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第07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七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十五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七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

 第七十五卷目錄

 患難部總論

  易經坎卦 明夷卦 蹇卦 困卦 既濟卦 繫下傳

  孔子家語困誓

  冊府元龜患難 逃難 亡命

  性理會通力行

 患難部藝文一

  賢難           漢王符

  黨錮列傳序        後漢書

  被幽連珠        梁簡文帝

  祭河南張員外文      唐韓愈

 患難部藝文二

  王風有兔爰爰三章

  漁父歌

  絕命詞         漢息夫躬

  被執作詩        梁庾肩吾

  贈中尉李彪      北魏韓延之

  斷句            劉昶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

  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

  示裴迪          唐王維

  述懷            杜甫

  彭衙行           前人

  亂後逢村叟一作時世行 杜荀鶴

  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    前人

  和友人送弟         前人

  老夫五首       明袁凱

  逃難詩          洪若皋

人事典第七十五卷

患難部總論[编辑]

易經[编辑]

《坎卦》
[编辑]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程傳坎者,陷也。理無過而不已,過極則必陷,《坎》所以次《大過》也。本義「習」,重習也。「坎」,險陷也。其象為水,陽陷陰中,外虛而中實也。此卦上下皆坎,是為重險,中實為「有孚心亨」之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 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 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 矣哉!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本義「治己治人」,皆必重習,然後熟而安之。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本義以陰柔居重險之下、其陷益深,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本義處重險之中、未能自出、故為有險之象。然剛而得中、故其占可以求小得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來之坎 坎」,終無功也。

本義以陰柔不中正而履重險之間,來往皆險,前險而後枕,其陷益深,不可用也。枕,倚著未安之意。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象》曰:「樽酒簋 貳」,剛柔際也。

本義先儒讀「樽酒簋」為一句,「貳用缶」為一句,今從之。貳,益之也。九五尊位,六四近之,在險之時,剛柔相際,故有但用薄禮,益以誠心,進結自牖之象。牖非所由之正,而室之所受以明也。始雖艱阻,終得「無咎。」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本義九五雖在坎中、然以陽剛中正、居尊位、而時亦將出矣。

上六,係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凶。《象》曰:上六失 道,凶三歲也。

程傳以其陷之深。取《牢獄》為喻。陰柔而陷之深。至于三歲不得免也。

《明夷卦》
[编辑]

《明夷》:利艱貞。

本義「夷」,傷也。為卦下離上坤,日入地中,明而見傷之象,故為「明夷。」又其上六為暗之主,六五近之,故占者利于艱難以守正,而自晦其明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 之。

本義「《蒙》大難」謂遭紂之亂而見「囚。」「內難」,謂為紂近親在其國內,如六五之近于上六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程傳君子無所不照,然用明之過,則傷于察,而無含弘之度。古之聖人設前旒屏樹者,不欲明之盡乎隱也。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 主人有言。

本義「飛而垂翼」,見傷之象。占者行而不食,所如不合時義當然不得而避也。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本義唯義所在,不食可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象》曰:六二之吉,順 以則也。

本義傷而未切。救之速。則免矣。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象》曰:「南狩之 志。」乃大得也。

本義以剛居剛,又在明體之上,而屈于至暗之下,正與上六闇主為應,故有向明除害,得其首惡之象。然不可以亟也,故有「不可疾貞」之戒。成湯起于夏臺,文王興于羑里,正合此爻之義,而小事亦有然者。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象》曰:「入于左 腹」,獲心意也。

本義左腹者,幽隱之處。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者,得意于遠去之義。蓋離體為至明之德,坤體為至闇之地,下三爻明在闇外,故隨其遠近高下而處之不同。六四以柔正居闇地而尚淺,故猶可以得意于遠去。五以柔中居闇地而已迫,故為「內難正志」,以晦其明之象。上則極乎闇矣,故為自傷其明,以至于闇,又足以傷人之明。蓋下五爻皆為君子。獨上一爻為闇君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本義居至闇之地、近至闇之君,而能正其志,「箕子」之象也,「貞」之至也。大全雲峰胡氏曰:「士大夫處平時易,處《明夷》之地難。處《明夷》之時,為微子、比干猶易,為箕子難。微子已去,不可復去;比干已死,不必復死。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此殷有三仁,而《爻》獨以箕子言之也。程傳箕子雖遭患難,其明自存,不可滅息。若遇禍患,遂失其所守,則是亡其明,乃滅息也。古之人如揚雄者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本義以陰居坤之極、不明其德以至于晦。始則處高位以傷人之明、終必至于自傷而墜厥命。故其象如此。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本義照四國以位言。

《蹇卦》
[编辑]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程傳西南坤方體順而易,東北艮方,體止而險。在《蹇》難之時,利于順,處平易之地,不利止于危險也。處順易則難可紓,止于險則難益甚。蹇難之時,必有聖賢之人,則能濟天下之難,故「利見大人」也。濟難者,必以大正之道,而堅固其守,故「貞」則「吉」也。凡處難者,必在乎守貞正,設使難不解,不失正德,是以「吉」也。若遇難而不能固其守,入于邪濫,雖使苟免,亦「惡德也。」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

程傳《蹇》有險阻之義,《屯》亦難也,《困》亦難也,同為難而義則異。《屯》者始難而未得通,「困」者力之窮,《蹇》乃險阻艱難之義,各不同也。險在前也,坎險在前,下止而不得進,故為「蹇。」

見險而「能止」,知矣哉!

