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6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六十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三十三

  周十九

  焦        祝

  南燕       祁

  莒        偪陽

  夷        薊

  房        唐

  胡        鄒

  盧        潘

  負        褒

  宿        須句

官常典第一百六十一卷

勳爵部彙考三十三[编辑]

周十九[编辑]

[编辑]

武王克商,封神農之後于焦。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罷兵西歸,追思先 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

《地理志》「弘農陝縣有焦城,故焦國也。」

按《路史》:「炎帝戲,戲生器,器生鉅及伯陵、祝庸。祝庸為 黃帝司徒,居於江。水生術囂、兌首、方顛,是襲土壤。生 條及句龍,句龍生垂及信,垂生噎鳴,是為伯夷。為虞 心呂,且功於水。封呂生,歲十二。泰嶽襲呂,餘列申許。」 武王得泰嶽後,文叔紹之。許靈公徙葉,悼公遷城父, 曰焦夷。二十有四世,鄭滅之。

昭九年書「許遷於夷」,《周紀》謂「武王封之焦」,非也。昭十八遷析,定四年遷容城,定六年游吉滅許,以許男歸,一作「斯蘧。」然哀元年許男與楚圍蔡,蓋國滅而君在,說者以為復立之也,非矣。

[编辑]

武王克商,封黃帝之後于祝。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罷兵西歸,追思先 聖,王乃褒封黃帝之後於祝」

正義曰:《左傳》云:「祝其,實夾谷。」杜預云:「夾谷即祝其也。」服虔云:「東海郡祝其縣也。」

南燕[编辑]

周有《南燕》國,為黃帝之後。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子二十五,別姓者十二:祈、酉、滕、 箴、任、苟、釐、結、儇、依及二紀也。餘循姬姓結姓,伯鯈封 於南燕、密、須、闕、允、蔡、光敦、偪、燕、魯雝、斷、密雖,皆結分 也。」

桓王元年夏四月,衛人以燕師伐鄭,鄭敗燕師。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隱公五年「夏四月,鄭人侵衛 牧,以報東門之役。衛人以燕師伐鄭,鄭祭足、原繁、洩 駕以三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潛軍軍其後。燕人 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六月,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 師於北制。」

南燕國今東郡燕縣。

桓王二十年「秋七月丁亥,宋公、魯侯、燕人盟於穀丘。」 按《春秋》桓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夏公欲平宋 鄭。秋,公及宋公盟於句瀆之丘。

惠王二年「秋王子頹以衛師、燕師伐周。」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莊公十九年:「初,王姚嬖於莊 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 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奪子 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 詹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 王,不克,出奔溫。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 冬,立子頹。

惠王三年春鄭伯執燕仲父以王歸處於櫟。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莊公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 不克,執燕仲父。夏,鄭伯遂以王歸,王處於櫟。秋,王及 鄭伯入於鄔,遂入成周,取其寶器而還。」

[编辑]

按《路史》:「祁,嬴國也。周興,封少昊之後於祁。」

《潛夫論》:「武王封少昊後,蓋古帝後皆封矣。」按:周封杞、宋為二後并陳,以備三恪。《左氏》說者更以黃帝、堯、舜後為三恪,而少昊不預。

[编辑]

周滅曹姓之莒,而封少昊之後茲《輿期》于莒。

按《路史》:「小昊青陽氏,紀姓。周興,封帝之後於祁,而置 莒。後輿期於莒,始都。計二世,茲丕歸莒,至紀公,復紀 姓。 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娽。生伯稱、卷 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於吳,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𣎜,三年生子六 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晏安封。 為。姓:朱、婁、騶、繹、倪、莒、小朱、根、牟,皆「分也」,《莒》則 周滅之。

非紀姓之莒,「周滅以封」茲《輿期》。

平王五十年「夏五月,莒人入向。冬,紀子帛、莒子盟于 密。」

按《春秋》隱公二年。按《左傳》,「二年春,莒子娶於向,向 姜不安莒而歸。夏,莒人入向,以姜氏還。冬,紀子帛、莒 子盟于密,魯故也。」

《世本》:莒,《紀姓譜》云:「蠃姓,少昊之後。周武王封茲輿於莒,初都計,後徙莒,今城陽莒縣是也。」《世本》:「自紀公以下為已姓,不知誰賜之姓者。十一世茲丕公,方見《春秋》。」按路史茲與作與期至茲丕僅二世疑誤

桓王元年春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

按:《春秋》隱公四年。

桓王五年「秋九月辛卯魯侯及莒人盟于浮來」 按《春秋》隱公八年按《左傳》八年「秋公及莒人盟于 浮來以成紀好也。」

桓王二十年夏六月壬寅,魯侯、杞侯、莒子盟于曲池 按《春秋》桓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夏盟于曲池, 平杞、莒也。

莊王十二年,齊公子小白出奔莒。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初,襄公立無常,鮑叔牙曰:「君 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莊公九年春, 齊雍廩殺無知,桓公自莒入。

