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32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三百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二十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三百二十卷目錄

 炭部彙考

  禮記月令

  周禮地官掌炭

  史記天官書

  淮南子天文訓

  蔡邕律曆記權土炭

  高濂遵生八牋難消炭 獸炭 香炭墼

  本草綱目炭火

 炭部藝文一

  謝東宮賚炭啟      梁劉孝威

  謝炭啟          庾肩吾

  獸炭賦          唐蔣防

  炭頌          宋范成大

  論木炭錢利害劄子三首  朱熹

  減木炭錢曉諭        前人

 炭部藝文二

  答友人贈炭        唐孟郊

  賣炭翁          白居易

  石炭行          宋蘇軾

  杜善甫乞炭詩       金劉勳

  董明府除夕惠炭     元謝應芳

 炭部選句

 炭部紀事

 炭部雜錄

 炭部外編

草木典第三百二十卷

炭部彙考

[编辑]

《禮記》

[编辑]

《月令》

[编辑]

季秋之月,草木黃落,乃伐薪為炭。

《周禮》

[编辑]

《地官》

[编辑]

《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時入之,以權量受之, 以共邦之用。」凡灰炭之事。

訂義《鄭諤》曰:「灰者,㡛氏練帛之所用,炭者,宮人爐炭之所共,皆邦用之所須,其掌之有官宜矣。」

《史記》

[编辑]

《天官書》

[编辑]

冬至,短極縣土炭,炭動,鹿解角。蘭根出,泉水躍,略以 知日至。

《淮南子》

[编辑]

《天文訓》

[编辑]

日冬至,則水從之,日夏至,則火從之。故五月火正而 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陰勝。陽氣為火,陰氣為水,水勝 故夏至濕,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炭輕,濕故炭重。

《蔡邕律曆記》

[编辑]

《權土炭》

[编辑]

《候鍾曆》,權土炭,冬至陽氣應黃鍾,通土炭輕而衡仰。 夏至陰氣應蕤賓,通土炭重而衡低。

《高濂遵生八牋》

[编辑]

《難消炭》

[编辑]

竈中燒柴,下火取出置罎中,閉成炭,不拘多少,搗為 細末,用塊子石灰化開,取濃灰和炭末,加水調成,以 貓竹一筒,劈作兩半,合脫成鋌,曬乾燒用之,終日不 消。

《獸灰》

[编辑]

細骨炭十斤,鐵屎塊十斤,用「生芙蓉葉三斤,合搗為 末,糯米粥和成劑,塑作麒麟獅子之形,曬乾,每用一 枚,三日不滅。如不用,以灰掩之。」

香炭墼

[编辑]

以雞骨炭碾為末,入葵葉或葵花,少加糯米,粥湯和 之,以大小鐵塑槌擊成餅,以堅為貴,燒之可久。或以 紅花楂代葵花葉,或爛棗入石灰和炭造者,亦妙。

《本草綱目》

[编辑]

炭火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燒木為炭,木久則腐,而炭入土不腐者,木 有生性,炭無生性也。葬家用炭,能使蟲蟻不入,竹木 之根自回,亦緣其無生性耳。古者冬至、夏至前二日, 垂土炭於衡兩端,輕重令勻。陰氣至則土重,陽氣至 則炭重也。」

主治

櫟炭火,宜煆煉一切金石藥。烰炭火,宜烹煎焙炙百 藥丸散。

白炭主治

誤吞金銀銅鐵在腹,急燒紅為末,煎湯呷之。甚者刮 末三錢,井水調服,未效再服。又解水銀輕粉毒。帶火 炭納水底,能取水銀出也。上立炭帶之辟邪惡鬼氣, 除夜立之戶內,亦辟邪惡。

附方

卒然嚥噎:炭末蜜丸含嚥。千金方

白虎風痛,日夜走注,百節如齧:炭灰五升,蚯蚓屎一 升,紅花七捻,和熬,以醋拌之,用故布包二包,更互熨 痛處,取效。聖惠方

久近腸風下血:用緊炭三錢,枳殼燒存性五錢,為末。 每服三錢,五更米飲下一服,天明再服,當日見效。忌 油膩毒物。普濟方

湯火灼瘡:炭末香油調塗。濟急方

白癩頭瘡:白炭燒紅,投沸湯中溫洗之,取效。百一方 陰囊濕痒:麩炭紫蘇葉末撲之。經驗方

炭部藝文一

[编辑]

