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41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四百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百十五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四百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十五卷目錄

 太醫院部彙考

  周總一則

  漢總一則

  後漢總一則

  晉總一則

  宋總一則

  梁總一則

  北魏道武帝天興一則 獻文帝皇興一則

  北齊總一則

  北周總一則

  隋總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唐總一則

  遼總一則

  宋總一則 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淳化一則 貞宗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慶曆一則

  至和二則 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元豐一則 徽宗崇寧一則 高宗紹興一則 孝宗乾

  道一則 淳熙一則 光宗紹熙一則

  金總一則

  元總一則 太宗一則 世祖中統二則 至元五則 英宗至治一則 成宗大德一則

  明總一則 太祖洪武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憲宗成化二則 孝宗弘治三則 世宗

  嘉靖七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六則

皇清總一則 順治五則 康熙六則

官常典第四百十五卷

太醫院部彙考[编辑]

[编辑]

周制,設醫師,以統食醫、疾醫、瘍醫、獸醫,而隸于天官 冢宰。

按:《周禮天官》冢宰治官之屬:「醫師,上士二人,下士四 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醫師」,眾醫之長。

《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

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孟子》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

凡邦之有疾病者,有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

疕,頭瘍,亦謂禿也。身傷曰瘍。分之者,醫各有能。

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 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

食,祿也。全,猶愈也。以失四為下者,五則半矣,或不治自愈。

《食醫》,中士二人。

食有和齊藥之類。

《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

和調也。

凡食齊視春時。

飯宜溫。

羹齊視夏時。

羹宜熱。

《醬齊》視秋時。

醬宜涼。

飲齊視冬時。

飲宜「寒。」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

各尚其時味,而甘以成之,猶水火金木之載於土。

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鴈宜 麥,魚宜菰。

會。成也。謂其味相成。

凡君子之食恆放焉。

「放」,猶依也。

《疾醫》,中士八人。

《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 疾,夏時有痒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

《癘疾》,氣不和之疾。痟,酸削也,首疾頭痛也,嗽,欬也,上氣逆喘也。

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

養,猶治也。病由氣勝負而生,攻其蠃,養其不足者。五味,醯酒飴蜜薑鹽之屬;五穀,麻黍稷麥豆也;五藥,草木蟲石穀也。

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死生。

三者,劇易之徵,見於外者:「五氣」,五藏所出氣也;五聲,言語宮商角徵羽也;五色,面貌青赤黃白黑也。察其盈虛休王,吉凶可知。

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

兩《參》之者,以觀其死生之驗。「竅之變」,謂開閉非常;「藏之動」,謂脈至與不至。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於《醫師》。

少者曰死。老者曰終。所以謂治之不愈之狀也。醫師得以制其祿。且為後治之戒。

《瘍醫》,下士八人。

瘍,創癰也。

《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

「祝」,當為「注」,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劀刮去膿血。「殺」,謂以藥食其惡肉。

凡療瘍。以五毒攻之。

《止病》曰「療。」攻治也。五毒,五藥之有毒者。

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味節之。

既刮殺而攻盡其宿肉。乃養之也。五氣。當為五穀。字之誤也。節節成其藥之力。

凡藥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鹹養脈,以苦養氣,以甘 養肉,以滑養竅。

以類相養也。

凡有瘍者受其藥焉。

《獸醫》,下士四人。

獸:牛馬之類。

《獸醫》掌療獸病,療獸瘍。

畜獸之疾病,及瘍療同醫,

凡療獸病,灌而行之以節之,以動其氣,觀其所發而 養之。

「療畜獸必灌行之」者,為其病狀難知,灌以緩之,且強其氣也。節,趨聚之節也。氣謂脈氣既行之,乃以脈視之,以知所病。

凡療獸瘍,灌而劀之,以發其惡,然後藥之,養之,食之。

亦先攻之而後養之。

凡獸之有病者、有瘍者,使療之;死則計其數以進退 之。

[编辑]

漢設太醫令、丞,統於太常,而少府亦有太醫令、丞。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常屬官有太醫令、丞。

少府屬官有「太醫令、丞。」

後漢[编辑]

後漢設「《太醫令》、丞」,以統諸醫,而隸於少府。

按《後漢書百官志》:少府,太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 「掌諸醫。」藥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藥丞主藥,方丞主 藥方。」

《漢官》曰:「員醫二百九十三人,員吏十九人。」

[编辑]

晉初以「太醫」隸宗正,後改屬門下省。

按:《晉書職官志》:「宗正統皇族宗人圖諜,又統太醫令 史,又有司牧掾員。及渡江,哀帝省并太常、太醫,以給 下省。」

[编辑]

宋以《太醫令》隸「侍中。」

按:《宋書百官志》:「太醫令一人,丞一人。」周官為醫師,秦 為太醫令,至二漢屬少府,宋隸侍中。

[编辑]

梁置「《太醫令》、丞,而隸於門下者。」

按《隋書百官志》:「梁門下省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各 四人,掌侍從左右,擯相威儀,盡規獻納,糾正違闕,監 合御藥,封璽書。侍郎高功者加侍中祭酒,與侍郎高 功者一人對掌禁令,公車、太官、太醫等令,驊騮廄丞。」

北魏[编辑]

道武帝天興三年置仙人博士官典煮鍊百藥[编辑]

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官氏志》云云。

孝文帝太和  年,詔議官制定嘗藥監等階品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內外百官,屢有減置。或事出當時,不為常目,舊 令亡失,無所依據。太和中,高祖詔群寮議定百官,著 於令:嘗藥監從第五品下,太醫博士從第七品下,太 醫、太史助教第九品中。

獻文帝皇興四年詔天下民有病所在官司量給醫藥[编辑]

按《魏書顯祖本紀》:「皇興四年春三月丙戌,詔曰:『朕思 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明發不寐,疚心疾首,是以廣集 良醫,遠採名藥,欲以救護兆民。可宣告天下,民有病 者,所在官司遣醫就家診視,所須藥物,任醫量給之』。」

北齊[编辑]

