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5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五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五十七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五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五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三十七

  小兒吐瀉門四

  單方

  鍼灸

  醫案

藝術典第四百五十七卷

醫部彙考四百三十七[编辑]

小兒吐瀉門四[编辑]

單方[编辑]

治「小兒霍亂吐利用人參一兩,厚朴、甘草各半兩,四 味㕮咀,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兒服一合, 百日兒分三服,期歲分二服,中間隔乳服之。」乳母忌 生冷油膩等。一加乾薑一分,或加生薑三分。千金方下同 小兒霍亂:梳頭垢水服少許。

治孩子霍亂,已用立驗。「用人參、蘆籜、扁豆藤二兩,倉 米一撮,四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溫服。 又用人參、木瓜一枚,倉米一撮,三味㕮咀,以水煎分 服。以意量之,立效。」

治小兒霍亂。研尿滓,乳上服之。

又以牛涎灌口中一合。

治少小吐利用亂髮半兩燒灰,鹿角六銖,二味為末。 米汁服一刀圭,日三服。

又,用熱牛屎含之。一作「牛膝。」

又:「燒牡豬屎,水浸取汁,少少服之。」

治小兒噦用生薑汁、牛乳各五合,煎取五合,分為二 服。

又:取牛乳一斤,煎取五合,分五服。

小兒脾泄不止:紅棗二十箇去核,將官粉入內,以陰 陽瓦焙乾,去棗研粉,每服三分,米湯下。

小兒飲乳後,吐逆不入腹,取蘆蠹蟲二枚,煮汁飲之。 嘔逆與哯乳不同,乳飽後哯出者,為哯乳也。藏器方 小兒吐瀉,脾胃虛寒:齊州半夏泡七次,陳粟米各一 錢半,薑十片,水盞半,煎八分,溫服。直訣

治瀉不止用筍籜、扁豆藤各半兩,人參一兩,共細剉, 分六服,每水一小盞,煎五分,不時量分稍熱服。聖惠方下 同

小兒吐乳:取地龍糞一兩研末,空心米泔湯服,效。 凡小兒霍亂吐瀉,用土蜂窠炙研乳汁,服一錢。 小兒百晬內吐乳,或糞青色,用年少婦人乳汁一盞, 入丁香十枚,陳皮一錢,石器煎一二十沸,細細與服。 陳文仲小兒方

小兒吐瀉:「巴豆一箇,針穿,燈上燒過黃蠟一豆大,燈 上燒,滴入水中同杵,丸黍米大。」每用五七丸,蓮子燈 心湯下。危氏得效方

寡婦藁薦《草節》。去小兒霍亂。酉陽雜俎 襁褓吐乳咳嗽久不愈:石燕子為末,以蜜調少許,塗 脣上,日三五次。衛生寶鑑

小兒吐瀉:芹菜切細,煮汁飲之,不拘多少。子母祕錄 小兒嘔吐不止:「丁香、生半夏各一錢,薑汁浸一夜,曬 乾為末,薑汁打麪糊丸黍米大,量大小用薑湯下。」全幼 心鑑下同

小兒哯乳:用鹹豉七箇去皮,膩粉一錢,同研,丸黍大, 每服三五丸,霍香湯下。

「小兒泄瀉,肉荳蔻五錢,乳香二錢半,生薑五片,同炒 黑,去薑,研為膏收,旋丸菉豆大。每量大小,米飲下。 治小兒吐瀉腹脹,胸膈痞閉。用五靈脂、青皮、陳皮、硫 黃、芒硝各等分。先將硝、黃於銚子內,以文武火鎔開, 用匙刮聚,自然結成砂子,取出研碎,與前三藥同末, 麪糊為丸如菉豆大。小兒麻子黃米大。每服二十丸, 量」虛實加減。米飲送下。無時。儒門事親下同

又「治泄瀉用車前子,不拘多少,為細末,每服二錢,米 飲湯調下,服之水穀分,吐瀉止。」

小兒吐瀉黃疸,用三稜、蓬朮、陳皮、青皮、神麴、麥芽、黃 連、甘草、白朮、茯苓,共為細末,生薑燈心湯調服。傷乳 食吐瀉加山樝,時氣吐瀉加滑石,發熱加薄荷。丹溪方下 同

治「小兒周歲吐乳腹瀉用白朮、滑石末各三錢,陳皮、 炙草各五分,乾薑一錢,共為粗末,煎服。」

治夏秋吐瀉:「好黃連一兩,入虢丹一兩,炒丹焦,為細 末,麪和丸如芥子大。」服二三十粒,壁土薑湯吞,更量 數服不妨。李剛中方

療霍亂心腹刺痛吐利用茯苓、桔梗、人參各六分,白 朮五分,炙草、炙、厚朴各四分,共切片,用水二升,煮六 分,令溫服。外臺方

小兒吐逆不止:用黃丹研末,小棗肉和丸芡子大。每 以一丸,針簽於燈上燒過,研細,乳汁調下。一加硃砂、 枯礬等分。謝氏小兒方小兒吐瀉:丁香、橘紅等分,煉蜜丸黃豆大,米湯化下。 劉氏小兒方

