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3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三十三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目錄

 白石山部彙考

  圖

  考

 白石山部藝文一

  玉甑峰志序        明何白

 白石山部藝文二

  白石山         唐張又新

  前題          宋王十朋

  玉甑峰           前人

  前題          明張德明

 白石山部外編

 石門山部彙考

  圖

  考

 石門山部藝文一

  石門山賦        宋謝靈運

  石門亭記         王安石

  石門洞記          劉涇

  前題           李季貞

  前題          明邵經邦

  前題           鄭東白

 石門山部藝文二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茂林修竹

              宋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        前人

  夜宿石門巖上        前人

  石門山         梁丘希範

  度石門山        唐杜審言

  奉使過石門觀瀑       丘丹

  宿石門           前人

  過石門           李白

  送山人魏萬         前人

  石門山          郭密之

  前題           裴士淹

  石門瀑布          方干

  石門洞          宋劉涇

  前題           林景熙

  石門瀑布          徐照

  石門山          朱均和

  前題           王十朋

  前題           朱季修

  前題            史巽

  前題           陳汝錫

  前題          明王潤孫

  前題           張承仁

  前題            鄭毅

  前題四首         殷雲霄

 石門山部紀事

 石門山部雜錄

 石門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三十三卷

白石山部彙考[编辑]

《會稽記》之「白石山」 ,

白石山:在今浙江溫州府樂清縣城西三十里,高一 千丈,周圍二百三十里,以其純石無土木,故名「白石」, 又名「五色山。」

按孔曄《會稽記》,「白石山在嵊縣,上有瀑布水,巖際有 蜜房,釆蜜者以葛藤連結,然後得至。齊帝立太平館 於山以居褚伯玉、孔稚珪從其受道,於館側立碑。」 按《水經漸江水注》:「江水又東南逕剡縣,與白石山水 會。山上有瀑布,懸水三十丈,下注浦陽江。」

按《洞天福地記》第二十一洞天「白石山,周圍七十里, 名瓊秀長真之天,在和州。」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瑞安府:白石山,在樂清縣名嶼 鄉,王龜齡有詩云:「路從飛鳥上頭過,人在白雲高處 行。」

按明薛應旂《白石山志》:「白石山在樂清縣西三十里, 高一千丈,周二百三十里。唐天寶初,改名五色山。上 有玉甑峰,中有昇仙壇、屑玉泉、引玉洞、連珠潭、藏真 塢、應天洞,五夜陟其巔,可見日出,白石湖之源出焉。 巖下有徑,宋郡守謝靈運行田之所。又西五里曰石 船山,腹有石如船。左源山,在縣東北三十里,群峰環」 繞,中有田二千餘畝,民居悉藏谷中,一峰如卓筆。更 有四景,曰梅溪,曰蓴湖,曰左嶺,曰小鴈蕩,王十朋之 居在焉。石埭山一名石帆山,在縣東三十里。山之後 有大石,高丈餘,若片帆焉,曰磨石山,曰西山,曰橫嶼山,皆其支山也。又東十五里曰黃塘山,群峰環合,林 木陰翳,雙溪自西北來,沿流於其下。又東五里曰大 崧山,曰小崧山,因以名。其村赤水川之源出焉。又東 曰窯奧山,山高數千仞,海舟望以為準。芙蓉山,在縣 東六十里,上有三峰,削翠儼若芙蓉,芙蓉川之水出 焉。又東十里曰丹芳嶺,路入鴈蕩西谷,凡四十九盤, 昔人有嶺號「登山七七盤,登危陟險到雲端」之詠。又 東曰謝公嶺,蓋謝靈運所經行處也,嘗有《越溪遊行》 詩,靈運又嘗渡江而上,從斤竹澗逾白石嶺,蓋幾於 鴈蕩矣,乃竟不獲一登而返。夫靈運癖於山水,搜奇 剔隱,靡所不至,顧於此不相值焉,豈山靈閟之邪?將 勝地之會逢,隱顯亦自有數也。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白石山,在樂清縣,山高一千丈, 周二百三十里,唐天寶初,改名五色山。山純石,無土 木,上有昇仙壇、屑玉泉、引玉洞、連珠潭、藏真塢、應天 洞。其嶺夜半見日初出。」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白石山在溫州府樂清縣城西 三十里,唐天寶間改名五色山,高千丈,周圍二百三 十里,純石無土木,乃十二真君所居之地,名白玉洞 天。此山石色如玉,亦名玉甑峰。宋太平興國中,羽士 李少和披荊榛驅妖魅而居焉。峰頂望海上諸山如 堆粟然,五更見日出,如洪爐鑄丸。山中有藏真塢、百」 丈巖、霹靂巖、蓮花石、拔萃峰。又有引玉洞、應天洞。山 下有白石徑,為謝靈運行吟之所。

