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04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三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十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四十卷目錄

 拜謁部紀事二

 拜謁部雜錄

 拜謁部外編

交誼典第四十卷

拜謁部紀事二[编辑]

《五代史唐朱弘昭傳》:「弘昭事明宗,遷鳳翔節度使。孟 知祥反,明宗遣安重誨督軍。重誨至鳳翔,弘昭迎謁, 禮甚恭,延重誨於家,使其妻妾侍飲食。」

《龍敏傳》:「龍敏為太常卿,使於吳越。是時使吳越者,見 吳越王皆下拜,敏進揖之,還遷工部侍郎。」

《馮行襲傳》:唐末山南盜孫喜以眾千人襲均州刺史, 不能禦。行襲乃陰選勇士伏江南,獨乘小舟,逆喜告 曰:「州中聞公至,皆欲歸矣。」民懼擄掠,請留兵江北,獨 與腹心數人從行喜以為然,乃獨與行襲渡江。軍吏 前謁,行襲擊喜仆地,斬之。伏兵發,盡殺從行者。 《冊府元龜》:明宗長興二年九月,昭義縣主簿張廷詡 上言,「應諸道州縣之內,有在仕居閒衣冠,不得與編 民一例差遣。及有假稱攝試,抗禮公廳,請賜條理。」敕 旨:「凡曰士流,州縣進應饒假,詐稱門族,長吏豈肯延 容?應是戶人,皆編部籍。如或為其家富,邀坐公廳,顯 從賓主之儀,頗辱朝廷之任。所在必無此事。其中或 有如斯,須重衣冠,以敦風俗。州縣官或與」富百姓同 坐交通者,隨處糾察使知。事若不虛,當行嚴斷。其妄 稱「士族」者,亦議科罪。

馬令《南唐書王彥儔傳》:「彥儔自以發跡凶亂,於是小 心勤恪。烈祖善之,親至其家,拜其父。」

《周彬傳》:彬授大理司直,以母憂歸葬,謁禾川令,直造 其廳署,令詰之曰:「君雖朝省直寮,其如桑梓何。」彬怒, 因自誓曰:吾不歸令於茲有如白日。服闋,詣建康,以 前官出宰禾川,前令靦顏而去。

《韓熙載傳》:「中原使至,熙載接伴紿曰:老夫竊觀吾子 音容氣貌,一若先德,況忝世舊,故不可跪。」使者因拜 之。

熙載才高氣逸,無所卑屈,舉朝未嘗拜一人。

《郭昭慶傳》:「昭慶上書召對,補楊子尉,不受,復歸禾川。 邑宰覽之,修謁往候,昭慶不與之見,宰銜之。昭慶常 以才名自居,徐鉉、徐鍇尤嫉之。鍇前通謁而不署名 銜,昭慶怒,乃詬而擲之,由是有隙。」

陸游《南唐書申屠令堅傳》:「劉茂忠為袁州刺史,金陵 破,後主歸京師,茂忠遂降入朝。舟次淮口,謁關吏,稱 袁州刺史。吏擲刺於地曰:『此亡國之俘,何刺史也』?叱 令執杖庭參,至京師,授登州刺史,關吏抵罪。適編管 登州,茂忠見之曰:『乃汝即日責拜謁兩衙,必令植立 庭下』。吏慚憤死。」

《江表志》:宋齊丘鎮鍾陵,有布衣李匡堯,累贄謁於宋, 知其忤物,托以它故,終不與之見。一日宋公喪子,匡 堯隨弔客造謁,賓司復卻之,乃就賓次,大署二十八 字云:「安排唐祚挫強吳,盡見先生設廟謨。今日喪雛 猶自哭,讓皇宮眷合如何。」

《能改齋漫錄》:李祐晉臣,初任河潮守官,監司怒其喏 太文,對眾責之。翌日請見遂極武,監司愈怒稱文,責 問祐供狀云:「高來不可,低來不可,乞指揮明降喏樣 一箇。」蓋用俚語也。

《宋史張昭傳》:「唐莊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軍門。昭 因至魏,攜文數十軸,謁興唐尹張憲。憲家富文籍,每 與昭燕語,講論經史要事,恨相見之晚,即署府推官。」 《賀惟忠傳》:「惟忠少勇敢,善騎射。周祖將兵,惟忠謁於 道左,自陳其有武藝。周祖悅之,即留置所部。」

《劉福傳》:「福,徐州下邳人。少倜儻魁岸,有膂力。周顯德 中,世祖征淮南,福徒步謁見於壽春。世宗奇之,因留 麾下。」

《南唐世家》:「舒元,潁州沈丘人。少倜儻好學,與道士楊 訥講習於嵩陽,通《左氏》及《公》《穀》二傳。與訥同詣河中 謁李守貞,與語,奇之,俱館於門下。」

《陶穀傳》:「穀嘗以書干宰相李崧,崧甚重其文。時和凝 亦為相,同奏為著作佐郎、集賢校理。」

《王溥傳》:溥好聚書萬餘卷,子貽孫遍覽之。又多藏法 書名畫。太祖嘗問趙普:「拜禮何以男子跪而婦人否?」 普問禮官,不能對。貽孫曰:「古詩云:『長跪問故夫』。是婦 人亦跪也。唐太后朝,婦人始拜而不跪。普問所出,對 云:『太和中,有幽州從事張建章,著《渤海國記》,備言其 事,普大稱賞之』。」

《李處耘傳》:「開寶中,太宗納處耘次女為妃,即明德皇 后也。處耘子繼隆多智用,能謙謹保身。上嘗命諸王 詣第候謁,繼隆不設湯茗,第假王府從行茶爐烹飲焉。」

《王嗣宗傳》:「嗣宗少力學自奮,游京師,以文謁王祐,頗 見優待。開寶八年,登進士甲科。」

《世說補》:郭昱狹中詭僻,登進士,恥赴常選,獻書於宰 相趙普,自比巢由,朝議惡其矯激,故久不調。後復伺 普,望塵自陳,普笑謂人曰:「今日甚榮,得巢由,拜於馬 首。」

《養痾漫筆》:建隆中,曹彬、潘美伐江南,城既破,李煜白 衫紗帽見二公,先見潘設拜,潘答之,次見曹設拜,曹 使人明語之曰:「介冑在身,拜不及答。」識者善之。 《青箱雜記》:龔穎自負文學,少許人,談論多所折難。太 宗朝知朗州,士罕造其門,獨丁謂贄文求見,穎倒屣 延迓,酬對終日,以至忘食,曰:「自唐韓、柳後,今得子矣。」 《宋史·林特傳》:「特字士奇。十歲謁江南李璟,獻所為文。 璟奇之,命作賦,有頃而成,授蘭臺校書郎。」

《李垂傳》:「垂字舜工,聊城人。咸平中,登進士第,累遷著 作郎,修起居注。丁謂執政,垂未嘗往謁,或問其故,垂 曰:『謂為宰相不以公道副天下望,而恃權怙勢。觀其 所為,必游朱崖,吾不欲在其黨中』。謂聞而惡之,罷知 亳州,遷潁、晉、絳三州。明道中,還朝,閤門祗候李康伯 謂曰:『舜工文學議論稱於天下,諸公欲用為知制誥』」, 但宰相以舜工未嘗相識,盍一往見之。垂曰:「我若昔 謁丁崖州,則乾興初已為翰林學士矣。今已老大,見 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 冀推輓乎?道之不行,命也。」執政知之,出知均州,卒。 《魯宗道傳》:宗道少孤,鞠於外家,諸舅皆武人,頗易宗 道。宗道益自奮勵讀書,袖所著文謁戚「綸,綸器重之。」 《狄棐傳》:「棐少隨父官徐州,以文謁路振,振器愛之,妻 以女。」

《馮元傳》:「元性簡厚,不治聲名,非慶弔未嘗過謁二府。」 《張詠傳》:「詠性躁果卞急,病創甚,飲食則痛楚增劇,御 下益峻尢,不喜人拜跪,命典客預戒止,有違者,詠即 連拜不止,或倨坐罵之。」

《王旦傳》:諫議大夫張師德,兩詣旦門不得見,意為人 所毀,以告向敏中,為從容明之。及議知制誥,旦曰:「可 惜張師德。」敏中問之,旦曰:「累於上前言師德名家子, 有士行,不意兩及吾門。狀元及第,榮進素定,但當靜 以待之爾。若復奔競,使無階而入者,當如何也?」敏中 啟以師德之意,旦曰:「旦處安得有人敢輕毀人,但師 德後進,待我薄爾。」敏中固稱:「適有闕,望公弗遺。」旦曰: 「第緩之,使師德知,聊以戒貪進、激薄俗也。」

《馮拯傳》:「拯氣貌嚴重,宦者傳詔至中書,不延坐。工部 尚書林特嘗詣第,累日不得通,白以咨事,使詣中書。 既至,又遣堂吏謂之曰:『公事何不自達朝廷?卒不見 特,大愧而去』。」

《胡順之傳》:順之為青州從事,高麗入貢,中貴人挾以 為重,使州官旅拜於郊。順之曰:「青,大鎮也,在唐押新 羅、渤海,奈何卑屈如此?」獨不拜。

筆錄:太尉王公旦,祥符中在中書,聖眷特厚,嘗因便 坐奏事,上語及一省郎姓名,旦曰:「斯人行履才幹,俱 有可采,今方典郡,宜與甄擢。」公及同列亦皆素知其 為人,因共相薦之。自是屢加歎賞,即令記錄,俾俟歸 朝日,亟命轉運使徐更別議陞陟。既而代還至闕,上 復先省記之,會外計闕官,即與同列擬定名氏,約以 次日奏補。及晚歸私第,斯人投刺來謁,公方議委使, 辭而不見。詰朝入對,具道本末,請授以轉漕之任,上 默然不許。公退而歎駭惕息,累日,乃知。昨暮造請,雖 不之見,已密為伺察者所糾,而此人訖真宗世不能 用。公不欲指其名,而每戒同列以「私謁之嫌,當須謹 避,庶幾免於悔吝。」

《退朝錄》:張唐公言:徐常侍謫邠州時,柳仲塗開為守。 頃之,鄭仲賢文寶為陝西轉運使,鄭即騎省門人也, 到官即來致謁,而仲塗郡務不舉,頗憚其來,乃先懇 於徐公。鄭既謁見,徐曰:「柳侯甚奉畏鄭。」翌日而還。 《湘山野錄》:王欽若鄉薦赴闕,張齊賢時為江南漕,以 書薦謁錢希白。

