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4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四十七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目錄》。

 懷玉《山部彙考》

  《圖》:

  考:

 《懷玉山部·藝文一》

  《題懷玉山疏》       明·鄒元標

 《懷玉山部·藝文二》

  《玉山嶺上作》·       唐皇甫曾

  《懷玉山》         明趙章泉

  「登『《懷玉山》』」二首       李夢陽。

  《前題           桂近庵》。

 懷玉《山部》·紀事

 懷玉《山部·雜錄》

 《象山部彙考》

  《圖》:

  考:

 《象山部藝文一》

  《象山書院記》        宋·袁甫

 《象山部藝文》二

  《應天山》         宋·陸九淵

  《前題》·            「洪邁」

  前題           《元虞集》。

  《前題          明》·楊時喬

 《象山部·紀事》

 「龍虎山」部《彙考》

  《圖》:

  考:

 《龍虎山部·藝文一》

  《遊龍虎山記       宋》·陸九淵

  《龍虎山賦》,         元闕名。

  「《遊龍虎山二十四巖記》   明」·徐學謨

 《龍虎山部·藝文二》

  《龍虎山》          唐·吳筠

  前題           《吳武陵》。

  前題          宋·王安石

  《前題·           江萬里》

  《上清宮           前人》:

  《前題》·            「洪邁」

  《前題》二首·         白玉蟾

  龍虎山         明·《易》性中。

  《前題·           楊南野》。

  《遊龍虎山夜歸道中》之作:   畢士俊

  《上清宮          鄒元標》。

 《龍虎山部·紀事》

 《龍虎山部·雜錄》

 《龍虎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四十七卷。

懷玉山部彙考[编辑]

始興記之玉山

懷玉山本名「玉山」,一名「玉斗山」,一名「輝山」,在今江西 廣信府玉山縣北一百四十里。高四百餘丈,盤亙三 百餘里,與饒州府連界,當吳楚閩越之交。其山之奇 絕有二十四處,真東南望鎮,神仙之窟宅也。

按《始興記》:「郡東有玉山,草木滋茂,泉石澄徹。」

按《方輿勝覽》:江東路信州有懷玉山,縣以此名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懷玉山,在玉山縣,危峰插天,又 名玉斗。《方志》云:「天帝遺玉此山,山神藏焉,改名懷玉。 或云山有異光夜燭,因名輝山。舊有輝山驛,今改懷 玉,即此。」

按《圖書編·玉山攷》:「玉山上與天際,勢連北斗,又名玉 斗山。奇峰秀嶺,恠石深池,環列於前後左右,真仙靈 之窟宅,一邑勝概之尤者也。故縣亦由此名。」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懷玉山在廣信府玉山縣北一 百四十里,高四百餘丈,盤亙三百餘里,界饒信兩郡, 當吳楚閩越之交,為東南望鎮。」唐魏國公賈耽《華彝 圖》云:「其山上與天際,勢聯北斗,又名玉斗山。南唐時, 縣令楊文逸嘗夢一羽衣,自稱懷玉山人,來謁,未幾 其孫億生。山上有法海院。」宋李彌大有《記》云:「循山之 麓升降,凡十有五里,至大洋坂,地寬曠約數百畝,而 奇峰秀嶺,恠石深池,環列前後左右,真仙靈之窟宅 也。」山有龍潭一十八磜,又有二十四奇。 按《廣信府志·山川攷》:「懷玉山去玉山縣一百四十里一名輝山,又名玉斗山,有龍潭一十八磜,又有二十 四奇,曰玉瑘峰、銀尖峰、獅子峰、石牛峰、雲蓋峰、天」門 峰、飛泉峰、屏風峰,蟠龍岡,金雞墩,洗墨池、望香墩,七 盤嶺,九蓮池,誓坡石,浴佛池,彩霞巖,過雲洞,連理木、 天聖松、金剛嶺,石鼓山,羅漢峰、志初巖。

按《玉山縣志山川攷》:「懷玉山去縣一百四十里,山有 龍潭一十八磜,又有二十四奇。唐大曆間,高僧志初 始開梵苑,名定文寺,後改名法海禪院。精舍在金剛 峰之麓,因朱文公、陸文安、汪文定諸賢講學此山,有 司門人拓而大之,名為懷玉書院。」

玉瑘峰,在懷玉寺南,其峰高聳秀拔,獨冠諸山。 拍板峰,在玉瑘峰東,其狀如拍板。 石牛峰,在拍板峰東。

唐帽峰,在石牛峰之東,狀如唐帽。

獅子峰:在唐帽峰之東。

過雲洞在獅子峰後,有石中空如洞,雲氣從中往來。 雲蓋峰在玉瑘峰正東,天將雨,雲氣覆如車蓋。 金剛峰在懷玉寺北,與玉瑘峰相對,山勢蜿蜒。 天門峰在懷玉寺西北,正居乾位。

銀尖峰:在天門峰外。日光所射,其色如銀。

鳳凰石在懷玉寺西,大數十圍,若鳳凰高舉之狀。 誓坡石,在懷玉寺西南,方廣約二丈餘。相傳志初禪 師從此擔錫入山,故云「誓坡。」

「望村嶺」在懷玉寺西南,凝望村落,了然在目。

七蟠嶺在玉瑘峰正西。嶺蟠七曲,遊人旋遶而度。 飛泉峰在玉瑘峰南,泉從峰頂飛瀉而下如瀑布。 瑘峰洞在飛泉峰之下。 羅漢峰在玉瑘峰西,奇峰聳峙,如羅漢列坐。 屏風峰在寺南,峰頂平正,儼若屏風。

