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8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八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八十九卷目錄
國子監部名臣列傳二
明
許存仁 錢宰
蕭執 趙俶
樂韶鳳 宋訥
聶鉉 陳南賓
胡儼 宋琮
閻禹錫 屠羲英
劉永澄
國子監部藝文一
博士箴 漢揚雄
為王儉讓國子祭酒表 齊王融
張令為太常領國子祭酒詔 梁江淹
為王博士讓表 丘遲
為安豐王延明讓國子祭酒表
北魏溫子昇
讓成均祭酒表 唐李嶠
進學解 韓愈
四門助教廳壁記 柳宗元
國子監後圃賞梨花樂府序 元虞集
國子監箴 明宣宗
御製重建太學碑略 英宗
國子監部藝文二〈詩〉
國子監暮歸 宋晁補之
登崇文閣歌 元陳璉
國子監彝倫堂前石晷詩 明袁珙
國子監部紀事一
官常典第三百八十九卷
國子監部名臣列傳二
[编辑]明
[编辑]許存仁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存仁,名元,以字行,金華人。父謙,受學 於金履祥,學者稱白雲先生。太祖克金華,訪求謙,後 召存仁與語,大悅。至應天,授府學教授,仍命傅諸子。 尋擢國子博士,從至濠州。太祖將改葬,仁祖問存仁 宜何服,存仁曰:『於禮,改葬緦』。既葬,除之。太祖愴然曰: 『改葬雖有常禮,父母之恩豈能盡報耶』!命有司製素」 冠、白纓衫絰,皆以粗布為之。又常命存仁進講,存仁 講《尚書洪範》,至「休咎徵」之說,太祖曰:「天道微渺難知, 人事感通易曉,天人必以類應。今宜上下交修,以求 格天之本。」帝御白虎殿,見諸子有讀《孟子》者,顧問存 仁曰:「《孟子》何說為要?」對曰:「勸國君行王道,省刑薄賦, 其要也。」太祖曰:「孟子專言仁義,使當時有一賢君用 其言,天下豈不定於一乎?」吳元年擢祭酒。存仁深見 禮遇,出入殿廷垂十年,自稽古禮文之事,至於進退 人才,無不與議。既官國子,列上事例數條,皆報可。會 言官以移用官物奏坐存仁罪,太祖覽其章,不問也。 既而存仁請告歸里。浙江僉事程孔昭劾存仁寓杭 娶妾,以象牙飾床,失師臣體,乃詔安置韶州。遇赦歸, 復為忌者所劾,言存仁歸不應赦條,被逮死獄中。弟 存禮,有學行,嘗為北平教授。存仁為祭酒。時贛縣劉 丞直者,字宗弼,元至正進士,由博士擢司業,與存仁 同僚相厚。存仁將請告,丞直曰:「不可,主上方天與人 歸,公為儒臣,宜留此以俟登極。」存仁既得罪,始悔不 用丞直之言。丞直仕至浙江按察司僉事,以有才識 為帝所稱。
錢宰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宰字子予,會稽人。洪武二年,徵為國 子助教。太學初設,教條煩密,士憚其嚴,獨宰莊重和 易,諸生樂就之。作《金陵形勝論》、歷代帝主廟樂章,皆 稱旨。十年,乞休,進國子博士,賜敕遣歸。二十七年,帝 觀蔡氏《書傳》象緯運行與朱子《詩傳》相悖,其他註說 與鄱陽鄒季友所論間有未安者,命徵天下宿儒訂」 正之。兵部尚書唐鐸舉宰及致仕編修張美和、助教 靳權等,並遣行人馳傳徵至。帝諭以正定《書傳》之意, 命學士劉三吾總其事。時江東諸門酒樓初成,賜百 官鈔宴其上,宰等各賦詩以獻。帝大悅,諭諸儒有年 老願歸者,先遣之。宰年最高興,眾皆請留。帝喜曰:「諸 耆碩能成朕意,甚善。」書成,賜名《書傳、會選》,頒行天下。 厚賜宰等,令馳驛歸。宰卒,年九十六。
蕭執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執字子所,泰和人。洪武四年鄉舉,為國子學錄。五年夏至,帝有事北郊,召尚書吳琳、主事 宋濂率文學之士以從。執偕陶凱等十二人見帝於 齋所,帝令賦詩,詩成覽之,品第有差。復令賦《山梔花》。 閱至執詩,喜動顏色,命遍示諸臣,執班列最後,又召 使前,寵眷傾一時。以親老乞歸,章四上乃允。親歿,廬」 墓側,里人為建義塾,令子弟就學。執免喪,乃領其事。 申國公鄧鎮統兵勦龍泉寇,蔓及泰和,執詣軍門陳 禍亂之由,曰:「民饑寒為盜,即在龍泉者尚不忍誅,況 連及他縣乎?」鎮為下令禁止,邑人以安。太祖中年,留 心文學,往往試廷臣,課殿最。有陳觀者,以儒學訓導 入覲,試王猛《捫蝨論》稱旨,擢陝西參政。尋召還,侍左 右,備顧問。嘗作《鍾山賦》,應制立就。帝大喜,賜金幣。執 在陝尤以廉謹稱。或問陝產金,其礦何狀。執驚曰:「吾 備位藩僚,不及吏議足矣,何金之問?」其卒也,妻子幾 無以自存。
