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41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四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百十四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四百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十四卷目錄

 欽天監部名臣列傳二

  金

  馬貴中      武禎

  元

  郭守敬      楊恭懿

  齊履謙

  明

  吳昊       楊源

 欽天監部藝文一

  欽天監箴         明宣宗

 欽天監部藝文二

  靈臺詩         後漢班固

  司天臺         唐李山甫

 欽天監部紀事

 欽天監部雜錄

官常典第四百十四卷

欽天監部名臣列傳二[编辑]

[编辑]

馬貴中[编辑]

按《金史》本傳:貴中,天德中為司天提點,與校書郎高 守元奏天象災異忤旨,海陵皆杖之,黜貴中為大同 府判官。久之,遷司天監。正隆三年三月辛酉朔,日當 食。是日,候之不食,海陵謂貴中曰:「自今凡遇日食皆 面奏,不須頒示內外。」海陵伐宋,問曰:「朕欲自將伐宋, 天道何如?」貴中對曰:「去年十月甲戌,熒惑順入太微」 至屏星留,退西出。《占書》:「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庭,受 制出伺無道之國。」十二月,太白晝見,經天。占:「為兵喪, 為不臣,為更主。又主有兵兵罷,無兵兵起。鎮戎軍地 震大風。」海陵以問貴中,對曰:「伏陰逼陽,所以震也。」又 問曰:「當震大風何也?」對曰:「土失其性則地震。風為號 令,人君命令嚴急,則有烈風及物之」災。六年二月甲 辰朔,日有暈,珥戴背。海陵問:「近日天道何如?」貴中對 曰:「前年八月二十九日,太白入太微右掖門,九月二 日至端門,九日至左掖門,出,並歷左右執法。太微為 天子南宮,太白,兵將之象,其占:兵入天子之廷。」海陵 曰:「今將征伐,而兵將出入太微,正其事也。」貴中又曰: 「當端門而出,其占為」受制,歷左右執法,為受事,此當 有出使者,或為兵,或為賊。海陵曰:「兵興之際,小盜固 不能無也。」及被害於揚州,貴中之言皆驗。大定八年, 世宗擊毬於常武殿,貴中上疏諫曰:「陛下為天下主, 守宗廟社稷之重,圍獵擊毬,皆危事也。前日皇太子 墜馬,可以為戒,臣願一切罷之。」上曰:「祖宗以武定天 下,豈以承平遽忘之邪?皇統嘗罷此事,當時之人皆 以為非朕所親見,故示天下以習武爾。」十年十一月, 皇太子生日,世宗宴百官於東宮,上飲歡甚。貴中被 酒前跪,欲言事錯亂失次,上不之罪,但令扶出。

武禎[编辑]

按《金史》本傳:「禎,宿州臨渙人。祖官太史,靖康後業農, 後畫界屬金。禎深數學,貞祐間,行樞密院僕散安貞 聞其名,召至徐州,以上客禮之,每出師必資焉,其占 如響。正大初,徵至汴京,待詔東華門,其友王鉉問禎 曰:『朝廷若問國祚修短,子何以對』?禎曰:『當以實告之, 但更言周過其曆,秦不及期,亦在修德爾』。時久旱,祈」 禱不應,朝廷為憂。禎忽謂鉉曰:「足下今日早歸,恐為 雨阻。」鉉曰:「萬里無雲,赤日如此,安得有雨?」禎笑曰:「若 是,則天不誠也,天何嘗不誠。」既而東南有雲氣,須臾 蔽天,平地雨注二尺,眾皆驚嘆。尋除司天臺管勾。子 亢寡言笑,不妄交,嘗與一學生終日相對,握籌布畫, 目炯𤾗,若有所營,見者莫測也。哀宗至蔡州,右丞完 顏仲德薦其術,召至,屏人與語,大悅,除司天長行,賞 賚甚厚。上書曰:「比者有星變於周、楚之分,彗星起於 大角,西掃軫之左軸,蓋除舊布新之象。」又言:「鄭、楚、周 三分野,當赤地千里,兵凶大起,王者不可居也。」又曰: 「蔡有兵喪之兆,楚有亡國之徵,三軍苦戰於西垣,前 後有日矣。」聞者悚然奪氣,哀宗惟嗟嘆良久,不以為 罪。天興二年九月,蔡州被圍,亢奏曰:「十二月三日必 攻城。」及期果然。帝問曰:「解圍當在何日?」對曰:「明年正 月十三,城下無一人一騎矣。」帝不知其由,乃喜解圍 有期,但密計糧草,使可給至某日不闕。明年正月十 日,蔡州破,十三日大元兵退。是日,亢赴水死。

[编辑]

郭守敬[编辑]