蟠龍岡在玉瑘峰東北。盤桓起伏,若龍旋遶之狀。 《志》初巖,在玉瑘峰東北,巖石方正,宛若琢成。唐大曆 間,僧志初修道於此,因以為名。

浴佛池在志初巖下。水從石罅中出,匯成深池,志初 修道,常浴於此。

洗墨池,在懷玉寺東南。昔禪月尊者手書《十八羅漢》, 既成,臨池照影,親畫其形,擲筆於此池,池水變黑。 石鼓山,在洗墨池左右。石內虛,擊之如鼓。

白玉墩在懷玉寺東南,其高丈許,墩多白石。

彩霧巖其巖常有彩霧籠罩。

望香墩在七蟠嶺後,遊者忽聞異香撲鼻。

大洋坂在玉瑘峰之麓,有田平坦,約數百畝。 金雞墩在大洋坂南,相傳有金雞夜鳴其上。 「九蓮池」在懷玉寺百步門之下。舊傳歲開九品蓮。

按:《府志》止載二十四奇,其中有連理木、天聖松,而《縣志》無之。《縣志》載三十景,而止列二十九,或彼此志乘,各有遺誤耶?註此俟遊人考之。

八際龍潭在懷玉山麓,深不可測,水由山巔傾注而 下,震激波濤,勢甚洶湧,真神龍窟宅也。紹興五年,七 旬不雨,禱於潭,現相百態,須臾雨降,因作亭於潭之 南,李尚書扁曰「龍亭」,王堯卿有碑,歲久傾圮。景泰七 年,知府姚公捐俸倡造,未畢,知府金銑繼成之,尚書 孫公扁曰「龍王廟。」

草堂書院在縣北懷玉山下,朱晦翁講道之所。左有 青山綠樹亭,後有源頭活水亭,堂廡號舍具備。今傳 晦庵《題山下酒舍》一聯云:「泉飛白石堪為酒;竈傍青 山不買柴。」勝境可想矣。至宋末,懷玉書院寖廢,斗山 王氏奕與其子介翁結廬復書院,因名草堂書院,與 謝疊山同隱。疊山既仗節,斗山率同志之曲阜謁先 師祭奠,歸玉作《尊魯集》,自號「至元逸民。」天順、成化間, 郡守姚堂、知縣汪瀠相繼修理,復查原田若干畝,令 院傍懷玉寺道人佃種,收其租以贍生徒。正德六年, 提學副使李夢陽命知縣譚世熙重建,燬於寇,門牆 尚存。

《宮室攷》:「芳潤堂在懷玉山之陰,元鄭伯飛建,取陸機 《文賦》語名堂。堂前有亭曰若冉,堂左有樓曰覽暉。王 沂記。」

龍溪新亭在縣治北懷玉山法海寺中。

懷玉山部藝文一[编辑]

《題懷玉山疏       》明·鄒元標

天清日朗,水碧沙明。偶從友人迤邐原埜,有山僧真 寀過余乞言曰:「此諸祖衍化地,廢者六十餘年矣。」余 晉問曰:「山何落人間事亦廢?」曰:「闡堤不乏。」曰:「今何以 興?」曰:「老頭陀以一把茅,修苦行數年,諸頭陀聞風雲 集,奈何不興?」余聞而起曰:「山以人廢,亦以人興,興廢 乾坤定數,山且然矣。」余閱懷玉《異聞》種種,朱夫子未 至,先為鬼神揶揄一叚尤奇怪,事未盡,卷山翠冉冉若墮衣裾,恍從罡風逍遙其巔也。僧語余,山巔橫十 餘里,縱如之,靈草雲芽,翠羽仙禽,都令人應接不暇, 然擁護得達官貴人居多,而蒲陽猶力。余語僧曰:「諸 宰官為法門金湯,諸沙彌當續佛慧命,倘然龍蛇混 進,自心不淨,則有《國憲清規》在。」嗟乎!茲地自鵝湖朱 陸夫子過化後,庭草芊芊,不知幾春秋,豫章子靜輩 出未有。新安先生不起而迭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中心願之矣。

懷玉山部藝文二[编辑]

《玉山嶺上作       》·唐皇甫曾

「悠悠驅匹馬,征路上連岡。」晚翠深雲竇,寒苔淨石梁。 荻花偏似雪,楓葉不禁霜。「愁見前程遠,空郊下夕陽。」

懷玉山         明趙章泉[编辑]

禪月詩僧古道場,山雄吳楚接華陽。疏通八磜蛟龍 隱,高並雙峰虎豹藏。雲母屏寒消瘴氣,藍田璧潤吐 虹光。碧桃花落仙人去,靜聽《松風》心自涼。

登懷玉山二首       李夢陽[编辑]

《懷玉》之山玉為峰,四面盡削玉芙蓉。東風破碎瀑布 落,有潭十八龍為宮。山頭草堂開者誰,斬木通道余 心悲。白雲嘯雨巖竹裂,石路上天風樹吹。我聞龍乃 變化物,群然臥此龍何為。何不滂沱惠下土,一洗四 海無旌旗。

其二

君不見,《懷玉山》「山七盤,盤盤上無極。陰霾白日涯洞 裏,隆冬雨露誰來得。稻田月池山上頭,半天清地今 我遊。石潭剝落古佛棄,木落俯見東巖湫。湫中巨魚 長如人,紅眼對日翻金鱗。天台桃源在何許,採藥避 秦此處吾告汝。」

《前題》
桂近庵
[编辑]

昔上三清望懷玉,石龍迢遞驚飛伏。煙霞浮動紫翠 間,應有幽人住空谷。使君愛我攜登山,初夏秧田正 抽綠。岡扉掩映護藤花,澗道紆潛響晴瀑。拾級懸登 二十里,捫蘿躡磴超林麓。飛身深入天寨門,別是乾 坤開卜築。遙望宮牆數仞高,百年往事今恢復。峰尖 森聳削芙蓉,桂影扶疏散金粟。點瑟回琴鳴溜泉,禹 疇羲畫分疆局。虛堂深處揖高風,流盡煩襟出新沐。 明月中庭最可人,豈是當年棲老宿。一宵相對清心 魂,卻愧來遲我行獨。

懷玉山部紀事[编辑]

《玉山縣志》:「宋曾易占字不疑,建昌南豐人。守正不阿, 克除大惡。時知信州錢仙芝有所乞於玉山,易占不 與,坐是為仙芝所誣,遂落職。子六人。」鞏布肇牟宰, 多以賢稱。

懷玉山部雜錄[编辑]

《廣信府志洞天清錄》云:「舊載信州懷玉山有畫羅漢, 郡中每迎請祈雨,常有一二身飛還寺中。」王世貞集 於《異物彙苑》。考《法海院記》,禪月大師貫休所畫十八 羅漢,筆法精古,不言其祈雨飛身事,惟懷玉有《洗墨 池志》云:「禪月尊者手畫十八羅漢,既成,臨水照影,親 畫其形,擲筆於此池,池水變黑,故名。」或云「其筆隨化 為龍。」舊志如此,亦近於怪誕。《洞天清錄》尤為妄矣。

