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8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八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八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八十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八十八卷目錄

 撫州府部彙考四

  撫州府風俗考

  撫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撫州府驛遞考

  撫州府兵制考

  撫州府物產考

  撫州府古蹟考墳墓附

職方典第八百八十八卷

撫州府部彙考四

[编辑]

撫州府風俗考    通志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

《隋志》:「君子善居室,小人勤稼穡。」 臨川之俗同豫章。

《謝逸文集》,「風流儒雅。」

曾南豐《擬峴臺記》:「民樂耕桑以自足,夜戶不扃。」 黃勉齋《喻俗文》:「民秀而能文,剛而不屈。」

《樂安志》勇決而尚義,精悍而能文。

𥟖淳《松圃亭記》:「環水峙山,高曠明麗,扶輿清淑之氣,得鍾於人。」

集山川風俗之美,名儒巨公,彬彬輩出,故家遺俗,皆知尚義節,畏清議。

《舊志》簡略朴儉,大率嗇於財而吝於施。

周益公《登科記》:「撫之邑屬,非特地大人庶,冠冕一路,而文物多盛,亦異他邦。」

臨川縣

臨川為《禹貢》揚州之域。其民二男五女,其疆環九縣,各以所壤比同俗。然君子素朴不好奇衺,小人險陋而畏犯上,境內皆同。

每冬十一月長至日,以少牢祀始祖於祠,鼓吹蒞事。歲暮除夕,同堂之親合室共飯,飯畢,乃飲殽五簋,酒數行。後稍奢,有以賓饗雜家人禮者。灑掃庭內,陳設以祀。俗用紙印花草人物,名曰「仙鶴」 ,粘香案前,以奉天香。又五色錢著門房壁之上,盡元夕乃去之,於臥內鳴爆竹而出。眛爽,各具衣冠詣祠拜祖先已,拜尊長,尊長立受卑行,不得以齒貴廢禮。坐飲椒酒,退,復如尊長所居,見諸母兄弟、子姪成群往來。明旦,親友登堂,設禮而退。元宵,家家速客,密親往來,以除夕飯飯之,然有數斟,即他往者。出入紛然,不以為嫌。張燈則有蓮花裹榼骰子、走馬、龍虎、象、獅、鯉魚、白鶴、小鰲山、大紅毬、落地三盞之屬,皆剪五色「紙為之,不羨繢紗刻絲之屬。少年挾簫鼓,壯夫弄火毬,馳騖南北以為樂,未有纖褂冶服雜於遊人之伍者。」 明末於七月、十月望前三日,皆燃燈滿市,惟小兒數百執木為兵,以相喊殺,非吉徵也。清明掃墓,道路如織。民間皆用大豕肥羜,先路必以鼓吹,歸而飲膰,常有醉飽爭鬥之事。五月懸艾泛蒲,以角黍相問。登擬峴臺觀競渡,士人暑服九苧一葛,冰紈綺紗,貴者有之。七夕無乞巧曝衣事,中秋瓜筵,九日萸酒。登望則三閣及青雲峰無復。南湖昔時之盛,十月始寒,製木棉裘。富貴家雜以湖綿,取溫自足,各攜篾火具,夏挾蒲葵扇,間有染湖綿紬著裏者。是謂「吳中侈俗」 ,不敢使父兄知。屋館無巧匠經營,取安而止。樓多卑暗,如越中暗閣,廳堂後檻牖相逼,多不留天井。嫁娶喪葬,無夸鬥侈靡之習,惟「師巫闌門,僧道開路」 之習,不能盡革。飲食簡陋,雞鶩魚鱉之外,閩中、海中來者,皆下品也。設客大半皆豬肉,變幻名品以充數。名庖自古不至。明末稍務珍錯,有至旴中召庖人南州市酒者,而浙鯗、皖鮓、九江之蟹酥花砲磥,遂續續而來。其後非百器不敢饗郡邑大夫,非羅列不敢會冠蓋之客,而力亦不及。燕會日稀矣,《吳謳》《越吹》,以地僻罕到,饗官長則呼土伶,皆農隙學之。拜揖語言,拙訥可笑。近官長多自畜之,族姓之家,不敢驕人。田主雖連阡陌,其待佃客無千役萬僕之意。友不昵近,亦不傾險,四民皆重犯法,訟師亦不善舞。文明嘉隆、萬曆之間,土質民醇,晏然不知桴鼓之警、發召之徒。自宋真仁來,文章經術,顯鑠百代,人樂吟諷,家貴圖史,遺風猶未墜焉。

