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3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三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三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三十二卷目錄

 漢中府部彙考四

  漢中府驛遞考

  漢中府兵制考

  漢中府物產考

  漢中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五百三十二卷

漢中府部彙考四

[编辑]

漢中府驛遞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编辑]

南鄭縣

漢陽驛 在府治西。設馬八十疋,馬夫四十五名,歲支銀三千八十三兩二錢一分六釐。縣設額馬十疋,歲支銀二百四十六兩六錢六分。

扛轎夫額設四十七名,歲支銀五百五兩一錢五分。

總鋪   ,白鶴鋪  ,龍江鋪。

長亭鋪  雙橋鋪

褒城縣

開山驛 在縣治東南。設馬八十疋,馬夫四十五名,歲支銀三千二百二十七兩七分二釐。青橋驛 在縣北五十里。設馬八十疋,馬夫四十五名,歲支銀三千二百二十七兩七分二釐。馬道驛 在縣北九十里。設馬八十疋,屯軍六十名,歲支銀三千三百八十九兩七分二釐。縣設額馬十疋,歲支銀二百四十六兩六錢六分。

扛轎夫額設六十名,歲支銀六百五十一兩四分。

總鋪   ,小江鋪  ,柏鄉鋪。

新定鋪  ,堡子鋪  ,青橋鋪。

馬道鋪  ,三岔鋪  ,武曲鋪。

焦崖鋪  清水鋪

城固縣

縣設額馬三十疋,馬夫一十八名,歲支銀九百五十二兩三錢五分六釐。

總鋪 在城內社學後

青石鋪 在縣西一十五里。

鶴鳴鋪 在縣西三十五里。

長流鋪 在縣西四十五里。

按《縣志》係舊界。明嘉靖四十五年,知縣楊守正因分程不均,此為多設,申請道府行南鄭縣,議同裁革帖仰二縣改立鶴鳴鋪為界,迎送各三十五里,官民兩便,勞逸適均,而經久可行矣。洋縣

