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2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二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二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八
小兒初生諸疾門二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初誕 變蒸 噤風撮口 臍風 胎驚風 胎風遍
身軟 五軟 五硬 夜啼客忤驚啼 胎疾 語遲 百晬內嗽〉
王綸明醫雜著〈臍風 小兒無補腎法〉
薛氏保嬰撮要〈臍風 胎驚 胎風 五軟 五硬 胎證 夜啼 悲哭
語遲 百晬內嗽〉
樓英醫學綱目〈百日內不治證 胎疾 夜啼〉
徐春甫古今醫統〈小兒初生總論 便血臟毒 五軟五硬 變蒸〉
王肯堂證治準繩〈初生不能啼 不小便 不大便 大小便不通 垂癰
口中有蟲 噤風 撮口 臍風 臍突 臍濕 臍瘡 胎驚 胎癇 胎熱 胎寒
胎赤 胎黃 百晬內嗽 悲哭 五軟〉
李梴醫學入門〈初生 撮口 噤口 臍風胎風 胎驚夜啼 變蒸 五軟
五硬 乳嗽〉
龔廷賢萬病回春〈初生〉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五氣論 初生 變蒸論 變蒸賦〉
董鳳翀活幼精要〈初誕歌〉
藝術典第四百二十八卷
醫部彙考四百八
[编辑]小兒初生諸疾門二
[编辑]《明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编辑]初誕
[编辑]楊氏云:「初生拭口不前,惡穢入腹,則腹滿氣短,不能 飲乳者,宜用茯苓丸加減治之。又法:下胎毒,臨產落 草時,濃煎淡豉汁服極好,不可與辰砂、黃連、輕粉等。 其或乳食宿滯不化,當用消乳丸、化積溫脾等劑治 之。」
變蒸
[编辑]巢氏云:「小兒變蒸者,以長氣血也。變者上氣,蒸者體 熱。」仲陽云:「變者易也。」又云:變蒸者,自內而長,目下而 上,又身熱。故以生之日後,至三十二日一變,每變畢 即覺性情有異於前。何者?生長臟腑,意智故也。何謂 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 數,以應期歲,以分十二經絡。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 變生癸,屬足少陰經,腎臟,藏精與志;至六十四日,二 變一蒸生壬,屬足太陽經膀胱腑。其發耳與骩冷,腎 與膀胱合,俱主於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至九十六 日,三變生丁,屬手少陰經,心臟藏神,其性為喜;至一 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屬手太陽經,小腸腑。其 發汗出而微驚,心與小腸合主火。地二生火。天七成 之。「至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屬足厥陰經肝臟。藏魂 喜哭。至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屬足少陽經 膽腑。」其發目不閉。〈一本作開〉而赤。肝與膽合,主木。天三生 木,地八成之至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屬手太陰 肺臟,藏魄主聲;至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屬 手陽明經大腸腑。其發膚熱而汗,或不汗。肺與大腸 合,主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 生己,屬足太陰經脾臟,藏意與智;至三百二十日,十 變五蒸生戊,屬足陽明經胃腑。其發不食,腹痛而吐 乳。脾與胃合主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又手厥陰經 心包絡為臟,手少陽經三焦為腑。此一臟一腑,俱無 形狀,故不變而不蒸也。前十變五蒸,乃天地之數以 生成之,然後始生齒,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倉》 云:「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 計三百八十四日長其經脈手足,手受血故能持物, 足受血故能行立。《經》云:「變且蒸」,謂蒸畢而足,一歲之 日有餘也。師曰:不汗而熱者,發其汗;大吐者微止,不 可別治。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八日,又 一百二十八日,為三大蒸,共計五百七十六日。變蒸 既畢,兒乃成人也。變者,變生五臟也。蒸者,蒸養六腑 也。所以成人,變者上氣,蒸者體熱。每經一變一蒸,情 態則異。輕則發熱微汗,其狀似驚;重則壯熱,脈亂而 數,或吐或汗,或煩啼躁渴。輕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 解,其候與傷寒相似。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者,但 變蒸則耳冷骩冷,上脣發泡,狀如濁珠。若寒邪搏之, 則寒熱交爭,腹中作痛,而啼叫之聲日夜不絕。變者 易也,蒸於肝則目眩微赤,蒸於肺則嚏嗽毛聳。凡五 臟六腑、筋脈骨節,皆循環各有證應。其治法,平和者 微表之,實熱者微利之,或不治亦自愈。可服紫霜丸 一丸或二丸,并黑散子、柴胡湯。變蒸者,有寒無熱,并 吐瀉不乳多啼者,當歸散、調氣散主之。變蒸之外,小兒如常,體貌「情態自然端正,鼻內喉中絕無涎涕,頭 如青黛,脣似朱鮮,臉腮如花映竹,情意若天凈月明, 喜引方笑,似此平安。」議曰:人得中和之道,以為純粹, 陰陽得所,剛柔兼濟,氣血相和,百脈相順,所以心志 益通,精神俱備,臟腑充實,形體固壯,凡觀嬰孩,顱顖 固合,睛黑神清,口方背厚骨麤,臀滿臍深,肚軟齒細 髮黑。聲洪睡穩。此乃受氣充足。稟賦得中而無疾也。
噤風撮口臍風