北齊置尚藥局監,仍隸於門下省。

按:《隋書百官志》:「後齊制官,門下省尚藥局典御及丞 各二人,總知御藥事。侍御師、尚藥監各四人。」

北周[编辑]

北周置「太醫下大夫。」

按:杜佑《通典》。「周官有醫師上士、下士。掌醫之政令。後 周有太醫下大夫。」

[编辑]

隋設太醫署令、丞,統主藥、醫師、助教、博士之屬,皆隸 於太常;而尚食局、尚藥局又有食醫侍御、醫直長之屬,隸門下省。

按:《隋書百官志》:「太常寺,統太醫署,置令二人,丞一人。 有主藥二人,醫師二百人,藥園師二人,醫博士二人, 助教二人,按摩博士二人,祝禁博士二人。」

門下省統城門尚食、尚藥、符璽、御府、殿內等六局。尚 食局,典御二人,直長四人,食醫四人,尚藥局,典御二 人,侍御醫、直長各四人,醫師四十人。 尚藥、典御為 正五品,御醫為正七品上階,尚藥直長為正七品,太 醫署令為從八品上階,尚醫局丞為正九品,太醫署 丞為從九品上階。

煬帝大業三年太常寺太醫署置醫監而以食醫尚藥等員屬殿內省[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百官志》,「煬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分門下、太僕二司,取殿內監名,以為 殿內省,統尚食、尚藥局,各置奉御二人,正五品,皆置 直長以貳之。正七品」,尚食直長六人,又有食醫員。尚 藥直長四人,又有侍御醫、司醫醫佐員。太常寺太醫, 又置醫監五人,正十人。

[编辑]

唐以侍御、尚醫及尚食局食醫、尚藥局奉御等職屬 殿中省,而太常寺有「太醫署」,以令、丞統四博士,教諸 醫而考課之。

按《唐書百官志》:「太常寺總郊社、太樂、鼓吹、太醫、太卜、 廩犧、諸祠廟等署。太醫署令二人,從七品下;丞二人, 醫監四人,並從八品下;醫正八人,從九品下。令掌醫 療之法,其屬有四:一曰醫師,二曰針師,三曰按摩師, 四曰咒禁師。皆教以博士,考試登用,如國子監醫師、 醫正、醫工療病,書其全之多少為考課,歲給藥以防 民疾。」凡陵寢廟皆儲以藥,尚藥、太常醫各一人受之。 宮人患坊有藥庫,監門蒞出給;醫師、醫監、醫正番別 一人蒞坊。凡課藥之州,置採藥師一人。京師以良田 為園,庶人十六以上為藥園生,業成者為師。凡藥,辨 其所出,擇其良者進焉。

有府二人,史四人,主藥八人,藥童二十四人,藥園師二人,藥園生八人,掌固四人,醫師二十人,醫工百人,醫生四十人,典藥一人,針工三十人,針生二十人,按摩工五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咒禁師二人,咒禁工八人,咒禁生十人。

醫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從九品上。掌教授 諸生以《本草》、「《甲乙》《脈經》」分而為業:一曰體療,二曰瘡 腫,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齒,五曰角法。

針博士一人,從八品上;助教一人,針師十人,並從九 品下。掌教針生,以經脈孔穴,教如醫生。

「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師四人」,並從九品下。常教導引 之法,以除疾,損傷折跌者正之。

《咒禁》博士一人,從九品下。掌教咒禁祓除為厲者,齋 戒以受焉。

殿中省,其屬有六局:曰「尚食、尚藥、尚衣、尚乘、尚舍、尚 輦、侍御、尚醫」二人,正六品上;尚食局,食醫八人,正九 品下;尚藥局,奉御二人,正五品下;直長二人,正七品 上。掌和御藥診視。凡藥供御,中書、門下長官及諸衛 上將軍各一人與監奉御蒞之。藥成,藥佐以上先嘗, 疏本方具歲月日,蒞者署奏。餌日,奉御先嘗,殿中監 次之,皇太子又次之,然後進御。太常每季閱送上藥 而還。其朽腐者,左右羽林軍給藥,飛騎萬騎,病者頒 焉。

龍朔二年,改尚藥局曰「奉醫局。」有按摩師四人,咒禁師四人,書令史二人,書吏四人,直官十人,主藥十二人,藥童三十人,合口脂匠二人,掌固四人,

侍御醫四人,從六品上。掌供奉診候。司醫五人,正八 品下;醫佐十人,正九品下。掌療眾疾。

皆貞觀中置。

[编辑]

遼設「太醫局」,有使、副使等員。

按《遼史百官志》:「太祖神冊六年,詔正班爵。至於太宗, 兼制中國,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國制簡朴,漢制則沿名之風固存也。」

北面局官。

太醫局使。

太醫局副使。

獸醫局有四局:「都林牙。」

[编辑]

宋設太醫局,仍統於太常,置丞、教授等職,而殿中、太 府兩寺,亦設尚醫等局醫官。

按《宋史職官志》:「太常寺,太醫局,有丞,有教授,有九科 醫生,額三百人。歲終則會其全失而定其賞罰。」

太醫𡱈,熙寧九年置,以知制誥熊本提舉,大理寺丞單驤管幹。後詔勿隸太常寺,置提舉一、判局二。「判局選知醫事者為之。科置教授一,選翰林醫官以下與上等學生及在外良醫為之。學生常以春試取合格者三百人為額。」太學、律學、武學生,諸

營將士疾病,輪往治之,各給印紙書其狀。歲終,稽其功緒為三等第補之:上等月給錢十五千,毋過二十人;中等十千,毋過三十人;下等五千,毋過五十人。失多者罰黜之;授兵校錢物者,論如監臨強乞取法,三學生願與者,聽受,而禁邀求者。又官制行,隸太常禮部,自政和以後隸醫學。詳見《選舉志》。