《謝東宮賚炭啟》
梁·劉孝威

[编辑]

洛城雪深,不見海神之跡;滹沱冰合,無待王霸之覘。 聚而為岳,大壯黑山;稱之以船,將《重牙獸》,鑪生絳焰, 室滿紅光。雉裘入而識奢,鼠布焚而無污。

《謝炭啟》
庾肩吾

[编辑]

識慚曼倩,似見昆明之灰;清愧「伯鸞,不復因人而熱。」

《獸炭賦》以朱火清耀昇為韻
唐·蔣防

[编辑]

彼好奇者,巧與之俱。揉煨燼兮是謀是度,象猛獸兮 為虎為貙。腹翕赩以凝電,口喊呀而奪朱。曳尾垂頭, 似無心而暴物;噓煙吐焰,若有齒而焚軀。鋸牙鉤爪, 乍騰倚於寒灰;隅目高眶,載光芒於烈火。稽其狀也, 成鷙獸之雄雄;求其類焉,笑形鹽之瑣瑣。稍頓足以 狼顧,時迸裂以豺聲。因炎上以委質,殊檻中而徇生。 無野心以見誚,非內熱以自照。威而不猛,謂馴擾於 中堂;攫而莫前,疑踡跼於餘燎。髣髴枕藉,爌晃依馮。 類火鼠兮炎丘是託,比燭龍兮崑閬斯昇。此制也,不 惟資於玩好,抑亦彰夫技能。

《炭頌》
宋·范成大

[编辑]

予病衰久。冬非附火不暖。既銘被爐。又作《炭頌》。

燔木不灰,化為精堅。是衷至陽,維火之傳。雪霾六虛, 冰塞九淵。環堵之室,天不能寒。有赫神物,斡流化甄。 尺璧寸珠,罔功汗顏。我惟德之,莫之名言。既燠既安, 與之窮年。

《論木炭錢利害劄子一》
朱熹

[编辑]

「熹輒有愚懇,仰瀆台聽。伏見管下都昌縣人戶夏稅 錢內一項科折木炭,自來只用本色,備船裝載,赴監 送納。自紹興二十四年提點韓寶文任內,因納炭稽 遲,追典押取問偶,一時懼罪,自行供認。乞每秤折納 價錢二百六十文省,解發赴監,自行置場買炭。」考之 縣吏,每稅錢二十文折木炭一秤。以《稅錢則例》言之, 「夏稅見錢一貫五十文合,折絹一疋,官交價錢六貫 文省。若折木炭合管炭五十二秤半,每炭一秤,官交 正錢二百六十文省,共錢一十三貫六百五十文已 上。」以兩項價錢比並,則木炭錢多於折絹價錢七貫 六百五十文計增一倍。以上數日,已極懸絕。況都昌 民戶逐年長養園林,采柴燒炭,每斤「直錢五文至六 文止,若比倣折納價錢,又幾三倍,所以民力重困,多 掛欠籍,追逮督迫,幾不聊生。今來人戶,乞依祖宗舊 例,備本色,自雇船裝載,赴監送納,獲鈔銷注,誠為便 利。民戶所陳,大略如此。所有曲折,具於公牘。敢乞台 慈詳酌,俯從所請。庶幾疲瘵之民,得以少蘇,實出使 臺之惠,不勝幸甚。冒」昧台嚴,不勝悚仄。

《論木炭錢利害劄子二》

[编辑]

照對本軍管下都昌縣人戶,舊例送納本色木炭赴 使司交納。紹興十五年間,使司行下,每秤折納價錢 一百五十文足,續又每秤至二百六十文省。契勘其 炭係以絹稅紐折,今來所納價錢,比之折絹,計多一 倍以上,委是太重,民力不堪。昨據人戶陳訴,已曾具 申使司乞納本色,未蒙行下,不免具申朝廷。今準省 劄,已送使司指定。竊念本軍地狹民貧,稅額偏重,而 折納炭錢,比於納絹計增一倍以上,比於本色計增 三倍以上。農桑之家,有木無錢,送納累年,委實困弊。 欲望台慈仰體聖朝勤恤民隱之意,特賜詳酌,許依 所乞送納本色。不勝幸甚。干冒台嚴,俯伏俟罪。

