瘠地背紫面青, 面背皆白,即白蘇也。
荏子白者良,黃者不美。荏即今白蘇子也。
元扈先生曰:「二月、三月下種,或宿子在地自生。」 《務本新書》曰:「凡種五穀,如地畔近道者,亦可另種。蘇 子以遮六畜傷踐,收子打油,燃燈甚明,或熬油以油 諸物。」
《王禎》曰:「蘇子碾之,雜末作糜,甚肥美,下氣補益。 蘇採葉茹之,或鹽或梅滷,作葅食,甚香。夏月作熟湯 飲。」
五六月連根收採。以火煨其根,陰乾。經久則葉不落。
救饑
採葉煠食,煮飲亦可。子研汁煮粥食之皆好。葉可生 食,與魚作羹,味佳。
元扈先生曰:「葉堪為味,子堪為藥,必求充腹,宜以他 種雜之。」
水蘇子考
[编辑]生下濕地,莖淡紫色,對生莖叉葉亦對生,其葉似地 瓜葉而窄,邊有花鋸齒,三叉尖,葉下兩旁又有小叉 葉,稍開花黃色,其葉微辛。
救饑
採苗、葉,煠熟,油鹽調食。
荊芥考
[编辑]《本草》名假蘇,一名「鼠蓂」,一名薑芥。生漢中川澤及岳 州、歸德州,今處處有之。莖方窊面,葉似獨掃葉而狹 小,淡黃綠色,結小穗,有細小黑子,銳圓,多生穗中,以 香氣似蘇,故名假蘇。味辛性平無毒。
救饑
採嫩苗葉,煠熟,水浸,去邪氣,油、鹽調食。初生香辛可 噉,人取作生菜醃食。
紫蘇苗考
[编辑]人家園圃中多種之。苗高二三尺,莖方,窊面四楞,上 有澀毛。葉皆對生,似紫蘇葉而大,開淡紫花,結子比 紫蘇子亦大。味微辛,性溫。
救饑
採嫩葉,煠熟,換水淘洗淨,油、鹽調食。子可炒食,亦可 笮油用。
荏子考
[编辑]所在有之。生園圃中。苗高一二尺,莖方,葉似薄荷葉極肥大。開淡紫花,結穗似紫蘇穗。其子如黍粒,其枝 莖對節生,東人呼為以其似「蘇」字,但除禾邊故也。 味辛,性溫。無毒。
救饑
採嫩苗葉煠熟,油鹽調食。子可炒食。又研雜米作粥, 甚肥美,亦可笮油用。
高濂遵生八牋
[编辑]紫蘇粥
[编辑]用紫蘇研末,入水取汁,煮粥將熟,量加蘇子汁,攪勻 食之。治老人腳氣,須用家蘇方妙。
蘇麻粥
[编辑]真紫蘇子、大麻子各五錢,水洗淨,微炒香,同水研如 泥,取汁,將二子汁化湯煮粥。治老人諸虛結久,風祕 不解,壅聚膈中,腹脹惡心。
紫蘇熟水
[编辑]取葉,火上隔紙烘焙,不可翻動,候香收起。每用以滾 湯洗泡一次,傾去,將泡過紫蘇入壺,傾入滾水服之, 能寬胸導滯。
《本草綱目》
[编辑]蘇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蘇音酥,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 之蘇。曰紫蘇者,以別白蘇也。蘇乃荏類,而味更辛如 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集解
陶弘景曰:「蘇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其無紫色,不香似 荏者,名野蘇,不堪用。」
《蘇頌》曰:「蘇,紫蘇也。處處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月 採莖葉,秋月採子。有數種,水蘇、魚蘇、山魚蘇,皆是荏 類,各有別條。」
李時珍曰:「紫蘇、白蘇,皆以二、三月下種,或宿子在地 自生。其莖方,其葉團而有尖,四圍有鉅齒。肥地者面 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蘇,乃 荏也。紫蘇嫩時采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滷作葅食, 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五、六月連根采收,以火煨其 根,陰乾,則經久葉不落。八月開細紫花成穗作房如 荊芥穗。九月半枯時收子,子細如芥子,而色黃赤,亦 可取油如荏油。」《務本新書》云:「凡地畔近道可種蘇,以 遮六畜。收子打油,燃燈甚明,或熬之以油器物。」《丹房 鏡源》云:「蘇子油能柔五金八石。」《沙州記》云:「乞弗鹵之 地,不種五穀,惟食蘇子。故王禎云:『蘇有遮護之功,又 有燈油之用,不可闕也』。」今有一種花紫蘇,其葉細齒 密紐,如剪成之狀,香色,莖子並無異者,人稱「回回蘇」 云。
《雷斆》曰:「薄荷根、莖真似紫蘇,但葉不同耳。薄荷莖燥, 紫蘇莖和,入藥須以刀刮去青薄皮,剉之。」
莖葉氣味
辛溫無毒。
李廷飛曰:「不可同鯉魚食,生毒瘡。」
莖葉主治
《別錄》曰:「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孟詵》曰:「除寒熱,治一切冷氣。」
陳日華曰:「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 下食,止腳氣,通大小腸。」
蘇頌曰:「通心經,益脾胃,煮飲尤勝。」與橘皮相宜。 李時珍曰:「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 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犬傷。」
甄權曰:「以葉生食作羹,殺一切魚肉毒。」
發明
《蘇頌》曰:「若宣通風毒,則單用莖,去節尤良。」
李時珍曰:「紫蘇,近世要藥也。其味辛,入氣分;其色紫, 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則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則 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則發汗解肌;同芎藭、當歸則 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則散濕解暑,治霍亂腳氣;同 桔梗、枳殼,則利膈寬腸;同杏仁、萊菔子,則消痰定喘 也。」
汪機曰。宋仁宗命翰林院定湯飲。奏曰:「紫蘇熟水第 一。」以其能下胸膈浮氣也。蓋不知其久則泄人真氣 焉。
