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45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卷目錄

 泗城府部彙考二

  泗城府田賦考

  泗城府風俗考

  泗城府祠廟考寺觀附

  泗城府驛遞考

  泗城府兵制考

  泗城府物產考

  泗城府古蹟考

  泗城府猺獞峒蠻考

 泗城府部藝文一

  泗城土府世系考     明王守仁

  重修田州府德政堂記     關譽

  議處思田事宜        林富

 泗城府部藝文二

  宿田州          宋陶弼

 泗城府部紀事

 泗城府部雜錄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五十二卷

泗城府部彙考二

[编辑]

泗城府田賦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田無頃畝,原額徵秋糧折色米一千六百四十六石九斗。康熙三年,奉文委官會勘,除去路程一甲,糧米四十五石七斗一升四合三勺,歸入西林縣額內,尚實徵折色米一千六百零一石一斗八升五合七勺。

尚徵折糧銀一千一百二十兩零八錢二分九釐九毫九絲,閏月加銀四十九兩五錢五分九釐九毫九絲八忽。

以上折糧連閏共實徵銀一千一百七十兩零三錢八分九釐九毫八絲八忽。

三年朝覲額解貢馬八匹,每匹折銀一十二兩,共銀九十六兩外水腳銀二兩八錢八分。又三年朝覲額解貢器香爐并蓋花瓶、燭臺全副,共重九十四兩。外水腳銀二兩八錢二分。又三年朝覲額解貢馬八匹,每匹折銀一十二兩,共銀九十六兩。外水腳銀二兩八錢八分。又三年朝覲解貢器香爐并蓋花瓶、燭臺全副,共重九十四兩。外水腳銀二兩八錢八分。又三年朝覲額解本色黃蠟二十觔。

果化州

田無頃畝地丁額徵解銀共一百二兩有奇。《恩城州》

康熙二十二年,實徵官民田地塘共地三十七頃三十八畝。

地銀一百五十五兩三錢一分二釐有奇,地糧一百九十六石二斗四升五合。

本州田無頃畝,額編「秋糧銀一百二十兩,解赴本府投納」 外。

《朝覲》貢馬二匹。每匹折銀一十二兩,共銀二十四兩。向係三年一徵,解赴本府投納

田州

原額田無頃畝,因本州糧米虛懸,於康熙三年內丈勘得實,「六甲、官、表祀、站兵、徭」 六項田二百四十八頃七十二畝五分。

原額徵秋糧折色米四千零六十一石九斗七升五合七勺。康熙三年奉文委官丈勘減去糧米二千八百一十八石三斗五升零五合,尚實徵折色米一千二百四十三石六斗二升五合。

實徵折糧銀八百七十兩零五錢三分七釐五毫。

又河稅銀二百兩

又三里參將馬料銀三十六兩。

又解司表箋工價銀一十三兩三錢三分三釐。以上折糧河稅、馬料工價,通共實徵銀一千一百一十九兩八錢七分零五毫,閏月共加銀六兩八錢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三年朝覲,額解貢馬一十二匹。每匹折銀一十二兩,共銀一百四十四兩。內上林土縣幫解貢馬一匹,折一十二兩外水腳銀四兩三錢一分。

內上林土縣幇水腳銀三錢六分。又三年朝覲,額解貢器、銀、香爐、花瓶、燭臺各一副,共折銀一百二十兩外,水腳銀三兩六錢。《歸順州》。

田無頃畝地丁,額徵解銀共一百一十一兩有奇。

三年朝覲,額解貢馬二匹。每匹折銀一十二兩,共銀二十四兩;外水腳銀七錢二分。

向武州

田無頃畝。原額徵秋糧折色米八百六十八石九斗二升

實徵折糧銀六百零八兩二錢四分四釐,閏月加銀六兩八錢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以上折糧連閏通共實徵銀六百一十五兩零七分零六毫六絲六忽。

三年朝覲,額解貢馬二匹。每匹折銀一十二兩,共銀二十四兩;外水腳銀七錢二分。

都康州

田無頃畝,原額徵秋糧折色米二百四十石零五斗,實徵折糧銀一百六十八兩,閏月加銀六兩八錢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以上折糧連閏通共實徵銀一百四十七兩八錢二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

三年朝覲,額解貢馬二匹。每匹折銀一十二兩,共銀二十四兩;外水腳銀七錢二分。

龍州

康熙三十二年,地無頃畝。

地銀三百二十三兩五錢零五釐。

《地糧》、四百六十二石一斗五升

額徵秋糧銀三百二十三兩五錢零五釐,例解南寧府投納。

本州每遇貢期,例出扛夫一百六十七名,馬十八匹,及土兵一百八十名,至期點候應用。自甲申年明季之後,蠻賊屢出侵犯,州城房屋多遭焚擄,附近邊界一帶村場,盡屬丘墟。自此民丁漸稀,凡遇貢期,備歷情由詳報。自康熙二十九年,均照四分減一之例。龍州應出兵夫一百八十名,在於關前擺列,事畢卸刀作夫,抬運貢物。至今援例因之。

江州

康熙二十二年,地無頃畝。

地銀一百四十三兩五錢。

地糧二百零五石

額編《狄糧》銀一百四十三兩。遇閏加銀五兩六錢二分零。徵解南寧府投納外。

貢馬二匹,每匹折銀十二兩,共銀二十四兩。外加水腳銀七錢二分。例係三年一徵,解赴南寧府投納轉解。

泗城府風俗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萬山叢萃,嵐霧迷漫,地鮮平疇,鑿山為耕,力勞而收薄,故僅給而儲稀。其愚樸堅悍之氣,則性然也。然刻木誓信,則至死不移。飲食衣服,婚葬悲喜可怪之情,大抵與諸土同。獨婦女首裹布幘,必刺紅白花紋為飾。目把人等,則腰繫白帶如黑花,以別等類。此其制也。至於疾病,用巫人繫雞取翼兩骨,束作一對,分別記號卜之,以占吉凶,并驗鬼祟。小則用羊豕雞犬,大則用牛,或一二以十數祭之,竟有為一病而至破家者,其愚如是。然俗尚勤儉,骨肉親愛,猶有上古遺風焉。

果化州

《風俗》大都與泗城同。

恩城州

地僻民疲,生其邑者多半不識文字,惟知耕食鑿飲。男女跣足纏頭,飲食相招,席地而坐。祭葬,好鳴鐘鼓,病不服藥,惟祭祀鬼神。

田州

山荒野曠,青草黃茅,時作瘴癘。土人性與土習,罕有中病。漢人至此,不耐寒暑,感者多瘧痢痞脹。其田土多磽瘠,多種芋粟以為饔飧。粗知禮義,心狡多詐。家無畜積,有牛為富。重財輕。殺疾病、祭鬼神。喪葬用浮屠。衣服器用,儉嗇質樸。至若出入佩刀,婦女貿易、廛市燈節,男女遊戲唱歌,其習尚俱與各土屬同。

歸順州

山高陰重,少暑多寒。民淳而樸,不事營謀,無力食鹽。常瀝灰取水,以代鹽味。男巾布裸足,必潔飾其裙,而後敢見長上。女衣短裙長,必染涅其齒,以示富厚。嫁娶鄉鄰,互相酬贈。死亡,闔室子女以杵舂臼,鬧擊成聲,名為「化者。」 舂行糧。葬日,鼓樂導送,頗涉於華。每遇節慶,用葉裹米為粽,獻上餽鄰。其粽之大,至有裹米數十升,中藏全豬并雞、鴨者。新歲男女拋毬為樂,混雜無嫌。餘與各土屬同。

