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4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四十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四十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十二

  有虞氏二

  商        資

  郮        虔

  寇        酈

  翟        詹

  葛        鬷

  豢龍       防風氏

  有莘氏      元都氏

  夏后氏一

  費        徐

  蕭        鳥俗氏

官常典第一百四十卷

勳爵部彙考十二[编辑]

有虞氏二[编辑]

[编辑]

帝舜褒賞勳爵,益封契,而商國始大。

按:《詩經商頌元鳥》篇:「天命元鳥,降而生商。」

鳦遺卵,娀氏之女,簡狄吞之而生契,為堯司徒,有功封商。堯知其後將興,又錫其姓焉。

按《長發》篇:「濬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 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帝黑帝》也。」禹敷下土之時,有娀氏之國。亦始廣大。有女簡狄。吞鳦卵而生契。堯封之於商。

元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 既發。」

始堯封之商為小國。舜之末年,乃益其土地為大國,皆能達其教令。知堯封為小國,舜益為大國者,《中候握河紀》說堯云:「斯封稷、契、皋陶,賜姓號。」是堯封之也。考《河命》說舜之事云:「褒賜群臣,賞爵有功。稷、契、皋陶益土地。」是舜益地為大國也。自殷以上,大國百里。

按《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 次妃三人,行浴,見元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 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 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 子氏。」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次妃有娀氏,曰簡狄,生𥜿𥜿契 也。聰明而仁,堯命司徒,使布五教而民輯,及虞不廢, 是以受商,賜姓子氏,商人謂之元王子昭明,居砥石, 生相土,克承商業,始居商丘,出長諸侯,威武烈烈。至 孫冥為司空,世事虞夏,十有二世而湯遂興。

所封乃華陰鄭縣,有欒都城,故潘邑也。《世本》謂「契居蕃」,是矣。《中候握河紀》云:「棄契皆堯封。」《長發箋》云:「堯小封,舜末年。」益為大妄也。

「夏帝相十五歲,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於商丘。」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路史》:「越在先時,閼伯火正實事唐虞,禹更以相土 居之。商虛,入為王官,出長諸侯,有勤於民,以食於味。 帝少康十一歲,使商侯冥治河。」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杼十三歲,商侯冥死於河。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史記殷本紀》注:「宋忠曰:冥為司空,勤其官事,死於 水中,殷人郊之。」

帝芒三十三歲,商侯遷於殷。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泄十二歲,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泄十六歲,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 臣。

按:《竹書紀年》云云。

殷侯子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中葉衰而《上甲微》復興,故殷人報焉。

帝孔甲,三十七歲,商主癸生,子履。

按:《通鑑前編》云云。

《帝王世紀》曰:「主癸之妃扶都,見白氣貫月而生湯。」

「帝癸二十一歲,商師征有洛,克之,遂征荊,荊降。」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癸三十五歲,商主癸薨,子履嗣位。

按:《史記殷本紀》:「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 姓,百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 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 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 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 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

孔安國曰:契父帝嚳居亳,湯自商丘遷焉,故曰「從先王居。」

按《竹書紀年》:「夏桀三十五年,商侯履遷於亳。」

按《通鑑前編》:「后癸三十有五歲,商主癸薨,子履嗣位, 始居亳。」

帝癸三十六歲,湯征葛。

按《史記殷本紀》,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 按《通鑑前編》:后癸三十六歲,商湯始用師征葛。 帝癸三十七歲,商湯聘伊尹於有莘,進於夏桀。 按《史記殷本紀》:「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 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 在王宮。勉哉,勉哉』!」湯曰:「女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 有攸赦。」作《湯征》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湯而無由,乃 為有莘氏媵臣,負俎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或曰 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 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 按《通鑑前編》:后癸三十有七歲,商湯遣使以幣聘伊 尹於有莘,進伊尹於夏王桀。

帝癸四十歲,伊尹復歸湯。

按:《史記殷本紀》:「伊尹去湯適夏,既醜有夏,復歸於亳, 入自北門,遇女鳩女房。」作《女鳩女房》。

按《新序》:「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隄,縱靡 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群臣相持歌曰:『江水 沛沛兮,舟楫敗兮,我王廢兮,趨歸薄兮,藩亦大兮』。又 曰:『樂兮樂兮,四牡蹻兮,六轡沃兮。去不善而從善,何 不樂兮』。伊尹知天命之去,舉觴而告桀曰:『君王不聽 臣之言,亡無日矣』。桀拍然而作,啞然而笑曰:『子何妖 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曰:「有亡乎?日亡,吾乃亡 耳。」於是尹接履而趨,遂適商就湯。湯立為相。故伊尹 去夏歸亳,商王而夏亡。

