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5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五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五十七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五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五十七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三十七

  小儿吐泻门四

  单方

  鍼灸

  医案

艺术典第四百五十七卷

医部汇考四百三十七

[编辑]

小儿吐泻门四

[编辑]

单方

[编辑]

治“小儿霍乱吐利用人参一两,厚朴、甘草各半两,四 味㕮咀,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儿服一合, 百日儿分三服,期岁分二服,中间隔乳服之。”乳母忌 生冷油腻等。一加干姜一分,或加生姜三分。千金方下同 小儿霍乱:梳头垢水服少许。

治孩子霍乱,已用立验。“用人参、芦箨、扁豆藤二两,仓 米一撮,四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温服。 又用人参、木瓜一枚,仓米一撮,三味㕮咀,以水煎分 服。以意量之,立效。”

治小儿霍乱。研尿滓,乳上服之。

又以牛涎灌口中一合。

治少小吐利用乱发半两烧灰,鹿角六铢,二味为末。 米汁服一刀圭,日三服。

又,用热牛屎含之。一作“牛膝。”

又:“烧牡猪屎,水浸取汁,少少服之。”

治小儿哕用生姜汁、牛乳各五合,煎取五合,分为二 服。

又:取牛乳一斤,煎取五合,分五服。

小儿脾泄不止:红枣二十个去核,将官粉入内,以阴 阳瓦焙干,去枣研粉,每服三分,米汤下。

小儿饮乳后,吐逆不入腹,取芦蠹虫二枚,煮汁饮之。 呕逆与𠯟乳不同,乳饱后𠯟出者,为𠯟乳也。藏器方 小儿吐泻,脾胃虚寒:齐州半夏泡七次,陈粟米各一 钱半,姜十片,水盏半,煎八分,温服。直诀

治泻不止用笋箨、扁豆藤各半两,人参一两,共细锉, 分六服,每水一小盏,煎五分,不时量分稍热服。圣惠方下 同

小儿吐乳:取地龙粪一两研末,空心米泔汤服,效。 凡小儿霍乱吐泻,用土蜂窠炙研乳汁,服一钱。 小儿百晬内吐乳,或粪青色,用年少妇人乳汁一盏, 入丁香十枚,陈皮一钱,石器煎一二十沸,细细与服。 陈文仲小儿方

小儿吐泻:“巴豆一个,针穿,灯上烧过黄蜡一豆大,灯 上烧,滴入水中同杵,丸黍米大。”每用五七丸,莲子灯 心汤下。危氏得效方

寡妇稿荐《草节》。去小儿霍乱。酉阳杂俎 襁褓吐乳咳嗽久不愈:石燕子为末,以蜜调少许,涂 唇上,日三五次。卫生宝鉴

小儿吐泻:芹菜切细,煮汁饮之,不拘多少。子母秘录 小儿呕吐不止:“丁香、生半夏各一钱,姜汁浸一夜,晒 干为末,姜汁打面糊丸黍米大,量大小用姜汤下。”全幼 心鉴下同

小儿𠯟乳:用咸豉七个去皮,腻粉一钱,同研,丸黍大, 每服三五丸,霍香汤下。

“小儿泄泻,肉豆蔻五钱,乳香二钱半,生姜五片,同炒 黑,去姜,研为膏收,旋丸菉豆大。每量大小,米饮下。 治小儿吐泻腹胀,胸膈痞闭。用五灵脂、青皮、陈皮、硫 黄、芒硝各等分。先将硝、黄于铫子内,以文武火镕开, 用匙刮聚,自然结成砂子,取出研碎,与前三药同末, 面糊为丸如菉豆大。小儿麻子黄米大。每服二十丸, 量”虚实加减。米饮送下。无时。儒门事亲下同

又“治泄泻用车前子,不拘多少,为细末,每服二钱,米 饮汤调下,服之水谷分,吐泻止。”

小儿吐泻黄疸,用三棱、蓬术、陈皮、青皮、神麹、麦芽、黄 连、甘草、白术、茯苓,共为细末,生姜灯心汤调服。伤乳 食吐泻加山樝,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丹溪方下 同

治“小儿周岁吐乳腹泻用白术、滑石末各三钱,陈皮、 炙草各五分,干姜一钱,共为粗末,煎服。”

治夏秋吐泻:“好黄连一两,入虢丹一两,炒丹焦,为细 末,面和丸如芥子大。”服二三十粒,壁土姜汤吞,更量 数服不妨。李刚中方

疗霍乱心腹刺痛吐利用茯苓、桔梗、人参各六分,白 术五分,炙草、炙、厚朴各四分,共切片,用水二升,煮六 分,令温服。外台方

小儿吐逆不止:用黄丹研末,小枣肉和丸芡子大。每 以一丸,针签于灯上烧过,研细,乳汁调下。一加朱砂、 枯矾等分。谢氏小儿方小儿吐泻:丁香、橘红等分,炼蜜丸黄豆大,米汤化下。 刘氏小儿方