象山部彙考[编辑]

宋陸子靜所居之「象山。」

象山在今江西廣信府貴溪縣西南八十里,一名應 天山。宋淳熙中,陸子靜建精舍,讀書其中,四方從學 者皆號為「象山先生。」

按:《豫章言》,「今記象山在高安縣西南。」

按《方輿勝覽》。「江東路信州象山在貴溪縣。以形得名。 陸九淵曩嘗作書院其上。以待講學之士。且以自號 云。」

按《廣輿記》:廣信府象山在貴溪縣,特起豗然如象,故 名。山中良田清池,無異平野,即陸九淵讀書處。陸云: 雲山泉石之奇,目所未睹,終焉之志決矣。

按《圖書編:象山攷》:「此山極高,其勢南來折而東,又折 而南,鉅陵特起,豗然如象,故名象山。山間自為原塢, 良田清池,無異平野。比來結廬相從者甚眾,但有耕 治之田特少。精舍前兩山迴合,環如肘臂,臂間田亦 不下百畝。兩腋間有二池,東曰濯纓,西曰浸月。」一家結廬於東塢之上,比精舍地為少高。茲山常在雲外, 雲常在其高處出,故名以儲雲。一家給廬於前山之 右,石澗飛瀑,縈帶其側,因名以「佩玉。」其蕙林瓊芳,愈 高《披荊》,則皆因山中之佳美,地勢之高下以名之。相 繼而來,結廬者未已,未及名也。精舍簷間,層巒疊嶂, 奔騰飛動,近者數十里,遠者數百里,爭奇競秀,一峰 特出天表,端聳於前,銳秀如筆,為諸峰之嶺袖者,則 「雲臺」也。朝陽麗景,明若圖畫,暮燒聯光,爛若綺繡,雨 暘雲煙,出沒之變,不可名狀。東山之崖有繙經石,西 山之崖有歇石,皆蒼松蟠覆其上,其下壁立萬仞。山 之陰者有塵湖山,其巔天成一池,泓然如鑑,可以結 廬;北峰之高如蓋,可以登望。南望群山益遠,溪谷原 野畢露;東望靈山特起陵霄,端方廉利,吳、越所未有 也。下見龜峰,昂首穹背,形狀逼真。玉山之木蓋四百 里,出於龜峰之下。略貴溪以經茲山之崖,西望藐姑、 石鼓、琵琶諸峰,崷崒逼人,從天而下。溪之原於光澤 者,縈紆泓澄,間見山麓如青玉版。北視龍虎、仙岩、臺 山,僅如培塿。東西二溪,窈窕如帶。然地勢夷曠,非甚 晴徹「目不能辨,常沒於蒼茫杳靄中矣。」又曰:「玆山之 勝,尤在瀑流。東有磜潭,西有半山。磜潭不下玉淵,半 山可亞臥龍。前兩山迴合之處,又自為一澗,垂注數 里,激射噴薄飛灑,映帶於茂林之間。春夏流壯,勢如 奔雷。」其瀑因石賦形:一曰風綀,二曰噴玉,三曰翻濤, 四曰漱珠,五曰水簾,六曰雙綀,七曰流銀,八曰飛雪。 木石自為階梯,可沿以觀。兩崖有蟠松怪石,隱見於 林杪,時相管領,雖盛夏不知有暑,挾冊其間,令人忘 歸。又曰:「雲山泉石之奇,殆吾人平生所鮮見,終焉之 計,於此決矣。」先生卒,慶元二年,門人劉建翁立祠堂 於精舍之前,約以歲正月九日登山會祭,臨江章茂 獻為記。紹定二年,江東提刑趙彥成為增修祠舍,自 為《記》迨元至順間,進士祝蕃復為重修,春秋祠之。元 季燬於兵。明景泰壬申,先生九世孫崇請於都御史 韓雍,即其舊址重建祠堂,以修祀事。

按《貴溪縣志山川攷》:「應天山在縣西南七十里,邑之 名山。宋陸子靜先生建精舍讀書其中,從學者如雲。 以山形似象,更名象山。明初,縣官春秋詣山致祭文 安公後改祠近縣三峰下。」

鳴琴丘在象山西偏。一丘巋然,林木陰森,清流映帶。 明夏伯承嘗創草堂於其上。

《小尖峰》:

雞鳴峰。

麻嶺俱應天山發脈。

藐姑山,一名「幕空峰」,俗呼饅頭嶺,在應天山下。 「獅猊石」,在象山左。頭如大獅,下生一石如小獅,與大 山頭相顧,其地因名「獅猊源。」

和尚石在象山後原。有石如僧立其地,因名「和尚原。」 邑人徐大儀立《石僧》《石猊》二碣,今廢。

《寺觀攷》:「資國寺在應天山西水南,唐龍紀間建。 梅山寺,唐開元間建,在應天山下。」

學校攷:象山精舍即應天山陸九淵講學之處,門人 彭世昌與諸張氏所建。時四方從游者甚多,世昌為 列齋舍數十楹以待之。有居仁、由義、志道、明德、養正、 達誠等齋,又有儲雲、佩玉、蕙林、瓊芳等舍,皆象山先 生之心畫也。嘗與楊敬仲書曰:「『精舍』二字出《後漢?包 咸傳》,其事在建武以前,儒者講習之地,用此名甚無 歉也。」又《與王謙重書》曰:「象山精舍,鄉人蓋恨此山之 名辱於異教,今皆翕然以象山為稱。」先生卒,慶元二 年,門人劉啟晦立堂於精舍之前,約以歲正月九日 登山會祭,臨江章茂獻為記。紹定二年,江東提刑道 彥悈增修祠舍,自為記。迨元至順間,進士祝蕃重修, 春秋祀之。元季燬於兵。

象山部藝文一[编辑]