《冷齋夜話》:講師遵式將謁王冀公,乃過林逋,逋以詩 送之曰:「虎牙熊軾隱鈴齋,堂樹陰陰長碧苔。丞相望 崇賓謁少,清談應喜道人來。」

《聞見前錄》:种先生放,字明逸,隱居終南山豹林谷。聞 華山陳希夷先生之風,往見之。希夷先生一日令洒 掃庭除,曰:「當有嘉客至。」明逸作樵夫拜庭下,希夷挽 之而上曰:「君豈樵者,二十年後當為顯官,名聳聞天 下。」明逸曰:「某以道義來,官祿非所問也。」希夷笑曰:「人 之貴賤,莫不有命,貴者不可為賤,亦猶賤者不可為 貴也。」君骨相當爾。雖晦跡山林。恐竟不能安。異日自 知之。

李文定公道為學子時,從种放明逸先生學,將試京 師,從明逸求當塗公卿薦書,明逸曰:「有知滑州柳開 仲塗者,奇才善士,當以書通君之姓名。」文定攜書見 仲塗,以文卷為贄,與謁俱入。久之,仲塗出曰:「讀君之文,須沐浴乃敢見。」因留之門下。

《談苑》:真宗詔种放至闕,韋布長揖宰執,楊大年嘲曰: 「不把一言裨萬乘,秪叉雙手揖三公。」上召楊曰:「卿安 知無一言裨朕乎?」出皂囊十軸書,乃放所奏也。書曰 十議,所謂議道、議德、議仁、議義、議兵、議刑、議政、議賦、 議安、議危。億曰:「臣當負荊謝之。」

丁諷病廢,常令兩女奴掖侍,見客於堂中。諷之病以 好色,既廢亡賴,益求妙年殊質以厭其心。客出不能 送,又令一婢子送至中門曰「謝訪。」以故賓客之至者 加多,乃愈於未病時,蓋其來不專為諷也。

《聞見雜錄》:丁晉公嘗忌楊文公,一日詣晉公,既拜而 髯拂地,晉公曰:「內翰拜時鬚撇地。」揚起視其仰塵曰: 「相公坐處幕漫天。」時人稱其敏而有理。

《宋史馮京傳》:「京為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數月不詣丞 相府。韓琦語冨弼,以京為傲。弼使往見琦,京曰:『公為 宰相,從官不妄造請,乃所以為公重,非傲也』。」

《盛度傳》:「度體肥大,艱於拜起,賓客有拜之者,則俯伏 不能興,往往瞪視而詬詈之。」

《富弼傳》:「弼恭儉好修,與人言必盡敬。雖微官及布衣 謁見,皆與之抗禮,氣色穆然,不見喜慍。」

《張載傳》:載字子厚,長安人。少喜談兵,至欲結客取洮 西之地。年二十一,以書謁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乃 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因勸讀《中庸》, 載於是盡棄異學,淳如也。

《湘山野錄》:石曼卿謂祕演曰:「館俸清薄,不得痛飲,奈 何?」演曰:「非久引一酒,主人奉謁,不可不見。」

《聞見前錄》:韓參政億、李參政若谷未第時皆貧,同赴 試京師,每出謁,更為「僕。」

《避暑錄話》:崔唐臣,閩人也,與蘇子容、呂晉叔同學相 好。二公先登第,唐臣遂罷舉,久不相聞。嘉祐中,二公 在館下,一日忽見唐臣艤舟汴岸,亟就見之,邀與歸, 不可。翌日自局中還,唐臣有留刺,乃攜酒具,再往謁 之,則舟已不知所在矣。歸視其刺之末,有細字小詩 一絕云:「集仙仙客問生涯,買得漁舟度歲華。案有黃」 庭樽有酒,少風波處便為家。

《續湘山野錄》:一庸生,張姓,忘其名,蝟髯黑面,項青衣 緇裘,持一詩代刺,搖袖以謁杜祁公曰:「昨夜雲中羽 檄來,按兵誰解埽氛埃?長安有客面如鐵,為報君王 早築臺。」祁公異之,奏補乾祐一尉。

《聞見前錄》:文潞公判北京,有汪輔之者,新除運判,為 人褊急。初入謁,潞公方坐廳事,閱謁,置案上不問。入 宅久之乃出,輔之已不堪。既見,公禮之甚簡,謂曰:「家 人須令沐髮,忘見運判,勿訝。」輔之沮甚。

大名王荀龍,字仲賢,入洛見康節先公,其議論勁正, 有過人者。康節喜之,和其詩曰:「既辱佳章當墜刺,豈 無累句代通名。」

《青瑣詩話》:李先生清臣者,北人也。方束髮則才俊辭 句驚人,老儒輩莫不心服。一日薄遊定州,時韓魏公 知定州,先生攜刺往謁,見其姪太祝,吏報曰:「太祝方 寢。」先生求筆為詩一絕,書於刺,授其吏曰:「太祝」覺而 投之。詩曰:「公子乘閒臥絳廚,白衣老吏慢寒儒,不知 夢見周公否,曾說當時吐哺無。」後魏公見詩云:「吾知 此人久矣。」竟有《東床》之選。

《清尊錄》:富韓公謝事居洛,一日邵康節來謁,公已不 通客,惟戒門者曰:「邵先生來,無早晚入報。」是日,公適 病足,臥小室,延康節至臥床前,康節笑曰:「他客得至 此邪?」公亦笑指康節所坐胡床曰:「病中心怦怦,雖兒 子來,立語遣去。此一胡床惟待君耳。」康節顧左右曰: 「『更取一胡床來』。公問故,答曰:『日正中,當有一綠衣少 年騎白馬候公,公雖病,強見之。公薨後,此人當秉史 筆記公事』。」公素敬康節,神其言,因戒閽人曰:「今日客 至,無貴賤,立為通。」既午,果范祖禹夢得來,遂延入,問 勞稠疊,且曰:「老病即死,念平生碌碌無足言,然麤懷 樸忠,他時筆削必累君,願少留意。」夢得惶恐叵測,避 席謝。後十餘年,修《裕陵實錄》,夢得竟為修撰。韓公傳 《名臣言行錄》外集:謝上蔡先生監西竹木場朱子發 震自太學與弟子權偕往謁之。坐定,子發進曰:「某願 見先生久矣。今日之來,無以發問,不識先生何以見 教?」先生曰:「好待與賢說一部《論語》。」子發私念,日刻如 何,由親款其講說。已而具飯,酒五行,只說他話。及茶 罷,乃掀髯曰:「『聽說《論語》,首舉子見齊衰者與冕,衣裳 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又舉師冕,見及 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曰:『某在斯,某在 斯』!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曰:「固相師之道也。夫聖 人之道,無微顯,無內外,由灑掃應對進退而上達。夫 道,本末一以貫之。一部《論語》,只恁地看。」

謝上蔡先生嘗宰德安府之應城,胡文定以典學使 者行部過之,不敢問以職事,顧因介紹請以弟子禮 見。入門,見吏卒植立庭中,如土木偶人,肅然起敬稟 學焉。

《宋史張齊賢傳》:「齊賢子宗誨,以祕書監致仕,嘗事干謁,其子曰:『昔賀祕監以道士服東歸會稽,明皇賜以 鑑湖,以為休老之地。今洛下雖無鑑湖,而嵩、少、伊、瀍, 天下佳處,雖非朝廷所賜,皆閒逸之人所有爾。大夫 盍衣羽服以優游,何必更事請謁乎』?宗誨曰:『吾作白 頭老,監祕書而眠,何以賀老流沙之服為哉』!」時以為 名言。

《王巖叟傳》:巖叟知定州安喜縣,有法。吏罷居鄉里,導 人為訟,巖叟捕撻於市,眾皆竦然。定守呂公著歎曰: 「此古良吏也。」有詔近臣舉御史,舉者意屬巖叟,而未 及識,或謂可一往見,巖叟笑曰:「是所謂呈身御史也。」 卒不見。

《蘇頌傳》:頌以集賢院學士知應天府。呂惠卿嘗語人 曰:「子容吾鄉里先進,苟一詣我,執政可得也。」頌聞之, 笑而不應。

《劉庠傳》:庠知開封府,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見之, 戒典謁者曰:「今日客至勿納,惟劉尹來即告我。」有語 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見。」庠謂見之何所言,自 彼執政,未嘗一事合人情,脫問青苗、免役,將何辭以 對竟不往。

《李周傳》:周通判施州,司馬光將薦為御史,欲使來見。 周曰:「司馬公之賢,吾固願見,但聞薦而往,所謂呈身 御史也。」卒不往。

《上官均傳》,「自熙寧以來,京師百司有謁禁,均言以誠 待人則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則人思苟免。願除開封、 大理外,餘皆釋禁,以明洞達不疑之意。」

《讀書鏡》:趙抃罷政閒居,一士人以書贄見,公讀之終 卷,正色謂士人曰:「朝廷有學校,有科舉,何不以卒業, 卻與閒退之人說他朝廷利害?」士人惶恐而退。 《賢奕編》:富鄭公致政歸西都,常跨驢出郊,逢水南巡 檢,蓋中官也,威儀呵引甚盛。前卒呵騎者下,公舉鞭 促驢,卒聲愈厲,又唱言不肯下,請官位。公舉鞭稱名 曰:「弼弼卒不曉所謂,白其將曰:『前有一人騎驢衝節, 請官位不得,口稱弼』。」弼將方悟曰:「乃相公也。」下馬伏 謁道左,公舉鞭去。

《聞見錄》:韓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慢 公。俄潞公代魏公為守,稷謁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 「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如數拜之。

《清波雜志》:蔡忠懷持正,初仕邠州理掾屬韓康公宣 撫陝西,喜其所撰樂語全用韓氏事,薦之。康公弟持 國尹開封,辟主左廂公事。後尹劉公庠責蔡廷參,蔡 曰:「此禮起於藩鎮,辟除掾屬,輦轂之下,比肩事主,雖 有故事,亦不可用。」劉不能屈。神宗聞而嘉之,劉乃補 外。忠懷為小官,所守如此。今州縣吏見長官典謁以 例告,違背禮制者多矣。

《剡溪野語》:「歐陽公作北轉運使,過滑州,訪劉羲叟於 陋巷中。羲叟時為布衣,人未有知者。」

《容齋續筆》:張芸叟《與石司理書》云:「『頃游京師,求謁先 達之門,每聽歐陽文忠公、司馬溫公、王荊公之論,於 行義文史為多。唯歐陽公多教吏事,既久之,不免有 請。大凡學者之見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為欲聞者。 今先生多教人以吏事,所未諭也』。公曰:『不然。吾子皆 時才,異日臨事,當自知之』。」

司馬溫公作相日,親書牓槁揭於客位曰:「訪及諸君, 若睹朝政闕遺,庶民疾苦,欲進忠言者,請以奏牘聞 於朝廷,光得與同僚商議,擇可行者進呈,取旨行之。 若但以私書寵諭,終無所益。若光身有過失,欲賜規 正,即以通封書簡分付吏人,令傳入」,光得內自省訟, 佩服改行。至於整會官職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計, 並請一面進狀,光得與朝省眾官公議施行。若在私 第垂訪,不請語及,某再拜咨白。

