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9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八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九十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九十卷目錄

 國子監部紀事二

 國子監部雜錄

官常典第三百九十卷

國子監部紀事二[编辑]

《唐書徐曠傳》:「曠字文遠,博通五經。時耆儒沈重,講太 學,授業常千人。曠從之質問,不數日辭去。或問其故, 答曰:『先生所說,紙上語耳,若奧境,彼有所未見者,尚 何觀?重知其語,召與反覆研辨,嗟嘆其能。竇威、楊元 感、李密、王世充皆從受學。隋開皇中,累遷太學博士。 後歸高祖,仍為國子博士。高祖幸國學,觀釋奠,曠發』」 《春秋》題,講難鋒生,隨方占對,莫能屈,帝異之。

《陸元朗傳》:元朗字德明,補太學博士。高祖已釋奠,召 博士徐文遠、浮屠慧乘、道士劉進喜各講經,德明隨 方立義,遍析其要。帝大喜曰:「三人者誠辯,然元朗一 舉輒蔽,可謂賢矣。」賜帛五十匹,遷國子博士。

《蓋文達傳》:文達博涉經史,刺史竇抗嘗廣集儒生,令 相問難,大儒劉焯、劉軌思、孔穎達咸在坐,文達亦參 焉。既論難,皆出諸儒意表。抗大奇之,問蓋生所受學。 劉焯曰:「此生岐嶷出自天然,以多問寡。」焯為師。抗曰: 「可謂冰生於水而寒於水矣。」武德中為國子助教。其 宗人儒懿亦以文業知名,當時稱「二蓋」焉。文懿,武德 初歷國子助教。嘗開講《毛詩》,發題,公卿咸萃,更相問 難,文懿發揚風雅,甚得詩人之致。貞觀中,終國子博 士。

《楊瑒傳》:「瑒為國子祭酒,表大儒王迥質、尹子路、白履 忠等三人教授國子。有詔迥質諫議大夫,皇太子侍 讀,履忠老不任職,拜朝散大夫,罷歸,子路直弘文館, 皆有名。瑒奏有司帖試明經,不質大義,乃取年頭月 尾孤經絕句。且今習《春秋》三家、《儀禮》者纔十二,恐諸 家廢無日,請帖平文以存學家,其能通者,稍加優宦, 獎孤學。」從之。因詔以三家傳《儀禮》出身者不任散官, 遂著令,生徒為瑒,立頌太學門。又言:「古者卿大夫子 弟及諸侯歲貢小學之異者,入太學,漸漬禮樂,知朝 廷君臣之序,班以品類,分以師長,三德四教,學成然 後爵之。唐興,二監舉者千百數,當選者十之二,考功 覆校以第,謂經明行修,故無多少之限。今考功限天 下,明經、進士歲百人,二監之得無幾。然則學徒費官 稟而博士濫天祿者也。且以流外及諸色仕者歲二 千,過明經、進士十倍,胥史浮虛之徒眊先王禮義,非 得與服勤道業者挈長短,絕輕重也。國家啟庠序,廣 化導,將有以用而勸進之,有司為限約以黜退之,欲 望俊乂在朝,難矣。」帝然其言。

《魚朝恩傳》:永泰中,詔朝恩判國子監,兼鴻臚禮賓、內 飛龍閑廄使,封鄭國公。始詣學,詔宰相常參官、六軍 將軍悉集京兆,設食內教坊出音樂俳倡侑燕,大臣 子弟二百人,朱紫雜然為附,學生列廡次。又賜錢千 萬,取子錢供秩飯。每視學,從神策兵數百,京兆尹黎 幹率錢勞從者,一費數十萬,而朝恩色常不足。 《陽城傳》。城遷國子司業,引諸生告之曰:「凡學者所以 學,為忠與孝也。諸生有久不省親者乎?」明日,謁城還 養者二十輩,有三年不歸侍者,斥之。簡孝秀德行升 堂上,沈酗不率教者皆罷。躬講經籍,生徒斤斤,皆有 法度。薛約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讁連州,吏捕跡得之 城家。城坐吏於門,引約飲食訖,步至都外與別。帝惡 城黨有罪,出為道州刺史。太學諸生何蕃、季償、王魯 卿、李讜等二百人頓首闕下,請留城。柳宗元聞之,遺 蕃等《書》曰:「詔出陽公道州,僕聞悒然。幸生不諱之代, 不能論列大體,聞下執事還陽公之南也。今諸生愛 慕陽公德,懇悃乞留,輒用撫手,喜甚。昔李膺、嵇康時, 太學生徒仰闕執訴,僕謂」訖千百年,不可復見,乃在 今日,誠諸生見賜甚厚,將亦陽公漸漬導訓所致乎? 意公有博厚恢大之德,并容善偽,來者不拒。有狂惑 小生,依託門下,飛文陳愚,論者以為陽公過於納汙, 無人師道仲尼。吾黨狂狷,南郭獻譏。曾參徒七十二 人,致禍負芻,孟軻館齊,從者竊屨。彼聖賢猶不免,如 之何其拒「人也?俞扁之門,不拒病夫;繩墨之側,不拒 枉材;師儒之席,不拒曲士。且陽公在朝,四方聞風,貪 冒苟進邪薄之夫沮其志,雖微師尹之位,而人實瞻 望焉。與其化一州,其功遠近可量哉?諸生之言,非獨 為己也,於國甚宜。」蕃等守闕下數日,為吏遮抑,不得 上。既行,皆泣涕,立石紀德。

《搜采異聞錄》:《唐六典》,國子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 壺,脩一案,為束脩之禮。《開元禮》載,皇子束脩,束帛一 篚、五疋,酒一壺二斗,脩一案、三脡。皇子服學生之服至學門外,陳三物於西南,少進曰:「某方受業於先生, 敢請見。」執篚者以篚授皇子,皇子跪奠篚再拜,博士 答拜,皇子還避,遂進,跪取篚。博士受幣,皇子拜訖,乃 出,其儀如此。