胎寒腹痛,啼哭吐乳,大便泻青,状若惊搐,出冷汗:姜 黄一钱,没药、乳香二钱,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 钓藤煎汤化下。利济方

小儿吐逆频并,不进乳食,手足心热:用红麹年久者 三钱半,白术麸炒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为末。每服五 分,煎枣子米汤下。经济方

小儿哕疾:用鹿角粉、大豆末等分,和乳调,涂乳上饮 之。古今医验

小儿呕吐,壮热食痫:葛粉二钱,水二合调匀,倾入锡 锣中,重汤荡熟,以糜饮和食。昝殷食医心镜

小儿霍乱卒起者:用白狗屎一丸,绞汁服之。本草纲目下同 小儿热哕:牛乳二合,姜汁一合,银器文火煎五六沸, 量儿服之。

小儿疳泻:赤石脂末,米饮调服半钱,立瘥。加京芎等 分更妙。

小儿霍乱:诃黎一枚,为末,沸汤服一半,未止再服。 小儿吐逆不定,虚风喘急,白附、藿香等分,为末,每米 饮下半钱。保幼大全

小儿呕吐不定:用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 湿纸煨过,同研为末。每服半钱,米泔调下,立瘥。经验方 小儿热泻:黄蘗削皮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 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全博救方

小儿四季患泄泻,用制白术、陈皮、川厚朴、姜汁炒各 三分,甘草二分;有呕吐,加藿香叶四分;遍身热腹痛 者,加姜水炒黄连三分。穷乡便方

小儿泄泻:用木别子一个,面裹煨熟,去壳,小丁香三 粒,共为末,唾丸入小儿脐,以旧膏药封之。身经通考方 小儿久泻,饮食少进,身体羸瘦,白术土炒白茯苓二 味各等分,用老米一撮煮粥,止服米饮,其泻自止。医贯 奇方下同

又,健脾止泻,用“陈米锅巴四两,莲肉去心微炒四两, 享糖四两,共研细末”,食远或空心调服数匙妙。 小儿吐乳,苏叶、甘草、滑石各一钱,水煎服。幼幼近编下同 “小儿久泻,用肉豆蔻平开,入麝香一分,再合面包煨, 为末,米汤下。溏泄用柿饼烧熟吃,立止。”身热作泻,四 君子汤加白芷、黄芪、松花、五味子。 小儿吐泻,用干姜、甘草各二钱,炙白术一两,为末,温 汤服。吐泻不止,或以白术一钱,肉果、丁香各五分,姜 汤调下。兼治大人吐泻,或以白芷、干姜为末,蜜丸,置 脐中,以绢缚定,用热鞋底。时时熨之。

治久泻不止。白术土炒、白茯苓各等分,陈米一撮煮 粥,止服米饮。

治久吐不止。砂仁童便炒三四次一两,丁香一钱,藿 香三钱,每姜汤调服一匙。

治小儿吐泻不止:五倍子二枚,半生半熟,炙草为末, 米泔水下五分。

鍼灸

[编辑]

《古今医统》曰:“小儿呕吐乳汁,灸中庭一穴一壮,在亶 中穴下一寸陷中。”

医案

[编辑]

钱乙《小儿直诀》曰:广亲宫五太尉,病吐泻不止,米谷 不化,众医用温药,一日而加喘吐不定。钱氏曰:“当以 凉药治之,所以然者,谓伤热在内也。”用石膏汤三服 并服之。众医皆言吐泻多而米谷又不化,当补脾,何 以用凉药王信众医皆用补脾丁香散三服,钱医后 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后必腹满身热,饮水吐逆,三日 “外果如所言。所以然者,谓六月热甚,伏入腹中,而令 引饮伤脾胃,即大吐泻也。”众又行温药,使上焦亦热, 故喘而引饮,三日当甚。众师不能治。复召钱至,见其 热证,以白虎汤三服,更以白饼子下之,一日减药二 分,二日、三日,又与白虎汤各二服,四日用石膏汤一 服,及旋合门冬、黄芩、脑子、牛黄、天竺黄茯苓以朱砂 为衣。服五丸。竹叶汤化下。热退而安。

广亲宫七太尉,七岁病吐泻,是时七月,其证不食而 昏睡,睡觉而闷乱,哽气干呕,大便或有或无,不渴。众 医作惊治之,疑睡故也。钱曰:“先补脾,后退热。”与史君 子丸、补脾,石膏汤退热。又以水银、硫黄末研和,以姜水调下一字。钱曰:“凡吐泻,五月内九分下而一分补, 八月内九分补而一分下,此者是脾虚泻,医妄治之”, 至于虚损,下之即死。即当补脾,若以史君子丸,恐缓 已。又留温胃益脾药治之。医者李生曰:“何食而哕?”钱 曰:“脾虚津少即呕逆。”曰:“何泻青褐水?”曰:“肠胃至虚,冷 极故也。”钱治而愈。