崇仁縣

《史》載揚州之俗,多涉輕揚。我邑山川壯麗,風氣敦龐,民樂田疇,士尚文雅。又多大儒先生以為之儀則。如歐陽德明詆斥姦佞,耳僇如飴。吳環溪斂德著書,灑然肥遁。草廬、康齋兩先生慨然以斯文為己任,漸涵薰灼,遺俗猶存。故《記》稱「壯縣,土樂而俗淳。」

絃誦之聲,無間於井社,衣冠之家,聯絡相望,退

讓謙抑習而成風

民樂輸於其上,訟日益少,翕警奮若可為善邑,故相沿之俗,婚聘不論財,喪禮必循古

婦女不窺市,故舊不凌序。

士人恥奔競,富民喜施予,可稱《仁里》無媿矣。第自成化年來,困於起運。嘉靖間,民苦於寇掠,遂稍稍生心,漸移美俗。已乃激而好競,又轉而好奢,閭閻中殆有不可為者。邇來耆庶因鄉設約,士類因方設會,庶幾至道之漸也。

東鄉縣。按:餘縣無考。

范希文守此,其為政務崇名教,厚風俗,敦禮義,州人化焉。

士有高行,咸傾向之,遂以成俗。

《三朝史》,「衣冠萃止,代有文物。」

黃庭堅《道賦》:「處士有巖穴之雍容,文章有江山之秀發。」

諸白川東鄉之域,溪深而谷窈,石峭而泉冽,故人多尚節概,敦朴茂。丈夫力耕,婦女勤織。縉紳入士,潔行好修。家《詩》書而人縫掖,猶有鄒、魯遺風。第任氣好剛,輕生樂鬥,冠婚喪祭,古禮多廢不講,宮室輿服,稍從奢靡。棄堅務鏤,以相誇耀。觀風者為之一慨云。

撫州府祠廟考寺觀附通志府志合載

[编辑]

本府。臨川縣附郭。

社稷壇 在武安門外稍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順化門外,即元萬戶府故址。

郡厲壇 在北進賢門外。

城隍廟 在郡治北

旗纛廟 在守禦千戶所右。

王太傅祠 祀晉王祥。在港東廂孝義院左。莫詳所自。

顏魯公祠 宋至和二年,郡守聶厚載初建於郡圃,曾南豐鞏《記》之。

王文公祠 在府城內,本宋王安石舊宅,因建祠。陸九淵有記。

曾文定公祠 在順化門外,虞卲庵為之記。三陸先生祠 宋嘉定間創於郡學西。淳祐庚戌,郡守葉夢得重建,侑以袁潔齋、傅琴山,今廢。五賢祠 在順化門外二里,舊臨川縣學基。明嘉靖戊戌徙縣學城中,即舊基構祠三間,祀象山、草廬、康齋三先生。尚書增城、湛若水有記,復增祀,以梭山、復齋為五賢祠,今廢。

黃勉齋祠 祀宋臨川知縣黃幹。在舊邑庠之西。宋淳祐間,令李義山建,今廢。

謝康樂祠 按《一統志》:在府治,祀康樂公謝靈運。

朱文公祠 在府學

三賢祠 在臨川縣學,宋建,祀縣令劉彌正、黃幹、主簿京鏜。

博陂廟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昔游茂洪仕唐為南豐令,道經其地,教民鑿渠引水以灌田。鄉人德之,遂祀焉。

