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5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五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五十二卷目錄

 南昌府部彙考六

  南昌府驛遞考

  南昌府兵制考

  南昌府物產考

  南昌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八百五十二卷

南昌府部彙考六

[编辑]

南昌府驛遞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编辑]

南昌縣

南浦驛 在廣潤門左。濱江,即舊南浦亭。《市汊》驛 ,在縣南六十里。

武陽驛 在縣東四十里。

章江鋪 在章江門外,白糧倉前。

望江鋪 在縣東南十里。即舊「接官亭。」

樓廈鋪 在縣東南二十里。

新建縣

新興驛 在縣西北六十里伍諫鄉,為南北孔道,久廢。康熙十三年,羽書絡繹,特設滿塘養馬六十匹於荷塘。十六年,奉部文復舊。

樵舍驛 在縣西北六十里。

吳城驛 ,在縣北一百八十里。

沙井鋪 在縣西十里

新坊鋪 在縣西二十里。

烏溪鋪 在縣西三十里。

赤塘鋪 在縣西四十里。

留田鋪 在縣西五十里。

八尺鋪 在縣西六十里。

烏山鋪 在縣西七十里。宋置大道驛。元置烏石驛。

社坑鋪 在縣西八十里。以上通奉新路。石鎮鋪 在縣西北十里。舊石頭驛。

茭橋鋪 在縣西北二十里。

蘆坑鋪 在縣西北三十里。

樂化鋪 在縣西北四十里。

新城鋪 在縣西北五十里,地名「華嚴」 ,宋嘗置驛。

新興鋪 在縣西北六十里。

茨菇鋪 在縣西北七十里。以上通建昌路。知縣楊周憲捐資置田,贍十五鋪。

豐城縣

劍江驛 在北門西半里許,濱於江,後廢縣前總鋪 。鋪司一名、鋪兵四名。

梅岡鋪 距邑十里,鋪司一名,鋪兵二名。丁坊鋪 距邑二十里,鋪司一名,鋪兵二名。新店鋪 距邑三十里,鋪司一名,鋪兵二名。黃埠腦鋪 距邑二十里,鋪兵二名。

拖船鋪 :距邑三十里。鋪兵二名。

泊濂鋪 :距邑四十里。鋪兵二名。

進賢縣

鄔子驛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水夫七名。港南鋪 在縣西十里。

羅溪鋪 在縣西二十里。

馬坵鋪 在縣西三十里。

玉嶺鋪 在縣西四十里。

土坊鋪 在縣西五十里。以上通本省路。大山鋪 ,在縣東五里。

寶山鋪 在縣東十五里。

棗樹鋪 在縣東二十五里。

徐橋鋪 在縣東四十里。以上達東鄉縣。大嶺鋪 在縣東南十里。

橫溪鋪 在縣東南二十里。

新塘鋪 在縣東南三十里。

西萍鋪 ,在縣東南四十里。以上通臨川縣路。翁嶺鋪 ,在縣東三十五里。

古路鋪 在縣東四十五里。

茭塘鋪 在縣東五十五里。宋嘗置驛。

石頭鋪 在縣東六十五里。以上通餘干縣路。平湖鋪 ,在縣西南四十里,通豐城縣路。雲橋鋪 ,在縣西二里。舊名「進賢」 ,今改名「進賢。」 五路通衢,鋪遞奔走稱苦,惟南路視諸路稍暇。舊有白田、北斛、南陽三鋪,因改,今俱廢。縣前鋪  ,衙後鋪  ,大石橋鋪。

小石橋鋪 ,民和坊鋪 ,「折桂坊鋪。」

積善坊鋪 、《義井》坊鋪 、《仁壽坊鋪》。

仁行坊鋪 《田洽》鋪 以上俱巡警鋪。

奉新縣

總鋪 在縣前

桃樹鋪 在縣東十里

陽烏鋪 在縣東二十里。

界牌鋪 在縣東三十里。以上通南昌路。九梓峰鋪 ,在縣西十里。

山口鋪 在縣西二十里。

下陂鋪 在縣西三十里。以下原本闕。

靖安縣

總鋪 在縣前

雅橋鋪 在縣南十里。一名「瓦橋」 ,通奉新縣路。盆田鋪 在縣西北十五里。

古港鋪 在縣西北四十里。

黃茅鋪 在縣西北六十里。

招賢鋪 在縣西北八十里。以上通武寧縣路。以下原本闕。

武寧縣

急遞鋪 即今「縣前鋪」 ,原在縣治東側創正屋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郵亭外門各一座。餘八鋪制同今廢。

月田鋪 後革

下溜鋪 在縣治南三十里下南鄉。

河山鋪 後革

茅坪鋪 在縣南四十里上南鄉。

河埠鋪 在縣治南六十里上南鄉。

平坑鋪 後革

山頭鋪 在縣治南八十里上南鄉。以上通靖安路。

何家鋪 在縣治東二十里。

炭坑鋪 在縣治東四十里。

茅岡鋪 在縣治東六十里。

磨崖鋪 在縣治東八十里。以上通建昌路。五鳳鋪 在縣治西二十里。

煙港鋪 在縣治西四十里。

高坪鋪 在縣治西六十里。

斜石鋪 在縣治西八十里。以上通寧州路何家等八鋪。

北門冷鋪 在三相公港口。

縣後冷鋪 在縣後牆下。

西門冷鋪 在西倉之右。

《上坊冷鋪 》在仙桂坊。

《南門冷鋪 》今其地為「南門。」

「看鶴橋冷鋪 」 在鶴橋西。

縣前冷鋪 在醫學後獄牆下。按:縣前鋪,司兵四名;下溜茅坪、河埠、山頭、何家、炭坑、茅岡、磨崖八鋪,各司兵三名;五鳳等四鋪,各兵二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遇閏每名加銀六錢,共銀二百八十兩八錢。萬曆三十六、七年間,奉文裁革下溜茅坪、河埠、山頭四鋪,鋪兵四名,申允改作看守浮橋夫工食。萬曆三十一、二年間,裁下溜、茅坪、河埠、山頭四鋪司兵每名減工食銀三兩二錢,入《脩城項下》。