惠王二年「秋魯夫人姜氏如莒。」

按:《春秋》莊公十九年。

惠王三年春二月,魯夫人姜氏如莒。

按:《春秋》莊公二十年。

惠王十年「冬莒慶逆叔姬于魯。」

按:《春秋》莊公二十七年。

惠王十七年秋九月,魯公子慶父出奔莒。

按《春秋》閔公二年。按《左傳》,二年,「秋八月辛丑,共仲 使卜齮賊公於武闈。成季以僖公適邾,共仲奔莒,乃 入立之,以賂求共仲於莒,莒人歸之,及密,使公子魚 請,不許,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聲也』?乃縊。」

惠王十八年「冬十月壬午,魯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 酈,獲莒拏。」

按《春秋》僖公元年。按《左傳》,元年冬,「莒人來求賂。公 子友敗諸酈,獲莒子之弟拏。非卿也,嘉獲之也。公賜 季友汶陽之田及費。」

襄王十七年「冬十二月癸亥,魯侯會衛子、莒慶盟于 洮。」

按《春秋》僖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冬,衛人 平莒於我。十二月,盟于洮,脩衛文公之好,且及莒平 也。」

襄王十八年春正月,魯侯會莒子、衛甯速盟于向。 按《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按《左傳》,二十六年「春王正 月,公會莒茲丕公、甯莊子盟于向」,尋洮之盟也。 襄王二十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侯、鄭伯、 衛子、莒子盟于踐土。陳侯如會。六月,陳侯款薨,子朔 立。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人、 秦人會于溫,諸侯遂圍許。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按《左傳》二十八年:夏四月 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憖次于城濮, 楚師背酅而舍,子玉使鬥勃請戰。己巳,晉師陳于莘 北,楚師敗績。晉師三日館糓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 衡雍,作王宮于踐土。五月丁未,獻楚俘于王。癸亥,王 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 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其元孫,無 有老幼。冬,會于溫,討不服也。」丁丑,諸侯圍許。

襄王三十二年冬,徐伐莒,魯公孫敖如莒涖盟。 按《春秋》文公七年,按《左傳》,穆伯娶於莒,曰戴己,生 文伯。其娣聲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於莒。莒人以聲 己辭,則為襄仲聘焉。七年冬,徐伐莒,莒人來請盟。穆 伯如莒涖盟,且為仲逆。及鄢陵,登城見之美,自為娶 之。仲請攻之,公將許之。叔仲惠伯諫曰:「臣聞之,兵作 於內為亂,於外為寇。寇猶及人,亂自及也。今臣作亂, 而君不禁,以啟寇讎,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使仲 舍之、公孫敖反之,復為兄弟,如初。從之。

襄王三十三年「冬十月魯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 丙戌奔莒。」

按《春秋》文公八年。按《左傳》,八年冬,「穆伯如周弔喪, 不至,以幣奔莒,從己氏焉。」

《匡王》四年冬十月,莒弒其君庶其。

按《春秋》文公十八年。按《左傳》,莒紀公生太子僕,又 生季佗。愛季佗而黜僕,且多行無禮於國。十八年冬 十月,僕因國人以弒紀公,以其寶玉來奔,納諸宣公。 公命與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諸竟,曰:

「今日必達。」公問其故,季文子使太史克對曰:「先大夫
考證
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禮,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隊,

曰:『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見無 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先君周公制 《周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作 誓命曰:「毀則為賊,掩賊為藏,竊賄為盜,盜器為姦。主 藏之名,賴姦之用,為大凶。」德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 行父,還觀莒僕,莫可則也。孝敬忠信為吉德,盜賊藏 姦為凶德。夫莒僕則其孝敬則弒君父矣,則其忠信, 則竊寶玉矣;其人則盜賊也,其器則姦兆也。保而利 之則主藏也。以訓則昏,民無則焉,不度於善而皆在 於凶德,是以去之。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 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 天下之民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 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慈、惠、和, 天下之民,謂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 名,以至於堯。堯不能舉,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 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 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昔帝鴻氏有 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德,醜類惡物,頑嚚不友,是 與比周,天下之民謂之「渾敦。」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 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以誣盛德,天下 之民謂之「窮奇。」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 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 謂之「檮杌。」此三族也,世濟其凶,增其惡名,以「至於堯, 堯不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 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 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舜臣堯,賓于 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 魑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 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故《虞書》數舜之功曰:「慎徽五 典,五典克從,無違教也。」曰:「納于百揆,百揆時序,無廢 事也。」曰:「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無凶人也。」舜有大功,二 十而為天子,今行父雖未獲一吉人,去一凶矣。於舜 之功,二十之一也。庶幾免於戾乎?