寇宗奭曰:「紫蘇,其氣香,其味微辛,甘能散。今人朝暮 飲紫蘇湯,甚無益。醫家謂芳草致豪貴之疾者,此有 一焉。若脾胃寒人,多致滑泄,往往不覺。」
正誤
蘇頌曰:「蘇主雞瘕,《本經》不著。南齊褚澄治李道念,食 白瀹雞子成瘕,以蘇煮服,吐出雞雛而愈也。」
李時珍曰:按:《南齊書》,「褚澄所用者,蒜也,非蘇也。」蓋二 字相似,《謄錄》誤耳,蘇氏欠考矣。詳見蒜下。
子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別錄》曰:「下氣,除寒溫中。」
甄權曰:「治上氣欬逆,冷氣及腰腳中濕氣,風結氣。研汁煮粥長食,令人肥白身香。」
陳日華曰:「調中,益五臟,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 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結,消五膈,消痰止嗽,潤心肺。」 寇宗奭曰:「治肺氣喘急。」
李時珍曰:「治風順氣,利膈寬腸,解魚蟹毒。」
發明
陶弘景曰:「蘇子下氣。與橘皮相宜。」
李時珍曰:「蘇子與葉同功。發散風氣,宜用葉;清利上 下,則宜用子也。」
附方
感寒上氣:「蘇葉三兩,橘皮四兩,酒四升,煮一升半,分 再服。」〈肘後方〉
傷寒氣喘不止:用赤蘇一把,水三升,煮一升,稍稍飲 之。〈肘後方〉
勞復食復欲死者:蘇葉煮汁二升飲之。亦可入生薑、 豆豉同煮飲。〈肘後方〉
卒啘不止:香蘇濃煮,頓服三升良。〈千金方〉 霍亂脹滿,未得吐下:用生蘇擣汁飲之佳。乾蘇煮汁 亦可。〈肘後方〉
諸失血病:紫蘇不限多少,入大鍋內水煎令乾,去滓 熬膏,以炒熟赤豆為末,和丸梧子大,每酒下三五十 丸,常服之。〈斗門方〉
金瘡出血不止,以嫩紫蘇葉、桑葉同擣貼之。〈永類鈐方〉 攧撲傷損,紫蘇擣傅之,瘡口自合。〈談埜翁試驗方〉 傷損血出不止,以陳紫蘇葉,蘸所出血挼爛傅之。血 不作膿,且愈後無瘢,甚妙也。〈永類鈐方〉
風狗咬傷:「紫蘇葉嚼傅之。」〈千金方〉
蛇虺傷人,紫蘇葉擣傅之。〈千金方〉
食蟹中毒:「紫蘇煮汁,飲二升。」〈金匱要略〉
飛絲入目,令人舌上生泡,用紫蘇葉嚼爛,白湯嚥之。 〈危氏得效方〉
乳癰腫痛:紫蘇煎湯頻服,并搗封之。〈海上仙方〉 欬逆短氣:紫蘇莖葉二錢,人參一錢,水一鍾,煎服。〈普濟〉 順氣利腸:紫蘇子、麻子仁等分,研爛,水濾取汁,同米 煮粥食之。〈濟生方〉
治風順氣,利腸寬中用「紫蘇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絹 袋盛,於三斗清酒中浸三宿,少炒飲之。」〈聖惠方〉 一切冷氣:「紫蘇子、高良薑、橘皮等分,蜜丸梧子大。」每 服十丸,空心酒下。〈藥性論〉
風濕腳氣:方同上。
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腳腫不可踐地:用紫蘇子二兩, 杵碎,以水三升,研取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蔥、椒、薑、 豉食之。〈聖惠方〉
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用紫蘇子炒三兩、蘿 蔔子炒三兩為末。每服二錢,桑根白皮煎湯服,日三 次。〈聖濟總錄〉
夢中失精:蘇子一升,熬杵研末,酒服方寸匕,日再服。 〈外臺祕要〉
食蟹中毒:「紫蘇子煮汁飲之。」〈金匱要略〉
上氣欬逆:紫蘇子入水研,濾汁同粳米煮粥食。〈簡便方〉
水蘇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此草似蘇而好,生水旁,故名水蘇。其葉辛 香,可以煮雞,故有龍腦、香蘇、雞蘇諸名。芥蒩芥苴當 作「芥蘇」,乃是一名而誤錄耳,亦因味辛如芥,故名。宋 惠民《和劑局方》有龍腦薄荷丸,專治血病。元吳瑞《日 用本草》謂即水蘇,必有所據也。周憲王《救荒本草》言 薄荷即雞蘇,以生東平龍腦岡者為良,故名。陳嘉謨 《本草》蒙筌以薄荷種於蘇州府學。地名龍腦者,得名 俱不同,何哉?
集解
《別錄》曰:「水蘇,生九真池澤,七月采。」
陶弘景曰:「方藥不用莫能識,九真遼遠,亦無能訪之。」 蘇恭曰:「此蘇生下澤水側,苗似旋復,兩葉相當,大香 馥青。齊河間人名為水蘇,江左名為薺薴。吳會謂之 雞蘇,而陶氏更於菜部出雞蘇,誤矣。」
韓保昇曰:「葉似白薇,兩葉相當。花生節間,紫白色,味 辛而香。六月采莖葉,日乾。」
《蘇頌》曰:水蘇處處有之,多生水岸旁,南人多以作菜, 江北甚多,而人不取食。又江左人謂雞蘇、水蘇是兩 種。陳藏器謂薺薴自是一物,非水蘇。水蘇葉有鴈齒, 氣香而辛;薺薴葉上有毛,稍長,氣臭也。又茵蔯注云: 「江南所用茵蔯,莖葉都似家茵蔯而大,高三、四尺,氣 極芬香,味甘辛,俗名龍腦薄荷。」
寇宗奭曰:「水蘇氣味,與紫蘇不同,辛而不和,然狀一 如蘇,但面不紫,及周圍槎牙如鴈齒耳。」
吳瑞曰:「水蘇即雞蘇」,俗呼為「龍腦薄荷。」
李時珍曰:「水蘇、薺薴,一類二種耳。水蘇氣香,薺薴氣 臭為異。」水蘇三月生苗,方莖中虛,葉似蘇葉而微長, 密齒面皺,色青,對節生,氣甚辛烈。六、七月開花成穗 如蘇穗,水紅色,穗中有細子,狀如荊芥子。可種易生, 宿根亦自生沃地者,苗高四、五尺
莖葉氣味
辛微溫無毒。
莖葉主治
《本經》曰:「下氣殺穀,除飲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惡氣。久 服,通神明,輕身耐老。」
《別錄》曰:「主吐血、衄血、血崩。」
陳日華曰:「治肺痿血痢,崩中帶下。」
《蘇頌》曰:「主諸氣疾及腳腫。」
孟詵曰:「釀酒漬酒及酒煮汁,常服治頭風目眩,及產 後中風,惡血不止,服之彌妙。」
李時珍曰:「作生菜食,除胃間酸水。」
發明
李時珍曰:雞蘇之功,專於理血下氣,清肺辟惡消穀。 故《太平和劑局方》治吐血、衄血、唾血、欬血、下血、血淋、 口臭口苦、口甜、喉腥,邪熱諸病,有龍腦薄荷丸方,藥 多不錄。用治血病,果有殊效也。
附方
漏血欲死:雞蘇煮汁一升服之。〈梅師方〉
