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8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十一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八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八十一卷目錄

 鍾山部彙考

  圖

  考

 鍾山部藝文一

  鍾山遊記        元胡炳文

  遊鍾山記         明宋濂

  新拓廣庭可見鍾山及冠松齋記

               馮夢禎

  鍾山部藝文二

  遊鍾山大愛敬寺      梁武帝

  鍾山解講          蕭統

  遊鍾山應西陽王教五首    沈約

  奉和昭明太子鍾山解講   蕭子顯

  奉和昭明太子鍾山解講   劉孝綽

  和昭明太子鍾山解講     劉潛

  和昭明太子鍾山解講     陸倕

  登鍾山下峰望        虞騫

  登鍾山讌集望西靜壇     吳均

  遊鍾山之開善定林息心宴坐引筆賦詩

              陳釋洪偃

  送韋邕少府歸鍾山    唐李嘉祐

  鍾山晚步        宋王安石

  同王勝之遊蔣山       蘇軾

  送上人遊鍾山      元黃鎮成

  鍾山二首         明太祖

  鍾山賡吳沉韻        同前

  鍾山雲           同前

  侍宴鍾山應制        劉基

  鍾山           楊維楨

  鍾山應制         詹同文

  集臧晉叔希林閣賦得雨中鍾山春望

               柳應芳

 鍾山部紀事

 鍾山部雜錄

 鐘山部外編

 三山部彙考

  圖

  考

 三山部藝文

  還都至三山望石頭城    宋鮑照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齊謝脁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李白

  宿三山聽江樓經落星岡李白換酒處

              明黃姬水

  三山           王守仁

  三山           金大輿

  登三山           俞彥

山川典第八十一卷

鍾山部彙考[编辑]

明孝陵之鍾山

鍾山在今江南江寧府城東北朝陽門外。其山一名 「蔣山」,一名「金陵山」,又名「紫金山」,又名「聖遊山」,又名「北 山」,又名「神烈山。山高一百五十八丈,周迴六十里,明 太祖陵在焉。」

鍾山圖

鍾山圖

[编辑]

按:徐爰《釋問略》:「建康北十餘里有鍾山,舊名金山。漢 末,金陵尉蔣子文討賊戰亡,靈發于山,因立蔣侯祠, 故世名蔣山。」

按山謙之《丹陽記》:京師南北並有連嶺,而蔣山獨隆 崛峻異,其形象龍,實揚州之鎮也。孫權葬山南,因山 為名,號曰「蔣陵。」

按《金陵地記》,秦始皇時,有望氣者曰:「金陵有天子氣」, 乃埋金玉雜寶于鍾山,鑿秦淮以斷其脈,因名曰秣 陵。

按李昕《九域志》:「鍾山,晉永嘉元年,因山有大鐘,從上 墜水中,驗銘是秦時樂器,因以命名。」

按《太平御覽地部》蔣山,《輿地志》曰:舊名金陵山,因此 郡名金陵。徐爰《釋問》曰:「諸葛亮以為鍾山龍蟠,即蔣 山也。」《金陵圖》曰:「『後漢末,蔣子文為秣陵尉,逐盜鍾山 北,為賊傷額而死。嘗謂青骨死後當為神。至吳大帝 卜都,子文乘白馬,執白羽見形,故令史白吳王,為立 廟,不爾,百姓當大疫』。大帝猶未信。又翊日見于路曰: 『當令飛蟲入人耳』。」後如其言,帝乃立廟鍾山,封子文 為蔣侯,改為蔣山,即此是也。《梁書》云:「武帝時,旱甚,詔 于蔣山神求雨,十旬不降。帝怒,命載荻焚廟,并其神 影,白日開朗。將火起,當神上忽有雲如繖蓋,須臾驟 雨,臺中宮殿皆自震動,帝詔使停。」《金陵地記》曰:蔣山 本少林木,東晉令剌史罷還,種松柏五十株。又曰:周 顒,字彥倫,隱居蔣山。出為臨海令,罷還都,欲遊舊居。 孔稚圭作《北山移文》以譏之曰:「鍾山之英,草堂之靈。 馳煙驛霧,勒移山庭。」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蔣山在建康府上元縣西 北十八里,唐置蔣州,蔣子文廟立於鍾山,封為蔣侯, 因改為蔣山。」《江表》:「上巳常遊于此,為眾山之傑。」 按《方輿勝覽》:江東路建康府,「鍾山,在上元縣東北十 八里。」

梁昭明「讀書臺」在蔣山定林寺後北高峰上。

蔣山寺,去城十五里,太平興國寺西。有「木末軒」,王介 甫命名。俯視巖壑,虯松參天,為上江之絕景。

按《芥隱筆記》:「鐘山本少林木,宋時使諸州刺史罷歸 者,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有差焉。」山之最高峰有 五願樹。樹,柞木也。元嘉中,百姓祈禱,率有驗。鍾山最 秀者屏風嶺,巧石青林,幽邃如畫,在明慶寺前。山之 東有八功德水,在悟貞菴。又寶公塔西二里有洗缽 池。興國寺有道光泉、宋熙泉,近宋熙寺之側。寺東山 巔有定心石,下臨峭壁,四百餘步,有白蓮菴。又北高 峰絕頂有一人泉,僅容一勺,挹之不竭,皆山之勝處。 按《三才圖會鍾山圖考》:「鍾山在府東北,周迴六十里, 漢秣陵尉蔣子文逐盜,死于此。吳大帝為立廟,封蔣 侯。大帝祖諱鍾,更名蔣山,齊周顒隱此。其山磅礡奇 秀,比詣山特高。孝陵所奠,緹垣絳闕」,翠柏萬樹。肅入 禮成,見鬱蔥王氣,隱隱起萬樹之間。

