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28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二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二十八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八
小儿初生诸疾门二
鲁伯嗣学婴童百问〈初诞 变蒸 噤风撮口 脐风 胎惊风 胎风遍
身软 五软 五硬 夜啼客忤惊啼 胎疾 语迟 百晬内嗽〉
王纶明医杂著〈脐风 小儿无补肾法〉
薛氏保婴撮要〈脐风 胎惊 胎风 五软 五硬 胎证 夜啼 悲哭
语迟 百晬内嗽〉
楼英医学纲目〈百日内不治证 胎疾 夜啼〉
徐春甫古今医统〈小儿初生总论 便血脏毒 五软五硬 变蒸〉
王肯堂证治准绳〈初生不能啼 不小便 不大便 大小便不通 垂痈
口中有虫 噤风 撮口 脐风 脐突 脐湿 脐疮 胎惊 胎痫 胎热 胎寒
胎赤 胎黄 百晬内嗽 悲哭 五软〉
李梴医学入门〈初生 撮口 噤口 脐风胎风 胎惊夜啼 变蒸 五软
五硬 乳嗽〉
龚廷贤万病回春〈初生〉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五气论 初生 变蒸论 变蒸赋〉
董凤翀活幼精要〈初诞歌〉
艺术典第四百二十八卷
医部汇考四百八
[编辑]小儿初生诸疾门二
[编辑]《明鲁伯嗣学婴童百问》
[编辑]初诞
[编辑]杨氏云:“初生拭口不前,恶秽入腹,则腹满气短,不能 饮乳者,宜用茯苓丸加减治之。又法:下胎毒,临产落 草时,浓煎淡豉汁服极好,不可与辰砂、黄连、轻粉等。 其或乳食宿滞不化,当用消乳丸、化积温脾等剂治 之。”
变蒸
[编辑]巢氏云:“小儿变蒸者,以长气血也。变者上气,蒸者体 热。”仲阳云:“变者易也。”又云:变蒸者,自内而长,目下而 上,又身热。故以生之日后,至三十二日一变,每变毕 即觉性情有异于前。何者?生长脏腑,意智故也。何谓 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 数,以应期岁,以分十二经络。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 变生癸,属足少阴经,肾脏,藏精与志;至六十四日,二 变一蒸生壬,属足太阳经膀胱腑。其发耳与骩冷,肾 与膀胱合,俱主于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至九十六 日,三变生丁,属手少阴经,心脏藏神,其性为喜;至一 百二十八日,四变二蒸生丙,属手太阳经,小肠腑。其 发汗出而微惊,心与小肠合主火。地二生火。天七成 之。“至一百六十日五变生乙。属足厥阴经肝脏。藏魂 喜哭。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三蒸生甲。属足少阳经 胆腑。”其发目不闭。〈一本作开〉而赤。肝与胆合,主木。天三生 木,地八成之至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辛,属手太阴 肺脏,藏魄主声;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四蒸生庚,属 手阳明经大肠腑。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肺与大肠 合,主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 生己,属足太阴经脾脏,藏意与智;至三百二十日,十 变五蒸生戊,属足阳明经胃腑。其发不食,腹痛而吐 乳。脾与胃合主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又手厥阴经 心包络为脏,手少阳经三焦为腑。此一脏一腑,俱无 形状,故不变而不蒸也。前十变五蒸,乃天地之数以 生成之,然后始生齿,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仓》 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为一大蒸, 计三百八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手受血故能持物, 足受血故能行立。《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 日有馀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 可别治。又六十四日,为二大蒸,计四百四十八日,又 一百二十八日,为三大蒸,共计五百七十六日。变蒸 既毕,儿乃成人也。变者,变生五脏也。蒸者,蒸养六腑 也。所以成人,变者上气,蒸者体热。每经一变一蒸,情 态则异。轻则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 数,或吐或汗,或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 解,其候与伤寒相似。亦有变蒸之馀,续感寒邪者,但 变蒸则耳冷骩冷,上唇发泡,状如浊珠。若寒邪搏之, 则寒热交争,腹中作痛,而啼叫之声日夜不绝。变者 易也,蒸于肝则目眩微赤,蒸于肺则嚏嗽毛耸。凡五 脏六腑、筋脉骨节,皆循环各有证应。其治法,平和者 微表之,实热者微利之,或不治亦自愈。可服紫霜丸 一丸或二丸,并黑散子、柴胡汤。变蒸者,有寒无热,并 吐泻不乳多啼者,当归散、调气散主之。变蒸之外,小儿如常,体貌“情态自然端正,鼻内喉中绝无涎涕,头 如青黛,唇似朱鲜,脸腮如花映竹,情意若天净月明, 喜引方笑,似此平安。”议曰:人得中和之道,以为纯粹, 阴阳得所,刚柔兼济,气血相和,百脉相顺,所以心志 益通,精神俱备,脏腑充实,形体固壮,凡观婴孩,颅顖 固合,睛黑神清,口方背厚骨麤,臀满脐深,肚软齿细 发黑。声洪睡稳。此乃受气充足。禀赋得中而无疾也。
噤风撮口脐风