寧州

碧峰驛 在州治南二十五步。今廢。

仁和驛 在州治東一百八十步。今改府館。梁口驛 在泰鄉,去州治六十里。今廢。

州前總鋪 在州治西二十步。

湘竹鋪 在安鄉十三都。由此東南達江西路。彭橋鋪 在安鄉十三都。

新興鋪 在安鄉十三都。

白茅鋪 在安鄉十四都。

棲霞鋪 在安鄉十四都,舊名「西峽。」

南坪鋪 在安鄉十一都。

山頭鋪 在安鄉十二都,舊名「茅竹山」 ,抵奉新界。

龍蟠鋪 在泰鄉六都。由此東路抵武寧。太平鋪 在泰鄉六都。

石岐鋪 在泰鄉一都。過此則武寧界。

禎村鋪 在武鄉三十三都。由此西路抵銅鼓營。

李源鋪 在武鄉

山口鋪 在武鄉二十九都。

南昌府兵制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

南昌城守營,駐防南昌府。

原額經制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步戰守兵丁五百名。今奉文新定經制,止留馬步戰守兵丁二百三十名。

「南昌水師營」 ,駐防南昌府。

原額經制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步戰守兵丁五百名。今奉文「新定經制」 ,止留步戰守

兵丁二百六十名

寧州營駐防寧州

原額銅豉營經制守備一員,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百五十名。今奉文新定經制,只留馬步戰守兵丁二百名。

武寧營駐防武寧縣

原額經制守備一員,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二百四十名。今奉文新定「經制」 ,只留馬步戰守兵丁一百八十名。

康熙十三年,添設城守營副將一員,以都司兼攝;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四員、兵丁一千名。

水師營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兵丁一千名。

水師營撥防吳城千總一員、兵丁二百名。塘汛在內。

武寧縣

設守備一員,每月支俸薪等銀一十兩九錢四分九釐五毫。把總一員,每月支廩給銀三兩。哨官裁,各汛停守。增設馬戰兵五十二名,每名月支餉銀二兩、米三斗,每匹月支馬乾銀一兩二錢。

步戰兵七十八名,每名每月支餉銀一兩五錢、米三斗。

守城兵一百三十名,每名每月支餉銀一兩、米三斗。

寧州

州營中軍立二哨,哨總、副各二名,團練精兵一百六十名,常兵一百四十名。

「一、團練客兵三百名,并中軍哨總、副教師,共兵三百一十五名,布政司給餉,每月人各一兩。又袁州府屬精兵一百名,瑞州府屬精兵一百名,共計二百名,歲終更番操練。」 為內五哨:一統轄哨寨,武寧黃竹洞,奉新百丈洞、靖安雙坑洞、新昌黃岡洞、萬載黎源洞,高安習牙洞,上高羊坡洞,各立哨寨一處。委南、袁二衛職官、各督兵一百二十名防守。俱聽本備節制提調為外七哨

