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36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六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六十二卷目錄

 澤州部彙考六

  澤州驛逓考

  澤州兵制考

  澤州物產考

  澤州古蹟考

職方典第三百六十二卷

澤州部彙考六[编辑]

澤州驛逓考        州志[编辑]

四驛總數

實支驛逓銀九千八百一兩三錢九分九釐。馬夫通共七十三名。

《所夫》通共二百九十三名。

馬騾通共一百四十六匹。

鋪司兵,通共二百二名。

接逓皂隸通共八十二名,鋪舍通共五十一所。

「《逓運車》,八十四輛。」 太行驛,

澤州馬騾四十匹頭,馬夫二十名,歲支銀一千四百四十兩。

太行逓運所夫一百二十八名,歲支銀一千三百二十五兩八錢一分二釐。

星軺驛

澤州馬騾三十匹頭,馬夫一十五名,歲支銀一千八十兩。

星軺逓運所,夫八十七名,歲支銀八百八十五兩一錢九分。長平驛。

高平縣馬騾三十八匹,頭馬夫一十九名,歲支銀一千三百六十七兩。

長平逓運所夫七十八名,歲支銀七百六十四兩六錢一分五釐。

喬村驛

高平縣馬騾三十八匹,頭馬夫一十九名,歲支銀一千三百六十八兩。

本州鋪舍

總鋪 城東關

七嶺鋪 在城北十里

王太鋪 在城北二十里。

望川鋪 在城北三十里。

楊家川 在城北四十里。

李村鋪 在城北五十里,接高平。喬村鋪。高都鋪 在城東十里。

黨莊鋪 在城東二十里,接陵川。峰頭鋪。金岡鋪 在城南十里。

茶園鋪 在城南二十里。

北小箕 在城南三十里。

南小箕 在城南四十里。

天井關 :在城南五十里。

晉廟鋪 在城南六十里。

草底鋪 在城南七十里。

牛房鋪 在城南八十里。

橫望鋪 在城南九十里。

碗子城 :在城南一百里。接河內縣長平橋,接逓皂隸一十六名。歲支工食銀六十七兩二錢。

鋪司兵七十七名,歲支工食銀四百二十六兩六錢。

高平縣鋪舍

總鋪 初在城外,改縣治西。

玉井鋪 在縣南十里

南陳鋪 在縣南二十里。

喬村鋪 在縣南三十里,接本州李村鋪,南通河南諸省。

臨丹鋪 縣北十里

西陽鋪 縣北二十里

范店鋪 縣北三十里

鴉兒溝 縣北四十里,接長子縣張店鋪,北通省會。

接逓皂隸一十六名,歲支工食銀九十六兩。鋪司兵三十三名,每名工食銀六兩,共銀一百九十八兩。

陽城縣鋪舍

總縣 在西郭外

下孔鋪 在縣東十里

沁渡鋪 在縣東二十里。

北留鋪 在縣東三十里,接本州周村鎮。李丘鋪 在縣西十里。

陽邑鋪 在縣西二十里。

友泉鋪 在縣西三十里。

芹池鋪 在縣西四十里。

泉秀鋪 在縣西五十里。

大峪溝 在縣西六十里,接沁水夫妻嶺鋪,接逓皂隸二十四名。每名工食銀六兩,共一百四十四兩。

鋪司兵四十一名,每名工食銀五兩四錢,共銀二百二十一兩四錢。

陵川縣鋪舍

總鋪 在城南關外

四塸鋪 在縣西十里。嘉盧鋪 在縣西二十里。

罐泉鋪 在縣西三十里。

附城鋪 在縣西四十里。

梧桐鋪 在縣西五十里。

西王鋪 在縣西六十里。

峰頭鋪 在縣西南七十里,通本州黨莊鋪接逓皂隸一十六名。每名工食銀六兩,共九十六兩。

鋪司兵二十五名,共工食銀一百三十五兩。《沁水縣鋪舍》:

總鋪 在東關

郭莊鋪 在縣東十里

夫妻嶺鋪 在縣東二十里,接陽大峪溝鋪。蘇莊鋪 在縣西十里。

孔谷鋪 在縣西二十里。

固鎮鋪 在縣西三十里。

東烏嶺鋪 在縣西四十里,接翼城縣神馬鋪接逓。皂隸一十名,每名工食銀六兩,共六十兩。鋪司兵二十六名,工食銀一百二十六兩五錢八分二釐。

澤州兵制考         州志[编辑]

本州

皇清廢明寧山衛合潞澤為一營,安設把總一員。步

兵一百二十名、馬兵六名,客寓分防。康熙四十一年,鹽商勒價愚民煽動,坐法,死若干人。撫鎮議題設弁增兵,良善恇懼。知州陶自悅甫到任,詳陳利害,遂寢其事。

橫望鎮 在州南

巡檢司巡檢一員。舊設弓兵五十名,今存二十七名。

柳村鎮 在州東南

巡檢司巡檢一員。舊設弓兵五十名,今存二十七名。

東塢嶺 在沁水西北

巡檢司巡檢一員。舊設弓兵二十五名,今存十五名。

民兵 ,額設民壯三百七十七名。明知州賀盛瑞請裁後,今存一百名,撥為門夫三十名、砲手二十名,實五十名。

教場 在南關外,廣四里,中建亭。明知州馮瑗實修葺焉。

旗臺 在教場東

軍需庫 在儀門外關帝廟東。

火器局 四城俱設

高平縣

額設民壯今存五十名

教場 在東關外

陽城縣

額設民壯今存五十名

馬廠 在縣治西,舊在東廓外,今在南廓外《陵川縣》。

額設民壯今存五十名

教場 在南關外

沁水縣

額設民壯今存五十名

教場 在東關外。演武廳一座、將臺一座,今俱廢。

《州志》
不載兵制
[编辑]

