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2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二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目錄

 廣平府部彙考二

  廣平府城池考

  廣平府關梁考

職方典第一百二十二卷

廣平府部彙考二[编辑]

廣平府城池考      府縣志合[编辑]

本府

廣平府城池 。其城相傳為竇建德舊基。明初,侍郎王偉來分守繕築,知府熊懷重修陳俎,拓以埏埴,週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廣二丈五尺。建戍樓、敵樓、鋪舍、甬道,繚以門垣。崔大德加重垣於郛,防水患。修撰陸泰有記,歐陽主生增堞鋪、樓櫓、甕城、女牆。有四門:東曰陽和,西曰保和,南曰陽明,北曰「貞元。」 其隍先無水,知府李進始引水種蓮。後屢加浚,荷葦日蕃,深一丈,廣十二丈。推官余忠宸、知縣宋祖乙遶郭濬壕,深一丈,廣三尺,建閘以司啟閉 。按《永年縣志》,「原城周六里三百四十步,其拓為九里十三步,砌以磚石,則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也。上建城樓四座,角樓四座,鋪舍二十六座,內置甬道一十九條。崇禎十二年,知府歐陽主生將舊垛一千七百五十二個,兼作八百七十六個,以便防守。新增鋪舍五十七座,高垛牆三尺,各甕城。外設重門樓櫓,女牆一新。」 自明成化十二年知府李公進建閘,引滏水灌池,至陳公俎浚益深闊,今食其利。崇禎十一年,知縣宋祖乙浚濠,東西北關各建一閣,與南關舊閣共峙重河外,儼然又一重城。城壕自東南引滏水入其地,漥下一望,瀰漫如湖,曰「老灘。」 由灘分布遶城,至夏月芙蕖盛開,白鷺窺人,青菰夾岸。每夜靜風來,暗香徐引,遙聞蛙聲四和,野鶴時鳴,居者不知其在城市也。壕外有小隄,隄上雜植桃柳。每春載酒踏青者,坐臥竹籬菜圃間,探泥出藕,舉網得魚,城門欲閉,醉人始歸耳。小隄外皆蒹葭,秋花戴雪,皓如雲夢。大隄四面圍合,如崇岡複嶺,煙樹參差,村塢互掩,樹杪見聰紫諸峰,冉冉如數里外,此隄以內大概也。滏水在東南兩面,東則無家,不種花木,四時擔賣入城。南多園圃,蔬蓏所自出,月下轆轤與《款乃》聲相答也。隄西二十里皆稻田綠樹,一灣是一村落。門橫小橋,魚遊階下,碧浪千頃,間以菱荷,在吳越中為勝地。惟隄北一望皆平田,長溝曲折北去,時有橋梁,隱隱桑棗間。昔廣武有「仙郡」 之稱,兵興以來,頗亦蕭索,近乃漸復其舊矣。

臨洛鎮城 隋唐置縣。宋省為鎮,後復置。金、元、明以後俱為鎮。明嘉靖中,知府陳俎、知縣閻文貴重築土城,有通判、分司驛所官 。按《永年縣志》:「鎮在縣西四十五里,為南北最衝地。」

外州縣

曲周縣城池 :「其邑初無城郭,明初,知縣王佐始築,週五里十三步,高三丈四尺,闊九尺。」 後丁鉞建戍樓,推官羅鼎甓其堞,知縣高出、通判江中淮、知縣王祚昌、趙引昌漸易埏埴,李巖增南北甕城。有四門,東曰崇化,西曰「永安,南曰景盛,北曰拱辰。」 其隍開自丁鉞、張鵬翼。植柳牛斗引水 。按《曲周縣志》,「知縣牛斗引滏水」 入池。明成化四年,知縣王佐築城。是時城郭雖有,尚可攀躋。至正德六年,流賊亂,城不克守。七年,知縣丁鉞遂敷土增築,改置四門,各建以樓。城高二丈餘,闊九尺,池稱之。嘉靖年間,接次修補,創建磚城,東門至東北城角。知縣高出修東門至南面西南城角。署印通判江中淮修西南城角至西北城角,知縣王祚昌修西北城角至東北城角。知縣趙引昌修南門以東至二鋪,增高五尺。知縣李巖修,知縣李時茂周圍盡行修補。

