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74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七百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七百四十九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七百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七百四十九卷目錄

 畫部彙考一

  書經益稷

  詩經君子偕老 大車 小戎 九罭

  禮記曲禮 郊特牲 玉藻 明堂位

  周禮天官幂人 司書 內宰 典絲 地官司徒 師氏 春官司几筵 冬官考工

  記 梓人

  春秋左傳桓公二年納郜鼎 昭公二十五年會于黃父

  漢書天文志 藝文志

  後漢書輿服志

  晉書輿服志

  南齊書輿服志

  南齊謝赫古畫品錄

  陳姚最後畫品錄

  北魏書禮志

  隋書經籍志

  唐書車服志 藝文志

藝術典第七百四十九卷

畫部彙考一[编辑]

《書經》
[编辑]

《益稷》
[编辑]

「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 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正義曰:象其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合五采而畫之。又畫山、龍、華蟲于宗廟彝尊,其藻、火、粉米、黼黻于絺葛而刺繡。以五種之采,明施于五色,制作衣服。《春秋》桓公二年《左傳》云:「三辰旂,旗三辰,日月星也。」鄭元云:「星,五緯也。辰,日月所會十二次也。」日月合宿之辰,非有形容可畫。且《左傳》云:「三辰」,即日月星也。華,象草華蟲雉也。《周禮·司服》有鷩冕,鷩則雉焉。雉五色,象草華也。《月令》五時皆云「其蟲」,蟲是鳥獸之總名也。下云「作服」,知畫三辰、山、龍、華蟲于衣服也。《左傳》言「三辰旂旗」,《周禮·司常》云:「日月為常」,下傳云「天子服日月而下」,則三辰畫于衣服,又畫于旌旗也。《周禮·司服》云:「享先王則袞冕。」袞者,卷也,言龍首卷然以袞為名,則所畫自龍已下,無日月星也。《郊特牲》云:「王被袞冕。」又曰:「龍章而設日月。」鄭元云:「謂有日月星辰之章,設日月畫于衣服旌旗也。」據此《記》文,袞冕之服,亦畫日月。會者,合聚之名。下云「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知會為五色也。《禮》:衣畫而裳繡,五色備謂之繡,知畫亦備五色,故云以五采成此畫焉。藻為水草,火為火字,謂刺繡為火字也。《考工記》云:「火以圜。」鄭司農云:「謂圜形似火也。」鄭元云:「形如半環,今之服章繡為火字,如孔所說也。粉若粟冰,米若聚米,黼若斧形。黻為兩己相背,孔以華,象草、華蟲、雉,則合華蟲為一。」《周禮》鄭元注亦然,則以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畫于衣也。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繡于裳也。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飾祭服。凡畫者為繪,刺者為繡,此繡與繪各有六:衣用繪,裳用繡。

《詩經》
[编辑]

《鄘風君子偕老》
[编辑]

象服是宜。

《象服》,尊者所以為飾。象服者,謂褕翟、闕翟也。正義曰:象鳥羽而畫之,故謂之「象。」以人君之服畫日月星辰,謂之「象」,故知畫翟羽亦為象也。

《王風大車》
[编辑]

毳衣如菼。

《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蘆之初生者。菼,薍也。正義曰:毳衣之屬。衣則畫繢為之,裳則刺繡為文,皆有五色。其青色者如鵻,故如菼。自毳以上,當有袞冕、鷩冕與毳冕之服,其衣皆用繢。若絺冕則衣刺粉米,惟用繡。元冕則衣無文,不復用繡。毳衣之屬,正謂袞、鷩耳。《考工記》言畫繢之事,則繢謂畫之也。《益稷》云:「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于華蟲。」以上言作繢,明畫為繢文;「宗彝」以下言絺繡,明是絺為繡文。但王者相變,禮制不同。周法火與宗彝亦畫而為衣,不復在裳,故鄭于《司服》引《尚書》以校之,《周禮》考之而立說云:「古者天子冕服十二章,至周而以日月星辰畫于旌旗,而冕服九章。登龍于山,登火于宗彝九章,初一」曰龍,次二曰山,次三曰《華蟲》,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畫以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絺以為繡。則《袞》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鷩,畫以雉,謂《華蟲》也,其衣三章,裳四章,凡七也。毳畫虎蜼,謂《宗彝》也,其衣三章,裳二章,凡五也。絺,刺粉米,無畫也,其衣一章,裳二章,凡三也。元者,衣無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謂之元焉。如鄭此言,是毳以上則衣用繢,絺冕則衣亦繡也。《考工記》曰:「畫繢之事雜五色。」又曰:「五色備謂

之繡,是繢繡皆五色,其青者如鵻,舉其一耳。

《秦風小戎》
[编辑]

龍盾之合。

《龍盾》,畫龍其盾也。《正義》曰:畫龍于盾,合載之以蔽車也。盾以木為之,謂之「龍盾」,畫龍干盾也。

《豳風九罭》
[编辑]

袞衣繡裳。

《袞衣》,卷龍也。王迎周公,當以上公之服往見之。袞,六冕之第二章也,畫為九章。天子畫升龍于衣,上公但畫降龍。《正義》曰:畫龍于衣謂之袞,故云「袞衣卷龍。」

《禮記》
[编辑]

《曲禮》
[编辑]

飾羔、《鴈》者以繢。

繢,畫也。諸侯大夫以布,天子大夫以畫。正義曰:飾,覆也。羔羊也。繢,畫也。畫布為雲氣,以覆羔鴈,為飾以相見也。《士相見禮》云:「下大夫以鴈,上大夫以羔,飾之以布。」並不言繢。此言「繢」者,鄭云:「諸侯之卿大夫卑,但用布。天子之卿大夫尊,故畫之也。」

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 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摰獸則載貔貅。行 前朱雀,而後元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 其怒。

