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6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六十六卷目錄
迦尸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瞻波大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多摩梨帝部彙考
晉〈安帝一則〉
師子部彙考〈僧伽羅〉
晉〈安帝一則〉
宋〈太祖元嘉三則〉
梁〈武帝大通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高宗總章一則 睿宗景雲一則 元宗天寶三則 肅宗寶應一則〉
明〈成祖永樂一則〉
迦毗黎部彙考
宋〈太祖元嘉一則 太宗泰始一則〉
訶羅陁部彙考
宋〈太祖元嘉一則〉
阿羅單部彙考
宋〈太祖元嘉八則〉
闍婆婆達部彙考
宋〈太祖元嘉一則〉
蘇摩黎部彙考
宋〈太祖元嘉一則〉
婆皇部彙考
宋〈太祖元嘉三則 世祖孝建二則 大明二則 太宗泰始一則〉
婆達部彙考
宋〈太祖元嘉二則〉
婆黎部彙考
宋〈後廢帝元徽一則〉
滑國部彙考
梁〈武帝天監一則 普通二則 大同二則〉
周古柯部彙考
梁〈武帝普通一則〉
呵跋檀部彙考
梁〈武帝普通一則〉
胡蜜丹部彙考
梁〈武帝普通一則〉
邊裔典第六十六卷
迦尸部彙考
[编辑]晉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迦尸國
[编辑]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順恆水西下十由 延,得一精舍,名曠野,佛所住處。今現有僧。復順恆水 西行十二由延,到迦尸國波羅捺城。城東北十里許, 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 棲宿。世尊將成道,諸天於空中唱言:「白淨王子出家 學道,卻後七日當成佛。」辟支佛聞己,即取泥洹。故名 此處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後,人于此處起精 舍,佛欲度拘鱗等五人。五人相謂言:「此瞿曇沙門本 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況入人間,恣身 口意,何道之有?今日來者慎勿與語。」佛到,五人皆起 作禮處。復北行六十步,佛於此東向坐,始轉法輪度 拘鱗等五人處。其北二十步,佛為彌勒授記處。其南 五十步,翳羅缽龍問佛:「我何時當得免此龍身?」此處 皆起塔見在。中有二僧伽藍,悉有僧住。自鹿野苑精 舍西北行十三由延,有國名拘睒彌。〈拘睒彌即拘彌見前漢由拘彌 而西達嚫即大秦不得前往遂歸至瞻波大國〉
瞻波大部彙考
[编辑]晉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瞻波大國
[编辑]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順洹水東下十八 由延,其南岸有瞻波大國佛精舍,經行處及四佛坐 處,悉起塔,現有僧住。從此東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 梨帝國
多摩梨帝部彙考
[编辑]晉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多摩梨帝國
[编辑]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從瞻波大國東行 近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國,即是海口。其國有二十 四僧伽藍,盡有僧住,佛法亦興。法顯住此二年,寫經 及畫像,于是載商人大舶,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風, 晝夜十四日到師子國。」
師子部彙考〈僧伽羅〉
[编辑]晉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師子國
[编辑]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自多摩梨帝國汎 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風,晝夜十四日到師子國。彼國 人云:相去可七百由延。其國大在洲上,東西五十由 延,南北三十由延,左右小洲,乃有百數。其間相去或 十里、二十里,或二百里,皆統屬大洲,多出珍寶珠璣。 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王使人守護。若有採者,十 分」取三。其國本無人民,止有鬼神及龍居之。諸國商 人共市易,市易時鬼神不自現身,但出寶物題其價 直,商人則依價直直取物。因商人來往住故,諸國人 聞其土樂,悉亦復來,於是遂成大國。