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4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三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四十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四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

  小兒諸熱門二

  方一神驗柴胡散 丹參赤膏 五物甘草生摩膏 李葉浴湯 柳枝浴湯 清木香

  浴湯 十二物寒水石散 李根湯 升麻湯 大黃湯 蜀湯 石膏湯 竹葉湯 又

  大黃牡蠣湯 調中湯 生地黃湯 犀角飲 加味小柴胡湯 柴朮參苓湯 芍藥參

  苓散 龍膽瀉肝湯 清涼飲 黃連香薷飲 連𧄍飲子 全蠍散 洗心散 惺惺散

  麻黃黃芩湯 升麻黃芩湯 甘露飲子 雙丸 石膏麻桂湯 連𧄍飲 麥門冬湯 五

  物人參飲 八物麥門冬飲 棗葉飲 涼膈散 柴葛解肌湯 調元生脈散 參蘇飲

  荊防敗毒散 菉豆粉飲 豆卷散 玉液丸 胃苓丸 神芎丸 敗毒散 四順清涼飲

  柴胡散 茵陳湯 梔子蘗皮湯 犀角散 乾葛根汁 連𧄍赤小豆湯 麥苗汁 茵

  陳五苓散 當歸散 小半夏湯 消食丸 小柴胡湯 葛根黃連黃芩湯 三黃丸 竹

  葉湯 香薷飲 車前子散 黃連解毒湯 玉露散 導赤散 至寶丹 琥珀散 解毒

  丸 七物黃連湯 金箔鎮心丸 棃漿飲子 大柴胡湯 大承氣湯 地骨皮散 犀角

  飲 𪔀甲飲 靈犀飲 生犀飲 青蒿散 柴胡散 理中湯 四君子湯 五苓散 白

  虎湯 柴苓散 二黃犀角散 牛黃散 黃龍湯 牛黃膏 羚羊角湯 梔子仁湯 大

  連𧄍湯 龍膽湯 紫霜丸

藝術典第四百四十卷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编辑]

小兒諸熱門二[编辑]

方一[编辑]

神驗柴胡散中藏經[编辑]

治小兒骨熱,夜間如蒸,甚者不過十數日見效。

土柴胡不拘多少,去蘆,洗淨,炙黃色,不令太焦,亦不 須《銀州》者。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地骨皮、指面大二片子,同煎至七分」 ,食後溫服。如虛瘦,但空心服補藥,食後煎下數服,時時如水飲之。

丹參赤膏千金方下同[编辑]

治少小心腹熱

丹參、 雷丸、 硭硝、 戎鹽 大黃各二兩

右五味,㕮咀,以苦酒半升浸四種一宿,以鍊成豬肪一觔,煎三上三下,去滓,乃內硭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

一方但用丹參、雷丸亦佳。

五物甘草生摩膏[编辑]

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

甘草、 防風各一兩, 白朮、 桔梗各二十銖, 雷丸二兩。

右㕮咀,以不中水豬肪一觔,煎為膏,以前藥微火上煎,消息視稠濁,膏成去滓,取如彈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顖上及手足心,甚辟風寒。

李葉浴湯[编辑]

治少小身熱

李葉無拘多少。

右㕮咀,以水煮去滓,將浴兒良。

柳枝浴湯[编辑]

治「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

柳枝無拘多少,細切。

右煮取汁洗兒

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青木香浴湯[编辑]

治小兒壯熱羸瘠

《青木香》四兩, 麻仁、 竹葉各一升, 虎骨五兩, 白芷三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兒。

十二物寒水石散[编辑]

治少小身體壯熱,不能服藥。

寒水石 硭硝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大黃 青木香 甘草 黃芩, 防風 芎藭 麻黃根。

右各等分,合治下篩,以粉一升、藥屑二合相和,復以篩篩之,以粉兒身,日三。

李根湯[编辑]

治小兒暴有熱,得之二三日者。

李根 桂心 硭硝各十八銖 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一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升麻湯[编辑]

治「小兒傷寒變熱毒病,身熱面赤,口燥,心腹堅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瘡者,或因壯熱便四肢攣掣驚,仍成癇疾,時發時醒,醒後身熱如火者,悉主之。」

黃芩一兩 升麻 白薇 麻黃 萎蕤 柴胡 甘草各半兩 𥐚硝 大黃 釣藤各六銖

右十味,㕮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兒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大黃湯[编辑]

治小兒肉中久挾宿熱,瘠熱進退休作無時。

生大黃、 硭硝、 甘草各半兩 桂心八兩

石膏一兩, 大棗五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编辑]

