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第05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五十卷 |
第五十卷目錄
稱號部雜錄二
人事典第五十卷
稱號部雜錄二
[编辑]《謔名錄》:「井底蛙」,公孫述也。「伏鸞」,鄧艾也;「隱鵠」,陸雲也。 十錢主簿,元慶也。「齇奴」,宋武帝也。「癩兒刺史」,後魏瀛 州刺史崔暹也。餓彪將軍,魏元暉也。「饑鷹侍中」,魏盧 昶也。「被賧刺史」,宋益州刺史垣閎也。「黑面僕射」,元魏 元欽也。「瞎虎」,魏谷楷也;「細眼奴,文中子」,謂房元齡也; 「羊鼻公」,唐魏徵也;「鬼婆」,武后也。「人貓」,李義府也;「銅山」 大賊,李義府也;捉船使君,唐末橫州刺吏郭氏也;「四 明遂老」,賀知章也;紫袍主事,唐韋君素也;偽荊卿,唐 甄戈任俠也;酒可郎,唐節度使王詔鼎也;補脣先生, 方干也;醉部落,唐倪若水也;地藏菩薩,唐史思明、李 光弼也;人頭羅剎,唐御史李全交也,亦號「鬼面夜叉。」 伏獵侍郎,唐戶部侍郎蕭靈也;侏儒郎中,唐兵部侍 郎常慎也。縮蔥御史,唐御史侯思正也。美,唐博士,唐 楊燝也。《判詩》博士王仁裕也。癡宰相楊再思也。拗木 枕措大,唐仇士良,謂學士崔慎由也。足穀翁,唐相韋 宙也。麻膏,宰相崔引也。僂鑼兒,漢劉銖謂李業也。曲 子相公,晉和凝也。風月主人,蜀歐陽彬也。酒囊飯袋, 五代馬氏子也。邊和尚,南唐邊鎬也。《浪子》,宰相李邦 彥也。
《實賓錄》:「負心門生」,唐宦者楊復恭也。《秦婦吟》,秀才,五 代蜀相韋莊也。「素臣」,謂丘明也。「醉士」,唐皮日休自謂 也。「辨士,王稽云張祿;天下辨士」,范雎言蔡澤。辨士,太 史公謂陸賈。辨士,望士,晉葛。曰:「顧榮,天下望士。」貧 士,晉劉實也。「寒士」,齊司徒褚彥回謂劉詳曰:「寒士不 遜。」又褚彥回謂謝超宗曰:「寒士不遜。」後周張綰因酒 詬杜杲曰:「寒士不遜。」「進喜馬」,唐李瑒也。「白兔御史」,唐 王洪義也。「太牢御史牛」,曰太牢,謂牛僧孺也。「土山頭 果毅」,唐諸郎中不自員外拜者之謂。「百蟲將軍。浴水 九山洛。」《百蟲將軍顯靈碑》碑云:「將軍姓伊氏,諱益蠻 府參軍,晉郝隆也。圍棋,州都大中正,宋明帝好圍棋。 五日京兆」,前漢京兆尹張敞也。筭博士,唐楊炯也。瘦 羊博士,後魏博士甄宇也。侍芝郎,吳工人黃耇也。驄 馬御史,後漢桓典也。
《輟耕錄》:嘗見人戲呼一譁訐者為「鄧思賢」,初不可曉, 後讀《筆談》始得其說云:世傳江西人好訟,有一書名 「鄧思賢」,皆訟牒法也。其始則教以侮文,侮不可得,則 欺誣以取之,欺誣不可得,則求其罪劫之。蓋思賢,人 名也。人傳其術,遂以名書村校中往往以授生徒, 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按北齊魏愷自散騎常侍遷 青「州長史,固辭。文宣帝大怒曰:『何物漢子,與官不就』。」 又段成式《廬陵官下記》:「韋令去西蜀時,彭州刺史被 縣令密諭訴,韋前期勘知,屈刺史詣府陳謝。及回日, 諸縣令悉遠迎所訴者為首,大言曰:『使君今日可謂 朱研益丹矣』。刺史笑曰:『則公便是研朱漢子也』。」 吾鄉稱舟人之老者曰長老。「長」,上聲。蓋唐已有之矣。 杜工部詩云:「長年三老歌聲裏,白晝攤錢高浪中。」《古 今詩話》謂川峽以篙手為三老,乃推一船之最尊者 言之耳。因思海舶中以司舵曰大翁,是亦長老、「三老」 之意。
俗謂不通時宜者為「方頭。」陸魯望詩云:「頭方不會王 門事,塵土空淄白紵衣。」
今人謂駔儈者為牙郎,本謂之互郎,謂主互市事也。 唐人「書互」作「牙互」,與「牙」字相似,因訛而為牙耳。 世稱鄉胥為書手,處處皆然。《報應記》:「宋衎,江淮人,應 明經舉,元和初至河陰縣,因疾病廢業,為鹽鐵院書 手。」蓋唐時已有此名。
今人以居士自號者甚多,考之六經中,惟《禮記·玉藻》 有曰「居士錦帶」,注謂道藝處士也。吳僧《能改齋漫錄》 云:居士之號,起於商周之時。按《韓非子書》曰:「太公封 於齊,東海上有居士任矞、華仕,昆弟二人立議曰:『吾 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而食之,掘而飲之,吾無求於 人,無上之名,無君之祿,不仕而事力』云。」然則居士云 「者,處士之類是已。」