其國和適,無冬 夏之異,草木常茂,田種隨人,無有時節。佛至其國,欲 化惡龍,以神足力,「一足躡王城北,一足躡山頂,兩跡 相去十五由延。于王城北跡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 銀莊校,眾寶合成。塔邊復起一僧伽藍,名無畏山。有 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銀刻鏤,悉以眾寶。中有一青玉 像,高二丈許,通身七寶炎光,威相嚴顯,非言所載,右 掌中有一無價寶珠。」法顯去漢地積年,所與交接,悉 異域人,山川草木,舉目無舊。又同行分析,或留或亡, 顧影唯己,心常懷悲。忽於此玉像邊,見商人以晉地 一白絹扇供養,不覺悽然,淚下滿目。其國前王,遣使 中國,取貝多樹子,于佛殿旁種之,高可二十丈。其樹 東南傾,王恐倒,故以八九圍柱拄樹。樹當拄處心生, 遂穿柱而下,入地成根,大可四圍許。柱雖中裂,猶裹 在其外,人亦不去。樹下起精舍,中有坐像,道俗敬仰 無倦。城中又起佛齒精舍,皆七寶作王,淨修梵行,城 內人信敬之情亦篤。其國立治已來,無有饑荒喪亂, 眾僧庫藏多有珍寶、無價摩尼。其王入僧庫遊觀,見 摩尼珠,即生貪心欲奪取之。三日乃悟,即詣僧中稽 首,悔前罪心,告白僧言:「願僧立制,自今已後勿聽王 入其庫,看比丘滿四十臘,然後得入。」其城中多居士、 長者、薩薄商人,屋宇嚴麗,巷陌平整,四衢道頭皆作 說法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鋪施高座,道俗四眾 皆集聽法。其國人云:都可五六萬僧,悉有眾食。王別 于城內供五六千人眾食,須者則持本缽往取,隨器 所容,皆滿而還。佛齒常以三月中出之。未出十日,王 莊校大象,使一辯說人著王衣服,騎象上,擊鼓唱言: 「菩薩從三阿僧祗劫苦行,不惜身命,以國妻子及挑 眼與人,割肉貿鴿,截頭布施,投身餓虎,不恡髓腦。」如 是種種苦行,為眾生故成佛。在世四十九年,說法教 化,令不安者安,不度者度,眾生緣盡,乃般泥洹。泥洹 已來一千四「百九十七年,世間眼減,眾生長悲。卻後 十日,佛齒當出,至無畏山精舍。國內道俗欲植福者, 各各平治道路,嚴飭巷陌,辦眾華香供養之具。如是 唱已,王便夾道兩邊作菩薩,五百身已來,種種變現, 或作須大拏、或作睒變、或作象王、或作鹿馬,如是形 像皆彩畫莊校,狀若生人。」然後佛齒乃出,中道而行, 隨路供養。到無畏精舍佛堂上,道俗雲集,燒香然燈, 種種法事,晝夜不息。滿九十日,乃還城內精舍。城內 精舍,至齊日則開門戶,禮敬如法。無畏精舍東四十 里有一山,山中有精舍,名「跋提」,可有二千僧。僧中有 一大德沙門,名達摩瞿諦,其國人民,皆共宗仰。住一 石室中四十許年,常行慈心,能感蛇鼠,使同止一室 而不相害。城南七里有一精舍,名摩訶毗訶羅,有三 千僧住。有一高德沙門,戒行清潔,國人咸疑是羅漢 臨終之時,王來省視,依法集僧,而問:「比丘得道耶?」其 便以實答言:「是羅漢既終。」王即案經律,以羅漢法葬 之。於精舍東四五里,積好大薪,縱廣可三丈餘,高亦 爾,近上著栴檀沈「水諸香木,四邊作階,上持淨好白 㲲,周帀蒙𧂐上,作大轝床,似此間輲車,但無龍魚耳。」 當闍維時,王及國人四眾咸集,以華香供養。從轝至 墓所,王自華香供養。供養訖,轝著𧂐上,蘇油遍灌,然 後燒之。火然之時,人人敬心,各脫上服及羽儀、傘蓋, 遙擲火中,以助闍維。闍維已,即檢取骨,即以起塔。法 顯至不及其生,存唯見葬。時王篤信佛法,欲為眾僧 作新精舍,先設大會飯食。僧供養已,乃選好上牛一 雙,金銀寶物莊校,角上作好金犁,王自耕頃四邊,然 後割給民戶田宅,書以鐵券。自是已後,代代相承,無 敢廢易。法顯在此國,聞天竺道人於高座上誦《經》云: 「佛缽本在毗舍離,今在揵陀衛,竟若干百年,復當至西月氏國。若干百年,當至于闐國。住若干百年,當至 屈茨國。若干百年,當復來到漢地,住若干百年,當復 至師子國。若干百年當還中天竺。」到中天已,當上兜 術天上。彌勒菩薩見而嘆曰:「釋迦文佛缽至!」即共諸 天華香供養七日。七日已,還閻浮提,海龍王持入龍 宮。至彌勒將成道時,缽還分為四,復本頻那山上。彌 勒成道已,四天王當復應念佛,如先佛法。賢劫千佛, 共用此缽。缽去已,佛法漸滅。佛法滅後,人壽轉短,乃 至五歲。十歲之時,糯米、酥油,皆悉化滅。人民極惡,捉 木則變成刀杖,共相傷割。殺。其中有福者,逃避入山。 惡人相殺盡已,還復來出,共相謂言:「昔人壽極長,但 為惡甚,作諸非法故,我等壽命遂爾短促,乃至十歲。 我今共行諸善,起慈悲心,修行仁義。」如是各行信義, 展轉壽倍,乃至八萬歲。彌勒出世,初轉法輪時,先度 釋迦遺法弟子、出家人,及受三歸、五戒齋法,供養三 寶者。第二、第三,次度有緣者。法顯爾時欲寫此經,其 人云:「此無經本,我止口誦耳。」法顯住此國二年,更求 得《彌沙塞》律藏本,得《長阿含》《雜阿含》,復得一部雜藏, 此悉漢土所無者。得此梵本已,即載商人,大船上可 有二百餘人,後係一小船,海行艱險,以備大船毀壞, 得好信風。東下二日,便值大風,船漏水入,商人欲趣 小船,小船上人恐人來多,即斫絚斷。