肥鄉縣城池 ,其城列人隄,舊在城西,後城遷隄西,宋濮陽李令修垣墉 。按《肥鄉縣志》,「肥城池不知所自起,明知縣張博古重修,仍土城,周五里一百十八步。明正德間,漳水坍塌,張博古修復。梁承福甓其堞,潘罏增樓溝 。」 按《肥鄉縣志》,「嘉靖十二年,梁知縣易以磚垛。三十一年,潘知縣因寇警增水溝四十條,角樓四座」 ,門加彩飾。其後踵相葺理者,無歲月可考,然皆編營壘土,圮墜難支。天啟壬戌,水注城,王國祚修復,郝炯始易埏埴 。按《肥鄉縣志》,惟留西門甕城,有

未舉及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張公翼募復之。有四門:東曰

玉川南曰陽和,西曰長樂,北曰永安。其隍環城,闊二丈,深一丈 。按《肥鄉縣志》,「玉川、陽和、長樂、永安,今皆改易,四門皆有板橋,可通車。」

雞澤縣城池 《府志》未詳 。按《雞澤縣志》:「隋唐來徙置不一。金泰定元年,始築今城,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三尺,池深一丈,廣二丈。元至正十五年,知縣霍安道重修。明成化十八年,沒於水。二十年,知縣譚肅創增甕城四座,城樓四座。弘治十八年,知縣邵錦重修。正德五年,知縣銀鏡重修。後七年,流賊作亂,果賴以保障。嘉」 靖十一年,知縣周文定重建南北二樓,南扁曰「迎薰」 ,北扁曰「拱辰。」 十五年,知縣于慧重建東、西二樓,東扁曰「襟縈漳滏」 ,西扁曰「帶綰沙洺。」 二十年,知縣曹希魯廣浚隍池。三十六年,知縣張廷槐增砌磚垛口敵鋪。四十二年,大水,城垣半圮東西門圮。知縣常世勳重建東西二門,東曰「望魯」 ,西曰「通晉」 ,修葺城垣如故。萬曆八年,知縣張受道重修磚垛口敵鋪。三十年知縣曹孔榮修城垣。崇禎十三年知縣賈益謙建磚城 。按《府志》:「金時寄治北抬頭村,大定中始築城,周五里,高一丈五尺,有四門,南曰迎薰,北曰拱極,東曰望魯,西曰通晉。其隍修於曹希魯,深一丈五尺。」

浮圖店堡 城週圍三里。高一丈,厚五尺,池廣二丈,深五尺許。

小寨堡 城,週圍四里二百二十步,高一丈二尺,厚七尺,池廣三丈,深五尺。

廣平縣城池 《府志》未詳 。按《廣平縣志》:「新舊有三城,舊城一在雞澤,一在鵝城,今城新城也。宋元以前,遷徙無常,制度未備。自明洪武二年,以縣屬郡,始創規制。天順間,始備城池。成化間,知縣何琮相繼葺治,東開長春,西開美利,南開時薰,甃以磚石,垣以女城,浚以深溝。正德間,開小東門,民多疫,隨塞之。嘉靖間,御史」 傅公命寇知縣于城東作保障樓。萬曆十七年,傳檄議築城池,以保安遺黎。知縣陳鎜復加修葺,四城煥然一新,樓上各揭以扁名。「夫廣平」 土城耳,高二丈,周圍三里一百六十八步,南北徑二百九十一步,東西橫三百七十五步,池深一丈五尺,廣二丈。崇禎十二年,功令修磚城,知縣張弘志設法創建,增高一丈八尺,作城樓八一,時人呼為鐵甕。城池乃益深廣其半。城門三:東門曰「長春」 ,後曰「啟春」 ;西門曰「美利」 ,後曰「延秋」 ;南門曰「時薰」 ,後曰「保障」 ;北城樓曰「兆元」 ,後奉真武,扁曰「威定金湯 。」 按《府志》:城闊一丈,隍闊三丈。

邯鄲縣城池 ,其城古趙國舊址,在城西南,新城僅二里許。明初始修拓,周五里四十六步,高二丈,闊一丈五尺。知縣張偉增廣之,置臺堞樓櫓。韓駰道河修城,董威益加繕築,周八里,高三丈,闊三丈,增甓堞、墩鋪、樓券、弔橋。張第修樓鋪。有四門:東曰「瞻岱,西曰環沁,南曰帶河,北曰迎祥。」 唐李白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即此。其隍趙時吉始開,董威加浚,深一丈五尺,闊七丈 。」 按《邯鄲縣志》,按宋人《北轅錄》,「叢臺在邯鄲城北,則臺以南為北城舊址可知。其在洪武初,南不過斜街口,北不過觀音閣,遠不及二里,東西不及半里。成化間始於南北各拓城半里許,即於拓處開東西四門。正德間」 塞四門,酌南北之中,始開東西二門。正德六年,東西四門尚在,惟城甚陋。會有薊盜起,知縣張偉亟修之,不踰月告成事。是時城尚未有池,至嘉靖十年,趙時吉知縣時始有之。至十三年,兵備副使楊彝循城,見城東有趙王叢臺,與城甚逼,乃築甬道,與城相連。道闊僅丈許,仍亭其臺,而以「據勝」 名之。至二十五年,城大壞,知縣董威改築,始有今城。公築城時,復夾叢臺甬道,興版鍤。向所稱丈許者,其闊遂與臺相等。今之建講院者即其地也。至隆慶六年,知縣張第復一修築,樓舍俱飾,云邯鄲城自明隆慶間修築後,迄今百餘年矣。雖敵樓垛鋪間或因時補葺,而大勢漸就傾圮迨。