[编辑]初生噤風、撮口、臍風三者,一種病也。噤風者,眼閉口 噤,啼聲不出,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吮乳不得,口吐白 沫,大小便皆通。蓋由胎中感受熱氣,流毒於心脾,故 形見於喉舌間也。抑亦生下復為風邪擊搏所致,自 滿月至百二十日見此,名曰「犯風噤。」依法將護,防於 未然,則無此患。撮口者,面目黃赤,氣息喘急,啼聲不 出,蓋由胎氣挾熱,兼風邪入臍,流毒心脾之經,故令 舌強脣青,聚口撮面,飲乳有妨。若口出白沬,而四肢 冷者,不可救。其或肚脹青筋,弔腸卵疝,內氣引痛,皆 腸胃欝結不通致之,治法貴乎疏利,撮口最為惡候, 一臘內見之尤急。臍風者,斷臍之後,為水濕風冷所 乘,風濕之氣,入於臍而流於心脾,遂令肚脹臍腫,身 體重著,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則發為風 搐。若臍邊青黑,撮口不開,是為內搐,不治。爪甲黑者 即死。其或熱在胸堂,伸引努氣,亦令臍腫,可與千金 龍膽湯如前。三者,受病之源,非一朝一夕,大抵裏氣 欝結,壅閉不通,竝用所下胎毒,天麻丸、定命丹、朱銀 丸之類,可量與之。《千金論》云:「小兒始生,其氣尚盛,若 有微患,即須下之,若不時下,即成大疾,疾成則難療 矣。紫霜丸可量與之。」治風噤,用控痰散吐風痰,不若 用甘草湯吐痰極穩,然後和胃益脾散加減用,又用 辰砂膏利驚即愈。或手握拳,禁口不開者不治。又撮 口,用殭蠶膏傅脣口中,或甘草湯、撮風散。臍風用瓜 蔕散。湯氏治嬰兒因剪臍傷於外風,致臍瘡不乾,用 白礬、龍骨為末,少許傅之,又用舊綿少許,燒灰為末, 乾摻之,效。《議》曰:斷臍不盈尺,一臘之內,隨其根蔕自 腐,實者深之,弱者淺之,淺深之理,以其稟賦得之。初 生之兒,有熱在胸堂,則頻伸引,呃呃作聲努脹,其氣 抑入根本之中,所以臍突腫赤,虛大可畏。無識之夫, 將謂斷臍不利而使之然者,非也。此乃由胎中母多 驚悸,或因食熱毒之物所作,宜與大連𧄍飲子,其熱 自散,其臍歸本,不必以藥傅之。此證亦宜早治,久則 難療也。又有一法,小兒臍風撮口,初生七日內患此 證者,百無一生,如坐視其斃者,良可憫焉。此法極驗, 世罕有知者。凡患此證,看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粟 米狀,以溫水蘸熟帛裹指擦破便安。不用服藥,亦良 法也。安臍散治臍中汁出或赤腫,用白石脂末,日三 度傅之。或油髮灰,或當歸末傅亦佳。
胎驚風
[编辑]胎驚風者,以胎婦調適乖常,飲酒嗜慾,忿怒驚撲,母 有所觸,胎必感之,或外挾風邪,有傷於胎,故子乘母 氣,生下即發也。其候:月內溫壯,翻眼握拳,噤口,身腰 強直,涎潮嘔吐,搐掣,驚怖,啼哭,腮縮䪿開,眼合,莫誤 作「慢脾」,妄用溫藥。視其眉間氣色,紅赤鮮碧者可治, 若色黯青黑者不治。虎口指紋曲入裏者可治,反出 外者不治。其治法解散風邪,利驚化涎,調氣貼䪿。甚 則以朱銀丸利之。而青拳搐者,當服保命丹、釣藤散。
胎風遍身軟
[编辑]此證生下如湯火潑,因胎熱母肥。如腦額生瘡,難治, 乃胎內失於扶持。如腳上有瘡爛,此兒不滿五年,如 未滿臘前,便撮口,兩拳相握,腰項如隨,便知臟腑之 中生邪毒,此只三朝,定不可療。男指向裏,女指向外, 尚可醫治,逆候則不須投藥餌矣。便看眉中有青筋 碧色,應須有命。若眉紅,斷不可治。如有可治之證,但 用「全蠍散」、釣藤散等劑。
五軟
[编辑]五軟者,頭軟、項軟、手軟、腳軟、肌肉軟是也。無故不舉 頭,腎疳之病。項脈軟而難收,治雖暫瘥,他年必再發。 手軟則手垂,四肢無力,亦懶擡眉,若得聲圓,還進飲 食,乃慢脾風候也,尚堪醫治。肌肉軟,則肉少皮寬,自 離契食,不長肌肉,可服錢氏橘連丸,莫教瀉利頻併, 卻難治療。腳軟者,五歲兒不能行,虛羸腳軟細小,不 妨榮衛。但服參芪藥等味。併服「錢氏地黃丸」長大自 然肌肉充滿。又有口軟則虛。舌出口。陽盛更須隄防。 必須治膈卻無妨。脣青氣喘則難治也。
五硬
[编辑]五硬者,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胸膈間,腳 手心如冰冷而硬,此為風證,難治。肚大青筋,急而不 寬,用去積之劑,積氣消即安。恐面青、心腹硬者,此證 性命難保。如風證,只依中風治之,必有回生之理,小 續命湯加減治之尤良。羌活散等劑皆可用。
夜啼客忤驚啼
[编辑]夜啼者,臟冷也。陰盛於夜則冷動,冷動則為陰極發躁,寒盛作疼,所以夜啼不歇也,釣藤散主之。或心熱 煩啼,必有臉紅舌白,小便赤澀之證,釣藤散去當歸、 木香,加硃砂、木通,煎湯調下。又有觸犯禁忌而夜啼 者,用醋炭熏,可服蘇合香丸。「客忤」者,小兒神氣嫩弱, 外邪客氣,獸畜異物暴觸而忤之,其候驚啼,口出青 白沫,水穀鮮雜,面色變易,喘息腹痛,反側瘈瘲,狀似 驚癇,但眼不上竄,脈來弦急而數,視其口中懸癰左 右,若小小有腫核,即以竹針刺潰之,或以爪甲摘破 亦佳。治法辟邪正氣,散驚定心為上,延久則難為力 也。凡客忤中惡,急作醋炭,或降真香、皂角併用熏之, 仍服蘇合香丸,即自痊愈。治驚啼拗哭,《本事方》龍齒 散主之。又有花火膏,亦卒急可用也。論曰心藏神,神 安則臟和,故小兒晝得精神安而夜得穩睡,若心氣 不和,邪氣乘之,則精神不得安,故暴驚而啼叫也,安 神散等劑治之。又有躽啼之證,小兒胞胎中,其母將 養失宜,傷於風冷,則邪氣入於胞胎,既生之後,冷氣 停留,復因乳哺不節,邪氣與正氣相搏,故腹痛躽脹, 感是氣而啼也,「牛黃丸等劑主之。冷甚者,理中丸主 之。」
胎疾
[编辑]胎疾,謂月數將滿,母失調護,或勞動氣血相干,或坐 臥饑飽相役,或飲酒食肉冷熱相制,或恐怖血脈相 亂,胎氣有傷,兒形無補,有胎熱、胎寒、胎黃、胎肥、胎弱 等證。胎熱則兒在胎中,母多驚悸,或因食熱毒之物。 誕生之後,兒多虛痰,氣急喘滿,眼目眵淚,神困呵欠, 不得伸舒,呃呃作聲,大小便不利,或通利即有血水, 「甚則手常拳緊,腳常搐縮,眼常邪視,身常掣跳,皆由 胎中受熱,宜速與大連𧄍飲子解散諸熱,次與消風 散,數服無恙。」其胎驚胎風,自見本證,茲不贅述。胎寒 則兒在胎中,母因感受寒邪,或喜食生冷過度,寒盛 則腸鳴洩利邪氣,以亂其真氣。治寒邪,當用和解,治 臟寒則溫,臟寒甚則有盤腸內釣,皆因寒而得之,大 便青者是也,各有本證見之。胎黃候,則小兒生下遍 體面目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 梔子汁,乳食不思,啼叫不止,皆因母受熱而傳于胎 也。凡有此證,乳母可服生地黃湯,仍忌熱毒之物。胎 肥則生下肌肉厚,遍身色紅,滿月以後,漸漸羸瘦,目 白睛粉紅色,五心煩熱,大便難,時時生涎,《浴體法》主 之。胎弱則生下,面無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無血 色,時時哽氣多噦,目無精彩,亦當《浴體法》治之。凡胎 氣禀賦,有壯有弱,其母飲食,恣令饑飽,起止無忌,令 兒得疾。不寒即熱,不虛即怯,熱乃作壅,寒乃作洩,虛 則作驚,怯則作結,寒則溫之,熱則涼之,虛則壯榮,怯 則益衛。驚用安神丸。結用微利。詳審用之。可保無虞。 不若古人胎教之法。決無諸證。生子必形容端正。為 世之英傑也。