商人大怖,命在 須臾,恐船水漏,即取麤財貨擲著水中。法顯亦以軍 持及澡灌并餘物棄擲海中,但恐商人擲去經像,唯 一心念:「觀世音及歸命漢地眾僧,我遠行求法,願威 神歸流,得到所止。」如是大風,晝夜十三日,到一島邊, 潮退之後,見船漏處,即補塞之。於是復前,海中多有 抄賊,遇輒無全。大海瀰漫無邊,不識東西,唯望日月 星宿而進。若陰雨時,為逐風,去亦無准。當夜闇時,但 見大浪相搏,晃然火色,黿鼉水性,怪異之屬,商人荒 遽,不知那向,海深無底,又無下石住處,至天晴已,乃 知東西,還復望正而進。若值伏石,則無活路。如是九 十日許,乃到一國,名耶婆提。其國外道婆羅門興盛, 佛法不足言停此國。五月日復隨他商人,大船上亦 二百許人,齎五十日糧,以四月十六日發。法顯于船 上安居,東北行趣廣州。一月餘日。夜二鼓,時遇黑風 暴雨,商人、賈客皆悉惶怖。法顯爾時亦一心念觀世 音及漢地眾僧,蒙威神佑,得至天曉。曉已,諸婆羅門 議言:「坐載此沙門,使我不利,遭此大苦。當下比丘置 海島邊,不可為一人令我等危嶮。」法顯本檀越言:「汝 若下此比丘,亦并下我,不爾,便當殺我。汝其下此沙 門,吾到漢地,當向國王言汝也。」漢地王亦敬信佛法, 重比丘僧,諸商人躊躕,不敢便下。于時天多連陰,海 師相望僻誤,遂經七十餘日,糧食水漿欲盡,取海鹹 水作食,分好水人可得二升,遂便欲盡。商人議言:「常 行時正可五十日,便到廣州。爾今已過其多日,將無 僻耶?」即便西北行求岸,晝夜十二日,長廣郡界牢山 南岸,便得好水菜。但經涉險難,憂懼積日,忽得至此 岸,見藜藿菜依然,知是漢地,然不見人民及形跡,未 知是何許。或言「未至廣州。」或言已過。莫知所定。即乘 小船,入浦覓人,欲問其處,得兩獵人。即將歸,令法顯 譯語問之。法顯先安慰之,徐問:「汝是何人?」答言:「我是 佛弟子。」又問:「汝入山何所求其便?」詭言:「明當七月十 五日,欲取挑臘。」佛又問:「此是何國?」答言:「此青州長廣 郡界統屬劉家。」聞已,商人歡喜,即乞其財物,遣人往。 長廣太守李嶷敬信佛法,問有沙門持經像,乘船汎 海而至,即將人眾至海邊迎接經像。歸至郡治,商人 於是還向揚州。劉法青州請法顯一冬一夏,夏坐訖。 法顯遠離諸師,久欲趣長安,但所營事重,遂便南下 向都,就諸師出經律。法顯發長安,六年到中國。停六 年,還三年達青州。凡所遊歷,減三十國,沙河已西迄 于天竺,眾僧威儀法化之美,不可詳說,竊唯諸師,未 得備聞,是以不顧微命,浮海而還,艱難具更,幸蒙三 尊威靈,危而得濟,故《竹帛》疏所經歷,欲令賢者同其 聞見。
宋
[编辑]太祖元嘉五年師子國王奉表入貢
[编辑]按《宋書太祖本紀》不載按《師子傳》:「元嘉五年,國王 剎利摩訶南奉表曰:『謹白大宋明主,雖山海殊隔,而 音信時通。伏承皇帝道德高遠,覆載同于天地,明照 齊乎日月,四海之外,無往不伏。方國諸王莫不遣信 奉獻,以表歸德之誠。或泛海三年,陸行千日,畏威懷 德,無遠不至。我先王以來,唯以修德為正,不嚴而治, 奉』」事三寶,道濟天下,欣人為善,慶若在己,欲與天子 共弘正法,以度難化,故託四道人,遣二白衣送牙臺 像,以為信誓。信還,願垂音告。
元嘉七年,師子國遣使獻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
元嘉十二年,師子國遣使獻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
===梁===
武帝大通元年三月師子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按《師子傳》,「師子國,天竺旁 國也。其地和適,無冬夏之異,五穀隨人所種,不須時 節。其國舊無人民,止有鬼神及龍居之。諸國商賈來 共市易,鬼神不見其形,但出珍寶,顯其所堪價,商人 依價取之。諸國人聞其土樂,因此競至,或有停住者, 遂成大國。晉義熙初,始遣獻玉像,經十載乃至。像高 四」尺二寸,玉色潔潤,形製殊特,殆非人工。此像歷晉、 宋世在瓦官寺,寺先有徵士戴安道手製佛像五軀, 及顧長康維摩畫圖,世人謂為三絕。至齊東昏,遂毀 玉像,前截臂,次取身,為嬖妾潘貴妃作釵釧。宋元嘉 六年,十二年,其王剎利摩訶遣使入貢。大通元年,後 王伽葉伽羅訶梨邪使奉表曰:「謹白大梁明主,雖山 海殊隔,而音信時通。伏承皇帝道德高遠,覆載同于 天地,明照齊乎日月,四海之表,無有不從,方國諸王, 莫不奉獻,以表慕義之誠。或泛海三年,陸行千日,畏 威懷德,無遠不至。我先王以來,唯以修德為本,不嚴 而治,奉事正法,道濟天下,欣人為善,慶若己身,欲與 大梁共弘三寶,以度難」化信還,伏聽告敕。今奉薄獻, 願垂納受。
唐
[编辑]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遊西域至師子國
