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08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八十九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九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八十九卷目錄

 邵武府部彙考三

 邵武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職方典第一千八十九卷

邵武府部彙考三[编辑]

邵武府山川考三府志未載山川[编辑]

《邵武縣志》
[编辑]

鼓山 與「旗山」 東西對峙。

高蟠山 上有風洞,深窅有嶺,路通泰寧、汀、廣。九臺山 ,與白水山相對,上有泉。

積善山 近樵峰山。山有「東堂」 ,李克隱處也。老虎鼻頭巖 與石壁巖近,石嵌嶔而下於溪。石壁巖 在南岐石山東一里。

天平巖 巖左飛泉如練,巖下石衝激成穴,名曰「垣漈。」

大溪 上泝光澤,下游順昌,其川之大者皆曰「大溪。」

石梘溪 ,源自油榨陂南,東流逾南壕入陰溝,由西營東折,歷武湯書院達上水寨,北折至於倉巷口,又西折岐而為二,俱北流,歷探花亭,東折至鳳池坊,入烏龍巷,循陰溝入於大溪。三澗溪 導瀨源東流合於勛溪,至於漠口溪,菱洋之水入焉。

《光澤縣志》
[编辑]

《交椅山 》山形九巘,是為縣治斧扆。

頂山 形如獅子,石巖峻絕,在山之陽。

「大窠名山 」 :在杭北大陽東山之麓。遶逕深入,秀麗異常,上有仙跡在焉。明正德間,僧道暹建殿宇。萬曆四十四年,僧正英重建後殿,募銅佛一尊,重一千二百餘斤。

水簾洞 ,在武都。「石洞寬數丈,構室其中,門前四時水滴如簾,常有高僧養靜。」

紫雲仙洞 ,在縣西三千嵊,磊石巉巖,薜蘿之陰,小徑而入,中有禪庵,樹稠竹密,環抱庵宇,絕似仙境。每天欲雨,則雲氣油然而生,故名。訓導張公選、歐璣有詩《紀勝》。

《漠溪 》過大里峰,南逾烏洲,下於交溪。

《九曲水 》,邑中導大簌坑,環遶市廛,以弭火患。逾紘歌,保下於西溪。

金坑 導極高嶺之東,東北流二十里注焉。

《泰寧縣志》
[编辑]

薯山 廣十里許,南有雞籠嶂。龍門寨在其西,有潭曰「龍潭。」

陰山 亦名「應山」 ,盤礡十餘里,上有羅山、鼓山。有赤石。有雞籠寨。

寶蓋山 上有「仙人塘」 ,有石鼓。

清涼山 ,山西為「龍鳳山。」

《寶臺山 》高大聳秀,延跨三邑。

五龍山 北十五里,連邵武之道峰山。

「御屏山 」 下瞰大溪,「犀帽山」 其陰。

朱石山 ,其色赤,有石,一名「朱石。」 朱石之上,又有涼傘石,曰「雲山」 ,在其東,《寶蓋》在其西。

天臺山 ,形如寶蓋,高十餘丈,頓起四峰,中有池,方員四五丈,麓有庵。

陶金峰 高千餘丈,聳翠冠諸山。下有香水潭,有《沙羅渭》。

穿甕嶺 世傳廖半仙穿嶺如甕,三百餘步,通水灌田,人不可入,世久不崩。

聖僧巖 ,在君子峰中,龍安之水出焉。

天湖巖 下有莒溪,流巖坊,與滄浪水合。天成巖 ,在龍湖西保。高廣三丈許,深一丈,窈靄曲折,遊必於徑口先呼開門,若不先呼,雖叩不開。古有真武像,泉出巖上,禱雨多應。

仙枰巖 在瑞豐之東。半壁百仞,蒙茸竹木,石齒嶙峋。探危梯而通,上有石几端,圓廣五尺,高六尺許,枰跡分明。瑞溪石盡赤,此獨白;石盡脆,此獨堅。傳為仙人圍棋處。

蓮巖 ,在丹霞後,入竹澗,一嶺碧陰,侵肌染骨,石自為樓。明末李向奎所闢,後挈家避地焉。天台巖 ,在蓮巖之背,李自樞兄弟所構。危梯層樓而登,下臨無地,泉泓不竭。

芝巖 在江家坊,原名「大巖。」 右有古庵,江荀龍、燭龍、白龍結山房於左,古樹名花。石門複道,其形如芝,因名。

《約巖 》:在芝巖之背,相隔里許,逕沿鳥道攀陟

而上,群形浩渺,撩人眼目,袁國政耕讀處。南巖 在南會,非筏不入。夾壁鏟峙,舊鐫有「南巖福地」 四大字,古壇址猶存。

肖巖 在醴泉外嶮陡上,多夭桃梅花。明舉人丘嘉彩挈家奉母避世處。

《小武彝 》在丹霞之西。竹林陰翳天半,朱闌隱隱出蒼碧外。棧絕路斷不得通,為先世避亂處。「小赤壁 」 ,地名「梅龍」 ,在甘露巖之下。數家煙火,削壁萬仞,斐綠疊丹。汎舟其下,徘徊忘返。下即火夾灘,自錢繼登遊後,始有今名。