《平江記事》:吳人自相呼為獃子,又謂之蘇州獃。每歲 除夕,群兒繞街呼叫云:「賣癡獃,千貫賣汝癡,萬貫賣 汝獃。見賣儘多送,要賒隨我來。」蓋以吳人多獃,兒輩 戲謔之故耳。
《近峰聞略》,今人呼謔之語,皆有所本,如宋都汴有「何 家數」者,其下行貨濫惡,故呼何數。今越人云數頭者, 當是南渡之遺也。吳人善治豆豉,遂以呼之,所謂「千里蓴羹,未下鹽豉」者也。閩人多疥,呼綿錦襖,故曰癩 子,見《類說》。粵人善食蛙蛇,秦少游謂蛙蛇當家口,故 粵有蛇呼秦人不識豹,稱為程,故秦有豹呼衛地產 驢,呼驢為衛,故洛有驢呼。中州謂蜀人誕,故稱川蠚。 苴,見《山谷集》。老鼠,其訛語也。褚遂良諫立武后,昭儀 在簾中大言曰:「何不撲殺此獠?」注:西南夷曰獠,今山 西人呼獠,疑此青齊人呼。以貌言也。於布尺亦云: 滇人善馴象,呼象奴。荊人善治䱹魚。《海錄碎事》作鮑, 呼乾魚。元南人仕於朝者,多以醋雞為贄,見《草木子》。 今特江右呼臘雞,或曰吉安畜老雞能療病,其價數 倍,故乃云。
《日知錄》:《唐書回紇傳》:「加冊可汗為登里頡咄登密施 含俱錄英義建功毗伽可汗。」含俱錄,華言婁羅也,蓋 聰明才敏之意。《酉陽雜俎》引梁元帝《風人辭》云:「城頭 網雀,樓羅人著。」《南齊書顧歡論》云:「蹲夷之儀,婁羅之 辯。」《北史。王昕傳》:「嘗有鮮卑聚語,崔昂戲問昕曰:『頗解 此不』?昕曰:『樓羅樓羅,實自難解。時唱染千似道我輩』。」 《五代史》劉銖傳,諸君可謂「樓羅兒矣。」〈今本作僂儸 鶴林玉露僂儸 俗言猾也〉《宋史》:張思均起行伍,征伐稍有功,質狀小而精 悍,太宗嘗稱其「樓羅」,自是人目為「小樓羅焉。」
白衣者,庶人之服。然有以處士而稱之者。《風俗通》,「舜 禹本以白衣砥行顯名,升為天子。」《史記儒林傳》,「公孫 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後漢書。崔駰傳》,「憲諫以 為不宜與白衣會。」《孔融傳》,「與白衣襧衡,跌蕩放言。」《晉 書。閻纘傳》,「薦白衣南安朱沖,可為太孫師傅。」《胡奮傳》, 「宣帝之伐遼東,以白衣侍從左右」是也。有以庶人在 官而稱之者。《漢書兩龔傳》:「聞之白衣。」師古曰:「白衣給 官府,趨走賤人,若今諸司亭長掌固之屬。」蘇伯玉妻 《盤中詩》:「吏人婦,會夫稀,出門望見白衣。」謂當是而更 非。《續晉陽秋》:「陶潛九月九日無酒,於宅邊菊叢中坐, 望見白衣人」,乃王弘送酒是也。人主左右亦有白衣。 《南史恩倖傳》:「宋孝武選白衣左右百八十人」,《魏書恩 倖傳》:「趙修給事東宮,為白衣左右,茹皓充高祖白衣 左右。」
唐李泌在肅宗時不受官,帝每與泌出,軍人環指之 曰:「衣黃者,聖人也,衣白者,山人也。」則天子前不禁白。 《清波雜志》言前此仕族子弟未受官者皆衣白,今非 跨馬及弔慰不敢用。
白衣但官府之役耳,若侍衛則不然。《史記。趙世家》:「願 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漢書。谷永傳》:「擢之皁衣之 吏。」
《詩》「麻衣如雪。」鄭氏曰:「麻衣,深衣也。」古時未有棉布,凡 布皆麻為之。《記》曰:「治其麻絲以為布帛是也。」〈杜子美詩麻鞋 見天子〉然則「《深衣》亦用白。」
《郎》者,奴僕稱其主人之辭。〈通鑑註門生家奴呼其主為郎今俗猶謂之郎主〉 唐張易之、昌宗有寵,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晉卿 等候其門庭,爭執鞭轡,呼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鄭杲謂宋璟曰:「中丞奈何卿五郎?」璟曰:「以官言之,正 當為卿。足下非張卿家奴,何郎之有?」安祿山德李林 甫呼十郎,王繇謂王鉷為七郎。李輔國用事,中貴人 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程元振軍中呼為十郎。陳少 游謁中官董秀,稱七郎是也。其名起自秦、漢郎官。