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3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三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三十八卷目錄
雅州部彙考二
雅州風俗考
雅州祠廟考〈寺觀附〉
雅州驛逓考
雅州兵制考
雅州物產考
雅州古蹟考〈陵墓附〉
雅州峒蠻考
雅州部藝文
書田將軍邊事 唐孫樵
雅州部紀事
雅州部雜錄
職方典第六百三十八卷
雅州部彙考二
[编辑]雅州風俗考 總志
[编辑]本州
《黎風雅雨》。地瘠耕勞,俗朴訟少。男勤本業,婦不外飾。
名山縣
民不知爭言謇氣厲
榮經縣
民質淳厚,知禮節,從教化。
蘆山縣未載
雅州祠廟考 總志
[编辑]本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治南。
社稷壇 在治西
郡厲壇 在治北
文昌祠 在治東
城隍祠 在治西南
關帝廟 在治南
周公廟 在治東蔡山嶺內有禹王武侯神位,又名「三聖殿。」
順應廟 在治東北。一云「漢邛穀王」 ,又云「漢守任貴。」
名山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北城。
社稷壇 在縣西北一里。
厲壇 在東門外
關王廟 在治西。明正德間建,後燬。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李應宗重建,塑劉、關、張三像,改
為三義廟
梓潼祠 在治東南一里,帝君親遊地,有《紫府飛霞洞記》,親筆碑文尚存。
三神廟 在治東,祀宋曹光實、光遠、光詔。土主廟 在治西一里。神姓花,丹稜人,敬定弟,俗呼「三郎。」 水旱禱之,必應驗。
榮經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縣西南,後移北門外,今在東郭外。
社稷壇 在縣東郭外
邑厲壇 在縣西北,今移東郭外。
城隍祠 原設縣西,今置縣右。
文昌祠 舊在縣西舊學地,今遷明倫堂左。「關帝祠 」 在縣中街北。
尹伯奇廟 距縣治二十里,玉鳳山下。元至正間建,規局巍峨。嘉靖末,被回祿。今復建。經道者必禱之。
武侯祠 ,有二,一在西關外二里,俗呼「相公堂」 ,今驗哨茶處;一在尹伯奇廟側。
東嶽廟 在縣西二里。祠在半山,叢篁青鬱,儘堪避署。
聖母祠 在縣南七里
飛仙太保祠 ,在縣北三十里後浪壩。
三太保祠 在城隍祠側。
炳靈祠 在縣西十里花潭壩。
川主廟 在縣西二十里鹿角鎮。
武安廟 在治東,祀秦白起。
蘆山縣
姜維廟 在治南。維嘗於此築城,故祀之。
寺觀附
[编辑]本州
東嶽觀 在治東
元帝觀 與州治近
梓橦觀 ,「在治北,後有老君洞」 ,有石龍並老君像。
金鳳寺 :在治北十里,山形如鳳舉。
水月寺 在治東,收羌水下流。
寶華寺 在治東
清泉寺 在治東,有泉清香,故名。
懸空寺 ,在治南,每日落,如霞之飛於空中。金沙寺 ,在治東,日出如金沙在地。
白馬泉寺 即州人禱雨處。
觀音閣 在月山中,一名「月心閣。」 閣內有泉,甘而且冷。
桂香閣 在治東
名山縣
智矩寺 在治西十五里,漢建。
水月寺 在治東,清流落照可愛。
羅漢寺 在治左
清福寺 在治東
榮經縣