按《樂清縣志山川攷》:「白石山在縣西三十里,巖壑深 窈,兩溪分出,中抱孤嶼,浙中號佳山水云。」

白石洞峰巖拔萃,高入霄漢,四無障翳,石色如玉,一 名「玉甑峰。」自麓而上,一徑百折,繞出峰巔。捫蘿旁循, 側徑而下,橫入一罅,如面之有口。入口中佇立,外望 海山,如堆粟然。天曙日出,若紅爐鑄丸。身在雲霄,俯 瞰萬象。

引《玉洞》。

應天洞俱在白石山下。

「拔萃峰」,即「玉甑」,絕頂有東、西塔,後廢。隆慶元年,重建 東塔。

「藏真塢」,十二真君昇仙之所。

百丈巖。

霹靂巖。

蓮花石俱在白石山上,有大人足跡。產《千里光草》,服 之明目。

《石夫人》,在東漈溪南山下。

白石嶺。

倪嶴《嶺》。

孤嶼山:在湖頭。

白塔山亦名「象山。」

《石船山》山腹有石若舟,故名。

名山在下庠,山高海艦望以為準。

茗嶼山枕田間,因以名村。

《金山》。

白鷺嶼。

寅嶼。

高嶴山有《高尚書墓》。

靈府山在象浦。

赤水山。

盤嶼山濱海,其下為盤石。衛謝康樂《行田登海口盤 嶼》詩:「羈苦孰云慰,觀海藉朝風。莫辨洪波極,誰知大 壑東。依稀采菱歌,彷彿含顰容。遨遊碧沙渚,遊衍丹 山峰。」

五、《小山》

正嶼《山》。

重《石山》。

斗牛山。

橫春山在館頭,狀若牛扼。以上俱在縣西茗嶼鄉 栗木嶺。

斗嶺。

下庠嶺。

屠嶴嶺。

阪塘嶺通象浦。

童嶺在縣北六十里,通楠溪。以上或在縣西北,或在 縣西南,要皆白石之支麓也。

白石塾在白石山。自錢堯卿至文子,世為鄉先生,邑 令下車,必咨訪焉,乃立塾講學,四方從遊甚眾。

白石山部藝文一[编辑]

《玉甑峰志序        》明·何白

震旦,山川自五嶽外,閎奇博大,不可名狀。即命拍章 亥之肩,乘蹻橫騖,未易殫窮。而況眇爾囿於樊陔之 內,一生能著幾緉屐,而欲極其俶儻汗漫之觀乎?故 墨卿學士,不得不託之圖經,以資宏覽。是則誌之不 可已也如此。昔郭景純、謝靈運標韻高超,曠對山水。 景純注《山海經》,詮引祕蹟。靈運所在登陟,雅有高篇。

之二公者,皆涉吾土郭以捍城,至謝以出守,至而《鴈
考證
蕩》《玉甑》尚在,闇惜山靈不以舉售韻人為恨也。迨

唐宋間,鴈蕩以「詎那」顯,玉甑以「少和」顯,於是裹糧者 接跡,而名勝聞於東維矣。《鴈蕩誌》成於國初,而玉甑 尚闕。如玉甑之麓,陳君允默旁蒐郡邑山經,并裒先 所傳與邇來登覽諸什,輯而成誌。乞余校核,其意良 足尚已。嗟乎!舉世稠濁,醟於利欲中,即翠微一掬,寒 泉半泓,足以涼熱中而滌塵胃。矧飛流峭壁,古洞奇 峰,高聳風雲之表,遠眺蓬壺之天。乍挹之可以汰煉 神明,默存之則九州五嶽皆吾籬廡間物。寧必乘蹻 橫騖而後侈天遊哉?志既竣,傳之通都。俾閱者不假 搴衣濡足,藉以臥遊而資宏覽,則陳君不獨有功於 茲山已也。

白石山部藝文二[编辑]

《白石山         》,唐張又新

白石巖前湖氷春,湖邊蹊徑有清塵。欲追謝守行田 意,今古同憂是長人。

《前題》
宋·王十朋
[编辑]