冯承务子五岁,吐泻壮热,不思饮食,目睛多白,面色 无神。师曰:“此肾经虚弱,下之则愈虚。”遂以消积丸磨 之,渐愈。大凡伤食不下则成癖,下后即与补脾,无不 效者。

《儒门事亲》曰:河间刘光济之子,才二岁,病疱后呕吐 发昏,用丁香、豆蔻之类不效。适麻先生寄其家,乃谓 光济曰:“今有小方,无毒,人皆知之,公肯从乎?”光济曰: “先生之言,必中于理,何敢不从。”麻先生曰:“刘河间常 言凉膈散可治疮疱,张戴人用之如神。况《内经》言少 阳所至呕涌,少阳者,相火也,非寒也。”光济欣而从之。 此日利二行。适王德秀自外入,闻其利之也,乃曰:“疮 疱首尾不可下麻。”自悔其多言也,业已然,姑待之。比 至食时,下黄涎一合。日午问之,儿已索游于街矣。 《保婴金镜录》曰:一小儿五岁,食粽后咬牙欲吐,顷间 腹胀昏愦,鼻青黄赤,此脾土伤而心肝所动,食积发 厥也。先令鸡翎探吐,出酸物顿醒,节其饮食。勿药而 愈。

薛氏《保婴撮要》曰:“一小儿夏月吐乳,手指发热,作渴 饮冷,口吐涎水,余谓胃气热,廉泉开而涎出也,用泻 黄散而愈。后复呕吐,另用克滞之剂,口渴饮汤,流涎 不已,余谓胃气虚寒,不能摄涎也,用理中丸而愈。 一小儿七岁,呕吐不食,面白指冷,此胃气虚寒也,用 理中汤,呕吐顿愈,又用六君子汤而痊。后伤食腹痛 发”热,呕吐流涎,先用“保和丸”一服而痛呕愈,再用四 君、山栀而涎止。

一小儿食凉粉而呕吐酸物,头痛发热,此内伤兼外 感也,用人参养胃汤末二钱,姜汤调服,诸证皆愈。惟 吐酸涎,用《大安丸》一服而止。

一小儿伤食发热,呕吐酸物,手指常冷,此胃气虚寒, 阴盛隔阳于外,虚热所致也,用“保和丸”末二钱,浓姜 汤调服而吐止,再用六君子汤加山栀而安。

一小儿呕吐作渴,暑月或用玉露饮子之类而愈。又 伤食吐酸,余先用保和丸一服吐止;次用五味异功 散,饮食渐进;又用四君子汤而痊。

一小儿暑月患吐泻,服香薷饮、五苓散之类而止,但 手足并冷,睡而露睛,饮食不入,肠鸣作呕,欲用清凉 之剂。余曰:“此始为热,终为寒也。”当舍时从证,用人参 理中丸,以姜汤化,二服病势始定;次用助胃膏渐安; 又用六君子汤,调理而愈。

一小儿食多即吐,余用五味异功散愈之。又腹痛呕 吐,先服“大安丸”,仍用异功散而愈。后证复作,另投祛 逐之剂,吐泻不食,腹中痛甚,以手按之则止,此脾气 复伤也,先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一剂,又用六 君、升麻、柴胡二剂,饮食顿进。后食生冷,挟惊吐泻,手 足并冷,唇口搐动,用六君、钓藤钩、柴胡而愈。

一小儿吐酸,作渴饮冷,腹痛发热,用人参养胃汤加 黄连一剂,吐热稍定,又用保和丸一服,腹痛顿止。后 伤食复吐,腹胀,大便不通,用紫霜丸下之寻愈。又感 冒咳嗽腹胀,另服下药,发热作吐,腹胀,手足并冷,睡 而露睛发搐,用六君、钓藤钩而安,又用四君加当归、 川芎而愈。后患吐泻,手足并冷,用助胃膏顿痊。 一小儿呕吐发热,用泻黄散而愈。后因乳母饮酒,腹 胀吐泻,用葛花解酲汤,子母服之渐愈。大便日去五 七次,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二剂日去五次,乃用四 君、肉豆蔻而痊。

一小儿吐酸发热,用保和丸渐愈,又用四君、山樝,神 麹而安。后因饮食过多,呕吐复作,另用下积丸,更加 作泻,腹胀,手足发搐。余以为肝木侮脾土,用五味异 功散加柴胡、钓藤钩而搐止;又用六君子汤,饮食渐 进而痊。