按《元史》本傳:「守敬,字若思,順德邢臺人。生有異操,不 為嬉戲事。大父榮,通《五經》,精於算數水利。時劉秉忠、 張文謙、張易、王恂同學於州西紫金山,榮使守敬從 秉忠學。中統三年,文謙薦守敬習水利,巧思絕人。世 祖召見,面陳水利六事,其一:中都舊漕河東至通州, 引玉泉水以通舟,歲可省雇車錢六萬緡。通州以南於藺榆河口徑直開引,由蒙村跳梁務,至楊村還河, 以避浮雞沺盤淺,風浪遠轉之患。其二,順德達泉,引 入城中,分為三渠,灌城東地。其三,順德澧河東至古 任城,失其故道,沒民田千三百餘頃,此水開修成河, 其田即可耕種,自小王村徑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 栰。其四,磁州東北,滏、漳二水合流處,「引水由滏陽、邯 鄲、洺州、永年,下經雞澤,合入澧河,可灌田三千餘頃。 其五,懷、孟、沁河雖澆灌,猶有漏堰餘水,東與丹河餘 水相合,引東流至武陟縣北,合入御河,可灌田二千 餘頃。其六,黃河自孟州西開引,少分一渠,經由新舊 孟州中間,順河古岸,下至溫縣南,復入大河,其間亦 可灌田二千餘頃。」每奏一事,世祖歎曰:「任事者如此 人不為素餐矣。」授提舉諸路河渠。四年,加授銀符、副 河渠使。至元元年,從張文謙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 中興者,一名《唐來》,其長四百里;一名漢延,長二百五 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長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 田九萬餘頃。兵亂以來,廢壞淤淺,守敬更立閘堰,皆 復其舊。二年,授都水少監。守敬言:「舟自中興沿河四 晝夜至東勝,可通漕運。及見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 宜加修理。」又言:「金時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盧溝 一支東流,穿西山而出,是謂金口。其水自金口以東, 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頃,其利不可勝計。兵興以來,典 守者懼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視故蹟,使水 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廣京畿之漕。」又 言:「當於金口西預開減水口,西南還大河,令其深廣, 以防漲水突入之患。」帝善之。十二年,丞相伯顏南征, 議立水站,命守敬行視河北、山東可通舟者,為圖奏 之。初,秉忠以《大明曆》自遼、金承用二百餘年,浸以後 天,議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 以守敬與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測驗,推步於下,而 命文謙與樞密張易為之主領裁奏於上,左丞許衡 參預其事。守敬首言:「曆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 莫先儀表。今司天渾儀,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與此 處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極,約差四度,表石年深,亦 復欹側。」守敬乃盡考其失而移置之。既又別圖高爽 地,以木為重棚,創作簡儀高表,用相比覆。又以為天 樞附極而動,昔人嘗展管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極儀》。 極辰既位,天體斯正。作渾天象。象雖形似,莫適所用, 作玲瓏儀以表之。矩方,測天之正圜,莫若以圜求圜。 作仰儀。古有經緯,結而不動,守敬易之,作立運「儀;日 有中道,月有九行,守敬一之,作證理儀;表高景虛,罔 象非真,作景符;月雖有明,察景則難,作闚几;曆法之 驗,在於交會,作日月食儀;天有赤道,輪以當之,兩極 低昂,標以指之,作星晷定時儀。」又作正方案九表懸 正儀座,正儀為四方行測者所用。又作《仰規覆矩圖》 《異方渾蓋圖》《日出入永短圖》。與上諸儀互相參攷。十 六年,改局為太史院,以恂為太史令,守敬為同知太 史院事,給印章,立官府及奏進儀表式。守敬當帝前 指陳理致,至於日晏,帝不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開 元間令南宮說《天下測景》,書中見者凡十三處。今疆 宇比唐尤大,若不遠方測驗,日月交食,分數時刻不 同,晝夜長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測 驗。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測。」景帝可其奏。遂設監 候官一十四員,分道而出,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踰 朱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十七年,新曆 告成。守敬與諸臣同上奏曰:「臣等竊聞帝王之事,莫 重於曆。自黃帝迎日推策,帝堯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爰及三代,曆無定法。周秦 之間,閏餘乖次。西漢造《三統曆》,百二十年而後是非 始定。東漢造《四分曆》,七十餘年而儀式方備。又百二 十一年,劉洪造《乾象曆》,始悟月行有遲速。又百八十 年,姜岌造《三紀甲子曆》,始悟以月食衝檢日宿度所 在。又五十七年,何承天造《元嘉曆》,始悟以朔望及弦 皆定大小餘。又六十五年,祖沖之造《大明曆》,始悟太 陽有歲差之數,極星去不動處一度餘。又五十二年, 張子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裏,五星有遲疾留逆。又 三十三年,劉焯造《皇極曆》,始悟日行有盈縮。又三十 五年,傅仁均造《戊寅元曆》,頗采舊儀,始用定制。又四 十六年,李淳風造《麟德曆》,以古曆章蔀元首分度不 齊,始為總法,用進朔以避晦晨月見。又六十三年,一 行造《大衍曆》,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交食之異。 又九十四年,徐昂造《宣明曆》,始悟日食有氣,刻時三 差。又百三十六年,姚舜輔造《紀元曆》,始悟食甚泛,餘 差數以上計千一百八十二年。曆經七十改,其創法 者十「有三家,自是又百七十四年,聖朝耑命臣等改 治新曆,臣等用創造𥳑儀高表,憑其測實數所考正 者凡七事,一曰冬至。」自丙子年立冬後,依每日測到 晷景,逐日取對冬至前後日差同者為準,得丁丑年 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後八刻半。又定丁丑夏至在庚 子日夜半後七十刻。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夜半 後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後五十七刻;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後八十一刻。各減《大明曆》 十八刻。遠近相符,前後應準。」二曰歲餘。自《大明曆》以 來,凡測景驗氣,得冬至時刻真數者有六,用以相距, 各得其時,合用歲餘。今考驗四年,相符不差。仍自宋 大明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每歲合得三百 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五分為今曆 歲餘合用之數。」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望 月食既,推求日躔,得冬至日躔赤道箕宿十度,黃道 箕九度有奇。仍憑每日測到太陽躔度,或憑星測月, 或憑月測日,或徑憑星度測日。立術推筭,起自丁丑 正月,至己卯十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三十四事,皆 躔於箕,與日食相符。四曰月離。自丁丑以來至今,憑 每日測到逐時太陰行度,推筭變從黃道求入轉極 遲疾并平行處,前後凡十三轉,計五十一事。內除去 不真的外,有三十事,得《大明曆》入轉後天。又因考驗 交食,加《大明曆》三十刻,與黃道合。五曰入交。自丁丑 五月以來,憑每日測到太陽去極度數,比擬黃道去 極度,得月道交於黃道,共得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 求,皆有食分,得入交時刻,與《大明曆》所差不多。六曰 二十八宿距度。自漢《太初曆》以來,距度不同,互有損 益。《大明曆》則於度下餘分附以太半,少皆私意牽就, 未嘗實測其數。今新儀皆細刻「周天度分,每度為三 十六分,以距線代管窺宿度,餘分並依實測,不以私 意牽就。」七曰日出入晝夜刻。《大明曆》日出入晝夜刻 皆據汴京為準,其刻數與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 極出地高下、黃道出入內外度立術推求每日日出 入晝夜刻,得夏至極長。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 刻,晝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極短,日出辰初二 刻,日入申正二刻,晝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永為定 式。」所創法凡五事,一曰太陽盈縮,用四正定氣立為 升降限,依《立招差》求得每日行分初末極差積度,比 古為密。二曰月行遲疾。古曆皆用二十八限,今以萬 分日之八百二十分為一限,凡析為三百三十六限, 依垛疊招差求得轉分進退,其遲疾度數,逐時不同, 蓋前所未有。三曰黃赤道差,舊法以一百一度相減 相乘,今依《筭術》句股弧矢方圜斜直所容求到度率 積差,差率與天道實脗合。四曰黃赤道內外度,據累 年實測內外極度二十三度九十分,以圜容方直矢 接句股為法,求每日去極,與所測相「符。五曰白道交 周。舊法黃道變推白道,以斜求斜,今用立渾比量,得 月與赤道正交,距春秋二正黃赤道正交一十四度 六十六分。」擬以為法,推逐月每交二十八宿度分,於 理為盡。十九年恂卒,時曆雖頒,然其推步之式與夫 立成之數,尚皆未有定槁。守敬於是比次篇類,整齊 分杪,裁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曆議擬槁》三卷,《轉神 選擇》二卷,《上中下三曆注式》十二卷。」二十三年,繼為 太史令,遂上表奏進。又有《時候箋注》二卷,《修改源流》 一卷。其測驗書,有《儀象法式》二卷,《二至晷景考》二十 卷,《五星細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一卷,《新測二十 八舍雜坐諸星入宿去極》一卷,《新測無名諸星》一卷, 《月離考》一卷,並藏之官。二十八年,有言灤河自永平 挽舟踰山而上,可至開平。有言瀘溝自麻峪可至尋 麻林。朝廷遣守敬相視,灤河既不可行,瀘溝舟亦不 通。守敬因陳水利十有一事,其一:大都運糧河,不用 一畝泉,舊原別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經瓮山 泊,自西水門入城,環匯於積水潭。復東折而南,出南 水門合入舊運糧河,每十里置一閘。北至通州,凡為 閘七,距閘里許,上重置斗門,互為提閼,以過舟止水。 帝覽奏,喜曰:「當速行之。」於是復置都水監,俾守敬領 之。帝命丞相以下皆親操畚閘倡工,待守敬指授而 後行事。先是,通州至大都陸運官糧,歲若干萬石,方 秋霖雨,驢畜死者不可勝計。至是皆罷之。三十年,帝 還自上都,過積水潭,見舳艫蔽水,大悅,名曰「通惠河」, 賜守敬鈔萬二千五百貫,仍以舊職兼提調通惠河 漕運事。守敬又言:「於澄清閘稍東,引水與北埧河接, 且立閘麗正門西,令舟楫得環城往來志。」不就而罷。 三十一年,拜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大德二年, 召守敬至上都,議開鐵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頻年暴 下,非大為渠堰廣五七十步不可。執政吝於工費,以 其言為過,縮其廣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 能容,漂沒人畜廬帳,幾犯行殿。成宗謂宰臣曰:「郭太 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七年,詔內外官年及七十 並聽致仕,獨守敬不許其請。自是翰林、太史、司天官, 不致仕,定著為令。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