《高平縣志》
[编辑]

明洪武二年,縣丞潘珪造設軍器。嘉靖十四年,知縣劉鳳池增修。

盔甲四十副,弓箭四十副,佛朗機六十六座,快鎗二千一百九十六杆,三虎銃二百三十五杆,鉤頭鉋一百八十杆,煙火筒五十杆,二號將軍二十位,小銃一百五十五杆,長鎗四十九杆,砍

斧一百八十三把,砍刀三十口,四稜鎗六十杆,火砲九百一十箇,生鐵子四萬箇,火藥八石,磁砲一千箇,木馬子三百箇,懸鎗二十杆,湧珠砲二十五位,藥線三千條,連珠砲一十五位,鉛子二萬箇,俱貯內庫。

天啟二年,知縣喬淳修補「內庫軍器」 ,添造刀斧鎗銃等件有差。

《山西通志》
[编辑]

潞澤營官兵四百八十九員名。

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把總二員

馬兵八十名

步兵一百六十一名

守兵二百四十四名

馬八十匹

東塢嶺營官兵一百一十五員名。

把總一員

馬兵七名

步兵九名

守兵九十八名

馬七匹

澤州物產考         州志[编辑]

本州

糓屬粟    、黍    、稷    、粱、麥    、豆    、秫。

蔬屬

蔥    、韭    、芥    、蔓菁、芹    、胡荽   、王瓜   、茄、蘿蔔   、白菜   、木耳   、茼蒿、冬瓜   、南瓜   、蒜    、豆角果屬

柿    ,棗    ,桃    ,李,柰    ,杏    ,胡桃   ,葡萄,櫻桃   ,榛    ,栗    ,西瓜,石榴   ,枳梖。

按《山西通志》穌譚曰:「枳梖,一名水蜜,又名拐棗,陽城南山谷有之,形屈曲如珊瑚,味甘如蜜。」 《禮》曰:「婦人之贄梖榛脯脩」 ,即此。

木屬

桑柘   ,松    ,柏    ,檜,楸    ,桐    ,椿    ,樗,槐    ,楊    ,柳。

藥屬

禹餘糧  :黎蘆   槁本   連翹蒼術   天仙子  款冬花  葛根茵陳   紫蘇   地骨皮  酸棗仁黃芩   豬苓   知母   秦芃半夏   桔梗   郁李仁  ,《遠志》草屬。

茅    香、馬蘭  、麥門冬  、益母葦    、荻    、莎    藤、鳳尾   、虎耳   、艾草。

花屬

木槿   ,芍藥   ,牡丹   ,石竹,《剪羅   》,菊    葵    ,薔薇,玉簪   ,凌霄   ,合歡   ,金盞,《旋覆   》,萱草   ,山丹   ,雞冠,迎春   ,《丁香   ,梅》。