按:《通鑑前編》:「后癸四十歲,伊尹復歸於亳。」

帝癸四十二歲,囚湯於夏臺,既而釋之。

按《竹書紀年》:「夏桀二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於 夏臺。二十三年,釋商侯履,諸侯遂賓於商。」

接《通鑑前編》:「夏桀四十有二歲,夏王桀囚商湯於夏 臺,既而釋之。」

帝癸五十一歲,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按:《通鑑前編》云云。

《淮南子》曰:夏之將亡,太史令終古先奔於商,三年而夏桀乃亡。《大紀》曰:「夏桀鑿池為夜宮,男女雜處,三旬不朝。太史令終古執其圖法,泣諫不聽,終古出奔商。」

帝癸五十三歲,商湯伐夏桀放之南巢,遂有天下。 按《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 方,皆入吾網』。湯曰:『噫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 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 矣,及禽獸』。」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 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 吾,遂伐桀,作《湯誓》,號曰《武王》。桀敗於有娀之墟,桀奔 於鳴條,夏師敗績。湯遂伐三俘厥寶玉,義伯、仲伯 作《典寶》。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報。於 是諸侯心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

按《竹書紀年》:「夏桀二十六年,商滅溫。二十八年,昆吾 氏伐商。商會諸侯於景亳,遂征韋。商師取韋,遂征顧, 太史令終古出奔商。二十九年,商師取顧,三日並出。 費伯昌出奔商,商師征昆吾。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 邑,克昆吾。大雷雨,戰於鳴條,夏師敗績。桀出奔三朡。 商師征三朡,戰於郕,獲桀於焦門,放之於南巢。」 按《通鑑前編》「后癸五十有二歲為商湯。十有七祀,商 王。成湯十有八祀,王誓師伐夏桀,放之於南巢。」

[编辑]

帝舜封黃帝之後於資。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後一十有九侯伯,其得 資者為資氏。」𫑫氏。

[编辑]

帝舜封黃帝之後於郮。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後一十有九侯伯。其得 郮者為郮氏、輔氏。」

[编辑]

《帝舜》封黃帝之後於虔。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後一十有九侯伯,其得 虔者為虔氏。」

[编辑]

《帝舜》封黃帝之後於寇。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後,一十有九侯伯,其得

寇者為寇氏。」口引氏劉氏
考證

[编辑]

《帝舜》封黃帝之後於酈。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後,一十有九侯伯國於 酈者,為酈氏。儷氏、食其氏、侍其氏。 皋陶有子三人, 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姓。偃匽之後有州絞、貳、 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 鮑舒、龔,後各以國命氏。

按《史記》:「匽姓皋陶,後,莊帝母匽氏國。」《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會六阮棐高。」高即皋也,偃或作優,誤。按酈路史作黃帝後又以為皋陶後故附錄於此

[编辑]

帝舜封黃帝之後於翟。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後一十有九侯伯國於 翟者,為翟氏、糴氏、狄氏。」

[编辑]

《帝舜》封黃帝之後於詹。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後一十有九侯伯國於 詹者,為詹氏。」

[编辑]

黃帝之後,自詹移葛。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後一十有九侯伯國於 詹者,為詹氏。」自詹移葛,則為葛氏、詹葛氏。

葛伯爵。

[编辑]

帝舜封飂叔安裔子於鬷。

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於絳郊。魏獻子問於 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於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 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畜龍,故國有豢 龍氏,有御龍氏』。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不知 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 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 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 夷氏其後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於 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 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 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 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饗 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縣,范氏其後也。《獻子》曰: 「今何故無之?」對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 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業,其物乃 至,若泯棄之物,乃坻伏,鬱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 謂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 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 正曰元冥,土正曰「后土。」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 生得。

