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8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八十五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八十五卷目錄

 宮僚部總論

  孔子家語子夏問

  大戴禮記保傅篇

  賈誼新書傅職 保傅

 宮僚部名臣列傳一

  周

  奮揚

  漢

  晁錯       疏廣兄子受

  孔霸

  後漢

  桓榮       包咸

  桓郁       桓焉

  晉

  杜錫       薛兼

  南齊

  何昌㝢

  梁

  王訓

  北齊

  馬敬德

  北周

  斛斯徵

  隋

  裴政       劉行本

官常典第二百八十五卷

宮僚部總論[编辑]

孔子家語[编辑]

《子夏問》
[编辑]

子夏問於孔子曰:「《記》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 禮,有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莅阼。周公攝 政而治,抗世子之法於伯禽,欲王之知父子之道,君 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為人子者,然後可以為 人父;知為人臣者,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者,然後 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之法於伯禽,使成王知父子」 君臣長幼之義焉。凡君之於世子,親則父也,尊則君 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 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齒於學之謂也。世 子齒於學,則國人觀之,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 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 「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 眾知君臣之義矣。其三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 也?」曰:「長長也則禮然。」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 斯為子,君在斯為臣,君子與臣之位,所以尊君而親 親也。在學,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 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後國治。《語》云:「學正司 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聞之 曰:「為人臣者,殺其身而有益於君則為之,況于其身 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為也。

大戴禮記[编辑]

《保傅篇》
[编辑]

天子,不諭先聖王之德,不知國君畜民之道,不見禮 義之正,不察應事之理,不博古之典傳,不閑於威儀 之數,《詩》《書》《禮》《樂》無經,學業不法,凡是其屬,太師之任 也。天子無恩於父母,不惠於庶民,無禮於大臣,不中 於制獄,無經於百官,不哀於喪,不敬於祭,不信於諸 侯,不誡於戎事,不誠於賞罰,不厚於德,不強於行,賜 「與侈於近臣,鄰愛於疏遠卑賤,不能懲忿窒慾,不從 太師之言,凡是之屬,太傅之任也。」天子處位不端,受 業不敬,言語不序,聲音不中律,進退節度無禮,升降 揖讓無容,周旋俯仰,視瞻無儀,安顧咳唾,趨行不得, 色不比順,隱琴瑟,「凡此其屬,太保之任也。」天子宴瞻 其學,左右之習反其師,答遠方諸侯,「不知文雅之辭, 應群臣左右,不知已諾之正,簡聞小誦,不傳不習,凡 此其屬,少師之任也。」天子居處出入不以禮,冠帶衣 服不以制,御器在側不以度,縱上下雜采不以章,忿 怒說喜不以義,賦與集讓不以節,凡此其屬,少傅之 任也。天子晏私安如易,樂而湛,飲酒而醉,食肉而餕, 飽而強,饑而惏,暑而暍,寒而嗽,寢而莫宥,坐而莫侍, 行而莫先莫後,天子自為開門戶,取玩好,自執器皿, 亟顧環面,御器之不舉不藏,凡此其屬,少保之任也。 號呼歌謠,聲音不中律,宴樂雅誦送樂序,不知日月 之時節,不知先王之諱與大國之忌,不知風雨雷電 之眚,凡此其屬,太史之任也。《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 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賈誼新書[编辑]

《傅職》
[编辑]

「或稱《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以革勸其心;教之禮, 使知上下之則宣;或為之稱詩,而廣道顯德,以馴明其志;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氣;教之語,使明於 上世,而知先王之務明德於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廢 興者而戒懼焉;教之任術,使能紀萬官之職任,而知 治化之儀;教之訓典,使知族類疏戚而隱比馴焉。」此 所謂學太子以聖人之德者也。或明惠施以道之忠, 明長短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義,明等級以道之 禮,明恭儉以道之孝,明敬戒以道之事,明慈愛以道 之仁,明僴雅以道之文,明除害以道之武,明精直以 道之罰,明正德以道之賞,明齊肅以道之教,此所謂 教太子也。左右前後,莫非賢人以輔「相之,威儀以先 後之,攝,體貌以左右之,制義行以宣翼之,章,恭敬以 監行之,勤勞以勸之,孝順以內之,敦篤以固之,忠信 以發之,德言以揚之」,此所謂順者也。此傅人之道也, 非賢者不能行。天子不諭於先聖王之德,不知君國 畜民之道,不見義禮之正,不察應事之理,不博古之 典傳,不閒於威儀之數,《詩》《書》《禮》《樂》無經,天子學業之 不法,凡此其屬,太師之任也。古者齊太公職之,天子 不姻於親戚,不惠於庶民,無禮於大臣,不忠於刑獄, 無經於百官,不哀於喪,不敬於祭,不誡於戎事,不信 於諸侯,不誠於賞罰,不厚於德,不強於行,賜予侈於 左右近臣,𠫤愛於疏遠卑賤,不能懲忿窒慾,大行大 禮大義大道,不從太師之教,凡此其屬,太傅之任也。 古者,魯周公職之天子處位不端,受業不敬,教誨諷 誦,《詩》《書》《禮》、樂之不經,不法不古,言語不序,音聲不中 律,將學趨讓,進退節度不以禮,升降揖讓無容,視瞻 俯仰周旋無節,妄咳唾數顧,趨行不德,色不比順,隱 琴肆瑟,凡此其屬,太保之任也。古者,燕召公職之。天 子燕辟,廢其學,左右之習詭其師,答遠方諸侯,遇貴 大人,不知文雅之辭,答左右近臣,不知己諾之,適簡 文小,誦之不博不習,凡此其屬,少師之任也。古者,史 佚職之。天子居處出入不以禮,衣服冠帶不以制,御 器在側不以度,雜綵從美不以章,忿怒說喜不以義, 賦與譙讓不以節,小行小「禮,小義小道,凡此其屬,少 傅之任也。天子居處燕私,安所易樂而湛,夜漏屏,入 而數,飲酒而醉,食肉而飽,飽而強,饑而惏,暑而暍,寒 而嗽,寢而莫宥,坐而莫侍,行而莫先莫後,尚自為開 戶,自取玩好,自執器皿,亟顧還面而御器之,不舉不 臧,拆毀喪傷,凡此其屬,少保之任也。」干戚戈羽之舞, 管籥琴瑟「之會,號呼歌謠,聲音不中律,燕樂《雅》《誦》,《頌》, 《樂序》,凡此其屬,詔工之任也。不知日月之不時節,不 知先王之諱與國之大忌,不知風雨雷電之眚,凡此 其屬,太史之任也。」

