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38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卷目錄
瓊州府部彙考十
瓊州府物產考二
瓊州府古蹟考〈墳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八十二卷
瓊州府部彙考十
[编辑]瓊州府物產考二 府志
[编辑]府總
禽屬
《打鐵鳥 》、黎母雀 。紅頭鶯。
「鵓鴿 」 、《喜鵲 》,《麻雀》。
《山呼 鸚鵡 鴝》鵒。
秦吉了 ,「《五色》雀 雉雞。」
烏 《黃鶯 》。《剪刀雀》。
鷓鴣 鳩 。《百舌》
鵪鶉 、《杜鵑 》《畫眉》
《啄木 》火雞 。山雞。
䲭鴞 蓑衣鶴 水鴨,白臉雞 鸕鶿 鷺鷥。
青。 鶺鴒 翡翠。鵜鶘 鸂𪆟。 鴛鴦《割雀》。 鷗, 海鵝。
水鷹 《海鳥 鶴》。
《火烏 》烏鬚 天鵝。
知風 水晶 《飛魚鳥》,
檳榔、《燕 華》雞
獸屬
「野牛 」 、「山馬 」 ,山豬。
鹿 麖 ,豺狸 ,豪豬 ,穿山甲。
蝟 山檀 獺。
鼠 :石猴 紅腹鼠。
通臂猿
蟲蛇屬
《裙帶蛇 》《蛇醫 》龍子。
蚰蜒 飛魚,蠱 簸箕甲。
箭幹 紅,簸箕。甲 :「土圭。」
《青竹標 火蛇 》,七寸。
水蛇 :水橫 蚺蛇。
烏稍 危,杆 錦蛇。
《量人 》藤蛇 。兩頭蛇。
山烏蠡 。佛蛇 。檀蛇。
貓蛇 。泥蛇 。四腳蛇。
《坡馬 雷公》。《馬 沿》《壁虎》。
蜥蜴 :蠶 蛇蠱。
蜂 蜾蠃 《蜣蜋》。
「螳螂 」 蟬 ,蚱蜢。
蝴蝶 蜻蜓 :「山蛭。」
水弩 獐《日蟲》。
鱗屬
江花 鯉 :細鱗。
鯽 齡魚 、斑魚。
鯰魚 、塘虱 、鐮刀
鰻魚 。鱓魚 。黃花刀魚 。馬鬃 黃魚。
鯧魚 、馬膏 ,《骨鱨》
鯋魚 、燕魚 。蠟魚。巴榔 勒魚 。麵魚。
《西綱 》鞋底 金錢。
飛魚 倒掛 河魨。
鰌魚 ,烏賊 ,鱟魚,玳瑁 蟹 ,《海鏡》
蜆 ,蛤蜊 螺。
蚶 ,海螄 。《江珧》。
車螯 、蠔 。流螺。
《水母 鸚鵡》,螺 海龜璧。
《海膽 》《九吼 》鰲魚。
泥筍 。《河蟲 。末》魚
石屬
磁石 。水晶石 。《瑯玕石》。
礪石 、火石 、《梅花石》。
野豬精石 。《石燕》
藥屬
白膠香 、藿香 、斑貓
蛇蛻 、鳳尾草 、石蟹
石腦 、扁青 、菖蒲。
天門冬 、車前子 、蛇床子。
山藥 。馬蹄決明 、忍冬草。
鹿茸 、乾葛 、茵陳蒿。
蒼耳 栝樓 《蓽薢》。
艾 ,水萍 。稀薟草。
茴香 、大小蘇 、澤蘭
薑黃 、高良薑 、《青箱子》
鬱金 。葒草 。《香附子》。
草荳蔻 、紅荳蔻 、旋覆花
半夏 、使君子 、草、蒿
《蛇含 》貫眾 牽牛子。
「朝開暮落花 何首。」 烏 《蓖麻子》,
馬鞭 、《羊蹄草 》《穀青草》。
蒲公草 、槐角 地丁
