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10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一百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六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一百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一百六卷《目錄》。

 《嫌隙部·紀事二》

《交誼典》第一百六卷。

嫌隙部紀事二

[编辑]

《晉書庾純傳》:「純歷中書令、河南尹。初,純以賈充姦佞, 與任敳共舉充西鎮關中,充由是不平。充嘗宴朝士, 而純後至,充謂曰:『君行常居人前,今何以在後』?純曰: 『且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來後。世言純之先嘗有伍 伯者,充之先有市魁者,充、純以此相譏焉。充自以位 隆望重,意殊不平。及純行酒,充不時飲,純曰:『長者為 壽,何敢爾乎』』!」充曰:「父老不歸供養,將何言也!」純因發 怒曰:「賈充天下兇兇,由爾一人!」充曰:「充輔佐二世,蕩 平巴、蜀,有何罪而天下為之兇兇?」純曰:「高貴鄉公何 在?」眾坐因罷。充左右欲執純,中護軍羊琇、侍中王濟 佑之,因得出。充慚怒,上表解職。純懼,上河南尹、關內 侯印綬。上表自劾曰:「司空公賈充,請」諸卿校并及臣。 臣不自量,飲酒過多,醉亂行酒,重酌于公,公不肯飲, 言語往來,公遂訶臣「父老不歸供養,卿為無天地」,臣 不服罪自引,而更忿怒,厲聲名公臨時諠譊,遂至荒 越。《禮》,八十月制,誠以衰老之年,變難無常也。臣不惟 生育之恩,求養老父,而懷祿貪榮,烏鳥之不若。充為 三公,論道興化,以教「義責臣是也。而以枉錯直,居下 犯上,醉酒迷荒,昏亂儀度。臣得以凡才,擢授顯任。《易》 戒濡首,《論》誨酒困。而臣聞義不服,過言盈庭,黷慢台 司,違犯憲度,不可以訓。請臺免臣官,廷尉詰罪,大鴻 臚削爵土。敕身不謹,伏須罪誅。」御史中丞孔恂劾純 請免官。詔曰:「先王崇尊卑之禮,明貴賤之序,著溫克 之德,記沈酗之禍,所以光宣道化,示人軌儀也。昔廣 漢陵慢宰相,獲犯上之刑;灌夫託醉肆忿,致誅斃之 罪。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不忌覆車之 戒。陵上無禮,悖言自口,宜加顯斥,以肅朝倫。」遂免純 官。又以純父老,不求供養,使據禮典,正其臧否。太傅 何曾、太尉荀顗、驃騎將軍齊王攸議曰:「凡斷正臧否, 宜先稽之《禮》律。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 從政。新令亦如之。按純父年八十一,兄弟六人,三人 在家,不廢侍養,純不求供養,其于禮律未有違也。司 空公以純備位卿尹,望其有加于人,而純荒酒,肆其 忿怒。臣以為純不遠布孝至之行,而近惜常人之失, 應在譏貶。」司徒石苞議:「純榮官忘親,惡聞格言,不忠 不孝,宜除名削爵土。」司徒西曹掾劉斌議以為:「敦敘 風俗,以人倫為先;人倫之教,以忠孝為主。忠故不忘 其君,孝故不忘其親。若孝必專心于色養,則明君不 得而臣;忠必不顧其親,則父母不得而子也。是以為 臣者,必以義斷其恩,為子者,必以情割其義。在朝則 從君之命,在家則隨父之制,然後君父兩濟,忠孝各 序。純兄峻以父老求歸,峻若得歸純,無不歸之勢;峻 不得歸純,無得歸之理。純雖自聞,同不見聽。近遼東 太守孫和、廣漢太守鄧良,皆有老母,良無兄弟,授之 遠郡,辛苦自歸,皆不見聽。且純近為京尹,父在界內, 時得自啟定省,獨于禮法外處其貶斥,斌愚以為非 理也。《禮》,年八十,一子不從政。純有二弟在家,不為違 禮。又令年九十,乃聽悉歸。今純父實未九十,不為犯 令,罵辱宰相,宜加放斥,以明國典。聖恩愷悌,示加貶 退,臣愚無所清議。」河南功曹史龐札等表曰:「臣郡前 尹關內侯純,醉酒失常。戊申詔書,既免尹官,以父篤 老,不求供養,下五府依禮典正」其臧否。臣謹按三王 養老之制,「八十,一子不從政,九十其家不從政。」斯誠 使人無闕孝養之道,為臣不違在公之節也。先王制 禮垂訓,莫尚于周。當其時也,姬公留周,伯禽之魯,孝 子不匱,典禮無愆。今公府議七十時制,八十月制,欲 以駮奪從政之限,削除爵土。是為公旦立法,還自越 之。魯侯為子,即為罰首也。石奮期頤四子,列郡近太 宰;獻王諸子,亦在藩外。古今同符,忠孝並濟。臣聞悔 吝之疵,君子有之。尹性少飲多,遂至沈醉。尹醒聞之, 悼恨前失,執謙引罪,深自奏劾,求入重法。今公府不 原所由,而謂傲狠,是為重罪過醉之言,而沒迷復之 義也。臣聞父子天性,愛由自然,君臣之交,出自義合。 而求忠臣,必于孝子。是以先王立禮,敬同于父,原始 要終,齊于所生。如此,猶患人臣罕能致身。今公府議 云,禮律雖有常限,至于疾病歸養,不奪其志。如此則 為禮禁正直,而陷入以詐,違越王制,開其殆原。尹少 履清苦,事親色養,歷職內外,公廉無私。此陛下之所 以屢發明詔,而尹之所以仍見擢授也。尹,行己也恭, 率下也敬,先眾後己,實是宿心。一旦由醉,責以暴慢按奏狀不忠不孝,郡公建議,削除爵土,此愚臣所以 自悲自悼,拊心泣血也。按今父母年過八十,聽令其 子不給限外職,誠以得有歸來之緣。今尹居在郡內, 前每表屢蒙定省。尹昆弟六人,三人在家,孝養不廢。 兄侍中峻,家之嫡長,往比自表,求歸供養,詔喻不聽。 國體法同,兄弟無異,而虛責尹不求供養如斯,臣懼 長假飾之名,而損忠誠之實也。夫《禮》者,所以經國家, 定社稷也。故陶唐之隆,順考古典;周成之美,率由舊 章。伏惟陛下聖德欽明,敦禮崇教,疇諮四岳,以詳典 制。尹以犯違受斥,而所由者醉;公以教義是責,而所 因者「忿。積忿以立義,由醉以得罪,禮律不復為斷文, 致欲以成法。是以愚臣敢冒死亡之誅,而恥不伸于 盛明之世。惟蒙哀察。」帝復下詔曰:「自中世以來,多為 貴重順意,賤者生情,故令釋之、定國得揚名于前世。 今議責庾純,不惟溫克,醉酒沈湎,此責人以齊聖也。 疑賈公亦醉,若其不醉,不于客中責以不去官供養。 大晉依聖人典禮,制臣子出處之宜,若有八十,皆當 歸養,亦不獨純也。古人云,『由醉之言,俾出童羖』,明不 責醉,恐失度也。所以免純者,當為將來之醉戒耳。」齊 王劉掾議當矣。復以純為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後 將軍荀眅于朝會中奏純以前坐不孝免黜,不宜升 進。侍中甄德進曰:「孝以顯親為大,祿養為榮。」詔赦純 前愆,擢為近侍,兼掌教官。此純召不俟駕之日,而後 將軍眅敢以私議貶奪公論,抗言矯情,誣罔朝廷,宜 加貶黜。眅坐免官。初,眅與純俱為大將軍所辟,眅整 麗車服,純率素而已,眅以為愧恨。至是毀純。眅既免 黜,純更以此愧之,亟往慰勉之。時人稱純通恕。 《謝石傳》:石為散「騎常侍,以公事與吏部郎王恭互相 短長。恭甚忿恨,自陳褊阨,不允,且疾源深固,乞還私 門。石亦上疏遜位。有司奏石輒去職免官,詔喻令還, 歲餘不起。表十餘上,帝不許。」