黃石砦 在依口保。江日彩闢之,易名「光臺。」 環山石峰,如笏如獸,奇不可狀。俯瞰大溪,一望無際。

貓兒砦 與光臺對岸,即往依口嶺,從厂縫深入。明末,溫恭築室讀書,往來者罕到焉。

雙人石 在天臺山北。高聳雲霄,如人偶立,盤結三十餘里,俗傳廖半仙遇仙於此。是產香蕈數種,如蓮花蕈、紅蕈之屬。按《縣志》作「雙門石。」 老鴉棟 在水南。

麒麟洲 在南會,世傳越王戲馬處。

均溪 接永興溪,十里至泥坑渡。

上清溪 源出上高,奇崖峭折,由長興入大溪,從棲真巖口入。舟行三十里,水清石秀,遊者自陳九疇始。

長興溪 源接將樂之水二十里,亦至於福山,東入於大溪。

《建寧縣志》
[编辑]

「石舍山 」 其麓有石穴,有泉,歲豐則涸,歉則溢,占之常驗。

夜合山 :在排前保。山分兩岐,夜則合。

雷公山 在上黎保中。有石龕,自下過者,或聞其聲若雷。今為鄉人堙塞。

蓮花山 在里原保。三峰矗翠,狀若蓮花。西臺山 在西湖嶂之東、山之陽。有村曰「高圳」 ,居民百餘家。其後有戶部李春熙墓。

鄒家峰 :與雞籠峰對峙。二峰壁立,中通鳥道,長數十里。

蓮花峰 在隆下保。高插雲漢。

天寶巖 ,在石燕巖之右,俗名「新巖。」 據高矚遠,一邑如掌。江右軍峰山作賓其前。

運光巖 在妙峰山下

「紫雲巖 」 ,深廣約五六丈,高亦如之,可容數百人。

望子嶺 ,孤嶺 ,一嶺兩名,前曰「望子嶺」 ,後曰「孤嶺。」

炭山嶺 在寶峰山之左。

萬擔嶺 在寶峰山之右。

穿龍嶺 在安寅保

捲嶺 在妙峰山下

黃家嶺 在靈峰山之東。

高家嶺 在開山下

松根嶺 地接歸化界

渭嶺 ,有主事吳綱墓。

苦穽嶺 嶺峻險,多錯石,曲折二百餘丈,行者苦之,因名「苦穽。」 邑人廖柰捐貲修砌李奇壁,建亭其上。

印石潭 潭中蹲一石,端方如印,因名。潭之西崖有「語精石舍」 ,邑人范錫疇建。頗踞山水之勝。蚌螺洲 、龍洲 俱在治東。

楊家洲 在印石潭下

「南湖 」 在楊家洲左。

水利附           府志[编辑]

本府。邵武縣附郭。

熙春壩 按《通志》,「在城西。」

新壩 緣溪岸泊船之所,溪水漲,則泊船於其中,以避衝突之勢。萬曆四十一年,推官程登龍捐俸浼鄉官侯袞築之,以接登高餘氣,障府治北風,故俗呼為「登龍壩。」 若於此一帶壕池盡為填滿,則府治更為完固。

「壕壩 原基在仁壽寺前巷口,因水汜移上數百步,復為水所決,勢曠蕩不能築。今壩則嘉靖間邑人周鎬等募眾所築也。萬曆元年,圮於水,官慶、周清等募眾築之。十六年,復圮於水,鄭可大、周邦楨等募眾築之。二十五年,官天祿等重修。」 時壕兩岸皆荒坵草地,不過為牛羊芻牧之所耳。三十七八年來,間有栽種者,不過菜蔬之屬耳,今則遍地盡為腴田。

壕上壩 、下壩 俱在城東。

爐壩 在九都,灌田數頃。

白堵壩 在四十八都溪北。其溪約闊三丈餘,上接虞陂水。頻年暴雨,溪漲洪流,衝壞民居,郡

人。監察御史朱欽每欲築壩以捍溪流。明弘治四年,以憂制在家。當道欲為樹表於門,朱辭請築壩。遂以其價募工伐石,欽督成之。長一百二十餘丈,闊二丈,高殺闊三之一,居民自是安枕。壩歲受水衝,復漸崩壞。十六年,郡守夏英重修,增高培厚,其址各尺餘。