趙俶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俶字本初,山陰人。元進士。洪武六年 徵至太祖,與論經史。俶援据傳說,貫穿古今,帝輒稱 善,除國子博士。帝一日御奉天殿,召俶等諭曰:『經學 必宗孔子,毋以儀秦縱橫語示諸生也。俶請以正定 《十三經》頒示天下,其《戰國策》及陰陽讖卜諸書,宜屏 去,勿列學宮。明年,詔擇諸生中穎拔者三十五人,命』」 俶專領之,教以漢遷固、唐韓愈、宋歐陽修、蘇軾為文 之法。尋擢李擴、黃義等入文華、武英二堂說書,皆寖 見用。九年,御史臺言:「博士趙俶以《詩經》教成均者四 年,其弟子為方岳重臣及持節各部者,往往而有。今 年逾懸車,請賜骸骨。」帝乃進俶秩,以翰林院待制致 仕,賜內帑錢治裝。御史大夫汪廣洋以下皆賦詩祖 行,宋濂率同官暨諸生千餘人送之,觀者傾市。俶卒, 年八十一。又嘉興王嘉會字原禮,亦以徵至,賦詩稱 旨,授翰林檢討,擢國子監司業。時功臣子弟皆令就 學,及郡邑歲貢士恆數千人,嘉會與祭酒宋訥、右司 業龔斆嚴立規範。三人者,春秋已高,鬚鬢皓白,終日 正襟危坐,堂下肅然,諸生多所成就。十六年,嘉會以 老疾請,優詔留之。年八十,卒於官,賻卹甚厚。
樂韶鳳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韶鳳,字舜儀,全椒人。博學能文章,謁 高帝於和陽,與語,奇之。從渡江,參軍事。從下金陵,授 江南行省管勾。洪武三年,授起居注,歷給事中、中書 左司員外郎、兵部侍郎。六年,拜尚書。與中書省、御史 臺、都督府定教練軍士法。改侍講學士。與承旨詹同 釐正釋奠先師樂章,編集《大明日曆》。七年,帝以祭祀」 駕還,應用樂舞前導,命韶鳳等撰樂章,諭以「致敬慎 鑒戒之意,毋徒頌美。」因撰《神降祥》《神貺惠》《酣酒》《色、〈荒 禽荒〉》諸曲以進,凡三十九章,曰《回鑾樂歌》,其詞皆存 規諫。禮部具《樂舞圖》以上,命太常肄習之。八年,帝以 舊韻出江左,多失正音,命與諸廷臣參考中原雅音 正之。書成,名《洪武正韻》。又命考陵寢朔望祭祀禮及 登壇脫舄禮,韶鳳詳稽故實,衷定其儀,帝俱從之。尋 以病免。九年,起為國子司業。十二年遷祭酒。奉詔定 皇太子與諸王往復書劄禮,考據精詳,屢蒙褒答。明 年致仕歸,以壽終。韶鳳弟暉、禮、毅,皆知名。禮至太常 卿。
宋訥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訥字仲敏,滑人。父壽卿,仕元,封魏國 公,諡忠肅。訥少持重,不妄言笑,博學內行修潔。至正 中,舉進士,為鹽山令。世亂棄官歸。洪武二年,徵儒士 十八人,編禮樂諸書,訥與焉。事竣不仕歸。十三年,以 杜斆薦,授國子助教。橫經發難,學者翕然宗之。又應 制撰敕文,稱旨,超遷翰林學士。十五年,初設殿閣大」 學士,以訥為文淵閣大學士,時年七十餘矣。未幾,遷 祭酒。時太學初開,生徒日眾,先為祭酒者,巽懦無所 約束,諸生多貴公子,教不行。訥嚴立學規,講解無虛 晷,止學舍,不宿於家。帝悅。十八年復開進士科,取士 四百七十餘人,太學生中選者三之二,黃湜、練子寧 等知名士皆預焉。再策進士,中選者亦如之。帝乃大 悅,製詞褒美吏部尚書《余熂》者聽助教金文徵等譖 移牒令致仕。陛辭,帝驚問,大怒,責熂專擅,井文徵等 誅之,留訥如故。訥嘗病,帝曰:「訥有壽骨,當即愈。」未幾, 果愈。帝使畫工瞷訥,圖其像,訥方危坐,有怒容,工圖 以進,訥不知也。帝問曰:「昨何怒?」訥驚對曰:「諸生中有 趨而踣者,碎茶器,臣愧不能教,故自訟。陛下何以知 之?」帝出圖,訥頓首謝。長子麟舉進士,擢御史,出為望 江主簿。帝念訥老,召還侍訥。二十三年春,訥再病,仍 止學舍。病革,麟請歸私第。訥叱曰:「時當丁祭,敢不敬 耶!」祭畢舁歸,至舍而卒,年八十。帝悼惜,親為文祭之, 又遣官祭於家,為治葬地。文臣四品給祭葬者,自訥 始。先是,訥應詔陳邊事,言:「海內乂安,蠻陬奉貢,惟沙 漠一方,尚煩聖慮,若置而不治,久且為患。若窮追遠 擊,又士馬疲勞,轉輸不繼。陛下為聖子神孫計,不過 謹備而已。備邊在乎實兵,實兵在乎屯田。漢本始中匈奴率十餘萬騎而南,趙充國將四萬騎分屯緣邊 九郡,單于聞之引去。當時籌畫區分,可以想見。今陛 下宜於諸將中選謀勇數人,以東西五百里為制,隨 其高下,立法分屯。如充國兵數,斟酌損益。率五百里 屯一將,布列邊方遠近,首尾相應。耕作以時。遇敵則 戰,寇去則耕,此長策也。」帝是之,邊防多用其言。訥既 卒,久之,帝思訥,官其次子復祖為司業。誡諸生守訥 學規,違者罪至死。正德中,諡《文恪》。
聶鉉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鉉字器之,以洪武四年進士,為廣宗 丞。至官,詢父老邑之疾苦,孰為最劇。對曰:『連年旱蝗, 食乏役繁』。鉉嘆曰:『民困不能上聞,非所以事君也』。即 疏之朝,帝遣使驗視,悉蠲其稅。秩滿入覲,獻《南都賦》 及《洪武聖德詩》。授翰林院待制,以老疾辭,不許,改國 子助教,尋遷典籍,與張美和同賜歸。十八年,復召典」 會試,欲留用之,鉉固辭。召問所欲,以年益衰,乞便地 自養,令食廬陵教諭俸終其身。時稱「成均三助」,謂鉉 與美和及嘉興貝瓊也。