載,謂舉于旌首以警眾也。所舉各以其類,象青青雀。鳶鳴則將風,鴻飛有行列。虎,取其威猛。貔貅亦摰獸。以此四獸為軍陣,又畫招搖星于旌旗上。正義曰:前有變異,則舉類示之。軍行若前值水,則畫為青雀,旌旗旛上舉示之。前有塵埃,則畫鴟于旌首而載之。鳶不鳴則風不生,故畫作開口如鳴時也。前有車騎,則畫鴻于旌首而載之。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摰獸,則載貔貅,畫其形耳。一云與虎皮並畫作皮于旌也。軍行前南後北,左東右西,朱雀、元武、青龍、白虎。畫此四獸于旌旗,以標左右前後之軍陳。招搖,北斗七星也。類前而論,四宿之陳,畫旌為勝。且鄭云「又畫招搖于旌上」,則知四物是畫,故《皇約》言云「又畫也。」

《郊特牲》
[编辑]

《乘素車》,貴其質也。旂十有二斿,龍章而設日月,以象 天也。

「設日月,畫于旂上。」「素車」,殷車也。魯公郊用殷禮。正義曰:《乘素車》者,乘殷之朴素之車,所建之旂,十有二斿,畫龍為章,而設日月,以象天也。

《玉藻》
[编辑]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龍卷以祭。」

祭先王之服也。雜采曰「藻。」天子以五采藻為旒,旒十有二,龍卷畫龍于衣。字或作「袞。」正義曰:「龍卷以祭」者,謂畫此龍形,卷曲于衣,以祭宗廟。

王后褘衣,夫人揄狄。

褘,讀如翬。揄,讀如搖。翬、搖,皆翟雉名也。刻繒而畫之,著于衣以為飾,因以為名也。《爾雅》云:「伊洛而南,素質五色皆備成章曰翬;江淮而南,青質五色皆備成章曰鷂。」鷂音搖,謂刻畫此雉形,以為后夫人服也。

君命屈狄。

君,女君也。屈《周禮》作「闕。」謂刻繒為翟,不畫也。正義曰:「王后褘衣」,謂畫翬于衣也。「夫人揄狄」,謂畫搖翟之雉于衣也。君命屈狄,直刻雉形,闕其采畫,故云「闕翟」也。

《明堂位》
[编辑]

夏后氏之龍《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

「簨虡,所以懸鐘磬也。橫曰簨,飾之以鱗屬;植曰虡,飾之以臝屬、羽屬。」簨以大版為之,謂之業。殷又于龍上畫之為重牙,以挂縣紘也。周又畫繒為翣,載以璧,垂五采羽于其下。樹于簨之下,飾彌多也。正義曰:「夏后氏之龍簨虡」者,謂簨虡之上以龍飾之。「殷之崇牙」者,于簨虡之上刻畫木為崇牙之形。「周之璧翣」者,畫繒為翣,戴之以璧,下縣五采羽,挂于簨角。翣,扇也。言周畫繒為扇,戴小璧于扇之上。皇氏云:「崇牙」者,崇,重也。謂刻畫大版重疊為牙。

「有虞氏服韍,夏后氏山殷火,周龍章。」

韍冕服之。也。舜始作之,以尊祭服。禹湯至周,增以畫文。山取其仁可仰,火取其明。龍取其變化。《正義》曰:「有虞氏服韍者,直以韋為韍,未有異飾。夏后氏畫之以山,殷人增之以火,周人加龍,以為文章。」

《周禮》
[编辑]

《天官幂人》
[编辑]

祭祀,以疏布巾幂八尊,以畫布巾幂六彝。

訂義賈氏曰:「六彝者,雞彝、鳥彝、斝彝、黃彝、虎彝、蜼彝。此六者皆盛鬱鬯,以畫布幂之。」 王昭禹曰:「先儒謂畫雲氣,非是。」以《經》考之,下文言「凡王巾皆黼」,則

《畫布巾》亦皆畫黼矣。

《司書》
[编辑]

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則、九職、九正、九事、邦中之版、土 地之圖,以周知入出百物。

訂義王昭禹曰:「土地之圖,則十有二土五地之圖也。」

《內宰》
[编辑]

掌書版圖之灋,以治王內之政令。

訂義鄭康成曰:「圖王及后、世子之宮中吏官府之形象。」 劉執中曰:「宮寢內外之廬寺,皆畫于其圖。」

《典絲》
[编辑]

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

訂義鄭康成曰:「以給衣服冕旒及依,盥巾之屬。白與黑謂之黼,采色一成曰就。」 薛氏曰:「天子之巾曰黼,巾位曰黼依,無非黼也。在衣而繢,在裳而繡,黼之于裳則繡矣。此曰黼畫者,周人以黼為尚耳。《詩》曰:『元袞及黼』。《書》曰『麻冕黼裳』。此典絲所以首黼畫也。」

《地官司徒》
[编辑]

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

訂義鄭康成曰:「《土地之圖》,若今《司空郡國輿地圖》。」

《師氏》
[编辑]

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訂義李景齊曰:「虎門,路寢也。畫虎以示威武之象。至于中門為雉門,亦畫雉以象文明。」

《春官司几筵》
[编辑]

依前南鄉,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黼純。

訂義鄭鍔曰:「王位設之依依,前必南鄉。設莞筵而用紛以純之,加繅席而用畫以純之,加次席而用黼以純之, 用畫以為純,畫以雲氣。」 《易氏》曰:「繅則席之柔者,畫雲氣以為緣。」

《冬官考工記》
[编辑]

設色之工五:

訂義《鄭鍔》曰:「設色者,敷布其采色也。」

設色之工,畫《繢鍾》筐㡛。

訂義鄭司農曰:「㡛讀如芒。芒,禹跡之芒。」 王昭禹曰:「畫繢之事,官異而職同。鍾氏染羽,㡛氏涷絲,筐氏闕此,設色之工五。」

畫繢之事雜五色。

訂義陳用之曰:「畫為之畫而已,繢為之會五采焉。畫繢之用,不止于衣裳之間,故不言其所繢而統言其事。」 王昭禹曰:「畫繢之事,不過五色而已。模成物體而各有分畫,則謂之畫;分布五色而會聚之,則謂之繢。所謂青與白相次,赤與黑相次,此之謂繢也。所謂『山以章』,此之謂畫也。故《司几筵》有所謂繢純,則繢而後純;有」所謂畫,純則純而後畫,此畫繢之別。 鄭鍔曰:「自陰陽判為五行,五行之位正而五色遂章,《左傳》所謂『天有六氣,發為五色』是也。」然各奠其方,各色其形,未足以為文采之美。惟畫繢之工,取五行而雜錯之,然後其文為可觀。既著為文彩,則其離道也益遠,故以事言焉。

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 天謂之元,地謂之黃。

訂義鄭康成曰:「此言畫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第次,繢以為衣。」 鄭鍔曰:「東方震之位,震為木,木始生則其色青。南方離之位,離為火,火炎熾則其色赤。西方兌之位,兌為金,金之色白。北方坎之位,坎為水,水之色黑。天位乎上,觀之蒼然,不可得而名。謂之元者,以其遠而最微,所可見者,元而已。元者,黑色之尚微乎?地位乎」下,土壤不齊,不可得而名。謂之黃者,以其成物之巧所最盛者黃而已。黃者,地色之得中乎?凡取其四方上下位色之著者而名之,故皆以謂之為言。然其色之別有六畫,繢之事獨以五色為言,何也?蓋元之與黑,皆北方之色,黑者陰之正。北方者,萬物歸根復命之地,而純陰之所聚也,乃取其正者以名之,然亦可謂之元焉。自其辨而言之,則元淺而黑深;自其體而言之,初不甚相遠也。然則畫元黑者,殆難辨也,故特以雜五色言焉。 易氏曰:六入為元,則有黑有赤。赤者陽之正,黑者陰之正,惟天體備陰陽之正色,而運此五行者也。 項氏曰:「五而六者,元即黑也。」

「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元與黃相次也,

訂義鄭鍔曰:此言畫繢之事,取其自然之色而合之,先後次第,各有所宜。 趙氏曰:「《注》謂此布采之次第,是繢于衣者,其說恐拘。蓋木者金之配,故青與白相次;火者水之配,故赤與黑相次。地者天之配,故元與黃相次。」想布采畫之時,青必與白相對,其他亦然。如畫火在南邊,是赤必畫黑色者在北邊,此又順方隅之次第。 《易》氏曰:「相次,非次序之謂。」亦雜比以為設色之美而已。以天地之色與四方之色並列于四時之間,亦猶乾坤二卦與六子之卦並行于十二月之氣

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

青謂之黻。

訂義鄭鍔曰:「此又言畫繢之事,取其自然之色而雜之文章黼黻,各有其義。《易》曰:『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者,言陰陽之雜也。青與赤謂之文者,合青與赤二色相雜,乃名曰文也。蓋東方之青,少陽之色,少陽柔也;南方之赤,盛陽之色,盛陽剛也。以青合赤,剛柔相雜,粲然可觀,茲其所以為文歟?《傳》曰『東南為文』,謂』」此也。《易》曰:「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章者,言陰陽之相成也。赤與白謂之章者,取其陰陽之成,其功最著而言之。自春徂夏,生者始乎假大;自夏徂秋,長者漸至於揫斂。赤者夏之色,萬物潔齊而文明。白者秋之色,萬物肅殺而刻制。以赤合白,陰陽相成,其功著見,茲其所以為章歟。《傳》曰「西南為章」,謂此也。然二位皆合赤以為之者,蓋東者陽之位,西者陰之正,西南者陰陽之所雜,東之文非赤則不能著,西之章非赤則不能成也。黼畫為斧形,斧之為物,能斷制也,非義則不能斷。白與黑謂之黼者,惟義惟智,然後斷故也。蓋白者西方之金,金刻制所以為義。黑者北方之水,水明內景,其照在內,所以為智。以卦推之,其位為乾,乾,西北也。惟乾剛健,故能決天事之武在於是也。王巾皆黼,王位設黼依,皆取諸此而已,此白黑所以謂之「黼」也。黻兩己相背,所以見其辨也。黑與青謂之黻者,蓋黑,北方之色。北方者,萬物歸根復本之地,藏而不見。青,東方之色。東方者,萬物出萌拆甲之時,「見而不藏。黑色在北,其卦為復。復者,反也。青色在東,其卦為震。震者,動也,反則入,動則出,一出一入,其辨明矣。」人道之別,在於是也。黼衣繡裳,以賜諸侯,亦取諸此而已。此黑者所以謂之黻也。 《易》氏曰:「巽位乎東南,萬物趨於文明之地,故青與赤謂之文;坤位乎西南,萬物均成於致役之地,故赤與白謂之章。」 王昭禹曰:「東之青則純乎陽,南之赤則雜乎陰,陽剛而陰柔雜之,故青與赤謂之文。南之赤則陽之生氣於是乎極,西之白則陰之殺氣於是乎中。陰出而以成陽為事,故赤與白謂之章。文者章之始;章者文之就。剛柔雜於東南而為文,至西南而後章,雜固其所也。」包氏曰:「文者取其文明之義;而青與赤則純於東南之陽,有文明之象焉,故青與赤謂之文章者,取其成章之義;而赤與白則以陽而雜於西方之陰,有剛柔相成之義焉,故赤與白謂之章。」 陳用之曰:「乾位西北,其道主斷,故白與黑謂之黼。艮位東北,陰陽各止其所而辨,故黑與青謂之黻。」 鄭敬仲曰:「斧所以立威,天地嚴凝之」氣盛於西北,西北用武之方,黼則兩己相背。蓋北則物藏之方,東則帝出之方。 包氏曰:「黼取其斷,決其象,畫一斧形而白黑色,是純陰之色,有決斷之義。且黑與白色判然不侔,故謂之黼。黻取其辨,其象兩己相背,有殊異之義。而黑與青,是以色之陰而雜乎陽,有剛柔相辨之意,故謂之黻。」 項氏曰:「青以白次,赤以黑次,元以黃次,此六色之相配者,繢之以為衣。青以赤繼,赤以白繼,白以黑繼,黑以青繼,此五色之相生者,繡之以為裳。」 陳蘊之曰:「繪事則青白赤黑元黃而對方,繡事則青赤赤白、白黑黑青而比方,何也?繪,陽事也,陽則尊而不親,故對方而不比;繡,陰事也,陰則親而不尊,故比方而不」對。