《論木炭錢利害劄子三》

[编辑]

「熹昨日復蒙面諭,許賜行下,究實都昌木炭價錢利 害,特與蠲減。仰見仁人君子所以愛民之實,不為荀 悅於一時,而所以為之計慮深遠如此。感幸歎息,無 以為喻。適準使帖,謹已遵稟施行,續當條上。然熹竊 伏思之,復有一說,上可以推廣台慈矜恤之惠,而下 不至於多失有司經常之入。敢預言之,以俟采擇。」謹 按木炭本以稅絹紐折,計納本色,比之納絹,所費已增一倍之數;折納價錢,比之納絹,所費又增三倍之 數。反覆紐折,至於數倍。上違法意,下損民力,本軍三 縣,皆受其弊。然二縣距使臺為遠,津般本色,其費不 貲,故雖價錢稍重,而不敢深以為苦。都昌則距使臺 甚近,而津般不難,故獨願納本色,而「深以價錢之重 為病。要之,以錢比絹而論之,則三縣之事體,初不異 也。熹前者妄論,未能及此,向若使司直從所請,令納 本色,則熹不及有所議矣。今乃幸蒙矜念,更令究實, 卻與蠲減,是以熹得以復有所言。欲望台慈更賜詳 酌,三縣第三等戶一概重行蠲減,其上兩等人戶,卻 令且依舊送納。庶幾一郡細民,均被大賜。而上兩等 戶事力稍重,猶可不至大段狼狽,兼亦不至多失使 司財計,免致別有經畫,實為利便。須至《申稟者》。」

《減木炭錢曉諭》
前人

[编辑]

近據人戶陳訴,「木炭折錢太重,遂行申請,乞行均減。 今準提點鑄錢衙委官考究科敷輕重,及水程近遠, 特行裁減,自淳熙七年為始,數內建昌縣每秤元科 錢二百六十文省,今裁減錢四十文省,實納錢二百 二十文省。除已出榜縣市,曉示人戶知悉外,竊恐鄉 村人戶未能通知,須至散榜曉示者。」

右出榜建昌縣管下鄉村,「曉示人戶知悉:據戶下合 納木炭斤秤,依今來減定實錢送納。如本縣鄉司人 吏輒敢過數催科,即仰人戶徑赴本軍陳訴。切待追 人根勘斷勒,各令知悉。」

炭部藝文二

[编辑]

《答友人贈炭》
唐·孟郊

[编辑]

青山白屋有仁人。贈炭價重雙烏銀。驅卻坐上千重 寒。燒出戶中一片春。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 直身。

《賣炭翁》
白居易

[编辑]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 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 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 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 敕,迥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重千餘斤,官使驅將惜 不得。半疋紅紗一丈綾,繫向牛頭充炭直。

《石炭行》
宋·蘇軾

[编辑]

君不見前年雨雪行人斷,城中居民風裂骭。溼菽半 束抱衾裯,日暮敲門無處換。豈料山中有遺寶,磊落 如䃜萬車炭。流膏迸乳無人知,陣陣腥風白吹散。根 苗一發浩無際,萬人鼓舞千人看。投風潑水愈光明, 爍玉流金是精悍。南山栗林漸可息,北山頑礦何勞 鍛。為君鑄作百鍊刀,要斬長鯨為萬段。

《杜善甫乞炭詩》
金·劉勳

[编辑]

筆口酸嘶解說窮,寒爐隨手變春紅。因君大笑涪翁 拙,費盡奇香得馬通。

《董明府除夕惠炭》
元·謝應芳

[编辑]

范叔寒多正不禁,烏薪意重比烏金。賒來脫粟忙炊 飯,留得焦桐好製琴。環堵一龕春盎盎,麗譙三鼓夜 沈沈。硯池冰釋龍香煖,寫我朝來抱膝吟。

炭部選句

[编辑]

漢賈誼《服鳥賦》:「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宋謝靈運《山居賦》:「其灰其炭,咸各有律。」