吐血下血:雞蘇莖葉煎汁飲之。〈梅師方〉
吐血欬嗽:龍腦薄荷焙研末,米飲服一錢,取效。 衄血不止:《梅師方》:「用雞蘇五合,香豉二合,同搗搓如 棗核大,納鼻孔中,即止。」 《聖惠方》:「用雞蘇二兩,防風 一兩,為末。每服二錢,溫水下,仍以葉塞鼻。」 《普濟方》: 「用龍腦、薄荷、生地黃等分為末,冷水服。」
腦熱鼻淵,肺壅多涕。雞蘇葉、麥門冬、川芎、藭桑白皮、 炒黃芪、炙甘草、炙、生地黃焙,等分為末,煉蜜丸梧子 大。每服四十丸,人參湯下。〈聖濟總錄〉
風熱頭痛,熱結上焦,致生風氣痰厥頭痛:用「水蘇葉 五兩,皂莢炙去皮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一兩,為末,煉 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服,芥湯下。〈聖惠方〉 耳卒聾閉:「雞蘇葉生搗,綿裹塞之。」〈孟詵食療〉
沐髮令香,雞蘇煮汁,或燒灰淋汁沐之。〈普濟方〉 頭生白屑:方同上。
暑月目昏,多眵淚生,龍腦、薄荷葉搗爛,生絹絞汁點 之。〈聖濟總錄〉
霍亂困篤:雞蘇三兩,水二升,煎一升,分三服。〈聖惠方〉 中諸魚毒:香蘇濃煮汁飲之,良。〈肘後方〉
蛇虺螫傷:「龍腦、薄荷葉研末酒服,并塗之。」〈易簡方〉
臭蘇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日華子》釋水蘇云:「一名臭蘇,一名青白蘇」, 正此草也,誤作水蘇耳。其形似水蘇而臭,似白蘇而 青,故有二名。
集解
陳藏器曰:「按:蘇恭言,江左名水蘇為薺薴。按:水蘇葉 有鴈齒,氣香而辛。薺薴葉稍長,其上有毛,氣臭,亦可 為生菜。」
李時珍曰:「薺薴,處處平地有之。葉似野蘇而稍長有 毛,氣臭。山人茹之,味不甚佳。」
莖葉氣味
辛溫無毒。
莖葉主治
陳藏器曰:「冷氣洩痢。生食除胸間酸水。挼碎傅蟻瘻。」
附錄石薺薴
陳藏器曰:「味辛,溫,無毒。主風冷氣,瘡疥瘙痒,痔瘻,下 血。煮汁服之。」生山石間。細葉紫花,高一、二尺。山人用 之。
假蘇釋名
[编辑]陶弘景曰:「《假蘇方》藥不復用。」
蘇恭曰:「此即菜中荊芥也。薑、芥聲訛耳。」先居草部。今 錄入《菜部》。
陳士良曰:荊芥,《本草》呼為「假蘇。」假蘇又別是一物,葉 銳,多野生,以香氣似蘇,故呼為蘇。
蘇頌曰:醫官陳巽言,江左人謂假蘇、荊芥,實兩物,蘇 恭以《本草》一名薑芥,荊薑聲訛,謂為荊芥,非矣。 李時珍曰:按《吳普本草》云:「假蘇一名荊芥,葉似落藜 而細,蜀中生噉之。」普乃東漢末人,去《別錄》時未遠,其 言當不謬。故唐人蘇恭祖其說,而陳士良、蘇頌復啟 為兩物之疑,亦臆說耳。曰蘇、曰薑、曰芥,皆因氣味辛 香,如蘇、如薑、如芥也。
集解
《別錄》曰:「假蘇,生漢中川澤。」
《蘇頌》曰:「今處處有之。葉似落藜而細,初生香辛可噉, 人取作生菜。古方稀用,近世醫家為要藥。並取花實 成穗者,曝乾入藥。又有胡荊芥,俗呼新羅荊芥。又有 石荊芥,生山石間,體性相近,入藥亦同。」
李時珍曰:「荊芥原是野生,今為世用,遂多栽蒔。二月 布子生苗,炒食辛香。方莖細葉,似獨帚葉而狹小,淡 黃綠色。八月開小花,作穗成房,房如紫蘇,房內有細 子,如葶藶子狀,黃赤色。連穗收采用之。」
正誤
陳藏器曰:「張鼎《食療本草》:荊芥一名菥蓂。」謬矣。菥蓂自有本條,見草部。
李時珍曰:「汪機《本草會編》言假蘇」是白蘇,亦誤矣。白 蘇乃荏也,見前。
莖穗氣味
辛溫無毒。
孟詵曰:「作菜食,久動渴疾,熏人五臟,神 反。驢肉,無 鱗魚詳後《發明》下。」
莖穗主治
《本經》曰:「寒熱鼠瘻,瘰𤻤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 疸。」
陳藏器曰:「去邪,除勞渴,冷風出汗。煮汁服之。搗爛醋 和,傅丁腫腫毒。」
甄權曰:「單用治惡風賊風,口面喎斜,遍身𤸷痹,心虛 忘事,益力添精,辟邪毒氣,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 氣助脾胃。」
陳士良曰:「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 腳氣,筋骨煩疼,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 筋急。」
陳日華曰:「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熟皆可食, 并煎茶飲之。以豉汁煎服,治暴傷寒,能發汗。」
《蘇頌》曰:「治婦人血風及瘡疥為要藥。」
孟詵曰:「產後中風,身強直,研末酒服。」
李時珍曰:「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 中黑花,及生瘡,陰㿗,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發明
張元素曰:「荊芥辛、苦,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
王好古曰:「肝經氣分藥也。能搜肝氣。」
李時珍曰:「『荊芥入足厥陰經氣分,其功長于祛風邪, 散瘀血,破結氣,消瘡毒。蓋厥陰乃風木也,主血而相 火寄之,故風病、血病、瘡病為要藥。」其治風也,賈丞相 稱為再生丹,許學士謂有神聖功,戴院使許為產後 要藥,蕭存敬呼為一捻金,陳無擇隱為舉卿古拜散, 夫豈無故而得此隆譽哉?按《唐韻》「荊』字舉卿切,芥字 古拜切」,蓋二字之反切隱語以祕其方也。又曰:荊芥 反。魚蟹河豚之說,本草醫方並未言及,而稗官小說 往往載之。按李廷飛《延壽書》云:「凡食一切無鱗魚,忌 荊芥。食黃鱨魚後,食之令人吐血,惟地漿可解。與蟹 同食動風。」又蔡絛《鐵山叢話》云:「予居嶺嶠,見食黃顙 魚犯薑芥者立死,甚于鉤吻。」洪邁《夷堅志》云:「吳人魏 幾道啖黃顙魚羹後采荊芥和茶飲,少頃足痒上徹 心肺,狂走,足皮欲裂,急服藥,兩日乃解。」陶九成《輟耕 錄》云:「凡食河豚,不可服荊芥藥,大相反。予在江陰,見 一儒者,因此喪命。」《葦航細談》云:「凡服荊芥風藥,忌食 魚。楊誠齋曾見一人立致于死也。」時珍按:荊芥乃日 用之藥,其相反如此。故詳錄之,以為警戒。又按:《物類 相感志》云:「河豚用荊芥同煮三、五次換水,則無毒。」其 說與諸書不同,何哉?大抵養生者,寧守前說為戒可 也。