程傳犯險而進,則有悔咎,故美其能止為知也。大全中溪張氏曰:《蹇》之所以為難者,以其險之在前也。見坎險之難,而明《艮》止之義,非智者孰能識之?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 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程傳處《蹇》之時,濟蹇之道,其用至大,天下之難,豈易平也,非聖賢不能,其用可謂大矣。順時而處,量險而行,從平易之道,由至正之理,乃蹇之時用也。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程傳山之峻阻,上復有水,坎水為險陷之象。上下險阻,故為「蹇」也。君子觀蹇難之象,而以反身修德。君子之遇險阻,必反求諸己而益自修,君子修德以俟時而已。

《困卦》
[编辑]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本義《困》者、窮而不能自振之義。坎剛為《兌》柔所揜、九

二為二陰所揜,四五為上六所揜,所以為困。坎險兌說,處險而說,是身雖困而道則亨也。二五剛中,又有大人之象,占者處困能亨,則得其正矣。非大人其孰能之?故曰「貞。」 又曰「大人者,明不正之小人不能當也。」 有言不信,又戒以當務晦默,不可尚口,益取困窮。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 乎。

程傳下險而上說,為處險而能說,雖在困窮艱險之中,樂天安義,自得其說樂也。時雖困也,處不失義,則其道自亨,困而不失其所亨也。君子大人通稱。大全張氏曰:「處險而說,如顏子在陋巷而不改其樂,柳下惠阨窮而不憫,夫子厄于陳,畏于匡,孟子毀于臧倉,身彌困而道彌亨,唯君子能之。」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程傳當困而言、人所不信,欲以口免困、乃所以致窮也。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本義水下漏則澤上枯,故曰「澤無水。」「致命」猶言「授命」,言持以與人而不之有也。能如是,則雖困而「亨」矣。大全《朱子》曰:困厄有重輕,力量有小大,若能一日十二時,點檢自己念慮動作,須是合宜,仰不愧,俯不怍,如此而不幸填溝壑喪身殞命,有不暇恤,只得成就一箇是處,如此則方寸之間全是天理,雖遇大困厄,有致命遂志而已,亦不知有人之是非向背,惟其是而已。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象》曰:「入于幽 谷」,幽不明也。

本義「臀」,物之底也。「困于株木」,傷而不能安也。初六以陰柔處困之底,居暗之甚,故其象占如此。大全中溪張氏曰:「人之體行則趾為下,坐則臀為下。初六困而不行,此坐困之象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無咎。《象》曰: 「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本義「困于酒食」,厭飫苦惱之意。酒食,人之所欲,然醉飽過宜,則是反為所困矣。「朱紱方來」,上應之也。九二有剛中之德,以處困時,雖無凶害,而反困于得其所欲之多,故其象如此,而其占利以亨祀,若征行則非其時,故「凶」,而于義為「無咎」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象》曰: 「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本義陰柔而不中正,故有此象,而其占則凶。「石」指四,「蒺藜」指二,宮謂三,而「妻」則六也,其義則《繫辭》備矣。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象》曰:「來徐徐」,志在下 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本義初六,九四之正應。九四處位不當,不能濟物,而初六方困于下,又為九二所隔,故其象如此。然邪不勝正,故其占雖為可吝,而必有終也。「金車」,為九二象,未詳,疑坎有輪象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本義「劓刖」者,傷于上下。上下既傷,則赤紱無所用,而反為困矣。九五當困之時,上為陰揜,下則乘剛,故有此象。然剛中而說體,故能遲久而有說也。占具象中,又「利用祭祀」,久當獲福。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 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曰動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 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本義以陰柔處困極,故有「困于葛藟于臲。」曰:動悔之象,然物窮則變,故其占曰:「若能有悔,則可以征而吉矣。」

《既濟卦》
[编辑]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大全平庵項氏曰:「人之用莫大于火,而火常生患。善濟火者莫如水,思火之為患,而儲水以防,使水常在火上,其力足以勝之,則其患亡矣。是故君子致道立教,設政舉事,知末流之生患,必皆有以防而濟之。」進齋徐氏曰:「《既濟》雖非有患之時,而患每生于《既濟》之後,君子于此慎思而豫為之防,則不至于患矣。」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程傳「終日戒懼」,常疑患之將至也。處《既濟》之時,當畏慎如是也。