「謝公好山水,得郡古東甌。造物惜佳境,雅志多不酬。 松蘿蔽鴈蕩,煙霧迷龍湫。行田經白石,不到仙山頭。 寥寥數百年,天付黃冠流。巍然萬仞崖,壁立東南州。 誰將補天手,化作白玉樓。兩龕藏洞府,中有群仙遊。 上連尺五天,下接三神州。飛泉落巖腰,碧澗鳴山陬。 群峰直培塿,滄海為渠溝。隘視人間世,萬象同蜉蝣。」 我見鴈蕩山,崎嶇厭經丘。翩翩錢公子,呼我尋巖幽。 初驚小雨密,忽掃群陰浮。杖屐遊巑岏,一洗塵埃眸。

玉甑峰           前人[编辑]

朝離文君故宅邊,暮尋謝守舊行田。黃羊先示神仙 蹟,白石俄開洞府天。兩派琮琤鳴玉澗,一聲款乃釣 魚船。王孫占得湖山勝,明月清風不計錢。

《前題》
明·張德明
[编辑]

玉甑峰高開紫極,玉洞仙人冰雪質。拔劍搖動斗光 寒,彩霞紛郁吹丹室。天雞長向雲間鳴,雲裏鸞笙伴 瑤瑟。手將玉鞭鞭「六螭,笑把金盤托浴日。」我來縹緲 向僊都,欲駕僊人五色駒。披襟飛動銀河濕,涼露春 生冰玉壺。繁星不捲珠簾下,明月攜來作佩珠。天風 泠泠吹僊骨,飄然一似帝鄉俱。

白石山部外編[编辑]

《神仙傳》:「白石先生者,中黃丈人弟子也,至彭祖時已 二千餘歲矣,不肯修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 人間之樂。其所據行者,正以交接之道為主,而金液 之藥為上也。初以居貧不能得藥,乃養羊牧豬,十數 年間,約衣節用,置貨萬金,乃大買藥服之,常煮白石 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亦食脯」 飲酒,亦食穀食,日行三四百里,視之色如四十許人。 性好朝拜事神,好讀《幽經》及《太素傳》。彭祖問之曰:「何 不服昇天之藥?」答曰:「天上復能樂比人間乎,但莫使 老死耳。」天上多至尊相奉事,更苦於人間,故時人呼 白石先生為隱遯僊人。以其不汲汲於昇天為僊官, 亦猶不求聞達者也。

石門山部彙考[编辑]

《道書》
第三十洞天之青田山
[编辑]

石門山在今浙江處州府青田縣城南七十里,臨溪, 兩峰壁立,高數百丈,對峙如門,故名。又名青田山。山 有洞,即《道書》所謂「石門洞天」也。

按《洞天福地記》第三十洞天青田山,周迴四十里,名 青田元鶴之天,在處州青田縣。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處州石門洞,在青田縣南七十 五里,兩峰壁立,高數十丈,相對如門,因名。有瀑布直 瀉至天壁,凡三百尺。自天壁飛洒至下潭,凡四百尺。 有亭曰「噴雪。」《道書》載「青田元鶴洞天」,即此。

按《三才圖會石門山考》石門山在青田縣境中。發括 蒼放舟,踰石帆,不五十里而至洞口。雙峰鵠峙,𡽱嶪 入雲中,是名石門。逶迤而入,平原石曠,西南天遠,瀑 布落焉,擊天壁而瀉,下潭掛流幾七十餘丈,非煙非 霧,亭以噴雪。潭空洞碧,疊石中流,若砥柱當前。揭而 過,則有攲洞在石壁下,飛沫隨風,時時入洞,霑人衣俱濕。李白云:「山光水色青於藍然哉。」上有軒轅丘道 書以為元鶴洞天云。此地行溪澗中,大都嵐氣依人, 曲曲如畫,不獨瀑流之奇也。自謝康樂倡詠,唐、宋諸 賢相繼有作。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石門山,在青田,兩峰對峙,有洞 曰石門,道書謂為云鶴洞天。西南崖飛瀑百餘丈,舊 在榛莽中,自靈運守郡時,搜得此勝。」