梁簡文帝《金錞賦》:「鼓以陽爐,營之陰炭。」

江淹《邃古篇》:「漢鑿昆明灰炭全兮。」

《江上之山賦》「推罏炭於片影,抱絲緒於一息。」

晉陶潛詩:「孰若當世士,冰炭滿懷抱。」

梁江淹詩:「火宅斂焚炭,藥草匝卉滋。」

吳均詩:「金爐香炭變成灰。」

陳張正見詩:「奇香分細霧,石炭搗輕紈。」

唐·李嶠詩:「長安分石炭,上黨結松心。」

丁仙芝詩:「繁霜曉幕鳴柏烏,待子獸炭燃金爐。」 杜甫詩:「吾非丈夫特,沒齒埋冰炭。」

《李白詩》:「陰陽結炎炭,造化開靈泉。」狐裘獸炭酌流 霞。

《韓愈詩》:「侵罏不覺暖,熾炭屢已添。」

柳宗元詩:「飛雪斷道冰成梁,侯家熾炭雕玉房。」 韋應物詩:「明燈照四隅,炎炭正可依。」

裴度詩:「驗炭論時政,書雲受歲盈。」

曹唐詩。「行廚侍女炊何物。滿竈無煙玉炭紅。」 孟浩然詩。「香炭金爐煖。」

白居易詩:「日暮半爐麩炭火。」

《元稹詩》:「獸炎餘炭在。」

宋蘇軾詩:「山城足薪炭。」《櫟林斬冬炭》。吾儕眷微 祿,寒地抱寸炭。

黃庭堅詩:「空文不傳心,千古付煨炭。」「我如相繪事, 素質施朽炭《袁桷詩》:「盤鵰暈錦是冬衣,鴿炭初生酒力微。」

陸游詩。「朝爐獸炭騰紅焰,夜榻蠻氈擁紫茸。」

炭部紀事

[编辑]

《周禮·天官·宮人》:「凡寢中之事,埽除,執燭共鑪炭。」 《秋官》:「赤叐氏掌除牆屋,以蜃炭攻之。」 《左傳》:「寺人柳有寵,太子佐惡之。太子居喪,柳熾炭於 位,太子將至則去之。比葬,又有寵。」欲其溫煖 華原樂,舉葬文公用蜃炭。以御溼也。

楚獲吳舟,使隨人守之,環而塹之,及泉,盈其墜炭,陳 以待命。

《邾》莊公命執夷射姑,弗得滋怒,自投於床,廢於爐炭。 廢,墜也。

《呂氏春秋》:「仲夏之月,令民無燒炭。」

《說苑》:「齊莊公伐莒,杞梁、華周進鬥,壞軍陷陣,三軍弗 敢當。至莒城下,莒人以炭置地,二人不能入。隰侯重 仗楯伏炭,二子乘而入。」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欲為智伯報讎,漆身為厲,吞炭 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 友,其友識之,曰:「汝非豫讓邪?」曰:「『我是也』。其友為泣曰: 『以子之才,委質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 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必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 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 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 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 也。

《漢書外戚傳》:「竇后弟廣國,字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 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處,傳十餘家,至宜陽,為其主 人入山作炭,暮臥岸下百餘人。岸崩,盡厭殺臥者。少 君獨脫不死,自卜數日當為侯。從其家之長安,聞皇 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廣國去時雖少,識其縣名 及姓,又嘗與其姊采桑,墮,用為符信,上書自陳。皇后」 言。帝召見問之,具言其故,果是。復問其所識,曰:「姊去 我西時,與我決傳舍中,丐沐,沐我,已飯我,乃去。」於是 竇皇后持之而泣,侍御左右皆悲。迺厚賜之,家於長 安。

《王莽傳》:「莽欲防人盜鑄,禁人不挾銅炭。」

《後漢書夏馥傳》:「馥以聲名為中官所憚,遂與范滂、張 儉等俱被誣陷,詔下州郡,捕為黨魁,及儉等亡命經 歷之處,皆被收考,辭所連引,布遍天下。馥乃頓足而 歎曰:『孽自己作,空汙良善,一入逃死,禍及萬家,何以 生為』?」乃自剪鬚變形,入林慮山中,隱匿姓名,為冶家 傭,親突煙炭,形貌毀瘁。積二三年,人無知者。