「靈谷」,即鍾陵東麓也。入禪林,行五里,松下虯枝,蔽虧 天日,鹿呦呦千百為群,狎客而過。上無梁殿,擊景陽 鐘。殿皆瓴甋,作三曲,不設椽桷。鍾製朴而平脣,望之 知有古色。殿右一啞鍾,敕置于風日之下,前朝選入 為禁鍾,不鳴,歸之則鳴于寺中。下殿試響,墀入,過琵 琶街,拍手試之,良如彈絲云。其下多疊甕,乃梁昭明 太子讀書處。遶廊觀吳偉畫壁,已蝕不存。入塔禮誌 公,猶肉身也。左立一異香,如鳳目,倚以錫杖,婆娑竟, 乃引至八功德水,掬而飲之。昔法喜禱求西域阿耨 池,以七日得之者。梁以前嘗取以給御案,故在峭壁 寺東。自遷誌塔,水從之而涌,舊池遂涸。

按《江寧府志山川攷》:鍾山在東北朝陽門外。《志》云:東 連青龍山,西接青溪,南有鐘浦,下入于秦淮。北接雉 亭山,明孝陵在焉。嘉靖中,詔改為神烈山。周迴六十 里,高一百五十八丈。諸葛亮對吳大帝云:「鍾山龍蟠。」 指此。漢末秣陵尉蔣子文逐盜,死事于此。孫吳改名 蔣山,又名金陵山,又名紫金山。晉元帝未渡江時,望 氣者云:「望之常有紫氣。」又名聖遊山,又名北山,即南 齊周顒隱處。孔德璋作《北山移文》者,兩峰秀起,北一 峰最高,其巔有一人泉,細流不竭。循泉西為黑龍潭, 曾有龍現。其上,為太子岩,又名昭明讀書臺。岩西有 峴曰栽松。《輿地志》云:蔣山本少林木,東晉令刺史罷 還,栽松百株。宋時令刺史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 有差。曰「楊梅巖」,曰「頭陀嶺」,緣蔣祠有玉澗。其崇岡曰 「孫陵」,宋九日臺在焉。峰之秀者曰「屏風嶺」,後曰「桂嶺」, 碧石青林,幽阻深靚。其東曰「道士塢」,即陳宣帝禮元 靖臧兢處。

道卿巖宋葉清臣遊此,故名。

八功德水在其下。舊《志》云:在悟真菴後。一清、二冷、三 香、四柔、五甘、六淨、七不饐,八蠲痾。自梁以來,嘗取此 供御。案《梅摰亭記》:梁天監中,有胡僧曇隱寓錫于此。 山中乏水,有龐眉叟相謂曰:「予山龍也。」知師渴欲飲, 措之無難。俄一沼沸出。後有西僧至,云本域八池,已失其一。洪武間遷寺東麓,舊池遂涸。從寺東馬鞍山 下通出。宣德間水竭。正統元年久旱,又涌出如初。 西折為桃花塢。道光泉,宋熙寧間,僧道光劚 宋熙泉。涉左有東澗。石邁《古跡編》云:「梁處士劉訏隱 此,精釋典,常聽講于鍾山諸寺,因卜築宋熙寺東,有 終焉之志。」

茱茰塢《金陵志》云:「宋道士陸靜修餌茱茰于此。」 山之南,有岡,曰獨龍阜,峰曰玩珠,梁釋寶誌墓在焉。 浮圖五級,今移置東麓。

塔之西有洗缽池、落義池,而猿驚鶴怨二谷則係後 人增名也。東山巔有定心石,山之半有井,其泉與江 潮為盈縮,名應潮井。《酉陽雜俎》云:「蔣山有應潮井,在 半山間,俗傳與江潮相應,嘗有破船朽板自井中出。 貞觀中,有牧兒汲水,得杉板,上朱漆字曰:『吳赤烏二 年豫章王子駿之船』。」《古跡編》云:「應潮井在蔣山古頭」 陀寺後。

舊志所云,井與江近,地脈相通,或有之,餘不免附會。 南麓有霹靂溝,有曲水。晉海西公疏以宴百僚。宋時 以三月三日祓除于此山之支迤邐而南,隱然嶐起 者,為龍廣山。《唐·地理志》云:江南道,其名山衡、廬、茅、蔣。 朱紫陽亦云:天下山皆發源干,岷山、蔣山,實其脈之 盡者。自孫吳建都以來,便稱佳麗。名賢勝蹟,茲山為 特富,琳宮梵宇,窮極華美,計七十餘所,今無復存者, 亦據載籍稱其名云。