南昌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

穀屬

秈稻   、秔稻   、早稻、晚赤稻  、糯稻   、大麥

小麥   、米麥   、雁爪麥

蕎麥   、《苦蕎麥》、

粟 種類甚多

豆 種類甚多

蔬屬

晚菘   、紫芥   、白菜

韭    :蘿蔔   ,莙薘。

蒿苣   、苦苣   、芹。

芋    、苦菜   、薑

「香菰 」 ,出《奉新縣》。

蕈 出寧州及武寧縣,俗曰「紅姑蕈。」

石耳 出寧州

羅漢菜 ,出《西山香城寺》。葉如豆苗。

《黃雀花菜 》,三月採,出《新建縣》。

瓜 種類甚多

果屬

梅    、桃    、《李》。

杏    《林檎   》《櫻桃》

葡萄   、橡珠   、楊梅

枇杷   ,梧《桐子  》《栗》

藕    、《蓮子   菱》

芡實   、梨    、棗

銀杏   石榴   榛。

柿    、蔗    柑

橘    、木瓜   、橙

苦櫧   ,甜櫧   柚。

荸齊   山查

椑 似柿而青

榧 ,出西山香城寺者,俗名「丁香榧。」

《柜 》一名《木蜜》。

木屬

樟 赤白二種,豫章以此得名。

松    、柏    檜。

柘    ,《橡    桐》。

椿    檀    、楮。

冬青   :槐    、柳

杞    ,梓    ,檉。

櫧    ,《栟櫚   》、杉

楠    :蠟樹   「楓。」

《桑 》,「羅漢嶺,上有千年桑。」

《婆娑木 》,出西山香城寺。

佛珠樹 ,出金剛寺,又名「木難。」

竹屬

竹 :種類甚多,有數十種。

花屬

牡丹   、芍藥   、《瑞香》

木樨   、山茶   。《薔薇》。

蘭    芙蓉   ·《水仙》

《棠棣   》《芙蕖   》,《玉蘭》

芭蕉   芫花   夾竹桃。

禽屬

鶴    、《鸛    雀》

燕    ,鴈    ,鷗。

鷺    ,《鷓鴣   》,《鴛鴦》。

布穀   《錦雞   鶯》

「白鷴 」 ,即《越裳》。白雉,出武寧縣及寧州。

獸屬

虎    、豹    、熊

麂    、鹿    、獐

麝    ,豺    狼。

《豪豕 》毫長六七寸,能激而射人。

猿    狐

鱗介屬

鯉    :《鰣    鱖》。

《鯋    ,鰟    》。請幫助識別此字。鯫, 出寧州《修水》。

《金花魚 》,出豐城縣曲江。

銀魚 ,出進賢縣,最細,黑眼者佳。

「金魚 」 ,出進賢縣。

銅魚 一名烏魚

《麥魚 》,麥熟時出瑞河口。

「條魚 」 ,出新建石線窟。

龜    、鱉    、蚌

螺    、黿    、蟹。

鯪鯉 即穿山甲

貨屬

金 ,出豐城縣東八十里溪水沙中,今無。銅 出西山,唐時有坑,今無源在洪崖鄉西。鐵 出豐城、進賢二縣,舊有冶。

茶 西山白露鶴嶺茶,號絕品,以紫清香城者為最優,又名「雲霧茶。」 寧州有「雙井茶」 ,宋時最貴。武寧縣嚴陽茶亦佳。豐城出孤山者佳。鄧坑茶昔無近有。

煤炭 ,出豐城縣老虎口。

木炭 :有鬆炭、白炭二種。

羅漢茶 ,如豆苗,因《靈觀尊者自西域》持至,故名。

棉紙 出寧州

火紙 以竹麻為之,出《奉新縣》。

粉箋   連七   《觀音紙》。

五色疏紙 紙單

漆 出武寧縣

㯶蓑   㯶鞋   ,㯶薦竹簟。

白蠟   黃蠟

麥皮紙  、苧布   、棉布

《絲布 》「半絲半葛」 ,前無近出。

綿布   、苧線   、土綢

葛布 出西山厚田者佳。按:《吳越春秋》所謂「入山採葛,作黃絲布」 ,即此。

南昌府古蹟考一  通志府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南昌、新建二縣附郭。

灌嬰城 在府城東灌城鄉六都隍城橋西。相傳漢灌嬰所築。今為黃城寺,寺東有灌嬰廟,或曰即嬰故宅。

昌邑王城 在府城北六十里。《豫章記》:「漢故昌邑王賀,封海昏侯,居此,就國築城。」 今有巡司。劉繇城 ,在府城東北歸德鄉二十三都,漢振武將軍、揚州刺史劉繇所築。

考證

椒丘城 在府城北一百四十里。漢建安中,孫策築。《江表傳》云:「孫策在椒丘,遣虞翻說華歆。」 即其地。

隋都尉城 ,在府城南三里,北與府城相連。大業二年置,三年廢。

南昌舊城 ,在府城西,瞰大江。元末,偽漢陳友諒以大艦乘水漲附城而登,遂破之。尋命移城,去江三十步,後友諒至,不能近。

古豐城 在府城南。劍池。又有豐城故縣,在豐水之西。登仙鄉。

古齊城 ,在府城東二十里。吳孫權立其第五子奮為齊王,都武昌,諸葛恪徙奮於此。

子城 在府城之南,一名「牙城。」 吳豫章太守張俊造。二闕,相去十二丈。唐垂拱間,洪州都督李景嘉復脩,中為大街,直達於東西二門。後觀察使李巽改為雙門,創樓置鼓角焉。南唐保大中,建南都於此,號東華門。西華門南雖有樓,故塞不啟,相傳嘗一啟之,虎輒入城。宋淳化五年,知洪州陳象輿重作東西門。紹興中,三樓並起,以西門樓為鎮南軍,其上有刻漏。唐嗣曹王皋命處士王易簡造,制度極精。隆興初,府帥鄧柞更以東門樓為隆興都督府南樓,號曰「昌門樓」 ,供登眺。元至元中,建中書省。明洪武九年,改為布政使司。永樂初,移司治創寧府。正德十四年,宸濠反國,除,闢中央為孔道,西通布政司,東通按察司,後折廢寧府地,建都察院、察院、糧守、學屯、四道子城,遂廢。

西昌縣城 在府城北石頭《津。梁》余孝頃與蕭孜據石頭,築二城,各屯其一,以拒周文育處。陳永定中置縣,後廢。

孫奮城 在府城東二十里鍾陵鄉。吳孫權第五子,初封齊王,後徙於此。今二十里為齊城,蓋其離宮也。酈道元云:「城側贛水所逕,舊名王步,蓋齊王之渚步也。」

洗馬池 在府學西。舊傳灌嬰飲馬於此。又美女沐浴化白鶴去。亦名「浴仙池。」

墨池 ,在梅仙觀側,王右軍寓此,又謝靈運居此,註《道德經》。

石臼池 在府城北六十里。樵舍,真人許旌陽搗藥處。

「仙虎跡 」 ,在藥王山。世傳文蕭綵鸞跨虎昇仙處,有二跡彷彿於石上。

龍沙臺 府城北江水之濱,白沙湧起,堆阜高峻,其形如龍,舊俗為重九登高處。明初,駕至南昌,築臺沙上,集父老諭之曰:「陳氏據此,軍旅百需,民甚苦之。今俱不以相勞,其各事本業,為吾良民。」 父老皆感悅呼舞云。

章江驛 在城西章江門,右曰昌門。漢建安中,孫策遣虞翻與華歆交語,即此處,所稱「石亭公館」 是也。

鳥遮塔 ,俗訛為「烏遮」 ,在望雲門外天王院。舊傳隋仁壽中,分布舍利於五十州,建置寶塔,此其一也。初到院日,有大頭鳥前導,故名建炎。塔。毀基存。淳熙七年,杭人喻紳來為府鈐轄,妻徐氏夢異僧引詣廢寺,有故塔遺址,群鳥聚焉。徐氏素崇禮西方,使訪測厥詳,或以天王院告。因過之,儼然夢境,乃盡捐囊中所藏以造寺。寺既久廢,多為人厝葬其間。紳白府帥悉起之,凡十數蒙,其一有小石碑,高不盈尺,廣半之,細視,則陶埴所作範。其上蓮葉,下為荷,旁為花,中書「神武聖文皇帝之廟」 ,兩旁夾書曰「貞元二十一年。」 紳復掩其竁而高築其處。