楊恭懿[编辑]

按《元史》本傳:「恭懿,字元甫,奉元人。力學強記,日數千 言,雖從親逃亂,未嘗廢業。年十七西還,家貧,服勞為 養,暇則就學,書無不讀,尤深於《易》《禮》《春秋》。後得朱熹 集註四書,嘆曰:『人倫日用之常,天道性命之妙,皆萃 此書矣。父沒,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居喪盡禮。宣撫司 行省以掌書記辟,不就。至元七年,與許衡俱被召,恭懿不至。衡拜中書左丞,日於右相安童前稱譽恭懿 之賢,丞相以聞。十年,詔遣使召之,以疾不起。十一年, 太子下教中書,俾如漢惠聘四皓者,以聘恭懿。丞相 遣郎中張元智為書致命,乃至京師。既入見,世祖遣 國王和童勞其遠來,繼又親詢其鄉里族氏,師承子 姓,無不周悉。十二年正月二日,帝御香殿,以大軍南 征,使久不至,命筮之,其言祕。侍讀學士徒單公履請 設取士科,詔與恭懿議之。恭懿言:「《明詔》有謂士不治 經學,孔、孟之道,日為賦詩空文,斯言誠萬世治安之 本。今欲取士,宜敕有司舉有行檢通經史之士,使無 投牒自售,試以經義、論策。夫既從事實學,則士風還 淳,民俗趨厚,國家得才矣。」奏入,帝善之。會北征,恭懿 遂歸田里。十六年,詔安西王相敦遣赴闕入見,詔於 太史院改曆。十七年二月,進奏曰:「臣等遍考自漢以 來,曆書四十餘家,精思推筭,舊儀難用,而新者未備。 故日行盈縮,月行遲疾,五行周天,其詳皆未精察。今 權以新儀木表與舊儀所測相較,得今歲冬至晷景 及日躔所在,與列舍分度之差,大都北極之高下,晝 夜刻長短,參以古制,創立新法,推筭成《辛巳曆》,雖或 未精,然比之前改曆者附會元曆,更日立法,全踵故 習,顧亦無愧。然必每歲測驗修改,積三十年,庶盡其 法,可使如三代日官,世專其職,測驗良久,無改歲之 事矣。」又《合朔議》曰:「日行歷四時一周,謂之一歲;月踰 一周,復與日合,謂之一月。」言一月之始,日月相合,故 謂合朔。自秦廢曆紀,漢太初止,用平朔法,大小相間, 或有二大者,故日食多在晦日或二日,測驗時刻亦 鮮中。宋何承天測驗四十餘年,進《元嘉曆》,始以月行 遲速定小餘,以正朔望,使食必在朔,名「定朔法」,有三 大二小時以異舊法罷之。梁虞𠠎造《大同曆》,隋劉焯 造《皇極曆》,皆用定朔,為時所阻。唐傅仁均造《戊寅曆》, 定朔始得行。貞觀十九年四月頻大,人皆異之,竟改 從平朔。李淳風造《麟德曆》,雖不用平朔,遇四大則避 人言,以平朔間之,又希合當世為進朔法,使無元日 之食。至一行造《大衍曆》,謂「天事誠密,四大、二小何傷」, 誠為確論。「然亦循常不改。臣等更造新曆,一依前賢 定論推筭,皆改從實。今十九年曆,自八月後四月併 大實,日月合朔之數也。」詳見《郭守敬傳》。是日,方列跪, 未讀奏,帝命許衡及恭懿起曰:「卿二老,毋自勞也。」授 集賢學士,兼太史院事。十八年辭歸。二十年,以太子 賓客召。二十二年,以昭文館學士領太史院事召,二 十九年,以議中書省事召,皆不行。三十一年,卒,年七 十。