陳南賓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南賓,名光裕,以字行,茶陵人。元末為 全州學正。洪武三年,聘至都,除無棣丞,歷膠州同知。 所至以經術飭吏事,時稱醇儒。十八年,召為國子助 教,入見,講《洪範》九疇,辨析天下感應之理。帝大喜曰: 『凡進講者,皆不及也』。親書其姓名於殿柱以表之。後 御注《洪範》,多采其說。二十二年,擢蜀府長史。蜀獻王」 親賢好學,敬禮尤至。造安車以賜,為構第,名「安老堂。」 二十九年,與方孝孺同為四川考試官,得人獨盛,詩 文清勁有法。卒,年八十。
胡儼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儼字若思,南昌人。少知名,其學天文、 地理、律曆、醫卜無不究。自言受文章之法於鄉先生 熊釗,釗得之虞集。舉洪武二十年鄉試,授華亭縣教 諭。丁母憂,服除,改長垣,乞便地就養,復改餘干,因著 為令。建文元年,以薦授桐城知縣。鑿桐陂水,引渠溉 田,為民利。邑有虎傷人,儼齋沐告神,虎遁去。桐城人」 祀之朱邑祠。四年,副都御史練安薦於朝,曰:「儼學足 以達天人,智足以資帷幄,必拔用之,臣言不妄。」比召 至,燕師已渡江。成祖即位,曰:「儼知天文,其令欽天監 試。」既試,奏儼實通象緯氣候之學。又以解縉薦,授翰 林檢討。與縉及黃淮、胡廣、楊士奇、楊榮、金幼孜俱直 文淵閣,遷侍讀。二年遷左春坊左諭德兼侍讀。丁父 憂,尋起復。儼在閣,承帝顧問,應對從容,不欲以才先 人。然為人少戅,雖亦能委曲,終不敢仰取容悅。同列 因言「儼學行宜為師表」,乃解機務。拜國子監祭酒。時 用法嚴峻,國子生或託事告歸,輒坐戍邊。儼至,輒論 罷之。儼在國學,凡朝廷著作及修《高皇帝實錄》《永樂 大典》,皆為總裁官。七年,帝幸北京,以給事胡濙署監 事,召儼赴行在。八年,帝北征,乃命以祭酒兼侍讀掌 翰林院事,輔皇太孫留守北京。十九年改北京國子 監祭酒。當是時,海內混一垂五十年,民物滋殖,嘉祥 備至。帝方內興禮樂,外攘要荒,公卿大夫、文學之士, 「奮其所長,潤色鴻業,彬彬並起。儼館閣宿儒,為時冠 冕,以」身率教,動有師法。居國學者二十餘年。洪熙改 元,以疾乞休。帝賜敕獎勞,進太子賓客,仍兼祭酒,致 仕,免子孫雜泛徭役。宣宗即位,進禮部侍郎。召至京 師,欲留用之,辭歸。先後家食亦二十年。正統八年卒, 年八十三。
宋琮
[编辑]按《明外史徐旭傳》:「旭同時有宋琮者,泰和人,邃於《易》 學。洪武三十年,舉禮部第一,登第,官檢討,悵然語人 曰:『翰苑當有厄,吾其竄乎』?俄而考官劉三吾、白信蹈 等果得罪,琮亦牽連戍邊。永樂初,赦還,起為刑部檢 校。時鄉人楊士奇輩貴顯,琮無所攀援。洪熙初,遷國 子助教。宣德中,遷翰林檢討,仍掌助教事,教士最有」 法,久之致仕卒。卒之前預知死期,人或叩之休咎,未 嘗應也。
閻禹錫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禹錫,字子與,洛陽人。九歲喪父,毀幾 滅性。以會試乙榜除昌黎訓導。聞母訃,徒走奔歸,廬 墓側,被旌。聞薛瑄講濂洛之學,慕之,偕同邑白良輔 往受業,得其指要。考功員外郎開州紀振賢之薦,為 其州訓導,從學者如市,州人士化之,有不率,輒慚曰: 『吾無以見閻先王』。天順初,李賢薦為國子學正,疏言: 『國家教化之源,禮義所自出。近諸生多懷倖進,廉恥 道喪。其狡者爭躐取出身,而樸者終淹皓首。請遵國 初學規,務責實行。置通知文簿,備書入學歲月,俾先 後甲乙,釐然可較。然後撥送之序明,躁競之塗塞』。」尋 遷監丞。七年,試院災,舉子多死。禹錫言:「被難之士,多 懷才願試之人,一旦無辜,忽罹灼爛,致士子踰垣而 出,咸有灰心。環視而嘆,多挾去志。請悉賜為進士,以 慰其魂。」給事中何琮等劾禹錫形容過情,奏對失實遂下詔獄,謫徽州府經歷。諸生伏闕乞留至再,皆不 聽。尋遷南京國子助教。初,禹錫為學正,嘗請復設京 衛武學。憲宗立,始行其議。召禹錫為國子丞,掌其事。 遂嚴立條約,奏請入「學二年以上學無成效者,倣文 生例,追其月廩。」由是人人自勵,服習其教。吏部尚書 姚夔知其賢,擢監察御史,督畿內學政。禹錫於是勵 名檢,抑浮華,取濂、洛諸儒遺書為士子講說,士多興 感。疏請釐場屋諸弊,皆報可。其官始終以教士為職, 所成就人才甚眾。成化十二年無疾卒。文武門人相 與殮而歸其喪。禹錫學有師承,躬行深造,以明道淑 人為務。瑄臨歿之歲,禹錫方從侍,為手編其《讀書錄》 及《河汾詩文》,至今薛氏之學,稱禹錫高第。
屠羲英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羲英字淳卿,寧國人。嘉靖三十五年 進士。授戶部主事,歷禮部祠祭郎中。時世宗好禱祠, 尚書袁煒務迎合,羲英少所詭隨。出為浙江提學副 使,持法嚴,諸生惕息奉教,部內貴族竿牘無所徇。歷 南京光祿卿。張居正當國,禁朝士講學,羲英曰:『官可 棄,學不可不講,第毋為聲媒可耳』。與同志會講不輟。」 會南京監生茅迪吉數輩不率,祭酒殷邁教毆邁家 僮幾死,迪吉等坐戍,邁亦引去。居正以國學教弛,議 擇嚴師振飭之。以羲英督學有力,特改太常卿,掌南 監事。申嚴條約,六館肅然。及居正遭父喪,南京尚書 潘晟等公疏請奪情。羲英歎曰:「黃扉之上墨縗,聽政 不能爭,顧勸之耶?況儼然為人師,烏能與世浮沉,為 彝倫玷與?」司業周子義執不署名。居正聞之怒,羲英 遂再疏乞休。給事中王蔚亦希指劾之,遂罷歸。居正 沒,廷臣交薦,堅臥不出,卒於家。羲英當官不撓,居鄉 亦梗梗,不以情掩義。或病其太刻,然清勁之操,初終 如一,足為縉紳儀表。