《宋史米芾傳》: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曰: 「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

《王化基傳》:化基孫詔,為度支郎中,使契丹入賀。故事, 跪而飲。蓋有誤拜者,乃彊詔詔曰:「南北百年所守者 禮,其可紛更耶?」卒跪飲之。

《陳淬傳》:「淬字君銳,興化軍莆田人。紹聖初,下第,挾策 西游。時呂惠卿帥鄜延,淬戎服往見,惠卿問相見何 事,淬曰:『大丈夫求見大丈夫又何事』。惠卿器之。」 《陳師道傳》:「師道字履常,彭城人。少而好學苦志,高介 有節,安貧樂道。初游京師,踰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 傅堯俞欲識之,先以問秦觀曰:『是人非持刺字,俛顏 色,伺候乎公卿之門者,殆難致也』。」堯俞曰:「非所望也, 吾將見之,懼其不吾見也。子能介於陳君乎?」知其貧, 懷金欲為餽,比至,聽其論議,益敬畏不敢出。章惇在 樞府,將薦於朝,亦屬觀延至,師道答曰:「辱書,諭以章 公降屈年德,以禮見招,不佞何以得此?豈侯嘗欺之 耶?公卿不下士,尚矣,乃特見於今而親於」其身,幸孰 大焉!愚雖不足以齒士,猶常從侯之後,順下風以成 公之名。然先王之制,士不傳贄,為臣則不見於王公, 所以成禮,而其敝必至自鬻。故先王謹其始以為之 防,而為士者世守焉。師道於公,前有貴賤之嫌,後無平生之舊,公雖可見,禮可去乎?且公之見招,蓋以能 守區區之禮也。若昧冒法「義,聞命走門,則失其所以 見招,公又何取焉?雖然,有一於此,幸公之他日成功 謝事,幅巾東歸。師道當御款段乘下澤,候公於東門 外,尚未晚也。」及惇為相,又致意焉,終不往。

《邵伯溫傳》:「伯溫,康節處士雍之子也,監永興軍鑄錢 監。時,元祐諸賢方南遷,士鮮訪之者。伯溫見范祖禹 於咸平,見范純仁於潁昌,或為之恐,不顧也。」

《鄭雍傳》:「雍為御史中丞,時二府禁謁加嚴,雍嘆曰,旁 招俊乂,列於庶位,宅百揆,職也。彼有足不及公卿之 門者,猶當物色致之,奈何設禁若是?且二府皆天子 所改容而禮貌之者,乃復防閑其私如此乎?」於是援 賈誼廉恥節行之說以諫,詔弛其禁。

《李周傳》:周歷官集賢殿修撰。周自為小官,沉晦自匿, 未嘗私謁執政有公事,公詣中書白之。薛向使三司, 欲辟為屬,及相見,卒不敢言,退而歎曰:「若人未易屈 也。以是不偶於世。」

《軒渠錄》:「劉貢父為館職,節日同舍有令從者,以書筒 盛門狀遍散於人家。貢父知之,乃呼住所遣人坐於 別室,犒以酒炙,因取書筒視之。凡與貢父有一面之 舊者,盡易貢父門狀。其人既飲食,再三致謝,遍走陌 巷,寔為貢父投刺,而主人之刺遂不得達。」

蘇黃門子由南遷,既還,居許下,多杜門不通賓客。有 鄉人自蜀川來見之,伺候於門,彌旬不得通。宅南有 叢竹,竹中為小亭,遇風日清美,或徜徉亭中。鄉人既 不得見,則謀之閽人,閽人使待於亭旁。如其言,後旬 日果出,鄉人因趨進。黃門見之大驚,慰勞久之,曰:「子 姑待我於此。」翩然復入,迨夜竟不復出。

范忠宣謫居永州,客至必見之。對設兩榻,多自稱老 病,不能久坐,徑就枕,亦授客一枕,使與己對臥。數語 之外,往往鼻息如雷。客待其覺,有至終日迄不得交 一談者。

《世說補》:紹聖間,馬從一監南京排岸司,適漕使至,隨 眾迎謁,漕一見即怒叱之曰:「聞汝不職,未欲按汝,尚 敢來見邪?」從一惶恐,自陳湖湘人,迎親竊祿,求哀不 已。漕察其語,南音也,乃稍霽威,云:「湖南亦有司馬氏 乎?」從一答曰:「某姓馬,監排岸司耳。」漕乃微笑曰:「然則 勉力職事可也。」初蓋誤認為溫公族人,故欲害之。自 是從一刺謁,但稱「監南京排岸」而已。傳者皆以為笑。 可談。章惇性豪恣,忽略士大夫。紹聖間作相,翰林學 士承旨蔡京謁惇,惇道衣見之,蔡上言狀,乃立《宰相 見從官法》。

《宋史衛膚敏傳》:「膚敏為祕書省校書郎,宣和七年至 金國,知其兵已舉,殊不為屈。及將還,金人所答國書, 欲以押字代璽,膚敏力爭曰:『押字豈所以交鄰國』?論 難往復,卒易以璽。及受書,欲令雙跪,膚敏曰:『雙跪乃 北朝禮,安可令南朝人行之哉』!爭辯踰時,卒單跪以 受。金人積不悅,中道羈留且半年,至涿州新城,與斡」 離不遇,遣人約相見,拒之不可,遂語之曰:「必欲相見, 其禮當如何?」曰:「有例。」膚敏笑曰:「例謂趨伏羅拜,此禮 焉可用?北朝止一君耳,皇子郎君雖貴,人臣也;一介 之使雖賤,亦人臣也。兩國之臣相見,而用君臣之禮, 是北朝一國有二君也。」金人氣折,始曰:「唯所欲。」膚敏 長揖而入。靖康初,始還,進三官。

《趙良嗣傳》:「良嗣本燕人馬植,世為遼國大族,仕至光 祿卿,行污而內亂,不齒於人。政和初,童貫出使,道蘆 溝,植夜見其侍史,自言有滅燕之策,因得謁。童貫與 語,大奇之,載與歸,易姓名曰李良嗣。薦諸朝,即獻策, 帝嘉納之,賜姓趙氏,以為祕書丞。圖燕之議自此始。」 《任諒傳》:「諒為河南戶曹,以兵書謁樞密曾布,布使人」 邀詣闕,既見,覺不能合,徑去。布為相,猶欲用之,諒予 書,規以李德裕事,布始怒。

《梅執禮傳》:執禮官武學博士,大司成彊,淵明賢其人 為宰相,言相以未嘗識面為慊。執禮聞之曰:「以人言 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謁。 《龔夬傳》:夬弟大壯,少有重名,清介自立。從兄官河陽, 曾布欲見之,不可得,乃往謁。夬邀之出,從容竟日,題 詩壁間,有「得見兩龔」之語。

《名臣言行錄外集》:胡五峰先生宏,字仲仁,文定公之 季子。南軒見先生,先生辭以疾。它日見孫正孺而告 之曰:「『『渠家好佛』。宏見他說甚』。南軒方悟前此不見之 因,於是再謁之,語甚相契,遂受業焉。南軒曰:『栻!若非 正孺,幾乎迷路』。」

《閒燕常談》:錢中道帥太原,一日武官謁見敘舊累數 百言而退。錢語坐客曰:「適來官人,口不稱名,但稱賤 跡不已。欲面折之,便是要人避己名也。」客問:「『似乎門 下有舊』?錢曰:『舊識其公』。客曰:『某亦識之,佳士也』。錢曰: 『只那老賤跡』。」一座皆笑。

《宋史种師道傳》:「童貫握兵柄而西,翕張威福,見者皆 旅拜,師道長揖而已。」

揮《麈前錄》:舊制,監司雖官甚卑,遇前執政宰藩,亦肩輿升廳事。宣和初,薛肇明自兩地出守淮南,有轉運 判官,年少新進,輕脫之甚,肇明每不堪之。到官未幾, 肇明還舊廳,因與首台蔡元長語及之,且云:「乘轎直 抵腳踏子始下,呵輿之聲驚耳,至今為之重聽,其他 可知也。」元長大不平,翊日降旨諸路監司,遇前宰執 帥守處,即入客位通謁,自是為例。

《揮麈三錄》:鄭亨仲剛中為川陝宣撫,節制諸將,極為 尊嚴。吳璘而下,每入謁,必先階墀,然後升廳就坐。忽 璘除少保來謝,語主閽吏乞講鈞敵之禮。吏以為白 亨仲,亨仲云:「少保官雖高,猶都統制耳,倘變常禮,是 廢軍容。少保若欲反,則取吾頭可矣。階墀之儀,不可 易也。」璘皇恐聽命,人皆韙之。

《宋史李浩傳》:「浩早有文稱,紹興十二年,擢進士第。時 秦熹挾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見之,或拉浩行,毅 然不往。」

《楊萬里傳》:「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紹興二十四 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永州零陵丞。時張浚謫永, 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浚勉 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迺名讀書之室 曰『誠齋』。」

《賢奕》。楊東山言:「某筮仕為零陵簿,太守趙謐,丞相元 鎮子也。初參時,客將傳言,待眾官退郤請主簿。客退, 趙具冠裳,端立堂上,凡再請某不動,三請某解其意, 遂趨,一揖上階,稟敘禮數既畢,一揖徑入,更不延坐。 某退而抑鬱幾成疾,以書白誠齋,欲棄官歸。誠齋曰: 『此乃教誨吾子也,他日得力處當在此』。某意猶未平, 後涉歷稍深,方知此公善教人,尚有前輩典刑。」 趙德莊常宰餘干,趙忠定是其邑子,忠定初冠多士, 適德莊在朝,忠定往謁謝,德莊語之曰:「慎勿以一魁 先置胸中。」時以為名言。

《宋史陳橐傳》:橐攝天台、臨海、黃巖三邑,易越州新昌 令,皆以愷悌稱。呂頤浩欲援為御史,約先一見。橐曰: 「宰相用人,乃使之呈身耶?」謝不往。

《仇悆傳》:悆端方挺特,自初官訖通顯,無所附麗。令鄧 城時,丞相范宗尹方為邑子,以文謁悆。悆他日語其 父,是子公輔器也。宗尹既當國,未嘗以私見。

《李樸傳》:「樸歷官祕書監,自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 將彊致之,俾所厚道意,許以禁從。樸力拒不見,京怒 形於色,然終不害也。中書侍郎馮熙載欲邂逅見樸, 樸笑曰:『不能見蔡京,焉能邂逅馮熙載邪』?」