治小兒潮熱

蜀。 甘草, 知母, 龍骨、 牡蠣各半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歲兒少少服半合,日再。

石膏湯[编辑]

治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穀為不化。

大黃, 黃芩 甘草, 麥門冬, 硭硝各半兩, 石膏一兩 桂心八銖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三服,朞歲已下,小兒作五服。

竹葉湯[编辑]

治「小兒夏月患腹中伏熱,溫壯來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黃,三焦不利。」

竹葉切 小麥各五合 柴胡 麥門冬 人參 甘草各半兩 茯苓十八銖 黃芩一兩六銖

右八味,㕮咀,以水四升,煮竹葉、小麥,取三升,去竹葉、小麥,下諸藥,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兒夏月忽壯熱燒人手,洞下黃溏,氣力惙然,脈極洪數,用此方加大黃二兩,再服得下即瘥。

[编辑]

治「五六歲兒溫壯,腹中急滿,息不利,或有微腫;亦治極羸不下飲食,堅痞,手足逆冷。」

竹葉一升 小麥半升, 甘草 黃芩 瓜蔞根 澤瀉 茯苓 知母 白朮 大黃各一兩

桂心二銖 生薑一兩半 人參 麥門冬

半夏各二兩, 當歸十八銖。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竹葉、小麥,取四升,去滓內藥,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大黃牡蠣湯[编辑]

治小兒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悸。

大黃一兩, 黃芩 瓜蔞根、 甘草各十八銖 滑石二兩, 桂心、 牡蠣、煆, 人參、 龍骨

凝水石、 白石脂、 硝石各半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一日一夜令盡,雖吐亦與之。

《一本》「加紫石英半兩。」

調中湯[编辑]

治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氣折其四肢,熱不得泄,則壯熱,冷氣入胃變下痢,或赤白滯起數,小腹脹痛,極壯熱氣脈洪大,或急數者服之熱便歇,下亦瘥也。但壯熱不吐下者亦主之。

葛根, 黃芩, 茯苓, 桔梗, 芍藥, 白朮。

藁本 大黃、 甘草各六銖

右九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後法。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喫五合未得,更以意斟酌。百日至三百日兒,一如前篇龍膽湯加之。」

生地黃湯[编辑]

治小兒寒熱進退,啼呼腹痛。

生地黃、 桂心各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朞歲以下,服二合,已上三合。

《一方》七味,有芍藥、寒水石、黃芩、當歸、甘草各半兩。

犀角飲[编辑]

治小兒心臟熱感

犀角十八銖, 茯神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

甘草半兩, 《白朮》六銖。

右五味,㕮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龍齒一兩佳。

加味小柴胡湯錢氏直訣下同[编辑]

治乳母肝火發熱等證,致兒為患,子母竝服。

柴胡一錢, 黃芩七分, 人參、 半夏各四分, 甘草三分, 山梔、 丹皮各五分。

右水煎

柴朮參苓湯[编辑]

治「肝火血熱,遍身瘙痒,或起赤暈,或筋攣結核。」

白朮炒 人參 茯苓各一錢 柴胡 川芎 山梔 芍藥炒 甘草炒,各五分 熟地黃自製 當歸各八分

右水煎服

芍藥參苓散[编辑]

治肝木尅脾土。目劄面青。食少體倦。

芍藥炒 人參 茯苓 白朮 陳皮各七分 柴胡 山梔炒 甘草炒,各五分

右薑水煎

龍膽瀉肝湯[编辑]

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便毒,小便濇滯。」

龍膽草酒炒,五分 車前子炒 木通 當歸尾 澤瀉各三分 甘草 黃芩 生地 山梔各三分

右水煎服

清涼飲[编辑]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乾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羌活 柴胡 炙甘草 知母酒製 黃芪炒 黃芩酒製,各一錢 生甘草 防己 生地酒製 防風各五分 當歸六分 紅花少許 杏仁 桃仁各五箇 升麻四分 石膏 川黃蘗

草龍膽各一錢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入酒少許服。

黃連香薷飲[编辑]

香薷四兩, 《厚朴》二兩, 《黃連》一兩。

右每服一二錢,將朴、連同生薑炒令紫色,入香薷水酒各一盞煎冷服。

連𧄍飲子本事方[编辑]

治大人小兒五臟積熱,煩躁多渴,脣裂喉閉,目赤,鼻頷結硬,口舌生瘡。陽明證,傷寒發狂,見鬼譫語,大小便閉,一切風壅,並皆治之。

山梔 甘草、 赤芍藥各一兩, 大黃, 𥐚硝, 連𧄍 薄荷 乾葛各二兩

右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天竹葉七片,蜜三匙,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服。惟陽明證傷寒忌下。