胎寒腹痛,啼哭吐乳,大便瀉青,狀若驚搐,出冷汗:薑 黃一錢,沒藥、乳香二錢,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 釣藤煎湯化下。利濟方

小兒吐逆頻併,不進乳食,手足心熱:用紅麴年久者 三錢半,白朮麩炒一錢半,甘草炙一錢,為末。每服五 分,煎棗子米湯下。經濟方

小兒噦疾:用鹿角粉、大豆末等分,和乳調,塗乳上飲 之。古今醫驗

小兒嘔吐,壯熱食癇:葛粉二錢,水二合調勻,傾入錫 鑼中,重湯盪熟,以糜飲和食。昝殷食醫心鏡

小兒霍亂卒起者:用白狗屎一丸,絞汁服之。本草綱目下同 小兒熱噦:牛乳二合,薑汁一合,銀器文火煎五六沸, 量兒服之。

小兒疳瀉:赤石脂末,米飲調服半錢,立瘥。加京芎等 分更妙。

小兒霍亂:訶黎一枚,為末,沸湯服一半,未止再服。 小兒吐逆不定,虛風喘急,白附、藿香等分,為末,每米 飲下半錢。保幼大全

小兒嘔吐不定:用五倍子二箇,一生一熟,甘草一握, 濕紙煨過,同研為末。每服半錢,米泔調下,立瘥。經驗方 小兒熱瀉:黃蘗削皮焙為末,用米湯和丸粟米大,每 服一二十丸,米湯下。十全博救方

小兒四季患泄瀉,用製白朮、陳皮、川厚朴、薑汁炒各 三分,甘草二分;有嘔吐,加藿香葉四分;遍身熱腹痛 者,加薑水炒黃連三分。窮鄉便方

小兒泄瀉:用木別子一箇,麵裹煨熟,去殼,小丁香三 粒,共為末,唾丸入小兒臍,以舊膏藥封之。身經通考方 小兒久瀉,飲食少進,身體羸瘦,白朮土炒白茯苓二 味各等分,用老米一撮煮粥,止服米飲,其瀉自止。醫貫 奇方下同

又,健脾止瀉,用「陳米鍋巴四兩,蓮肉去心微炒四兩, 享糖四兩,共研細末」,食遠或空心調服數匙妙。 小兒吐乳,蘇葉、甘草、滑石各一錢,水煎服。幼幼近編下同 「小兒久瀉,用肉荳蔻平開,入麝香一分,再合麪包煨, 為末,米湯下。溏泄用柿餅燒熟吃,立止。」身熱作瀉,四 君子湯加白芷、黃芪、松花、五味子。 小兒吐瀉,用乾薑、甘草各二錢,炙白朮一兩,為末,溫 湯服。吐瀉不止,或以白朮一錢,肉果、丁香各五分,薑 湯調下。兼治大人吐瀉,或以白芷、乾薑為末,蜜丸,置 臍中,以絹縛定,用熱鞋底。時時熨之。

治久瀉不止。白朮土炒、白茯苓各等分,陳米一撮煮 粥,止服米飲。

治久吐不止。砂仁童便炒三四次一兩,丁香一錢,藿 香三錢,每薑湯調服一匙。

治小兒吐瀉不止:五倍子二枚,半生半熟,炙草為末, 米泔水下五分。

鍼灸[编辑]

《古今醫統》曰:「小兒嘔吐乳汁,灸中庭一穴一壯,在亶 中穴下一寸陷中。」

醫案[编辑]

錢乙《小兒直訣》曰:廣親宮五太尉,病吐瀉不止,米穀 不化,眾醫用溫藥,一日而加喘吐不定。錢氏曰:「當以 涼藥治之,所以然者,謂傷熱在內也。」用石膏湯三服 并服之。眾醫皆言吐瀉多而米穀又不化,當補脾,何 以用涼藥王信眾醫皆用補脾丁香散三服,錢醫後 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後必腹滿身熱,飲水吐逆,三日 「外果如所言。所以然者,謂六月熱甚,伏入腹中,而令 引飲傷脾胃,即大吐瀉也。」眾又行溫藥,使上焦亦熱, 故喘而引飲,三日當甚。眾師不能治。復召錢至,見其 熱證,以白虎湯三服,更以白餅子下之,一日減藥二 分,二日、三日,又與白虎湯各二服,四日用石膏湯一 服,及旋合門冬、黃芩、腦子、牛黃、天竺黃茯苓以硃砂 為衣。服五丸。竹葉湯化下。熱退而安。

廣親宮七太尉,七歲病吐瀉,是時七月,其證不食而 昏睡,睡覺而悶亂,哽氣乾嘔,大便或有或無,不渴。眾 醫作驚治之,疑睡故也。錢曰:「先補脾,後退熱。」與史君 子丸、補脾,石膏湯退熱。又以水銀、硫黃末研和,以薑水調下一字。錢曰:「凡吐瀉,五月內九分下而一分補, 八月內九分補而一分下,此者是脾虛瀉,醫妄治之」, 至於虛損,下之即死。即當補脾,若以史君子丸,恐緩 已。又留溫胃益脾藥治之。醫者李生曰:「何食而噦?」錢 曰:「脾虛津少即嘔逆。」曰:「何瀉青褐水?」曰:「腸胃至虛,冷 極故也。」錢治而愈。