崇仁縣

社稷壇 在縣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與社稷壇相並。邑厲壇 在縣北門內。

城隍廟 在縣北耆

蘇忠勇祠 在縣南六十五里。祀宋令蘇緘。欒巴祠 在巴山。

金谿縣

社稷壇 在縣北,朝天坊外二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攀桂坊。

邑厲壇 在社稷壇北

城隍廟 在縣市南

三陸先生祠 宋淳熙,縣令王有大設於學慈湖楊簡《記》。嘉定,倉使蕭舜咨命縣塑像祠於學東。淳祐,郡守葉夢得遷於槐堂書院前。

傅琴山祠 在二陸先生祠側。淳祐郡守宣璧建。

二孝女祠 在縣東二里。唐有銀場,吏葛祐典其事,銀耗竭,產不能償,二女不忍其父荼毒,赴爐而死,父得釋,銀場逐罷。後人祀之。

象山先生祠 在城南「刈鵝堆。」 明嘉靖丙申,知縣程秀民建。

宜黃縣

考證

社稷壇 在縣北迎恩橋。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五里。

邑厲壇 ,去社稷壇十步。

城隍廟 在縣北隅

樂安縣

社稷壇 在縣治東,即元「鼇溪書院」 故址。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

邑厲壇 在縣治北

城隍廟 在北市

東鄉縣

社稷壇 :在西門外稍南五十步。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一里。

邑厲壇 在北門外稍東百餘步。各壇俱知縣周相建。

城隍廟 :在縣治東北。

寺觀附

本府。臨川縣附郭。

天寧萬壽寺 在府治東。五代時楊吳建,宋改今名。

寶應寺 在府治南,即謝靈運翻經處,唐白居易有《記》。

明水寺 在府城西三十里,唐建。有雙石,號石門關。道多古松,開池種蓮,號「十里松風,九里蓮池。」

北景德寺 在府治東北,有應夢閣羅漢靈跡,宋曾鞏、王安石於此題名,有記。

多福寺 在府城南金谿街,宋建。

大中祥符觀 在府治東。隋建。南唐名「甘露」 ,宋改今名。

明真觀 在府城南二十里,隋建,有唐顏真卿《銘》。

洞靈觀 在府治西六里。魏夫人壇。唐睿宗使道士葉法善醮祭於壇西,建此觀奉之。

梅仙觀 在府城東北六十里。世傳漢梅福寓此,宋白玉蟾有詩。

崇仁縣

普安寺 在縣西,唐建,元改今名。

東林寺 在縣北,宋樂史讀書所。

昭清觀 在縣東二里,舊名「遊仙。」 二觀俱晉王郭常遊處。吳元澄《記》。

善修觀 在縣西南,宋建。

金谿縣

疏山寺 在縣西北五十里。唐何仙舟隱此,中和間始建。寺中有白雲閣,後有一賢亭,宋曾鞏有《詩》。

翠雲寺 在縣南四里。唐建。宋王安石、陸九韶皆有題詠。

望仙觀 在縣南

宜黃縣

寶積寺 ,在縣北三十里。唐僧本寂駐錫處,宋賜今額。

妙常觀 在縣南九十里。漢李洞仙修煉飛舉之地。有煉丹井、朝斗壇、《望仙峰》遺跡。又有龍池,能興雲雨。

崇仙觀 在縣東。俱宋建。

樂安縣

昭仙觀 在縣南,宋建,元吳澄有《記》。

祿源寺 在縣北,宋建。

東鄉縣

羅首寺 在一都

建福寺  、慶壽寺 俱在一都。

積煙寺 在二都,今改「庵。」

槲山寺 在十七都,今改「庵。」

白城寺 在十九都

金文寺 「舊屬進賢」 ,今廢。

慈德寺 在二十九都

青湖寺 在七都,今改「庵。」

法濟寺 在二十九都

界塘寺 舊屬進賢,今廢。

福山寺 在二十一都

厚山寺 在十三都,有後唐二碑。

大和寺 在十三都

城頭寺 在三十都

乾元寺 在十九都。有「黃山谷書院。」

唐東寺 在五都