皇清康熙七年秋,霪雨淋漓,垛垣大壞。今任縣令張

慎發時甫下車,即以倉庫關係城垣為重,捐銀設法修理,雖廣厚不及初制,而萬堞已巍然具觀矣。

成安縣城池 《府志》未詳 。按《成安縣志》「城池,元以前不可考。明正統中,知縣張雲重築。周圍三里有奇,高二丈一尺,池深一丈五尺。東西南三門:東曰善政,西曰輔政,南曰迎薰。成化四年,知縣劉蕘闢小東門於東門左,曰廣居,以便薪。」

水門各建樓。嘉靖二十二年,知縣鄭寅築城濬池。城高二丈三尺,根闊一丈八尺,寬八尺,易垛以磚,計一千七百三十。池深一丈五尺,底闊一丈,面闊三丈,建角樓四,窩鋪十二。二十五年,知縣萬文彩重修門樓,扁其東曰「迎暉」 ,西曰「拱極。」 池兩岸植柳千餘株,民號「萬公柳。」 四十二年,漳河溢,隄決,善政、廣居門俱壞。知縣劉希尹重修。更善政曰「大東。」 萬曆十二年,知縣李琯扁大東曰「陽谷生春」 ,西門曰「太行西望」 ,南門曰「清漳環抱」 ,小東門曰「挹暉。」 三十二年,知縣劉永脈重修。崇禎六年,知縣李宗昉於北城建德勝樓三楹。八年,知縣曹養鯤建東、西門弔橋、門樓各一座,磚築鋪共十座。九年,建北城人和樓三楹。十二年修磚城高三丈九尺,垛厚一尺五寸。敵樓四座。長治門樓一座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王楷重修東城「迎暉樓郭門。」

明嘉靖九年,知縣桂萼建東關東南北各一。二十一年,知縣杜聰於四門外建郭門各一 。按《府志》:「其城土基周四里二百四十步。」

威縣城池 《府志》未詳 。按《威縣志》:「本縣城周圍六里六十四步,原高一丈三尺,厚九尺,周圍遶城,其里數視城有加焉。明成化中,知縣李圓、王政,弘治中劉鎰相繼增修,高厚稍加。至正德中,知縣姜文魁、崔節奉兵備副使劉文寵檄修,高三丈二尺,闊三丈,上闊一丈五尺。起城樓、甕城、角樓各四,敵臺二十四所。每臺上」 蓋腰鋪三間,垛口一千四百一十一箇。嘉靖四年,知縣錢術增修外郭,高一丈,闊稱之,遶栽樹木以為阻固。二十六年,知縣胡容修城濬隍,額其門東曰「迎和」 ,南曰「迎薰」 ,西曰「迎成」 ,北曰「迎恩。」 隆慶三年,垛口皆易以磚,知縣焦冕修。萬曆二十一年,知縣史學遷。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李之棟補修。按《府志》,「其城宋」

宗城,金洺水。元威州,明降為縣,城仍州制。清河縣城池 ,《府志》未詳 。按《清河縣志》:「舊有土城,周九里,高二丈,闊二丈,壕池平淺。宋元祐六年,監官趙薦之修,歲久崩圮。明正德七年,同知何宗伊、知縣張一鵬奉命改建,今城仍舊。城東南隅,周三里,高二丈,闊一丈五尺,壕池深闊,水溝六十,有二,門樓三:東曰望日,西曰美利」 ,南曰「迎薰。」 無北門。嘉靖二十年,推官王堯日督民修城浚壕。嘉靖二十九年,秋雨日久,城垣坍塌,知縣孟仲遴重修,紳衿輸磚十萬,補築水溝。萬曆五年,知縣向日紅增設弔橋、甕垣、坊欄,東曰「化迎、鄒魯」 ,南曰《薰動》、「虞絃」 ,西曰《甘陵古蹟》。萬曆十一年,知縣張公民綱以城垛土築,易於塌損,申請兩院道府改修磚垛。萬曆十八年,知縣王公守禮重修城垣,三門各豎坊牌一座。題南門曰《兩漢甘陵》,西門曰「古郡清河」 ,東門曰《接武絃歌》,題東城樓曰「望日」 ,南城樓曰「迎薰」 ,西城樓曰「美利。」 崇禎十一年,知縣曹公亭重修城垛。