按《處州府山川攷》:「石門山在青田縣城南七十里,即 《道書》所載石門洞天。臨溪,兩峰壁立,高數百丈,對峙 如門,深入為洞,可容數千人,飛瀑千仞中斷,滃滃作 雨狀,冬夏不竭。積瀑瀠洄為潭,深數十丈。瀑次有亭, 曰噴雪、曰飛泉,曰銀河萬古。亭左有石門洞天樓,洞 頂有軒轅丘。元廉訪副使王侯於洞西建石門書院、 『謝客堂』」,今廢。劉宋永嘉太守謝靈運躡屐來遊,始開 此洞。

《古蹟攷》:「石門洞書院在縣西七十里,初,洞自謝康樂 築館,歷唐迄宋,名公韻士,經遊賦詠,為東吳第一勝。 宋淳熙九年,朱文公持常平節循行,嘗有汶上之興。 元至元三十一年,廉訪分司副使王侯按節至洞前, 大學進士劉若濟因請建書院。教授吳夢炎、縣尹王 麟孫集邑里耆儒,建立詩堂,遺址尚存。」

謝客堂在石門洞。先是,洞未有名,自宋謝靈運躡屐 來遊,好事者景慕高致,遂作堂繪像祠之,扁曰「謝客 堂。」

《軒轅丘》,在石門山最高頂。

石門山部藝文一[编辑]

《石門山賦        》宋·謝靈運

「承百世之慶靈,遇千載之優渥。匪康衢之難踐,諒跬 步之易局。踐寒暑以推換,眷桑梓以綿邈。褫簪帶于 窮城,反巾褐于空谷。果歸期于願言,獲素念于思樂。」 於是舟人告辦,佇楫在川,觀烏候風,望景測圓。背海 向溪,乘潮傍山。悽悽送歸,愍愍告旋。時旻秋之杪節, 天既高而物衰;雲上騰而鴈翔,霜下淪而草腓。捨陰 漠之舊浦,去陽景之芳蕤。林承風而飄落,水鑒月而 含輝。發青田之枉渚,逗白岸之空亭。路逶迤而詭伏, 山側背而易形。停余舟而淹流,搜縉雲之遺跡。漾百 里之清潭,見千仞之孤石。歷古今而長在,經盛衰而 不易。

石門亭記        宋王安石[编辑]

《石門亭》,在青田縣若干里,令朱君為之。「石門」者,名山 也。古之人咸刻其觀遊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 至而為亭,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書與其甥之 婿王某,使記其作亭之意。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真好 山乎?其亦好遊觀眺望乎?其亦于此問民之疾憂乎? 其亦燕閒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憐夫人之石刻,暴 剝偃踣,而無所庇障,且泯滅乎?夫人物之相好惡必 以類,廣大茂美,萬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為功者,山 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適野,升高而望遠,其中必有慨 然者。《書》不云乎:「予耄遜于荒。」《詩》不云乎:「駕言出遊,以 寫我憂。」夫環顧其身,無可憂而憂者,必在天下,憂天 下亦仁也。令之居也,不敢自逸,即至「深山長谷之民, 與之相對接而交言語,以求其疾,憂其有壅而不聞 者乎?求民之憂,亦仁也。政無小大,不以德則民不化 服,民化服然後可以無訟。民不無訟,令其能休息無 事,優游以嬉乎?垂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 則其人之名與石且傳而不朽。成人之名而不奪其 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石門洞記          劉涇[编辑]

「宋景平中,謝靈運守永嘉,蠟屐得石門洞,作詩遂為 東吳第一勝事。」梁天監中,中書侍郎丘希範、唐大曆 中,侍御史丘丹、州刺史裴士淹皆繼作。唐末喪亂,洞 廢不修。宋皇祐元年,蜀人李堯俞守郡,初復古,俄廢, 垂五十年。紹興三年,蜀人劉涇守郡,又新洞去人遠, 溪山太陰,松竹草昧,瀑泉自雨,不見秋色,中有爽氣, 仙鬼各以為家,惡聞涕唾聲。以人跡不至稱慶,而樵 漁私以生養。有客舟過,欲策杖往,輒相罔而遠,曰:「可 去,虎豹出矣。」壽人杜穎佐郡行縣,望洞天鬱羅泉流, 號呼疾持斧伐蒙密處。至泉,四顧太息,寫其狀,歸以 示余曰:「妙物乃如此,仙都三巖,人間世也。」飾僧紹賓 將其事,既而告成。茶煙犬吠,木魚鼕鼕,於是知有官 宰。仙鬼失氣,樵漁動色,以一指心力,而回精神於久 病既醉之餘。余雖未目擊,而夢寐夫遊,真奇觀哉!余 官滿日,可數其後,廢興未可知,使不幸廢又五十年, 必有好事君子加於前一等,與洞為林泉主人。因作 記以祝仙鬼樵漁曰:「勿復期永廢,可且同樂否?」