《三 國志》:周瑜至吳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江表 傳》:「孫策年少,雖有位號,而士民皆呼為孫郎。」《世說》:「桓 石虔小字鎮惡,年十七八未被舉,而僮隸已呼為鎮 惡郎。」《後周書》:「獨孤信少年好自修飾,服章有殊於眾, 軍中呼為獨孤郎。」《隋書。滕王讚》:「周世以貴公子又尚 公主,時人號曰楊三郎。」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時 文武官人並未署置,軍中呼太子秦王為大郎、二郎。 自唐以後,僮僕稱主人,通謂之郎。今則輿臺廝養無 不稱之矣。〈韋堅傳三郎當殿坐看唱得寶歌元宗行第三以天子而謂之三郎亦唐人之輕薄 也〉
又按北朝人子呼其父亦謂之郎。《北史·節義傳》:「李憲 為汲固長育,至十餘歲,恆呼固夫婦為郎婆。」
《後漢書。賈逵傳》:「皆拜逵所選弟子及門生為千乘王 國郎。」是弟子與門生為二。歐陽公《孔宙碑陰題名跋》 曰:「漢世公卿多自教授,聚徒嘗數百人,其親受業者 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今宙碑殘缺,其姓名邑 里僅可見者纔六十二人,其稱弟子者十人,門生者 四十三人,故吏者八人,故民者一人。」愚謂漢人以受 學者為弟子,其依附名勢者為門生。《郅壽傳》:「時大將 軍竇憲以外戚之寵,威傾天下,憲常使門生齎書詣 壽,有所請託。」《楊彪傳》:「黃門令王甫使門生於京兆界 辜榷官財物七千餘萬。」憲,外戚;甫,奄人也,安得有傳 授之門生乎?
「《南史》所稱門生,今之門下人也。」《宋書。徐湛之傳》,「門生 千餘人,皆三吳富人之子,姿質端妍,衣服鮮麗,每出 入行游,塗巷盈滿,泥雨日,悉以後車載之。」《謝靈運傳》: 「奴僮既眾,義故門生數百。」《南齊書。劉懷珍傳》,「懷珍,北 州舊姓,門附殷積,啟上門生千人充宿衛,孝武大驚, 其人所執者奔走僕隸之役。」《晉書。劉隗傳》:「周嵩嫁女門生斷道,斫傷二人。建康左尉赴變,又被斫。」《南史。齊 東昏侯紀》:「丹陽尹王志被驅急,狼狽步走,唯將二門 生自隨。」《后妃傳》:「門生王清與墓工始下插。」《劉瓛傳》:「游 詣故人,惟一門生持胡床隨後」是也。其初至,皆入錢 為之。《宋書。顏竣傳》:「多假資禮解為門生,充朝滿野,殆 將千計。」《梁書。顧協傳》:「有門生始來事」協,知其廉潔,不 敢厚餉,止送錢二千,協怒,杖之二十。《南史姚察傳》有 門生送南布一端,花練一匹,察厲聲驅出是也。故《南 齊書謝超宗傳》云:「白從王永先」,又云「門生王永先,謂 之白從」,以其異於在官之人。〈陳書沈洙傳建康令沈孝軌門生陳三兒牒稱 主人翁家訓亦以門生僮僕並稱〉而《宋書顧琛傳》:「尚書寺門有制,八 座以下,門生隨入者各有差,不得雜以人士。」其冗賤 可知矣。梁傅昭不蓄私門生,蓋所以矯時人之弊乎? 守門之人,亦有稱門人者。《春秋》襄公二十九年:「閽弒 吳子餘祭。」《公羊傳》:「閽者,門人也。」《韓非子》:「門人捐水而 夷射誅。」
府君者,漢時太守之稱。《三國志》:孫堅襲荊州刺史王 叡,叡見堅,驚曰:「兵自求賞,孫府君何以在其中?」孫策 進軍豫章,華歆為太守,葛巾迎策。策謂歆曰:「府君年 德名望,遠近所歸。」
南人稱士人為官人。《昌黎集王適墓誌銘》,一女憐之 曰:「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是唐時有官者方得稱官 人也。杜子美《逢唐興劉主簿》詩:「劍外官人冷。」
明制,郡王府自鎮國將軍而下,稱呼止曰「官人。」 漢初人對人多稱臣,乃戰國之餘習。〈刺客傳聶政稱臣嚴仲子亦稱 臣〉《史記·高祖紀》:呂公曰:「臣少好相人。張晏曰:『古人相 與言多自稱臣,猶今人相與言自稱僕也』。」〈西都賦李周翰註臣 者男子之賤稱古人謙退皆稱之〉至天下已定,則稍有差等。而「臣」之 稱,惟施之諸侯王。故韓信過樊,將軍噲噲趨拜送迎, 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陳平周勃對王陵亦曰臣不如君〉至文、景 以後,則此風漸衰,而賈誼《新書》有「尊天子,避嫌疑,不 敢稱臣」之說。