一小儿夏间呕吐腹痛,大便不通,服大黄而愈。又伤 食,患吐发热,服泻黄散等药,呕吐腹痛,按之即止,面 色青黄,手足并冷,此脾胃复伤而虚寒也,用异功散 加木香愈之。后又伤食,腹胀作痛,或用消食丸,吐泻 并作,小肠重坠,午后益甚。余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 六君子加木香而愈。

一小儿呕吐,发热腹痛,面赤手热,口干饮汤,按其腹 不痛,此脾胃气虚也,用异功散加木香、干姜,一剂而 愈。后伤食,吐而咽酸,腹中作痛,按之益甚,此饮食内 停也,用“保和丸”二服而痊。

一小儿因停食腹痛,服疏导之药而愈,后复停食,又 用前药,寒热不食,腹胀后重,大便频而少,此脾气复 伤而下陷也,先用异功散加升麻数剂,后重渐愈,再 加当归数剂而全愈。后因乳母恚怒,致儿寒热发搐 作呕,又用六君子、柴胡、山栀以治其母,兼灌其儿,并愈。

一小儿时吐乳食,诊其母有郁怒之证,用加味归脾 汤、加味逍遥散,治之而愈。

一小儿因乳母感冒风寒发热,儿患呕吐,身发赤晕, 用“东垣人参安胃散”而愈。又咬牙发搐,呕吐酸腐,待 其吐止自安。

一小儿七岁,身羸瘦,兼吐少食,发热面黄,余谓“此脾 脏受伤”,用六君加煨姜,二剂而饮食进,去姜又数剂 而愈。

一小儿吐乳不食,手足搐搦,痰涎上涌,手足指冷,额 黑唇青,此肾水胜心火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炮 姜,一服去姜,数服而愈。

一小儿不时干呕,不乳腹膨,此脾胃虚而将成疳也, 用四味肥儿丸以治疳,四君子汤以健中而痊。后伤 食,吐泻完谷,形气困惫,四肢微搐。余曰:“且勿药。”次日 吐止,但搐而泻青黄,此脾土虚而肝木胜也,用六君、 钓藤钩而痊。

一小儿吐泻,乳食色白不化,露睛气喘,此脾肺不足, 形病俱虚也,先用异功散加柴胡、桔梗顿愈,再用补 中益气汤而安。

一小儿吐泻惊悸,困倦腹胀,此心火虚而脾土怯也, 用六君、茯神、酸枣仁而愈,又用《秘旨》保脾汤乃瘥 一小儿吐泻,惊搐项强,乃脾伤而肝侮形,气虚而病 气实也,用异功散加钓藤钩,补脾平肝而愈。

一小儿吐泻,呵欠烦闷,不语畏明,属脾肺不能生肝 肾也,用异功散补脾肺,地黄丸补肝肾,遂痊。

一小儿吐泻,腹胀不乳,此脾胃伤也,先用“香砂助胃 膏”而饮食进,后用六君子汤而脾胃健。

一小儿寒热作呕,饮食不入,按其腹则哭,此饮食停 滞也,先用“大安丸”遂安。但唇目抽动,大便稀黄,此病 邪去而脾气虚弱也,用六君子汤以补脾土,钓藤钩 以平肝木,悉愈。

一小儿未周岁,气短喘急,乳食少进,时或吐乳,乃脾 伤而食积也,先用六君、山樝、枳实渐愈。后吐泻作渴, 用胃苓膏以治吐泻,白术散以生胃气而安。

一小儿四岁,每饮食失节,或外惊所忤,即吐泻发搐。 服镇惊化痰等药,后患益甚,饮食不入,药食到口即 呕。用白术一味,和土炒黄,用米泔水浓煎,不时灌半 匙,次日微呕,又一日不呕,渐加至半杯,月馀而愈。 一小儿停食吐泻,身热作渴,泻下红白或青黄色,服 香连丸而愈甚,兼手足指冷。余谓“始为实,终为虚也。” 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肉果而愈。

一小儿伤食吐泻,大便溏泄,或青绿色,睡而露睛,手 足指冷,额黑唇青,此中气虚弱,寒水侮土也,用五味 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一剂而愈。后患吐泻 不已,先用胃苓散,后用异功散而安。

一小儿寒热呕吐,或泻青色,余以谓脾虚肝木所乘 也,用六君、柴胡、升麻治之而愈。后因惊寒热,寅卯时 益甚,小便频数,久而不愈。此肝火血虚。先以小柴胡 汤加白术、茯苓、当归,二剂顿止,又用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白睛多,唇色白,七月间停食吐泻,困睡惊悸, 久治不愈。余曰:“惊悸为心血虚怯,困睡为气虚弱,皆 禀”脾肾不足所致也。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丸。加鹿 茸而愈。

一小儿泻利青白,手冷面青,或时吃逆,余用人参理 中汤,更加腹痛,仍以前汤加木香、干姜,二剂稍缓;又 以五味异功散加木香渐愈;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 麻,调理而痊。