劉永澄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永澄,字靜之,寶應人。八歲讀文信國 《正氣歌》《衣帶贊》,即為位,朝夕拜之。舉萬曆二十九年 進士,不好吏事。謁選為順天教授,勉諸生以聖賢,嚴 程課,飭行檢,束脩之餽不及於門,學者稱為淮南夫 子。遷國子學正,雷震郊壇。李廷機為禮部,具修省事 宜,不及求言。永澄上書曰:『災異求直言,自漢唐迄本 朝,未之有改也。往萬安劉吉惡聞人言災異,詔中不 及朝政,鄒汝愚疏論之,炳烈千古。然則塞諤諤之門, 務容容之福者,可謂朝廷有人乎?故為公報主計,無 如開言路;為永澄報公計,亦無如請公開言路』。」廷機, 永澄座主也,得書默然。楚宗妖書、京察諸事起,永澄 將具疏有所糾彈,適其父至京師,焚其草而止。滿三 載,當遷官,永澄喟然曰:「陽城為國子師,斥諸生三年 不省親者,況身為國子師乎?」遂引疾歸。家徒四壁立, 絕不干謁。有司李三才雅敬永澄而憚其方介,每見 輒屏去服御,蔬布相對。同年生為揚州推官,念其貧, 吏人有所求者,令以金進,永澄峻卻之,曰:「所求當得, 何以金為?所求不當」得,又何以金為?君!真所謂不知 故人者也。居恆寡交遊,惟與顧憲成、高攀龍、劉宗周、 文震孟善,以風節相期。四十年,起兵部職方主事;病 不能赴,卒於家,年三十七。劉宗周曰:「靜之好論古人 得失,嘗曰:『古人往矣,千載之下為吾檢點;安知千載 之下更無檢點我者』?」其刻勵自任如此。
國子監部藝文一
[编辑]《博士箴》漢·揚雄
[编辑]洋洋三代,典禮是修。畫為辟雍,國有學校,侯有泮宮。 各有攸教,德用不陵。昔在文王,經啟其軌。勗於德音, 而思皇多士,多士作楨。惟周以寧,國人興讓。虞芮,質 成公劉。挹行潦而濁亂斯清。官操其業,士執其經。昔 聖人之綏俗,莫美於施化。故孔子觀夫《大學》,而知為 王之《易》《易》。大舜南面,無為而衽。席平還師,階級之間。 三苗以懷。秦作無道,斬決天紀。漫彼王跡,而坑夫術 士。《詩》《書》是泯,家言是守。俎豆不陳,而顛其社稷。故仲 尼不對問陳,而胡簋是遵。原伯非學,而閔子知周之 不振。儒臣司典,敢告在賓。
《為王儉讓國子祭酒表》齊·王融
[编辑]竊以庠均義重,振古所崇,資師道尊,有來攸尚。匪曰 蘭芷,疇變入室之情;不自朱藍,何遷素絲之質?況臣 仁慚富侶,德謝潤身,識陋令經,器非匣重,何以昇墜 道於殊年,反斯交於遙日。將使良璣修竹,無增瑩羽, 敬遜務時,遂騫星歲。
《張令為太常領國子祭酒詔》〈南齊高帝建元四年〉
[编辑]梁江淹
門下:庠議既敷,縉紳攸屬,師氏之任,宜歸儒素。散騎 常侍中書令驍騎將軍揚州大中正緒,器識清簡,理 懷恬約,譽洽朝聞,聲緝民聽。必能闡揚元宗,式範胄 子,兼掌宗伯,望實維宜。
《為王博士謝表》丘遲
[编辑]臣聞撫臆可以言心,量能則知所止。是故矯親魯門, 簡業事亡;雜吹《齊雅》,分聲遽逝。臣才行過汙,文質無廉,疏達謝於谷、杜,浹洽乖夫劉、楊,非除部養之勤,豈 通掌故之業。
《為安豐王延明讓國子祭酒表》
[编辑]北魏溫子昇
臣聞「寶劍未砥,猶乏切玉之功;美箭闕羽,尚無衡石 之勢。」況才非會稽之竹,質謝昆吾之金。至於敷教東 序,流訓上庠,置樽候酌,懸鐘待叩。必須蘊朱藍以成 彩,立規矩以為式,垂三行於貴游,揚六藝於胄子。而 臣學愧聚沙,問慚攻木,雖歷文史,不治章句,於茲曠 官,青衿何仰?
《讓成均祭酒表》唐·李嶠
[编辑]東序蟻學,稱為教化之宮;西膠席門,實應文昌之宿。 論姬孔之制度,談夏商之損益,方期遺典墜業,有可 發明,豈伊曲學謏聞,所堪尸忝?伏望俯停庸瘵,改命 耆儒,則「授几肆筵,還知入廟之禮;褒衣博帶,不濡在 梁之翼。」
《進學解》韓愈
[编辑]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 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 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 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 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 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 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 《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鉤其元,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 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觝排異端,攘 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 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 可謂勞矣。