[编辑]初生噤风、撮口、脐风三者,一种病也。噤风者,眼闭口 噤,啼声不出,舌上聚肉如粟米状,吮乳不得,口吐白 沫,大小便皆通。盖由胎中感受热气,流毒于心脾,故 形见于喉舌间也。抑亦生下复为风邪击搏所致,自 满月至百二十日见此,名曰“犯风噤。”依法将护,防于 未然,则无此患。撮口者,面目黄赤,气息喘急,啼声不 出,盖由胎气挟热,兼风邪入脐,流毒心脾之经,故令 舌强唇青,聚口撮面,饮乳有妨。若口出白沬,而四肢 冷者,不可救。其或肚胀青筋,吊肠卵疝,内气引痛,皆 肠胃郁结不通致之,治法贵乎疏利,撮口最为恶候, 一腊内见之尤急。脐风者,断脐之后,为水湿风冷所 乘,风湿之气,入于脐而流于心脾,遂令肚胀脐肿,身 体重著,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则发为风 搐。若脐边青黑,撮口不开,是为内搐,不治。爪甲黑者 即死。其或热在胸堂,伸引努气,亦令脐肿,可与千金 龙胆汤如前。三者,受病之源,非一朝一夕,大抵里气 郁结,壅闭不通,并用所下胎毒,天麻丸、定命丹、朱银 丸之类,可量与之。《千金论》云:“小儿始生,其气尚盛,若 有微患,即须下之,若不时下,即成大疾,疾成则难疗 矣。紫霜丸可量与之。”治风噤,用控痰散吐风痰,不若 用甘草汤吐痰极稳,然后和胃益脾散加减用,又用 辰砂膏利惊即愈。或手握拳,禁口不开者不治。又撮 口,用僵蚕膏傅唇口中,或甘草汤、撮风散。脐风用瓜 蒂散。汤氏治婴儿因剪脐伤于外风,致脐疮不干,用 白矾、龙骨为末,少许傅之,又用旧绵少许,烧灰为末, 干掺之,效。《议》曰:断脐不盈尺,一腊之内,随其根蒂自 腐,实者深之,弱者浅之,浅深之理,以其禀赋得之。初 生之儿,有热在胸堂,则频伸引,呃呃作声努胀,其气 抑入根本之中,所以脐突肿赤,虚大可畏。无识之夫, 将谓断脐不利而使之然者,非也。此乃由胎中母多 惊悸,或因食热毒之物所作,宜与大连𧄍饮子,其热 自散,其脐归本,不必以药傅之。此证亦宜早治,久则 难疗也。又有一法,小儿脐风撮口,初生七日内患此 证者,百无一生,如坐视其毙者,良可悯焉。此法极验, 世罕有知者。凡患此证,看儿齿龈上,有小泡子如粟 米状,以温水蘸熟帛裹指擦破便安。不用服药,亦良 法也。安脐散治脐中汁出或赤肿,用白石脂末,日三 度傅之。或油发灰,或当归末傅亦佳。
胎惊风
[编辑]胎惊风者,以胎妇调适乖常,饮酒嗜欲,忿怒惊扑,母 有所触,胎必感之,或外挟风邪,有伤于胎,故子乘母 气,生下即发也。其候:月内温壮,翻眼握拳,噤口,身腰 强直,涎潮呕吐,搐掣,惊怖,啼哭,腮缩䪿开,眼合,莫误 作“慢脾”,妄用温药。视其眉间气色,红赤鲜碧者可治, 若色黯青黑者不治。虎口指纹曲入里者可治,反出 外者不治。其治法解散风邪,利惊化涎,调气贴䪿。甚 则以朱银丸利之。而青拳搐者,当服保命丹、钓藤散。
胎风遍身软
[编辑]此证生下如汤火泼,因胎热母肥。如脑额生疮,难治, 乃胎内失于扶持。如脚上有疮烂,此儿不满五年,如 未满腊前,便撮口,两拳相握,腰项如随,便知脏腑之 中生邪毒,此只三朝,定不可疗。男指向里,女指向外, 尚可医治,逆候则不须投药饵矣。便看眉中有青筋 碧色,应须有命。若眉红,断不可治。如有可治之证,但 用“全蝎散”、钓藤散等剂。
五软
[编辑]五软者,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是也。无故不举 头,肾疳之病。项脉软而难收,治虽暂瘥,他年必再发。 手软则手垂,四肢无力,亦懒抬眉,若得声圆,还进饮 食,乃慢脾风候也,尚堪医治。肌肉软,则肉少皮宽,自 离契食,不长肌肉,可服钱氏橘连丸,莫教泻利频并, 却难治疗。脚软者,五岁儿不能行,虚羸脚软细小,不 妨荣卫。但服参芪药等味。并服“钱氏地黄丸”长大自 然肌肉充满。又有口软则虚。舌出口。阳盛更须堤防。 必须治膈却无妨。唇青气喘则难治也。
五硬
[编辑]五硬者,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脚 手心如冰冷而硬,此为风证,难治。肚大青筋,急而不 宽,用去积之剂,积气消即安。恐面青、心腹硬者,此证 性命难保。如风证,只依中风治之,必有回生之理,小 续命汤加减治之尤良。羌活散等剂皆可用。
夜啼客忤惊啼
[编辑]夜啼者,脏冷也。阴盛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躁,寒盛作疼,所以夜啼不歇也,钓藤散主之。或心热 烦啼,必有脸红舌白,小便赤涩之证,钓藤散去当归、 木香,加朱砂、木通,煎汤调下。又有触犯禁忌而夜啼 者,用醋炭熏,可服苏合香丸。“客忤”者,小儿神气嫩弱, 外邪客气,兽畜异物暴触而忤之,其候惊啼,口出青 白沫,水谷鲜杂,面色变易,喘息腹痛,反侧瘈疭,状似 惊痫,但眼不上窜,脉来弦急而数,视其口中悬痈左 右,若小小有肿核,即以竹针刺溃之,或以爪甲摘破 亦佳。治法辟邪正气,散惊定心为上,延久则难为力 也。凡客忤中恶,急作醋炭,或降真香、皂角并用熏之, 仍服苏合香丸,即自痊愈。治惊啼拗哭,《本事方》龙齿 散主之。又有花火膏,亦卒急可用也。论曰心藏神,神 安则脏和,故小儿昼得精神安而夜得稳睡,若心气 不和,邪气乘之,则精神不得安,故暴惊而啼叫也,安 神散等剂治之。又有躽啼之证,小儿胞胎中,其母将 养失宜,伤于风冷,则邪气入于胞胎,既生之后,冷气 停留,复因乳哺不节,邪气与正气相搏,故腹痛躽胀, 感是气而啼也,“牛黄丸等剂主之。冷甚者,理中丸主 之。”
胎疾
[编辑]胎疾,谓月数将满,母失调护,或劳动气血相干,或坐 卧饥饱相役,或饮酒食肉冷热相制,或恐怖血脉相 乱,胎气有伤,儿形无补,有胎热、胎寒、胎黄、胎肥、胎弱 等证。胎热则儿在胎中,母多惊悸,或因食热毒之物。 诞生之后,儿多虚痰,气急喘满,眼目眵泪,神困呵欠, 不得伸舒,呃呃作声,大小便不利,或通利即有血水, “甚则手常拳紧,脚常搐缩,眼常邪视,身常掣跳,皆由 胎中受热,宜速与大连𧄍饮子解散诸热,次与消风 散,数服无恙。”其胎惊胎风,自见本证,兹不赘述。胎寒 则儿在胎中,母因感受寒邪,或喜食生冷过度,寒盛 则肠鸣泄利邪气,以乱其真气。治寒邪,当用和解,治 脏寒则温,脏寒甚则有盘肠内钓,皆因寒而得之,大 便青者是也,各有本证见之。胎黄候,则小儿生下遍 体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 栀子汁,乳食不思,啼叫不止,皆因母受热而传于胎 也。凡有此证,乳母可服生地黄汤,仍忌热毒之物。胎 肥则生下肌肉厚,遍身色红,满月以后,渐渐羸瘦,目 白睛粉红色,五心烦热,大便难,时时生涎,《浴体法》主 之。胎弱则生下,面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 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亦当《浴体法》治之。凡胎 气禀赋,有壮有弱,其母饮食,恣令饥饱,起止无忌,令 儿得疾。不寒即热,不虚即怯,热乃作壅,寒乃作泄,虚 则作惊,怯则作结,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虚则壮荣,怯 则益卫。惊用安神丸。结用微利。详审用之。可保无虞。 不若古人胎教之法。决无诸证。生子必形容端正。为 世之英杰也。