《象山書院記        》宋·袁甫

寧宗皇帝更化之初年,興崇正學,尊禮故老,慨念先 朝鴻儒明師,咸錫嘉諡,風動四方,謂象山陸先生發 明本心之學,大有功於世教,錫名《文安》,庸示褒美。於 時慈湖楊先生曰:「我先人潔齋先生有位於朝,直道 不阿,交進讜論,寧攷動容稱善。」天下學士,相聞風采, 推攷學問源流所在,而象山先生益大光明。甫承學 小子,將指江東,象山實屬貴溪,祠宇荒頹,過者悽愴。 爰相邑南,背負巍壁,面俯平川,清與目謀,曠與神謀, 築室百楹,既壯既安,遐邇咸集。紹定五年,甫周咨原 隰,遂往觀焉。始至舍奠先聖,退謁三先生祠,竦然若 親見象山先生燕坐,而二先生相周旋也。升彝訓堂, 學生序列,深衣大帶,濟濟翼翼,相與講明問辨,皆象 山之心畫也。顧瞻之間,已足以生恭敬,消鄙俗,知入 德之門,規模信美矣。乃具以本末上之朝廷,有詔賜 額「象山書院。」士合辭謀,願有記。甫竊歎世降俗敝,學 失師傳,梏章句者自謂平實,溺空虛者自絕高明。二者交病,而道愈晦。書院之建,為明道也,道無在不在 也。《烝民》之詩曰:「有物有則。」孔子亦曰:「人不過乎物。」天 地大物也,日月星辰、風雷霜露、山川鬼神、草木禽獸, 皆物也,而物非我,我亦嘗究其所以然乎?物何所始, 物何所終,相更相禪,相生相推,亙萬古而莫窮者,其 必有以矣。人亦萬物一物也,故曰:人惟萬物之靈。有 是靈矣,則必洞然於上下四方、往來古今之變,而得 其所以然矣。其或凝焉滯焉,未大昭晰焉者,果何謂 而然也?盍?深省乎?接乎目,入乎耳,森列乎前後左右 者,皆物也,非彼也。彼不我外,我自外之;彼本不隱,我 自隱之,是自蔽也,自窒也,非物蔽我窒我也。父子君 臣夫婦、兄弟、朋友,井井秩秩,有倫有理者,是孰使之 然?而不容不然者,盍深省乎?均是人也,剛柔輕重遲 速氣質固不齊,而降衷常性則一也。何古先聖哲察 明倫物,而我未能自別於凡民,豈其不明歟?遊談聚 議,數他人之短長高下,燭照龜卜也,而何獨自知則 昏?抑不強歟?事物觸我少有不平,雖甚懦勇,不可當 也,而何獨自立則弱。然則本非昏也,移觀人以自觀, 即明矣;本非弱也,勿力爭而心競,即強矣,反手之間 耳。然則自明自強者何其鮮,物交物而引者何其多 也?此非物罪也,盍深省乎?省非難,常省為難。曾子日: 「三省也以魯,顏子亦足以發也以愚。」此魯非魯,此愚 非愚,學者於此而省發焉,肫肫孳孳,一以貫之,躬行 實踐,默而識矣。志其基本,敬其輿也。誦詩讀書,則沃 以膏液;嚴師畏友,則鍼砭藥石。死生不二,帝臨汝也; 天下歸仁,物我無間也。毋梏章句,泥物者終不能格 物也。毋溺空虛,遺物者終不能成物也。故曰:「誠者物 之終始,不誠無物。」又曰:「萬物皆備於我,樂莫大焉。泥 物云乎哉?遺物云乎哉?」噫!此其可言者也。如以言而 已矣,猶泥物也;言亦空而已矣,猶遺物也。某幼聞先 人之訓曰:「我不感象山先生與我言耳。」嘗屢叩屢不 答。一日叩愈切,先生曰:「此事不屬他人自求可也。」嗚 呼至哉!紹定六年清明日記。

象山部藝文二[编辑]

《應天山         》宋·陸九淵

「我家應天山,山高數百丈。上開園池美,林壑千萬狀。 山西有龍虎,煙霞耿相望。寒泉漾微波,煖翠團層障。 天光入行舟,野色隨支杖。吾黨二三子,幽賞窮清曠。 引興谷雲邊,題名巖石上。」碧桃吹曉笙,元鶴驚春帳。 一笑詠而歸,千載應可尚。

《前題》
洪邁
[编辑]

文安陸子幽棲日,張氏諸賢盡執經。自昔衣冠儀里 閈,至今《詩》《禮》擅家庭。巖陰夏閣風泉白,溪曲春疇雨 稻青。天上真人躡鳧舄,移文休勒此山銘。

《前題》
元·虞集
[编辑]

象山何崔巍,先哲昔愛之。循麓得青流,良田屋參差。 似是桃源人,雞犬相因依。粼粼白沙曲,奕奕丹雘馳。 冷水自天來,雜花散玕琪。所以上方士,悠悠係遐思。 丹霞炫金璧,清露在茅茨。海島陋徐福,幅亭卑武夷。 仙者自有道,黃鶴往來時。

《前題》
明·楊時喬
[编辑]

論交竟夕象山隈,拂曙過從此地來。十載雄名先節 鉞,千秋逸氣共樽罍。黃花不減幽人徑,綠蔭常懸使 相臺。朝野分攜頻感慨,即應咫尺賜環回。

象山部紀事[编辑]

《宋史儒林傳》:「陸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 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登乾道進 士,官至知荊門軍,居象山,自號象山翁,學者稱象山 先生。教授生徒數千百人。有詩文語錄傳於世,沒諡 文安』。」

《貴溪縣志》:「彭世昌、張伯強、張行己、張少石,皆陸象山 門人。初,世昌與諸張登應天山,覽而奇焉,結廬其上, 因請陸先生講學四方,學者踵至,世昌為創齋舍數 十楹以待之。」宋洪邁詩文:「安陸子幽棲日,張氏諸賢 盡執經。」

朱文公熹、陸文安公九淵相與講學,往來於邑中最 久,而文安遂於邑之象山家焉。

《楊簡》字敬仲,歷官寶謨閣學士。《袁燮》字和叔,歷官國 子監祭酒、禮部侍郎。俱慈谿人。從陸象山講學於應 天山。今羅塘有楊簡墓,後建「象山書院」,而簡與燮並 有祠焉。

錢時楊慈湖門人。紹定五年敕建象山書院,江東提刑袁甫禮時為堂長,以主教,遠近學者聞風雲集,至 無齋舍可容,一時稱盛。

龍虎山部彙考[编辑]

漢張道陵所居之「龍虎山。」

龍虎山在今江西廣信府「貴溪縣南八十里,其脈來 自象山,綿亙數十里,至此忽兩峰特起,狀如龍虎相 峙。漢張道陵修道於此,今其後裔猶世居之。」

龍虎山圖

龍虎山圖

[编辑]