獸屬

牛    羊    馬    豖,犬    獐    狐    狼兔。

鳥屬

雞    鴨    鴿    鳩,杜鵑   ,鶺鴒   ,黃鸝   ,《啄木》,慈烏   鵲    雀    ,鵪鶉燕    ,鵝。

虫屬

蜂    蟋蟀   蟬    ,蠶蜻蜓   ,螽斯   蠅,虎   蚯蚓,螢    蝶    蝟。

貨屬

帕    絲    鐵    、硫黃,黑白鉛  ,桑皮   紙    ,石灰。

石炭

各縣物產多與州同,間有一二專產者,載在《邑志》,并錄。

高平縣

粟屬

黍:紅、白、黎、黑數種:《稷圓經》曰:「米,即穄米也。」 梁穀:黃、白、青、紅數種。

按:粟之種產於他邑者甚多,惟高平所出,精潔美腴甲於他郡。

果屬

葡萄黑白二種。核桃「鴈過紅」 ,即虎刺賓。

銀杏餘與州同

按:果之產同於他邑者,不復贅,惟此數種為異。蔬屬。

萵苣   、蘿蔔   、莙薘   、藤、蒿、山藥。

按:邑澗、溪、沼、沚之毛,與他邑同者不載,惟此數種為佳耳。

草屬

《潤草   紫蝴蝶  剪紅羅  繡墩草。木槿   水紅   芍藥   菊》按邑素無奇花,即有數種,安足稱賞?茲特標僅異者,以備觀覽。

木屬

檜    、楸    《桑    楊》椿

按:邑水深土厚,木產多艱。餘同他邑者,不載《藥屬》。

蒼術   黃芩   桔梗   防風連翹   酸棗仁  甘遂   遠志石膏   山查   兔絲子  赤石脂款冬花  《禹餘糧》。

按:邑之藥實僅有數種,然亦非珍異也。

羽屬

雉    「鸛    鸇    啄木畫眉   ,鶬鶊   布穀   青田。」 按邑,山高澗廣,鳥鳴山谷者不及載。志此數者,亦《洛陽審音》之意。

毛屬

狐   獾   狼   鼠。

餘同他邑者不入

貨屬

絲   紬   :煤   、鐵。

按:邑原無奇貨,絲紬粗有,獨煤炭甲於天下。《陽城縣》

穀屬

粟   ,黍   ,稷   ,粱   ,麥,麰   荏   ,黑豆  ,菉豆  ,小豆,豌豆  ,豇豆  ,白豆  ,荍麥  ,薥秫,麻子。

貨屬

鐵   石炭  ,黑礬  。硫黃  ,黑鉛。白鉛。

蔬屬

蔥   韭   蒜   ,芥   ,芹,茄   瓠   ,葫蘆  ,白菜  菠菜莙薘  ,蔓菁  ,萵苣  ,芫荽  ,薯蕷,木耳  ,樹莪  ,地莪  ,豆角  ,花椒,絲瓜  ,王瓜  冬瓜  ,西瓜  北瓜,南瓜  ,菜瓜  ,甜瓜  ,蘿蔔。

果屬

柿   桃   李   杏   梨棗   羊棗  榛   葡萄  石榴沙果  核桃  文官果。

木屬

松   柏   ,桑   ,檜   ,槐,椿   ,楸   ,榆   ,柳   ,青楊,白楊  ,漆   ,栩   ,椴   ,槲,青棡。

花屬

牡丹  ,芍藥  ,棠棣  ,迎春  ,萱草,梅   菊   ,金盞  ,雞冠  ,金銀,紫薇   ,石竹   ,葵    剪紅羅,虞美人  ,芙蕖   ,薔薇   ,十樣錦,玫瑰   ,鳳仙   ,木槿   ,月季,丁香   ,海棠   ,紫荊   ,茨蘼,藥屬:

蒼術   黃苓   升麻   豬苓郁李仁  酸棗仁  荊芥   薄荷麝香   黃精   桔梗   五味子五靈脂  槁本   ,百合   ,芍藥。

「知母   」 、款冬花  。《禹餘糧  》。白石英。《紫石英  》《秦芃   》。天門冬  、木通、連翹   ,牽牛   ,益母   ,車前。《何首烏  》《山查》。

禽屬

雞    鴨    雉    烏鵲    鳩    鸛    ,布穀鵰    雀    燕    ,黃鸝,鵓鴿   鵂鶹。

獸屬

牛    馬    騾    ,驢,羊    ,犬    豕    ,虎豹    ,麞    麃    ,狐,豺    ,貓    ,兔    ,狼猴    ,山豬   貛    ,蝟,山羊。

陵川縣

菜屬

蘑菰

花屬

捲丹   珍珠   粉團   貓眼《蓼花》

草屬

菖蒲   「紫草   」 黃蓓   ,台草地菽   青芝。

木屬

檀    樟    樑    槨,《棠梨》。

藥屬

南星   、細辛   、柴胡   、馬兜苓、桑寄生。

禽屬

野雞   、石雞   、野鴿。

獸屬

野豬   野貓

蟲屬

蛇   蝎   、蛙   、蜥蜴。

「寒號虫   。」 《打絲虫》。

雜產

麻   、蜜   、麻油   、《赤木》

黃蘆   、《橡子》。

沁水縣

穀屬

粟   、硬米   、軟米   、大豆、麻子  、菉豆   、豌豆   、蠶豆、蕎麥   、大麥   、小麥   、油麥、小豆。

沁境土田磽确,地瘠氣寒,雖有五穀,然成熟較他處最晚,收入亦最薄。

菜屬

地隘氣寒,種菜蔬者率在籬邊隙地,所生菜蔬,亦瘦小不堪。

果屬

杏    榛子   ,核桃   。桃,《柿子   》,石榴。

花屬

牡丹   芍藥   ,玉簪   山丹海棠   蓮    葵花   ,鳳仙石竹   棘梅   ,薔薇   ,菊花,夜合花  ,雞冠花。

沁境花卉甚少,所開花名,大率人家園林中間有之耳。

木屬

松    ,柏    ,楊    ,椿,椴    ,槐    ,榆    柳楸    ,桑    ,樟    ,棕,漆    ,樑    楜    ,赤子,橡子   ,梧桐   ,黃蘆。

境內松柏甚多,巖岫磵谷之中,在在有之,蒼翠可觀。

韓王村西山崖間,有玉女祠,內老樹一株,每年春秋開花二次。春則紅花,秋則黃花,人皆莫識其名焉。

蘇莊村官道旁,有藤松一株,邑丞劉臨用價銀一兩五錢買為官物,民券尚存。

藥屬

「連翹」 有名者,出《紫沙門》。

芍藥   蒼術   藜蘆   黃芩南星   木通   防風   薄荷荊芥   柴胡   、何首烏  地骨皮益母草  、桑寄生  、五靈脂  、《禹餘糧》。

禽屬

野雞   、野鴿   、《鵪鶉》

獸屬

虎    豹    ,麞    ,麃,獾    ,狼    ,兔    ,山貓,山豬   ,鼠狼。

蟲屬

蛇    蝎    蜂    。壁虎《寒號虫》。

雜產

煤    炭   鐵冶 在縣西,鄉產亦不多,今無。

《蠶絲   蜜   文》石 ,出板橋村,今無錫,礦 在縣西,鄉民多盜取,縣官常封禁之。萬曆間,遣使開採銀礦,即其舊地鑿之,數月迄無所得,迺罷。

澤州古蹟考         州志[编辑]