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 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 《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 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 其外矣。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具宜。先 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 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 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煖而兒號 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反 教人為?」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 櫨侏儒,椳闑啟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 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 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 餘為妍,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 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 卿守正,大論是閎,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 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 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由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 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 費俸錢,歲縻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 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 加誅,宰相不見斥,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 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無,計班資之崇 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 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四門助教廳壁記》柳宗元
[编辑]周人置虞庠於四郊,以養國老,教胄子。《祭統》曰:「天子 設四學」,蓋其制也。《易傳太初篇》曰:「天子旦入東學,晝 入南學,夕入西學,暮入北學。」蔡邕引之,以定明堂之 位焉。《大戴禮保傅篇》曰:「帝入東學以貴仁,入南學以 貴信,入西學以貴德,入北學以尊爵。」賈生述之,以明 太子之教焉。故曰:「為大教之宮,而四學具焉。」參明堂 之政,原大教之極,其建置之道弘也。後魏太和中,立 學於四門,置助教二十人。隋氏始隸於國子,而降置 五人。國朝始合於太學,又省至三人,員位彌簡。其官 尢難,非儒之通者不列也。四門學之制,掌國之上士、 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子、男凡四等。其子孫之為胄 子者,及士庶人之子為俊士者,使執「其業而居其次, 就師儒之官而考正焉。助教之職,佐博士以掌鼓篋 榎楚之政令,分其人而教育之。其有通經力學者,必 於歲之杪,升於禮部,聽簡試焉。課生徒之進退,必酌 于中道,非博雅莊敬之流,固不得臨」,於是故有去而 升於朝者。賀祕書由是為博士,歸散騎由是為左拾 遺。舊制,以拾遺為八品清官,故必以名實者居於其 位。貞元中,王化既成,經籍少間,有司命太學之官,頗 以為《易》專名譽,好文章者,咸恥為學官。至是,河東柳 立始以前進士求署茲職,天水武儒衡、閩中歐陽詹 又繼之,是歲為四門助教,凡三人,皆文士,京師以為 異。余與立同祖於方輿,公與武公同升於禮部,與歐 陽生同志於《文四門助教署》,未嘗紀前人名氏,余故 為之記,而由夫三子者始。