《鄭袤傳》:袤子默為光祿勳,太康元年卒。尚書令衛瓘 奏默才行名望,宜居論道,五升九卿,位未稱德,宜贈 三司。而后父楊駿先欲以女妻默子豫,默曰:「吾每讀 《雋不疑傳》,嘗想其人畏遠權貴,奕世所守。」遂辭之。駿 深為恨,至此駿議不同,遂不施行。

《嵇康傳》:「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 給。潁川鍾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辨,故往造焉,康不 為之禮,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 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會以此憾 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 下,顧以康為慮耳』。」因譖康欲助毋丘儉,賴山濤不聽。 「昔齊戮華士,魯誅少正卯,誠以害時亂教,故聖賢去 之。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 因釁除之,以淳風俗。帝既昵聽信會,遂并害之。」 《向雄傳》:「雄,河內人,仕郡為主簿,太守劉毅嘗以非罪 笞雄,及吳奮代毅為太守,又以少譴繫雄於獄。後累 遷黃門侍郎。時吳奮、劉毅俱為侍中,同在」門下,雄初 不交言,武帝聞之,敕雄令復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 詣毅再拜曰:「向被詔命,君臣義絕,如何?」帝聞而大怒, 問雄曰:「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故絕?」雄曰:「古之君 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義。今之進人若加諸膝,退人若 墜諸川,劉河內於臣不為戎首,亦已幸甚,安復為君 臣之好!」帝從之。

《冊府元龜》:「郤詵字廣基。卞峻清貞有簡識,以名理著 稱。詵恃才陵傲峻兄弟,峻等亦以門盛輕詵,相視如 讎。詵以楊駿故吏被繫,峻時為尚書郎,按其獄,詵懼 不免,峻平心斷決正之,詵卒以免,而猶不悛。後為左 丞,復奏陷卞氏。」

《晉書華譚傳》:「譚字令思。陳敏之亂,吳士多為其所逼, 顧榮先受敏官而潛謀圖之。譚不悟榮旨,露檄遠近, 極言其非,繇此為榮所怨。後為紀瞻所薦,而為顧榮 所止遏,遂數年不得調,後轉祕書監。戴若思弟邈則 譚女婿也。譚平生時,常抑若思而進邈,若思每銜之。 迨用事,恆毀譚于帝,繇是宦塗不至。」

《束晢傳》:「晳與兄璆俱知名鄉里,察孝廉,舉茂才,皆不 就。璆娶石鑒從女,棄之,鑒以為憾,諷州郡公府不得 辟,故晳等久不得調。」 《劉喬傳》:「喬出為威遠將軍、豫州刺史。惠帝西幸長安, 喬與諸州郡舉兵迎大駕。東海王越承制轉喬冀州 刺史,以范陽王虓領豫州刺史。喬以虓非天子命,乃 不受代,發兵拒之。河間王顒進」喬鎮東將軍、假節,以 其子祐為東郡太守,又遣劉弘、劉準、彭城王繹等率 兵援喬。弘與喬牋曰:「適承范陽欲代明使君。明使君 受命本朝,列居方伯,當官而行,同獎王室,橫見遷代, 誠為不允。然古人有言,牽牛以蹊人之田,信有罪矣; 而奪之牛,罰亦重矣。明使君不忍亮直狷介之忿,甘 為戎首,切以為」過。何者?至人之道,用行舍藏,跨下之 辱,猶宜俯就,況于換代之嫌,纖介之釁哉!范陽國屬, 使君庶姓,周之宗盟,疏不間親,曲直既均,責有所在。 廉、藺區區戰國之將,猶能升降以利社稷,況命世之士哉!今天下紛紜,主上播越,正是忠臣義士同心戮 力之時。弘實闇劣,過蒙國恩,願與使君共戴盟主,鴈 「行下風,掃除凶寇,救蒼生之倒懸,反北辰於太極。此 功未立,不宜乖離,備蒙顧遇,情隆於常,披露丹誠,不 敢不盡。春秋之時,諸侯相伐,復為和親者多矣。願明 使君迴既往之恨,追不二之蹤,解連環之結,修如初 之好。范陽亦將悔前之失,思崇後信矣。」東海王越將 討喬弘,又與越書曰:「適聞以吾州將擅舉兵逐范陽, 當討之誠明同異,懲禍亂之宜然。吾竊謂不可。何者? 今北辰遷居,元首移幸,群后抗義,以謀王室。吾州將 荷國重恩,列位方伯,亦伐鼓即戎,戮力致命之秋也。 而范陽代之,吾州將不從。」繇代之不允,但矯枉過正, 更以為罪爾。昔齊桓赦射鉤之讎而相管仲,晉文忘 斬袪之怨而親勃鞮。「方之於今,當何有哉!且君子躬 自厚而薄責於人。今姦臣弄權,朝廷困逼,此四海之 所危懼。宜釋私嫌,共存公義,含垢匿瑕,忍所難忍。以 大逆為先,奉迎為急,不可思小怨忘大德也。苟崇忠 恕,共明分局,連旗摧鋒,各致臣節,吾州將必輸寫肝 膽,以報所蒙,實不足計一朝之謬,發赫然之怒,使韓、 盧、東郭相困,而為豺狼之擒也。吾雖庶姓,負乘過分, 實願足下率齊內外,以康王室。竊恥同儕自為蠹害, 貪獻所懷,唯足下圖之。」又上表曰:「范陽王虓欲代豫 州刺史喬,喬舉兵逐虓,司空東海王越以喬不從命, 討之。臣以為喬沗受殊恩,顯居州司,自欲立功於時, 以徇國難,無他罪闕,而范陽代之。代之為」非,然喬亦 不得以虓之非,專威輒討,誠應顯戮,以懲不恪。然自 頃兵戈紛亂,猜禍鋒生,恐疑隙搆於群王,災難延於 宗子,權柄隆於朝廷,逆順效於成敗。今夕為忠,明旦 為逆,翩其反而,互為戎首。載籍以來,骨肉之禍,未有 如今者也。臣竊悲之,痛心疾首。今邊陲無預備之儲, 中華有杼軸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職競尋常, 自相楚剝,為害轉深。此亦猛獸交鬥,自效於卞莊者 矣。臣以為宜速發明詔,詔越等,令兩釋猜嫌,各保分 局。自今以後,其有不被詔書,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 之。《詩》云:『誰能執熱,逝不以濯』。若誠濯之,必無灼爛之 患,永有泰山之固矣。」時河間王顒方距關東,倚喬為 助,不納其言。

《皇甫重傳》:重為新平太守,齊王冏輔政,以重弟商為 參軍。冏誅長沙王乂,又以為參軍。時河間王顒鎮關 中,其將李含先與商重有隙,每銜之。及此說顒曰:「商 為乂所任重,終不為人用,宜急除之,以去一方之患。 可表遷重為內職。」因以經長安,乃執之。

《何卲傳》:卲薨,子岐嗣。卲初亡,袁粲弔岐,辭以疾,粲獨 哭而出曰:「今年決下婢子品。」王詮謂之曰:「知死弔死, 何必見生。」岐前多罪,爾時不下。何公新亡,便下岐品, 人謂中正畏強易弱。粲乃止。

《褚翜傳》:「翜,裒之從父兄也。襲爵關內侯,補冠軍參軍。 于時長沙王乂擅權,成都、河間阻兵於外,翜知內難 方作,乃棄官避地幽州。後東海王越以為參軍,辭疾 不就。尋洛陽覆沒,與滎陽太守郭秀共保萬氏臺。秀 不能綏眾,與將陳撫郭重等搆怨,遂相攻擊。翜懼禍 及,謂撫等曰:以諸君所以在此,謀逃難也。今宜共戮 力以備賊,幸無外難而內自相擊,是避坑落井也。郭 秀誠為失理,應且容之。」撫等悔悟,與秀交和。時數萬 口賴翜獲全。