向武州

山多田少,民種芋粟以代禾黍。不事貿易,不知禮義。好鬥殺,尚鬼神。男穿草履、婦戴竹笠。元旦,戶俱掛紙,親戚攜酒肉到門探賀,相聚謳歌。清明祭掃、中元祀祖,互相邀飲。冬日放火焚山,晝夜不息。除夕則裹粽以樂歲終。其居室婚、葬,俱與各土屬同。

都康州

四時瘴霧彌漫,不分冬夏,遇雨則寒。其民散處山陬,架樓而居。不知禮義,專事耕稼。高亢無壕,五日不雨,地裂龜紋,終歲一收,僅供半載之食,每藉芋粟為糧糗。春夏民多菜色,性魯質樸,孱弱無力。婚不奠鴈,禮重檳榔。冬夏飲水,終歲食淡。一切火葬重鬼,好鬥輕生,俱同各司。雖邊鄙陋風,大異中土,亦相沿成習,各以樸質自甘也。《龍州》

土瘠民愚,少習詩書,日夕惟知耕鑿,務農所居,盡是編茅為屋。按《明一統志》:「有疾病,輒具牲牢詣神祠祈禱。有被誣,則盟誓插血,委棄性命。私相稱貸,則刻木比指,信若契書。扺冒罪刑,則繫草於脛,重於桎梏。」

江州

民皆土愚,不事《詩》《書》,耕耨乃其本業。有婚姻、嫁娶,酒肉、檳榔、糯飯為重。至於疾病,不服藥餌,惟祀鬼神。若遇飲食相邀,集眾席地而坐。男婦悉用白布花巾纏頭,墟場貿易,男女混雜無間。

泗城府祠廟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山川壇 :在府治西北,春秋祭。

社稷壇 :在府治西北,春秋祭。

城隍廟 在府治西

關帝廟 在府治西

真武廟 在府治西

果化州

城隍廟 在州治西

關帝廟 在州治東

三界廟 在州治東北

思城州祠廟無考

田州

山川壇 在州治東,離城半里,土官春秋致祭。「州厲壇 」 在州治南,距城半里。中元節,土官致祭。

城隍廟 在城內,茅屋一間,土官春秋致祭。關帝廟 在東門外,瓦屋一座,土祝奉祀。五顯廟 在東門外,茅屋一座,土祝奉祀。北府廟 在東門外,茅屋一間,土祝奉祀。都城廟 在東門外,茅屋一間,土祝奉祀。三界廟 在東門外河邊,茅屋一座,土祝奉祀。「歸順州。」

山川壇 在州治東,遞年春秋土官備儀致祭。社稷壇 在州治東,遞年春秋土官備儀致祭。《州厲》壇 在州治北。

城隍廟 在州治西

真武廟 在州治南

關帝廟 在州治東

五顯廟 在州治西

三聖廟 在州治南

向武州

社稷壇 :在州治東。土官春秋致祭。

州厲壇 在州治西。《官目》:「中元日致祭。」

都軍社 在鎮甲內,距州十五里。設壇奉祀,春秋致祭。

南嶽廟 在州甲內,距州四十五里。於萬曆末年建,至今春秋祭祀不替。

都康州

社稷壇 :在州城南門外。

城隍廟 在北城內

真武廟 在州治北

南嶽廟 在北城外

龍州

城隍廟 在州城東

關帝廟 在州城南

北帝廟 在州城東北

三教廟 在州城東

班氏廟 在州城東南

江州

城隍廟 在州城內西

三界廟 在州城內東

玉皇廟 在州城內東北隅。

真武廟 在州城內北

班氏廟 在州城內西北。

寺觀附

[编辑]

本府

萬壽寺 「在府治西。」

三清觀 在府東北

果化州

觀音庵 在州治西南

恩城州寺觀無考

田州

報恩寺 在州東門外

元帝觀 ,在州東門外。

歸順州

濱山寺 「在州治東。」

玉皇閣 「在州治北。」

觀音閣 在州治東北

向武州

萬福寺 在州治前獨嶐山中,以石穴為室。上層塑「三寶佛像三尊,及諸天二十四像。中層塑觀音像,兩旁羅漢像。下層塑上帝像一尊。」 有土僧住持。

觀音寺 在故富勞縣北五里,明洪武二十八年建。

元天觀 在武城山頂,明洪武間建。

都康州

觀音閣 在州治北「妙訣」 山下。

龍州

廣福寺 在州城東。按《明一統志》:「在州城西,明初建。」

元妙觀 按《明一統志》:「在州城東北,明洪武初建,景泰間重修。」

江州

報恩寺 在州城內西

泗城府驛遞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泗城驛 在府前,路出鄰站,各驛站無額編錢糧,俱依土府私設。各站俱有站屋一間,以處站夫傳遞公文,併各差役往來歇宿。

鄰站 :在鄰村,府治南,距府七十里,路往皈樂站。

皈樂站 ,在皈樂甲府治南,距府一百四十里。站路:一路上唐興站,一路出田州剝邑。

唐興站 :在唐興甲府治西南。站路距皈樂站一百里,距府二百四十里。

往甸站 在往甸甲府治西南。站路距唐興站一百里,距府三百四十里。

百細站 ,在百細甲府治西。站路距往甸站一百里,距府四百四十里。此站路入西林縣,路程,站通貴州、雲南等處。

果化州驛遞無考

恩城州

本州僻居山谷,不近江干,計陸路距府城一百二十里,自本州至太平州城三十里,自太平州至太平府城九十里。

田州

竹州塘 在州西距州八十里,上接泗城府皈樂,下遞本州砦馬漢兵二名,土兵一名查守。砦馬塘 在州西距州五十里,上接竹州,下遞「那標」 漢兵一名,土兵一名查守。

那標塘 在州西,距州二十里。上接砦馬,下遞雷岡。漢兵二名、土兵一名查守。

雷岡塘 在州東距州十里。上接那標,下遞淥檂,漢兵一名,土兵一名,查守。淥檂塘 在州東距州四十里。上接雷岡,下遞平馬,漢兵一名,土兵一名,查守。

平馬塘 在州東,距州七十里。上接淥檂,下遞婪鳳。漢兵一名、土兵一名查守。

婪鳳塘 :在州東,距州九十里。上接平馬,下遞榕樹。漢兵一名、土兵一名查守。

榕樹塘 在州東,距州一百一十里。上接本州婪鳳,下遞上林縣上林塘。漢兵二名、土兵二名查守。

向無驛站,自順治十八年始設立八塘,共撥漢兵十一名,俱「西林營」 內撥。

歸順州

州前塘 在州治前

個離塘 :在州治東北五十里。

榮勞塘 :在州治西六十里。

向武州

雀臼州塘 在州治東,距州四十五里。自府城沿塘計之,名為「第九塘。」 上接乃塘,下遞上林。凡有公文,遵撥土兵一名遞送,其供食俱係本州給發。

乃塘 在州治前。自府城沿塘計之,名「第十塘。」 上接通凍,下遞舊州。凡有公文,遵撥土兵一名遞送,其供食俱係本州給發。

通凍塘 在州治西,距州四十五里。自府城沿塘而上計之,名為十一塘,上接撫安,下遞本州。乃塘有公文,遵撥土兵一名,遞送供食。州給原無塘鋪,自順治十八年官兵勦沈文崇,遶道出奇取勝,始設三塘。至今因循相沿成塘,傳遞公文。

都康州、龍州、江州三州驛遞俱無考。

泗城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泗城營

副將一員     ,守備二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泗城城守營兵

步戰兵五百名   ,守兵五百名

共兵一千名。按該營新設,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奉部文「為敬陳調劑等事」 案內,將援勦營裁兵,挑選兵丁一千名撥入泗城,照潯州營例兵一千名,官九員。但援勦向例戰八守二,今補入泗城,應裁為戰守各半。