齊履謙[编辑]

按《元史》本傳:「履謙,字伯恆。父義,善筭術。履謙生六歲, 從父至京師。七歲讀書,一過即能記憶。年十一,教以 推步星曆,盡曉其法。十三從師,聞聖賢之學,自是以 窮理為務,非洙、泗、伊、洛之書不讀。至元十六年,初立 太史局,改治新曆,履謙補星曆生,同輩皆司天臺官 子太史王恂問以筭數,莫能對,履謙獨隨問隨答,恂」 大奇之。新曆既成,復預修《曆經》《曆議》。二十九年,授星 曆教授。都城刻漏,舊以木為之,其形如碑,故名「碑漏。」 內設曲筒,鑄銅為丸,自碑首轉行而下,鳴鐃以為節。 其漏經久廢壞,晨昏失度。大德元年,中書俾履謙視 之,因見刻漏旁有宋舊銅壺四,於是按圖考定蓮花、 寶山等漏制,命工改作。又請重建鼓樓,增置更鼓并 守漏卒,當時遵用之。二年,遷保章正始,專曆官之政。 三年八月朔,時加已,依曆日食二分有奇,至其時不 食,眾皆懼。履謙曰:「當食不食,在古有之。矧時近午,陽 盛陰微,宜當食不食。」遂考唐開元以來當食不食者 凡十事以聞。六年六月朔,時加戌,依曆日食五十七 秒。眾以涉交既淺,且復近濁,欲匿不報。履謙曰:「吾所 掌者,常數也,其食與否,則係於天,獨以狀聞。」及其時 果食,眾嘗爭沒日,不能決。履謙曰:「氣本十五日,而間 有十六日,餘分之積也。故曆法以所積之日命為沒 日,不出本氣者為是。」眾服其議。七年八月戊申夜,地 大震,詔問致災之由及弭災之道。履謙按《春秋》言地 為陰「而主靜,妻道、臣道、子道也。三者失其道,則地為 之勿寧。弭之之道,大臣當反躬責己,去專制之威,以 答天變,不可徒為禳禱也。」時成宗寢疾,宰臣有專威 福者,故履謙言及之。九年冬,始立南郊,祀昊天上帝, 履謙攝司天臺官。舊制,享祀,司天雖掌時刻,無鐘鼓 更漏,往往至旦始行事。履謙白宰執,請用鐘鼓更漏, 俾早晏有節。從之。至大二年,太常請修社稷壇及浚 太廟庭中井,或以歲君所直,欲止其役。履謙曰:「國家 以四海為家,歲君豈專在是。」三年,陞授時郎、秋官正, 兼領冬官正事。四年,仁宗即位,嘉尚儒術,臺臣言履 謙有學行,可教國學子弟。擢國子監丞,改授奉直大 夫、國子司業,與吳澄並命,時號得人。每五鼓人學,風 雨寒暑未嘗少怠,其教養有法,諸生皆畏服。未幾,復 以履謙僉太史院事。皇慶二年春,彗星出東井,履謙 奏「宜增修善政,以答天意」,因陳時務八事。仁宗為之動容,顧宰臣命速行之。自履謙去國學,吳澄亦移病 歸,學制稍為之廢。延祐元年,詔擇善教者,於是復以 履謙為國子司業。履謙律己益嚴,教道益張,每齋置 伴讀一人為長,雖助教闕員,而諸生講授不絕。時初 命國子生歲貢六人,以人學先後為次第。履謙曰:「不 攷其業,何以興善而得人?」乃酌舊制,立陞齋、積分等 法,每季攷其學行,以次遞升。既升上齋,又必踰再歲, 始與私試。孟月、仲月試經疑、經義,季月試古賦、「詔誥 章表策,蒙古、色目試明經策問,辭理俱優者一分,辭 平理優者為半分。歲終積至八分者充高等,以四十 人為額。然後集賢禮部定其藝業及格者六人,以充 歲貢。三年不通一經,及在學不滿一歲者,並黜之。」帝 從其議。自是人人勵志,多文學之士。五年,出為濱州 知州,丁母憂,不果行。至治元年,拜太史院使。泰定二 年九月,以本官奉使宣撫江西、福建,黜罷官吏之貪 污者四百餘人,蠲免括地虛加糧數萬石,州縣有以 先賢子孫充房夫諸役者,悉罷遣之。福建憲司職田, 每畝歲輸米三石,民不勝苦,履謙命准令輸之,由是 召怨。及還京,憲司果誣以他事。未幾,誣履謙者皆坐 事免,履謙始得直,復為太史院使,天曆二年九月卒。 履謙篤學勤苦,家貧無書,及為星曆生,在太史局,會 祕書監輦亡宋故書,留置本院,因晝夜諷誦,深究自 得,故其學博洽精通,自六經諸史、天文、地理、禮樂律 曆,下至陰陽五行、醫藥、卜筮,無不淹貫。尤精經籍,著 《大學四傳小註》一卷,《中庸章句續解》一卷,《論語言仁 通旨》二卷,《書傳詳說》一卷,《易繫辭旨略》二卷,《易本說》 四卷,《春秋諸國統紀》六卷。以「皇極」之名,見於《洪範》,皇 極之數,始於邵氏《經世書》,數非極也,特寓其數於極 耳。著《經世書入式》一卷。《經世書》有內外篇,內篇則因 極而明數,外篇則由數而會極,著《外篇微旨》一卷。《授 時曆》行五十年,未嘗推考履謙日測晷景,并晨昏五 星宿度,自至治三年冬至至泰定二年夏至,天道加 時真數,各減見行曆書二刻,著《二至晷景考》二卷。《授 時曆》雖有經、串,而經以著定法,串以紀成數,然求其 法之所以然,數之所從出,則略而不載,作《經串演撰 八法》一卷。元立國百有餘年,而郊廟之樂沿襲宋、金, 未有能正之者。履謙謂:「樂本於律,律本於氣,而氣候 之法,具載前史。可擇僻地為密室,取金門之竹及河 內葭莩候之,上可以正雅樂,薦郊廟,和神人,下可以 同度量,平物貨,厚風俗。」列其事上之。又得黑石古律 管一,長尺有八寸,外方,內為圓空,中有隔,隔中有小 竅,蓋以通隔;上九寸,其空均直,約徑三分,以應黃鍾 之數;隔下九寸,其空自小竅迤𨓦殺至管底,約徑二 寸餘,蓋以聚其氣而上之。其製與律家所說不同,蓋 古所謂「玉律」者是也。適遷他官,事遂寢,有志者深惜 之。至順三年五月,贈翰林學士、資善大夫、上護軍,追 封汝南郡公,諡文懿。