飂,古國也。叔安其君名豢龍,官名。官有世功則以官氏。鬷、水上夷,皆董姓,更代也。以劉累代彭姓之豕韋,累尋遷魯縣。豕韋復國,至商而滅。累之後世,復承其國為豕韋氏,在襄二十四年。不能致龍,故懼遷魯縣,自貶退也。正義曰:傳言「以更豕韋之後」,則豕韋是舊國,廢其君,以劉累代之。《鄭語》云:「祝融之後八姓,大彭、豕韋為商伯矣。」又云「彭姓,彭祖豕韋,則商滅之矣。」如彼文,豕韋之國,至商乃滅,於夏王孔甲之時,彭姓豕韋未全滅也。又下云「劉累懼而遷於魯縣」,明是累遷之後,豕韋復國,至商乃滅耳。襄二十四年傳范宣子自言其祖「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則劉累子孫復封豕韋,杜跡其事,知累後世更復其國為豕韋氏也。

按《國語》鄭史伯對桓公曰:「祝融能昭顯天地之光明, 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佐制物 於前代者,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 未有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 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 滅之矣。妘姓鄶、路、偪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或在 王室,或在夷、翟,莫之數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 姓無後,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

大彭,陸終第三子曰籛,為彭姓,封於大彭,謂之彭祖。豕韋,彭姓之別封於豕韋者。殷衰,二國相繼為商伯,其後世失道,殷復興而滅之。鬷,董姓,己姓之別受氏為國者。飂叔安之裔子曰董父,以擾龍服事帝舜,賜姓曰董氏,曰豢龍,封之鬷川。當夏之興,別封鬷夷於孔甲前而滅矣。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娽,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梎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 於吳,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𣎜。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後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皆己分也。廖有叔 安,異封於董,董甫以豢龍事虞,封於鬷川,別為鬷夷, 更為關龍。廖、董。關龍則夏滅之,鬷則商滅之。

===豢龍===鬷之別封為「豢龍。」

按《史記夏本紀》:「帝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 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 龍氏。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 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 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懼而遷去。」

賈逵曰:「劉累之後,至商不絕,以代豕韋之後。祝融之後,封於豕韋。殷武丁滅之,以劉累之後代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娽,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梎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 於吳,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𣎜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後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皆己分也。廖有叔 安,異封於董,董甫以豢龍事虞封於鬷川,別為鬷夷, 更為關龍。廖、董、關龍,則夏滅之,鬷則商滅之。

防風氏[编辑]

汪芒氏之君,在虞夏為「防風氏。」

按《家語》:吳伐越,隳會稽,獲巨骨一節,專車焉。吳子使 來聘於魯,且問之。孔子命使者曰:「無以吾命也。」賓既 將事,乃發幣於大夫及孔子,孔子爵之。既徹俎而燕 客執骨而問曰:「敢問骨何如為大?」孔子曰:「丘聞昔禹 致群臣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 專車焉,此為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為神?」孔子曰:「山川 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社稷之守為公侯; 山川之祀為諸侯,皆屬於王。」客曰:「防風氏何守?」孔子 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者也,為漆姓。在虞、夏為防風 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翟氏,今曰大人。」客曰:「人長 之極幾何?」孔子曰:「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 過十,數之極也。」

按《路史》:「帝鴻氏生白民及嘻,嘻生季格,季格生帝魁。 白民銷姓,降居於夷,是為白民之祖,其別為防風氏, 守封、禺之間。」

有莘氏[编辑]

鯀娶於有莘氏。

按《通志》:「禹母有莘氏女曰修己。」

商湯亦娶於有莘氏。

按《史記殷本紀》:「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湯而無由,乃 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

《列女傳》曰:湯妃有莘氏之女。《正義》曰:《括地志》云:「古莘國在汴州陳留縣東五里,故莘城是也。」《陳留風俗傳》云:「陳留外黃有莘昌亭,本宋地,莘氏邑也。」

元都氏[编辑]

帝舜四十二年,元都氏來朝,貢寶玉。

按:《竹書紀年》云云。

夏后氏一[编辑]

[编辑]

帝啟二歲,費侯伯益出就國。按益于堯時已封梁未知何時封費茲編以益

「相禹薦之于天」 ,且《路史》指封費為皋陶子,故敘就國起為夏禹勳爵。

按《史記秦本紀》: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 修織,元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 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元圭,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 功,其賜爾皁游。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 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 賜姓嬴氏。