《繫下傳》
[编辑]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本義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羑里,而繫「彖辭」,《易》道復興。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 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 地也;《巽》,德之制也。

本義《履》,禮也。「上天下澤」,定分不易,必謹乎此,然後其

「德有以為基而立」 也,「謙」 者自卑而尊人,又為禮者之所當執持而不可失者也。九卦皆「反身修德」 以處憂患之事也,而有序焉。「基」 所以立,「柄」 所以持,「復」 者,心不外而善端存,《恆》者,守不變而常且久,懲忿窒慾以修身,遷善改過以長善,《困》以自驗其力,《井》以不變其所,然後能巽順于理,以制事變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于物,《恆》雜而不厭,《損》 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 遷,《巽》稱而隱。」

本義此如《書》之九德,禮非強世,然事皆至極,謙以自卑而尊且光,復陽微而不亂于群陰,恆處雜而常德不厭,損欲先難,習熟則易益,但充長而不造作,「困身困」而道亨,井不動而及物,巽稱物之宜而潛隱不露。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 《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本義《寡怨》謂少所怨尤,「辨義」謂安而能慮。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 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 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本義危懼故得平安,慢易則必傾覆,《易》之道也。

孔子家語[编辑]

《困誓》
[编辑]

孔子曰:「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泉,何以 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失之者,其 在此乎?」士慎此三者,則無累于身矣。

冊府元龜[编辑]

《患難》
[编辑]

《老子》有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則知患難之於 世也。無準否泰之於人也。靡常消息盈虛既明鑒而 斯在屈伸合散信任運而可量叔世惟艱聖人垔厄 而體道禍機莫測賢者逃遁以俟時至有沈廁以幸 全繫獄而獲宥道存於己命在於天或垂名聲於後 代或擅美譽於當世信謂知窮達存亡之至者也。若 乃被患於深刑無辜於橫議道之廢也。其如命何。

《逃難》
[编辑]

語曰:賢者避世。《易》曰:「君子見幾」蓋天步既艱刑網方 密或顯斥於權要或見讒於邪諂私憾方逞大戮將 至是以變易姓名毀壞形貌詭道以出間行而去投 跡於絕域濯纓於洪波以至隱跡窮山之中潛身複 壁之下屬辭悽愴拊心涕洟生民之窮良可哀也。若 乃負過越逸背國奔亡節行無聞逋逃是保紀於著 事,罪莫大焉。

《亡命》
[编辑]

商。《書》曰:「自作孽不可逭」老氏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然而倒行逆施處陰休影天有所幸命或可逃非欲 絕跡以遠人蓋乃馮生而避法越自淑世遷訛淫刑 以逞末俗偷巧任氣相高故有疾走避仇幽藏復怨 破去機械變易姓氏者。若乃自底不類連逮餘黨穿 窬亟遁脫身長往或欲智免其如命何雖追捕之令 具存於方木而赦宥之澤亦被乎!率土由是移鄉以 防其不絕滌瑕以許其自新斯乃天地兼容荊棘蒙 潤者矣。

性理會通[编辑]

《力行》
[编辑]

人之於患難,只有一箇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 處之。有人遇一事,則心心念念不肯舍,畢竟何益?若 不會處置了放下,便是無義無命也。

人莫不知命之不可遷也,「臨患難而能不懼,處貧賤 而能不變,視富貴而能不慕者,吾未見其人也。」 處患難,知其無可奈何,遂放意而不反,非安於義命 者。

患難部藝文一[编辑]

《賢難》
漢·王符
[编辑]