《黃中傳》:中除龍圖閣學士致仕,凡邑里後生上謁,必 訓以孝弟忠信。朱熹裁書以見,有曰:「今日之來,將再 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進於門弟子之列,則某之 志也。」其為人敬慕如此。

《養痾漫筆》:「陳同甫名亮,號龍川。始聞辛稼軒名,訪之, 將至門,遇小橋,三躍而馬三卻。同甫怒,拔劍揮馬首, 推馬仆地,徒步而進。稼軒適倚樓望見之,大驚異,遣 人詢之,則已及門矣,遂定交。」

《宋史陳俊卿傳》:「俊卿同知樞密院事,時曾覿、龍大淵 怙舊恩,竊威福,士大夫頗出其門。及俊卿館伴,大淵 副之,公見外不交一語,大淵納謁,亦謝不接。」

《楊大全傳》:大全累遷司農寺丞,修《高宗實錄》,充檢討 官。先是,韓𠈁胄用事,私臺諫之選為己羽翼,且欲得 知名士借望以壓群言,一時之好進者,恨不預此選 也。會御史虛位,有力薦大全者,屬大全一往見,且曰: 「公朝見除目夕下矣。」大全笑謝,決不往。明日遂丐外。 時《實錄》將上矣,上必推恩,大全去不少待。於是除知 金州,至姑蘇以病卒。

《倪思傳》:「思為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御史姚愈劾思, 出知太平州,歷知泉州、建寧府,皆以言者論去。久之, 召還,試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𠈁胄先以書致殷勤 曰:『國事如此,一世人望,豈宜專以潔己為賢哉』!思報 曰:『但恐方拙不能徇時好耳』。時赴召者未引對,先謁 𠈁冑,或勸用近例,思曰:『私門不可登,矧未見君乎』?」 《陸持之傳》:「持之字伯微,知荊門軍九淵之子也。韓𠈁 冑將用兵,持之憂時不懌,乃歷聘時賢,將有以告。見 徐誼於九江,時議防江,持之請擇僚吏,察地形,孰險 而守,孰易而戰,孰隘而伏,毋專為江守。」具言自古興 事造業,非有學以輔之,往往皆以血氣盛衰為銳惰。 故三國兩晉諸賢,多以盛年成功名。公「更天下事變 多矣,未舉一事,而朝思夕維,利害先入於中,愚恐其 為之難也。」誼憮然。又之鄂謁薛叔,以項安世;之荊謁 吳獵,爭欲留之,尋皆謝歸。

《黃師雍傳》:師雍調婺州教授,學政一以呂祖謙為法, 李宗勉、趙必願、趙汝談皆薦之。師雍慕徐僑有清望, 欲謁之。會其有召命,師雍曰:「今不可往也。」僑聞而賢 之,至闕,以其學最聞。

《癸辛雜識》:余表舅吳四丈,性滑稽,適節日無僕可出, 徘徊門首,恰友人沈子公僕送刺至,漫取視之,類皆 親故。於是酌之以酒,陰以已刺盡易之。沈僕不悟,因 往遍投之,悉吳刺也。鄉曲相傳,以為笑談。然《類說》載陶穀易刺之事,正與此相類,恐吳效之為戲耳。 《姑蘇筆記》:賈秋壑柄國時,浙漕朱峻深源,每有劄子 稟事,必稱云:「萬拜覆。」時人謂之「朱萬拜深。」源晦翁曾 孫。

《宋史文天祥傳》:「天祥至潮陽,見張弘範,左右命之拜, 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

《闍婆國傳》:其王椎髻,戴金鈴,衣錦袍,躡革履,坐方床。 官吏日謁三拜而退。

《金史唐括安禮傳》:安禮拜右丞,上問宰臣,議山東猛 安貧戶如何?安禮對曰:「猛安人與漢戶今皆一家,彼 耕此種,皆是國人。即日簽軍,恐妨農作。」上責安禮曰: 「朕謂卿有知識,每事專傚漢人,若無事之際,可務農 作,國家有事,農作奚暇?卿習漢字,讀《詩》《書》,姑講本朝 之法。前日宰臣皆女直拜卿,獨漢人拜,是邪非邪?所」 謂一家者,一類也。女直漢人,其實則二,可謂一類乎? 《紇石烈良弼傳》: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送京師。 良弼與納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選中。是時希尹為丞 相,以事如外郡,良弼遇之途中,望見之,歎曰:「『吾輩學 丞相文字,千里來京師,固當一見』。乃入傳舍求見,拜 於堂下。希尹問曰:『此何兒也』?良弼自」贊曰:「有司所薦, 學丞相文字者也。」希尹大喜,問所學,良弼應對無懼 色。希尹曰:「此子他日必為國之令器。」留之數日。 《宗室傳》:鎬王永中表乞閒居,詔不許。毬獵游宴,皆有 制限,家人出入皆有禁防。河東提刑判官把里海坐 私謁永中,杖一百,解職。

《張暐傳》:暐子行簡言:「唐制,僕射、宰相生日,百官通班 致賀,降階答拜。國朝皇太子元正生日,三師三公宰 執以下,須群官同班拜賀,皇太子立受,不答拜。今尚 書省宰執生日,分六品以下別為一班揖賀,宰執坐 答揖,左右司郎中五品官廷揖,亦坐答之。臣謂身坐, 舉手答揖,近於坐受也。宰執受賀,其禮乃重於皇太 子,恐於義未安。別嫌明微,禮之大節。伏請宰執生日, 令三品以下官同班賀,宰執起立,依三品官儀式通 答揖。」上曰:「此事何不早辨正之?如都省擅行,卿論之 是矣。」行簡對曰:「禮部蓋嘗參酌古今典禮,擬定儀式, 省廷不從,輒改以奏。」下尚書省議,遂用之。宰執生日, 三品以下群官通班賀,起立答之自此始。

《元史賽典赤贍思丁傳》:「贍思丁拜平章政事,行省雲 南。時宗王脫忽魯方鎮雲南,以賽典赤至,必奪其權, 具甲兵為備。賽典赤乃遣子納速剌丁先至王所。王 遣親臣撒滿位哈乃等至賽典赤問以何禮見,對曰: 『吾等與納速剌丁偕來,視猶兄弟也。請用子禮見皆 以名馬為贄,拜跪甚恭,觀者大駭』。」

《劉賡傳》:「賡拜監察御史。是時御史中丞崔彧好盛氣 待人,他御史拜謁,或平受之,獨見賡則待以上客。」 《輟耕錄》:「恆陽廉文正王字善父,畏吾氏,由父孝懿王 官廉訪使,氏焉。國初,拜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書右 丞劉武敏公整以初附為都元帥,騎從甚都,詣門求 見。王之弟兄凡十人,後皆至一品。內王弟昭文館大 學」士、光祿大夫薊國公,猶布衣為通報。王方讀書,略 不答。薊公出,整復浼入言之,因令徹去坐椅,自據中 坐,令整入。整展拜起,側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謂曰: 「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當詣政事堂。」及出,慚 赧無人色。頃之,宋士之在羈旅者,寒餓狼狽,衣冠繿 縷,袖詩求見,王之弟兄皆揶揄之。薊公復為入言,急 令鋪設坐椅,且戒內人備酒饌。出至大門外,肅入對 坐,出酒饌,執禮甚恭,且錄其居止。諸儒但言困苦乞 歸,王明日遂言於世皇,皆遂其請。是夜,諸兄弟問曰: 「今日劉元帥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窮秀 才,卻以禮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無疑。」王曰:「我是國 家大臣,言動嚬笑,繫天下重輕。整雖貴,賣國叛臣也, 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義重,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 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於此?況今 國家起朔漠,斯文不絕如線,我更不尊禮,則儒衛且 將掃地矣。」王之作,興文若此,是大有功於名教者。 徐文獻公既遷司至杭,一日,有本路總管與一萬戶 謁公私第,公以賓禮延之上坐。適書吏從外來,見而 趨避,伺其退,入見曰:「總管、萬戶,皆屬官耳,得無禮貌 之過與?」公曰:「在公府則有尊卑之辨,若私宅須明主 客之分。我輩能廉介,則百司自然知懼,何待恃威勢 以驕凌之,然後為尊嚴乎?」吏赧甚。

江右胡存齋參政,能折節下士,賓客至如家焉。故南 北士大夫有經過其地,無不願見者。每虞閽人不為 通刺,苟不出日,即於門首掛一牌云:胡存齋在家, 周景遠先生馳名能文,為南臺御史時,分治過浙省, 每日與朋友往復,其書吏不樂,似有舉刺之意,大書 壁上曰:御史某日訪某人,某日某人來訪。御史忽見, 呼「謂曰:『我嘗又訪某人,汝乃失記,何也?第補書之』。」因 復謂曰:「人之所以讀書為士君子者,正欲為五常主 張也。使我今日謝絕故舊,是為御史而無一常。寧不

為御史,不可滅人理。」吏赧服而退
考證
武林錢思復先生嘗言年十六七時,以詩見息齋李

公於州橋寓居。既拜公,公答拜,命坐,辭之再。公曰:「仲 尼之席,童子隅坐。」因不敢辭。徐永之先生為江浙提 舉日,客往訪之者,無間親疏貴賤,必送之門外。凡客 請納步,則曰:「不可,婦人送迎不踰閾。」右二事,可見前 輩諸老謙恭退抑,汲引後進,待人接物者如此。 《太倉州志》:朱清盛時,士人謁之,報用泥金單帖,輒為 銷金匠鬻去,值五鐶。

《明昭代典則》:「洪武四年,上以軍民行禮,尚循舊俗,飲 宴行酒,多以跪拜為禮,乃命省臣及禮部官定為儀 式申禁之。」

洪武五年三月,命禮部重定官民相見禮。先是,元俗, 官僚相見,輒跪一足以為禮,拜則以叩頭為致敬,既 拜,復跪一足。屬官下人見上司官長與為禮,即引手 於後,退卻若避之狀。上甚厭之,自即位初,即加禁止, 然舊習不能盡革。至是,復定為《儀節》,令頒示之。上謂 禮部臣曰:「禮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成周設大司」 徒,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夫制中莫如禮,修 政莫如禮,故有禮則治,無禮則亂。居家有禮則長幼 序而宗族和;朝廷有禮則尊卑定而等威辨。今命爾 稽考典禮,合於古而宜於今者,以頒布天下,俾習以 成化,庶幾復古之治也。

《正氣紀》:《王賓傳》:「賓夙與廣孝善,後廣孝功成旋里,賓 見榮狀,掩面走之。廣孝謁之再,賓閉戶不納,迺屏騎 從,徒步造門,強請乃見。語未卒,忽墮茗甌而仆,口目 俱欹。或曰:廣孝三謁不肯見,從門隙潛窺,見賓,呼之, 賓操吳音應曰:『和尚嗟哉!顛蹶而死』。」

