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0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三卷目錄

 邊裔總部彙考三

  明一總一則 太祖洪武十則 成祖永樂五則 宣宗宣德三則 英宗正統三則

  代宗景泰一則

邊裔典第三卷

邊裔總部彙考三

[编辑]

明一

[编辑]

明禮部設主客清吏司及鴻臚寺,皆掌四方蕃國朝 貢、賜賚、廩給迎送之事。又以外國非侵中國,不得用 兵,惟富慎備西北,垂之祖訓。

按《明會典》:「主客清吏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分掌諸蕃 朝貢接待給賜之事,簡其譯伴,明其禁令。」

鴻臚寺。凡外夷進貢方物、本寺官引至御前。俟禮部 官奏過、贊叩頭畢、舉案至東陛、授內官捧進

凡賞賜外夷人員衣服綵緞等件,本寺官舉案引至 御前。俟禮部官奏過、贊「叩頭」畢,仍舉案引出,給散 管待蕃夷土官筵宴。凡諸蕃國及四夷使臣土官人 等進貢,例有《欽賜》筵宴一次二次。禮部預開筵宴日 期,奏請大臣一員待宴,及行光祿寺備辦,於會同館 管待。教坊司用樂。鴻臚寺令通事及鳴贊供事,儀制 司領宴花人一枝。若使臣數多,分二日宴。如遇禁屠, 齋戒移後三四日舉行。回還之日,差官伴送。沿途備 辦飯食。經過去處,茶飯管待各有次數。許鎮守總兵 或三司或府衛正官二三員陪席。

《蕃夷土官使臣下程》:凡諸蕃國及四夷土官使臣人 等進貢等項,到會同館,俱有常例,并欽賜下程,禮部 奏准,通行光祿寺支送。其欽賜下程一次者,仍支常 例下程。或五日十日一次者,常例下程住支。若已經 給賞兩月之外,不行回還者,住支下程。

日本國、滿剌加國、錫蘭山國、朵顏三衛,哈密瓦剌、亦 力把力、撒馬兒罕、土魯番、黑婁、蘇門荅剌、以必洗必 兒戎地面,米兒哈蘭、米昔兒、孛剌安衛,哈剌孩衛,買 買回回、鎖魯丹罕東衛,阿端地面,「迤北那姑兒、魯迷 天方,各五日。下程一次,每十人,羊、鵝、雞各一隻。」阿端 地面,減鵝、雞、酒二十五瓶。黑婁、那姑兒各減五瓶,米 「五斗,麵十二斤八兩,果子一斗。蘇門荅剌、那姑兒各 果子四色,燒餅二十箇,糖餅二十箇,米兒哈蘭減一 十箇,蘇門荅剌加十箇,那姑兒減餅、蔬菜廚料。 日落國兀良、哈哈烈女直都指揮等官,火剌札、烏思 藏等處喇嘛,蕃僧,蘇祿王、尚師、法王、婆羅門可脫癿 討、來思癿、加思蘭,各止支常例下程。土官」、蕃僧人等 無關文者不支。

凡送夷人下程。光祿寺差屬官一員管押至會同館 主事處驗給

蕃夷人等,朔望朝及見辭酒飯。上桌案,酒用牛羊等 肉共五楪,每楪生肉一斤八兩;茶食五楪,每楪一斤, 果五楪;核桃、紅棗、榛子每楪一斤,膠棗、柿餅每楪一 斤八兩。中桌案,酒用羊牛肉四楪,每楪生肉一斤;茶 食四楪,每楪十兩,果四楪,核桃、榛子、紅棗每楪十兩, 膠棗十二兩,酒三鍾,湯飯各一碗。

凡使臣進貢,沿途關支廩給口糧,回還亦如之。惟朝 鮮、占城、琉球、瓜哇、暹羅、滿剌加、日本錫蘭山迤北,哈 密、瓦剌、撒馬兒罕、土魯番使臣回還,沿途除廩給口 糧外,仍日支下程一處。朝鮮等八國并迤北,每人肉 半斤,酒半瓶。哈密等每十人羊一隻,酒二瓶半。 湖廣、廣西、四川、雲南、貴州、腹裏土官,遇三年朝覲,差 人進貢一次,俱本布政司給文起送,限本年十二月 終到京慶賀,限聖節以前謝恩,無常期。貢物不等。 凡土官差人到京,鴻臚寺即與引見,并投進實封奏 本,其方物赴禮部驗進。湖廣、廣西、四川、雲南、貴州、腹 裏土官朝覲,進到方物及中途倒死馬匹,例不給價。 到京馬匹,每匹賜鈔一百錠。其賜各不同。

凡三品、四品回賜鈔一百錠,綵緞三表裏。惟播州、貴 州二宣慰使,賜錦二段,綵緞六表裏;五品,鈔八十錠, 綵緞三表裏。六品、七品,鈔六十錠,綵緞二表裏。八品、 九品,鈔五十錠,綵緞一表裏。雜職衙門并頭目人等 自進馬匹方物,鈔四十錠,綵緞一表裏。

差來通事、把事頭目,各鈔二十錠,綵緞一表裏隨來 土官弟男并把事頭目人等,鈔二十錠,從人伴吏鈔 十錠。播州差來長官,鈔四十錠一表裏通把頭目人 等,各鈔三十錠。貴州差來舍人,鈔二十五錠二表裏 把事,十五錠一表裏通事十錠,絹一匹。頭目、從人賞 鈔如例。