光禪師塔 ,宋范蜀公之族,有女子為尼,化於西山,而造此塔。

施肩吾書堂故址 ,在芭蕉源一里許,手植老柏,明初猶存。

銅源 在洪崖鄉西南。其源發自香城,注於洪井。唐光化中銅溢時鍾傅鎮豫章,盡採其銅鑄佛像鐘磬。如景德寺佛像,高丈有六尺,能仁寺鐘重二萬二千斤,上藍寺鐘重二萬斤,報國寺鐘重二萬十斤,此類非一。鑄已,銅不復出,久駐 在北鄉二十三都。一圖。邑人楓谷喻均詩序,蓋余先世舊隱,相傳許旌陽訪道經此,愛其風氣盤鬱,徘徊不能去,為駐馬者,久之權頓 。喻楓谷《詩序》:「吾家東相距二里許,旌陽小憩其地,輒命駕去,故曰權頓」 云。

暮投 ,《喻楓谷詩序》:「吾家南,相去纔三里,旌陽停車延眺,暮遂投宿村中。」 故云。

穆王井 ,喻楓谷《詩序》:「在吾家西,相距亦二里許。舊傳周穆王南遊飲馬處。」

八角井 南平王鍾傅家井尚存石甃。

鹽井 在赤岸。舊為河,可通鹺舶,今桑田矣。而泉水清冽,取汲異凡井焉。

藕塘 ,在赤岸,近塘數武。有老圃鋤地得魚,食之而壽。蓋古脩真福地也。

鐵鹿坪 在赤岸。有異人曾瘞鐵鹿於此。羅漢柏 在七都金城。有二株,世傳許旌陽手植,蔥翠蒼古,病者摘葉食之輒愈。里人金仕洪創亭以祀之。

《斷碣 》盤龍寺僧常脩垣,掘舊基,得斷石一片,文曰「大唐見性大師之」 七字,書法遒古,疑見性即唐僧齊己諡。

積象 南平王鍾傅每出軍,必禱佛祠,積供餌為犀象,高數尋,今雲蓋龍壽禪院有傅手跡。豫章度支府 在郡西臨江,晉度支校尉所立,領戶三千五百,即福向釣磯也。在椒丘城下流一百六里。度支校尉所居,太尉陶侃置。侃少孤貧,漁於澤,常坐此石而釣。

鐵香爐 ,在大安寺,製甚古。吳赤烏年,造燃石 。晉豫章有石,以水灌之則熱,以鼎置其上,灼物可食。雷煥入洛,齎此石,問張華,華曰:「所謂燃石也。」

鐵象 在普賢寺

鐵柱 在府城南。許旌陽既斬蛟蜃,謂「贛江百怪叢居,慮為後害」 ,乃鑄鐵柱二十,在子城南,縻以鐵索,以鎮蜃穴。

豫章溝 在東湖東北,流壅則水反溢入東湖,故為溝東折出城,以殺其勢。

投書渚 在府城西北十里石頭渡,即晉殷羨《投書》處。

秦人洞 在府城西齊源嶺側。故老云:嘗有鄉人秉燭入洞,行五里許,豁然開朗,有泉橫不可渡,遙望桑麻芃芃,若有居室然。宋潘興嗣詩:「桃花洞口無多遠,借問秦人知不知?」

流觴曲水 在百丈山西北。唐宣宗遊此避暑,鑿石引泉為九曲。每曲置石墩為坐,石梁跨水,以通往來。元趙孟頫書《天下清規》四字鐫於石。萬柳堤 在東湖四圍。南塘灣舊通大江。漢太守張躬築堤以通南路,以瀦東湖之水。

「古槐 」 ,在孚應廟,世傳崔隱士手植。

古松 在舊南昌縣衙廳。

義松 在西山翊真觀

豫章 《晉風俗記》曰:豫章以木名都。《豫章記》云:「松陽門內有高大樟樹,中間枯死,至晉復生。」 是西漢所以名郡之因也。

繙經臺 在新建雙嶺崇勝院。相傳謝靈運繙經於此。

春風樓 在府城西,宋況志寧有詩。

物華樓 在府城南洗馬池。宋治平間,知洪州程師孟建。明萬曆間,改為「仁政祠。」

睡仙樓 在府治西南大魚巷。宋時為酒庫。紹興間,有一人幅巾野服,橫壁睡臥於此,聚眾觀之,其人徐起,以袖障面,趨出,失其所之。後人因建樓肖像祀之,一名「睡仙觀。」

夕佳樓 在府城上西北隅。以日將夕,則日光與波光相盪漾,其景最佳,故取陶淵明「山氣日夕佳」 之語為名。本稱偰家樓。元末偰列箎闔門死難,有司徙其樓於城上,為遊觀之所。一作「薛家樓。」 明嘉靖間,巡撫何遷更今名。

禪儀臺 在雙嶺崇勝院北。

西江第一樓 在府城章江門外。迎恩館乃滕王閣故址。明建。取唐韓愈《記》「江南多登臨之美,而滕王閣為第一」 ,因名。古今題詠多刻其上。聚奎樓 在貢院前。明建,學士劉儼有《唱和序》。賜書樓 在南昌府學。