《姚善傳》:隱士王賓居陋巷,善往候,舍車詣門,賓問為 誰,對曰:「姚善。」乃開門延語,及賓報謁,望門再拜而返。 善自邀還,辭非公事不敢入。

《湖廣通志》:「夏原吉遷民部尚書,上北征,命輔皇孫留 守北京,兼掌行在九卿事,百官總己以聽,庶政肅然。 西域法王朝見便殿,群臣皆拜,吉獨長揖,上笑曰:『卿 欲效韓愈耶』?」

《賢奕編》楊文貞公士奇以元宰歸省,過湖中,邂逅一 張參政者,風駛舟上下則各舉手一笑,竟別。抵維揚, 郡守令先日候無耗,翌日舟至,守令竟不相聞。過去 昔祭酒陳公敬宗,王振慕其名,因巡撫周公求見,公 曰:「某沗為人師,而求謁中貴,他日無以見諸生。」周乃 謂振曰:「陳祭酒書法極高,以求書為名,先之禮幣,彼 將謁謝矣。」振然之,乃遺綵緞羊酒。來書《程子四箴》,敬 宗為走筆書之,而反其禮幣,竟不往見。以此故為祭 酒,十八年不遷。

《吳江縣志》:正統初,布政使何源家居,一日詣府謁知 府況鐘,青袍角帶,從東門入,閽人不識,厲聲訶之。源 曰:「『吾致仕官,煩為通報』。閽者曰:『汝官不過丞簿耳』。源 曰:『不止此』。」曰:「豈同知通判乎?」曰:「不止此。」曰:「然則太守 乎?」曰:「『亦不止此』。閽者驚疑,源徐曰:『江西布政使也』。」既 報,鐘出門,肅入成禮,而別挽之由中道,不從。請乘車, 「亦不從,徒步而還源。」厚德類如此。

《客座新聞》:太倉陸孟昭為刑部郎中,嘗往一朝士家, 駕牛,投刺不書名,惟云:「東海釣鰲客過。」其士歸見之, 知孟昭也,亦遞一帖云:「西番進象人來。」蓋孟昭黑面 白齒,人皆嘲為象奴云。

《常熟縣志》:江陰卞戶部榮未第時,訪錢曄,謂閽人曰: 「語汝主詩人相訪。」適席中有妓,曄要賦贈妓詩,仍以 「艎降湘」為韻,卞揮一絕:「琵琶斜抱出艅艎,貌與荷花 兩不降。今夜彩雲何處宿,空留明月照瀟湘。」曄倒屣 迎入,遂定交。

《無錫縣志》:「李謨居無錫,一日方與客飲,有道人叩門 曰:『吾自青城山來,劉高尚先生使我見公有所言閽 人辭』?」寶文方飲酒,不敢白,再三請不可。道人不樂,乃 索筆書戶上曰:「日轉庭槐影漸移,重門複屋傳呼遲。 不如拂袖穿雲去,說與落花流水知。」又曰:「吾所謂小 郗者也。」謨聞,悵恨累日。

《見聞錄》:成化時,中都鎮守中官欲謁者,由旁門入,且 以「『文東武西』榜於門。德興孫清簡公需為巡倉投刺, 將據其所榜以僭劾之。中官憚公嚴,卒正王客之禮。」 《列朝詩集》:「桑悅字民懌,常熟人。為博士弟子,謁部使 者,書刺曰:『江南才子』。使者大駭,延之較書,預刊落以 試。悅校至不屬,即索筆請書足,使者乃敬禮焉。」 《陜西通志》:「王億,字本一,鳳翔府人。弘治末進士,分巡 遼東。時太監于喜鎮守其地,往僉事謁見,如都御史 禮。喜又怙寵悖慢,億甬道入上坐抗禮,喜始怒。然畏 其清直,卒下之。」

王朝瑬字仲冕。正德丁丑進士,知三河縣。東廠權璫 張銳,其縣人也。新令謁銳,必變服獻贄,瑬不往。銳來 謁,復抗禮,銳不悅。

《江南通志》:「王艮,泰州人,字汝止。時王守仁開府豫章, 以道學為海內宗。艮乃往謁,持海濱生刺,踞上坐與 語。艮知,大悅服,願為弟子。已稍疑,則又即上坐,反覆論難,數日乃竟執弟子之禮焉。」

《近峰聞略》:劉瑾用事時,百官門狀啟禮,悉用紅紙,故 京師紙價頓十數倍。雖元臣宿將,必曰晚生,曰「門下 生。」而稱瑾,則有「恩府恩主、千歲公公」之語。

《濯纓亭筆記》:「張公寧至汀,以疾乞休。閒居三十年,絕 跡不事干請。藩臬士夫東西行者靡不造謁,得一接 見為幸,名震海外。」

《春明夢餘錄》:潘塤《紀前輩風範》云:「塤為諸生時,將郡, 吳先生命往見鄉先憲副行素。韋公斌彥質先見其 二子元冔、季勉通刺,公出,面西南,塤拜致郡博之意, 公唯唯,覆數語而入,命其子延坐,啜以茶。塤他日為 給事中,歸謁行太僕貫初顧公達存道,公時年七十 有六,聞塤至,衣冠扶杖出,塤再拜問起居,公引之上」 坐,三讓,塤遜避至再,曰:「老先生有三可尊,何不虛此 坐以勸後進,使知長少之序?」公瞿然以杖戳地曰:「老 夫今日乃得聞此語,坐吾不敢復讓。」翼日,之清江浦, 見河陰令雙槐張公素元卿,乃先謁倉曹同年戴君 冠仲鶡,倉曹曰:「子往見雙槐先生乎?幸為冠先容。」塤 晨往,值公盥櫛,待於次而倉曹至,公乃出,冠甚古。與 倉曹修禮畢,既轉而南面塤拜,公立受,扶而起,塤則 再拜。公嘖嘖有歎勉語。倉曹退,塤復侍坐。頃之,奚奴 拂几案出殽𥰡各二器,酒三行,飯二盂,禮甚簡。及塤, 避喧湖西,公時八十七壽,不遠三十里,駕小舟過訪, 言笑竟日。飯則飯,飲則飲,薄暮始歸。暇日數貽以詩, 自署「雙槐老素。」其風「味意態,近世未有也。」夫三公皆 鄉先生,杜門肥遯,同一高致素行,未嘗與人輕接。貫 初、雙槐尤索居離群,意更瀟散。見行素則少長,截然 凜若師傅;見貫初遲十五年,已煩遜避,增感慨,其時 可知矣。見雙槐則超出流俗,偃然以前輩自居,以子 弟蓄後進。夫三公之行不同,同一持風範,勵風節,若 行素之嚴而正,《貫初》之通而介,《雙槐》之簡易而直,皆 可敬而仰者也,非某之所能及也。或曰:「先行素塤少 也賤。」是不然。使公居今日,接見少年輩,能復如前日 否耶?

《列朝詩集》:「邢參字麗文,沈靜有醞藉。戶無寸田,未嘗 干謁。雖朋友之門,亦不輕步屧。」

許穀,字仲貽,負時名,盛年巖居三十年,不通一字於 政府。縉紳至南都,造門求見,不一報謝,曰:「此鄉前輩 里居之法不變也。」

《觚不觚錄》:相傳司禮首璫與內閣刺,用單紅紙,而內 閣用雙紅摺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稱侍生,無他異也。 近有一二翰林云:江陵于馮璫處投晚生刺。而呂舍 人道曦云:「在制敕房侍江陵者三載,每有投刺,皆從 本房出,無所謂晚生也。」豈於致謝求托之際,間一行 之,為人所窺見耶?

《明外史李默傳》:「萬鏜幽錮勿用,同年生嚴嵩柄政,援 引之。鏜既為嵩所引,每事委隨,又頗通餽遺。故事,翰 林編檢謁冢宰,不敢均禮。至是薄鏜,始與為賓主,吏 部之體統衰焉。」

《劉天和傳》:天和晚年內召,陶仲文以刺迎,稱戚屬。天 和返其刺曰:「誤矣,吾中外姻連無是人。」仲文恚,其罷 官有力焉。

《鄭世威傳》:「世威歷江西僉事。大學士夏言里居,嘗謁 言閽者令從角門入,世威曰:『趣還我刺。言為啟中門, 乃入。世威謝病歸家,躬課耕作,客遇諸田間,曰:『為我 通主人翁』。世威諾而入。須臾衣冠肅,客即向持刺入 者也』。」

《張永明傳》:永明改右都御史。故事,京官考滿,自翰林 外皆報名都察院,修庭謁禮。後吏部郎恃權張濂廢 報名,陸光祖廢庭謁,永明榜令遵故事,而郎中胡汝 桂至院如故。永明列儀節奏聞,詔諸司遵守。郎中羅 良當考滿,先詣永明邸,約免報名庭謁,乃過院。永明 怒,疏言「此禮行百年,非臣所能損益。且卿貳大臣考 滿詣吏部,與堂官相見訖,即詣四司門揖,司官輒南 面答揖。夫卿貳致敬於司屬,司屬乃不循禮於憲臣, 是尊卑易置,而部院異體也。良輕薄無狀,當罷。九卿 揖司屬,亦非禮,當改正。」良疏辨,奪俸。詔禮部會禮科 議之。奏言:「永明議是。自今吏部郎其承舊制,九卿、翰 林官揖四司當罷。」詔可。

《眉公見聞錄》:嘉靖丙戌,刑部趙尚書乃費閣老同年 也,每投謁費書年晚生,同館屠公應峻曰:「趙老真神 童。」問何故,云:「費鵝湖二十作狀元,年最少。今渠稱年 晚生,非神童而何?」相對撫掌。在當時乍見,猶譏笑之, 是後則不以為異矣。

《玉池談屑》:孫太初玉立美髯,風神俊邁,嘗寓居武林。 費文憲罷相東歸訪之,值其畫寢,孫故臥不起。久之, 少師坐益恭,孫乃出,又了不謝,送之及門第,矯首東 望曰:「海上碧雲起,遂接赤城」,大奇大奇!文憲出謂馭 者曰:「吾一生未嘗見此人。」

《陝西通志》:「任璜,任給事中,典朝儀三月,武職股慄。適 內閣有事當賀,璜欲行二拜禮。或者非之,璜引諫閣相見之禮以辯,卒如其言。」

《江南通志》:「董傳策,字原漢,嘉靖庚戌進士。時嚴嵩父 子怙寵不法,傳策為刑部主事,偕吳時來、張翀疏論 六事。上怒,謫戍南寧。時按東御史為嵩私人,傳策戴 大帽跪舟次,呼曰:『軍董某。見御史,趨迎之,幾墮水。有 宣尉某,齎寶劍玉幣相謁,立戶外累日,叱卻之。隆慶 復原官』。」