龍溪寺 在五都。今廢。

廣福寺 今廢

仙城寺 在六都

香城寺 今廢

桂塘寺 在十六都

西隱寺 在二十二都

接引寺 在十五都

安仁寺 在十六都

桃花寺 在五都

楊林寺 在二十八都

車山寺  、安福寺  、香音寺 俱在七都。清樂寺 在二十九都。

招福寺 在二都

長福寺 在二十九都

開山寺 在十一都

普林寺 在二十七都

崇勝寺 在二十七都。今廢。

「演教寺 」 ,元有得道真人吳公。

東山寺 今廢

永福寺 在二都

香林寺 今廢

寶福寺 在二十三都

雙林寺 在金嶺,今廢。

孔仙寺 在二十一都

楓林寺 在五都

龍泉寺 在二十一都

觀音寺 在三都

潭塘寺 在二十二都

杏林寺 在二十九都

普覺寺 在二十二都

上塔寺 在八都

新興寺 在九都。今廢。

下塔寺 在八都。今廢。

西山寺 在二十四都

上嵩寺 在九都,今廢。

西峰寺 在二十五都

歸龍寺 在九都。今廢。

新田寺 在二十五都

般若寺 在三十一都

石建寺 在二十九都

雙溪寺 在二十四都

報恩寺 在二十四都。今廢。

漢源庵 在三十三都。有仙超雲外居之「資福庵。」

迎恩庵 在拱辰門外

萬年庵 在文昌門外

廣成庵 在廣成門外

迎春庵 在迎春橋上

洞源庵  、《箔竹庵》。

茗阮庵  大覺庵 在二十四都。石牛山留廣庵 在十二都。

天心庵 在三都

《清隱庵  》:「黃源庵 」 有優婆夷居之。

洙阮庵  天竺庵 在二十五都。

桃源庵 今廢

福善庵 在二十四都琴山下。

「太平庵 」 在文昌門外。

清湖庵 在七都

西竺庵

黃石觀  清溪觀 旁有池,產綠毛龜。望仙觀 內有吳、許二真君祠。

孔仙觀 在五都

清微觀 在二十四都,今廢。

香爐觀 舊在進賢

今嶺觀 在五都

東亭觀 在一都

桃花觀  南華觀 「舊在進賢,今廢。」

仙壇觀 舊在進賢

翔鸞觀

梅仙觀 ,唐白玉蟾雲遊至此。

撫州府驛遞考        通志

[编辑]

臨川縣

孔家驛 在文昌橋東

清遠驛 :在縣治北七十里。久廢。

府遞運所 在孔家渡西岸。

金谿縣。按:「餘縣俱無驛。」

石門驛 :在縣治東五十里。

驛站頃下,除順治四年、康熙八年裁減外,原額走遞人夫二百二十六名,差馬八十四疋半,原

編《驛站》各款,共銀九千一百九十三兩八錢二分一釐。內已復存設支解銀七千三百五十五兩五分六釐八毫,見候復還補足原額銀一千八百三十八兩七錢六分四釐二毫。

撫州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撫州營 駐防撫州府,原額經制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步戰守兵丁七百八十名。今奉文定經制,止留馬步戰守兵丁四百名。前件查該營經制官兵七百八十八員名,俱於康熙十八年七月內奉文全裁。今奉督、撫二院於一件請

旨「復設協守」等事。案內具題請設

撫州府物產考     府縣志合載

[编辑]

稻屬

大秥   、細秥 ,俱春社前後浸種,夏至後蒔秧,至秋而熟。

晚稻 大於秥,冬始熟。秫 亦名糯,有早糯、晚糯。

麥屬

大麥   、小麥   、蕎麥、

菽屬

黃豆   、「春豆   」 、「黑豆」

花豆   、豌豆   、《赤豆》

菉豆   、帶豆   、扁豆。

刀豆   、蠶豆   、「羊眼豆」

蔬屬

薑 產於梅洲及西南山中。「蒔薑多伐木為草庵以居,深窖其種,擇善地,以芒種內種之,覆以棚。夏至後出土為母薑,霜降後為子薑,動數千斤,流行甚遠。其宜薑之地,一年輒棄之,土化而辛剛,不可鋤。」