魁星樓 在南昌縣學,舊有魁星古石,故名。滕王閣 在府城西,臨章江。唐顯慶四年,滕王元嬰都督洪州時建。後都督閻伯璵九日大宴宿,命其壻吳子章作序夸客。時絳州王勃省父交趾,道出江西,先一日,次馬當,去洪七百餘里,遇中元水府神,以天風助之。詰朝至豫宴。閻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慨然不辭。閻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及得「落霞秋水」 之句,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之。」 極歡罷。元和中,太原王仲舒為從事,有閣記。及任觀察,復加修葺,屬袁州刺史韓愈為《記》,《記》稱三王文辭,蓋勃與舒並王緒嘗作賦也。緒、仲舒文俱不傳。大中間,閣燬,觀察使紇於眾重建,韋慤記。宋大觀、元至元、元統間,屢修。明初,壬寅春正月駕至,開宴於滕王閣,命諸儒臣賦詩,縱觀燈火,歡遊連夕。景泰三年,巡撫韓雍築而廣之,復砌以石,建重屋,扁曰「江西第一樓」 ,前堂為「迎恩館。」 萬曆二十七年巡

撫夏良心、巡按方大美創新閣於其右,面直西山,扁曰「高閣臨江。」 崇禎間,巡撫解學龍拓其臨江者而新之,曰環漪閣。

涵虛閣 在府城東湖之北。宋國子博士李寅以母老致政居此。今為南昌縣學。

秋屏閣 在府城德勝門外,面直鶴嶺。宋曾子固云:「見西山正且盡者,惟秋屏閣耳。」

吸江閣 在府城內上藍寺山門外。取馬祖荅龐居士「吸盡西江一口水」 意。

褒賢閣 在東湖南。宋樞密吳居厚被遇徽宗,於私第建閣以藏賜書,徽宗親書「褒賢之閣」 四字以寵之。

石亭 《古圖經》:「唐觀察韋丹置,在觀音院。」 「徐孺子亭 ,在府城東湖南橋。」

梅仙亭 在府城南故望仙門外,內祀梅子真。宋嘉泰初,知隆興府張孝伯建寺。

閱武亭 在東湖東百花洲,宋張澄所建。水天一色亭 在府城故洪喬門外,宋時建。湖山千里亭 在府城故望雲門外,宋建。取昌黎《滕王閣序》「湖山千里」 之語為名。

「豫章溝亭 」 在望雲堤上。

吏隱亭 在府城東湖內,新建縣學西南。祀梅子真,與徐孺子亭對峙。明萬曆年間,知府盧廷選建。宋紹興中,封子真為「吏隱真人」 ,故以名亭。聘君亭 在徐孺子墓側,即思賢亭也。

列岫亭 在府城北天寧寺背。前對西山,取謝元暉「窗中列遠岫」 之句為名。朱晦庵過豫章,每徘徊於此,謂列岫望西山最正,殆無豪髮遺憾,滕王、《秋屏》皆不及也。

止止亭 在章江渡口。明末廢。

皇清布政劉楗捐貲重建。

望湖亭 在新建縣北吳城山龍王廟背。宋蘇軾還自儋耳,登望湖亭,有詩。

豫章臺 在府城北,龍沙南。

風月臺 在府舊子城西南,本「江月臺」 ,宋知隆興府陳之芳改名。

攬秀樓 在布政司之左。明萬曆三十四年,布政司陸長庚建。崇禎間,燼於火。

皇清左布政使司盧震陽重建。

鐘鼓樓 在府治東南湖上廣濟橋之南。舊樓在東湖之西,明洪武間圮,乃移普賢寺鐘鼓樓於此。萬曆十六年,知府范淶重修。

皇清燬,巡撫蔡士英重建。

避暑樓 在郡城東南,敵樓也。武陽公韋丹所創。貞元十四年,觀察使李巽闢而新之,名曰「避暑樓」 ,夏日常同僚屬賓客宴會於此。

仰高樓 明初南昌羅德厚建,眺望西山,峰巒歷歷。朱學士善自遼海歸,館於其家,為作《樓記》。長春殿 在洪都城中,南唐主李璟建,璟遺命留葬西山,子煜不忍迎喪,還於金陵。

寶翰樓 在《校士公署》之後。萬曆間,藏書頗富。今已蕩然,樓亦煨燼。

寫韻亭 在府城南紫極宮。唐太和末,仙姝吳綵鸞寫孫愐《唐韻》於此,後人因立亭。

後樂亭 在正心堂西。明朝建,取范仲淹「後天下之樂而樂之」 義。學士錢習禮有記。

望江亭 在東湖。唐刺史韋丹築南塘堤以捍潦水,因建亭。

靈境亭 在百丈山,唐宣宗嘗遊此。

「臨章亭 」 在南浦亭東。

江天閣 在府城西北楊子洲,為水口第一關。萬曆三十六年,大學士張位創建。崇禎間,都御史解學龍建塔於此,熊司馬明遇署之曰「龍華寶塔」 ,有《塔記》并銘。

「鄧文潔故宅 」 在高士橋。

侶鷗閣 在東湖北,熊少宰建,著有《侶鷗閣集》。逍遙閣 在西山。

環漪閣 在滕王閣右,巡撫解學龍建,今圮。臨湖閣 在東湖上。宋乾道中,向巨源建。以其物色位置似輞川臨湖亭,故即而名之。洪景盧為《記》。

相公堂 在西山,舊名「石堂。」 南唐節度使宋齊丘訪處士陳陶,嘗憩於此。陶有書堂,在香城寺。百鑑堂 在按察司正堂後,乃捲雨樓舊址。元時改為堂,劉因作記。明洪武初重修。