《靖江縣志》:周玉以人才薦知浮梁縣,有治行識。戴珊 於髫年召讀書署中。玉歸里,珊為直指使者,按江南, 辟騶從訪玉。玉方與妻曝簷下,諦視知為珊,呼其妻 曰:「戴秀才來,可設雞黍留之。」問今何官,答曰:「御史。」珊 欲割俸為治第宅,辭不受,繾綣而別。

張祥鳶,字道卿,金壇人。嘉靖己未進士。嘗管臨清稅 務,終年不得榷關一錢。老於曹事者皆服其詳練,聲 益著。張居正當國,願見之。會雜沓不得見,乃毀刺以 去。居正憾之,出為鹽運司運同。

《陜西通志》:「袁應春字元卿,鳳翔縣人。萬曆己卯舉人。 以靈石令調夏縣。時太監張忠奉命開礦,威福大張。 令長皆長跪白事,應春獨抗禮曰:『公雖貴,內侍也;令 雖卑,臣子也。無庭參禮』。忠大怒,立劾之,降永寧衛經 歷。」

《湖廣通志》:「王一鳴,字伯固,黃岡人。七歲郡舉神童,萬 曆丙戌進士。與諸新第者同謁政府,王太倉忽問誰 為齊安王生,揖曰:『子天下才也』。」

劉敷仁,字濟甫,江夏人。與景陵譚元春以文行相砥 礪,所交皆吳、楚名士。凌給諫茗柯、林太史可任悉屏 騶從,戒徒隸曰:「劉先生門無雜賓,勿以僕御。」溷,高士 之廬也。

拜謁部雜錄[编辑]

《禮記》: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韓非子》:「禮者所以貌情也,中心懷而不逾,故疾起卑 拜以明之。」

《穆天子傳》:「黃金之環三五,朱帶貝飾三十,吾乃膜拜 而受。」今之禮佛,舉手加頭,稱南膜拜,即此類也。 《後漢書高句驪傳》相傳以為夫餘別種,故言語法則 多同,而跪拜曳一腳,行步皆走。

《白虎通》:「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見意,屈節卑禮, 尊事之者也。」

《獨斷》:漢承秦法,群臣上書皆言「昧死。」言王莽慕古,去 「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頓首」,非朝 臣曰「稽首再拜。」

《風土記》:越俗率樸,初與人交,有禮封壇祭以白犬丹 雞,盟曰:「君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 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

《顏氏家訓》:「南人賓至不迎,相見捧手而不揖,送客下 席而已。北人迎送並至門,相見則揖,古之道也。吾善 其迎揖。」

《周書賀蘭祥傳》:「鑿空萬里,闢地千都,荒服畏威,膜拜 厥角。」

《通典》:「唐舊制,御史遭長官於塗,皆免帽降乘,長官戢 轡,辭而止焉。乾封中,王本立為侍御史,意氣頗高,塗 逢長官,端揖而已。自是或降而立,或一足至地,或側 鞍弛蹬,輕重無常。開元以來,但舉鞭聳揖而已。 摭言狀元以下到主司宅,下馬綴行而立,斂名紙通 呈,與主司對拜。」

李氏《刊誤》:今代謁見尊崇,皆謹祗候起居。起居者動 止,理固不乖。近者復云「謹祗候起居某官某」,其義何 在?相承斯誤,曾不經心。

夫郊天祭地,止於再拜,其禮至重,尚不可加。今代婦 謁姑嫜,其拜必四,予輒詳之。婦初再拜,次則跪獻,衣 服文史承其筐篚,則跪而受之。常於此際,授受多誤, 故四拜相屬,因為疑。又婦拜夫家長老,長老答之,則 又再拜,即其事也。士林威儀,豈可效諸下俚耶?謁拜 姑嫜,宜修典故,再申「插地。」周禮婦拜插地拜儀可觀。 宰相權重位尊,華夏瞻敬,然與九品抗禮,古之謂會 昌已前,不易斯制。咸通已後,每謁見丞相,必先言中 外申拜首,乃盡具臣之儀。韋庶人保衡為相,既曰外 進,且非公望。當時崇秩宿德,競造其門,接跡排肩,皆 被傲然。當其拜禮,韋於中書命酒執爵,揖讓之際,師 保尚書一時下拜。自後群官謁相府,罕有不言中外 曲申畢敬者。昔汲黯不拜大將軍,有揖客為重,豈不 信哉?

夫為弔者,主人當踴,弔者跪,以手承主人而發弔詞其有主人官高,弔者位卑,不敢手及尊者,但跪而起, 起而致詞,禮也。今代不循其義,皆先一拜,謂之跪禮。 至有輕服,主人無踴,客亦先申一拜,豈曰經心於展 禮乎?

禮曰:「君有賜,則拜而受之。賜莫重於九錫,衣服、朱戶, 納陛,乘輿,樂縣,虎賁,弓矢,鈇鉞、秬鬯。」遍詳禮文,未有 拜衣服虎賁者也。是物也,故不宜拜。若拜朱戶渠問, 宜謂之神。《禮記·祭法》,累代祭名,不聞有戟神。是知無 拜祭之禮也。近代受節置於一室,朔望必祭之,非也。 凡戟,天子二十四,諸侯十。今之藩鎮即古之諸侯也。 在地則施於衙門,雖罷守藩閫,有爵位崇高,亦許列 於私第。上元元年,宰相呂諲立戟,有司載戟及門。諲 方慘服,乃更吉服,迎而拜之,頗為有識者所嗤。則知 辱君命,拜賜可也。拜戟祭節,大乖於禮。

《因話錄》:飲酒無起謝之禮,但公揖酒赴朝,偃息於待 漏,則有臥揖,上馬有馬揖,他悉以揖為禮。

《資暇錄》:夫拜者,禮之特,所以申敬恭之儀。故《周禮》有 「稽首、頓首、振動、吉凶、奇、褒肅九等」之拜,以示威靈而 觀容止也。其非至親行卑者拜,則接捧,示止之不敢 當之意。今卑謙太過,反不敢接捧,而鞠躬、側立、惕受, 翻令前人得以盡禮深拜。又書狀弔慶辭,則並削去 「拜」字,以敬尊官,都乖古風。

《門狀》,文宗朝以前無之。自朱崖李相貴盛於武宗朝, 且近代稀有生一品,百官無以希取其意,以為「舊刺 輕。」刺則今之名紙相扇留。具銜候起居狀。而今又益競以善 價紙。如出印之字。巧諂曲媚。猶有未臻之遺恨。井丹 禰正平生於今日。其亦如是乎。

《遼志》:凡男女拜皆同,其一足跪,一足著地,以手動為 節,數止於三四。彼言「捏骨地」者,即跪也。

《宋史占城國傳》:「王每日午坐,官屬謁見,膜拜一而止; 白事畢,膜拜一而退。」

《澠水燕談錄》:「國初襲唐末士風,舉子謁見,先達先投 刺,謂之『請見。既與之見,他日再投啟事,謂之『謝見』。又 數日再投啟事,謂之『溫卷』。或先達以書謝,或有稱譽, 即別裁啟事,委曲敘謝,更求一見。當時舉子之於先 達者,其禮如此之恭。近歲不復行此禮,而上官亦有 延譽而進者』。」

《夢溪筆談》:百官於中書見宰相九卿而下,即省吏高 聲唱一聲「屈躬」,趨而入。宰相揖及進茶,皆抗聲贊唱, 謂之「屈揖。」

唐俗,人在遠或閨門間,則使人傳拜以為敬。本朝兩 浙仍有此俗。客至,欲致敬於閨闥,則立使人而拜之。 使人入見所禮,乃再拜致命。若有中外,則答拜。使人 出,復拜客,客與之為禮如賓主。

《補筆談》:「今之門狀稱牒件狀如前,謹牒。此唐人都堂 見宰相之禮。唐人都堂見宰相,或參辭謝事,先具事 因申取處分,有非一事,故稱件狀如前。宰相狀後判 引,方許見。後人漸施於執政私第,《小說記》施於私宅, 自李德裕始。近世諂敬者無高下,一例用之,謂之太 狀。」至如稽首之禮,唯施於人君,大夫家臣不稽首,避 人君也。今則雖交游皆稽首,此皆生於諂事上官者。 始為流傳至今,不可復革。

《青箱雜記》:「鄉人上官極累舉不第,年及五十方得解。 赴省試,游相國寺,買詩一冊,紙已熏晦,歸覽其表,乃 五代時門狀一幅,曰:『敕賜進士及第,馬極右極伏蒙 禮部放榜,敕賜及第,謹詣』。」

《談苑》:古者未有紙,削竹木以書姓名,故謂之「刺。」後以 紙書,故謂之「名紙。」唐李德裕為相,極其貴盛,人之加 禮,改其銜後起居之狀,謂之「門狀。」

傳講雜記,竿牘講謁,君子所重,常人所輕。甚者至云 可削而去之,蓋未之思也。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以 有禮也,有禮則能交。《易》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揚子曰:「天地交萬物生,人道交,功勳 成。」夫能交則相敬而無害。相敬而無害,此廉讓所以 興,而爭奪相殺之禍不作,是以重之。或曰:今之所謂 「竿牘請謁者,徒以為文爾,而子重之,何也?」答曰:「聖人 之教,有由中出者,《樂》是也;有自外作者,《禮》是也。由中 出者,其文見於外;自外作者,其情動乎內。始則既其 文,中則既其實。其於小人也,始則革面命,終則與之 化矣。是《禮》之教矣,雖未能化,不猶愈於觸情而徑行 者歟?而子欲投魚於淵,寘猿於木乎?」

《揮麈前錄》:「諸路監司遇前宰執帥守處,即入客位通 謁。」

《鶴林玉露》:朱文公云:「古者男子拜,兩膝齊屈,如今之 道拜。杜子春注《周禮》奇拜,以為先屈一膝,如今之雅 拜,即今拜也。」

《石林燕語》:《唐舊事》:門狀清要,官見宰相及交友同列 往來皆不書前銜,止曰「某謹祗候,某官謹狀。」其人親 在,即曰「謹祗候,某官兼起居,謹狀。」祗候、起居不並稱, 各有所施也。至於府縣官見長吏,諸司僚屬見官長, 藩鎮入朝見宰相及臺參,則用公狀,前具銜,稱「『右某謹祗候某官伏聽處分』,牒件狀如前,謹牒。」此乃申狀, 非門狀也。元豐以前,門狀尚帶「牒件狀如前」等語,蓋 沿習之久,後雖去,而祗候、起居並稱,猶不改。今從官 而上,於某官下稱「謹狀」,去「伏候裁旨」四字,略如唐制, 而具前銜,謂之「小狀。」他官則前銜與前四字兼具,而 不言「謹狀。」不知有「牒件狀如前」「謹牒」七字,則「謹狀」字 自不應重出。若既去此七字,則當稱「謹」狀以為恭,而 反簡,自元豐以來失之也。