《前題》
李季貞
[编辑]

「混沌既分,乾坤成列,形下曰器,禹別九州,漢通百越」, 茲山維揚,東甌之地也。西走嶺嶠,南枕溪流,未詳遠

近。觀乎傑出氛靄,勢凌霄漢,峭斷穹壁,砑開石門臨
考證
溪,層巒萬仞,瀑布千尋,奔崖照日,望為晴虹,觸石乘

風,散為霧雨,天下之勝概也。雖呂梁懸水,天台飛流, 方之標奇,曾無蓄翠,風木含韻,陰鶴朝唳,孤猿暝吟, 曜金碧於澄潭,散霞彩於晴空。其勝概可勝言哉!謝 公詩云:「連喦覺路塞,密竹使徑迷。暝投雲際宿,弄此 石上月。」雖立意可嘉,而象物殊略。若非陰陽偏顧,造 化有情,則曷能遂幽人肥遁之志哉?余因守此藩,行 縣至斯,遊憩永日,聊勒石紀事,以貽來者,亦冀道之 不孤焉爾。

《前題》
明·邵經邦
[编辑]

自括蒼下登舟,水既清泓,山復奇秀,應接不得暇,而 風起,流高湍急。余望仲弟舟如馳,仲亦望余舟如矢。 盼景流光,洵可嬉悅,又不覺其將暮矣。石門洞尚五 里,余攝衣坐船頭,見漁者歌曰:「浪花汩汩下前溪,夜 久天長月色低。蕩槳不知何處去,白雲無數石門西。」 又見浣沙者曰:「郎去東甌訪謝公,妾家正住石門東, 風寒草冷不知處,恨殺猿啼一徑通。」余踴躍不能禁。 漏下已十刻,蠟炬自隨。仲命僕夫雜呼,以《闢白額》,擁 而行。蹊亂岸蝕,不可方武。四山圍合,皆陡絕簇壁。月 方在山角,彷彿清都玉虛,無聲不還,無影不傳,若響 若答。余徑造谷中,泉聲正墮。匪霰匪霖,匪露匪霧,涌 如積雹,飄如濛霡,冷暗幽黑。命燭造其處,燼盡不能 燄,恍如鬼燐,可怖可愕,惴然不可留矣。返舟以須比 曉,霧色霮霽,天光可收,嵐氣依人,丹霞無染,蒨蔥蒼 翠,孰不適玩。既而崇山直峻,窪窔交出,嶅嶨雜布,疊 巘充斥,削如追蠡,高如截鐵。俯瞰紺碧,仰視沈墨。余 精神耗弊,不能企其萬一也。各倚宏中,命擊石上, 鏜然有聲,鏗如金石不可定。循崖出瀑布後,闊二丈 許,可容數人,霏淅濛密,尤不可形狀。皆垂巖承溜,上 窿下窞泉,直下千丈,虛谷懸瀉。既無所依著,則散如 飛雨。又傍激洞石,皆洒洒如疾風迅雷,不可諦聽。迺 返坐亭中,若從張騫泛銀河,陟崑崙,乘槎御空,萬里 始至,浩乎其無窮也,亭下多留詠。

《前題》
鄭東白
[编辑]

明年辛亥春,余得部檄,召西曹,李亦轉南都水部,同 赴東甌。辭謁。過括蒼,重遊石門洞。洞口有兩峰,壁立 插天,相對如門,逶迤而入,中復平坦,方里餘。南有洞, 附石壁,攲「斜可容坐臥,其平處可布數席。下有大潭, 深不可測,潭心有大石,特起如砥柱,鄉人禱雨,必登 石拜舞輒應。西南隅高崖倚天,有瀑布自上潭直瀉」 天壁三十餘丈,又自天壁飛洒至下潭四十餘丈,飛 珠垂縷,類冕旒狀。每微風時至,即如飛雪灑天,霞霧 四塞。潭東北有亭,望之名曰「噴雪。」其上有軒轅丘道 書,以為「元鶴洞天」云。予因攜壺榼,同李坐潭上觀瀑。 有頃,拉李揭跣,涉潭西淺處,攀石南行,坐水簾內劇 飲。從者進肴果,皆浮水而至,空中水花飛灑,半餉之 間,而身已如沐浴,真有御風浮海之思。乃放歌大酌, 晚登舟去。