凡進馬一二匹、及方物輕者、止照雜職例賞

凡謝恩差來人,與雜職賞同。貴州土官,減鈔二十錠。 隨來通把從人給鈔如朝覲例凡慶賀,貴州差來舍人,賞鈔五十錠,綵段二表裏。把 事鈔十五錠,綵段一表裏,通事從人鈔如朝覲例。四 川土官差來使人進馬者,鈔二十錠,綵段一表裏。進 降香、茶、蠟等物者,鈔二十錠,絹二匹;隨來從人鈔十 錠。

凡投降夷人、每名賞素紵絲衣一套。綿布十匹,鈔一 百錠,米三石。牛二隻。羊五隻,柴五百斤。隨來婦人、每 口綿布三匹,鈔十錠

洮、岷等處蕃族,舊「二年一貢,後三年一貢。大族起送 為首者四五人,小族起送一二人。留邊聽賞者,大族 不過十五人,小族不過七八人。」

貢物:「銅佛,畫佛、舍利子,馬駝酥油,青鹽,青木香,足力, 麻,鐵力,麻氆氌,左髻,毛纓,明盔,明甲,腰刀。」

洮岷等處蕃僧,每寺許四五人,每年終遇大節一次 赴京朝貢。

按:《圖書編》載《皇明祖訓》曰:「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 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賦,得其民不足以供役。若 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土 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吾恐後世子孫以中國富 彊,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慎勿為也。」但胡 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 謹備之,不征。

《諸夷》東北朝鮮, 即高麗。其李仁任及子成桂今名 旦者,自洪武六年至二十八年,首尾凡弒王氏,四王 姑待之。

「正東偏北日本 雖朝實詐。」暗通奸臣胡惟庸謀為 不軌,故絕之。

正南偏東大琉球, 朝貢不時,王子及陪臣之子皆 入太學讀書,禮待甚厚。

小琉球, 不通往來,不曾朝貢。

西南、安南, 三年一貢。

真臘 朝貢如常。濱海。

暹羅 朝貢如常。濱海。

占城 自占城以下諸國,朝時內帶行商,多詭詐,故 令沮之。自洪武八年沮至十二年,方乃得止。其國濱 海。

蘇門、荅剌 濱海。  西洋 濱海。

《瓜哇》 濱海,    彭亨 居海中。

《百花 居海中》。   《三佛齊 居海中》。

《浡泥》 居海中。

太祖洪武二年定蕃國朝貢筵宴及遣使進表望闕慶祝之儀

[编辑]