大圳陂 官陂 :陂水灌田十五頃。

芙蓉陂 廣十丈,水東流歷渠村口,過嚴家觀,至嚴家麓,灌田二十頃。

二侯陂 廣六丈,迎官陂水灌田五頃。

李家陂 廣六丈,迎二侯水向南流,折而至季家坊,灌田一頃五十畝。

大源窠口小溪陂 ,廣二丈。迎車頭水源自萬峰庵嶺,下合芙蓉陂水,折而東流灌田。

興聖寺上陂 廣三丈,迎李家坊水,折而東至興聖寺上陂,灌田二頃。以上諸陂,俱在縣之東一都。

百泮陂 在二都,灌田八頃。

瑞田窠口陂 :灌田十六頃。

李家石陂 在西岡橋下。廣二丈,發源於洪源,流至本陂,灌田六頃有奇。

灌陂 在企坌,源發二都,灌田三十頃。以上三陂俱在三都。

李家陂 在渠里。源發源頭,流至大坵,灌田五頃。

眾家陂 在企坌近嶺門前,灌田四頃。

屯段陂 灌田二頃

踏上陂 在苧窠口。源發源頭,灌田六頃有奇。觀莊陂 ,廣五丈,接朱家陂水,灌三洋、青雲落屯、水尾諸段田五頃有奇。

饒家陂 在吳舍,接眾家陂水,灌田三頃。朱家陂 在深溪,灌田三頃。

大源窠圳 源發三都近嶺,流至落屯,灌田二頃。以上陂圳,俱在四都。

王塘 舊傳王氏瀦水之所。其塘有三:上麥湖,中麥湖,下麥湖。

灑口陂 發源二都,灌田三十頃。

官陂塘 在灑溪橋上,長十丈,發源三都,灌田一頃。

勳潭陂 源發二都,灌田十五頃。

大陂 在烏茶坑,灌田十頃有奇。

石角陂 :在南樹下,灌田十頃。

和豐陂 在官源鋪前,灌田十二頃。

小錦陂 在和豐陂下,灌官源田二頃。

結子陂 ,灌田十八頃。

車碓陂 灌田十七頃

馬折坑陂 源發六都,灌田三頃。以上陂塘俱在五都。

丁字橋陂 廣二丈,源自分水歷北橋分一圳流至湖墩,灌田八頃。

饒家陂 又名「饒公陂」 ,廣三丈,接丁家橋水,東折而西,至五都車碓陂,灌田二十頃。

芹光漈 、危家漈 水俱灌田。以上諸陂漈俱在縣之六都。

南山下陂 發源六都,灌田六頃。

劉家陂 源發六都,灌田三頃。

神公陂 在楊埂墟。廣一丈,源發六都,灌田二十頃。

黃公陂 在黃墩,接神公陂水,灌田五頃。官塘窠口陂 源發余坌,灌田二十頃。以上諸陂,俱在下都。

天樂、漈 余坌、漈 水俱灌田,俱在下都。天窟石陂 ,灌田五頃。

黃广陂 ,廣十二丈,源自龍溪東流,折而南,歷《拏上拏下》盧坊,出拏口大溪,灌田四頃。

排下陂 其水灌田六頃。以上三陂,俱在縣之九都。

楊竹陂 在縣之十都,廣六丈,源自建陽縣界大坑,流至楊竹,歷龍興寺前,過十一都,灌田九十畝。

洋頭陂 在十一都。廣十丈,源自上仙坊,會拱辰橋溪水,達羊裏陂,流出十二都,灌田十頃十四畝。

花橋陂 在鬲嶺後。廣四丈,源發巖嶺,灌田二頃。

西山陂 在西山廟前。廣二十丈,源發十都巖嶺,灌田四頃。

洪倉陂 在王許堂,廣四丈,接西山陂水,灌田十頃。

爐田陂 在通天廟前。原築於洋堂下,洋二千餘畝之田,賴其灌溉。數苦作碓者分其水利田。

遂不登。明萬曆三十二年,里人王之賓捐金五十兩,鑿石樹柵,移築於今所,鄉民甚利焉。以上四陂,俱在十三都。

《白水漈 》灌田數十畝。

瀑布泉 在江源。其泉自山巖噴激地下十餘丈,灌田數頃。以上二泉漈俱在十五都。

桃溪陂 在傅家山。源發十七都,向東流,折而南至塔山庵,下有義圳流此,灌田四十頃。黃溪陂 在大歷口。源發十七都,灌田四十頃。二陂俱在十六都。

鳴山陂 廣一十二丈,水自楊山流經馮墩至桃溪,歷塔山庵下,至十六都二王灘,灌田二十五頃。

傅家坊陂 :灌田五十頃。

曹溪陂 灌田數十畝。以上三陂,俱在縣東北十七都。

吳家陂 :灌田數十畝。

馮墩陂 灌田一頃二十五畝。

興林寺前陂 :灌田十頃。

官陂 在馮團。廣五丈,源發鳳田橋,灌田四頃。以上四陂,俱在十八都。

通判泉 在上麓。宋辰州判何兌宅前,井旁有石筍橫出如筆架,其泉清冽。兌居官有清節,鄉人因名。其源來自七臺山,日夜汲取,四時不涸。何兌掘之,有雙鶴從泉中飛出,又名「鶴泉。」 灌田一頃七十五畝。