石門山部藝文二[编辑]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茂林修竹。

宋謝靈運

「躋險築幽居,披雲臥石門。苔滑誰能步,葛弱豈可捫。 嫋嫋秋風過,萋萋春草繁。美人遊不還,佳期何繇敦。 芳塵凝瑤席,清醑滿金尊。洞庭空波瀾,桂枝徒攀翻。 結念屬霄漢,孤景莫與諼。俯濯石下潭,仰看條上猿。 早聞夕飆急,晚見朝日暾。崖傾光難留,林深響易奔。 感往慮有復,理來情無存。庶待乘日車,得以慰營魂。」 匪為眾人說,冀與知者論。

登石門最高頂        前人[编辑]

晨策尋絕壁,夕息在山棲。疏峰抗高館,對嶺臨迴溪。 長林羅戶穴,積石擁階基。連巖覺路塞,密竹使徑迷。 來人忘新術,去子惑故蹊。活活夕流駛,噭噭夜猿啼。 沉冥豈別理,守道自不攜。心契《九秋》榦,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非。惜無同懷客,共登青雲梯。

夜宿石門巖上        前人[编辑]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暝還雲際宿,弄此石上月。 鳥鳴識夜棲,水落知風發。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 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髮。

石門山         梁丘希範[编辑]

神功不可限,未見常疑無。捫天倒明玉,蔽地瀉隋珠。 疾聳猶馬奔,熟視如虹趨。丹壁似繡被,翠磴類羅襦。 前瞻真刻削,旁觀復盤紆。斑駁生虎紋,參差出龍鬚。 金䔲照石洞,《木蘭》潤仙衢。琴君入釣鯉,葉令去乘鳧。 客心勝奔電,為此忽踟躕。依依明月道,望望白雲隅。 歲寒方負載,築室請于居

度石門山        唐杜審言[编辑]

石門千仞斷,迸水落遙空。道束懸崖半,橋攲絕澗中。 仰攀人屢息,直下騎纔通。泥擁奔蛇徑,雲埋伏獸叢。 星躔牛斗北,地脈象牙東。關塞隨行變,高深觸望同。 江聲連驟雨,日氣抱殘虹。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風。 堅貞忻不憚,險澀諒難窮。有異登臨賞,徒為造化功。

奉使過石門觀瀑       丘丹[编辑]

溪上望懸泉,耿耿雲中見。披榛上岩岫,峭壁正東面。 千仞瀉聯珠,一潭噴飛霰。嵯濛滿山響,坐覺炎氛變。 照日類虹霓,從風似綃練。靈奇既天造,惜處窮海甸。 吾祖昔登臨,謝公亦游衍。王程懼淹泊,下磴空延眷。 千里雷尚聞,巒迴樹蔥蒨。此來供賤役,探討愧前彥。 永欲洗塵纓,終當愜此願。

宿石門           前人[编辑]

松杉寒似雨,猿鳥夕驚風。獨臥不成夢,蒼然想謝公。

過石門           李白[编辑]

何年霹靂驚,雲散蒼崖裂。直上瀉銀河,萬古流不竭。

送山人魏萬         前人[编辑]

《縉雲川谷難》,石門最可觀。瀑布掛北斗,莫窮此水端。 噴壁灑素雪,空濛生晝寒。卻尋惡溪去,寧懼惡溪惡。 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路創李北海,岩開謝康樂。 松風和猿聲,搜索連洞壑。

石門山          郭密之[编辑]

永嘉東南盡,倚棹皆可究。帆引滄海風,舟沿縉雲溜。 群山何隱磷,萬物皆森秀。地氣冬轉暝,暄氛陰改晝。 緬懷謝康樂,夙昔茲為守。逸興滿雲林,清詩冠宇宙。 嘗遊石門裏,勝踐宛如舊。峭壁苔蘚濃,懸崖風雨驟。 岩隈餘灌莽,壁畔空泉甃。物是人已非,瑤潭悽獨漱。

《前題》
裴士淹
[编辑]

溪行亂花鳥,是月春將暮。登棧過崖畔,空間瞻瀑布。 千齡無斷絕,百尺恆奔注。高崖迸似珠,半壁灑如霧。 澹灩水澄澈,攲傾石回護。葯房森自閒,苔徑窅誰遇。 天碧落深沼,雲華生雜樹。班輸難效功,嚴馬何能喻。 勝跡蓋為寡,朋遊誠可屢。謝公鐫舊詞,安得寢章句。