《王羲之傳》:「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 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 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弔,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 之當候己,輒洒埽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 顧述深以為恨。及述為揚州刺史,將就徵,周行郡界 而不過羲之,臨發一別而去。先是,羲之嘗謂賓友曰: 『懷祖正當作《尚書》耳,投老可得僕射』」,更求會稽,便自 邈然。及述蒙顯授,羲之恥為之下,遣使詣朝廷,求分 會稽為越州。行人失辭,大為時賢所笑。既而內懷愧 嘆,謂其諸子曰:「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由汝等 不及坦之故耶?」述後撿察會稽郡,辯其刑政,主者疲 于簡對,羲之深恥之,遂稱病去郡。

《王珣傳》:珣兄弟皆謝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安既與 珣絕婚,又離珉妻,由是二族遂成仇釁。 《毛寶傳》:寶子安之四子:潭、泰、邃、遁。潭嗣爵,官至江夏 相。泰歷太傅從事中郎,後軍諮議參軍,與邃俱為會 稽王父子所昵。乃追論安之討盧悚勳,賜爵平都子, 命潭襲爵。元顯嘗宴泰家,既而欲去,泰苦留之曰:「公 若遂去,當取公腳。」元顯大怒,奮衣而出,遂與元顯有 隙。及元顯敗,泰時為冠軍將軍、堂邑、太山二郡太守。 邃為游擊將軍,遁為太傅主簿。桓元得志,使泰收元 顯送于新亭。泰因宿恨,手加毆辱,俄並為元所殺,惟 遁被徙廣州。

《北燕錄》:孫護仕慕容氏昌黎尹孫伯仁。護弟叱支,叱 支弟乙拔等,俱有才力,以騎勇聞。跋之起兵,勳力居 多,並冀開府不得,遂有怨言。每於朝饗之際,常拔劍擊柱曰:「建興大業,有殊功焉,而滯於散將,豈是漢祖 河山之義乎?」跋怒,殺之。於是進護左光祿大夫、開府 儀同三司、錄尚書事,以慰其心。護自三弟誅後,常怏 怏有不悅之色,跋怒酖之。

《宋書庾悅傳》:「悅字仲豫。盧循逼京都,以為督江州豫 州之西陽、新蔡、汝南潁川司州之松滋六郡諸軍事、 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從東道出鄱陽。循遣將英糾千 餘人,斷五畝嶠。悅破之,進據豫章,絕循糧援。初,劉毅 家在京口,貧約過常,嘗與鄉曲士大夫往東堂共射。 時悅為司徒右長史,蹔至京,要府州僚佐共出東堂。」 毅已先至,遣與悅相聞,曰:「身久躓頓,營一遊集甚難。 君如意人,無處不可為適,豈能以此堂見讓!」悅素豪, 徑前不答毅語。眾人並避之,唯毅留射如故。悅廚饌 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悅甚不歡,俄頃不退。毅又 相聞曰:「身今年未得子鵝,豈能以殘炙見惠?」悅又不 答。盧循平後,毅求都督江州,以江州內地治民為職, 不宜置軍府,上表陳之曰:「臣聞天以盈虛為道,治以 損益為義,時否而政不革,民凋而事不損,則無以救 急病于已危,拯塗炭于將絕。自頃戎車屢駕,干戈溢 境,江州以一隅之地,當逆順之衝,力弱民慢,而器運 所繼。自桓元以來,驅蹙殘毀,至乃男不被養,女無對 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財單力竭,無以至此。若 不曲心矜理,有所改移,則靡遺之嘆,奄焉必及。臣謬 荷增統,傷慨兼懷。夫設官分職,軍國殊用,牧民以息 務為大,武略以濟事為先。今兼而領之,蓋出于權事, 因藉既久,遂為常則。江州在腹心之中,憑接揚、豫,藩 屏所倚,實為重複。昔外寇縱逸,朔馬臨江,抗禦之宜, 蓋出權計。以溫嶠明達,事由一己,猶覺其弊,論之備 悉。今江右區區,戶不盈數十萬,地不踰數千里,而統 司鱗次,未獲減息。大而言之,足為國恥。況乃地在無 軍,而軍府猶置,文武將佐,資費非一,豈所謂「經國大 情,揚湯去火」者哉!其州郡邊江,民戶遼落,加以郵亭 嶮闊,畏阻風波,轉輸往還,常有淹廢。又非「所謂因其 所利,以濟其弊者也。愚謂宜解軍府移治豫章,處十 郡之中,厲簡惠之政,比及數年,可有生氣。且屬縣彫 散,亦有所存,而役調送迎,不得休止,亦謂應隨宜并 減,以簡眾費。刺史庾悅自臨州部,甚有恤民之情,但 綱維不革,自非綱目所理。尋陽接蠻,宜有防遏,可即 州府千兵以助郡戍。」於是解悅都督將軍官,以刺史 移鎮豫章。毅以親將趙惔領千兵守尋陽,建威府文 武三千,悉入毅府,符攝嚴峻,數相挫辱。悅不得志,疽 發背,到豫章,少日卒。

《謝晦傳》:「晦為太尉主簿,內外要任悉委之。劉穆之遣 使陳事,晦往往措異同。穆之怒曰:『公復有還時不』?」高 祖欲以為從事中郎以訪穆之堅執不與,終穆之世, 不遷穆之喪問至,高祖哭之甚慟。晦時正值喜甚,自 入閣內參審。穆之死問其日教出,轉晦從事中郎。 《張卲傳》:元嘉五年,卲轉雝州刺史,加都督。初,王華與 卲有隙,及華參要,親舊為之危心。卲曰:「子陵方弘至 公,不以私讎害正義。是任也,華實舉之。」

《殷景仁傳》:「景仁遷尚書僕射,太子詹事,劉湛代為領 軍,與景仁素善,皆被遇于高祖,俱以宰相許之,湛尚 居外任。會王弘華曇首相係亡,景仁引湛還朝,共參 政事。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踰己,而一旦居前,意 甚憤憤。知太祖信仗景仁,不可移奪,乃深結司徒彭 城王義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傾之。十二年,景仁復遷」 中書令,護軍僕射如故。尋復以僕射領吏部,護軍如 故。湛愈忿怒。義康納湛言,毀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 益隆。景仁對親舊嘆曰:「引之令入,入便噬人。」乃稱疾 解職。表疏累上,不見許,使停家養病。發詔遣黃門侍 郎省疾。湛議遣人若劫盜者,于外殺之,以為太祖雖 知,當有以,終不能傷至親之愛。上微聞之,遷景仁于 西掖門外晉鄱陽王第,以為護軍府,密邇宮禁,故其 計不行。景仁臥病者五年,雖不見上,而密表去來日 中以十數,朝政大小,必以問焉,影跡周密,莫有窺其 際者。收湛之日,景仁使拂拭衣冠,寢疾既久,左右皆 不曉其意。其夜,上出華林園延賢堂召景仁,猶稱腳 疾,小床輿以就坐。誅討處分,一皆委之。代義康為揚 州刺史,僕射領吏部如故。遣使者授印綬,主簿代拜, 拜畢,便覺其情理乖錯。性本寬厚,而忽更苛暴。問左 右曰:「今年男婚多,女嫁多。」是冬大雪,景仁乘輿出,聽 視觀望,忽驚曰:「當閣何得有大樹?」既而曰:「我誤耶?」疾 轉篤。太祖謂不利在州司,使還住僕射下省為州。凡 月餘卒。或曰「見劉湛為祟。」