夏枯草 、《海金沙 》《三藾》
檳榔 、黃、沉香 、桑寄生。
皂角 、桑白皮 、巴豆
茱萸 、山梔子 、木鱉。
益智子 、蝙蝠 、牡蠣。
龜甲 「桑螵蛸 。」 鱉甲。
《海螵蛸 》。《白殭蠶 》。《原蠶蛾》。
蟬蛻 石龍子 。海馬。
「蚺蛇膽 。」 螻蟈 ,穿山甲。
菴摩勒 。紫蘇 、薄荷。
「血見愁 山總管 柳。」 《豆葉》,
接骨草 、草決明 、益母。
枸杞子 、白丁香 。催生。
大瓠藤
貨屬
椰子 烏木 、《虎斑木》。
雞骨香 、檀香 、青螺
蘇木 、《雞翅木 花》《梨木》。
黃熟香 、《白木香 》《龍骨香》。
海漆、香 珠 、豹皮
《花箋香 》,《鸚鵡杯 》,《鸕鶿杓》。
石花菜
《竹葉青 》《浮子酒 》《鹿蹄酒》。
燒酒 、「黃酒 」 、「荔枝酒。」
「菊花酒 」 、《真一酒 》、「《天門冬》酒」 、「桂酒 」 、《山柑酒 》、「椒酒。」
嚴酒 「七香酒 煮堆」 ,
米花 麴餅 曬蜆。
茶 、糕 、糖
「芝蔴油 」 、「《山柚》油 」 、海棠油、麻子油 、《山竹果》油 、核桃油。
烏桕,油 ,雕帶 ,椰榼,銅鼓 。老鴉扇 ,藤器。
纏棕 漆器 ,《黃村蓆》。
紅竹簟 、椰冠 、椰杯。
黎金 、《金剛子 》,麝蘭。
黃子木拄杖
布帛屬
葛布 蕉布 。麻布。
水綢 、土綢 、綿布
鵝毛布 、兼絲 椒布
紑布 、《吉貝布 》,《青被》。
油紅被 、花被 、假被
黎幔 ,廣幅布 ,黃絲絹。
番波羅
瓊州府古蹟考 府志
[编辑]本府。〈瓊山縣附郭。〉
珠崖郡 ,漢制。在縣東南東譚都石陵村,址存。有瓊崖嶺、珠崖侯王廟,今合祀靈山。
崖州 ,在縣東二十里。本隋顏盧縣,唐更名顏城。武德中,置崖州於此。今顏村側龍盧洞,即其故址也。
舊州 在縣東南四十里麻鈕都。《一圖》:濱江築城,引小溪為壕,址跡俱在。宋開寶廢。唐武德中,所置崖州,欲立州於此,適有飛梁之異,始移於瑇瑁縣,而以舊州名之。瓊臺 ,在府治前。唐設置都督府,宋置瓊管安撫都監,皆稱臺。
貢院 在縣北天寧寺旁。宋南渡,瓊設科取士於此。
東坡臺 在縣東南舊開元寺東。宋蘇軾嘗寓其間,故名。至今不廢。
考古臺 明洪武間,縣令為教諭趙謙築之。在
縣學內因遷學廢
舊縣學 宋置在海口浦。元因之。明洪武,知縣李思迪遷於郡東東坡書院。九年,知縣陳概復遷於南郊,築「考古臺。」 弘治十一年,副使陸淵遷附府學,臺廢。今基址猶存。
石山巡檢司 明洪武初設,在縣南七十里邁別都,知縣李思迪建。永樂丙戌,以招黎向化,又委帶銜巡檢土舍王觀朝權撫之。今廢。
民教場 在縣外西南官道左。明弘治間,以民壯合操於軍教場。
蕃民所 ,在海口浦,即今海田村,元建所置官,立其民之長麻林為世襲總管,今子孫猶存為蜑。
趙汝珞營 在白沙口。趙汝珞率義兵拒元,死節於此。
星軺驛 在白沙。宋建,今廢。
《天朝古塔 》在海口都,久傾廢。