本州

媧皇窟 在郡城東浮山北。谷虛如囊,俗傳媧皇鍊石處。有祠。山上建伏羲廟。

禹跡 ,在郡南九十里龍門峽,世傳為禹所鑿。《禹貢》逾河導山,底柱、析城,至於王屋,遺蹟即此。桑林 ,在郡北伊侯山。《程明道遺書》云:「澤州北望有桑林。」

《伊尹空桑 》,在郡北伊侯山,俗傳為伊尹所生處。

「回車轍 ,在州南四十五里天井關石上,車轍深尺許,長百餘步,相傳孔子將見趙簡子,聞殺大夫竇鳴犢、舜華,至此回車。」 《水經注》曰:「孔山,山上有石穴洞開,穴內石上有車轍牛跡。《耆舊傳》:自然成者,非人功所就也。」 又云:「孔廟庭有碑,魏太和元年孔靈度等以舊字毀落,上求修復。《記》云:『仲尼傷道不行,欲北從趙鞅,聞』」 殺鳴犢,遂旋車而反。及其後也,晉人思之,於太行嶺南為之立廟,非是。又云:「孔氏官於洛陽,因居廟下,以奉烝嘗。」 斯言至矣。

晉城縣 在郡城東三十里高都村。舊《志》稱:春秋韓、魏、趙三分晉地,因置晉公,奉祀於此,故名。唐高祖武德三年,析丹川置晉城,隸澤,或因舊號耳。

漢高城 ,在郡城東南一百里。酈食其「勸漢高杜太行之險」 ,屯田於此,遺址尚存。

垂棘 《東漢志》高都《博物記》曰:「縣南地名垂棘之璧出此。」

宿鳳臺 ,在郡北四十里李村。晉太始元年,相傳「有鳳鳥集於高都之北。」

狄梁公望雲處 ,在郡南太行絕頂。唐狄仁傑自汴州參軍移并州法曹,其親在河陽,仁傑登山反顧,見白雲孤飛,曰:「吾親舍其下。」 瞻望者久之。今橫望隘之名以此。有《八分書碑碣》。

擲筆臺 在青蓮寺。石高數丈,頂甚平。相傳為後周僧慧遠注《涅槃經》成,擲其筆曰:「若疏義契理,筆當駐空。」 已而果然。後人因名。

開元銅鐘 ,鑄有銘記。「後唐天佑十一年七月十三日,李嗣昭勝梁,於上黨範銅為鐘,凡四,各萬餘斤」 ,內澤州開元寺其一也。今在元妙觀,舊在開元寺焉。

馬牢川 ,在郡南二十里。五代李讜圍城,李筠追擊處。

巴公原 在郡城北三十里。即周世宗自將禦漢兵處。

碾子谷 在郡城南二十里。宋太宗遣石守信破李筠於此。

神銳營 在郡城內凡五,今所云「大營坊」 、「小營坊」 皆是。宋咸平五年置。天佑七年,建天王廟於中,今廢為三忠廟。

磨盤砦 在州南六十里。一云「孟良砦。」

將軍砦 宋紹興間,岳武穆為張所部將復新鄉,與金人戰於太行山,擒其將拓拔烏黑風大王等。後使梁興渡河,會太行忠義兩河豪傑敗金人於沁水,築此砦以待飛兵。今呼其砦為「岳將軍砦」 ,社為「忠義社。」

韓營 在郡北三十里水北村。金末屯駐鄉兵,元廢為「樂真觀。」

程子鄉校 治平間,程明道令晉城,建鄉校七十餘,民間子弟親為正句讀,又立社學凡數十所。

《宣和尚書省牒 金刺史許安仁記》云:澤州旌忠廟禮部狀:「承敕吏部尚書王孝迪劄子奏,臣」

「聞天下之大閑,忠義是也。忠則秉心常不欺,義則臨難無苟免」 ,人主所以維持國家,賴此而已。比者盜發東南,震驚赤子,武林重鎮,望風奔潰,無復古人仗節捐軀之氣。臣以為褒崇忠義,以勸方來,正當今之急務也。謹按《五代史》,裴約以裨將為莊宗守澤州。方李繼韜據上黨,約嬰城固守,誓不從賊,力屈勢窮,卒被屠戮。歐陽修嘗謂:「吾於五代得全節之士三人,約其一也。」 後唐迄今二百年,幸逢明聖,咸秩無文之世,而名未編於祀典,澤之民相與築室而祠之,規模卑陋,識者興歎。臣愚欲望聖慈特降睿音,委目漕臺,量支繫省錢,增廣祠宇。明詔太常,揭美名以寵之,仍舉侯爵加焉,載之祀典,俾歲時省祭,有司「奉牢醴以從事。豈獨慰英靈於九泉,庶幾厲風節於百辟。天下幸甚。取進止。」 牒奉敕:朕惟率世厲俗之制,為政所先。仗節死義之臣,於時罕見。昔有其士,今而進封,庶幾恩榮,鼓舞幽顯。惟爾生於五季,仕專一心。崛然擾攘之間,奮以精忠之節。視彥章而克壯,配仁贍而用光。有司遺文,久稽典祀。錫之「侯爵,賁以嘉名,豈惟慰一郡之心,實以垂千古之訓。尚其不昧,歆此殊休,宜特封忠烈。」 牒至,准敕故牒。宣和四年五月,牒進士浩天澤,得前件黃牒,以主其祠,久而湮滅,後人不知始封之由,求余書斯文於石。或曰:「書敕牒筆吏事也。」 應之曰:「使裴君尚在,雖執鞭亦願為之。矧能少發其幽光,奈何辭焉。」 禮部近奉《條理典故》,許引用宋事。夫褒忠崇義,本朝之急務也。士大夫以偽命換官者,不可勝計。豈知他日不因此使侯之增封者耶?明昌五年秋七月十有二日,朝列大夫《澤州刺史許安仁書》。