《宋史郭忠恕傳》:「忠恕,廣順中召為宗正丞,兼國子書 學博士,改《易》博士。建隆初,被酒,與監察御史符昭文 競於朝堂。御史彈奏,忠恕叱臺吏奪其奏,毀之,坐貶 為乾州司戶參軍。」

《崔頌傳》:「頌判國子監,會重修國學及武成王廟,命頌 總領其事。建隆三年夏,始會生徒講說,太祖遣中使 以酒果賜之。每臨幸國學,召頌與語,因及經義,頌應 答無滯。及郊祀,以頌攝太僕,升車執綏,上問以一時 典禮,頌占對閑雅,上甚重之。」

《邢昺傳》:「昺字叔明,曹州濟陰人。太平興國初,舉五經。 廷試日召升殿講《師》《比》二卦,又問以群經發題。太宗 嘉其精博,擢九經及第,授大理評事,知泰州鹽城監, 賜錢二十萬。明年,召為國子監丞,專講學之任。遷尚 書博士,出知儀州,就轉國子博士。代還,賜緋,選為諸 王府侍講。雍熙中,遷水部員外郎,改司勳。端拱初,賜」 金紫,累遷金部郎中。真宗即位,改司勳郎中,俄知審 刑院。以昺儒者,不達刑章,命劉元吉同領其事。是冬, 昺上表自陳夙侍講諷,遷右諫議大夫。咸平初,改國 子祭酒。二年,始置翰林侍講學士,以昺為之。受詔與 杜鎬、舒雅、孫奭、李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周禮》《儀禮》《公 羊》《穀梁春秋傳》《孝經》《論語》《爾雅義疏》。及成,並加階勳。 俄為淮南、兩浙巡撫使。初置講讀之職,即於便坐令 昺講《左氏春秋》,侍讀預焉。五年,講畢,宴近臣於崇政 殿,賜昺襲衣、金帶,加器幣,仍遷工部侍郎兼國子祭 酒,學士如故。知審官院陳恕丁內艱,以昺權知院事。 景德二年,上言「亡兄素嘗舉進士,願霑贈典。」特贈大 理評事。是夏,上幸國子監閱庫書,問昺經板幾何,昺 曰:「國初不及四千,今十餘萬,《經》《傳》《正義》皆具。臣少從 師業儒時,經具有疏者,百無一二,蓋力不能傳寫。今 板本大備,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上 喜曰:「國家雖尚儒術,非四方無事,何以及此!」上又訪 以學館故事,有未振舉者,昺不能有所建明。先是,印 書所裁餘紙,鬻以供監中雜用,昺請歸之三司,以裨 國用。自是監學公費不給,講官亦厭其寥落。上方興 起道術,又令昺與張雍、杜鎬、孫奭舉經術該博、德行 端良者,以廣學員。三年,加刑部侍郎。昺居近職,常多 召對。一日,從容與上語及「宮邸舊僚,嘆其淪喪殆盡, 唯昺獨存。」翌日,賜白金千兩,且詔其妻至宮庭,賜以 冠帔。四年,昺以羸老,艱於趨步。上前自陳曹州故鄉, 願給假一年,歸視田里,俟明年郊祀還朝。上命坐,慰 勞之,因謂曰:「便可權本州,何須假耶?」昺又言楊礪、夏 侯嶠同為府僚,二臣沒皆贈尚書。上憫之,翌日,謂宰 相曰:「此可見其志矣。」即超拜工部尚書、知曹州,職如 故。

《李覺傳》:覺遷國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初令學官講說, 覺首預焉。太宗幸國子監,謁文宣王畢,升輦將出西 門,顧見講坐,左右言覺方聚徒講書,上即召覺,令對 御講。覺曰:「陛下六龍在御,臣何敢輒升高坐。」上因降 輦,令有司張帟幕,設別坐,詔覺講《周易》之《泰卦》,從臣 皆列坐,覺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應之旨,上甚悅,特 賜帛百匹。

《賈昌朝傳》:「昌朝字子明,真定獲鹿人。天禧初,真宗嘗 祈穀南郊,昌朝獻頌道左,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主晉 陵簿。賜對便殿,除國子監說書。孫奭判監,獨稱昌朝 講說有師法。他日書路隨、韋處厚傳示昌朝曰:『君當 以經術進,如二公為潁川郡王院伴讀。再遷殿中丞, 歷知宜興、東明縣。奭侍讀禁中,以老辭,薦昌朝自代』」, 召試中書,尋復國子監說書。

《胡瑗傳》:「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保寧節度推官教 授湖州。瑗教人有法,科條纖悉備具,以身先之,雖盛 暑必公服坐堂上,嚴師弟子之禮,視諸生如其子弟, 諸生亦信愛如其父兄,從之游者常數百人。慶曆中 興太學下湖州,取其法著為令。皇祐中,授光祿寺丞, 國子監直講。瑗既居太學,其徒益眾,太學至不能容」, 取旁舍處之。禮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居四五,隨材 高下,喜自修飾,衣服容止,往往相類。人遇之,雖不識 者,皆知其瑗弟子也。

《周邦彥傳》:「邦彥字美成,元豐初,遊京師,獻《汴都賦》萬 餘言。神宗異之,命侍臣讀於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 太學諸生一命為正,居五歲不遷,益盡力於辭章。出 教授廬州,知溧水縣,還為國子主簿。哲宗召對,使誦 前賦,除祕書省正字。」