[编辑]

吳昊[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昊字仁甫,臨川人。用世業補天文生, 童軒初領監事,器昊薦,為正五品保章正。弘治初,累 遷監正。昊言:選擇時日,當用《大統曆》及洪武年所定 曆書,他雜書宜燬,觀象臺渾儀、簡儀宜修改,天文書 籍當考訂是正。回回天文生、陰陽人等多怠玩,請令 日畫卯酉簿,簡立班長,稽術業精疏,量勞逸差其斗 食,且復其身。」詔悉從之。四年,京城火,踰旬不息,昊據 占書言:「此名濫火」,乃政事不修之證,又以示時俗虛 偽侈靡之戒,請帝勤加修省。八年八月,奏月食不驗。 昊謂:據《回回曆》則不當食,《大統曆》則當食,臣監但守 《大統法》,以是致誤。乃奪俸。九年,秩滿,進太常少卿。昊 請訪取精通天官、曆法、陰陽地理之「人,及壬遁、蓍龜 演、禽占,課諸數學,有明驗者,以禮資遣。」又言:「高皇帝 特選世業子孫習文藝者,送監肄業。至天順初,天文 陰陽生奏此醫士醫生得應科舉四十餘年,科不乏 人。後為給事中趙竑奏罷官生,子弟由之沮抑。近科 臣葉紳奏,欲如童軒例,擇文臣中學術通明者改官, 專掌其事。今以讀書為他業而錮之,何其與擇人之 意違也。乞如故事,仍令《科舉便議》。」格不行。武宗初立, 自五月至八月,恆雨為災。昊言:「此上慢下暴,號令無 時,翫狎不恭。又天子居喪不哀,弋獵無度,奢侈繁興, 百姓愁苦之應。」帝不省。正德初,進為卿。四年卒。昊居 官盡職,每因乾象示變,進直言,指切時政,覬有所感 悟。以故縉紳間多重之。

楊源[编辑]

按《明外史楊瑄傳》:「瑄子源,字本清,為諸生,以通曉天 文,授五官監候。正德元年,劉瑾等亂政,上言:自八月 初,大角及心宿中星動搖不止。大角,天王之坐,心宿 中星,天王正位也,宜安而靜。今乃動搖,其占曰:『人主 不安,國有憂』。意者陛下輕舉逸遊,弋獵無度,以致然 也。」又北斗第二、第三、第四星明減於常,第二曰天璇

「法星,后妃之象。后妃不得其寵,則不明;廣營宮室,妄
考證
鑿山林,則不明。第三曰天機令星,不愛百姓,驟興征

徭,則不明。第四曰天機伐星,號令不當,則不明。伏希 陛下祗畏天戒,安居深宮,絕嬉戲,禁遊畋,罷騎射,停 工作,申嚴號令,毋輕出入,抑遠寵倖,裁節賜予,親元 老大臣日講習《詩》《書》,以弭災變。」疏下禮部,尚書張昇 等稱源忠愛。報聞。迨十月,霾霧時作,源言:「此眾邪之 氣,陰冒於陽,臣欺其君,小人擅權,下將叛上。」引譬甚 切。瑾怒,矯旨杖三十,釋之。又上言:「自正德二年來,占 得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東或西,往來不一。更乞 收攬政柄,思患預防。」蓋專指瑾也。瑾大怒,召而叱之 曰:「若何官,亦學為忠」臣,源厲聲曰:「官大小異,忠君之 心一也。」矯旨又杖六十,謫戍肅州。行至河陽驛,以創 卒。其妻斬蘆衣之,葬驛後。楊氏父子以忠諫名天下, 為士論重。而源小臣抗節,尤人所難。萬曆中,廷臣絫 請易名。熹宗即位,賜諡忠懷。