世之所以不治者,由賢難也。所謂賢難者,非直體聰 明、服德義之謂也,此則求賢之難得爾,非賢者之所 難也。故所謂賢者,乃將言乎循善則見妒,行賢則見 嫉也,而必遇患難者也。虞舜之所以放殛,子胥之所 以被誅,上聖大賢,猶不能自免於嫉妒,則況乎中世 之人哉!此秀士所以雖有賢材美質,然猶不得直道 「而行,遂成其志者也。處士不得直其行,朝臣不得直 其言,此俗化之所以敗,闇君之所以孤也。齊侯之所 以奪國,魯公之所以放逐,皆敗績厭覆於不暇,而用 及治乎?故德薄者惡聞美行,政亂者惡聞治言」,此亡 秦之所以誅偶語而坑術士也。念世俗之人,自慢其 親而憎人敬之,自簡其親而憎人愛之者不少也,豈 獨品庶賢材時有焉。鄧通幸於文帝,盡心而不違,吮 癰而無恡色。帝病不樂,從容曰:「天下誰最愛朕者乎?」 鄧通欲稱太子之孝,則因對曰:「莫若太子之最愛陛 下也。」及太子問疾,帝令吮癰,有難色,帝不悅而遣太子。既而聞鄧通之常吮癰也,乃慚而怨之。及嗣帝位, 遂致通罪,而使至於「餓死。故鄧通行所以盡心力而 無害人,其言所以譽太子而昭孝慈也。太子自不能 盡其稱,則反結怨而歸咎焉。稱人之長,欲彰其孝,且 猶為罪,又況明人之短矯世者哉!且凡士之所以為 賢者,且以其言與行也。忠正之言,非徒譽人而已也, 必有觸焉;孝子之行,非徒吮癰而已也,必有駁焉。然 則循」行論議之士,得不遇於嫉妒之名,免於刑戮之 咎者,蓋其幸者也。比干之所以剖心,箕子之所以為 奴,伯宗之所以死,郄宛之所以亡。夫國不乏於妒男 也,猶家不乏於妒女也。近古以來,自外及內,其爭功 名妒過己者,豈希也?予以唯兩賢為宜,不相害乎?然 也,范睢絀白起,公孫弘抑董仲舒,此同朝共君,寵祿 爭故耶?唯殊邦異途,利害不干者,為可以免乎?然也。 孫臏修能於楚,龐涓自魏變計,誘以刖之;韓非明治 於韓,李斯自秦作思,致而殺之。嗟!士之相妒,豈若此 甚乎?此未達於君,故受禍耶?唯見知為可以將,信乎? 然也。京房數與元帝論難,使制考功而選守;晁錯雅 為景帝所知,使漢法而不亂。夫二子之於君也,可謂 見知深而寵愛殊矣。然京房冤死而上曾不知,晁錯 既斬而帝乃悔,此材明未足以衛身,故及難邪?唯大 聖為能無累乎?然也,帝乙以義故囚,文王以仁故拘。 夫體至行仁義,據南面師尹卿士,且猶不能無難。然 則夫子削跡,叔嚮縲紲,屈原放沉,賈誼貶黜,鍾離廢 替,何敞束縛,王章抵罪,平阿斥逐,蓋其輕士者也。《詩》 云:「無罪無辜,讒口敖敖。彼人之心,于何其臻。」由此觀 之,妒媚之攻擊也,亦誠工矣;賢聖之居世也,亦誠危 矣。故所謂賢難也者,非賢難也,免則難也。彼大聖群 賢,功成名遂,或爵侯伯,或位公卿,尹據天官,簡在帝 心,夙夜侍宴,名達而猶有若此,則又況乎畎畝「佚民, 山谷隱士,因人乃達,時論乃信者乎?此智士所以鉗 口結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且閭閻凡品,何獨識哉? 苟望塵僄聲而已矣。觀其論也,非能本閨𨵦之行跡, 察臧否之虛實也,直以面譽我者為智,諂諛己者為 仁,處奸利者為行,竊祿位者為賢爾。豈復知孝悌之 原,忠正之直,綱紀之化,本途之歸哉?此鮑焦所以立 枯於道左,徐衍所以自沈於滄海者也。諺曰:「一大吠 形,百犬吠聲。」世之疾此,固久矣哉!吾傷世之不察真 偽之情也,故設虛義以喻其心曰:「今觀宰司之取士 也,有似於司原之佃也。昔有司原氏者,燎獵中野,鹿 斯東奔,司原縱譟之。西方之眾有逐狶者,聞司原之 譟也,競舉音而」和之。司原聞音之眾,則反輟己之逐 而往伏焉。遇夫俗惡之狶,司原喜而自以獲白瑞珍 禽也,盡芻豢單囷倉以養之。豕俛仰嚘咿,為作容聲, 司原愈益珍之。居無何,烈風興而澤雨作,灌巨豕而 惡塗渝。逐駭懼,真聲出,乃知是家之艾豭爾。此隨聲 逐響之過也,眾遇之,未赴信焉。今世主之于士也,目 見賢則不敢用,耳聞賢則恨不及,雖自有知也,猶不 能取;必更待群司之所舉,則亦懼失麟鹿而獲艾豭。 奈何其不分者也,未遇風之變者故也。使一朝奇政 雨集,則險隘之徒,闒茸之質,亦將別矣。夫眾小朋黨, 而固位讒妒,群吠齧賢,為禍敗也。豈希三代之以覆, 列國之以滅,後人猶不能革,此萬官所以屢失守,而 天命數靡常者也。《詩》云:「國既卒斬,何用不監。」嗚呼!時 君俗主,不此察也。

《黨錮列傳序》
後漢·書
[编辑]