《保傅》
[编辑]

「殷為天子三十餘世而周受之;周為天子三十餘世 而秦受之,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非甚相遠也,何 殷周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有故可知也。 古之王者,太子初生,固舉以禮,使士負之,有司齊肅, 端冕,見之南郊,見於天也。「過闕則下,過廟則趨」,孝子 之道也。故自為赤子,時教固已行矣。昔者周成王幼, 在襁褓之中,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 保保其身體,傅傅之德義,師道之教訓,此三公之職 也。於是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是 與太子燕居者也。故孩提有識。三公、三少固明孝、仁、 禮、義,以道習之,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於是皆選天 下之端士、孝弟、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 居處出入。故太子初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 右前後,皆正人也。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也,猶生 長於齊之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 不正,猶生長於楚之不能不楚言也。故擇其所嗜,必 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孔 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是殷周之所以長有 道也。及太子少長,知好色,則入於學。學者,所學之官 也。《學禮》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則親疏有序,而恩 相及矣;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而民不 誣矣;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德,則賢智在位而功不遺 矣。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則貴賤有等,而下不踰矣。 帝入」太學,承師問道,退習而考於太傅,太傅罰其不 則,而匡其不及,則德智長而理道得矣。此五學者,既 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輯於下矣。學成治就,是殷周 所以長有道也。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 有司過之史,有徹膳之宰。天子有過,史必書之。史之 義,不得書過則死,而宰收其膳。宰之義,不得收膳即 死。於是有進善之旌,有誹謗之木,有敢諫之鼓。瞽史 誦詩,工誦箴諫,大夫進謀,士傳民語。習與智長,故切 而不愧;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是殷周之所以長有 道也。三代之禮,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 敬也。春秋入學,坐國老執醬而親饋之,所以明有孝 也。行以鸞和,步中采薺,趨「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 於禽獸,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故 遠庖廚,所以長恩且明有仁也。食以禮,徹以樂,失度 則史書之工誦之,三公進而讀之,宰夫減其膳」,是天子不得為非也。《明堂之位》曰:「篤仁而好學,多聞而道 慎。天子疑則問,應而不窮者謂之道。」道者,導天子以 道者也。常立於前,是周公也。誠立而敢斷,輔善而相 義者謂之「充。」充者,充天子之志也。常立於左,是太公 也。潔廉而切直,匡過而諫邪者謂之「弼。」弼者,拂天子 之過者也。常立於右,是召公也。博聞而強記,捷給而 善對者謂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遺忘者也。常立於後, 是史佚也。故成王中立而聽朝,則四聖維之。是以慮 無失計,而舉無過事。殷周之所以長久者,以其輔翼 天子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 尚者告訐也;固非貴禮義也,所尚者刑罰也。故趙高 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 也。故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為 之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胡亥之 性惡哉?彼其所以習道之者,非其理故也。《鄙諺》曰:「不 習為吏,而視已事。」又曰:「前車覆而後車戒。」夫殷周之 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從者,是不法 聖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絕者,其轍跡可見也;然而不 避,是後車又將覆也。夫存亡之變,治亂之機,其要在 是矣。天下之命,縣於太子,太子之善,在於蚤諭教與 選左右。夫心未濫而先諭教,則化易成也。夫聞於道 術,知義理之指,則教之切也。若其服習積貫,則左右 而已矣。夫胡越之人,生而同聲,嗜慾不異,及其長而 成俗也,累數譯而不能相通行者,有雖死而不相為 者,則教習然也。臣故曰:「選左右,蚤諭教最急。」夫教得 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書》曰:「一 人有慶,兆民賴之。」此時務也。

宮僚部名臣列傳一[编辑]

奮揚[编辑]

按《說苑》:楚平王使奮揚殺太子建,未至而遣之。太子 奔宋。王召奮揚,使城父人執之以至。王曰:「言出於予 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對曰:「『臣告之。王初命臣曰:『事 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貳也』。奉初以還,故遣。已而悔 之,亦無及也』。王曰:『而敢來,何也』?對曰:『使而失命,召而 不來,是重過也』。」逃無所入。王乃赦之。

[编辑]

晁錯[编辑]