縣設額馬三十疋,馬夫一十八名,歲支銀九百五十二兩三錢五分六釐。

扛轎夫額設四十名,歲支銀四百三十一兩九錢八分。

馬扈鋪  ,基公鋪  ,壻水鋪,望江鋪  ,僊浴鋪  ,雙河鋪。

紅瓦鋪

按《縣志》,舊有望雲驛、渭水驛、秦望驛、望林驛、青山驛,皆古驛也。昔時北上達長安之路,與華陽等關相為聯絡。關廢既久,驛之廢更久,不可攷矣。

西鄉縣

茶溪鎮 ,設馬四十疋,馬夫二十四名,歲支銀一千二百六十九兩八錢八分。

扛轎夫額設六十三名,歲支銀六百七十五兩七錢四分。

總鋪   :「秦家店  」 、《李五店》。

古城堡  三郎鋪  、白沔峽。

茶溪灘  漁渡壩  堰口。

牛羊鋪  ,白沙鋪  ,渭門鋪。

二里橋  、五里鋪  、古溪鋪。

桑園鋪  固縣壩  、兩河口。

別家壩  神溪鋪  《唐興寺》。

七星壩  子午鋪

鳳縣

梁山驛 ,設馬八十疋,馬夫四十五名。歲支銀三千二百二十七兩七分二釐。

松林驛 ,設馬八十疋,馬夫四十五名。歲支銀三千二百二十七兩七分二釐。

三岔驛 設馬八十疋,屯軍六十名。歲支銀三千三百八十九兩七分二釐。

留壩驛 ,設馬八十疋,屯軍六十名。歲支銀三千三百八十九兩七分二釐。

武關驛 ,設馬八十疋,馬夫四十五名。歲支銀三千二百二十七兩七分二釐。

草涼驛 ,設馬八十疋,屯軍六十名。歲支銀三千三百八十九兩七分二釐。

縣設額馬十疋,歲支銀二百四十六兩六錢六分。

白石鋪  、土關鋪  、《小堡子》。

《草涼鋪  》,《紅花鋪  》,《石獅子鋪》。

黃牛鋪  ,方石鋪  ,丹河鋪。

姜子鋪  、鳳嶺鋪  、三岔鋪。

野羊鋪  ,新店鋪  ,榆林鋪。

蒿平鋪  ,柴關鋪  ,亂石鋪。

留壩鋪  新鳳鋪

寧羌州

柏林驛 軍,站也,向裁,今復設。馬六十疋,馬夫三十五名,歲支銀二千三百二十五兩九錢一分二釐。

黃壩驛 在州西五十里。設馬六十疋,馬夫三十五名。歲支銀二千三百二十五兩九錢一分二釐。

陽平驛 在州西北八十里,後改為關。有巡檢司,未復。遞運所一,未復。設夫四十二名,歲支銀四百五十一兩三錢五分。

州設,額馬十疋。歲支銀二百四十六兩六錢六分

在城鋪  、浣石鋪  、滴水鋪。

丁丁鋪  ,寬川鋪  ,皂角鋪。

《柿樹鋪  》,《金堆》鋪  ,《土門鋪》。

飛仙鋪  ,箭亭鋪  ,大家鋪。

「野狐鋪  」 ,《黃土鋪  》。《鐵佛鋪》。

沔縣

順政驛 ,設馬六十疋,馬夫三十五名。歲支銀二千三百二十五兩九錢一分二釐。

黃沙驛 設馬六十疋,馬夫三十五名。歲支銀二千三百二十五兩九錢一分二釐。

大安驛 ,設馬六十疋,馬夫三十五名。歲支銀二千三百二十五兩九錢一分二釐。

扛轎夫額夫四十六名,歲支銀二百八十二兩二錢七分。

在城鋪  、皂角鋪  、嘉興鋪。

老丁鋪  ,土關鋪  ,沮水鋪。

分水鋪  ,黃沙鋪  ,鈕項鋪。

舊州鋪 ,古沔州治也。明洪武四年,移沔治,始改為鋪。

略陽縣

縣設額馬三十疋,馬夫一十八名,歲支銀九百五十二兩三錢五分六釐。

扛轎夫額設二十三名,歲支銀二百四十五兩一錢三分。

總鋪   ,「圪遶鋪  ,木瓜鋪。」

煎茶鋪  ,峽石鋪  ,沮水鋪。

麻柳鋪  ,黃土鋪  ,蕭公鋪。

漢中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鎮守漢羌興安等處地方」 總兵官一員

「鎮標中軍」 、管中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左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右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協守漢中副總兵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把總六員,馬兵三百名,步兵七百名。

府北鳳漢路,居雲棧中,距府四百三十里。設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把總六員,馬兵二百四十名,步兵五百六十名。

府西略陽路,距府二百四十里,界接川江,設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把總六員,馬兵三百名,步兵七百名。

陽平關距府三百里,接四川界。設。

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馬兵一百五十名、步兵三百五十名。

府西南寧羌州。距府城三百五十里,接四川界,設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步兵五十名。

漢羌道標中軍一員、步兵五十名。

經制官共二十九員,馬步兵共三千八百五十名,共用俸餉草料銀七萬八千一百兩有零,在布政司支領。

漢中衛守備

千總四員

經歷一員

明制,舊設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十二員。

鎮撫二員

經歷一員

正副千戶一十三員

左中前後四所,百戶三十九員。

又無屯百戶一員

皇清順治初年,俱行裁革。舊設邊軍六十二名、牧軍

三十一名。「守城軍」 六百五十四名,今盡改為《屯丁》。

外州縣

「白土關路」 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舊縣關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紫陽路遊擊一員