一小儿腹痛作泻,饮食不化,小腹重坠,用“补中益气 汤”加干姜为末,每服钱许,米饮调服,旬馀渐愈,又以 四君子汤而痊。

一小儿泄泻腹痛,手足并冷,唇青额黑,余谓“寒水侮 土”,用益黄散痛止;再用六君、干姜、漏芦,子母服之顿 止;又用人参理中汤而痊。

一小儿久泻兼脱肛,小腹重坠,四肢浮肿,面色痿黄, 时或兼青,诸药到口即呕吐,审乳母忧郁伤脾,大便 不实,先用“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及四神丸调治 其母”,不两月子母并愈。

一小儿患泻,乳食不化,手足指冷,服消乳丸,食乳即 泻,余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子母服之而愈。后时发 搐,唇口抽动,用异功散加木香、钓藤钩,补脾平肝而 痊。

一小儿泄泻,手足发搐,痰涎上涌,手足指冷,额黑唇 青,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炮姜,以补心火,救脾土而 愈。

一小儿患泄泻,小腹重坠,饮食甚少,先用六君子汤 送四神丸数剂,泻渐止,饮食稍进;又用补中益气汤 数剂,下坠渐愈。后因劳发热,自脐而起,饥则热甚,用 六君、炮姜治之稍安,又用加味归脾、补中益气二汤 而痊。

一小儿夏间食粽伤胃,吐而腹痛,余用保和丸,彼以为缓,另用重剂,吐泻并作,腹痛益甚,按其腹,却不痛。 余曰:“此食已消而脾胃虚也,当温补之”,仍行消导,昏 愦发搐,余用异功散加木香治之渐愈。后复伤食,另 用去积丸,吐泻不食,手足并冷,睡而露睛,变为疟疾, 余用六君、木香、炮姜治之而愈。

一小儿泻而大便热赤,小便涩少,此热蕴于内也,先 用四苓散加炒黄连一剂,其热顿退;又用白术散去 木香二剂,热渴顿止,以四君、升麻调理而痊。

一小儿食炙煿甘甜之物,常作泻,大便热痛,小便赤 涩,此膏粱积热所致,用四苓散、清胃散各四服,诸证 稍退,乃用“四味肥儿丸”而瘥。

一小儿九岁,食炙煿之物,作泻饮冷,诸药不应,肌体 消瘦,饮食少思。余用黄连一两,酒拌炒焦为末,入人 参末四两,粥丸小豆大,每服四五十丸,不拘时白汤 下,服讫渐愈。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服月馀而瘥。 后不戒厚味,患疳积,消瘦少食,发热作渴,用九味芦 荟丸为主,以四味肥儿丸为佐;疳证渐退,却以四味 肥儿丸为主。以五味异功散为佐而痊。后又不禁厚 味。作泻饮冷。仍服肥儿丸、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清晨泄泻,服消疳清热之剂不应。余谓“脾肾 虚,用二神丸治之。”不信,仍服前药,形体骨立。复求治, 用四神、六味二丸治之,寻愈。停药数日,饮食渐减,泄 泻仍作。至十七岁毕姻,泻渴顿作,用前药治之无效, 乃用补中益气汤、八味丸而始愈。

一小儿因母怒气停食,患泄泻,服消导之剂,更加吐 乳,先用养胃汤加炒黑黄连一钱,吴茱萸三分,木香 四分,治其母,子亦灌一二匙,悉愈。后母伤食,患血痢 腹痛,其子亦然。治以四君加前三味,母子俱服。因惑 于人言,但令母服,子另服治痢之药,加作呕不乳,手 足并令余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炮姜、漏芦,母子并 服而愈。

一小儿患泻,身热作渴,泻下秽气,此为内热而泻也, 用香连丸一服而愈。后患泻,服黄连香薷饮益甚,余 用六君、木香、肉果而愈。

一小儿患泻,作渴饮冷,手足并热,睡而露睛,此为热 泻,用黄芩汤一剂而愈,又用白术散二服而安。 一小儿患泻,面赤饮冷,小便赤色,先用四苓散、香连 丸各一服,而便利势减,又用异功散加木香、黄连各 二分,吴茱萸一分,二服而愈。

一小儿泻而腹痛,按之不痛,用异功散加升麻而愈。 后复泻,服消乳丸,益加腹痛,余谓“脾气伤也”,复用异 功散加木香而痊。

一小儿吐泻腹痛,睡而露睛,小腹重坠,手足并冷,先 用六君、升麻、干姜四服而痛坠愈,又用异功散加升 麻、木香而悉愈。后又伤食腹痛,别服祛逐剂,虚证悉 具,余用理中丸、六君子汤而寻愈。但噫气下气,口角 流涎,此脾胃虚寒也,复用理中、六君子二汤而愈。 一小儿泄泻不食,嗳腐酸气,用平胃散一服而泻止, 又用五味异功散,而饮食增。后复伤吐泻,喘嗽,手足 指冷,面色黄白。余谓脾虚不能生肺也,用六君、升麻、 桔梗而愈。