按《明會典》、蕃國禮,國初諸蕃來朝,必見皇太子及親 王,皇帝親御殿待宴,後止朝見,上賜宴會同館,命禮 部待之。其蕃使進表,亦不宣讀。洪武二年定,「凡蕃王 來朝至龍江驛,驛官具報應天府府,報中書省及禮 部以聞。遣侍儀通贊舍人二員接伴。遣應天府知府 至驛禮待。前期館人於正廳陳設蕃王座於廳之西」 北,東向;知府坐於廳之東南,西向。知府至館,以賓主 接見,具酒食宴待畢,知府還,蕃王送出門外。次日清 晨,從官復伴送蕃王入會同館,禮部尚書奉旨即館 中宴勞。尚書至,蕃王服其國服出迎,相見宴享如龍 江驛。酒行作樂。宴畢,尚書及從官皆出,蕃王與其從 官送至館門外。明日,中書省奏「知,命」官一員詣館,如 前宴勞。《禮部告示》:「侍儀司以蕃王及其從官具服於 天界寺習儀三日,擇日朝見。」前一日,內使監陳設御 座香案於奉天殿,尚寶司設寶案於御座前,侍儀司 設蕃王與其從官次於午門外,蕃王拜位於丹墀中 道稍西,及御座之南,其從官拜位於蕃王丹墀拜位 之後,俱北向。設方物案於丹墀之北,中道東西,方物 狀案於御前及丹墀中,受方物官位於方物案之東 西,知班二人位於蕃王拜位之北,引蕃王舍人二人 位於蕃王之北,引蕃王從官舍人二人位於蕃王從 官之北,俱東西相向。餘如朝會儀。是日,鼓初嚴,禮部 陳方物於午門外,舉案者就案。次嚴,執事官俱入就 位。接伴舍人、引班,舍人引蕃王及其從官,立俟於午 門外。《三嚴》,文武官具朝服入就侍立位。執事者舉方 物案,蕃王等從其後,由西門入奉天西門,至殿前丹 墀西俟立。侍從奉迎皇帝,具禮服御輿以出,大樂鼓 吹振作,陞座,樂止,捲簾,《鳴鞭》。報時訖,蕃王及其從官 各就拜位。執事者以方物案置蕃王拜位前。贊拜,樂 作,蕃王及其從官皆四拜,樂止。引班導蕃王陞殿,宣 方物官取方物狀從行,俱由西陞,樂作,從殿西門入。 內。贊接引蕃王至御前,樂止。贊拜,蕃王再拜,跪稱:「茲 遇某節,欽詣皇帝陛下稱賀。」致詞訖,宣方物官跪於 御前西。宣狀,承制官跪承制,詣蕃王前立。宣制訖,贊 拜,蕃王俯伏,興,再拜。蕃王及宣方物狀官俱由西門 出,樂作,復位,樂止。贊拜,樂作,蕃王及其從官皆四拜, 樂止。禮畢,鳴鞭,皇帝興,樂作,至謹身殿,樂止。引班導 蕃王及其從官俱出見皇太子。前一日,禮部官以蕃 王所獻東宮方物啟知內使監,設皇太子位於東宮正殿,蕃王及其從官次於東宮門外。又設蕃王拜位 於殿門外及殿中,其從官拜位於殿下中道之東西, 俱北向。引班二人於蕃王拜位之北,引從官二人於 從官拜位之北,皆東西相向,餘陳設如朝會儀。質明, 蕃王朝見皇帝訖,常服至東宮門外,文武官公服入 侍從,皇太子皮弁服出,樂作,陞座樂止。引班引蕃王 入,樂作,至位樂止。其從官俟立於殿下,東西相向。贊 拜,樂作,蕃王再拜,皇太子立受,樂止。引班引蕃王至 殿西門內,贊接引至殿中,跪稱:「茲遇某節,詣皇太子 殿下稱賀。」致詞訖,俯伏興,蕃王復位。贊拜,樂作;再拜, 皇太子答拜,樂止。蕃王出,皇太子坐。引班引蕃王、從 官就拜位。贊拜,樂作,從官皆四拜,樂止。禮畢,皇太子 興,樂作,出殿門,樂止。蕃王及其從官以次出。接伴舍 人引見親王。前期,王府官設王座於正殿東稍北西 向,蕃王坐於殿西稍南東向,蕃王拜位於座之南,王 答拜位於座之北,蕃王從官拜位於殿門外北向。內 贊二人位於殿上之東西,承傳二人位於殿門外之 東西,接伴舍人位於內贊之南,東西相向;引從官二 人位於拜位之北,王府官侍立位於殿上左右,俱東 西相向。是日,所司陳儀仗於殿之東西。蕃王至王府 門外執事者先入就位。王皮弁服出陞座。蕃王至殿 下由西階升。王降座出迎於殿門外。既見,王府官引 王由中門入。《舍人》引蕃王由西門入,各就拜位。贊拜, 蕃王再拜,王答拜,就座,蕃王亦就座。引班引蕃王、從 官就拜位,皆四拜。禮畢,蕃王詣王座前,王降座,蕃王 舉手。揖畢,王還府,蕃王出,王府官送至門外。擇日錫 宴於謹身殿。拱衛司設黃麾仗於殿廷左右,內使擎 執,如奉天殿受朝賀儀。內使監陳設御座於殿中,皇 太子座於御座東偏稍南,諸王座皆以次而南,俱西 向。又設諸王座於西偏,與東偏諸王「座相對,俱東向。」 蕃王座於殿中之西第一行東向。次設文武一品陪 宴座,第二行,二品三品三行,俱東西相向。蕃王從官 文武三品陪宴官,俱以序坐於西廡,東向北上。和聲 郎陳大樂、細樂舞隊於殿之南楹。光祿寺設御尊於 殿中之南,皇太子、諸王、蕃王至二品官酒尊於殿門 左右之東西。御位。司壺二人,尚酒、尚食二人。東偏,皇 太子諸王,司壺二人,奉酒食二人。西偏,諸王如之。蕃 王,司壺一人,奉酒食一人。文武官第一行及左右第 二行,各司壺四人,兼供酒食。光祿寺直長於西廡各 置酒尊及司壺、供酒食之人。光祿寺卿陳御食案及 皇太子諸王食案。寺丞設蕃王食案於殿中,直長設 殿上左右文武官及西廡食案各於其座前,諸執事 者各供事。舍人引文武官常服侍立於殿門之左右, 又引蕃王服其國服,侍立於百官之北。引進引皇太 子諸王常服侍立殿內之左右。侍儀導引皇帝常服 陞御座,大樂鼓吹振作,鳴鞭樂止,皇太子諸王各就 座。禮部官取旨,導蕃王入就座。光祿寺卿舉御食案 進於御前,禮部侍郎、光祿寺少卿舉食案置於皇太 子、諸王之前,禮部郎中、光祿寺丞舉食案置於蕃王 前,文武官及蕃王從官各以次就坐。內使監令於御 前斟酒,司壺於皇太子、諸王以下各斟酒,細樂作,奏 《太清之曲》。和聲郎北面立,舉手唱「上酒」,皇帝舉爵飲, 皇太子以下皆飲畢,樂止。酒再行細樂作,奏《感皇恩 之曲》,飲畢樂止。內使監令於御前進食,供事者自皇 太子以下各供食。大樂作,和聲郎唱上食,皇帝進食, 皇太子以下皆食畢樂止。酒三行細樂作,奏《賀聖朝 之曲》,飲畢樂止。進食奏大樂,食畢樂止。凡五進食皆 如之。酒四行細樂作,奏《普天樂之曲》,飲畢樂止。進食 酒五行細樂作,舞諸國來朝之舞。飲畢,樂舞止,進食, 酒六行細樂作,奏《朝天子之曲》。飲畢,樂止。進食,酒七 行細樂作,奏《醉太平之曲》,舞長生隊之舞。飲畢,樂舞 止,進食。其西廡斟酒進食之次,亦如殿中,惟不用樂。 宴畢,皇帝興,樂作,皇太子、諸王侍從還宮,樂止。蕃王、 文武官俱以次出,東宮擇日宴蕃王。是日,宿衛陳設 如朝會儀,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俱取旨宴樂。蕃 王陛辭,其陳設行禮如朝見儀,惟不設宿衛及傳制 方物案。宣狀等。官辭東宮亦如見儀,惟不跪致詞。禮 畢,中書省率禮部官送至龍江驛,禮部設宴如初至。 禮部官還,應天府官送起行。