劉勔別墅在鍾嶺南,聚石蓄水,為棲息地。朝士雅素 者多從遊。

「招隱館」在西巖下。宋文帝築,居雷次宗。

會宗堂,晉謝尚、齊朱應、吳苞、孔嗣之、梁阮孝緒、劉孝 標並隱于此。唐大曆中,處士韋渠牟亦隱此,號「遺名 子。」顏真卿題其堂。

「兩翁軒」、「定林寺」、「艸堂」寺在山西,齊周顒建,以居僧慧 約,即顒舊隱所。

大愛敬寺,梁武帝建。

太平興國寺在獨龍阜。梁天監十三年即寶誌塔前 建開善寺。唐乾符改為「寶公院」,南唐後主改為「開善 道場。」宋太平興國五年,詔修繕,改今名。

靜壇,梁侍中周捨立,武帝問壇何如,曰:「風不鳴條,雲 無膚寸。」鹿巾黃帔甚多,白簡朱衣罕至。

明慶寺,在八功德水前。

秀峰院,即寶林院。有琪樹在法堂前。

翠微寺在寶珠峰之巔。

悟真菴,在《八功德水》前。

定林菴,宋王安石讀書處。米元章榜曰「昭文齋。」李伯 時畫公之像于齋壁,著帽束帶,神彩如生。安石歿,齋 常扃閉,遇重客至,寺僧開戶。客忽見像皆驚聳,覺生 氣逼人,寫照之妙如此。

崇禧萬壽寺元泰定四年建。

又有七佛菴、霜筠菴、雪竹菴、宋熙寺、白蓮菴、彈琴石、 朱湖洞,茲山之可紀者。南齊時,崔慧景遣千餘人,魚 貫緣山西巖,夜下鼓譟,臺軍震恐。侯景反,邵陵王綸 率西豐公大春等馬步三萬,發自京口,直據鍾山,景 黨大駭。陳大寶元年,齊軍潛至鍾山,踰龍尾,皆此地。 按《上元縣志山川攷》:「鍾山在縣東北朝陽門外,周迴」 六十里,高一百五十八丈。東連青龍山,西接青溪,南 有鍾浦,下入秦淮,北接雉亭山,岧嶢嶷異,實作揚都 之鎮。諸葛亮云「鍾山龍蟠」,蓋謂此。明朝孝陵在焉。 嘉靖中,詔改神烈山。

鍾山部藝文一[编辑]

《鍾山遊記        》元·胡炳文

「江以南,形勝莫如昇,鍾山又昇最勝處。」予至昇,首過 上元,謁明道先生祠,禮畢,即度關遊山,夾路松陰,亙 八九里,清風時來,寒濤吼空,斯須寂然如故。路左入 半山,先是謝太傅園池,荊公宅之,捐為寺,至今祠公 與傳法沙門等出行三四里,又入一寺,弘麗視半山 百倍。龕鏤壁繪,光彩奪目,詭狀萬千。兩廡級石而升, 四五十丈,始至寶公塔。塔邊有軒,名木末。履舄之下, 天籟徐鳴,浮嵐㬉翠,可俯而挹。下有羲之墨池,投以 小石,遠聞聲出叢葦間。徑陿荒蕪,遊客罕至,獨拜塔 者累累不絕。長老云:「寶公巢生」,里人朱氏取而子之。 後成佛。凡禱水旱疾疫如響,語多不經。由塔後循山 而左,過安石讀書所。山石崛壘,忽敞平原。修篁老檜, 萬綠相扶。風鳴交加,猶作當時唔吚聲。又行數里,休 于觀音亭。其傍八功德泉,有聲鏘然汨汨。至亭下,則 囦然以涵。或謂「病者飲此,立瘳!」眾皆飲,予以無疾不 飲,遂回塔後,攀松升磴。六七里至山椒,鉅石人立。予登石以望,鳳臺、鷺洲,渺不知在何許,但覺繚白縈青, 隱見煙霧間。城中數「萬家,樓閣如畫,其閒曠無人處, 六朝故宮也。北視揚子江頭,一舟如葉行移時不咫, 浪楫風帆,想數十里遙矣。蟠龍踞虎,亙以長江,其險 也如此。黃旗紫蓋,王氣猶有時而終,令人凄然久之。」 下山至七佛菴,白雲淒澗,囂𡏖不來。一僧噓石爐灰 點茶,鬚眉如雪;一僧蓬跣崖邊,拾松子以歸。語客,質 木,絕不與前寺僧類。聞其下有猛公菴子文廟,山水 稍奇麗,率為事神,若佛者家焉。欲訪猿鶴山堂,莫得 其處。遂朗吟《小山招隱》,循故道御天風而下,兩袂如 飛。亟入關,復至明道精舍,少憩而歸。因唶唶曰:「昇自 紫髯翁以來,幾興衰矣。眼前花草,無復當時光景,伯 子春風,千年猶將見之。至若熙寧相業,非」不焯焯然 炫人耳目,迄不如主上元簿者,復祠于學,何哉?