===業先生樂雅樂之復古,顧甘澤之及時,於是乎賦喜 雨之詩,推本歸功於成均之和。迺三月辛已,國子監 後圃梨花盛開,先生率僚吏席林臺之上,尊有醴,盤 有蔬,肴胾雜陳,勸酬交錯。飲且半酣,命能琴者作古 操一闋,禽鳥翔舞,雲風低迴。先生於是歌《木蘭》之引, 「以寓斯文之至樂,而泳聖澤之無窮也。」明日僚友酌 酒而賡之,又明日諸生之長酌酒而賡之,氣和辭暢, 洋洋乎盛哉!虞某起言曰:「古之教者必以樂,故感其 心也深,而成其德也易。命大夫者猶與之登高賦詩, 而觀其能否。茲事不聞久矣,今吾師友僚佐,乃得以 講誦之暇,從容詠歌,庶幾乎樂而不」淫者,亦《成均》之 義也。命弟子緝錄為卷,以貽諸好事,可覽觀焉。謹序。
《國子監箴》明·宣宗
[编辑]翼翼京都,巖巖學宮。首善之地,是維辟雍。四方髦士, 來遊來學,業之所專,《詩》《書》《禮》《樂》,學必有師,為士承式。 祭酒司業,暨乃眾職。師道克惇,士乃有成。俊乂奮興, 為國之楨。咨爾為師,敬爾儀則,以教以率,罔懈朝夕。 咨爾為學,明善誠身。克智與能,匪敬弗臻。俗化所自, 賢才所出,其於國家,甚重而切。勗爾師生,咸篤於誠, 「無忽於行,式觀厥成。」
《御製重建太學碑略》英宗
[编辑]北京故有學,在宮城之艮隅,庳隘弗稱。「正統八年秋, 命有司撤而新之。明年春成,朕躬釋奠於先師,循古 典也。」退即學之彝倫堂,命儒臣講經,公卿大夫百執 事之臣,縫掖之士,兵衛之帥,拱侍而聽,殆以萬計。已 而有司請如故事,紀其成於碑,敬書貞石,昭示後人。
國子監部藝文二〈詩〉
[编辑]《國子監暮歸》宋·晁補之
[编辑]杖履清晨往,縑囊薄暮歸。閒官廳事冷,蝴蝶上階飛。
《登崇文閣歌》元·陳璉
[编辑]「巍巍乎高哉,崇文之閣兮,吾不知其幾百尺」,突兀直 倚蒼冥中。雕簷高飛近曉日,瓊窗洞啟來清風。前瞻 兮帝闕,下顧兮辟雍。京畿鬱兮千里,五雲近兮九重。 太行西來兮迤𨓦,居庸北拱兮巃嵸。峰巒遠近其環 峙,削出朵朵金芙蓉。是中奇勝甲天下,何況此地名 儒宗。圖書浩瀚紛莫數,文光夜吐猶晴虹。漢家天祿 「不可以復見,幸喜斯閣之高崇。值校文之多暇,日徙 倚而從容。愛扶輿磅礡之奇秀兮,呼吸盡使歸心胸。 闌干笑拍飛鳥上,豪氣不減陳元龍。俯視十二衢,車 馬塵濛濛。欲招太白老,更約東坡翁。葡萄酒傾瑪瑙 甕,日醉三百玻璃鍾。人間亦自有勝境,何必飛度扶 桑東。」
《國子監彝倫堂前石晷詩》明·袁珙
[编辑]「流沙迢迢隔溟渤,不取昆吾鑄奇物。杏壇花開春晝 遲,帝遣良工琢山骨。圓如滿璧巨如輪,三尺瑤臺高 捧雲。子午南北已定位,度數安用羅星辰。六堂深沉 更漏早,旭日扶桑照林杪。一絲影射白玉盤,萬井鐘 聲報清曉。先生盛服坐皋比,猶記花甎催直時。寅賓 出納著二典,赤心只許羲和知。爰則晨昏造小子,寸」 陰自惜勤終始。期在涓埃答主恩,大明教化同一晷。
國子監部紀事一
[编辑]《漢書賈誼傳》:「誼,洛陽人。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 於郡中。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誼年二十餘,最為少。 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 如其意所出。」
《後漢書朱浮傳》:「建武七年,浮轉太僕,以國學既興,宜 廣博士之選,乃上書曰:『夫太學者地,禮義之宮,教化所 由興也。陛下尊敬先聖,垂意古典,宮室未飾,干戈未 休,而先建太學,造立橫舍,比日車駕親臨觀饗,將以 弘時雍之化,顯勉進之功也。尋博士之官,為天下宗 師,使孔聖之言,傳而不絕。舊事策試博士,必廣求』」詳 選。爰自畿夏,延及四方,是以博舉明經,惟賢是登,學 者精勵,遠近同慕。伏聞詔書更試五人,惟取現在洛 陽城者。臣恐自今以往,將有所失,求之密邇,容或未 盡,而四方之學,無所勸樂。凡策試之本,貴得其真,非 有期會,不及遠方也。又諸所徵試,皆私自發遣,非有 傷費,煩擾於事也。《語》曰:「中國失禮,求之於野。臣浮幸 得與講圖讖,故敢越職。」帝然之。
《仇香傳》:香字季智,陳留考城人也。入太學時,諸生同 郡符融有高名,與香比宇,賓客盈室,香常自守不與 融言,融觀其容止,心獨奇之,乃謂曰:「與先生同郡,壤 鄰房牖。今京師英雄四集,志士交結之秋,雖務經學, 守之何固?」香乃正色曰:「天子修設太學,豈但使人遊 談其中?」高揖而去,不復與言。後融以告郭林宗,林宗 因與融《齎刺》就房謁之。遂請留宿。林宗嗟歎,下床為 拜。