一小儿伤食作泻发热,服寒凉药,热甚作呕,此胃经 虚热也,先用四君、升麻而呕止,又用白术散而安。 一小儿乳哺失节,泄泻腹痛,自用药下之,反加痰搐, 又服化痰止搐之药而痰搐益甚,睡而露睛,手足微 冷。余以脾胃已虚而重伤之也,用异功散加木香、钓 藤钩,母子并服,三日而痰搐止,五日而泻痛除。 一小儿伤食,泻青发搐,余谓肝木胜脾也,用六君、木 香、钓藤钩而愈。后伤食腹痛,别用消食丸,唇额顿黑, 泻益甚,此脾气亏损,寒水反来侮土也,用六君、木香、 干姜而痊。

一小儿面色痿黄,伤食作泻,面色顿白,气喘而痰涌, 余谓脾肺气虚下陷,法当升补。彼不信,别服清气化 痰之药,虚证蜂起。余先用补中益气汤一剂,诸证顿 退,又用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泄泻,两寸脉或短或伏,用补中益气治之顿 愈。余见患前证,不服此药而危者多矣,惜哉! 一小儿饮食后即泻,先用六君、升麻、神麹、山樝而止, 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而痊。后伤食吐泻腹痛,用 保和丸二服,又用异功散调补脾气而安。

一小儿伤食,作泻腹胀,四肢浮肿,小便不利,先用五 苓散加木香,旬馀诸证渐退;又用五味异功散为主, 佐以“加减肾气丸。”又旬日,二便调和,饮食渐进,浮肿 旋消,乃以异功散调理而愈。

一小儿十三岁,伤食作泻,服克伐之剂,胸腹膨胀,手 足并冷。余谓“当调补中气”,不信,后见睡而露睛,唇口 搐动,乃用六君、木香、钓藤钩,至四剂,搐动顿止;又二 剂,饮食加进,以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膈宽泻止 而愈。

一小儿因惊久泻,面色青黄,余谓“肝木胜脾土也”,朝 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子母俱服而愈。

一小儿泄泻惊搐,其母面青脉弦,先用小柴胡汤加 木香、漏芦一剂,次用四君、木香、钓藤钩、山栀,母子同 服而愈。

一小儿因其母被惊患泻,服药伤胃,反致吐乳,余用 五味异功散炒黑黄连、木香治其母,时灌子一二匙 俱愈。后母因郁怒,停食下痢,呕吐腹痛,其子昏愦不 食,以六君子加车前、黄连、木香,母子俱服而安。 一小儿久泻青色,肠鸣厥冷。余曰:“此惊泄也,脾土既 亏,则肝木来侮,须温脾平肝,然后可愈。”彼以为迂,自 用治惊等药,腹胀重坠,小便不利,四肢浮肿,始信前 言,重复请治。余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数剂, 诸证稍可;又以补中益气汤数剂,饮食少加;又因伤 食夹惊,吐泻发搐,复用异功散加柴胡、钓藤钩四剂, 诸证稍退;又伤风咳嗽,腹胀作泻;或用发散解利之 剂,手足逆冷,睡中发搐。余谓“此脾土虚而”肺金受证, 重伤真气故也。用异功散加紫苏一剂,以表散邪。次 以“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调补真气而痊。

一小儿因惊吐泻腹胀,先用六君、木香、柴胡治之稍 可,又以五味异功散而愈。后因惊搐痰甚,或用镇惊 化痰之药,倦怠不食,而泄益甚,先用异功散加木香、 钓藤钩,四剂而愈。

一小儿七岁,食生冷之物,腹痛便秘,服峻利之剂,连 泻五次,噫气腹痛。余谓心脾虚寒,用异功散加姜、桂、 木香治之,不从,反治胃火,更加吃逆。余仍以前药加 附子一片,一服诸证顿退,仍去附子,又三剂而愈。其 时同患是证,用清胃化痰者殁,手足俱黯。

一小儿伤食呕吐,发热面赤,服消导清热之剂,饮食 已消,热赤未退,余以为胃经虚热,用六君、升麻、柴胡 四剂而痊。

一小儿伤食呕吐,服克伐之药,呕中见血,用清热凉 血,反大便下血,唇色白而或青,余谓“脾土亏损,肝木 所乘”,令空心服补中益气汤,食远服异功散,使涎血 各归其源,果愈。