遊鍾山記         明宋濂[编辑]

鍾山,一名金陵山,漢末秣陵尉蔣子文逐賊,死山下, 大帝封蔣侯,大帝祖諱鍾,又更名蔣山,實作揚都之 鎮,諸葛亮所謂「鍾山龍蟠」是也。歲辛丑二月癸卯,予 始與劉伯溫、夏允中遊。日在辰,出東門,過半山報寧 寺。寺舒王故宅,謝公墩隱起其後,西對培塿小丘。培 塿蓋舒王病濕鑿渠通城河處,南即陸靜修茱茰園, 齊文惠太子博望苑,白煙涼草,離離蕤蕤,使人躊躇 不忍去。沿道多蒼松,或如翠蓋斜偃,或蟠身矯首,如 玉虺搏人,或捷如山猿伸臂,掬澗泉飲。「相傳其地少 林木,晉宋詔刺史、郡守罷官者栽之,遺種至今。」抵圜 悟關,關宋勤法師築太平興國寺在焉。梁以前,山有 佛廬七十,今皆廢,唯寺為盛。近燬于兵,外三門僅存。 適松花正開,黃粉毿毿,觸人詩興。予獨出行函道間, 會章君三益至,遂執手上翠微亭,登玩珠峰。峰獨龍 阜也。梁開善道場,寶誌大土葬其下。永定公主造浮 圖五成覆之,後人作殿四阿,鑄銅貌大士,實浮圖。浮 圖或現五色寶光,舊藏大士履。神龍初,鄭克俊取入 長安殿東木末軒,舒王所名。俯瞰山足,如井底出。度 第一山亭,亭額米芾書。亭左有名僧婁慧約塔。塔上 石,其制若圓楹,中斲為方,下刻二鬼擎之,方上書曰: 「梁古草堂法師之墓。」有融匾,法定為梁人書。復折而 西,入碑亭,碑凡數輩,中有張僧繇畫大士像,李白贊, 顏真卿書,世號三絕。又東折度小澗,澗前下定林院 基,舒王嘗讀書于此。院廢,更刱「雪竹亭」,與李公麟《寫 舒王像》、洗硯池亦皆廢。又北折至八功德水,天監中, 胡僧曇隱來棲山,龍為致此泉,今甃作方池。池上有 圓通閣,閣後即屏風嶺,碧石青林,幽邃如畫。前乃明 慶寺故址,陳姚察受菩薩戒之所。又東行至道卿巖。 道卿,葉清臣字也,嘗來遊,故名。有僧晏坐巖下,問之, 張目視弗應。時雉方桴粥,聞人聲戞戞起巖草中。從 此至靜壇,多臧矜先生遺跡。復西折,過桃花塢,詢道 光泉,舒王所植松已逝,惟泉紺碧沉沉如故。日將夕, 章君上馬去。予還廣慈。明日甲辰,予同二君遊崇禧 院,文皇潛邸時建。從西廡下,入永春園。園雖小,眾卉 略具,揉柏為麋鹿形,柏毛方怒,長翠濯濯可玩。二君 行倦,解衣覆鹿上,挂冠鼠梓間,據石坐。主僧全師具 壺觴。予不能酒,謝二君出遊。夏君愕曰:「山有虎,近有 僧采荈,虎逐入,舍僧門焉。虎爪其顴,顴有瘢,可驗,子 勿畏往矣。」予意夏君紿我,挾兩騶奴,登惟秀亭,亭宜 望遠。「惟秀」、「永春」,皆文皇題牓,塗以金。又折而東,路益 險。予更芒屩,倚騶奴肩踸踔,行息促甚,張吻作鋸木 聲。倦極思休,不問險濕。蹀據頓地,視燥平處不數尺, 兩足不隨,久之又起行,有二臺,闊數十丈,上可坐百 人,即宋北郊壇祀四十四處。問蔣陵及步夫人塚,無 知者。或云在孫陵岡。至此屢欲返,度其出已遠,又力 行,登慢坡。草叢布如氈,不生雜樹可憩,思欲借裀褥, 臥不去。坡古定林院基,望山椒無五十弓,不翅千里 遠,竭力躍數十步輒止,氣定又復躍,如是者六七,徑 至馬大江,如玉帶橫圍,三山磯、白鷺洲皆可辨。天闕、 芙蓉諸峰出沒雲際。雞籠上下接落星澗,澗水滮滮 流,元武湖已湮久,三神山皆隨風雨幻去。西望久之, 擊石為《浩歌》。歌已,繼以感慨。又久之,傍崖尋一人泉, 泉出小竅中,可飲一人。繼以千百,弗竭。循泉西過黑 龍潭,潭大如盎,有龍當可屠。側有龍鬼廟,頗陋。由潭 上行,叢竹翳路,左右手開竹身中行,隨過隨合。忽腥 風逆鼻,群鳥哇哇亂啼。憶夏君有虎語,心動,急趨過, 似有逐後者。又棘針鉤衣,足數躓,咽唇焦甚幸至七 佛菴,菴蕭統講經之地,有泉白乳色,即踞泉㪺嚥,衫 袂落水中不暇救,三嚥神明漸復。菴後有太子巖,一 號昭明書臺。方將入巖遊,菴中僧出肅,面有新瘢,詢 之,即向采荈者。心益動,遂舍巖問別,徑以歸,所謂蓮 池、定心石、宋熙泉、應潮井、彈琴石、落人池、朱湖洞天, 皆不復搜覽。還抵永春園,見肴核滿地,一髫童立花 下,問二客何在?童云:「遲公不來」,出壺中酒飲,且賦詩 大噱,酒盡徑去矣。予遂回廣慈,二君出迎,夏君曰:「子 顏色有異,得無有虎恐乎?」予笑而不答。劉君曰:「是矣子幸不葬虎腹,當呼斗酒滌去,子驚可也。」遂同飲。飲 半酣,劉君澄坐至二更。或撼之作舞,笑鉤之出,異響 畏脅之,皆不動。予與夏君方困,《睫交》「不可擘,乃就寢。 又明日乙巳,上人出,猶未歸,欲遊草堂寺,雨綿綿下, 意不住,乃還。」按《地理志》,江南名山,唯衡、廬、茅、蔣、蔣山, 固無聳拔萬丈之勢,其與三山並稱者,蓋為望秩之 所宗也。晉謝尚、宋雷次宗、劉勔、齊周顒、朱應、吳苞、孔 嗣之、梁阮孝緒、劉孝標、唐韋渠牟,並隱于此。今求其 遺跡,鳥沒雲散,多不知其處,唯見蕘兒牧豎,跳嘯于 凄風殘照間,徒足增人悲思。況乎人事往來,一日萬 變,達人大觀,又何足深較。予幸與二君得放懷山水 窟,一刻之樂,千金不易也。山靈或有知,當使予遊盡 江南諸名山,雖老死煙霞中,有所不恨,他尚何望哉! 他尚何望哉!