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言嗜惡之本同而遷染 之途異也。夫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其志流是以聖 人導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與節其所偏雖情品 萬區質文異數至於陶物振俗其道一也。叔末澆訛 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憑義以濟功舉中於理 則強梁褫氣片言違正則廝臺解情蓋前哲之遺塵 「有足求者。」霸德既衰,狙詐萌起,彊者以決勝為雄,弱 者以詐劣受屈,至有畫半策而綰萬金,開一說而錫 琛瑞,或起徒步而仕執珪,解草衣以升卿相,士之飾 巧馳辯以要能釣利者,不期而景從矣。自是愛尚相 奪,與時回變,其風不可留,其敝不能反。及漢祖仗劍, 武夫㪍興,憲令寬賒,文禮簡闊緒餘,四豪之烈,人懷 陵上之心,輕死重氣,怨惠必讎,令行私庭,權移匹庶, 任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 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 文之徒,盛於時矣。至王莽專偽,終於篡國,忠義之流, 恥見纓紼,遂乃榮華丘壑,甘足枯槁。雖中興在運,漢 德重開,而保身懷方,彌相慕襲,去就之節,重於時矣。 逮桓、靈之間,主荒政謬,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為 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 品覈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夫上好則 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若范滂、張儉之徒, 清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初,桓帝為蠡吾侯,受 學於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為尚書。時同郡河南

尹房植有名當朝,鄉人為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
考證
;因師獲印,周仲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

漸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 後汝南太守宗資任功曹范滂;南陽太守成璡亦委 功曹岑晊。二郡又為謠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陽宗 資主畫諾,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璡但坐嘯。因此 流言轉入太學,諸生三萬餘人,郭林宗、賈偉節為其 冠,並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學中語曰:「天下模 楷,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又渤 海公族進階、扶風魏齊卿。並危言深論,不隱豪強,自 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履到門。時河內張成善 說《風角》,推占當赦,遂教子殺人。李膺為河南尹,督促 收捕。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兄案殺之。初,成以 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頗誶其占。成弟子牢脩因上書 誣告「膺等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 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於是天子震怒,班下郡 國,逮捕黨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執膺等。其辭 所連及陳寔之徒二百餘人,或有逃遁不獲,皆懸金 購募,使者四出,相望於道。明年,尚書霍諝、城門校尉 竇武並表為請,帝意稍解,乃皆赦歸田里,禁錮終身, 而黨人之名猶書王府。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 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上 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顧》,次曰《八及》,次曰《八廚》,猶 古之「八元」、「八凱」也。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君者言一 世之所宗也。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 㝢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 范滂尹勳蔡衍羊陟為八顧,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 者也。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范康、檀敷、翟超為「八 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度尚、張邈、王考、劉儒、 胡母班、秦、周蕃、嚮王璋為「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 者也。又張儉鄉人朱並承望中常侍侯覽意旨,上書 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為部黨,圖危社 稷。」以儉及檀彬、褚鳳、張肅、薛蘭、馮禧、魏元、徐乾為「八 俊」,田林、張隱、劉表、薛郁、王訪、劉祗、宣靖公緒、恭為八, 顧、朱楷、田槃、疏耽、薛敦、宋布、唐龍、褒咨、宣、褒為八。及 刻石立墠,共為部黨,而儉為之魁。靈帝詔刊章捕儉 等,大長秋曹節因此諷有司,奏捕前黨故司空虞放、 太僕杜密、長樂少府李膺、司隸校尉朱㝢、潁川太守 巴肅、沛相荀昱、河內太守魏朗、山陽太守翟超、任城 相劉儒、太尉掾范滂等百餘人皆死獄中;餘或先歿 不及,或亡命獲免。自此諸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 之忿,濫入黨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嘗交關,亦離禍 毒,其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 鸞上書大訟黨人,言甚方切。帝省奏大怒,即詔司隸、 益州檻車收鸞送槐里獄,掠殺之。於是又詔州郡更 考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其在位者免官禁錮,爰 及五屬。光和二年,上祿長和海上言:「《禮》,從祖兄弟別 居異財,恩義已輕,服屬疏末。而今黨人錮及五族,既 乖典訓之文,有謬經常之法。」帝覽而悟之。黨錮自從 祖以下,皆得解釋。中平元年,黃巾賊起,中常侍呂強 言於帝曰:「黨錮久積,人情多怨。若久不赦宥,輕與張 角合謀,為變滋大,悔之無救。」帝懼其言,乃大赦黨人, 誅徙之家,皆歸故郡。其後黃巾遂盛,朝野崩離,紀綱 文章蕩然矣。凡黨事始自甘陵、汝南,成於李膺、張儉。 海內塗炭二十餘年,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三君、八 俊等三十五人,其名跡存者,並載乎篇。陳蕃、竇武、王 暢、劉表、度尚、郭林宗別有傳。荀昱附《祖淑傳》。張邈附 《呂布傳》,胡母班附《袁紹傳》。「王考字文祖,東平壽張人, 冀州刺史。秦周字平王,陳留平丘人,北海相。蕃嚮字 嘉景,魯國人,郎中。王璋字伯儀,東萊曲城人,少府卿。」 位行並不顯。翟超,山陽太守,事在《陳蕃傳》,字及郡縣 未詳。朱㝢,沛人,與杜密等俱死獄中,唯趙典《名見》而 已。