定王二年春正月,齊侯、魯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魯 伐莒,取向。秋,魯侯如齊。

按《春秋》宣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公及齊侯平莒 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定王九年「夏魯公孫歸父會齊人伐莒。」

按:《春秋》宣公十一年。

定王十一年春,齊師伐莒。

按《春秋》宣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春,齊師伐莒, 莒恃晉而不事齊故也。

簡王二年「秋楚伐鄭。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 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

按《春秋》成公七年。按《左傳》,七年秋,「楚子重伐鄭,師 于氾。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獻 諸晉。八月,同盟于馬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 簡王三年春,魯公孫嬰齊如莒。

按《春秋》成公八年。按《左傳》,八年:春,聲伯如莒,逆也。 夏,晉侯使申公巫臣如吳,假道於莒。與渠丘公立於 池上,曰:「『城已惡』。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為虞』?對 曰:『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唯然,故 多大國矣。唯或思或縱也。勇夫重閉,況國乎』?」

簡王四年「春正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冬十一月,楚公子嬰齊帥師 伐莒,莒潰。」

按《春秋成公九年》。按《左傳》,九年,冬十一月,楚子重 自陳伐莒,圍渠丘。梁丘城惡,眾潰奔莒。戊申,楚入渠 丘。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殺,吾歸而俘。」莒人殺 之。楚師圍莒,莒城亦惡,庚申莒潰,楚遂入鄆,莒無備 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備,罪之大者也;備豫不虞,善 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浹辰之間而楚克 其」三都,無備也夫。《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 姜,無棄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匱。」言備之不可以已 也。

簡王九年「春正月,莒子朱薨,子《密州》立。」

按:《春秋》成公十四年。

簡王十二年秋齊高無咎出奔莒。

按:《春秋》成公十七年。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黶、宋華元、魯仲孫蔑、衛甯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按《春秋》襄公元年。

靈王二年「夏六月,單子、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莒 子、邾子、齊世子光同盟于雞澤。」

按:《春秋》襄公三年。

靈王三年「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魯臧紇救鄫,侵邾, 敗于狐駘。」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襄公四年:「冬十月,邾人、莒人 伐鄫。臧紇救鄫,侵邾于狐駘。國人逆喪者皆髽,魯於 是乎始髽。國人誦之曰:『臧之狐裘,敗我于狐駘。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敗於邾』。」

《靈王四年》秋,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五年。按《左傳》,五年「秋九月丙午,盟于 戚,會吳,且命戍陳也。」

《靈王》五年「秋莒人滅鄫。」

按《春秋》襄公六年。按《左傳》,六年秋,莒人滅鄫。鄫恃 賂也。冬,晉人以鄫故來討,曰:「何故亡鄫?」季武子如晉 見,且聽命。

靈王六年「冬十二月,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曹伯、 莒子、邾子會于鄬。」

按《春秋襄公七年》。按《左傳》,七年冬,「楚子囊、園陳會 于鄬以救之。」

靈王七年夏莒人伐魯東鄙。

按《春秋》襄公八年。按《左傳》,八年夏,「莒人伐我東鄙, 以疆鄫田。」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滕人、薛人從,欒黶、士魴門于北門,鄭人行成。「十一月 己亥,同盟于戲」,鄭服也。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莒人伐 魯東鄙。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 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秋,莒人間諸侯之有事也,故伐我東鄙。諸侯 伐鄭。「冬十月,諸侯之師城鄭虎牢而戍之。」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冬十二月, 楚子、鄭伯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夏四月,諸侯 伐鄭」,鄭人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九月,諸侯悉師以 復伐鄭,觀兵于鄭東門,鄭人行成。冬十二月戊寅,「會 干蕭魚。」

靈王十一年春三月,莒人伐魯東鄙,圍台。季孫宿帥 師救台,遂入鄆。

按《春秋》「襄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春,「莒人伐我 東鄙,圍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鄆,取其鐘以為公盤。」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丐、齊崔杼、宋華閱、魯季孫 宿、叔老、衛北宮括、鄭公孫蠆、莒人、曹人、邾人、滕人、薛 人、杞人、小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齊崔杼、宋 華閱、仲江、魯叔孫豹、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 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莒人侵魯東鄙。冬, 「晉士丐、宋華閱、魯季孫宿、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 邾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春,「吳告敗于 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范宣子數吳之不德也以 退吳人執莒公子務婁」,以其通楚使也。夏,諸侯之大 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冬,會于戚,謀定衛也。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戊寅大夫盟。 晉人執莒子、邾子以歸。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按《左傳》十五年秋,邾人伐我 南鄙,使告于晉,晉將為會以討邾、莒,晉侯有疾,乃止。 十六年春,晉平公即位,羊舌肸為傅,張君臣為中軍 司馬,祁奚、韓襄、欒盈、士鞅為公族,大夫,虞丘書為乘 馬御,改服修官,烝于曲沃,警守而下,會于溴梁,命歸 侵田。以我故,執邾宣公、莒犁比公,且曰:「通齊、楚之使。」 晉侯興,諸侯宴于溫,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齊高 厚之詩不類。荀偃曰:「諸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 厚,高厚逃歸。于是叔孫豹、晉荀偃、宋向戌、衛甯殖、鄭 公孫蠆、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討不庭。」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祝柯。」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

靈王十九年春正月,「魯仲孫速會莒人盟于向。夏六 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按《左傳》,二十年春,「及莒平。孟 莊子會莒人,盟于向,督揚之盟故也。夏,盟于澶淵,齊 成故也。」

靈王二十年「冬十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會于商任。」

按《春秋》襄公二十一年。按《左傳》二十一年秋,「欒盈 出奔楚。冬,會于商任,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春秋襄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冬,「會于 沙隨,復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二年「冬十月,齊侯襲莒。」