語遲
[编辑]巢氏云:「小兒四五歲不能言,蓋人之五臟,以心之聲 為言,所不能言者,由在胎時,其母卒有驚怖,內動於 兒臟,邪氣乘於心,故令心氣不足,而不能言也。宜服 錢氏菖蒲丸,以意加減,久服取效。」
百晬內嗽
[编辑]此名乳嗽,實難調理,亦惡證也,當審虛實而施治焉。 實者散之,虛者補之。其證氣麤痰盛,口瘡眼熱,發散 後可利之,比金丸等藥主之,散其實也。其證嘔吐後, 驚悸困倦自汗,當用補肺散、益黃散、天麻散,補其虛 也。《大扺》治驚嗽,琥珀散主之。天麻丸乃要藥也,用天 麻、蟬退、殭蠶、川芎、人參、甘草、硼砂、天竺黃、牛膽、南星、 「白附子雄黃末之,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每服 一丸,薄荷湯化下。治未滿百晬,咳嗽不止,遠勝諸藥 也。」
《王綸明醫雜著》
[编辑]臍風
[编辑]小兒初生百日內臍風,《方書》率用南星、殭蠶等風藥, 多不效,當作胎毒,瀉陽明火邪。馬牙亦是胎毒,用針 挑破桑樹白汁塗之。桑汁主小兒鵝口及口瘡、舌上 瘡,神效。初生小兒時時與看,頻傅桑汁,不然舌硬緊, 漸至撮口,難治。
〈註〉按:《曾世顯》云:「嬰兒一七之內,肚腹脹硬,臍畔浮腫,撮口不開,攢眉而叫,名臍風。或因剪臍帶少短,或因束縛不緊,牽動風入臍中;或因鐵器斷臍,冷氣入內,傳於脾絡,致舌強脣青,手足微搐,不能吮乳,啼聲似鴉,喉痰潮響,急掐破口泡,去其毒水,以艾灸臍中,亦有復生者。」治法多端,無如灸法。或以天南星一錢,生薑自然汁調灌為妙。
小兒無補腎法
[编辑]小兒無補腎法,蓋禀父精而生,此天一生水,化生之 源,腎之根也。此根日賴脾胃、乳食、水穀長養,男至十 六,而腎始充滿。既滿之後,婚媾妄用虧損,則可用藥 補之。若受胎之時,稟之不足,則可無補,稟之原足,又 何待於補耶
〈註〉按:小兒行遲齒遲,解顱䪿填,五軟,鶴膝,腎疳,齒豁、睛白,多愁,凡此皆因稟受腎氣不足,當以六味地黃丸加鹿茸補之。若因精氣未滿而御女以通,多致頭目眩暈,作渴吐痰,或發熱足熱,腰腿痠軟,或自汗盜汗,二便濇痛,變生諸疾,難以名狀。余嘗用六味、八味二丸及補中益氣之劑加減用之,無不奏效。
《薛氏保嬰撮要》
[编辑]臍風
[编辑]臍風,宜先用龍膽湯、天麻丸之類,以去痰涎,後用益 脾散之類補脾胃。若臍邊青黑,手拳口噤,是為內搐, 不治,受病之源,皆因乳母七情氣鬱,厚味積熱所致。 若爪甲黑,伸引努力臍突者,用大連𧄍飲子之類。又 《田氏》治噤風,用天南星末一錢,片腦少許,以指蘸薑 汁擦齦立開。丹溪用赤足蜈蚣去足炙為末,以豬乳 調五分,徐徐灌之。或用牛黃以竹瀝調服一字,隨以 豬乳滴於口中。《聖惠方》:「用鬱金、藜蘆、瓜蔕為末,水調 搐鼻中。」錢氏云:「撮口因浴後拭臍,風邪所入而作,用 益黃散補之。」無擇云:「視其齒齦有泡擦破,口既開,用 真白殭蠶為末,蜜調塗口內。」《保嬰集》云:「小兒百日臍 風馬牙,當作胎毒,瀉足陽明火,用針挑破,以桑樹白 汁塗之。」又云:「初生小兒,時時宜傅桑汁,不然多有舌 硬撮口之證。」竊謂臍風,果因浴拭外傷皮膚者,用綿 灰或枯礬抹擦即愈。若因乳母肝脾鬱怒,致兒為患, 當治其母。若因剪臍短少,或因束縛不緊,或因牽動 風入臍中,或因鐵器斷臍,冷氣傳於脾絡,以致前證 者。口內有小泡,急掐破去其毒水,以艾灸臍中,亦有 生者。
胎驚
[编辑]小兒胎驚風,當散風利驚,化痰調氣及貼顖法,甚則 以硃銀丸下之。若面青拳搐,用保命丹、釣藤散、全蠍 散之類。大抵小兒臟腑脆弱,不可輒用銀粉鎮墜之 劑,反傷真氣,多致不救者。且姙娠每月各有經脈滋 養,一月屬肝,二月屬膽,三月屬心,四月屬小腸,五月 屬脾,六月屬胃,七月屬肺,八月屬大腸,九月屬腎,十 月屬膀胱,多因姙娠時受患而作也。須察於某月受 病在某經,和其陰陽,調其脾胃,兼以見證之藥佐之, 無有不愈。
胎風
[编辑]小兒初生,其身有如湯潑火傷者,此皆乳母過食膏 粱所致也,其母宜服清胃散及逍遙散,以清其氣血, 兒亦飲數滴可也。有身無皮膚而不焮赤者,皆由產 母脾氣不足也,用粳米粉傅之。焮赤發熱者,皆由產 母胃中火盛也,用石膏傅之。《經》謂「脾主肌肉,肺主皮 毛」,故知病脾肺也。如腦額生瘡者,火土相合,遂成濕 熱下流,攻擊腎水也,難治。如腳上有瘡者,陰虛火盛 也,此不滿五歲而斃。如未滿月而撮口握拳,腰軟如 隨者,此肝腎中邪勝正弱所致也,三日內必不治。若 因大病虧損胃氣,而諸臟虛弱所致者,用補中益氣 湯、錢氏地黃丸。若面脣赤色,正屬腎水不足,肝經陰 虛火動而內生風熱爾,當滋腎水以制陽光。其身軟 者。內稟氣不足。肌肉未堅也。當參《五軟》而施治之。
五軟
[编辑]五軟者,頭、項、手、足、肉、口是也。夫頭軟者,臟腑骨脈皆 虛,諸陽之氣不足也,乃天柱骨弱,腎主骨,足少陰、太 陽經虛也;手足軟者,脾主四肢,乃中州之氣不足,不 能營養四肢,故肉少皮寬,飲食不為肌膚也;口軟者, 口為脾之竅,上下齦屬手足陽明,陽明主胃,脾胃氣 虛,舌不能藏而常舒出也。夫心主血,肝主筋,脾主肉, 肺主氣,腎主骨,此五者,皆因稟五臟之氣虛弱,不能 滋養充達,故骨脈不強,肢體痿弱,原其要,總歸於胃。 蓋胃水糓之海,為五臟之本,六腑之大源也。治法必 先以脾胃為主,俱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頭項、手 足三軟,兼服地黃丸。凡此證必須多用二藥,仍令壯 年乳母飲之,兼慎風寒,調飲食,多能全形。
五硬
[编辑]五硬者,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作痛,連於胸膈,腳 手心冷而硬,此陽氣不營於四末也。《經》曰:脾主四肢。 又曰:脾主諸陰。令手足冷而硬者,獨陰無陽也,故難 治。若肚筋青急者,木乘土位也,急用六君子湯加炮 薑、肉桂、柴胡、升麻,以復其真氣。若係風邪,當參驚風 治之。此證從肝脾二臟受病,當補脾平肝,仍參痙證 「急慢驚風」門治之。
胎證
[编辑]《小兒胎證》,謂胎熱、胎寒、胎黃、胎肥、胎弱是也。胎熱者, 初生旬日之間,目閉色赤,眼泡腫,啼叫驚煩,壯熱溺 黃,此在胎中受熱,及膏粱內蘊,宜用清胃散之類。胎 寒者,初生百日內,或手足攣屈,或口噤不開,此在胎 母過食生冷,或感寒氣,宜用五味異功散之類。胎黃 者,體目俱黃,小便祕澀,不乳啼叫,或腹膨泄瀉,此在 胎母過食炙煿辛辣,致生濕熱,宜用生地黃湯之類熱盛者,瀉黃散之類。胎肥者,肌肉禀厚,遍身血色,彌 月後漸瘦,五心煩熱,大便不利,口吻流涎,此受母胃 熱所致也。乳母服大連𧄍飲,兒用浴體法,以疏通其 腠理。胎弱者,面無精光,肌體瘦薄,身無血色,大便白 水,時時哽氣,目無精神,亦宜用浴體法。