《被幽連珠》
梁·簡文帝
[编辑]

吾聞「道行則五福俱奏,運閉則六極所鍾。」是以麟出 而悲,豈唯孔子;途窮則慟,寧比嗣宗。

《祭河南張員外文》
唐·韓愈
[编辑]

貞元十九年,君為御史。余以無能,同詔並跱。君德渾 剛,標高揭己。有不吾如,唾猶泥滓。余戇而狂,年未三 紀。乘氣加人,無挾自恃。彼婉孌者,實憚吾曹。側肩帖 耳,有舌如刀。我落陽山,以尹鼯猱。君飄臨武,山林之 牢。歲弊寒凶,雪虐風饕。顛于馬下,我泗君咷。夜息南 山,同臥一席。守隸防夫,觝頂交跖。洞庭漫汗,粘天無 壁。風濤相豗,中作霹靂。追程盲進,颿船箭激。南上湘 水,屈氏所沈。二妃行迷,淚蹤染林。山哀浦思鳥獸叫 音。余唱君和,百篇在吟。君止於縣,我又南踰。把琖相 飲,後期有無。期宿界上,一又相語。自別幾時,遽變寒 暑。枕臂攲眠,加余以股。僕來告言,虎入廄處。無敢驚 逐,以我去。君云是物,不駿於乘。虎取而往,來寅其 徵。我預在此,與君俱膺。猛獸果信,惡禱而憑。余出嶺 中,君竢州下。偕掾江陵,非余望者。郴山奇變,其水清 寫。泊砂倚石,有遌無捨。衡陽放酒,熊咆虎嗥。不存令章,罰籌蝟毛。委舟湘流,往觀南嶽。雲壁潭潭,穹材攸 擢。避風太湖,七日鹿角鉤登,大鯰怒頰,豕臠盤炙 酒。群奴餘啄,走官階下。首下尻高,下馬伏塗。從事是 遭,予徵博士,君以使己,相見京師。過願之始。分教東 生,君掾雍首。兩都相望,於別何有。解手背面,遂十一 年。君出我入,如相避然。生闊死休,吞不復。宣。刑官屬, 郎引章訐奪。權臣不愛,南昌是斡。明條謹獄,氓獠戶 歌。用遷澧浦,為人受瘥。還家東都,起令河南,屈拜後 生,憤所不堪。屢以正免,身伸事蹇。竟死不昇,孰勸為 善?丞相南討,余辱司馬。議兵大梁,走出洛下。哭不憑 棺,奠不親斝,不撫其子,葬不送野。望君傷懷,有隕如 瀉。銘君之績,納石壤中。爰及祖考,紀德事功。外著後 世,鬼神與通。「君其奚憾,不余鑒衷,嗚呼哀哉!尚饗。」

患難部藝文二[编辑]

《王風有兔爰爰三章》
[编辑]

周室衰微,諸侯背叛,君子不樂其生而作此詩。

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 此百罹。尚寐無吪!

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 此百憂。尚寐無覺。

有兔爰爰,雉離于罿。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後,逢 此百凶。尚寐無聰!

《漁父歌》
[编辑]

《吳越春秋》曰:伍子胥逃楚,與楚太子建奔鄭。晉頃公欲因太子謀鄭,鄭知之,殺太子建。伍貟奔吳,追者在後。至江,江中有漁父,子胥呼之,漁父欲渡,因歌云云。子胥止蘆之漪,漁父又歌云云。既渡,漁父視之,有飢色,曰:「為子取餉。」 漁父去,子胥疑之,乃潛深葦之中。父來,持麥飯鮑魚羹盎漿,求之不見,因歌而呼之云云。子胥出,飲食畢,解百金之劍以贈,漁父不受。問其姓名,不答。子胥誡漁父曰:「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 漁父諾。胥行數步,漁者覆船自沈於江。

日月昭昭乎寖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

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事浸急兮 將奈何?