「墨山草堂 」 ,萬進士元吉所構。元吉殉難甚烈,過者咸欷歔弔之。

《幽谷亭 》在繡谷山。宋曾肇有詩。

滕王閣亭 在滕王閣旁,南曰「壓江」 ,北曰「拱秀」 ,今俱不存。

羡魚亭 宋徐德占建,後改書院。黃山谷有詩。

逍遙亭 宋潘延之建

漢南昌尉梅福宅 在郡城東北,即漢縣尉廨。唐貞觀中,改為太乙觀。一作「天寧觀。」

漢高士徐孺子宅 在郡城東北三里許梅福宅東,太守陳蕃為遷於塘東百步湖南際小洲上,名其里為「高士坊。」

晉武昌太守熊鳴鶴宅 在府城惠民門內。鳴鶴捨宅為禪居寺,今名「普賢寺。」

《晉鎮西將軍謝尚宅 》。尚,豫章太守鯤之子也。宅在郡城北,尚施入太安寺焉。

唐觀察使路嗣恭宅 在府城北德勝門外,今為「玉虛觀。」

唐南平王鍾傅宅 在府城崇梵坊,今為永寧寺。宅旁有《娉婷市》,南平侍兒所居。

陳處士陶宅 在郡西山香城寺西南。唐處士陳陶讀書於此,自號「三教布衣。」

南唐節度使林仁肇宅 在府城東。宋太平興國中,即其地為新建縣治,今不知處。

南唐中書令宋齊丘宅 在府城。齊丘兩為節度使,居洪州,大起宅,名其里曰「愛親」 ,坊曰「衣錦」 ,日與賓客讌樂,既而捨為中宮寺。

宋殿中丞李寅宅 ,在府治南羊巷東。明洪武間,改為南昌左衛。永樂元年建護衛,今入都司。宋丞相京鏜宅 ,在府城衮繡坊,地名京家山,即南唐宋齊丘園址,今為校士公署及廣積倉。明吏部侍郎張元禎宅 ,在黃泥洲。自諸生至官少宰,敗屋數椽,未嘗遷改。

「紫薇樓 」 在布政司大堂後。

晨浴樓 在城上東北,以東隅日出之地,故名。後燬於兵。康熙十八年,知縣楊周憲重建。「有斐樓 」 ,在章江門之外,巡撫安世鼎舊觀察江西時講學處。

《杏花樓 》即張文端公舊宅。

見山樓 邑人陳弘緒建,《自記》。

「間雲樓 」 在章江門外,張文端公建。

眉月樓 在桃花鄉檀溪書院熊文舉建。「臥雲樓 」 在忠孝鄉二十都,《一圖》。

《西美樓 》:在桃花鄉,邑人熊士彥建。

《歐陽拾遺》:讀書堂 在郡西山翔鸞岡側。唐進士歐陽持讀書西山,淮南楊行密奏除左拾遺,團練判官,後棄官,遂歸隱於此焉。

雷公堂 在總持寺

碧波亭 在府城東湖南,唐時有之,一名「淥波亭。」 宋熙寧中,改創孺子祠。

涵虛亭 在府城東湖洲上。唐時建,後名「環波。」 宋淳熙七年,知隆興府張子顏重建,改為高士祠。

東湖亭 在府城東南,唐時建。

南浦亭 在府城廣潤門外。唐元結、符載俱有《南浦送別序》,今名南浦驛。

積翠樓 在章江門外,今廢。

宋令公園 南唐中書令宋齊丘園林在府城東湖南,至宋為魏公京鏜第。

陳處士園 在東湖南岸。南唐處士陳陶隱居洪州,闢小園,植花竹,種蔬茹,日自灌溉。

潘公園 在府城舊中宮寺南。本宋齊丘別業,後為宋學士潘慎脩所有。慎脩孫興嗣更築「江月」 、「看經」 二臺,及清逸樓、巨松軒,號為一郡之勝。蘇翁園 在府城東湖百花洲上。宋隱士廣漢蘇雲卿蒔蔬織屨於此,亦稱「三洲蘇圃。」

共春園 在東湖旁。宋丞相章鑑剏築,竹石叢峙,花木疏秀。王義山見而歎美,鑑慨然舉以相贈,更餽名草助之。今失其處。

北園 在城東北。宋乾道中,吳師芾創築,今廢。「東園 」 在東湖上,有環波亭。宋淳熙中,張帥子顏創築,今失其處。

施先生石室 ,在府西山天寶洞西十里。唐進士施肩吾隱於此,嘗著《山居百韻詩》。

《湖山清隱居 》,宋正父創。正父號「伏龍山民」 ,其居乃唐陳陶故圃也。

晉康僧淵精舍 ,在豫章郡,去郭數十里,僧淵居焉。「精舍旁連嶺,帶長川,芳竹列於軒庭,清風激於堂宇。乃閒居研講,希心理味。庾元規諸人多往看之,聲名乃興。後不堪,遂出。」