按《信州圖經》:「龍虎山在貴溪縣,二山相對,溪流其間, 乃張天師得道之山。」

按《洞天福地記》第三十二「福地龍虎山,在信州貴溪 縣天師宅。」

按「《方輿勝覽》。江東路信州龍虎山。在貴溪縣城西南 百里。兩石相峙。山峰屹立。狀若龍虎。乃漢張道陵所 居也。」

按《廣輿記》:「廣信府龍虎山在貴溪縣,兩石相對,如龍 昂虎踞,即上清宮,道書第三十二福地,世為張道陵 所居,有壁魯洞,即天師得異書處。」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龍虎山在廣信府貴溪縣南八 十里,漢張道陵煉丹於此。山下有演法觀、丹竈、丹井、 飛昇臺、上清宮,在龍虎兩岐之間,前對琵琶諸峰,其 右為仙巖,爭效奇勝。縈紆一水,循巖而西,蓮花石橫 塞水口,形勝炳靈,佳氣鬱積,真神仙窟也。今道陵裔 世襲真人居之。」

按《廣信府志山川攷》:「龍虎山在貴溪縣南八十里仁 福鄉,象山一支,西行數十里,乃折而南,兩峰相峙,狀 若龍虎,天下第二十九福地。漢張道陵煉丹於此。山 下有演法觀、丹竈、丹井、飛昇臺。上清宮在龍虎兩岐 之間,前對琶琵諸峰。其右為仙巖,爭奇競勝,一水縈 紆,循巖而西,蓮花石橫塞水口。其外排衙石,如武夫」 千群,臨陣赴敵,猙獰贔屭,形勝炳靈,佳氣鬱積,真神 仙窟宅也。

按《貴溪縣志山川攷》:「龍虎山在縣南三十七都應天 山,一支西行數十里,乃折而南,分兩支相抱,狀若龍 虎,故名。」又按《圖志》,「張道陵居此,煉龍虎大丹,時有青 龍白虎遶其上,因得名。」

徵君山在龍虎山前。相傳,張真人遠祖張子明隱居 於此,屢徵不起,故名。

壁魯洞在縣城之南八十里,又名為西源洞。居龍虎 山絕壁之上,闊二十丈餘,內有小洞,不可入。白真人 常指授張道陵神虎之法於此。王文卿有詩。今俗呼 「駐仙巖。」

水簾洞,在龍虎山「泉井」在龍虎山前。俗傳明永樂間,有內臣謁之,少頃 黃龍出見。

《古蹟攷》:「瓊林臺在龍虎山。」

凝翠臺在龍虎山,去上清宮西十里。

《素花臺》在龍虎山。

《寺觀攷》:上清宮在龍虎山,金華蘇伯衡碑文:「嗣漢四 十三代,天師張公宇初請於朝,作太上清一萬壽宮, 慶成。以明洪武二十六年十月告完,屬筆於伯衡也。」 崇禧觀在龍虎山,元皇慶間建。

靜通庵在龍虎山下,張虛靜真人成真處。磚砌茅覆, 舊有題詠。

龍虎山部藝文一[编辑]

《游龍虎山記       宋》·陸九淵

「木在龍氏,金先填於亢。」著雍涒灘,月望東壁。時雨新 霽,西風增涼。閒雲未歸,悠然垂陰。黍粒登場,稻花盈 疇。菽粟粲然,桑麻沃然。象山翁觀瀑半山,登舟水南, 宿上清信龍虎。次於新興,究仙巖之勝。石瀨激雪,澄 潭漬藍,鷺翹鳧飛,恍若圖畫。疏松翠篠,蒼苔茂草之 間。石諼呈黃金,燈舒紅。被。巖緣坡,爛若錦繡。輕舟帆 檣,嘯歌相聞,聚如魚鱗,列如雁行。至其尋幽探奇,更 泊互進,迭為後先,有若偶然而相後。老者蒼顏皓髯, 語高領深;少者整襟肅容,視微聽沖,莫不各適其適。 余亦不知夫小大精粗、剛柔緩急之不齊也。乃俾猶 子謙之、槱之子持之,分書同遊者七十有八人,邑姓 名字於左方。

龍虎山賦         元闕名[编辑]