《魏志王朗傳》注:「黃初元年之後,新主乃復始埽除太 學之灰炭,補舊石碑之缺壞。」

《刀劍錄》:「吳王孫權以黃武五年,采武昌銅鐵作千口 劍、萬口刀,各長三尺九寸,刀頭方,皆是南銅越炭作 之。」

《諾皋記》:「烏山下無水,魏末有人掘井五丈,得一石函, 函中得一龜,大如馬蹄,積炭五枝於函傍。」

《晉書羊琇傳》:「琇性豪侈,費用無復齊限,常屑炭和作 獸形以溫酒,洛下豪貴咸競效之。」

《孫登傳》:「登往宜陽山有作炭人見之,知非常人,與語, 登不應。」

《水經注》臧榮緒《晉書》稱,孫登嘗經宜陽山,作炭,人見 之,與語,登不應。作炭者覺其情神非常,咸共傳說。太 祖聞之,使阮籍往觀,與語亦不應。籍因大嘯,登笑曰: 「復作向聲。」又為嘯,求與俱出,登不肯,籍因別去。登上 峰,行且嘯,如簫韶笙簧之音,聲振山谷。籍怪而問作 炭人,作炭人曰:「故是向人聲。」籍更求之,不知所止。推 問久之。乃知姓名。

《神仙傳》:「嚴清,會稽人也,於山中作炭,忽有人與清一 卷素書曰:『汝骨應得道長生』。」故授神書也。

《益州記》:越巂煮鹽,先燒炭,以鹽井水潑炭,刮取鹽。 《交州記》:「竈頭山,越王炊爨之處,掘得炭。」 《齊地記》:東南盧水,水側有勝火木,方人俗音曰「挺木」, 經野火燒之不死,炭亦不滅。

《豫章記》:「豐城懸葛鄉有石炭二百頃,可然以炊爨。」 《西域記》:「屈茨北三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 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恆充三十六國用。」

《梁書劉覽傳》:「覽以所生母憂,廬於墓。再期,口不嘗鹽 酪,冬止著單布。家人患其不勝喪,中夜竊寘炭於床 下,覽因暖氣得睡。既覺知之,號慟歐血。」

《陳書毛喜傳》:右衛將軍韓子高與到仲舉通謀,其事 未發,喜請高宗曰:「宜簡選人馬,配與子高,并賜鐵炭使修器甲。」

《南史周文育傳》:「文育討余孝勵,據三陂,有流星墜聲 如雷,地陷方一丈,中有碎炭數斗。」

《魏書刑罰志》:「畿內民富者燒炭於山,貧者役於圊溷。」 《北史齊紀》「太保賀拔仁坐違緩,拔其髮,免為庶人,使 負炭輸晉陽宮。」

《奚康生傳》:「康生轉涇州刺史,以輒用官炭瓦,為御史 所劾,削除官爵。」

《隋書食貨志》:「荻炭、魚薪之類,過津者,並十分稅一以 入官。」

《后妃傳》:司饎掌廩餼柴炭。

《唐書德宗本紀》:「德宗即位,罷九成宮貢,立獸炭。」 《百官志》:「虞部郎中、員外郎,掌京都衢鬨園囿山澤草 木及百官蕃客時蔬薪炭,供頓田獵之事。」

《杜佑傳》:「佑兼鹽鐵使,以木炭歸司農。」

《舒元輿傳》:「元輿舉進士,見有司鉤校苛切,既試尚書, 雖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將。」

《開元天寶遺事》:西涼國進炭百條,各長尺餘。其炭青 色,堅硬如鐵,名之曰「瑞炭。」燒於爐中,無焰而有光,每 條可燒十日,其熱氣逼人而不可近也。

楊國忠家以炭屑同蜜捏塑成雙鳳,至冬月則燃於 爐中,先以白檀木鋪於爐底,餘炭灰不可參雜也。 《雲仙雜記》:李華燒三城絕品炭,以龍腦裹芋魁煨之, 擊爐曰:「芋魁遭遇矣。」