馮承務子五歲,吐瀉壯熱,不思飲食,目睛多白,面色 無神。師曰:「此腎經虛弱,下之則愈虛。」遂以消積丸磨 之,漸愈。大凡傷食不下則成癖,下後即與補脾,無不 效者。

《儒門事親》曰:河間劉光濟之子,纔二歲,病疱後嘔吐 發昏,用丁香、荳蔻之類不效。適麻先生寄其家,乃謂 光濟曰:「今有小方,無毒,人皆知之,公肯從乎?」光濟曰: 「先生之言,必中於理,何敢不從。」麻先生曰:「劉河間常 言涼膈散可治瘡疱,張戴人用之如神。況《內經》言少 陽所至嘔涌,少陽者,相火也,非寒也。」光濟欣而從之。 此日利二行。適王德秀自外入,聞其利之也,乃曰:「瘡 疱首尾不可下麻。」自悔其多言也,業已然,姑待之。比 至食時,下黃涎一合。日午問之,兒已索遊於街矣。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五歲,食粽後咬牙欲吐,頃間 腹脹昏憒,鼻青黃赤,此脾土傷而心肝所動,食積發 厥也。先令雞翎探吐,出酸物頓醒,節其飲食。勿藥而 愈。

薛氏《保嬰撮要》曰:「一小兒夏月吐乳,手指發熱,作渴 飲冷,口吐涎水,余謂胃氣熱,廉泉開而涎出也,用瀉 黃散而愈。後復嘔吐,另用剋滯之劑,口渴飲湯,流涎 不已,余謂胃氣虛寒,不能攝涎也,用理中丸而愈。 一小兒七歲,嘔吐不食,面白指冷,此胃氣虛寒也,用 理中湯,嘔吐頓愈,又用六君子湯而痊。後傷食腹痛 發」熱,嘔吐流涎,先用「保和丸」一服而痛嘔愈,再用四 君、山梔而涎止。

一小兒食涼粉而嘔吐酸物,頭痛發熱,此內傷兼外 感也,用人參養胃湯末二錢,薑湯調服,諸證皆愈。惟 吐酸涎,用《大安丸》一服而止。

一小兒傷食發熱,嘔吐酸物,手指常冷,此胃氣虛寒, 陰盛隔陽於外,虛熱所致也,用「保和丸」末二錢,濃薑 湯調服而吐止,再用六君子湯加山梔而安。

一小兒嘔吐作渴,暑月或用玉露飲子之類而愈。又 傷食吐酸,余先用保和丸一服吐止;次用五味異功 散,飲食漸進;又用四君子湯而痊。

一小兒暑月患吐瀉,服香薷飲、五苓散之類而止,但 手足並冷,睡而露睛,飲食不入,腸鳴作嘔,欲用清涼 之劑。余曰:「此始為熱,終為寒也。」當捨時從證,用人參 理中丸,以薑湯化,二服病勢始定;次用助胃膏漸安; 又用六君子湯,調理而愈。

一小兒食多即吐,余用五味異功散愈之。又腹痛嘔 吐,先服「大安丸」,仍用異功散而愈。後證復作,另投祛 逐之劑,吐瀉不食,腹中痛甚,以手按之則止,此脾氣 復傷也,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一劑,又用六 君、升麻、柴胡二劑,飲食頓進。後食生冷,挾驚吐瀉,手 足並冷,脣口搐動,用六君、釣藤鉤、柴胡而愈。

一小兒吐酸,作渴飲冷,腹痛發熱,用人參養胃湯加 黃連一劑,吐熱稍定,又用保和丸一服,腹痛頓止。後 傷食復吐,腹脹,大便不通,用紫霜丸下之尋愈。又感 冒咳嗽腹脹,另服下藥,發熱作吐,腹脹,手足並冷,睡 而露睛發搐,用六君、釣藤鉤而安,又用四君加當歸、 川芎而愈。後患吐瀉,手足並冷,用助胃膏頓痊。 一小兒嘔吐發熱,用瀉黃散而愈。後因乳母飲酒,腹 脹吐瀉,用葛花解酲湯,子母服之漸愈。大便日去五 七次,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二劑日去五次,乃用四 君、肉荳蔻而痊。

一小兒吐酸發熱,用保和丸漸愈,又用四君、山樝,神 麴而安。後因飲食過多,嘔吐復作,另用下積丸,更加 作瀉,腹脹,手足發搐。余以為肝木侮脾土,用五味異 功散加柴胡、釣藤鉤而搐止;又用六君子湯,飲食漸 進而痊。