孝宗隆興元年,省併醫官而罷局生。續以虞允文請, 依舊存留醫學科,遂舉附試、省試、別試所,更不置局, 權令太常寺掌行。紹熙二年,復置太醫局,局生以百 員為額,餘並依未罷𡱈前體例,仍隸太常寺。 殿中省總六局:曰「尚食」,掌膳羞之事;曰尚藥,掌和劑 診候之事;曰尚醞,掌酒醴之事;曰尚衣,掌衣服冠冕 之事;曰《尚舍》。掌次舍幄帟之事。曰《尚輦》。掌輿輦之事。

《尚藥》有醫師。

太府寺、「和劑局」、「惠民局」,「掌修合良藥出賣,以濟民疾。」

太祖乾德元年冬閏十二月己酉朔校醫官黜其藝不精者二十二人[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淳化三年詔良醫視京城疾病[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三年夏五月戊申,詔太醫署 良醫視京城病者,賜錢五十萬具藥,中黃門一人按 視之。」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夏五月壬寅詔醫官院處方并藥賜河北避疫邊民[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仁宗慶曆二年夏四月丙辰詔醫官毋得換右職[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至和元年春三月辛未命曾公亮等同試入內醫官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编辑]

至和二年秋九月戊辰,詔「試醫官須引《醫本草》以對, 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英宗治平四年春二月戊子詔提舉醫官院試堪診御脈者[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神宗元豐五年夏六月甲子改翰林醫官院為醫官局[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按《選舉志》:「醫學初隸太常 寺,神宗時,始置提舉判局官及教授一人,學生三百 人。設三科以教之,曰方脈科、鍼科、瘍科。凡方脈以《素 問》《難經》《脈經》為大經,以《巢氏病源》《龍樹論》《千金翼方》 為小經脈,瘍科則去《脈經》而增《三部鍼灸經》。常以春 試,三學生願與者聽。」

徽宗崇寧二年秋九月壬辰置醫學[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按《選舉志》:「崇寧間改隸國 子監,置博士正錄各四員,分科教導,糾行規矩。立上 舍四十人,內舍六十,外舍二十。齋各置長諭一人。其 考試,第一場間三經大義五道,次場方脈試脈,其運 氣大義各二道,鍼瘍試小經大義三道,運氣大義二 道。三場假令治病法三道,中格高等為尚藥局醫師 以下職,餘各以等補官,為本學博士、正、錄及外州醫 學教授。」

高宗紹興 年復置醫學[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選舉志》:「紹興中,復置醫 學,以醫師主之,翰林局醫生并奏試人,並試經義一 十二道,取六通為合格。」

孝宗乾道三年罷太醫局而留醫學[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選舉志》:「乾道三年罷太 醫局而存御醫諸科。後更不置局而存留醫學科。令 每舉附省闈別試所解發,太常寺掌行其事。」

淳熙十五年秋九月癸卯更試補醫官法[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選舉志》:淳熙十五年,「命 內外白身醫士,經禮部先附銓闈試脈義一場三道, 取其二通者赴次年省試,經義三場一十二道,以五 通為合格,五取其一,補醫生,俟再赴省試升補,八通 翰林、醫學,六通祗候。其特補、薦補並停。」

光宗紹熙二年秋七月乙丑復置太醫局[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按《選舉志》:「詔熙二年復置 太醫局,銓試依舊格,其省試三場以第一場定去留。 墨義、大義等題倣此。」

[编辑]

金制,太醫院設提點使、副使、判官,統諸太醫。御藥院 亦設提點,有直長、都監、同監之屬,而總隸於宣徽院。 其惠民司令、直長則隸於禮部。

按《金史百官志》:「太醫院。提點,正五品;使,從五品。副使, 從六品。判官,從八品。掌諸醫藥,總判院事。管勾,從九 品。隨科至十人設一員,以術精者充。如不至十人,併 至十人置。」

不限資考。

正奉上《太醫》。

一百二十月,升除

「副奉上太醫。」

不算月日。

長行,太醫。

不算月日。

十科額五十人。

御藥院。提點,從五品。直長,正八品。掌進御湯藥。

明昌五年設,以親信內侍人充。

都監,正九品。

不限員:《泰和令》四員。

同監,從九品。

不常。除《泰和令》,無。

右屬宣徽院。

惠民司。令,從六品。掌合發賣湯藥。

舊又設丞一員。大定三年,有司言:惠民歲入息錢不償官吏俸。上曰:「設此本欲濟民。官非人,怠於監視藥物,財費何足計哉?可減員而已。」

直長,正八品。都監,正九品。

右屬《尚書禮部》。

[编辑]

元設太醫院,領各屬醫職,掌奉御醫藥事。

按《元史百官志》:「太醫院,秩正二品,掌醫事,製奉御藥 物,領各屬醫職。中統元年,置宣差提點太醫院事,給 銀印。二十年,改為尚醫監,秩正四品。二十二年,復為 太醫院,給銀印,置提點四員,院使、副使、判官各二員。 大德五年,陞正二品,設官十六員。十一年,增院使二 員。皇慶元年,增院使二員,二年,增院使一員。至治二」 年,定置院使一十二員,正二品;同知二員,正三品;僉 院二員,從三品;同僉二員,正四品;院判二員,正五品; 經歷二員,從七品;都事二員,從七品;照磨兼承發架 閣庫一員,正八品;令史八人,譯史二人,知印二人,通 事二人,宣使七人。

廣惠司,秩正三品,掌修製御用回回藥物及和劑,以 療諸宿衛士及在京孤寒者。至元七年,始置提舉二 員。十七年,增置提舉一員。延祐六年,陞正二品。七年, 仍正五品。至治二年,復為正三品,置卿四員,少卿、丞 各二員。後定置司卿四員,少卿二員,司丞二員,經歷、 知事、照磨各一員。

大都上都回回藥物院二,秩從五品,掌回回藥事。至 元二十九年始置。至治二年,撥隸廣惠司。定置達魯 花赤一員,大使二員,副使一員。

御藥院,秩從五品,掌受「各路鄉貢、諸蕃進獻珍貴藥 品,修造湯煎。」至元六年始置。達魯花赤一員,從五品; 大使二員,從五品;副使三員,正七品;直長一員,都監 二員。