隱者無名,考史稽經。間日有客,來於上清。陳述師道, 其口不停。余耳由傾,賦為眾聽。漢有異人,長髯碧睛。 噓為雲興,怒為霆驚。石竇一室,松門兩扃。棄分茅之 敝屣,構至道之元精。爰考厥裔,實為子房之曾者乎。 始蜀為郡,山幽谷冥。大厲被髮而橫掠,怪石馮物而 起聲。魈鬼獨足,豐狐千形。蛟涎旅饜,虎喙人腥。凡川 陸之交會,皆魑魍之深憑。阻國命而暴物,亙千里而 靡寧。時惟異人,惻然太息。功成九轉,身騰兩翼。戒山 川之攸司,訊鬼神之祕跡。得請於帝,百靈受職。岳祇 峨峨而順令,瀆鬼濛濛而共役。春孟夕望,月高露寒。 俄慶雲之屬地,睹元元之降山。金聲天譯,玉色仙鬟。 宣言祕奧,弭節盤桓。但見夫印解肘後之囊,劍離佩 旁之玦。龜紋龍鱗,科篆鸞血。影連天章,光奪素月。命 為九天之師,班右群仙之列。咨授既已,清蹕遄舉;總 幽冥而付察。群高卑而來賀,則有天孫薦筐,天瓢注 斝。芳以桃實,甘以龍鮓。雲韶鏘鏘,煙軿雅雅。徐有九 潦丈人,揖青城山人而言曰:「蜀處西陲,彈丸一隅,異 人所都,人鬼晏如。江」東之地,妖祀淫巫。高明瞰室,負 塗載車。余職舟航,願師往厭。遂令馮夷除道,海若治 楫。回首岷峨,轉盼巫峽。呼洞庭之君主,訊鬼谷之常 遊。愬彭蠡之導源,見靈山之遐陬。壤接楚越,宿連斗 牛。紫氣薰天,神光塞丘。師乃縮地策杖,絕江舍舟。盥 碣石之瀨尾,登琵琶之嶺頭。始卜水西,俄遷北麓。爰 有赤龍逶迤,黑虎攸伏,飛鳥銜火以燎焚,靈蛇吐泉 而溜掬。雷鞭當塗之石,船獻無枝之木,築址建室,鑿 山堙谷,此龍虎之宮,所以為東南之美觀也。其山則 高藏雲根,遠鎖煙骨,陰陽轇轕,日月出沒,積藍乍乾, 蘊紫俄勃,東隱鴻儒,南育蜃窟,元猿夜啼,雪鹿晝突。 彼匡廬羞其老醜,懷玉遜其紆鬱也。其江則清源發 閩,寒瀑匯津。蟻航亙日,漁艇嘯雲。懸崖僊棲,百器具 陳。倉廩甕盎,機杵車輪。撤故營新,林落溪漘。彼三神 窅而難覓,武陵寓而非真也。若夫宮室之制,廣乎袤 乎?吾不得而方也。觀其架楹之梁,煜虹之長;列綺之 窗,排煙之蒼。禮神之堂,金碧煒煌;習仙之方,佩服琳 琅。蒲牢萬石,柟柏千章。方爽塏而邃密,忽幽眇而張 皇。白晝變晦,朱蒸疏涼。鋪以沖虛之席,爇以明德之 香。中有卻粒老叟,身輕欲翔。竊桃嬰兒,臉明且光。趨 如鸞蹌,立如鴈行。醉或千日,弈或三霜。句有聯鼎,朮 有元漿。木華春暉,月冷秋寂。意行紺溪,興在瑤壁。提 攜瘦藤,撫弄孤笛。坐松根而若遺,舍石瀨而猶憶。煙 霞默契乎心期,風霜不欺乎鬢黑,固不知舜蹠之為 是非,晉秦之為今昔也。正七十月望以典崇,丐靈風 動,徼福雲從,裹糧雜於殊域,列貨侈乎鮫宮。設水火 洗滌而鍛鍊,俾幽明昏塞而通。則有黃冠致辭,鞠 躬迎當代之師,伏章於元壇之上。若曰「入地升天,形 留神往。我披鴻濛,我經莽蒼。昏昏乎入太清之廷,得 旨於司人之長。玉漏戒曉,瑤甎夢回。萬人竢命,帝曰 俞哉。雪霜雨風適其候,札瘥夭昏泯其災。人歸籙畀海曲巖隈。若乃飛昇尸解之說莫明。邃古之初,仙或 有種,道或有家。既捐爾有形之」累,何規乎卜年之遐。 留侯傳再而嗣泯,彼蒼繼絕而胄華。汎靈株於秋潦, 竊機石於銀河。亦稱師之鼻祖,會《義譜》於仙都。逮玆 四九之適際,煥乎令聞之孔嘉。且夫懷章而私居者, 古稱近屬之國;不名而猶拜者,漢昉元功之何。今也 長揖而絕百僚之禮,錫命而闡虛無之科。提吏部之 選筆,倣祠部之絲花。於是瓜分道路之職,輻輳東南 之車。執贄駢首,獻方充閭。列荊山之群玉,陳滄海之 囊珠。抵掌扼腕者,御空而憑虛;攀鱗附翼者,拖紫而 紆朱。寵聯乎蘭樹,爵及乎葭莩。酣龍膏於甲第,飫麟 脯於珍廚。清歌嫚舞,長袖輕裾。孟嘗春申,交遊視之 而寥落;平原金谷,卉木對之而蕭疏。殞朱蹄於站路, 「奔黔首於泥沙,論功過之威福,執陰陽之慘舒,示無 形之鈇鉞,懷不怒之泉阿,方古諸侯而莫比,顧今四 海而何加?此其為道德之富,所以熏灼宇宙,冠絕往 昔者,亦奚修而致此也邪?」嗚呼噫嘻!世有隆替,道有 依違,和光為是,執一為非。權輿乎劉蜀,烜赫乎宋徽。 綿歷既久,風流山暉。神怪不測,變幻出奇,孰得而周 知?惟聞日新符篆之函卷,風送鬼物之驅馳,寰區稽 首而無間,愚俗聽命而奚疑。復有赤壁孤鶴,遼東令 威,託行蹤其遼絕,詭形體其支離,或嗜酒而嗜詩,或 談軒而談羲,茫茫少據,浩浩靡歸,即所謂神仙乎?雖 然,方飲方食,且裳且衣,亦必有不可見者,深居海角 與天涯。嗚呼噫嘻,非山川之奇,寵靈之施,何能盛大 而如斯?

遊龍虎山二十四巖記   明徐學謨[编辑]