按《春秋》襄公二十三年。按《左傳》,二十三年,冬十月, 齊侯還自晉,不入,遂襲莒,門于且于,傷股而退。明日 將復戰,期于壽舒、杞殖。華還載甲,夜入且于之隧,宿 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莒子重賂之,使無 死,曰:「請有盟。」華周對曰:「貪貨棄命,亦君所惡也。昏而 受命,日未中而棄之,何以事君?」莒子親鼓之,從而伐 之,獲杞梁,莒人行成。齊侯歸,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弔 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猶有先人之 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弔。」齊侯弔諸其室。

靈王二十三年「秋七月,齊崔杼帥師伐莒。八月,晉侯、 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按《左傳》二十四年秋,「齊侯 聞將有晉師,使陳無宇從薳啟彊如楚,辭,且乞師。崔 杼帥師送之。遂伐莒,侵介根,會于夷儀,將以伐齊,水 不克。冬,楚子伐鄭以救齊,諸侯還救鄭。」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莒子朝于齊。晉侯、宋公、魯侯、 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 于夷儀。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朝齊不書。按《左傳》,二十五 年,「夏五月,莒子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齊。甲戌,饗 諸北郭。乙亥,崔子弒莊公。丁丑,崔子立景公而相之。 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晉侯濟自泮,會于夷儀,伐 齊,以報朝歌之役。齊人以莊公說晉,使叔向告于諸 侯。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八年「夏,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孫羯、 衛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 杞。」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按《左傳》,晉平公,杞出也,故 治杞。二十九年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 杞。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衛北宮 佗、鄭罕虎、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 于澶淵。」宋災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按《左傳》,三十年,「秋八月,宋大 災。」為宋災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月,叔 孫豹會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衛北宮佗、鄭罕虎 及小邾之大夫會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

《景王》三年「冬十一月,莒公子展輿弒其君《密州》而自 立。」

按《春秋》襄公三十一年。按《左傳》,「莒犁比公生去疾 及展輿,又廢之。犁比公虐,國人患之。」三十一年冬十 一月,展輿因國人以攻莒子,弒之,乃立去疾奔齊。齊 出也。展輿,吳出也。

景王四年春三月,魯取莒、鄆邑。秋,莒去疾自齊入于 莒。莒展輿出奔吳。魯叔弓疆鄆田。

按《春秋》昭公元年。按《左傳》,元年,春正月,會于虢,尋 宋之盟也。三月,季武子伐莒,取鄆。莒人告于會,楚告 于晉曰:「尋盟未退,而魯伐莒,瀆齊盟,請戮其使。」樂桓 子相趙文子,欲求貨於叔孫而為之請,使請帶焉,弗 與。梁其踁,曰:「貨以藩身,子何愛焉?」叔孫曰:「諸侯之會, 衛社稷也。我以貨免,魯必受師,是禍之也。何衛之為 人之有牆,以蔽惡也。牆之隙壞,誰之咎也?衛而惡之, 吾又甚焉。雖怨季孫,魯國何罪?叔出季處,有自來矣。 吾又誰怨?然鮒也賄。」弗與。不已,召使者,裂裳帛而與 之,曰:「帶其褊矣。」趙孟聞之,曰:「臨患不忘國,忠也;思難 不越官,信也;圖國忘死,貞也;謀主三者,義也。有是四 者,又可戮乎?」乃請諸楚,曰:「魯雖有罪,其執事不辟難, 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勸左右可也。若子之群 吏,處不辟污,出不逃難,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 不治,難而不守,所由來也。能是二者,又何患焉?不靖 其能,其誰從之?魯叔孫豹可謂能矣,請免之以靖能 者。」子會而赦有罪,又賞其賢,諸侯其誰不欣焉?望楚 而歸之,視遠如邇,疆場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王 伯之令也,引其封疆而樹之官,舉之表旗而著之制, 令過則有刑,猶不可壹。于是乎虞有三苗,夏有觀、扈, 商有姺、邳,周有徐、奄,自無令王,諸侯逐進,狎主齊盟, 其又可壹乎?恤大舍小,足以為盟主,又焉用之?封疆 之削,何國蔑有?主齊盟者,誰能辯焉?吳濮有釁,楚之 執事,豈「其顧盟莒之疆事楚勿與知諸侯無煩不亦 可乎!莒魯爭鄆,為日久矣。苟無大害于其社稷可無 亢也。去煩宥善莫不競勸子其圖之」固請諸楚楚人 許之乃免叔孫《景王》七年秋九月魯取莒鄫邑。

按《春秋》昭公四年。按《左傳》,四年,「秋九月,取鄫」,言易 也。莒亂,著丘公立而不撫,鄫鄫叛而來。

景王八年「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奔于魯。」秋七月 戊辰,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蚡泉。

按《春秋》昭公五年。按《左傳》,五年夏,莒牟夷以牟婁 及防茲來奔。牟夷非卿而書,尊地也。莒人愬于晉,晉 侯欲止公。范獻子曰:「不可。人朝而執之,誘也。討不以 師而誘以成之,惰也。為盟主而犯此二者,無乃不可 乎?請歸之間,而以師討焉。」乃歸公。秋七月,公至自晉。 莒人來討,不設備。戊辰,叔弓敗諸蚡泉。莒未陳也。 景王十三年秋「魯季孫意如、叔弓、仲孫貜帥師伐莒。 九月莒人如晉。」