语迟
[编辑]巢氏云:“小儿四五岁不能言,盖人之五脏,以心之声 为言,所不能言者,由在胎时,其母卒有惊怖,内动于 儿脏,邪气乘于心,故令心气不足,而不能言也。宜服 钱氏菖蒲丸,以意加减,久服取效。”
百晬内嗽
[编辑]此名乳嗽,实难调理,亦恶证也,当审虚实而施治焉。 实者散之,虚者补之。其证气麤痰盛,口疮眼热,发散 后可利之,比金丸等药主之,散其实也。其证呕吐后, 惊悸困倦自汗,当用补肺散、益黄散、天麻散,补其虚 也。《大扺》治惊嗽,琥珀散主之。天麻丸乃要药也,用天 麻、蝉退、僵蚕、川芎、人参、甘草、硼砂、天竺黄、牛胆、南星、 “白附子雄黄末之,炼蜜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 一丸,薄荷汤化下。治未满百晬,咳嗽不止,远胜诸药 也。”
《王纶明医杂著》
[编辑]脐风
[编辑]小儿初生百日内脐风,《方书》率用南星、僵蚕等风药, 多不效,当作胎毒,泻阳明火邪。马牙亦是胎毒,用针 挑破桑树白汁涂之。桑汁主小儿鹅口及口疮、舌上 疮,神效。初生小儿时时与看,频傅桑汁,不然舌硬紧, 渐至撮口,难治。
〈注〉按:《曾世显》云:“婴儿一七之内,肚腹胀硬,脐畔浮肿,撮口不开,攒眉而叫,名脐风。或因剪脐带少短,或因束缚不紧,牵动风入脐中;或因铁器断脐,冷气入内,传于脾络,致舌强唇青,手足微搐,不能吮乳,啼声似鸦,喉痰潮响,急掐破口泡,去其毒水,以艾灸脐中,亦有复生者。”治法多端,无如灸法。或以天南星一钱,生姜自然汁调灌为妙。
小儿无补肾法
[编辑]小儿无补肾法,盖禀父精而生,此天一生水,化生之 源,肾之根也。此根日赖脾胃、乳食、水谷长养,男至十 六,而肾始充满。既满之后,婚媾妄用亏损,则可用药 补之。若受胎之时,禀之不足,则可无补,禀之原足,又 何待于补耶
〈注〉按:小儿行迟齿迟,解颅䪿填,五软,鹤膝,肾疳,齿豁、睛白,多愁,凡此皆因禀受肾气不足,当以六味地黄丸加鹿茸补之。若因精气未满而御女以通,多致头目眩晕,作渴吐痰,或发热足热,腰腿酸软,或自汗盗汗,二便涩痛,变生诸疾,难以名状。余尝用六味、八味二丸及补中益气之剂加减用之,无不奏效。
《薛氏保婴撮要》
[编辑]脐风
[编辑]脐风,宜先用龙胆汤、天麻丸之类,以去痰涎,后用益 脾散之类补脾胃。若脐边青黑,手拳口噤,是为内搐, 不治,受病之源,皆因乳母七情气郁,厚味积热所致。 若爪甲黑,伸引努力脐突者,用大连𧄍饮子之类。又 《田氏》治噤风,用天南星末一钱,片脑少许,以指蘸姜 汁擦龈立开。丹溪用赤足蜈蚣去足炙为末,以猪乳 调五分,徐徐灌之。或用牛黄以竹沥调服一字,随以 猪乳滴于口中。《圣惠方》:“用郁金、藜芦、瓜蒂为末,水调 搐鼻中。”钱氏云:“撮口因浴后拭脐,风邪所入而作,用 益黄散补之。”无择云:“视其齿龈有泡擦破,口既开,用 真白僵蚕为末,蜜调涂口内。”《保婴集》云:“小儿百日脐 风马牙,当作胎毒,泻足阳明火,用针挑破,以桑树白 汁涂之。”又云:“初生小儿,时时宜傅桑汁,不然多有舌 硬撮口之证。”窃谓脐风,果因浴拭外伤皮肤者,用绵 灰或枯矾抹擦即愈。若因乳母肝脾郁怒,致儿为患, 当治其母。若因剪脐短少,或因束缚不紧,或因牵动 风入脐中,或因铁器断脐,冷气传于脾络,以致前证 者。口内有小泡,急掐破去其毒水,以艾灸脐中,亦有 生者。
胎惊
[编辑]小儿胎惊风,当散风利惊,化痰调气及贴顖法,甚则 以朱银丸下之。若面青拳搐,用保命丹、钓藤散、全蝎 散之类。大抵小儿脏腑脆弱,不可辄用银粉镇坠之 剂,反伤真气,多致不救者。且妊娠每月各有经脉滋 养,一月属肝,二月属胆,三月属心,四月属小肠,五月 属脾,六月属胃,七月属肺,八月属大肠,九月属肾,十 月属膀胱,多因妊娠时受患而作也。须察于某月受 病在某经,和其阴阳,调其脾胃,兼以见证之药佐之, 无有不愈。
胎风
[编辑]小儿初生,其身有如汤泼火伤者,此皆乳母过食膏 粱所致也,其母宜服清胃散及逍遥散,以清其气血, 儿亦饮数滴可也。有身无皮肤而不焮赤者,皆由产 母脾气不足也,用粳米粉傅之。焮赤发热者,皆由产 母胃中火盛也,用石膏傅之。《经》谓“脾主肌肉,肺主皮 毛”,故知病脾肺也。如脑额生疮者,火土相合,遂成湿 热下流,攻击肾水也,难治。如脚上有疮者,阴虚火盛 也,此不满五岁而毙。如未满月而撮口握拳,腰软如 随者,此肝肾中邪胜正弱所致也,三日内必不治。若 因大病亏损胃气,而诸脏虚弱所致者,用补中益气 汤、钱氏地黄丸。若面唇赤色,正属肾水不足,肝经阴 虚火动而内生风热尔,当滋肾水以制阳光。其身软 者。内禀气不足。肌肉未坚也。当参《五软》而施治之。
五软
[编辑]五软者,头、项、手、足、肉、口是也。夫头软者,脏腑骨脉皆 虚,诸阳之气不足也,乃天柱骨弱,肾主骨,足少阴、太 阳经虚也;手足软者,脾主四肢,乃中州之气不足,不 能营养四肢,故肉少皮宽,饮食不为肌肤也;口软者, 口为脾之窍,上下龈属手足阳明,阳明主胃,脾胃气 虚,舌不能藏而常舒出也。夫心主血,肝主筋,脾主肉, 肺主气,肾主骨,此五者,皆因禀五脏之气虚弱,不能 滋养充达,故骨脉不强,肢体痿弱,原其要,总归于胃。 盖胃水糓之海,为五脏之本,六腑之大源也。治法必 先以脾胃为主,俱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头项、手 足三软,兼服地黄丸。凡此证必须多用二药,仍令壮 年乳母饮之,兼慎风寒,调饮食,多能全形。
五硬
[编辑]五硬者,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作痛,连于胸膈,脚 手心冷而硬,此阳气不营于四末也。《经》曰:脾主四肢。 又曰:脾主诸阴。令手足冷而硬者,独阴无阳也,故难 治。若肚筋青急者,木乘土位也,急用六君子汤加炮 姜、肉桂、柴胡、升麻,以复其真气。若系风邪,当参惊风 治之。此证从肝脾二脏受病,当补脾平肝,仍参痉证 “急慢惊风”门治之。
胎证
[编辑]《小儿胎证》,谓胎热、胎寒、胎黄、胎肥、胎弱是也。胎热者, 初生旬日之间,目闭色赤,眼泡肿,啼叫惊烦,壮热溺 黄,此在胎中受热,及膏粱内蕴,宜用清胃散之类。胎 寒者,初生百日内,或手足挛屈,或口噤不开,此在胎 母过食生冷,或感寒气,宜用五味异功散之类。胎黄 者,体目俱黄,小便秘涩,不乳啼叫,或腹膨泄泻,此在 胎母过食炙煿辛辣,致生湿热,宜用生地黄汤之类热盛者,泻黄散之类。胎肥者,肌肉禀厚,遍身血色,弥 月后渐瘦,五心烦热,大便不利,口吻流涎,此受母胃 热所致也。乳母服大连𧄍饮,儿用浴体法,以疏通其 腠理。胎弱者,面无精光,肌体瘦薄,身无血色,大便白 水,时时哽气,目无精神,亦宜用浴体法。
夜啼