附方
頭項風強,「八月後取荊芥穗作枕,及鋪床下,立春日 去之。」〈千金方〉
風熱頭痛:「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 〈永類鈐方〉
風熱牙痛:「荊芥根、烏𣓌根、蔥根等分煎湯,頻含漱之, 即愈。」
小兒驚癇一百二十種:用荊芥穗二兩,白礬半生半 枯一兩,為末,糊丸黍米大,硃砂為衣,每薑湯下二十 丸,日二服。〈醫學集成〉
一切偏風,口眼喎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同 入砂盆內研爛,生絹絞汁,於磁器中煎成膏,漉去滓 三分之一,將二分日乾為末,以膏和丸梧子大。」每服 三十丸,白湯下,早暮各一服。忌動風物。〈經驗方〉 中風口噤:荊芥穗為末,酒服二錢,立愈。名荊芥散。賈 似道云:「此方出《曾公談錄》,前後用之甚驗。其子名順 者,病此已革,服之立定」,真再生丹也。
產後中風:華佗愈風散治婦人產後中風口噤,手足 瘛瘲如角弓,或產後血暈,不省人事,四肢強直,或心 眼倒築,吐瀉欲死。用荊芥穗子微焙為末。每服三錢, 豆淋酒調服,或童子小便服之。口噤則挑齒灌之,齗 噤則灌入鼻中,其效如神。大抵產後太眩,則汗出而 腠理疏,易疏中風也。李時珍曰:「此方諸書盛稱其妙。」 姚僧坦《集驗方》以酒服,名「如聖散」,云藥下可立待應 效。陳氏方名舉卿古拜散,蕭存敬方用古老錢煎湯 服,名「一捻金」,王貺《指迷方》加當歸等分,水煎服。許叔 微《本事方》云:「此藥委有奇效,神聖之功。」一婦人產後 睡久,及醒則昏昏如醉,不省人事,醫用此藥及交加 散,云服後當睡,必以左手搔頭,用之果然昝。殷《產寶 方》云:此病多因怒氣傷肝,或憂氣內鬱,或坐草受風 而成,急宜服此藥也。戴原禮《證治要訣》名獨行散。賈 似道《悅生隨抄》呼為再生丹。
產後迷悶,因怒氣發熱迷悶者,「獨行散。」用荊芥穗,以新瓦半炒半生為末,童子小便服一二錢。若角弓反 張,以豆淋酒下。或剉散,童尿煎服,極妙。蓋荊芥乃產 後要藥,而角弓反張乃婦人急候,得此證者,十存一 二而已。〈戴原禮要訣〉
產後血暈築心,眼倒風縮欲死者:取乾荊芥穗搗篩 末,每用二錢匕,童子小便一酒盞,調勻,熱服立效。口 噤者挑齒,口閉者灌鼻中,皆效。近世名醫用之,無不 如神也。〈圖經本草〉
產後血眩風虛,精神昏眊,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五 錢去皮尖炒為末,水服三錢。若喘,加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炒各三錢。〈保命集〉
產後下痢:大荊芥四五穗,於盞內燒存性,不得犯油 火,入麝香少許,以沸湯些須調下。此藥雖微,能愈大 病,不可忽之。〈冞師方〉
產後鼻衄:荊芥焙研末,童子小便服二錢,《海上方》也。 〈婦人良方〉
九竅出血:荊芥煎酒,通口服之。〈直指方〉
口鼻出血如涌泉,因酒色太過者,荊芥燒研,陳皮湯 服二錢,不過二服也。
吐血不止:《經驗方》:「用荊芥連根洗,搗汁半盞服,乾穗 為末亦可。」 《聖惠方》:「用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服 二錢。」
小便尿血:荊芥、縮砂等分為末,糯米飲下三錢,日三 服。〈集簡方〉
崩中不止:荊芥穗於麻油燈上燒焦為末,每服二錢, 童子小便服。此《夏太君娘娘方》也。〈婦人良方〉
痔漏腫痛:「荊芥煮湯,日日洗之。」〈簡易方〉
大便下血:《經驗方》:用荊芥炒為末,每米飲服二錢,婦 人用酒下。亦可拌麪作餛飩食之。 《簡便方》:「用荊芥 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紫為末。每服三錢,清茶送下。」 小兒脫肛,荊芥、皂角等分,煎湯洗之,以鐵漿塗上。亦 治子宮脫出。〈經驗方〉
陰㿗腫痛:「荊芥穗瓦焙為散,酒服二錢即消。」〈壽域神方〉 小兒臍腫:「荊芥煎湯洗淨,以煨蔥刮薄,出火毒,貼之 即消。」〈海上方〉
瘰𤻤潰爛𤻤瘡,牽至胸前、兩腋,塊如茄子大,或牽至 兩肩上,四五年不能療者,皆治之,其效如神。《武進縣 朱守仁傳》云:「其項不能回頭,用此數日減可。」如瘡爛 破者,用荊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湯溫洗良久,看爛 破處紫黑,以鍼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愈。用樟腦、雄 黃等分為末,麻油調,掃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掃,以愈 為度。〈活法機要〉
丁腫諸毒:「荊芥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冷飲。」〈藥性論〉
一切瘡疥:荊芥末,以地黃自然汁熬膏,和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五丸,茶酒任下。〈普濟方〉
腳椏濕爛:荊芥葉搗傅之。〈簡便方〉
纏腳生瘡:荊芥燒灰,蔥汁調傅,先以甘草湯洗之。〈摘元 方〉
小兒風寒,煩熱有痰,不省人事:荊芥穗半兩焙,麝香、 片腦各一分,為末,每茶服半錢,大人亦治。〈普濟方〉 頭目諸疾,一切眼疾,血勞風氣,頭痛頭旋目眩:荊芥 穗為末,每酒服三錢。〈龍樹論〉
癃閉不通,小腹急痛,無問久新。荊芥、大黃為末,等分, 每溫水服三錢。小便不通,大黃減半。大便不通,荊芥 減半,名「倒換散。」〈普濟方〉
蘇部藝文一
[编辑]《謝司徒賜北蘇啟》梁·沈約
[编辑]曠阻陰山之外,眇絕蒲海之東,自非神力所引,莫或 輕至。聖慈普洽,遂遍芻薇。停鑣懼喘,既弘道於世務; 方駕四衢,又興言於俗表。