開元寺 即古乾亨寺,宋建在南橋,今廢普明寺 ,元至治年,文宗潛邸城南,創觀音閣。及還即位,賜名「大興龍普明禪寺」 ,今廢。
清端堂 在舊府治,并建。有「虛白」 、《緩帶》《退思》《平理》、「燕喜」 等堂。又有「節愛」 、「超然」 、「風月」 三堂,皆宋建,今廢。
六瑞堂 在城南放生池上,譙樓下。宋時常開雙蓮者三,故名。郡守王光祖建,謝諤賦詩及為題扁。後元嘉泰二年,萬守重建增亭。蔣琬《記》。錦衣堂 在東坡書院中。邦人以蘇潁濱續東坡詩,有「錦衣他日千人看」 之句,就坡院築錦衣堂、騁豐軒,刻進士題名。
「夢宸堂 」 「在兵備道後堂。」 涂棐建。
望闕亭 在張吳都顏村,唐崖州址,宰相李德裕貶時建。
期范堂 在兵備道前。堂涂棐建。
永日軒 :李德裕建。因公《窮愁志》自序,有「消此永日,所以解憂」 之句,後人遂扁其所居軒以寄思焉。
麗澤亭 宋建,在郡學門外江心,跨橋以登,植芙蓉,最為勝概。因後守帥遊讌頻數,教官厭于應酬,遂廢。
知樂亭 在城南放生池上,宋郡守韓璧建,朱文公《記》。
廣蔭亭 在城東一里
放生池 在城南譙樓下。宋時韓璧鑿建。池上有知樂亭、六瑞堂。今鐘樓南街尚微存遺址。譙樓 即鼓樓,在衛前。明洪武間,衛使王友創樓三級。成化辛丑,指揮李泰增砌其臺,副使涂棐鑄銅壺滴漏。萬曆戊子夏,因製銃,火失爍,而樓遂廢。己丑,副使孫秉陽、郡守周希賢移建于東門內,為「鎮東樓。」 郡守余文奎遷回方建。乙巳,地震,復傾圮。乙卯,尚書王弘誨、知府謝繼科、推官傅作霖重建。今樓久廢,砌石猶存。
鐘樓 在譙樓左,縣學後右。明洪武間,桑昭建。樓久廢,砌石猶存。
表賢亭 在大城西。明成化丁卯,副使涂棐建,以表「尚書薛遠、都御史邢宥、學士丘濬、主事林傑及諸縉紳之賢。」 後因風雨傾圮,基址猶存。瞻雲樓 在府治後,久廢。
鎖鑰樓 在小北門
「海天一眺樓 」 在倉後城上,久廢。
海山樓 「在舊道前」 ,宋建,久廢。
《海口四》牌樓 在海口所十字街,久廢。
泂酌亭 東坡「雙泉,上在城北,宋陸郡守建,與臨清、濯纓二亭相連,以石作龍頭,水從口噴。有東坡《序井》詩:丁丑歲六月,軾遷過瓊,始得雙泉之甘于城之東北隅,以告人,雙泉相去咫尺而異味,陸守求泉上亭名與詩,名之曰泂酌。詩曰:『酌彼兩泉,挹彼注茲。一缾之中,有澠有淄。以瀹以烹,眾喊莫齊,自江徂海。浩然無私。豈弟君子,江海是儀』。」 既味我泉,亦嚌我詩。
瑞蓮亭 元建,在府城南,雙池植蓮,並開雙蕊。建於上,久廢。
魁星亭 在縣學右,今圮。
鴈塔亭 在城南鴈塔峰上。元建。明萬曆年間,郡守唐可封移郡學後,《三元》碑立于峰上。柔遠亭 在郡北五里官道。明天順間,暹羅使臣黃坤普倫立。
清惠亭 今名「五里亭」 ,在郡五里官道西。明萬曆年間,太守倪棟建。
南溟奇甸亭 在郡北五里官道。明弘治間,以石建。
濱淪亭 在子城西。明永樂間,教諭張善教立。
「老農亭 」 在城南,久廢。