五采備,謂之「繡。」

訂義趙氏曰:「五采備」是上五色備具,然後謂之繡。注云:「繡是施於裳,自雜五色至繡於裳者。」若上文六色與六色相次,恐凡繢畫皆然。經不曾指名,是衣上用,難拘以繢於衣也。始疑畫繢只理會彩畫,不預繡事。然疏云「凡繡亦須畫乃刺之,故畫、繢二工共一職」,則知考工之繡,係用五采畫成物象,卻就上模著繡刺也。 易氏曰:「『《書》言六章之裳,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言藻而繼之以火,青與赤之文也。言火而繼之以粉米,赤與白之章也。言粉米而繼之以黼,白與青之黼也。言黼而繼之以黻,黑與青之黻也。惟黃之色無所見,而《宗彝》繡以虎蜼,則亦以黃為色,茲實五采備之證。」言五采而不言五色,蓋畫繪主乎設色,而繡則以五采為用故耳。徐氏曰:「凡物資始於天者,必生養於地而後成就,此裳所以獨備五采而成繡。」 《易氏》曰:「畫繢陽也,施采未備,未言也;繡,陰也,陰道常乏,常嫌於不備,故五采備謂之繡。」

「土以黃」,其象方,天時變。

訂義鄭鍔曰:「土者地也,黃者地之中色,故畫以黃。地道成矩,惟矩則方,故畫地之形則以方。惟天以一氣運而為四時,四時之色,春則為青,夏則為赤,秋則為白,冬則為黑,故畫天則隨時而變其色。」 趙氏曰:「想畫天時,必占青赤白黑四色爾。」謂備其四

色非謂春問則畫青色之類,然上文元何也?蓋言元者,所以述天之色元妙處,《考工》不得已而繼名之,若畫天上以元,則元豈足以定天之色?《莊子》云:「天之蒼蒼」 ,豈正色邪?此所以於畫形處卻言天時變也 。王昭禹曰:「地道靜而有常,天道動而無常,則化者地之用,而變者天之用,故曰天時變。」

火以圜。

訂義趙氏曰:「地二生火,其神無方,其體非體,而託於物以為體;其用非用,而因於物以為用。其形雖銳,而性則圜而無不周。」畫火難定其形,只得畫其性之圜爾。

《山以〈章〉》,

訂義趙氏曰:鄭改「章」作「獐」,是山中物,對下水以龍,此未是。蓋章是山之草木,星辰天之章,草木地之章,畫山雖有形,須畫出草木之文而成章。王解引《爾雅》曰:「山曰上正」章,謂畫山雖畫其章,亦必畫其上正之形,謂畫一坐山上頭尖要正當,亦不必如此說。

《水以龍》。

訂義趙氏曰:「龍,水中神物。畫水不畫龍,則無以見變化之神。」 鄭鍔曰:「火以圜者,體神而妙用;山以章者,即仁以顯道;水以龍者,因智而樂動。」 王昭禹曰:「以上皆畫於服。」

鳥獸蛇:

訂義趙氏曰:「鳥,鳥隼之屬。獸,熊虎之屬。蛇,龜蛇之屬。」注云:「此即華蟲也,是蟲之有毛鱗文采者。」《疏》云:「即是華蟲,蓋華蟲有生之總名。」此言「鳥以其有翼,獸以其有毛,蛇以其有鱗。」《王解》謂「畫在旗上」,恐有此理。蓋合九旗所畫之象故也。 鄭鍔曰:「是三物者,有於旌旗而畫之,有於衣服而畫之,不盡言所取象之物者,殆舉其一以見其二之意。」 李嘉會曰:「羽鱗毛介,不可定名,舉此三者,可以類推。」 王昭禹曰:「古之畫繢之事,以見於衣服、車旗、宮室器械之間者,其為象,豈一端而已。仰以觀天之文,俯以察地之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或象其形與其性,或象其色與其用,道德之義,性命之理,皆寓乎中,將使天下之人目擊心喻」而得乎不說之大灋。「土以黃」,則象其色也;「其象方」,則象其形也;「天時變」,則象其用也;「火以圜」,則象其性也。至於山以章,水以龍,鳥獸蛇之類,亦皆象其形也。

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

訂義鄭康成曰:「章,明也。繢繡皆用五采以鮮明之,是為巧。」 王昭禹曰:「五行播於四序,而人觀以為時,五行發於五氣,而人觀以為色。四時之錯行,五行之迭運,然後歲功待之以為成,物曲資之以為利。四時之協比,五色之間施,然後服飾得之以為盛,彰施因之以為明。然所以施雜之者在乎工,所以章之者在乎巧,非聖」人不能作而探其道,非智者不能創而明其法。而巧者述聖人之道,循智者之法以為文而已。

凡畫繢之事,後素功。

訂義陳用之曰:「素者,質也,繢者,文也。苟無其質,文何所加?質在所先,則文在所後矣。」 易氏曰:「甘受和,白受采。畫繢之事,先以粉地為質,而後施五采焉。」子夏問「《詩》云『素以為絢兮』」,夫子曰「繪事後素。」子夏即有「禮後乎」之對,蓋禮必以忠信為質,猶繪事必以粉素為質。以粉素為質而謂之功者,猶言彰施五采,必待此而後為功, 張橫渠曰:「因萬物之理以用其智,則智不鑿;反天下之文以歸於質則文不弊。」畫繢之事,文采既極,而以素功為後焉,豈非反天下之文以歸於質耶?《易》之《賁》曰:「白賁無咎。」夫賁之極以白從,是欲歸質也。