《王子侯表》有利侯釘,坐遺淮南王書稱 臣,棄市。平棘侯薛穰,坐受淮南王賂,稱臣,在赦前免。 〈免侯爵〉皆在元狩元年。而《嚴助傳》天子令助諭意淮南 王,一則曰「臣助」,再則曰「臣助」,史因而書之,未嘗以為 罪。則知釘等三人所坐者,交通之罪。而自此以後,廷 臣之於諸侯王,遂不復有稱臣者耳。〈晉時有自稱民者世說陸太尉 對王丞相曰公長民短〉然王官之於國君,屬吏之於府主,其稱 臣如故。《宋書》,孝武孝建元年十月己未,大司馬江夏 王義恭等奏:「郡縣內史及封內官長,於其封君,既非 在三,罷官則不復追敬,不合稱臣。」詔可。齊、梁以後,王 官仍復稱臣。〈隋書百官志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上於天朝皆稱陪臣〉而屬吏亦 不復稱矣。
諸侯王有自稱臣者,齊哀王《遺諸侯王書》曰「惠帝使 留侯張良立臣為齊王」是也。天子有自稱臣者,高祖 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 治產業」,景帝對竇太后言:「始南皮章武侯,先帝不侯, 及臣即位乃侯之」是也。
稱其臣為卿,則亦可稱其臣之父為先卿。《宋史理宗 紀》:工部侍郎朱在進對,奏人主學問之要,上曰:「先卿 《中庸序》言之甚詳,朕讀之不釋手,恨不與同時。」此如 商書之言「先正保衡,蓋尊禮之辭也。」
人臣對君,稱父為先臣,則亦可稱母為先妾。《左傳》晏 嬰辭齊景公曰:「君之先臣容焉。」《戰國策》,匡章對齊威 王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陳沈炯《表》言:「臣母妾劉 年八十有一,臣叔母妾丘七十有五。」
父母二字,乃高年之稱。漢文帝問馮唐曰:「父老何自 為郎。」是稱其臣為父也。〈史記文帝又問則曰父知之乎是當時而言如此漢書以 人主嫌於稱父乃添一字曰父老知之乎失之矣〉趙王謂趙括母曰:「母置之, 吾已決矣。」是稱其臣之母為「母」也。
人臣有稱人君者,《漢書》高帝詔曰:「爵或人君,上所尊 禮。」師古曰:「爵高有國邑者,則自君其人,故云或人君 也。」
郡縣初立,亦有君臣之分。故尉繚說秦王曰:「以秦之 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水經注》引黃義仲《十三州 記》曰:「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今 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為元首,邑以載民,故取 名於君,謂之郡。
《漢書霍光傳》:「鴞數鳴殿前樹上,師古曰:『古者室屋高 大,則通呼為殿耳,非止天子宮中』。」《黃霸傳》:「丞相請與 中二千石、博士,雜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為民興利 除害者,為一輩,先上殿。」師古曰:「殿,丞相所坐屋也。」《董 賢傳》:「為賢起大第北闕下,重殿洞開。」《後漢書蔡茂傳》: 「夢坐大殿。」〈註屋之大者古通呼為殿也〉《三國志。張遼傳》:「為起第舍, 又特為遼母作殿。」左思《魏都賦》:「都護之堂,殿居綺窗。」 是人臣亦得稱殿也。《鮑宣傳》:「為豫州牧行部,乘傳去 法駕,駕一馬。」是人臣亦得稱法駕也。《舊唐書。吳元濟 傳》:「詔以裴度為彰義軍節度使,兼申光蔡四面行營 招撫使,以郾城為行在,蔡州為節度所。」是人臣亦得 稱行在也。
漢人有以郡守之尊稱為本朝者,《司隸從事郭究碑云「本朝察孝,貢器帝庭」,《豫州從事尹宙碑》云「綱紀本 朝」是也。〈三國志孫皓傳註邵疇為會稽郡功曹自言位極朝右晉盧諶贈劉琨詩謬其疲隸授之 朝右李善註朝右謂別駕也〉亦謂之郡朝,《後漢書。劉寵傳》:「山谷鄙 生,未嘗識郡朝」是也。亦謂之府朝,《晉書。劉琨傳》:「造府 朝,建市獄」是也。〈時琨為并州刺史胡三省通鑑註晉宋之間郡曰郡朝府曰府朝藩王曰 藩朝宋武帝為宋王齊高帝為齊王時曰霸朝〉亦有以縣令而稱朝。晉潘岳 為長安令,其作《西征賦》曰「勵疲鈍以臨朝」是也。 漢《丹陽太守郭旻碑》有曰:「君之弟故太尉薨,歸葬舊 陵。」