一小兒夏間嘔吐腹痛,大便不通,服大黃而愈。又傷 食,患吐發熱,服瀉黃散等藥,嘔吐腹痛,按之即止,面 色青黃,手足並冷,此脾胃復傷而虛寒也,用異功散 加木香愈之。後又傷食,腹脹作痛,或用消食丸,吐瀉 並作,小腸重墜,午後益甚。余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 六君子加木香而愈。

一小兒嘔吐,發熱腹痛,面赤手熱,口乾飲湯,按其腹 不痛,此脾胃氣虛也,用異功散加木香、乾薑,一劑而 愈。後傷食,吐而嚥酸,腹中作痛,按之益甚,此飲食內 停也,用「保和丸」二服而痊。

一小兒因停食腹痛,服疏導之藥而愈,後復停食,又 用前藥,寒熱不食,腹脹後重,大便頻而少,此脾氣復 傷而下陷也,先用異功散加升麻數劑,後重漸愈,再 加當歸數劑而全愈。後因乳母恚怒,致兒寒熱發搐 作嘔,又用六君子、柴胡、山梔以治其母,兼灌其兒,並愈。

一小兒時吐乳食,診其母有鬱怒之證,用加味歸脾 湯、加味逍遙散,治之而愈。

一小兒因乳母感冒風寒發熱,兒患嘔吐,身發赤暈, 用「東垣人參安胃散」而愈。又咬牙發搐,嘔吐酸腐,待 其吐止自安。

一小兒七歲,身羸瘦,兼吐少食,發熱面黃,余謂「此脾 臟受傷」,用六君加煨薑,二劑而飲食進,去薑又數劑 而愈。

一小兒吐乳不食,手足搐搦,痰涎上湧,手足指冷,額 黑脣青,此腎水勝心火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炮 薑,一服去薑,數服而愈。

一小兒不時乾嘔,不乳腹膨,此脾胃虛而將成疳也, 用四味肥兒丸以治疳,四君子湯以健中而痊。後傷 食,吐瀉完穀,形氣困憊,四肢微搐。余曰:「且勿藥。」次日 吐止,但搐而瀉青黃,此脾土虛而肝木勝也,用六君、 釣藤鉤而痊。

一小兒吐瀉,乳食色白不化,露睛氣喘,此脾肺不足, 形病俱虛也,先用異功散加柴胡、桔梗頓愈,再用補 中益氣湯而安。

一小兒吐瀉驚悸,困倦腹脹,此心火虛而脾土怯也, 用六君、茯神、酸棗仁而愈,又用《祕旨》保脾湯乃瘥 一小兒吐瀉,驚搐項強,乃脾傷而肝侮形,氣虛而病 氣實也,用異功散加釣藤鉤,補脾平肝而愈。

一小兒吐瀉,呵欠煩悶,不語畏明,屬脾肺不能生肝 腎也,用異功散補脾肺,地黃丸補肝腎,遂痊。

一小兒吐瀉,腹脹不乳,此脾胃傷也,先用「香砂助胃 膏」而飲食進,後用六君子湯而脾胃健。

一小兒寒熱作嘔,飲食不入,按其腹則哭,此飲食停 滯也,先用「大安丸」遂安。但脣目抽動,大便稀黃,此病 邪去而脾氣虛弱也,用六君子湯以補脾土,釣藤鉤 以平肝木,悉愈。

一小兒未週歲,氣短喘急,乳食少進,時或吐乳,乃脾 傷而食積也,先用六君、山樝、枳實漸愈。後吐瀉作渴, 用胃苓膏以治吐瀉,白朮散以生胃氣而安。

一小兒四歲,每飲食失節,或外驚所忤,即吐瀉發搐。 服鎮驚化痰等藥,後患益甚,飲食不入,藥食到口即 嘔。用白朮一味,和土炒黃,用米泔水濃煎,不時灌半 匙,次日微嘔,又一日不嘔,漸加至半杯,月餘而愈。 一小兒停食吐瀉,身熱作渴,瀉下紅白或青黃色,服 香連丸而愈甚,兼手足指冷。余謂「始為實,終為虛也。」 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肉果而愈。

一小兒傷食吐瀉,大便溏泄,或青綠色,睡而露睛,手 足指冷,額黑脣青,此中氣虛弱,寒水侮土也,用五味 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一劑而愈。後患吐瀉 不已,先用胃苓散,後用異功散而安。

一小兒寒熱嘔吐,或瀉青色,余以謂脾虛肝木所乘 也,用六君、柴胡、升麻治之而愈。後因驚寒熱,寅卯時 益甚,小便頻數,久而不愈。此肝火血虛。先以小柴胡 湯加白朮、茯苓、當歸,二劑頓止,又用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白睛多,脣色白,七月間停食吐瀉,困睡驚悸, 久治不愈。余曰:「驚悸為心血虛怯,困睡為氣虛弱,皆 稟」脾腎不足所致也。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丸。加鹿 茸而愈。

一小兒瀉利青白,手冷面青,或時吃逆,余用人參理 中湯,更加腹痛,仍以前湯加木香、乾薑,二劑稍緩;又 以五味異功散加木香漸愈;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 麻,調理而痊。