[编辑]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唐言執師子非印度 之境〉周七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四十餘里。土地沃壤,氣 序溫署,稼穡時播,花果具繁,人戶殷盛,家產富饒。其 形卑黑,其性獷烈,好學尚德,崇善勤福。此國本寶渚 也,多有珍寶,棲止鬼神。其後南印度有一國王女,娉 鄰國,吉日送歸。路逢師子,侍衛之徒,棄女逃難。女在 轝中,心甘喪命。時師子王負女而去,入深山,處幽谷, 捕鹿採果,以時資給。既積歲月,遂孕男女形貌同人, 性種畜也。男漸長大,力格猛獸,年方弱冠,人智斯發, 請其母曰:「我何謂乎?父則野獸,母乃是人,既非族類, 如何配偶?」母乃述昔事以告其子。子曰:「人畜殊途,宜 速逃逝。」母曰:「我先已逃,不能自濟。」其子于後逐師子 父登山逾嶺,察其遊止可以逃難。伺父去已,遂擔負 母妹下趍人里。母曰:「宜各慎密,勿說事源,人或知聞, 輕鄙我等。」于是至父本國,國非家族,宗祀已滅,投寄 邑人。人謂之曰:「爾曹何國人也?」曰:「我本此國,流離異 域,子母相㩦,來歸故里。」人皆哀愍,更共資給。其師子 王,還無所見,追戀男女,憤恚既發,便出山谷,往來村 邑,咆哮震吼,暴害人物,殘毒生類,邑人輒出,遂取而 殺。擊鼓吹貝,負弩持矛,群從成旅,然後免害。其王懼 仁化之不洽也,乃縱獵者,期于擒獲。王躬率四兵,眾 以萬計,掩薄林藪,彌跨山谷,師子震吼,人畜辟易。既 不擒獲,尋復招募,其有擒執師子除國患者,當酬重 賞,式旌茂績。其子聞王之令,乃謂母曰:「饑寒已甚,宜 可應募,或有所得,以相撫育。」母曰:「言不可若是。彼雖 畜也,猶謂父焉,豈以艱辛而興逆害?」子曰:「人畜異類, 禮義安在?既以違阻,此心何冀?」乃袖小刃,出應招募。 是時千眾萬騎,雲屯霧合,師子踞坐林中,人莫敢近。 子即其前,父遂馴伏。于是乎親愛忘怒,乃剚刃于腹 中,尚懷慈愛,猶無忿毒,乃至刳腹含苦而死。王曰:「斯 何人哉,若此之異也!」誘之以福利,震之以威禍。然後 具陳始末,備述情事。王曰:「逆哉!父而尚害,況非親乎? 畜種難馴,凶情易動。除民之害,其功大矣;斷父之命, 其心逆矣。重賞以酬其功,遠放以誅其逆,則國典不 虧。」王言不二。于是裝二大船,多儲糧糗,毋留在國,周 給賞功。子女各從一舟,隨波飄蕩。其男船泛海,至此 寶渚,見豐珍玉,便于中止。其後商人採寶,復至渚中, 乃殺其商主,留其子女。如是繁息,子孫眾多,遂立君 臣,以位上下,建都築邑,據有疆域。以其先祖擒執師 子,因舉元功而為國號。其女船者,泛至波剌斯西,神 鬼所魅,產育群女,故今「西大女國」是也。故師子國人 形貌卑黑,方「頤大顙。情性獷烈安忍鴆毒。」斯亦「猛獸 遺種。故其人多勇健。」斯一說也。
《佛法所記》則曰:「昔在寶洲大鐵城中,五百羅剎女之 所居也。城樓之上豎二高幢,表吉凶之相,有吉事吉 幢動,有凶事凶幢動。恆伺商人至寶洲者,便變為美 女,持香花奏音樂,出迎慰問,誘入鐵城,樂讌歡會,已 而置鐵牢中,漸取食之。時贍部洲有大商主僧伽者, 其子字僧伽羅,父既年老代知家務,與五百商人入」 海採寶,風波飄蕩遇至寶洲。時羅剎女望吉幢動,便 齎香花鼓奏音樂,相㩦迎候誘入鐵城。商主於是對 羅剎女王歡娛樂會。自餘商侶各相配合,彌歷歲時 皆生一子。諸羅剎女情疏故人欲幽之鐵牢更伺商 侶。時僧伽羅夜感惡夢,知非吉祥,竊求歸路,遇至鐵 牢,乃聞悲號之聲,遂昇高樹問曰:「誰相拘繫而此怨 傷?」曰:「爾不知耶?城中諸女並是羅剎,昔誘我曹入城 娛樂。君既將至幽牢我曹漸充所食今已大半,君等 不久亦遭此禍。」僧伽羅曰:「當圖何計可免危難?」對曰:
「我聞海濱有一天馬,至誠祈請必相濟渡。」僧伽羅聞已竊告商侶,共望海濱專精求救。是時天馬來告人曰:「爾輩各執我毛鬣不迴顧者,我濟,汝曹,越海免難。」 至贍部洲吉達鄉國。諸商人奉指告專一無貳。執其 毛鬣天馬,乃騰驤雲路,越濟海岸。諸羅剎女忽覺夫 逃,遞相告語異其所去,各㩦稚子凌虛往來,知諸商 人將出海濱,遂相召命飛行遠訪。嘗未踰時,遇諸商 侶,悲喜俱至,涕淚交流,各掩泣而言曰:「我惟感遇幸 會良人室家有慶恩愛已久,而今遠棄妻子孤遺,悠 悠此心誰其能忍?幸願留顧相與還城。」商人之心未 肯迴慮,諸羅剎女策說無功,遂縱妖媚備行矯惑,商 侶愛戀情難堪忍,心疑去留身皆退墮。羅剎諸女更 相拜賀,與彼商人攜持而去。僧伽羅者,智慧深固心 無滯累,得越大海免斯危難。時羅剎女王空還鐵城, 諸女謂曰:「汝無智略,為夫所棄,既寡藝能,宜勿居此。」 時羅剎女王持所生子飛至僧伽羅前,縱極媚惑,誘 請令還。僧伽羅口誦神咒,手揮利劍,叱而告曰:「汝是 羅剎,我乃是人,人鬼異路,非其匹合,苦苦相逼,當斷 汝命。」羅剎女知誘惑之不遂也,凌虛而去。至僧伽羅 家,謂其父僧伽曰:「我是某國王女僧伽羅,娶我為妻, 生一子矣。齎持寶貨,來還鄉國,泛海遭風,舟楫漂沒, 唯我子母及僧伽羅,僅而獲濟。山川道阻,凍餒艱辛, 一言忤意,遂見棄遺,詈言不遜,罵為羅剎。歸則家國 遼遠,止則孤遺羈旅,進退無依,敢陳情事。」僧伽曰:「誠 如所言,宜時即入。」室居未久,僧伽羅至,父謂之曰:「何 重財寶而輕妻子?」僧伽羅曰:「此羅剎女也。」則以先事 具白父母,而親宗戚屬咸事驅逐。時羅剎女遂以訴 王,王欲罪僧伽羅,僧伽羅曰:「羅剎之女情多妖惑。」王 以為不誠也,而情悅其淑美,謂僧伽羅曰:「必棄此女, 今留後宮。」僧伽羅曰:「恐為災禍。斯既羅剎食唯血肉。」 王不聽僧伽羅之言,遂納為妻。其後夜分飛還寶渚, 召餘五百羅剎鬼女共至王宮,以毒咒術殘害宮中, 凡諸人畜食肉飲血,持其餘屍還歸寶渚。