[编辑]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 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 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 “胎寒”,用钓藤散。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 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 俱缓,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 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泄泻 不乳,脾胃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 寒也,用六君、炮木香。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 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 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证,或因吐 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 母恚怒,肝火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 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 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 搏者,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悲哭
[编辑]悲。哭者肺之声,泪者肝之液也。若六脉弦紧者,先以 温汤浸其身取汗,次以凉膈散之类清其内热,此张 子和治法如此。若因乳母怒火,遗热于肝,肝火炎炽, 反侮肺金,金木相击,故悲哭有声者,宜用六君、柴胡、 山栀,以补脾清肝,用六味丸以壮水生木。有因惊风 过服祛风燥血之药而致者;有因吐泻内亡津液而 致者,及禀父肾阴不足,不能生肝者,治各审之。若小 儿忽然大叫作声者,不治。此禀肾阴不足,虚火炎上 故也。用六味丸多有生者,仍参览夜啼、客忤、惊啼、重 舌、口疮、天钓、内钓等证。
语迟
[编辑]钱氏云:“心之声为言,小儿四五岁不能言者,由妊母 卒有惊动,邪乘儿心,致心气不足,故不能言也。有禀 父肾气不足而言迟者;有乳母五火遗热,闭塞气道 者;有病后津液内亡,会厌干涸者;亦有脾胃虚弱,清 气不升而言迟者,心气不足用菖蒲丸,肾气不足用 羚羊角丸,闭塞气道用加味逍遥散;津液内亡用七 味白术散。脾胃虚弱,用补中益气汤。”
百晬内嗽
[编辑]“百晬内嗽者,名乳嗽”,甚难调理,当审其虚实。若气粗 痰盛,口疮眼热,先用比金丸;呕吐惊悸,困倦自汗,用 补肺散,惊嗽用琥珀散,乳嗽用天麻丸。若脾胃内热, 用抱龙丸;风邪外感者,用惺惺散。痰热既去,而气粗 痰盛,或流涎者,脾肺气虚也,用异功散加桔梗。口疮 眼热,大便坚实者,用三黄丸;大便不实者,用白术散。 若呕吐不乳,困倦自汗,或自利腹胀者,脾胃气虚也, 用六君子加柴胡。若惊悸困倦,痰盛不乳者,心脾血 虚也,四君子加芎、归、酸枣仁。或因乳母食五辛厚味, 致儿为患者,仍参喘嗽诸证。
《楼英医学纲目》
[编辑]百日内不治证
[编辑]发斑、《脐风》《撮口》。《马脾风》。龟背
胎疾
[编辑]胎实:面红,黑睛多者善;胎怯。面黄,目黑,睛少,白睛多 者多哭。更别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也。 母气不足,则羸瘦肉薄;父精不足,则解颅,眼白多, 胎热。生下有血气,时时叫哭,身壮热如淡荼色,目赤, 大便赤黄,粪稠,急酿乳浴法主之。
小儿在胎时,因母有热,或恣食酒面热毒之物,传于 胎中,令儿生下面赤眼闭,身体壮热,哭声不止,口热 如汤,乃胎热之候也,宜生地黄汤。
凡胎热服药不可求速效,治法当酿乳渐解之。若处 以凉药攻之,必损脾胃,加以呕吐,乃成大患,宜服生 地黄汤,用酿乳法。
小儿胎中有寒,生下不能将护,再伤于风。其候面色 青白,四肢逆冷,手足颤动,口噤不开,乃胎寒之故,或 寒气乘虚入脏,作腹痛,盘肠内钓。
月里生惊:急取猪乳细研,辰砂、牛黄各少许,调抺口 中,神效。乳母服“防风通圣散”三剂,其惊自消。
月里生呕,先用朱砂丸下之。如利,后用朱沉煎,坠其 邪气,使秽物自下而不呕也。
月里生肌肤。如赤丹涂者。先用牛黄散托里,续用蓝 叶散涂外,乳母服清凉饮子三大剂。
右小儿初生下月里诸疾,盖胎毒之浅者。若一二岁 后所生之疾,乃胎毒之深者,宜权法治之。
夜啼
[编辑]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 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 热,腹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也。若重舌口疮, 要吮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微热,急取灯照 口,若无疮,舌必重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犯而啼也, 各随证治之。
《徐春甫古今医统》
[编辑]小儿初生总论
[编辑]凡小儿初生一周之内,密室襁褓,天地八风之邪,岂 得为害?良由在胎之时,母失调护,或过劳相干,或过 食伤胃,或惊恐相触,或跌扑致伤,诞生之后,故有胎 惊、胎黄、胎寒、胎热、胎肥、胎怯诸证生焉。外因浴洗、拭 口、断脐、灸顖之不得其法,致有噤口、脐风、锁肚、不乳 等证,患此者多难救疗。虽黄帝之圣,亦称不能察别。 今世小儿医。尤宜精审浅深虚实。而权衡为治。乃济 世之良工也。
小儿初生无糓道者,逾旬日必不可救。至腹胀不食 乳,则成内伤,虽通糓道,似不胜其治矣。必须早用刀 刺之,要对肠孔亲切开通之后用绵帛如榆钱大,卷 如指,以香油浸透插之,使其再不合缝,四傍用“生肌 散”搽之自愈。
便血脏毒
[编辑]小儿初生七日内,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气热盛 所致也。母食酒面,多煿热物,流入心肺,儿在胎内,禀 受热毒,亦传心肺。且女子热入于心,故小便有之;男 子热入于肺,故大肠有之。血出淡淡有水胚红色盛 则其血鲜。凡有此证,不可以他药,只以生地黄取自 然汁,入蜜少许,和匀温服自愈,男女皆效。