按《漢書》本傳:「錯,潁川人,以文學為太常掌故。孝文時, 天下亡治《尚書》者。齊有伏生,治《尚書》,年九十餘,不可 徵。太常遣錯受《尚書》伏生所,還,因上書稱說,詔以為 太子舍人、門大夫,遷博士。」又上書言:「人主所以尊顯 功名揚於萬世之後者,以知術數也。故人主知所以 臨制臣下而治其眾,則群臣畏服矣;知所以聽言受」 事,則不欺蔽矣;知所以安利萬民,則海內必從矣;知 所以忠孝事上,則臣子之行備矣。此四者,臣竊為皇 太子急之。人臣之議,或曰:「皇太子亡以知事為也。」臣 之愚,誠以為不然。竊觀上世之君,不能奉其宗廟,而 劫殺於其臣,皆不知術數者也。皇太子所讀書多矣, 而未深知術數者,不問《書》說也。夫多「誦而不知其說, 所謂勞苦而不為功。臣竊觀皇太子材智高奇,馭射 伎藝,過人絕遠,然於術數未有所守者,以陛下為心 也。竊願陛下幸擇聖人之術可用今世者以賜皇太 子,因時使太子陳明於前,唯陛下裁察。」上善之,於是 拜錯為太子家令,以其辨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 囊。

疏廣兄子受[编辑]

按《漢書》本傳:「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明《春 秋》,家居教授,學者自遠方至。徵為博士、太中大夫。地 節三年,立皇太子,選丙吉為太傅,廣為少傅。數月,吉 遷御史大夫,廣徙為太傅。廣兄子受,字公予,亦以賢 良舉,為太子家令。受好禮恭謹,敏而有辭。宣帝幸太 子宮,受迎謁應對,及置酒宴,奉觴上壽,辭禮閑雅,上」 甚讙說,頃之,拜受為少傅。太子外祖父特進平恩侯 許伯以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將舜監護太子家。 上以問廣,廣對曰:「太子國儲副君,師友必於天下英 俊,不宜獨親外家許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屬 已備,今復使舜護太子家,視陋,非所以廣太子德於 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語丞相魏相。相免冠謝曰:「此非 臣等所能及。」廣由是見器重,數受賞賜。太子每朝,因 進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父子並為師傅,朝廷以為 榮。在位五歲,皇太子年十二,通《論語》《孝經》。廣謂受曰: 「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 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後悔,豈如父 子相隨出關,歸老故鄉,以壽命終,不亦善乎!」受叩頭 曰:「從大人議。」即日,父子俱移病,滿三月賜告。廣遂稱 篤,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加賜黃金二 十斤,皇太子贈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 道,供帳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辭決而去。及道路 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嘆息為之下泣。

===孔霸===
考證
按《漢書孔光傳》:「孔子生伯魚鯉,鯉生子思伋,伋生子

上帛,帛生子家求,求生子真箕,箕生子高穿,穿生順, 順為魏相。順生鮒,鮒為陳涉博士,死陳下。鮒弟子襄 為孝惠博士、長沙太傅。襄生忠,忠生武及安國,武生 延年,延年生霸,字次儒。霸生光焉。安國、延年皆以治 《尚書》為武帝博士。安國至臨淮太守,霸亦治尚書,事」 太傅夏侯勝,昭帝末年為博士,宣帝時為太中大夫, 以選授皇太子經,遷詹事、高密相。是時,諸侯王相在 郡守上。元帝即位,徵霸以師,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 戶,號褒成君,給事中,加賜黃金二百斤,第一區,徙名 數於長安。霸為人謙退,不好權勢,常稱「爵位泰過,何 德以堪之。」上欲致霸相位,自御史大夫貢禹卒,及薛 廣德免,輒欲拜霸,霸讓位,自陳至三。上深知其至誠, 乃弗用,以是敬之,賞賜甚厚。及霸薨,上素服臨弔者 再至賜東園祕器錢帛,策贈以列侯禮,諡曰「烈君。」

後漢[编辑]