旦日群臣 朝集,王門閉而不開,候聽久之,不聞人語。于是排其 戶、闢其門,相從趍進,遂至宮庭,闃其無人,唯有骸骨。 群官僚佐相顧失圖,悲號慟哭,莫測禍源。僧伽羅具 告始末:「臣庶信然,禍自招矣。」于是國輔老臣群官宿 將,歷問明德,推據崇高,咸仰僧伽羅之福智也。乃相 議曰:「夫君人者,豈苟且哉!先資福智,次體明哲。非福 智無以享寶位,非明哲何以理機務?僧伽羅者,斯其 人矣。夢察禍機,感應天馬,忠以諫主,智足謀身。曆運 在茲,惟新成詠。」眾庶樂推,尊立之為王。僧伽羅辭不 獲免,允執其中,恭揖群官,遂即王位。于是沿革前弊, 表式賢良。乃下令曰:「吾先商侶在羅剎國,死生莫測, 善惡不分。今將救難,宜整兵甲。拯危恤患,國之福也; 收珍藏寶,國之利也。」於是治兵浮海而往。時鐵城上 凶幢遂動,諸羅剎女睹而惶怖,便縱妖媚出迎誘誑。 王素知其詐,令諸兵士口誦神咒,身奮武威,諸羅剎 《女蹎墜》退敗,或逃隱海島,或沉溺洪流。于是毀鐵城 破鐵牢,救得商人,多獲珍寶。招募黎庶,遷居《寶洲》。建 都築邑,遂有國焉。因以王名而為國號。《僧伽羅》者,則 《釋迦如來本生》之事也。
僧伽羅國先時唯宗淫祀,佛去世後第一百年,無憂 王弟摩醯因陀羅,捨離欲愛,志求聖果,得六神通,具 八解脫,足步虛空,來遊此國,弘宣正法,流布遺教。自 茲已降,風俗淳信,伽藍百所,僧徒二萬餘人,遵行大 乘上座部法。佛教至後二百餘年,各擅專門,分成二 部:一曰《摩訶毗訶羅住部》,斥大乘習小教;二曰「《阿跋》 邪」,祗釐住部。學兼二乘,弘演三藏。僧徒乃戒行貞潔, 定慧凝明,儀範可師,濟濟如也。
王宮側有佛牙精舍,高數百尺,瑩以珠珍,飾之奇寶。 精舍上建表柱,置缽曇摩羅伽大寶,寶光赫奕聯暉, 照耀晝夜,遠望爛若明星。王以佛牙日三灌洗,香水 香末或濯或焚,務極珍奇,式修供養。
佛牙精舍側有小精舍,亦以眾寶而為瑩飾,中有金 佛像,此國先王等身而鑄肉髻則貴寶飾焉。其後有 盜,伺欲竊取,而重門周檻,衛守清切。盜乃鑿通孔道, 入精舍而穴之,遂欲取寶,像漸高遠。其盜既不果求, 退而歎曰:「如來在昔修菩薩行,起廣大心,發弘誓願, 上自身命,下至國城,悲愍四生,周給一切。今者如何 遺像吝寶,靜言于此,不明昔行。」像乃俯首,而授寶焉。 是盜得已,尋持貨賣。人或見者,咸謂之曰:「此寶乃先 王金佛像頂髻寶也,爾從何獲,來此鬻賣?」遂擒以白 王。王問所從得,盜,曰:「佛自與我,我非盜也。」王以為不 誠,命使觀驗,像猶俯首。王睹聖靈,信心淳固,不罪其 人,重贖其寶,莊嚴像髻,重置頂焉。像因俯首,以至于 今。
王宮側建大廚,日營萬八千僧食。食時既至僧徒持 缽受饌。既得食已各還其居。自佛教流被,建斯供養, 子孫承統繼業。至今十數年來國中政亂未有定主, 乃廢斯業。
國濱海隅,地產珍寶。王親祠祭,神呈奇貨。都人士子往來求採。稱其福報,所獲不同。隨得珠璣。賦稅有科。 國東南隅有迦山。岩谷幽峻神鬼遊舍。在昔如來 於此說。《迦經》。〈舊曰楞伽經譌也〉 「國。南浮海數千里,至那羅稽羅洲。洲人卑小,長餘三 尺,人身鳥喙。既無穀稼,唯食椰子。那羅稽羅洲西浮 海數千里,孤島東崖有石佛像,高百餘尺,東面坐,以 月愛珠為肉髻。月將迴照,水即懸流,滂霈,崖嶺臨注 溪壑。時有商侶遭風飄浪,隨波泛濫,遂至孤島。海鹹 不可以飲渴,乏者久之。」是時月十五日也。像頂流水, 眾皆獲濟。以為至誠所感,靈聖拯之,于即留停,遂經 數日。每月隱高岩,其水不流。時商主曰:「未必為濟我 曹而流水也。嘗聞《月愛珠》,月光照即水流注耳。將非 佛像頂上有此寶耶?」遂登崖而視之,乃以月愛珠為 像。肉髻當見,其人說其始末。國西浮海數千里,至大 寶洲。無人居止,唯神棲宅。靜夜遙望,光燭山川。商人 往之者多矣。咸無所得。自達羅毗茶國北入林野中。 歷孤城。過小邑。凶人結黨作害。羈旅行二千餘里。至 《恭建那補羅》國。
高宗總章三年師子國入貢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師子居西南海 中,延袤二千餘里,有稜伽山,多奇寶,以寶置洲上,商 舶償直輒取去。後鄰國人稍往居之,能馴養師子,因 以名國。總章三年,遣使者來朝。」
按《杜氏通典》杜環記,「師子國亦曰新檀,又曰婆羅門, 即南天竺也。國之北,人盡胡貌。秋夏炎旱,國之南,人 盡獠面。四時霖雨,從此始有佛法,寺舍人皆儋耳布 裹腰。」
睿宗景雲二年十二月師子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唐書》本紀、列傳俱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元宗天寶元年師子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天寶初,王尸羅 迷迦再遣使獻大珠鈿、金寶瓔、象齒、白㲲。 天寶五載,師子國遣使來朝獻。」
按:《唐書》本紀、列傳俱不載。按《冊府元龜》,「天寶五載 正月,師子國王尸邏迷伽遣婆羅門僧灌頂三藏阿 日伽跋折羅來朝,獻鈿金寶瓔珞及貝葉梵寫《大般 若經》一部,細白㲲四十張。」 天寶九載三月,師子國獻象牙真珠。