《梓人》
[编辑]

《張五采》之侯。

訂義鄭鍔曰:「五采之侯,即《射人》所謂五正之侯也。虎侯五正,熊侯三正,豹侯二正,用五采以畫焉,中朱、次白、次蒼、次黃,而元居外,以五行相克為次也。以南為首,故先朱,以正為的,故曰正。畫用五采,故曰采侯。張五采之侯,則王與來朝之諸侯行賓射之禮也。惟朝會而張此侯以射,此遠國所以繫心於王而不敢攜貳也。」說者以為遠國,豈張侯而遂使之屬歟?特不知物有甚微,而託意甚遠者。五采之侯以文為主。示之以文,所以明用文德而不用武之意也。能使遠國屬,孰謂其不然哉。

《春秋左傳》
[编辑]

桓公二年納郜鼎[编辑]

袞冕黻珽。

袞,畫衣也。正義曰:畫衣,謂畫龍於衣。祭服「元衣纁裳。」《詩》稱「元袞」,是元衣而畫以袞龍。袞之為言卷也,謂龍首卷然。《玉藻》曰:「龍卷以祭」,知謂龍首卷也。《尚書益稷》云:「帝曰:予欲觀於古人之象日月星

「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 言觀古人之象,謂觀衣服所象日月以至黼黻十二物,皆衣服之所有也。華蟲以上言作會,宗彝以下言絺繡,則二者雖在於服,而施之不同。《冬官·考工記》「畫繢與繡,布采異次」 ,知在衣則畫之,在裳則刺之,故鄭元禮注及《詩箋》皆云「衣繢而裳繡。」 以此知袞是畫文,故云「袞,畫衣也。」 袞衣以下章數,鄭元注《司服》云:「有虞氏十二章,自日月而下至周而日月星辰畫於旌旗。又登龍於山,登火於宗彝。」 冕服自九章而下,如鄭此言。九章者,龍一,山二,華蟲三,火四,宗彝五,在衣;藻六,粉米七,黼八,黻九,在裳。鷩冕者,去龍去山,自華蟲而下七章,華蟲一,火二,宗彝三,在衣;餘四章在裳。毳冕者,去華蟲,去火,五章自宗彝而下,宗彝一,藻二,粉米三,在衣,餘二章在裳。絺冕者,去宗彝,去藻,三章自粉米而下,粉米一在衣,餘二章在裳。元冕者,其衣無畫,裳上刺黻而已。杜昭二十五年數九,文不取宗彝,則與鄭異也。《明堂位》曰:「有虞氏服黻,夏后氏山,殷火,周龍章。」 鄭元云:「黻,冕服之韠也」 ,舜始作之。禹、湯至周,增以畫文。鄭元《覲禮》云:「上公衮無升龍。天子有升龍,有降龍。」 是袞有度也。

火龍黼黻。

火,畫火也;龍,畫龍也。白與黑謂之「黼」,形若斧。黑與青謂之「黻」,兩己相戾。正義曰:《考工記》記畫繢之事云:「火以圜。」鄭司農云:「為圜,形似火也。」鄭元云:「形如半環然。」又曰:「水以龍。」鄭元云:「龍,水物,畫水并畫龍。」是衣有畫火、畫龍也。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考工記》文也。

《五色比象》,

正義曰:《考工記》云:「畫繢之事雜五色,東青,南赤,西白,北黑,天元,地黃。」

「三辰」《旂旗》。

三辰,日、月星也。畫于旌旗。正義曰:《春官》神土「掌三辰之法。」鄭元亦以為日月星也。三辰是天之光明,故畫於旌旗。九旗之物,惟日月為常。不言畫星者,蓋大常之上又畫星也。《穆天子傳》稱:「葬盛姬,建日月七星。」蓋畫北斗七星也。按《司常》「交龍為旂,熊虎為旗。」不畫三辰,而云「三辰旂旗」者,旂旗是九旗之總名,可以統大常。

昭公二十五年會于黃父[编辑]

子,太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 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 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 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 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 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 五味,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謂山、龍、華蟲、藻、火、粉米、黼黻也。華若草華,藻,水草火。畫火、粉米若白米,黼若斧,黻若兩己相背。《傳》曰:「火龍黼黻,昭其文也。」畫繢之事,雜用天地四方之色。青與白,赤與黑,元與黃,皆相次,謂之六色。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集此五章,以成五色之用。正義曰:《周禮》有袞冕、鷩冕、毳冕。其袞、鷩、毳者,各是其服,章首所畫,舉其首章以名服耳。袞是袞龍也。袞冕九章,皆畫以為繡,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考工記》云:「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元,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赤與黑相次,元與黃相次。」鄭元云:「此言畫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次第,六采謂畫繢,五色謂繡刺。

《漢書》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凡天文之在圖籍昭昭可知者,「經星常宿中外官」凡 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 類之象。

《藝文志》
[编辑]

《神輸》五篇。圖一。

《孔子徒人圖法》二卷。

《吳孫子兵法圖》九卷。

「齊《孫子圖》」四卷。

《楚兵法圖》四卷。

《孫軫圖》二卷。

《王孫圖》五卷。

《魏公子圖》七卷。

《黃帝圖》三卷。

《風后圖》二卷。

《鵊冶子圖》一卷。

《鬼容區圖》一卷。

《別成子望軍氣圖》三卷。

《鮑子兵法圖》一卷
考證
《伍子胥圖》一卷

《苗子圖》一卷。

《後漢書》
[编辑]

《輿服志》
[编辑]