蕃國遣使進表。前期,所司於王宮內外及國內街巷 結綵,設闕庭於殿上正中,表箋案於闕庭前,香案於 表箋案前,司香二人於香案左右,王拜位於殿中,眾 官位於王後,俱北向。司禮二人於王位北,引禮二人 於王左右,引班四人於眾官左右,俱東西相向。使者 立位於香案東,捧表箋二人於香案西。設樂於眾官 拜位之後龍亭於殿南正中儀仗鼓樂於龍亭前。是 日清晨司印者陳印案於殿中滌印訖以表箋及印 俱置於案。王具冕服眾官俱朝服詣案前。用印畢用 黃袱裹表紅袱裹箋各置於匣中仍各以袱裹之。捧 表箋官捧置於案使者與捧表箋官各就位。引禮引 王及眾官俱入就拜位贊拜樂作再拜,樂止。王詣香案前跪,眾官皆跪。王三上香訖,捧表官取表,東向跪 進王;王受表以進於使者;使者西向跪受,興,置於案。 贊「興」,王復位。贊「拜」,樂作;王與眾官皆四拜,樂止。禮畢, 捧表箋官捧表前行,置於龍亭中,金鼓、儀仗鼓樂前 導,王送至宮門外還。眾官朝服,送至國門外,使者乃 行。

《蕃國望闕慶祝儀》。蕃王奉正朔稱朝貢者,其國中有 慶祝禮,頒自朝廷,使遵行之。前期,執事者於王宮正 殿南向,陳香燭案於闕庭前,王拜位於殿中、褥位於 香案前、眾官拜位於王之後,俱北向。司禮司贊於王 拜位之北,司香二人於香案前,俱東西相向。是日,陳 軍仗於王宮門之外,樂工陳樂於拜位之後。眾官先 具朝服引班於王宮門外東西執事俱就位。王於後 殿具冕服未賜者服其服。眾官入俟立於殿庭東西。 王出樂作由西陛陞至拜位樂止。眾官就拜位贊拜 樂作王與眾官皆四拜樂止。王由東門入樂作至褥 位樂止。贊「跪」王與眾官皆跪。王三上香畢俯伏興眾 官皆興。王由東門出樂作還位樂止。贊拜,樂作,王與 眾官皆四拜,樂止。贊搢笏,三舞蹈跪,三拱手,加額呼 「萬歲」,出笏,俯伏,興。贊「四拜。」禮畢,王與眾官以次出。 凡蕃王至京,令禮部官於會同館禮待。永樂以後,四 夷來朝貢者,欽命中官與文武大臣或學士等官待 宴,不拘員數。

洪武三年,定「蕃國受印物」之儀。

按《明會典》:蕃國受印物,洪武三年定,使者至蕃國境, 先遣關人入報蕃王遣官遠接。前期有司於國門外 公館設幄結綵,設龍亭於館之正中,備金鼓儀仗鼓 吹於館所,以伺迎引。又於國城內街巷結綵。又於王 宮設闕庭於殿上正中,設香案於闕庭之前,設蕃王 受賜予位於香案之前,設蕃王拜位於殿庭正中,北 向。眾官拜位於王拜位之南,異位重行,北向。設樂位 於眾官拜位之南,北向。司贊二人於蕃王拜位之北, 引禮二人於司贊之南,引班四人於眾官拜位之北, 俱東西相向。陳儀仗於殿庭之東西。《遠接》官接見使 者迎至館所,以上賜安奉於龍亭中,遣使馳報王。是 日,蕃王率百官出迎於國門外,《遠接》官迎上,賜出館。 至國門,金鼓在前,次眾官常服乘馬行,次王乘馬行, 次儀仗鼓樂,次上賜龍亭使者常服乘馬行,於龍亭 之後,迎至殿中,金鼓分列於門外之左右,眾官分立 殿庭之東西,置龍亭於殿上正中,使者立於龍亭之 東。引禮引蕃王,引班引眾官各就拜位。立定,司贊唱 「拜」,樂作,蕃王及眾官皆四拜,樂止。引禮引蕃王詣龍 亭前,使者稱「有制」,引禮贊「跪」,司贊唱「跪」,蕃王與眾官 皆跪,使者宣制曰:皇帝敕使某持印賜爾國王某,并 賜某物。宣畢,使者捧所賜印并某物,西向授蕃王,蕃 王跪受以授左右訖,引禮唱:「俯伏,興,平身。」司贊唱「同」, 蕃王及眾官皆俯伏,興,平身。引禮引蕃王出,復位。司 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皆四拜,樂止。司贊唱:「禮畢。」 引禮引蕃王入殿西立東向,使者東立西向。引禮唱: 「使者與蕃王行兩拜禮。使者降自東階,蕃王降自西 階。遣官送使者還館。」

洪武四年諭省府臺臣:「外國不侵,中國無輒用兵,惟 西北不可不備。」

按《圖書編》:「洪武四年九月,上御奉天門,諭省府臺臣 曰:『海外夷國,為患中國者,不得不討,不為中國患者, 不可輒用兵。古人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變 之源。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荼毒生民,徒慕虛 名,反疲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朕以諸小蠻夷,阻 越山海,不侵中國,無煩用兵,惟西北胡戎,世為中國 患,不可不謹備。卿等記此言,知朕意』。」

洪武十五年,命翰林侍講火原潔等編類華夷譯語。 按《明會典》:「洪武、永樂以來,設立御前答應大通事,有 都督、都指揮、指揮等官,統屬一十八處小通事,總理 來貢四夷,并來降夷人及走回人口。凡有一應夷情, 譯審奏聞。」