桓榮[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榮字春卿,沛郡龍亢人也。少學長安, 習《歐陽尚書》,事博士九江朱普。貧窶無資,常客傭以 自給,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園。至王莽篡位乃歸。 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負土成墳,因留教授,徒眾數 百人。莽敗,天下亂,榮抱其經書與弟子逃匿山谷,雖 常飢困,而講論不輟。後復客授江淮間。建武十九年」, 年六十餘,始辟大司徒府。時顯宗始立為皇太子,選 求明經,乃擢榮弟子豫章何湯為虎賁中郎將,以《尚 書》授太子。世祖從容問湯本師為誰,湯對曰:「事沛國 桓榮。」帝即召榮,令說《尚書》,甚善之,拜為議郎,賜錢十 萬,入使授太子。每朝會,輒令榮於公卿前敷奏經書, 帝稱善曰:「得生幾晚?」會歐陽博士缺,帝欲用榮。榮叩 頭讓曰:「臣經術淺薄,不如同門生郎中彭閎、揚州從 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諧。」因拜榮為博士,引閎、弘為議 郎。車駕幸太學,會諸博士論難於前。榮被服儒衣,溫 恭有蘊藉,辯明經義,每以禮讓相厭,不以辭長勝人, 儒者莫之及。特加賞賜。又詔諸生雅吹擊磬,盡日乃 罷。後榮入會庭中,詔賜奇果,受者皆懷之,榮獨舉手 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見敬厚。 常令止宿太子宮,積五年,榮薦門下生九江胡憲侍 講,乃聽得出,旦一入而已。榮嘗寢病,太子朝夕遣中 使問病,賜以珍羞帷帳奴婢,謂曰:「如有不諱,無憂家 室也。」後病愈,復入侍講。二十八年大會百官,詔問誰 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執金吾原 鹿侯陰識可。博士張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為陰 氏乎?為天下乎?即為陰氏,則陰侯可;為天下,則固宜 用天下之賢才。」帝稱善,曰:「欲置傅者以輔太子也。今 博士不難正朕,況太子乎!」即拜佚為太子太傅,而以 榮為少傅,賜以輜車乘馬。榮大會諸生,陳其車馬印 綬,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榮以太子經 學成畢,上疏謝曰:「臣幸得侍帷幄,執經連年,而智學 淺短,無以補益萬分。今皇太子以聰叡之姿,通明經 義,觀覽古今,儲君副主,莫能專精博學若此者也。斯 誠國家福祐,天下幸甚。臣師道已盡,皆在太子,謹使 掾臣汜再拜歸道。」太子報《書》曰:「莊以童蒙,學道九載, 而典訓不明,無所曉識。夫《五經》廣大,聖言幽遠,非天 下之至精,豈能與於此。況以不才,敢承誨命。昔之先 師,謝弟子者有矣,上則通達經旨,分明章句;下則去 家慕鄉,求謝師門。今蒙下列,不敢有辭,願君慎疾加 餐,重愛玉體。」三十年拜為太常。榮初遭倉卒,與族人 桓元卿同飢戹,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 氣力,何時復施用乎?」榮笑不應。及為太常,元卿嘆曰: 「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為利乃若是哉!」顯宗即位,尊以 師禮,甚見親重,拜二子為郎。榮年踰八十,自以衰老, 數上書乞身,輒加賞賜。乘輿常幸太常府,令榮坐東 面,設几杖,會百官。驃騎將軍東平王蒼以下及榮門 生數百人,天子親自執業,每言輒曰「太師在是。」既罷, 悉以大官供具賜太常家,其恩禮若此。永平二年,《三 雍》初成,拜榮為五更。每大射養老,禮畢,帝輒引榮及 弟子升堂執經,自為下說。乃封榮為關內侯,食邑五 千戶。榮每疾病,帝輒遣使者存問,大宮大醫,相望于 道。及篤,上疏謝恩,讓還爵土。帝幸其家問起居,入街 下車,擁經而前,撫榮垂涕,賜以床茵、帷帳、刀劍、衣被, 良久乃去。自是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 到門,皆拜床下。榮卒,帝親自變服,臨喪送葬,賜冢塋 于首山之陽。除兄子二人補四百石,都講生八人補 二百石,其餘門徒多至公卿。子郁嗣。

包咸[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咸字子良,會稽曲阿人也。少為諸生, 受業長安,師事博士右師細君,習《魯詩》《論語》。王莽末, 去歸鄉里,于東海界為赤眉賊所得,遂見拘執。十餘 日,咸晨夜誦習自若,賊異而遣之,因往東海,立精舍 講授。光武即位,乃歸鄉里。太守黃讜署戶曹史,欲召 咸入授其子。咸曰:『禮有來學而無往教』。讜遂遣子師之。舉孝廉,除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論語》,又為其 章句,拜諫議大夫、侍中、右中郎將。永平五年,遷大鴻 臚。每進見,錫以几杖,入屏不趨,贊事不名,經傳有疑, 輒遣小黃門就舍即問。顯宗以咸有師傅恩,而素清 苦,常特賞賜珍玩束帛,奉祿增于諸卿,咸皆散與諸 生之貧者。病篤,帝親輦駕臨視。八年,年七十一,卒于 官。子福,拜郎中,亦以《論語》入授和帝。

桓郁[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郁字仲恩,少以父任為郎。敦厚篤學, 傳父業,以《尚書》教授,門徒常數百人。榮卒,郁當襲爵, 上書讓于兄子汎,顯宗不許,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 與之。帝以郁先師子,有禮讓,甚見親厚,常居中論經 書,問以政事。稍遷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說章句》,令郁 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監虎賁中郎將。永平十五年」, 入授皇太子經,遷越騎校尉。詔敕太子諸王各奉賀 致禮,郁數進忠言,多見納錄。肅宗即位,郁以母憂乞 身,詔聽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遷屯騎校尉。和帝即 位,富于春秋。侍中竇憲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頗 涉經學,上疏皇太后曰:「《禮記》云:『天下之命,懸于天子。 天子之善,成乎所習。習與智長,則切而不勤;化與心 成,則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 佚在後,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聽朝,四聖維之』」,是 以慮無遺計,舉無過事。孝昭皇帝八歲即位,大臣輔 政,亦選名儒韋賢、蔡義、夏侯勝等,入授于前,平成聖 德。近建初元年,張酺、魏應召訓亦講禁中。臣伏惟皇 帝陛下躬天然之資,「宜漸教學,而獨對左右小臣,未 聞典義。昔五更桓榮,親為帝師,子郁結髮敦尚,繼傳 父業,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給事禁省,更歷四 世。今白首好《禮》,經行篤備。又宗正劉方,宗室之表,善 為《詩經》,先帝所褒,宜令郁方並入教授,以崇本朝,光 示大化。」由是遷長樂少府,復入侍講。頃之,轉為侍中、 奉車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鴻為太常,明年病卒。郁教 授二帝,恩寵甚篤,賞賜前後數百千萬,顯於當世。門 人楊震、朱寵皆至三公。初,榮受朱普學,章句四十萬 言,浮辭繁長,多過其實。及榮入授顯宗,減為二十三 萬言,郁復刪省,定成十二萬言,由是有「《桓君大小太 常章句》。子普嗣,傳爵至曾孫郁。中子焉能世傳其家 學。孫鸞,曾孫郴,並知名。