《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

《絕命詞》
漢·息夫躬
[编辑]

《漢書》曰:躬初待詔,數危言高論,自恐遭害,著絕命詞,後數年乃死,如其文。

「元,雲泱鬱,將安歸兮?鷹隼橫厲,鸞徘徊兮。矰若浮焱, 動則機兮。」叢棘棧棧,曷可栖兮。發忠亡身,自繞罔兮。 冤頸折翼,庸得往兮。涕泣流兮萑蘭,心結愲兮傷肝。 虹蜺耀兮日微,孽杳冥兮未開,痛入天兮嗚呼,冤際 絕兮誰語?仰天高兮自列,招上帝兮我察。秋風為我 吟,浮雲為我陰。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 游曠迥兮反無期,雄失據兮世我思。

《被執作詩》
梁·庾肩吾
[编辑]

髮與年俱暮,愁將罪共深。聊持《轉風燭》,暫映《廣陵》琴。

《贈中尉李彪》
北魏·韓延之
[编辑]

延之仕晉,位平西府錄事參軍。劉裕招之不屈,後奔姚興。明帝泰常二年入魏,為武牢鎮將,賜爵魯陽侯。

賈生謫長沙,董儒詣臨江。愧無若人跡,忽尋兩賢蹤。 追昔渠閣游,策駑廁群龍。如何情願奪,飄然獨違從。 痛哭去舊國,御淚屆新邦。哀哉無援民,嗷然失侶鴻。 彼蒼不我聞,千里告志同。

《斷句》
劉昶
[编辑]

宋文帝第九子。封晉熙王,位中書令,廢帝以為徐州刺史。人言昶有異志,將誅之,昶發兵無應者,奔魏,棄母妻,唯攜妾一人,騎馬自隨,在道為《斷句》。孝文使持節,都督吳越彭楚諸軍事,鎮徐州。

白雲滿鄣來,黃塵暗天起。關山四面絕,故鄉幾千里。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编辑]

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

《示裴迪》
唐·王維
[编辑]

《紀事》云:「祿山大會凝碧池,梨園子弟欷歔泣下。樂工雷海清擲樂器,西向大慟,賊支解於試馬殿。維時拘於菩提寺,有詩云云。後聞行在賊平,皆下獄,獨維得免。」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 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述懷》
杜甫
[编辑]

「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朝廷慜生還,親故傷老醜。 涕淚授拾遺,流離主恩厚。柴門雖得去,未忍即開口。 寄書問山川,不知家在否?比聞同罹禍,殺戮到雞狗。 山中漏茅屋,誰復依戶牖。摧頹蒼松根,地冷骨未朽。 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嶔岑。一作崟《猛虎場》,鬱結回 我首。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後。反畏消息來,於心亦 何有。漢運初中興,生平老耽酒。沉思歡會處,恐作窮 獨一作途《叟》。

《彭衙行》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前人
[编辑]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夜深彭衙道,一作門月照白 水山,盡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顏,參差谷鳥吟。一作鳴「不 見遊子還癡女」,「飢齩我啼畏虎狼聞。」一作猛虎懷中掩其 口,反側聲愈嗔。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 雨,泥濘相牽攀。既無禦雨一作溫備,徑滑衣又寒。有《時 經》一作最契闊,竟日數里間。野果充餱糧,卑枝成屋椽。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邊煙。少留周一作固一作同《家窪,欲出 蘆子關》故人有孫宰,高義薄曾雲。延客已曛黑,張燈 啟重門。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從此出妻孥,相視 涕闌干。眾雛爛漫睡,喚起霑盤餐。誓將與大子,永結 為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歡。誰肯艱難際,豁達 露心肝。別來歲月周,胡羯仍搆患。何當有翅翎,飛去 墮爾前。

《亂後逢村叟》一作時世行
杜荀鶴
[编辑]

「經亂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傷魂。因供寨木無桑 柘,為著鄉兵絕子孫。還似平寧徵賦稅,未嘗州縣略 安存。」至於雞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獨倚門。

《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
前人
[编辑]

握手相看誰敢言,軍家刀劍在腰邊。遍搜寶貨無藏 處,亂殺平人不怕天。古寺拆為修寨木,荒墳開作甃 城塼。郡侯逐出渾閑事,正是鑾輿幸蜀年。

《和友人送弟》
前人
[编辑]

君說無家祇弟兄,此中言別若為情。干戈鬧日分頭 去,山水寒時信路行。月下斷猿空有影,雪中孤鴈卻 無聲。我今骨肉雖飢凍,幸喜團圓過亂兵。

《老夫五首》
明·袁凱
[编辑]