按:《唐書》本紀、列傳俱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肅宗寶應元年六月師子國遣使朝貢
[编辑]按:《唐書》本紀、列傳俱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明
[编辑]成祖永樂三年遣太監鄭和詣師子國迎佛牙其王不與欲害使者鄭和攻破之執其王迎佛牙浮海而歸
[编辑]按《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此下一段係原本續載明時事〉古師子國, 又曰無憂國,即南印度。地多奇寶,又名寶渚。昔釋迦 牟尼佛化身名僧伽羅,諸德兼備,國人推尊為王,故 國亦以「僧伽羅」為號。以大神通力,破大鐵城,滅羅剎 女,拯恤危難。於是建都築邑,化導是方,宣流正教,示 寂留牙,在於茲土。金剛堅固,歷劫不壞。寶光遙燭,如 星粲空,如月炫宵,如太陽麗晝,凡有禱禳,應答如響。 國有凶荒災異,精意懇祈,靈祥隨至。今錫蘭山,即古 僧伽羅國也。王宮側有佛牙精舍,飾以眾寶,暉光赫 奕。累世相承,敬禮不衰。今國王阿烈苦柰兒,鎖里人 也。崇祀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兇悖靡恤,國人褻慢佛 牙。永樂三年,皇帝遣中使太監鄭和奉香華往詣彼 國供養。鄭和勸國王阿烈苦《柰兒》敬崇佛教,遠離外 道,王怒,即欲加害。鄭和知其謀,遂去。後復遣鄭和往 賜諸番,并賜錫蘭山國王。王益慢不恭,欲圖害使者, 用兵五萬人,刊木塞道,分兵以劫海舟。會其下預泄 其機,鄭和等覺,亟回舟,路已阨絕,潛遣人出舟師拒 之。和以兵三千,夜由間道攻入王城,守之。其劫海舟 番兵,乃與其國內番兵四面來攻,合圍數重。攻戰六 日,和等執其王,凌晨開門,伐木取道,且戰且行,凡二 十餘里,抵暮始達舟。當就禮請佛牙至舟,靈異非常, 光彩照曜,如前所云,訇霆震驚,遠見隱避。歷涉巨海, 凡數十萬里,風濤不驚,如履平地。獰龍惡魚,紛出乎 前,恬不為害。舟中之人皆安穩快樂。永樂九年七月 初九日至京師。皇帝命于皇城內莊嚴旃檀金剛寶 座貯之。式修供養。利益有情,祈福民庶,作無量功德。
迦毗黎部彙考
[编辑]宋
太祖元嘉五年天竺迦毗黎國遣使入貢
[编辑]按《宋書太祖本紀》,不載。按《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元嘉五年,國王月愛遣使奉表曰:『伏聞彼國,據江傍 海,山川周固,眾妙悉備,莊嚴清淨,猶如化城,宮殿莊 嚴,街巷平坦,人民充滿,歡娛安樂。聖王出遊,四海隨 從,聖明仁愛,不害眾生,萬邦歸仰,國富如海。國中眾
生,奉順正法。文王仁聖,化之以道,慈施群生,無所遺惜。帝修淨戒,軌道不及,無上法船濟諸沈溺,群寮百官受樂無怨,諸天擁護,萬神侍衛,天魔降伏莫不歸 化。王身莊嚴如日初出,仁澤普潤猶如大雲,聖賢承 業如日月天,於彼真丹最為殊勝。臣之所住名迦毗 河,東際於海。其城四邊悉紫紺石,首羅天護令國安 穩。國王相承,未嘗斷絕,國中人民率皆修善,諸國來 集,共遵道法,諸寺舍中,皆七寶形像,眾妙俱具,如先 王法。臣自修檢,不犯道禁。臣名月愛,棄世王種。惟願 大王,聖體和善,群臣百官,悉自安穩。今以此國群臣 吏民,山川珍寶,一切歸屬,五體歸誠大王足下』。」山海 遐隔,無由朝覲,宗仰之至,遣使下承。使主父名天魔 悉達,使主名尼陁達,此「人由來良善忠信,是故今遣, 奉使表誠。大王若有所須,珍奇異物,悉當奉送,此之 境土,便是王國,王之法令,治國善道,悉當承用。願二 國信使往來不絕,此反使還,願賜一使,具宣聖命,備 敕所宜,款至之誠,望不空反。所白如是,願加哀愍。」奉 獻金剛指鐶摩勒金環諸寶物,赤白鸚鵡各一頭。
太宗泰始二年天竺迦毗黎國遣使貢獻
[编辑]按《宋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夷蠻傳》,「太宗泰始二年, 又遣使貢獻,以其使主竺扶大、竺阿彌並為建威將 軍。」
訶羅陁部彙考
[编辑]宋
太祖元嘉七年西南夷訶羅陁遣使入貢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按夷蠻傳訶羅陁國元嘉七年遣使奉表曰伏承聖主信重三寶興立塔寺周
[编辑]「滿國界,城郭莊嚴清淨無穢,四衢交通廣博平坦,臺 殿羅列狀若眾山,莊嚴微妙猶如天宮。聖王出時四 兵具足,導從無數以為守衛,都人士女麗服光飾,市 廛豐富珍賄無量,王法清整無相侵奪,學徒遊集三 乘競進,敷演正法雲布雨潤,四海流通萬國交會,長 江眇漫清淨深廣,有生咸資莫能銷穢,陰陽調和災 厲不行,誰有斯美?大宋揚都,聖王無倫,臨覆上國,有 大慈悲,子育萬物,平等忍辱,怨親無二,濟乏周窮,無 所藏積,靡不照達,如日之明,無不受樂,猶如淨月。宰 輔賢良,群臣貞潔,盡忠奉主,心無異想。伏惟皇帝,是 我真主,臣是訶羅陁國王,名曰堅鎧,今敬稽首聖王 足下,惟願大王知我此心久矣,非適今也。山海阻遠, 無緣自達,今故遣使,表此丹誠。所遣二人,一名毗紉, 一名婆田。令到天子足下,堅鎧微蔑,誰能知者?是故 今遣二人,表此微心。此情既果,雖死猶生。仰惟大國, 藩守曠遠,我即邊方藩守之一,上國臣民,普蒙慈澤, 願垂恩逮,等彼僕臣。臣國先時,人眾殷盛,不為諸國 所見陵迫,今轉衰弱」,鄰國競侵,伏願聖王遠垂覆護, 并市易往反,不為禁閉。若見哀念,願時遣還,令此諸 國,不見輕侮,亦令大王名聲普聞。扶危救弱,正是今 日。今遣二人,是臣同心,有所宣啟,誠實可信。願敕廣 州,時遣舶還,不令所在有所陵奪。願自今以後,賜年 年奉使。今奉微物,願垂哀納。