全蠍散初虞世方[编辑]

治小兒驚熱

全蠍 天南星取心,為末,一錢 人參三錢

蛇蛻三錢。

右為末,蜜湯調下,或薄荷加蜜湯調下。

洗心散類證活人書下同[编辑]

治「小兒遍身壯熱,頭目碎痛,背膊拘急,大熱衝上,口苦脣焦,夜臥舌乾,咽喉痛腫,涕唾稠粘,痰壅,喫食不進,心神躁熱,眼澀睛疼,傷寒鼻塞,四肢沉重,語聲不出,百骨節痛,大小便不利,痘瘡,時行瘟疫,狂語多渴,及小兒天弔風夜驚,竝宜服之。」

大黃四兩,以米泔水浸一炊間,漉乾,慢炒取熟 當歸炒 芍藥 炙草 荊芥 麻黃各四兩,炒 白朮一兩,炒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薑一片,薄荷二葉,同煎至八分,放溫和滓服了,仰臥,仍去枕少時。如五臟壅實,煎四五錢匕,若要溏轉,則熱服。

惺惺散[编辑]

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

桔梗 細辛 人參 白朮 瓜蔞根 甘草炙 白茯苓 川芎各等分。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二片,薄荷二葉,同煎七分服。三歲已下作四五服,五歲已上分二服。凡小兒發熱,不問傷風風熱,先與此散數服,往往輒愈。

《幼科全書》。加麻黃。

嬰童百問無川芎

麻黃黃芩湯[编辑]

治小兒傷寒無汗,頭疼,發熱惡寒。

麻黃去節,一兩 黃芩 赤芍各半兩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一分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滾水調下,日三服。兼治天行熱氣,生豌豆瘡不快,益煩躁昏潰,或出尚身疼熱者。

升麻黃芩湯[编辑]

治小兒傷風有汗,頭疼發熱惡寒。

升麻、 葛根、 黃芩、 芍藥各三錢, 炙草一錢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若時行瘡痘出不快,煩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錢五分。

甘露飲子[编辑]

治小兒胃中客熱,口臭,不思飲食,或饑煩不欲食,齒齦腫疼膿血,舌口咽中有瘡,赤眼紅臉,目不欲開,瘡疹已發未發,並宜服。

熟地黃 生地黃 天門冬 麥門冬並去心,焙 枇杷葉去毛 枳殼麩炒,去穰 黃芩 石斛 山茵陳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雙丸[编辑]

治小兒身熱頭痛,飲食不消,腹脹滿,或心腹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數起,未差,可再服。小兒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竝宜用此丸下之。

甘遂半兩 朱砂一錢,另研 麥門冬二兩半蕤核,去仁,研,四兩半 牡蠣二兩 炙甘草一兩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膜,研,新布絞去油,日中曬之,白 如霜者

右麥門冬、甘草、甘遂、牡蠣四味為細末,入巴豆、朱砂、蕤仁合和,搗二千杵,更入少蜜搗和極熟,旋丸。「半歲兒服如荏子大一雙;一歲兒服如半麻子大,分為一雙服;如二歲麻子大一枚分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歲者服如大麻子大二丸;七八歲者如小豆大二丸,十歲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 服。如至日出時不下者,熱粥飲服數合,投之即下,藥丸皆雙出也。下利甚者,濃煎冷粥飲之便止。

石膏麻桂湯[编辑]

治小兒傷寒未發熱。咳嗽。頭面赤。

麻黃湯泡 黃芩各一兩。 炙甘草、 石膏

芍藥各半兩 桂心一分 杏仁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薑二片,煎半盞,去滓服。兒若甚小,以意增減之。

連𧄍飲[编辑]

治小兒一切熱

連𧄍、 防風、 甘草、 山梔子各等分。

右件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七分,溫服。

麥門冬湯[编辑]

治少小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

麥門冬三分, 石膏、 寒水石、 炙甘草各半兩, 桂心三錢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五物人參飲[编辑]

治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腹脹滿。

人參 甘草各半兩,炙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生地黃一兩半,如無,只用生乾地半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八物麥門冬飲[编辑]

治小兒諸熱

麥門冬三兩,去心 炙甘草 人參各一分

紫苑、 升麻各二兩, 貝母一分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再入竹瀝少許,重煎溫服。

棗葉飲[编辑]

治小兒「天行五日以後,熱不歇者。」

棗葉半握 麻黃半兩,去根節 淡豉一合

蔥白切,一合。

右件共童子小便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二服。

涼膈散傷寒直指格論方[编辑]