真武觀 有二:一在道底壩,一在大屯壩。梓潼觀 在縣北三里龍洞巖上,中有桂香樓、魁星閣。上山半里有石棺,叢篁滃鬱,古木參天。開善寺 在縣西南百步,邑首寺,為習儀之所。圓照寺 在治南二十里,元至正七年建。寶積寺 在縣南二十五里,宋淳熙中建。開善禪寺 在縣南,今呼「山門寺」 ,唐建,宋天禧中有敕額,元至正、明永樂、景泰間繼修。前有龍池,池中有太湖石,即飛來石。弘治十三年,知縣牟秀得冷竹河內古銅,重千餘斤,鑄辟支佛。光相寺 在縣南瓦屋山。寺古稱光相寺。唐有蒲公者,見南北兩崖現辟支佛、普賢像,五色圓光,夜有神燈,遂名辟支佛道場。半山有放光石,日隙照之,則成五色。宋淳熙間建,永樂十一年,本寺僧治鐵瓦覆之。成化十三年,加鐵瓦二千餘。成化十二年,以銅萬餘斤鑄辟支佛像。山甚寒,夏月雪消,諸僧始入。八月即雪,留一二僧焚獻。凡山中寺皆然。
祥符寺 在治北,唐建。
太湖寺 在治南,明弘治元年建。
曬經寺 在治東二里
蘆山縣
靜智寺 、廣佛寺 ,俱隸治內。
雅州驛遞考 州縣志合載
[编辑]本州
雅安驛 在州治東。今燬。
名山縣
百丈馬驛 在縣東六十里。
榮經縣
新店驛 在縣東二十七里。洪武十六年建。嘉靖四十年,以驛遠不便應付,遷于縣治分司右。隆慶元年,復遷東關外。萬曆十四年,置北門內,而新店鋪公館廢矣。
箐口驛 在縣西三十里。創置增修官吏夫馬、館庫、鋪陳、支應,并同新店。
每年編馬二十五匹,夫五十名,輪流走逓,丁糧一十石四斗七升二合一勺一抄三圭,編馬一匹五石二斗三升六合六抄一圭,編夫一名。急遞鋪 縣前為總,東至雅,曰「新店」 ,西至黎,曰「箐口。」 鋪司各一。
縣門、新店、箐口三鋪,司兵每名每年工食各四兩。
===雅州兵制考 州志
[编辑]州總
黎雅營游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建昌鎮屬又云千、把陸馬步戰守。兵制加增,仍襲舊治天全正副招討及黎州土千戶等司,俱屬雅
雅州物產考 州縣志合載
[编辑]本州
《麩金 、鮥紙 》《竹䶉》《石菖蒲 》一寸九節
丙穴魚 州南有丙穴,產佳魚,味鹹而美,不常出。
《虞美人草 》,「和彝壩生歌曲,其草自舞。」
名山縣
蒙頂茶 ,《圖經》云:「茶受陽氣全,故芳香。」
榮經縣
穀屬
蓋草黃 ,金線早 ,洗把早。
冷水谷 、石頭谷 。義子谷。
《白谷 》、紅谷 、白糯
麻糯 馬胡 、香糯
紅豆 、青皮豆 、「羊眼豆」
爬山豆 、茶褐豆 、油麥。
甜蕎 苦蕎
蔬屬
白菜 、油菜 、黃瓜
東瓜 、刀豆 、萵苣
葫蘆 、莙薘 、苦蕒、茼蒿 、芫荽 、竹筍。
蔥 、芋 芹
蕨 、蒜 、莧
薑
果屬
梨 、栗 、棗。
杏 、橘 、桃
李 、梅 、《柿》。
柑 、枇杷 、林檎。
《櫻桃 香圓》。
藥屬
南星 、五倍子 。萆麻子。
黃精 香附子 ,葳靈仙。
黃連 、麥門冬 、龍膽草。
益母草 、車前子 、木通。
母菊花 牛旁子 ,大黃。
白扁豆 、《史君子 》、夏枯草。
麻黃 、《瓜蔞 》《厚朴》
薄荷 、荊芥 、瞿麥
川芎 、地膚 、乾葛。
澤蘭 、艾葉 、牽牛
文蛤 、白芨 、皂角
薯蕷 、茱萸 、萆薢。
續斷 、苦參 、茵陳
旱蓮 木賊 、穀精。
槐角
木屬
檜 、柟 、杉。
松 、柏 檀。
桂 、桑 柘
椿 、楮 、槐
棕 漆 丁。
榿 ,梧桐 ,絲栗。
刺楸 、青剛 、香樟。
麻柳 《楊柳 》白蠟。
《夜合 》酸棗。
竹屬
斑竹 、《刺竹 》。《苦竹》。
《白夾竹 》。《鳳尾竹 》。《冷竹》。
慈竹 、箭竹 、紫竹。
黃竹 、《蘆竹》。
花屬
蕙 ,《蘭 葵》。
菊 桂 、《山丹》。
《玉簪 》《賽蘭 》。《杜鵑》
金盞 、芍藥 、《海棠》。