鶴鳴堂 在郡城東南隅,去文廟西五十步。金狀元李莊靖俊民故居。內有鶴鳴堂,楊果《記》之。又有元世祖潛邸時《徵赴令旨石刻》。今移學宮明倫堂。

西司奇松 ,黛色龍鱗,高可百尺。岩牆界之,虯枝南引。明御史徐百卿刻小石置松榦云。官署後有古松,蔭可數畝。按部公餘,日哦其下。將別,贈之以銘。銘曰:「徂徠之英,後凋其貞。亭亭偃蓋,謖謖濤聲。科頭箕踞,俗耳以清。吾將與汝,結歲寒之盟。」

海眼亭 在城西北隍下。知州倫可大建。湧泉亭 在郡南五十里星軺驛。驛舊無水,洪武十二年,知州王聖相地勢得泉,作亭覆之。清曠亭 在城南五十里太行山,今移碗子城。《高平縣》。

光狼城 在縣西三十里。《史記》:「白起攻趙,拔於光狼城」 ,即強營等村。迄今尚以秦、趙名其聚落。白起臺 ,在縣西六里髑髏山,白起所築,以覘趙軍。《水經注》曰:「秦坑趙眾,收頭顱,築臺於壘中。」 今名白起臺。

長平戈頭、箭頭 ,俱在縣西北「棄甲苑」 ,即店頭、王莊等處。農夫耕犁,多於土中得之。其質皆銅,視今製最大而利,相傳為趙軍所棄者。

周世宗戰埸 ,在縣西三里橫澗橋外。昔周世宗戰敗北漢主劉崇於此,俗謂「輸場。」

《宣聖小影 》石刻:在文廟,唐吳道子筆,古今聖像,獨此為真。

程子鄉校 舊志載六十餘所,今尚存三十六處。元知縣郭賢明、知縣楊子器、劉應召等相繼興復。

賈魯宅 在縣西二十里楊村,《棟梁》移修長平驛,宅廢。

益國鐵冶 在縣北十里王降村。元大德間,置鐵都提舉司益國冶管勾一員,副管勾一員,司吏二名。至正間廢。明洪武間,徙冶縣北二十里。永樂中,奉工部勘合,為爐冶事革罷。

陽城縣

濩澤 在縣西三十里澤城村,漢置,故址尚存。《水經注》:「濩澤水出澤城白澗嶺下。」 《墨子》曰:「舜漁於濩澤。」 《穆天子傳》曰:「天子四日休於濩澤。」 《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九年,晉取元武濩澤。」

石門 在縣東南五里。兩山中劃有斧鑿痕,澤水流其中,相傳為禹跡。距《底柱析城》不遠,或亦隨刊之遺烈也。

陽陵驛 在縣。後魏興安初,移濩澤縣於此,尋改為陽城縣。《水經注》曰:「陽陵城,即陽河縣之故城也。」 漢高帝七年,封下訢為侯國。

澤州城 舊志為濩澤故縣。以《唐書》攷之,即今縣治。又勣州城,亦今縣治。

萬松堂 在縣西北四十里伏虎山。金澤州刺史楊廷秀記。

考證

午壁亭 ,以《水經注》考之,當在故陽阿縣南,澤州西界,與陽城接境。

陵川縣

《古履跡 》在縣東二十里箕子山麓。石上有巨人跡,「相傳殷亡,箕子避地於此,及武王延訪,易履而行,石跡猶存。」

馬武京寨 在縣東五十里。漢馬武曾屯兵於此,所居庭館倉庫,基址尚存。山之棘無倒刺,蛙不鳴,俗傳光武衣被牽,故去之,惱聒故禁耳。九仙臺 ,在縣西南六十里,與古賢山周圍相距三里,高千仞,三面泉流,相傳有丹士憩此,後皆仙去,故名。

棣華堂 在城內郝氏同居堂植棠於庭,以篤兄弟,故名。今為「郝文忠公祠。」 歲久就圮,知縣黃國璨同縣丞陳學先捐倡,邑士新之。

沁水縣

舜田 ,在縣南九十里歷山。相傳即舜耕歷山地也。又有「可陶壑」 ,在歷山之西北,即舜陶於河濱處。

原伯故城 ,在縣西北里許原上,周原伯封國也。後趙襄為原大夫。

端氏聚 即三家遷晉君處。今在縣東四十五里西城,《史記》:趙、魏、韓三家分晉,封晉君之子於端氏。漢屬河東郡。唐初徙澤州治此。金分端氏、沁水為二。元併入沁水,置端氏巡檢司。明裁。即今端氏鎮。