夜啼
[编辑]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熱也。夜屬陰,陰勝則脾臟之 寒愈盛,脾為至陰,喜溫而惡寒,寒則腹中作痛,故曲 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 「胎寒」,用釣藤散。若見燈愈啼者,心熱也。心屬火,見燈 則煩熱內生,兩陽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 俱緩,口中氣熱是也,用導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屬 腎氣不足,至夜陰虛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泄瀉 不乳,脾胃虛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瀉少食,脾胃虛 寒也,用六君、炮木香。大便不化,食少腹脹,脾氣虛弱 也,用異功散。心血不足者,祕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 柴胡梔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黃丸。大抵此證,或因吐 瀉內亡津液,或禀賦腎陰不足,不能滋養肝木。或乳 母恚怒,肝火侮金,當用六君子湯補脾土以生肺金, 地黃丸壯腎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鬱悶而致者,用加 味歸脾湯。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湯。乳母心肝熱 搏者,柴胡梔子散。仍宜參客忤、驚啼,覽之。
悲哭
[编辑]悲。哭者肺之聲,淚者肝之液也。若六脈弦緊者,先以 溫湯浸其身取汗,次以涼膈散之類清其內熱,此張 子和治法如此。若因乳母怒火,遺熱於肝,肝火炎熾, 反侮肺金,金木相擊,故悲哭有聲者,宜用六君、柴胡、 山梔,以補脾清肝,用六味丸以壯水生木。有因驚風 過服祛風燥血之藥而致者;有因吐瀉內亡津液而 致者,及禀父腎陰不足,不能生肝者,治各審之。若小 兒忽然大叫作聲者,不治。此稟腎陰不足,虛火炎上 故也。用六味丸多有生者,仍參覽夜啼、客忤、驚啼、重 舌、口瘡、天釣、內釣等證。
語遲
[编辑]錢氏云:「心之聲為言,小兒四五歲不能言者,由姙母 卒有驚動,邪乘兒心,致心氣不足,故不能言也。有稟 父腎氣不足而言遲者;有乳母五火遺熱,閉塞氣道 者;有病後津液內亡,會厭乾涸者;亦有脾胃虛弱,清 氣不升而言遲者,心氣不足用菖蒲丸,腎氣不足用 羚羊角丸,閉塞氣道用加味逍遙散;津液內亡用七 味白朮散。脾胃虛弱,用補中益氣湯。」
百晬內嗽
[编辑]「百晬內嗽者,名乳嗽」,甚難調理,當審其虛實。若氣粗 痰盛,口瘡眼熱,先用比金丸;嘔吐驚悸,困倦自汗,用 補肺散,驚嗽用琥珀散,乳嗽用天麻丸。若脾胃內熱, 用抱龍丸;風邪外感者,用惺惺散。痰熱既去,而氣粗 痰盛,或流涎者,脾肺氣虛也,用異功散加桔梗。口瘡 眼熱,大便堅實者,用三黃丸;大便不實者,用白朮散。 若嘔吐不乳,困倦自汗,或自利腹脹者,脾胃氣虛也, 用六君子加柴胡。若驚悸困倦,痰盛不乳者,心脾血 虛也,四君子加芎、歸、酸棗仁。或因乳母食五辛厚味, 致兒為患者,仍參喘嗽諸證。
《樓英醫學綱目》
[编辑]百日內不治證
[编辑]發斑、《臍風》《撮口》。《馬脾風》。龜背
胎疾
[编辑]胎實:面紅,黑睛多者善;胎怯。面黃,目黑,睛少,白睛多 者多哭。更別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也。 母氣不足,則羸瘦肉薄;父精不足,則解顱,眼白多, 胎熱。生下有血氣,時時叫哭,身壯熱如淡荼色,目赤, 大便赤黃,糞稠,急釀乳浴法主之。
小兒在胎時,因母有熱,或恣食酒麵熱毒之物,傳於 胎中,令兒生下面赤眼閉,身體壯熱,哭聲不止,口熱 如湯,乃胎熱之候也,宜生地黃湯。
凡胎熱服藥不可求速效,治法當釀乳漸解之。若處 以涼藥攻之,必損脾胃,加以嘔吐,乃成大患,宜服生 地黃湯,用釀乳法。
小兒胎中有寒,生下不能將護,再傷於風。其候面色 青白,四肢逆冷,手足顫動,口噤不開,乃胎寒之故,或 寒氣乘虛入臟,作腹痛,盤腸內釣。
月裏生驚:急取豬乳細研,辰砂、牛黃各少許,調抺口 中,神效。乳母服「防風通聖散」三劑,其驚自消。
月裏生嘔,先用硃砂丸下之。如利,後用硃沉煎,墜其 邪氣,使穢物自下而不嘔也。
月裏生肌膚。如赤丹塗者。先用牛黃散托裏,續用藍 葉散塗外,乳母服清涼飲子三大劑。
右小兒初生下月裏諸疾,蓋胎毒之淺者。若一二歲 後所生之疾,乃胎毒之深者,宜權法治之。
夜啼
[编辑]小兒夜啼有四證:一曰寒,二曰熱;三曰重舌口瘡,四 曰客忤。寒則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氣,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證也。熱則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 熱,腹煖,啼時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熱也。若重舌口瘡, 要吮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額皆微熱,急取燈照 口,若無瘡,舌必重也。客忤者,見生人氣忤犯而啼也, 各隨證治之。
《徐春甫古今醫統》
[编辑]小兒初生總論
[编辑]凡小兒初生一周之內,密室襁褓,天地八風之邪,豈 得為害?良由在胎之時,母失調護,或過勞相干,或過 食傷胃,或驚恐相觸,或跌撲致傷,誕生之後,故有胎 驚、胎黃、胎寒、胎熱、胎肥、胎怯諸證生焉。外因浴洗、拭 口、斷臍、灸顖之不得其法,致有噤口、臍風、鎖肚、不乳 等證,患此者多難救療。雖黃帝之聖,亦稱不能察別。 今世小兒醫。尤宜精審淺深虛實。而權衡為治。乃濟 世之良工也。