按《圖書編》:洪武十五年,命翰林侍講火原潔等編類 華夷譯語。上以前元素無文字,發號施令,但借高昌 書製蒙古字行天下,乃命原潔與編修馬懿赤黑等 以華言譯其語。凡天文、地理、人事、物類、服飾、器用靡 不具載。復取《元祕史》參考,以切其字,諧其聲音,既成 刊布。自是使臣往來朔漠,皆得其情。

凡四夷,分十八所,設通事六十人。大通事有都督、都 指揮等官,統諸小通事,總理貢夷、降夷及歸正人夷 情、蕃字文書,譯審奏。

洪武十六年、給各國勘合及蕃僧誥敕。置長河西等 處安撫使司。每年一貢,人數不過百人。

按《明會典》:凡勘合號簿,洪武十六年始給暹羅國,後 漸及諸國。每國勘合二百道號簿四扇。如暹羅國「暹」 字號勘合一百道,及「暹羅」字號底簿各一扇,俱送內 府。「『羅」字勘合一百道及「暹』字號簿一扇發本國收填。 『羅』」字號簿一扇發廣東布政司收比。餘國亦如之。每改元則更造換給,計有勘合國分。

暹羅 、日本 、占城 、瓜哇 、滿剌加 、真臘蘇祿國「東王 蘇祿國」 「西王 蘇祿國」 「峒王柯支 浡泥 《鍚蘭山 》古里 蘇門荅剌古麻剌。」

凡蕃夷誥敕,初哈密等七衛俱有,如朵顏、海西諸衛 例。後乃沒於土魯番。而烏思藏、長河西等處闡教、闡 化、輔教、贊善、護教五王,大乘大寶二法王,各處國師, 俱誥命。禪師、敕命,都綱、剌麻、都指揮、指揮等俱敕諭。 其闡教、闡化、輔教、贊善,仍給勘合。護教自稱原有勘 合,燬於火,累年請給未與。二法王及長河西朵甘思、 董卜韓胡、俱不給勘合。其金川雜谷等處、止齎印信 蕃文、亦無勘合

長河西魚通寧遠等處置軍民安撫使司,每年一貢, 給與勘合,於四川比號「雅州入境,每貢止許五六十 人,多不過一百人。方物,該守關官員辨驗,申送都布 按三司審實起送。後改陞宣慰司。」

洪武十八年定蕃國初附、遣使進貢及迎詔之儀。 按《明會典》,「洪武十八年定,蕃國初附、遣使奉表進貢 方物,先於會同館安歇,禮部以表副本奏知。儀禮司 引蕃使習儀,擇日朝見。」其日,錦衣衛陳設儀仗,和聲 郎陳大樂於丹陛如常儀。儀禮司設表案於奉天殿 東門外丹陛上,方物案於丹陛中道之左右。設文武 百官侍立位於文武樓南,東西相向。蕃使服其服,捧 表及方物狀,至丹墀,跪授禮部官,受之,詣丹墀,置於 案。執事者各陳方物於案畢,典儀、內贊、外贊宣表,展 表官、宣方物狀官各具朝服,其餘文武官常服就位。 《儀禮》司官奏「請陞殿」,皇帝常服出,樂作,陞座,樂止。鳴 鞭訖,文武官入班叩頭,禮畢,分東西侍立。引禮引蕃 使就丹墀拜位,贊四拜,典儀唱:「進表。」序班舉表案,由 東門入,至於殿中。內贊贊宣表,外贊令蕃使跪宣表, 宣方物狀訖,蕃使俯伏,興,四拜。禮畢,駕興,樂作,還宮, 樂止,百官及蕃使以次出。其蕃國常朝及為國事、謝 恩、遣使進表、貢方物,皆如前儀,唯不宣表。

皇帝登極及冊立皇儲,則遣使頒詔,蕃王受封則賜 印,或有賚予,故有蕃王迎接之儀。凡使者入蕃國境, 先遣人馳報於王,王遣官遠接。詔前期,令有司於國 門外公館設幄結綵,設龍亭於正中,設香案於龍亭 之南,備金鼓、儀仗、鼓樂,伺候迎引。又於國城內街巷 結綵。王宮內設闕庭於殿上正中,設香案於闕庭之 前,設司香二人於香案之左右。設詔使立位於香案 之東,設開讀案於殿陛之東北。設蕃王拜位於中道, 北向。設蕃國眾官拜位於蕃王拜位之南,異位重行, 北向。設捧詔官位於開讀案之北,宣詔官位於捧詔 官之南,展詔官二人位於宣讀官之南,俱西向。司禮 二人位於蕃王拜位之北,引禮二人位於司禮之南, 引班四人位於眾官拜位之北,俱東西相向。陳儀仗 於殿庭之東西;設樂位於眾官拜位之南,北向。遠接 官接見詔書,迎至館中,安詔於龍亭中,遣人馳報王。 王即率國中眾官及耆儒僧道出迎於國門外。至館 中,具冕服,眾官具朝服,行五拜禮訖,迎詔出館。至國 門,金鼓在前,次僧道耆儒,次眾官,次王,次儀仗鼓樂, 次《詔書》。龍亭。使者常服行於龍亭後,迎至殿中。金鼓 分列門外之左右,置龍亭於殿上正中,使者立於東。 引禮引王入就拜位,引班引眾官人等各就拜位。使 者詣前,南向立,稱「有制。」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 以下皆四拜,樂止。引禮引蕃王由西階陞,詣香案前, 北向立。引禮唱:「跪。」司贊唱:「眾官皆跪。」《引禮》唱:「上香。」司 香捧香跪進於王之左;王三上香訖,引禮唱:「俯伏,興, 平身。」蕃王及眾官以下皆俯伏,興,平身。《引禮》引蕃王 復位。司贊唱:「開讀宣詔官」、展詔官陞案;使者詣龍亭, 捧詔書授捧詔官,捧詔官前受詔,捧至開讀案,授宣 詔官、宣詔官受詔,展詔官對展。司贊唱:「跪。」蕃王及眾 官以下皆跪。宣詔官宣詔書,捧詔官於宣詔官前捧 詔書仍置於龍亭。司贊唱「俯伏,興、平身。」蕃王及眾官 以下皆俯伏,興、「平身。」司贊唱「拜」,樂作,蕃王及眾官以 下皆四拜,樂止。司贊唱「搢笏,鞠躬,三舞蹈,三拱手,加 額,山呼萬歲,山呼萬歲、再山呼萬萬歲」,出笏,俯伏,興, 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禮畢,引禮引蕃王退,引班引 眾官以次退。蕃王及眾官釋服,使者以詔書付所司 頒行。蕃王與使者分賓主行兩拜禮。使者居東,蕃王 居西。如蕃國陪臣行禮,使者立受。