「龍旂九斿,七仞齊軫;鳥旟七斿,五仞齊較;熊旗六斿, 五仞齊肩;龜旐四斿,四仞齊首。」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鄭元云:「交龍為旂,諸侯所建;鳥隼為旟,州里所建;熊虎為旗,師都所建;龜蛇為旐,縣鄙所建。《覲禮》曰:『侯氏載龍斾弧韣』」 ,則旌旗之屬皆有弧也。弧以張縿之幅,有衣謂之韣,又為設矢,象弧星有矢也。妖星有枉矢者,蛇行有尾,因此云枉矢,蓋畫之。

天子五路,建太常,十有二斿,九仞,曳地,日月、升龍,乘 輿,金根安車,立車,《𣚛文》畫輈,羽蓋華蚤。建大旂,十有 二斿,畫日月、升龍。

太皇太后、皇太后法駕,皆御金根,加交路帳裳。非法 駕,則乘紫罽軿車,雲𣚛文畫輈。 大貴人、貴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畫軿車。大貴人,加節 畫輈。皇太子、皇子,皆安車,黑𣚛文畫轓文輈。

《徐廣》曰:「旂旗九斿,畫降龍。」

除吏赤畫杠,其餘皆青云。

《古今註》曰:「諸侯王,大國朱輪,特虎居前,左兕右麋;小國朱輪,畫特熊居前,寢麋居左右,卿車者也。」

《大行》載車,其飾如金根,車前後雲氣,畫帷裳,𣚛文,畫 曲轓。

諸侯王法駕,若會耕,祠主縣假給辟車所假諸車之 文。乘輿,倚龍伏虎,𣚛文畫輈,龍首鸞衡,重牙班輪,并 龍飛軨。

《薛綜》曰:「飛軨以緹油,廣八寸,長注地,畫左蒼龍,右白虎,繫軸頭。二千石亦然,但無畫耳。」

皇太子、諸侯王,倚虎伏鹿,𣚛文畫輈轓,吉陽筩,朱班 輪,鹿文飛軨。旂旗,九斿,降龍。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 朱班輪,鹿文飛軨,九斿降龍。卿,朱兩輪,五斿降龍。

《晉書》
[编辑]

《輿服志》
[编辑]

玉、金、象、革、木,是為五路,並天子之法。車皆朱班漆輪, 畫為𣚛文。 其制,玉路最尊,建太常,十有二旒,九軔 委地,畫日月升龍。

《羊車》,一名「輦車」,其上如軺,伏兔箱,漆畫輪軛。

畫輪車,以采漆畫輪轂,故名。

皇太子安車九旒,畫降龍。非法駕則乘「畫輪車。」其副 車三乘,形制如所乘,但不畫輪耳。

皇太后、皇后法駕,雲𣚛,畫轅。其廟見,小駕雲𣚛,畫輈。 皇太后乘輦,皇后乘畫輪車。皇后先蠶,乘油畫雲母 安車。油畫兩轅,安車為副。貴人駕節,畫輈。

公主油畫安車。

天子郊祀天地、明堂、宗廟、元會臨軒,四采衣,衣畫而 裳繡,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黼黻」之象。 皇太子侍祀,袞衣九章,采畫織成袞。

《南齊書》
[编辑]

《輿服志》
[编辑]

玉輅,漆畫輪,漆畫。車衡旂十二旒,畫《升龍》。

《指南車》,漆畫輪。

輦車,具金銀丹青,采艧雕畫,蒲陶之文, 漆畫。牽車御及皇太子所乘,即古之「羊車」也。

《衣》畫十二乘,古副車之象也。

油絡畫安車。

《轀輬車》,「錯畫帷裳,以素為地而黼黻。」

南齊謝赫古畫品錄[编辑]

《敘》
[编辑]

夫畫品者,眾畫之優劣也。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 沈,千載寂寥,披圖可鑒。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 古及今,各善一節。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 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 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摸寫是也。惟陸探微、衛協備 該之矣。然跡有巧拙,藝無古今,謹依遠近,隨其品第, 裁成序引。故此所述,不廣其源,但傳出自神仙,莫之 聞見也。

第一品五人

陸探微 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包前孕後,古今獨立, 非復激揚所能稱贊,但價重之極乎上,上品之外,無 他寄言,故屈標第一等。

《曹不興》。 不興之跡,殆莫復傳,惟《祕閣之內,一龍》而 已。觀其風骨,名豈虛成。

衛協 古畫皆略,至協始精,六法之中,迨為兼善。雖 不該備形似,頗得壯氣,凌跨群雄,曠代絕筆。

張墨 荀勗, 《風範》氣韻極妙,《參神》但取精靈,遺其 骨法。若拘以體物,則未見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厭膏 腴。可謂微妙也。

第二品三人

顧駿之 神韻氣力,不逮前賢,精微謹細,有過往哲。 殆變古則今,賦彩製形,皆創新意。若包犧始更卦體史籀初改書法。嘗結搆層樓,以為畫所,風雨炎燠之 時,故不操筆,天和氣爽之日,方乃染毫,登樓去梯,妻 子罕見。《畫蟬雀》,駿之始也。宋大明中,天下莫敢競矣。 陸綏 體韻遒舉,風彩飄然,一點一拂,動筆皆奇,傳 世蓋少,所謂「希見卷軸,故為寶」也。

袁蒨, 北方陸氏,最為高逸。象人之妙,亞美前賢。但 志守師法,更無新意。然和璧微玷,豈貶十城之價也?

第三品九人

姚曇度, 畫有逸方,巧變鋒出,馗魁神鬼,皆能絕妙。 同流真偽雅鄭兼善,莫不俊拔,出人意表。天挺生知, 非學所及。雖纖微長短,往往失之,而輿皁之中,莫與 為匹。豈直棟梁蕭艾,可唐突璠璵者哉!