歐陽永叔以人臣為疑,蓋徒見唐盧粲駮武承訓 造陵之奏,以謂陵之稱謂,施於尊極,不屬王公已下。 〈舊唐書德肇傳〉此自南北朝以後然爾。按《水經注》言:「秦名天 子冢曰山,漢曰陵。」又引《風俗通》言王公墳壟稱陵,書 中有子夏陵、老子陵及諸王公妃之陵甚多。《後漢書。 明、章二帝紀》言「祠東海恭王陵、定陶太后、恭王陵、東 平憲王陵、沛獻王陵。」《西京雜記》「董仲舒之墓稱下馬 陵。」〈李肇國史補武帝幸宜春苑每至此陵下馬時謂之下馬陵歲遠訛為蝦蟆陵也白樂天琵琶行家 在蝦蟆陵下住〉曹公《祭橋元文》:「北望貴土,乃心陵墓。」《三國志 註》:陳思王上書言:「陛下既爵臣百寮之右,居藩國之 任,屋名為宮,冢名為陵。」則人臣而稱陵,古多有之,不 以為異也。呂東萊《大事記》:墓之稱陵,古無貴賤之別。 《國語》,管仲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為之終。」是凡民 之墓亦得稱陵。
人臣稱鹵簿《石林燕語》曰:「鹵簿之名,始見於蔡邕《獨 斷》,唐人謂鹵,櫓也,甲楯之別名。凡兵衛,以甲楯居外 為前導,捍蔽,其先後,皆著之簿籍,故曰鹵簿。」因舉南 朝御史中丞、建康令皆有鹵簿,為君臣通稱。〈杜氏通典有群 官鹵簿南史顏延之傳常乘羸牛車逢子竣鹵簿王僧孺幼隨其母至市遇中丞鹵簿驅迫溝中〉 今人以皇族稱為宗室,考之於古不盡然,凡人之同 宗者,即相謂曰宗室。《左傳昭六年》,宋華亥讒華合比 而去之。左師曰:「女喪而宗室,於人何有?」《魏書。胡叟傳》: 叟與始昌雖宗室,性氣殊詭,不相附。《北齊書。邢邵傳》: 十歲便能屬文,族兄巒有人倫鑒,謂子弟曰:「宗室中 有此兒,非常人也。」《張雕傳》:北人何洪珍大蒙主上親 「寵,與張景仁結為婚媾。雕以景仁宗室,自託於洪珍。」 《後周書。裴俠傳》:「撰《九世伯祖貞侯傳》,欲使後生奉而 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薛端傳》:「為東魏行臺 薛循義所逼,與宗室及家僮等走免。」《杜叔毗傳》:「兄君 錫及宗室等為曹策所害。」《徐陵集》有《在北齊與宗室 書》。
《顏氏家訓》論《孫楚王驃騎誄》云:「奄忽登遐。」以為非所 宜言。然《夏侯湛昆弟誥》曰:「我王母薛妃登遐。」又曰:「蔡 姬。」〈其祖之繼室〉「登遐」,則晉人固嘗用之,不以為嫌也。 人臣稱諒闇,《晉書山濤傳》:除太常卿,遭母喪,歸鄉里。 詔曰:「山太常尚居諒闇。」
「人臣稱大漸。」《列子》:「李梁得疾,七日大漸。」齊王儉《褚淵 碑文》:「景命不永,大漸彌留。」任昉《竟陵王子良行狀》:「大 漸彌留,話言盈耳。」沈約《安陸王緬碑文》:「遘疾彌留,欻 焉大漸。」《隋鷹揚郎將義城子梁羅墓誌》:「大漸之期,春 秋六十有一。」唐王紹宗為其兄元宗《臨終口授銘》:「吾 六兄同人見疾,大漸惟幾。」盧藏用《蘇許公瓌神道碑 文》:「大漸之始,遺令遵行。」
《書武成》:「垂拱而天下治。」《記玉藻》:「凡侍於君紳。垂足如 履齊頤霤。」垂拱是垂拱之云,上下得同之也。
《後漢書韓棱傳》:竇憲有功還,尚書以下議欲拜之,伏 稱萬歲。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諂,下交不黷,禮無人臣 稱萬歲之制。」議者皆慚而止。然考之《戰國策》,言馮煖 為孟嘗君,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人稱萬歲。〈史記但云坐者 皆起再拜〉《馬援傳》言,「援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吏士皆伏稱 萬歲。」《馮魴傳》言,「責讓賊延褒等,令各反農桑,皆稱萬 歲。」《吳良傳註》引《東觀記》:「歲旦,郡門下掾王望舉觴上 壽,掾史皆稱萬歲。」則亦當時人慶幸之通稱。而李固 出獄,京師市里皆稱萬歲,遂為梁冀所忌,而卒以殺 之,亦可見其為非常之辭矣。