貞明閣 「在崇文書院」 後,久廢。
寶敕樓 在下田丘文莊可繼堂後。丘為大學士時,進《大學衍義補》以一部,敕公建樓藏之,故以此名。今基猶存。
懷沙亭 在小英村社學內。明提舉司汪廷貞於弘治年間作亭以覆。陳白沙《社學記》。
澄邁縣
苟中縣 ,在縣南四十里那舍都,漢武帝時建,元帝罷珠崖,遂廢。
曾口縣 在縣南七十里曾家東隅都。唐貞觀中,析瓊山縣地建置,後與瓊山俱沒于洞蠻。五年,復為縣。南漢省之,乃以地入澄邁。今之博羅,是其故址。
銅鼓峒巡檢司 在縣南一百一十里西黎都。明洪武初設在新安都,為保義寨巡檢司。十三年移此。
《美榔》二塔 在王家都,陳道敘女為尼修行,豎之。
香山地 去縣治十里,即今「佃讀」 村,宋仙白玉蟾居之。今地多香茅。
雲谷 在南都
神頭井 舊傳有一婦人騎馬至此,地塌泉湧,今馬跡尚存。
兔穎巡檢司 去縣南一百六十里南黎都。明洪武初,設在曾家東隅,都為永靖寨巡檢司。十三年,因鎮服黎人,移此。
通潮閣 在縣西門外,乃宋通潮驛,東坡道經此,常憩。明知縣唐啟賓鼎新之,後圮壞。
登高亭 在縣西大勝嶺上。明知縣韋裘以石建。
定安縣
忠州 在縣西南黎峒中。唐咸通中,命辛傅、李、趙四將進兵擒賊蔣璘等,于其地置州,尋廢。寧村巡檢司 在縣南六十里南資都。明洪武初,設于潭攬。後以黎人作亂。二十七年,縣丞許文通始置此。久廢。
黎母山石崖 。元都元帥朱斌統兵征黎,抵古鎮州,登五指山,次登黎母山,各刻石云「大元軍馬到此。」
舊定安縣 在南堅峒新寨嶺下。
文昌縣
紫貝縣 在縣南紫貝山下,即今新衙村。漢置,後省。
平昌縣 ,在縣北安知鄉何恭都譚步村。隋名「武德」 ,唐武德五年改名「平昌。」
稅課局 在舊清瀾所西門外,明洪武二十七年設。宣德九年,本局大使劉瓊奏遷鋪前巡檢司旁,正統六年罷。
白石站 在縣北騰橋鋪西北「蘇尋」 、南溪二圖界。今廢。
八角砦 在白延都八角山下,今廢。
賓宰驛 明嘉靖年間罷,改為「賓宰公館」 ,今廢。長岐驛 明嘉靖年間廢,改為公館。
義倉 明正統六年建,南倉在縣東郭,北倉在南溪都錦山村,今俱廢。
和尚宅 ,在抱虎嶺《南鬱》。相傳宋朝有僧修煉于此,今丹井尚存。
湄丘草亭 去東門五十里。都御史邢宥建,《自記》,並王伯貞序。
玉陽書院 在縣北修恬山。給諫許子偉、林有鶚、有鳴建。後有「崇正樓」 ,祀陳白沙、王塘南二先生,久廢。
會同縣
舊縣 一在嘉會,一在太平。
永豐舊邑 :在縣治北門。
河泊所 明洪武初,置於太平都馮家浦、樂會縣。
容瓊縣 。唐貞觀置。貞元省入瓊山。
布政司 在縣西。知縣莫卿建,今廢無存。按察司 故址在縣東,明洪武二十六年,改為海南道。
臨高縣
臨機縣 ,在縣西二十里東塘都那在村。唐置。今那虞都海邊有臨機村。
定安巡檢司 在縣東三十里定南村。明洪武初設。正統年間革。
《茉莉軒 》在縣治東。宋邑尹謝渥建,胡澹菴書扁。