《豐稷傳》:「稷改國子司業,起居舍人,歷太常少卿,國子 祭酒。車駕幸太學,命講《書無逸》篇,賜四品服。」

《楊時傳》:李綱之罷,太學生伏闕上書,乞留綱與种師 道。軍民集者數十萬,朝廷欲防禁之。吳敏乞用時以 靖太學。時得召對,言:諸生伏闕紛紛,忠於朝廷,非有他意,但擇老成有行誼者為之長貳,則將自定。欽宗 曰:「無逾於卿。」遂以時兼國子祭酒。

《高閌傳》:「閌遷著作佐郎,以言者論罷,主管崇道觀,召 為國子司業。時興太學,閌奏宜先經術。帝曰:『士習詩 賦已久,遽能使之通經乎?閌曰:『先王設太學,惟講經 術而已。國初猶循唐制用詩賦,神宗始以經術造士, 遂罷詩賦。又慮不足以盡人才,乃設詞學一科。今宜 以經義為主而加詩賦。帝然之,閌於是條具以聞。其』』」 法以《六經》《語》《孟》義為一場,詩賦次之,子、史論又次之, 時務策又次之。太學課試及郡國科舉,盡以此為法。 且立郡國士補國學監生之制。中興已後,學制多閌 所建明。閌又言:「建學之始,宜得老成,以誘掖後進。」乃 薦全州文學師維藩,詔除國子錄。維藩,眉山人,精《春 秋》學,林栗其高弟也,故首薦之。新學成,閌奏補試者 六千人,且乞臨雍,繼率諸生上表以請。於是帝幸太 學,秦熹執經,閌講《易·泰卦》,賜三品服。胡寅聞之,以書 貴閌曰:「閣下為師儒之首,不能建大論,明天人之理, 乃阿諛柄臣,希合風旨,求舉太平之典,欺天罔人孰 甚焉!平生志行掃地矣。」閌少宗程頤學。宣和末,楊時 為祭酒,閌為諸生。胡安國至京師訪士,於時以「閌」為 「首稱」,由是知名。

《王綸傳》:「綸字德言,建康人。幼穎悟,十歲能屬文。登紹 興五年進士第,授平江府崑山縣主簿,歷鎮江府、婺 州、臨安府教授,權國子正。時初建太學,亡舊規,憑吏 省記,吏緣為姦。綸釐正之,其弊稍革。」

《黃中傳》:中字通老,為司封員外郎,兼國子司業。芝草 生武成廟,官吏請以聞,中不答,官吏陰畫圖以獻。宰 相謂祭酒周綰與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綰 未對,中曰:「治世何用此為?」綰退謂人曰:「黃司業之言 精切簡當,惜不為諫官。」

《王信傳》:「信字誠之,處州麗水人。既冠入太學,登紹興 三十年進士第,試中教官,授建康府學教授。丁父憂, 服除,進所著《唐太宗論贊》及《負薪論》。孝宗覽之,嘉嘆 不已,特循兩資,授太學博士。時須次者例徙外,添差 溫州教授。郡饑疫,議遣官賑救之,父老願得信任其 事,守不欲以煩信,請益力。信聞之,欣然為行,遍至病」 者家,全活不可勝記。差敕令所刪定官法,令有不合 人情,自相抵牾,吏得以傅會出入者,悉釐正之。轉對 言:「敵情不可測,和議不可恃,今日要當先為自備之 策,以待可乘之機。」上以為是。又論「太學正、錄掌規矩 之官而員多,博士掌訓導之官而員少,請以正、錄兩 員升為博士。」從之。

《吳柔勝傳》:「柔勝,嘉定初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遷國 子正。柔勝始以朱熹《四書》與諸生誦習,講義策問皆 以是為先,又於生徒中得潘時舉、呂喬年、白子長,擢 為職事使,以文行表率,於是士知趨向,伊洛之學,晦 而復明。遷太學博士。」

《清波雜志》:元豐間,駕往國子監,出起居,有旨人賜酒 二瓮,諸齋往往置以益之,曰:「奉聖旨得飲。」遂自肆,致 有乘醉登樓擊鼓者。因是遇賜酒,即拘賣以錢。以是 知自昔國學有酒禁也。

《東坡志》:「林:杞人馬正卿作太學正,清苦有氣節,學生 既不喜,博士亦忌之。余偶至其齋中,書杜子美秋雨 歎一篇壁上,初無意也。而正卿即日辭歸,不復出,至 今白首窮餓,守節如故。」正卿,字夢得。

《清波雜志》:「鄭穆字閎中,閩士所尊四先生,鄭其一也。 元祐初,為國子祭酒。久而請老,太學諸生數千人狀 詣司業,又詣丞相府請留,不報。以待制奉祠。將行,公 卿大夫多以詩贈之,三學之士皆為詩。且出祖汴東 門外,三獻酒,再拜堂下,辭訣而去,觀者歎息。煇又從 合肥王公助學,王與鄭中表親有一編曰《歸榮》,乃送 行詩也。後未見此本。」

《玉照新志》:自紹興講和以來,金使經由,官私牌額,悉 以紙覆之,蓋常年之例。隆興間,金使往天竺山燒香, 過太學門,臨安尹命官吏持紙往幕,「太學」二字,有直 學程宏圖者,襴愨立其下曰:「太學賢士之關,國家儲 才之地,何歉於金」使堅執不令登梯。吏以白尹,尹以 上聞,阜陵嘉嘆久之,遂免,至今循之。宏圖後登第,上 記其姓名,喜其有守,擢大理司直,遷丞而卒。宏圖,番 陽人,詞翰亦佳,然使酒難近,人多忌之。