《東觀漢記》:「甄宇拜博士,每臘,詔賜博士人一羊。羊有大小肥瘠,時議欲殺羊分肉,宇因取瘦者,自是不復 爭。後召會,詔問瘦羊博士所在,京師因以為號。」 《三國魏志高堂隆傳》:「隆字升平,為博士。文帝初踐阼, 群臣或以為宜饗會,隆曰:『唐虞有遏密之哀,高宗有 不言之思。是以至德雍熙,光於四海。以為不宜為會。 帝敬』」納之。
《晉書杜夷傳》:「夷移渡江,王導遣吏周贍之。元帝為丞 相,教曰:『今大義頹替,禮典無宗,朝廷滯義,莫能攸正, 宜特立儒林祭酒官,以弘其事。處士杜夷,棲情遺遠, 確然絕俗,才學精博,道行優備,其以夷為祭酒』。」夷辭 疾未嘗朝會。帝嘗欲詣夷,夷陳萬乘之主,不宜往庶 人之家。帝乃與夷書曰:「吾與足下雖情在忘言,然虛 心歷載,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寧論常儀也。」又除 國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國子祭酒杜夷,安貧樂道,靜 志衡門,日不暇給,雖原憲無以加也。其賜穀二百斛。」 皇太子三至夷第,執經問義。夷雖逼時命,亦未嘗朝 謁,國有大政,恆就夷諮訪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請退。 詔曰:「先王之道,將墜於地,君下帷研思,今之劉、楊,縉 紳之徒,景仰軌訓,豈得高退,而朕靡所取則焉。」太寧 元年卒。
《宋書臧燾傳》:「義旗建時,燾為太學博士,參右將軍何 無忌軍事,隨府轉鎮南將軍。高祖鎮京口,與燾書曰: 『頃學尚廢弛,後進頹業,衡門之內,清風輟響。良由戎 車屢警,禮樂中息,浮夫近志,情與事染,豈可不敷崇 墳籍,敦厲風尚。此境人士,子姪如林,明發搜訪,想聞 令軌。然荊玉含寶,要俟開瑩,幽蘭懷馨,事資扇發。獨』」 習寡悟,義著《周典》。今經師不遠,而赴業無聞,非惟志 學者鮮,或是勸誘未至耶?想復弘之。
《南齊書王儉傳》:儉進號衛軍將軍,領祭酒。儉長禮學, 諳究朝儀,每博議證引,先儒罕有其例。八座丞郎,無 能異者。令史諮事,賓客滿席。儉應接銓序,傍無留滯, 十日一還。學。監試諸生,巾卷在庭,劍衛令史,儀容甚 盛,作解散髻,斜插幘簪。朝野慕之,相與放效。儉常謂 人曰:「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蓋自比也。
《梁書張充傳》:「充徵拜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充長於義 理,登堂講說,皇太子以下皆至。時王侯多在學,執經 以拜,充朝服而立,不敢當也。」
《王承傳》:承發言吐論,造次儒者。在學訓諸生,述《禮》《易》 義。中大通五年,遷長兼侍中,俄轉國子祭酒。承祖儉 及父暕嘗為此職,三世為國師,前代未之有也,當世 以為榮。
《陳書徐孝克傳》:「孝克,陵之第三弟也。性至孝,為國子 祭酒。孝克每侍宴,無所食噉,當其前膳羞損減,高宗 以問中書舍人管斌,斌伺之,見孝克取珍果納紳帶 中,訪知,還以遺母。斌以實啟,高宗嗟嘆良久,乃敕自 今宴享孝克前饌,並遣將還,以餉其母。時論美之。至 德中,皇太子入學釋奠,百司陪列,孝克發《孝經》題,後」 主詔皇太子北面致敬。
《前秦錄》:「建元七年,高平蘇通、長樂劉祥,並以碩學耆 儒,尤精二《禮》。苻堅以通為《禮記》祭酒,居於東庠;祥為 《儀禮》祭酒,處於西序。每月朔旦,率百僚親臨講論。」 《魏書劉芳傳》:「芳字伯文,彭城人,歷通直常侍。詔以芳 經學精洽,超遷國子祭酒,以母憂去官。高祖南征宛、 鄧,起為輔國將軍、太尉長史,從太尉咸陽王禧攻南 陽。」蕭鸞將裴叔業入寇徐州,疆埸之民,頗懷去就。高 祖憂之,以芳為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徐州大中正,行 徐州事。後兼侍中,從征馬圈。高祖崩於行宮。及世宗 即位,芳手加袞冕。高祖自襲斂暨於啟祖山陵,練除, 始末喪事,皆芳撰定。咸陽王禧等奉申遺旨,令芳入 授《世宗經》。及南徐州刺史沈淩外叛,徐州大水,遣芳 撫慰賑恤之。尋正侍中,祭酒,中正並如故。芳表曰:「夫 為國家者,罔不崇儒尊道,學斆為先。誠復政有質文, 茲範不易,諒由萬端資始,眾務稟法故也。唐、虞已往, 典籍無據。隆周以降,任居虎門。《周禮大司樂》云:『師氏 掌以媺詔,王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掌國中之事,以教 國子弟』。蔡氏《勸學》篇云:『周之師氏,居虎門左,敷陳六 藝,以教國子』。」今之祭酒,即周師氏。《洛陽記》:國子學宮 與天子宮對,太學在開陽門外。案《學記》云:「古之王者, 建國親民,教學為先。」鄭氏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使 國子學焉。