慈訓堂 在邑東蠶村都,即王桐鄉先生家正寢。邑尹梁儉記。
儋州
儋耳城 在州西三十里高麻都南灘浦,漢樓船將軍楊僕所建,遺址尚存。
稅課局 在譙樓下,明初置。
宜倫縣 在州西門內。隋為義倫縣,在城南百步。宋初,更為宜倫縣。紹興間,郡守王齊遷于城北三百步,以其基為倫江驛,後附城西門內。元因之。明正統年間革。
富羅縣 ,在州境。本隋毗善縣,唐初更為富羅縣,南漢廢。
吉安縣 ,在州境。唐貞觀初沿隋名,分昌化置。乾元省置洛陽。
涔陽縣 ,在州涔陽鎮,唐天寶初置。
洛陽縣 ,在州境黎峒中。唐乾元後,省吉安縣增置,移儋州城下。宋省入宜倫縣。
歸江巡檢司 明洪武初設,在州北六十里譚樂都。
大員驛 在州南一百一十里,抱驛都大員村。明洪武初設,弘治間革。
古儋驛 在州東一百里。明洪武三年設,正德元年廢。
得月樓 在城北,久廢。
動鑑閣 在載酒堂側,久廢。
湧月亭 在城北,久廢。
「雲錦亭 」 在州治東南,與東坡故址相對,久廢。「寶燕亭 」 在城南,東坡所居之地,久廢。
熙春亭 在州治東。宋建,久廢。
博望臺 在州東北重岡之上,久廢。
載酒堂 在州東南二里,黎子雲地上,今以祀蘇東坡。
尊賢堂 在州東二里。東坡得曾氏地,築居,久廢。
繼美堂 在州東。宋知軍陳適繼父建,胡銓「記。」 久廢。
秀香堂 在州北。宋李光謫居建之,久廢。堅白堂 在州東。宋建久廢。
吏隱堂 在州城北隅。宋建,久廢。
九思堂 「在州後」 ,宋建,久廢。
文德堂 在城北五里。元建,久廢。
昌化縣
舊縣 隋時舊址在今縣治東南舊縣村之東,石基猶存。宋、元時舊址,在今縣治之南,隔江十里。
儒學故址 隔江十里。舊縣治右。
射圃亭故址 在舊儒學前街。
河泊所 在縣北六十里烏坭港,明洪武六年置。
觀海亭 在縣西半里山上。明建久廢。
觀河亭 明嘉靖間建,久廢。
興賢堂 「宋為苻確建」 ,今圮。
卻金亭 明士民為知縣潘世元建,今圮萬州。
萬安州城 在通化都。唐置,址存今名,曰《舊州富雲縣》。
博遼縣 以上二縣俱在州境。唐貞觀中,析文昌縣地置,屬瓊州,尋屬崖州。龍朔間,屬萬安州。南漢省。《明一統志》及舊志又云俱在陵水縣境,遺址尚存。
萬寧縣 宋置,在州城西。明初,遷于州東。黎順亭 在城東東山下。宋端平中,民以知軍劉椿有德政,民安黎順,故為立碑刻石紀功。魯亭 在城北仙河溪側,元建久廢。
愛民堂 在州城,宋建。元重修,久廢。
凝香堂 附州治右,元建,久廢。
靈照堂 在東山,有石如室。宋修治之,而立堂於上,久廢。
陵水縣
河泊所 在州治南興調鄉。明洪武十六年,置崖州。
寧遠縣 在州南一里水南村。宋沿隋、唐名,立在城內州治西。明洪武四年,知縣甘義移建於此。十年,知州劉斌復遷故址。正統間革。今為布政分司。
延德縣 故址在州治西一百五十里,今白沙鋪西南黎白港。隋置,五代廢。宋崇寧中,復置。大觀初,更為軍,又置倚郭縣曰「通遠。」 政和初,省入感恩,後立延德巡檢司,與甘泉驛及司遷、驛革,舊址俱廢。