一小兒腹痛作瀉,飲食不化,小腹重墜,用「補中益氣 湯」加乾薑為末,每服錢許,米飲調服,旬餘漸愈,又以 四君子湯而痊。

一小兒泄瀉腹痛,手足並冷,脣青額黑,余謂「寒水侮 土」,用益黃散痛止;再用六君、乾薑、漏蘆,子母服之頓 止;又用人參理中湯而痊。

一小兒久瀉兼脫肛,小腹重墜,四肢浮腫,面色痿黃, 時或兼青,諸藥到口即嘔吐,審乳母憂鬱傷脾,大便 不實,先用「補中益氣湯、五味異功散及四神丸調治 其母」,不兩月子母並愈。

一小兒患瀉,乳食不化,手足指冷,服消乳丸,食乳即 瀉,余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子母服之而愈。後時發 搐,脣口抽動,用異功散加木香、釣藤鉤,補脾平肝而 痊。

一小兒泄瀉,手足發搐,痰涎上湧,手足指冷,額黑脣 青,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炮薑,以補心火,救脾土而 愈。

一小兒患泄瀉,小腹重墜,飲食甚少,先用六君子湯 送四神丸數劑,瀉漸止,飲食稍進;又用補中益氣湯 數劑,下墜漸愈。後因勞發熱,自臍而起,饑則熱甚,用 六君、炮薑治之稍安,又用加味歸脾、補中益氣二湯 而痊。

一小兒夏間食粽傷胃,吐而腹痛,余用保和丸,彼以為緩,另用重劑,吐瀉並作,腹痛益甚,按其腹,卻不痛。 余曰:「此食已消而脾胃虛也,當溫補之」,仍行消導,昏 憒發搐,余用異功散加木香治之漸愈。後復傷食,另 用去積丸,吐瀉不食,手足並冷,睡而露睛,變為瘧疾, 余用六君、木香、炮薑治之而愈。

一小兒瀉而大便熱赤,小便澀少,此熱蘊於內也,先 用四苓散加炒黃連一劑,其熱頓退;又用白朮散去 木香二劑,熱渴頓止,以四君、升麻調理而痊。

一小兒食炙煿甘甜之物,常作瀉,大便熱痛,小便赤 澀,此膏粱積熱所致,用四苓散、清胃散各四服,諸證 稍退,乃用「四味肥兒丸」而瘥。

一小兒九歲,食炙煿之物,作瀉飲冷,諸藥不應,肌體 消瘦,飲食少思。余用黃連一兩,酒拌炒焦為末,入人 參末四兩,粥丸小豆大,每服四五十丸,不拘時白湯 下,服訖漸愈。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服月餘而瘥。 後不戒厚味,患疳積,消瘦少食,發熱作渴,用九味蘆 薈丸為主,以四味肥兒丸為佐;疳證漸退,卻以四味 肥兒丸為主。以五味異功散為佐而痊。後又不禁厚 味。作瀉飲冷。仍服肥兒丸、異功散而愈。

一小兒清晨泄瀉,服消疳清熱之劑不應。余謂「脾腎 虛,用二神丸治之。」不信,仍服前藥,形體骨立。復求治, 用四神、六味二丸治之,尋愈。停藥數日,飲食漸減,泄 瀉仍作。至十七歲畢姻,瀉渴頓作,用前藥治之無效, 乃用補中益氣湯、八味丸而始愈。

一小兒因母怒氣停食,患泄瀉,服消導之劑,更加吐 乳,先用養胃湯加炒黑黃連一錢,吳茱萸三分,木香 四分,治其母,子亦灌一二匙,悉愈。後母傷食,患血痢 腹痛,其子亦然。治以四君加前三味,母子俱服。因惑 于人言,但令母服,子另服治痢之藥,加作嘔不乳,手 足並令余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炮薑、漏蘆,母子並 服而愈。

一小兒患瀉,身熱作渴,瀉下穢氣,此為內熱而瀉也, 用香連丸一服而愈。後患瀉,服黃連香薷飲益甚,余 用六君、木香、肉果而愈。

一小兒患瀉,作渴飲冷,手足並熱,睡而露睛,此為熱 瀉,用黃芩湯一劑而愈,又用白朮散二服而安。 一小兒患瀉,面赤飲冷,小便赤色,先用四苓散、香連 丸各一服,而便利勢減,又用異功散加木香、黃連各 二分,吳茱萸一分,二服而愈。

一小兒瀉而腹痛,按之不痛,用異功散加升麻而愈。 後復瀉,服消乳丸,益加腹痛,余謂「脾氣傷也」,復用異 功散加木香而痊。

一小兒吐瀉腹痛,睡而露睛,小腹重墜,手足並冷,先 用六君、升麻、乾薑四服而痛墜愈,又用異功散加升 麻、木香而悉愈。後又傷食腹痛,別服祛逐劑,虛證悉 具,余用理中丸、六君子湯而尋愈。但噫氣下氣,口角 流涎,此脾胃虛寒也,復用理中、六君子二湯而愈。 一小兒泄瀉不食,噯腐酸氣,用平胃散一服而瀉止, 又用五味異功散,而飲食增。後復傷吐瀉,喘嗽,手足 指冷,面色黃白。余謂脾虛不能生肺也,用六君、升麻、 桔梗而愈。