欽天監部藝文一[编辑]

《欽天監箴》
明·宣宗
[编辑]

五帝之世,曆象肇興,建宮作式,後世襲承。「惟我祖宗, 德合堯舜,天道民事,尤篤欽慎。爾職於斯,夙夜惟寅, 用率厥屬,咸致其勤,必精推策,必審觀候,庶副欽若, 爰及敬授,行奉天道,動協時宜,在予靡愆,實爾之資。 惰慢而失,災咎而隱,予則汝罰,勖哉惟謹。」

欽天監部藝文二[编辑]

《靈臺詩》
後漢·班固
[编辑]

乃經靈臺,靈臺既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三光宣精, 五行布序。習習祥風,祁祁甘雨。百穀蓁蓁,庶草蕃廡。 屢惟豐年,於皇樂胥。

《司天臺》
唐·李山甫
[编辑]

拂雲朱檻捧昭回,靜對銅渾水鏡開。太史只知頻奏 瑞,蒼生無計可防災。景公進德星曾退,漢帝推誠日 為迴。何事曠官全不語,好天良月鎖雲臺。

欽天監部紀事[编辑]

《書經引征》:羲和湎淫,廢時亂日,引往征之,作《引征》。惟 仲康肇位四海,引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于 厥邑。引后承王命,徂征告于眾曰:「嗟予有眾,聖有謨 訓,明徵定保。先王克謹天戒,人臣克有常憲,百官修 輔,厥后惟明明。」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 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時羲和 顛覆厥德,沈亂干酒,畔官離次,俶擾天紀,遐棄厥司。 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 和尸厥官,罔聞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誅《政典》 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今予以爾有眾, 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 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殲厥渠魁, 脅從罔治。舊染汙俗,咸與維新。嗚呼!威克厥愛,允濟; 愛克厥威,允罔功。其爾眾士,懋戒哉!

《說苑》:哀公射而中稷,其口疾,不肉食。祠稷而善,卜之 巫官,巫官變曰:「稷負五種,託株而從天下,未至於地 而株絕。獵谷之老人張衽以受之,何不告祀之?」公從 之而疾去。

虢公夢在廟,有神人面白毛,虎爪執鉞,立在西阿。公 懼而走。神曰:「無走,帝今日使晉襲於爾門。」公拜頓首。 覺,召史嚚占之。嚚曰:「如君之言,則蓐收也,天之罰神 也,天事官成。」公使囚之,且使國人賀夢。舟之僑告其 諸侯曰:「虢不久矣,吾乃今知之。君不度,而嘉大國之 襲於己也,何瘳?吾聞之曰:『大國無道,小國襲焉,曰服; 小國傲,大國襲焉曰誅。民疾君之侈也,是以由於逆 命。今嘉其夢侈必展,是天奪之鑑而益其疾也。民疾 其態,天又誑之。大國來誅,出令而逆。宗國既卑,諸侯 遠己,外內無親,其誰云救之?吾不忍俟』。」將行,以其族 適晉。三年,虢乃亡。

《白帖》:「張衡收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以漏水轉之於 室內,與天相應,若符合。」

《晉書慕容超載記》:超祀南郊,將登壇,有獸大如馬,狀 類鼠而色赤,集于圜丘之側,俄而不知所在。須臾大 風暴起,天地晝昏,其行官羽儀皆振裂。超懼,密問其 大史令成公綏,對曰:「陛下信用姦臣,誅戮賢良,賦斂 繁多,事役殷苦所致也。」超懼而大赦,譴責公孫五樓 等,俄而復之。