王離城 ,在縣東北五十里,即今王壁村。秦將王離擊趙,據險築此,四面懸絕。

《南陽忠義》寨 凡七處。宋紹興間,金人犯順,土人築砦拒之,且以待岳飛之兵,故又名「岳將軍砦。」 一即丹平砦,在白華村東。四圍壁立,絕頂平坦。一在南陽村,一在漢封村北,一在板橋村西南,一在尖山峰下,一在端氏東北,一在縣治西,其營壘遺址猶有存者。

營盤 即縣東門外。明初,元孽韓平章逆命犯順,上遣湯大夫、康都督領兵討之,駐劄於此。罪人竄伏,乃安撫人民,班師南還。

讀易龕 在板橋村。元平陽路總管府通判王惲被藩府檄伐文石於此,公暇讀書處也。自題曰「讀易龕。」

《州志》
不載古蹟
[编辑]

《山西通志》
[编辑]

陽阿縣 ,漢縣,在大陽鎮。《水經注》曰:「在魏。」 《土地記》:「建興郡治陽阿縣。」

高都城 在城東三十里。秦漢置縣,後魏建興,北齊為高都郡。魏又為建州。唐為蓋州,今廢為村。《水經注》曰:「白水出高都縣故城西,所謂長平白水也。」

丹川廢縣 在州治內。本後周高都縣,隋改為丹川,為澤州治。唐省入晉城。

碗子城 在州城南九十里太行絕頂。今屬懷慶府河內縣。其近郡山迴環,兩崖相夾,中立小城,隱名「鐵甕。」 經行者須扶策徒步,即宋太祖負石之處。明正統間,寧山衛指揮胡剛鑿石平險,以免推重之患。

睡鶴石 在州東南隅李鶴鳴宅內。其形類鶴,故因以名。

梳洗樓 在城北東板橋村。世傳樂氏二仙梳洗於上。

仙人詩蹟 ,去星軺驛十里許,月院山內,怪石壁立數丈,因石成文,字畫不凡。

五營 在郡城南關外門內東西街,城北隅中和坊,今為「大營坊。」 元置五營,每營肖「祀天王」 ,兩存,餘廢。

無題詩碑 在縣廳事後立。明洪武時修廨宇,掘地得之。草書絕句:「載酒欲尋江上月,出門無路水交流。黃昏悶倚東風立,看去東關獨地愁。」 額旁並無題署,或宋金變時作縣者為之。

《高平縣志》
[编辑]

石佛閣 在縣西一里金峰山。相傳有疾者炙佛多愈。

長平城 在縣西三十里,即秦白起坑趙卒處。北齊置長平郡,尋廢。《水經注》曰:「《上黨記》曰:『長平城在郡之南,秦壘在城西,二軍共食流水澗,相去五里』。」

故關城 ,在縣北二十五里。秦時城後廢,今其里尚名「故關。」

高華府 ,在縣東四十五里,即今之建寧鎮。唐顯慶二年,高宗開府於此,開元初廢。今其里近建寧者,猶名「府下。」

蓋州 ,在縣東十里,即今米山鎮,唐武德初置。

天寶間廢

泫氏縣 ,在縣北二十里。後魏析置高平,至今人稱為舊縣。《水經注》云:泫氏故城南,世祖建武六年,封萬普為侯國。

白壁關 在縣東二十里魏莊西大石坡、長平坑 。原坑已不可考。大抵長平驛以南「王報義莊」 ,皆其地也。

《陽城縣志》
[编辑]

九女臺 在縣東南四十里,沁河中流,屹然獨峙,驚濤駭浪,響若轟雷。上有九天仙祠。八景曰《九女仙臺》。

清涼龕 在縣東二里許鷲峰之北。磴道盤紆,崖巔石室約丈餘,舊有風隧回岸。上人棄官卓錫於此,募地搆亭三楹,環植花木。外一泉,甚甘冽。泉下建準提閣,閣下小橋導水潺湲可聽,洵近郭勝景。

《陵川縣志》
[编辑]

仕林莊 在縣東三里,先達名公多居此。

《沁水縣志》
[编辑]