《何承天傳》:「承天為御史中丞,與尚書左丞謝元素不 相善,二人競伺二臺之違,累相糾奏。太尉江夏王義 恭,歲給資費錢三千萬、布五萬疋,米七萬斛。義恭素 奢侈,用常不充。二十一年,逆就尚書換明年貲費,而 舊制出錢二十萬、布五百疋以上,並應奏聞。元輒命 議,以錢二百萬給太尉。事發覺,元乃使令史取僕射」 孟顗命。元時新除太尉諮議將軍,未拜,為承天所糾上大怒,遣元長歸田里,禁錮終身。元時又舉承天賣 茭四百七十束與官屬,求貴價,承天坐白衣領職。 《劉穆之傳》:穆之子式之,式之子瑀,少有才氣,為太祖 所知。吳興太守侍中何偃嘗案云:「『參伍時望』。瑀大怒 曰:『我于時望何參伍之有』!」遂與偃絕。及為吏部尚書, 意彌憤憤。其年疽發背,何偃亦發背癰。瑀疾已篤,聞 偃亡,歡躍叫呼,於是亦卒。

《蕭惠開傳》:惠開除桂陽王休範征北長史,南東海太 守。其年,會稽太守蔡興宗之郡,而惠開自京口請假 還都,相逢於曲阿。惠開先與興宗名位略同,又經情 款,自以負釁摧屈,慮興宗不能詣己,戒勒部下:「蔡會 稽部伍,若借問,慎不得答。惠開素嚴,自下莫敢違犯。 興宗見惠開舟力甚盛,不知為誰,遣人歷舫訊惠開」 有舫十餘事力二三百人,皆低頭直去,無一人答者。 孝武初為黃門侍郎,與侍中何偃爭積射將軍徐沖 之事,偃任遇甚隆,惠開不為之屈。偃怒,使門下推彈 之。惠開乃上表解職曰:「陛下未照臣愚,故引參近侍, 臣以執事非長,故委能何偃,凡諸當否,不敢參議。竊 見積射將軍徐沖之為偃命所黜,臣愚懷謂有可伸, 故聊設微異。偃恃恩使貴,欲使人靡二情,便呵脅主 者,手定文案,割落臣議,專載己辭。雖天照廣臨,竟未 見察臣理,違顏咫尺,致茲壅濫,則臣之受劾,蓋何足 悲。但不順侍中,臣有其咎,當而行之,不知何過。且議 之不允,未有彈科,省心揆天,了知在宥。臣不能謝愆 右職,改意重臣,刺骨鑠金,將在朝夕。乞解所沗,保拙 私庭。」時偃寵方隆,繇此忤旨,別敕有司,以屬疾免惠 開官。

《張茂度傳》:「茂度子永,為冀州刺史,時蕭思話在彭城, 義宣慮二人不相諧緝,與思話書,勸與永坦懷。又使 永從兄長史張暢與永書曰:『近有都信,具汝刑網之 原,可謂雖在縲絏,而復心無愧矣。蕭公平厚,先無嫌 隙,見汝翰跡,言不相傷,何其滔滔稱人意耶?當今世 故艱迫,義氣雲起,方藉群賢共康時難。當遠慕廉藺 在公之德,近效平、勃忘私之美,忽此芥蔕,剋申舊情』。」 公亦命蕭示以疏達,兼令相執,共遵《此旨》。

《世說補》:「謝元暉頗輕江祏,祏嘗詣元暉,元暉因言有 一詩,呼左右取,既而復停。祏問其故,云:『定復不急』。祏 以為輕己,後遂搆害元暉。」

《南齊書王晏傳》:晏為吏部尚書,以舊恩見寵,時王儉 雖貴而疏,晏既領選,權行臺閣,與儉頗不平。儉卒,禮 官議諡,上欲依王導諡為文獻。晏啟上曰:「導乃得此 諡,但宋以來,不加素族。」出謂親人曰:「平頭憲事已行 矣。」

《江祏傳》:祏為右僕射,弟衛尉祀為侍中。劉暄謀立江 夏王寶元,廢東昏,事發,召祏入見,停中書省直齋。袁 文曠以王敬則勳當封,祏執不與。帝使文曠取祏,以 刀築其心曰:「復能奪我封否?」祏、祀同日見殺。

《張岱傳》:「岱字景山,為吏部尚書。王儉為吏部郎時,專 斷曹事,岱每相違執。及儉為宰相,以此頗不相善。」 《梁書曹景宗傳》,「景宗為游擊將軍,太尉陳顯達北圍 馬圈,及剋顯達,論功以景宗為後,景宗退無怨言,魏 主率眾大至,顯達宵奔,景宗導入山道,故顯達父子 獲全。」

《沈約傳》:「約,吳興武康人也。少時孤貧,丐於宗黨,得米 百斛,為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貴,不以為憾。」

《鄧元起傳》:元起,南郡當陽人。初在荊州刺史,隋王板 元起為從事,別駕庾蓽執不可,元起恨之。大軍既至 京師,蓽在城內甚懼。及城平,元起先遣迎蓽,語人曰: 「庾別駕若為亂兵所殺,我無以自明。」因厚遺之。 《南史劉勔傳》:勔子悛,悛弟子孝綽,孝綽子諒,位中書 宣城王記室,為湘東王所善。王嘗游江濱,歎秋望之 美,諒對曰:「今日可謂帝子降於北渚。」王有目疾,以為 刺己,應曰:「卿言『目眇眇以愁予耶』?」從此嫌之。

孝綽與到溉兄弟甚狎,又與洽同遊東宮,孝綽自以 才優於洽,每於宴坐嗤鄙其文,洽深銜之。及孝綽為 廷尉,攜妾入廷尉,其母猶停私宅。洽尋為御史中丞, 遣令史劾奏之,云「攜少姝於華省,棄老母於下宅。」武 帝為隱其惡,改姝為妺,孝綽坐免官。諸弟時隨藩皆 在荊雍,乃與書,論共洽不平者十事,其辭皆訴到氏, 又寫別本封呈東宮,昭明太子命焚之,不開視。 《張緬傳》:緬弟纘為尚書僕射。初,纘與參掌何敬容意 趣不協,敬容居權軸,賓客輻輳,有過詣纘者,輒拒不 前曰:「吾不能對何敬容殘客?」及是遷為表曰:「自出守 股肱,入尸衡尺,可以仰首伸眉,論列是非者矣。而寸 衿所滯,近蔽耳目,深淺清濁,豈有能預?加以矯心飾 貌,酷非所閑,不喜俗人與之共事。」此言以指敬容。 《陳書留異傳》:「梁代為蟹浦戍主,歷晉安、安固二縣令。 侯景之亂,還鄉里,召募士卒。東陽郡丞與異有隙,引 兵誅之,及其妻子。」