《隋書袁充傳》:「充字德符,性好道術,頗解占侯,由是領 太史令。時上將廢皇太子正窮治東宮官屬,充見上 雅信符應,因希旨進曰:『比觀元象,皇太子當廢』。上然 之。充復表奏隋興已後,日景漸長,曰:『開皇元年冬至, 日影一丈二尺七寸二分,自爾漸短。至十七年冬至, 影一丈二尺六寸三分。四年冬至,在洛陽測景一丈』」 二尺八寸八分。二年,夏至影一尺四寸八分,自爾漸短。至十六年,夏至影一尺四寸五分。《周官》以土圭之 法,正日至之影,尺有五寸。鄭元云:「冬至之影,一丈三 尺。」今十六年,夏至之影,短於舊影五分,十七年,冬至 之影,短於舊影三寸七分。日去極近,則影短而日長, 去極遠,則影長而日短。行內道則去極近,外道則去 極遠。《堯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據昴星昏中,則知 堯時仲冬,日在須女十度。以歷數推之,開皇已來,冬 至日在斗十一度,與唐堯之代去極並近。謹案《春秋 元命包》云:「日月出內道,璇璣得常。天帝崇靈,聖王祖 功。」京房別對曰:「太平日行上道,升平行次道,霸世行 下道。」伏惟大隋啟運,「上感乾元,影短日長,振古未之 有也。」上大悅,告天下將作役功,因加程課,丁匠苦之。 仁壽初,充言上《本命》與陰陽律呂合者六十餘條而 奏之,因上表曰:「皇帝載誕之初,非止神光瑞氣,嘉祥 應感,至于本命行年,生月生日,並與天地日月、陰陽 律呂,運轉相符,表裏合會,此誕聖之異,寶曆之元。今 與物更新,改年仁壽,歲月日子,還同,誕聖之時並同。 明合天地之心,得仁壽之理,故知洪基長笇,永永無 窮。」上大悅,賞賜優崇,儕輩莫之比。仁壽四年甲子歲, 煬帝初即位,充及太史丞高智寶奏言:「去歲冬至,日 景逾長。今歲皇帝即位,與堯舜命年合。昔唐堯受命 四十九年,到上元第一紀,甲子天正,十一」月庚戌冬 至,陛下即位,其年即當上元。第一紀甲子,天正十一 月庚戍冬至,正與唐堯同。自放勳以來,凡經八上元, 其間綿代,未有仁壽甲子之合。謹案《第一紀》甲子,太 一在一宮,天目居武德,陰陽曆數,並得符同。唐堯景 辰生景子年,受命止命三五,未若己丑甲子,支干並 當六合,允一元三統之期,「合五紀九章之會,共帝堯 同其數,與皇唐比其蹤,信所謂皇哉唐哉,唐哉皇哉」 者矣。仍諷齊王暕率百官拜表奉賀。其後熒惑守太 微者數旬,於時繕治宮室,征役繁重。充上表稱「陛下 修德」,熒惑退舍,百寮畢賀。帝大喜,前後賞賜將萬計。 時軍國多務,充候帝意,欲有所為,便奏稱:「天文見象, 須有改作」,以是取媚於上。大業六年,遷內史舍人。從 征遼東,拜朝請大夫、祕書少監。其後天下亂,帝初罹 鴈門之厄,又盜賊益起,帝心不自安。充復假託天文, 上表陳嘉瑞,以媚於上曰:「臣聞皇天輔德,皇天福謙, 七政斯齊,三辰告應。伏惟陛下握錄圖而馭黔首,提 萬善而化八紘。以百姓為心,非以一人。受慶先天罔 違所欲,後天必奉其時。」是以初膺寶曆,正當上元之 紀;乾之初九,又與天命符會。斯則聖人冥契,故能動 合天經。謹案去年已來,元象星瑞,釐毫無爽。謹錄《尤 異上天降祥破突厥》等狀七事。其一,去八月二十八 日夜,大流星如斗,出王良北,正落突厥營,聲如崩牆; 其二,八月二十九日夜,復有大流星如斗,出羽林,向 北流,正當北方。依占:「頻二夜,流星墜賊所,賊必敗散。」 其三,九月四日夜,頻有兩星大如斗,出北斗魁,向東 北流。依占:「北斗主殺伐,賊必敗。」其四,歲星主福德頻 行,京都二處分野。依占,「國家之福。」其五,七月內,熒惑 守羽林,九月七日已退舍。依占:「不出三日,賊必敗散。」 其六,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夜,有流星赤如火,從東北 向西南落賊帥盧明月營,破其橦車。其七,十二月十 五日夜,通漢鎮北有赤氣亙北方,突厥將亡之應也。 依《勘城錄》,河南、洛陽,並當甲子,與乾元初九爻及上 元甲子符合,此是福地,永無所慮。旋觀往政,側聞前 古,彼則異時間出,今則一朝總萃。豈非天贊有道助 「殲凶孽,方清九夷於東穢,沉五狄於北溟,告成岱岳, 無為汾水。」書奏,帝大悅,超拜祕書令,親待愈昵。帝每 欲征討,充皆預知之。乃假託星象,獎成帝意,在位者 皆切患之。宇文化及弒逆之際,并誅充,時年七十有 五。

《宋史沈括傳》:「括提舉司天監,日官皆市井庸販,法象 圖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渾儀、景表、五壺浮漏,招衛 朴造新曆,募天下上太史占書,雜用士人,分方技科 為五。後皆施用。」

《葛勝仲傳》:「勝仲為太學正,差提舉議曆所檢討官,兼 宗正丞。始,朝廷以從臣提舉議曆所,至是代以郭天 信,勝仲力請罷之。」

《薛叔似傳》:叔似守祕書監,權戶部侍郎。初,丞相周必 大請擇侍從臺諫忠直者提舉太史局,蓋用神宗朝 司馬光與王安禮故事,躔度少差,豫圖銷弭。遂命叔 似提舉。

《山堂肆考》:「宋太平興國四年,司天監生張思訓本唐 李淳風、梁令瓚之法,創式以獻,製于禁中,日月行度, 成于自然,不假人運。命置文明殿東南鼓樓,擢思訓 為渾儀丞。」

至道二年,司天冬官正楊文謐上言,請于新曆甲子 外,更增六十年。事下有司,判司天臺苗守信等議,以 為原無所依據,不可行。上曰:「支干旺相雖止于六十 年,儻兩周甲子,共成上壽之數,使期頤之人得見所

生之歲,不亦善乎!」因詔有司,新曆以一百二十甲子
考證
為限。

《揮麈餘話》:熙寧初,司天監亢瑛奏:「後三十年,西南有 亂,出於同姓。」是時方議皇族補外官。於是詔宗室不 得注授川峽差遣。至建中靖國初,趙諗叛於渝州,相 距果三十年,其言乃驗。繼而瑛又言:「丙午、丁未,汴都 不守,乘輿有播遷之厄,不可輕改祖宗之法,恐致召 亂。」王荊公大怒,啟裕陵竄瑛英州。

《開封府志》:「郭天信字祐之,開封人。以技隸太史局。徽 宗為端王,識其必為天子,即位親暱之。後拜定武節 度使。見蔡京亂國,每託天文以撼之,且云:『日中有黑 子』。京坐斥。後為京党所劾,貶職。」

《元史王恂傳》:「恂,世祖時與許衡及楊恭懿等編考曆 四十餘家,晝夜測驗,創立新法,參以古制,推筭極為 精密。授太史令。曆成,賜名《授時曆》,頒行天下。」

《代宗實錄》:景泰中,欽天監奏,「觀星臺在東城上,喧擾 不便,而屋宇牆壁多壞,乞徙至東長安街。臺基廠則 高與西長安街二塔相對,足為青龍白虎之象。於堪 輿家所言,形勢相宜。」帝允其請。六年三月,造內觀象 臺,𥳑儀成。八月,以勞擾罷徙。 《吾學編》:胡儼字若思,南昌人。永樂即位,擇翰林官。吏 部薦儼,帝曰:「儼曉天文,宜令欽天監試送翰林供事。」 欽天監言:「儼果通象緯及風雲氣候。」