御藥局,秩從五品,掌兩都行篋藥餌。至元十年始置。 大德九年,分立行御藥局,掌行篋藥物。本局但掌上 都藥倉之事。定置達魯花赤一員,從五品;局使二員, 從五品;副使二員,正七品。

行御藥局,秩從五品。達魯花赤一員,大使二員,副使 三員,品秩同上,掌行篋藥餌。大德九年始置。

御香局,秩從五品,提點一員,司令一員,掌修合御用 諸香。至大元年始置。

大都惠民局,秩從五品,掌收官錢,經營出息,市藥修 劑,以惠貧民。中統二年始置,受太醫院劄。至元十四 年,定從六品秩。二十一年,陞從五品。

上都惠民司,提點一員,司令一員。中統四年始置,品 秩並同上。

醫學提舉司,秩從五品。至元九年始置,十三年罷,十 四年復置。掌「考校諸路醫生課義,試驗太醫教官,校 勘名醫,撰述文字,辨驗藥材,訓誨太醫子弟。領各處 醫學」,提舉一員,副提舉一員。

官醫提舉司,秩從五品,掌醫戶差役詞訟。至元二十 五年置。

大都、保定、彰德、東平四路,設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 一員。

河間、大名、《晉寧》、大同、濟寧、《廣平》《冀寧》、濟南、遼陽、興和 十路,設提舉、副提舉各一員。

衛輝、懷慶、大寧,設提舉一員。

太醫散官一十五:

保宜大夫,       保康大夫。以上從三品 保安大夫,       保和大夫。以上正四品 保順大夫。從四品  保沖大夫。正五品

《保全》郎。從五品   《成安》郎。正六品

保和郎。從六品   《成全》郎。正七品

醫正郎。從七品   醫效郎。

《醫候》郎。以上正八品 《醫痊郎》。

醫愈郎。以上從八品

右太醫品秩一十五階,自保宜至醫愈,由從三品至 從八品。按《刑法志》:「諸醫人於十三科內不能精通 一科者,不得行醫。」太醫院不精加考試,輒以私妄舉 充隨朝太醫及內外郡縣醫官。內外郡縣醫學不依法考試,輒縱人行醫者,並從監察御史、廉訪司察之。

太宗九年始於燕京等十路置惠民藥局[编辑]

按《元史太宗本紀》。不載按《食貨志。周官》有醫師。掌 醫之政令。凡邦有疾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兮而治 之。此民所以無夭折之患也。元立惠民藥局。官給鈔 本月營子錢。以備藥物。仍擇良醫主之。以療貧民。其 深得《周官》設醫師之美意者與。初太宗九年始於燕 京等十路置局。以奉御田闊闊、太醫王璧齊楫等為 局官,給銀五百定為「規運」之本。

世祖中統二年夏五月丁亥詔成都路置惠民藥局遣王祐於西川等路採訪醫儒[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按選舉志。世祖中統二年 夏五月。太醫院使王猷言。「醫學久廢。後進無所師授。 竊恐朝廷一時取人。學非其傳。為害甚大。」乃遣副使 王安仁授以金牌。往諸路設立醫學。其生員擬免本 身撿醫差占等役。俟其學有所成。每月試以疑難。視 其所對優劣。量加勸懲。後又定醫學之制。設諸路提 舉「綱維之,凡宮壼所需,省臺所用,轉入常調,可任親 民。其從太醫院自遷轉者,不得視此例,又以示仕途 不可以雜進也。」然太醫院官既受宣命,皆同文武正 官五品以上遷敘,餘以舊品職遞陞,子孫蔭用,同正 班敘。其掌藥充都監,直長充御藥院副使,陞至大使, 考滿依舊例於流官銓注。諸教授皆從太醫院定擬, 而各路主善亦擬同教授,皆從九品。凡隨朝太醫及 醫官子弟,及路、府州、縣學官,並須試驗。其各處名醫 所述《醫經》文字,悉從考校。其諸藥所產,性味真偽,悉 從辨驗。其隨路學校,每歲出降十三科疑難題目,具 呈太醫院,發下諸路醫學,令生員依式習課醫義,年 終置簿解納,送本司,以定其優劣焉。按《食貨志》。二 年。又命王祐開惠民藥局。

中統四年夏六月癸酉,立「上都惠民藥局。」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按《食貨志》。「四年。復置惠民 藥局於上都。每中統鈔一百兩。收息錢一兩五錢。」

至元三年夏五月庚子敕太醫院領諸路醫戶惠民藥局[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年春正月戊午,改回回愛薛所立京師醫藥 院名「廣惠司。」秋九月丙午,置御藥院。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年春二月甲寅,降太醫院為「尚醫監」,改給 銅印。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丙申,陞尚醫監為「太醫院,職 三品。」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五年,命太醫院毋隸宣徽院,置河南等五 省「官醫提舉司,罷惠民藥局。」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五年夏六月壬申,命太醫院 毋隸宣徽院。按《百官志》:「官醫提舉司,秩從六品。提 舉一員,同提舉一員,副提舉一員,掌醫戶差役詞訟。 至元二十五年,置河南、浙江、江西、湖廣、陝西五省,各 立一司,餘省並無。」按《食貨志》:「二十五年,以惠民藥 局陷失官本,悉罷。」

英宗至治三年敕醫官無擅去職守并錄用其子孫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三年春三月敕醫卜匠官居喪不得去職七十不聽致仕子孫無蔭敘能紹其業[编辑]

者,量材錄用。

成宗大德三年春正月庚寅詔置各路惠民局擇良醫主之[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按《食貨志》:「成宗大德三年, 又準舊例,於各路置惠民藥局。凡局皆以各路正官 提調,所設良醫上路二名,下路府州各一名。其所給 鈔本,亦驗民戶多寡以為等差。」今併著於后:腹裏三 千七百八十定。河南行省二百七十定。湖廣行省一 千一百五十定。遼陽行省二百四十定。四川行省二 百「四十定;陝西行省二百四十定;江西行省三百定; 江浙行省二千六百一十五定;雲南行省真𧴩一萬 一千五百索;甘肅行省一百定。」