新拓廣庭可見鍾山及冠松齋記[编辑]

馮夢禎

東隅精舍既成,以居塾師錢麟仲,而幼子辟邪鵷鶵 孫延年受業焉。名理軒」,則為師生晏集之所,而余館 北麓,後寢自若。丁酉冬,麟仲告歸,余始易處其中,而 遞張名人畫于軒,與二三相知共鑪香茗碗之樂。新 正二日,汪仲嘉來,相從游衍。偶啟東窗,翠色隱隱撩 人,諦視,則鍾山頂也。乃大喜,幾失此君。立命撤去蘆 棚,而受山益多。然東鄰屋角未免障望,召而好言,勸 令拆去而酬以直。其人唯唯。遂并東南之敗屋,東之 女牆,盡空之以為廣庭。不但鍾山半落几席,而兩兒 書齋啟北牖,則雞鳴、浮圖、岡松歷歷爛然橫陳。乃擴 牖去壁,置長短窗八,而外為蘆軒二楹,甃地設欄,中 庭插籬,附以雜卉,庭外植桃李梅杏諸嘉木,凡數十 株,以次放花,五色照耀。而余精舍則盡南垣為庭,庭 際植竹,東限以籬,籬內外夾樹青桐二,啟竹扉,則一 徑達兩兒書齋矣。驥兒請曰:「此既佳景,何可無佳額?」 余思之不得。一日面岡松,恍然得之,名之曰「冠松」,取 陶令「青松冠巖列」句也;而改名理軒曰「遠岫」,取元暉 「窗中列遠岫」句也。《遠岫東西稍逼,不堪消夏,乃通精 舍之南半,與軒為一,以紗窗四隔。其後為小室,中設 木榻,而遠岫益勝。夫遠則鍾山,近則岡松,俱常在不 去之物,吾有取焉。至于花卉盈亭,榮枯開落,未免隨 時,姑舍是已。久之,夏木漸繁,鍾山稍蔽,而前垣南際, 宿楮二章,布葉于霄,即岡松亦虧其三之二。乃余適 以人言屏居待罪,跡頗似之,旦晚放歸,所謂「詢美而 非吾土者也。遂援筆為記。記之日戊戌孟秋壬子也。

鍾山部藝文二[编辑]

《遊鍾山大愛敬寺      》梁武帝

曰「予受塵縛,未得留蓋纏,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長眠, 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權,生住無停相,剎那即徂遷, 歎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從流既難反,弱喪謂不然。 二苦常追隨,三毒自燒然,貪癡養憂畏,熱惱坐焦煎。 道心理歸終,信首故宜先。駕言追善友,回輿尋勝緣」, 面勢周大地,縈帶極長川,稜層疊嶂遠,迤邐磴道懸。 朝日照花林,光風起香山。飛鳥發差池,出雲去連綿。 落英分綺色,墜露散珠圓。當道蘭藿靡,臨階竹便娟。 幽谷響嚶嚶,石瀨鳴濺濺。蘿短未中攬,葛嫩不任牽。 攀緣傍玉澗,褰陟度金泉。長途弘翠微,香樓間紫煙。 慧居超七淨,梵住踰八禪。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菩提聖種子,十力良福田。正趣果上「果,歸依天中天。 一道長死生,有無離二邊。何待空同右,豈羨汾陽前。 以我初覺意,貽爾後來賢。」

鍾山解講          蕭統[编辑]