《孔帖》:楊德幹歷澤、齊、汴、相四州刺史,有威嚴。時語曰: 「寧食三斗炭,不逢楊德幹。」

《品物類聚》:「張燕公有石綠鏡臺,得自胡川道士元宗 聞其異,取炭精十車燒之,不變乃已。」

辟寒唐宣宗命方士作丹餌之,病中熱不敢衣綿擁 爐,冬月冷坐殿中,宮人以金盆置麩炭火少許進御, 止煖手而已,禁闥。因呼麩火為「星子炭。」

《五代史王彥章傳》:「晉取鄆州,永帝乃召彥章為招討 使,馳兩日至滑州。陰遣人具舟於楊村,命甲士六百 人皆持巨斧,載冶者具韛。」音敗炭乘流而下趨德勝,舟 舉鎖燒斷之。

《孔謙傳》:「謙請遣大程官,放豬羊柴炭。」

《清異錄》:金剛炭,有司以進御爐圍徑,欲及盆口,自唐、 宋五代皆然。方燒造時,置式以受柴,稍劣者必退之 小熾一爐可以終日。

廬山白鹿洞,遊士輻湊,每冬寒,醵金市烏薪為禦冬 備,號「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為氈爐會,蓋禦密窗,家 張置毯褥,以是日始也。

《黑太陽法》:「出自韋郇公家。用精炭搗治作末,研米煎 粥,搜和得所。預辦圓鐵範滿,內炭末,運鐵面鎚實擊 五七十下,出範陰乾。」

《冊府元龜》:「周太祖載誕之夕,赤光照室,初有聲如爐 炭之裂,星火四迸。」

《聞見錄》:宋太祖雪夜叩趙普門,設重茵地坐,熾炭燒 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國老談苑》:太宗嘗冬月命徹獸炭,左右或啟曰:「今日 苦寒。」上曰:「天下民困是寒者眾矣,朕何獨溫愉哉?」 《宋史太宗紀》:淳化四年,雨雪,大寒,遣中使賜孤老貧 窮人米炭。

紹興四年,兩浙轉運司檄婺州市御爐炭須、胡桃紋、 鵓鳩色。守臣王居正以為言。上曰:「隆冬附火,取溫煖 而已,豈問炭之紋色乎?」命罷之。諸類此者,並禁止焉。 《王居正傳》:居正知婺州,漕司市御炭須、胡桃文、鵓鴿 色者,居正曰:「民以炭自業者,率居山谷,安知所謂胡 桃文、鵓鴿色耶?」入朝以聞,詔止之。

《李昭遘傳》:「昭遘降知澤州陽城冶鑄鐵錢,民冒山險 輸礦炭,苦其役,為奏罷鑄錢。」

《宋太平寰宇記》:「不灰木,俗多為鋌子,燒之成炭而不 灰。出膠州。」

《清波雜記》:南渡後,有司降樣下外郡置御爐炭,胡桃 紋鵓鴣色者若干斤。知婺州王居正論奏高宗曰:「朕 平居衣服飲食且不擇美惡,隆冬附火,止取溫煖,豈 問炭之紋色也。」詔罷之。宣和閒,宗室為爐次索炭,既 至,訶斥左右云:「炭色紅,今黑非是,蓋嘗供熟火也。」以 此類推之,豈識世事艱難。

《劇談錄》:洛下有豪子,飲食鮮華,有李使君為具召之, 曾不下箸。至飯,李曰:「此以炭炊。」豪子勉食一匙,曰:「凡 以炭炊,先鍊炭,謂之鍊炭,方始無煙氣。」此亦非也。 《癸辛雜識》:牟獻之巘存齋之子,舊為浙東憲,嘗有謝 人送炭一聯云:「翻手可覆手,曲身成直身。」

《老學庵筆記》:「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西蜀又有竹 炭,燒巨竹為之易,然無煙耐久,亦奇物。邛州出鐵,烹 鍊利於竹炭,皆用牛車載以入城,予親見之。」

故都時,御爐炭率斲作琴樣,胡桃紋、鵓鴿色。高宗紹 興初,巡幸臨安,詔嚴州進炭,止令用土產,勿拘舊制。 謝景魚家有陳無己《手簡》一編,有十餘帖,皆與酒務 官託買浮炭,其貧可知。浮炭者,謂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謂之桴炭,恐亦以投之水中則浮故也。白樂天詩 云:「日暮半爐桴炭火。」則其語亦已久矣。