桓焉[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焉字叔元,少以父任為郎。明經篤行, 有名稱。永初元年,入授安帝,三遷為侍中、步兵校尉。 永寧中,順帝立為皇太子,以焉為太子少傅。月餘,遷 太傅,以母憂自乞,聽以大夫行喪。踰年,詔使者賜牛 酒,奪服,即拜光祿大夫,遷太常。時廢皇太子為濟陰 王,焉與太僕來歷、廷尉張皓諫,不能得。事已具《來歷 傳》。順帝即位,拜太傅,與太尉朱寵並錄尚書事。焉復 入授經禁中,因讌見,建言「宜引三公、尚書入省事。」帝 從之,以焉前廷議守正,封陽平侯,固讓不受。視事三 年,坐辟召禁錮者為吏免。復拜光祿大夫。陽嘉二年, 代來歷為大鴻臚,數日,遷為太常。永和五年,代王龔 為太尉。漢安元年,以日食免。明年,卒于家。弟子傳業 者數百人,黃瓊、楊賜最為顯貴。

[编辑]

杜錫[编辑]

按《晉書杜預傳》:「『預子錫,字世嘏,少有盛名,起家長沙 王乂文學,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 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 中刺之流血。他日,太子問錫:向著何事』?錫對『醉不知』。 太子詰之曰:『君喜責人,何自作過也』?後轉衛將軍長 史。趙王倫篡位,以為治書御史。孫秀求交于錫,而錫」 拒之。秀雖銜之,憚其名高,不敢害也。惠帝反政,遷吏 部郎、城陽太守,不拜。仍遷尚書左丞。年四十八卒,贈 散騎常侍。

薛兼[编辑]

按《晉書》本傳,「兼字令長,丹陽人也。祖綜,仕吳為尚書 僕射。父瑩,有名吳朝,吳平,為散騎常侍。兼清素有器 宇,少與同郡紀瞻、廣陵閔鴻、吳郡顧榮、會稽賀循齊 名,號為五儁。初入洛,司空張華見而奇之,曰:『皆南金 也』。察河南孝廉,辟公府,除比陽相,莅任有能名。歷太 子洗馬、散騎常侍、懷令。司空東海王越引為參軍,轉」 祭酒,賜爵安陽亭侯。元帝為安東將軍,以為軍諮祭 酒,稍遷丞相長史,甚勤王事,以上佐祿優,每自約損, 取周而已。進爵安陽鄉亭侯,拜丹陽太守。中興建,轉 尹,加秩中二千石,遷尚書,領太子少傅。自綜至兼三 世傅東宮,談者美之。永昌初,王敦表兼為太常。明帝 即位,加散騎常侍。帝以東宮時師傅,猶宜盡敬,乃下 詔曰:「朕以不德,夙遭閔凶,猥以眇身,託于王公之上。 哀煢在疚,靡所諮仰,憂懷惴惴,如臨于谷。孔子有云: 『故雖天子,必有尊也』。朕將祗奉先師之禮,以諮有德。 太宰、西陽王秩尊望重,在貴思降。丞相、武昌公、司空

即丘子體道高邈,勳德兼備,先帝執友,朕之師傅。太
考證
常安陽侯訓保朕躬,忠肅篤誠。夫崇親尊賢,先帝所

重。朕見四君及書疏儀體,一如東宮故事。」是歲卒。詔 曰:「太常、安陽鄉侯兼,履德沖素,盡忠恪己。方賴德訓, 弘濟政道。不幸殂殞,痛於厥心。今遣持節、侍御史,贈 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魂而有靈,嘉茲榮寵。」及 葬,王敦作逆,朝廷多故,不得議諡,直遣使者祭以太 牢。子顒先兼,卒無後。

南齊[编辑]

何昌㝢[编辑]