五软五硬
[编辑]五软证,名曰“胎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气衰而得,有 因母血气弱而孕者,有受胎而母多疾者,或其父母 贪色,体气虚弱,或年纪已迈而复见子,有日月不足 而生者,或服坠胎之剂不去而竟成胎者,耗伤真气。 及其降生之后,精气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虚瘦,神色 昏慢,致使头项手足身体软弱,名为五软。歌曰:“禀气 元虚髓不充。六淫之气易来攻。头兼手足身羸弱。此 证名为五软同。”
五硬证: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 硬,名曰“五硬。”又有肚大青筋而不宽,宜去积之剂,心 腹硬者亦是。
变蒸
[编辑]初生小儿变蒸者,阴阳水火变蒸于气血,而使形体 成就,是五脏之变蒸,而七情所由生也。变者,性情变 易也。蒸者,身体蒸热也。儿当变蒸之候,身上温温壮 热,上唇头起白泡珠如鱼目,耳尻俱冷,目无光彩,微 欲惊而不乳哺,轻则如此,重则脉乱,壮热,躁渴夜啼, 伤寒相似,或自汗盗汗。如此者,须用古法调和,不可 深治太过。亦有胎气禀实,当其变蒸之候,皆无形证, 自然一一变易知觉,此为暗变蒸也。就物言之,亦有 变龙蜕骨,虎换爪、豹变文,物类尚变,况于人乎?故儿 初生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二变兼蒸;九十 六日为三变,一百二十八日为四变并蒸;一百六十 日为五变,一百九十二日为六变并“蒸,二百二十四 日为七变,二百五十六日为八变并蒸;二百八十八 日为九变,三百二十日为十变并蒸。此十变毕后,更 逾六十四日为一大蒸,逾一百二十八日为二大蒸, 逾一百九十二日为三大蒸,通计五百七十六日,总 共十变八蒸。”儿乃血脉充荣,骨肉坚壮而成人也。 凡一变蒸三十二日,其“候当二十八九日之间,或有 蒸热,至三十六七日方退,此为先期五日而作,后期 五日而已,重者常有十日,轻者先二日而微觉,后二 日而即退,亦有全不见候而暗变者,为胎盛也。”《宝鉴》 谓“初变属肝木,二变肺金,三变心火,四变脾土,五变 肾水,五行生克,故有变蒸。”钱氏谓“初变属肾水,为天 一生水,故以生成为次序。”二说俱通。大抵亦有不依 序而变,如伤寒不循经之次第也,但看何脏见候而 调之为妙。如蒸于肝,则目昏而微赤。蒸于肺,则嚏咳 而毛蒸于脾则吐乳而或泻;蒸于心则微惊而壮 热;蒸于肾尻冷而耳热。五脏六腑各见其候,以意消 息调和,不必深固胶执,而返求全之毁也。抑此自然 有是变蒸之理,轻者不须用药,至期自愈;甚者过期 不愈,按候而调之,著中而已。
《王肯堂证治准绳》
[编辑]初生不能啼
[编辑]《水鉴方》云:“胎风生下不能啼,须使园中小叶葵,捣取 汁调熊胆末,才交入口免倾危。”
不小便
[编辑]小儿初生不尿者,多因在胎时,母恣食啖,热毒之气 流入胎中,儿饮其血,是以生而脐腹肿胀。如觉脐四 旁有青黑气色及口撮,即不可救也。如未有青黑色, 不饮乳者,宜服葱乳汤。
===不大便===俗名“锁肚。”由胎中受热,热毒壅盛,结于肛门,闭而不 通,无复滋润,所以如此。至若第三日不通,急令妇人 以温水漱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 凡四五次。仍以轻粉半钱,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时将 少许服之,以通为度。如更不通,即是肛门内合,当以 物透而通之,金簪为上,玉簪次之。须刺入二寸许,以 “苏合香丸”纳入孔中,粪出为快。若肚腹膨胀,不能乳 食,作呻吟声,至于一七,难可望其生也。
《田氏》治法,“先用硬葱鍼絍肛门,如大便不下,后用牛 黄散送朱砂丸,一时自见。”
大小便不通
[编辑]小儿初生日,腹胀欲绝,大小便不通,亦如前法,吸咂 胸前、背心、手足、脐下七处,以红赤色为度,须臾自通。
垂痈
[编辑]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 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者。若悬 痈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鍼,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 刺决之,令气泄去,去青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 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馀小小 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 舌。”有著颊里及上腭,如此者名“重腭。”有著齿龂上者, 名“重龂。”皆刺去血汁也。刺后用盐洗拭,急用“如圣散”, 或“一字散”掺刷。
口中有虫
[编辑]《外台》疗儿吃奶不稳,七日以来,壮热,颜色赤,鼻孔黄, 恐作撮口及牙关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蚌螺。用竹 沥半合,和少许牛黄服,瘥。又猪肉拭口,即虫出。
噤风
[编辑]《巢氏》云:“儿口内忽结聚,舌上如黍,不能取乳,名噤。由 在胎热入脏,心偏受热。”
《圣惠》:“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撮口,二著噤,三脐风。皆急 病,著噤尤甚。过一腊方免。牙关紧急,吃乳不稳,啼声 渐小,口吐涎沫。人见大小便通,以为冷热所得,不知 病在喉舌,状亦极重。善救疗者,十不得三四。依将护 法,防于事先,必无此患。”
但有此证,急看儿上腭有点子,先以指甲轻轻刮破, 次服定命散、辰砂全蝎散之类。如口噤不开,服诸药 不效者,生南星去皮脐,研为极细末,龙脑少许合和, 用指蘸生姜汁于大牙根上擦之,立开。凡脐风、撮口、 噤风,三者虽异,其受病之源则一也。大抵里气郁结, 壅闭不通,并宜服,煎豆豉汁与吃,取下胎毒。《千金》云: “小儿初生,其气高盛,若有微患,即须下之,若不时下, 则成大疾,难为疗矣。紫霜丸量而与之。”
茅先生云:“儿生一百二十日内犯风噤,因母受胎有 疾,故受毒气,生来血气未调,又被风邪所击致之。治 法:先与夺命散吐风涎,后下醒脾散,夹匀气散与服, 又下雄牛散夹朱砂膏,常服即愈。如手捉拳,噤口不 开,死。”
撮口