燕丹砦 在故縣村西。世傳燕太子丹曾屯兵於此,上有「元天洞。」

《馬踏》營 今在馬家坪,在李莊村北,俗傳「白起閱馬」 之處。

馬邑城 ,今名「馬圈溝」 ,在縣東二十里馬邑村。白起收馬處。

武安城 ,即今武安村。白起侵趙,屯兵於此,故白起封「武安君。」 有白起廟,故壘尚存。

南陽 ,在縣南五十里。宋岳飛使其將梁興會兩河忠義,敗金人於沁水,即此地也。

十景

杏谷朝霞 ,在縣西三十里。谷多杏樹,當花開時,彌山填壑,嬌紅爛熳。晨起遠眺,日光揜映若霞。

《蓮塘時雨 》在城南,以兵廢。縣令李於城東門池引水種荷,名其亭曰《君子亭》。

瀏曲飛簾 ,在縣東六十里。水自懸崖石罅中散漫而出,狀若珠簾。餘七景詳《山川》。

陵墓附

澤州

周藺相如墓 ,在莒山南。

「晉周處墓 」 ,在周村西。

唐將劉友信墓 在城西二里。

金狀元李莊靖「俊民」 墓 ,在崔家莊北。

威州刺史武遷墓 在天井關。

李淑妃墓 在庾能村南。章宗喜文詞,元妃才美,大愛幸,進封淑妃。父祖階封郡公。

元段直墓 ,在郡西北五十六里。本州長官劉國撰碑。

明宣寧六王墓 「簡莊和僖、恭安、康靖、昭榮溫簡」 俱在城東大嶺村。

隰川五王墓 ,「懿安、恭僖、莊隱、康肅、莊惠」 俱在城東北之原。

布政張昺墓 在上滾村。

侍郎楊砥墓 在城南

尚書侯璡墓 在城西,敕修。

侍郎贈尚書孟春墓 在金剛嶺。敕修。

棗強知縣贈太僕卿段豸墓 在中村。

行人贈御史孟陽墓 在大陽鎮,敕修。

尚書裴宇墓 在大陽鎮,敕修。

「尚書周盤」 墓 在韋汀。

「尚書張毅敏養蒙」 墓 ,在大陽鎮。

給事徐觀瀾墓 在金村。

御史翟學程墓 在翟家河底。

參政贈光祿卿張光奎墓 在香山寺。

御史王允成墓 在江匠村。

大理少卿張光前墓 在上輦村。

蠡縣知縣贈監司王采墓 在楊家凹。

河內知縣丁泰運墓 在張家嶺。

真定知縣王緒宏墓 在楊家凹。

進士朱廷湑墓 在屋廈村。

沐陽知縣程接孟墓 在張家嶺。

皇清吏部尚書陳昌期墓 在樊山「百鶴阡。」

高平縣

上古炎帝陵 在縣北四十里換馬鎮。世傳炎帝嘗五穀,後人思之,乃作陵建廟,有春秋祭祀。按《一統志》,炎帝陵在湖廣衡州府酃縣安樂鄉。宋乾德五年建廟,置守陵戶。此特虛塚耳。漢陳龜墓 在縣東南三十里龍尾里,石獸翁仲猶有存者。

唐二賢墓 在縣北十五里長受村。「二賢」 ,謂文林郎李恪暨其姪將仕郎李亮。其墓久為居民。

杜氏居弘治間,知縣楊子器因劚地得《墓志》,奪杜氏屋起塚。嘉靖間,知縣張鹵重修,勒石為記。上騎都尉李典墓 在唐安鎮,岸崩,露銘石,現存本鎮集鴻寨。

宋李常侍墓 在董寨村,隴西成紀人,福王綰之後。五代時曾守澤州,遂占籍高平。

郎中張維則墓 在野川西。《李之才志》。

贈大中大夫張宗古墓 在《通義》南,祕書正字秦垣撰碑。

金文簡公李晏墓 在北,陳南刺史許安仁撰碑。

襄獻公李仲略墓 ,在文簡公墓側。

翰林直學士、知制誥趙可墓 在魏東舍利山麓。

知武寧軍節度使張師潁墓 在玉井西。刺史侯大中撰表。

狀元陳載墓 在馬村西。萬曆間,裔孫陳陛重為立石。

元淮西道廉訪使宋翼墓 在高良西。學士歐陽元《志》。

明孝子王敬墓 在金峰山東。學士曾鶴齡《志》。「子太僕寺丞王燧墓附。」

光州知州郭質墓 在長受里,國子監丞李伸《志》。

戶部員外、贈太僕卿申良墓 在建寧鎮翠屏山之陽。

太僕寺卿趙光墓 在趙莊村東。

敕建工部右侍郎郭鑒墓 在長受里。侍郎李璣《志》。

敕建工部左侍郎食尚書俸郭鋆墓 在長受里。

山東按察司僉事馮顗墓 在唐安西里。陜西按察司副使常存仁墓 ,在縣北三里。敕建詹事府詹事劉虞夔墓 在知府崇文墓側。學士王家屏《志》。

敕建太常寺卿郭東墓 在建寧里。禮部侍郎李廷機《志》。

贈陜西按察司僉事忠烈楊暄墓 在城西北王莊。《翰林院編修李士淳志》。

皇清敕建大理寺卿、工部右侍郎王邦柱墓 在唐

安東禮部尚書胡安世志。

敕建刑部右侍郎加尚書服俸李藻墓 在巃嵷山之麓。大學士馮銓《志》。

兵部右侍郎加光祿大夫李棠馥墓 在城北里。

浙江巡撫田逢吉墓 在通儀里「宰家壇。」 湖廣布政畢振姬墓 在得義村。

誥贈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李濬慶墓 《州志》未載,在向春墓側。《大學士王鐸志》。

鄉賢張國綱墓 《州志》未載,在南陳里。

陽城縣

元平章潞國公鄭忠肅鼎墓 在屯城村。「平章澤國公鄭忠宣制宜」 墓 在縣東南二里。二墓俱翰林承旨學士王搆撰碑。

明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書原襄敏傑墓 在縣南三十里下交村南。大學士商輅撰「碑。」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楊貞肅繼宗墓 在匠禮村北岡後,黎淳撰碑。