先輩,乃同試而先得第者之稱。程氏《演繁露》曰:「《通典》: 魏文帝黃初五年,立太學於雒陽,時慕學者始詣太 學為門人。滿一歲試通一經者,稱弟子;不通一經,罷 遣弟子。滿二歲試通二經者,補文學掌故,不通者,聽 從後輩試,試通二經,亦得補掌故。滿三歲試通三經 者,擢高第,為太子舍人;不第者隨後輩復試。試通亦 為太子舍人。舍人滿二歲,試通四經者,擢高第為郎 中。不通者隨後輩復試,試通亦為郎中。郎中滿二歲, 能通五經者,擢高第,隨才敘用,不通者隨後輩復試, 試通亦敘用。」故唐世舉人乎已第者為先輩,由此也。 今考《吳志闞澤傳》言「州里先輩,丹陽唐固,修身積學。」 《薛綜傳》言:「零陵賴恭先輩仁謹,不曉」時事。《晉書。羅憲 傳》言:「侍宴華林園,詔問蜀大臣子弟,復問先輩宜時 敘用者,憲薦蜀人常忌杜軫等。」是先輩之稱果起於 三國之時。而唐李肇《國史補》謂「互相推敬,謂之先輩」, 此又後人之濫矣。
鄭氏《詩采薇箋》曰:「今薇生矣,先輩可以行也。」是亦漢 末人語《易》:「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言「父」又言「考。」《書》:「予恐來世 以台為口實」,言「予」又言「台。」「汝猷黜乃心。」言「汝」又言「乃。」 「予念我先神后之勞爾先」言「予」又言「我。」「越予沖人,不 卬自恤。」言「予」又言「卬。」《詩》:「豈不爾受,既其汝遷。」言「爾」又 言「汝。」《論語》:「吾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孟子》:「我善養吾浩 然之氣。」言「我」又言「吾。」《左傳》:「爾用而先人之治命」,言「爾」 又言「而」;「女喪而宗室」,言「女」又言「而。」《史記。張儀傳》:「若善 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言「若」,言「汝」又言「而。」《詩》:「王于出 征,以佐天子」,言「王」又言「天。」子。「乃命魯公,俾侯于東」,言 「公」又言「侯。」《穀梁傳》:「言君之不取為公也」,言「君」又言「公。」 《左傳》「以其子更公女而嫁公」子,言公女,又言公子。《史 記·齊世家》:「子我盟諸田于陳宗」,言「田」,又言「陳」,皆互辭 也。
今人但見《史記》「秦閻樂數二世稱足下」,遂以為相輕 之辭,不知乃戰國時人主之稱也。如蘇代《遺燕昭王 書》,樂毅《報燕惠王書》,蘇厲《與趙惠文王書》,皆稱足下。 又如蘇秦謂燕易王,范睢見秦昭王,蘇代謂齊湣王, 齊人謂齊湣王孟嘗君,舍人謂衛君,張丐謂魯君;趙 郝對趙孝成王,酈生說沛公,張良獻項王,亦皆稱足 下,《漢書。文帝紀》:「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將軍臣武,御 史大夫臣蒼,宗正臣郢,朱虛侯臣章,東牟侯臣興居, 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
《宋書西南夷傳》載諸國表文,「訶羅陀國稱聖王足下, 又稱天子足下,阿羅單國稱大吉天子足下,闍婆婆 達國稱宋國大王大吉天子足下,天竺迦毗黎國稱 大王足下。」《梁書諸夷傳》表文:「盤盤國稱常勝天子足 下,干陁利國稱天子足下,狼修牙國稱大吉天子足 下,婆利國稱聖王足下。」
北人謂醫生為大夫,南人謂之「郎中」,鑷工為待詔,木 工、金工、石工之屬皆為司務,其名蓋起於宋時。《老學 庵筆記》:北人謂醫為衙推,卜相為巡官。巡官,唐五代 郡僚之名,或以其巡游賣術,故有此稱,亦莫詳其所 始也。《實錄》: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丙戌,命禮部申禁 軍民人等,不得用太孫、太師、太保、待詔、大官、郎中等 字為名稱。
《枕譚》:今人不知措大之說,李濟翁載四說,其一以士 人貧居新鄭之野,以驢負醋而鬻,邑人指其醋馱而 名之。又曰:鄭有醋溝,士人多居其溝州之東,以甲乙 名族,故曰醋大,皆自鄭地起也。濟翁以為皆謬,曰:「謂 其能舉措大事而已。」
丈夫按《禮》「十尺曰丈。」男子成人之極也。夫者膚也。其 智膚敏弘教也。
《春風堂隨筆》:王忠肅公翱,字九皋,鹽山人。為太宰時, 每呼二侍郎為「崔家」、尹家,至今相傳,以公為朴直。此 字亦有所本,蓋尊敬之詞。漢稱天子曰「官家」,石曼卿 每呼韓魏公為「韓家」,若今人則為輕鮮之詞矣。 世目「薄行人」為「沒前程」,此語亦有所自。柳子厚作《非 國語》,人以為子厚平生作文得《國語》最深,因知其短 長而持之,故謂子厚為「沒前程。」然則以夫子之道反 害夫子,從古已然,可嘆也。