《癸辛雜識》:「余晦字養明,四明人,小有才。趙與𥲅之罷 京尹,晦實繼之。此壬子四月也。後一月,上庠士人與 市人有競以不能奉學舍之意,既而齋生有斃於齋 中者,遂命總轄輩入齋看驗,遂肆諸生之怒。時祭酒 蔡秔入奏三學捲堂,伏闕上書,直攻晦為僕。及晦轎 出,將白堂,則諸生攔截於路,欲行打辱。於是晦即絕」 江以避之。遂以理少罷職,而秔亦除宗少而去京庠, 復上書留蔡,而大博黃邦彥、武博戴良齋復劾晦而 留秔,皆不報。未幾,晦知鄂州,杭以二卿召。或有詩獻 蔡云:「九曲灣頭是釣灘,先生何事放漁竿?長江流水 滔滔去,落日西風陣陣寒。好把丹心裨聖主,休將素爵換高官。想於獻納論思際,應說今」《來蜀道難,後秔 徑除僉樞。或有譏之》云:「不因同舍之捲堂,安得先生 之過府。」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十年冬十月朔,甘露降於國 子監大成殿前柏木。」

《許衡傳》:帝久欲開大學會,衡請罷益力,乃從其請。至 元八年,以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親為擇蒙古 弟子俾教之。衡聞命,喜曰:「此吾事也。國人子大朴未 散,視聽專一,若置之善類中涵養數年,將必為國用。」 乃請徵其弟子王梓、劉季偉、韓思永、耶律有尚、呂端 善、姚燧、高凝、白棟、蘇郁、姚燉、孫安、劉安中十二人為 伴讀,詔驛召之來京師,分處各齋,以為齋長。時所選 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愛之如子,出入進退,其 嚴若君臣。其為教,因覺以明善,因明以開蔽,相其動 息以為張弛。課誦少暇,即習《禮》,或習書。算少者則令 習拜跪揖讓、進退應對,或射或投壺,負者罰讀書若 干遍。久之,諸生人人自得尊師敬業,下至童子,亦知 三綱五常為生人之道。十年,權臣屢毀漢法,諸生廩 食或不繼,衡請還懷。帝以問翰林學士王磐,磐對曰: 「衡教人有法,諸生行可從政,此國之大體,宜勿聽其 去。」帝命諸老臣議其去留,竇默為衡懇請之,乃聽衡 還。以贊善王恂攝學事。劉秉忠等奏,乞以衡弟子耶 律有尚、蘇郁、白棟為助教,以守衡規矩。從之。

《孛朮魯翀傳》:「翀字子翬,其先隆安人,遷集賢直學士, 兼國子祭酒。諸生素已望翀,至是私相歡賀。翀以古 者教育有業,退必有居。舊制,弟子員初入學,以羊贄 所貳之品與羊等,翀曰:『與其饜口腹,孰若為吾黨燥 濕寒暑之虞乎』。命撙集之,得錢二萬緡有奇,作屋四 區以居學者。諸生積分有六年未及釋褐者,翀至,皆」 使就試而官之。帝師至京師,有旨,朝臣一品以下皆 乘白馬郊迎。大臣俯伏進觴,帝師不為動,惟翀舉觴 立進曰:「帝師,釋迦之徒,天下僧人師也。余孔子之徒, 天下儒人師也。請各不為禮。」帝師笑而起,舉觴卒飲, 眾為之慄然。

《劉賡傳》:賡兼國子祭酒。國學故事,伴讀生以次出補 吏莫不爭先出。時有一生親老且貧,同舍生有名在 前者,因博士以告曰:「我齒頗少,請讓之先。」賡曰:「讓,德 之恭也。」從其讓,別為書薦其人,朝廷反先用之。自是 六館之士皆知讓之為美德也。

《虞集傳》:集除國子助教,即以師道自任。諸生時,其退, 每挾策趨門下卒業,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丁內 艱,服除,再為助教,除博士,監祭殿上。有劉生者,被酒 失禮俎豆間,集言諸監請削其籍。大臣有為劉生謝 者,集持不可,曰:「國學,禮義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 為教?」仁宗在東宮,傳旨諭集勿竟其事。集以劉生失 禮狀上之,移詹事院,竟黜劉生。仁宗更以集為《賢 王思誠傳》:思誠,至正元年,遷奉議大夫、國子司業。二 年,拜監察御史,召修遼、金、宋三史,調祕書監丞。會國 子監諸生相率為鬨,復命為司業。思誠召諸生立堂 下,黜其首為鬨者五人,罰而降齋者七十人。勤者升, 惰者黜。於是更相勉勵。

《張翥傳》:「翥字仲舉,晉寧人,以翰林侍讀兼祭酒。翥勤 於誘掖後進,絕去崖岸,不徒以師道自尊,用是學者 樂親炙之,有以經義請問者,必歷舉眾說為之折衷, 論辯之際,雜以談笑,無不厭其所得而後已。」

《金臺集》:「國子監候日影到堂後梨樹散學。」

《獻徵錄》:蕭邦現,廬陵人。舉明經,為邑學訓導。每得俸 給,必製衣服,備甘旨以奉父母,扁其堂曰「養志。」明初 陞國子典簿,見諸生有三年省祭及為養親而行者, 必委曲成就之。有不顧父母之養者,輒呵責之。祭酒 張顯宗、司業張智禮重之,亟稱其孝友,學者稱為「養 志先生。」

趙俶,字本初。洪武六年除國子博士。既教胄子,隨叩 輒應,莫不樂得經師。上一日御奉天殿,俶偕諸儒侍 側,召至前,諭之曰:「經學必宗孔子,毋以儀秦縱橫語 示諸生也。」俶頓首謝。歸告誡士子,屏去《戰國策》諸書 勿讀。明年詔擇諸生之聰悟能文者二十五人,命俶 領而顓教之。且令修詞,以漢司馬遷、班固、唐韓愈、宋 歐陽修、蘇軾為法。尋於諸生中擢李擴、黃義等入文 華、武英二堂說書,多至大用。俶自專師席,旦夕誨迪 不倦,士多成業。