一小兒傷食作瀉發熱,服寒涼藥,熱甚作嘔,此胃經 虛熱也,先用四君、升麻而嘔止,又用白朮散而安。 一小兒乳哺失節,泄瀉腹痛,自用藥下之,反加痰搐, 又服化痰止搐之藥而痰搐益甚,睡而露睛,手足微 冷。余以脾胃已虛而重傷之也,用異功散加木香、釣 藤鉤,母子並服,三日而痰搐止,五日而瀉痛除。 一小兒傷食,瀉青發搐,余謂肝木勝脾也,用六君、木 香、釣藤鉤而愈。後傷食腹痛,別用消食丸,脣額頓黑, 瀉益甚,此脾氣虧損,寒水反來侮土也,用六君、木香、 乾薑而痊。

一小兒面色痿黃,傷食作瀉,面色頓白,氣喘而痰湧, 余謂脾肺氣虛下陷,法當升補。彼不信,別服清氣化 痰之藥,虛證蜂起。余先用補中益氣湯一劑,諸證頓 退,又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泄瀉,兩寸脈或短或伏,用補中益氣治之頓 愈。余見患前證,不服此藥而危者多矣,惜哉! 一小兒飲食後即瀉,先用六君、升麻、神麴、山樝而止, 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而痊。後傷食吐瀉腹痛,用 保和丸二服,又用異功散調補脾氣而安。

一小兒傷食,作瀉腹脹,四肢浮腫,小便不利,先用五 苓散加木香,旬餘諸證漸退;又用五味異功散為主, 佐以「加減腎氣丸。」又旬日,二便調和,飲食漸進,浮腫 旋消,乃以異功散調理而愈。

一小兒十三歲,傷食作瀉,服剋伐之劑,胸腹膨脹,手 足並冷。余謂「當調補中氣」,不信,後見睡而露睛,脣口 搐動,乃用六君、木香、釣藤鉤,至四劑,搐動頓止;又二 劑,飲食加進,以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膈寬瀉止 而愈。

一小兒因驚久瀉,面色青黃,余謂「肝木勝脾土也」,朝 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子母俱服而愈。

一小兒泄瀉驚搐,其母面青脈弦,先用小柴胡湯加 木香、漏蘆一劑,次用四君、木香、釣藤鉤、山梔,母子同 服而愈。

一小兒因其母被驚患瀉,服藥傷胃,反致吐乳,余用 五味異功散炒黑黃連、木香治其母,時灌子一二匙 俱愈。後母因鬱怒,停食下痢,嘔吐腹痛,其子昏憒不 食,以六君子加車前、黃連、木香,母子俱服而安。 一小兒久瀉青色,腸鳴厥冷。余曰:「此驚泄也,脾土既 虧,則肝木來侮,須溫脾平肝,然後可愈。」彼以為迂,自 用治驚等藥,腹脹重墜,小便不利,四肢浮腫,始信前 言,重復請治。余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數劑, 諸證稍可;又以補中益氣湯數劑,飲食少加;又因傷 食夾驚,吐瀉發搐,復用異功散加柴胡、釣藤鉤四劑, 諸證稍退;又傷風咳嗽,腹脹作瀉;或用發散解利之 劑,手足逆冷,睡中發搐。余謂「此脾土虛而」肺金受證, 重傷真氣故也。用異功散加紫蘇一劑,以表散邪。次 以「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調補真氣而痊。

一小兒因驚吐瀉腹脹,先用六君、木香、柴胡治之稍 可,又以五味異功散而愈。後因驚搐痰甚,或用鎮驚 化痰之藥,倦怠不食,而泄益甚,先用異功散加木香、 釣藤鉤,四劑而愈。

一小兒七歲,食生冷之物,腹痛便祕,服峻利之劑,連 瀉五次,噫氣腹痛。余謂心脾虛寒,用異功散加薑、桂、 木香治之,不從,反治胃火,更加吃逆。余仍以前藥加 附子一片,一服諸證頓退,仍去附子,又三劑而愈。其 時同患是證,用清胃化痰者歿,手足俱黯。

一小兒傷食嘔吐,發熱面赤,服消導清熱之劑,飲食 已消,熱赤未退,余以為胃經虛熱,用六君、升麻、柴胡 四劑而痊。

一小兒傷食嘔吐,服剋伐之藥,嘔中見血,用清熱涼 血,反大便下血,脣色白而或青,余謂「脾土虧損,肝木 所乘」,令空心服補中益氣湯,食遠服異功散,使涎血 各歸其源,果愈。

一小兒吐酸乳食,用四君、吳萸、黃連、木香補脾平肝 而愈。後口中有酸水,仍用前藥隨愈。後吐苦水而口 亦苦,用龍膽湯以清肝火,四君子以補脾土而痊。 一小兒吐黃水,所食之物悉皆甘味,用瀉黃散清其 胃火而愈。後因停食,服剋伐之藥,口甘不食,形氣殊 弱,用補中益氣湯養其中氣而痊。