出貴溪,入龍虎山,行數十里,南迫大溪,溪水淙淙,自 東來,沸潏而西走,深僅沒股,其澄瑩可鍳毛髮。至上 清宮,遂宿焉。明日欲訪所謂「二十四巖漁者」,先以小 艇從溪邊候,余已躍雙橈,乘流進艇,迅於激矢,稍折 而西南行。溪傍萬山稠護,林立草木,蘙如窮目之所 止,不知底極,中無棲廬,四顧閴然,非復人境。又南行 二十里,溪漸縮,水益駛,崖石陡絕,上嵌空碧,日光閃 之,頗駭矚不可辯識,而東崖尤勝。漁者曰:「此八仙巖 之始也。」巖凡二十有四,總之名仙巖云。其初一巖若 三人頎然立水側,拱余而前者,曰三教巖。其一人俯 而瞰溪者,曰觀水巖。巖之凹,置廒具數處,扃木橫列, 差若具齒。或啟或閉,或整或墜,數以時變。梵農家指 以驗歲者,曰仙倉巖。自仙倉巖而下為酒甕巖,有陶 罌敧貯巖中。巖頭若古塚囊,一棺而暴其半者,為仙 棺巖。棺白色,材如今人所用。他巖棺尤纍纍,有規竹 而銳首者稍異。其次曰藥羅巖,有石磨一,旁施「藥羅」, 即今醫肆中所陳。其次曰丹竈巖。巖之故竈,彷彿頹 廢,惟敗塹壅之,尚有水淋火煉之色。其次為木屐巖, 以石形類屐,故名。其次曰機杼巖,若轉空軸而待織 者,曰馬廐巖,兩柱間懸一櫪,若將負芻而秣者,曰鷹 架巖,一木衡之,鷹已飛去,而溲滓常積。又其次曰染 具、杵臼二巖,其架軸舂碓之器,宛然森列。已刺舟邇 仙樂巖。《志》云:「其中常出絲竹聲,艤而聽之不可得,迴 睇其」上,忽大風吸動,若有物伏巖中,跳梁驚躍。恍忽 介予之側者,類獅類犬、類羊。近觀之,皆石也,是為獅 子、仙犬、仙羊。離列之為三巖。由三巖而下,為轆轤巖。 世傳其巖嘗突尺木閣,巖外懸汲器以綆歛縱之。後 狎於武人,綆木遂沒,而僅露其半,今并其半不可睹, 而轆轤之名不廢。有土爐一具,旁羅諸鐵器者,曰鐵 爐巖。雜委諸工料,狼藉不除,似將營室者,曰泥料巖。 又有壑而舟橫者,竇而床列者,雖去人遠甚,儼有形 似,其名曰仙船巖,曰仙床巖。棲真巖最高,無他奇,以 其巋壯瑋怪,有重樓複閣之勢,故名其末巖為弈棋 巖。《志》云:「巖中有石棋枰,若有兩人對弈者,以非足跡 所至,不可考驗。蓋至是徑」十里,而二十四巖之勝始 盡。漁者為余歷歷指點如此。其末巖之崥為慈悲大 士院,坎山而屋之者,懸崖百仞,上有綴廈,羽人棲之 二十年矣。弟子從其下,日緪應器以傳食。余疑神仙 之說久矣,以為必有,則堯、舜、周、孔生而神靈,即有仙 者,疑莫過之。而享世之數,顧下于彭聃。謂其必無,則 今諸巖所示幻跡,皆生人養生送死必需之具。彼其 巉崖肺覆,下臨不測,若起若崩,即猱猿不可攀附,豈 人力能致之?即人力可致,而其具皆金石土木陶瓦 為之,歷風日霜露雷霆雨雹冰雪之所剝蝕,必有澌 盡之會。而自有巖以來,不知幾千萬歲,其金石土木 陶瓦之具,至今與巖而俱存,豈真有呵護之者邪?莊 生云:「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議。」此類是已。余目之所 及見者,故書之,以俟好事者共覽焉。姑蘇大室山人 徐學謨記

龍虎山部藝文二[编辑]

《龍虎山          》唐·吳筠

道士身披魚鬣衣,白日忽上青天飛。龍虎山中好明 月,玉殿珠樓空翠微。

《前題》
吳武陵
[编辑]

龍虎山中紫翠煙,青精顏色四時妍。桃枝慣見花成 實,瀛島宜聞海變田。五斗米仙真有道,《一神樓》藥豈 無緣。秋風吹綠茂陵草,的的黃金飛上天。

《前題》
宋·王安石
[编辑]

一灣苔徑引清松,蒼石壇高進晚風。方響亂敲雲影 裏,琵琶高映水聲中。

《前題》
江萬里
[编辑]

鑿開風月長生地,占卻煙霞不老身。虛靜當年仙去 後,不知丹訣付何人。

上清宮           前人[编辑]

瞻彼高山,蒼蒼相繆。雲館霞張,谿谷險幽。鳴鶴在樹, 猿猱啾啾。青松多風,白露巳秋。仙乎曷去,胡不少留。

《前題》
洪邁
[编辑]

振策衝暮雲,攜琴宿仙境。松風生夜涼,蘿月散秋影。 洞遠落猿聲,溪清鳴鶴頂。中宵夢仙翁,乘車停翠嶺。 獅子身五色,鸞鳳互相引。上有朱旛幢,金碧不可省。 風吹雲璈遍,顧我忽如哂。遺以《丹籙文》,再拜豁心領。 明當謝浮榮,飄然從結軫。

《前題》
二首         白玉蟾
[编辑]

五日連陰霧雨昏,驅車應有《北山》文。慚無吏部「《回天》 筆」,為我重開疊障雲。

其二

石溜涓涓水脈長,野田冉冉稻花香。相迎誰似山雲 意,更借松風十里涼。

龍虎山         明易性中[编辑]

雲氣蓬萊近,山陰草樹香。御風不知遠,仙骨已清涼。

《前題》
楊南野
[编辑]

長陵楊柳茂陵花。幾度朝鶯幾暮鴉。陸海蓬瀛秋滿 眼。至今猶屬子房家。

遊龍虎山夜歸道中之作   畢士俊[编辑]

「覽勝歸來晚,前村日暮時。」林深鳥語寂,路曲馬蹄遲。 不辨諸峰秀,微觀萬象移。鞭稍先得月,興至忽敲詩。

上清宮          鄒元標[编辑]

龍虎山上雲冉冉,三清階下水溶溶。分明說是桃源 洞,流出桃花幾片紅。

龍虎山部紀事[编辑]

《龍虎山志》:「宋寶月禪師,不知何許人物。仙巖天竺峰 上有白華巖,陡削無路。宋熙寧間,禪師自浦城來,緣 石而上,里人因其蹤往視之,見師燕坐巖中,自是傳 燈無替。元學士虞集有記。」

《元史張宗演傳》:「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 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相傳至三十六代孫宗演, 當至元十三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則待以 客禮,命主領江南道教,仍賜銀印。」

《張留孫傳》:「留孫字師漢,貴溪人。少時入龍虎山為道 士,受黃帝老子之書,及正一符籙,祠祭天地百神之 法。羽衣高冠,狀貌甚偉。有相者曰:『異哉貴人,三分神 仙,七分宰相也』。」至元十三年,從天師張宗演入朝,世 祖與語稱旨,遂留侍闕下,累進開府儀同三司。 《吳全節傳》:「全節字成季,安仁人。年十三即出家,學道 龍虎」山,從師李宗老。至元中至京師,從張留孫見世 祖。大德十一年,授元教嗣師,賜銀印,視二品。至大元 年賜七寶金冠、金織文服。三年贈其祖昭文館大學 士,封其父饒國公,母饒國太夫人。又名其所居之鄉 曰「榮祿」,里曰「具慶。」又建崇真觀於安仁,賜額「崇文宮。」 奉特旨偕近侍修上清宮。偕學士元明善修《龍虎山 志》。又詔封三世及弟子皆為真人。及留孫卒,進上卿、 元教大宗師、崇文弘道元德廣化真人、總攝江淮荊 襄等處道教、知集賢院道教事,以玉印一、銀印二并 授之。