西川坑陂 俗名「道姑陂」 ,灌田三頃一十五畝。民田後陂 廣八丈,水自二十都山坑合流,灌田十頃十一畝。

新田陂 廣十四丈陂源發二十都,灌田三頃。西山坑 源發二十都,灌田三十頃有奇。鸕鶿陂 水源自東坑瀆溪,經羅窠至西山,與小溪會,灌田一頃三十餘畝。以上諸陂泉俱在十九都。

伽藍漈 灌田數頃

同羅坵陂 在何村尾。廣三丈,源發山源下,灌田二頃。以上漈陂俱在二十都。

槎湖窟陂 廣八丈,灌田二頃二十畝。

謝陂 在墟坊下,源發龍山,灌田四頃。

石陂 在泰定橋上。源發小拏,灌田三頃。以上諸陂,俱在二十二都。

劉金陂 在二十三都。源自斑竹口,屢遭洪水衝崩。明萬曆四十三年,劉權捐金募眾,移鑿石壁為圳,築於今所,灌田一頃。

上官漈 ,灌田數十頃。

洋陂 灌田二十頃。以上二漈陂俱在縣之二十五都。

大竹樟臺陂 在二十六都。源自連家山賴源溪,東流折而南,歷黃坌、茶坑、魏家坊、游家莊,灌田二頃。

天湖嶺陂 灌田四頃

官陂 在赤岸。廣二丈,源發二十八都,灌田二頃。

花橋頭陂 灌田六頃。以上三陂,俱在二十七都。

觀音陂 在縣東南二十八都。廣一丈三尺。源自西保藤嶺,下向東流,歷山隔店上,過花橋扁嶺,與諸水合流,至二十七都新鋪,灌田四頃。中營官陂 ,灌田一十頃四畝。

烏田陂 :灌田一頃三十六畝。

暑山陂 :灌田一十頃。

三漈 以上陂漈俱在二十九都。其水俱可灌田。

小六郎陂 :灌田一十頃。

黃八羅口陂 廣八丈,源發山口,灌田一頃。峽陂 廣八丈,灌田五頃。

南泉 在曾坑朱中丞書院內。門前有圳,從南泉橋下過灌田。以上諸陂泉,俱在縣南之三十都。

觀陂 源發大三溪,灌田九十畝。

張湖陂 源發石灰爐,灌田二頃。

官家陂 源發石灰爐,灌田二頃。

白垣漈 在天平巖。飛泉倒潟如練。以上俱在三十一都。

大洋坪陂 :灌田一頃五十畝。

山東方陂 灌田一頃二十畝。二陂俱在三十二都。

石掘陂 ,「灌田一頃五十畝。」

新陂 灌田十頃

烏石段陂 灌田一頃六十畝。

石溪頭陂 :灌田一頃六十畝。

官陂 在蕭家灣,源發四十四都爐下,灌田一頃二十畝。

交洋陂 廣十丈,灌田七頃有奇。

暗溪口陂 :灌田八十畝。

梁家坪陂 灌田八十畝。以上八陂,俱在三十三都。

龍興陂 :源發薯山,灌田五頃有奇。

鐵坑陂 :源發薯山,灌田三頃。二陂俱在三十四都。

梁家陂 在三十五都。其水北迎,上會溪水曲折南流至土村,灌田二十頃四十畝。

南頭陂 歷梁家陂,灌田十頃六十畝。

張家陂 在黎村。源發薯山,灌田九十八畝。二陂俱在三十六都。

永豐陂 廣十丈,源發愁思嶺,流至古溪,灌田三頃有奇。

梁家陂 源自愁思嶺,灌田七頃有奇。二陂俱在三十七都。

虞陂 源發古山,東流歷神峽橋、高爐、昇仙橋上,會中樵水,灌田六十畝。

樵嵐陂 廣七丈,自芹田分水南流,東折歷嚴家麓,灌田一頃二十畝。

平阜陂 灌田一頃

油榨陂 在樵嵐口。其水自悟空寺分前三道:一由梘頭入城垣,一由回回山至山川壇,東注白渚橋,灌田塘二頃餘;一出樵嵐圳。

樵嵐圳 分油榨陂水一道,循圳流入四十八都花園傅家塘,至仁壽段,灌田七頃有奇。其圳自永樂間積漸堙塞,天順六年,郡人蔡仲清、張賓等白於府,率眾重濬,鄉民便之。以上諸陂圳俱在四十八都。