石門瀑布          方干[编辑]

奔傾漱石亦噴苔,此水便隨元化來。長片掛岩輕似 練,遠聲離洞咽于雷。氣含松桂千枝潤,勢蓋雲霞一 道開。直是銀河分派落,兼聞碎滴濺《天台》。

石門洞          宋劉涇[编辑]

未逢仙手破天荒,我得《披雲》第一章。他日愛奇思謝 客,也須因事憶劉郎。

《前題》
林景熙
[编辑]

臨溪雙石如層城,中有洞天門不扃。杖藜穿莎入微 逕,古藤絡樹春冥冥。渴猨引子下飲澗,山瓢我亦分 清泠。一重一揜繄復朗,朱門金榜開殊庭。眾峰環拱 受約束,何年神造驅五丁。縹緲樓臺鐘磬寂,薜荔紛 披窗戶青。黃冠羽服者誰子,瓊臺坐閱《南華》經。客來 揖坐松下石,呼茶味瀹枸杞靈。笑遣青衣導余步,峰 迴路轉銀河傾。初看絕壁走雲霧,倏聽萬壑驅風霆。 不知何代劈青峽,明珠萬斛皆龍腥。欲喚琴高偕僊 鯉,濛濛山雨吹孤亭。

石門瀑布          徐照[编辑]

「一派從天下,曾經李白看。千年流不盡,六月地長寒。」 灑水跳微沫,衝崖作怒湍。人言深碧處,常有老龍蟠。

石門山          朱均和[编辑]

謝公箕潁流,特操耽幽棲。蠟屐得洞天,雙鶴頫清溪。 擬追元圃遊,對此為階基。披榛剪蘿蔦,宿霧暝欲迷。 方當誇高標,焉能分徑谿。鬼物諒奪氣,幽禽亦驚啼。 卓哉曠世懷,心與境不攜。俯視囂塵中,榮枯猶稗荑。 孰知東海偏,秦鞭豫排驅。付與破荒手,從此凌丹梯。

《前題》
王十朋
[编辑]

鴈山飽見兩龍湫,洗眼新觀石洞流。欲向家山乘白 鹿,先來仙隱訪青牛。破荒喜誦《劉郎句》,躋險思從謝 客遊。天下林泉看未足,願將身世早休休。

《前題》
朱季修
[编辑]

峭壁似蓬瀛,門幽不用扃。往來無俗客,呵護有仙靈。 練布飛來白,蘿衣洗更青。徘徊看不足,還上最高亭。

《前題》
史巽
[编辑]

古洞石為戶,巨靈初劈開。江通孤嶼出,泉自九天來。 果熟群猿聚,松高獨鶴回。摩崖誰姓字,歲久沒莓苔。

《前題》
陳汝錫
[编辑]

「落帆倚芳洲,冷日銜翠壁。沙平野步穩,不費支筇力。 邂逅到幽洞,雲水已昏夕。陰崖上蒼穹,杳不見轍跡。 岩前月色薄,細路稍有覓。瀑泉號秋聲,飛練不計尺。 僧房得少憩,坐久耳方寂。河梁謫仙人,握手見胸臆。 囊無一錢看,志有萬里適。」拄頰望西山,人句愈工績。 同遊得二妙,筆障亦勁敵。笑談頗傾坐,酌唱屢即席。 顧予舌本強,咀嚼覺清液。林泉信幽奇,歲月尤迅急。 茲遊莫辭頻,能著幾兩屐。

《前題》
明·王潤孫
[编辑]

「山光迸玉峽,潭影搖青空。劈開混沌窟,萬丈垂長虹雲車捲朱夏,雷鼓轟元冬。亂沫灑蒼壁,煙霧旋迴風。 定知源頭水,上與銀河通。塵襟一澡雪,神光湛昭融。 願尋博望槎,迴涉馮夷宮。汗漫六合外,一笑超鴻濛。

《前題》
張承仁
[编辑]

峰嵐中斷一門開,江海分流到此迴。瑤草何年生澗 壑,煙霞終日護亭臺。關門尚識青牛去,人世難逢「白 鶴來。」試借玉簫吹海月,雙鳧應見老「天台。」

《前題》
鄭毅
[编辑]