《居易錄》:馮大木舍人言,朱方旦之妻,本狐也,衣襦履 襪之屬皆以紅為之。方旦挾妖術遊公卿間,或奇中, 皆其婦出神來告。後方旦羽翼既眾,潛謀欲奪龍虎 山張天師所居。一日,張之祖道陵降神於其徒曰:「妖 狐謀不利於我,巳殛之矣。」朱婦果震死。自其婦死,朱 懵無所知,有司捕之,亦無先兆。及獄成,將赴西市,猶 求人卜筮吉凶,楚人皆笑之。

《貴溪縣志》:「趙原陽,吉之安福人也。初習進士藝,夢神 語曰:『汝神仙中人,何必世貴』。遂學仙,從師曾塵外張 天全馮蒲衣,得龍虎山金野庵內外丹訣,結茅於白 鹿山,呼風號雨,遠近神之。明洪武初,遍歷名山,還謁龍虎沖虛天師,禮敬甚至,而宮中學者多師焉。後還 贛之雩都紫陽觀,屍解去。留偈曰:『遁化和光了幻緣』」, 綠消幻滅獨超然。清風遍界無遮障,赫日當空照大 千。《有詩詞》,若干篇,行世

汪道一,世為龍虎山人。學法於張守清,卒業於金蓬 頭。與人驅邪治病,靈驗不可悉數。元末往旴江,歲旱 禱雨,穴地而坐,煙松為雲。須臾雨大注,遠近爭迎。間 乘竹輿,從歌童數十,雨隨行而至。禱畢,即火磚撫身, 自謂以補真陽也。後結庵於金船峰,眾苦無泉,曰「無 憂」,注酒石上,命工起之,泉奮出且甘,因題曰「甘露雷 壇」云。自是或數日不食,或一日累食。忽謝眾曰:「予歸 矣。」端坐而化。

李仲冶,號了庵,龍虎山道士也。聞祝直清創陸文安 祠於其里,從之遊,忽覺有省。一日往金谿,會黃殷士 講學於半山,相與極談《本心》之說,一坐盡傾,咸曰:「此 小鵝湖也。」

龍虎山部雜錄[编辑]

《圖書編》。「余嘗道經信州,愛其山水奇秀,思此地有龍 虎山,世居張天師,自漢迄今,播靈承秩,數千年勿替 引之與兗州孔氏對意其間,滋多融結,末繇躡蹻一 臨,賞暇則搜帙,得李仁《龍虎山志》,為之擇列於篇,時 覽觀之,以當臥遊云。」其山東距信州二百里,西距饒 州三百里,由建寧山發脈而導水,自邵武為天下福 地,祖天師於此煉丹,青龍白虎蟠踞左右,因以名山 即上清宮也。而《信州圖志》云:「山在上清宮二十里仙 岩之上」,則古今易地也。

龍虎山部外編[编辑]

《貴溪縣志》:「漢張道陵字漢輔,留侯九世孫也。生於吳 之天目山,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朱項綠睛,望而 知其非塵世人也。杖策由淮入鄱陽,上龍虎山,合九 天神丹,訪西源,獲制命五嶽,攝召萬靈及神虎祕文 於壁魯洞。俄往嵩山石室,得黃帝九鼎書,感元元老 君親降於鶴鳴山,授以經籙。於是分形示化,增立二」 十八治,以應二十八宿,交通神明,品配陰陽,禦災捍 患,如發鹹泉,破鬼城之類,多著西蜀,不可殫述。永壽 二年,出《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玉印,授其嗣 人,傳之世世,於雲臺山白日上昇,住世一百二十三 歲,詳載金華宋濂序。

《女仙傳》:「孫夫人,三天法師張道陵之妻也。同隱龍虎 山,修三元默朝之道,積年累有感應。時天師得黃帝 龍虎中丹之術,丹成服之,能分形散影,坐在立亡。天 師自鄱陽入嵩高山,得隱書制命之術,能策召鬼神。 時海內紛擾,在位多危,又大道凋傷,不足以拯危佐 世。年五十方修道,及丹成又二十餘年,既術用精妙」, 遂入蜀遊諸名山,率身行教。夫人棲真江表,道化甚 行。以漢桓帝永嘉元年乙酉到蜀,居陽平,化煉金液 還丹,依太乙元君所授黃帝之法,積年丹成,變形飛 化,無所不能。以桓帝永壽二年丙申九月九日與天 師於閬中雲臺,化白日昇天,位至上真東岳。夫人子 衡,字靈真,繼志修煉,世號嗣師。以靈「帝光和二年歲 在己未正月二十三日,於陽平化白日昇天。」孫魯,字 公期,世號嗣師。當漢祚陵夷,中土紛亂,為梁益二州 牧鎮南將軍,理於漢中。魏祖行靈帝之命,就加爵秩。 旋以劉璋失蜀,蜀先主舉兵,公期託化歸真,隱影而 去。初夫人居化中,遠近欽奉,禮謁如市。遂於山趾化 一泉,使禮奉之。人以其水盥沐,然後方詣道靜,號曰 「解穢水」,至今在焉。山有三童,以象三境。其前有白陽 池,即太上老君遊宴之所。後有登真洞,與青城、峨眉、 青衣山、西元山洞府相通,故為二十四化之首也。 《龍虎山志》:豢龍僧俗姓劉氏,能豢龍。五季時,偕鄰涂 公往山,見山中有井,令涂公提鞋以竢僧入井。越五 日,從白水井出。土人神之,祀以禱雨。明朝諡「大德禪 師。」

王穉登《虎苑》貴州僧,結庵龍虎山下。嘗赴齋於市人 家,倩四僕肩輿行,至「即向主人求密室,閉僕其內,加 扃鑰,戒勿與食。主人念僕遠來,不當令枵腹,俄聞咆 哮走,視之,皆虎也。驚悸,毛竦爭來言,僧但微笑。齋罷, 啟鑰喚出,依然僕也,遂舉輿去。」蓋僧以法攝制山中 虎耳。

《貴溪縣志》:「金蓬頭號野庵,永嘉人也。遊龍虎山,館於 蓬萊庵,攀陟崖壑,侶鹿豕,藉雲露。嘗夜坐盤石,蛇值於前,輒愕而遁。歲旱,叩龍井召龍語,龍出聽,踰時漸 小,躍入袖中,乃警以偈,龍騰奮入水,少頃而雨。後隱 武夷山之上庵,眾謀藥死,預知之,命徒鑿竅地中,服 而吐出。今名吐丹井。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