一名「連𧄍飲子。」 治傷寒表不解,半入於裡,下證未全,或復未愈者;或燥熱怫結於內,而煩心懊憹,不得眠者;及無問傷寒雜病,大人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面熱頭昏,脣焦咽燥,舌腫喉痹,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咳唾稠粘,睡臥不安,譫語狂妄,腸胃濕燥,便尿悶結,一切風熱壅滯,風眩瘡癬,及傷寒陽明胃熱發斑,下證未全者。或誤服暖藥過多,為諸熱證。并酒甚熱毒。兼小兒斑疹痘瘡已出未快者。或熱極黑陷將死者。

梔子仁、 連𧄍、 薄荷、 黃芩、 甘草各一兩半, 大黃、 硭硝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一兩,水二盞,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入蜜少許,食後服。加薑煎亦得。

去六經熱。減大黃硭硝。加桔梗甘草人參防風。治肺經邪熱。咳嗽有痰。加半夏。

涼膈與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洩熱。名雙和散。錢氏去連、𧄍加藿香、石膏。為瀉黃散。《寶鑑》連𧄍四兩。硝、黃各二兩。餘各一兩。

柴葛解肌湯幼科全書下同[编辑]

柴胡 乾葛 黃芩 桂枝 赤芍 人參 甘草。

右,竹葉七片,薑棗作引,煎服。

調元生脈散[编辑]

黃芪、 人參 麥門冬 甘草 五味子。

右水煎服

參蘇飲[编辑]

人參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枳殼。

乾葛、 前胡、 木香、 陳皮、 蘇葉。

右薑棗引煎服

荊防敗毒散[编辑]

生大黃 防風 荊芥穗、 酒紅花 牛蒡子 升麻 元參 人參 桔梗 酒芩、 酒蘗。

甘草。

右水煎服

菉荳粉飲育嬰家祕下同[编辑]

如小兒誤服熱藥太過者,以致煩躁悶亂,或作吐,或狂或渴。宜先解毒,此飲主之。

菉荳粉一兩 黃連炙 乾葛 生甘草各半兩

三味共末,同菉荳粉杵勻,每服五分至一錢,淡豆豉湯溫調服。

豆卷散[编辑]

如小兒病驚,多用藥性太溫,及熱藥治之。有驚未退而別生熱證,有病愈而致熱證者,有反為急驚者甚多。當問病者數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藥調之,可用解毒之藥,無不效也,以此散主之。

大豆黃卷以水浸黑豆,生卷是也。曬乾 炙草。 貫眾、 板藍根

每各一兩為末,服五分至一錢,水煎去渣服。

玉液丸片玉心書下同[编辑]

治風壅。化痰利膈。清頭目煩熱。除咳嗽。

寒水石火煅水飛,二兩 半夏製,一兩 枯礬五錢

共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薑湯下。

感風寒咳嗽。桑白皮湯下。

咳血茅根湯下

常咳茶湯下

咳而吐煨薑湯下

胃苓丸[编辑]

分陰陽,退潮熱,止吐泄,消浮腫黃疸。調脾胃,止便濁。小兒常用之藥也。

蒼朮米泔水浸,刮去黑皮,焙乾 厚朴薑汁炒 陳皮 白朮各五錢 粉草炙 草果各二錢 豬苓 澤瀉 白茯各三錢 官桂一錢

共為末,水和丸,如粟米大,炒米湯下。

嘔吐煨薑湯下

調胃炒米湯下

白濁鹽湯下

瀉泄炒米車前湯下

黃疸。加茵陳五錢。燈心湯下。

潮熱水。竹葉炒米湯下。

浮腫,《長流水》煎燈心、五加皮湯下。

疝氣茴香湯下

神芎丸[编辑]

治小兒上焦積熱,驚風壅滯,頭目赤腫,咽閉,大小便赤澀,及痰喘之證,並皆治之。

大黃酒蒸 黃芩各一錢 黑牽牛取頭末。

滑石各四錢。 黃連、 川芎、 薄荷葉各五錢。

共為末,滴水以丸,如粟米大,竹葉湯下。

敗毒散嬰童百問下同[编辑]

治小兒傷寒,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尋常風眩拘倦,風痰,身體項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寒熱竝治之。

柴胡洗去蘆 前胡 川芎 枳殼炒 羌活 川獨活 白茯苓 桔梗炒 人參各一兩

甘草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生薑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剉散,加蟬蛻、防風。

治驚熱。可加芍藥。乾葛黃芩。

無汗加麻黃

四順清涼飲[编辑]

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安,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小便少,大便澀」 ,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癇。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毒,一切壅滯,竝宜服之。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右剉散。三歲已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作兩服。