漁渡壩遊擊一員

中軍都司僉書一員

「黑水峪路」 遊擊一員。

沔陽千總一員

百總一員

明制,舊設沔縣守禦千戶所三員。

百戶九員

皇清順治初年,俱行裁革。舊設軍二百二十五名。內

抽撥開城監牧馬軍九名。其城操軍一百七十六名。寧夏禦邊班軍四十名。盡改為屯丁。寧羌衛守備一員

千總五員

經歷一員

明制,舊設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十二員。

經歷一員

前、後中左右五所,千百戶四十二員。

皇清順治初年,俱行裁革。舊設軍二千六百四十名。

除逃亡外,實在軍二千二十六名。內「抽拔寧羌州壯丁一百九十名,又苑馬寺住牧軍二十九名,其餘盡改為屯丁。」

各州縣志缺略兵制未詳《洋縣志》

分防千總一員

或把總一員

原設遊擊一員,馬步兵五百名,後裁。止于「漢中城守副將」 標下。委千總或把總一員防守。馬兵一十六名,步兵一十六名,守兵三十名,共六十二名,俱從漢協調撥,屬興安鎮節制。

漢中府物產考     府縣志合載

[编辑]

穀類

番麥 ,土人嘗造糟酒。

青顆麥 :有黑、白二種,穗似大麥,較眾麥先熟。蕎麥 :有甜、苦二種。

黃豆 :有數種,漢南人研漿合米為常飯。小豆 有赤、白、黃、麻四種,白黃者作粉最佳,稔 味與芝麻略同,粒可取油。

芝麻 :有黑、白二種。俗傳芝麻須夫婦同種即茂盛。《古詩》:「芝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 黍    、稷    、稻    、糯、粟    、麰    麥    、豌豆、菉豆   、胡豆   、豇豆   、扁豆、黑豆   、青豆。

蔬類

白菜 :葉白而潤,味清美。

菠薐 一名《赤根菜》。

蘿蔔 :有紅、白二種。

芫荽 土人用之表疹

莧 一名荏荇菜

芋頭 一名土芝

蕨 《詩》「言采其蕨,春生苗如拳,根可作粉,土人遇年荒,取根搗麵濟饑。」

《薑 》「昔藉食於楚」 ,今地多種。

甜瓜 又名香瓜

稍瓜 :土名菜瓜,醬之佳。

《瓠子 》一名《地蒲》。

茄子 一名落蘇

芥    芹    萵苣   藕韭    蔥    蒜    山藥絲瓜   王瓜   西瓜   北瓜東瓜

果類

石榴 :有紅、白二種。

柑    梅    、梨    、棗、栗    、菱    、榛    、橙、柿    、桃    、李    杏銀杏   蒲萄   軟棗   楊桃核桃   拐棗   楸子   林檎地環子  枇杷   白果   荸薺《花類》。

桂 有數種:「一丹桂。一寸金桂。一硃砂桂。一黃桂。」

薔薇 :有紅、黃二種,取露極佳。

紫荊 :一名《百日紅》,又名「怕癢樹。」

刺梅 :有紅、黃、白三種。

海棠 有春秋二種

桃 有絳、緋、碧三色。

《梅 》有《硃砂梅》、「照水梅」 、「綠萼梅。」

《七里香 》:即木香花。

鳳仙 俗名「指甲草。」

《海梔 》高不盈尺,香氣襲人。

鶯粟 俗名米殼

瑞香   ,杜鵑   ,臘梅   ,石榴,雞冠   ,玉簪   ,繡毬   ,梔子,牡丹   ,芍藥   ,玫瑰   ,木槿,凌霄   ,芙蓉   ,石竹   ,蓮,菊    ,葵。

木類

松    柏    杉    榆楸    椿    柳    槐楮    桐    栗    梨棕    桑    楓    檀楠    杞    梓    樟冬青   梧桐   羅茄   丁木白楊   青楊