《芋 黎墟》最大,今入「東鄉。」

藷 有掌。藷有紫藷,亦名《山蘭》。

芥    莧    、菘。

《韭    蔥 》:有「水晶蔥、木蔥。」

蕈 亦名菌

茄    、《白菜   》《萵苣》

芫荽   、川芎   、「瓠。」

蓊菜   :茼蒿   ,莙薘。

波稜   木耳   。苦蕒。黃瓜。

白瓜 :「似黃瓜」 而長。

莦瓜   東瓜

西瓜 ,出丁家洲,去城三十里,其民種瓜而富,土深一丈,篩出其磈礫,然後下種。

萊菔 ,一名蘿蔔,其大似瓜,出畬頭。諺云:「畬頭飯熟,朝朝蘿蔔;梅洲飯香,頓頓生薑。」 然瓜之次,北有王家洲,南有水西,而萊菔,卒無偶者,果屬。

桃    、李    、《梅》。

柿 小曰「釣柿」 ,類柿曰「沙椑。」

梨 早熟曰《青小梨》,晚熟曰《黃土梨》。

栗 有茅栗

菱    、甘蔗   、《枇杷》。

《梧桐子  》《銀杏   楊梅》

棗    、《林檎   》、藕

蓮實   、櫻桃   、石榴

葡萄   、山茶   、鴨腳。

芡    :請幫助識別此字。茨,苦櫧。 可作膏,亦可作粉。

楮子   、《橡子》。

柑 獅頭柑大者曰「蜜潭」 ,最佳。

橘    :火橘   、《蜜橘》

金橘   、金棗   。金豆。

柚 臨川惟柑橘最盛,自西津折而稍南,阮坊、龔渡、「白虎、龍頓之間,青林綠蔭,熟時彌望,纍纍,青黃雜揉,文章燦然,惟阮坊為最。」

藥屬

黃精 ,今惟金雞崖山有之。

菖蒲 一名菖陽

何首烏 :一名「夜交藤。」

益母草  半夏

香附子 即莎根

天南星  、麥門冬  、黃梔子。

葛粉   、《甘菊花  》《吳茱萸》

生地黃  桑白皮

商陸 即莧陸

紫蘇

骨碎補 附木生

薄荷   、橘皮   、枳殼。

淡竹葉  土烏藥

車前子 即芣苢。蒼耳   。香薷   。扁豆。

穀精草  、土茯苓  、五倍子。

草烏   、大薊   、小薊

《五加皮  》:紫稍花  、《土常山》

澤瀉   、萆麻   、金銀花。

百合

枸杞 根即地骨皮

《紅花 》邑中能採製藥物者甚少,今惟香薷、澤瀉轉被四方採辦,居民以澤瀉、燈心草為生活草屬。

菰 即菱草,春生筍,名菰菜,秋實曰《雕胡萍 》大曰萍,小曰藻。

木屬

柏 有卷柏、刺柏、羅漢柏。

冬青

杉 ,西南山有高數丈者,其皮作室者,可以代瓦,三年一易,然多市之《閩旰》。

樟    ,楓    、桐。

桑    、柘    、槐

檀    ,柞    柳。

《烏桕 》「北鄉,尤多椿    檉    櫸。」

櫟    榆    棕。

櫚    黃楊

茶 出海州

竹屬

慈竹   、紫竹   、斑竹。

實竹   桃竹   淡竹

「金竹   。」 「苦竹   。」 《篛竹》。

「觀音竹  」 ,黃竹。

花屬

玉茗

碧蓮 ,宋時產於縣尉廳者最盛,畫工謂之「撫蓮。」 城西武安門內外皆荷池,北門城壕亦甚盛,然多白蓮,以其多藕也。

辛夷   、躑躅   、山礬。

木樨   ,薔薇   、茉莉。

瑞香

合歡 即夜合花

「月桂   、月季   」 《酴醾》。

芍藥   、芙蓉   、《海棠》

梔子   《雞冠   金鳳》。

水仙   、《紫荊   玉簪》

葵    菊    《剪春羅》,

「夾竹桃 」 ,夜落金錢。

畜屬

牛    、馬    、驢。

騾    。豕    ,犬。

雞    ,貓    ,鵝。

禽屬

鵲    ,鸛    隼。

雉    ,鷹    鶉。

鴿    ,鴉    鳩。

雀    燕

倉庚 即黃鸝

鶺鴒   「鵙鳩   」 ,鴛鴦。

《鷓鴣 聲》:「鉤《輈格》磔。」

杜鵑

《百舌 》,即「反舌。」

畫眉 布穀

《翡翠 鳥》極大,與「浙生」 不同。

《鸕鶿   》鴝鵒   ,啄木。

木楔   ,練雀   ,《竹雞》。

姑惡   《錦雞   鴞》。

獸屬

虎    ,豹    ,麞,麂    ,兔    ,鹿。

山羊 即羱羊

豪豬   狐    獺。

考證

《竹鼯 》嚙竹《萌鼠》。

牛尾貍

鱗屬

鯉    鱅    鰱鱖    烏魚   鯽。

鯰    鰌    ,鱔蝦。

介屬

龜    鱉    螺:

蠙 即蚌

鯪鯉 即穿山甲

蟲屬

蠶 養者絕少

蛾    蝸

蟫 即蠹魚

《蝙蝠   》《蚓    蛇》

蜈蚣   、蜥蜴   《蜂》。

螽斯 俗呼蚱蠓

蜾臝 名蠮蜴

蟈 一名蝦蟆

蟾蜍 ,蟈之大者,額有蟾酥。

蝌蚪   螢    。《蜣螂》。

伊威   莎雞

《蟋蟀 》與《莎雞》,皆《螽斯》所變化。

蠨蛸   ,蜘蛛   蝶。

斑貓 生豆花中

水蛭 俗謂馬蜞

蠛蠓 一名醯雞

《蜻蜓   尺蠖   》。百足虫。

貨屬

苧布   、《木棉布》

《紬 間有織》以自衣,

「火紙   。」 牛舌紙。

石炭 ,出北鄉王家洲。

撫州府古蹟考    通志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臨川縣附郭。

西豐城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本吳西平縣,晉改曰西豐。隋省入臨川縣。

古城 在府治西津赤岡。又有「子城」 ,在府治內,唐時建。

母城 :在府城北五十二里。

工塘城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

述陂城 在府城西一十五里,今為耕種場。文昌樓 ,一名「偃合樓」 ,在撫州府學左。宋咸淳八年,郡守黃震建,自為《記》。

見山閣 在府治。宋通判施邈建,王安石「記。」 「下有近民堂。」

橫秋閣 在府治玉茗亭北,舊名「清虛。」

清風閣 在臨川縣。宋王安石有詩:「飛甍孤起下州牆勝勢崢嶸壓四方遠引江山來控帶平看鷹隼去飛揚高蟬感耳何妨靜赤日焦心不廢涼況是使君無一事日陪賓從此傾觴」 曾鞏詩:「百級危梯屈曲成闌干朱壁半空橫天垂遠水秋光靜雪壓群山霽色明海燕力窮飛不到郊園陰合坐尤清風前有客須留」 醉,莫放遲歸月滿城。

翻經臺 在府治南寶應寺。劉宋謝靈運為臨川內史時,於此翻《大涅槃經》,因名臺。有石刻「翻經臺」 字,存於寺。

擬峴臺 在府治東南。宋曾鞏有詩。

金石臺 :在府城西一十五里。

茱萸亭 在府治東,王羲之故宅,九日游賞處也。

懷謝亭 在府治東園,昔人建以懷謝靈運也。玉茗亭 在府治內,宋時建。亭下有花,名「玉茗」 ,人以比揚州之瓊花,宋元名流多賦詠之。瀛洲亭 在府治內金柅園西,其景為一郡之冠。