按《春秋》,昭公十年,莒人如晉不書。按《左傳》,十年秋 七月,平子伐莒,取郠,獻俘,始用人于亳社。臧武仲在 齊,聞之,曰:「周公其不饗魯祭乎?周公饗義,魯無義。《詩》 曰:『德音孔昭,視民不佻。佻之謂甚矣。而一用之,將誰 福哉』?」九月,莒人如晉,葬平公。十二年夏,公如晉,至河 乃復。取郠之役,莒人愬于晉。晉有平公之喪,未之治 也,故辭公。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月甲 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按《左傳》,晉成虒祁,諸侯朝而 歸者,皆有貳心。為取郠故,晉將以諸侯來討。叔向曰: 「諸侯不可以不示威。」十三年秋七月,治兵于邾南,甲 車四千乘。羊舌鮒攝司馬,遂合諸侯于平丘。八月壬 申,邾人、莒人愬于晉曰:「魯朝夕伐我,我幾亡矣。我之 不共,魯故之以。」晉侯不見。公使叔向來辭曰:「諸侯將 以甲戌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請君無勤。」子服惠伯 對曰:「君信蠻夷之訴,以絕兄弟之國,棄周公之後,亦 惟君。寡君聞命矣。」叔向曰:「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雖 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其何敵之有?牛雖 瘠,僨于豚上,其畏不死?南蒯、子仲之憂,其庸可棄乎? 若奉晉之眾,用諸侯之師,因邾、莒、杞、鄫之怒,以討魯 罪,間其二憂,何求而弗克?」魯人懼,聽命。甲戌,同盟于 平丘,公不與盟。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使狄人 守之。司鐸射懷錦,奉壺飲冰,以蒲伏焉,守者御之,乃 與之錦而入。晉人以平子歸,子服湫從。冬十月,公如 晉。荀吳謂韓宣子曰:「諸侯相朝,講舊好也。執其卿而 朝其君,有不好焉,不如辭之。」乃使士景伯辭公于河, 季孫猶在晉,子服惠伯私于中行穆子曰:「魯事晉何 以不如夷之小國?魯,兄弟也,土地猶大,所命能具。若 為夷棄之,使事齊、楚,其何瘳于晉?親親與大賞共,罰 否,所以為盟主也。子其圖之!諺曰:『臣一主二,吾豈無 大國』?」穆子告韓宣子,且曰:「楚滅陳、蔡,不能救,而為夷 執親,將焉用之?」乃歸季孫。惠伯曰:「寡君未知其罪,合 諸侯而執其老。若猶有罪,死命可也。若曰無罪,而惠 免之,諸侯不聞,是逃命也。何免之為?請從君惠于會。」 宣子患之,謂叔向曰:「子能歸季孫乎?」對曰:「不能。鮒也 能。」乃使叔魚。叔魚見季孫曰:「昔鮒也得罪于晉君,自 歸于魯君。微武子之賜,不至于今。雖獲歸骨于晉,猶 子則肉之,敢不盡情?歸子而不歸鮒也?聞諸吏將為 子除館于西河,其若之何?」且泣。平子懼,先歸,惠伯待 禮。

景王十七年秋八月,莒子去疾薨,弟庚與立。冬,莒殺 其公子意恢。

按《春秋》昭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秋八月,莒著 丘公卒。郊公不慼,國人弗順,欲立著丘公之弟庚與。 蒲餘侯惡公子意恢而善于庚與。郊公惡公子鐸而 善于意恢。公子鐸因蒲餘侯而與之謀曰:「爾殺意恢, 我出君。」而納庚與許之。冬十二月,蒲餘侯玆夫殺莒 公子意恢,郊公奔齊。公子鐸逆庚與于齊,齊隰黨公 子鉏,送之,有賂田。

景王十九年「春二月,齊侯、徐子、郯人、莒人盟于蒲隧。」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十六年:「春正月,齊人伐 徐。二月丙申,齊師至于蒲隧。徐人行成,徐子及郯人、 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

景王二十二年秋齊高發帥師伐莒。

按《春秋》昭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秋,「齊高發帥 師伐莒,莒子奔紀障,使孫書伐之。初莒有婦人,莒子 殺其夫,已為嫠婦,及老,託于紀障,紡焉以度而去之。 及師至則投諸外,或獻諸子占。子占使師夜縋而登, 登者六十人,縋絕,師鼓譟,城上之人亦譟。莒共公懼, 啟西門而出。七月丙子,齊師入紀。」

景王二十四年春齊侯伐莒。

按《春秋》昭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春王二 月甲子,齊北郭啟帥師伐莒。莒子將戰,苑羊牧之諫 曰:「齊帥賤,其求不多,不如下之大國,不可怒也。」弗聽, 敗齊師于壽餘。齊侯伐莒,莒子行成,司馬竈如莒涖 盟,莒子如齊涖盟,盟于稷門之外。莒於是乎大惡其君。