「《枝山》前聞道號。」別稱,古人間有之,非所重也。予嘗謂 為人如蘇文忠,則兒童莫不知東坡;為人如朱考亭, 則蒙稚莫不知晦菴,猥瑣之人,何必妄自標榜?近世 士大夫名實稱者固多矣,自餘閭市村曲細夫未嘗 無別號者,而其所稱,非庸淺,則狂怪,又重可笑。「蘭」、「桂」、 「泉」、石之類,此據彼占,所謂一座百犯,又兄山則弟必 水,伯松則仲叔必竹,梅父此物,則子孫引此物於不 已。噫!愚矣哉!至於近者,則婦人亦有之。又傳江西一 令嘗訊盜,盜忽對曰:「守愚,不敢。」令不知所謂。問之左 右,一胥云:「守愚者,其號耳。」則知今日賊亦有別號矣。 此等風俗,不知何時可變。
《見聞錄》:「方遜志與潘擇可先生書云:『交際之崇卑,稱 號之輕重,固有常禮矣。非尊而尊之,過也,非稱而受 之,愧也。故君子之於名,必使尊之者無過,受斯名者 無愧而後可。執事。於年則倍蓰也,於德則前進也,於 分則與先人仕同時也。若某之少且愚,字之已過矣, 於字加稱號焉,於稱號加以先生之稱焉,於禮得無 不相似乎?此其為愧也甚大,雖感盛意之厚,不敢受 而居也』。」執事信行,為學者視效,不督教以所不及而 嘉之不遇,以後進小子之禮而過稱之,則某安所容 乎?苟默而不發,非惟非某有請於執事之意,執事始 欲開曉之者,殆不若是。是以重有說焉。觀《方遜志》此 書,後輩遜前輩,即稱號、稱先生,皆不敢當,且反覆辯 論如此,真可見國初風俗之厚也。
《菽園雜記》:「吏人稱外郎者,古有中郎、外郎,皆臺省官, 故僭擬以尊之。」今人醫師稱郎中,鑷工稱待詔,磨工 稱博士,師巫稱太保,茶酒稱院使,皆然。此草率名分 不明之舊習也,國初有禁。
《群碎錄》:「下官,梁武帝改稱臣為下官。」
妄一男漢武帝時,田千秋以訟太子冤拜相。匈奴單 于謂漢使曰:「漢置宰相,非用賢也。」妄一男上書即得之矣。
《書蕉》呼奴為邦者,蓋僮僕未冠曰豎。東魏高歡諱樹, 因以奴為邦,義取「邦君樹塞門」句。
《野客叢談》:《前漢書·陳遵傳》云:「時列侯有與遵同姓字 者,每至門曰『陳孟公,坐中莫不震動。既至而非,因目 其人為陳驚坐』。」王僧虔《名畫錄》說:「陳驚坐異是,曰:『陳 遵,杜林人,善篆書,每坐一坐皆驚,時人謂為陳驚坐』。」 《隨筆》云:「今人呼蒼頭為將軍,其事本為彭寵。為如所 縛,謂妻曰:『趣為將軍治裝』。」注:「呼奴為將軍,欲其赦己 也。」余謂此說固是,然觀《陳勝傳》:「將軍呂臣為蒼頭軍。」 是則語蒼頭為將軍,亦已久矣。又衛青為奴,後為大 將軍。唐至德後,官爵虛濫,大將軍告身纔易一醉,至 有朝士僮僕衣金紫而身執賤役者。故岑參歌曰:「紫 紱金章左右趨,問著即是蒼頭奴。」李商隱詩曰:「廝養 為將軍。」則知蒼頭奴為將軍事甚多。又按《前漢·鮑宣 傳》「蒼頭廬兒」注:「漢名奴為蒼頭」,知此名起於漢矣。觀 《後漢注》,秦人呼為黔首,謂奴為蒼頭者,以別於良人, 又知蒼頭之名,自秦已然。又讀《戰國策》「魏有蒼頭軍 二十萬」,又知蒼頭之名,不但秦也,他國亦然。蒼頭廬 兒解在《鮑宣傳》,而顏師古注《蕭望之傳》,謂在《貢禹傳》, 誤矣。
晁錯更令,諸侯讙譁。錯父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 位,公為政用事」云云。如淳曰:「錯為御史大夫,位三公 也。」如淳意其父稱子為公,蓋以此爾。不知此乃史家 之言,非當時之實謂也。如《史記陸賈傳》:「賈謂其子曰: 『數烹鮮,無久溷,公為也』。」此亦稱子為公,陸賈子何嘗 為三公哉?《漢書》作「毋久溷,汝為也」,曰:公曰汝竟不知 其實謂不獨此也。又如《史記袁盎傳》「其兄之子種謂 盎曰:『君能日飲亡苛』。」《漢書》作「絲能日飲亡何。」二史所 云,不同如此,是未可深詰也。固雖當時風俗渾厚,又 不應以姪對叔,輒稱其字之理。
晉宋人多稱阿,如云阿戎、阿連之類,或者謂此語起 於曹操稱阿暪。余觀漢武帝呼陳后為阿嬌,知此語 尚矣。設謂此婦人之稱,則間以男子者,如漢《殽阬碑》 陰有阿奉、阿買、阿興等名。韓退之詩「阿買不識字」,知 阿買之語有自。