壽樟亭 在府城東北清遠鎮。禪居東山,有樟木一幹,圍三尋,故名。

青雲亭 在臨川縣學後青雲峰上。宋嘉祐中,邑令謝卿材宴亭上,有「登高先得會青雲」 之句,故名。

拙齋 在仁壽堂西。宋淳熙間,郡守李華建,朱文公記。

王右軍宅 在府治東,「府學」 是也。

金柅園 在府治西,宋晏殊、王安石有詩。「魏夫人壇 」 在府治西北六里。夫人姓魏,名華存,晉司徒舒之女。夫既亡,遂上臨川西立壇修

道年八十餘,不飲食。咸和甲子,托劍化形而去。壇內有九曲池。

忠孝堂 在府治內。宋郡守張滉繪晉太傅王祥、唐刺史顏卿於內,故名。

石廩 :在府城東三十九里,狀如廩,中可容千斛。荀伯子《記》云:「石廩開則歲歉,閉則年豐。」 今其跡尚存。

石龍 ,在府城西三十四里。高丈餘,周六百五十步,隱起似龍,有鱗甲,故名。

思軒 在府治內。宋至和中,通判林慥建。曾鞏有《記》,王安石有《詩》。

崇仁縣

廢新建縣 ,在縣西南九十五里。

廢西寧縣 ,在縣南六十三里。

賞心樓 在縣東南,宋建。臨溪之景堪畫,故名「賞心。」

鳴琴閣 在縣治,宋建。

相山堂 在縣圃。宋令孫實建,後改為「放生亭。」 南阜亭 在縣南二里。元虞集嘗作《樂府》一曲,約熊少府遊此。

玉田 在縣南三十里玉田觀,即蕭子雲種玉處。

《三山小隱 》在縣南一十五里。宋尚書何異搜抉而出之山莊有山者三:曰浮石,曰巖石,曰玲瓏。奇崛鼎立,中貫一溪,可容舫,故合而名之曰《三山小隱》。

金谿縣

洛城 在縣西四十里。相傳梁周迪所築。歸飲亭 在縣治,宋建,亦名射亭。曾南豐有《記》。碧澗亭 在縣後車里。元里人何茂甫建,吳澄有《記》。

金禪師塔 ,在縣東五里。相傳有僧居此,有大履跡在山峽石上,塔制甚古。

宜黃縣

御書閣 在縣學,宋時建。

石廩 在縣南三十里。石梁橫空,長數十丈,南北相接,下平廣可容數百人。

迎恩橋 按《一統志》「縣北鳳山前,元吳澄有記。」 樂安縣

巴山城 ,在縣西南三十里。梁於此置巴郡及縣,隋廢。

神運城 ,在縣南八十里。相傳唐羅僕射領兵逐寇,夜有神助,遺跡尚存。

廢安浦縣 在縣西南六十里。以上三縣,俱吳置,隋併入崇仁。

石月 ,在縣北六十里。世傳王司空閱武山中,營日月,以為游觀之所,下有足跡,長可二尺餘。《東鄉縣》

荊公釣臺 在五都驪塘。

北谷 在崇信鄉,羅必元隱處。

畫洞 「雷度讀書處」 ,今廢。

墳墓附

[编辑]

本府。臨川縣附郭。

春秋趙簡子墓 《唐十道志》載,「臨川有趙簡子鞅墓。」

宋晏元獻祖墓 名殊,在府城北沙河。相傳元獻曾祖自高安居臨川,垂沒,謂子郜曰:「我死葬於床下。」 郜徙家而葬焉。

桑漸墓 在府城西。漸,宋臨川令也。

明徐瓊墓 在臨川縣金玉臺,弘治間敕葬。吳昊墓 在臨川縣中陂山,敕葬。

崇仁縣

宋樂史墓 ,在縣西南青雲鄉。

羅點墓 在縣十二都蛇坑。

何異墓 在縣二十二都浮石山莊。

謝公旦墓 在縣十五都何源山塘。

李劉墓 在縣二十五都白沙里。

吳沆墓 在縣居茶山

元吳澄墓 在縣東南十三都左橋之神頓坑。虞集墓 在縣二十四都滓原,徙葬邑門外之官路傍。

明吳與弼墓 在縣境

金谿縣

宋王寺丞墓 荊公祖也,在金谿縣靈谷山。陸九淵墓 ,在縣永興寺後山,距母「饒氏夫人墓」 為近。

宜黃縣

宋鄒極墓 在縣玉田寺後。

樂安縣

五代羅隱墓 在縣羅家潭。昔有漁者入潭,見石上有大字,不能辨。後水落石出,視之,乃羅隱。

墳三字

東鄉縣

宋樞密羅公點墓 在縣南十里梅源,有神道碑。「樹長林管橋、孫勝可《記》。」

王仲山墓 「岐公王珪子,提學撫州。」

陸梭山墓 :在羅首峰南麓。

陸後齋墓 ,在萬石塘。

羅必元墓 ,在崇信鄉楊橋。

俞廷椿墓 ,在庫下村林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