《魏書陳奇傳》:奇志在著述《五經》,始著《孝經》《論語》,頗傳 于世,為縉紳所稱。與河間邢祐同召赴京。時祕書監游雅素聞其名,始頗好之,引入祕省,欲授以史職。後 與奇論典誥及《詩》《書》,雅贊扶馬鄭。至於《易訟卦》,天與 水違行,雅曰:「自蔥嶺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易》之 所及,自蔥嶺以東耳。」奇曰:「《易》理綿廣,包含宇宙。若如 公言,自蔥嶺以西,豈東向望天哉!」奇執義非雅,每如 此類,終不苟從。雅性護短,因以為嫌。嘗眾辱奇,或爾 汝之,或指為小人。奇曰:「公身為君子,奇身且小人耳。」 雅曰:「君言身且小人,君祖父是何人也?」奇曰:「祖,燕東 部侯釐。」雅質奇曰:「侯釐何官也?」奇曰:「三皇不傳《禮》,官 名豈同哉?故昔有雲師、火正、鳥師之名。以斯而言,世 革則官異,時易則禮變,公為皇魏東宮內侍長,侍長 竟何職也?」由是雅深憾之。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銓補 祕書,雅既惡之,遂不復敘用焉。奇冗散數年,高允與 奇讎溫古籍,嘉其遠致,稱奇通識,非凡學所窺。允微 勸雅曰:「君朝望具瞻,何為與野儒辨簡牘章句?」雅謂 允有私於奇曰:「君寧黨小人也。」乃取奇所注《論語》《孝 經》,焚于坑內。奇曰:「公貴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論語》。」 雅愈怒,因告京師後生不聽傳授,而奇無降志,亦評 雅之失。雅製《昭皇太后碑》文,論后名字之美,比前魏 之甄后。奇刺發其非,遂聞于上。詔下司徒檢對碑史, 事乃郭后,雅有屈焉。有人為謗書,多怨時之言,頗稱 奇不得志。雅乃諷在事云:此書言奇不遂,當是奇假 人為之。如依律文,造謗書者,皆及孥戮。遂抵奇罪。 《畢眾敬傳》:眾敬,東平人,少好弓馬射獵,交結輕果,嘗 於疆境盜掠為業。劉駿為徐兗刺史,辟為部從事。駿 既竊位,歷泰山太守。及劉彧殺子業而自立,遣眾敬 出詣兗州募人到彭城,刺史薛安都召與密謀云:「晉 安有上流之名,且孝武第三子,當共卿為計西從。」乃 矯彧命,以眾敬行兗州事,眾敬從之。時兗州刺史殷 孝祖留其妻子,率文武二千人赴彧,使司馬劉文石 守城。眾敬率眾殺文石。安都與孝祖先不相協,命眾 敬誅孝祖諸子,眾敬不得已,遂殺之,州內悉附。唯東 平太守申纂據無鹽城,不與之同。及彧平,子勛授纂 兗州刺史,會安都引國授軍經其城下,纂閉門城守, 深恨眾敬。會有人發眾敬父墓,遂令其母骸首散落。 眾敬發哀行服,拷掠近墓細民,死者十餘人。又疑纂 所為。弟眾愛為安都長史,亦遣人密至濟陰掘纂父 墓,以相報答。及安都以城入國,眾敬不同其謀。子元 賓以母并百口悉在彭城,恐交致禍,日夜啼泣。遣請 眾敬,眾敬猶未從之。眾敬先已遣表謝,彧授眾敬兗 州刺史,而以元賓有他罪,獨不捨之。眾敬拔刀斫柱 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貸,何用獨全。」及尉元 至,遂以城降。元遣將入城,事定,眾敬悔恚,數日不食。 皇興初,就拜散騎常侍、寧南將軍、兗州刺史。與中書 侍郎李燦對為刺史。慕容白曜攻剋無鹽,申纂為亂 兵所傷,走出被擒,送於白曜。白曜無殺纂之意,而城 中火起,纂創重不能避,為火所燒死。眾敬聞剋無鹽, 懼不殺纂,乃與白曜書,并表朝廷,云:「家之禍酷,皆由 於纂。」聞纂死,乃悅。

《房法壽傳》:「法壽從祖弟崇吉母叔在歷城,為崔道固 所拘繫。崇吉為歸安令,頗懷昔憾,與道固接事,意甚 不平。後委縣出臺,訟道固罪狀數條,會赦不問。」 《李沖傳》:「沖為尚書僕射,李彪之入京也,孤微寡援,而 自立不群,以沖好士,傾心宗附。沖亦重其器學,禮而 納焉。每言之於高祖,公私共相援益。及彪為中尉兼 尚書」,為高祖知待,便謂非復藉沖而更相輕背,唯公 坐斂袂而已,無復宗敬之意也。沖頗銜之。後高祖南 征,沖與吏部尚書、任城王澄並以彪倨傲無禮,遂禁 止之,奏其罪狀。沖手自作《家人不知》,辭甚激切,因以 自劾。高祖覽其表,嘆悵者久之。既而曰:「道固可謂溢 也,僕射亦為滿矣。」沖時震怒,數數責彪前後愆悖,瞋 目大呼,投折几案。盡收御史,皆泥首面縛,詈辱肆口。 沖素性溫柔,而一旦暴恚,遂發病荒悸,言語亂錯,猶 扼腕叫詈,稱「李彪小人,醫藥所不能療。」或謂肝臟傷 裂,旬有餘日而卒。

《宋弁傳》:孝文北都之選也,李沖多所參預,頗抑宋氏。 弁有恨於沖,而與李彪交結,雅相知重。及彪之抗沖, 沖謂彪曰:「爾如狗耳,為人所嗾。」及沖劾彪不至,大罪, 弁之力也。彪除名為民。

《裴叔業傳》:「杜陵人韋伯昕,自以才智優于裴植,常輕 之,植疾之如讎。」

《北史李彪傳》:「任城王澄與彪先亦不穆,及為雍州,彪 詣澄為志,求其府寮,澄釋然為啟,得為列曹行參軍, 時稱澄之美。」

《陽尼傳》:尼從弟固,宣武末,中尉王顯起宅,既成,集寮 屬饗宴,酒酣,問固曰:「『此宅何如』?固曰:『晏嬰湫隘,流稱 于今,豐屋生災,著於《周易》。此蓋同傳舍耳。唯有德能 卒,願公勉之』。顯嘿然。他日又謂固曰:『吾作太府,卿府 庫充實,卿以為何如』?固對曰:『公收百官之祿四分之 一,州郡贓贖,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為多。且有聚 斂之臣,寧有盜臣豈不戒歟』。」顯大不悅,以此銜固。又有人間固於顯。因奏固剩請米麥,免固官。

《魏書楊播傳》:「播弟椿,椿子昱,為中書舍人。靈太后嘗 從容謂昱曰:『今帝年幼,朕親萬機,然自薄德化,不能 感親姻在外,不稱人心。卿有所聞,慎勿諱隱』。昱於是 奏揚州刺史李崇五車載貨,恆州刺史楊鈞造銀食 器十具,並餉領軍元乂。靈太后召乂夫妻,泣而責之, 乂深恨之。」昱第六叔舒妻,武昌王和之妹。和即乂之 從祖父舒,早喪,有一男六女。及終喪,而元氏頻請別 居。昱父椿乃集親姻,泣而謂曰:「我弟不幸早終,今男 未婚,女未嫁,何匆匆便求離居。」遂懷憾焉。及元乂廢, 太后乃出昱為濟陰內史。

《甄琛傳》:琛與黃門郎李憑以朋黨被召,兼尚書元英 邢巒窮其阿附之狀。琛曾拜官,諸賓悉集,巒乃晚至, 琛謂巒曰:「卿何處放蛆來?」今晚始顧。雖以戲言,巒變 色含忿,及此大相推窮。

《高崇傳》:「崇子謙之,為國子博士。初,謙之弟道穆,正光 中為御史,糾相州刺史李世哲事,大相挫辱,其家恆 以為憾。至是世哲弟神軌為靈太后深所寵任,直謙 之家僮訴良,神軌左右之,入諷尚書,判禁謙之于廷 尉。時將赦,神軌乃啟靈太后,發詔於獄賜死,朝士莫 不哀之。」

《朱瑞傳》:「瑞為車騎將軍。尒朱榮死,瑞與世隆俱北走, 既而以莊帝待之素厚,且見世隆終當敗喪,於路乃 還。帝大悅,以瑞兼尚書左僕射,西道大行臺,以慰勞 焉。既達長安,會尒朱兆入洛,復還京師。都督斛斯椿 先與瑞有隙,數譖之於世隆。隆性多忌,且以前日乖 異,忿恨更甚,遂誅之。」

《賈思伯傳》:「思伯弟思同,歷七兵尚書,拜侍中。思同之 為別駕也,清河崔光韶先為治中,自恃資地,恥居其 下,聞思同還鄉,遂便去職,州里人物為思同恨之。及 光韶之亡,遺戒子姪不聽求贈,思同遂上表頌光韶 操業,登時蒙贈諡,論者嘆尚焉。」