紫荊 、薔薇 、《棣棠》
珍珠 石:《竹 芙蓉》
《鸎粟 》《水仙 》延錦,《石榴 》《繡毬 》《粉團》。
《燈籠 》,山茶 夜合。
「金鳳 」 、扁竹 、木槿
梔子 、碧桃 、《木樨》。
碎剪羅 ,百日紅 。滴滴金。
三、《春柳 夜合金 》十姊妹
《黃羅傘 》,《賽蘭香 》,《海石榴》
娑羅花 :花有五色如爛錦,照映山谷。移之他處則枯,瓦屋山出。
草屬
金沸草 、忍冬草 、《黑斗草》。
淫羊藿 。《仙靈脾》。
羽屬
鴈 ,鷗 《燕》。
翬 ,《鷂 鵲》。
鷺 《雀 鳧》
鷹 ,《黃鶴 》、雉,雞
「竹雞 」 、《畫眉 》。《黃鶯》
青𪅂 ,松雞 ,山鷓,鸕鶿 ,鴛鴦 ,鵓鳩。
《杜鵑 》「鴝鵒 」 布谷。
《鶺鴒 》啄木 烏鴉。
《百舌 翠鳥 》《黃豆子》。
《黑頭公 》《鬧山》鵲 山和尚
毛屬
虎 、豺 、狼
熊 《羆 蝟》。
獐 、麂 、鹿
猴 :獺 、獾。
「《毫豬 》山羊 。」 穿山甲。
野豬 、野牛 、崖鼠。
鱗屬
金魚 、《細鱗魚 》《黑線魚》。
木頭魚 、桃花魚 、沙鰍。
漏下魚 鮊虎魚 石:扁頭䱱魚 ,狀似鯢,有四足,大首長尾,聲如嬰兒,緣木弗墜。出《榮經》水及西山溪谷中,天旱輒含水上山,以草覆身,張口露水,鳥來飲水,因吸食之。性有毒。
蟲屬
蜂 、《蟻 蟬》
螢 蚊 :《蜥蜴》。
「螳螂 」 、蜻蜓 。蚯蚓。
蜣蜋 蟪蛄 ,蠨蛸。
蝙蝠 :蜘蛛 ,《蝴蝶》。
「螻蟈 」 :「花蛇 。」 黃蛇。
「烏梢蛇 。」 《青竹蛇》。
貨屬
《蜜 蠟 皮紙》。
苧麻 、棕 漆
椒 、石灰 、桐油
銅 鉛
太湖茶 ,出瓦屋山門寺,味清冽甚佳。詩人詠曰:「品高李白仙人掌,香引盧仝玉液風。」 按:以上諸物產外榮,又有氈毛之屬及酥油、紫草茸、牛黃、黑香、揙牛尾等項,尤以產金名。此皆番物,因邑為番通道,故其物至此,非土產也。其值高下,與中土等耳。雖間有銅鉛礦,乃流民私開,昔嘗嚴禁。
雅州古蹟考 州縣志合載
[编辑]本州
阜民司 洪武間置,收買番馬。按《明一統志》:「在州城南,洪武九年置。」
廢漢嘉郡 。本漢青衣縣。按《明一統志》在名山縣境,與《州志》異。又云順帝更名漢嘉,晉于縣置漢嘉郡。
廢嚴道縣 在州治城外大江之岸。址存。按《明一統志》:在州治東。秦始皇滅楚,徙嚴王之族以實其地,故名。西魏改曰始陽。隋復改曰嚴道。唐、宋仍舊,明省入州。
旅平 禹治水功成,旅祭于此,其地俗呼為落坪。按《禹貢》「蔡蒙旅平」 ,即此。按《明一統志》:在州城東十里。
徙陽城 在州治內。按:《明一統志》本漢蜀郡徙縣,徙音斯,晉改徙陽,屬漢嘉郡。《華陽國志》云:「出丹砂、雌雄黃、空青之屬。」
茶場 按《明一統志》:「在州城內,宋熙寧中置。」
丙穴 在州城南五里。內有嘉魚,秋冬乘流而入,春夏穴于崖間。
「四經樓 」 ,在州治內,有宋蘇軾、蘇轍墨跡。「寒芳樓 」 ,在州治內。宋黃庭堅訪張誾,因為之題額。
賢範堂 按《明一統志》:「在州治內,繪宋郡守雷簡夫及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像,併刻簡夫薦三蘇書于壁間。」
雙鳳堂 按《明一統志》:「在州廳後。宋至和初,蘇洵嘗攜軾、轍二子謁雷簡夫,簡夫以書薦于張方平,後郡守樊汝霖作堂表其事。」
仁和堂 在州城東門外。多園池花木之勝,又有樂郊亭、枕竹軒、野翁亭、全庵,皆清勝處。棣華堂 在州治。宋郡守呂由聖、由誠繼典此邦,皆有政績,州人為構堂。按《明一統志》雷簡夫書額。
景賢堂 在州城北十五里。宋嚴道縣令李緯慕漢高頤父子孝廉而立。