許家營 在逍遙山旁。相傳許旌陽為令歸,父老送之如雲,有不返者。於宅東隙地結茅以居,狀如營壘,多改氏族,以從許姓,號「許家營。」 《豐城縣》。

富城縣城 在縣西二十里長豐鄉七十三都。漢建安中置,治富水西,一名黃金城,即今所謂黃金陂。

豐城縣舊城 ,在縣西二十里登仙鄉。晉太康中置,治豐水西劍池廟側,雷煥掘獄地得劍處。廣豐縣城 ,在縣東二十五里。梁大同二年置,治富水東,尋廢。隋開皇中復置。

曲江縣 在豐城縣東北磯頭岡。

吳城 ,在縣西南三十里。俗傳吳孫權祖孫鍾種瓜處。

龍光書院 在縣西劍池廟側。元至正間,邑人陳必強建,取「寶劍龍光」 為名。

貞文書院 在縣南八十里。元揭傒斯之父來成學行,師表一方,諡曰「貞文。」 後傒斯請立書院,遂賜以額。

朝斗壇 在縣西北岸一十里。其壇縱橫各十尺,有古松列植,下有丹井。相傳「漢南昌尉梅福築以朝斗。」 蓋豐地在漢即為南昌地也。

蛟穴 有二,一在豐城縣東二里,一在豐城縣治西,其中積水,四時不竭。舊傳蛟精嘗蟄於此,許真君以符咒逐之,蛟遂遁去。

曲江亭閣 在縣曲江上。

豐華樓 在縣治東。宋嘉定中,知縣張均建。寶氣亭 在縣西北瞰大江。舊有二碑,刻唐李德裕《劍池賦》、宋黃長善《石堤記》。

讓栗堂 在縣西五十五里。舊傳浮丘翁與其徒王、郭二仙,昏夜食栗相讓,因名。

劍池 ,在豐城縣治,即雷煥掘獄得劍處。徐孺子讀書臺 ,在縣櫧山南角石崖高處。甘露臺 ,在縣北海慧院。宋淳熙中經藏成,有甘露降於寺,因作臺,名「甘露。」

相農樓 在縣城上,宋淳祐中,知縣劉卿月建。奉新縣。

越王山城 在縣西五十里。越王勾踐伐楚屯兵處。有齊雲峰、鳳凰池、枇杷峰、踢毬場、青草塘、點軍坪、龍鬚洞、雷公塘、走馬崙、英游石、仙臺石。奉新故縣 ,在二十都盤山之上。唐神龍二年,縣丞高良弼東徙馮川之北,即今縣治是也。因名其舊址為「故縣」 云。

靈境亭 在縣百丈山,唐宣宗龍潛時遊此。余城 ,在縣西四十里。梁侯瑱鎮豫章時,新吳余孝頃築此,以與瑱爭戰。

黃城 ,在縣奉新鄉。田野中有一平坡。舊傳宋岳飛引兵經過,因壘土以為屯宿之所。

倉城 在縣龍山北隅。山北有井,井上有牆,延袤數百尺,相傳「馮氏倉場」 舊址。

新吳故城 ,在縣西三十里。唐神龍中,遷縣治於馮水之北,舊城遂廢。

縣土城 ,唐長慶二年,縣令劉正一築,周圍十里,其址現存。

太史慈城 ,在縣西二十里。吳都尉太史慈所築,以拒劉盤。周圍三里,俗呼「盤山」 ,後人每得青石箭簇。

梧桐書院 在縣南。唐時《中庸》、明誠兩羅先生講道之所,山多梧桐,故名。

三賢堂 在縣治東南。宋周敦頤為分寧簿,蘇軾來省其弟於瑞州,黃庭堅又分寧人故奉新之地,三賢所經游,邑人慕而築堂且祠焉。此君亭 在縣寶雲寺西北。宋知縣李平愛其竹清茂,作《此君亭記》。蘇子瞻過亭上有題。龍山亭 在縣治龍山之巔。

「仙人陶安公宅 」 ,即《立雲觀》。

進賢縣

黃中城 ,在縣治南五里。莫詳其始。一作黃牛城,俱無考。

苗廠 在縣。宋熙寧三年立,以雷正本為青苗會計使,因家焉。

桂花亭 明萬曆間,尹黃汝亨建。

瑞蓮亭 明天啟間,尹梁應材建。

清陰樓 宋乾道間,尹張嘉謀建。

景魏亭 宋乾道間,尹張嘉謀建。

望雲亭 宋乾道間,尹張嘉謀建。元季兵燬,今為縣治。

觀物亭 明嘉靖間,尹趙理建。

「忠義去思」 亭 在縣治東一里,今亭燬碑存。原為尹劉源清建。

元吏部侍郎伯顏子中宅 在縣北山。

《新城碑》亭 在進賢縣迎恩門內十數步。飛昇亭 在進賢縣麻姑觀包真人飛昇處。明天順間建亭其上。

魏亭 以徵士名,在邑治西三里,今為社學。「嘯臺 」 在縣北山龍岐,元末龍興路判官辛敬築。時兵戈四起,郡屢受殘,敬扞禦有功。又築臺於此,扼險譙望。行省平章道童扁曰「嘯臺」 ,取《長》

《嘯卻敵之義》臺上有節士祠,祀同時死節之士樊明仲等若干人。

《北源別墅 》,邑人提點司楊龍偉構。

《病鶴巢 》邑人助教侯復構。

《賜樂園 》邑人光祿卿楊峻構。

《適園 》在縣東門外。編修傅冠構。

《先春園 》在縣西,都御史張臬構。

《百川鶴圃 》在縣東,都御史張臬構。

《石灘草堂 》,副使楊二和構。

唐撫州刺史戴叔倫宅 在棲賢山,今為書院。宋直寶章閣羅必元宅 在縣東。

趙汝偩宅 在待賢里

黃時中宅 在恩榮里

靖安縣

植芳亭 在法藥寺內。明正德六年,知府李承勛以勦賊至,寓此寺,植柏四株於法堂前。知縣萬士賢因築亭以「植芳」 ,名之。

釣亭 在東江都,地名烏石里,邑人呂商老所建也。商老名延年,第宋政和八年進士,官至郡守,浩然有歸志,築亭先塋之側,日把釣其間。雙溪亭 在縣前毬場之東。

幽谷亭 在縣廳之東南。宋崇寧間,知縣謝宇建。

《百花亭 》「今廢。」

採芹亭 在儒學前臨溪。洪武三十年,儒學教諭徐鼎建。後因洪水衝決,無存。

寒泉堂 在縣南二十步。宋紹興間,邑令吳軼創。元季兵燬,明洪武四年,改創「急遞鋪。」

製錦堂 在縣西五十步。宋紹興甲戌,邑令黃宗諤創。堂陰有閣有齋。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邑令衡守敬改館驛後,作縣簿廨。