張顯,字緝熙。洪武中被薦,自王府教授為國子學正。 秩滿,陞監丞。莅事公勤,六館皆敬重之。乃條陳百務, 成法益備。時北監初建,惟司業貝泰署印教尼不行。 朝議以顯素諳典章,乃奏改北詔報可。遂兼程以往, 經理學舍,勸懲淑慝,百廢畢興,輔泰所不逮。泰舊嘗 為南監助教,顯降意下之,協恭和衷,嚴申學規,激勵 後進,於是諸生數千人肅然敬服,莫不以顯為能盡 職。

歐陽賢,永樂間為南京國子助教,九年考最。凡考最 復職者,皆援例自陳得陞。眾謂賢曷自陳,曰:「吾嘗戒學者宜安命,乃今自蹈之耶?」卒不自陳。

趙魯,字尚確,山陰人。宣德初領鄉薦,歷任教諭。正統 十二年始陞國子監典籍。日端坐觀書詠詩,校對訛 缺,或忘寢食,暇則鳴琴自娛。祭酒陳敬宗謂人曰:「趙 尚確仕不近利,學不近名,對之坐談,簡淡有味,令人 興起,今之黃叔度也。」久之,遷典簿,益勤敏盡職,不以 為卑。及秩又滿,引年致仕。行李無一長物,惟囊書數 百卷而去。

《春明夢餘錄》:明興之初,未即正位,即建國子監興學, 以元國子生梁貞為太子賓客兼祭酒,掌監事。倣周 制以六德、六藝訓迪,務底於成,有異才出類者,即奏 聞擢用之。初,國學既建,諸博士皆就職,胄子在內府 者,令布衣高啟謝徵教之。至是,諸生方序立右順門 內,貞信旨下,敕諸生出受業太學。既而以學制未廣, 諭中書省曰:「太學,育賢之地,所以興禮樂,明教化,賢 人君子所自出。古帝王建國,以此為重。今太學雖建 齋舍,卑隘不足以居。其令工部增益學舍,必高明軒 廠,俾講習有所,遊息有地,達材成德者有可望焉。」廟 成,上幸學,行釋菜禮。初,禮部奏增國子生,上曰:「揚雄 言:務學不如求師,師得其人則材成。不得其人廣,生 徒何益?其民間俊秀可充選者甚眾,而祭酒乏人。卿 等其為朕詢采天下通今博古、才德兼備、足為人師 者,以名聞。」於是起致仕尚書侍郎及四輔官。驛召至, 皆手敕署祭酒、司業官。十四年以文淵閣學士宋訥 為祭酒,敕諭之曰:「太學賢士所關,禮義之所自出也。 自建學而來,歷選師儒以居,迄今未臻其效。豈士習 之難變歟?抑師道之不立莫為變歟?此朕所夙夜究 心者也。卿宿學者德,茲特命為祭酒。尚體朕志,使諸 生有成,士習丕變,庶國家有賴焉。」時初設學,學徒眾, 師生相訐,教尼不行。上令曹國公李文忠以勳臣親 重領監事,助繩糾。訥性嚴重,不妄言笑,以矩矱自檢, 撫士恩義並至,恆寢食堂廂房,不休沐私第,諄切訓 召,不遺餘力。而上時時召與問對,亦時時至太學臨 視。一日,上召問:「卿昨午默坐廂房,色頗厲,何也?」訥頓 首言:「臣荷皇上恩厚,念欲為國家效犬馬,竭力造士。 昨生徒有造次步傾跌失容者,皆臣不能教迪所致, 故靜自剋責。」上嘉嘆。訥頓首曰:「犬馬臣動息,聖明何 從知?」上曰:「朕欲時見卿,念學事煩,不欲為數數,故遣 畫工圖卿像以來。」因出像示訥,訥感泣頓首謝。訥,滑 縣人,舉元進士,知鹽山縣,徵為助教,陞內閣學士,轉 祭酒。能躬修教率,規繩整肅,故其時國學人才卓有 可觀。

《長安客話》:國初高麗遣金濤等四人來入太學。洪武 四年,濤登進士歸國。其後各國及土官亦皆遣子入 監,監前別造房百間居之,名「王子書房。」有奏歸省者, 命禮部厚賜,以榮其歸。今太學前有「交趾」號房,蓋成 祖設北監以來,所以處交趾官生者。

《春明夢餘錄》:「永樂三年諭禮部,申明國學、洪武舊規, 俾師教無闕,士學有成,庶幾國家得賢才之用。」時以 內閣胡儼為祭酒。儼南昌人,以舉人授華亭教諭,薦 知桐城,入為檢討。入閣,以其學行堪為師表,出為祭 酒,率以身教,士心翕然向慕。上北征,以祭酒掌翰林 院事,太子賓客致仕。自處澹薄,衣食僅足,方岳重臣 俱待以師禮。