《清宵出望園》,「詰晨屆鍾嶺。輪動文學乘,笳鳴賓從靜。 暾出巖隱光,月落林餘影。糾紛八桂密,坡陁再城永。 伊予愛丘壑,登高至節景。迢遞睹千室,迤邐觀萬頃。 即事已如斯,重茲遊勝境。精理既已詳,元言亦兼逞。 方知蕙帶人,囂虛成易屏。瞻眺情未終,龍鏡忽遊騁。 非曰樂逸遊,意欲識箕潁。」

遊鍾山應西陽王教五首    沈約[编辑]

靈山紀地德,險峭資嶽靈。終南表秦觀,少室邇王城。 翠鳳翔淮海,襟帶遶神坰。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蔥菁。

其二

發地多奇嶺,干雲非一狀。合㳫共隱天,參差互相望。 鬱嵂構丹巘,崚嶒起青嶂。勢隨九疑高,氣與三山壯。

其三

即事既多美,臨眺殊復奇。南瞻《儲胥觀》,西望昆明池。 山中咸可悅,賞逐四時移。春光發隴首,秋風生桂枝。

其四

多值息心侶,結架山之足。《八解》鳴澗流,《四禪》隱巖曲。 窈冥終不見,蕭條無可欲。所願從之遊,寸心于此足。

其五

君王挺逸趣,羽斾臨崇基。白雲隨玉趾,青霞雜桂旗。

淹留訪《五藥》,顧步佇三芝。于焉仰鑣駕,歲暮以為期。

奉和昭明太子鍾山解講   蕭子顯[编辑]

嵩嶽基舊宇,盤嶺跨南京。叡心重禪室,遊駕陟層城。 金輅徐既動,龍驂躍且鳴。塗方後塵合,地迥前笳清。 迤邐因臺榭,參差憩羽旌。高隨閬風極,勢與元天并。 氣歇連松遠,雲昇秋野平。徘徊臨井邑,表裏見淮瀛。 祈果尊常住,渴慧在無生。暫留石山軌,欲知芳杜情。 鞠躬荷嘉慶,瞻道聞頌聲。

奉和昭明太子鍾山解講   劉孝綽[编辑]

御鶴翔伊水,策馬出王田。我后遊祗鷲,比事實光前。 翠蓋承朝景,朱旗曳曉煙。樓帳縈巖谷,緹組曜林阡。 況在登臨地,復及秋風年。喬柯變夏葉,幽澗潔涼泉。 停鑾對寶座,辨論悅人天。淹塵資海滴,昭暗仰燈然。 法朋一已散,笳劍儼將旋。邂逅逢優渥,託乘侶才賢。 摛辭雖並命,遺恨獨終篇。

和昭明太子鍾山解講     劉潛[编辑]

詔樂臨東序,時駕出西園。雖窮理遊盛,終為塵俗諠。 豈如弘《七覺》,揚鸞啟四門。夜氣清簫管,曉陣爍郊原。 山風亂采眊,初景麗文轅。林開前騎騁,逕曲羽旄屯。 煙壁浮青翠,石瀨響飛奔。迴輿下重閣,降道訪真源。 談空匹泉涌,綴藻邁弦繁。輕生逢遇誤,並作輩龍鵷。 顧已同偏爵,何用挹衢樽。

和昭明太子鍾山解講     陸倕[编辑]

終南臨漢闕,高掌跨周京。復此虧山嶺,穹窿距帝城。 當衢啟珠館,臨下構山楹。南望窮淮漵,北眺盡滄溟。 步簷時中宿,飛階或上征。網戶塗雲氣,龕室畫仙靈。 副君憐世網,廣命萃人英。道筵終后說,鑾轡出郊坰。 雲峰響流吹,松野映風旌。睿心嘉杜若,神藻茂琳瓊。 多謝先成敏,空頒後乘榮。

登鍾山下峰望        虞騫[编辑]

冠者五六人,攜手巖之際。散意百仞端,極目千里睇。 疊岫乍昏明,浮雲時卷閉。遙看野樹短,遠望樵人細。

登鍾山讌集望西靜壇     吳均[编辑]

客思何以緩,春郊滿初律。高車陸離至,駿騎差池出。 寶碗汛蓮花,珍杯食竹實。才勝商山四,文高「竹林七。」 復望子喬壇,金繩蘊玉帙。風雲生屋宇,芝英被仙室。 方隨鳳凰去,悠然駕白日。

遊鍾山之開善定林息心宴坐引筆賦詩[编辑]

陳釋洪偃

杖策步前嶺,褰裳出外扉。輕蘿轉蒙密,幽逕復紆威。 樹高枝影細,山盡鳥聲稀。石苔時滑屣,蟲網乍沾衣。 澗傍紫芝曄,巖上白雲霏。《松子》排煙去,堂生寂不歸。 窮谷無還往,攀桂獨依依。

送韋邕少府歸鍾山    唐李嘉祐[编辑]

《祈門宦罷後,負笈向桃源》。萬卷長開帙,千峰不閉門。 綠楊垂野渡,黃鳥傍山村。念爾能高枕,丹墀會共論。

鍾山晚步        宋王安石[编辑]