準繩加薄荷

治挾熱瀉不止。加木香、大黃。用煨。

欲利小便,用赤芍藥。《準繩》加燈心、木通。

虛熱加甘草

不利減大黃

「冒風邪。」 加去節麻黃。

中風體強。眼睛上視。加獨活。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可加荊芥。

柴胡散[编辑]

治小兒傷寒無汗,有表證,壯熱頭疼,身體痛,口乾煩渴,小便赤,大便閉澀,夾驚腮腫。

石膏 黃芩 甘草 赤芍藥 葛根各二錢半 麻黃去節 柴胡半兩

右剉散,三歲兒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生薑少許,蔥白三寸,豆豉一撮,煎六分,溫服。

茵陳湯[编辑]

治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也。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茵陳嫩者,一兩, 大黃三錢半, 梔子大者,三枚

右剉散,以水一大椀,先煎茵陳減半,次用二味,煎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小便當利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身減,黃從小便中去也。量大小加減。

梔子蘗皮湯[编辑]

治傷寒身黃發熱

梔子八枚 黃蘗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犀角散[编辑]

治小兒黃疸,一身盡黃。

犀角鎊,一兩 茵陳、 乾葛 升麻 龍膽草、 生地黃各半兩 寒水石七錢半

右剉散白水煎

乾葛根汁[编辑]

治小兒忽發,面目黃,皮肉盡黃。

乾葛根汁。

右和蜜服

連𧄍赤小豆湯[编辑]

治小兒傷寒,發黃身熱。

麻黃去節, 連𧄍 生甘草 生薑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兩 杏仁四十一粒 大棗十二枚

右剉散白水煎

麥苗汁[编辑]

小麥苗搗汁。

右服之立效

茵陳五苓散[编辑]

五苓散加茵陳湯十分,五苓散五分

右二件拌勻。每服一錢,溫水調下,日三服。

當歸散[编辑]

治小兒夜啼者,臟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是也,宜用此方。

甘草炙 桔梗 陳皮 當歸各一錢。

右為末,水煎半盞,時時少與服之。

又有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面赤脣焦。小便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小半夏湯[编辑]

治黃疸,小便色不異,欲自利,腹滿而喘者,不可除熱,熱去必噦。

半夏湯洗七次。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一片,煎七分,溫服。

消食丸[编辑]

常服寬中快氣。消乳食。正顏色。

縮砂炒 陳皮炒 三稜煨 蓬朮煨 神麴炒 麥芽炒 香附米泔浸一宿,炒 枳殼 檳榔 烏梅各半兩 丁香二錢半

右為末,麪糊丸如菉荳大,食後紫蘇湯下二十丸或三十丸。

小柴胡湯[编辑]

治小兒傷寒潮熱,少陽汗出,口渴,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脅痛耳聾,嘔噦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

人參 甘草炙,各三錢 黃芩二錢 柴胡八錢 半夏湯泡七次,焙乾,二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去滓溫服,不拘時。

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𤻤,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胠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脣目抽搐,及乳母有前證,致兒為患者,並宜服之。」

葛根黃連黃芩湯[编辑]

治「太陽病桂枝證。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邪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二兩, 黃芩、 黃連各七錢五分, 甘草五錢。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喘甚加葶藶子。

三黃丸[编辑]

治小兒三焦積熱,大渴引飲,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心膈煩躁,不美飲食,大小便祕澀,五臟實熱,或下鮮血,瘡癤熱證。

黃連去蘆 黃芩 大黃煨,各十兩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如臟腑壅實,加服丸數。小兒積熱可服。

竹葉湯[编辑]

治小兒傷寒發渴,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肢煩熱。

石膏二兩 半夏四錢 人參 甘草炙,各二錢 麥門冬六錢,去心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青竹葉、生薑各四片,粳米七十粒同煎。

嘔加生薑竹葉

香薷飲[编辑]

治夏月中暑,下咽即甦。

考證
香薷一兩 白扁豆炒 厚朴薑製,各半兩

右剉散,每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服。

一方加黃連治瀉痢

一方「加芎芷香蘇散。」 治霍亂吐瀉,暑月感冒傷暑之證。

車前子散[编辑]

治「暑月伏熱,霍亂吐瀉。」

白茯苓 豬苓 香薷 車前各等分, 人參減半。

右為末,每一錢,用燈心湯調下。

肚疼加芍藥

瀉不止加石蓮肉

黃連解毒湯[编辑]

治大熱煩躁,渴悶欲死。下咽即活。

黃連三錢 黃蘗五錢 梔子四箇,劈 黃芩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玉露散[编辑]