《山偉傳》:「偉外示沈厚,內實矯競。與綦雋少甚相得,晚 以名位之間,遂若水火。」

《北齊書孫騰傳》:騰為侍中,魏京兆王愉女平原公主 寡居,騰欲尚之,公主不許。侍中封隆之無婦,公主欲 之,騰妒隆之,遂相間構。高祖啟免騰官,請除外任。 《崔㥄傳》:㥄初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或曰:「魏收可。」㥄 曰:「收輕薄徒耳。」更引祖鴻勳為之。既居樞要,又以盧 元明代收為中書郎,由是收銜之。及收聘梁,過徐州, 㥄備刺史鹵簿而迎之,使人相聞,魏曰:「勿怪儀衛多, 稽古之力也。」收報曰:「崔徐州建義之勳,何稽古之有!」 㥄自以門閥素高,特不平此言。收乘宿憾,故以此挫 之。

《劉逖傳》:「逖與祖珽以文義相得,結陳雷之契。又為弟 俊聘珽之女。珽之將免彥深等也,先以告逖,仍付密 啟,令其奏聞。彥深等頗知之,先自申理,珽由此疑逖 告其所為。及珽被出,逖遂遣弟離昏。其輕交易絕如 此。」

《斛律金傳》:金子光為左丞相,常在朝堂垂簾而坐。祖 珽不知,乘馬過其前,光怒謂人曰:「此人乃敢爾!」後珽 在內省,言聲高慢,光適過,聞之,又怒。珽知光忿己,賂 其從奴而問之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嘆曰:『盲 人入國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許。帝賜提婆 晉陽之田,光言於朝曰:「此田自神武以來,嘗種禾飼 馬,以擬寇難。今賜無乃闕軍務也。」繇是祖穆積怨。 《周書。柳慶傳》:慶與楊寬有隙,及寬參知政事,慶遂見 疏忌,出為萬州刺史。武成二年,除宜州刺史。慶自為 郎,迄于司會,府庫倉儲,並其職也。及在宜州,寬為小 冢宰,乃囚慶故吏,求其罪失。案驗積六十餘日,吏或 有死於獄者,終無所言,唯得剩錦數匹。時人服其廉 慎。

《隋書柳機傳》:機子述,仁壽中判吏部尚書事。述雖職 務修理,為當時所稱,然不達大體,暴於馭下,又怙寵 驕豪,無所降屈。楊素時稱貴倖,朝臣莫不讋憚。述每 陵侮之,數於上前面折素短,判事有不合素意。素或 令述改之,輒謂將命者曰:「『語僕射,道尚書不肯』。素繇 是銜之。」

《冊府元龜》王溥為齊州都督初從竇建德在齊州溥 遣使歸國及雒陽平盛彥師安輯徐兗溥率兵與彥 師攻徐圓郎之須昌縣徵軍糧於齊州刺史李義滿 與溥有隙閉倉不與及下須昌彥師收義滿繫齊獄 高祖聞之謂侍臣曰:「義滿忠誠朕之所悉此必溥之 搆也。」遽令釋之而使未至義滿憂憤而卒溥旋經齊 州,頓於城內,其夜義滿兄子武意執而殺之。

《舊唐書李襲志傳》,「襲志弟襲譽,為同州刺史。坐在涼 州陰憾番禾縣丞劉武而杖殺之,流於泉州,未幾而 卒。」

《唐書韋挺傳》:「挺為黃門侍郎,兼魏王泰府事。時泰有 寵,太子多過失,帝密欲廢立,語杜正倫,正倫以漏言 貶。帝謂挺曰:『不忍復置卿于法。改太常卿。初,挺為大夫時,馬周為監察御史,挺不甚禮。及周為中書令,帝 欲湔拭用之,周言挺很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帝將 討遼東,擇主餉運者,周言挺才任麤使,帝謂然。挺父』」 故為營州總管,嘗經略高麗,故札藏家,挺上之,帝悅 曰:「自幽距遼二千里無州縣,吾軍靡所仰食,卿為朕 圖之,苟吾軍用不乏,是公之功。其自擇文武官四品 十人為子,使取幽、易、平三州銳士若馬各三百以從。」 即詔河北列州,皆取挺節制,許以便宜,帝親解貂裘 及中廐馬賜之。挺遣燕州司馬王安德行渠作漕艫 轉糧,自桑乾水抵盧思臺,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 以方苦寒,未可進,遂下米臺側廥之,待凍泮乃運,以 為解。即上言:「度王師至,食且足。」帝不悅曰:「兵寧拙速, 無工遲我。明年師出,挺乃度他歲運,何哉?」即詔繁畤 令韋懷質馳按。懷質還,劾挺在幽州日,置酒弗憂,職 不前視渠長利,即造「船行粟綿八百里,乃悟非是,欲 進則不得還。且水涸,六師所須,恐不如陛下之素。」帝 怒,遣李道裕代之,敕治書侍御史唐臨馳傳,械挺赴 洛陽,廢為民,使白衣從帝破蓋牟城,詔挺將兵鎮守, 示復用。城與賊新城接,日夜轉鬥無休時。挺以失職, 內不平,作書謝所善公孫常。常,善數者也,以他事繫, 投繯死。索橐中,得挺書,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貶象州 刺史。歲餘卒。

《大唐新語》:劉仁軌為左僕射,暮年頗以言詞取悅訴 者。戶部員外魏克己斷案,多為仁軌所異同。克己執 之曰:「異方之樂,不入人心;秋蟬之聲,徒聒人耳。」仁軌 怒焉,罵之曰:「痴漢!」克己俄遷吏部侍郎。

周矩為殿中侍御史大夫蘇味道待之甚薄屢言其 不了事矩深以為恨後味道下獄敕矩推矩謂味道 曰:「嘗責矩不了事今日了公事也。好答辯味道由是 坐誅。」

《冊府元龜》:劉文靜,太宗貞觀中為戶部尚書,自以才 能幹用,在僕射裴寂之右,又屢有軍功,而位居寂之 下,常怏怏。身多在外,老母在京,無屋居,益以不平。又 素輕寂,為人數相侵侮,每廷議多相違戾,寂有所是, 文靜必非之,二人繇是有隙。文靜性嗜酒,與其弟文 起酣飲,出惡言,拔刀擊柱曰:「會當斬裴寂頭爾。」 《唐書·姚崇傳》:「崇始為同州,張說以素憾諷趙彥昭劾 崇,及當國,潛詣岐王申款。崇他日朝,眾趨出,崇曳踵 為有疾狀。帝召問之,對曰:『臣損足』。曰:『無甚痛乎』?曰:『臣 心有憂,痛不在足』。問以故,曰:『岐王陛下愛弟,張說輔 臣,而密乘車出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于是出說 相州,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輕之,出攝」吏部尚書, 知東都選,知古憾焉。時崇二子在洛,通賓客饋遺,憑 舊請託。知古歸,悉以聞。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 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東都,其為人多欲 而寡慎,是必嘗以事干魏知古。」帝始以崇私其子,或 為隱微以言動之。及聞,乃大喜,問安從得之,對曰:「知 古,臣所薦也,臣子必謂其見德而請之。」帝於是愛崇 而薄知古,欲斥之,崇曰:「臣子無狀,撓陛下法而逐知 古,外必謂陛下私臣。」乃止。然卒罷為工部尚書。 《世說》補:姚崇與張說同為宰輔,各懷疑阻,張銜之。崇 病,戒諸子曰:「張丞相與吾釁隙甚深,然其人素懷奢 侈,尤好服玩。吾沒後來弔汝,具陳吾平生服玩,寶帶 重器,羅列帳前,若張不顧,汝家族無類矣。若顧此,當 錄玩用致之。」仍以《神道碑》為請。既獲其文,登時錄進, 先礱石以待,至便鐫刻。張丞相見事常遲,數日之後 必當有悔。若徵碑文,以刊削為辭,當引視鐫石,仍告 以聞上。崇沒,張果至,目其服玩者三四,崇家悉如崇 戒。不數日文成,敘致該詳,時謂極筆。數日,果遣使取 本,以為辭未周密,欲加刪改。姚氏諸子引使者視其 碑,仍告以奏御。使者復命,張悔恨撫膺曰:「死姚崇,能 算生張說,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遠矣。」