武帝末,盜賊群起,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繡衣,持斧 逐捕盜賊,威震州郡。雋不疑上謁曰:「竊伏海濱,聞暴 公子威名舊矣。」顏注:「公子,勝之字也。」僕謂此公子者, 如言貴公子耳,非稱其字也。固雖當時風俗之厚,不 應以一介之士,與部使者初未相識,進謁之始,稱其 字之理。顏之推謂字以表德,古者無嫌。豈其然乎?且 孔門弟子稱「仲尼」者,是退而記其所言,非當面之稱 也。
《讀書鏡》:陳繹晚為敦朴之狀,時謂之「熱熟顏回。」熙寧 中,台州推官孔文仲舉制科,廷試對策,言時事有可 痛哭太息者,執政惡而黜之。繹時為翰林學士,語於 眾曰:「文仲狂躁,乃杜園賈誼也。」客有舉此以告余者 曰:「今狂躁之士進不得於朝,則退而禹行舜趨,以踽 踽於鄉。是杜園賈誼又欲作熱熟顏回,何其不易簡 也?」余曰:「此語不詳,就中亦大有天下第一等人」, 觚不觚錄?正德中,稱謂尤簡,至嘉靖中,始有稱翁者, 然不過施之於三品九卿耳。其後四五品京堂、翰林 以至方伯、憲長,皆稱翁矣。今則翰林、科道、吏部以至 大參、僉憲、郡守,無不稱翁矣。又其甚者,部屬在外及 丞、倅、司理,亦稱翁矣。此其諂諛闒冗,流穢人目,固無 足道。而又有一種可怪者。往時于麟與余頗厭惡之, 與子與輩,尺牘相聞以字,然不過知己十餘人,至於 詩文稱字稍廣,然亦僅施之年位輩行相若者耳。今 貧士書生不見錄有司輸粟,富家兒不識一丁,口尚 乳臭,輒戴紫陽巾,衣忠靖衣,挾行卷,詩題尺牘,俱稱 「于鱗」、「伯玉」,而究之尚未識面。
余初於西曹見談舊事,投刺有異者:一大臣於正德 中上書太監劉瑾云:「門下小廝某,上恩主老公公。」嘉 靖中一儀部郎謁翊國公勛,則云:「渺渺小學生某。」皆 極卑諂可笑。然至余所親見,復有怪誕不經者:一自 稱不佞。至通家不佞,年家不佞,治下不佞,鄰治不佞, 眷不佞,一自稱「牛馬走」,亦曰「通家治下牛馬走。」一曰: 《湖海生形浪生》,一曰「神交小子」,一曰「將進僕」,一曰「未 面門生」,一曰「門下沐恩小的」,一曰「何罪生」此皆可嘔 穢,不堪捧腹。
正德中,巡撫《敕諭》尚云:「重則參提,輕則發遣巡按御 史及三司處洎。」其後漸不復,然御史於巡撫,尚猶投 刺稱晚生侍坐也。辛卯以後,則僉坐矣,尋稱晚侍生 正坐矣,又稱侍教生矣,已而與巡撫彼此俱稱侍教 生矣。蓋由南北多警,遷擢既驟,巡撫不必耆宿,御史 多有與之同臺者。又功罪勘報,其權往往屬之御史, 積漸凌替,故非一朝也。
京師稱謂極尊者曰「老先生」,自內閣以至大小九卿 皆如之。門生稱座主,亦不過曰「老先生」而已。至分宜
當國,而諛者稱「老師」,其厚之甚者稱「夫子」,此後門生稱座主俱曰「老師。」余自丙辰再入朝,則三品以上庶僚多稱之曰「老翁。」又有無故而稱「老師」者,今不勝紀 矣。內閣諸老縉紳,於外稱呼亦不過曰「某老先生」而 巳。分宜當國,多稱之曰「相公」,而華亭、餘姚與同事,則 別姓以異之,然不盡爾也。至江陵晚年,則直稱曰「老 相公」,而他皆別以姓矣。二司自方伯以至僉憲,稱撫 臺曰「老先生」,稱按院則曰「先生大人」,其語雖不為雅, 而相承傳已久。二十年來,凡宣、大之守巡與吾南直 隸之兵備,皆以老先生稱按院矣。
相傳司禮首璫,與內閣刺用單紅紙,而內閣用雙紅 摺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稱侍生,無他異也。近有一二 翰林云:「江陵于馮璫處投晚生刺。」而呂舍人道曦云: 「在制敕房侍江陵者三載,每有投刺,皆從本房出,無 所謂晚生也。」豈於致謝求托之際,間一行之,為人所 窺見耶?
余行部萊州,而過故太倉守毛槃,乃故相毛文簡公 紀子也。當文簡以少保居內閣,而楊文忠廷和、梁文 康儲為少師,嘗出二公拜刺,乃色箋僅三指闊,中云 「楊廷和拜」而已。梁公則稱契末,或稱老友。余怪問之, 文簡豈二公門人耶?曰:非也。毛公視二公僅後三科, 其答刺則曰「侍生」,亦僅三指闊而已。三十年來,次輔 投首輔帖,無不用雙摺者,而首輔報之,亦絕不見有 直書姓名及契末老友等,稱。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