洪武二十六年,定各國朝貢使人及土官承襲之制。 按《明會典》,「凡朝貢方物。」「洪武二十六年定,凡諸蕃國 及四夷土官人等,或三年一朝,或每年朝貢者,所貢 之物,會同館呈報到部,主客部官赴館點檢見數。遇 有表箋,移付儀部。其方物分豁進貢。上位若干,殿下 若干,開寫奏本,發落人夫管領,先具手本,關領內府」 勘合、依數填寫、及開報門單。於次日早朝、照進內府。 或於奉天門、或奉天殿丹陛、或華蓋殿、及文華殿前 陳設。本部正官奏啟進納。若遇慶賀聖節正旦貢獻之物、初到、即以數目具本奏聞。物候至日、通進內府 陳設交收

凡進馬騾到於會同館,即令典牧所差醫獸辨驗兒 騍騸及毛色、齒歲明白,備寫手本交收。及令本館放 支草料喂養,仍撥人夫管領。至期,進內府,行列於丹 墀東,伺候。御前牽過,同手本交付御馬監官收領。 凡進象駝到於會同館,令本館喂飼,次日早,進內府, 御前奏進。如候聖節、正旦、冬至陳設。進收日遠,先行 奏聞。象送馴象所。駝送御馬監收養。至期、令進內府 陳設

凡進虎豹禽鳥之類,到於會同館,就令畜養之人喂 養,具數奏聞,送所司收領,至期進內府丹墀內陳設。 凡進金銀器皿、珍寶段匹之類,須同貢獻之人驗視 明白,具寫奏本,仍以器具裝盛,或黃袱封裹,分撥館 夫一同貢獻之人收管。先期一日,關填勘合,開報門 單。次日早,照進內府,於殿前、丹陛等處陳設,一一交 付長隨內使收受。

凡進蘇木、胡椒香蠟藥材等物萬數以上者、船至福 建廣東等處、所在布政司、隨即會同都司按察司官、 撿視物貨、封請幫助識別此字。完密聽候。先將蕃使起送赴京,呈報 數目。除國王進貢外,蕃使人伴附搭買賣物貨,官給 價鈔收買。然後布政司仍同各衙門官,將貨稱盤見 數,分豁原報附餘數目,差人起解前來。禮部委官及 行戶部都察院委官,會同差督人夫,運進承運等庫, 稱盤入庫。禮部先期開寫「各庫該收貨物手本」,於午 門關領各門勘合、填寫照進。并出給長單、令該庫批 寫實收數目、回部備照

後續定、凡外國朝貢、惟朝鮮國所進方物、陳設奏進。 其餘俱該司驗過具題。得旨、開具手本、送右順門即歸 極門內府、各該衙門交收。今朝鮮國貢物亦不陳設。止 具題開送「歸極門」內使交收

凡進馬、惟朝鮮國先行面奏、引過御馬監交收。其餘 俱該司驗過、送鴻臚寺隨本引進。遇慶賀、禮部先行 請旨行御馬監、至期陳設。今朝鮮國進馬、亦不面奏、 止具題送御馬監交收

凡進象駝虎豹禽鳥之類、俱不陳設。惟具題送內府 各衙門交收

凡進到獅象、禮部題請、「量留」原來伴送四人、與同馴 象所軍奴、到於御馬監調養。待後馴習、發回光祿寺、 日給養贍。仍行兵部給與牌面懸帶、以便西安門出 入

凡安南國進金銀器皿之類、引奏進獻。其餘俱具題、 送歸極門交收

凡進藥材等物、徑從禮部具題、送歸極門交收。蘇木 胡椒硫黃、近多解南京禮部交收

凡各處夷人貢到方物、例不給價。朝鮮國常貢馬匹、 亦不給價

凡四夷歸化人員、及朝貢使客、初至會同館。主客部 官、隨即到彼、點視正從、定其高下房舍鋪陳、一切處 分安妥、仍加撫綏、使知朝廷恩澤

「一、下程分豁正從人數,劄付膳部,五日一次,照例支 送酒肉、茶麪、飲食之物。 一、管待。量其來人重輕,合與茶飯者,定擬食品棹數, 劄付膳部造辦。」主客部官一員,或主席,或分左右,隨 其高下序坐,以禮管待,仍令教坊司供應。