宣德後以師道著者,北為李忠文時勉,南為陳祭酒 敬宗,於是有「南陳北李」之稱。時勉崇廉恥,抑奔競,別 賢否,為勸懲。士習丕變,諸生數千人開導訓誨,語經 義必窮旨趣,俾渙然領解。諸生有貧不能婚、病不能 醫、死不能喪者,節縮䬸錢為賑給,仁義之風行矣。督 諸生學甚劬,且五鼓令起誦讀,夜漏定,二鼓方聽寢。 時潛行省其勤惰,一時人士皆感奮興起,共誦,稱之 曰:「天地之量,父母之心。」敬宗力以師道自任,嚴條教, 革舊習,勵諸生於進學成德,瞽宗之政,肅於朝廷。僚 屬挾忿,私有抵誣,周文襄為草疏申理,辭少骫,敬宗 曰:「不可,被誣事小,欺君事大。」持不上,而事亦竟白。時 大閹王振,權重震天下,時勉特與抗禮。振生日,諸大 臣皆往賀,又獨否。振恚遣人日廉跡其故,莫得也。彝 倫堂故有大樹,時勉嫌其陰翳,頗妨諸生班,稍伐其 傍枝。振以為擅伐官樹供私爨,遂矯旨與司業趙琬、 《掌饌金鑑》,連逮。方逮時,時勉方坐東廂考業,錦衣官 校猝至,掩卷起,免冠受桎梏。諸監生皆錯愕失次。時 勉神色自若,呼諸生前,徐語曰:「某人某處講是,某處 講非,某勝某。」縷縷如平時。因顧囑僚屬,令終事乃行。 己矯旨荷校,國子前校重百斤,時勉尫老,不任校,憊 甚。諸生司馬詢等百千人伏闕請寬宥。有石大用者, 獨奮請以身代。會事聞,皇太后乃得解,尋致仕去。而 敬宗考績至都下,不詣振,振以禮幣求書,程子《四箴》 走筆書而歸其禮幣竟不往,故官太學者二十餘年 竟不調,敬宗意豁如也。蓋一時風尚肅正者如此。 《寓圃雜記》:正統十一年,太師英國公暨侯伯二十餘

人早朝畢,奏曰:「臣等皆武夫,不諳經典,願賜一日假
考證
詣國子監聽講。」上命以三月三日。於是太師率諸侯

伯至日到監,始攜茶湯果餅之類甚豐。祭酒李先生 時勉命諸生立講《五經》各一章。講罷,設酒饌奉款諸 侯伯讓曰「受教之地。」皆就列坐。惟太師與先生抗禮, 飲甚歡。太師屢辭,先生曰:「秀才家飯不易措置,願太 師少寬。」後命諸生歌《鹿鳴》之詩,賓主雍雍,抵暮而散。 此亦太平盛事也。

《春明夢餘錄》:「弘治中,詔起侍講謝鐸為北祭酒,僉事 張懋南祭酒,皆宿儒。懋以父喪力辭,特旨為增置司 業一人署監事以待,以編修羅欽順為之,聽懋終制 日赴官。時士多放逸,有差撥爭先者,欽順念以為放 心宜收,非管攝之嚴不可爭;風宜息,非精稽考,公予 奪填之不能持甚力而謗作,已乃肅然。」及懋至,與謹 矩度,尚德化,勵廉恥,明道術,著功令,祁寒暑雨,具冠 服危坐終日以聽事,諸生翕然日執經質疑問業,人 人自以為得師也。鐸先後祭酒兩雍,律己率人,皆嚴 立規約。監故有羨金為祭酒費。鐸盡籍於官,均贍僚 屬,構東西樓,刻《經史》列其上。北監廟街湫隘,益市地 闢其斜側,又市廬舍三十餘區,居博士、助教、諸學官 諸生,貧者贍給,死者賻襚,皆羨金,不自私一錢。

國子監部雜錄[编辑]

《桯史》:「國學以古者五祀之義,凡列齋扁榜,至除夕必 相率祭之,遂以為爐亭。守歲之酌,祝辭惟祈速化而 已。群儒執事者,帽而不帶,以縚代之,謂之叨冒。爵中 皆有數鴨腳,每獻則以酒沃之,謂之『僥倖』。」凡今世之 登科級者,人或竊以此目之,則怫然而怒。孰知堂堂 成均,乃有願而不獲者乎?余謂不然,蜡狂之獻,以弛 張觀之可也。余里士柳三聘肄業立禮齋,嘗為余言 如此。