一小儿吐酸乳食,用四君、吴萸、黄连、木香补脾平肝 而愈。后口中有酸水,仍用前药随愈。后吐苦水而口 亦苦,用龙胆汤以清肝火,四君子以补脾土而痊。 一小儿吐黄水,所食之物悉皆甘味,用泻黄散清其 胃火而愈。后因停食,服克伐之药,口甘不食,形气殊 弱,用补中益气汤养其中气而痊。

一小儿伤食嗳腐,用平胃散一服,宿滞顿化。余云:“不 必多药,但节其饮食自愈。”不信,别用克滞之药,更加 吐泻,以致不救。

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抽搐呕吐,气喘唾痰,此饮食 伤脾肺气虚弱所致,用六君子汤炒黑黄连、山栀各 二分,一剂顿愈。

一沈氏子吐泻腹痛,手足并冷,余谓“此脾土虚弱,寒 水所侮”,先用益黄散一剂,诸证顿愈,手足梢冷,此寒 水退而脾土虚弱也。用异功散少加木香一剂,却去 木香,再剂而痊。

一小儿伤食发热,吐泻腹痛,欲服益黄散。余曰:“内有 丁香、良姜,非其所宜。前证乃脾胃受伤,而无寒证。”不 信,仍服前药,其痛益甚,二便不通,口舌糜烂而殁。 一小儿伤食吐泻不已,后便泄青色,睡而露睛,手足 指冷,额黑唇青。余谓:大便青色,木胜土也;或时溏泄, 脾气不足也;额黑唇青,寒水侮土也。悉属中气虚寒。 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二剂而愈。 一小儿盛暑呕吐飧泄,服黄连香薷饮益甚,用白虎 石膏汤而腹胀作痛,手足并冷。余谓脾气虚寒,且夏 月伏阴在内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而愈。

一小儿亥子丑时发热泄泻,用益黄散而愈。后复发 服前药,嗜卧露睛,作渴少食,大便频黄,余谓肝胜脾 虚,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地黄丸而寻愈。 一小儿盛暑吐泻,米谷不化,或用黄连香薷饮之类, 腹胀作痛,手足并冷,此脾气虚而伏阴在内也,用五 味异功散加木香治之而愈。先君尝云:“凡暑令吐泻, 手”足指热,作渴饮冷者,属阳证,宜清凉之剂。若手足 指冷,作渴饮汤者,属阴证,宜温补之剂。故大人属阴 者,误用寒凉之药,死后手足青黯,甚则遍身皆然,于 此可验。

一小儿伤食吐泻不已,泻色青绿或溏白,睡而露睛, 手足指冷,额黑唇青。余谓:“泻痢青绿,肝胜脾土也;或 时溏白,脾土虚寒也;额黑唇青,寒水侮土也,悉属中 气虚寒”,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一剂 而愈。

一小儿伤食呕吐,发热面赤,服消导之剂,饮食已消, 热赤未退,余以为胃经虚热,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 各二分,四剂而愈。

一小儿目晴缓视,大便臭秽,乃饮交感时乳所致,用 四君子加木香、藿香治之而安。

一小儿吐酸乳食,用四君、吴茱、黄连、木香补脾平肝而愈。后口中有酸水,仍用前药随愈。后唾苦水,口中 味苦,用龙胆汤清肝火,佐以四君补脾土乃瘥。 一小儿唾黄水,或口甘,所食之物悉皆甘味,用泻黄 散愈。后停乳食,服克伐之药,口甘不食,形气殊弱,用 补中益气汤而愈。

《医学入门》曰:“黄承务子二岁,病伤食而泻,众医与止 之。十馀日,便青白,乳食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咸谓 困笃。召钱先与益黄散、补肺散各三服。三日身温而 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下之,又益脾散三服,利止。何 以然?利本脾虚伤食,初不与下之,留连十日,上实下 虚,脾气弱则引肺亦虚,脾肺子母故也。今先补脾,则” 肺病自退,即身温不哽气也。然后下其所伤。或曰:“何 不先下后补?”曰:“便青为下脏冷。”若先下必大虚。今先 实脾而后下,则不虚矣。后更与补之乃安。