敬王元年「秋七月,莒子庚輿奔魯。」

按《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按《左傳二十三年》:秋七月, 莒子庚輿虐而好劍,苟鑄劍,必試諸人。國人患之。又 將叛齊,烏存帥國人以逐之。庚輿將出,聞烏存執殳 而立於道左,懼將止死。苑羊牧之曰:「君過之。烏存以 力聞可矣,何必以弒君成名?」遂來奔。齊人納郊公。 敬王四年秋,齊侯、魯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 按《春秋昭公二十六年》。按《左傳二十六年》「秋,盟于 鄟陵,謀納公也。」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 周。」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按《左傳》三十二年:「冬十一 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尋盟,且令 城成周。己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度厚薄, 仞溝洫,物土方,議遠邇,計徒庸,書餱糧,以令役于諸 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諸劉子、韓簡子臨之,以 為成命。」定公元年春正月,諸侯之大夫會城成周。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皋 鼬。」

按《春秋》定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敬王三十九年「夏五月,莒子狂薨。」

按:《春秋》哀公十四年。

偪陽[编辑]

周有偪陽,為顓頊之後。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娽,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梎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𣎜。三年生子六人: 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求言,䢵姓, 封于儈,是為會人,介于河伊,貪嗇滅爵,上下不臨,重 氏伐而亡之。」傿,路云:鄔、偪夷,皆䢵分也。偪陽則晉滅 之。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夏五月甲 午,遂滅偪陽。」

按《春秋》襄公十年。按《左傳》,十年,夏四月,晉荀偃、士 丐請伐偪陽,而封宋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勝之 不武,弗勝為笑。」固請,丙寅,圍之,弗克。孟氏之臣秦菫 父輦重如役,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聊 人紇抉之以出門者。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 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孟獻子曰:「詩所 謂『有力如虎』者也。」主人縣布,菫父登之,及堞而絕之, 隊則又縣之,蘇而復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 以徇于軍。三日,諸侯之師久于偪陽。荀偃、士丐請于 荀罃曰:「水潦將降,懼不能歸,請班師。」知伯怒,投之以 机,出于其間,曰:「女成二事,而後告余。余恐亂命,以不 女違。女既勤君而興諸侯,牽帥老夫,以」至于此。既無 武守,而又欲易余罪,曰:「是實班師,不然克矣。余羸老 也,可重任乎?七日不克,必爾乎取之!」五月庚寅,荀偃、 士丐帥卒攻偪陽,親受矢石。甲午,滅之。《書》曰「遂滅偪 陽」,言自會也。以與向戌。向戌辭曰:「君若猶辱鎮撫宋 國,而以偪陽光啟寡君,群臣安矣,其何貺如之?若專 賜臣,是臣興諸侯以自封也,其何罪大焉?敢以死請。」 乃予宋公。宋公享晉侯于楚丘,請以《桑林》,荀罃辭。荀 偃、士丐曰:「諸侯,宋、魯,於是觀禮。魯有禘樂,賓祭用之。 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舞師題以旌夏。」晉侯懼而 退,入于房,去旌,卒享而還。及著雍,疾,卜桑林見。荀偃、 士丐欲奔請禱焉。荀罃不可,曰:「我辭禮矣,彼則以之, 猶有鬼神。于彼加之。」晉侯有間,以偪陽子歸,獻于武 宮,謂之夷俘。偪陽,妘姓也。使周內史選其族嗣,納諸 霍人,禮也。

偪陽,妘姓國,今彭城傅陽縣也。因柤會而滅之,故曰「遂。」此通吳、晉往來之道也。

[编辑]

周有夷國,為顓頊之後。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娽,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梎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𣎜。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求言, 䢵姓,封于儈,是為會人,介于河伊,貪嗇滅爵,上下不 臨。重氏伐而亡之。」傿路云:鄔、偪夷,皆䢵分也。偪夷則 晉滅之。

平王四十九年「秋八月,紀人伐夷。」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隱公元年,「秋八月,紀人伐夷。 夷不告,故不書。」

夷國在城陽莊武縣。

僖王四年,周蒍國以晉師伐夷,殺夷詭諸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莊公十六年》:「初,晉武公伐夷, 執夷詭諸。蒍國請而免之,既而弗報,故子國作亂,謂 晉人曰:『與我伐夷而取其地』。遂會晉師伐夷,殺夷詭 諸。」

[编辑]

武王克商,封帝堯之後于薊。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罷兵西歸,追思先 聖,王乃褒封帝堯之後于薊。」

《地理志》:「燕國有薊縣。」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次妃嫫母兒惡德充,帝內之,是 生蒼林、禺陽。禺陽最少,受封于任,為任姓。謝、章、舒、洛、 昌、㓶、終、泉、卑、禺,皆任分也。」後武王克商,求封帝之裔 于薊,以復㓶。

㓶、薊本同蓋周始為㓶。

[编辑]

成王三十三年,「命王世子釗如房逆女,房伯祈歸于 宗周。」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取富宜氏曰皇,生朱,使出就丹。 既崩,虞氏國之于房,為房侯。房之後有貍氏。」按房為有虞氏