藥類

百合   防己   木通   ,青箱黃精   白芨   澤瀉   紫蘇茯苓   杜仲   細辛   牛膝半夏   桔梗   茱萸   瞿麥南星   黃蘗   薄荷   荊芥黃芩   ,烏藥   五味   烏梅,獨活   厚朴   巴戟   狼毒蒼朮   葛根   升麻   柴胡,地榆   紅花   丹皮   木瓜桂皮   乳香   ,蟬蛻   滑石,礞石   ,金銀花  益母草  萆麻子,地骨皮  ,仙靈脾  何首烏  車前子香附子  ,稀薟草  ,天花粉  石菖蒲,五倍子  牛蒡子  ,赤芍藥  ,天門冬,麥門冬  ,瓜蔞仁  ,山荳根  ,青木香,款冬花  ,馬兜鈴  ,鳳尾草  ,蛇床子,川練子  ,夏枯草  ,旋覆花  ,穿山甲,金星草。

貨類

絲 :有水絲、火絲二種。

縑    ,蠟    ,漆    ,椒,茜    麻    ,油    ,蜜,棉花   ,棉布   ,葛麻   ,脂草,槲皮   ,竹蓆   ,香餅   ,麝香,棕櫚   ,柿,油傘。

禽類

雞    ,鵝    ,鴨    ,雀,鴿    ,鵠    ,雉    ,烏鶯    ,鳩    ,鸛    ,山鵲,百舌   ,鷺,鷥   ,鵪鶉   ,鴛鴦,鷓鴣   ,布穀   ,畫眉   ,杜鵑,《啄木   》,白鷴   ,八哥   ,鶺鴒,白鸇。

獸類

虎    豹    ,熊    ,鹿,獐    ,麂    ,豬    ,兔,狐    ,狸    猴    ,狼,貉    ,山羊   ,山豬。

鱗介類

鯰 黃鬚者益人,赤目赤鬚者大毒。

鯉    鯽    鱔    鰱。

考證

鱖    鰌    鯿    鱣,龜    鱉    蝦    蚌螺。

南鄭縣特產

葛    ,攢絲,縑  黃楊木  土,降香,通草   ,湧池金蓮 。夔婁香。

褒城縣特產

《遠志   》辛夷   、鸚鵡   竹鼯城固縣特產。

《肉芝 ,斗》山穴有肉芝,即千歲蝦蟆,得而食之,可以延年。

鹿茸   、柏香   藤    鐵洋縣特產。

《蕙蘭 》漢洋蕙蘭,絕類建本,而精神丰采過之,蓋天下第一也。

雷丸   ,芫花   楮紙   ,桐油《金餅》梨  九兩,雞。

西鄉縣特產

茶    木耳   、熊掌   錦雞、大黃   、虎脛骨  楓、乳香  、龍頭竹鳳縣特產。

花椒 白石鎮者佳

狨    ,氈    ,麝    ,熊膽,紋楸   ,樺皮   ,黑猿   ,金絲柳,《骨碎補》。

寧羌州特產

管仲   白戟   、石燕   、石蟹,沔縣特產。

《嘉魚 》,巨口細鱗,出沔南丙穴。

橘    、草烏   、白花雞。

略陽縣特產

沙果   綿綢   ,黃精   翡翠,生鐵   山驢。

漢中府古蹟考一    府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南鄭縣附郭。

天漢樓 在子城東北,今廢。項羽封沛公為漢王,蕭何曰:「天漢,美名也。」 遂築城,周四十里。內有小城,南憑北結,環堆,金墉漆井,皆漢所修築。宋建天漢樓於子城上,周覽江山,為一郡之勝。七星臺 今存其三。府堂左者,高丈餘,圍百步。柏樹古井周繞。遺基一在街東,一在教場西,居民漸侵矣。