參政田鐸墓 在縣西五里。

參政王玹墓 在縣西南岡上。

布政李豸墓 在白巷村。

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國光墓 在上佛村西南。尚書張慎言撰碑。

參政張昇墓 在屯城村。

參議栗魁周墓 ,在縣東南三里。

副使楊植墓 在白巷村。

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書衛一鳳墓 在縣城北岡上。修撰劉同升撰「碑。」

太子太保、工部尚書白所知墓 在坪頭村北。楊時化撰碑。

按察使田立家墓 在縣東南二里。

按察使賈之鳳墓 在高泉村。

副使李養蒙墓 在白巷村。

僉事張志芳墓 在煙裏村。

御史楊新期墓 在土孟村。

南京尚書張慎言墓 在屯城村河西。田六善撰「碑。」

順天巡撫僉都御史張鵬雲墓 在郭峪村西,河東道左。參議前邑令楊公鎮原墓 在縣南壇側。

皇清僉事段上彩墓 在縣東一里

訓導白所蘊墓 在水磨頭村。

刑部尚書白引謙墓 在水磨頭村。

御史陳昌言墓 在郭峪村。

僉事楊時化墓 在下佛村。

陜西巡撫張。墓 在潤城鎮,尚書魏象樞撰碑。

副使石鳳臺墓 在縣東一里。

刑部左侍郎張爾素墓 在郭峪村。

戶部左侍郎田六善墓 在窯子頭。

陵川縣

石勒塚 在縣西崇安寺左。元郝經有詩云:「都門長嘯氣憑陵,瓜割中原霸業興。夜葬山間人不見,至今猶有守墳僧。」 徐河詩:「五胡石勒壓群曹,長嘯都門氣象豪。瓜割一方成霸業,鼎分五馬賴時髦。並驅光武言雖大,不學曹瞞識亦高。莫弔孤墳傷往事,晉家宮闕亦蓬蒿。」

郝晉卿墓 在縣北三里楊大坂。有《墓碣銘》,門人河東元好問撰。

趙狀元墓 在縣東仕林莊。

元李朝列德源墓 ,在縣東南二里楸樹窊,有石翁仲羊虎是也。

禮部侍郎牛潛墓 在縣西北三十里池下村。尚書蘇萬初墓 在東窊莊東閣外,有神道碑。禮部尚書李廷實墓 在秋樹窊,有神道碑。省曹尚書路元墓 在附城鎮。

李昭容墓 唐福王綰之後,殿直宜兒元貞元年選。在昭容閣,墓在秋樹窊。

明烈女武繼姑墓 在縣十五里莊兒頭。太僕卿張鑽墓 ,在縣北八里魏家莊。

沁水縣

宋竇將軍二墓 ,一在臥牛山為父,一在竇莊村為子。宋哲宗戚畹,封左屯衛大將軍,有碑。韓王墓 在中韓王村西。又馬莊村有廢宅遺址,其石柱鐫字云:「宋韓絳故宅。」 俗傳韓王即韓絳也。考之《宋史》,絳為宰相,嘗封王,然非沁水人,其故不可知也。

金朝請大夫張埜墓 在城西南里許。

明尚書李瀚墓 在富店村。嘉靖中,諭賜墓田八十一畝。

封吏部侍郎劉賓墓 在坪上村北。萬曆中諭葬。

太子少保莊靖公劉東星墓 在坪上村。萬曆中諭葬,賜墓田八十一畝。

贈兵部尚書張官墓 在竇莊村西。天啟中,諭葬。

太子少保大司馬張五典墓 在馬家坪。天啟中,諭葬。

御史贈尚書忠烈公張銓墓 在殷莊西。天啟中諭葬,賜田八十一畝。

贈倉場尚書孫辰墓 在武安村青龍岡,「戶部尚書孫居相墓 」 在湘谷村莊頭。

湖廣巡撫孫鼎相墓 在湘谷村大坪頭。

《州志》
不載陵墓
[编辑]

《山西通志》
[编辑]

金鄭皋墓 ,在陽城縣東南二里。皋,金節度使鄭鼎父也。

明參政王徵俊墓 在陽城縣東二十一里,名「白巷村。」

皇清御史張念祖墓 在縣東三十里下佛村。

《高平縣志》
[编辑]

明陝西布政司左參政蘇民牧墓 ,在古寨北,敕建封「詹事府詹事」 前知府劉崇文墓 ,在龐村西。

誥贈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李向春墓 在城北里。

《陽城縣志》
[编辑]

明迪功郎、直隸順德府任丘縣縣丞,孝廉陳仲孝之墓,有《王國光碑記》。

贈通議大夫南京戶部左侍郎白公鐸墓 有《會元李廷機碑記》。

履德先生墓 有禮部左侍郎薛所蘊所撰《碑記》。

長洲先生墓 有《白引謙碑記》。

皇清左春坊左贊善兼內翰林弘文院檢討喬《映伍》。

墓 有刑部尚書魏象樞記。

《陵川縣志》
[编辑]

都轉運墓 在縣南二十里義門村。

少傅墓 ,在縣南五里。

《沁水縣志》
[编辑]

殷皇后墓 在縣東北松木原。

「周皇后墓 在張莊 。」 以上二墓皆出俗傳。其

考證

世不可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