蘇部藝文二〈詩〉
[编辑]《採紫蘇》宋·劉敞
[编辑]歲暮有秋望。《帶經》且親鋤。今茲五月交。盛陽精已徂。 養生寄空瓢。雖乏未可虛。止以營一飲。形骸如此劬
蘇部紀事
[编辑]《南史褚澄傳》:「澄善醫術,建元中為吳郡太守。百姓李 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見謂曰:『汝有重疾』。答曰:『舊有冷 疾,至今五年,眾醫不差』。澄為診脈,謂曰:『汝病非冷非 熱,當是食白瀹雞子過多所致。令取蘇一升煮服之。 始一服,乃吐得一物如升,涎裹之動,開看是雞雛,羽 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盡。更服所餘藥,又吐』』」 得如向者雞十三頭。而病都差。當時稱妙。
《魏書吐谷渾傳》:「乙弗勿敵國風俗與吐谷渾同,不識 五穀,唯食魚及蘇子。蘇子狀若中國枸杞子。」
蓼部彙考
[编辑]釋名
游龍:〈詩經〉 蓼。〈詩經〉
《薔》:〈爾雅〉 虞,蓼。〈爾雅〉
紅。〈爾雅〉 蘢古。〈爾雅〉
《蘬》。〈爾雅〉 澤蓼。〈爾雅注〉
葒草:〈別錄〉 《鴻》。〈別錄〉 石龍:〈別錄〉 《天蓼》。〈別錄〉
馬蓼。〈綱目〉 大蓼。〈綱目〉
毛蓼。〈拾遺〉 青蓼。〈陶弘景〉
《紫蓼》。〈陶弘景〉 《香蓼》。〈陶弘景〉
赤蓼:〈韓保昇〉 《木蓼》:〈韓保昇〉
《墨記草》:〈方士稱〉
白水葒苗圖
{{{2}}}
《詩經》
[编辑]鄭風山有扶蘇
[编辑]山有橋松,隰有游龍。
〈傳〉龍紅草也。〈箋〉《游龍》,猶放縱也。喻忽聽恣小臣也。〈疏〉《釋草》云:「紅,蘢古,其大者蘬。」舍人曰:「紅名蘢古,其大者名蘬。」是蘢紅一草而別名,故云蘢紅草也。陸璣《疏》云:「一名馬蓼,葉大而赤,白色,生水澤中,高丈餘。」〈又〉此草直名龍耳,而言「游龍」,謂枝葉放縱也。〈朱注〉游,枝葉放縱也。龍,紅草也,一名「馬蓼」,葉大而色白,生水澤中,高丈餘。〈大全〉張子曰:「龍是葒草,其枝幹樛屈,著土處便有根如龍也。」《本草》云:「葒草一名鴻。」如馬蓼而大,即水紅也。《詩注》云:「一名馬蓼。」馬蓼自是一種也。
周頌小毖
[编辑]予又集於蓼。
〈疏〉蓼,辛苦之菜。
良耜
[编辑]其鎛《斯趙》,以薅荼蓼。
〈傳〉趙,刺也。蓼,水草也。
《禮記》
[编辑]內則
[编辑]食蝸醢而菰食,雉羹、麥食、脯羹、雞羹折稌,犬羹、兔羹, 和糝不蓼。
〈注〉此五羹者,宜以五味調和米屑為糝,不須加蓼也。
濡豚包,苦實蓼。濡雞,醢,醬實蓼。濡魚,卵,醬實蓼。濡鱉, 醢,醬實蓼
〈注〉此四物,皆以蓼實其腹而煮之也。
又
鶉羹「雞羹鴽釀之蓼。魴鱮烝雛燒,雉薌無蓼。」
〈注〉三味皆切蓼以雜和之,故曰「釀之蓼。」烝魴鱮,燒雛及烹雉,皆調和之,以香草,無用蓼也。
又
《豚》「春用韭,秋用蓼。」
〈大全〉韭性溫而生,能久,溫而生,固春所宜也。蓼味辛而氣能散,辛而散,固秋所宜也。
《爾雅》
[编辑]釋草
[编辑]「薔』,虞,蓼。
〈注〉虞蓼、澤蓼。〈疏〉薔一名虞蓼,即蓼之生水澤者也。《周頌·良耜》云:「以薅荼蓼。」《毛傳》云:「蓼,水草是也。」
紅蘢古其大者蘬。
〈註〉俗呼紅草為《蘢鼓》,語轉耳。〈疏〉舍人曰:「紅名蘢古,其大者名蘬。」《詩·鄭風》云:「隰有游龍。」毛云:「龍,紅草也。」陸璣云:「一名馬蓼,葉大而赤,白色,生水澤中,高丈餘。」郭云:「俗呼紅草為蘢鼓,語轉耳。」
《大戴禮記》
[编辑]夏小正
[编辑]「五月,啟灌藍蓼。」啟者,別也,陶而疏之也。灌者,聚生者 也,記時也。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荏蓼
[编辑]《爾雅》曰:「薔,虞蓼。」 注云:「虞蓼,澤蓼也。」
三月可種荏蓼。
《荏子》白者良,黃者不美。
荏性甚易生,蓼尤宜水畦種也。
蓼作菹者,長二寸,則剪,以袋盛,沉於醬甕中。又長更 剪,常得嫩者。
「若待秋子成而落」 ,莖既堅硬,葉又枯燥也。
取子者,候實成速收之。
性易凋零晚則落盡
「《五月》、六月中」,蓼可為虀,以食莧。
《崔寔》曰:「正月可種蓼。」
《家政法》曰:「三月可種蓼。」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鄭風
隰有游龍
[编辑]《游龍一名「馬蓼」 ,葉粗大而赤白色,生水澤中,高丈餘》。
《爾雅》云:「紅,蘢古,其大者蘬。」郭註:俗呼紅草為蘢鼓,語轉耳。毛云:「龍,紅草也。」鄭註亦云,紅草也,似蓼而高大多毛,故謂之馬蓼。《本草經》云:「葒草,一名鴻。」「如馬蓼而大,生水旁,五月採實。」陶隱居云:「此類極多,今生下濕地,極似馬蓼,甚長大。」《圖經》云:「葒草,即水紅,下濕地皆有之。葉大,赤白色,高丈餘。」《詩》:「隰有游龍」是也。陸璣云:「一名馬蓼。」《本經》云:「似馬蓼而大。」若然,馬蓼自是一種。《埤雅》:「蘢,紅草也,一名馬蓼,莖大而赤,生水澤中,高丈餘。」《詩》曰:「『隰有游龍』。游,縱也。以縱,故謂之龍。」《爾雅翼》:「龍,紅草也,一名馬蓼。葉大而赤,白色,生水澤中,高丈餘。」今人猶謂之水紅草,而《爾雅》又謂之蘢。古鄭《詩》·隰有游龍云:「游龍者,言枝葉放縱也。」
按:《本草衍義》云:「水蓼與水紅相似。」 則龍非蓼可知。但諸書未有詳其花色者,唯陸佃《釋蓼》云:「又一種木蓼,一名天蓼,蔓生,葉如柘,花黃白,子皮青滑。其最大者名蘢,已見別章。」 蓋指此。《管子·五位》曰:「其山之淺,有龍與卉。」 按:五位之土,上土也,龍始生焉。或不若諸蓼之下濕皆有歟。
陸佃埤雅
[编辑]虞蓼
[编辑]此即蓼之生水澤者也。似蓼,莖赤,味辛,一名薔。《爾雅》 曰:「薔,虞蓼」是也。《詩》曰:「其鎛斯趙,以薅荼蓼。」荼,陸草也; 蓼,水草也。以薅荼蓼,則高下無所不治,且因暑雨化 之,則草不復生而地美,蓋非特去草之害,亦以醲其 田疇,故荼蓼朽止,于是黍稷茂止也。《月令》:季夏,燒薙 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此之謂也。《詩》曰:「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成王初惑 管、蔡而疑周公,四國之亂,幾毀王室,則嘗集于蓼矣。 悟而毖後患,故曰:「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予又集 于蓼。」言辛苦也。《離騷》曰:「蓼蟲不能徙乎葵藿。」則葵藿 甘而蓼苦故也。