拜將壇 在南城下。《耆老傳》云:「高祖拜韓信為大將,築此壇以受命。」 臺址久圮,明萬曆三十年重修。

東湖 在城東南。《八景》云「東湖塔影」 ,即此也。凌霄閣 在城西南十三里中梁山,下瞰漢川,為一郡勝概。

廉水縣 ,在城南五十里。宋紹興四年置,紹定中廢。

《舊柱 》,凡二根,在府門,傳是漢物。

崇經閣 「在府學內」 ,元建。

褒城縣

黑水縣 在馬道西百里,有故基斷碣。

大羅帳、小羅帳 在縣南八十里。奇峰清流,即隆冬木凋,而此地蒼翠不改。《八景》曰「羅帳藏春。」 石鼓 在縣北四十五里龍江側,有石鼓形圍一丈,擊之有聲,與此相對者有石蝦蟆,高六尺許,其質生成,儼如雕琢。

玉盆 在縣北八里,褒水東岸。石生成一盆,光潔如玉,內外有大隸「石盆」 二字,周圍有記,如曰:「窮溪壑之勝,刻玉盆之陽。餘為水淜石剝,不可句矣。」 又鐫唐詩曰:「石硜盆琢玉,川激水拖藍。」 與此相對,有釣魚臺,高廣七尺許,乃鄭子真垂釣處也。

石鏡 ,在蕭何堰石門之上,可燭鬚眉。《杜甫詩》云:「蜀王將此鏡,送死置空山。冥寞憐香骨,提攜近玉顏。」

古褒國 ,在縣東三里駱駝坪。禹封其子為褒侯,遂名曰褒國。周幽王時,褒人有女入於王,是為褒姒。今城內有褒姒井。

褒城驛舊址 在縣南二十五里小柏鄉。唐有孫樵書《褒城驛碑記》。

城固縣

媯墟 ,在縣西北二十里。《世本》云:「舜之居也。」 劉禹錫《驛記》云:「鎮於媯墟,地有二井,名雙井,一苦一甜。」

漢城固縣 ,在縣東八里。曰「北城」 ,其南有《城相》

對曰:「南城皆蜀漢中郎將劉豐築。」

石虎 在縣西北八里田中。二虎首昂尾低,鎚之則臭。

石鼓 在縣四十里。小鱉河,褒水衝之有聲。扁鵲城 ,在縣西南四十里。相傳扁鵲嘗居此。《郡國志》云:「城下有泉,天旱,以羊投之即雨。」 漢王城 ,在城東十里內城高十餘丈,南北二百步,東西三百步。《一統志》載:在鳳縣南四十里。又褒城縣南亦有漢王城。

樊噲臺 ,在縣北十三里。上容百餘人。漢將軍樊噲所築。

韓信臺 在縣東五里。韓信所築。

赤土坡城 ,在縣北三十五里慶山,頂有烽堠古跡。西南三里,即赤土坡城,周十五里,諸葛武侯屯兵於此,以禦魏寇。

街亭 在城西十五里,馬謖與魏張郃戰,敗於此。

樂城故縣 ,在縣西十八里。蜀漢建興七年,丞相亮所築,《今圮》為平地。

蟾宮吸月亭 在縣西北二十里斗山。有五穴通崑崙。長安武當青城隴山穴生肉芝,即千歲蝦蟆。蟾宮吸月亭在此,白氣時沖天,鄉人多見之。旁有豆真君昇仙觀。

洋縣

紙坊 在城西北二里。漢龍亭侯蔡倫搗麻作紙處。開物遺澤,世世賴之。

《辟穀遺蹤 》,在縣西四十里。山以子房名,傳為漢留侯辟穀處。按:《城固縣志》亦載有張良辟穀洞,乃洋、固二縣接壤,故彼此互見也。

戚氏村 在縣西八里,漢帝妃戚夫人故里。神仙洞 ,在酆都山北,洞中有石,石上有仙人掌跡。

「寒泉 」 在寒泉山。仙人李八百趺坐此山,弟子唐公昉渴,八百以杖指崖,泉水隨地湧出,清洌異常,因名「寒泉。」

韓湘洞 ,在韓仙山。山巔有韓仙觀,山腹有洞,傳為韓湘趺坐處。

子午道 ,在縣東一百六十里。舊道在金州,梁時王神念別開此道。諺云:「山水艱難,黃金子午。」唐時,涪州貢生荔枝,置驛經此,三日,至長安赤坂 ,在縣東三十里。魏司馬懿寇蜀,諸葛亮出次赤坂禦之,即此。按:城固縣有「赤土坡城」 ,亦云「武侯屯兵禦魏處」 ,乃二縣接壤,故互見之也。