老夫避兵荒山側,三日無食在荊棘。鞋襪破盡皮肉 碎,血破兩踵行不得。於時瘦妻實臥病,十聲呼之一 聲應。夜深困絕倚枯樹,逐魂啼來雨如注。

老夫避兵黃浦上,八月秋濤勢逾壯。蛟龍變化不自 謀,鯨鯢偃蹇還漂蕩。船中小兒懼且泣,婦女嘔吐無 人色。我獨兀坐面向天,篙師疾呼更索錢。

老夫避兵三江口,江中夜夜蛟龍吼。砉然一聲腦欲 裂,千尺長隄忽如走。須臾海門風雨來,江水震蕩如 奔雷。同行百船半沉溺,無力救之空歎息。

老夫避兵三泖邊,泖水闊絕無人煙。惡風三日天正 黑,濕雲臭霧相盤旋。草頭飛蟲囓人肉,更有青蛇口 尤毒。小兒無知恣奔走,我欲近前捉其手。

老夫避兵東海頭,海風吹衣夜颼颼。黃蒿斷岸少人 跡,飢鳶無食聲啾啾。狐狸向人呼姓名,兩足直立當 前行。自信從來膽力壯,此日對之魂欲喪。

《逃難詩》
洪若皋
[编辑]

丙申十三載,正月上元時。蒼茫聞盜賊,東方光迷離。 須臾門巷裡,四路皆賊騎。翻身下床走,顛倒衣裳披。 骨肉各自散,對面不相辭。單身赴東鄰,越牆又度籬。 籬高不可度,足失刺傷皮。我身已難保,焉復顧四肢。 後圍到鄰家,東西莫所之。鄰翁似認我,見我長歎咨。 「汝是讀書人,不走尚在茲。我有夾牆內,急入莫再遲。」 攜我杵臼後,牆實狹且卑。推我側身入,戒我勿動移。 牆頭蓋荐棘,牆面掛席箕。布置未及已,賊忽劈門楣。 老翁亟他往,霍霍響矛魂飛膽似落,噤氣勿噓吹。 中有兩小女,展轉聲譆譆,低頭掩其口,高聲反問誰。 惟賊眼奢侈,玉帛與珠璣,急打東房去,無心戀茅茨。 不知誰家婦,嬌嬈哭甚悲。「曰馬奔封豕,繹絡走青絲。」 哀聲與鐵杖,懍慄寒心脾,漫漫長夜窟,手足無所施。 低頭若頸折,自卯及夕曦,皮肉已盡死,跼蹐不知疲。 砲聲四五動,哄聞勢少綏。「撥身雜眾人,脫袍去接䍦。 要命爭先走,不復知忸怩。路逢我妻在,偕出東城陴。 顧我雖得脫,父母尚未知。母年六十六,父年近期頤。 平時少行走,何以經險巇。父母養子時,百年有所資。 生我不得力,身完縱何為。行人指示我,適間有二耆。 云是貴家翁,雙雙東驅馳。從此十里許,尚可相攀追。 既聽消息」真,但走且莫羈。新來海上賊,數萬滿城彌; 年少市棍徒,白裹混相欺;男婦盡被擄,寸草不復遺。 去去何甸甸,搰搰田溝澌;所遇多流血,呻吟道傍屍。 往來動契闊,悲號振平菑。擔甑或負釜,抱子或牽犧; 攘攘數百輩,雜沓相擠推。夜深後嶺道,雨後北山崥。 既無燈火具,徑滑泥又滋。水渦并突口,白影互相疑平生苦短視,十步九僛僛。山麓逢幼弟,仗爾來扶持。 安樂重友生,兄弟急難宜。迢迢踰岩谷,群峰勢參差。 昏鴉哺數子,林樹聲喔咿。寒坑泉幽咽,野竹風颸颸。 回首斗城中,烈火照通逵。黤黰氣上積,皇天慘不怡。 暮宿王家菴,晨過大寺基。深山雪如練,萬丈白長麾。 龍門翻銀濤,千軍列素帷。春寒「窮谷裏,風景自堪奇。 早風吹折骨,冰霜生口髭。指落不得直,面目黑青黧。 兩日未飲食,口燥腹又飢。吾妻臥路泣,掩面不能隨。 艱難古不免,步步且自支。黃昏到寺中,僧去存老尼。 衣袍換升米,折椽向地炊。煙塵著濕眼,半夜成粥糜。 血回湯入口,魂招飰翻匙。新棲且安息,生理漫圖維。 三日歸我宗,父母亦來斯。昆弟陸續到,團聚哭淋漓。 驚定還拭淚,喜極復嗚戲。村婦牆頭笑,村童滿堂窺。 村老四五人,嘆惜前致詞。聞君新構房,今日可耘耔。 灰燼并瓦屑,不留寸題榱。人生有哀樂,天地有盛衰。 桑田變滄海,何處是靈芝。一家幸會合,豈復論舊貲。 攘攘唐黃巾,紛紛漢赤眉。無地無豪傑,顛沛是吾師。 九州四海大,亙古長熙熙。廣廈千萬間,懷葛至今垂。 我無鄰家翁,今在海之湄。父母不得見,何況妻與兒。 多謝鄰家翁,豁達露襟期。誰肯流離際,忘身濟人危。 吾知丈人者,不受世磷緇。誓將與丈人,結歡致所私。 妖氛猶未靖,夢寐長勞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