小兒初生無糓道者,逾旬日必不可救。至腹脹不食 乳,則成內傷,雖通糓道,似不勝其治矣。必須早用刀 刺之,要對腸孔親切開通之後用綿帛如榆錢大,卷 如指,以香油浸透插之,使其再不合縫,四傍用「生肌 散」搽之自愈。
便血臟毒
[编辑]小兒初生七日內,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氣熱盛 所致也。母食酒麵,多煿熱物,流入心肺,兒在胎內,稟 受熱毒,亦傳心肺。且女子熱入於心,故小便有之;男 子熱入於肺,故大腸有之。血出淡淡有水胚紅色盛 則其血鮮。凡有此證,不可以他藥,只以生地黃取自 然汁,入蜜少許,和勻溫服自愈,男女皆效。
五軟五硬
[编辑]五軟證,名曰「胎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氣衰而得,有 因母血氣弱而孕者,有受胎而母多疾者,或其父母 貪色,體氣虛弱,或年紀已邁而復見子,有日月不足 而生者,或服墜胎之劑不去而竟成胎者,耗傷真氣。 及其降生之後,精氣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虛瘦,神色 昏慢,致使頭項手足身體軟弱,名為五軟。歌曰:「稟氣 元虛髓不充。六淫之氣易來攻。頭兼手足身羸弱。此 證名為五軟同。」
五硬證:頭硬不能俯視,氣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 硬,名曰「五硬。」又有肚大青筋而不寬,宜去積之劑,心 腹硬者亦是。
變蒸
[编辑]初生小兒變蒸者,陰陽水火變蒸於氣血,而使形體 成就,是五臟之變蒸,而七情所由生也。變者,性情變 易也。蒸者,身體蒸熱也。兒當變蒸之候,身上溫溫壯 熱,上脣頭起白泡珠如魚目,耳尻俱冷,目無光彩,微 欲驚而不乳哺,輕則如此,重則脈亂,壯熱,躁渴夜啼, 傷寒相似,或自汗盜汗。如此者,須用古法調和,不可 深治太過。亦有胎氣稟實,當其變蒸之候,皆無形證, 自然一一變易知覺,此為暗變蒸也。就物言之,亦有 變龍蛻骨,虎換爪、豹變文,物類尚變,況於人乎?故兒 初生三十二日為一變,六十四日為二變兼蒸;九十 六日為三變,一百二十八日為四變并蒸;一百六十 日為五變,一百九十二日為六變并「蒸,二百二十四 日為七變,二百五十六日為八變并蒸;二百八十八 日為九變,三百二十日為十變并蒸。此十變畢後,更 逾六十四日為一大蒸,逾一百二十八日為二大蒸, 逾一百九十二日為三大蒸,通計五百七十六日,總 共十變八蒸。」兒乃血脈充榮,骨肉堅壯而成人也。 凡一變蒸三十二日,其「候當二十八九日之間,或有 蒸熱,至三十六七日方退,此為先期五日而作,後期 五日而已,重者常有十日,輕者先二日而微覺,後二 日而即退,亦有全不見候而暗變者,為胎盛也。」《寶鑑》 謂「初變屬肝木,二變肺金,三變心火,四變脾土,五變 腎水,五行生尅,故有變蒸。」錢氏謂「初變屬腎水,為天 一生水,故以生成為次序。」二說俱通。大抵亦有不依 序而變,如傷寒不循經之次第也,但看何臟見候而 調之為妙。如蒸於肝,則目昏而微赤。蒸於肺,則嚏咳 而毛蒸于脾則吐乳而或瀉;蒸於心則微驚而壯 熱;蒸于腎尻冷而耳熱。五臟六腑各見其候,以意消 息調和,不必深固膠執,而返求全之毀也。抑此自然 有是變蒸之理,輕者不須用藥,至期自愈;甚者過期 不愈,按候而調之,著中而已。
《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初生不能啼
[编辑]《水鑑方》云:「胎風生下不能啼,須使園中小葉葵,搗取 汁調熊膽末,纔交入口免傾危。」
不小便
[编辑]小兒初生不尿者,多因在胎時,母恣食噉,熱毒之氣 流入胎中,兒飲其血,是以生而臍腹腫脹。如覺臍四 旁有青黑氣色及口撮,即不可救也。如未有青黑色, 不飲乳者,宜服蔥乳湯。
===不大便===俗名「鎖肚。」由胎中受熱,熱毒壅盛,結於肛門,閉而不 通,無復滋潤,所以如此。至若第三日不通,急令婦人 以溫水漱口,吸咂兒前後心,并臍下手足心,共七處, 凡四五次。仍以輕粉半錢,蜜少許,溫水化開,時時將 少許服之,以通為度。如更不通,即是肛門內合,當以 物透而通之,金簪為上,玉簪次之。須刺入二寸許,以 「蘇合香丸」納入孔中,糞出為快。若肚腹膨脹,不能乳 食,作呻吟聲,至於一七,難可望其生也。
《田氏》治法,「先用硬蔥鍼絍肛門,如大便不下,後用牛 黃散送硃砂丸,一時自見。」
大小便不通
[编辑]小兒初生日,腹脹欲絕,大小便不通,亦如前法,吸咂 胸前、背心、手足、臍下七處,以紅赤色為度,須臾自通。
垂癰
[编辑]小兒出腹,六七日後,其血氣收斂成肉,則口舌喉頰 裏清凈也。若喉裏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者。若懸 癰有脹起者,可以綿纏長鍼,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 刺決之,令氣洩去,去青黃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 一日未消者,來日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盡。餘小小 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 舌。」有著頰裏及上齶,如此者名「重齶。」有著齒齗上者, 名「重齗。」皆刺去血汁也。刺後用鹽洗拭,急用「如聖散」, 或「一字散」摻刷。
口中有蟲
[编辑]《外臺》療兒吃奶不穩,七日以來,壯熱,顏色赤,鼻孔黃, 恐作撮口及牙關蟲,似蝸牛,亦似黃頭白蚌螺。用竹 瀝半合,和少許牛黃服,瘥。又豬肉拭口,即蟲出。
噤風
[编辑]《巢氏》云:「兒口內忽結聚,舌上如黍,不能取乳,名噤。由 在胎熱入臟,心偏受熱。」
《聖惠》:「初生兒須防三病:一撮口,二著噤,三臍風。皆急 病,著噤尤甚。過一臘方免。牙關緊急,喫乳不穩,啼聲 漸小,口吐涎沫。人見大小便通,以為冷熱所得,不知 病在喉舌,狀亦極重。善救療者,十不得三四。依將護 法,防於事先,必無此患。」
但有此證,急看兒上齶有點子,先以指甲輕輕刮破, 次服定命散、辰砂全蠍散之類。如口噤不開,服諸藥 不效者,生南星去皮臍,研為極細末,龍腦少許合和, 用指蘸生薑汁於大牙根上擦之,立開。凡臍風、撮口、 噤風,三者雖異,其受病之源則一也。大抵裏氣鬱結, 壅閉不通,並宜服,煎豆豉汁與喫,取下胎毒。《千金》云: 「小兒初生,其氣高盛,若有微患,即須下之,若不時下, 則成大疾,難為療矣。紫霜丸量而與之。」
茅先生云:「兒生一百二十日內犯風噤,因母受胎有 疾,故受毒氣,生來血氣未調,又被風邪所擊致之。治 法:先與奪命散吐風涎,後下醒脾散,夾勻氣散與服, 又下雄牛散夾硃砂膏,常服即愈。如手捉拳,噤口不 開,死。」