其營兵月共應支餉銀一千二百五十兩,月共應支米三百石。

官自備馬二十八匹

春冬二季例,每匹月支穀一石二斗,每匹月支草四百二十觔

夏秋二季例,每匹月支馬乾銀九錢。

果化州兵制無考

恩城州

本州彈丸土屬,介在各州之中,並未設立「城守分防官兵。」

田州

左江鎮撥分防汛

「左江鎮」 撥分防官一員。

左江鎮撥防守兵二百名按《州志》,本州原有目把土兵一百名,防禦州治,其餘各甲亦設土兵自耕自守。自宋迄明,並未設兵防禦險要。及明末富州沈文崇劫掠之後,本州始撥土兵十名於羅請幫助識別此字。山口防汛。又撥土兵二名於鞏山口稽察往來

皇清順治十八年,設立「八塘西林營」內共奉撥漢兵。

十一名查守

歸順州

向未設防,惟交阯、高平阡陌毗連,原恃茶嶺山更軿守為扼塞,後被彝占,反據為險。今本州所宜防範者雖有四處,而歷年寧謐,綠林斂跡,惟簽土兵輪流防禦。

向武州

原有土兵,分布各甲,自相衛守。於萬曆四十五年因田州攻劫,始於東南衝路築石牆一十餘丈,以為堵禦,名之曰「隘。」 設土兵十名防守。至

皇清定鼎,四境安靜;各隘止設土兵二名稽察往來。

都康州

本州地處偏僻,居於四鄰腹中,並無險要,所以自古及今,從未設兵防禦。

龍州

龍憑營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步戰兵五十名

守兵一百三十五名 ,共兵一百八十三名。龍州、水口等關隘,俱龍憑營撥兵同土兵防守,月共應支餉銀二百二十二兩。

月共應支米五十七石九斗。

官自備馬六匹

春冬二季例,每匹月支穀一石二斗,每匹月支草四百二十觔

夏秋二季例,每匹月支馬乾銀九錢。

江州

本州居在四鄰腹中,並未設有防守官兵。

泗城府物產考       一統志

[编辑]

府總

降香    柑、黃    蠟柑。

縮砂    草果    烏蛇。

夭桃 、紫竹 ,俱出田州。

方竹 產歸順、奉議二州。

《豬金櫻 》,出《向武州》。

竹筍 有甜竹、苦竹,各種不同。惟歸順州所產「方竹筍」 最佳,肉厚而味長。

泗城府古蹟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羅博關 在州境。明置巡檢司於此。

豐樂橋 在州治南

果化州,《古蹟》無考。

恩城州古蹟無考

田州

田州舊城 在州城東四十里,遺址尚存。宋陶弼《宿田州》詩:「路下牂柯水石間,三分纔過二分山。年光欲盡家猶遠,嵐氣雖疏鬢已斑。賓從笑談譏獨進,兒曹音信喜生還。南風一夜吹鄉夢,數刻飛過五嶺關。」

買馬市 在州境。宋紹興間,設橫山寨買馬市於此。

嘉樂亭 在州城西二十里。明正統十三年,知府岑紹建,為遊觀之所。

鐘鼓樓 在州治西,建自明嘉靖初年。上有神鐘一口,聲聞數十里。因明末富州兵劫鐘鼓,樓毀無存。

廣濟橋 :在州城東一十里。

保合橋 在上林縣治北。

觀音寺 在州城東,明洪武中建。

報恩寺 在觀音寺前,明正統間建。

元天觀 有二:一在州城東,明洪武中建;一在上林縣治東,元至正間建。

歸順州

蒼崖仙跡 在州城東隅。田間一山卓起如筍,高至不可仰視。相傳古有仙遊其上,足跡宛然。土人偶登其巔者,云「見柑樹結實可食,不可懷歸。」 下有巖洞,歲春士女遊樂其間,拋毬為戲。江眠獅子 在州南二里。一山橫臥江心,形如獅子。二水分流其傍,為一州鎖水之勝。

伏石鳴牛 在州西十里。一石高數尺,中空一竅,行人以口吹之,聲如牛鳴,響振山谷。

《山集》:鳳凰 :在州城後北隅一小山,竹木森茂,山頂有石,峨如鳳冠,故名。百鳥常宿叢林,惟鷹、鷂二種不來棲止。

天泉漱玉 在州南三十里。峭壁百餘丈,古刻「天泉漱玉」 四字於其上,下有小泉,流入蓮塘。《紫壁樵歌 》:在舊州城前二里。山勢亙綿,秀色如紫。傍有石刻聯云:「長笑一聲,魚龍驚破膽;目窮千里,神鬼盡消魂。」 不知何時何所人題也。《虎寨騰煙 》:在州城西十里。突兀一山,峭壁環其三面,下有瀦水,深數十丈,流分三派,各長一二里。中有鯉,大至百觔者。相傳下伏蛟龍,水發則流沙漂石,淹沒民舍田禾,必用銅鐘鐵屑以鎮之。

龍潭《垂蔭 》在州城北一里。水由山下石穴湧出,雖霪雨亢暘,水不甚漲,亦不驟涸,長流成川。遶城而南,多產鯉魚。潭上茂林濃蔭,可以垂釣,好事者每攜琴樽遊玩其間。

靈泉躍鯉 在州西十五里。昔有幼女,田間拾一鵝卵歸附家,鵝抱之得雛,女每出,字之「田溝。」 一日鵝長,攪其溝為潭,深數十餘丈,闊數倍之。

鵝入水不出,水清如碧,泝流成川,上有小山,林木蓊蔚,儘有幽致。土人刻石鵝其上,以為祖泉。遞年上巳之先一日,土官親浴石鵝祀之。大集目民臨流歌飲,鼓吹大作。群魚浮游水面,凝聽樂聲。舉網捕之,一無所得。窮極心力,止得一二尾。土民分隊鬥爭,有折傷不問之例。

《星漢流珠 》下。請幫助識別此字。路傍懸崖高百丈,山巔有水,循崖漰湃而下。遠望似白練天際下垂,即之水沫散飛如雨,乃知其為瀑布也。行人至此,停觀納涼,徘徊難去。

向武州

向武州舊城 在州城西北五里。元築,後遷於岊捧村,故址尚存。

武林縣 在州城東一十里。元建。明永樂初,省入冨勞縣。冨勞縣 ,在州城北三十里,元置。明洪武間,沒於彝獠。三十五年,復置。尋併入向武州。

廢向武千戶所 明洪武中置,正統中徙貴縣。觀音寺 在故冨勞縣北五里,明洪武二十八年建。

元天觀 在武城山頂,明洪武中建。

「都康州《古蹟》」 無考。

龍州

龍州舊城 ,在州城東北一百里。元初築,大德間,遷於龍江,故址尚存。

《仙巖夜月 》在州東門外里許。田中有一石突屹而起,中開巖窟,清幽寂靜,若遇明月臨照,尤覺爽逸,故名。凡騷人逸士,無不親履焉。

紫霞洞 在州南三十里鄧桐村旁。石山之腰有巖,高二丈許,闊幾二丈。巖內壁石,擊之鏗然如鐘磬聲。舉目一望,前山疊翠,波影涵光,大江之水環遶從山下而過。

江州古蹟無考

泗城府猺獞峒蠻考

[编辑]

太祖洪武元年,田州土官岑伯顏來降。

按《明外史土司傳》:「洪武元年五月,大兵下廣西右江田州府,土官岑伯顏遣使齎印章詣平章楊璟降。」

五年,泗城州土官岑善忠內附。

按《明外史土司傳》:「五年,征南副將軍周德興克泗城州,土官岑善忠歸附,授世襲知州。」

六年岑伯顏討田州蠻平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六年八月,田州溪峒蠻賊竊發,伯顏討平之。」