書軒 在舊郡圃中。宋蘇軾、蘇轍俱有詩。興道故縣址 ,在縣東門內。晉為興道郡。唐改興道縣。宋、元為洋州附郭。明併入本縣。

華陽故縣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華陽山內。唐置。

白公城 在縣境。秦白起守漢中,築此城以控制蠻獠。

龍亭廢縣 在縣龍亭山,與真符廢址相連。本漢龍亭縣也。後元光二年,蔡倫封龍亭侯於此。至今龍亭數家造紙特盛。其山赬色,名曰「赤坂。」 司馬懿伐漢,蜀丞相諸葛亮待之於赤坂。黃金廢縣 ,在縣東八十里黃金谷,本漢黃金戍,張魯築城於此。西魏置縣。宋乾德中,併入真符縣。

興勢廢縣 在縣東北二十三里。蜀先主遣諸葛亮出駱谷,戍興勢山,即此。後魏於北山上置縣,因以為名。山形如盆,為盤道上數里,方及四門。唐貞元初,改為興道。天寶初,始徙於今縣。治鐵城戍 ,在黃金廢縣西北八十里。城在山上,極險峻。宋元嘉中,氐王楊難當遣薛健據黃金戍,為蕭承之所拔。

真符廢縣 在縣東十里。唐析興道置華陽縣。天寶八年,因鑿山得玉冊,改真符縣。其治舊在桑平店,北至盩厔四百四十里。宋末兵廢。元復置,後併入洋州。

灙城廢郡 ,在縣北三十里灙谷。後魏立郡,取名於此。

橫湖 在城西北隅,遠望狀如匹練橫空之狀,因名「橫湖。」 青篁翠竹,奇草嘉木,掩映園池。池上有臺,池前有榭。文與可守洋時,騷人名士泛舟唱和,備極《蘭亭》《曲江》風味。今湮廢既久,一望荒煙野蔓,索其故址,杳不可得矣。