凡諸蕃四夷朝貢人員、及公侯官員人等、一切給賜。 如往年有例者、止照其例。無例者、斟酌高下等第、題 請定奪。然後禮部官具本奏聞、關領給賜

凡賞賜金銀鈔錠匹帛之類,金銀請長隨內官關領, 匹帛係內承運庫收貯,冠帶衣靴係工科、工部官收 掌,鈔錠係戶部官分投關領。其物或於奉天門,或奉 天殿丹陛,或華蓋殿,用卓頓放,引受賜人朝北立,置 物於前。受賜人叩頭畢,以物授之。如多至十人、百人, 則先以所賜之物,唱名分授。各人行列叩頭畢,於該 科出帖赴午門倒換勘合,照出所賜之物,復令次日 謝恩。

凡入官貨物,遠夷之人或有長行頭匹及諸般物貨, 不係貢獻之數,附帶到京,願入官者,照依官例具奏, 關給鈔錠,酬其價值。

《常例》:下程五日,每正一名,豬肉二斤八兩,乾魚一斤 四兩,酒一瓶,麪二斤,鹽醬各二兩、茶油各一兩,花椒 三錢五分,燭每房五枝。以上下程若奉旨優待,不拘 此例。

又每人日支肉半斤、酒半瓶,米一升,蔬菜廚料。 欽賜下程:朝鮮國、安南國、占城國、琉球國、瓜哇國、暹 羅國各下程一次。朝鮮等國每五人,琉球國每十人, 羊、鵝、雞各一隻,酒十瓶,米五斗,蔬菜廚料。朝鮮國加 果子、茶食各四盤,柴炭各二百斤。暹羅國加酒十瓶。 筵宴蕃夷土官,桌面每正一桌,果子五色,按酒五色, 湯三品小割正飯用羊。

土官承襲,原俱屬驗封司掌行。洪武末年,以宣慰、宣撫、安撫、長官等官皆領土兵,改隸兵部。其餘守土者, 仍隸驗封司

凡各處土官承襲,湖廣、四川、雲南、廣西土官承襲。務 要驗封司委官體勘別無爭襲之人。明白取具宗支 圖本、并官吏人等結狀呈部具奏,照例承襲。移付選 部附選司貼黃考功、附寫行止,類行到任。見到者關 給劄付、頒給誥敕

洪武二十七年、令、「土官無子許弟襲」

洪武三十年令、土官無子弟、而其妻或婿為夷民信 服者,許令一人襲

按:以上《明會典》云云。

洪武 年,各省土官朝貢。

按「《明會典》,洪武間朝貢土官:四川烏蒙軍民府、烏撒 軍民府、芒部軍民府。金筑安撫司,後屬貴州布政司; 盧山長官司,後屬貴州宣慰司;慕役長官司,後屬貴 州永寧州;大華長官司。西堡長官司,後屬貴州安順 州。寧谷寨長官司,後屬貴州安順州。頂營長官司,後 屬貴州永寧州。十二營長官司,後屬貴州鎮寧州。安」 順州後屬貴州布政司。貴州宣慰司,後屬貴州布政 司。平茶洞長官司,播州宣慰司,程番長官司,後為府, 設流官,屬貴州布政司。龍州,後為宣撫司。永寧州,後 屬貴州布政司。鎮寧州後屬貴州布政司。康佐長官 司,後屬貴州鎮寧州。建昌衛、建安州、禮州、柏興州、酉 陽宣撫司。方番長官司,後屬貴州宣「慰司,木瓜長官 司,後屬貴州金筑安撫司」,黎州、邛部軍民府,德昌府, 普安軍民府,東川軍民府,長河西天全六番招討司, 「占藏先結簇長官司,阿昔簇長官司,蛒匝簇長官司, 比定簇長官司,祁命簇長官司,阿昔洞簇長官司,勒 都簇長官司,班班簇長官司,者多簇長官司,麥匝簇 長官司,石砫宣慰司,泥溪長官司,雷坡長官司,沭川 長官司,平夷長官司,蠻夷長官司,馬湖府後改設流 官」:「岳希蓬長官司,隴木頭長官司,靜州長官司,里州, 建昌府,闊州,中縣,碧」舍縣,會川府,武安州,永昌州,隆 州,姜州,黎溪州,麻龍縣,會理州,威龍州,昌州,普濟州, 廣西龍英州,江州,龍州,思明府,陀陵縣,養利州,上下 凍州,思陵州、萬承州、安平州、「太平州,後設太平府流 官,統本州及龍溪、羅陽等州縣,都結州羅陽縣、思城 州、結倫州、鎮遠州、左州,後改設流官。」崇善縣茗盈州、 南丹州、結安州永康縣思同州、東蘭州、那地州、全茗 州、利州、鎮安府、「田州府,後改田寧府,設流官。」泗城州、 奉議州。

雲南「姚安軍民府,後改設流官。姚州,後改設流官。元 江府廣通縣,平緬宣慰司、車理軍民宣慰司、八百宣 慰司,麗江府景東府、楚雄府,後改設流官。鶴慶府後 改設流官。尋甸府後改設流官。鄧川州海東土官,賓 居土官,小雲南土官,臨安府嶍峨縣,大理府,後改設 流官。」

湖廣施南宣慰司,忠建安撫司,思南宣慰司,「後改思 南府,設流官,屬貴州布政司。永順宣慰司,保靜宣慰 司,臻部六洞、黃坡等處長官司,曲靖軍民府,後改設 流官,屬雲南布政司。」