顧愷之 格體精微,筆無妄下,但跡不逮意,聲過其 實。

《毛惠遠》, 畫體周贍,無適弗該,出入窮奇,縱橫逸筆, 力遒韻雅,超邁絕倫。其揮霍,必也極妙,至於定質,塊 然未盡。其善神鬼及馬,泥滯於體,頗有拙也。

《夏侯瞻》 雖氣力不足而精彩有餘擅名遠代事非 虛美。

《戴逵》, 「情韻連綿,風趣巧拔,善圖賢聖,百工所範。荀、 衛已後,實為領袖。及乎子顒,能繼其美。」

《江僧寶》 斟酌袁、陸,親漸朱藍,用筆骨梗,甚有師法。 像人之外,非其所長也。

吳暕 體法雅媚,製置才巧,擅美當年,有聲京洛。 張則 意思橫逸,動筆新奇,師心獨見,鄙於綜採,變 巧不竭,若環之無端,景多觸目,謝題徐落,云此二人, 後不得預焉。

陸杲 體致不凡,跨邁流俗,時有合作,往往出人點 畫之間,動流恢服。傳於後者,殆不盈握《桂枝一芳》足。 《本性》流液之素,難效其功。

第四品五人

蘧道愍、 章繼伯, 並善寺壁,兼長畫扇,人馬分數, 毫釐不失,別體之妙,亦為入神。

顧寶光 全法陸家,事事宗稟,方之袁蒨,可謂「小巫。」 王微、 史道碩 並師荀、衛,各體善能。然王得其細, 史傳其真,細而論之,景元為劣。

第五品三人

《劉瑱》 用意綿密,畫體纖細,而筆跡困弱,形製單省, 其於所長婦人為最,但纎細過度,翻更失真。然觀察 詳審,甚得姿態。

晉明帝 雖略於形色,頗得神氣,筆跡超越,亦有奇 觀。

劉紹祖 善於傳寫,不閑其思,至於雀鼠,筆跡歷落, 往往出群。時人為之語,號曰「移畫。」然述而不作,非畫 所先。

第六品二人

宗炳 炳,明於六法,迄無適善,而含毫命素,必有損 益,跡非準的,意足師放。

《丁光》 雖擅名「蟬雀」,而筆跡輕羸,非不精謹,乏於生 氣。

陳姚最後畫品錄[编辑]

《敘》
[编辑]

今之所載,並謝赫所遺,猶若文章,止於兩卷,其中道 有可採,使成一家之集。且古今書評,高下必詮,解畫 無多,是故備取,人數既少,不復區別其優劣,可以意 求也。

湘東殿下 劉璞、   沈標、   謝赫

毛惠秀、  蕭賁、   沈粲、   張僧繇、 陸肅、一本作宏肅毛稜。惠秀姪嵇寶鈞,  聶松, 焦寶願,  袁質,   釋僧珍,  釋僧覺, 釋迦佛陀 吉底、俱  摩羅菩提、 解蒨。

《北魏書》
[编辑]

《禮志》
[编辑]

阮諶《禮圖》并載秦、漢以來輿服。

《隋書》
[编辑]

《經籍志》
[编辑]