治「嗞啀,煩躁不安,頰赤咽乾,身熱頭痛,兼中暑發渴昏悶,小便不通,驚氣入腎,夢中咬牙,加金珠散,薄荷湯調服。」

寒水石、 石膏各二兩,水飛 甘草三錢。

右為末,每服半錢,麥門冬湯下,湯使隨意。

加辰砂、金箔,名「桃紅散」 ,亦治急驚。

入梔子仁。名「金蓮散。」

加滑石半兩。名《玉真散》。

湯氏曰:「前方治小兒秋夏伏暑,多有熱,吐黃涎,頭額溫,五心熱,小便赤少,或乾嘔無物,宜服香薷飲,又宜服玉露散,生薑汁和白湯調下,獨用薑汁一服而止。」

導赤散[编辑]

治心驚內虛邪熱

生地黃、 甘草、 木通各等分。

右,㕮咀,竹葉煎,加黃芩、赤芍藥、羌活、燈心煎服。

至寶丹[编辑]

治精神恍惚。心躁生風。

生犀屑 玳瑁屑 琥珀研 硃砂細研水飛 雄黃細研水飛,各一兩 金箔五十片,一半為衣 銀箔五十片,研 片腦一分,研 麝香一錢,研 安息香一兩半為末,以無灰酒飛,濾去沙石,約取一 兩,慢火熬膏 牛黃半兩

右生犀、玳瑁搗羅為細末,研入諸藥令勻,將「安息香膏以重湯煮凝成,和搗為劑,如乾,即入少熟蜜,盛不津器中,旋丸桐子大。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化下,大小以意加減。」 又治大人卒中不語,中惡氣,中諸物毒,中熱暗風,產後血暈,死胎不下,竝用童便少許,生薑自然汁三五滴,同溫過化下五丸,立效。

琥珀散[编辑]

治「煩躁不寧。消風豁痰。」

辰砂一錢半 琥珀 牛黃 殭蠶炒去絲嘴, 「南星水浸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牛膽中製佳」 全蠍去毒 白附子 代赭石 天麻 乳香 蟬蛻各一錢 麝香五分 片腦一字

右為末,三歲半字,薄荷湯下。

慢驚加附子

解毒丸[编辑]

治「小兒五臟積熱,毒氣上攻,胸臆煩悶,咽喉腫痛,赤眼癰腫,頭面發熱,脣口乾燥,兩頰生瘡,精神恍惚,心忪悶亂,坐臥不寧。及傷暑毒,面赤身熱,心煩躁而渴,飲食不下。」

寒水石 石膏研,各八兩 青黛

右研如粉,入青黛和勻,蒸餅七個,水調丸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後新汲水化下,或細嚼,生薑湯下亦可。中諸毒,竝宜服。及小兒驚風潮熱,痰涎壅塞,心胸煩躁,頰赤多渴,坐臥不穩,每三歲兒可服半粒,量大小加減。

七物黃連湯[编辑]

治夏月傷寒,四肢煩疼發熱,其人喜煩嘔逆,支滿,劇如禍祟,寒熱相搏,故令喜煩。

黃連, 茯苓, 芍藥各七錢半, 黃芩、 甘草、 乾薑各一兩, 小麥三合

右剉散白水煎

欲止瀉加枳實半兩

金箔鎮心丸[编辑]

治驚悸。痰聚上脘,煩躁欠安。

硃砂一兩, 白茯苓, 人參、 甘草各半兩

山藥一兩半, 腦子一錢, 牙硝錢半, 麝五分, 紫河車二錢半,黑豆煮 金箔十二帖。

右為末,煉蜜丸,每兩半作五十丸,以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下,含化亦可。臥時常服。安心鎮神,祛邪熱,涼咽膈,止驚啼。

===梨漿飲子===

治「潮熱、榮熱、衛熱、瘴氣熱,兩日一發,三日一發。積熱、脾熱、痞熱、胃熱、癖熱、瘧熱、邪熱、寒熱、脾瘧、鬼瘧,夜發單瘧、獨熱。」

青蒿童便浸一日,曬乾 柴胡 人參 黃芩炒 前胡 秦芃 甘草炙,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一歲半錢,二歲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藕生梨、薄荷生地黃同煎至半,去滓,通口空心食前服。

大柴胡湯[编辑]

治「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裡,往來寒熱,大便祕澀,腹滿脹痛,譫語,心中痞硬,飲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兼臟腑實,脈有力者可服。」

柴胡八錢 黃芩 赤芍藥 枳實麩炒,各三錢 半夏「湯泡七次,切片焙乾」,一錢半

右剉散,薑棗煎,加減服之。

欲下加大黃半兩效

大承氣湯[编辑]