當年誰鑿此門開,放出仙人去未回。騎鶴空聞吹鐵 笛,乘鸞不見下《瑤臺》。至今石壁千尋上,猶有銀河一 派來。只恐桃花流出洞,劉郎錯認是《天台》。

《前題》
殷雲霄
[编辑]

石門曉日雲陰陰,連岩密竹深復深。自恨烏帽驚元 鶴,誰瀉白虹下碧岑。幽崖灌莽鳥相語,寒潭風雨龍 獨吟。山靈休笑未歸去,汨沒塵埃非我心。

我官青田縣,七度遊石門。今來值歲晏,況復積雨繁。 千峰木葉脫,萬壑水返源。嗟哉此獨異,草木一何蕃。 摘實倚松柏,搴芳尋蘭蓀。蒼壁幾千尺,飛流瀉其巔。 停蓄鑑毛髮,奔放類崑崙。我實憐沉冥,此可遠器喧。 尋源濯我纓,拂石開我樽。羽人猶霄漢,佳期何由敦。 旦暮且歸去,回首風雲昏。

舍櫂緣芳徑,披蘿入石門。秋風正蕭瑟,林木亦飛翻。 溪淨千峰倒,雲歸眾壑昏。佳期曠何許,獨酌念彌敦。

《瀑布》雨中長千丈,踏歌緣溪今又來。忽覺衣襟生冰 雪,更聆林壑迴風雷。十月草木悲遊子,千峰雲霧昏 酒杯。悠悠我豈塵埃客,元鶴欲下還相猜。

石門山部紀事[编辑]

《台州府志》:「唐葉藏質,字含象,處州松陽人,法善之裔 也。詣天台馮惟良,授三洞經籙,于玉霄峰選勝創道 齋,號石門山居,日誦《道德》、度人二經。晚年尤精符術, 請之者如織。婺州牧為邪物所撓,遣人請符,至中路, 以忌穢失之。牧親詣見案上有封筒,封檢甚固,乃前 之符也。因焚香致匣捧歸,祟物遂絕。唐懿宗優詔石」 門山居為玉霄觀,忽命酒,召其友應彝節同飲,語及 平生事,然後告以行日。及期,題于門曰:「雞鳴時去。」門 人皆聞珠珮雜鼓樂聲于空中。須臾雞鳴,視之,已化 矣。

石門山部雜錄[编辑]

明王思任《越遊雜記》:「去青田三十里,惡谿齒齒鋸張 舟鬥縫中轆轤上,浪大於馬。稍得洄渦,看石門磧明 羅縠,箐棘密蒙,元熊啼號,猿鳥見人,反怪立不去。兩 壁剷峙,雲氣往來,譏呵甚憚。折數十步,二員山鐘伏 而無懸蠡之頂,童涸無衣,村朴自守,有田家老瓦盆, 意從草畦中。又折入數十武,望見天壁百丈,瀑布懸」 空飛下,雖未敢與台蕩執圭爭霸,然亦是崛強。趙佗 壁腳潭元暗不可狎,前一石柱起,而岩下厂曠,可盤 桓二十人,斜劣而上。舟子繂夫各置一石小洞上,各 明其遊,以危及潭根者為勇。此地虛清杳漠,《道書》稱 「元鶴洞天。」予自觀瀑以來,驚於天台,畏於鴈蕩,歌舞 於仙源,而苦於石門,蓋境物所遇,皆吾性情。此窮塢 困源,無線通之地,有箭括之天,凶湍險洑,煙絕人稀, 赤筋白汗,邪許萬端,以至於此,亦何為者?謝康樂席 父祖之資,呼其童僕門生,探峻造幽,伐木開逕,既登 石門之頂,遂力營所住。其所云「乘日用慰營魂」者,以 為是皆三萬六千日中之日也。爾時吟中未及飛瀑, 豈天故祕之耶?向使得有垂虹滾雪之觀,則功役更 當無已,其為累東甌者不淺矣。夫遊之情在高曠,而 遊之理在自然,山川與性情一見而洽,斯彼我之趣 通,可告來者。石門大苦境耳。蹴一丸泥封之,使隱君 子長不知名,亦未為不可,吾不欲附和謝先生矣

石門山部外編[编辑]

《青田縣志》:青田土神曰「季六太尉。」鄉人設廟禱祈石 門山下農家有疾病,聚巫作泣,神忽尸附,促駕入石 門瀑布下,引筆大書石壁曰:「半空水上白雲飛,仆木 柴門倚翠薇。石洞荒涼希客到,松花風送滿頭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