落屯縣 在州東五十里。唐置。五代省,即今落屯村,熟黎居之。明萬曆丙辰,知州張宿疏溝,獲「落屯縣印。」
臨川縣 ,在州東南一百三十里,鹽場西南山中。唐置,五代省。
吉陽縣 在州城東,後廢為寧遠縣儒學,今廢。樂羅縣 址在州西一百里,即今樂羅村德化驛,隋後無此縣名。
連珠寨 址在州東一百里鹿迴頭嶺上。宋末土豪陳明甫自號「三把大王」 ,建屋於此。後大軍征討,又作寨固守,名連珠寨。
玳瑁欄 在州治東南五十里官道郎鳳嶺下。海邊有巨石數十丈如屋。宋時臨川里土豪陳明甫作亂,鑿石為欄,養玳瑁。今石椿兩列猶存。懷遠亭 在州東南三里南廂。
相公亭 在州南南山鋪之東。宋丞相丁謂建屋數椽以處之,名曰「相公亭。」
洗兵亭 在州西南二里。宋胡銓與郡人陳迪功靖江遊,偶得勝地,有池數畝,建亭其上,取杜詩「淨洗甲兵」 之義,扁曰「洗兵。」
大洞天亭 宋建,與巖瞻亭、「石板茅亭」 、傑觀閣俱洞天景致。
江亭 在州西一里。元王士熙謫崖時,建「永思亭 。」 明成化初,學正許端惠任滿去,弟子慕之,故建。
「盛德堂 」 在水南村。
逸賢峒 在州西南
懷柔閣 在樂定城
感恩縣
鎮州 址在縣東北七十里。宋大觀初,知桂州王祖道請於黎母山心立,又置倚郭縣,曰鎮州,尋廢。
九龍縣 漢置,在縣東九龍山,元帝時廢。今縣址存。
甘泉驛 在縣南三十里白沙鋪左。明正統間革,基存。
大南驛 在縣北三十里。明正統間,革基存楊廣文壩 ,近古鎮州石城遺址。有馬跡碑,題「楊成軍馬到此。」
《府志》未載古蹟
[编辑]《瓊山縣志》
[编辑]演武亭 即名官教場,在縣北鎖鑰門外。明成化年間,副使涂棐以敕書內「飭邊」 二字以名其亭。建於演武場,詞林張元禎撰碑,久湮沒。今郡丞潘廷侯磨刮苔蘚表出之,俗誤稱為「定風碑。」
《澄邁縣志》
[编辑]伺官亭 在分司東,公館西。今已久廢。
學前塔 為本學文峰,科目間出。明嘉靖甲寅,知縣許應龍偕本學及庶士協建。
西門塔 在裏橋左。元時設以鎮水口。明嘉靖間,知縣唐啟賓重建。萬曆三十三年,地震傾塌。三十七年,知縣周士昌命耆民李時督工重建未竣,三十八年知縣曾拱璧興工落成。雙灘塔 在縣西兩灘之上。元時知縣崔均創築,以鎮灘口為水門巨觀。明正德間鄉人潛掘,久崩塌無存。
那驛塔 在縣南一十五里。元時儻驛都李文英用石創建,以鎮水口。
鍾村前塔 在縣西一十三里。明弘治間,舉人鍾秀建,砌以鎮水口。
龍光塔 在儻驛都官路。明萬曆四十年,李文英族人新建,以鎮水口。
于利塔 在縣東赴郡官路七里。明天啟間寄府學庠生王一默建。
《定安縣志》
[编辑]《黎婺山壁詩 》在黎婺山嶺頂,高丈餘,大二丈。中間東坡有手書詩一首,近此壁裂開二幅云。「解慍軒 」 在縣治後。明知縣吳定實建。多名儒題詠,年久圮壞。
皇清知縣張文豹重修。
橋頭溪 在李家居。腰來龍過脈,兩岸壘石,天然成一橋頭。明尚書王弘誨作橋於此,為龍梅四景之一,學士大夫多有題詠。