光澤縣

黃源嶺泉 流經高源,衍於一都,灌田二十畝。龔家陂 在杭橋,灌田二十餘畝。俱在縣西一都。

丘家陂 灌田二頃

赤嶺上陂 :源自長山坳,歷官橋,灌田一頃。赤嶺下陂 ,灌田七十畝。

大傅上陂 與黃溪水合,灌田二頃。

高田陂 灌田一頃

鋪前陂 灌田一十八畝。以上諸陂,俱在縣二都。

上洋陂 在縣西南三都。引澗泉灌田一十二畝。

楊梅陂 在縣南四都。導茶溪水灌田八十畝。上杉山泉 在縣五都,流於上杉溪,衍漫畝澮,灌田五頃。

《高嶺泉 》流於查田,灌田一頃。又衍於江家渡,復灌田一頃。

官家源 、楊家源 二源並流於九都,灌田八十畝。

道士陂 在縣六都,灌田三頃有奇。

湛家源泉 在縣九都。流於止馬溪,北達萬安橋,灌田一頃。

潔頭陂 :灌田二頃三十畝。

官家陂 源自何村巖下,灌田一頃二十畝。二陂俱在十都。

嚴陂 源自巖下,泉流經虎塘,灌田五頃。孔坑泉 灌田二頃。

白洋山泉 衍於十四都,灌田五十畝。以上俱在十一都。

蔡源山泉 在十四都。播於吳屯橋,灌田三十畝。

蓮塘陂 源自峰坳泉、蔡嶺泉,並流貫子橋,灌田三頃。

渠溪坳泉 流入洪水坑,歷吳屯橋,灌田二頃。湖塘陂 源自鄧家源,灌田五頃。

袈裟陂 從蔡源泉合流,灌田三頃七十畝。張家陂 灌田一頃六十畝。以上俱在縣十五都。

大漈泉 流經仙人漈入渠,灌田一頃。

南山陂 灌田一頃六十畝。二陂泉俱在十六都。

石城陂 源自白雲峰泉,歷山甘大陽營,灌田三頃七十畝。

大和山泉 流於二十七都,灌田一頃。

龔家磜泉 流入黃石口,灌田二十頃。以上俱在十七都。

黃北坑泉 在縣東十都,流經大門口,衍漫十都間,灌田二頃五十七畝。

松林陂 源自坳下泉合流,灌田八頃,在縣八。

葉家陂 :源自白水漈,灌田二頃。

大伍陂 :源自葉家陂分流,灌田三頃。

黃竹陂 自石子坑泉流灌田三頃。

龔家陂 :「灌田二頃一十畝。」

芭蕉陂 引梁家圳水,灌田一頃。以上俱在十八都。

鄧家陂 在三十都,灌田三頃三畝。

對塘壟泉 在縣北,流於十五都,播於吳屯橋之上,下灌田一頃。

張家陂 源發土源泉,流經石海山,逾檠山溪,灌田一頃。

車磨陂 自張家陂分流,灌田四頃。導鄭源溪之水,灌田一頃。

梧桐陂 接車磨陂下流,灌田六頃;又流為張家陂,灌田五十畝。以上三陂,俱在縣東北之十九都。

昭德陂 發源於交山源頭泉,歷玲瓏、胡象,由漢溪灌田五頃。

南安陂 灌田二頃

梁家陂 灌田一頃

大理峰梁家陂 ,灌田一頃。

大里風陂 源發昂山,灌田一頃四十畝。以上五陂,俱在三十都。

饒家陂 源發雲漈嶺,灌田七頃有奇。

烏塈陂 灌田三十頃。以上二陂俱在二十一都。

清塘陂 源發雲漈嶺。《縣志》導大溪水灌田一十三頃。《舊志》:灌田十二頃。

山口陂 源發萬山嶺,歷北溪,灌田一頃。《舊志》灌田二頃。二陂俱在二十二都。

山茶坑泉 流經茶陽達游塘,灌田三頃;尚陂 灌田一頃二十畝。

廟前陂 源自建寧崇安縣界石舍,灌田五頃。《縣志》:「茶宿坑泉合盤肩嶺泉,灌田三頃。」

際角陂 :導竹林溪水灌田三頃。

田頭陂 灌田一頃。以上陂泉俱在二十三都。「清舍泉」 陂 自南坑泉至交椅山,與黃連坑泉合,至於王湛入新市,灌田四頃二畝。

王家陂 發源江西界,灌田二頃。

白水漈泉 自大漈流至新田,灌田二頃二十畝。以上陂泉俱在二十四都。

大祺山泉 ,灌田五頃。

「雲際嶺泉 」 ,灌田五頃。

黃家陂 接雲際流,灌田八十畝。以上陂泉俱在二十五都。

茶阜陂 導新田溪水,灌田三頃。

車頭陂 源發二十九都江西界,灌田一十五頃。

舉賢陂 源發雲際,灌田一頃八十畝。以上三陂,俱在二十六都。

南山泉 灌田二頃

「白牛峰泉 」 灌田二頃。

高公嶺泉 漫流於南壟埂,灌田一頃五十畝。闍黎陂 源發際頭泉。樟樹坳泉流茅坪溪,灌田一十三頃。

傅家源泉 ,灌田一頃。

黃西坑泉 灌田一頃

鄧嶺泉 、王家邊泉 ,二水迭為消長,東流西折至白沙,灌田四頃。以上陂泉俱在縣西二十八、九都。

新坑泉 流於苦竹坑,灌田二頃。

大銀坑泉 流於董家際,灌田一頃二畝。高連陂 灌田五十畝。以上三陂泉,俱在二十九都。

獺嶺泉 源自分水流於一都,至環翠,灌田二十畝。

江家陂 源自雲巖泉,流經東坑,灌田十二畝。仙華陂 引顏婆橋水,灌田一頃七十畝。以上陂泉俱在縣南。

嚴嶺泉 在縣西南。流經李家坊,衍於四都之間,灌田二頃。

白水漈 在縣西北。東流歷城山,遶十六都沙坪,灌田一頃。

泰寧縣

北堤 在城北門外。萬曆四十五年,推府錢名世蒞縣時所築也。先是,溪水衝圮縣署後城垣屢築屢圮,靡費不貲,且於縣官不利。錢令毅然曰:「興利去害,司牧責也。」 遂申司道,率眾成之。計長一百二十丈,深高一丈四尺,加築橫埂五重堵欄,水從故道永不衝激。城壕計用工料動支。