十三年,泗城州岑振作亂,寇利州,廣西都司討平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云云。

十七年,廣西都指揮使耿良請官泗城州岑振、田州岑堅為千戶,從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十七年十月,廣西都指揮使耿良奏言:「田州府知府岑堅、泗城州知州岑善忠率其土兵,討捕猺寇,多樹功績。臣欲令其選取壯丁各五千人,立為二衛,以善忠之子振堅之子永通為千戶,統率其兵,為之守禦,且耕且戰,此古人以蠻攻蠻之術也。」 詔行其言。

二十一年,以都督《楊文》為征南將軍,討龍州蠻趙宗壽。宗壽尋入朝謝罪。

按《明外史土司傳》:「洪武二年七月,龍州趙帖堅遣使奉表,貢方物。詔以帖堅為龍州知州,許世襲。二十一年,帖堅病,以其從子宗壽代署州事。既而帖堅卒,無子,宗壽襲知州,而鄭國公常茂者,以罪謫居是州。帖堅妻黃氏有二女,一為太平州土官李圓泰妻,茂納其一為妾。時宗壽雖襲職,帖堅妻猶持土官印,與圓」 泰。茂專擅州事,數陵逼宗壽。會茂以病卒,其閽者趙觀海等亦肆侮宗壽。宗壽乃與其把事等以計取土官印,上奏言茂已死,并械海、觀等至京。於是帖堅妻懼,使人告宗壽與圓泰謀,劫茂妾并其奴婢往太平州,及趙氏祖父官誥諸物,盡掠取之。又欲併取龍州之地。乃自至京,告宗壽實從子,不應襲。宗壽亦上章言狀。帝乃詔宗壽勿問。下吏議帖堅妻與圓泰罪,既而以遠蠻俱釋之。至是復有人告茂匿龍州,未死前,宗壽所言皆妄。遂詔右軍都督府榜諭宗壽及龍州官民言:「昔鄭國公常茂有罪,上以開平王之功,不忍遽置於法,安置龍州土官趙帖堅故,其妻與茂結為婚姻,誘合諸蠻,肆為」 不道。帖堅姪宗壽襲職,與黃氏

「互相告訐,言茂已死,上以功臣子,猶加憐憫,釋二人告訐罪。今有人言茂實不死,宗壽等知狀,已遣散騎舍人諭宗壽捕茂,久不復命,其意莫測,特命榜諭爾等知之。如茂果存,則送至京師以贖罪。如果死,宗壽亦宜親率大小頭目至京,具陳其由。」 三月,廣西布政司言:宗壽屢詔赴京,拒命不出。又言南丹奉議等蠻梗化。帝復命兵部尚書致仕唐鐸往諭,宗壽迄不從命。詔發湖廣、江西所屬衛所馬步官軍六萬餘,及諸衛官軍,各齎三月糧,期以秋初俱赴廣西,從大軍進征龍州、奉議等處。八月命都督楊文佩征南將軍印,為總兵官,都指揮韓觀為左將軍,都督僉事宋晟為右將軍,劉真為參將,率京衛馬步軍三萬人至廣西,會討龍州及奉議、南丹、向武等州叛蠻。師行,帝撰《文》,遣使祭嶽鎮海瀆諸神,遣禮部尚書任亨泰、監察御史嚴震直使安南,諭以討龍州趙宗壽之故。令陳日焜慎守邊境,毋助逆,勿納叛。遣人諭文:「調南寧衛兵千人,江陰侯吳高領之;柳州衛兵千人,安陸侯吳傑領之;皆令其建功自」 贖。又詔文等如兵至龍州,宗壽親來具陳茂死之由,則宥其罪,若詐遣人來,則進兵討之。既鐸還京,言宗壽伏罪來朝,乞罷兵勿征。詔文移兵奉議,仍命鐸至軍參軍事。九月,宗壽偕耆民農里等六十九人來朝謝罪,貢方物。

二十二年,以向武州蠻叛,置向武州守禦千戶所。

按《明外史土司傳》:「洪武二年,向武州土官黃世鐵遣使貢馬及方物。詔以世鐵為向武州知州,許世襲。二十一年四月,廣西布政司言向武州叛蠻梗化。時都督楊文佩征南將軍印,討龍州、奉議等處,復奉命移師向武,又調左副將軍韓觀分兵進討都康、向武、冨勞諸州縣,斬世鐵。以兵部尚書唐鐸言,置向武州守」 禦千戶所。英宗正統六年,改設利州治。

按《明外史土司傳》:「正統二年,泗城州土官岑豹攻叔利州知州岑顏地方,掠其妻子財物。朝廷命官撫諭,而負固不服,增兵拒守。都督山雲以聞,乞發兵勦之。帝敕雲曰:『蠻夷梗化,罪固難容,然興師動眾,事亦不易,其更遣人諭之』。五年,顏奏豹侵占及擄掠罪,頭目黃祖亦奏豹殺其弟,籍其家。故土官知州岑瑄女亦」 奏豹占奪田地人民,囚其母盧氏。帝復遣行人朱昇、黃恕齎敕諭之,并敕廣西、貴州總兵官親詣其地,令速還所侵掠。如不服,相機擒捕。六年,總兵官柳溥奏:「行人恕昇同廣西三司委官諭豹,退還原占利州地。豹時面從,及回占如故。今顏欲以利州利甲等莊易泗城古那等甲,開設利州衙門,宜從其請。發附近官軍遣顏赴彼撫治蠻民。倘豹仍拒逆,則率兵勦捕。」 從之。

英宗天順四年,田州土目呂趙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天順元年,頭目呂趙偽稱敵國大將軍,率眾劫掠南丹州,又據向武州,武進伯朱瑛以聞。兵部請命瑛及土官岑瑛勦捕。二年,巡撫葉盛奏:田州府叛目呂趙勢愈猖獗,殺知府岑鑑,占據地方,偽稱太平王,圖謀岑氏宗族,冒襲知府職事。帝命總兵速討,以靖地方。四年,巡按御史吳禎奉敕勦呂趙」 ,選調官軍土兵,攻破功饒、婪鳳二關,直擣府城。呂趙攜妻子挾知州岑鐸等遁。官軍追至雲南冨州,奪回鐸等,斬首四十九級,賊眾悉降。趙以數騎走鎮安府,追及之,斬趙及其四子并從賊十八人,獲其妻孥及偽太平王木印、「無敵將軍」 銅印,及鳳旗、盔甲等物。復委知府岑鏞仍掌府事,撫安人民。田州平,帝遣使齎敕獎諭禎等,并敕鏞「謹守法度,保全宗族。」

憲宗成化元年,泗城州知州岑豹殺上林長官司岑志威。

按《明外史土司傳》:「成化元年,岑豹聚眾四萬,攻劫上林長官司,殺土官岑志威,占據境土。巡撫奏聞,兵部言豹強獷如此,宜調兵擒捕,明正典刑。從之。」

成化十六年,田州土目黃明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十六年,田州府頭目黃明聚眾為亂,知府岑溥走避思恩,總督朱英調參將馬義率軍捕明,明敗走,為恩城州知州岑欽所執,并族屬悉誅之。」