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由斯而言,國學在 內,太學在外,明矣。案如《洛陽記》,猶有仿像。臣愚謂:今 既徙縣崧瀍,皇居伊洛,宮闕府寺,僉復故趾,至於國 學,豈可舛替。校量舊事,應在宮門之左。至如太學,基 所炳在,仍舊營構。又云:「太和二十年發敕立四門博 士,於四門置學。」臣案自周以上,學惟以二,或尚西,或 尚東,或貴在國,或貴在郊。爰暨周室,學蓋有六,師氏 居內,太學在國,四小在郊。《禮記》云:「周人養庶老於虞 庠,虞庠在國之西郊。」《禮》又云:「天子設四學,當入學而 太子齒。」注云:「四學,周四郊之虞庠也。」案《大戴保傅篇》 云:「『帝入東學,尚親而貴仁;帝入南學,尚齒而貴信;帝
入西學,尚賢而貴德;帝入北學,尚貴而尊爵;帝入太學,承師而問道』。周之五學,於此彌彰。」案鄭注《學記》「周則六學,所以然者」,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使國子學 焉,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此其證也。漢魏已降,無復 四郊。謹尋先旨,宜在四門。案王肅注云:「天子四郊有 學,去王都五十里。」考之鄭氏,不云遠近。今太學故坊, 基趾寬曠,四郊別置,相去遼闊,檢督難周。計太學坊 并作四門,猶為大曠。以臣愚量,同處無嫌。且今時制 置,多循中代,「未審四學應從古不,求集名儒禮官議 其定所。」從之。遷中書令,祭酒如故。出除安東將軍、青 州刺史。為政濡緩,不能禁止奸盜,廉清寡欲,無犯公 私。還朝,議定律令,芳斟酌古今,為大議之主,其中損 益,多芳意也。世宗以朝儀多闕,其一切諸議悉委芳 修正,於是朝廷吉凶大事,皆就諮訪焉。轉太常卿。 《崔辯傳》:「辯長子景儁,梗正有高風,好古博涉,以經明 行修,徵拜中書博士,歷侍御史,主文中散。授敕接蕭 賾,使蕭琛、范雲,高祖賜名為逸。後為員外散騎侍郎, 與著作郎韓興宗參定朝儀。雅為高祖所知重,遷國 子博士。每有公事,常被詔獨進。博士特命自逸始。」 《韓子熙傳》:子熙,除國子祭酒。子熙儉素安貧,常好退 靜。遷鄴之始,有司並給兵力,時以祭酒閑務,止給二 人。或有令其陳請者,子熙曰:「朝廷自不給祭酒兵,何 關韓子熙事也?」論者高之。
《周書樂遜傳》:「遜字遵賢,河東猗氏人也。年在幼童,便 有成人之操。弱冠為郡主簿。魏正光中,聞碩儒徐遵 明領徒趙魏,乃就學《孝經》《喪服》《論語》《詩》《書》《禮》《易》《左氏 春秋》大義。尋而山東寇亂,學者散逸,遜於擾攘之中, 猶志道不倦。永安中,釋褐安西府長流參軍。大統七 年,除子都督。九年,太尉李弼請遜教授諸子。既而太」 祖盛選賢良,授以守令。相府戶曹柳敏、行臺郎中盧 光、河東郡丞辛粲相繼舉遜,稱有牧民之才,弼請留 不遣。十六年,加授建忠將軍、左中郎將,遷輔國將軍、 中散大夫、都督,歷弼府西閤祭酒、功曹諮議參軍。魏 廢帝二年,太祖召遜教授諸子。在館六年,與諸儒分 授經業,遜講《孝經》《論語》《毛詩》及服虔所注《春秋左氏 傳》。魏恭帝二年,授太學助教。孝閔帝踐祚,以遜有理 務材,除秋官府上士。其年,治太學博士,轉治小師氏 下大夫。自譙王儉以下,並束脩行弟子之禮。遜以經 術教授,甚有訓道之方。及衛公直鎮蒲州,以遜為直 府主簿,加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隋書王頍傳》:「頍字景文。年二十,尚不知書,為其兄顒 所責怒,乃感激歎曰:『書無不可讀者』。勤學累載,遂遍 通五經。周武帝引為露門學士,每有議決,多頍所為。 而性識甄明,精力不倦,好讀諸子,偏記異書,當代稱 為博物。開皇五年,授國子博士。」
《元善傳》:善賜爵江陽縣公,遷國子祭酒。上嘗親臨釋 奠,命善講《孝經》,於是敷陳義理,兼之以諷諫。上大悅 曰:「聞江陽之說,更起朕心。」賚絹百匹,衣一襲。善之通 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風流醞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 聽者忘倦,由是為後進所歸。妥每懷不平,心欲屈善, 因善講《春秋》。初發題,諸儒畢集,善私謂妥曰:「名望己 定,幸無相苦。」妥然之。及就講肆,妥遂引古今滯義以 難善,多不能對,善深銜之,二人由是有隙。
《馬光傳》:「光字榮伯,開皇初,徵授太學博士。因釋奠高 祖親幸國子學,王公以下畢集,光升座講禮,啟發章 明。己而諸儒生以次論難者十餘人,皆當時碩學。光 剖析疑滯,雖辭非俊辨,而義理弘贍,論者莫測其深 淺,咸共推服,上嘉勞焉。」
《楊汪傳》:「汪拜國子祭酒,帝令百僚就學,與汪講論,天 下通儒碩學多萃焉。論難鋒起,皆不能屈。帝令御史 書其問答奏之,省而大悅,賜良馬一匹。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