《文昌縣志》
[编辑]青龍石 在雲莊渡口。天將雨,則激水上衝,有聲如雷。
葫蘆石刻 :在縣西北四十里何恭都道旁。兩壁劃然,中通牛馬。有邢湄丘詩賀令詩。刻石釣鼇磯 紫貝山陰。天妃廟後。明教諭熊若龍名之曰釣魚磯城守石可教重開,更今名。
《臨高縣志》
[编辑]富羅縣 在城北,今富羅鄉,本隋毗善,唐初更名「富羅」 ,南漢廢。
買愁村 在縣東南二十里。宋胡銓有詩。
幽景塘 蠶村都。先桐鄉王先生欲建「桐鄉書院」 ,未就。明弘治間,乃於院基鑿此塘,左有聚景園。
《儋州志》
[编辑]歸姜驛 在州東北四十里譚樂都。隆慶戊辰裁革。
桄榔庵 在城南。宋紹聖四年七月,蘇東坡到軍,僦居官舍,有司不可,買地構居,結茅數椽,為偃息之所。旁有桄榔林,因名。嘗摘葉書銘。「冠古堂 」 在州治之東。宋知軍杜初建,李光命名。
平心堂 在州東北二里天堂都,宋知軍王齊建。
息軒 在城東南天慶觀旁。《東坡有詩》。
「湛然菴 」 在州大江橋北,宋泉人許廷惠構,折彥質名。
細香堂 在城南。宋李光建。《學錄》:羊漂命名。問漢亭 在州後大江橋北。宋閩人許康民建,胡銓扁名「李光」 ,嘗於七夕策杖登亭。
詠歸亭 在城北秀香亭側。宋知軍鄔大昕創,李光命名。
賓燕亭 在城南,蘇東坡所居之地。周匝皆池,栽蓮。後知軍陳覺嘗會賓於上,因名。
籌邊亭 在城東。宋知軍黃嗣建,有詩。
明秀亭 在相泉上。宋知軍方汝運建,為出郊祈雨憩息之所。
臨清亭 在城西北,有清水池,四季荷花不絕。宋郡人黃旦築亭于上,名曰「臨清。」
迎恩堂 在城北小江橋。明永樂間,宜倫主簿蕭韶建,為「迎詔之所。」
那炭墩 在州西三十里水田之中。俗傳陳中孚所築,故名。
紅磚城 在州後,長數丈。鄭翱論那人羊郁寧濟夫人遷城事,指今城北紅磚為驗,竊有疑之。蓋遷城事蹟,志已不傳,然初皆土城,明始以石包砌,今不應紅磚反在石上,而雜于雉堞之間,況風雨近亦傾圮,有神跡者,恐不如是也。崩城頭 在東門外一里,有土城百餘丈,俗傳陳薦觀所築。
「黎母巔 」 ,相傳雷攝一蛇,在黎山中生一女,號「黎母」 ,食山果為糧,窠林木為居,歲久有交阯之蠻過海取香,因與結配。子孫眾多,黎母之巔,雖生黎,亦不能至。
《神桶浮漢大王石 》在零春都。蜑人獲石靈異,號為「浮漢大王」 ,祀之,祭用青服,胙餘置之潭餉魚,祈禱多應。
《昌化縣志》
[编辑]拱辰橋 明洪武四年,知縣董俊建,今廢。昌江渡 「春夏無水則涉,秋冬水溢則渡。」 和市 在南大街,今廢。
西門市 在鎮海門外,今廢。
《萬州志》
[编辑]偕樂亭 在東山大石上。明知州余忠建,今廢。水月亭 在城東十里文德都嶺腳下。宋建久廢。
「周公愛亭 」 在東山。
城北佑聖堂前塘 舊有蓮花,近沙積水淺,四圍皆田。
海雲庵 在城東二十里臨濤都,久廢。
雞竺庵 在東山嶺中,宋建,久廢。
迴山堂 在東山