按《南齊書》本傳:「昌㝢字儼望,廬江灊人也。祖叔度,吳 郡太守。父修之,太常。昌㝢少而淹厚,為伯父司空尚 之所遇。宋建安王休仁為揚州,辟昌㝢州主簿。遷司 徒行參軍、太傅五官、司徒東閣祭酒,尚書儀曹郎。建 平王景素為征北、南徐州,昌㝢又為府主簿,以風素 見重。母老求祿,出為湘東太守,加秩千石,為太祖驃」 騎功曹昌㝢在郡,景素被誅昌㝢痛之至是啟太祖 曰:「㐲尋故建平王因心自遠忠孝基性,徽、和之譽早 布國言;勝、素之情夙洽民聽。世祖綢繆,太宗眷異,朝 中貴人,野外賤士雖聞見有殊,誰不悉斯事者!元徽 之間政關群小,構扇異端,共令傾覆慇懃之非,古人 所悼況蒼梧將季,能無衒惑,一年之」中,藉者再三,有 必顛之危,無蹔立之安。行路寒心,往來跼蹐。而王夷 慮坦然,委之天命。惟謙性敬,專城奉國,閨無執戟之 衛,門闕衣介之夫。此五尺童子所見,不假闊曲言也。 一淪疑似,身名頓滅,冤結淵泉,酷貫穹昊。時經隆替, 歲改三元,曠蕩之惠亟申,被枉之澤未流。俱沐溫光, 獨酸霜露。明公輔天「地之施,散雲雨之潤,物無巨細, 咸被慶渥。若今日不蒙照滌,則為萬代冤魂昌㝢,非 敢慕慷慨之士,激揚當世,實義切於心,痛入骨髓,瀝 腸紓憤,仰希神照,辨明枉直,亮王素行,使還名帝籍, 歸靈舊塋,死而不泯,豈忘德於黃墟,分軀碎首,不足 上謝。」又《與司空褚淵書》曰:「天下之可哀者有數,而埋 冤於黃泉者為甚焉。」何者?百年之壽,同於朝露,揮忽 去留,寧足道哉!政欲闔棺之日,不隕令名,竹帛傳芳 烈,鐘石紀清英。是以昔賢甘心於死所者也。若懷忠 抱義,而負枉冥冥之下,時主未之矜,卿相不為言,良 史濡翰,將被以惡名,豈不痛哉!竊尋故建平王,地屬 親賢,德居宗望,道心惟沖,睿性天峻,散情風雲,不以 塵務嬰衿;明發懷古,惟以琴書娛志。言忠孝,行惇慎, 二公之所深鑒也。前者阮揚連黨,搆此紛紜,雖被明 于朝貴,愈結怨于群醜。覘察繼蹤,疑防重著,小人在 朝,《詩史》所歎。少一句清識飲涕。王每永言終日,氣淚交 橫,既推信以期物,故日去其備衛,朱門蕭條,示存典 刑而已。求解徐州,以避北門要任;苦乞會稽,貪處東 甌閑務。此並彰于事跡,與公道味相求,期心有素。方 共經營家國,劬勞王室,何圖時不與我,契闊屯昏,忠 誠弗亮,罹此百殃。歲朔亟流,已經四載。皇帝惟新,人 占天澤,而幽然深「酷,未蒙照明,封殯卑雜,窮魂莫寄, 昭穆不序,松柏無行,事傷行路,痛結幽顯。吾等叩心 泣血,寔有望于聖時。公以德佐世,欲物得其所,豈可 令建平王枉直不分邪?」田叔不言梁事,袁絲諫止淮 南,以兩國舋禍,尚回帝意,豈非親親之義,寧從敦厚, 而今疑以未辨,為世大戮,若使王心跡得申,亦示海 內「理冤枉,明是非,存亡國,繼絕世,周漢之通典,有國 之所急也。昔叔向之理,恃祁大夫而獲亮;戾太子之 冤,資車丞相而見察。幽靈有知,豈不眷眷于明。顧碎 首抽脅,自謂不殞。」淵答曰:「追風古人,良以嘉嘆。但事 既昭晦,理有逆從,建平初阻,元徽未悖,專欲委咎阮、 楊,彌所致疑。于時正亦謬參此機,若審如高論,其愧 特深。」太祖嘉其義,轉為記室,遷司徒左西太尉戶曹 屬,中書郎王儉衛軍長史。儉謂昌㝢曰:「後任朝事者, 非卿而誰。」永明元年,竟陵王子良表置文學官,以昌 㝢為竟陵王文學,以清信相得,意好甚厚。轉揚州別 駕,豫章王又善之。遷太子中庶子,出為臨川內史。除 廬陵王中軍長史,未拜,復為太子中庶子,領屯騎校 尉。遷吏部郎,轉侍中。臨海王昭秀為荊州,以昌㝢為 西中郎長史、輔國將軍、南郡太守,行荊州事。明帝遣 徐元慶西上,害蕃鎮諸王,元慶至荊州,欲以便宜從 事。昌㝢曰:「僕受朝廷意寄,翼輔外蕃,何容以殿下付 君一介之使?若朝廷必須殿下還,當更聽後旨。」昭秀 以此得還京師。建武二年,為侍中,領長水校尉,轉吏 部尚書,復為侍中,領驍騎將軍。四年,卒,年五十一,贈 太常,諡簡子。昌㝢不雜交遊,通和汎愛,歷郡皆清白, 士君子多稱之。

[编辑]

王訓[编辑]

按《梁書王暕傳》:「暕子訓,字懷範,幼聰警有識量,徵士 何引見而奇之。年十三,暕亡憂毀,家人莫之識。十六, 召見文德殿,應對爽徹,上目送久之,顧謂朱异曰:『可 謂相門有相矣』。補國子生,射策高第,除祕書郎,遷太 子舍人,祕書丞,轉宣城王文學、友太子中庶子,掌管記,俄遷侍中。既拜入見,高祖從容問何敬容曰:『褚彥 回年幾為宰相』?」敬容對曰:「少過三十。」上曰:「今之王訓, 無謝彥回。」訓美容儀,善進止,文章之美,為後進領袖。 在春宮特被恩禮。以疾終於位,時年二十六。贈本官, 諡溫子。

北齊[编辑]

馬敬德[编辑]