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槿籬竹屋江邨 路,時見宣城賣酒家。

同王勝之遊蔣山       蘇軾[编辑]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好山無十里,遺恨恐他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 夾路蒼髯古,迎人翠麓偏。龍腰蟠故國,鳥爪寄層巔。 竹杪飛華屋,松根泣細泉。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 略彴橫秋水,浮屠插暮煙。「歸來踏人影,雲細月娟娟。」

送上人遊鍾山      元黃鎮成[编辑]

一上鍾山萬慮消,虛空樓閣舉岧嶢。金陵鬱鬱帝王 宅,天塹悠悠南北朝。月滿石城秋似水,風高淮浦夜 生潮。未應便作乘蘆去,且聽仙人碧玉簫。

鍾山二首         明太祖[编辑]

遊山日盤旋,俯谷仰奇巔。松聲細入耳,雲生水石邊。 敲竹猿長嘯,臨崖視鹿眠。白鶴來天翅,元羽衣裳鮮。 采芝攜桂子,任意恣蹁躚。野人溪外語,黃鶯囀更便。 山靜鳥歸疾,林深紫暮煙。樵還漁罷釣,暢飲樂吾年。

其二

「暑往鍾山阿,巖幽清興多。」薰風自南發,森松鳴弦歌。 元猿嘯白日,丹鳳巢桐柯。靈芝秀深谷,祥雲盛嵯峨。 樹隙觀天碧,天清似綠荷。遠聞樵採木,曲澗沿珠螺。 鳥樂山深邃,予歡顏亦和。野人逢問處,樂道正婆娑。

鍾山賡吳沉韻        同前[编辑]

嵯峨倚空碧,環山皆拱伏。遙岑如劍戟,邇洞非茅屋。 青松秀紫崖,白石生元谷。巖畔毓靈芝,峰頂森神木。 時時風雨生,日日山林沐。和鳴盡啼鶯,善舉皆飛鵠。 山中道者禪,隴頭童子牧。試問幾經年,答云常辟穀。

鍾山雲           同前[编辑]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氣蔥蔥五色精。巖虎鎮山風偃 草,潭龍噓氣水明星。天開萬載興王處,地闢千秋永 朕京。咸以六朝亨替閱,「《前禎禎》後後嘉禎。」

《侍宴鍾山,應制》。時蘭州方奏捷。劉基。

清和天氣雨晴時,翠麥黃花夾路岐。萬里玉關馳露
考證
布,九霄金闕絢雲旗。龍文腰褭驂鸞輅,馬乳蒲萄入

羽巵。衰老自慚無補報,叨陪儀鳳侍瑤池。

鍾山           楊維楨[编辑]

鍾山突兀楚天西,玉柱曾經御筆題。雲擁金陵龍虎 壯,月明珠樹鳳凰棲。氣吞江海三山小,勢壓乾坤五 嶽低。華祝聲中人仰止,萬年帝業與天齊。

鍾山應制         詹同文[编辑]

大駕春晴臨寶地,鍾山老翠擁金仙。瑤花如雨三千 界,紫氣成龍五百年。風送香煙浮袞服,池涵樹影拂 青天。詞臣侍從何多幸,安得詩才似「湧泉。」

集臧晉叔希林閣賦得雨中鍾山春望[编辑]

柳應芳

春早城東連騎來,雨中延眺北山隈。氣銜遠岫朝初 合,陰結重林晝未開。融雪併沾馳道柳,和風爭落寢 園梅。雕窗不閉朱簾卷,坐待晴光陌上回。

鍾山部紀事[编辑]

《談藪》:晉汝南周顒,隱居鍾山,長齊蔬食。王儉謂之曰: 「卿在山中何所啗食?」答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又曰: 「菜何者最美?」顒曰:「春初早韭,秋暮晚菘。」顒歷中書侍 郎。

《宋書蕭思話傳》:思話二十四年改領左衛將軍。嘗從 太祖登鍾山北嶺,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彈 琴,因賜以銀鍾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意。」

《談藪》: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嘗遊鍾山開善寺,謂小僧 曰:「金剛何為怒目,菩薩何為低眉?」小僧答曰:「金剛怒 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憮 然不能對。

《通志》:「王安石相神宗罷歸,每日跨驢遊鍾山,或不至 而返。自號半山居士,後捨宅為寺,居白下門,卒葬鍾 山。」

王《穉登虎苑》。陳郡謝玉為瑯琊王內史,在金城,其年 多虎暴。有一人乘小舠,載少婦,插刀著船,船婦登岸, 便為虎銜去,其人拔刀逐之,口呼:「鍾山蔣侯求助。」即 有黑人來導,行入虎穴,虎子聞聲謂母虎至,皆走出, 即刺殺之,隱樹間。良久,虎來,倒牽婦入穴中,其人以 刀斫斷虎脛。虎死,婦故活。夜夢黑衣人云:「蔣侯生,汝 知否?」還家,殺豬祀焉。