[编辑]外证舌强唇青,聚口撮面,面目黄赤,气息喘急,啼声 不出,饮乳有妨。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疗。 其或肚胀、青筋,吊肠卵疝,内气引痛,皆肠胃郁结不 通致之。治法贵乎疏利,辰砂膏是也。初生一腊,乃免 七日也。
张涣云:“婴儿胎气挟热,亦因母有邪热传染,或生下 沐浴当风,襁褓失度,致令婴儿啼声不出,乳哺艰难, 名曰撮口不开病。七日之内尤甚,急风散主之。”
脐风
[编辑]《千金》有脐风、脐疮、脐湿三者,皆因断脐后为风湿伤 而成。夫风入脐,脐肿腹胀,四肢不利,多啼不能乳,甚 者发搐,为脐风;肿湿经久不干,为脐湿。风湿相搏,令 脐生疮,久不瘥,为脐疮。有一不已,入于经脉,多变为 痫,痫成作痫治。
曾氏法:先投劫风膏,次以五苓散加宽气饮,入姜汁、 葱白、灯心煎汤调服,与解风痰,及用《一字金》煎荆芥 汤,或薄荷汤调抺口内,证轻即快。 如禀赋充实,发热有痰,惊搐,投黑白饮,温蜜汤,空心 调下。微泄似茶褐色二、三行,进白芍药汤,水姜枣煎 服。常用此法亦妙。若脐凸肚紧,微有青色,口撮一开, 肝风盛而脾土受制。不可施治。凡有此候。百无一治。 纵使得安。亦非长寿。
脐突
[编辑]曾氏曰:“脐突一证,又非脐风。此亦因初生洗浴,系脐 不紧,秽水浸入于内。产后旬日外,脐忽光浮如吹,捻 动微响,间或惊悸作啼。治用白芍药汤加薏苡仁,水 煎空心温服;次以外消散涂贴,自然平复。”
脐风撮口,在百日内多不治。
脐湿
[编辑]婴儿脐中肿湿,经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宜速疗 之。
===脐疮===《巢氏》曰:“因浴儿水入脐中,或尿湿綳包,致脐中受湿, 肿烂成疮,或解脱,为风邪所袭,入于经络,则成风痫。 若脐肿不干,久则发搐。”
胎惊
[编辑]“小儿壮热吐𠯟,心神不宁,手足抽掣,身体强直,眼目 反张”,是胎惊风证。
胎惊者,以妊妇调摄乖常,饮酒嗜欲,忿怒惊仆,母有 所触,胎必感之。或外挟风邪,有伤于胎,故子乘母气, 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内壮热,翻眼握拳,口噤咬牙,身 腰强直,涎潮呕吐,搐掣惊啼,腮缩顖开,或颊赤,或面 青眼合。
凡胎风搭眼噤口之类,急取猪乳细研,牛黄、麝香各 少许,调抺入口中,仍服导赤散以泻肝之子,即愈矣。 《石壁经》歌:“未出胎中一月来,母惊成患子临胎,腰直 哭时先。口撮面青拳搐缩双腮,眼闭咬牙筋脉急。”
受气时,若阴气弱,胎易惊落,肉消甚,阳气弱,胎难惊落,手足细,肌肉瘦,皆不尽天年。若日月满,因惊落,口撮腮脸起,鼻塞口噤,勿作惊治,微汗,次治惊调气,乳母服调气药,儿贴顖。
任唤千声眼不开。退却风涎为治疗。涎去惊邪自不 回。
失治则目瞑。先治惊则吐泻。秋夏必脾风初见。勿作脾风治。恐汗不出生别证。先凤用髓乌犀丸。次朱银丸。
《汤氏》云:“治胎痫惊风皆可服。全蝎头尾全者,用生薄 荷叶包,外以麻线缠,火上炙燥为末,别研生朱、麝香 各少许,煎麦门冬汤调下。”
胎痫
[编辑]曾氏云:“胎痫者,因未产前腹中被惊,或母食酸咸过 多,或为七情所汨,致伤胎气,儿生百日内有者是也。 发时心不宁,面微黄,气逆痰作,目上视,身反张,啼声 不出。先用参苏饮和解,次以不惊丹或琥珀抱龙丸 间投。轻则可愈,重者难痊。”
胎热
[编辑]儿在胎中,母多惊悸,或因食热毒之物,降生之后,旬 日之间,儿多虚痰,气急喘满,眼闭目赤,目泡浮肿,神 困呵欠,呢呢作声,遍体壮热,小便赤色,大便不通,时 复惊烦,此因胎中受热,或悮服温剂,致令热蓄于内, 熏蒸胎气,故有此证。若经久不治,则鹅口、重舌、木舌, 赤紫丹廇,自此而生。宜先以木通散煎与母服,使入 于乳,令儿饮之,通心气,解烦热,然后以四圣散温洗 两目,目开进地黄膏、天竺黄散及牛蒡汤、当归散,亦 令母服。凡有胎疾,不可求速效,当先令乳母服药,使 药过乳,渐次解之,百无一失。若即以凉药攻之,必生 他病。乳母仍忌辛辣酒面,庶易得安,不致反复。
胎寒
[编辑]婴儿初生百日内,觉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时发战栗, 曲足握拳,昼夜啼哭不巳,或口噤不开,名曰胎寒。其 证在胎时,母因腹痛而致产。《经》云:“胎寒多腹痛。”亦有 产妇喜啖甘肥生冷时果,或胎前外感风寒暑湿,治 以凉药,内伤胎气,则生后昏昏多睡,间或𠯟乳泻白。 若不早治,必成慢惊慢脾。凡有此候,宜以冲和饮、当 归散和合水煨姜煎服,使之微泄。泄行,进匀气散调 补,泄止气匀,神安痛定,手足舒伸。次用参苓白术散 以养胃气,白芍药汤去其寒湿,乳母宜节生冷饮食, 庶易瘥也。
又有手足梢冷,唇面微青,额上汗出,不顾乳食,至夜 多啼,颇似前证,但无口冷寒战,名曰“脏寒。”其疾夜重 日轻,腹痛肠鸣,泄泻清水,间有不泄者,此证亦在百 日内有之,皆因临产在地稍久,冷气侵逼,或以凉水 渗汤洗儿,或断脐带短而又结缚不紧,为寒气所伤。 如此宜以白芍药汤及冲和饮加盐炒茴香、茱萸,水 姜煎服,并乳母同服。
胎赤
[编辑]张涣云:“婴儿初生,须洗目令净。若洗不净,则秽汁浸 渍于眼眦中,使脸赤烂,至长大不瘥者,名胎赤,宜用 二金散。”
《曾氏》云:“纯阳之子,始生旬月,忽两目俱红,弦烂涩痒 成翳,此因在胎为母感受风热,传于心肝而得。先以 百解散加当归散,水姜、灯心煎服。次导赤散及牛蒡 汤加黄连、木贼、蝉壳,水煎服,自效。”
有因难产,胎气颇涩,转侧差缓,其血压于儿首,遂至 溅血渗下,盛则灌注其眼,不见瞳人,轻则外泡肿赤, 上下弦烂。若投凉药,必寒脏腑,宜与生地黄汤主之。
胎黄
[编辑]小儿生下,遍体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 不通,小便如栀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黄之候, 皆因乳母受湿热而传于胎也。凡有此证,母子皆宜 服地黄汤及地黄饮子。有生下百日及半周,不因病 后生微黄者,胃热也。若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经》云: 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也。白术散主之。
百晬内嗽
[编辑]曾氏曰:“百日内,婴孩偶咳嗽痰壅,睡中不宁,亦因产 后感风而得,但不可过用发散之剂,先以解表散一 二服,次投贝母汤及惺惺散治之。”
悲哭
[编辑]小儿有惊啼,有夜啼,有躽啼。夫惊啼者,由风邪乘心, 脏腑生热,热则精神不定,睡卧不安,故惊啼。夜啼者, 脏冷也。夜则阴盛,阴盛相感,痛甚于昼,故令夜啼。一 云“有犯触禁忌,亦令儿夜啼,可作法术断之。”其躽啼 者,由腹中痛甚,儿身躽张,气蹙而啼也。又有胎寒而 啼者,此儿在胎时已受病也。其状肠胃虚冷,不消乳 哺,腹胀下痢,颜色青白,而时或啼叫是也。