蘢
[编辑]蘢,紅草也。《爾雅》曰:「紅,蘢古。其大者蘬,一名馬蓼,莖大 而赤,生水澤中,高丈餘。」《詩》曰:「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山 有喬松,隰有游龍。」蓋山性宜木,隰性宜草,而扶蘇、荷 華、喬松、游龍,皆山隰之所養以自美者也。喬,高也;游, 縱也,以縱故謂之龍。上聳曰喬。《山海經》曰:「其上多橋 木。」而鄭讀曰「槁」,誤矣。《傳》曰:「扶蘇,扶胥木也。荷華,扶渠也,其華菡萏。是詩先言「木扶胥」于上,草扶渠于下,後 言「木橋聳于上,草游縱于下」,則山隰之所養以自美 者至矣。今忽不見子都,乃見狂且;不見子充,乃見狡 童,則曾、是之不如也。
羅願爾雅翼
[编辑]龍
[编辑]龍,紅草也,一名馬蓼,葉大而赤白色,生水澤中,高丈 餘,今人猶謂之水紅草,而《爾雅》又謂之蘢。古鄭詩稱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云。游龍者,言其枝葉之放縱也。 龍與荷華,是隰草之偉者,然所配扶蘇、喬松不同。按 《管子》有五栗、五沃、五位、五蘟、五壤。五浮之土,謂之上 土。五沃之土,則桐、柞、枎、杶,秀生莖起,五臭疇生蓮與 「蘪,蕪,槁本白芷。」然則首章言扶蘇荷華,應此五沃之 土也。其五位曰:「其山之淺,有龍與卉,群木安遂,條長 數丈,其桑其松,其杞其茸」,次章言喬松游龍,應此五 位之土也。此皆土之最美者,特非子都、子充而狂且 狡童之為見,則所美非美矣。《淮南》言水草之始,海閭 生屈龍,屈龍生容華,容華生蔈,蔈生萍、藻,萍藻生浮 草。凡浮生不根茇者,生于萍藻。屈龍豈亦此龍草邪? 斂為「屈」,「縱」為「游」,是或一道也。
蓼
[编辑]薔虞蓼,郭氏云:「即蓼之生水澤者也。」蓼類甚多,有紫 蓼、赤蓼、青蓼、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紫、赤二蓼葉小 狹而厚,青、香二蓼葉相似,馬、水二蓼葉俱闊大,上有 黑點。諸蓼花皆紅、白、紫、赤黑。木蓼一名天蓼,蔓生,葉 如柘,花黃白,子皮青滑。其最大者名蘢,已見別章中。 蓼者,妨稼之草,故《詩》曰:「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 止,然于調和有用,故《內則》云:「膾秋用蓼,鶉羹雞羹、鴽 釀之。」蓼釀,謂切雜之也。漢尹都尉書有「種芥、葵蓼、韭 蔥」諸篇,而長沙定王故宮有蓼園。《周頌》曰:「未堪家多 難,予又集于蓼。」蓼辛物故以為多難之喻。越王苦思 報吳,臥則以蓼。《楚辭》曰:「蓼蟲不知,徙乎葵菜。」言蓼辛 葵甘,蟲各安其故,不知遷也。而魏子曰:「蓼蟲在蓼則 生,在芥則死。」非蓼仁而芥賊也,本不可失。
謝翱楚辭芳草譜
[编辑]蓼
[编辑]蓼生水澤。《楚辭》曰:「蓼蟲不知徙乎葵菜。」言蓼辛葵甘, 蟲各安其故,不知遷也。
王圻三才圖會
[编辑]葒草
[编辑]葒草即水紅也。舊不著所出州郡,云生水傍,今所在 下濕地皆有之。似蓼而葉大,赤白色,高丈餘。鄭詩云: 「隰有游龍」是也。陸璣云:「一名馬蓼。」《本經》云:「似馬蓼而 大。」若然,馬蓼自是一種也。五月採實。今亦稀用,但取 根、莖作湯,治腳氣耳。味鹹,微寒,無毒。又消渴,去熱,明 目益氣。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白水葒苗考
[编辑]《本草》名「葒草」,一名鴻。有赤白二色。《爾雅》云:「紅,蘢古。」 其大者蘬。鄭詩云:「隰有游龍」是也。所在有之。生水邊 下濕地。葉似蓼葉而大長,有澀,花開紅白。又似馬蓼, 其莖有節而赤。味鹹,性微寒。無毒。
救饑
採嫩苗葉,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洗淨蒸食亦可。
《本草綱目》
[编辑]蓼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蓼類皆高揚,故字從「翏。」音料,高飛貌。
集解
《別錄》曰:「蓼實,生雷澤川澤。」
陶弘景曰:「此類多人所食,有三種。一是青蓼,人家常 用,其葉有圓有尖,以圓者為勝,所用即此也。一是紫 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相似而香,並不甚辛,好食。」 韓保昇曰:「蓼類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馬蓼、紫蓼、赤 蓼、木蓼七種。紫、赤二蓼,葉小狹而厚;青、香二蓼,葉亦 相似而俱薄;馬、水二蓼,葉俱闊大,上有黑點。木蓼一」 名「天蓼」,蔓生,葉似柘《葉大》蓼花皆紅白,子皆大如胡 麻,赤黑而尖扁。惟木蓼花黃白,子皮青滑。諸蓼並冬 死,惟香蓼宿根重生,可為生菜。
蘇頌曰:「木蓼亦有大小二種,皆蔓生,陶氏以青蓼入 藥,餘亦無用。《三茅君傳》有作白蓼醬,《方藥譜》無白蓼, 疑即青蓼也。」
寇宗奭曰:「蓼實,即草部下品水蓼之子也。彼言水蓼, 是用莖;此言蓼實,是用子也。春初以壺盧盛水浸濕, 高挂火上,日夜使暖,遂生紅芽,取為蔬,以備五辛盤。」 李時珍曰:「韓保昇所說甚明。古人種蓼為蔬,收子入 藥。故《禮記》:『烹雞豚魚鱉,皆實蓼於其腹中,而和羹膾, 亦須切蓼也。後世飲食不用,人亦不復栽,惟造酒麯』」 者用其汁耳。今但以平澤所生香蓼、青蓼、紫蓼為良。
實氣味
辛溫無毒。
甄權曰:「多食吐水,壅氣損陽
實主治
《本經》曰:「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面浮腫,癰瘍。」 甄權曰:「歸鼻,除腎氣,去𤻤瘍,止霍亂,治小兒頭瘡。」
苗葉氣味
辛溫無毒。