撮口
[编辑]外證舌強脣青,聚口撮面,面目黃赤,氣息喘急,啼聲 不出,飲乳有妨。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療。 其或肚脹、青筋,弔腸卵疝,內氣引痛,皆腸胃鬱結不 通致之。治法貴乎疏利,辰砂膏是也。初生一臘,乃免 七日也。
張渙云:「嬰兒胎氣挾熱,亦因母有邪熱傳染,或生下 沐浴當風,襁褓失度,致令嬰兒啼聲不出,乳哺艱難, 名曰撮口不開病。七日之內尤甚,急風散主之。」
臍風
[编辑]《千金》有臍風、臍瘡、臍濕三者,皆因斷臍後為風濕傷 而成。夫風入臍,臍腫腹脹,四肢不利,多啼不能乳,甚 者發搐,為臍風;腫濕經久不乾,為臍濕。風濕相搏,令 臍生瘡,久不瘥,為臍瘡。有一不已,入于經脈,多變為 癇,癇成作癇治。
曾氏法:先投劫風膏,次以五苓散加寬氣飲,入薑汁、 蔥白、燈心煎湯調服,與解風痰,及用《一字金》煎荊芥 湯,或薄荷湯調抺口內,證輕即快。 如稟賦充實,發熱有痰,驚搐,投黑白飲,溫蜜湯,空心 調下。微泄似茶褐色二、三行,進白芍藥湯,水薑棗煎 服。常用此法亦妙。若臍凸肚緊,微有青色,口撮一開, 肝風盛而脾土受制。不可施治。凡有此候。百無一治。 縱使得安。亦非長壽。
臍突
[编辑]曾氏曰:「臍突一證,又非臍風。此亦因初生洗浴,繫臍 不緊,穢水浸入于內。產後旬日外,臍忽光浮如吹,捻 動微響,間或驚悸作啼。治用白芍藥湯加薏苡仁,水 煎空心溫服;次以外消散塗貼,自然平復。」
臍風撮口,在百日內多不治。
臍濕
[编辑]嬰兒臍中腫濕,經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宜速療 之。
===臍瘡===《巢氏》曰:「因浴兒水入臍中,或尿濕綳包,致臍中受濕, 腫爛成瘡,或解脫,為風邪所襲,入于經絡,則成風癇。 若臍腫不乾,久則發搐。」
胎驚
[编辑]「小兒壯熱吐哯,心神不寧,手足抽掣,身體強直,眼目 反張」,是胎驚風證。
胎驚者,以姙婦調攝乖常,飲酒嗜慾,忿怒驚仆,母有 所觸,胎必感之。或外挾風邪,有傷於胎,故子乘母氣, 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內壯熱,翻眼握拳,口噤咬牙,身 腰強直,涎潮嘔吐,搐掣驚啼,腮縮顖開,或頰赤,或面 青眼合。
凡胎風搭眼噤口之類,急取豬乳細研,牛黃、麝香各 少許,調抺入口中,仍服導赤散以瀉肝之子,即愈矣。 《石壁經》歌:「未出胎中一月來,母驚成患子臨胎,腰直 哭時先。口撮面青拳搐縮雙腮,眼閉咬牙筋脈急。」
受氣時,若陰氣弱,胎易驚落,肉消甚,陽氣弱,胎難驚落,手足細,肌肉瘦,皆不盡天年。若日月滿,因驚落,口撮腮臉起,鼻塞口噤,勿作驚治,微汗,次治驚調氣,乳母服調氣藥,兒貼顖。
任喚千聲眼不開。退卻風涎為治療。涎去驚邪自不 回。
失治則目瞑。先治驚則吐瀉。秋夏必脾風初見。勿作脾風治。恐汗不出生別證。先鳳用髓烏犀丸。次硃銀丸。
《湯氏》云:「治胎癇驚風皆可服。全蠍頭尾全者,用生薄 荷葉包,外以麻線纏,火上炙燥為末,別研生硃、麝香 各少許,煎麥門冬湯調下。」
胎癇
[编辑]曾氏云:「胎癇者,因未產前腹中被驚,或母食酸鹹過 多,或為七情所汨,致傷胎氣,兒生百日內有者是也。 發時心不寧,面微黃,氣逆痰作,目上視,身反張,啼聲 不出。先用參蘇飲和解,次以不驚丹或琥珀抱龍丸 間投。輕則可愈,重者難痊。」
胎熱
[编辑]兒在胎中,母多驚悸,或因食熱毒之物,降生之後,旬 日之間,兒多虛痰,氣急喘滿,眼閉目赤,目泡浮腫,神 困呵欠,呢呢作聲,遍體壯熱,小便赤色,大便不通,時 復驚煩,此因胎中受熱,或悮服溫劑,致令熱蓄於內, 熏蒸胎氣,故有此證。若經久不治,則鵝口、重舌、木舌, 赤紫丹廇,自此而生。宜先以木通散煎與母服,使入 於乳,令兒飲之,通心氣,解煩熱,然後以四聖散溫洗 兩目,目開進地黃膏、天竺黃散及牛蒡湯、當歸散,亦 令母服。凡有胎疾,不可求速效,當先令乳母服藥,使 藥過乳,漸次解之,百無一失。若即以涼藥攻之,必生 他病。乳母仍忌辛辢酒麪,庶易得安,不致反覆。
胎寒
[编辑]嬰兒初生百日內,覺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時發戰慄, 曲足握拳,晝夜啼哭不巳,或口噤不開,名曰胎寒。其 證在胎時,母因腹痛而致產。《經》云:「胎寒多腹痛。」亦有 產婦喜啖甘肥生冷時果,或胎前外感風寒暑濕,治 以涼藥,內傷胎氣,則生後昏昏多睡,間或哯乳瀉白。 若不早治,必成慢驚慢脾。凡有此候,宜以沖和飲、當 歸散和合水煨薑煎服,使之微泄。泄行,進勻氣散調 補,泄止氣勻,神安痛定,手足舒伸。次用參苓白朮散 以養胃氣,白芍藥湯去其寒濕,乳母宜節生冷飲食, 庶易瘥也。
又有手足梢冷,脣面微青,額上汗出,不顧乳食,至夜 多啼,頗似前證,但無口冷寒戰,名曰「臟寒。」其疾夜重 日輕,腹痛腸鳴,泄瀉清水,間有不泄者,此證亦在百 日內有之,皆因臨產在地稍久,冷氣侵逼,或以涼水 滲湯洗兒,或斷臍帶短而又結縛不緊,為寒氣所傷。 如此宜以白芍藥湯及沖和飲加鹽炒茴香、茱萸,水 薑煎服,并乳母同服。
胎赤
[编辑]張渙云:「嬰兒初生,須洗目令淨。若洗不淨,則穢汁浸 漬於眼眥中,使臉赤爛,至長大不瘥者,名胎赤,宜用 二金散。」
《曾氏》云:「純陽之子,始生旬月,忽兩目俱紅,弦爛澀癢 成瞖,此因在胎為母感受風熱,傳於心肝而得。先以 百解散加當歸散,水薑、燈心煎服。次導赤散及牛蒡 湯加黃連、木賊、蟬殼,水煎服,自效。」
有因難產,胎氣頗澀,轉側差緩,其血壓于兒首,遂至 濺血滲下,盛則灌注其眼,不見瞳人,輕則外泡腫赤, 上下弦爛。若投涼藥,必寒臟腑,宜與生地黃湯主之。
胎黃
[编辑]小兒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 不通,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黃之候, 皆因乳母受濕熱而傳於胎也。凡有此證,母子皆宜 服地黃湯及地黃飲子。有生下百日及半周,不因病 後生微黃者,胃熱也。若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經》云: 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黃兼白者。胃怯也。白朮散主之。
百晬內嗽
[编辑]曾氏曰:「百日內,嬰孩偶咳嗽痰壅,睡中不寧,亦因產 後感風而得,但不可過用發散之劑,先以解表散一 二服,次投貝母湯及惺惺散治之。」