一小兒傷食噯腐,用平胃散一服,宿滯頓化。余云:「不 必多藥,但節其飲食自愈。」不信,別用剋滯之藥,更加 吐瀉,以致不救。

一小兒傷食,發熱面赤,抽搐嘔吐,氣喘唾痰,此飲食 傷脾肺氣虛弱所致,用六君子湯炒黑黃連、山梔各 二分,一劑頓愈。

一沈氏子吐瀉腹痛,手足並冷,余謂「此脾土虛弱,寒 水所侮」,先用益黃散一劑,諸證頓愈,手足梢冷,此寒 水退而脾土虛弱也。用異功散少加木香一劑,卻去 木香,再劑而痊。

一小兒傷食發熱,吐瀉腹痛,欲服益黃散。余曰:「內有 丁香、良薑,非其所宜。前證乃脾胃受傷,而無寒證。」不 信,仍服前藥,其痛益甚,二便不通,口舌糜爛而歿。 一小兒傷食吐瀉不已,後便泄青色,睡而露睛,手足 指冷,額黑脣青。余謂:大便青色,木勝土也;或時溏泄, 脾氣不足也;額黑脣青,寒水侮土也。悉屬中氣虛寒。 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二劑而愈。 一小兒盛暑嘔吐飧泄,服黃連香薷飲益甚,用白虎 石膏湯而腹脹作痛,手足並冷。余謂脾氣虛寒,且夏 月伏陰在內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而愈。

一小兒亥子丑時發熱泄瀉,用益黃散而愈。後復發 服前藥,嗜臥露睛,作渴少食,大便頻黃,余謂肝勝脾 虛,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佐以地黃丸而尋愈。 一小兒盛暑吐瀉,米穀不化,或用黃連香薷飲之類, 腹脹作痛,手足並冷,此脾氣虛而伏陰在內也,用五 味異功散加木香治之而愈。先君嘗云:「凡暑令吐瀉, 手」足指熱,作渴飲冷者,屬陽證,宜清涼之劑。若手足 指冷,作渴飲湯者,屬陰證,宜溫補之劑。故大人屬陰 者,誤用寒涼之藥,死後手足青黯,甚則遍身皆然,於 此可驗。

一小兒傷食吐瀉不已,瀉色青綠或溏白,睡而露睛, 手足指冷,額黑脣青。余謂:「瀉痢青綠,肝勝脾土也;或 時溏白,脾土虛寒也;額黑脣青,寒水侮土也,悉屬中 氣虛寒」,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一劑 而愈。

一小兒傷食嘔吐,發熱面赤,服消導之劑,飲食已消, 熱赤未退,余以為胃經虛熱,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 各二分,四劑而愈。

一小兒目晴緩視,大便臭穢,乃飲交感時乳所致,用 四君子加木香、藿香治之而安。

一小兒吐酸乳食,用四君、吳茱、黃連、木香補脾平肝而愈。後口中有酸水,仍用前藥隨愈。後唾苦水,口中 味苦,用龍膽湯清肝火,佐以四君補脾土乃瘥。 一小兒唾黃水,或口甘,所食之物悉皆甘味,用瀉黃 散愈。後停乳食,服剋伐之藥,口甘不食,形氣殊弱,用 補中益氣湯而愈。

《醫學入門》曰:「黃承務子二歲,病傷食而瀉,眾醫與止 之。十餘日,便青白,乳食不消,身涼,加哽氣昏睡,咸謂 困篤。召錢先與益黃散、補肺散各三服。三日身溫而 不哽氣,後以白餅子微下之,又益脾散三服,利止。何 以然?利本脾虛傷食,初不與下之,留連十日,上實下 虛,脾氣弱則引肺亦虛,脾肺子母故也。今先補脾,則」 肺病自退,即身溫不哽氣也。然後下其所傷。或曰:「何 不先下後補?」曰:「便青為下臟冷。」若先下必大虛。今先 實脾而後下,則不虛矣。後更與補之乃安。