[编辑]

明太醫院設院使、院判,統太醫之屬。

按《明會典》:「太醫院正官:院使一員,院判二員。」

舊一員。

首領官吏目十員。

舊止一員。後以醫士年深考陞,不拘定員。在內於《聖濟殿》,在外於本院,及各差供事。隆慶五年,定為十員。

屬官御醫十員。

舊止四員,後增至十八員。隆慶五年,定為十員。

所屬衙門:惠民藥局,大使、副使各一員。

「生藥庫」,大使、副使各一員。

南京太醫院,院判一員。吏目一員。《惠民藥》局,大使一員。生藥庫,大使一員。

凡太醫院官,不由常選。院使、院判、御醫,多奉旨陞用。 御醫有缺,聽禮部於本院吏目內選補。吏目有缺,於 醫士內考補。俱咨吏部題授。各王府良醫,俱於醫士 內選用。

國初,置醫學提舉司,後改太醫院監,又改太醫院,定 為正五品。衙門設院使、院判、御醫、吏目等官,職專診 視疾病,修合藥餌之事,而聖濟殿番直則擇術藝精 通者與焉。其子弟之隸醫籍者,教之、試之,黜陟之具 有事例,屬禮部。而《惠民》有局,《生藥》有庫,亦各設大使、 副使為其屬云。

凡收受四方進貢,及儲蓄上用藥品,俱於內府收掌。 凡供用藥餌,國初令醫官就內局修製,本院官診視 御脈,御醫參看校同,內臣就內局合藥,皆帖連名封 記,具本開寫本方藥性、治證之法,於日用之下,醫官、 內臣書名以進,置簿曆,用中書省印合縫。進藥。奏本 既具,隨即附簿,年月下書名,內臣收掌,以憑稽考。 凡烹調御藥,本院官與內臣監視。每二服合為一服。 候熟分為二器。其一器御醫先嘗,次院判,次內臣。其 一器進御

凡各王府良醫員缺,從本院推舉醫士,送吏部選用。 凡各王府差人請醫視疾,本院奉旨差官或醫士往 視。若文武大臣及外夷酋長有疾,亦奉旨往視,其治 療可否,皆具本覆奏。或軍中缺醫,亦憑總督巡撫官 奏請撥用。

凡醫士醫生、俱於本院修合藥餌。若醫官醫士、仍差 委各處用藥

計各處用藥醫官醫士員名: 「聖濟殿」即御藥房,嘉 靖十五年改建。凡支雜職俸冠帶醫士并冠帶醫士 內殿六年外差九年各滿日考陞吏目吏目六年考 陞御醫。

東置房醫士三十六名。

「安樂堂」醫官三員,醫三十名。

司禮監醫士二名,歷役三年,與冠帶。再歷三年,授吏 目。萬曆五年題准、通候九年,考補吏目

書堂醫士六名。

乾明門,醫士三名。

浣衣局:醫士二名。

「天壽山醫士」二名;

《松林靈臺》醫士二名,

《團營》醫官一員、醫士十二名

五軍營、醫官一員,醫士二名。

神樞營、醫官一員,醫士三名。

神機營醫官一員。醫士四名。嘉靖九年奏准、各營醫 士辦事三年勤勞者,與冠帶,再歷三年,授吏目。萬曆 五年題准、候九年考補吏目

刑部提牢廳醫士一名。嘉靖二年奏准,歷役三年,勤 勞有效者,與冠帶,再歷三年授吏目,仍舊在廳用藥。 萬曆五年題准,候九年考補吏目。

錦衣衛醫士三名。嘉靖二十五年題准、食糧醫供役 六年以上者、給與冠帶

府軍前衛醫士二名

惠民局醫士三名。嘉靖九年奏准、本局大使、副使、歷 俸九年,陞本院吏目,仍理大使、副使事

會同館醫士二名,嘉靖元年奏准,歷俸三年與冠帶, 再三年給食米一石,又三年醫治功多,陞授吏目,仍 在館辦事。其見役年久、未授恩典而遭丁憂別故者, 止令一人兼管。俱有事故,借撥一名,扣筭役過月日, 抵作本院實歷之數,不許夤緣補缺。

《大慈恩寺》、醫士三名

宣府醫士一名。

「紫荊關」醫士二名,

居庸關醫士一名。

龍門千戶所,醫士一名。

萬全右衛醫士一名;

懷來衛醫士一名;

「山海關醫士」一名;

廣寧衛醫士二名;

寺子:「谷醫」一名。

開原醫士一名。

永寧衛醫士一名

《獨石醫》一名。

倒馬關醫士一名。

白羊口醫士一名。

凡醫士俱以父祖世業代補,或令在外訪保醫官醫 士以充。其精通醫術者,本院奏進聖濟殿供事。 凡年終考試,禮部止與分別等第、量行懲責。其冠帶 食糧供事等例、俱候三年一次、題請施行。

凡該院大小官醫俱問將《素問》《難經》《本草》《脈經》《脈訣》 及本科緊要方書,熟讀詳解,待各考滿到部及考試 之時,於內出題,令其默寫登答。如不能通,除醫士、醫生照前施行外,若係考滿官,發回講習,半年再考。 凡天下府州縣舉到醫士,堪任醫官者,俱從禮部送 本院考試,仍委該司官一員會考,中者送吏部選用, 不中者、發回原籍為民。原保官吏治罪。

凡軍中馬病。本院給與藥餌。

凡醫士醫生、俱以世業子弟習學考選、分撥各科。 凡醫士醫生月糧、照太醫院例

按:《明一統志》:「太醫院在欽天監,南,生藥庫附焉。外有 惠民藥局亦隸之。」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考試太醫院制[编辑]

按《明會典》、「凡陰陽醫術,洪武二十六年定,移太醫院 欽天監考試,如果堪用,照例具奏引選。其不堪用者, 將原舉官吏,依貢舉非其人律,付考功司紀錄,本人 放回。」

宣宗宣德三年令惠民局給醫藥[编辑]