《癸辛雜識》,《成均》舊規,後來不復可見矣。謾言所知者 數則,於此亦可想見當時學校文物之盛,庶異日復 古,或有取焉。太學私試,以孟仲季分為三場,或司成 無暇,則併在歲晚,有公試則無私試,試惟監中,司成 命題,就差學官充考校封錄之職,不復經由。朝廷至 第三日即揭曉,每十人取一孤經,則二三人亦取二 名。第一等常缺第二等,謂之「放等」,魁當三分,第二名 二分半;第三等魁二分,率從第二,三取起,魁二分,第 二、第三一分半,第四、第五一分三釐,餘並一分。太學 公試,遇省試年,則在省試後二月下旬。凡引試二日, 非省試年分,則隨銓試。後引試係朝廷差官,士子則 襴愨入試,大約七人取一,第一等缺,第二等,約二十 人取一,餘約七人取一,第四第五並一分公試魁縱 不該升補,他日登第,亦是部注教官。若三名前例是 教官,有外校,次年公試中第二等,謂之「入等升」,又謂 之「正升。」或外舍成,校人前一年已中第三等,本年再 中第三等,謂之「本等升。」或外舍成,校定人前一年中 第四等,本年中第三等,謂之「進等升。」若先在三而今 在四,謂之「退舍」,不能成事。此外又有追補法,前一年 或不成校,本年忽中公試第二等,名為入等,卻用本 年私試,二場並得。如中魁亦當一場,謂之「追升。」可以 陳乞追升。內舍或止中兩場,則無用。又前一年外校 八分以上或優,本年公試不同得失,得之升榜若下, 就試者,非內舍校定以升補做內舍校定者,一年止 有兩試,一試中則又試兩試。若一年兩試俱失,謂之 「折腳」,不復試第三試。以三試不中,則當退舍。每年二 十一人,或於內有未升上舍而過省者,或有事故者, 許二十一人之後分數少者,依資次來豁校。如正升 內外舍人,亦用狀謝某人已成事缺,新升「內舍,一年 無兩升,縱當年上舍試入優,止理為內舍校定,不可 升上舍。內舍一年無三色試,已試公試者不許赴私 試,已試私試者不許赴公試。」上舍試每三人取一人, 優等十人,通榜魁十分,亞鼎各九分,餘七名並八分 平六分。內舍未有校定,本年中舍平等者,理為內校, 升補上舍。有三等,內舍平校試,舍試平等,或內舍優 校不中上舍試,或有季無校,定試入上舍試優等,亦 與隨榜升補。下等上舍,謂之「赤腳升」,其升補名字,依 上舍試榜資次。蓋舍試壓公試,內舍新升及無季人, 雖中舍試只作內校分數,然舍試一中優等八分,平 等六分,五名以前又有加分,盡可趕優,或前一年已 有平校,本年有平等上舍,試入兩中舍,試平等已上, 謂之「俱平」,或一優一否,皆為「下等上舍。」謂如內舍平 校人試入上舍優等,當舉免省到殿,元有求免人,理 作升甲用,已升甲者升名,謂之「一優一平,為中等上 舍」,謂如內舍優校人,又中上舍試優等,以優中優,皆是釋褐,不拘名數,先賜進士出身,謂之「上等上」舍法 注教官,續有此附黃甲第三人恩例,注推官,自方熙 孫始。當年間有內舍優校,偶舍試,當年分人多,亦止 以三人為限,等四名,縱積十分亦不理。若以優中優, 則謂之「兩優狀元。」其試兩年一次,率在季秋。聖旨差 官,命極難之題重於省試。優校赴舍試,如不中,守三 年後徑到殿中平即免。省到平。校人赴舍,試中優即 赴殿。自甲子年後,上舍人多陳乞解褐出身,不到殿。 應當舉免解,次舉免省赴殿,謂之「待年。」若本自免解, 謂之「兩免相充」,此學法也。或本未免解,當年實請免, 謂之「請免相衡」,並相衡免省赴殿。《國子生寄理法》,國 子生補入者,升補內舍,謂之「寄理內舍」;升補上舍,謂 之「寄理上舍。」未許行正食,止借一日食而已。升中等、 下等上舍合後到殿者,未許到殿,直待元牒主補外, 方理為正,行食及許到殿。以此牒官有請一月或半 月假者,蓋欲其早成事故耳。《解褐》舍法,下等上舍先 免解後免省,待三年後到殿。中等上舍徑到殿,或特 旨徑行解褐。釋褐恩數成而優者,謂之「狀元。」擇日於 崇化堂鳴鼓集眾,諸生兩廊序坐,學者穿東序立堂 上,狀元亦襴愨立同舍班俟揖,揖訖,詣堂下香案前, 面東南,望闕謝恩,跪受敕黃,再拜。次入幕,換公裳,其 所換下之衣,盡為齋僕持去以利市。再至,為階上,面 西北再拜。謝恩畢,與學官同舍講拜者再。次詣忠文 廟,次詣直舍通門狀謝,學官亦止稱某齋學生再拜, 遂歸本齋團拜。次詣諸齋謝,亦稱同舍生,不書齋名。 禮畢,到堂上換衫帽,與學官相見交賀。監中備酒七 杯,次本齋三杯訖,臨安府差到客將,備轎馬、從人、差 帽,迎至祥符寺狀元局。凡學夫、齋僕以次平日趣走 之人,皆以大小黃旗,多至數百面呵喝狀元與唱名 一同,遂擇日謁先聖。其局錢酒支用,並天府應辦。次 日謝宰執臺諫,然後部中送缺。初任文林郎,節察推 官,視殿試第三人恩例。謝宰相,用啟事見主司,有拜 禮。太學解試與舍試無相干,太學十人取三人,若參 未滿年,七人取一人,係不滿年,太學生升補,一請求 免,已經特恩正免,又一請者亦免。曾於方州請舉不 改名者,謂之「帶胎入學。」異時於學中請者,亦免在學 三十年公私試曾一中者,永免在學,曾一請後二十 日,永免太學解試。都魁雖不升舍,將來在第,亦許升 甲部注教官。

太學諸齋各祠本齋之有德行者。存心齋、果行齋並 祠栗齋鞏豐,循理齋祠慈湖楊簡,果行齋祠梅溪王 十朋、菊坡崔與之。

《學規》五等:輕者關暇幾月,不許出入,此前廊所判也。 重則前廊關暇,監中所行也。又重則遷齋,或其人果 不肖,則所遷之齋亦不受。又遷別齋,必須委曲人情 方可,直須本齋同舍力告公堂,方許放還本齋,此則 比之徒罪。又重則下自訟齋,則比之黥罪,自宿自處, 同舍亦不敢過而問焉。又重則夏楚屏斥,則比之死 罪。凡行罰之際,學官穿東序立,堂上鳴鼓九通,二十 齋長渝並襴愨,各隨東西廊序立,再拜謝恩。罪人亦 謝恩。用一新參集正宣讀彈文,一集正權司罰以黑 竹篦,量決數下。大門甲頭以手對眾將有罪者,就下 堂毀裂襴衫押去。自此不與士齒矣。

太學上巳假一日,武學則三日。清明太學三日,武學 乃一日,殊不可曉。

學舍燕集必點妓,乃是各齋集正。自出帖子,用齋印 明書「仰弟子某人到何處。」祗直本齋燕集,專有一等 野貓兒卜慶等十餘人,專充告報,欺騙錢物,以為賣 弄生事之地。凡外欲命妓者,但與齋生一人相稔,便 可借此出貯。呼之。此事不知起於何時,極於無義,乃 所以起多事之端也。