此即秦趙之祖,嬴姓之先,一名柏翳,《尚書》謂之伯益,《系本》《漢書》謂之「伯益」是也。尋檢《史記》上下諸文,伯翳與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陳杞《系家》即敘伯翳與伯益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決邪?抑亦謬誤爾?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伯翳封費,生大廉若木恩成。若木事夏,襲翳之封。 後有費昌,為湯御右。費仲事紂。

按《通鑑前編》:「夏后禹二歲,帝薦益於天。帝啟二歲,伯 益歸政就國,帝親政,大饗於諸侯。」

帝啟六歲,伯益薨,祠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癸二十九歲,費伯昌出奔商。

按《史記·秦本紀》:「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 二曰若木,實費氏。其元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或 在夷狄。」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御,以敗桀 於鳴條。

按:《竹書紀年》:「帝桀二十九年,費伯昌出奔商。」

商中宗太戊三十一祀,命費侯仲衍為御正。

按《史記秦本紀》:「大廉元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帝 太戊聞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 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 諸侯。」

按:《竹書紀年》:「太戊三十一年,命費侯仲衍為御正。」

===徐===夏封伯翳之裔於徐,使主淮夷。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伯翳封費生大廉若木恩成。若木事夏,襲翳之封, 後有費昌,為湯御右。費仲事紂,其立於淮者為嬴氏。 夏世有調,王命以徐伯,主淮夷。三十二世君偃一假 仁義而賓國。三十六,周王剡之而錄其子宗,十一世 為吳所滅。

偃即康王,乃穆王時。《都城記》云:「穆王西巡,聞其威德日遠,遣楚師襲破,殺王偃。」《後漢書七諫》《淮南子》注以為楚文滅之。楚文乃春秋時誤。宗北走彭城武原山,萬眾從之,因曰徐山。

周成王三年,淮夷徐戎皆叛,魯侯伯禽討之。

按《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徂茲淮夷,徐戎並 興。善敹乃甲胄,敿乃干,無敢不弔!備乃弓矢,鍜乃戈 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馬,杜乃擭。」 「乃穽,無敢傷牿牿之傷,汝則有常刑!馬牛其風,臣妾 逋逃,勿敢越逐,祗復之我商賚,汝乃越逐不復,汝則 有常刑!無敢寇攘,踰垣牆,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 刑!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 刑。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楨榦。甲戌,我惟築,無敢不供, 女則有無餘刑,非殺魯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無敢 不多。」女則有大刑。

按《書序》:「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並興,東郊不開,作《費 誓》。」

按《史記·周本紀》:初,管、蔡畔周,周公討之,三年而畢定。 故初作《大誥》,次作《微子之命》,次《歸禾》,次《嘉禾》,次《康誥》 《酒誥》《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 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豐,使召公 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 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誥》。 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公 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

《括地志》云:「泗水,徐城縣北二十里,古徐國,即淮夷也。」

按《魯周公世家》,「伯禽即位之後,有管、蔡等反也。淮夷、 徐戎亦並興反,於是伯禽率師伐之於肹,作《肹誓》。遂 平徐戎,定魯。」

按《竹書紀年》:「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於邶以 叛。秋大雷電以風。王逆周文公於郊,遂伐殷。三年,王 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民於衛,遂伐奄,滅蒲姑。」「四 年春正月,初朝於廟。夏四月,初嘗麥。王師伐淮夷,遂 入奄。」

按:《通鑑前編》:「成王三年秋,管叔及蔡叔、霍叔與武庚 叛,淮夷、徐戎皆叛。魯侯伯禽帥師伐淮夷、徐戎。」 「穆王六年春,徐子誕來朝,鍚命為伯。」

按:《竹書紀年》云云。

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

按《竹書紀年》:十三年:「春,祭公帥師從王西征,次於陽 紆。秋七月,西戎來賓,徐戎侵洛。冬十月,造父御王,入 於宗周。」

穆王十七年,王師征徐戎,克之。

按《史記秦本紀》:「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 驊騮、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 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繆王以趙城 封造父。」