《唐書哥舒翰傳》:「翰素與安祿山、安思順不平,帝每欲 和解之。會三人俱來朝,帝使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宴 城東,翰等皆集。詔尚食生擊鹿,取血瀹腸為熱洛河 以賜之。翰母,于闐王女也。祿山謂翰曰:『我父胡,母突 厥;公父突厥,母胡。族類本同,安得不親愛』?翰曰:『諺言: 『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兄既見愛,敢不盡心。」祿山 以翰譏其胡,怒罵曰:「突厥敢爾!」翰欲應之,力士目翰, 翰託醉去。

《舊唐書李白傳》:「白字太白,山東人。元宗欲造樂府新 詞,即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嘗沈醉殿上,引 足令高力士脫靴,繇是斥去。」

《全唐詩話》:張九齡在相位,有謇諤匪躬之誠。明皇既 在位久,稍怠庶政,每見帝,極言得失。李林甫時方同 列,陰欲中之,將加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實封,九齡稱 其不可,甚不葉帝旨。他日林甫請見,屢陳九齡頗懷 誹謗。于時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賜,將寄意 焉。九齡惶恐,因作賦以獻。又為燕詩以貽林甫曰:「海 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濘濺,只見玉堂開。繡 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林甫覽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柳氏舊聞蕭嵩為宰相,引韓休與同列。及在相位,稍 與嵩不協。嵩因乞骸骨,上慰曰:「朕未厭卿,卿何庸去?」 嵩俯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已極,幸陛下未厭臣,得 以乞身;如陛下厭臣,臣首領不保,又安得自遂?」因隕 涕。上為之動容。

《唐國史補》:「李令嘗為將軍,至四川,與張延賞有隙。及 延賞大拜,二勳臣在朝,德宗令韓晉公和解之。每宴 樂則宰臣盡在太常,教坊音聲皆至,恩賜酒饌,相望 於路。」

《唐書張嘉貞傳》:「嘉貞子延賞。初,吐蕃寇劍南,李晟總 神策軍戍之。及還,以成都倡自隨,延賞遣吏奪取,故 晟銜之。至是鎮鳳翔,帝所倚重,表陳宿憾。帝不得已, 罷延賞為尚書左僕射,然雅意決用之,以晟嘗為韓 滉識擢,命滉移書道意。及俱入朝,滉從容邀晟平憾, 且使薦延賞于帝,於是復拜平章事。既而宴禁中,帝」 出瑞錦一端分繫之,以示和解。晟因為子請婚,延賞 不許。晟曰:「吾武夫雖有舊惡,杯酒間可解,儒者難犯, 外睦而內含怨。今不許,婚釁未忘也。」先時,吐蕃尚結 贊請和,晟奏外國無信,不可許。滉亦請調軍食峙邊, 無聽和。帝疑將帥邀功生事,議未決。會滉卒,延賞揣 帝意,遂罷晟兵,奏以給事中鄭雲逵代之。帝曰:「晟有 社稷功,俾自擇代者。」乃用邢君牙,而拜晟太尉兼中 書令,奉朝請。是夏,吐蕃背約,劫渾瑊,將校多沒,如晟 等策。故事,臨軒冊拜三公,中書令讀冊,侍中贊禮;或 闕,則宰相攝事,晟當拜而延賞,薄其禮,用尚書崔漢 衡、劉滋代攝。

《趙憬傳》:「憬性清約,位台宰,而第室童獲,猶儒先生家 也。得稟入,先建家廟,而竟不營產。其鎮湖南也,令狐 峘、崔儆並為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彈治之,皆遣客暴 憬失于朝。及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為尚書右丞,峘 方貶衢州別駕,引為吉州刺史,人以為賢。」

《冊府元龜》:「郝廷玉為幽州節度行軍司馬,建中三年 四月,貶柳州司戶,簡較大理少卿朱體微萬州南浦 尉。廷玉與朱泚同鄉里,少友善,初事安祿山,泚為節 度使,累授軍司馬,軍府之政,動以咨之。廷玉亦有吏 能,人皆悅之。泚判官鄭雲逵嘗忤廷玉,廷玉白泚,黜 為莫州錄事參軍。雲逵與朱滔善,復奏為判官,因深」 搆廷玉於滔,滔為泚留後,事有請於泚,廷玉又輒毀 之。體微亦蒙泚親信,與廷玉密,嘗從容言於泚曰:「滔 非長者也,不可以兵權付之。」滔竊知之。後滔南討有 功,雲逵數激其怒,乃抗表稱廷玉、體微離間骨肉,又 累遺書於泚,言廷玉、體微罪惡,請殺之。泚不聽。滔既 反叛,帝乃召泚示滔請殺二表,泚亦上其書,故歸罪 於廷玉等以悅滔,滔終叛逆。

《舊唐書李巽傳》:「巽為湖南觀察使。初,竇參為宰相,不 悅於巽,自左司郎中出為常州刺史,仍促其行。不數 月,參貶郴州司馬。郴,即屬郡也。宣武軍節度使劉士 寧以擅襲父任,物議不可,朝廷不得已而授之。及參 之貶,士寧嘗以絹數千匹賂參。巽具奏其事,言參與 藩鎮交通,德宗怒,遂殺參,議者冤之。」

《冊府元龜》,班宏為戶部尚書,副竇參。初為大理司直 時宏已為刑部侍郎,及參為相,領度支使。帝以宏久 司國計,因令為副,且謂班宏曰:「朕以竇參為使,藉其 宰相以臨遠方,眾務悉委卿,勿為辭也。」參以宏先貴, 嘗解悅之,私謂宏曰:「參後來一朝居尚書右,甚不自 安,一年之後,當歸使於公。」宏心喜,歲餘,參不復言。宏 性剛愎,為人間之,且怒參食言於公事,多與參異。楊 子院,鹽鐵轉運之委輸也,宏以御史中丞徐粲主之, 頗不理。又以賄聞,參欲代之,宏執不可。參又選諸知 院者,未嘗與宏議。宏知之,密疏參所用過惡,而奏事 輒留中,繇是與參有隙。無何,參以使勞加吏部尚書, 宏進封蕭國公,怒參愈甚。每奉詔有所營建,宏必極 壯麗,親程課役,又厚結權幸以傾參。又張滂先善於 宏,宏薦為司農少卿。及參欲以滂分掌江、淮鹽鐵,問 於宏,宏以滂疾惡,慮以法繩。徐粲因毀滂曰:「滂強戾 難制,不可用。」滂知為宏毀,深銜之。參知為帝所疏,懼 問罪,乃讓度支使,遂以宏專判度支。參不欲使務悉 歸於宏,問於京兆尹薛玨,玨曰:「張滂與宏交惡,滂剛 決,若分鹽鐵轉運於滂,必能制宏。」參乃薦滂為戶部 侍郎、鹽鐵使、判轉運。宏以權有所分,又惡滂同事聞 命氣沮。久之,滂至揚州,乃窮徐粲,逮僕妾子姓,得贓 巨萬。粲徙嶺表,故參得罪,宏頗有力焉。

《順宗實錄》:「貞元二十一年六月乙亥,貶宣州巡官羊 士諤為汀州寧化縣尉。士諤性傾躁,時以公事至京, 遇王叔文用事,朋黨相煽,頗不能平。公言其非,叔文 聞之怒,欲下詔斬之。韋執誼不可,則令杖殺之。執誼 又以為不可,遂貶焉。由是叔文始大惡執禮,往來二 人門下者皆懼。」