阿羅單部彙考
[编辑]宋
太祖元嘉七年阿羅單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按《夷蠻傳》。「阿羅單國治闍 婆洲。元嘉七年遣使獻金剛指鐶、赤鸚鵡鳥。天竺國 白疊古貝、葉波國古貝等物。」
元嘉十年六月阿羅單國遣使獻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按《夷蠻傳》:元嘉十年,阿羅 單國王毗沙跋摩奉表曰:「常勝天子陛下,諸佛世尊, 常樂安穩,三達六通,為世間道,是名如來應供正覺, 遺形舍利,造諸塔像,莊嚴國土,如須彌山,村邑聚落, 次第羅匝,城郭館宇如忉利天宮,宮殿高廣,樓閣莊 嚴,四兵具足,能伏怨敵,國土豐樂,無諸患難。奉承先 王正法治化,人民良善,慶無不利。處雪山陰,雪水流 注,百川洋溢,八味清淨,周匝屈曲,順趣大海,一切眾 生,咸得受用,於諸國土,殊勝第一,是名震旦。」大宋揚 都,承嗣常勝大王之業,德合天心,仁廕四海,聖智周 備,化無不順。雖人是天,護世降生,功德寶藏,大悲救世,為我尊主。常勝天子,是故至誠,五體敬禮。阿羅單 國王毗沙跋摩,稽首問訊,其後為子所篡奪。
元嘉十一年,阿羅單國遣使獻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
元嘉十二年,阿羅單國遣使獻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元嘉十三年,阿羅單國又遣使入貢。
按:《宋書太祖本紀》,不載。按《夷蠻傳》:元嘉十三年又 上表曰:「大吉天子足下,離淫怒癡,哀愍群生,相好具 足,天龍神等,恭敬供養。世尊威德,身光明照如水中 月,如日初。」〈闕〉「間,自蒙普照十方,其白如雪,亦如月光, 清淨如華,顏色照耀,威儀殊勝,諸天龍神之所恭敬, 以正法寶,梵行眾僧,莊嚴國土,人民熾盛,安穩快樂。 城閣高峻,如乾他山,眾多勇士守護此城,樓閣莊嚴, 道巷平正,著種種衣,猶如天服,於一切國,為最殊勝。 吉揚州城無憂天主,愍念群生,安樂民人,律儀清淨, 慈心深廣,正法治化,共養三寶,名稱遠至,一切並聞, 民人樂見,如月初生,譬如梵王,世界之主,一切人天, 恭敬作禮,呵羅單跋摩,以頂禮足,猶如現前;以體布 地,如殿陛道。供養恭敬,如奉世尊,以頂著地,曲躬問 訊。忝承先業,嘉慶無量,忽為惡子所見爭奪,遂失本 國。今唯一心歸誠天子,以自存命。今遣毗紉問訊」大 家,意欲自往歸誠宣訴,復畏大海風波不達,今命得 存,亦由毗紉。此人忠志,其恩難報,此是大家國。今為 惡子所奪,而見驅擯,意頗忿惋,規欲雪復。伏願大家 聽毗紉買諸鎧仗袍襖及馬,願為料理。毗紉使得時 還。前遣闍邪仙婆羅訶,蒙大家厚賜,悉惡子奪去,啟 大家使知今奉薄獻,願垂納受。
元嘉十四年,阿羅單國遣使獻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
元嘉二十六年,詔賜阿羅單等三國冊命。
按《宋書太祖本紀》,不載。按《夷蠻傳》:二十六年,太祖 詔曰:「阿羅單、媻皇、媻達三國,頻越遐海,款化納貢,遠 誠宜甄,可並加除授。」乃遣使策命之曰:「惟汝慕義款 化,效誠荒遐,恩之所洽,殊遠必甄,用敷典章,顯茲策 授。爾其欽奉凝命,永固厥職,可不慎歟!」
元嘉二十九年,阿羅單國遣使獻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按《夷蠻傳》。二十九年。「又遣 長史媻和沙彌獻方物。」
闍婆婆達部彙考
[编辑]宋
太祖元嘉十二年闍婆婆達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按《夷蠻傳》:「闍婆婆達國,元 嘉十二年,國王師黎婆達陀阿羅跋摩遣使奉表曰: 『宋國大主大吉天子足下,敬禮一切種智安穩天人 師,降伏四魔,成等正覺,轉尊法輪,度脫眾生。教化已 周,入干涅槃,舍利流布,起無量塔,眾寶莊嚴,如須彌 山,經法流布,如日照明,無量淨僧,猶如列宿。國界廣 大』」,民人眾多,宮殿城郭,如忉利天宮,名大。宋揚州大 國、大吉天子,安處其中,紹繼先聖,王有四海,閻浮提 內,莫不來服,悉以茲水,普飲一切。我雖在遠,亦霑靈 潤,是以雖隔巨海,常遙臣屬。願照至誠,垂哀納受。若 蒙聽許,當年遣信,若有所須,惟命是獻。伏願信受,不 生異想。今遣使主佛大陁婆、副使葛抵,奉宣微誠,稽 首敬禮「大吉天子足下:陁婆所啟,願見信受,諸有所 請,唯願賜聽。今奉微物,以表微心。」
蘇摩黎部彙考
[编辑]宋
太祖元嘉十八年蘇摩黎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按《天竺迦毗黎傳》。「元嘉十 八年。蘇摩黎國王那鄰那羅跋摩。遣使獻方物。」