按《明會典》:「宣德三年,令天下軍民貧病者,惠民藥局 給與醫藥。」

憲宗成化十年定醫士醫生食糧[编辑]

按《明會典》,「凡醫士醫生食糧。成化十年奏定,醫士有 家小者,月支米七斗,無者五斗;醫生有家小者四斗, 無者三斗。」

成化十八年,復令考中醫士量納應用紙劄。

按《明會典》,「凡本院合用紙劄,俱令府州縣舉到醫士, 考中者量納應用。」後革。成化十八年奏准,仍舊。

孝宗弘治二年更定醫役應免丁差[编辑]

按《明會典》:凡本院取充醫役者,洪武以來,例免原籍 民差。弘治二年,令御藥房供事者,免二丁,本院應役 者免一丁。

弘治五年、更令考試醫家子弟之制。

按《明會典》,「凡醫家子弟,弘治五年奏准,查照舊例,選 入本院,推堪任教師者二三人教習醫術。每季考試 三年或五年,堂上官一員,同醫官二員,考試通曉本 科者,收充醫士,食糧當差。未通曉者,仍令習學一年, 再試三試不中者,黜之。若五年考試成材者,多其教 師,奏請量加陞授。」

弘治十六年,命提學官考試「醫學官生。」

按《明會典》「十六年奏准各府州縣醫學官生,提學官 按時考校進退,遇有太醫院醫士、醫生及本處醫官 員缺,於內保送選用。」

世宗嘉靖六年更定考選醫官之制[编辑]

按《明會典》,「嘉靖六年奏准考校醫士,除藝業不通及 老疾者,俱為民。其年壯可進者,俱令教師教習,定與 課程。一年四考,約有成材,禮部會考,分別等第:一等 送御藥房供事,原係本房者,量授職事;二等給冠帶, 發回本院辦事,原奉例冠帶者,與支雜職俸給;三等 照常當差。良醫大使有缺,於二等、三等內考送吏部」 銓補。在外人役,醫業精通者,一體收考。量為取用。 嘉靖十年,定考選南京各營藥局之制。

按《明會典》,凡南京各營,該用藥餌,俱發醫士,隨病供 應。嘉靖十年,議准,每營各置藥局,從南京禮部督同 本院,考選精通藝業醫士一人,在局提調。待三年無 過,給與冠帶。九年無過,送吏部銓授,署吏目,仍前提 調。其各局藥材,俱從南京禮部劄行本院解發。 嘉靖十二年,定考試選補醫官例。

按《明會典》十二年議准,「本院醫士醫生,不分新舊,不 許立定頂補教習名色,通令學習本業,按季考試。每 年終呈送禮部,委該司會同考校,驗其有無進益。如 無進益,量加懲治,甚者住支月糧。其有畏避考校,託 故曠役者,一體究治,三年滿日,通送禮部,督同本院 堂上官出題嚴考,分為三等。一等送御藥房供事,二」 等,給與冠帶,與三等,俱發本院當差。遇有御醫員缺, 將本房一等人員送部再考,擇其術業精通、操履端 謹者,御醫於吏目內銓補,吏目於醫士內銓補。遇有 良醫、大使等項員缺,於二等人役內如前考補,定擬 職事,咨送吏部,照缺填註。若將不係御藥房供事人 員,朦朧推舉者,聽禮部究參。

嘉靖十三年定「歲辦藥材額數」

按《明會典》:「凡天下歲辦藥材,俱於出產地方泒納。」永 樂以後,額定五萬五千四百七十四斤。成化以來,其 數漸增。至嘉靖初,通計二十六萬四千二百二十七 斤有零。十三年議准,歲辦藥材,以十分為率,九分採 辦本色,雖遇災傷,不許折價。其一分折銀解送,以備 收買應用。

嘉靖十五年,定醫官供值及舉用免役官帶之例。 按《明會典》,「凡本院院使、院判、御醫日,於內府御藥房, 分二班,輪值供事。」嘉靖十五年,改建聖濟殿於文華 殿後,設御藥庫,本院官分班輪值。

是年題准:「通行浙江等十三布政司並南、北直隸,不 許起送名醫。其各部報考到部醫人,俱發回原籍,候 該院缺人供事,另議行取。」

凡醫士殘疾、及年七十以上不堪應役者、放免凡納銀事例、太醫院見在食糧醫士、累考下等、未經 冠帶者、納銀二十兩、給冠帶。原係醫籍戶下子弟、報 冊未經補役者、納銀三十兩。民間子弟納銀六兩。俱 給與冠帶

嘉靖十九年,更定考選醫官之例。

按《明會典》十九年題准:官醫親男弟姪,各務習學本 業,候本院缺人,呈請禮部收考,如術業不精,照例為 民當差,不准替役,其餘告補人役,一例停止。又題准: 習學官醫,照常考校,其陞授一節,俟聖濟殿供事人 員缺乏考補。

嘉靖二十八年,更定醫士、醫生選用降黜諸例。 按「《明會典》二十八年題准:醫士醫生,三年大考一等, 原係醫生者,與充醫士。醫士無冠帶者,給與冠帶。原 在內殿供事,支俸,并冠帶醫士,量陞俸一級,俱候內 殿缺人,該院照依科分,挨次呈部,送入供事。二等,原 係醫生者,與充醫士。醫士無冠帶者,給與冠帶;原在 內殿」者,不准供事。三等俱照舊,仍與二等,在院當差。 四等原有冠帶者,不准冠帶。支品級俸者,降俸一級, 支雜職俸者,降充冠帶。醫士食糧七斗,醫士降充醫 生,住支月糧,俱令習學半年,送部再考,果有進益,准 照舊支俸、食糧冠帶。如再不通,各降充醫生,專供該 院剉碾之役。其醫籍納銀候缺吏目,必經「三年大考 一等,方准同各差。醫士遇缺考補,納銀冠帶。醫士必 經三年大考,方准挨次撥差。未經三年考過者,不准 其在院習學。醫丁并子弟同概院醫士生一體大考, 考居一等,收充醫士;二等,收充醫生,各食糧當三等、 四等,仍發回習學,三年再考。如或兩次不堪者,發回 原籍當差,永不收考。其餘」在京差遣,并不願考,及臨 考不到人役,俱限半年以裏,類送補考。如或再行推 避,及有起復差回,病痊銷假,半年以上不送考者,服 滿差滿,患病給假,各限滿而各故違一年以上不回 院,希圖避考者,聽禮部參奏降革。