按《北齊書》本傳:「敬德,河間人也。少好儒術,負笈隨大 儒徐遵明學《詩》《禮》,略通大義而不能精,遂留意於《春 秋左氏》。沈思研求,晝夜不倦。解義為諸儒所稱。教授 於燕趙間,生徒隨之者眾。河間郡王每於教學追之, 將舉為孝廉,固辭不就,乃詣州求舉秀才。舉秀才例 取文士,州將以其純儒,無意推薦。敬德請試方略,乃」 策問之,所答五條,皆有文理,乃欣然舉送。至京,依秀 才策問,唯得中第。乃請試經業問十條,並通。擢授國 子助教,遷太學博士。天統初,除國子博士。世祖為後 主擇師傅,趙彥深進之,入為侍講。其妻夢猛獸將來 向之,敬德走超叢棘,妻伏地不敢動。敬德占之曰:「吾 當得大官。超棘,過九卿也;爾伏地,夫人也。」後主既不 好學,敬德侍講甚疏,時時以《春秋》入授。武平初,猶以 師傅之恩,超拜國子祭酒,加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 夫,領瀛州大中正。卒,贈開府、瀛滄安州諸軍事、瀛州 刺史。其後侍書張景仁封王,趙彥深云:「何容侍書封 王,侍講飜無封爵。」於是亦封敬德廣漢郡王,子元熙 襲。元熙字長明,少傳父業,兼事文藻。以父故,自青州 集曹參軍超遷通直侍郎。侍詔文林館,轉正員。武平 中,皇太子將講《孝經》,有司請擇師友。帝曰:「馬元熙,朕 師之子,文學不惡,可令教兒。」於是以《孝經》入授皇太 子,儒者榮其世。載性和厚,在內甚得名譽,皇太子亦 親敬之。隋開皇中,卒於秦王文學。

北周[编辑]

觓斯徵[编辑]

按《周書》本傳,「徵字士亮,河南洛陽人。父椿,太傅、尚書 令。徵幼聰穎,五歲誦《孝經》《周易》,識者異之。及長,博涉 群書,尤精《三禮》,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喪,朝夕共一 溢米。以父勳累遷太常卿。自魏孝武西遷,雅樂廢缺, 徵博採遺逸,稽諸典故,創新改舊,方,始備焉。又樂有 錞于者,近代絕無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識。徵」 見之曰:「此錞于也。」眾弗之信。徵遂依干寶《周禮注》以 芒筒捋之,其聲極振,眾乃歎服,徵乃取以合樂焉。六 官建,拜司樂中大夫,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後高祖 以徵治經有師法,詔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時為魯公, 與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修之禮,受業于徵。仍並 呼徵為夫子,儒者榮之。宣帝嗣位,遷上大將軍、大宗 伯。時高祖初崩,梓宮在殯,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議之。 徵與內史宇文孝伯等固請依禮。七月,帝竟不許。帝 之為太子也,宮尹鄭譯坐不能以正道調護,被謫除 名。而帝雅親愛譯,至是拜譯內史中大夫,甚委任之。 譯乃獻新樂,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 與徵議之,徵駮而奏,帝頗納焉。及高祖山陵還,帝欲 作樂,復令議其可不。徵曰:「《孝經》云:『聞樂不樂』。聞尚不 樂,其況作乎?」鄭譯曰:「既云聞樂,明即非無,止可不樂, 何容不奏?」帝遂依譯議,譯因此銜之。帝後肆行非度, 昏虐日甚。徵以荷高祖重恩,嘗備位師傅,若生不能 諫,死何以見高祖,乃上疏極諫,指陳帝失。帝不納。譯 因譖之,遂下徵獄。獄卒張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獄牆, 遂出之。元卒被拷,而終無所言,徵遇赦得免。隋文踐 極,例復官。除太子太傅,詔修撰樂書。開皇初薨。子諺 徵所撰《樂典》十卷。

[编辑]

裴政[编辑]

按《隋書》本傳,「政字德表,河東聞喜人也。高祖壽孫,從 宋武帝徙家於壽陽。歷前軍長史、廬江太守。祖邃,梁 侍中、左衛將軍、豫州大都督。父之禮,廷尉卿。政幼明 敏,博聞強記,達於時政,為當時所稱。年十五,辟邵陵 王府法曹參軍事,轉起部郎、枝江令。湘東王之臨荊 州也,召為宣惠府記室,尋除通直散騎侍郎。侯景作」 亂,加壯武將軍,帥師隨建寧侯王琳進討之,擒賊率 宋子仙,獻於荊州。及平侯景,先鋒入建鄴,以軍功連 最,封夷陵侯。徵授給事黃門侍郎。復帥師副王琳拒 蕭紀,破之於硤口,加平越中郎將、鎮南府長史。及周 師圍荊州,琳自桂州來赴難,次於長沙。政請從間道 先報元帝,至百里洲,為周人所獲,蕭察謂政曰:「我武 皇帝之孫也,不可為爾君乎?爾亦何煩殉身於七父! 若從我計,則貴及子孫;如或不然,分腰領矣。」政詭曰: 「唯命。」察y之送至城下,使謂元帝曰:「王僧辯聞臺城 被圍,已自為帝。王琳孤弱,不復能來。」政許之。既而告 城中曰:「援兵大至,各思自勉。吾以間使被擒,當以碎 身報國,監者擊其口,終」不易辭。察怒,命趣行戮。蔡大 業諫曰:「此民望也,若殺之,則荊州不可下矣。」因得釋。 會江陵陷,與城中朝士俱送于京師。周文帝聞其忠授員外散騎侍郎,引事相府。命與盧辯依《周禮》建六 卿,設公卿大夫士,并撰次朝儀。車服器用,多遵古禮, 革漢魏之法,事並施行。尋授刑部下大夫,轉少司憲。 政明習故事,又參定《周律》。能飲酒,至數斗不亂,簿案 盈几,剖決如流。用法寬平,無有冤濫。囚徒犯極刑者, 乃許其妻子入獄就之,至冬將行決,皆曰:「裴大夫致 我於死,死無所恨。」其處法詳平如此。又善鐘律,常與 長孫紹遠論樂,語在《音律志》。宣帝時,以忤旨免職。高 祖攝政,召復本官。開皇元年,轉率更令,加位上儀同 三司。詔與蘇威等修定律令,政採魏、晉刑典,下至齊、 梁,沿革輕重,取其折衷。同撰著者十有餘人,凡疑滯 不通,皆取決於政。進位散騎常侍,轉左庶子,多所匡 正,見稱純慤。東宮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劉榮, 性甚專固。時武職交番,通事舍人趙元愷作辭,見帳 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榮語元愷云:「但爾口奏, 不須造帳。」及奏,太子問曰:「名帳安在?」元愷曰:「稟承劉 榮,不聽造帳。」太子即以詰榮,榮便拒諱云「無此語。」太 子付政推問。未及奏狀,有附榮者先言於太子曰:「政 欲陷榮,推事不實。」太子召責之,政奏曰:「凡推事有兩: 一察情,一據證,審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劉榮,位高 任重,縱令寔語元愷,蓋是纖介之𠎝。計理而論,不須 隱諱。又察元愷受制於榮,豈敢以無端之言,妄相點 累。二人之情,理正相似。元愷引左衛率崔蒨等為證, 蒨等款狀,悉與元愷符同。察情既敵,須以證定。臣謂 榮語元愷,事必非虛。太子亦不罪榮,而稱政平直,政 好面折人短,而退無後言。」時雲「定興數入侍太子」,為 奇服異器,進奉後宮;又緣女寵,來往無節。政數切諫, 太子不納。政因謂定興曰:「公所為者,不合禮度,又元 妃暴薨,道路籍籍,此於太子,非令名也。願公自引退, 不然將及禍。」定興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 為襄州總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給僚吏。民有 犯罪者,陰悉知之,或竟歲不發,至再三犯。乃因都會 時,於獄中召出,親案其罪,五人處死,流徙者甚眾。合 境惶懾,令行禁止,小民蘇息,稱為神明。爾後不修囹 圄,殆無爭訟。卒官,年八十九。著《承聖降錄》十卷。及太 子廢,高祖追憶之,曰:「向遣裴政、劉行本在,共匡弼之, 猶應不令至此。」子南金,仕至膳部郎。