董穀《碧里雜存》:「高皇帝初作孝陵于鐘山之陽,因山 多鹿,禁人捕獵,而設孝陵衛于山下,特置牧馬千戶 所,蓋取義鹿馬,欲其鹿馬蕃息耳。所既置矣,尚虛典 守之職。他日因微行至陵所,歸途遇雨,偶于民家門 所屋下憩焉。問其何姓,曰:『董氏也』。聖意遂注:『千里草 馬所宜也,即拜其人為千戶,以典斯牧,至今子孫世』」 掌所印,不得而易。牆門每壞官府,輒為之修云。

鍾山部雜錄[编辑]

山謙之《丹陽記》:「出建陽門,望鍾山之與覆舟,似上東 門,望首陽之與北邙也。」

王孚《安城記》:鍾山臨水阻峽,春夏則湍洑沸涌,濆上 白砂如米兩,各十餘斛,呼曰「米砂」,以之候歲。若一岸 偏饒,則其方豐穰。

鍾山部外編[编辑]

《山海經西山經》:「峚山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鍾山,其 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䲹殺葆江于崑 崙之陽,帝乃戮之。鍾山之東曰」:《崖欽》䲹化為大鶚, 其狀如鵰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 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鵔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 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即其邑大旱。

《海外北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 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䏿 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玉堂閒話》:宜春界鍾山有峽數十里,其水即宜春江 也。迴環澄澈,深不可測。曾有漁人垂釣,得一金鎖,引 之數百尺,而獲一鍾,又如鐸形。漁人舉之,有聲如霹 靂,天晝晦,山川振動。鍾山一面崩摧五百餘丈,漁人 皆沉舟落水,其山摧處如削,至今存焉。或有識者云, 「此即秦始皇驅山之鐸也。」

《揮塵後錄》:王荊公在金陵時,有僧清曉於鍾山道上 見有童子數人持幡幢羽蓋之屬。僧問之,曰:「往迎王相公。」幡上書云:「中含法性,外習塵氛。」到寺未久,聞荊 公薨。

三山部彙考[编辑]

江上之三山

《三山》在今江南江寧府城西南五十七里,下臨大江, 其山三峰排列,一名「護國山。」

按山謙之《丹陽記》:「江寧縣北十二里,濱江有三山相 接,即名三山,舊時津濟道也。」

按:《方輿勝覽》。「江東路建康府三山,在上元縣西南四 十五里。」

按:《明一統志》。江南江寧府三山,在府城西南五十七 里。下臨大江,三峰排列,故名。晉王濬伐吳至三山,即 此。唐李白詩:「三山半落青天外。」

按《江寧府志山川攷》:「上三山在江寧鎮西,下三山在 江寧鎮東。三峰拱峙,大江從西來,勢如建瓴,而此山 突出當其衝,一名護國山。晉王濬伐吳,行師過三山, 即此。磯上舊有李溫叔祠,今廢。」

按《江寧縣志山川攷》:「三山在縣西南五十七里,江寧 鎮西有上三山,東有下三山,大江從西來,勢如建瓴, 而此山突出當其衝。」《輿地志》云:「其山積石森鬱,濱於 大江,三峰並列,故號三山。」晉王濬伐吳,宿於牛渚部 分,明日前至三山,皆上三山也。舊有李溫叔祠在磯 上。溫叔名珦,江夏王常妻,八歲能詩,與常泛舟,射利 江湖。常死,珦溺舟於山下,後三日,尸忽出於水上。土 人異之,為立廟,今廢。謝脁所詠「蓋下三山」,又牛首祖 堂花巖,亦謂「三山」,朱門鄉男山、女山、姑山,亦謂「三山」, 則金陵三山有四矣。

三山部藝文[编辑]

「還都至三山,《望石頭城    》」 ,宋鮑照

泉源安首流,川末澄遠波。晨光被水族,曉氣歇林阿。 兩江皎平迥,三山鬱駢羅。南帆望越嶠,北榜指齊河。 關扃繞天邑,襟帶抱尊華。長城非壑險,峻岨似荊芽。 攢樓貫白日,摛堞隱丹霞。征夫喜觀國,遊子遲見家。 流連入京引,躑躅望鄉歌。彌前歎景促,逾近勌路多。 偕萃猶如茲,弘《易》將謂何。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齊謝脁[编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餘霞散成綺,澄江淨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李白[编辑]

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歡。

宿三山聽江樓經落星岡李白換酒處[编辑]

明黃姬水

空岩香閣叩栖禪,坐見歸禽沒遠天。鐘度寒朝鼉峽 外,帆移芳草鷺洲前。春江半是巴山雪,暮嶺全迷楚 澤煙。忽憶仙人換酒處,飄零今古一悽然。

三山           王守仁[编辑]

南望長沙杳靄中,鵝羊只在暮雲東。天高雙櫓哀明 月,江闊千帆舞逆風。花暗漸驚春事晚,水流應與客 愁窮。北飛亦有《衡陽雁》,上苑封書未易通。

三山           金大輿[编辑]

白石三山路,青春二仲過。緣崖窮鳥道,倚檻看鯨波。 夜靜潮聲急,江空月色多。酒酣雙樹下,醉答榜人歌。

登三山           俞彥[编辑]

「艤棹蘼蕪麓,蕭森水國秋。千帆散天外,一閣俯江流。 雨腳凌風至,山身帶寺浮。井泉聊用汲,彷彿惠山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