《括地志》云:「大徐城在泗州徐城縣北三十里,古徐國也。」《博物志》云:「徐君宮人有娠而生卵,以為不祥,棄於水濱孤獨。母有犬鵠蒼,銜所棄卵以歸,覆煖之,乃成小兒,生偃。故宮人聞之,更取養之,及長,襲為徐君後。鵠蒼臨死,生角而九尾,化為黃龍。鵠蒼或名后蒼。」《括地志》又云:「徐城在越州鄍縣東南,入海二百里。」《夏侯志》云:「翁洲上有徐偃王城」,《傳》云:「昔周穆王巡狩,諸侯共尊偃王,穆王聞之,令造父御乘騕褭之馬,日行千里,自還討之。」或云「命楚王帥師伐之,偃王乃於此處立城以終。」

按《竹書紀年》:「穆王十四年,王帥楚子伐徐戎,克之。夏 四月,王畋於軍丘。五月,作范宮。秋九月,翟人侵畢。冬, 蒐于萍澤,作虎牢。十五年春正月,留昆氏來賓,作重 璧臺。冬,王觀於鹽澤。十六年,霍侯舊薨,王命造父封 於趙。十七年,王西征昆侖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 來朝,賓於昭宮。秋八月,遷戎於太原。」

按《博物志·徐偃王志》云:「徐君宮人,娠而生卵,以為不 祥,棄之水濱。獨孤母有犬,名鵠蒼,獵於水濱,得所棄 卵,銜以東歸。獨孤母以為異,覆煖之,遂伏成兒,生時 正偃,故以為名。徐君宮中聞之,乃更錄取。長而仁智, 襲君徐國。後鵠蒼臨死,生角而九尾,實黃龍也。偃王 乃葬之徐界中。」今見云狗,偃王治其國,仁義著聞,欲 舟行上國,乃通溝陳蔡之間,得朱弓矢,以己得天瑞, 遂因名為弓,自稱徐偃王。江淮諸侯皆伏從,伏從者 三十六國。周王聞,遣使乘驛,一日至楚,使伐之。偃王 仁,不忍鬥,害其民,為楚所敗,遂逃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後遂名其山為「徐山。」山上 立石室,有神靈,民人祈禱,今皆見存。

按《通鑑前編》:「穆王十有三年,王西征。十有七年,王西 征。徐戎作亂,王歸征徐戎,克之。」按通鑑前編十有三年王西征下引竹書

《紀年》曰:「穆王十有三年,西征于青鳥之所憩。」 又云:「十有七年,王西征,徐戎作亂,王歸征徐戎,克之。」 下引《竹書紀年》云:「穆王十七年,王西征。」 遂引《史記》蜚廉造父事,是以見西王母在十三年,伐徐在十七年也。今按《竹書》原文則伐徐在十四年,見西王母在十七年。前編既引《竹書》為據,而年又舛訛,今改正之。

穆王三十五年,「荊人入徐,毛伯帥師敗荊人於泲。」 按《竹書紀年》云云。

惠王九年「秋魯侯會宋人齊人伐徐。」

按:《春秋》莊公二十六年。

惠王二十年春,徐人取舒。

按:《春秋》僖公三年。

徐國在下邳僮縣東南。舒國,今廬江舒縣。勝國而不用大師,亦曰取。舒,楚之同類,《詩》所謂「荊舒」者也。徐附齊,故為齊取楚之與國。

襄王七年春正月,楚人伐徐。「三月,齊侯、宋公、魯侯、陳 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諸侯之 大夫救徐。冬,楚人敗徐于婁林。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 待之。」秋,齊師、曹師伐厲以救徐。冬,楚敗徐于婁林。徐 恃救也。

襄王八年夏,齊伐厲,不克,救徐而還。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僖公十六年「夏,齊伐厲,不克, 救徐而還。」

襄王九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按《春秋》僖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春,「齊人為徐 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

「《英氏》,楚與國。」婁林役,在十五年。

襄王三十二年冬,徐伐莒。

按《春秋文公七年》。按《左傳》七年,「徐伐莒,莒人來請 盟,穆伯如莒蒞盟。」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楚人執 徐子。」

按《春秋》昭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楚子使椒舉如 晉求諸侯,晉侯許之。夏,諸侯如楚。六月丙午,楚子合 諸侯于申。徐子,吳出也,以為貳焉,故執諸申。」

景王八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 人伐吳。」

按:《春秋》昭公五年。

景王九年秋九月,楚伐徐。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六年:「秋九月,徐儀楚聘 于楚,楚子執之,逃歸,懼其叛也,使薳洩伐徐。吳人救 之。令尹子蕩帥師伐吳,師于豫章而次于乾谿。吳人 敗其師于房鍾,獲宮廄尹棄疾。子蕩歸罪于薳洩而 殺之。」