孝宗弘治九年,設歸順州,以峒主岑瑛知歸順州事。是年仍以岑溥為田州知府。

按《明外史土司傳》:「歸順州舊為峒,隸鎮安府。永樂間,鎮安知府岑志綱分其第二子岑永綱領」

考證

峒事傳子瑛,屢率兵報效。弘治九年,總督鄧廷瓚言:「鎮安府之歸順峒,舊為州治,洪武初裁革。今峒主岑瑛每效勞於官,乞設州治,授以土官、知州。凡出兵,令備土兵五千,仍歲領土兵二千,赴梧州聽調。」 詔從之。先是,岑溥與岑欽交惡,攻奪田州,逐溥。時泗城州岑應方恃兵強,復黨欽,殺掠人民二萬六千餘。與欽分割田州而據其地。弘治三年,總制遣官護溥子猇入田州,為欽所遏,居潯州。兵部檄按察司陶魯率官軍討之,次南寧,欽敗走,應援之,入城陳兵以備。巡撫秦紘奏請合貴州、湖廣及兩廣兵勦之。帝慮紘孤軍深入,令守臣更集兵為援。欽勢蹙,乞兵於應,遂匿應所。總鎮官因檄應捕欽,欽從應飲,遂殺應父子於坐,收其兵以拒大軍。已而應弟岑接佯以兵送欽至田州界,亦殺其父子以報。事聞,廷議仍命溥還田州。九年,總督鄧廷瓚言「溥前以罪革職,比隨征有功,乞復其冠帶,領土兵赴梧州聽調。」 從之。

十二年,田州土目黃驥搆亂。

按《明外史土司傳》:「十二年,岑溥為子猇所殺,猇亦自殺。次子猛方四歲,溥母岑氏及頭目黃驥護之赴總鎮官告襲歸。至南寧,頭目李蠻來迎,驥意蠻欲奪己權,怒殺其使。蠻率兵至舊田州,驥誣蠻將為變,乞以兵納。乃調思恩府岑濬率兵衛猛。濬受驥賂,納其女,挾猛分其府武龍等六甲地。猛不得已從之。比至田」 州,蠻拒不納,驥復以猛奔思恩,幽之。事覺,廷瓚檄副總兵歐磐等攝濬。久乃出猛置於會城,而蠻屯兵自守以待猛。會得奏,命猛襲知府。濬怒其事不由己,要泗城州岑接、東蘭州韋祖鋐各起兵攻蠻。接兵二萬人,先入田州府,殺掠男女八百餘人,溺水死者無算。括府庫,放兵大掠,城郭為墟。濬兵二萬人攻舊田州,遂據之,殺掠男女五千三百餘人,劫龍州印,納故知府趙源妻岑氏,蠻逃去。副總兵歐磐、參政武清等詣田州府勘治,遣兵送猛還府。驥懼罪,匿濬家,總鎮及巡按等官請治罪。參政清持兩端。初,蠻之迎猛入也,無他念,及猛在外,蠻守土以待其歸,驥貪功首亂,濬接祖鋐黨惡致變。清受驥賂,故曲右之,且誣蠻占據府治,阻兵弄權,事竟不直。於是廷瓚言:「思恩岑濬罪惡,正在逐捕,田州岑猛亦宜乘此區畫,降府為州,毋基異日尾大之患。」 從之。

「十八年,降岑猛為福建平海衛千戶,不果行。」 按《明外史土司傳》:「十八年,廷議以思田既平,宜設流官。岑猛世濟兇惡,致陷府治,宜降猛千戶,而遴選才望者,假以方面職銜,守田州,仍賜敕以重其權。帝然之。於是以平樂知府謝湖為廣西右參政,掌府事。時岑猛已降福建平海衛千戶,遷延不行。及湖至,復陳兵自衛」 ,令祖母岑氏奏,乞猛於廣西極邊率部下立功,以便祭養。詔總鎮官詳議以聞。十一月,總督陳金奏:「猛據舊巢,要求府佐,不赴。平海衛參政謝湖自受官後,不即赴任,為猛所拒。納餽遺而徇其要求,宜逮問。」 時猛遣人重賂劉瑾,得旨留猛而褫湖職,并及前撫潘蕃、劉大夏。猛竟以同知攝府事。世宗嘉靖五年,命都御史姚鏌提督軍務,征岑猛歸順州,知州岑璋計斬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猛既得州,撫輯遺民,兵威復振,稍復侵旁郡。自廣嘗言,督撫有調發,願立功,冀復舊職。會江西盜起,都御史陳金檄猛從征,以平賊功稍遷指揮同知,非猛初意,頗怨望。嘉靖二年,猛率兵攻泗城州,拔六寨,薄州城,克之。岑接告急於軍門,言猛無故興兵攻寨。猛亦言接非岑氏後,據其祖業,欲得所侵地。」 總督張嵿以狀聞。四年,提督盛應期、巡按謝汝儀遂議大征猛,條征調事宜。詔報可。而應期以他事去,詔以都御史姚鏌代,命鏌懸金購猛。鏌知猛無反心。猛方奏辨,鏌亦欲緩師。巡按謝汝儀與鏌卻,乃誣鏌子淶納猛金黨獲賊,廉得淶書獻之。鏌惶恐,乃再疏請征。於是部趣鏌刻期進,鏌偕總兵官朱麟發兵八萬,以都指揮沈希儀、張經等統之,分道並進。是年,歸順州知州岑璋斬岑猛首來獻。岑璋,猛婦翁也。鏌慮璋黨猛,召都指揮沈希儀謀。希儀雅知璋女失寵,恨猛。又知部下千戶趙臣雅善璋,希儀因使趙臣語璋圖猛,璋受命。時猛子邦彥守工堯隘,璋詐遣兵千人助邦彥,言「天兵至,以姻黨故,且與爾同禍。今發精兵來,幸努力堅守。」 邦彥欣然納之。璋遣人報希儀曰:「謹以千人內應。」 時田州兵殊死拒戰,諸將莫利當隘者,希儀獨引兵當之,約戰三合,歸順兵大呼曰:「敗矣!」 田州兵驚潰,希儀麾兵乘之,斬

首數千級,邦彥死焉。猛聞敗,欲自經,而璋先已築別館,使人請猛。時猛倉皇不知所出,遂挈印從璋,使走歸順。璋詭為猛草奏,促猛出印實封之。璋既知猛印所在,乃鴆殺猛,斬其首,并府印函之。間道馳軍門,為讒言所阻,竟不論功。嘉靖六年,賊黨盧蘇據田州以叛。

按:《明外史土司傳》:「初,岑猛既誅,都御史姚鏌留參議汪必柬、僉事申惠、參將張經以兵萬人鎮其地,知府王熊兆署府事。會必柬、惠皆他駐,經、熊兆在府,防守漸懈。於是逆黨盧蘇、王受等乃為偽印,誑言猛在,且借交趾兵二十萬,以圖興復。蠻民信之,聚眾薄府城。經出擊,兵少不敵,欲引還,而城中陰為內應,呼譟四」 出。官軍腹背受攻,力戰不支,因突圍渡江走。賊逼其後,爭舟溺死者甚眾。賊沿江置闌索,伏藥弩,夾岸並起,官軍且戰且行,扺向武,失士卒三四百人,賊遂入據府城。御史石金上其事,頗委罪前督撫盛應期,生事召釁。給事中鄭自璧因請仍檄湖廣永順、保靖兵併力勦賊。帝以「兵方歸休,豈可復調?其再計機宜以聞。」 時盧蘇等雖據府叛,佯聽撫,遣人迎署府事王熊兆。其黨王受等乃糾眾萬餘攻思恩府城,入據之,執知府吳期英、守備指揮門祖蔭等。已而釋期英等,亦投牒上官,願聽招安。都御史姚鏌以兵未集,檄府受之,以緩其謀。遣諜者責東蘭、歸順、鎮安、泗城、向武等土官,各勒兵自效,及督失事守巡參將等官立功自贖。復疏調湖廣永保土兵,江西汀、贛畬兵,俱會於南寧,併力進勦。帝以「蠻亂日久,鎮巡官受命大征,未及殄絕,輒奏捷散兵,使餘孽復滋,罪不容逭。姑赦前過,益圖新功。其敕南贛都御史發畬兵五千,監以兵備官赴援,又調永保土兵三千益之。」