婆皇部彙考
[编辑]宋
太祖元嘉十九年婆皇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
元嘉二十六年,婆皇國貢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按《夷蠻傳》:「婆皇國,元嘉二 十六年,國王舍利媻羅跋摩遣使獻方物四十一種, 太祖策命之為媻皇國王,曰:『惟爾仰政邊城,率貢來 庭,皇澤凱被,無幽不治,宜班典策,授茲嘉命。爾其祗順禮度,式保厥終,可不慎歟』。」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婆皇國遣使獻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
世祖孝建二年婆皇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宋書世祖本紀》云云。
孝建三年,《媻皇》遣使朝貢。
按《宋書世祖本紀》不載。按《夷蠻傳》,「孝建三年,又遣 長史竺那媻智奉表獻方物,以那媻智為振威將軍。」
大明三年正月婆皇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宋書世祖本紀》云云。
大明八年婆皇國遣使貢獻。
按《宋書世祖本紀》。不載。「按《前廢帝本紀》」云云。
太宗泰始二年媻皇國遣使入貢詔授其使皆為將軍
[编辑]按《宋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夷蠻傳》,「泰始二年,又遣 使貢獻。太宗以其長史竺須羅達、前長史振威將軍 竺那媻智,並為龍驤將軍。」
婆達部彙考
[编辑]宋
太祖元嘉二十六年婆達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按《夷蠻傳》:「婆達國,元嘉二 十六年,國王舍利不陵伽跋摩遣使獻方物,太祖策 命之為婆達國王」,曰:「惟爾仰化懷誠,馳慕聲教,皇風 遐暨,荒服來款,是用加茲顯策,式甄義順。爾其祇順 憲典,永終休福,可不慎歟!」
元嘉二十八年四月婆達國遣使獻方物。
按:《宋書太祖本紀》云云。
婆黎部彙考
[编辑]宋
後廢帝元徽元年婆黎國遣使貢獻
[编辑]按《宋書後廢帝本紀》不載。按《夷蠻傳》云云。
滑國部彙考
[编辑]梁
武帝天監十五年滑國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滑國本傳,「滑國者,車師 之別種也。漢永建元年,八滑從班勇擊北虜有功,勇 上八滑為後部親漢侯。自魏晉以來,不通中國。至天 監十五年,其王厭帶夷栗陁始遣使獻方物。」
普通元年三月滑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按《滑國本傳》。「普通元年。又 遣使獻黃師子、白貂裘、波斯錦等物。」
普通七年正月滑國遣使獻方物。
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按滑國本傳,七年又奉表 貢獻。元魏之居桑乾也,「滑猶為小國,屬芮芮,後稍彊 大,征其旁國波斯、盤盤、罽賓、焉耆、龜茲、疏勒、姑墨、干 闐、句盤等國,開地千餘里,土地溫暖,多山川樹木,有 五穀,國人以麨及羊肉為糧。其獸有師子、兩腳駱駝, 野驢,有角。人皆善射,著小袖長身袍,用金玉為帶。女 人」被裘,頭上刻木為角,長六寸,以金銀飾之。少女子, 兄弟共妻。無城郭,氈屋為居,東向開戶。其王坐金床, 隨太歲轉,與妻並坐接客。無文字,以木為契。與旁國 通,則使旁國胡為胡書,羊皮為紙。無職官。事天神、火 神,每日則出戶祀神而後食,其跪一拜而止。葬以木 為槨。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訖即吉。其言語待河南 人譯。然後通。
大同元年三月滑國遣使獻方物
[编辑]大同七年三月滑國遣使獻方物。
按:以上《梁書武帝本紀》云云。
周古柯部彙考
[编辑]梁
武帝普通元年周古柯國來獻方物
[编辑]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周古柯》本傳,「周古柯國, 滑旁小國也。普通元年,使使隨滑來獻方物
呵跋檀部彙考
[编辑]梁
武帝普通元年呵跋檀國入貢
[编辑]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呵跋檀本傳》,呵跋檀國, 亦滑旁小國也。凡滑旁之國,衣服容貌皆與滑同。普 通元年,使使隨滑使來獻方物。
胡蜜丹部彙考
[编辑]梁
武帝普通元年胡蜜丹國入貢
[编辑]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呵跋檀傳》,「胡蜜丹國亦 滑旁小國也。普通元年,使使隨滑使來獻方物。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