萬壑亭 在雅安山。按《明一統志》「上有登覽之勝,遺址尚存。」
碧照亭 在州西,一名鳳凰亭。按《明一統志》:「郡守雷簡夫嘗讌客于此。」
無絃亭 在州東南長濆江側,隱士王潛所居。「熙春臺 」 ,在州治內。
靜學館 在州治武侯祠內,明嘉靖中,分巡道副使胡建。
亮石碑 在羌水岸。相傳因羌水東流,太直州人障江口而曲之,功費甚鉅,立碑以記之。年久字跡將沒,而碑石至今明亮,人久面之,四圍山色畢現。
《邛崍關開路記 》:「天寶六年,廉瓊《章仇記》」 :「龍興寺 在州城外,有咸通四年再建,吳行魯又建。有二蘇先生墨跡,亦在本寺。」
李白《月下帖 》,在郡治內。
《楊凝式詩帖 》。在郡治內。
魯直《木蘭歌帖 》:「在郡治內。」
魯直《梁甫吟帖 》。在郡治內。
名山縣
廢百丈縣 在縣治北。按《明一統志》在名山縣東北六十里,唐貞觀間置,宋省入名山,後復置。《羊竇道碑 》在舊嚴道縣東三十里,漢永和六年碑也。
漢《故檢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 》「漢建安十年三月上旬造。」
《高孝廉墓碑 》,在舊嚴道縣東二十里。按其碑年月,乃漢建安十四年。高君兄弟皆孝廉,有二大闕。其一曰:「故益州太守、武陰令、上計吏舉孝廉諸部從事高君頤,字貫方。」 其一曰:「漢故益州陰平都尉武陽令白府丞舉孝廉高君實,字貫光。」 又一大碑,其首云《故益州太守高君之碑》。平羌《繩江橋碑 》在舊嚴道縣,平羌橋有唐咸通十年上官所撰碑,字係隸體,今在江瀆廟。榮經縣。
旄牛城 ,本漢縣地。按《明一統志》在邛崍山表。漢置旄牛縣,屬蜀郡,晉屬漢嘉郡。
鄧通城 ,按:《明一統志》,在縣東三十里。通,漢上大夫,文帝嘗賜通嚴道銅山鑄錢。又有餓死坑,即通餓死處。
古城 ,漢諸葛亮征孟獲,屯兵于此。唐太和間,李德裕築之,有故址。按《明一統志》「在榮經縣西五里。」
雄邊寨 中有講武堂。宋淳熙間,創為屯營。宋末廢于兵燹,有碑,有書樓。今廢。
巡檢司 在縣西十里,今廢。
玉鳳樓 即尹伯奇廟。前有「雄鎮坊」 ,建自元至正間,今廢。
彩鳳樓 在南河岸,今廢。
迎恩樓 在縣城東,今廢。
望江樓 即縣譙樓,知縣劉奇棟改為「望江樓」 ,豎南河岸,今名「景行樓。」
雄望樓 「在縣西」 ,今廢。
聚恩樓 在縣東關外,濱江迎春于此。
「琴臺 」 ,在開善寺後,有石桌石座。
羅漢閣 在縣治內瓦屋山。
「覽秀亭 」 在雲峰寺上方。
籌邊樓 在縣西關外,唐李德裕建,今廢。登高臺 在縣西南榜山。成化丙午建,今廢。睹佛臺 在《榮經》治內。
漢《蜀郡太守治道記 》,其碑在縣西三十里,「建武二年立。」
《尊健閣記 》「建武中元年立」 ,其碑在縣西三十
里景谷懸崖間。李公燾有跋以辨:按《後漢紀》,「建武三十二年夏四月改為中元」 ,無「建武」 字。又按《祭祀志》,改建武三十三年為建武中元元年,以此知《記》與《志》合,而《紀》失之矣。
《神水閣記 》:在縣東三十里銅山峽中。碑字磨滅,今已不復可考。故老相傳,其體大率如「尊健閣」 字。
蘆山縣
廢大渡縣 按《明一統志》:「在蘆山東北,迫近靈關,唐儀鳳初置,後省入蘆山。」
開明王城 ,按《明一統志》:「去縣七里,開明王所築。」
對花樓 在治內
兩面碑 ,在縣南五里。面與背皆有篆文,歲久訛闕不可識,或辨其文曰《蘆山碑記》。
墳墓附
[编辑]本州
高孝廉墓 在州治。漢益州太守高貫方、弟貫光,子文玉皆舉孝廉,葬此。
蘆山縣
樊將軍墓 ,《漢巴郡太守樊侯碑》尚存。