《義倉》穀價銀一百七十餘兩,錢既捐俸,并勸諭士民助銀四百七十餘兩,總費銀六百五十九兩。

楊坑陂 發源將樂鼓樓坳,西南流至神光橋,灌田五頃有奇。

鸕鶿陂 發源黃坑溪,西北流,歷朱村至鬲嶺,灌田十頃。天順二年,知縣胡玻重築。以上二陂在縣東水南保。

黃石陂 在縣之福山保,源自寶蓋巖下,灌田一頃。

官圳 又曰交勝圳,引交黃坑水過安濟橋,灌田一頃。

謝坊陂 導信義溪之水,灌淇園山下田三十畝有奇。以上陂圳在交溪保。

前坊陂 引洪水坑水灌田一頃。

千圳陂 :二陂俱在信義保。

官陂 引大溪之水,灌田三頃有奇。

石陂 源自和平瑞慶巖,九曲水由將溪武城門出,灌田五頃。

車頭陂 右二陂皆引李家源之水,合灌田四頃二十畝。

茅塘陂 以上四陂,俱在朱口保。

竹苦陂 :在縣之梅林保,引何家漈水灌田二頃。

大潭陂 源接杉溪之水,灌田二頃有奇。沈公圳 :在縣西。

漱玉泉 在寶蓋嚴東。泉出峰頂,其聲泠如漱玉然,歷冬夏不涸,灌田二頃。以上諸陂圳,俱在縣之福興下保。

大均陂 源發延平府將樂縣張源臺山溪,灌田五頃有奇。

秋竹陂 導山溪水,灌田二頃有奇。二陂俱在縣南永興上保。

衢口陂 源發張源都西流,歷下渠村至大湖,灌田四頃。

山夾陂 二陂俱在永興下保。

中坊陂 在縣之仁壽保。發源天平峰,西流,灌田三頃。

吳陂 引九峰嶺水,灌田二頃五十畝。

江陂 引龍鳳山泉水,灌田三頃。

池潭陂 以上三陂,俱在開善下保。

滄石圳 在龍安保。導深溪水,溉田三頃。白水漈 在南會保,又名「山濂溪」 ,源自石塘,瀑布倒瀉百丈餘,下灌田。

廖家陂 在縣西依口保,灌田二十畝。

遊魚陂 導建寧雙溪水,灌田一頃。

黃連圳 今淤為石灘。以上二陂圳,俱在善溪上保。

西溪陂 在大田西保

楊坊陂 在瑞溪保。發源峨嵋峰,南流歷江家坊至坊尾,灌田三頃三十畝。《縣志》:二頃三十畝。石壁陂 接崇化楊鴉陂水,兼引龍門溪水,灌田七十畝。

交潭陂 灌田八十畝。以上二陂,俱在縣之上高保。

師姑陂 在城步保。發源雙峰溪源澗,南歷揭源村,至江家後門,灌田四頃有奇,久廢。鄉人於鯉魚山建鯉魚陂,於南鼻頭建南山陂。

鴨翅陂 :其地名「齊仙」 水,流下灌田四頃有奇。坑頭陂 引雙門石水,溉田五畝。

仙人陂 源發建寧縣楚上溪,西南流,歷大田市至感福寺,灌西市田四頃有奇。相傳昔有仙人廖藏者開刱,故名。以上諸陂,俱在大田東保均溪陂 ,導永興溪水,灌田五十畝。

二十四溪陂 在中洲。灌田四頃有奇。

馮家漈 以上陂漈俱在梅口保。

磜山陂 引茶花嶺下水,溉田五十畝。石坑陂 引楊林嶂水,灌田六十畝。以上二陂,俱在縣北安仁保。

鄒坑陂 在長興保,引崇化石門坑水灌田二頃。

杜家陂 在在城保

丁家陂 在在城保,灌田二頃有奇。

黃坑陂 引邵武太和瑞慶巖水,灌田六畝。《犁陂 》導上夾溪水,灌田一頃。

如筒陂 ,溉田五十畝。

鄒家陂 溉田五十畝

北莊陂 源發無遼嶺大源溪,東南流歷北莊段東橋,灌田二頃二十餘畝。

北莊圳 以上諸陂圳,俱在將溪保。

楊鴉陂 在崇化保,源發上高保架羊山西流。

灌田二頃餘

建寧縣

西湖塘 在縣東,在城保。

南湖塘 在水南。東西闊五丈,南北闊八丈,計三畝。

官陂 發源新城縣竹兒嶺,下流經招賢寺坑,灌田二頃。

黃陂 源發平僚坑下流,灌田一頃十五畝。板坡 源發庵頭嶺,歷寺頭堂溪,灌田四頃。石板陂 自新城縣界經石村坑,灌田二頃。以上四陂俱在永城保。

稅下陂 在洛陽保,源自鐃山流至袁家莊下,灌田二頃有奇。

蕭家陂 在武調保,源接陳嶺,下流經水港林口,灌田一頃有奇。

檀香陂 在縣東北。上查保源接排前保,流至富田保,灌田一頃。

黃坊官陂 源接新城縣界,流經楚溪,灌田八頃。

東溪陂 源接官坊陂,灌田二頃。以上二陂,俱在楚上保。

羊背陂 ,源發新城縣界,經開山保,灌田二頃四十畝。

中陂 ,源接周平保,流至開山保,灌田三頃。畬陂 ,源自周平保,流至開山保,灌田三頃。破溪陂 ,源接何家山,流經開山保,灌田三頃。漠溪陂 ,源發新城縣界,經開山保,灌田五十畝。

羊田陂 源發江西界丘家山,經開山保,灌田二頃四十畝。以上六陂,俱在安寅保。

黃原陂 源自安寅保寺前,流經柯家嶺,灌田二頃。按《劉志》但有黃陂,無黃原陂。《馮志》有黃原陂,無黃陂。考《劉志》,「黃陂」 註,「灌田二頃有奇。」 《縣志》註:「灌田二頃。」 其為一陂無疑。