孫思邈曰:「黃帝云:『食蓼過多,有毒,發心痛。和生魚食, 令人脫氣,陰核痛,求死。二月食蓼,傷人胃。《扁鵲》云:『久 食令人寒熱,損髓,減氣少精。婦人月事來時,食蓼蒜, 喜為淋。與大麥麪相宜』』。」
苗葉主治
《別錄》曰:「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
陶弘景曰:「乾之釀酒,主風冷,大良。」
陳藏器曰:「作生菜食,能入腰腳。煮湯淋腳,治霍亂轉 筋。煮汁日飲,治痃癖擣爛,傅狐尿瘡。」 《大明》曰:「腳暴軟,赤蓼燒灰淋汁浸之,以桑葉蒸罯,立 愈。」
李時珍曰。殺蟲。伏。
附方
傷寒勞復,因交後卵腫,或縮入腹痛:蓼子一把,水挼 汁,飲一升。〈肘後方〉
霍亂煩渴:「蓼子一兩,香薷二兩」,每服二錢,水煎服。〈聖惠 方〉
小兒頭瘡:「蓼子為末,蜜和雞子白同塗之,蟲出不作 痕。」〈藥性論〉
蝸牛咬毒,毒行遍身者,蓼子煎水浸之,立愈。不可近 陰,令弱也。〈陳藏器本草〉
《蓼汁酒》「治胃脘冷,不能飲食,耳目不聰明,四肢有氣, 冬臥足冷。」八月三日取蓼日乾,如五升大,六十把,水 六石,煮取一石,去滓,拌米飯,如造酒法,待熟日飲之, 十日後目明氣壯也。〈千金方〉
肝虛轉筋吐瀉:赤蓼莖葉切三合,水一盞,酒三合,煎 至四合,分二服。〈聖惠方〉
霍亂轉筋:「蓼葉一升,水三升,煮取汁二升,入香豉一 升,更煮一升半,分三服。」〈藥性論〉
夏月暍死,濃煮蓼汁一盞服。〈外臺祕要〉
小兒冷痢:蓼葉擣汁服之。〈千金方〉
血氣攻心,痛不可忍:「蓼根洗剉,浸酒飲。」〈斗門方〉 惡犬咬傷:「蓼葉搗泥傅之。」〈肘後方〉
水蓼釋名
[编辑]《馬志》曰:生於淺水澤中,故名「水蓼。」
李時珍曰:按:《爾雅》云:「薔,虞蓼也。」山夾水曰虞。
集解
蘇恭曰:「水蓼,生下濕水旁,葉似馬蓼,大於家蓼,莖赤 色。水挼食之,勝於蓼子。」
寇宗奭曰:「水蓼大概與水葒相似,但枝低耳。今造酒 取葉,以水浸汁,和麪作麯,亦取其辛耳。」 李時珍曰:「此乃水際所生之蓼,葉長五、六寸,比水葒 葉稍狹,比家蓼葉稍大,而功用彷彿。故寇氏謂蓼實 即水蓼之子者,以此故也。」
莖葉氣味
辛無毒。
大明曰:「冷。」
莖葉主治
《唐本》曰:「蛇傷擣傅之絞汁服之,止蛇毒入腹,心悶。又 治腳氣腫痛成瘡,水煮汁漬捋之。」
馬蓼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凡物大者,皆以「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高 四、五尺,有大小二種,但每葉中間有黑跡如墨點記, 故方士呼為《墨記草》。
集解
陶弘景曰:「馬蓼,生下濕地,莖斑,葉大,有黑點。亦有兩、 三種,其最大者名蘢薣,即水葒也。」
莖葉氣味
辛溫無毒。
李時珍曰:「伏丹砂、雌黃。」
莖葉主治
《本經》曰:「去腸中蛭蟲,輕身。」
葒草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紅,故曰葒、曰鴻。鴻亦 大也。《別錄》有名未用。草部中有天蓼,云:「一名石龍,生 水中。」陳藏器解云:「天蓼即水葒,一名游龍,一名大蓼。」 據此,則二條乃一指其實,一指莖葉而言也。今併為 一。
集解
《別錄》曰:「葒,生水旁,如馬蓼而大。五月采實。」
陶弘景曰:「今生下濕地甚多,極似馬蓼而甚長大。《詩》 稱『隰有游龍』。」郭璞云:「即龍古也。」
蘇頌曰:「葒,即水葒也。似蓼而葉大,赤白色,高丈餘。」《爾 雅》云:「葒,蘢古。」其大者蘬音詭。陸璣云:「游龍,一名馬蓼。」 然馬蓼自是一種也。
李時珍曰:「其莖粗如拇指,有毛。其葉大如商陸葉,色淺紅,成穗。秋深子成,扁,如酸棗仁而小。其色赤黑而 肉白,不甚辛,炊煼可食。」
實氣味
鹹微寒無毒。
實主治
《別錄》曰:「消渴,去熱,明目益氣。」
花主治
李時珍曰:「散血消積止痛。」
天蓼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此指莖葉也。
天蓼氣味
辛有毒。
天蓼主治
《別錄》曰:「惡瘡,去痹氣。」
《蘇頌》曰:「根莖除惡瘡腫,水氣、腳氣,煮濃汁漬之。」
附方
瘰𤻤「水葒子不拘多少,一半微炒,一半生用,同研末, 食後好酒調服二錢,日三服,已破者亦治,久則效,效 則止。」〈寇宗奭本草衍義〉
「癖痞腹脹,及堅硬如杯盌者,用水葒花子一升另研, 獨顆蒜三十個去皮,新狗腦一個,皮硝四兩,石臼搗 爛,攤在患處,上用油紙以長帛束之,酉時貼之,次日 辰時取之。未效再貼二、三次。倘有膿潰,勿怪。仍看虛 實,日逐間服錢氏白餅子」、紫霜丸、塌氣丸、消積丸,利 之磨之,服至半月,甚者一月,無不瘥矣。以喘滿者為 實。不喘者為虛。〈藺氏經驗方〉
胃脘血氣作痛:水葒花一大撮,水二鍾,煎一鍾服。百 戶毛菊庄《屢驗方》也。〈董炳避水集驗方〉
心氣:痛水葒花為末,熱酒服二錢。又法:男用酒水 各半煎服,女用醋水各半煎服。一婦年三十病此,一 服立效。〈摘元方〉
腹中痞積:水葒花或子一盌,以水三盌,用桑柴文武 火煎成膏,量痞大小攤貼,仍以酒調膏服。忌腥葷油 膩之物。〈松石《保壽堂方》:〉 「生肌肉。水葒花根煎湯淋洗,仍以其葉曬乾研末,撒 瘡上,每日一次。」〈談埜翁試驗方〉
毛蓼集解
[编辑]陳藏器曰:毛蓼生山足,似馬蓼,葉上有毛,冬根不死。 李時珍曰:「此即蓼之生于山麓者,非澤隰之蓼也。」
莖葉氣味
辛溫有毒。
莖葉主治
陳藏器曰:「癰腫疽瘻瘰𤻤,杵碎納瘡中,引膿血生肌。 亦作湯洗,兼濯足,治腳氣。」
蓼部藝文一
[编辑]《蓼蟲賦》漢·孔臧
[编辑]季夏既望,暑往涼還。逍遙諷誦,遂居東園。周旋覽觀, 憩乎南藩。睹茲茂蓼,紛葩吐榮。猗那隨風,綠葉厲莖。 爰有蠕蟲,厥狀似螟。群聚其間,食之以生。於是寤物 託事,推況乎人。幼長斯蓼,莫或知辛。膏粱之子,豈曰 「不云。苟非德義,不以為家。安逸無心,如禽獸何?」
《紅蓼賦》〈有序〉明·鄧雲霄
[编辑]送菜園丁餽蓼一本,予斥之曰:「水草瑣品,安用溷我蕙砌?」 答曰:「迎秋彼自佳,因姑植之。」 及初秋霪霖,都城幾為澤國,萬室沉煙,百卉腓萎,而此物獨便娟秀翹若矜得意。蓋水種喜水,抑亦見所遭偶然,感物慨時,賦以見志云爾。