“又悲哭者肺之声,泪者肝之液也。若六脉弦紧者,先 以温汤渍其身取汗,次以凉膈散之类清其内热”,此 张子和治法如此。若因乳母怒火,遗热于肝,肝火炎 炽,反侮肺金,金木相击,故悲哭有声者,宜用六君、柴 胡、山栀,以补脾清肝,用六味丸以壮水生木。有因惊 风过,服祛风燥血之药而致者;有因吐泻内亡津液 而致者,及禀父肾阴不足,不能生肝者,治各审之。若 小儿忽然大啼作声,丹溪谓必死。此禀肾阴不足,虚 火炎上故也,用六味丸多有生者,仍参览夜啼、客忤、 惊啼、重舌、口疮、天钓、内钓等证。
五软
[编辑]戴氏论“五软证,名曰胎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素衰 而得”,诚哉是言。以愚推之:有因母血海久冷,用药强 补有孕者;有受胎而母多疾者;或其父好色贪酒,气 体虚弱;或年事已迈而后见子,有日月不足而生者; 或投堕胎之剂不去而竟成孕者,徒尔耗伤真气。苟 或有生,譬诸阴地浅土之草,虽有发生,而畅茂者少。 又如培植树木,动摇其根,而成者鲜矣。由是论之,婴 孩怯弱,不耐寒暑,纵使成人,亦多有疾。爰自降生之 后,精髓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虚瘦,神色昏慢,才为六 淫所侵,便致头项手足身软,是名“五软。”治法用调元 散、补肾地黄丸,渐次调养,日久乃安。若投药不效,亦 为废人。
《李梴医学入门》
[编辑]初生
[编辑]初生何故便需医。胎热胎寒胎瘦肥。胎寒身冷多泻 利。盘肠内钓痛无时。或不能啼或肾缩。
初生有肾缩者,乃初生受寒,用硫黄、吴茱萸各五钱为末,研大蒜汁调涂腹上,仍以蛇床子烧烟微熏。
生泡遍身或无皮,胎热悬痈落地死。糓道无孔事亦 奇。二便不通因不乳,若兼腹胀难支持。生赤如丹生 黄疸。鹅口口疮急拭之。重舌木舌牙龈白,尽皆母热 遗于儿。
撮口
[编辑]撮口聚面气喘急。胎家热毒人心脾。亦有脾肺虚寒 者。口沫肢冷不可为。
噤口
[编辑]噤口不乳不能啼,胎热复为风搏之。此证皆因里气 郁,吐痰利惊最得宜,吹鼻喷嚏还可治,七朝见此十 分危。
脐风胎风
[编辑]脐风风冷湿气流,脐肿腹胀四肢柔,或多啼搐防撮 噤,间有热者生可求。
若日夜多啼,不能饮乳,甚则发搐,撮口噤口,是为内搐,不治。凡脐边青黑,爪甲黑者,俱死,古方大利惊丸主之,或用吹鼻法,有嚏可治。甚者金乌散,或外科赛命丹、一捻金妙。如风搐稍定,多啼烦躁者,大温惊丸主之。亦有热在胸堂,伸引努气,亦令脐肿,《千金》龙胆汤、小凉惊丸主之。
胎风痫证多呕吐,生者红色注眉头。
胎惊夜啼
[编辑]上夜惊啼多痰热,仰身有汗赤面颊。
月内夜啼,惊愓抽掣者,乃胎中受惊所致,宜猪乳膏: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五分为末,用猪乳汁调一字,抹儿口中,或“保命丹、金箔镇心丸。” 惊有痰者,抱龙丸。惊有热者,凉惊丸、龙脑安神丸。寻常邪热夜啼者,用灯花三颗为末,灯心煎汤调抹儿口中,以乳汁送下,日二服。大概有痰热者,多上半夜仰身有汗而啼,面赤心躁。小便赤涩。口中与腹皆热也。
下夜曲腰必虚寒,甚则内钓手足掣。
夜啼气虚者,四君子汤加山药、扁豆,挟热加黄连、竹叶;血虚焦啼者,用当归为末,乳汁调服。气血俱虚,腹痛夜啼者,用黄芪、当归、赤芍、木香、甘草等分为末。每挑少许,著乳头上,使吮乳服之。有胎寒及衣被过凉,以致脏寒,盘肠内钓,肚腹胀痛,啼则眼目上视,手足搐掣。盖夜则阴盛,寒则作痛,甚则阴
盛发躁,所以夜啼,宜保命丹。轻者益黄散,外炒麦麸熨之。凡下半夜曲腰而啼,面目青白,扪腹觉冷,必冒寒腹痛也。有因惊受风邪而啼者,《二活散》:羌活、独活各二分,槟榔、天麻、麻黄、甘草各一分,水煎,或加南星为末,蜜调,可贴顖门。有伤乳食,作痛而啼者,消乳食丸。
客忤中恶哭黄昏。
有日夜惊啼,必黄昏前后尤甚者,乃客忤中恶。
饮乳万啼烂口舌。
有欲饮乳到口便啼,身额皆热者,看其口若无疮,必喉舌肿痛,宜水梅丸、薄荷煎治之。凡初生月内多啼者吉。胎热、胎毒、胎惊得散,且无奇疾。要知频浴伤腹,便成脐风。不忌生人异物,则为客忤,噤口惊啼;乳食重服则吐泻痰逆,过煖则口舌疮痍,过凉则脏寒钓气。调理之法,适中而已。
变蒸
[编辑]变则气升蒸则热,八蒸十变长气血。
小儿初生,形体虽具,脏腑气血尚未成就,而精神志意魂魄俱未生全,故变蒸既毕,学语倚立,扶步,能食,血脉筋骨皆牢。禀气盛者,暗合而无外证;禀气弱者,乃有蒸病。
轻则潮汗微似惊。
轻则发热微汗似惊,五日乃解。
重则壮热吐且渴。
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吐或汗,或烦啼燥渴,七八日始解,与“伤寒” 相似。亦有变蒸之后,续感寒邪者,如蒸于肝则目昏微赤。蒸于肺则嚏嗽毛耸,随证调治。
治贵平和,汗下微。
不汗而热,微发其汗。若吐乳者,微止之,不可妄治,宜平和饮子:白茯苓一钱半,人参、甘草各五分,升麻二分。禀受弱者,加白术一钱,水煎服。变蒸前后三日,各进一服,可免百病。及百日内亦宜吐泻。不乳多啼者,和气散、木香、香附、厚朴、人参、陈皮、藿香、甘草各等分,姜枣煎服。宿乳者,紫霜丸。痰热者,惺惺散。
柴胡当归寒热遏。
骨热心烦,啼叫不已者,柴胡饮:柴胡、人参、麦门冬、甘草各二分,龙胆草、防风各一分,水煎服。有寒无热者,当归汤:当归四分,木香、辣桂、人参、甘草各二分,姜枣煎服。蒸热甚者,“紫阳黑散。” 积热寒热如疟者,梨浆饮。
五软五硬
[编辑]五软皆因禀受亏,行迟语迟齿发迟,五硬强直本风 证,若兼腹硬兼积医。
乳嗽
[编辑]乳嗽百日内不宜,恋膈损胃肺孤危。
或因啼叫未定吃乳,或饮乳过度,以致停蓄胸膈胃口,上干于肺,故发咳嗽呃逆。肺胃俱病,百日内见者,为恶候。
热嗽面赤,丸葶苈。
其有四时感冒嗽者,当用参苏饮、惺惺散之类微表。如挟热暴嗽,面赤壮热便闭者,宜葶牛丸下之。
虚者阿胶。可医。
《龚廷贤万病回春》
[编辑]初生
[编辑]凡初生小儿,口腭并牙根生白点,名“马牙”,不能食乳。 此与鹅口不同,少缓即不能救,多致夭伤。急用针缚 箸头上,将白点挑破出血,用好京墨磨薄荷汤,以手 指撚母油头发醮墨遍口腭擦之,勿令乳食,待睡一 时醒,方与乳食,再擦之。
小儿不时变蒸。变者,异常也;蒸者,发热也。所以变换 五脏,蒸养六腑,须要变蒸多变,气血方荣,骨脉始长, 情性有异,则后来出痘轻可。凡变蒸不宜服药,或因 伤食,因伤风,因惊吓等项,夹杂相值而发,令人疑惑。 亦须守候一二日,俟病势真的,是食则消食,是风则 行痰,是惊则安神。若变蒸而妄投药饵,则为药引入 各经,证遂难识,而且缠绵不脱,盖药有所悮也。 一小儿月内发搐鼻塞,乃风邪所伤,以六君子汤加 桔梗、细辛,子母俱服,更以葱七茎,生姜一片,细擂摊 纸上,合置掌中,令热急贴顖门,少顷鼻利搐止。 一小儿未满月,发搐呕乳,腹胀作泻,此乳伤脾胃,用 五味异功散加漏芦,令母服,儿亦服匙许,遂愈。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编辑]《五气论》