惠安陂 ,源接黃原陂,灌田二頃四十畝。全陂 ,源接黃原陂,灌田五頃一十畝。

雷陂 源接全陂,灌田三頃。以上四陂,俱在縣北開山保。

穿圳 源出砦溪桃樹畬山。里人高原淵開,灌田三十畝有奇。

石牛陂 :源接擂鼓潭七里。口,灌田三頃五十畝。

藍坑陂 源接石中陂,灌田一頃二十畝。高原淵塘 在陳樓楓林頭,東西廣三十丈,南北廣四十五丈,計五畝。以上諸陂塘,俱在縣之藍田保。

湖窟塘 在登雲坊段心。東西廣十丈,南北廣七丈,計一畝五分。

官陂 源發南豐縣,流至湖塘口,灌田四十畝。枙樹陂 ,源自南豐縣寒潭口,歷里心保東溪,灌田一頃。

郭家陂 源接南豐寒潭,經湖塘灌田一頃五十畝。以上陂塘俱在淨安保。

黃家陂 源接黃溪源,歷安吉潘家水口,灌田二頃。

家在陂 源接淨安溪,經里心保長田下溪合流,灌田二頃,又名「百石陂。」

周濟陂 西合大南溪之水。以上三陂,俱在黃溪保。

連家陂 在縣西北隆安保,源自桂羊保十里。口,灌田一頃田陀陂 源自南豐縣,歷隆安保連家陂,灌田五頃有奇。

嚴坑陂 源接南豐經嶺,灌田一頃三十畝。石上陂 源接泉嶺,歷隆安保連陂,灌田一頃。石關陂 鄉人新立,灌田。以上四陂俱在桂羊保。

大嶺圳 在縣西,源自鳳山,經藤長廟,下趨萬達橋,灌田二頃。

黃土陂 在東溪牛牯陂下流,灌田二頃。郭家陂 ,明嘉靖二十四年,知縣何孟倫重修,灌田三百餘畝。

官陂 在西溪。舊為洪水衝決。嘉靖二十四年,知縣何孟倫重修,灌田一頃五十畝。以上三陂,俱在里心保。

鄢家陂 ,源接沙坪,流經鵝頸水口,灌田三頃。寺壇陂 ,源接鵝頸,歷艾家漈,灌田三頃。觀音陂 ,源接龍鳳坊,下流經都下保陳家漈,灌田一頃五十畝。

灔湖陂 發源艾家漈,下經沙坪口,灌田五十頃。以上四陂,俱在富田保。

三層漈 引陳家漈水合楊家段水,灌田二十畝。

三漈坑塘 東西闊七丈,南北闊八丈,計一畝五分。

星橋塘 株山內。東西闊十丈,南北闊八丈,計三畝。

石角潭陂 源自寧化界頭,流經蘭溪,灌田一頃八十畝。

黃家陂 源接石角潭陂,流經石陂,灌田一頃一十畝。

石陂 源接黃家陂鐃村蘭溪,灌田一頃六十畝。

廣洋陂 灌田一頃一十畝。以上陂塘俱在縣都上保。

蟠湖陂 源接南豐縣盤湖嶺,灌田四頃。武陵陂 源自雷公山。

彭家陂 源接盤湖嶺至雷公山下,灌田三頃五十畝。以上三陂,俱在上黎保。

寮前陂 :源接客坊溪,經新溪,灌田二頃五十畝。

蕭家陂 源自盤湖,經新城溪,灌田一頃八十畝。

窯前陂 源接新城溪,經客坊溪,灌田二頃。以上三陂,俱在銀坑保。

石觜陂 :源接本保亂草坳口,經新城保熊家溪,灌田一頃六十畝。