皇清康熙十一年,坍塌漸窄,守城人役夜間常有墜。

下者。知縣夏琮內外重修,寬平堅固。康熙十四年,牆垛坍塌,知縣盧士傑重修。

謝爐集堡城 ,在城東南十二里。城周一里有奇,高二丈,闊一丈五尺,外有壕池。

連塚集堡城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城周一里餘,高二丈,闊一丈五尺。

里社附

本府 通計九縣一百七十八社,其屯皆歸併在內。

永年 四鎮二十八社屯:「鎮曰臨洺、大由、牛家堡、曲陌;社曰在城、關廂、南中、井、家周村、閻村、中堡、閻胡、下鄉、新莊、大由、雙陸、茹佐、李固、杜村、陽城、石碑、孫陳、鄭西、柳村、七方、劉營、新寨;屯曰東家、大由、張西、辛安、豐稔。」

廣平府關梁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编辑]

本府。永年縣附郭。

臨洺關 在府城西五十里。隋唐置縣。宋省,後復置。金、元、明俱為關鎮。明嘉靖中,知府陳俎、永年知縣閻文貴重築城有通判、分司、驛所官,以詰奸暴。

長橋 在府城東南十二里。《唐書》:元誼據洺叛王虔休戰於長橋,又破之雞澤,即此。

廣濟橋 在府城南五里之滏陽河上。

弘濟橋 在府城東五里。

安惠橋 在府城西南十里之閻村。

普惠橋 在府城西十五里之大磁村。

韓家屯橋 在城南五里。

洺河橋 在城西五十里高家寨。

賈葛橋 在城西二十五里。

張西堡橋 :在城東北十五里。

西閻村橋 在城西南十五里。

小營橋 :在城東北二十五里。

大營頭橋 :在城北三里大隄外。

田家堡橋 在城南五里。

漳河渡 在府城南

洺水渡 在府城北二十里。

曲周縣

東橋 在縣東關外

滏陽橋 在縣西十二里。今廢。

新寨橋 在縣西南八里。

劉莊屯橋 在縣西南十里。

新莊橋 在縣東北十五里。

七岔路橋 在縣東北八里。

城南寨橋 去城南二里。

馬畽橋      「東門石橋。」

肥鄉縣

西落堡橋     。「趙兒寨橋。」

張兒寨橋     北高營橋。

雞澤縣

東平橋 在縣東門外

西成橋 在縣西門外

南明橋 在縣南門外

北拱橋 在縣北門外

通濟橋 在城西八里

通固橋      。田家橋。

舊城橋

邢家橋 在縣東十五里。

于家口橋 在縣東十五里。

永陽橋 在縣西北郭外。

北雙塔橋 在縣南五里。

小石橋 在縣南二十里。

落西口橋 在縣南二十里。

柳林口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

雁池橋 在縣南三十里。

沙陽橋 在縣西北六里。

小韓固橋 在縣西北三里。

廣平縣

浮橋 一在長春門外,一在美利門外,一在時薰門外。日為「浮板,夜則去之。」

芾棠橋 在德化街,新建。

邯鄲縣

張莊橋 在城東南

羅城頭橋 :在城東南。

柳林橋 在城東

南蘇曹橋 :在城東北。

《北蘇曹》橋 在南蘇曹橋之北。

馬村橋 在北蘇曹橋之北。

蘇里橋 在馮村橋北

賈葛口橋 在蘇里橋東北。

渚河渡 去城五里許

成安縣

東門橋 舊有弔橋,年久朽壞,改為磚橋。小東門橋 在城。

西門橋 舊有木橋,改建「磚橋。」

南門橋      「西郭北隅橋。」

南郭護城隄橋

威縣

迎薰橋 在南門外

旭日橋 在東門外

迎恩橋 在西門外

拱辰橋 在北門外

弘濟橋 在南門東,天齊廟前。

清河縣

孔橋 在永濟渠東,今廢。

壘橋 在《連塚集》西北。

永濟橋 在永濟渠西,今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