嘉靖七年,以王守仁總督軍務,討盧蘇王受。按《明外史土司傳》:「六年五月,盧蘇王受黨愈熾,乃起原任兵部尚書新建伯王守仁,兼左都御史,廣地方軍務及江西、湖廣地方軍務,同巡撫姚鏌討之。時受入思恩,封府庫,以賊兵守之,而自攻武緣。守巡官鄒輗等方調兵,議招撫思恩,千夫長韋貴、徐伍等遣壯士由間」 道入城為內應,夜引兵奪門,殺守者二十餘人,收府印及庫物,護送期英於賓州,因招撫城中未下者。時受攻武緣甚急,參將張經堅壁拒守,鎮守頭目許用與戰,斬其渠帥一人。賊見援兵大集,乃遁去。鏌以聞,帝以田恩賊鋒雖挫,首惡未擒,仍令守仁會同守臣亟督兵勦撫。守仁威名素重,及督諸兵數萬人至,諸蠻心懾。守仁至南寧,道中見受等勢盛,度未可卒滅,上言兵事,反覆極陳利害。兵部議以守仁所見非的,然處置之方,復陳五事,令守仁詳計其宜。於是守仁又疏曰:「臣奉命于去年十二月至廣西平南縣,與巡按御史石金及潘、臬諸將領等會議,思、田禍結兩省,已踰二年。今日必欲窮兵盡勦,則有十患;若罷兵行撫,則有十善。臣與諸臣攄心極論今日之局,撫之為是。臣抵南寧,遂下令盡撤調集防守之兵,數日內解歸者數萬。惟湖兵道遠,不易即歸,仍使分留南寧,解甲休養,待間而發。未幾,盧蘇、王受先遣其頭目黃富等訴告,顧得歸境投生,惟乞免死。臣等諭以朝廷威德,令」 齎飛牌歸巢省諭。蘇受等得牌,皆羅拜踴躍,歡聲雷動。尋率眾歸南寧城下,分屯四營。蘇受等囚首自縛,與其頭目數百人赴軍門請命。臣等復諭之曰:「朝廷既赦爾罪,爾等擁眾負固,騷動一方,若不示罰,何以雪憤?」 於是下蘇受於軍門,各杖一百,乃解其縛。又諭之曰:「今日宥爾死者,朝廷好生之德;必杖爾者,人臣執法之義。眾皆叩首悅服,願殺賊立功贖罪。臣隨至其營,撫定其眾七萬餘人。復委右布政林富等安插,悉令歸業。是皆皇上至孝達順之德,神武不殺之威,即古舞干之化,奚以加焉!」 疏聞,帝嘉之,遣行人齎敕獎賚。於是守仁復疏言:「思、田搆禍,荼毒兩省,已踰二年。兵力盡於哨守,民脂竭於轉輸,官吏疲於奔走,地方臲卼,不待智者而知之矣。必欲窮兵雪憤,以殲一隅,未論不克,縱使克之,患且不測。況田州外捍交趾,內屏各郡,深山絕谷,猺獠盤踞。使盡誅其人,異日雖欲改土為流,誰為編戶?非惟自撤其藩籬,而拓土開疆,以資鄰敵,非計之得也。」 今岑氏世效邊功,猛獨詿誤觸「法,雖未伏誅,聞巳病死。臣謂治田州非岑氏不可,請降田州府為田州而官其子,以存岑氏之後。」 查岑猛有子二人,長邦佐,自幼出繼為武靖州知州。今請以猛幼子邦相授吏目,署州事,俟後遞陞為知州。

「以承岑氏之祀;設土巡檢諸司,即以盧蘇、王受等九人為之,以殺其勢;添設田寧府,統以流官知府,以總其權。」 從之。惟以守仁所奏岑猛子與撫、按所報異,令再覆。於是守仁言:「臣初議立岑氏,後,該府土目及耆老俱言岑猛本有四子:長邦佐妻張氏出;次邦彥,妾林氏出;次邦輔,外婢所生;次邦相,妾韋氏出。猛嬖溺林氏,而張失愛,故邦佐自幼出繼武靖。邦佐既死,欲立邦輔。各土目謂:邦輔外婢所生,名實不正。惟邦相係猛正派,質貌厚重,堪繼岑氏,所以正名慎始,杜後日之分爭也。」 疏工,如議行。

嘉靖 年,田州土巡檢盧蘇殺署州事岑邦相,以邦相兄子岑芝署田州事。

按《明外史土司傳》:「初,邦相故兄邦彥有子芝,依大母林氏、瓦氏,居官給養田。其後邦相惡蘇,專權行事,密與頭目盧玉等謀誅蘇及芝,蘇知之,會邦相又侵削二氏原食莊田,二氏遂與蘇合謀,以芝奔梧州,就軍門告襲,又為芝疏請。尋令人刺邦相,邦相覺,殺行刺者。蘇遂伏兵殺盧玉等,乘勢圍邦相宅,計誘邦相出」 而縛之。是夜,蘇及瓦氏以弓弦勒邦相死,巡按曾守約以聞,帝命守仁議處。初,蘇氏之殺邦相也,糾歸順州岑瓛攻毀鎮安府,遇害者萬餘人。於是鎮安官舍岑真寶說武靖州岑邦佐入田州,因約泗城官舍岑施共以兵納邦佐歸順。岑瓛,蘇婿也,與向武州黃仲金皆怨真寶。真寶既入田州,蘇令瓛、仲金合兵襲鎮安,破之。真寶聞亂走還,蘇令目兵追圍之武陵寨。瓛等遂發真寶父母墓,焚其骸,分兵占據諸洞寨。真寶訴之軍門,宣諭不退,久之乃解。官軍歸真寶,諸目兵或告瓛,或告真寶,及蘇等互相訐奏,於是軍門以岑芝承襲未定,田州無主,致令鄰封覬覦,當給劄付與岑芝收領管事。蘇又請早給岑芝冠帶,以撫田州,而自願裹糧立功,以贖前辜,及追補累年所逋糧賦。巡按諸演以聞,部議以土蠻自相讎殺,當從末減,皆令策功立效,方准贖罪復官。餘如議行。嘉靖 年,趙楷亂龍州,殺知州事趙寶、副使翁萬達,獲楷誅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龍州趙源死,無子,思恩土官岑濬率兵攻田州,詔下鎮撫官勦賊,而議立為源後者,以源庶兄浦有二子,而相居長,當立相弟楷不能無望,則謀於岑氏,以僕韋隊子璋,詭云遺腹。岑氏恃兄子猛兵雄,遂奏言璋實源子,當立,為相所篡。事下督府勘,未決。璋賂鎮守太監傅倫、舍人,詭稱有詔檄猛調」 二萬兵內璋入龍州,左江大震,相挈印奔況村。都御史楊旦討璋,猛殺之,相乃歸。相二子,長燧,次寶,相枝拇,寶亦枝拇。相絕愛之,曰:「肖我,當立。」 猛乃以寶去,髡為奴。嘉靖元年,相死,州人立燧,楷弒之,州人立其族弟煖。時王守仁提督兩廣,幕客岑伯高幸用事。楷賂伯高,言「煖非趙氏裔,當立者楷也。」 遣上思州知州黃熊兆覈之,熊兆黨伯高言楷當立,以州印畀楷,楷遂殺煖,龍州大亂。州目黃安等潛往田州購寶,寶時為奴楊布家十三年矣。安等行百金,購得之,言之督府,都御史林冨謂「楷勢已張,毋持之急。」 乃令楷攝職,俟寶長讓之。楷復時時謀殺寶,冨諭楷,令以印還寶,寶謝以五千金,益以腴田三十一村。楷計「寶弱易制,不如邀厚利而徐圖之」 ,遂聽命。楷復求韋璋之子應育之,令往來寶所。寶妻黃氏,思明府土官黃朝女也,貳於寶而與應通。應乃厚結州目,又數遣人與向武州締好,乞兵為衛。寶日荒悍,刑狡男子王良為閽。楷知良恨寶,激使內應,良許之。楷以千人夜至寶寢門呼良,良開門納楷兵,執寶寢所斬之,以他盜聞。應以兵千人據州治,并結朝自援。都御史蔡經遣副使翁萬達謀之,萬達謂「楷狙狡,未可速圖;韋應巽懦寡慮,可旦夕擒斷其中堅,然後可次第獲。」 督撫善之。萬達行部至太平,使人以他事召朝,諭之計,論應當死,楷才勇,正須藉其為龍州,當一面耳。時諸言楷事者,故不為理,州人大譁。萬達愈厚楷,楷信之,遂統精卒千人詣萬達言狀,并以三十一村地獻。萬達召楷及州目鄧瑀等入見,伏壯士劫之,曰:「汝罪大,宜自為計。誠死,尚可為爾子留一官。」 楷自分無生理,乃手書諭其黨曰:「業已如此,亂無益也,可善輔我子以存趙。」 萬達即杖楷,斃之,以楷書諭其州人,時楷子匡時生四年矣,立之,一州悉定,乃以十三村還龍州,十八村隸崇善縣,於是龍州趙氏仍得襲。