德星陂 源接都上保石陂,經羅家坊下,灌田一頃三十畝。

長圳 :源出山嶺,流於羅坊,灌田一頃。以上陂圳俱在「都下保。」

李家陂 源接桃源口,經富保范家港合流,灌田一頃八十餘畝。明嘉靖二十四年,知縣何孟倫重修。

塘頭陂 :源接范家港,流至桃源口,灌田一頃有奇。

竹窠陂 ,源自艾家漈,歷大南溪,灌田八十畝。祝家陂 ,源接大溪口,歷鵝頸石水口,灌田八十畝。

張家陂 源接楊源水,灌田七頃。

石陂 源接大南溪,經富田溪口,灌田一頃五十畝。

黃家陂 :源接都下保陳家漈,經龍鳳坊,灌田一頃一十畝。

高圳 以上陂圳,俱在大南保。

梅樹陂 源自坑源,經客坊,灌田一頃。

《破田陂 》:「灌田二頃五十畝。」

破石陂 源自銀坑保蕭家陂經湖口,灌田一頃五十畝。以上三陂,俱在新城保。

應家陂 源接南豐縣寒潭,歷捲嶺灌田二頃,即「鶯家陂」 也。

烏石陂 :源接盤湖嶺,經排前富司陂,灌田一頃五十畝。

羅家陂 楊家陂 以上四陂俱在縣之安吉保。

七功陂 ,源自隆安溪,分流灌田,鄉人新立。長老陂 ,源自寧化界,歷客坊石印潭,灌田一頃。以上二陂俱在《里原保》。

蝦蟆陂 源自里原保,歷蛇山坳,灌田一頃。馬尾漈 、金龍山灌田。以上陂漈俱在縣客坊保。

富司陂 :源自上黎保雷公山,下經柯家嶺,灌田四頃。

黃家陂 源自捲嶺下東溪,灌田一頃五十畝。石隔陂。

牛牯陂 源從石隔陂,灌田二百餘畝。嘉靖二十四年,知縣何孟倫築。以上四陂,俱在縣之排前保。

雙溪陂 源自鐃山,下歷容駟橋,灌田二頃五十畝。

張公陂 :源自鐃山,灌田一頃五十畝。

石陂 ,源自鐃山,下歷雙溪,灌田三頃五十畝。將屯圳 ,源自黃家坑,灌田一頃。以上陂圳,俱在縣南將屯保。

九畝陂 ,源自鐃山,經綏城口,灌田二頃。長吉圳 ,源出黃家嶺,至饅頭嵊下,灌田二頃五十畝。

九母塘 東西闊二十丈,南北闊十七丈,計四畝。接鐃山下水,灌田二頃有奇。以上俱在縣之長吉保。

九攴陂 :源自鐃山,下經楓演渡,灌田一頃二十畝。

七攴塘 東西闊一十七丈,南北闊一十五丈,計三畝,接鐃山下水,灌田一頃有奇。

無頭塘 在梘下。灌田四十畝。以上陂塘俱在鐃村保。

官人陂 在縣之赤上保,源自寧化界,灌田五頃。

嘍囉圳 在赤下保

石前陂 在赤下保,源自龍潭,經都下保小溪,灌田一頃七十畝。

空碣陂 在隆下保。源出寧溪,流於本保,為劉家潭,共溉田二頃。

漈頭陂 :源自高營尾灌田,鄉人新立。

黃家陂 :源自漈頭陂分流,下灌田。鄉人新立南山陂   、張圳 。以上陂圳俱在周平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