悲哭
[编辑]小兒有驚啼,有夜啼,有躽啼。夫驚啼者,由風邪乘心, 臟腑生熱,熱則精神不定,睡臥不安,故驚啼。夜啼者, 臟冷也。夜則陰盛,陰盛相感,痛甚於晝,故令夜啼。一 云「有犯觸禁忌,亦令兒夜啼,可作法術斷之。」其躽啼 者,由腹中痛甚,兒身躽張,氣蹙而啼也。又有胎寒而 啼者,此兒在胎時已受病也。其狀腸胃虛冷,不消乳 哺,腹脹下痢,顏色青白,而時或啼叫是也。
「又悲哭者肺之聲,淚者肝之液也。若六脈弦緊者,先 以溫湯漬其身取汗,次以涼膈散之類清其內熱」,此 張子和治法如此。若因乳母怒火,遺熱於肝,肝火炎 熾,反侮肺金,金木相擊,故悲哭有聲者,宜用六君、柴 胡、山梔,以補脾清肝,用六味丸以壯水生木。有因驚 風過,服祛風燥血之藥而致者;有因吐瀉內亡津液 而致者,及稟父腎陰不足,不能生肝者,治各審之。若 小兒忽然大啼作聲,丹溪謂必死。此禀腎陰不足,虛 火炎上故也,用六味丸多有生者,仍參覽夜啼、客忤、 驚啼、重舌、口瘡、天釣、內釣等證。
五軟
[编辑]戴氏論「五軟證,名曰胎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素衰 而得」,誠哉是言。以愚推之:有因母血海久冷,用藥強 補有孕者;有受胎而母多疾者;或其父好色貪酒,氣 體虛弱;或年事已邁而後見子,有日月不足而生者; 或投墮胎之劑不去而竟成孕者,徒爾耗傷真氣。苟 或有生,譬諸陰地淺土之草,雖有發生,而暢茂者少。 又如培植樹木,動搖其根,而成者鮮矣。由是論之,嬰 孩怯弱,不耐寒暑,縱使成人,亦多有疾。爰自降生之 後,精髓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虛瘦,神色昏慢,才為六 淫所侵,便致頭項手足身軟,是名「五輭。」治法用調元 散、補腎地黃丸,漸次調養,日久乃安。若投藥不效,亦 為廢人。
《李梴醫學入門》
[编辑]初生
[编辑]初生何故便需醫。胎熱胎寒胎瘦肥。胎寒身冷多瀉 利。盤腸內釣痛無時。或不能啼或腎縮。
初生有腎縮者,乃初生受寒,用硫黃、吳茱萸各五錢為末,研大蒜汁調塗腹上,仍以蛇牀子燒煙微熏。
生泡遍身或無皮,胎熱懸癰落地死。糓道無孔事亦 奇。二便不通因不乳,若兼腹脹難支持。生赤如丹生 黃疸。鵝口口瘡急拭之。重舌木舌牙齦白,盡皆母熱 遺于兒。
撮口
[编辑]撮口聚面氣喘急。胎家熱毒人心脾。亦有脾肺虛寒 者。口沫肢冷不可為。
噤口
[编辑]噤口不乳不能啼,胎熱復為風搏之。此證皆因裏氣 鬱,吐痰利驚最得宜,吹鼻噴嚏還可治,七朝見此十 分危。
臍風胎風
[编辑]臍風風冷濕氣流,臍腫腹脹四肢柔,或多啼搐防撮 噤,間有熱者生可求。
若日夜多啼,不能飲乳,甚則發搐,撮口噤口,是為內搐,不治。凡臍邊青黑,爪甲黑者,俱死,古方大利驚丸主之,或用吹鼻法,有嚏可治。甚者金烏散,或外科賽命丹、一捻金妙。如風搐稍定,多啼煩躁者,大溫驚丸主之。亦有熱在胸堂,伸引努氣,亦令臍腫,《千金》龍膽湯、小涼驚丸主之。
胎風癇證多嘔吐,生者紅色注眉頭。
胎驚夜啼
[编辑]上夜驚啼多痰熱,仰身有汗赤面頰。
月內夜啼,驚愓抽掣者,乃胎中受驚所致,宜豬乳膏:琥珀、防風各一錢,硃砂五分為末,用豬乳汁調一字,抹兒口中,或「保命丹、金箔鎮心丸。」 驚有痰者,抱龍丸。驚有熱者,涼驚丸、龍腦安神丸。尋常邪熱夜啼者,用燈花三顆為末,燈心煎湯調抹兒口中,以乳汁送下,日二服。大概有痰熱者,多上半夜仰身有汗而啼,面赤心躁。小便赤澀。口中與腹皆熱也。
下夜曲腰必虛寒,甚則內釣手足掣。
夜啼氣虛者,四君子湯加山藥、扁豆,挾熱加黃連、竹葉;血虛焦啼者,用當歸為末,乳汁調服。氣血俱虛,腹痛夜啼者,用黃芪、當歸、赤芍、木香、甘草等分為末。每挑少許,著乳頭上,使吮乳服之。有胎寒及衣被過涼,以致臟寒,盤腸內釣,肚腹脹痛,啼則眼目上視,手足搐掣。蓋夜則陰盛,寒則作痛,甚則陰
盛發躁,所以夜啼,宜保命丹。輕者益黃散,外炒麥麩熨之。凡下半夜曲腰而啼,面目青白,捫腹覺冷,必冒寒腹痛也。有因驚受風邪而啼者,《二活散》:羌活、獨活各二分,檳榔、天麻、麻黃、甘草各一分,水煎,或加南星為末,蜜調,可貼顖門。有傷乳食,作痛而啼者,消乳食丸。
客忤中惡哭黃昏。
有日夜驚啼,必黃昏前後尤甚者,乃客忤中惡。
飲乳万啼爛口舌。
有欲飲乳到口便啼,身額皆熱者,看其口若無瘡,必喉舌腫痛,宜水梅丸、薄荷煎治之。凡初生月內多啼者吉。胎熱、胎毒、胎驚得散,且無奇疾。要知頻浴傷腹,便成臍風。不忌生人異物,則為客忤,噤口驚啼;乳食重服則吐瀉痰逆,過煖則口舌瘡痍,過涼則臟寒釣氣。調理之法,適中而已。
變蒸
[编辑]變則氣升蒸則熱,八蒸十變長氣血。
小兒初生,形體雖具,臟腑氣血尚未成就,而精神志意魂魄俱未生全,故變蒸既畢,學語倚立,扶步,能食,血脈筋骨皆牢。稟氣盛者,暗合而無外證;稟氣弱者,乃有蒸病。
輕則潮汗微似驚。
輕則發熱微汗似驚,五日乃解。
重則壯熱吐且渴。
重則壯熱,脈亂而數,或吐或汗,或煩啼燥渴,七八日始解,與「傷寒」 相似。亦有變蒸之後,續感寒邪者,如蒸於肝則目昏微赤。蒸於肺則嚏嗽毛聳,隨證調治。
治貴平和,汗下微。
不汗而熱,微發其汗。若吐乳者,微止之,不可妄治,宜平和飲子:白茯苓一錢半,人參、甘草各五分,升麻二分。禀受弱者,加白朮一錢,水煎服。變蒸前後三日,各進一服,可免百病。及百日內亦宜吐瀉。不乳多啼者,和氣散、木香、香附、厚朴、人參、陳皮、藿香、甘草各等分,薑棗煎服。宿乳者,紫霜丸。痰熱者,惺惺散。
柴胡當歸寒熱遏。
骨熱心煩,啼叫不已者,柴胡飲:柴胡、人參、麥門冬、甘草各二分,龍膽草、防風各一分,水煎服。有寒無熱者,當歸湯:當歸四分,木香、辢桂、人參、甘草各二分,薑棗煎服。蒸熱甚者,「紫陽黑散。」 積熱寒熱如瘧者,梨漿飲。
五軟五硬
[编辑]五軟皆因稟受虧,行遲語遲齒髮遲,五硬強直本風 證,若兼腹硬兼積醫。
乳嗽
[编辑]乳嗽百日內不宜,戀膈損胃肺孤危。
或因啼叫未定喫乳,或飲乳過度,以致停蓄胸膈胃口,上干於肺,故發咳嗽呃逆。肺胃俱病,百日內見者,為惡候。
熱嗽面赤,丸葶藶。
其有四時感冒嗽者,當用參蘇飲、惺惺散之類微表。如挾熱暴嗽,面赤壯熱便閉者,宜葶牛丸下之。
虛者阿膠。可醫。
《龔廷賢萬病回春》
[编辑]初生
[编辑]凡初生小兒,口齶并牙根生白點,名「馬牙」,不能食乳。 此與鵝口不同,少緩即不能救,多致夭傷。急用針縛 筯頭上,將白點挑破出血,用好京墨磨薄荷湯,以手 指撚母油頭髮醮墨遍口齶擦之,勿令乳食,待睡一 時醒,方與乳食,再擦之。