治剛痓。胸滿內實。口噤咬齒,大熱發渴,大便閉澀。

大黃半兩, 硭硝半兩, 厚朴一兩, 枳實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不拘時熱服。

地骨皮散[编辑]

治虛熱,亦治傷寒壯熱餘熱。

知母 骨皮各一兩,炒 柴胡 生甘草 人參 茯苓各半兩 半夏湯泡七次,切片曬焙,三錢

右,㕮咀,薑水煎服,每用三錢。《全嬰方》加秦艽,名「秦艽飲子。」

有驚熱加《蟬退》、天麻、黃芩。

海藏曰:「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湯加減法。自汗者,地骨皮散;無汗者,柴胡湯、三黃湯。仲景所用,錢氏改諸丸散加減,竝出古法。」

犀角飲[编辑]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肌瘦。

犀角鎊 𪔀甲酥炙 柴胡 知母炒 地骨皮 胡黃連各一兩 大黃 桃枝各半兩

右㕮咀,每三歲一錢,水一盞,煎三分,去滓溫服。

𪔀甲飲[编辑]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多渴,心躁多驚,面黃消瘦。

𪔀甲酥炙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殼麩炒 知母 當歸各一兩

右㕮咀,三歲一錢,水半盞,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煎三分,去滓服,無時。

靈犀飲[编辑]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可食多渴,面黃肌瘦,腹急氣粗等證,虛熱餘熱通用。

犀角鎊 胡黃連各半兩 茯苓去皮 人參 川芎 秦艽 生甘草 羌活 柴胡 桔梗 地骨皮各一兩

右㕮咀,三歲一錢,水半盞,烏梅竹葉少許煎服。

生犀飲[编辑]

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四肢困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及大病差後,餘毒不解,或傷寒病後,因食羊肉,體熱不除。」

地骨皮 秦艽 人參 犀角鎊 大黃蒸。

麥冬 枳殼 柴胡 白茯 赤芍 桑白皮 𪔀甲酥炙黃,各一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青蒿少許煎,溫服,食後。小兒分為二服。

《準繩》加黃芪、烏梅二味。

青蒿散[编辑]

治小兒、室女,肌瘦潮熱。

青蒿三錢 生甘草一寸 烏梅一個,搗碎

小麥、五十粒。

右㕮咀,河水一碗,煎至三分,去滓服。

柴胡散[编辑]

治小兒骨蒸潮熱,面黃瘦弱。

柴胡 地骨皮 甘草炙,各半兩

右㕮咀,水一盞,每用二錢,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

理中湯[编辑]

治「脾胃不和,中寒上衝,心腹㽲痛,痰逆惡心嘔吐,心下煩悶痞滿,膈塞不通,飲食減少,短氣羸困,溫中逐水,止汗去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傷寒時氣,裡寒外熱,霍亂嘔吐瀉利,手足厥冷。」

人參 白朮 乾薑炮,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腹痛加人參。

渴減白朮

寒多加乾薑附子

吐甚。去白朮。加生薑。

瀉多還用朮

悸者加茯苓

四肢厥冷,下利轉筋,方可加附子為末蜜丸,名「理中丸。」 治厥陰臟寒,蚘上入膈,吐出長蟲,胃虛冷,故先服理中丸,或加茯苓、枳實。

四君子湯[编辑]

治「榮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

人參、 茯苓、 生甘草、 白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鹽少許,白湯點服。溫和脾胃,進益飲食,辟寒邪障霧氣。

五苓散[编辑]

治「傷寒溫熱病,表裡未解,頭疼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汗出表解,煩渴不止。」 又治霍亂吐利,躁渴引飲。

澤瀉二兩半 豬苓、 白朮、 茯苓各一兩半 肉桂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又治濕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下,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

如發虛,加綿黃芪、人參末少許服之。

白虎湯[编辑]

治「傷寒大汗出,表證已解,心胸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數升者宜服。」 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知母三兩 甘草炙,一兩 石膏八兩,另研

粳米三合。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聖惠方》加乾葛。

柴苓散[编辑]

治小兒腹中有伏熱,溫壯來去。

柴胡七錢半 麥門冬去心 人參 赤茯苓 甘草各半兩 黃芩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小麥一撮,竹葉三片,煎五分,去滓溫服,量大小加減與之。

二黃犀角散[编辑]

治小兒身體溫壯,心神不安,大腑祕熱。

犀角屑 大黃酒浸蒸 釣藤 梔子 生甘草 黃芩各五分。

右為末,每服五分,量大小加減,熱湯調下。

牛黃散[编辑]