劉行本[编辑]

按《隋書》本傳:「行本,沛人也。父瓌,仕梁,歷職清顯。行本 起家武陵國常侍,遇蕭修以梁州北附,遂與叔父璠 同歸於周,寓居京兆之新豐,每以諷讀為事,精力忘 疲,雖衣食乏絕,晏如也。性剛烈,有不可奪之志。周大 冢宰宇文護引為中外府記室。武帝親總萬機,轉御 正中士,兼領起居注,累遷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 子臨軒,掌朝典筆硯,持至御坐,則承御大夫取以進 之。及行本為掌朝,將進筆於帝,承御復欲取之。行本 抗聲謂承御曰:『筆不可得』。」帝驚視問之,行本言於帝 曰:「臣聞設官分職,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 御亦焉得取臣筆?」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職。及宣 帝嗣位,多失德,行本切諫忤旨,出為河內太守。高祖 為丞相,尉迥作亂,進攻懷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儀 同,賜爵文安縣子。及踐阼,徵拜諫議大夫,檢校治書 侍御史。未幾,遷黃門侍郎。上嘗怒一郎,於殿前笞之。 行本進曰:「此人素清,其過又小,願陛下少寬假之。」上 不顧。行本於是正當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 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聽?臣言若非,當致之於 理,以明國法,豈得輕臣而不顧也?臣所言非私。」因置 笏於地而退。上斂容謝之,遂原所笞者。於時天下大 同,四裔內附,行本以党項羌密邇封域,最為後服,上 表劾其使者曰:「臣聞南蠻遵校尉之統,西域仰都護 之威。比見西羌鼠竊狗盜,不悟羈縻之惠,詎知含養 之恩。狼戾為心,獨乖正朔。使人近至,請付推科。」上奇 其志焉。雍州別駕元肇言於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餽 錢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車之始,與其為約, 此吏故違,請加徒一年。」行本駮之曰:「律令之行,並發 明詔,與民約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輕忽憲章,欲申 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虧法取威,非人臣之禮。」 上嘉之,賜絹百匹。在職數年,拜太子左庶子,領治書 如故。皇太子虛襟敬憚。時唐令則亦為左庶子,太子 昵狎之,每令以絃歌教內人。行本貴之,曰:「庶子當匡 太子以正道,何有嬖昵房帷之間哉!」令則甚慚而不 能改。時沛國劉臻、平原明克讓、魏郡陸爽並以文學 為太子所親,行本怒其不能調護,每謂三人曰:「卿等 正解讀書耳。」時左衛率長史夏侯福為太子所昵,常 於閣內與太子戲,福大笑,聲聞於外。行本時在閣下, 聞之,待其出,行本數之曰:「殿下寬容,賜汝顏色。汝何 物小人,敢為褻慢!」因付執法者治之。數日,太子為福 致請,乃釋之。太子常得良馬,令福乘而觀之,太子甚 悅,因欲令行本復乘之。行本不從,正色而進曰:「至尊 置臣於庶子之位者,欲令輔導殿下以正道,非為殿 下作弄臣也。」太子慚而止。復以本官領大興令,權貴憚其方直,無敢至門者。由是請託路絕,法令清𥳑,吏 民懷之。未幾卒官,上甚傷惜之。及太子廢,上曰:「嗟乎! 若使劉行本在,勇當不及於此。」無子。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