葉道人居會稽舜山,天將寒,必增瓦屋,補牆壁,使極 完固。下帷設簾,多儲薪炭,杜門終日,及春乃出。 《歸田錄》:「清泉香餅,人以一篋遺歐公。」清泉,地名也。香 餅,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餅之火,可終日不寒。

《續文獻通考:金典》:「給署,掌宮中所用炭。」

《元史賈進傳》:「進,大同人。大德九年,民乏食,進以炭米 濟之。」

《山堂肆考》:「豐城、萍鄉二縣,皆產石炭,於山閒掘土,黑 色可然,有火而無焰,作硫黃氣,既銷則成白灰。」 《續文獻通考》:「元至元中,以東宮位下民一百戶燒炭, 又馬鞍山大峪等石炭煤窯辦課,奉皇太后位下 釵小志高聰,有妓十餘人,及病,欲不適他人,並令燒 指吞炭,出家為尼。」

《彰德府志》:「安陽縣龍山出石炭,入穴取之無窮,取深 數百丈,必先見水,水盡然後炭可取也。炭有數品,其 堅者謂之石,軟者謂之烸,氣愈臭者,然之愈難。盡水 可以煎礬,終不若晉絳者云。」

《戒菴漫筆》:北京諸處多出石炭,俗稱為「水和炭」,可和 水而燒也。

《暖姝由筆》:「朝廷內用炭,俱圓木所燒,渾淪一樣,長尺 許,兩頭磨光,外有麻絡。恐暴,用礱糠火煨熱,一筐三 四十斤。」

炭部雜錄

[编辑]

《書經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

《漢書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耜, 冶鎔炊炭,姦錢日多,五穀不為多。」

《淮南子俶真訓》:「鍾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 澤不變。」

《說山訓》:「天下莫相憎於膠漆,而莫相愛於冰炭。膠漆 相賊,冰炭相息也。」

《說林訓一》「膞炭熯,掇之則爛指。」

《論衡》「歲月食西家,西家懸金。歲月食東家,東家懸炭。」 《鹽鐵論》「冰炭不可以同器」

桓譚《新論》:「舉火夜作,然炭乾牆。」

《後漢書傅燮傳》:「邪正之人不宜共國,亦猶冰炭,不可 同器。」

《魏志韓暨傳》「冶」作「馬排。」為排以炊炭。

《高柔傳注》:「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於我,而望 彼之必懷,何異挾冰求溫,抱炭希涼」者哉!

曹植《陳審舉表》:「臣與陛下踐冰履炭,登山浮磵,寒煖 燥濕,高下共之,豈得離陛下哉?」

《晉書王沈傳》:「沈為豫州刺史,下教求直言之士,主簿 褚䂮。」音略曰:「堯、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諫者,以其款誠之 心著也。冰炭不言而冷熱之質自明者,以其有實也。 若好忠直如冰炭之自然,則諤諤之臣將濟濟而盈 庭;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矣。」

《抱朴子》:「柳乃速朽者也,而燔之為炭,則億載而不敗。」 《南史孔琳之傳》:帝王公侯之尊,不疑於傳璽,人臣眾 僚之卑,何嫌於傳印?而終年刻鑄,喪功消費,金銀銅 炭之費,不可勝言。

《北史王劭傳》:「劭表請變火曰:在晉時,有人以洛陽火 渡江者,世世事之,火色變青。今溫酒及炙肉,用石炭、 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氣味各不同。」

《魏書律曆志》:「測影清臺懸炭之期或爽。」

《田益宗傳》「機之所在,聖賢弗之疑。兼弱攻昧,前王莫 之捨。皆拯群生於湯炭,盛武功於方來。」

《邢巒傳》:「宋魯之民,猶罹湯炭。」

《沮渠蒙遜傳》,「況在秦隴茶炭之餘,直是老臣盡效之 會。」

《隋書律曆志》:「鐵炭重輕,無失寒煖之宜;灰箭飛浮,不 爽陰陽之度。」

《柳宗元集·答崔黯書》:「凡人好辭攻書,皆病僻也。吾見 病腹人有啖土炭嗜鹹酸者,不得則大戚。正相類也。」 《聞見錄》:「自縊死者,其下必有麩炭,日深一日,速掘之, 則禍止。」