穆宗隆慶二年,泗城州㺜作亂按《明外史土司傳》:隆慶二年,泗城州㺜黃豹、黃

豸等據貴州程番府,麻嚮、大華等司,時出鹵掠。官軍勦之,豹等遁去。

熹宗天啟二年,詔赦田州土官岑懋仁罪,令率兵援勦。

按《明外史土司傳》:「泰昌元年,總督許弘綱奏田州土官岑懋仁肆惡啟釁,窺占上林土縣,納叛人黃德隆等,糾眾破城,擅殺土官黃德勳,擄其妻女印信,乞正其罪。詔令岑懋仁速獻印信,執送諸犯,聽按臣分別正法,違則進勦。天啟二年,巡撫何士晉疏請免懋仁逮問,各率土兵援勦,有功優敘。帝從之。」

泗城府部藝文一

[编辑]

《泗城土府世系考》
明·王守仁

[编辑]

宋皇祐間,儂智高寇擾粵西,楊畋等征討久無功。四 年九月,上命樞密襄公狄青為荊湖宣撫使,督諸軍 討智高,以麒麟武衛、懷遠將軍岑仲淑從,大破智高 於邕州。智高竄奔廣南,襄公還朝,仲淑善後。五年正 月,仲淑平廣南,智高復竄大理,遂死,圅首至京師。仲 淑駐鎮邕州,建元帥府,都督桂林象郡、三江諸州兵 「馬,封粵國公。」仲淑系出漢武陰侯岑彭後裔,原籍浙 江紹興府之餘姚縣人。仲淑鎮邕,威惠並行,開拓疆 土,撫綏蠻夷,大得民心。仲淑故子自亭襲,時有流言, 欲以叛逆中傷。自亭遂請謝邕州,還朝將束裝,夷土 擁眾遮留不放,事聞,仍留鎮撫。後累加金紫光祿大 夫,沿邊安撫使、來安路都總管,後遂遷入喬利,跨有 牂牁,子孫世守邊土。自亭生子二:長曰翱,次曰翔,翱 襲故絕,翔襲。翔生英,英生雄,雄生世興,皆以原官襲。 至元時,世興以邊功加總兵萬戶侯。世興生子五:長 曰怒木罕,襲父職;次曰帖木兒,分封田州,是為田州 始祖;三曰阿次蘭,受封喬利,是為思恩土州始祖;四 曰不花也仙絕;五曰剌辛,受封東路,是為鎮安。始祖 怒木罕既襲父職,以姪伯顏入京讒謗,追奪封爵,改 東路宣慰使。後復建功,封武德將軍。怒木罕生福廣, 福廣生善忠,皆襲宣慰使。至明洪武六年,改古墈峒 為泗城土州,善忠改封土知州。

《重修田州府德政堂記》
關譽

[编辑]

德政堂田郡德政之堂,非善於職者不能建也。自我 朝太祖高皇帝肇登寶位,時有論文武群臣,「施播、田 陽、左右岑、黃,乃五百年忠孝之家,恁禮部好生看他。」 既而命江夏侯周德興征討谿峒,時乃祖伯顏任田 州知府,帥兵遠迎,隨征有功,遂命伯顏兼來安守禦 事務。辛酉,創建斯堂以聽政焉。歷六十餘祀,其請幫助識別此字。曰 「紹公承襲。」因見其堂舊敝,於正統辛酉捐己資重修 一新,至今二十餘祀。其嗣子鏞,繩其祖武,遹追來孝, 又因舊制作而新之。於是聚材鳩工,庶民子來修其 廳堂後各五間,經歷司、照磨所,外而儀門、鼓樓與左 右六房,露臺甬道罔不新之。且其廳堂之美,樓閣之 雄,大勢嚴正,廉隅整飭,棟宇峻起,簷阿華彩,甚可觀 也。然斯堂也,非徒聳人觀瞻,耀人耳目而已,實宣上 德在焉,達下情在焉。至於號令之所施,政治之所出, 莫不在是也。吁!父子一心,先後一道,視斯堂千載猶 一日,百代如一朝,光前耀後,世稱善治,設心周密,何 其至哉!《詩》曰:「似續妣祖,築室百堵。」正此意也。雖然,昔 召伯循行南國,舍於甘棠之下,以布文王之政,施德 政於郭外也。今岑侯承其祖澤,坐於斯堂之上,以布 朝廷之政,施德政於郭內也。出政之所雖有內外不 同,而其化民之道則一,非善於其職也而能之歟?為 侯之子若孫,躋斯堂也,覽斯文也,將有思焉,將有繼 焉,如此,則斯堂非惟德與國家匹休,而岑侯亦得以 世保斯堂,為出政之所相繼,而為田之福星也。余也 忘其固陋,既僭為之記,復銘之曰:賢哉乃祖!刱建公 堂,敷宣德政,仰帝廷光。歷年朽敝,迺子承芳,重修如 舊,永譽益彰。貽及孫謀,翼子尢康。凡有敧邪,靡不正 匡。輪焉奐焉,畫棟雕梁。令德亹亹,政聲洋洋。銘茲元 石,永垂厥昌。

《議處思田事宜》
林富

[编辑]

一曰添設流官縣治於思龍。臣勘得思龍等地方,係 是南寧府宣化縣屬鄉,但相遠隔,往回動經旬日,以 故官府之政令不行,人戶之糧差各負,積年奸蠹因 得以夤緣上下,掊剋自肥,以致逃叛相尋,公私俱困。 今若設立縣治,選置長吏為之承流宣化,以和輯人 民,變化風俗,聯屬向武諸州,招徠那茄、馬拗諸寨,民 「情土俗最為相應。但該鄉久屬南寧,一旦割歸田州,