《景岳全书》曰:“余季子于丁巳正月生于燕邸,及白露 时甫及半周。余见新凉日至,虞裀褥之薄,恐为寒气 所侵,每切嘱眷属保护之,而眷属不以为意。及数日 后,果至吐泻大作,余即用温胃和脾之药,不效,随用 理中等剂,亦不效。三日后,加人参三钱,及姜、桂、吴茱、 肉豆蔻之类,亦不效。至四五日,则随乳随吐,吐其半” 而泻其半,腹中毫无所留矣。余不得已,乃用人参五 六钱,制附子、姜、桂等各一二钱,下咽即吐,一滴不存, 而所下之乳,则白洁无气,仍犹乳也。斯时也,其形气 之危,已万无生理矣。余静坐书室,默测其故,且度其 寒气犯胃,而吐泻不止,若舍参、姜、桂、附之属,尚何术 焉?技已止此,窘莫甚矣。思之思之,忽于夜半而生意 起,谓其胃虚已极,但药之气味略有不投,则胃不能 受,随拒而出。矧附子味咸,亦能致呕,必其故也。因自 度气味,酌其所宜,似必得甘辣可口之药,庶乎胃气 可安,尚有生意。乃用胡椒三钱,捣碎,加煨姜一两,用 水二锺,煎至八分,另盛听用。又用人参二两,亦用水 二锺,煎至一锺,另盛“听用。用此二者,取其气味之甘 辛纯正也。乃用茶匙挑合二者,以配其味。凡用参汤 之十,加椒姜汤之一,其味微甘而辣,正得可口之宜。” 遂温置热汤中,徐徐挑而与之,陆续渐进,经一时许, 皆咽而不吐,竟得获效。自后乳药皆安,但泻仍未止 也。此自四鼓服起,至午未间,已尽二两之参矣。参尽 后,忽尔躁扰、呻吟烦剧之甚,家人皆怨,谓以婴儿娇 嫩,脏腑何堪此等热药,是必烧断肚肠也,相与抱泣。 余虽疑之而不为乱,仍宁神熟思之意此药自四鼓 至此,若果药有难堪,何于午前相安,而此时遽变若 此,其必数日不食,胃气新复,而仓廪空虚,饥甚则然 也。傍有预备之粥,取以示之,则张皇欲得,其状甚急。 乃与一小盏,辄鲸吞虎嗜,又望其馀,遂复与半椀,犹 然不足,又与半椀,遂寂然安卧矣。至次日复加制附, 始得泻止全愈。呜呼!此儿之重生,固有天命,然原其 所致之因,则人之脏气皆系于背,褥薄夜寒,则寒从 背俞而入内,干于脏中必深矣。原其所治之法,则用 药虽当,而气味不投,无以相入求效难矣。及其因饥 发躁,使非神悟其机,倘妄用清凉一解,则全功尽弃, 害可言哉!故余笔此,以见病原之轻重,气味之相关, 及诊治之活变,有如此关系者。然此特以己之儿,故 可信心救疗如是。设以他人之子有同是病者,于用 参数钱之时,见其未效,不知药未及病,必且烦言吠 起,谤其误治。改用苦寒。无不即死。而仍归罪于用参 者。此时黑白将焉辨之。故再赘其详用。以广人之闻 见云。

都阃钱旭阳长郎,年及两周,季夏间以生果伤脾,因 致先泻后痢。旭阳善医,知其不过伤于生冷,乃与参、 术、姜、桂温脾等药,泻痢不愈,而渐至唇口生疮。乃谋 之余曰:“此儿明为生冷所伤,今不利温药,将奈之何?” 余曰:“此因泻伤阴,兼之辛辣,遽入而虚火上炎耳,非 易以附子不能使火归原也。”因用二剂,而唇口疮痛, 咽肿倍甚,外见于头面之间,而病更剧矣。又谋之余 曰:“用药不投如此,岂真因湿热耶?”余诊之曰:“上之脉 息,下之所出,皆非真热,本属阳虚。今热之不效,虽属 可疑,然究其所归,寒之则死,必无疑也,意者药犹未 及耳。”旭阳曰:“尚有一证,似属真寒。今其所用汤饮,必 欲极滚极热者,余等不能入口,而彼则安然吞之,即 其喉口肿痛如此,所不顾也,岂其证乎?”余曰:“是矣是 矣。”遂复增附子一钱五分,及姜、桂、肉果、人参、熟地之 属,其泻渐止,泻止而喉口等证,不一日而全收矣。疑 似之间,难辨如此,使非有确持之见,万无一生矣。余 自经此以来,渐至不惑,后有数儿,证治大同者,俱得 保全。忆此不惑之道,其要何居。在知本之所在耳。临 证者。可无慎哉。

一小儿泻,大便热赤,小便涩少,此热蕴于内也,先以 四苓散加炒黄连一剂,其热顿退,又用七味白术散 去木香二剂,热渴顿止,后以四君、升麻调理而痊。 余初年在京治一五岁邻女,适经药铺,见有晒晾巴 豆,其父误以为松仁,以一粒与食之,嚼而味辣,即忙吐出,而已半粒下咽矣。少顷,大泻十馀次,泻后次日, 即致肚腹通身悉皆肿胀,绝口不食。因求治于余,或 谓宜黄连、菉豆以解毒,或谓宜四苓、五皮以利水。余 曰:大攻之后,岂非大虚之证乎?能再堪苦寒以败脾 否?大泻之后,又尚有何水之可利?遂单用独参汤及 温胃饮,以培脾气,不数剂而复元如初。夫既已大泻, 而何以反胀若是?因此一证,乃知大虚大寒,而致成 肿胀者,类多如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