成祖永樂元年定筵宴蕃夷土官食品賜各衛韃靼人姓氏

[编辑]

按《明會典》:「筵宴蕃夷土官卓面,永樂元年,上卓」按,酒 五盤,果子五盤,燒煠五盤,茶食湯三品雙下,大饅頭、 羊肉飯,酒七鍾。中卓按酒、果子各四盤,湯二品雙下, 饅頭、牛、馬、羊肉飯,酒五鍾。

令各衛韃靼人同名無姓者、照洪武年間例、賜以姓 氏。仍編置勘合、以備稽考。中國人不得冐韃靼名、以 避管事。違者治罪

永樂二年,置信符、金牌,以給雲南徼外土官。

按《明會典》:凡信符金牌,永樂二年始置,以給雲南徼 外土官。其制,銅鑄信符五面,內陰文者一面,上有「文 行忠信」四字,與四面合編某字一號至一百號批文 勘合底簿。其字號如車里,以「車」字為號。緬甸,以「緬」字 為號。陰文信符、勘合俱付土官,底簿付雲南布政司。 其陽文信符四面,及批文一百道,藏之內府。凡朝廷 遣使,則齎《陽文》信符及批文各一,至布政司,比同底 簿,方遣人送使者以往。土官比同陰文信符及勘合, 即如命奉行。信符之發,一次以「文」字號,二次「行」字號, 次「忠」,次「信。」周而復始。又置紅牌,鏤金字敕書諭之。凡 有調發及當辦諸事,須憑信符乃行。如越次及比字 號不同,或有信符而無批文、有批文而無信符者,即 是詐偽,許擒之赴京,治以死罪。又編《勘合》一百道,付 各衙門;《勘合底簿》一扇,付布政司。凡有軍民疾苦及 奉信符辦過事務,進貢方物之類,俱於勘合內填寫, 遣人齎至布政司,比號寫底簿。布政司、都司遣官同 齎所填勘合奏聞。若邊境聲息及土人詞訟,從都司、 布政司、按察司官會同計議行之。其事已行及承行 原由,並填寫勘合奏聞。如總兵官鎮守,遇有前事,總 兵官亦會三司計議,仍用都司或布政司印信文書寫「總兵官處分」之語,方許奉行,亦填寫勘合具奏。若 朝廷命總兵官掛將軍印征討調遣軍馬,不待三司 文移,即時發遣,亦填勘合,差人奏聞。填寫勘合,或字 畫錯誤,明白圈註,以本司印信鈐蓋。凡所收底簿及 勘合,用之將盡,具奏再頒。遇改元,則更造換給舊簿 勘合,隨貢繳部貯庫。或總兵官、都司、布政司等官、新 除官到任及遇時節,不許齎禮物相慶,仍以紙寫《禁 約》一道付之。或有貪婪無藉凌害者,不待填寫勘合, 止具本遣人齎敕,不經總兵官及三司,徑赴京陳奏、 治以重罪。

永樂五年,設「四夷館。」選國子監生習譯。

按《明會典》:「凡四方蕃夷翻譯文字。永樂五年,設四夷 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直、西蕃、西天、回回、百夷、高昌、 緬甸。選國子監生習譯。」

永樂十一年令新土官義男女婿例襲流官一次,不 許出姓。有擅改姓名、詐冒承襲者、處極刑。首告者給 賞。

按《明會典》云云。

永樂十五年、令土官告襲。雖出十年、亦准襲

按《明會典》云云。

宣宗宣德元年令翰林院學士稽考四夷館譯字生按明會典凡四方蕃夷翻譯文字宣德元年兼選官民子弟委官為教師本院學士稽考課程後內閣委

[编辑]

官「提督。」

宣德二年定「蕃國使臣廩給。」

按《明會典》,「凡各國蕃王、王親頭目人等朝貢,到於福 建、廣東等處。」宣德二年,令除筵宴及本等口糧廩給 外,日用下程:蕃王每人雞二隻,肉二斤,酒一瓶,柴薪 廚料。王親,每人肉一斤,酒一瓶,柴薪廚料。使臣頭目, 每人肉半斤,酒半瓶,柴薪廚料。蕃伴女使人等,止支 口糧柴薪。

宣德 年定、各國筵宴。

按《明會典》:「阿丹國、左法兒國、天方國、加異勒國、黑葛 達國、哈失哈力,宣德間筵宴一次。」今例:天方國加宴 一次。

英宗正統元年定四夷館譯字生考中授職年限及土官預報應襲子姪姓名

[编辑]

按《明·會典》,凡四夷館習譯監生子弟,舊例月支米一 石,會官考試一年,通習者與冠帶,全不通者黜退。正 統元年,定考中一等者,冠帶為譯字官,再考中授職。 凡土官冊報應襲。正統元年,奏准土官在任,先具應 襲子姪姓名,開報合干上司,候亡故,照名起送承襲。 正統二年,奏定土官承襲次序。

按《明會典》:「正統二年奏准土官應襲者,預為勘定造 冊在官,依次承襲。」

正統六年、令土官造應襲名冊。每三年一次。

按《明會典》六年奏准、預取應襲兒男姓名造冊四部。 都布按三司各存一本一本。年終類送吏部備查。以 後每三年一次造繳

代宗景泰三年降夷病故給其子養贍米石

[编辑]

按:《明會典》,「凡來降夷目,景泰三年令歿於王事兒男 幼小者,准紀錄月給養贍米二石,候出幼著役。其在 京病故者,亦准紀錄月給米一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