太學除夜,各齋祀神,用棗子、荔枝、蓼花三果,蓋取《早 離了》之讖。遇出湖則多不至三賢堂,蓋以樂天、東坡、 和靖為《落酥林》故也,可發一笑。

查浦《輯聞》:虞文靖謂許文正歿後,國子監始立宮府, 刻印章。蓋文正為祭酒時,尚在舊學,所謂王宣撫宅 也。今國學彝倫堂前樹,傳是文正手植,殆未必然。 《太學志》:「監丞稱太學司直所居曰繩愆廳,亦曰東廳; 博士別有廳,稱為西廳。」

洪武中,國子生出使,視行人如覈天下土田,稽百司 案牘,督吏民修水利,出有賜,還有勞。永樂初,頒詔諭, 訪輯《高皇遺文》,至同十三道御史,問刑慮囚,皆舉重 務以試之。然雖勞績有成,無不復監卒業者。其後有 長差、短差之例。長差若清黃、《寫誥》之屬,短差若承運 庫試字,司禮監謄本,禮部寫民情,中書科謄黃之屬。 短差復監。長差則例滿附選待除,不復監矣。

《春明夢餘錄》:「洪武中,上以公侯子弟在太學者,多驕 慢不習訓,詔曹國公李文忠提督國子監,是以國公 而理太學事也。二十九年,因學正吳啟言,上命魏國 公徐輝祖率禮部、翰林院官詣監考試諸生等第,吏 部以次錄用,是以國公而試太學士也。洪武中,起致仕刑部尚書李敬為國子祭酒,致仕吏部尚書劉崧」 為司業,是以《尚書》而起太學官也。其時太學之重如 此。

宋慶曆四年,判國子王拱辰言:「漢太學千八百間,生 徒三萬。唐千二百間。今國子監才二百楹,制度狹小, 不足以容。」乃改建太學,增同舍生二百,猶未及漢唐 之盛也。明制,太學號舍與宋相倣。當教典方興,生徒 或至三千,後人數蕭蕭,非初制矣。郭正域云:「謹按往 牒,洪武四年,詔選府、州、縣諸生俊秀者入國子學,得」 陳如圭等二千七百八十二人;「二十六年,監生悅慈 等八千一百二十四人;永樂十九年,方瑛等九千八 百八十四人;宣德四年」,陳憲等四千八百九十三人; 「正統十四年,金聰等四千四百二十六人;景泰五年, 黃夢麟等五千一百七十九人;天順八年,徐福等五 千八百三十三人;成化二年」,任蘭等六千二十人,正 德三年洪濡等一千三百二十六人,嘉靖十九年徐 旬等二千一百五十一人。及至今日,寥寥如此,非所 以風四方、示後世也。

初建國學,令品官子弟及民間俊秀,充國子學生。於 是有「官民生」之目。自一品至七品,皆得與敘蔭,皆謂 「官生。」「民生」,則郡縣中論其秀而歲升之者也。洪武三 年設科舉士。五年選會試下第年少質美者令入學, 皆謂「民生。」當是時,啟教雖弘,而任官不易,非強學登 科,則積分將至十餘載,而後得歷事授官。成化初,始 詔三品大臣以上子孫,許一人送監,照監例出身蔭 而得舉,復得以次子補蔭。而自洪武來,死王事者之 裔,時有特蔭。其經筵儲邸講道之臣,有稽勞敘蔭,邊 境大臣以功蔭,皆曰「恩生。」邊境酋長以及海外君長, 梯航相望,遣子入學,附之官生。其勳戚習讀,昉如《洪 武》初,令公、侯、伯及武官子弟承襲者,入國學肄業,是 時蓋二百餘人。景泰、天順間,戚畹諸公主子孫,聽乞 入監。成化十年,令,公、侯、伯、駙馬初習授者,送監讀書 習《禮》。祭酒以學規教之,不率者奏聞。今上設禮部主 事一員,專教駙馬,因不復入監。

明初,人才輩出,太學為盛。朝廷所用,內而臺諫,外而 藩臬,率以授太學生之成才者。自正統以來,此制遂 廢。嘉靖八年,廷議復申《祖制》,三途並用,於是以舉人 監生孫翥為給事中,舉人監生阮薇、歲貢監生張澍 為監察御史。及萬曆初,張文忠居正柄政,屢申飭而 未能行也。

洪武時,國子生殷敏選入武英殿紀事,授監察御史。 蓋其時儲養國學,有出使歷事之任,又有大本堂讀 書、武英殿紀事等職,故賢才輩多出其中。

《日知錄》國子司業,以為生徒所執之業,非也。唐歸崇 敬授國子司業,上言:「司業,義在《禮記》樂正司業。正,長 也。言樂官之長,司主此業。《爾雅》云:『大版謂之業』。按《詩· 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則業是懸鐘磬之簨虡也。 今太學既不教樂,於義無取。請改國子監為辟雍祭 酒,為太師氏司業,一為左師,一為右師。」詔下尚書集 百僚定議以聞。議者重難改作,其事不行。按《靈臺》之 詩曰:「虡業維樅」,即此「業」字。《傳》曰:「業,大版也,所以飾栒 為縣也。」捷業如鋸齒,或白畫之。《爾雅》:「大版謂之業。」《左 氏昭九年傳》:「辰在子卯,謂之疾日。君徹宴樂,學人舍 業。」《禮記·檀弓》「大功廢業」,並謂此也。懸者,常防其墜,故 借為敬謹之義。《書》之「兢兢業業」,《詩》之「赫赫業業,有震 且業」是也。凡人所執之事,亦當敬謹,故借為事業之 義。《易傳》之「進德修業可大則賢人之業」,「盛德大業」,《禮 記》之「敬業樂群」是也。然三代《詩》《書》之文並無此義,而 「業廣惟勤」一語,乃出於梅頤所上之《古文尚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