《老學菴筆記》:「前輩遇通家子弟初見請納拜者,既受 之,則設席望其家,遙拜其父祖,乃就坐。先君尚行之 士大夫交謁祖宗時用門狀,後結牒右件如前,謹牒。 若今公文,後以為煩而去之。」元豊後又盛行手刺,前 不具銜,上云「某謹上謁某官某月日」,結銜姓名刺或 云狀,亦或不結銜,止書郡名,然皆手書。蘇、黃、晁、張諸 公皆然,今猶有藏之者。後又止行門狀,或不能一一 作門狀,則但留語閽人云:「某官來見,而苦於閽人,匿 而不告。紹興初,乃用牓子,直書銜及姓名,至今不廢。」 陸游《入蜀記》:「十二日早,謁喻子材郎中樗,子材來謝, 以兩夫荷轎,不持胡床,手自授謁。」

《朱子語類》:「問稽顙而后拜,拜而后稽顙。」曰:兩手下地 曰拜,拜而后稽顙,先以兩手伏地如常,然後引手向 前,扣地稽顙而后拜開兩手,先以首扣地,卻交手如 常頓首,亦是引首少扣地,稽首,是引首稍久在地。稽 者,稽留之意。

「稽顙而後拜」,謂先以頭至地,而后下手,此《喪拜》也。若 拜而後稽顙,則今人常用之拜也。

「稽顙而后拜。」稽顙者,首觸地也。拜字從兩手下。 古人之拜,正如今道士拜,二膝齊下。唐人先下一膝, 謂之雅拜,似有罪,是不恭也。今人不然。

叔器問:「《昏禮》:溫公儀,婦先拜夫;程儀,夫先拜婦。或以 為妻者齊也,當齊拜。何者為是?」曰:「古者婦人與男子 為禮,皆俠拜,每拜以二為禮。《昏禮》,婦先二拜,夫答一 拜;婦又一拜,夫又答一拜。《冠禮》,雖見母,母亦俠拜。」 《希通錄》:「周亞夫細柳營見文帝,不拜而揖,人以為耀 軍威。要之身擐甲胄,亦所不能拜。按《公羊》,僖公三十 三」年,晉人及姜戎敗秦師於殽。百里子與蹇叔子送 其子而戒之,子揖師而行。何休云:「揖其父於師中,介 冑不拜,為其拜如蹲。」觀此,則知亞夫之不拜有由矣。 《容齋三筆》:王順伯藏昔賢墨帖至多,其一曰高子允 諸公謁刺,凡十六人。時公美、徐振甫、余中、龔深父、元 耆寧、秦少游、黃魯直、張文潛、晁無咎、司馬公休、李成 季、葉致遠、黃道夫、廖明略、彭器資、陳祥道,皆元祐四 年朝士,唯器資為中書舍人,餘皆館職。其刺字或書 官職,或書郡里,或稱姓名,或只稱名,既手書之,又斥 主人之字,且有「同舍尊兄」之目,風流氣味,宛然非若 後之士大夫一付筆吏也。《蔡忠惠公帖》亦有其二:一 曰:「襄奉候子石兄起居,朔旦謹謁。」一曰《襄別洪州少 卿學士》,蓋又在前帖三十年之先也。

《名臣言行錄外集》:呂正獻嘗語張耒曰:「此子不欺闇 室,守官京師不謁臺諫,遇遷轉即一見執政,過此不 見也。」

《癸辛雜識》:節序交賀之禮,不能親至者,每以束刺僉 名於上,使一僕遍投之,俗以為常。余表舅吳四丈性 滑稽,適節日無僕可出,徘徊門首,恰友人沈子公僕 送刺至,漫取視之,類皆親故,於是酌之以酒,陰以己 刺盡易之。沈僕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吳刺也。異日合 併,因出沈刺大束,相與一笑,鄉曲相傳,以為笑談。然 《類說》載陶穀易刺之事,正與此相類,恐吳效之為戲 耳。又《雜說》載司馬公自在臺閣時,不送門狀,曰:「不誠 之事,不可為之。」滎陽呂公亦言:送門狀習以成風,既 勞作偽,且疏拙露見,可笑。則知此事由來久矣。 東谷所見,每見近日簡翰,動輒端肅,百拜稟申,惶懼 僭躐,九頓百拜稟申。有官君子,趨事長官,則有狀申、 劄申,如申縣、申州、申監司、申朝省之類。吾輩家尋常 書問往來,何必用「申」字?又有所謂「加拜」、「申稟」,尢為可 笑。先王制禮,無過不及,拜豈可加也哉?昔韓昌黎《上 宰相書》,只寫「再拜。」本朝前輩簡翰,或再拜,或頓首。昌 黎諸公豈傲世者?正以禮不可過也。今之端拜、肅拜、 加拜、百拜,又有覆帖、申待平交。如此事君父當如何? 其勢必千拜萬拜可也。且如奏疏,亦只忱惶忱懼,頓 首頓首而已,何嘗百拜,何嘗九頓?吾不知習俗所尚, 果誠實耶,抑虛偽耶?果謙遜耶,抑諂媚耶?因有一說: 往年楊慈湖先生守吾邦,嘗作一書付局兵,令急出 關。未幾遣人追回,吏輩將謂書所錯誤,局兵至,慈湖 取書置中堂几上,焚香再拜畢,復之。蓋為書中寫「頓 首再拜」,上覆偶遺忘,故復追拜,然後遣。若加拜百拜, 此等書能寫得幾封?今簡翰只寫「再拜」或「頓首」,乃見 古人相與之意。

《貴耳集》:古人有言:「登公卿之門,而不見公卿面目,一 辱也;對公卿面目而莫測分卿之心,二辱也;識公卿 之心,不知我之心,三辱也;大丈夫寧就萬死,不受一辱。」

《游宦紀聞》:「士大夫謁見刺字古制莫詳。」世南家藏石 本元祐十六君子墨跡,其間有「觀敬賀子允學士尊 兄正旦高郵秦觀手狀,庭堅奉謝子允學士同舍正 月日江南黃庭堅手狀來,謹候謝子允學士兄二月 日著作郎兼國史院檢討張耒狀。補之謹謁謝子允 同舍尊兄正月日昭德晁補之狀。汝礪參候子允校」 書,同舍以次凡十六人,皆元祐四年,時惟彭公為中 書舍人,餘皆館職也。刺字或書官職,或書郡里,或稱 姓名,或只稱名,既手書之,又稱主人字,且有同舍尊 兄之目,風流氣味,將之以誠,今人觀之宜泚顙矣。野 處先生嘗跋此碑,謂子允不知為誰。嘗考之,常立字 子允,當時亦在館中,當是謁常無疑。而野處偶未詳 也。世南家又藏彭公《北山編》紙,皆治平四年士夫往 還書狀,有「醫博士程昉,謹祗候。參節推狀元,伏聽裁 旨。牒件如前,謹牒。治平四年九月日,醫博士程昉牒」, 如此類者數紙,如冬至年節月旦,凡在外官皆以狀 至。其長吏有《賀冬狀》一幅云:「泗州軍事推官、將仕郎、 試祕書省校書郎、權」保信軍節度推官彭汝礪。右某 啟:「伏以晷運推移,日南長至。恭惟發運學士膺時納 祐,與國同休。某限以職局所拘,不遑躬詣階墀祗候 陳賀。下情無任惶懼之至。謹具狀申聞。謹錄狀上牒, 件狀如前,謹牒。」年月日具位某牒今大異。

《雞林類事》:國官月六參,文班七百十員,武班五百四 十員,六拜蹈舞而退。國王躬身還禮,稟事則膝行而 前;得旨,復膝行而退,至當級乃步。國人卑者見尊者 亦如之。其軍民見國官甚恭,尋常則朝跪而坐,官民 子拜父,父亦答以半禮;女僧尼就地低頭對拜。 《野老記聞》:胡如村言:嘉祐以前士風,宰相與庶官書 啟具銜前名後押字,外封全寫銜,封皮上頭乘簽子 云「書上某官」士人用名紙,有官即不用弔,慰人即用 名紙,如見士人,敬之者亦用門狀,見常人即以手狀。 《清波雜志》:造請不避寒暑,誠可譏誚。若下位事上官, 朝造夕謁,其可不循等威之分。若初非地屬,但恃雅 素,沬趄日進,懷漫刺俛首與知客輩固多不自愛重 者,寧使訝其不來,莫使厭其不去,是為知言。

男子施敬於婦女,男一拜、婦答兩拜,名曰夾拜,古禮 也。今則不然。古之男女皆跪。《詩》曰:「長跪問故夫。」或問 「婦跪如何。」嘗聞海上之國,僧尼婦人皆作男子拜;拜 尚不以為異,則跪宜有之。

大父有手札藥方,乃用舊門狀紙為策,積見元祐間, 僧道謁剌亦大書「謹祗候起居,某官伏聽處分。」或云: 謹狀,官稱不過呼。紹興初,士大夫猶有以手狀通名, 止用小竹紙親書,往還多以書簡,莫非親筆。小官於 上位亦然,自行劄子,禮雖至矣,情則反疏。司馬溫公 嘗言:與貴官書簡,有采紙數過三,皆不謹。又云:「居處 隨用,所出紙劄,未嘗他求,所書止一二幅,世多石本 可見也。」

《捫蝨新話》:陶淵明為彭澤令,郡遣督郵至,吏白應束 帶見之,淵明曰:「安能為五斗米折腰,見鄉里小兒?」即 日解印綬去。近歐陽公方與客披襟酣飲次,忽外白 有客,公遽著帽見之,坐客曰:「何不呼入來?」公曰:「此俗 人也,不可以我輩禮待之。」世多怪二公之賢,而用處 相反如此。予謂淵明不肯束帶見鄉里小兒,所謂眼 「不著砂」,歐公必著帽,見俗人乃是泥,亦有刺。

《冷齋夜話》:「前輩訪人不遇,皆不書壁。東坡作行,不肯 書牌,其特地止書壁耳。候人未至,則掃墨竹。」

《野客叢談》:今游士持朝士書走江淮謁州郡,往往視 書之輕重而次第之,此風其來尚矣。余觀《沈亞之集》 有《與路鄜州》一書,其間言:「某自某方來,以某執事書, 視書為之輕重,書多者館善宇,飽善味,書之次者又 次之,其有無因而至者,雖辯智過人,尢以為狂。即與 偶然之輩,徼幸之徒,退栖陋室,與百姓雜處,飯惡味, 且是謁閤下者,不獨盡窮餓求粟帛者,亦有抱其才 智求臧否於閤下。今一貫以禮,而以書不書為輕重。 竊恐天下之士其來閤下門者,皆爭齎書為糧,受閤 下之惠,而皆曰『某官之書而禮我』,何有愧於閤下?不 惟不愧,且將憤怨閤下勞費以無益。」觀亞之所言,可 以見當時游謁之士。