三恪之國,始封已載《三恪考》。茲以傳世至周,故附入「異姓勳爵。」

景王十六年,楚子復房。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楚之滅蔡也,靈王遷許、胡、沈、 道、房、申于荊焉。」昭公十三年,平王即位,既封陳、蔡而 皆復之。

[编辑]

周封劉累之裔于唐。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取富宜氏曰皇,生朱庶弟九,其 封于留者,為留氏。後有留累,以豢龍事夏孔甲,賜之 氏曰御龍」,以更飂董之後。既遷于魯,商居大夏,為唐 氏、御氏、擾氏、擾龍氏。至周,封帝後于鑄,鑄祝是分侯 于隨,為鑄氏、祝氏。隨氏既更累之裔于方城,為唐公。 楚併唐,其徙杜者為杜氏、唐杜氏、屠氏、唐孫氏、李氏。 成王八年冬十月,滅唐,遷其民于杜。

按《史記·晉世家》:「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

正義曰:《括地志》云:「故唐城在絳州翼城縣西二十里,即堯裔子所封。《春秋》云:『夏孔甲時,有堯苗裔劉累者,以豢龍事孔甲。夏后嘉之,賜氏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之以食夏后。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夏后召孟,別封劉累之孫于大夏之墟為侯。至周成王時,唐人作亂,成王滅之,而封太叔,更遷唐人』」子孫于杜,謂之杜伯,即范丐所云「在周為杜唐氏。」按魯縣,汝州魯山縣是。今隨州棗陽縣東南一百五十里上唐鄉故城,即後子孫徙于唐。

按:《竹書紀年》:「成王八年冬十月,王師滅唐,遷其民于 杜。」

定王十年,「唐侯從楚師禦晉。」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宣公十二年春,楚子圍鄭。夏 六月,晉師救鄭。楚子使唐狡與蔡鳩居告唐惠侯曰: 「不穀不德而貪,以遇大敵,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 之羞也。敢藉君靈以濟楚師。」使潘黨率游闕四十乘, 從唐侯以為左拒,以從上軍。

敬王十二年,楚歸唐侯。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定公三年》「冬,唐成公如楚,有 兩肅爽馬,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唐人或相與謀 請代先從者,許之,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之子 常。子常歸,唐侯自拘于司敗,曰:『君以弄馬之故,隱君 身,棄國家。群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唐侯曰:『寡 人之過也,二三子無辱』。皆賞之。」

[编辑]

周有胡國,為帝舜之後。

按《路史》:「胡,舜裔也,歸姓胡公世不淫。至虞閼父,為周 陶正,武王妃。其子胡公滿以大姬錫之媯姓,與肅慎 之珤,復之于陳,以備三客。二十有五世而楚滅之。」按胡

公已復封陳,而胡國,故封必別為立後,故胡國見于《春秋》。

靈王二十七年「夏,齊侯、陳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 沈子、白狄朝于晉。」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夏,齊侯、陳侯、 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晉」,宋之盟故 也。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秋七月, 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遂滅 賴。

按《春秋》昭公四年。按《左傳》,四年,「夏六月丙午,楚子 合諸侯于申。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伐吳,八月遂以諸 侯滅賴,遷賴于鄢。」

景王十六年,楚子復胡。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楚之滅蔡也,靈王遷許、胡、沈、 道、房、申于荊焉。」昭公十三年,平王即位,既封陳、蔡而皆復之。

敬王元年秋七月,吳敗頓胡。蔡、陳、許之師于雞父。 胡子髡、沈子逞滅,獲陳夏齧。

按《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按《左傳》二十三年:秋七月, 吳人伐州來,楚薳越帥師及諸侯之師奔命救州來, 吳人禦諸。鍾離。子瑕卒,楚師熸。吳公子光曰:「諸侯從 于楚者眾,而皆小國也,畏楚而不獲已,是以來。吾聞 之曰:『作事威克其愛,雖小必濟』。胡、沈之君幼而狂,陳 大夫齧壯而頑,頓與許、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師熸 帥賤多寵,政令不一。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 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也。若分師先以犯胡、沈與陳, 必先奔。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諸侯乖亂,楚必 大奔。請先者去備薄威,後者敦陳整旅。」吳子從之。戊 辰晦,戰于雞父。吳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與陳,三 國爭之,吳為三軍以繫于後,中軍從,王光帥右,掩餘 帥左。吳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國亂,吳師擊之,三國敗, 獲胡、沈之君及陳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許與蔡。頓 曰:「吾君死矣!」師譟而從之。三國奔,楚師大奔。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皋 鼬。」

按《春秋》定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敬王二十五年春二月,楚子滅胡,以胡子豹歸。 按《春秋》定公十五年。按《左傳》,吳之入楚也,胡子盡 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 有命,事楚何為多取費焉?」十五年春二月,楚滅胡。

[编辑]

周有鄒國,為帝舜之裔。

按賈誼《新書》:「楚王欲淫鄒君,乃遺之技樂美女四人, 穆公朝觀而夕畢,以妻死事之孤。故婦人年弗稱者, 弗畜節于身而弗眾也。王輿不衣皮帛,御馬不食禾 菽,無淫僻之事,無驕燕之行,食不眾味,衣不雜采,自 刻以廣民,親賢以定國,親民如子,鄒國之治,路不拾 遺,臣下順從,若手之投心。是故以鄒子之細,魯、衛不 敢輕,齊、楚不能脅。鄒穆公死,鄒之百姓若失慈父,行 哭三月。四境之鄰于鄒者,士民鄉方而道哭,抱手而 憂行。酤家不售其酒,屠者罷列而歸。傲童不謳歌,舂 築者不相杵,婦女扶珠瑱,丈夫釋玦靬。」琴瑟無音,期 年而後始復。