[编辑]儿自胎孕以至生成,皆禀五行而分五脏。故自五气 以生五态,而各不同。《圣济经》言:“五行孕秀有异宜,五 态委保有殊气,冲和均赋,体性潜异者,盖母气胎育, 有盛衰之虚实,故其子生也,有刚柔之勇怯。”又经云: “心气虚而语晚,肝气微而行迟,脾气弱而肉瘠,肾气 怯而解颅。”如此之类,悉皆是矣。然五脏之气,禀受殊异,其于怯弱者,圣人亦有方药以补养之矣。
《初生》
[编辑]凡小儿患脐疮未愈,不可乳令太饱,太饱则令儿脐 风。
儿才生举迟,或断脐晚者,令儿冒冷,故寒中之也。又 先断脐,后洗浴,则水气得入之,或洗时水气所干,亦 为中寒之候。其证腹中绞痛,夭。“啼呼,面青黑,尿清 白,当以当归末为粉,著于絮上,炙而熨脐腹,日日频 熨,至啼止脐干为度。仍不炙,令太热,恐引惊也。”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忽然面青,啼声不出,口撮唇 紧,不能哺乳,口青色,吐白沫,四肢逆冷,乃脐风撮口 之证也。此由儿初生剪脐不定,伤动或风湿所乘,其 轻则病在皮肤,而为脐疮不差;其重则病入脏腑,而 为“脐风撮口。”亦如大人因有破伤而感风,则牙关噤 而口撮,不能入食,身鞕四肢厥逆,与此候颇同,故谓 之“脐风撮口”,乃最恶之病也。急视小儿口中上下龂 间,若有白色如豆大许,便以指甲于当中掏之,自外 达内,令匝至微有血出,亦不妨。又于白处两边尽头, 亦依此掏,令内外气断,不必直破入指甲矣,恐太甚 则伤儿子母《秘录》云:“于掏破处,以蜈蚣末傅之。” 凡儿产时诸物,但令开口勿闭,以厌撮口,口噤也。 儿自生下至一腊前后有病者,多是未生之前,在母 胎孕之时,母食毒物,胎有所感,至生下之后,毒气发 而为病。又有母于娠妊之时,失于固养,气形弗充,疾 疢因之。故《圣济经》言:病生于中者,与生俱生也。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忽口噤不能乳,腹急多啼,下 青黑粪,或口生疮如粟米,名曰口噤。此证牙关急而 口噤,与撮口相似。撮口证,面色青,啼声不出,口吐白 沫。此口噤证,面色赤而多啼,口不吐白沫,所以异也。 此缘儿在母腹中,时为风热伤胎所致。故《圣济经》曰: “风热伤胎,生而口噤也。”
儿自初生已来,身色青白,无血色,好啼哭,昼夜不止, 身体仰而躽,夜则甚,腹满不乳,大便青白,昼夜啼,诸 药不效者,此名躽啼。乃儿未生以前,在胞胎中时,为 风冷伤所致。故《圣济经》曰:“风冷伤胎,生而躽啼。”《千金》 有云:“小儿有胎寒,则腹痛躽啼,时时吐𠯟,或腹中如 鸡子黄大,按之如水声,便汨汨而后出,不急治,多变” 为痫。
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儿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 脾之经,即令舌厚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 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不及咽而 入腹,则令儿心腹痞满,气短促急,故口不能吮乳饮 之也。宜服“五福化毒丹”等药。
儿未生之前,在母腹中,藉母经血以滋养焉。至生下 时,须拭去口中恶血,及用药下尽儿腹中秽血之粪, 方才饲乳。若于生时,揩拭儿口中恶血不净,吞咽入 腹,或腹中旧有秽冀,不曾下之,或下之不尽,因而成 癖,故名曰“血癖”,又名“胎积。”至生下百日内外,儿生头 疮,眼目赤涩,小便如血,口中气急,身体紫色,腹胀躁 烦。多啼不乳。
《变蒸论》
[编辑]小儿在母腹中胎化,十月而生,则皮肤筋骨,腑脏气 血,虽已全具而未充备,故有变蒸者,是长神智,坚骨 脉也。变者易也,蒸者热也。每经一次之后,则儿骨脉 气血稍强,精神情性特异。是以《圣济经》言:婴孺始生 有变蒸者,以体具未充,精神未壮,尚资阴阳之气,水 火之济,甄陶以成,非道之自然,以变为常者哉。故儿 自生,每三十二日一次者,以人两手十指,每指三节, 共骨三十段,又两掌骨共三十二段以应之也。足亦 如之。太仓公曰:“气入内支,长筋骨”,于十变者乃是也。 《圣济经》又曰:“变者上气,蒸者体热。”上气者,则以五脏 改易,而皆上朝藏真,高于肺也。体热者,则以血脉敷 荣阳方外固为阴使也。故变蒸毕而形气成就者也。 亦由万物之生,非阴阳气蕴,热蒸无以荣变也。儿“当 变时不欲食,食则辄吐,目白者重,目赤黑者微,闭而 不开,至变蒸了,自然明矣。其轻者五日而衰,重者十 日而衰,或先期五日,或后期五日,或十日之中,热乃 除耳。若热甚达旦不歇,不得惊动,勿令傍边人多而 语杂,不可妄行灸刺”,但少与紫丸微利之,则热便止 矣。或用孙真人《肘后》黑散子、粉香散调治亦可,唯不 可馀治。若伤寒时行温病,及惊热、温壮等候,虽与变 蒸颇皆相似耳。热骫热,唇上无白泡珠,乃为他病,各 从其证为治。若于变蒸内有寒,加之寒热交争,脐腹 夭矫,啼不止者,熨之则愈。
《变蒸赋》
[编辑]看病婴儿,先明四时,既有变蒸之状,还如温状之推。 寒热初来,慎一七而方退;周期未满,当四八以重期。 原夫魂魄将成,筋骸始荣,开舒腠理,通彻奇经,运用 而阴阳以正,往来而血气初平,顿觉精神婴婴,全然 有异。未知变蒸,一一仔细须明。肝者干也,东方所属, 为木象之三数。发形证于两目,浑身壮热,令瞳子以无辉;遍体昏沉,为神魂而未足;四数《千金》,二由在火。 咳嗽频频,汗珠颗颗,两日间嚏喷仍加数;夜里虚惊, 又可暗增骨髓;学反复以翻身,渐长性情,畏傍入而 恋我脾土,五呼肾水,一称糓气;暗引精志,时增乳哺 甘甜,尻骨成而独坐戏;经络流利,掌骨具而匍匐能。 次后筋脉之稍更,膝踝之渐变,气盈“而荣于四肢,光 彩而滋于满面。亭亭立犹未稳,喽喽语尚声颤。手足 受血,移步行而堪怜;耳目通神,意智生而可羡。”斯由 呼吸以定,肌体乃厚。两气而外阳内阴,一息而入鼻 出口,期来应节,自然脏腑充盈;将养乖宜,致得风邪 甚有。于是发竖无润,乳见吐口;珠起丹唇,冷侵骫耳。 或肠鸣而微利,或惊啼而勿喜。《经》云。蒸即蒸血肉之 坚。变即变形神之正矣。
董凤翀活幼精要
[编辑]《初诞歌》
[编辑]“小儿初诞月,噤口病非轻。吐气并吹沫,胎中久受惊。 胸陷手频翻,父母惜应难。小儿诞月初,惊积变脐风。 口如鱼口样,天命定须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