《西軒客談》:金源氏應奉翰林文字張廷有詩曰:「有客 曳長裾,袖刺謁豪閎。低頭拜閽者,始得通姓名。主人 厚眷顧,開筵水陸并。顧必承彼言,語必順彼情。不如 茅簷下,飽我藜藿羹。」讀是詩,則於其人之所養可知 矣。近世欲求若是者,不數數然也。每取讀數過,殊覺 神爽飛越,漸漬於心而有餘味焉。

《金史禮志》:「本朝拜禮,其來久矣,乃便服之拜也。可令 公服則朝拜,便服則從本朝拜。」

《澄懷錄》:「前輩訪人不遇,皆不書壁,書壁自東坡始。遇 訪客,坐久,候人未至,則掃墨行。」

《觚不觚錄》。故事,吏部尚書體最重,六卿以下投皆用 雙摺刺,惟翰林光學以單紅刺相往返。至轉禮侍,則如他九卿禮,彼此皆用雙帖,而此故事廢矣。萬曆初, 吾鄉王公元馭以少詹事學士,而仁和張公為吏部, 以一單紅刺投之,元馭拒不納,必改正乃已,蓋確然 能守其故。獨念當時無為元馭告者,不必拒不納。次 日,亦以《單紅刺》報之,尢為當也。

相傳六部尚書、侍郎、大小九卿於內閣,用雙帖,報之 單紅。五部及九卿於冢宰,用雙帖,亦報之單帖。余舉 進士時尚然。及以太僕卿入都,則惟內閣報單帖如 故。而六部自仁和張公以下,皆以雙帖見報矣。余等 於各部屬中書行人等官,皆用雙帖往返,不知起自 何時,殊覺陵替,所費紙亦不少。

暖姝由筆今人訪友,偶無名帖,及乏紙筆,輒取土墼 或石灰書其家壁板,「某人來拜」,此率易拙俗事耳。《閒 居錄》云:「蔣洎字景裴,居葛嶺寶勝寺。東廡名公,士大 夫多器之,每一入城終日,既歸白土,書門者又滿矣。」 前此亦有之。

《呂涇野集》禮部北所語:獻藎問諭解州,略載「君親師, 固四拜矣,伯叔外父母、母舅亦然者何?」先生曰:「叔伯 父所同出,母舅,母所同出,外父母妻所自出,故四拜。 二拜則同於常人矣。」曰:「服何以不同也?」曰:「服雖不同, 拜不必拘。古者父母亦再拜,又問安再拜,後人一齊 拜了,故四拜。《會典》載伯叔等亦四拜,兼情於分而制」 之也。

《丹鉛總錄》:《南史》:何點不入城府,而性率到,好狎人物, 時人重其通號曰「游俠處士。」然觀豫章王嶷命駕造 點,點從後門遁去。竟陵王子良曰:「豫章王尚望塵不 及,吾當望岫息心。」則亦甚介矣。

隋劉臻為儀同,與劉訥同官。退朝欲謁,訥,謂前驅曰: 「識劉儀同家乎?」從者以為臻,欲引歸。至家,坐堂中,呼 曰:「劉儀同可出矣。」其子出,臻曰:「汝亦來此乎?」今人傳 以為陳愧齋事,亦好事者取此而易其名耳。

《見聞搜玉》:趙宛丘官至財賦總管,公委至吳,因訪故 舊,戒其僕曰:「汝至人家,須鞠躬屏氣,扣門問人有無, 汝但曰前路吏趙天錫,慎毋曰趙總管。」蓋趙曾為辟 掾也。其視世之自眩者有間矣。

傅欽之求介秦觀以見陳師道,知其甚貧,因懷金餽 之。及觀其貌,聽其議論,竟不敢出口。賢矣哉!二子巍 巍乎!師道哉!

《范竹溪集》一:「最可鄙者,元旦拜年,擊門投帖,寫名門 楣,此極煩瑣。果係同宗至親厚友,必登堂面晤。如疏 遠,辭不一見,何必投寫,省無限紙筆勞擾。」

《吳素衣集》:宋王拱辰字君貺,於周茂叔有尊分。周見 王納拜,王遽受之。坐定,有談及《易》中風天《小畜》義者, 以問茂叔,茂叔詳其說,王驚曰:「向來不知卻納公拜, 如公者,乃其所當納拜者也。」即起拜,茂叔趨而避之。 如茂叔雍容不露,固不待言。若王公之下賢重學,此 風可得於末世哉?王公尢能重邵堯夫,即洛中為園 以邀致者也。

賢奕陸象孫謂:「投名刺既稱頓首,不當復言拜故爾。 然《周禮》辨九拜之儀:一稽首,二頓首。」注:「稽首拜,頭至 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又奇拜,一拜也;褒拜,再拜也。 肅拜,但俯下手,即今之揖也。好奇者有稱肅拜,不知 其處於倨而稱頓首者,亦無所不可。若稱奇拜、褒拜, 亦通。

偃曝談餘。近代尚質,朝野之間皆用古折簡,駸駸乎 有先輩風度。顧其相稱謂及諸儀式,都未循體。余考 狀牒之原,古惟鉛刀竹木,而削札為刺,止達姓名;寓 書於簡,止為問好。官有公事,上而下者曰「符」、曰「檄」,下 而上者曰「狀位相等;往來曰『移』」、曰「牒」,非公事以意曉 下曰「教」,下私自候請謝曰「牒記書啟。」唐世稍增,始於 刺謁。有參候。起因為狀。五代始復以候問請謝如牒 之儀如公事。又《周禮》九辨。「一曰稽首」,手引頭至地, 稽留多時為稽首,臣拜君之拜也最重。二曰頓首,頭 叩地即舉,不停留為頓首,平敵拜也。三曰空首,頭至 手,不至地為空首,君答臣之拜也。「三者正拜也。四曰 振拜,戰栗變動之拜。五曰吉拜,拜而後稽顙,謂齊衰 不杖以下者。六曰凶拜,稽顙而後拜,謂三年服者。七 曰奇拜,謂一拜答臣下。八」曰「褒拜」,謂「再拜」神與尸,亦 謂「答拜。」九曰「肅拜」,但俯下手。軍中拜及婦人拜也,最 輕。

《讀書鏡》:韓魏公知中山,李清臣謁見,其吏報曰:「太祝 方寢。」李為絕句曰:「公子乘閒臥絳廚,白衣老吏慢寒 儒。不知夢見周公否,曾說當年吐哺無?」李曾謁華州 李相不遇,吟曰:「老夫三日門前立,珠箔銀屏晝不開。 詩卷卻拋書袋裡,譬如閒看華山來。」劉魯風投謁所 知,為典謁所阻,吟曰:「萬卷書生劉魯風,煙波萬里謁 文翁。無錢乞與韓知客,名紙毛生不肯通。」自古公卿 家專有此病,故古人以將命典謁為重。然為士者,宜 使王公聞其名而不得見,則前詩又覺多事矣。 桓元嘗詣王忱,通人未出,乘轝直進,忱對元便鞭門 幹,元怒去之,忱亦不留。時苗字德冑,為壽春令,蔣濟為治中。苗初至,謁濟,濟素嗜酒,適會其醉,不能見,苗 恨,刻木為人書曰:「酒徒蔣濟」,置之牆下,旦夕射之于 嶠。往見趙鳳,鳳辭以沐髮,嶠詬直吏,又溺于從者,直 廬而去。吁,何其甚也!昔胡存齋參政,折節下士,南北 士大夫皆願見之。公每患閽人不為通,是日不出,即 懸一牌于門曰:「胡存齋在家。」然則三君子之詬詈,公 其見夫!

歐陽文公元歸於鄉,省墓交謁,公應接紛紛。一日,令 勒馬入隘巷,問某人家,訪之,乃治履者所居。左右驚 問,公以其人亦嘗謁見,故答其意耳。江西甘矮梅先 生通五經,四方從學者甚眾。一日,其徒有行臺御史 者,謁先生於家,先生款語久之,求退。先生曰:「能少留 蔬食否?」及設饌,唯蔥湯麥飯而已。先生曰:「御史豈啖 此者,第老夫易辦耳。」口占一詩畀之云:「蔥湯麥飯丹 田暖,麥飯蔥湯也可憐。試向城樓高處望,人家幾處 未炊煙?」先生之意深矣。前輩重風誼而忘貴賤如此。 吁!今亡已夫!

《無錫縣志》:過淇家藏邵文莊二札。一云:「病不能為舅 母志,故託之名公日來已減,能任書丹矣。可令毛傳 同吾奴邵孝抬石來,三日可完,就在此刻不妨。」一云: 「甥書舅母志,極宜肅拜而後舉筆。特因膝瘡,難於起 跪,竟省此禮,故不敢妄書拜以欺人也。」前輩真誠如 此。

拜謁部外編[编辑]

《莊子盜跖篇》:孔子往見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太山 之陽,膾人肝而餔之。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 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謁者入通,盜跖聞之 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 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 冠,帶死牛之脅,多辭謬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 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 本,妄作孝弟,而儌倖於封侯富貴者也。子之罪大極 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孔子復通 曰:「丘得幸於季,願望履幕下。」謁者復通,盜跖曰:「使來 前。」孔子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盜跖。

《神異經》:「四海之外有鵠國,男女皆長七寸,為人自然 有禮,好跪拜。」

《神仙傳》:「王遠出城,惟乘一黃麟,所到則山海之神皆 來奉迎拜謁。」

《異苑》:陶侃字士行,微時遭父艱。有人長九尺,端悅通 刺,字不可識,心怪非常,出庭拜送,此人告侃曰:「吾是 王子,晉君有巨相,故來相看。」於是脫衣帢,服仙羽,升 鵠而騰颺。

《雲笈七籤稽首訣》《登真隱訣》曰:「稽首者,先一拜,額至 地,乃再拜。」按先一拜,而世相承不見,至於再拜,猶不 肯全,何況能先別一拜以行稽首?今或因坐仍額至 地,稽首首至地,如因坐地,非稽首也。夫再拜者,兩拜 是也。別起更坐,勿因拜便坐也。拜坐止一拜,全非再 拜也。夫誠惶誠恐者,即握簡低身,戢地兩過,捧簡常 跪當心,少時復下,戢地又兩過止。若言頓首者,便以 頭頓也。陶隱居曰:「道雖心存,亦須形恭,口宣詞列,進 退足蹈,並使應機赴會,動靜得宜,內以沖神,外以協 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