景王十九年春,齊侯伐徐。

按《春秋》昭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春,齊侯伐徐。 楚子聞蠻氏之亂也,與蠻子之無質也,使然丹誘戎 蠻子嘉殺之,遂取蠻氏,既而復立其子焉,禮也。二月 丙申,齊師至于蒲隧,徐人行成。徐子及郯人、莒人會 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叔孫昭子曰:「諸侯之 無伯害哉?齊君之無道也!興師而伐遠方,會之,有成 而」還,莫之亢也,無伯也夫。《詩》曰:「宗周既滅,靡所止戾。」 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其是之謂乎!

敬王五年「夏四月,吳公子掩餘奔徐。」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春,吳子欲因 楚喪而伐之,使公子掩餘、公子燭庸帥師圍潛。楚莠 尹然、工尹麇帥師救潛,左司馬沈尹戌帥都君子與 王馬之屬以濟師,與吳師遇於窮,令尹子常以舟師 及沙汭而還。左尹郤宛、工尹壽帥師至於潛,吳師不 能退。吳公子光曰:「此時也,弗可失也。」告鱄設諸曰:「上 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吾欲求之。」夏四月,光 伏甲於堀室而享王,遂弒王闔廬。吳公子掩餘奔徐, 公子燭庸奔鍾吾。

敬王八年冬十有二月,吳滅徐。徐子章禹奔楚。 按《春秋》昭公三十年。按《左傳》三十年秋,吳子使徐 人執掩餘,使鍾吾人執燭庸,二公子奔楚。楚子大封 而定其徙。使監馬尹大心逆吳公子,使居養莠尹然。 左司馬沈尹戍城之,取於城父與胡田以與之,將以 害吳也。子西諫曰:「吳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 辛苦同之」,將用之也。若好吳邊疆,使柔服焉,猶懼其 至,吾又疆其讎以重怒之,無乃不可乎?吳,周之胄裔 也,而棄在海濱,不與姬通。今而始大,比于諸華,光又 甚文。將自同於先王,不知天將以為虐乎?使翦喪吳 國而封大異姓乎?其抑亦將卒以祚吳乎?其終不遠

矣。我盍姑億吾鬼神,而寧吾族姓,以待其歸,「將焉用
考證
自播揚焉?」王弗聽。吳子怒。冬十二月,吳子執鍾吾子,

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卯,滅徐。徐子章禹斷其髮,攜 其夫人,以逆吳子。吳子唁而送之,使其邇臣從之,遂 奔楚。楚沈尹戍帥師救徐,弗及,遂城夷,使徐子處之。

[编辑]

夏,封孟虧於蕭。

按《路史》:「少昊氏有裔子曰孟虧,能訓鳥獸而致鳳凰, 爰封之蕭。 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生大廉,後有孟 虧、仲衍。孟虧能帥翳者作土於蕭,是為蕭孟虧。夏后 氏衰,孟虧去之,而鳳皇隨焉。蕭子國也。」

周惠王六年夏蕭叔朝于魯。

按:《春秋》莊公二十三年。

蕭附魯國叔名,就穀朝公,故不言「來。」凡在外朝,則禮不得具,嘉禮不野合。此僭朝於方嶽之禮。

襄王二十二年秋,介人侵蕭。

按:《春秋》僖公三十年。

定王十年「冬十二月戊寅,楚子滅蕭。」

按《春秋》宣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冬,楚子伐蕭。 宋華椒以蔡人救蕭。蕭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 曰:「勿殺,吾退。」蕭人殺之。王怒,遂圍蕭,蕭潰。申公巫臣 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 纊,遂傅於蕭。還無社,與司馬卯言,號申叔展。叔展曰: 『有麥麴乎』?」曰:「無。」「有《山鞠》窮乎?」曰:「無。」「河魚腹疾奈何?」曰: 「目於《眢井》而拯之。若為茅絰,哭井則己。」明日蕭潰,申 叔視其井,則《茅絰》存焉,號而出之。

鳥俗氏[编辑]

帝啟封大廉為《鳥俗氏》。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伯翳封費生大廉若木恩成,大廉事夏后啟,為鳥 俗氏。

「俗」,一作「浴。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