襲美堂 在縣內。宋太常博士韓億出守洋州,子縝繼領郡事,多惠政。後父參大政,子居鼎席,士民德之,為作「襲美堂。」

望雲樓 在舊洋州郡圃。樓極高峻,巴山秦嶺,南北在目。唐德宗幸梁洋,嘗登是樓,御題一字於梁上。及還京,鑿取以歸。

天漢臺 故址在縣治北。按《明一統志》宋文同詩:「漾水東流舊見經,銀潢左界上通靈。此臺試向天文覓,閣道中間第幾星。」

擁翠亭 故址在舊治倅廳後,宋建。北望秦山,叢峰疊嶂,雲煙顯晦,甚為奇觀。

灙泉亭 在縣舊郡圃。五雲閣 在縣東五雲宮內,宋建。

竹塢 在縣南

荻浦 在縣南

蓼嶼 在縣南

寒蘆港 在縣南

《金橙徑 》在縣舊郡圃。

酴醾洞 在舊郡圃

「冰池 」 ,在舊郡圃。

「露香亭 」 在縣舊郡圃。

「涵虛亭 」 「在縣舊郡圃。」

「溪光亭 」 在縣舊郡圃。

「吏隱亭 」 在縣舊郡圃。

「過溪亭 」 在縣舊郡圃。

《禊亭 》,在縣舊郡圃。

「菡萏亭 」 ,在縣舊郡圃。「此君庵 」 在縣舊郡圃。

《霜筠亭 》在縣舊郡圃。

「無言亭 」 在縣舊郡圃。

「野人廬 」 ,在縣舊郡圃。

《南園 》在舊郡城南。

北園 在城北。自天漢臺至北園,俱文與可守洋時遊覽之所。今湮廢既久,莫識其處,惟二蘇、鮮于侁《洋州唱和詩》,可想見當年名勝耳。西鄉縣。

班超城 ,在縣南二百五十里。漢班超封定遠侯,即此。亦號「平西城。」

建文崖 在縣西南三百里。古名紅崖。詳見《山川考》。

洋源廢縣 ,在縣南二十里。唐置,寶曆初廢。寨子城 ,在縣東五里。漢高祖屯兵於此。戚夫人故里 ,即古洋川。今俗上元請戚姑神,本此。按:「洋縣戚氏村」 即此。

{{padding-left|2em|漢王城 ,在七盤子山上,故址尚存。按:城固亦有「漢王城。」

《一統志》
載褒城縣鳳縣俱有漢王城
}}

[编辑]

梳妝臺 在子午山下。漢高祖為戚夫人築「擂鼓臺 」 ,在皂軍山,宋吳玠駐兵處。

梅雪禪師塔 ,在左西峽。明建文帝入蜀,禪師相隨圓寂於此。

鳳縣

思計臺 在縣南五里。漢諸葛亮嘗籌畫於此臺,因得名。

陳倉道 ,在縣南一百里。自桑坪山口入,至沔縣百丈坡出,延亙二百里。漢韓信「暗度陳倉」 ,即此。

寧羌州

古城 凡二,一在州東北,一在州東南。相傳宜娘子築以屯兵者,址存。

飛仙閣 在州西三十里土門道中。相傳智公和尚在此飛昇,杜甫有詩。

沔縣

孔明讀書亭 在臥龍山上,有蓮花池,其水四時不涸。蓮不常開,開則一莖並頭,輒為沔士秋捷之兆,屢驗不爽,稱「瑞蓮」 云。

《八陣圖 》在縣東南十里定軍山下。圖列「八陣,聚細石為之,各六十四聚。又有二十四聚作兩層,每層各十二聚。晉桓溫伐蜀經此,以為常。山蛇勢,其跡尚存,或人為散亂,及夏水所沒,水退如故。每陰雨時,聞鼓角聲。」又有督軍壇,亦在山下。按:《八陣圖》亦見於夔州魚復浦。

興劉寨 漢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立為漢王,設壇陳兵於此。今廢。

大安軍 ,在縣西一百八十里。宋置,今廢。漢城 ,在東關,漢建興中丞相亮所築,俗呼為「古城。」

魯班石 在縣東南九十里。俗傳魯班曾坐於此,遺跡見存。

石筍 在縣西北百里。有石聳立如筍,高三丈。石鐘鼓 ,在縣北五十里五丁峽南。兩崖峙立,上有石鼓懸於東畔。隆慶年,州官取下鑿為兩截,作二石鼓,置州儀門內,一石鐘猶懸於西崖畔上。

略陽縣

隗囂臺 在縣治前。漢隗囂據天水時所築,光武將來歙攻破之,因保其城。宋吳玠亦據此。臺址今尚存。

郙閣 在縣西靈巖寺。崖高數十丈,俗名白崖。有蔡邕銘記,隸書,鐫諸崖壁。後太守田克仁復刻文於靈巖之絕壁。宋文同詩云:「南征曾讀《浯溪頌》,西愬今觀《郙閣銘》。」

武興城 ,在縣西一里,即古興州治也。峰巒秀出,竹柏參差,特為蔚茂。

鳴水廢縣 ,在縣西一百一十里。後魏於此置落叢郡及鳴水縣。唐省入長舉。

安康廢縣 ,在縣北一百八十三里。

西城 ,在縣西一百里,今之「西淮壩」 是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