《臨川縣志》:「吳英字士傑,通天文星數之學。正統間,被 誣謫戍京衛,武定侯薦之,授五官司晨。嘗言:戊辰歲 北方有兵變,英廟在南內聞其言,命卜得飛龍在天 之占,復辟賜宅一區,欲官以部屬。謝曰:『臣福薄,不足 勝此』。仕至春官正。子昊,以天文累官太常少卿。」 《江寧府志》:「貝琳字宗器,其先浙之定海人。洪武初,以 戎籍」居金陵。幼業儒,慕天官學,學於何司曆,盡得其 祕。被薦入欽天監。正統、景泰間,從征占候有功。成化 戊子,因災異上言:「君能修德格天,則災化為祥。若高 宗雊鼎,宣王旱魃,遇災知懼,皆致中興。因條陳弭變 圖治六事,言多可采。居家孝友,有嘉瓜並蔕之異。」 《東昌府志》:「張瑄字廷瑞,高唐人。早歲奇穎,通」占候韜 略諸書。景泰間舉於鄉,授欒城知縣,擢兵馬指揮。侍 郎童軒以知天文薦,改欽天監正。都御史王鉞疏請 用於邊,力辭不就。瑄博極諸家,談象緯,往往奇中,雖 專門莫能難。

《臨川縣志》:「吳昊字仁甫,通《詩》《易》,補天文生。成化間,童 公士昂薦為五官保章正,歷陞監正。乾象告異,必直 書以奏,寮屬有缺,務得其人而後薦之。故監之額員 未嘗備。觀象臺舊制,渾儀黃赤二道交於奎軫,與今 之四正戾,其陽經南北軸,不合兩極出入之度,陰緯 東西窺管,又不與太陽出沒相當,故雖設而不用。所」 用𥳑儀,則郭守敬之遺制也。而北極雲柱差短,以測 經星去極,亦不能無爽。昊言:「《授時曆》元起至元辛巳, 今已二百一十年,天與歲行差三度餘。儀象於觀天 最急,失今不改,恐漸疏謬。」詔下禮部議,如其說,製木 樣測驗。久之,乃鑄為新儀,更二道環交於壁軫,其經 緯、雲柱,自是皆與天合。

《吾學編》楊源,弘治間任五官監候。正德元年七月,源 上疏言:「占候得大角及心中星動搖,天璇、天璣、天權 星不明,乞安居深宮,絕遠遊獵。」疏下禮部,部言源占 候之言,深切時弊。源復疏言:「十月二十六日,占候得 連日霾霧交作,為眾邪之氣。陰冒於陽,臣欺於君,小 人擅權,為下畔。上。」引譬甚力。劉瑾怒,矯旨杖三十。源 又疏言:「一向占候,得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東或 西,往來不一。乞思患預防。」瑾又大怒,罵源:「爾何官,亦 學為忠臣乎?」矯旨又杖三十,謫戍肅州。

初,太史院使劉基上《戊申大統曆》。上初在滁陽,問李 善長:「漢有三傑,佐平天下,今徐達可方韓信,公可兼 張良、蕭何乎?」對曰:「良智計絕人,臣何敢望。若轉給兵 食,或可勉效,何耳。」上因問:「今世之士,孰可擬良者?」對 曰:「臣聞浙東宋濂能知象緯。」上曰:「以吾所聞,不如青 田劉基。」上定括蒼,孫炎以上命聘基詣金陵,時時占 乾象,佐行軍,輒效。以為太史令,尋改太史院使。 《江寧府志》:「周相嘉靖中天文生,歷官欽天監正,加順 天府丞相。洞曉曆筭占候之術,嘗與唐荊川先生反 復辨難,其所著曆法皆得精髓。相嘗言,候占星宿,不 但知其分野度數而已,其光色星星不同,要須隔紙 窗穿隙觀之,一見其光,便知為某星,百不」失一。

欽天監部雜錄[编辑]

《五經通義》:王者受命而起,所以立靈臺。靈臺何以為 在于中也?國之南附近辟雍,依仁官也,靈臺制度奈 何?師說曰:「積土崇增,其高九仞,上平無屋。高九仞者, 極陽之數,上平無屋,望氣顯著。」

《法言重黎篇》:「或問:『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今何僚 也』?」曰:「近羲近和,孰重孰黎?」曰:「羲近重,和近黎。」

《墨客揮犀》:「國朝置天文院于禁中,說漏刻,觀天臺、銅 渾儀,皆如司天監,與司天監互相校察。每夜天文院具有無謫見雲物禎祥,及當交星次,須令于皇城門 未發前到禁中,門發後司天占狀方到,以兩有司奏 狀對勘,以防虛偽。近歲皆是陰相計會,符同寫奏,習 以為常,其來已久,中外具知之,不以為怪。其日月五」 星行次,皆只據《小曆》所算躔度,謄奏不曾占候有司, 但備員安祿而已。熙寧予領太史,常按發其欺官者 六人,未幾,其弊復如故。

《春明夢餘錄》:白居易《司天臺詩》云:「司天臺,仰觀俯察 天人際。羲和死來職事廢,官不求賢空取藝。昔聞西 漢元成帝,上陵下替謫見天。北辰微暗少顏色,四星 煌煌如火赤。曜芒射角動二台,半見半滅中台折。是 時非無太史官,眼見心知不敢言。明朝趨入明光殿, 惟奏慶雲壽星見。天之時變兩如斯,九重天子不得 知,安用臺高百尺為」夫昔人論家國治亂,係于言路 之通塞。李沆為相日,以四方水旱盜賊之事奏聞于 上,自言「人主當知四方之艱難,區區可以報國家者 此耳。」卓哉,其慮遠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