漢大將軍墓 在龍尾山麓。「大將軍」 ,即姜維。
雅州峒蠻考
[编辑]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雅州西山野川路蠻入貢。
按《宋史太宗本紀》:「春正月甲午,雅州西山野川路蠻來朝。」
按《宋史蠻夷傳》:「雅州西山野川路蠻者,亦西南夷之別種也,距州三百里,有部落四十六。唐以來皆為羈縻州。太平興國三年,首領馬令膜等十四人以名馬、幇牛、虎豹皮、麝臍來貢,并上唐朝敕書告身凡七通,咸賜以冠帶,其首領悉授官以遣之。」
雅州部藝文
[编辑]《書田將軍邊事》唐·孫樵
[编辑]背臨邛南馳越二百里,得嚴道郡,實與沉黎、越巂俱 為邊城,逼於群蠻。田在賓將軍刺嚴道三年,能條悉 南蠻事,為《樵言》曰:「巴蜀西逼于戎,南逼干蠻,宜其有 以制之者。」當廣德、建中間,西戎兩飲馬于岷江,其眾 如蟻,前鋒魁健,皆擐五蜀之甲,持倍尋之戟,徐呼按 〈文粹作接〉「步,且戰且進。」「蜀遇𩰚如植橫堵羅戈如林,發矢 如蝱。」皆折刃失〈集作吞〉鏃,不能斃一戎,而況陷其陣乎? 然其戎兵踐吾地日深,而疫死者日眾,即自度不能 留,亦輒引去。故蜀人為之語曰:「西戎尚可南蠻殘我」 自南康公鑿清溪道以和群蠻,俾由蜀而貢。又擇群 蠻子弟聚於錦城,使習書算,業就輒去,復以他繼。如 此垂五十年,不絕其來,則其學於蜀者不啻千百。故 其國人皆能習知巴蜀土風山川要害。文皇帝三年, 南蠻果能大入《成都門》。其三門〈大入成都是一句門其三門是一句今文 粹集本盡削其三門三字而云大入成都門乃不成語賴英華可證其非〉四日而旋。其所 剽掠,自成都以南,越巂以北,八百里之間,民畜為空。 加以敗卒貧民,持兵群聚,因緣劫殺,官不能禁。由是 西蜀十六州,至今為病。自是以來,群蠻常有屠蜀之 心,居則息畜聚粟,動則練兵講武。〈集作戰非〉而又俾其習 於蜀者,伺連帥之間隙,察兵賦之虛實,或聞蜀之細 民,苦于重征,且將啟之,以幸非常。〈李丞相固言鎮西蜀時有編民李權 者遣子齎書通蠻言蜀無備可取狀邊戍搜獲之按問得實棄市至今或有踵其所為者〉「吾不知 群蠻此舉,大劍以南為國家所有乎?且每歲發卒以 戍南者,皆成都頑民,飽稻飫豕,十九如瓠,雖知鉦鼓 之數,不習山川之險。」吾常伺其來,朔風正嚴,緩步坦 途,日次一舍,固已呀然汗矣,而況歷重阻,即嚴程,束 甲而趨,拔戟而𩰚耶?加以為將者刻薄以自入,餽餫 者縱吏而鼠竊,縣官當給帛則以苦〈文粹作疏〉而易良當 賑粟則以「砂」而參粒。〈每歲當給帛主將輒先市輕帛以易重帛然後散諸邊卒當給 糧下吏必先盜其米然後以砂補其數以給邊卒以此為恨四字集作常以口為怨之也〉如此則 「邊卒」將怨望之不暇,又安得?〈集作能〉「殊死而力戰乎?此 巴蜀所以為憂也。」樵曰:「誠如將軍言。苟為國家計者, 孰若詔嚴道、沉黎、越、巂三城太守,俾度其要害,按其 壁壘,得自募卒以守之。且兵籍於郡則易為役,卒出於邊則習其險。而又各於其部繕治美地,分卒為屯。 春夏則耕蠶以資其衣食,秋冬則嚴壁以俟其寇虜。 連帥即能督之,歲遣廉白吏視其」卒之有無,劾其守 之不法者以聞。如此,則縣官無餽運之費,奸吏無因 緣之盜,兵足食給,卒〈集有胥字〉「無怨于將軍」,則如之何?〈四字 集作何如〉田將軍曰:「如此何患?」言卒遂書。
雅州部紀事