陸贄權知兵部侍郎,復入翰林,中外屬意,且夕俟其 為相,竇參深忌之,贄亦短參之所為,且言其黷貨,於是與參不能平。初,竇參貶為郴州司馬,李巽適遷湖 南觀察,德宗常與參言故相姜公輔罪,參漏其語。參 敗,公輔因上疏自陳其事非臣之過。德宗詰之,知參 洩其語,怒未有所發。會巽奏「汴州節度劉士寧遺金」 帛若干。士寧得汴州,參處其議,士寧常德之,故致厚 貺。德宗以參得罪,而以武將交結發怒,竟致于死,而 議者多言參死由贄焉。司馬溫公云《贄傳》曰:「德宗 殺參,贄有力焉。」按贄《請令長舉屬吏狀》云:「亦由私訪 所親,轉為所賣,其弊非遠,聖鑒明知,乃解參之語也。 及參之死,贄解救甚至。當時之人,見參、贄有隙,遂以 己意猜之。史官不悅者,因歸罪于贄耳。」唐小說云:竇 參所寵青衣上清者,參死,沒入掖庭。因言陸贄誣陷 參事,德宗乃下詔雪參。此說與《舊史》同。

《唐書錢徽傳》:「徽拜禮部侍郎,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楊 渾之,學士李紳以周漢賓並委徽,求致第籍。徽不能 如二人請,自取楊殷士蘇巢。巢者,李宗閔婿,文昌怒, 奏徽取士以私訪紳及元稹,時稹與宗閔有隙,因共 擠其非,遂貶江州刺史。」

《冊府元龜》:「盧從史為昭義軍節度使,辟孔戡為書記。 戡數以事爭論不從,因謝病歸雒,從史強以禮遣,而 陰銜之。居東都久之,為淮南節度使李吉甫所辟。而 從史忿嫉,累請貶降。憲宗不得已,授衛尉丞,分司雒 陽。」

《唐書白居易傳》:「是時,盜殺武元衡,京都震擾。居易首 上疏,請亟捕賊,刷朝廷恥,以必得為期。宰相嫌其出 位,不悅。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居易賦《新井篇》,言 浮華無實,行不可用,出為州刺史。中書舍人王涯上 言不宜治郡,追貶江州司馬。既失志,能順適所遇,託 浮屠生死說,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入為司」 門員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誥。」

《李德裕傳》:「德裕,元和宰相吉甫子也,授御史中丞。始, 吉甫相憲宗,牛僧孺、李宗閔對直言策,痛詆當路,條 失政。吉甫訴于帝,且泣,有司皆得罪,遂與為怨。吉甫 又為帝謀討兩河叛將李逢吉,沮解其言。功未既而 吉甫卒,裴度實繼之,逢吉以議不合罷去,故追銜吉 甫,而怨度,擯德裕不得進。至是間,帝暗庸訹度,使與」 元稹相怨,奪其宰相而己代之,欲引僧孺益樹黨,乃 出德裕為浙西觀察使,俄而僧孺入相,由是牛、李之 憾結矣。

《冊府元龜》:「令狐楚以宰相為憲宗山陵使,以其下隱 沒官錢,罷為宣州觀察使,又貶為衡州刺史。先是,元 稹為山陵判官,稹以他事求知制誥事,欲就求楚薦 之,以掩其跡,楚不應。稹既得志,深憾焉。楚之再出,稹 頗有力焉。復於詔中發楚在翰林及河陽舊事,以詆 訾之。」

《唐書裴坦傳》:坦,楚州刺史,令狐綯當國,薦為職方郎 中,知制誥,而裴休持不可,不能奪。故事,舍人初詣省 視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壓角而坐。坦見休,重 愧謝,休勃然曰:「此令狐丞相之舉,休何力!」顧左右,索 肩輿亟出,省吏眙駭,以為唐興無有此辱。人為坦羞 之。

《幽閒鼓吹》朱崖李相在維揚,封川李相在湖州,拜賓 客分司,朱崖大懼,遣專使厚致信好,封川不受,取路 江西而過。非久,朱崖入相,過洛,封川憂懼,多方求厚 善者致書乞一見,欲解紛,復書曰:「怨即不怨,見即無 端。」初,朱崖、封川早相善,在中外致力,及位高,稍稍相 傾。及封川在位,朱崖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 拜。封川多万阻之未效,朱崖知而憂之。邠公杜相即 封川黨,時為京兆尹。一日謁封川,封川深念杜公,進 曰:「何戚戚也?」封川曰:「君揣我何念?」杜公曰:「非大戎乎?」 曰:「是也,何以相救?」曰:「某即有策,顧相公必不能用耳。」 曰:「請言之。」杜曰:「大戎有辭,學而不由科舉,于今怏怏, 若與知舉,則必喜矣。」封川默然良久,曰:「更思其次。」曰: 「更有一官,亦可平治慊。」又曰:「何官?」曰:「御史大夫。」封川 曰:「此即得邠。」公再三與約,乃馳詣安邑門。門人報杜 尹來,朱崖迎揖曰:「安得訪此寂寞?」對曰:「靖安相公有 意旨,令某傳達。」遂言亞相之拜。朱崖驚喜,雙淚遽落, 曰:「大門官,小子豈敢當此薦拔?」寄謝重疊。杜遽告封 川。封川與虔州議之,竟為所隳,終致後禍。

《北夢瑣言》:白太保與元相國友善,以詩道著名,時號 元白。其集內有《哭元相詩》云:「相看掩淚俱無語,別後 傷心事豈知。想得咸陽原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洎 自撰墓誌云:「與彭城劉夢得為詩友。」殊不言元公,人 疑其隙終也。鄭文公畋,與盧相攜親表也。閥閱相齊, 詞學相均,同在中書,因公事不葉,揮霍間言語相擠 詬,不覺硯瓦飜潑,謂「宰相鬥擊亦不然也。」竟以此出 官。

《舊唐書李德裕傳》:「太和七年二月,德裕以本官平章 事。其年十二月,文宗暴風恙,不能言者月餘。八年正 月十六日,始力疾御紫宸,見百寮宰臣進問安否,上

歎醫無名工者久之,繇是王守澄進鄭注。初,注搆宋
考證
申錫事,帝深惡之,欲令京兆尹杖殺之。至是以藥稍

效,始善遇之。守澄復進李訓善易。其年秋,上欲授訓」 諫官,德裕奏曰:「李訓小人,不可在陛下左右。頃年惡 跡,天下皆知,無故用之,必駭視聽。」上曰:「人誰無過,俟 其悛改。朕以逢吉所託,不忍負言。」德裕曰:「聖人有改 過之義,訓天性奸邪,無悛改之理。」上顧王涯曰:「商量 別與一官。」遂授四門助教。制出,給事中鄭肅、韓佽封 之不下,王涯召肅面諭令下。俄而鄭注亦自絳州至, 訓、注惡德裕排己,九月十日,復召宗閔於興元,授中 書侍郎、平章事,出德裕為興元節度使。德裕中謝日, 自陳戀闕,不願出藩,追敕守兵部尚書。宗閔奏:「制命 已行,不宜自便。」尋改檢校尚書左僕射、潤州刺史、鎮 海軍節度、蘇常杭潤觀察等使。

《北夢瑣言》:宣宗時,相國令狐綯最受恩遇,而怙權,尤 忌勝己,以其子滈不解,而第為張雲、劉蛻、崔瑄疊上 疏劾之。宣宗容優綯出鎮維揚,上表訴子之冤,其略 云:「一從先帝,久次中書,得臣恩者謂臣好,不得臣恩 者謂臣弱。臣非美酒美肉,安能啖眾人之口。」時以執 己之短,取誚於人。或云曾以故事訪於溫岐,對以其 事出南華,且曰:「非僻書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 覽古。」綯益怒之,乃奏岐有才無行,不宜與第。會宣宗 私行,為溫岐所忤,乃授方城尉。所以岐詩云:「因知此 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又李商隱綯父,楚之故 吏也,殊不展分,商隱憾之,因題廳閣,落句云:「郎君官 重施行馬,東閣無因許再窺。」亦怒之官,止使下員外。 江東羅隱亦受知於綯,畢竟無成。有詩《哭相國》云:「深 恩無以報,底事是柴荊。」以三才子怨望,即知綯之遺 賢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