按《路史》:鄒,舜裔也,春秋時入于強矣。按鄒見于孟子戰國時尚在

[编辑]

周有盧國,為帝舜之後。

按《路史》:盧,舜裔也。春秋時入于強矣。

桓王二十一年春,羅與盧戎軍,楚師大敗之。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 及鄢,亂次以濟,遂無次,且不設備。及羅,羅與盧戎兩 軍之大敗之。」

[编辑]

周有潘國,為帝舜之後。

按《路史》,「潘舜裔也,周滅之。」

[编辑]

「周有負國」,為帝舜之後。

按《路史》:負,舜裔也,春秋時入于強矣。

[编辑]

周有褒國,為夏后氏之後。

按《史記周本紀》: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 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後幽王得褒姒,愛 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 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 衰也,有二神龍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 帝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乃 吉。」于是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去之。夏亡, 傳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之。至厲 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 而譟之,漦化為元黿,以入王後宮。後宮之童妾,既齔 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宣王之時, 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 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逃於道而見鄉者,後 宮童妾所棄妖子出于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夫 婦遂亡奔于褒。褒人有罪,請入童妾所棄女子者于 王以贖罪。棄女子出于褒,是為褒姒。當幽王三年,王 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后及太子,以褒 姒為后,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熢燧 大鼓,有寇至則舉熢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 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熢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 至。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 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 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熢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 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索隱》曰:褒,國名,夏同姓,姓姒氏。

按《路史》:「禹後分封有褒氏。」褒君事夏,至幽王嬖。褒后 遂亡國,而褒亦亡矣。

宿[编辑]

武王復《風后》之後于宿,以典太昊之祀。

按《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宋子魚曰:任、宿、須句、顓臾,風 姓也,實司太皞與有濟之祀。」

按《路史》:黃帝應代,有風后為之相,因八卦,說九宮,以 安營壘,次定萬民之竁。黃帝滅蚩尤,徽猷多本于后。 尤北復以其輕,勦其餘于輞谷,人賴其利,遂世祀之, 是為金山之神。謖封其後于任,錫之已姓。黃帝之孫, 任、已實歸。其在唐虞俱有封土,書缺不見。夏后氏之 初,封之庖為姒姓。遾周之興,武王復其後於宿,後有 密宿、須句、顓臾,邑于泲上,實典太昊之祀,以為「《東蒙》 主。」而宿之後,則興于宋,俱不復見。

平王四十九年「秋九月宋人、魯人盟于宿。」

按《春秋》隱公元年。按《左傳》元年,「秋九月,及宋人盟 于宿,始通也。」

客主無名,皆微者也。宿,小國,東平無鹽縣也。

桓王五年「夏六月辛亥,宿男薨。」

按:《春秋》隱公八年。

莊王十三年春三月,宋人遷宿。

按:《春秋》莊公十年。

宋強遷之,而取其地。

須句[编辑]

周封風姓之後,有須句國。

按《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宋子魚曰:任、宿、須句、顓臾,風 姓也,實司太皞與有濟之祀。」

按《路史》:黃帝應代,有風后為之相,因八卦,說九宮,以 安營壘,次定萬民之竁。黃帝滅蚩尤,徽猷多本于后。 尤北復以其輕,勦其餘于輞谷,人賴其利,遂世祀之, 是為金山之神。謖封其後于任,錫之己姓。黃帝之孫, 任己實歸。其在唐虞俱有封土,書缺不見。夏后氏之 初,封之庖為姒姓。遾周之興,武王復其後于宿,後有 密宿、須句、顓臾,邑于泲上,實典太昊之祀,以為《東蒙》 主。是以季氏將伐顓臾,而孔子傷之。須句後為邾所 併,魯復取之。

須句乃須朐,即鄆也。僖公伐邾,取須句,須句蓋滅于邾久矣。至是魯取之,後復于邾迨。《文公七年》,魯復伐邾而取之,遂為邑,猶冒昔名爾。云滅須句,須句子來奔,且云反其君,俱妄。預云「雖列國而削弱,為魯私屬」,尤非。

襄王十四年冬魯伐邾取須句。

按《春秋》僖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一年,邾人滅 須句,須句子來奔,因成風也。成風為之言于公曰:「崇 明祀,保小寡,周禮也。蠻夷猾夏,周禍也。若封須句,是 崇皞濟而修祀紓禍也。」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須句,反 其君焉。秋,邾人以須句故出師。公卑邾,不設備而禦 之。八月丁未,公及邾師戰于升陘,我師敗績。邾人獲 公胄,縣諸魚門。

襄王三十七年春三月甲戌,魯取須句。

按《春秋文公七年》。按《左傳》七年「春三月甲戌,取須 句寘,文公子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