「石林山堂 」 在東山。
祥雲講堂 在東山
文宗堂 在東山
《崖州志》
[编辑]望闕亭 在州治東。唐衛公貶崖州時所築,朔朢俱衣冠北面望闕𨙫首。
墳墓附
[编辑]本府。〈瓊山縣附郭。〉
唐戶部尚書吳賢秀墓 在縣東三十里牛欄坡之原。遠孫明工部郎中吳會期重修。
馮公墓 明宣德間,村人耕陶公山下,掘得一塚,其中深邃,有碑石云:「大唐賜紫金魚袋馮公墓」 ,翰林學士李吉甫撰文。或以為高涼守譙國公馮寶之墓。按《通鑑綱目》,陳永定三年,馮寶卒,吉甫已後寶二百餘年,非寶之墓甚明。大抵此墓乃寶之子孫,但失其名耳。
明教諭趙謙墓 在舊縣學東北隅。唐冑重修,有《墓記》。
「儒者王惠」 墓 ,在蒼驛都多閃地。
進士王克義墓 在陶公山馮公墓前。
御史唐頤菴舟墓 在蒼驛都雲亭山。
大學士丘文莊墓 在五原都五龍池水頭村南。夫人吳氏合葬。有「《諭祭文》碑。」
解元唐濂伯墓 在蒼屹山。王佐詩云:「後時若問田邊墓,嶺海南來第一人。」
太常寺卿夏昇墓 在博蒼山,有《諭祭文碑》。侍郎唐冑墓 在陶公山下,有《諭祭碑》。
御史俞宗梁墓 在蒼驛都「南正」 之原。
御史陳實墓 在陶公山下。
侍郎鍾秀墓 在蒼原山,賜諭祭。
御史馮顒墓 在蘇尋蒙山。賜諭祭。
知府陳天然墓 在南橋。
員外唐穆墓 ,在香根。
知府王儼墓 在白水塘。
參政鄭廷鵠墓 在「蒼驛。」
副使黃顯墓 在定安金雞嶺。
參政黃宏宇墓 在元墩嶺。
按察使林震墓 在大塘之原。
右都御史諡「忠介」 海瑞墓 在濱崖,賜諭祭。副都御史梁雲龍墓 在龍坡,賜諭祭。
工部郎中吳會期墓 ,在雲亭山西。
戶部郎中唐翱墓 在蒼驛冰果山。
澄邁縣
苟夫人墓 ,在豐盈都麻練地,《文昌》雲:「從龍之母也。」 石墳精巧。
定安縣
明禮部尚書忠銘王弘誨墓 ,在博曲「古所」 之原。
布政胡濂墓 在黃竹
文昌縣
元總管雲海墓 ,在楊添浦新衙地。元雲從龍之父。
明翰林庶吉士何測墓 在溪西。
都御史邢宥墓 在銅斗山,賜諭祭。
參政王懋德墓 在倉前。
主事林密墓 在石壁
主事林華墓 在御墩之原。
主事韓俊墓 在黃竹
參政邢祚昌墓 在湖尾。
中書陳是集《墓 在地略》:
烈女林五娘墓 在橋北。
樂會縣
周泰墓 在蓮花墩
臨高縣
桐鄉王佐墓 ,在博文都瓦窯山。
儋州
薛綜墓 ,在德義山下陳村前。
梁成墓 ,在「天堂書屋」 右側百步許。
唐朝引墓 在松林嶺石巖之北。
從征官軍叢塚 在保吉營。明弘治辛酉,苻南蛇亂,壬戌官軍征之。指揮何靖失機,參議劉善遇害,官軍死者甚眾,賊解,方得劉櫬而歸。正德十年,知州陳袞愍從事者暴露,收而窆之,立石曰《叢塚》。
昌化縣
承議郎苻確墓 在縣南黎都,居候村。
萬州
荊王太子墓 元徹墩王之子。至元中以高昌王事累謫萬州安置,數年卒。葬于州東北八里東山嶺下。今塚尚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