非但慕虛名而無實效,其實棄黔首以業左衽。況彝
考證
夏《祥異》異勢、好惡殊俗、里甲異治,以中國之民屬之

土官衙門,未免陵轢蹂躪、額外剝削,生人之受害不 足言,而地方之事從此壞矣。」故知府蔣山卿以為割 肉補瘡,蓋察知人情故耳。臣備訪之故老,參之僚屬, 僉謂思龍須設縣治,必於那久,但其中之謀畫不能 盡善,是以各賊出沒不常,橫行無忌。緝事之設,本為 訪察賊情,一有軍機,輒先走報;撫安之設,本為招撫 猺獞。寇賊生發,反為掩飾。是以有所倚賴,敢於弄兵。 及其罪惡貫盈,勦伐必加掾房軍牢獲其常例,往往 露洩,使先為備。狼兵進山,受其私賄,往往賣路,縱其 逃匿。是以兵至則遁,兵退復亂。即今有事於地方,先 期拘集緝事撫安諸人,禁於一室,令其開報「極惡村 分若干、每村賊犯若干、亡命奸徒若干,與夫地之險 阻阨塞,路之多少遠近,或征或勦,就以此輩為之嚮 道。有功之日,免其前罪;有透洩者,以軍法處治。」其文 移往來尢貴密速罔俾《掾牢》得以先漏調兵發兵亦 然勿令目兵得以賣路則通彝之弊庶幾可革勦捕 之功計日可成。

泗城府部藝文二

[编辑]

《宿田》
宋·陶弼

[编辑]

路下牂柯水石間,三分纔過二分山。年光欲盡家猶 遠,嵐氣雖疏鬢已斑。賓從笑談譏獨進,兒曹音信喜 生還。南風一夜吹鄉夢,數刻飛過五嶺關。

泗城府部紀事

[编辑]

《通志》:「明弘治十三年,劉大夏以右都御史總督兩廣, 攜二僮僕行。先是大夏為廣東右布政,曾奉總督檄, 招諭田州、泗城叛者,咸即歸附,老少猶傳說之。及為 督撫屬,嶺海無事,大夏修政務在節愛,裁冗費,斥貪 佞,更役法,取其尤不便者革之,一時最稱清靜焉。大 夏喜與士大夫以禮相接,雖州縣吏稍知自愛者,時」 時下問州縣,謂其知己,亦爭淬厲,用稱禮遇。十五年 以兵部尚書徵大夏。不阿劉瑾,瑾恨之深,大夏遂致 政。初,泗城州岑接謀襲爵,大夏不少徇。田州岑猛煽 亂,有欲寬之者。大夏擬徙平海衛千戶。猛賂參政謝 湖,遷延不之任,猛遂據府治。督臣以聞,命逮湖。猛與 湖復行賂劉瑾,遂訟冤以為激。猛叛者,由鎮守太監 韋經、巡撫都御史潘蕃。經受瑾旨,復訟冤,以為猛之 初叛,由大夏激之。於是經及蕃、大夏俱遣官校捕送 詔獄。遂擬「大夏與蕃比,撫馭無方,致所部軍人反叛」 之律,俱追奪誥敕,發邊遠充軍。猛令以同知蒞府事, 湖僅降官。

田州土官岑鏞,曾請龔遂作《祠堂記》,操筆立成。因其 天性之孝,卻其贄金,鏞大畏服。後致仕歸,道由賊境, 攜數十簏以行,賊追劫之,啟鑰皆書籍也。

思田土目盧蘇、王受煽亂,起王守仁於家,節制兩廣 諸軍事。守仁督四省兵駐南寧,因創敷文書院,日聚 幕僚諸生講學,更不議兵事。三司官莫測其意,乘間 進言曰:「招降誠善策,脫有不濟,當云何?」公斂容謝曰: 「嶺徼苦兵久矣,吾實招之,非誘致也。」一日,講「良知萬 物一體。」有問:「木石無知,其體安在?」時湖廣兩宣慰侍 列所部兵頗驕恣。公因答問者曰:「譬如無故壞一木, 碎一石,此心惻然顧惜,便見良知同體。及乎私欲錮 蔽,雖拆人房舍,掘人冢墓,猶恬然不知痛癢,此是失 其本心。」兩宣慰聞之聳然。守仁因宣上威德,撫諭諸 蠻悉降。分兵勦八寨斷藤峽,斬獲無算,條陳處置思、 田八寨五屯事宜,至今遵行。後以病歸,卒於滁。守仁 病中語翁仁夫曰:「田州之事,非我本心,人誰諒我?」蓋 為輔臣而發。所著有《陽明集》三十卷。

王。新建既降,盧蘇議改田州為田寧府,設置流官。又 薦林左轄富可巡撫,張都閫佑可總兵。林號「省吾」,論 議一與王同。及王沒,林代提督,遂思反王議以媚時 宰,因言田州不必改流,宜降州治,以岑邦相為判官。 邦相者,盧蘇所挾以反者也。於是盧蘇益驕,竟殺邦 相。迄陶、潘、蔡三提督不能誅,諸土官大憤。提督威令 不行,自林始。今田州思王不殺降尤德林有再造恩, 建祠並祀,以林居左。林在鎮黷貨巨萬,而張佑以副 總兵鎮田州,亦緣要厚,貲為邦相毒死。方王議招盧 蘇時,所愛信指揮王佐門客岑邦高揣知王無殺蘇 意,私索蘇萬金,蘇由此恚恨自沮。王竟委曲就事,不 無稍損威重。

《駱越漫筆》:新建伯王公守仁平思田時,集兩廣、江西、 湖廣四省兵駐南寧。公已定議招撫,遣人說盧蘇王, 受投降凡數四往諭,方聽命,復生疑沮,公許帶甲來 見。既薄城下,復要郡倅為質,且請軍門牙卒咸易田 州人,公悉許之,酋遂擁眾入,甲馬幾填市巷。酋更與 其眾約,即事不測,各放炮反。酋既入見,公命發門外 杖之百行杖者皆田人,示數而已。眾聞杖酋,愕不省何謂,遽鼓噪放炮,炮三爇不發聲。會聞酋杖亡恙,眾 遂定。方鼓噪時,公坐廳事,佯為不聞,惟命牙兵速畢 杖。公之雅量鎮物蓋如此。

《府志》:「土官李琛女適歸順州土官長子岑瑤,瑤為其 弟所殺,李氏年二十七,復歸父母家。父母強之再適, 不聽。李氏婢四五十人馭之甚嚴,晝夜常鎖外戶,不 使與男僕相見。夜明燈坐中堂,群婢環之紡織,至雞 鳴,乃鎖門而寢。晚年操守益嚴。」

泗城府部雜錄

[编辑]

《通志》:「龍、江二州境近交趾境,上有一嶺出香草,狀類 排草而稍粗,左江人以之作安息香,亦雜於排草中 貨之。每十日以後群取之,搜抉無遺,經春則復生。然 惟一嶺有之,踰嶺則無。」

泗城州出水銀,取之之法,以人其用。人從外境市之, 或逃走僮僕,或奸商縛雇役人往售,至「其家,初以酒 飯飼之,三日即引至水銀坑中,扼窟埋之,露其首,三 日,其人癢不可忍,號呼徹天,乃以鍬鏟去其首,仍埋 之。數日取出,則滿腹腸胃、指甲、骨髓中皆水銀矣。」安 南近憑祥州地,亦有水銀坑,取法同。每江西奸商雇 人挑貨至界上貿易,則私與相約,并雇工人賣之。價 成,無論數十人,皆縛去。

泗城州出雄黃,近貴州安南界,土人攜出衛市之。有 市雄黃屏風一,護衣十,屏風高尺五,闊二尺,護衣俱 精緻。土人云,「其地有雄黃床并桌面堅者可為擣衣」, 今無。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