《瀛崖勝覽》:「三佛齊國出火雞,好食麩炭。」

《硯譜》:「石色為墨漬污,即以麩炭磨洗,復如新矣。」 《物類相感志》:「撒鹽入火炭不爆。油污衣,用炭灰熨 之。墨染衣帶濕,以油浸透,用炭汁擺之。 水桴炭 缸內,夏月可凍物 桴炭缸中,安熟食不臭,夏月亦 不臭。 鐵銹以炭磨洗之鈍,以乾桴炭擦之則快。 櫟炭灰成花,燒之有墨處著,無黑處不著。」

《日知錄》:「今人謂石炭為墨。」按《水經注》:「冰井臺井深十 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書,又然之難盡,亦謂之 石炭。是知石炭、石墨一物也,有精粗爾。北人凡入聲 字皆轉為平,故呼墨為煤,而俗竟作煤字,非也。《玉篇「煤,炱煤也。」《韻會》:「煤,炱灰集屋者。」《呂氏春秋》:「孔子窮於 陳、蔡之間,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 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 子而進食。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 回對曰:「不可。嚮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 之。高誘曰:「煤室,煙塵之煤也。」《素問》:「黑如炱者死。」註:「炱 謂炱煤也。」唐張祜詩:「古牆丹雘盡,深棟墨煤生。」李商 隱詩:「敵國軍營漂木柿,前朝神廟鎖煙煤。」溫庭筠詩: 「煙煤朝奠處,風雨夜歸時。」是「煤」乃梁上煙煤之名,非 石炭也。崔銑《彰德志》作「烸。」按《玉篇》《廣韻》並無此字。 《春明夢餘錄:易州山廠志》曰:「山廠之設,專以燒薪炭, 供應內府。宣德五年,置於平山,繼遷沙峪口。景泰年 間,移置滿城縣西十里。天順元年,移置州城西北二 里許,建部堂於中,環以」土城。八府、五州分治,以次而 列,皆南向。部堂總其綱,府州縣佐貳官分理其事。民 之執茲役者,歲億萬計,車馬輳集,財貨山積,亦云盛 矣。然昔以此州林木蓊鬱,便於燒采,今則數百里內, 山皆濯濯然,舉八府、五州、數十縣之財力,屯聚於茲, 而歲供猶或不足,民之膏脂日已告竭,在《易》尤盛。上 不虧國用。而下能甦民困。仁人君子尚有以念之哉。

炭部外編

[编辑]

《越絕書》:越王勾踐有寶劍五。薛燭曰:「當造之時,雨師 灑埽,雷公擎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

《酉陽雜俎》:「晉許旌陽,吳猛弟子也。當時江東多蛇禍, 猛將除之,選徒百餘人至高安,令具炭百斤,乃度尺 而斷之,寘諸壇上。一夕悉化為玉女,惑其徒。至曉,吳 猛悉命弟子,無不涅其衣者,惟許君獨無,乃與許至 遼江,及遇巨蛇,吳年衰,力不能制,許遂禹步敕劍登 其首斬之。」

《異苑》:信安鄭徽,年少時登前橋,彷彿見一老翁,以小 囊與徽云:「此是君命,慎勿零落,若有破碎,便為凶兆。」 言訖失所在。徽密開看,一鋌炭,乃密祕之,雖家不之 知也。永初三年,年六十,病篤,語弟子云:「吾齒盡矣,可 試啟此囊。」見炭碎折,於是遂亡。

《諾皋記》:「古龜茲國王阿主兒者,有神異力,能降伏毒 龍。時有賈人買市人金銀寶貨,至夜中,錢並化為炭, 境內數百家皆失金寶。王問羅漢曰:『此龍所為』。」 《玉堂閑話》:「宜春郡民章乙,日晚有美婦詣門求宿,諸 婦欣然待之,別止一室,有一子弟潛就焉,其人身體 如冰,大驚,急取燭視之,乃一銀人,重可千百斤,一家 驚喜」,恐其變化,即以炬炭然之,乃真白金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