[编辑]《漢書王尊傳》:「尊遷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陽為益州 刺史,行部至邛崍九折阪,歎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 乘此險』!後以病去。及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 王陽所畏道耶』?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之!王陽為 孝子,王尊為忠臣』。」
《唐書陳子昂傳》:武后方謀開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 因以襲吐蕃。子昂上書,以七驗諫止之曰:「臣聞亂生 必由於怨,雅州羌未嘗一日為盜,今無罪蒙戮,怨必 甚,怨甚則蜂駭且亡,而邊邑連兵,守備不解,蜀之禍 搆矣。」東漢喪敗,亂始諸羌,一驗也。吐蕃黠獪抗天誅 者二十餘年,前日薛仁貴、郭待封以十萬眾敗大非 「川,一甲不返;李敬元、劉審禮舉十八萬眾困青海,身 執賊廷,關隴為空。」今迺欲建李處,一為上將,驅疲兵 襲,不可幸之;吐蕃舉為賊笑,二驗也。夫事有求利而 得害者。昔蜀與中國不通,秦以金牛美女啖蜀侯,侯 使五丁力士棧褒斜,鑿通谷,迎秦之餽,秦隨以兵而 地入中州,三驗也。吐蕃愛蜀冨,思盜「之矣,徒以障隧 隘絕,頓,餓喙不得噬。今撤山羌,開阪險,使賊得收奔 亡以攻邊,是除道待賊,舉蜀以遺之,四驗也。」蜀為西 南一都會,國之寶府,又人冨粟多,浮江而下,可濟中 國。今圖僥倖之利以事西羌,得羌地不足耕,得羌財 不足冨,是過殺無辜之眾,以傷陛下之仁,五驗也。蜀 所恃有險也;蜀所安「無役也。」今開蜀險,役蜀人,險開 則便寇,人役則傷財,臣恐未及見羌,而奸盜在其中 矣。異時益州長史李崇真,託言吐蕃寇松州,天子為 盛軍師,趣轉餉以備之,不三年,巴蜀大困,不見一賊, 而崇真奸贓已鉅萬。今得非有奸臣圖利,復以生羌 為資,六驗也。蜀士尫孱不知兵,一虜持矛,百人不敢 當。若西戎不即破滅,臣見蜀之邊垂且不守,而為羌 夷所暴,七驗也。國家近廢安北,拔單于,棄龜茲、疏勒, 天下以為「務仁不務廣,務養不務殺」,行太古三皇事。 今徇貪夫之議,誅無罪之羌,遺全屬患,此臣所未諭。 方山東饑,關隴弊,生人流亡,誠陛下寧靜思和天人 之時,安可動甲兵,興大役,以自生亂?又西軍失守,北 屯不利,邊人駭情。今復舉輿師投不測,小人徒知議 夷狄之利,非帝王至德也。善為天下者,計大而不計 小,務德而不務刑,據安念危,值利思害,願陛下審計 之。
《州志》:「宋孝宗乾道四年,威州保縣民探知番部欲入 抄掠,知縣張文禮閉絕蛇浴等山路,不許番部來往。 番部從蛇浴嶺後斫生路,至村攘劫,宣撫司委知永 平軍李繁等領軍討之,番部來降。十一月砂平,番首 高志良至碉門互市,與居民𩰚,不勝,乃詣寨官喻炳 陳訴,炳決責之,志良銜恨去。明年正月,來攻碉門,制」 置司遣李俊禦之。兵未至,志良已有悔意,欲償還所 燒寨舍,更以錢贖罪。守臣不能身任其事,付之兵官。 兵官既欲邀功,而喻炳亦覬報怨,遂潛入砂平,焚其 屋廬。番人初皆潛伏,官軍乘勢擄掠,番鳴角聚眾以 出。官軍失利,番人追至榮經蘆山而還。
雅州部雜錄
[编辑]《春明夢餘錄》:「大相公嶺、邛郲山俱在榮經縣,為黎、雅 之隔,山高甚,又險隘。相公嶺山接瓦屋,相公嶺縣西 百里,瓦屋山縣南百二十里,邛郲山縣東四十里。 由相公嶺大渡河入建昌,瘴毒且甚,生番時發。自來 有峨眉抵鎮西別由之路。洪武初,景川侯議復,尋廢。 嘉靖間,各兵備議復,亦尋廢。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