小兒不時變蒸。變者,異常也;蒸者,發熱也。所以變換 五臟,蒸養六腑,須要變蒸多變,氣血方榮,骨脈始長, 情性有異,則後來出痘輕可。凡變蒸不宜服藥,或因 傷食,因傷風,因驚嚇等項,夾雜相值而發,令人疑惑。 亦須守候一二日,俟病勢真的,是食則消食,是風則 行痰,是驚則安神。若變蒸而妄投藥餌,則為藥引入 各經,證遂難識,而且纏綿不脫,蓋藥有所悮也。 一小兒月內發搐鼻塞,乃風邪所傷,以六君子湯加 桔梗、細辛,子母俱服,更以蔥七莖,生薑一片,細擂攤 紙上,合置掌中,令熱急貼顖門,少頃鼻利搐止。 一小兒未滿月,發搐嘔乳,腹脹作瀉,此乳傷脾胃,用 五味異功散加漏蘆,令母服,兒亦服匙許,遂愈。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编辑]《五氣論》
[编辑]兒自胎孕以至生成,皆禀五行而分五臟。故自五氣 以生五態,而各不同。《聖濟經》言:「五行孕秀有異宜,五 態委保有殊氣,沖和均賦,體性潛異者,蓋母氣胎育, 有盛衰之虛實,故其子生也,有剛柔之勇怯。」又經云: 「心氣虛而語晚,肝氣微而行遲,脾氣弱而肉瘠,腎氣 怯而解顱。」如此之類,悉皆是矣。然五臟之氣,稟受殊異,其于怯弱者,聖人亦有方藥以補養之矣。
《初生》
[编辑]凡小兒患臍瘡未愈,不可乳令太飽,太飽則令兒臍 風。
兒纔生舉遲,或斷臍晚者,令兒冒冷,故寒中之也。又 先斷臍,後洗浴,則水氣得入之,或洗時水氣所干,亦 為中寒之候。其證腹中絞痛,夭。「啼呼,面青黑,尿清 白,當以當歸末為粉,著于絮上,炙而熨臍腹,日日頻 熨,至啼止臍乾為度。仍不炙,令太熱,恐引驚也。」 兒自初生至七日內外,忽然面青,啼聲不出,口撮脣 緊,不能哺乳,口青色,吐白沫,四肢逆冷,乃臍風撮口 之證也。此由兒初生剪臍不定,傷動或風濕所乘,其 輕則病在皮膚,而為臍瘡不差;其重則病入臟腑,而 為「臍風撮口。」亦如大人因有破傷而感風,則牙關噤 而口撮,不能入食,身鞕四肢厥逆,與此候頗同,故謂 之「臍風撮口」,乃最惡之病也。急視小兒口中上下齗 間,若有白色如豆大許,便以指甲於當中搯之,自外 達內,令匝至微有血出,亦不妨。又於白處兩邊盡頭, 亦依此搯,令內外氣斷,不必直破入指甲矣,恐太甚 則傷兒子母《祕錄》云:「於搯破處,以蜈蚣末傅之。」 凡兒產時諸物,但令開口勿閉,以厭撮口,口噤也。 兒自生下至一臘前後有病者,多是未生之前,在母 胎孕之時,母食毒物,胎有所感,至生下之後,毒氣發 而為病。又有母于娠姙之時,失于固養,氣形弗充,疾 疢因之。故《聖濟經》言:病生于中者,與生俱生也。 兒自初生至七日內外,忽口噤不能乳,腹急多啼,下 青黑糞,或口生瘡如粟米,名曰口噤。此證牙關急而 口噤,與撮口相似。撮口證,面色青,啼聲不出,口吐白 沫。此口噤證,面色赤而多啼,口不吐白沫,所以異也。 此緣兒在母腹中,時為風熱傷胎所致。故《聖濟經》曰: 「風熱傷胎,生而口噤也。」
兒自初生已來,身色青白,無血色,好啼哭,晝夜不止, 身體仰而躽,夜則甚,腹滿不乳,大便青白,晝夜啼,諸 藥不效者,此名躽啼。乃兒未生以前,在胞胎中時,為 風冷傷所致。故《聖濟經》曰:「風冷傷胎,生而躽啼。」《千金》 有云:「小兒有胎寒,則腹痛躽啼,時時吐哯,或腹中如 雞子黃大,按之如水聲,便汨汨而後出,不急治,多變」 為癇。
小兒難乳有二:一者兒初生客風邪熱中臍,流入心 脾之經,即令舌厚脣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 能咂飲也。二者,兒初生時,拭掠口中穢血,不及嚥而 入腹,則令兒心腹痞滿,氣短促急,故口不能吮乳飲 之也。宜服「五福化毒丹」等藥。
兒未生之前,在母腹中,藉母經血以滋養焉。至生下 時,須拭去口中惡血,及用藥下盡兒腹中穢血之糞, 方纔飼乳。若於生時,揩拭兒口中惡血不凈,吞嚥入 腹,或腹中舊有穢冀,不曾下之,或下之不盡,因而成 癖,故名曰「血癖」,又名「胎積。」至生下百日內外,兒生頭 瘡,眼目赤澀,小便如血,口中氣急,身體紫色,腹脹躁 煩。多啼不乳。
《變蒸論》
[编辑]小兒在母腹中胎化,十月而生,則皮膚筋骨,腑臟氣 血,雖已全具而未充備,故有變蒸者,是長神智,堅骨 脈也。變者易也,蒸者熱也。每經一次之後,則兒骨脈 氣血稍強,精神情性特異。是以《聖濟經》言:嬰孺始生 有變蒸者,以體具未充,精神未壯,尚資陰陽之氣,水 火之濟,甄陶以成,非道之自然,以變為常者哉。故兒 自生,每三十二日一次者,以人兩手十指,每指三節, 共骨三十段,又兩掌骨共三十二段以應之也。足亦 如之。太倉公曰:「氣入內支,長筋骨」,于十變者乃是也。 《聖濟經》又曰:「變者上氣,蒸者體熱。」上氣者,則以五臟 改易,而皆上朝藏真,高于肺也。體熱者,則以血脈敷 榮陽方外固為陰使也。故變蒸畢而形氣成就者也。 亦由萬物之生,非陰陽氣蘊,熱蒸無以榮變也。兒「當 變時不欲食,食則輒吐,目白者重,目赤黑者微,閉而 不開,至變蒸了,自然明矣。其輕者五日而衰,重者十 日而衰,或先期五日,或後期五日,或十日之中,熱乃 除耳。若熱甚達旦不歇,不得驚動,勿令傍邊人多而 語雜,不可妄行灸刺」,但少與紫丸微利之,則熱便止 矣。或用孫真人《肘後》黑散子、粉香散調治亦可,唯不 可餘治。若傷寒時行溫病,及驚熱、溫壯等候,雖與變 蒸頗皆相似耳。熱骫熱,脣上無白泡珠,乃為他病,各 從其證為治。若于變蒸內有寒,加之寒熱交爭,臍腹 夭矯,啼不止者,熨之則愈。
《變蒸賦》
[编辑]看病嬰兒,先明四時,既有變蒸之狀,還如溫狀之推。 寒熱初來,慎一七而方退;周期未滿,當四八以重期。 原夫魂魄將成,筋骸始榮,開舒腠理,通徹奇經,運用 而陰陽以正,往來而血氣初平,頓覺精神嬰嬰,全然 有異。未知變蒸,一一仔細須明。肝者幹也,東方所屬, 為木象之三數。發形證于兩目,渾身壯熱,令瞳子以無輝;遍體昏沉,為神魂而未足;四數《千金》,二由在火。 咳嗽頻頻,汗珠顆顆,兩日間嚏噴仍加數;夜裏虛驚, 又可暗增骨髓;學反覆以翻身,漸長性情,畏傍入而 戀我脾土,五呼腎水,一稱糓氣;暗引精志,時增乳哺 甘甜,尻骨成而獨坐戲;經絡流利,掌骨具而匍匐能。 次後筋脈之稍更,膝踝之漸變,氣盈「而榮于四肢,光 彩而滋于滿面。亭亭立猶未穩,嘍嘍語尚聲顫。手足 受血,移步行而堪憐;耳目通神,意智生而可羨。」斯由 呼吸以定,肌體乃厚。兩氣而外陽內陰,一息而入鼻 出口,期來應節,自然臟腑充盈;將養乖宜,致得風邪 甚有。於是髮豎無潤,乳見吐口;珠起丹脣,冷侵骫耳。 或腸鳴而微利,或驚啼而勿喜。《經》云。蒸即蒸血肉之 堅。變即變形神之正矣。
董鳳翀活幼精要
[编辑]《初誕歌》
[编辑]「小兒初誕月,噤口病非輕。吐氣并吹沫,胎中久受驚。 胸陷手頻翻,父母惜應難。小兒誕月初,驚積變臍風。 口如魚口樣,天命定須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