沒有《周易新圖》一卷,《周易普元圖》八卷,薛景和撰。 梁有《毛詩圖》三卷。

《毛詩孔子經圖》十二卷。

《毛詩古聖賢圖》二卷。

《周官禮圖》十四卷。

《三禮圖》九卷鄭元及後漢侍中阮諶等撰。

《周室王城明堂宗廟圖》一卷祁諶撰。

梁有《冠服圖》一卷。

《五宗圖》一卷。

《月令圖》一卷。

《郊祀圖》二卷。

《樂懸圖》一卷。

梁有《樂五鳥圖》一卷。

梁有《春秋左氏圖》十卷,漢太子太傅嚴彭祖撰; 《古今春秋盟會地圖》一卷梁有《孝經圖》一卷。

《孝經孔子圖》二卷。

《孝經古祕圖》一卷。

《孝經左右契圖》一卷。

《孝經雌雄圖》三卷。

《孝經異本雌雄圖》二卷。

《孝經分野圖》一卷。

《孝經內事圖》二卷。

《孝經內事星宿講堂七十二弟子圖》一卷。

又「《口授圖》一卷。」

《爾雅圖》十卷。

《晉鹵簿圖》一卷。

《陳鹵簿圖》一卷。

《諸衛左右廂旗圖樣》十五卷。

《洛陽圖》一卷。

《水飾圖》二十卷。

《江圖》一卷張氏撰。

《江圖》二卷劉氏撰。

《隋西域圖》三卷裴矩撰。

《并州總管內諸州圖》一卷。

《錢圖》一卷。

《魯史欹器圖》一卷儀同劉徽注。

《器準圖》三卷後魏丞相曹行參軍信都芳撰。

《孫子八陣圖》一卷。

吳孫子牝《八變陣圖》二卷。

黃石公《五壘圖》一卷。

《雜兵圖》二卷。

《陣圖》一卷。

《齊高碁圖》二卷。

《碁圖勢》十卷。

《周髀圖》一卷。

《渾天圖》一卷石氏。

《元圖》一卷。

《天文十二次圖》一卷。

《錄軌象》以頌其章一卷內有圖。

《雜星圖》五卷。

《星圖》二卷。

《二十八宿二百八十三官圖》一卷。

「魏氏《日旁氣圖》」一卷。

《日旁雲氣圖》五卷。

《天文占雲氣圖》一卷。

《月行黃道圖》一卷。

《日月薄蝕圖》一卷。

《二十八宿分野圖》一卷。

梁有虞喜《圖天圖》一卷。

《天文五行圖》十二卷。

《星書圖》七卷。

《日月暈圖》二卷。

章賢《十二時雲氣圖》二卷。

《日月本位次圖》一卷。

《三五曆說圖》一卷。

《風角雜占五音圖》五卷。

《九宮圖》一卷。

《九宮變圖》一卷。

《九宮八卦式蟠龍圖》一卷。

《黃帝絳圖》一卷。

《黃帝奄心圖》一卷。

《五姓登壇圖》一卷。

《瑞應圖》二卷。

《祥瑞圖》十一卷。

《祥瑞圖》八卷侯亶撰。

《芝英圖》一卷。

《祥異圖》十一卷。

《張掖郡元石圖》一卷。

《相宅圖》八卷。

《白澤圖》一卷。

梁有《八神圖》二卷。

《十二屬神圖》一卷。

董仲舒《請禱圖》三卷。

《晉元石圖》一卷。

《晉德易天圖》二卷。

《地鏡圖》六卷。

《相書圖》七卷。

《受版圖》一卷。

周穆王《八馬圖》二卷。

《明堂孔穴圖》三卷,又三卷。

梁有《偃側圖》八卷,又二卷。

《神農明堂圖》一卷。

《靈秀本草圖》六卷原平仲撰。

《芝草圖》一卷。

《黃帝明堂偃人圖》十二卷《十二人圖》一卷。

《引氣圖》一卷。

《道引圖》三卷「立一,坐一,臥一。」

《唐書》
[编辑]

《車服志》
[编辑]

天子五路皆重輿,左青龍,右白虎,金鳳翅,畫苣文,鳥 獸,黃屋。

皇后之翟車三,皆金飾,末輪畫朱牙。

皇太子車,三金路,赤質,金飾末重較。箱畫苣文鳥獸, 黃屋,輪畫朱牙。

黻以繒為之,隨裳色,上廣一尺,下廣二尺,長三尺。朱 質,畫「龍、火、山」三章。

袞冕,深青衣,纁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 彝八章在衣;藻、粉米、黼、黻四章在裳。衣畫,裳繡。自山、 龍以下,每章一行為等,每行十二。衣、褾、領畫以升龍。 皇后三褘衣,深青織成為之,畫翬,赤質,五色,十二等。

《藝文志》
[编辑]

《大衍元圖》一卷。

《毛詩草木蟲魚圖》二十卷開成中,文宗命集賢院修 譔,并繪象,大學士楊嗣復、學士張次宗上之。

夏侯伏朗「《三禮圖》十二卷。」

張鎰「《三禮圖》九卷。」

王大力《琴聲律圖》一卷。

嚴彭祖《春秋圖》七卷。

張傑《春秋圖》五卷。

《應瑞圖》一卷。

《爾雅圖》一卷。

《王氏五位圖》十卷王起譔。

《廣五運圖》,卷亡

孫結《大唐國照圖》一卷。

《大唐國要圖》五卷左僕射賈耽纂,監察御史褚璆重 修。

「益州《文翁學堂圖》」一卷。

顏師古《王會圖》。卷亡

楊佺期《洛城圖》一卷。

虞茂《區宇圖》一百二十八卷。

《周地圖》一百三十卷。

《地域方丈圖》一卷。

梁元帝《職貢圖》一卷。

《長安四年十道圖》十三卷。

《開元三年十道圖》十卷。

《劍南地圖》二卷。

李播《方志圖》。卷亡

賈耽「《地圖》十卷。」

《西域圖志》六十卷「高宗遣使分往康國、吐火,訪其風 俗物產圖畫以聞。」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五十四卷。」

又「《十道圖》十卷。」

《罔象成名圖》一卷。

《法界僧圖》一卷。

寧州《寧真觀二十七宿真形圖讚》一卷,惟少氐宿 道士令狐見堯《正一真人二十四治圖》一卷。

《道綽行圖》一卷。

「侯亶《祥瑞圖》」八卷。

孟眾「《張掖郡元石圖》一卷。」

高堂隆《張掖郡元石圖》一卷。

「顧野王《符瑞圖》」十卷。

又「《祥瑞圖》十卷。」

張衡《靈憲圖》一卷。

高文洪《天文橫圖》一卷。

《孝經內記星圖》一卷。

《周易分野星圖》一卷。

《長慶算五星所在宿度圖》一卷司天少監徐昇。 解忠鯁《龍武元兵圖》二卷

《三陰圖》一卷。

《禮圖等雜畫》五十六卷。

漢王元昌畫《漢賢王圖》。

閻立德畫《文成公主降蕃圖》。

《玉華宮圖》。

《鬥雞圖》:

閻立本畫《秦府十八學士圖》。

閻立本《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

王定「畫《本草訓戒圖》。」

范長壽畫《風俗圖》。

《醉道士圖》。

殷。韋無忝畫《皇朝九聖圖》 《高祖及諸王圖》。

太宗《自定輦上圖》:

《開元十八學士圖》。

檀智敏畫《游春戲藝圖》。

董萼畫《盤車圖曹元廓畫後周、北齊、梁、陳、隋、武德、貞觀、永徽等《朝臣 圖》。

高祖、太宗《諸子圖》

《秦府學士圖》:

《凌煙圖》:

楊昇畫《望賢宮圖》。

《安祿山真》。

張萱《畫伎女圖》。

《乳母將嬰兒圖》。

按《羯鼓圖》:

《鞦韆圖》。

談皎畫《武惠妃舞圖》。

《佳麗寒食圖》。

《佳麗伎樂圖》:

韓幹畫《龍朔功臣圖》。

《姚、宋及安祿山圖》。

《相馬圖》:

元宗《試馬圖》。

寧王《調馬打毬圖》。

陳宏畫《安祿山圖》。

元宗《馬射圖》。

《上黨十九瑞圖》:

王象《畫鹵簿圖》。

田琦畫《洪崖子橘朮圖》。

竇師綸畫《內庫「瑞錦對雉鬥羊》《翔鳳游麟」圖》。

韋鶠畫《天竺胡僧渡水放牧圖》。

周昉畫《撲蝶》《按箏》、「《楊真人降真》《五星》等圖」各一卷, 《芝草圖》一卷。

《藥圖》二十卷。

《新修本草圖》二十六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