《景岳全書》曰:「余季子於丁巳正月生於燕邸,及白露 時甫及半週。余見新涼日至,虞裀褥之薄,恐為寒氣 所侵,每切囑眷屬保護之,而眷屬不以為意。及數日 後,果至吐瀉大作,余即用溫胃和脾之藥,不效,隨用 理中等劑,亦不效。三日後,加人參三錢,及薑、桂、吳茱、 肉豆蔻之類,亦不效。至四五日,則隨乳隨吐,吐其半」 而瀉其半,腹中毫無所留矣。余不得已,乃用人參五 六錢,製附子、薑、桂等各一二錢,下咽即吐,一滴不存, 而所下之乳,則白潔無氣,仍猶乳也。斯時也,其形氣 之危,已萬無生理矣。余靜坐書室,默測其故,且度其 寒氣犯胃,而吐瀉不止,若舍參、薑、桂、附之屬,尚何術 焉?技已止此,窘莫甚矣。思之思之,忽於夜半而生意 起,謂其胃虛已極,但藥之氣味略有不投,則胃不能 受,隨拒而出。矧附子味鹹,亦能致嘔,必其故也。因自 度氣味,酌其所宜,似必得甘辢可口之藥,庶乎胃氣 可安,尚有生意。乃用胡椒三錢,搗碎,加煨薑一兩,用 水二鍾,煎至八分,另盛聽用。又用人參二兩,亦用水 二鍾,煎至一鍾,另盛「聽用。用此二者,取其氣味之甘 辛純正也。乃用茶匙挑合二者,以配其味。凡用參湯 之十,加椒薑湯之一,其味微甘而辣,正得可口之宜。」 遂溫置熱湯中,徐徐挑而與之,陸續漸進,經一時許, 皆嚥而不吐,竟得獲效。自後乳藥皆安,但瀉仍未止 也。此自四鼓服起,至午未間,已盡二兩之參矣。參盡 後,忽爾躁擾、呻吟煩劇之甚,家人皆怨,謂以嬰兒嬌 嫩,臟腑何堪此等熱藥,是必燒斷肚腸也,相與抱泣。 余雖疑之而不為亂,仍寧神熟思之意此藥自四鼓 至此,若果藥有難堪,何於午前相安,而此時遽變若 此,其必數日不食,胃氣新復,而倉廩空虛,饑甚則然 也。傍有預備之粥,取以示之,則張皇欲得,其狀甚急。 乃與一小盞,輒鯨吞虎嗜,又望其餘,遂復與半椀,猶 然不足,又與半椀,遂寂然安臥矣。至次日復加製附, 始得瀉止全愈。嗚呼!此兒之重生,固有天命,然原其 所致之因,則人之臟氣皆繫於背,褥薄夜寒,則寒從 背俞而入內,干於臟中必深矣。原其所治之法,則用 藥雖當,而氣味不投,無以相入求效難矣。及其因饑 發躁,使非神悟其機,倘妄用清涼一解,則全功盡棄, 害可言哉!故余筆此,以見病原之輕重,氣味之相關, 及診治之活變,有如此關係者。然此特以己之兒,故 可信心救療如是。設以他人之子有同是病者,於用 參數錢之時,見其未效,不知藥未及病,必且煩言吠 起,謗其誤治。改用苦寒。無不即死。而仍歸罪於用參 者。此時黑白將焉辨之。故再贅其詳用。以廣人之聞 見云。

都閫錢旭陽長郎,年及兩週,季夏間以生果傷脾,因 致先瀉後痢。旭陽善醫,知其不過傷於生冷,乃與參、 朮、薑、桂溫脾等藥,瀉痢不愈,而漸至脣口生瘡。乃謀 之余曰:「此兒明為生冷所傷,今不利溫藥,將奈之何?」 余曰:「此因瀉傷陰,兼之辛辢,遽入而虛火上炎耳,非 易以附子不能使火歸原也。」因用二劑,而脣口瘡痛, 咽腫倍甚,外見於頭面之間,而病更劇矣。又謀之余 曰:「用藥不投如此,豈真因濕熱耶?」余診之曰:「上之脈 息,下之所出,皆非真熱,本屬陽虛。今熱之不效,雖屬 可疑,然究其所歸,寒之則死,必無疑也,意者藥猶未 及耳。」旭陽曰:「尚有一證,似屬真寒。今其所用湯飲,必 欲極滾極熱者,余等不能入口,而彼則安然吞之,即 其喉口腫痛如此,所不顧也,豈其證乎?」余曰:「是矣是 矣。」遂復增附子一錢五分,及薑、桂、肉果、人參、熟地之 屬,其瀉漸止,瀉止而喉口等證,不一日而全收矣。疑 似之間,難辨如此,使非有確持之見,萬無一生矣。余 自經此以來,漸至不惑,後有數兒,證治大同者,俱得 保全。憶此不惑之道,其要何居。在知本之所在耳。臨 證者。可無慎哉。

一小兒瀉,大便熱赤,小便澀少,此熱蘊於內也,先以 四苓散加炒黃連一劑,其熱頓退,又用七味白朮散 去木香二劑,熱渴頓止,後以四君、升麻調理而痊。 余初年在京治一五歲鄰女,適經藥鋪,見有曬晾巴 豆,其父誤以為松仁,以一粒與食之,嚼而味辢,即忙吐出,而已半粒下咽矣。少頃,大瀉十餘次,瀉後次日, 即致肚腹通身悉皆腫脹,絕口不食。因求治於余,或 謂宜黃連、菉豆以解毒,或謂宜四苓、五皮以利水。余 曰:大攻之後,豈非大虛之證乎?能再堪苦寒以敗脾 否?大瀉之後,又尚有何水之可利?遂單用獨參湯及 溫胃飲,以培脾氣,不數劑而復元如初。夫既已大瀉, 而何以反脹若是?因此一證,乃知大虛大寒,而致成 腫脹者,類多如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