《水草瑣品》,其名曰「蓼』。依渚傍江,沿池棲沼。曾聯蘅杜 之叢,亦秀艾蕭之表。藏朱顏於夏日,舒巧笑於秋風。 金天增其爽氣,玉露浥其丰容。微旉淺翠,淡試疏紅, 妝成顧影,搖曳波中。若夫邪溪草淺,湘流水落;曲漵 逗鴛,橫江警鶴。蓮冷而綠蓋飄颻,菱老而碧帶苒弱。 罷吳歈之舊曲,揚郢歌之新作。江清如練,片月中流。 過蘭汀而盪槳,倚蓼岸而維舟。爾乃逞其秋姿,嬋娟 可愛。厭白蘋之無色,映丹楓而並醉。斜度洛神之襪, 遙承交甫之珮。或有南浦送別,轉眼秦越。解纜停觴, 征帆乍滅。臨水悲秋,肝腸欲絕。同《蓼蟲》之集苦,對蓼 花而灑血。咄彼水草,實軫人情。宜親君子,餽自園丁。 遠辭島嶼,近植簷楹。赫日行天,危根淺土。憔悴枯焦, 如泣如訴。疑水仙之愛惜,驅波濤而入戶。匝旬霪雨, 萬竈產蛙。頹垣處處,野哭,家家岸迷牛馬,畦散桑麻。 況「碧蘭與紅藥,能自保其芳華?何斯蓼之得意,反潤 澤而矜誇?皇天兮何極?菑沴兮孔棘。剝髓兮椎膏,蛇 角兮虎翼,哀我民兮不若。萇楚之無知,聊向蓼花而 歎息
蓼部藝文二〈詩詞〉
[编辑]《蓼花》唐·鄭谷
[编辑]「簇簇復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黃菊,冷淡過清秋。」 晚帶鳴蟲急,寒藏宿鷺愁。故溪歸不得,憑仗繫漁舟。
《蓼花》宋·祁
[编辑]夏砌綠莖秀,秋檐紅穗繁。終然體不媚,無那對《虞翻》。
《水葒》梅堯臣
[编辑]「灼灼有芳艷,本生江漢濱。臨風輕笑久,隔浦淡妝新。」 白鷺煙中客,紅蕖水上鄰。「無香結珠穗,秋露浥羅巾。」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水葒》前人
[编辑]「江天淡淡」江水平,江岸有花紅作穗。今日特向都城 開,畫時只合銜魚翠。
《蓼花》文同
[编辑]紅芳宵露清,翠節晚窗迎。雨後曬殘日,秋容滿檻亭。
《和文與可蓼嶼》蘇軾
[编辑]秋歸南浦蟪蛄鳴,霜落橫湖沙水清。臥雨幽花無限 意,抱叢寒蝶不勝情。
《和文與可蓼嶼》蘇轍
[编辑]風高蓮欲衰,霜重蓼初發。會使此池中,秋芳未嘗歇。
《道見蓼花》范成大
[编辑]秋風裊裊露華鮮,去歲如今刺釣船。歙縣門西見紅 蓼,此身曾在白鷗前。
《蓼花》陸游
[编辑]十年詩酒客刀州,每為名花秉燭遊。老作漁翁猶喜 事,數枝紅蓼醉清秋。
《水葒》劉克莊
[编辑]分紅間白汀洲晚,拜雨揖風江漢秋。看誰耐得清霜 去,卻恐蘆花先白頭。
《甲子歲後園野蓼》元·郝經
[编辑]窞池蓮蒲短,久旱餘淺淤。牆隈積餘埃,玉鳳秋不翥。 野蓼根莖堅,幸得浸沮洳。節葉瘦且赤,蘼蕪交翠箸。 細蕊亦鮮潔,粉米糅丹素。獨窣裊輕穗,離披滴清露。 水花淡晚色,幽窅足真趣。忽憶過夢澤,千里渺煙樹。 蘆花與蓼花,露錦蕩雪絮。深入芙蓉藪,遠映蒹葭渡。 舉鞭問飛鴻,駐馬嚼佳句。乃今四壁中,浩渺隔煙霧。 日斜對幽叢,聊以慰遲暮。大似辛苦蟲,無復風標鷺。 來因援沉溺,底事極幽錮。屢上「《刳腸》書,無地瀝血訴。 嗟嗟好花草,焉用生此處。」祇因為詩人,故故獨不去。 嘗膽如啖蔗,食蓼猶膳御。仰首但有天,志節久愈著。
《蓼灘》明·袁凱
[编辑]衍迤近橫塘,陂陀間幽渚。輕穗含夕霏,叢條偃秋雨。 縱橫覆魚隊,閴寂來鷗侶。杖策時一臨,逍遙更延佇。
《行香子》宋·王詵
[编辑]「金井先秋。梧葉飄黃,幾回驚覺夢初長。雨微煙淡,疏 柳池塘。漸蓼花明,菱花冷,藕花涼。 幽人已慣,衾單 枕冷,任商飆、催換年光。問誰相伴,終日清狂。」有竹間 風,樽中酒,水邊床。
《水龍吟》元·張翥
[编辑]芙蓉老去妝殘,露華滴盡珠盤淚。水天瀟灑,秋容冷 淡,憑誰點綴。瘦葦黃邊,疏蘋白外,滿汀煙穟。把餘妍 分與,西風染就,猶堪愛、紅芳媚。 幾度臨流送遠,向 花前、偏驚客意。船窗雨後,數枝低入,香零粉碎。不見 當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但此時此處,叢叢滿眼,伴 離人醉。
《南歌子》〈蓼花〉明·劉基
[编辑]汀荇青絲盡,江蓮白羽空。翠蕤丹粟眩芳叢。總把秋 光管領、屬西風。 豔敵秦川錦,鮮欺楚岸楓。鯉魚卻 下水仙宮。肯放斜陽更向、若華東。
蓼部選句
[编辑]《古詩》「蘇蓼出蒲蕖。」
唐柳宗元詩:「蓼花被隄岸,陂水寒更淥。」
《錢珝詩》:「難將垂岸蓼,盈把當江蘺。」
《羅鄴詩》:「暮天新鴈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國愁。」
《韓愈詩》:「蓼雜芳菲,疇。」
《許渾詩》:「池連秋蓼紅。」
白居易詩:「水蓼冷花紅簇簇。」
溫庭筠詩:「雨濕蓼花千穗紅。」
宋《張詠詩》:「紅穗已沾巫峽雨,綠痕猶帶錦江泥。狂吟 不覺驚鷗夢,坐困翻疑在舊溪。」
《石延年詩》:「群芳坐衰歇,聊自舞秋風。」
《蘇軾詩》:「叢蓼雖可喜,輕紅隨秋薄。」
《宋祁詩》:「花穗迎秋結晚紅,園林清淡更西風。」
《林逋詩》:「簇簇菰蒲映蓼花,水痕天影蘸秋霞。」
《陸游》詩。「雪晴蓼甲紅
蓼部紀事
[编辑]《吳越春秋》:「越王念復吳讎,非一旦也。苦身勞心,夜以 接日,臥則攻之以蓼。」
《齊春秋》:周顒隱居鍾山。衛將軍王儉謂顒曰:「卿山中 何所食?」顒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
《述異記》:「長沙定王故宮有蓼園,真定王故園也。」 《後山談叢》:「何承矩于雄州北築愛景臺,植蓼花,日至 其處,吟詩數十首,刻石。人以謂何六宅愛蓼花,不知 經始塘泊也。」
《宜陽縣志》:「紅蓼澗在河東營之西,地產蓼,因名。」
蓼部雜錄
[编辑]《戰國策》魏文子曰:「蓼蟲在蓼則生,在芥則死。非蓼仁 而芥賊也,本不可失也。」
《曲洧舊聞》: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江東人 別澤蓼,呼之為「火蓼。」道家方書亦有用者,呼為「鶴膝 草」,取其莖之形似也。然澤蓼有二種,味辛者,酒家用 以造麴,餘不入用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