雙峰堂 在縣北五十步。宋淳熙間,邑人舒邦佐所建也。邦佐第黃甲榜進士,後歸創此堂以見志,自為《記》。

袞繡堂 後人以曹彬曾此地為簿,後至宰輔而作,今廢。

武寧縣

武寧縣,舊城 在縣西二十里高鄉西安里。唐長安四年,析建昌置,隸洪州。景雲中,改縣名為「豫寧」 ,并遷城。寶應元年,復改為武寧縣。

武安城 在縣南江陰鄉,離城十五里。正面如壁,其上平坦。元季兵亂,邑人胡紹遠兄弟保障鄉民,於此立寨,又名「武安寨。」 俗傳每歲有群烏噪集其上。

豫寧縣城 在縣西南下南鄉甘羅村饒灣之上。唐景雲中,遷置其地,今名「新縣。」

常州亥 ,本市名,嶺南謂市曰「虛」 ,以不常會多虛日也。西蜀曰「痎」 ,如瘧疾間而復作也。江南惡以疾稱,故止曰亥。

鄭氏草堂 在縣,不詳其處。宋黃山谷與靈源師過此,有題詠。

柳貞公祠堂 在縣西南三十里鄧家埠。唐柳渾棄衢州司馬,隱於此,築室讀書。群公交書走幣,皆謝絕不就。後徵拜監察御史,歷官中書門下平章事,卒諡曰「貞。」 山名柳,從公姓也。祠旁有井,名「貞公」 井,從公諡也。宋紹興間,里人陳功顯立祠堂以祀之。

迎春亭 在縣治東門外。起春之所,今廢。放生亭 在縣龍潭之上。宋紹興十三年,詔置放生池。乾道元年,即其上為亭。今廢。

喜雨亭 在縣玉枕山之上。凡遇旱,禱雨必應,立亭於山之上,取蘇東坡《喜雨亭》之意也。明洪武初,知縣盛文都禱雨其上,修建。成化間,知縣馮琦重建。今廢。

望江亭 在縣南隔江。明洪武初,知縣周鑑建。「亭跨通衢,往來者憩息其中,觀水得趣,豁人心目,文士多詠題焉。」

湧翠亭 在縣柳山之上。柳貞公讀書之所。宋白玉蟾過此作記,今廢。

四望亭 在縣治西。宋李綱嘗經此,酷喜山川之秀,命立亭,名「四望。」

讀書臺 在縣柳山之上,柳貞公讀書所也。丁令威宅 在縣東三十里。世傳晉建武初,令威飛仙,即其地為精靈觀,鶴時往還。南有觀鶴橋,北有禮星壇,後人於壇址又創丁仙觀。近有青牛洞,洞口有巾石,相傳令威遺巾於此。唐柳渾精舍 在縣南柳山上。渾棄衢州司馬,隱居於此,後遂名為「柳山書院」 云。

鍾陵瓜園 在縣五十三都,地名「瓜園」 ,俗傳孫權祖鍾種瓜於此。

寧州

寧縣舊城 ,周圍四百八十餘步。明洪武初,改置寧縣。二年,知縣項中宣因故址築垣以衛縣治,高一丈餘。

艾城 在州西一百里龍坪岡。《春秋》哀公二十年,「吳公子慶忌出居於艾」 ,即此。漢有艾縣,隋省入建昌。

西安城 ,在州西三百里高鄉,三十六都。漢建安中置,晉改為豫寧縣。隋開皇九年廢。

西平城 ,在州西鄉七十三都,唐武德五年置,貞觀三年廢,開成中復置,至宋初廢。

磨劍池 在州治。旌陽逐蛟於此磨劍。

定江寨 在州治西南一百五十里武鄉二十三都。元末,巡檢劉儼保障。

杉市寨 在州治西一百里仁鄉五十六七都。元末土人保障。

龍安寨 在州治西九十里仁鄉五十六七都。宋黃介保障。

仁和寨 在州治東三十里太鄉六都。元末,土人陳文顯保障。

中峰寨 在州治西南一百里武鄉二十六都。元末周天與保障。

酒稅務 ,宋置,在州治東二里,後遷治東六十步,今廢。

稅課局 ,宋置,在州治東六十步,後遷治東四十步。明洪武八年,大使荊榮南建。正統六年革。買茶場 舊在州治東二百步。以下俱沿宋舊,今皆久廢。

梁口稅場 在州治東四十里太鄉三都。查田稅場 在州治西八十里崇鄉四十九都。桂香亭 在州黃龍院內。宋黃庭堅與禪師惟清遊,賦詩有「時聞一陣桂花香」 之句,因以名其亭。

溫冷二泉亭 在州治西黃龍山。

「涪翁亭 」 在州,宋分寧黃庭堅建。

秀江亭 在州,宋分寧隱士吳叔元築。

「晉真君吳猛」 宅 ,在州奉鄉吳仙里。

宋中書舍人黃庭堅宅 在州修水上,後遷雙井,遺址俱存。

漢馮翊太守鄧通宅 ,即鄧獨坐也。宅在西平縣故城,今寧州境。

雲巢 在州雙井。宋黃公準,字稚川,即魯直之弟,志趣高明,嘗於櫻桃洞結茅木杪,號為「雲巢居士。」

釣臺 在州西雙井之側。下有水,號明月灣,石高十餘丈,平衍可坐數人。宋黃庭堅題「釣臺」 二字鐫石上,又有「明月灣」 三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