治小兒溫壯,身體常熱不止,或寒熱往來。

牛黃研 生甘草各五分, 柴胡去苗 梔子炒 龍膽草 黃芩各二錢半

右為末,每服五分,以金銀薄荷湯調下,無時。

黃龍湯[编辑]

治傷寒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

柴胡五錢。 黃芩、 生甘草各二錢, 赤芍藥三錢。

右㕮咀,每服二錢,薑一片,棗一枚,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牛黃膏[编辑]

治小兒天弔驚風,手足搐搦,面脣紅赤,咽喉痰響,渾身頭額壯熱,喚問不知,不醒人事,或只左手左腳偏搐,或只右手右腳偏搐,或只脣口眼鼻顫搐,此疾則多肚腹緊脹,熱極則胸膈久積驚涎,忽被風邪所觸,故作是候也。此患大忌不得鍼灸,若鍼灸迺誤矣。凡中此疾,須辨認有前項形證,宜服此劑。

蠍尾四十九枚 巴豆去殼,一錢半,不去油

梅花片腦半字 辰砂研,二錢 麝香一字

鬱金三錢,以皂角水煮過 牛黃少許

右六味,為末,每遇小兒中前項證候,周歲半字,三四歲一字。仍觀孩兒身體肥瘦,臟腑虛實,及病勢輕重,則加藥,用「熟蜜水一二分,調勻灌下,或薄荷湯亦可。服藥後,良久壓下痰涎,疏去風氣,當宣瀉兩三行,其瀉出如雞子白」 ,是應效。或胸膈痰涎壅盛痞滿,服此藥宜吐風痰,亦為美也。下藥後,或吐或瀉,手足搐搦「稍定,喉嚨不響,頭額腹肚漸涼,眼目不翻,識得人事,面紅赤色,但時時有少溫壯驚潮風熱來未退,便續下保壽散三兩服,金粉散一二服」 ,蚤晨更可下,均氣補虛,進乳哺白朮散,一日蚤晨與一服。或服此數件藥後,只覺得腹肚至夜微熱,不進乳食,宜空心與進一服寬熱散,微微通去腹中餘熱風涎,或有是疾,服藥少退,忌兩日,不可見風。

方加粉霜二錢,名「硃砂膏。」

羚羊角湯[编辑]

治諸驚壯熱

羚羊角屑、 蟬蛻、 茯神、 麥門冬、 柴胡。

地骨皮各一錢 黃芩、 甘草炒,各五分

右剉散,每服二錢,薑棗煎服。

梔子仁湯[编辑]

治陽毒傷寒。壯熱。百節疼痛。下後熱不退者。

梔子仁 赤芍 大青 知母 柴胡各一兩 甘草半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者,麩炒微黃色 升麻 黃芩 石膏各二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大連𧄍湯[编辑]

治瘡疹壯熱,小便不通,諸般瘡癤丹毒臍風。

連𧄍 瞿麥 荊芥 木通 赤芍藥 當歸 防風 柴胡 滑石 蟬蛻 甘草炙,各一錢 山梔子 黃芩各五分

右剉細,每服一錢,加紫草煎,溫服。

熱甚加大黃。更詳證加減為佳。

龍膽湯[编辑]

治「胎驚月內,氣盛發熱,凡臍風、撮口、壯熱皆可用。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哯者,若已能進哺,中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并諸驚癇,方悉主之。十歲以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一」 ,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上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鬾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如龍膽多少也。一百日兒加三銖,二百日兒加六銖,一歲加半兩。」

龍膽草 釣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 生甘草各六錢 蜣螂二枚,去翅,炙

大黃一兩,煨

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後節度,有藥虛實,宜足數合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兒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以漸加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

《直指方》「為末。每服一錢,北棗煎服。」

或加防風、麥門冬以導心熱,黃芩減半,去蜣螂亦可。

紫霜丸[编辑]

治食積,亦是傷寒之藥。治「乳哺失節,宿滯不化,胃腹痞滿,嘔吐惡心,便利不調,乳食減少。」 又「治傷寒溫壯,挾熱實,大便酸氣,食不消化,或已得汗,身熱不止,或變蒸發熱,多日不解,或因食而發癇,先寒後熱,竝宜服之。」

代赭石火煅,用醋淬七次 赤石脂各一兩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炒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油炒

右先將杏仁、巴豆入乳缽內細研如膏,卻入「代赭石脂末研和勻,以湯浸蒸餅丸如粟米大,一歲兒五丸,米飲下,一二百日兒三丸。亦要看肥瘦加減,微瀉為度。」 大凡變蒸,與傷寒調理一同,此藥竝治之。此仍是瀉食積之劑,量虛實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