穆宗隆慶五年定醫官陞補例[编辑]

按「《明會典》,凡本院習業分為十三科。自御醫以下,與 醫士、醫生各專一科。」隆慶五年,奏定御醫吏目共二 十員,大方脈五員,傷寒科四員,小方脈、婦人科各二 員,口齒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針灸等七科各一 員,醫士、醫生各七十餘名。大方脈、傷寒科、小方脈、婦 人科,口齒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針灸等七科,各 名數不等,各官員缺及醫士、醫生名缺,即以該科人 數照例考補。如無相應人數,不必補足。

凡醫丁告補,是年奏准查係年近嫡泒子孫,方准行 院給勘,送院習學三年,通候類考,考中方准補役。如 嫡泒無人,或不堪補,其親支弟姪人等,果係自幼報 冊,堪以作養者,亦量准一人一體習學考補。其年遠 難憑,及旁支遠族,不許一概妄告。如各科缺役數多, 本部另行議請選取其實在醫籍人戶,各以正支一 人為戶首,備查宗泒立冊以後,止據見在各戶覈實 造報,間有離任回籍等情,俱要赴部告明,給與定限。 如私自逃回及故違期限者,查革。年遠不明,妄行告 收者,不准。

凡醫士吏目陞補。是年奏准、果有術業精通、勤勞顯 著者、內殿三年、外差六年、開送禮部覈實考試。醫士 准補吏目。吏目准陞御醫。如醫業平常、及無勞績可 據、不准陞補

凡醫官醫士撥差。是年奏准、內府書堂等處、准照邊 關事例、一年一換。邊關差一次、及書堂等處差二次 者、俱准作二年論。與司禮監三大營等差、一體扣算。 九年滿日陞官

神宗萬曆二年定太醫院應差員役例[编辑]

按《明會典》:「萬曆二年議定,應差員役,遇有九年差撥, 先儘內殿考出二等醫士,次及三等冠帶醫士年深 者,又次及內殿考出三等醫士。如缺少人多,即與挨 撥內府書堂等差,候有九年差缺,仍與改撥。其餘醫 丁子弟新充醫生,及新考納銀冠帶醫士,止許挨撥 內書堂及邊關等差,遇有九年差缺,俱不准撥。」 萬曆三年定、「各局庫《收支藥料定例》」

按《明會典》,凡各監局取討藥料,萬曆三年題准,俱用 印信手本憑照,方行給發。仍造「聖濟殿御藥關防」一 顆,給提督太監收管,以憑傳取。年終,仍將傳取過藥 材等項,及餘剩數目,造冊送部查考。

凡天下解納藥材、俱貯本院生藥庫。以御醫二員、與 大使一員、辨驗收放、禮部仍委官一員監收。至年終、 照例造冊二本。一留本院備照、一送本部查考。 萬曆四年、更定考試醫官例

按明《會典》,凡本院各官給由到部,四年題准:每季終 查明類考。其曾經發回習學及公差在外,或遇當考 而對考無人,因致遲緩,明註緣由,候下次再考定奪。 又奏准:前項官員三六年考滿,務在三月之內起文 投吏部候吏部咨送,驗其稱否。如曾經發回習學者, 候禮部考稱之日,准作一考。以後另歷三年,方准再考。不許將前發回月日一概通理

萬曆五年,定「醫士吏目陞補例。」

按:《明會典》:「凡醫士吏目陞補,五年題准內殿,六年外 差,九年方准陞補。」

萬曆九年,定太醫院陞補堂官,及戶丁撥差等例。 按《明會典》九年題准:「醫丁如一戶缺人,准令通曉醫 業,嫡泒子孫一人補役。然必自幼報名在冊,或原籍 起送到部,方與准行。若冊內無名,及無起送公文者, 不准。至於見在供役者,止許丁男一人習學,其餘不 得一概告收。」

凡堂官陞補。是年題准、「御醫陞堂上官者,限以九年, 有缺陞職,無缺陞俸。惟院使有缺,姑將院判資深者 敘補。若院判有缺,而御醫無資俸相應者,寧虛缺不 補。」其吏目陞御醫者,俱歷俸六年之上。遇有員缺,更 不得追敘前差即得准補。如有術業荒疏者,不許一 概冒陞。

又題准:「二等聽差員役,除內殿考出六年巳滿,與外 差九年巳滿者,止許候考,吏目不准再差。及醫生新 充醫士習學醫丁子弟新充醫生,雖考居二等,止准 撥內府書堂等差,俟其下次大考,給有冠帶,然後撥 以九年之差。其餘凡係冠帶醫士,不拘新舊,并納銀。 冠帶醫士先年曾經大考,今次仍居二等者,俱准撥」 九年差缺。原奉差未滿者,准其照舊供役。未差者,一 照考案名次為序,挨序撥差。其考居三等者,必係醫 學荒疏,俱不准九年差缺。

萬曆十三年題准:「內殿御醫實歷六年以上者,亦准 遇缺推補。」

按《明會典》云云。

皇清[编辑]

《大清會典》「太醫院」俱漢缺。

正官

院使一員

左右院判各一員

首領官

吏目二十員。初設三十員。順治十八年裁二十員。康熙九年復增二十員。十四年裁十員。《屬官》:

御醫十員

太醫院,正五品。衙門設院使一員,左、右院判各一員,御醫十員,吏目二十員,俱屬禮部。職專診視疾病、修合藥餌之事。

凡侍直

內府設東西御藥房二所。西藥房、係院使院判、及

御醫吏目分班輪直東藥房,係御醫吏目及醫士分班輪值,兼備差遣。又每月逢二日七日,院使、御醫吏目進

東宮請安

凡烹調

御藥。本院官請脈後開方。具本奏明。同內臣監視

每二服合為一服。候熟、分貯二器。本院官先嘗之。次內臣嘗之。其一器進。

御。亦有將方奏明、交與內藥房。按方烹調者。

凡隨侍

「聖駕行幸。」有奉

旨點用者、有按班輪泒者、俱給夫馬車輛、裝載藥材

仍給帳房需用等物。俱申禮部、轉咨各該部給發。如遇謁

陵、隨直於光祿寺支領米肉柴炭

凡諸王府公主額駙、及文武內大臣請醫視疾。本院奉

旨差官前往。其治療可否、皆具本覆奏。《外藩公主》、額

駙及台吉大臣有疾請醫。亦奉

旨差官前往申部、給驛馬皮箱繩氈油單等項。其藥

材、於內藥房支領,或於藥庫給發。回日銷算。凡軍前需醫、奉

旨差官醫治。由禮部選泒二員、具題馳驛前往、并遣

兵部官一員送至軍前

凡文武會試、例取醫士一名入場供事。至期本院遴選通曉醫理、熟諳方脈者、申送禮部委用。如有用過藥材、開單量給藥價、事畢、與各執事官一同赴宴

凡奉

旨「施藥惠濟」滿漢軍民人等、於本院官員內選擇差
考證

凡《陞轉》院使員缺、由左院判陞補。左院判員缺、由右院判陞補。右院判員缺、由御醫陞補。御醫員缺、由實授吏目陞補。實授吏目員缺、由預授吏目陞補。預授吏目員缺、由醫士陞補。遇有《御醫》以下缺出、本院堂官將內直勤勞者、申送禮部、轉咨吏部題授。如內直補完、方將外直應陞各官、按俸開列申送。其各官員缺、有奉

旨特用者、遵

旨「補授。」

凡本院官、有保和效力、勤勞素著者、或加御、或給賞、俱出自

上裁。

凡服色。御醫吏目、許服六品頂帶。仍照原品給俸

凡經制員額,舊例自吏目而下有預授吏目十員,醫士四十名,醫生二十名,切造醫生二十名。凡本院官士習業,舊分十一科,御醫、吏目、醫士、醫生各專一科,曰《大方脈》《小方脈》、傷寒科、婦人科、瘡瘍科、鍼灸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正骨科、痘疹科。今痘疹歸小方脈,咽喉、口齒共為一科,現設九科。

凡考試醫士醫生。本院堂官於《素問》《難經》《本草》。

《脈訣》
及本科緊要方書內出題擇其學術精通
[编辑]

者,頂補糧缺。如習業荒疏,歷年雖久不准頂補,仍發教習廳肄業。

凡初進醫生,查其身無過犯、通曉醫理者,仍取本院官士保結,方准入院。遇有現糧醫生缺出,於初進醫生內考取,申部頂補。醫士缺出,於現糧醫生內考取,申部頂補。《吏目》缺出,於現糧醫士內考其方脈精明、品端勞著者,申送禮部,轉咨吏部題授。

凡內教習,於本院官內選取學識素著者,令居東藥房教習,太監讀醫書,光祿司給廚役供膳。凡外教習,本院設教習廳,於御醫、吏目內擇學品兼優者充補。有進院業醫及醫官親男弟姪,俱送教習廳,課其誦讀。

凡藥材本折錢糧。舊例各直省出產藥材地方。每年解納本院生藥庫收貯。委官驗辨優劣。其出入皆由禮部

凡遇內藥房取用藥材,行本院申呈禮部,轉咨戶部,於庫內查取。如有缺少,給價採買,俱以生藥材交進,由內藥房醫生切造炮製。

凡庫委官二員,於醫士內選委,專管辦買藥材。二年一換任滿二年,陞頂授吏目。如著有勞績,量加職銜。倘代替乏人,仍令舊官管理。

凡祭

《三皇》:每年二月、十一月於本院衙門、

景惠殿致祭。遣禮部堂官一員主祭行禮。本院堂

官二員分獻兩廡

世祖章皇帝順治八年[编辑]

《大清會典》。「順治八年,設刑部應差冠帶醫士一名。」每

月給發藥價銀米,效勞滿六年,劄回到院,陞預授吏目。

順治十一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一年,於景山東門外,蓋造藥房三。」

間令醫官施藥

是年,設「督捕應差冠帶醫士」 一名,與刑部同。其所差醫士,如本院需用,即申明取回,員缺另選申送。

順治十六年

《大清會典》。

凡藥材本折錢糧。舊例各直省出產藥材地方、每年解納本院生藥庫收貯、委官驗辨優劣。其出入皆由禮部。順治十六年、分歸本院職掌。順治十七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七年,題准選本院官一員兼攝庫」

務,頒給印信一顆。設庫役十名,巡邏看守。順治十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八年,以生藥庫復歸禮部職掌。」

是年題准「裁吏目二十員,醫士二十名,醫生十名。」

康熙三年[编辑]

《大清會典》:「康熙三年,錢糧總歸戶部,本院以庫印繳。」

還禮部。其直省歲解藥材本色、併折色錢糧、俱由戶部收貯附庫

康熙九年

《大清會典》:「康熙九年,題准仍復吏目、醫士、醫生舊額。」

康熙十四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四年,復裁預授吏目十員。醫士二。」

十名醫生十名《切造》醫生十名。

康熙二十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年,設廠十五處,於五城地方差。」

僉都御史。督同五城御史。發內帑、差醫官施藥。是年題准、添設切造醫生五名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一年,設東西南北四廠,發內帑。」

差醫官施藥。嗣後每年照例遵行。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三年,題准遴選本院官二員,在」

外衙門教習、與首領庫官輪班直宿。以應傳差急務

是年,刑部添取醫士一名,醫治病犯,照例給與藥價銀米,六年差滿,咨授吏目。

是年題准「添設切造醫生五名。」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